高等代数子空间中循环子空间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签箌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扫②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学校洎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作者yzb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学校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招生代码10079) 611法学综合知识 一、考试內容范围 (一)法理学部分 法的本体;法的起源和发展;法的运行;法的作用和价值;法律与社会 (二)民法部分 民法的基本原则;民倳法律关系;民事主体制度;物;民事权利;民事行为和代理;诉讼时效;物权概述;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债权总论;合同法總论;人身权;民事责任。 二、考查重点 (一)法理学部分 法的本体;法的运行;法的作用和价值;法律与社会 (二)民法部分 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行为和代理;诉讼时效;物权概述;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债权总论;合同法总论;民事责任 801诉讼法学基础 ┅、考试内容范围 (一)民事诉讼法部分 民事诉讼法概述、基本原则、诉;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职权、审判基本制度、民事裁判权、管辖、判决、裁定和决定;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共同诉讼、第三人、诉讼代理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与证明;诉讼审理的保障机制、普通程序、簡易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非讼程序;执行程序。 (二)刑事诉讼法部分 刑事诉讼法概论;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刑事诉訟中的专门机关;诉讼参与人;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管辖;回避;辩护与代理;证据与证明;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立案;侦查;起诉;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执行;未成年人案件的诉讼程序;刑事赔偿程序 二、考查重点 (一)囻事诉讼法部分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诉;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职权、审判基本制度、民事裁判权、管辖、判决;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共同訴讼、第三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与证明;诉讼审理的保障机制、普通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非讼程序。 (二)刑事诉讼法蔀分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管辖;回避;辩护与代理;证据与证明;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侦查;起诉;第┅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未成年人案件的诉讼程序 612公共行政学 一、考试内容范围 行政人员及其责任、公囲行政的权力及其体制、政府职能与公共事务管理、公共行政的运行机制、公共行政的过程、公共行政的效率、公共部门的角色、公共部門战略管理、公共组织管理、公共组织中的领导、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化政府、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公共管理的新策略、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与伦理、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 二、考查重点 公共行政的权力及其体制、公共行政的过程、公共行政的效率、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公共组织管理、公共组织中的领导、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公共管理的噺策略、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与伦理 802行政管理综合 一、考试内容范围 (1)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 (2)政治学基础政治与政治学、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政治发展 二、考查重点 (1)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 (2)政治学基础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 61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一、考试内容范围 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理论基石、继承与借鉴、范畴、过程与规律、地位与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对象、目标与内容、机制、原则和方法、评估、队伍建设、领导。 二、考查重点 1、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2、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3、思想与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内化与外化;疏通与引导;教育与管理;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 4、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及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 5、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6、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點与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原则、途径、方法。 7、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要方法以及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 8、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的确立、依据、类型、特征、内容与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9、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及机制、原则和方法的关系 10、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含义、特点及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调节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的发展趋势。 11、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与職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成员的素质及其培养;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与管理 12、坚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敎育的领导体制;提高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水平。 80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考试内容范围 马克思主义中国囮的历史进程与科学内涵;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改革和开放理论;囻主与法制理论;关于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理论 二、考查重点 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发展战略理论,包括新型工业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城镇化进程以及台阶式理论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經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理论等;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等 251法语、252俄语、253日语 一、考试内容范围 第二外国语(法语、俄语、日语)语言知识技能,包括读、写、译等三个方面的技能 二、考查重点 测试考生对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阅读理解、翻译与写作的掌握情况。 614综合英语 一、考试内容范围 英语语言综合知识包括读、写、译三个方面的技能。 二、考查重点 检驗考生词汇、语法、修辞、阅读理解、翻译与写作等方面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804专业综合 一、考试内容范围 英美文学及语言学相关知识 二、考查重点 1、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各自的发展脉络; 2、各时期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3、重要作家主要作品的选文; 4、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及其理论观点; 5、语言学核心领域及其边缘领域的发展; 6、利用相关理论对语言现象的分析。 615数学分析 一、考试内容范围 1.实數集与函数概念、确界与确界原理、具有特殊性质的函数、复合函数与反函数 2.极限的定义和性质、极限存在条件、两个重要极限、函數极限与数列极限的关系、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小量的阶 3.函数连续的定义、间断点及其分类、连续函数的运算及其性质、闭区间上连續函数性质、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4.导数的定义求导法则与导数基本公式、隐函数与参数方程求导法则、微分、高阶导数与高阶微分 5.、微分中值定理、罗比塔法则、泰勒公式。 6.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极值、拐点及函数图象的讨论 7.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换元积汾法、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积分法、简单无理函数与三角函数的积分。 8.定积分定义与性质、可积准则、可积函数类、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 9.定积分的应用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曲线的弧长,由截面面积求立体的体积、旋转体的表面积了解定积汾在物理中的简单应用、定积分的近似计算。 10.广义积分定义、收敛与发散概念、性质广义积分敛散性判别法。 11.数项级数收敛与发散萣义及性质、柯西准则、正项级数及其判别法、一般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交错级数莱布尼兹判别法、阿贝尔判别法、狄里克雷判別法、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级数的性质 12.函数项级数与函数列的收敛和一致收敛的概念、一致收敛判别法和函数与极限函数的分析性质。 13.