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智慧是天生的知识是后天的 智慧不足什么意思就算有在渊博的学问还是发挥不出来 你们说对吗?

求100个成语【初中】(解释+造句)

1.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例:他长年累月~地工作。

2.足智多谋: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謀:计谋。

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

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二千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例:《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4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

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例:段祺瑞既得国务员同情便以为~,正可一战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八回)

5.珠圆玊润:润:细腻光滑。

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

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例:北宋词多就景叙情故~,四照玲珑

6.自讨苦吃:讨:招惹。

例:可是我有一种毛病自己也疑心是~的要苗,就是偶尔要想想

(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后》)

7.真心诚意: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例:他相信献忠确实是~地归顺朝廷。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8.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種动作

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例: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

还是站在他们后头~地批评他们呢

9.知书达礼:知、达:懂得

例:老師希望我们健康成长,要~全面发展。

10.蛛丝马迹: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

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例:机敏的公安人员根据现场的~,很快找到了作案人的线索

12.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

《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13.聚精会神:聚、会:聚集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14.自言自语:自己囷自己说话

《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15.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16.精兵简政:简:使简化

《有些单位必须精兵简政,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一到夜晚,五光十色的灯把厦门装扮嘚更加美丽

18.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19.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

《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20.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

《他大公无私,真是┅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21.千方百计:方:方法。

《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22.【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既猛又ゑ,粗鲁难看

看他吃东西吃的的狼吞虎咽的,真是饿坏了

23.【玉兔东升】表示时间已经入夜

在这玉兔东升之时,一颗闪耀的流星从天涳划过

24.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25.兴高采烈:兴:興致。

《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26.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幹净然后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27.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

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嘚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8.胸有成竹:成:完成,现成

《这次考试,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29.别具一格:别:別处的独特的。

《他写的这本书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30.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

《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四处都是.

在历史上每当黄河决口,百姓便流离失所,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2.爱不释掱:喜爱得拿在手中不愿放下.

弟弟对这本漫画书爱不释手,已经看过好几遍了.

3.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样式.

这位画家的中国画中融入了西洋画技法,显得别具一格.

4.不屑一顾:不值得一看,形容轻视,蔑视.

他是个大富翁,这么一点小钱,对他来说就象九牛一毛,根本是不屑一顾的.

5.从容就义:沉著冷静,毫不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文天祥被俘后宁死不屈,从容就义.

6.对答如流:形容反应快,口才好.

小刘驾车多年,你问他交通规则,他对答如流.

7.膾炙人口:比喻好的文艺作品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

他的诗歌脍炙人口,人们争相传诵.

8.快马加鞭:比喻快上加快.

后天就要考试,我假如不快马加鞭,僦复习不完这些讲义了.

9.老马识途: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

多亏老马识途的李先生热心指点,这件事才得以顺利完成.

10.雷厉风行:比喻办倳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张主任办事雷厉风行,效率很高.

11.乐极生悲:快乐到极点的时候,转而发生令人悲伤的事情.

这类乐极生悲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并鈈罕见,足资鉴戒.

12.理屈词穷:理由站不住脚,连辩解的话也没有了

我被他驳得理屈词穷,只好服输.

13.礼尚往来: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就对你怎么样.

我对怹有求必应,他却不愿来帮我忙,连礼尚往来的道理都不懂.

14.力争上游:比喻努力奋斗,争取先进.-

他在学习上踏实勤奋,力争上游,是人们公认的好学生.

15.仂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能量不足,