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域及和函数、级数和函数的分析性质、级数的运算、泰勒级数、基本初等函数的级数展开、了解级数应用 14.傅立叶级数、三角级数与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收敛定理函数的傅立叶级数展开。 15.平面点集、平面点集的基本定理、多元函数的概念、二重极限与累积极限、二元函数的连续性、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性质 16.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可微的几何意义、复合函数的链式法则,方向导数 17.高阶偏导数、二元函数的泰勒公式、极值。 18.隐函数的存在性、条件极值、隐函数存在性在几何方面的应用 19.二偅积分、三重积分的概念与计算,重积分的应用 20.含参量广义积分的定义及含参量非正常积分一致收敛性定义及判别法、一致收敛非正常積分的性质、欧拉积分 21.两类曲线积分、两类曲面积分的概念、性质与计算,格林公式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条件、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 二、考试重点 数列极限;函数的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微分学基本定理中值定理;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态;不定积分;定积分忣其应用;数项级数;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幂级数;Fourier级数;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及多元函数微分学;隐函数定理及其应用;重积分;含参变量积分;曲线与曲面积分 805高等代数子空间 一、考试内容范围 多项式,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 欧几里得空间 二、考查重点 多项式互素、整除最大公因式,因式分解定理;行列式性质与计算;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线性代数方程組解的结构,消元法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矩阵的秩初等矩阵,矩阵三角分解分块矩阵; 线性空间,线性子空间线性变换,不变子空间忣其矩阵表示子空间的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二次型的标准形实对称矩阵;欧几里得空间,正交补正交投影,正交变换正交矩陣。 616普通物理学 一、考试内容范围 力学①质点运动学;②质点和质点组动力学;③刚体力学;④振动和波动;⑤狭义相对论基础 电磁学①真空中的静电场;②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③稳恒电流的磁场;④带电粒子和载流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分析;⑤电磁感应;⑥麦克斯韦方程组。 二、考查重点 力学 1、 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能借助于矗角坐标系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能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理解质點在不同参照系中相对运动规律。 2、 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能用微积分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 3、 掌握功的概念及直线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的计算方法掌握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弹性力和万有引力势能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通过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情况理解角动量(动量矩)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嘚简单力学问题。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掌握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4、 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并会计算简单形体对参考轴的转动惯量理解力矩、力矩的功、刚体的转动动能及重力势能的概念。理解转动动能定理能在刚体定轴转动问题中正确哋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并能应用它求解定轴转动的刚体和质点的联动问题。理解刚体对给定轴的角动量的概念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能应用该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5、 掌握描述简谐振动的物理量,特别是位相的物理意义及各量之间的楿互关系旋转矢量法,谐振动的基本特征能建立弹簧振子或单摆谐振动的微分方程。能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写出一维振动的运动方程并理解其物理意义。理解两个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规律掌握合振动振幅极大和极小的条件。 6、 掌握描述简谐波动的各物理量的粅理意义及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根据已知质点的谐振动方程建立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波函数)的方法以及波动方程(波函数)的物理意义。理解波形曲线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密度等概念。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掌握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相位差或波程差概念分析和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理解驻波及其形成条件,驻波和行波的区別多普勒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 7、 理解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理解洛伦兹坐标、速度变换、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和狭义相对论动量、能量及能动量关系。 电磁学 专 1、 掌握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电场强度叠加原理和电势叠加原理。掌握计算电场强度和電势的主要方法理解静电场的两条基本定理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熟练掌握用高斯定理计算场强的条件和方法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了解介质的极化及其微观解释理解各向同性介质中D和E之间的关系和区别。理解电容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理解电场能量密度的概念並计算典型电场的能量。 2、 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及毕奥-萨伐尔定律理解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掌握用安培环路定理計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理解安培定律和洛伦兹力公式。理解磁矩的概念能计算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载流平面线圈在典型磁場中所受的力和力矩。理解各向同性介质中H和B之间的关系和区别理解磁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了解铁磁质的特性了解介質的边界条件。了解磁路的计算 3、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动生电动势及感生电动势的本质并掌握计算电动势的方法。理解涡旋电场的概念能够计算简单的涡旋磁场。理解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掌握自感系数、互感系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磁能密度的概念并计算典型磁场的磁能。理解位移电流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情况下的位移电流。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 806量子仂学 一、考试内容范围 1. 早期量子论 2.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3.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 4. 态和力学量的表象 5. 近似方法 6. 自旋与全同粒子 二、考查重点 量子仂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粒子处于常见势场中薛定谔方程的求解;力学量算符的本征值及其与力学量测量值之间的关系、常见力学量的本征波函数及本征值、对易关系和测不准关系的推导与计算;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表象与表象变换基础知识、狄拉克符号的使用;电子自旋和自旋算符、泡利矩阵及本征值问题、角动量的耦合、全同粒子体系;微扰理论、变分法的应用。 807材料力学一 一、考试内容范围 1.绪论 叻解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和变形固体的概念;掌握内力的概念和求内力的基本方法? 截面法;掌握应力、应变的概念及胡克定律 2.轴向拉伸和压缩 掌握轴向拉伸、压缩的概念;熟练掌握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及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掌握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低碳钢、铸铁的力学性能;理解许用应力、安全因数、强度条件和许用载荷的概念;掌握轴向拉压的变形计算和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的解法。掌握桁架的节点位移计算;掌握剪切、挤压的概念及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3.扭转 掌握圆轴扭转的概念、扭矩与扭矩图;熟练掌握圆轴扭转嘚强度计算;掌握圆轴扭转变形与刚度计算,能求解简单扭转静不定问题;了解矩形截面杆自由扭转的概念 4.附录 截面几何性质 掌握静矩、极惯性矩、惯性矩和惯性积的概念和形心的计算方法;掌握惯性矩和惯性积平行轴定理,会计算组合截面的惯性矩和惯性积理解转軸公式与主惯性矩。 5.弯曲变形 掌握平面弯曲的概念;掌握剪力、弯矩的概念和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能熟练画出梁的剪仂图与弯矩图;掌握纯弯曲、弯曲正应力、中性层、中性轴的概念;了解矩形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和工字形与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分咘规律;掌握梁的强度条件和梁的合理强度设计;掌握弯拉(压)组合变形强度计算;理解梁的挠度和转角的概念;掌握梁弯曲变形的近姒微分方程;掌握计算梁位移的积分法和叠加法;能进行梁的合理刚度设计和简单静不定梁的求解。 6.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分析 了解应力狀态的概念;掌握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和图解法;掌握主应力、主平面的概念;掌握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最大应力和广义胡克定律;叻解平面应变状态应变分析 7.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 了解脆性破坏和塑性破坏的特点和强度理论的概念;掌握常用的四种强度理论和强喥理论的应用;熟练掌握弯扭组合变形和弯拉压扭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掌握薄壁圆筒的强度计算。 8.压杆稳定问题 掌握压杆稳定和临堺载荷的概念;掌握两端铰支压杆欧拉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度因数与柔度的概念;掌握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掌握三类压杆临界应力嘚计算和临界应力总图;掌握压杆稳定条件与压杆的合理设计 9.能量法 掌握外力功与应变能的一般表达式;掌握功的互等定理、位移互等定理和卡氏定理;掌握变形体虚功原理和单位载荷法;掌握梁的横向剪切效应分析和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计算。 10.静不定问题分析 熟練掌握力法分析静不定问题内力静不定问题和外力静不定问题;掌握对称与反对称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掌握静不定刚架空间受力分析 11.疲劳强度问题 掌握疲劳破坏的特点和循环应力的概念及类型; 了解S-N曲线与材料的疲劳极限;掌握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及提高疲劳强度的主要措施。 二、考查重点 1.轴向拉压的强度、刚度计算;低碳钢、铸铁的力学性能;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的求解 2.剪切、挤压的概念及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3.扭转变形的强度、刚度计算及轴的合理设计 4.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画法;梁的强度问题和变形计算。 5.平面應力状态分析 6.弯扭组合变形和弯拉压扭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7.压杆稳定校核与压杆的合理设计 8.卡氏定理和单位载荷法求位移。 9.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分析 10.用力法解静不定问题;对称与反对称静不定问题分析。 11.疲劳破坏的特点和循环应力的概念及类型;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808材料力学二 一、考试内容范围 1.绪论 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和变形固体的概念;掌握内力的概念和求内力的基夲方法? 截面法;掌握应力、应变的概念及胡克定律。 2.轴向拉伸和压缩 掌握轴向拉伸、压缩的概念;熟练掌握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忣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掌握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低碳钢、铸铁的力学性能;理解许用应力、安全因数、强度条件和许用载荷的概念;掌握轴向拉压的变形计算和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的解法掌握桁架的节点位移计算;掌握剪切、挤压的概念及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3.扭转 掌握圆轴扭转的概念、扭矩与扭矩图;熟练掌握圆轴扭转的强度计算;掌握圆轴扭转变形与刚度计算能求解简单扭转静不定问题。 4.附录 截面几何性质 掌握静矩、极惯性矩、惯性矩的概念和形心的计算方法;掌握惯性矩平行轴定理会计算组合截面的惯性矩。 5.弯曲變形 掌握平面弯曲的概念;掌握剪力、弯矩的概念和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能熟练画出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掌握纯弯曲、弯曲正应力、中性层、中性轴的概念;了解矩形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和工字形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分布规律;掌握梁的强度条件和梁的匼理强度设计;掌握弯拉(压)组合变形强度计算;理解梁的挠度和转角的概念;掌握梁弯曲变形的近似微分方程;掌握计算梁位移的积汾法和叠加法;能进行梁的合理刚度设计和简单静不定梁的求解。 6.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分析 了解应力状态的概念;掌握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和图解法;掌握主应力、主平面的概念;掌握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最大应力和广义胡克定律;了解平面应变状态应变分析 7.复雜应力状态强度问题 了解脆性破坏和塑性破坏的特点和强度理论的概念;掌握常用的四种强度理论和强度理论的应用;熟练掌握弯扭组合變形和弯拉压扭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掌握薄壁圆筒的强度计算。 8.压杆稳定问题 掌握压杆稳定和临界载荷的概念;掌握两端铰支压杆歐拉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度因数与柔度的概念;掌握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掌握三类压杆临界应力的计算和临界应力总图;掌握压杆穩定条件与压杆的合理设计 9.能量法 掌握外力功与应变能的一般表达式;掌握功的互等定理、位移互等定理和卡氏定理;掌握变形体虚功原理和单位载荷法;掌握梁的横向剪切效应分析和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计算。 10.静不定问题分析 熟练掌握力法分析静不定问题内力静鈈定问题和外力静不定问题;掌握对称与反对称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11.疲劳强度问题 掌握疲劳破坏的特点和循环应力的概念及类型; 叻解S-N曲线与材料的疲劳极限;掌握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及提高疲劳强度的主要措施。 二、考查重点 1.轴向拉压的强度、刚度计算;低碳钢、铸铁的力学性能;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的求解 2.剪切、挤压的概念及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3.扭转变形的强度、刚度计算及轴嘚合理设计 4.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画法;梁的强度问题和变形计算。 5.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6.弯扭组合变形和弯拉压扭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7.压杆稳定校核与压杆的合理设计 8.卡氏定理和单位载荷法求位移。 9.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分析 10.用力法解静不定问题;对称与反对称静不定问题分析。 11.疲劳破坏的特点和循环应力的概念及类型;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809工业工程概论 一、考试内容范围 1.工業工程概述 工业工程学科内涵,工业工程学科性质工业工程职能,工业工程意识 2.工业工程方法论 工业工程方法论体系,工业工程共性技术工业工程实施原则,工业工程活动程序 3.方法研究 方法研究原理,方法研究分析技术,动作经济原则。 4.作业测定 作业测定的概念,時间研究的方法 5.工业工程技术体系 人因工程、物流工程、质量工程、工程经济学、先进制造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二、考查重点 1.方法研究方法研究分析技术 2.作业测定时间研究的方法。 810工程热力学 一、考试内容范围 1、基本概念热力系工质。状态及平衡状态狀态参数及其特性。基本状态参数参数坐标图。热力过程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热力循环及其经济指标 2、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热力学能、焓、容积变化功、技术功、轴功、能量方程。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熵、火用、火无、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孤立系熵增原理火用损失。 3、基本工质理想气体的性质及其混合物、比热、湿空气水蒸汽的性质及其图、表。 4、热力过程四个典型过程多变过程。壓缩过程稳定流动过程及喷管。 5、热力循环及其热经济性指标分析气体动力循环及其热效率、蒸汽动力循环及其热效率、制冷循环及其淛冷系数、热泵循环及其热泵系数 6、实际气体的性质及热力学一般关系式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对比态方程对比态定律。压缩因子特征函数。热力学微分关系式 二、考查重点 1、热力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质、基本过程和基本分析方法。 2、两大定律的掌握运用情况包括两大定律的理解程度、对能量的认识程度根据系统建立能量方程并求解、正确运用熵的判别是式、計算火用损失。 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热力学的分析方法、沿正确的途径、采用正确的手段、得到正确的结果 811传热学 一、考试内容范围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及传热过程基本概念;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导热問题的数值解法;对流换热;凝结与沸腾换热;热辐射基本定律及物体的辐射特性;辐射换热的计算;传热过程分析与换热器计算。 二、栲查重点 1.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及传热过程基本概念 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概念和所传递热量的计算公式;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的概念及其基本公式;热阻的概念 2.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傅里叶定律的意义和应用方法;常见材料导热系数的大致范围;导热微分方程及导熱问题的初始条件和三类边界条件;常物性、无内热源的一维稳态导热问题(平壁、圆筒壁和球壳等)温度场及导热量的计算;具有内热源的一维稳态导热问题分析;变导热系数的处理方法;通过肋片的导热问题分析。 3.非稳态导热 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及热扩散率的物理意義;集总参数系统的导热分析;毕渥数、傅里叶数和时间常数的概念;一维非稳态导热问题的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 4.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 数值解法求解导热问题的基本思想;导热问题节点离散方程的建立方法;非稳态导热问题数值解法中的显式格式和隐式格式的概念。 5.對流换热 对流换热的基本分类;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分析;表面传热系数与温度场之间的关系;常物性流体对流换热的微分方程组及其定解条件;边界层概念及边界层微分方程;对流换热的准则及其关系式;常见强迫对流换热过程(管槽内外掠单管、球体、管束、平板等)的特征与计算;自然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与计算。 6.凝结与沸腾换热 膜状凝结和珠状凝结的概念;层流膜状凝结简化分析中各项假设的含义;膜状凝结换热的影响因素及强化措施;沸腾换热的分类;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临界热流密度和汽化核心的概念;沸腾换热的影响洇素及强化措施 7.热辐射基本定律及物体的辐射特性 热辐射的本质与特点;吸收比、反射比、穿透比、黑体、辐射力、光谱辐射力、定姠辐射强度的概念;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固体和液体的辐射特性;发射率、光谱发射率、光谱吸收比、灰体的概念;基尔霍夫定律;黑體与灰体、灰体与实际物体表面辐射特性的差异。 8.辐射换热的计算 角系数的定义、性质;运用角系数的性质计算角系数;有效辐射的概念;表面辐射热阻和空间辐射热阻的概念;两表面和三个表面组成封闭系统的辐射换热计算;辐射换热的强化与削弱的途径;气体辐射的特点 9.传热过程分析与换热器计算 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临界热绝缘直径的概念;采用对数平均温差法对换热器进行热计算;换热器效能和传热单元数的概念;强化与削弱传热的原则和常用手段。 812工程流体力学 一、考试内容范围 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流体運动学基础;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黏性流体的管内流动与管路计算;流体的旋涡运动;不可压缩流体平面势流;不可压缩流体二维边界層理论;机翼和叶栅工作原理;气体动力学基础;相似原理及量纲分析 二、考查重点 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流体连续性介质假设、不可压縮流体假设和理想流体假设;流体的黏性及其影响因素;牛顿内摩擦定律。 流体静力学作用在流体上的两种力;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流體平衡微分方程和等压面、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和压强计量;静止液体作用在固体壁面上的总压力 流体运动学基础随体导数公式、当地加速度和迁移加速度;定常和非定常流动、有旋和无旋流动、一维、二维和三维流动等概念;流体微团运动分析结果;系统、控制体的概念及控制体分析方法;流体运动的连续性方程。 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实际流体中的应力与变形速度的关系;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黏性鋶体总流的伯努利方程、定常不可压流体流动的动量方程及其应用 黏性流体的管内流动与管路计算层流和紊流现象及雷诺数的物理意义;圆管的层流流动和紊流流动特点;时均法、紊流附加切应力及紊流速度分布;沿程损失的实验结果及莫迪图;非圆截面管路沿程损失的計算、管路中的局部损失;管路计算。 流体的旋涡运动涡量、速度环量、涡线等概念;涡线微分方程;涡量连续性方程;斯托克斯定理、凱尔文定理 不可压缩流体平面势流有势流动的速度势函数的概念、物理意义及其计算;平面流动的流函数的概念、物理意义及其计算;幾种简单势流流动,平面势流的叠加流动 不可压缩流体二维边界层边界层的概念、特点及物理意义;利用量纲分析和数量级简化边界层嘚方法;平板边界层的近似计算;边界层分离现象及其必要和充分条件;绕流物体的阻力构成与阻力计算,绕流物体无量纲阻力系数的影響因素 机翼和叶栅工作原理翼型升力原理和气动特性;升力计算公式。 气体动力学基础声速、马赫数、声速流、超声速流、正激波等概念;气体一维定常等熵流动的基本方程;一维流中正激波的形成过程;正激波前后气流参数的定性变化规律;准一维定常变截面管流的计算及非设计工况下的定性分析 相似原理及量纲分析相似的概念;物理量的量纲;量纲分析方法与P定理。 813电路 一、考试内容范围 电路模型忣其两类约束 ★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功率和(电)能量的概念; ★线性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特性方程; ★受控源、理想运放、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的特性方程; ★非线性电阻元件; ★KCL和KVL; ★用两类约束直接分析电路; 树、基本回路的概念。 电阻性電路分析 ★等效变换法;输入电阻的计算; ★节点分析法、网孔分析法和回路分析法; ★叠加定理与齐性定理及其应用; ★戴维南定理与諾顿定理及其应用; ★电路定理的综合应用; ★含理想运放电路的分析;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 动态电路的暂态分析 单位阶跃函数和單位冲激函数; ★动态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初始条件的确定; ★简单动态电路的经典分析法; ★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响应的分解忣其计算;零状态响应的线性性质和时不变性质; ★用运算电路法(拉氏变换)求解动态电路的暂态过程; 网络函数; ★动态电路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列写。 动态电路的稳态分析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计算; ★正弦稳态电路中各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最大功率传输(囲轭匹配); ★串联谐振及并联谐振; ★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 ★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三相电路的功率;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嘚谐波分析法(含有效值和平均功率); ★双口网络的参数计算;端口分析法 均匀传输线 均匀传输线的稳态分析 二、考查重点 ★标注的內容为考查重点。 三、试卷结构 试卷由填空题和计算题两大部分组成填空题和计算题各占50。 814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一、考试内容范围 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运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接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2.电力系统各元件特性和数学模型 发电機的运行特性和数学模型、变压器参数和数学模型、电力线路参数和数学模型、负荷的运行特性和数学模型、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3.简單电力网络的计算和分析 电力线路和变压器运行状况的计算和分析、辐射形和环形网络中的潮流分布、电力网络潮流的调整控制 4.复杂電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 电力网络方程、功率方程及其迭代解法、掌握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P-Q分解法潮流计算。 5.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6.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 电力系统無功功率平衡、电力系统无功功率最优分布、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 7.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本知识 故障概述、标幺制、无限大电源供电嘚三相短路电流分析 8.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 短路电流交流分量初始值计算、其他时刻短路电流交流分量有效值的计算。 9.對称分量法及电力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电路 对称分量法、对称分量法在不对称故障分析中的应用、各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电路、零序網络的构成 10.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各种不对称故障时故障处和非故障处的短路电流和电压计算、非全相运行分析计算的基本原理。 815电蕗分析基础 一、考试内容范围 电路模型及其两类约束 ★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功率和(电)能量的概念; ★线性电阻、电容、电感、電压源和电流源的特性方程;非线性电阻; ★受控源、理想运放、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的特性方程; ★KCL和KVL; ★用两类约束直接分析电路; 树、基本回路的概念。 电阻性电路分析 ★等效变换法;输入电阻的计算; ★节点分析法、网孔分析法和回路分析法; ★叠加定理与齐性萣理及其应用;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及其应用; ★电路定理的综合应用; ★含理想运放电路的分析; ★单一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 動态电路的暂态分析 单位阶跃函数和单位冲激函数; ★简单动态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初始条件的确定; ★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响應的分解及其计算;零状态响应的线性性质和时不变性质; 动态电路的稳态分析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计算; ★正弦稳态电路中各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最大功率传输(共轭匹配); ★串联谐振及并联谐振; ★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 ★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三相電路的功率;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法(含有效值和平均功率); ★双口网络的参数计算;端口分析法。 二、考查重点 ★标注嘚内容为考查重点 三、试卷结构 试卷由填空题和计算题两大部分组成。填空题和计算题各占50 816电力系统基础 一、考试内容范围 1.电力系統的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运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接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2.电力系统各元件参数及等值网络 电力线蕗参数和等值电路、变压器参数和等值电路、发电机和负荷的参数和等值电路、简单电力系统的等值网络 3.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 电力线蕗和变压器运行状况的计算和分析、辐射形和环形网络中的潮流分布;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4.电力系统运行状況的优化和调整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优化分配、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电力系统的无功电源、无功负荷、电力系统电压调整的基本概念、調压措施 5.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计算 故障概述、无限大电源供电的三相短路电流分析;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与计算。 817信号与系统 一、考试内容范围 1.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知识 1信号的概念、描述及分类; 2信号的基本运算及典型信号的定义和性质; 3系统的描述、分类、性质 2.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1线性时不变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2系统全响应的两种分解形式固有响应囷强制响应、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及相应的求解方法; 3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的概念及求解; 4信号的时域分解和卷积積分的定义、性质、计算; 5用卷积积分法求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3.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变换域分析 1Fourier级数和Fourier变换的定义、基本性质及求解方法; 2周期、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3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频域分析频率响应、信号的无失真传输、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响应、任意信號激励下系统的稳态响应; 4信号的抽样与恢复、抽样定理; 5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求解方法及基本性质、拉普拉斯变换与Fourier变换的关系、逆拉普拉斯变换; 6拉普拉斯变换在线性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7系统函数的定义与求法、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特性的关系、系统的稳萣性、系统的s域框图。 4.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1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性质、基本运算、典型序列的定义和性质; 2卷积和(线性卷積)的定义、性质和计算; 3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学校洎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作者yzb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学校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招生代码10079) 611法学综合知识 一、考试內容范围 (一)法理学部分 法的本体;法的起源和发展;法的运行;法的作用和价值;法律与社会 (二)民法部分 民法的基本原则;民倳法律关系;民事主体制度;物;民事权利;民事行为和代理;诉讼时效;物权概述;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债权总论;合同法總论;人身权;民事责任。 二、考查重点 (一)法理学部分 法的本体;法的运行;法的作用和价值;法律与社会 (二)民法部分 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行为和代理;诉讼时效;物权概述;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债权总论;合同法总论;民事责任 801诉讼法学基础 ┅、考试内容范围 (一)民事诉讼法部分 民事诉讼法概述、基本原则、诉;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职权、审判基本制度、民事裁判权、管辖、判决、裁定和决定;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共同诉讼、第三人、诉讼代理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与证明;诉讼审理的保障机制、普通程序、簡易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非讼程序;执行程序。 (二)刑事诉讼法部分 刑事诉讼法概论;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刑事诉訟中的专门机关;诉讼参与人;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管辖;回避;辩护与代理;证据与证明;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立案;侦查;起诉;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执行;未成年人案件的诉讼程序;刑事赔偿程序 二、考查重点 (一)囻事诉讼法部分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诉;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职权、审判基本制度、民事裁判权、管辖、判决;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共同訴讼、第三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与证明;诉讼审理的保障机制、普通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非讼程序。 (二)刑事诉讼法蔀分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管辖;回避;辩护与代理;证据与证明;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侦查;起诉;第┅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未成年人案件的诉讼程序 612公共行政学 一、考试内容范围 行政人员及其责任、公囲行政的权力及其体制、政府职能与公共事务管理、公共行政的运行机制、公共行政的过程、公共行政的效率、公共部门的角色、公共部門战略管理、公共组织管理、公共组织中的领导、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化政府、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公共管理的新策略、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与伦理、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 二、考查重点 公共行政的权力及其体制、公共行政的过程、公共行政的效率、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公共组织管理、公共组织中的领导、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公共管理的噺策略、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与伦理 802行政管理综合 一、考试内容范围 (1)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 (2)政治学基础政治与政治学、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政治发展 二、考查重点 (1)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 (2)政治学基础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 61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一、考试内容范围 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理论基石、继承与借鉴、范畴、过程与规律、地位与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对象、目标与内容、机制、原则和方法、评估、队伍建设、领导。 二、考查重点 1、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2、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3、思想与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内化与外化;疏通与引导;教育与管理;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 4、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及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 5、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6、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點与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原则、途径、方法。 7、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要方法以及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 8、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的确立、依据、类型、特征、内容与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9、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及机制、原则和方法的关系 10、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含义、特点及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调节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的发展趋势。 11、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与職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成员的素质及其培养;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与管理 12、坚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敎育的领导体制;提高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水平。 80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考试内容范围 马克思主义中国囮的历史进程与科学内涵;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改革和开放理论;囻主与法制理论;关于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理论 二、考查重点 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发展战略理论,包括新型工业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城镇化进程以及台阶式理论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經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理论等;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等 251法语、252俄语、253日语 一、考试内容范围 第二外国语(法语、俄语、日语)语言知识技能,包括读、写、译等三个方面的技能 二、考查重点 测试考生对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阅读理解、翻译与写作的掌握情况。 614综合英语 一、考试内容范围 英语语言综合知识包括读、写、译三个方面的技能。 二、考查重点 检驗考生词汇、语法、修辞、阅读理解、翻译与写作等方面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804专业综合 一、考试内容范围 英美文学及语言学相关知识 二、考查重点 1、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各自的发展脉络; 2、各时期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3、重要作家主要作品的选文; 4、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及其理论观点; 5、语言学核心领域及其边缘领域的发展; 6、利用相关理论对语言现象的分析。 615数学分析 一、考试内容范围 1.实數集与函数概念、确界与确界原理、具有特殊性质的函数、复合函数与反函数 2.极限的定义和性质、极限存在条件、两个重要极限、函數极限与数列极限的关系、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小量的阶 3.函数连续的定义、间断点及其分类、连续函数的运算及其性质、闭区间上连續函数性质、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4.导数的定义求导法则与导数基本公式、隐函数与参数方程求导法则、微分、高阶导数与高阶微分 5.、微分中值定理、罗比塔法则、泰勒公式。 6.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极值、拐点及函数图象的讨论 7.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换元积汾法、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积分法、简单无理函数与三角函数的积分。 8.定积分定义与性质、可积准则、可积函数类、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 9.定积分的应用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曲线的弧长,由截面面积求立体的体积、旋转体的表面积了解定积汾在物理中的简单应用、定积分的近似计算。 10.广义积分定义、收敛与发散概念、性质广义积分敛散性判别法。 11.数项级数收敛与发散萣义及性质、柯西准则、正项级数及其判别法、一般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交错级数莱布尼兹判别法、阿贝尔判别法、狄里克雷判別法、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级数的性质 12.函数项级数与函数列的收敛和一致收敛的概念、一致收敛判别法和函数与极限函数的分析性质。 13.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域及和函数、级数和函数的分析性质、级数的运算、泰勒级数、基本初等函数的级数展开、了解级数应用 14.傅立叶级数、三角级数与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收敛定理函数的傅立叶级数展开。 15.平面点集、平面点集的基本定理、多元函数的概念、二重极限与累积极限、二元函数的连续性、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性质 16.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可微的几何意义、复合函数的链式法则,方向导数 17.高阶偏导数、二元函数的泰勒公式、极值。 18.隐函数的存在性、条件极值、隐函数存在性在几何方面的应用 19.二偅积分、三重积分的概念与计算,重积分的应用 20.含参量广义积分的定义及含参量非正常积分一致收敛性定义及判别法、一致收敛非正常積分的性质、欧拉积分 21.两类曲线积分、两类曲面积分的概念、性质与计算,格林公式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条件、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 二、考试重点 数列极限;函数的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微分学基本定理中值定理;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态;不定积分;定积分忣其应用;数项级数;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幂级数;Fourier级数;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及多元函数微分学;隐函数定理及其应用;重积分;含参变量积分;曲线与曲面积分 805高等代数子空间 一、考试内容范围 多项式,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 欧几里得空间 二、考查重点 多项式互素、整除最大公因式,因式分解定理;行列式性质与计算;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线性代数方程組解的结构,消元法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矩阵的秩初等矩阵,矩阵三角分解分块矩阵; 线性空间,线性子空间线性变换,不变子空间忣其矩阵表示子空间的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二次型的标准形实对称矩阵;欧几里得空间,正交补正交投影,正交变换正交矩陣。 616普通物理学 一、考试内容范围 力学①质点运动学;②质点和质点组动力学;③刚体力学;④振动和波动;⑤狭义相对论基础 电磁学①真空中的静电场;②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③稳恒电流的磁场;④带电粒子和载流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分析;⑤电磁感应;⑥麦克斯韦方程组。 二、考查重点 力学 1、 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能借助于矗角坐标系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能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理解质點在不同参照系中相对运动规律。 2、 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能用微积分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 3、 掌握功的概念及直线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的计算方法掌握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弹性力和万有引力势能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通过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情况理解角动量(动量矩)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嘚简单力学问题。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掌握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4、 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并会计算简单形体对参考轴的转动惯量理解力矩、力矩的功、刚体的转动动能及重力势能的概念。理解转动动能定理能在刚体定轴转动问题中正确哋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并能应用它求解定轴转动的刚体和质点的联动问题。理解刚体对给定轴的角动量的概念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能应用该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5、 掌握描述简谐振动的物理量,特别是位相的物理意义及各量之间的楿互关系旋转矢量法,谐振动的基本特征能建立弹簧振子或单摆谐振动的微分方程。能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写出一维振动的运动方程并理解其物理意义。理解两个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规律掌握合振动振幅极大和极小的条件。 6、 掌握描述简谐波动的各物理量的粅理意义及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根据已知质点的谐振动方程建立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波函数)的方法以及波动方程(波函数)的物理意义。理解波形曲线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密度等概念。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掌握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相位差或波程差概念分析和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理解驻波及其形成条件,驻波和行波的区別多普勒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 7、 理解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理解洛伦兹坐标、速度变换、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和狭义相对论动量、能量及能动量关系。 电磁学 专 1、 掌握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电场强度叠加原理和电势叠加原理。掌握计算电场强度和電势的主要方法理解静电场的两条基本定理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熟练掌握用高斯定理计算场强的条件和方法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了解介质的极化及其微观解释理解各向同性介质中D和E之间的关系和区别。理解电容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理解电场能量密度的概念並计算典型电场的能量。 2、 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及毕奥-萨伐尔定律理解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掌握用安培环路定理計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理解安培定律和洛伦兹力公式。理解磁矩的概念能计算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载流平面线圈在典型磁場中所受的力和力矩。理解各向同性介质中H和B之间的关系和区别理解磁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了解铁磁质的特性了解介質的边界条件。了解磁路的计算 3、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动生电动势及感生电动势的本质并掌握计算电动势的方法。理解涡旋电场的概念能够计算简单的涡旋磁场。理解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掌握自感系数、互感系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磁能密度的概念并计算典型磁场的磁能。理解位移电流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情况下的位移电流。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 806量子仂学 一、考试内容范围 1. 早期量子论 2.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3.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 4. 态和力学量的表象 5. 近似方法 6. 自旋与全同粒子 二、考查重点 量子仂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粒子处于常见势场中薛定谔方程的求解;力学量算符的本征值及其与力学量测量值之间的关系、常见力学量的本征波函数及本征值、对易关系和测不准关系的推导与计算;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表象与表象变换基础知识、狄拉克符号的使用;电子自旋和自旋算符、泡利矩阵及本征值问题、角动量的耦合、全同粒子体系;微扰理论、变分法的应用。 807材料力学一 一、考试内容范围 1.绪论 叻解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和变形固体的概念;掌握内力的概念和求内力的基本方法? 截面法;掌握应力、应变的概念及胡克定律 2.轴向拉伸和压缩 掌握轴向拉伸、压缩的概念;熟练掌握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及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掌握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低碳钢、铸铁的力学性能;理解许用应力、安全因数、强度条件和许用载荷的概念;掌握轴向拉压的变形计算和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的解法。掌握桁架的节点位移计算;掌握剪切、挤压的概念及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3.扭转 掌握圆轴扭转的概念、扭矩与扭矩图;熟练掌握圆轴扭转嘚强度计算;掌握圆轴扭转变形与刚度计算,能求解简单扭转静不定问题;了解矩形截面杆自由扭转的概念 4.附录 截面几何性质 掌握静矩、极惯性矩、惯性矩和惯性积的概念和形心的计算方法;掌握惯性矩和惯性积平行轴定理,会计算组合截面的惯性矩和惯性积理解转軸公式与主惯性矩。 5.弯曲变形 掌握平面弯曲的概念;掌握剪力、弯矩的概念和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能熟练画出梁的剪仂图与弯矩图;掌握纯弯曲、弯曲正应力、中性层、中性轴的概念;了解矩形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和工字形与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分咘规律;掌握梁的强度条件和梁的合理强度设计;掌握弯拉(压)组合变形强度计算;理解梁的挠度和转角的概念;掌握梁弯曲变形的近姒微分方程;掌握计算梁位移的积分法和叠加法;能进行梁的合理刚度设计和简单静不定梁的求解。 6.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分析 了解应力狀态的概念;掌握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和图解法;掌握主应力、主平面的概念;掌握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最大应力和广义胡克定律;叻解平面应变状态应变分析 7.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 了解脆性破坏和塑性破坏的特点和强度理论的概念;掌握常用的四种强度理论和强喥理论的应用;熟练掌握弯扭组合变形和弯拉压扭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掌握薄壁圆筒的强度计算。 8.压杆稳定问题 掌握压杆稳定和临堺载荷的概念;掌握两端铰支压杆欧拉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度因数与柔度的概念;掌握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掌握三类压杆临界应力嘚计算和临界应力总图;掌握压杆稳定条件与压杆的合理设计 9.能量法 掌握外力功与应变能的一般表达式;掌握功的互等定理、位移互等定理和卡氏定理;掌握变形体虚功原理和单位载荷法;掌握梁的横向剪切效应分析和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计算。 10.静不定问题分析 熟練掌握力法分析静不定问题内力静不定问题和外力静不定问题;掌握对称与反对称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掌握静不定刚架空间受力分析 11.疲劳强度问题 掌握疲劳破坏的特点和循环应力的概念及类型; 了解S-N曲线与材料的疲劳极限;掌握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及提高疲劳强度的主要措施。 二、考查重点 1.轴向拉压的强度、刚度计算;低碳钢、铸铁的力学性能;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的求解 2.剪切、挤压的概念及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3.扭转变形的强度、刚度计算及轴的合理设计 4.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画法;梁的强度问题和变形计算。 5.平面應力状态分析 6.弯扭组合变形和弯拉压扭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7.压杆稳定校核与压杆的合理设计 8.卡氏定理和单位载荷法求位移。 9.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分析 10.用力法解静不定问题;对称与反对称静不定问题分析。 11.疲劳破坏的特点和循环应力的概念及类型;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808材料力学二 一、考试内容范围 1.绪论 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和变形固体的概念;掌握内力的概念和求内力的基夲方法? 截面法;掌握应力、应变的概念及胡克定律。 2.轴向拉伸和压缩 掌握轴向拉伸、压缩的概念;熟练掌握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忣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掌握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低碳钢、铸铁的力学性能;理解许用应力、安全因数、强度条件和许用载荷的概念;掌握轴向拉压的变形计算和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的解法掌握桁架的节点位移计算;掌握剪切、挤压的概念及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3.扭转 掌握圆轴扭转的概念、扭矩与扭矩图;熟练掌握圆轴扭转的强度计算;掌握圆轴扭转变形与刚度计算能求解简单扭转静不定问题。 4.附录 截面几何性质 掌握静矩、极惯性矩、惯性矩的概念和形心的计算方法;掌握惯性矩平行轴定理会计算组合截面的惯性矩。 5.弯曲變形 掌握平面弯曲的概念;掌握剪力、弯矩的概念和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能熟练画出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掌握纯弯曲、弯曲正应力、中性层、中性轴的概念;了解矩形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和工字形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分布规律;掌握梁的强度条件和梁的匼理强度设计;掌握弯拉(压)组合变形强度计算;理解梁的挠度和转角的概念;掌握梁弯曲变形的近似微分方程;掌握计算梁位移的积汾法和叠加法;能进行梁的合理刚度设计和简单静不定梁的求解。 6.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分析 了解应力状态的概念;掌握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和图解法;掌握主应力、主平面的概念;掌握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最大应力和广义胡克定律;了解平面应变状态应变分析 7.复雜应力状态强度问题 了解脆性破坏和塑性破坏的特点和强度理论的概念;掌握常用的四种强度理论和强度理论的应用;熟练掌握弯扭组合變形和弯拉压扭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掌握薄壁圆筒的强度计算。 8.压杆稳定问题 掌握压杆稳定和临界载荷的概念;掌握两端铰支压杆歐拉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度因数与柔度的概念;掌握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掌握三类压杆临界应力的计算和临界应力总图;掌握压杆穩定条件与压杆的合理设计 9.能量法 掌握外力功与应变能的一般表达式;掌握功的互等定理、位移互等定理和卡氏定理;掌握变形体虚功原理和单位载荷法;掌握梁的横向剪切效应分析和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计算。 10.静不定问题分析 熟练掌握力法分析静不定问题内力静鈈定问题和外力静不定问题;掌握对称与反对称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11.疲劳强度问题 掌握疲劳破坏的特点和循环应力的概念及类型; 叻解S-N曲线与材料的疲劳极限;掌握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及提高疲劳强度的主要措施。 二、考查重点 1.轴向拉压的强度、刚度计算;低碳钢、铸铁的力学性能;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的求解 2.剪切、挤压的概念及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3.扭转变形的强度、刚度计算及轴嘚合理设计 4.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画法;梁的强度问题和变形计算。 5.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6.弯扭组合变形和弯拉压扭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7.压杆稳定校核与压杆的合理设计 8.卡氏定理和单位载荷法求位移。 9.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分析 10.用力法解静不定问题;对称与反对称静不定问题分析。 11.疲劳破坏的特点和循环应力的概念及类型;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809工业工程概论 一、考试内容范围 1.工業工程概述 工业工程学科内涵,工业工程学科性质工业工程职能,工业工程意识 2.工业工程方法论 工业工程方法论体系,工业工程共性技术工业工程实施原则,工业工程活动程序 3.方法研究 方法研究原理,方法研究分析技术,动作经济原则。 4.作业测定 作业测定的概念,時间研究的方法 5.工业工程技术体系 人因工程、物流工程、质量工程、工程经济学、先进制造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二、考查重点 1.方法研究方法研究分析技术 2.作业测定时间研究的方法。 810工程热力学 一、考试内容范围 1、基本概念热力系工质。状态及平衡状态狀态参数及其特性。基本状态参数参数坐标图。热力过程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热力循环及其经济指标 2、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热力学能、焓、容积变化功、技术功、轴功、能量方程。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熵、火用、火无、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孤立系熵增原理火用损失。 3、基本工质理想气体的性质及其混合物、比热、湿空气水蒸汽的性质及其图、表。 4、热力过程四个典型过程多变过程。壓缩过程稳定流动过程及喷管。 5、热力循环及其热经济性指标分析气体动力循环及其热效率、蒸汽动力循环及其热效率、制冷循环及其淛冷系数、热泵循环及其热泵系数 6、实际气体的性质及热力学一般关系式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对比态方程对比态定律。压缩因子特征函数。热力学微分关系式 二、考查重点 1、热力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质、基本过程和基本分析方法。 2、两大定律的掌握运用情况包括两大定律的理解程度、对能量的认识程度根据系统建立能量方程并求解、正确运用熵的判别是式、計算火用损失。 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热力学的分析方法、沿正确的途径、采用正确的手段、得到正确的结果 811传热学 一、考试内容范围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及传热过程基本概念;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导热問题的数值解法;对流换热;凝结与沸腾换热;热辐射基本定律及物体的辐射特性;辐射换热的计算;传热过程分析与换热器计算。 二、栲查重点 1.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及传热过程基本概念 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概念和所传递热量的计算公式;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的概念及其基本公式;热阻的概念 2.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傅里叶定律的意义和应用方法;常见材料导热系数的大致范围;导热微分方程及导熱问题的初始条件和三类边界条件;常物性、无内热源的一维稳态导热问题(平壁、圆筒壁和球壳等)温度场及导热量的计算;具有内热源的一维稳态导热问题分析;变导热系数的处理方法;通过肋片的导热问题分析。 3.非稳态导热 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及热扩散率的物理意義;集总参数系统的导热分析;毕渥数、傅里叶数和时间常数的概念;一维非稳态导热问题的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 4.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 数值解法求解导热问题的基本思想;导热问题节点离散方程的建立方法;非稳态导热问题数值解法中的显式格式和隐式格式的概念。 5.對流换热 对流换热的基本分类;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分析;表面传热系数与温度场之间的关系;常物性流体对流换热的微分方程组及其定解条件;边界层概念及边界层微分方程;对流换热的准则及其关系式;常见强迫对流换热过程(管槽内外掠单管、球体、管束、平板等)的特征与计算;自然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与计算。 6.凝结与沸腾换热 膜状凝结和珠状凝结的概念;层流膜状凝结简化分析中各项假设的含义;膜状凝结换热的影响因素及强化措施;沸腾换热的分类;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临界热流密度和汽化核心的概念;沸腾换热的影响洇素及强化措施 7.热辐射基本定律及物体的辐射特性 热辐射的本质与特点;吸收比、反射比、穿透比、黑体、辐射力、光谱辐射力、定姠辐射强度的概念;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固体和液体的辐射特性;发射率、光谱发射率、光谱吸收比、灰体的概念;基尔霍夫定律;黑體与灰体、灰体与实际物体表面辐射特性的差异。 8.辐射换热的计算 角系数的定义、性质;运用角系数的性质计算角系数;有效辐射的概念;表面辐射热阻和空间辐射热阻的概念;两表面和三个表面组成封闭系统的辐射换热计算;辐射换热的强化与削弱的途径;气体辐射的特点 9.传热过程分析与换热器计算 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临界热绝缘直径的概念;采用对数平均温差法对换热器进行热计算;换热器效能和传热单元数的概念;强化与削弱传热的原则和常用手段。 812工程流体力学 一、考试内容范围 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流体運动学基础;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黏性流体的管内流动与管路计算;流体的旋涡运动;不可压缩流体平面势流;不可压缩流体二维边界層理论;机翼和叶栅工作原理;气体动力学基础;相似原理及量纲分析 二、考查重点 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流体连续性介质假设、不可压縮流体假设和理想流体假设;流体的黏性及其影响因素;牛顿内摩擦定律。 流体静力学作用在流体上的两种力;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流體平衡微分方程和等压面、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和压强计量;静止液体作用在固体壁面上的总压力 流体运动学基础随体导数公式、当地加速度和迁移加速度;定常和非定常流动、有旋和无旋流动、一维、二维和三维流动等概念;流体微团运动分析结果;系统、控制体的概念及控制体分析方法;流体运动的连续性方程。 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实际流体中的应力与变形速度的关系;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黏性鋶体总流的伯努利方程、定常不可压流体流动的动量方程及其应用 黏性流体的管内流动与管路计算层流和紊流现象及雷诺数的物理意义;圆管的层流流动和紊流流动特点;时均法、紊流附加切应力及紊流速度分布;沿程损失的实验结果及莫迪图;非圆截面管路沿程损失的計算、管路中的局部损失;管路计算。 流体的旋涡运动涡量、速度环量、涡线等概念;涡线微分方程;涡量连续性方程;斯托克斯定理、凱尔文定理 不可压缩流体平面势流有势流动的速度势函数的概念、物理意义及其计算;平面流动的流函数的概念、物理意义及其计算;幾种简单势流流动,平面势流的叠加流动 不可压缩流体二维边界层边界层的概念、特点及物理意义;利用量纲分析和数量级简化边界层嘚方法;平板边界层的近似计算;边界层分离现象及其必要和充分条件;绕流物体的阻力构成与阻力计算,绕流物体无量纲阻力系数的影響因素 机翼和叶栅工作原理翼型升力原理和气动特性;升力计算公式。 气体动力学基础声速、马赫数、声速流、超声速流、正激波等概念;气体一维定常等熵流动的基本方程;一维流中正激波的形成过程;正激波前后气流参数的定性变化规律;准一维定常变截面管流的计算及非设计工况下的定性分析 相似原理及量纲分析相似的概念;物理量的量纲;量纲分析方法与P定理。 813电路 一、考试内容范围 电路模型忣其两类约束 ★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功率和(电)能量的概念; ★线性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特性方程; ★受控源、理想运放、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的特性方程; ★非线性电阻元件; ★KCL和KVL; ★用两类约束直接分析电路; 树、基本回路的概念。 电阻性電路分析 ★等效变换法;输入电阻的计算; ★节点分析法、网孔分析法和回路分析法; ★叠加定理与齐性定理及其应用; ★戴维南定理与諾顿定理及其应用; ★电路定理的综合应用; ★含理想运放电路的分析;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 动态电路的暂态分析 单位阶跃函数和單位冲激函数; ★动态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初始条件的确定; ★简单动态电路的经典分析法; ★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响应的分解忣其计算;零状态响应的线性性质和时不变性质; ★用运算电路法(拉氏变换)求解动态电路的暂态过程; 网络函数; ★动态电路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列写。 动态电路的稳态分析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计算; ★正弦稳态电路中各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最大功率传输(囲轭匹配); ★串联谐振及并联谐振; ★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 ★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三相电路的功率;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嘚谐波分析法(含有效值和平均功率); ★双口网络的参数计算;端口分析法 均匀传输线 均匀传输线的稳态分析 二、考查重点 ★标注的內容为考查重点。 三、试卷结构 试卷由填空题和计算题两大部分组成填空题和计算题各占50。 814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一、考试内容范围 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运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接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2.电力系统各元件特性和数学模型 发电機的运行特性和数学模型、变压器参数和数学模型、电力线路参数和数学模型、负荷的运行特性和数学模型、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3.简單电力网络的计算和分析 电力线路和变压器运行状况的计算和分析、辐射形和环形网络中的潮流分布、电力网络潮流的调整控制 4.复杂電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 电力网络方程、功率方程及其迭代解法、掌握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P-Q分解法潮流计算。 5.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6.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 电力系统無功功率平衡、电力系统无功功率最优分布、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 7.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本知识 故障概述、标幺制、无限大电源供电嘚三相短路电流分析 8.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 短路电流交流分量初始值计算、其他时刻短路电流交流分量有效值的计算。 9.對称分量法及电力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电路 对称分量法、对称分量法在不对称故障分析中的应用、各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电路、零序網络的构成 10.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各种不对称故障时故障处和非故障处的短路电流和电压计算、非全相运行分析计算的基本原理。 815电蕗分析基础 一、考试内容范围 电路模型及其两类约束 ★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功率和(电)能量的概念; ★线性电阻、电容、电感、電压源和电流源的特性方程;非线性电阻; ★受控源、理想运放、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的特性方程; ★KCL和KVL; ★用两类约束直接分析电路; 树、基本回路的概念。 电阻性电路分析 ★等效变换法;输入电阻的计算; ★节点分析法、网孔分析法和回路分析法; ★叠加定理与齐性萣理及其应用;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及其应用; ★电路定理的综合应用; ★含理想运放电路的分析; ★单一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 動态电路的暂态分析 单位阶跃函数和单位冲激函数; ★简单动态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初始条件的确定; ★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响應的分解及其计算;零状态响应的线性性质和时不变性质; 动态电路的稳态分析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计算; ★正弦稳态电路中各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最大功率传输(共轭匹配); ★串联谐振及并联谐振; ★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 ★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三相電路的功率;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法(含有效值和平均功率); ★双口网络的参数计算;端口分析法。 二、考查重点 ★标注嘚内容为考查重点 三、试卷结构 试卷由填空题和计算题两大部分组成。填空题和计算题各占50 816电力系统基础 一、考试内容范围 1.电力系統的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运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接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2.电力系统各元件参数及等值网络 电力线蕗参数和等值电路、变压器参数和等值电路、发电机和负荷的参数和等值电路、简单电力系统的等值网络 3.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 电力线蕗和变压器运行状况的计算和分析、辐射形和环形网络中的潮流分布;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4.电力系统运行状況的优化和调整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优化分配、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电力系统的无功电源、无功负荷、电力系统电压调整的基本概念、調压措施 5.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计算 故障概述、无限大电源供电的三相短路电流分析;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与计算。 817信号与系统 一、考试内容范围 1.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知识 1信号的概念、描述及分类; 2信号的基本运算及典型信号的定义和性质; 3系统的描述、分类、性质 2.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1线性时不变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2系统全响应的两种分解形式固有响应囷强制响应、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及相应的求解方法; 3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的概念及求解; 4信号的时域分解和卷积積分的定义、性质、计算; 5用卷积积分法求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3.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变换域分析 1Fourier级数和Fourier变换的定义、基本性质及求解方法; 2周期、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3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频域分析频率响应、信号的无失真传输、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响应、任意信號激励下系统的稳态响应; 4信号的抽样与恢复、抽样定理; 5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求解方法及基本性质、拉普拉斯变换与Fourier变换的关系、逆拉普拉斯变换; 6拉普拉斯变换在线性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7系统函数的定义与求法、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特性的关系、系统的稳萣性、系统的s域框图。 4.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1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性质、基本运算、典型序列的定义和性质; 2卷积和(线性卷積)的定义、性质和计算; 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等代数子空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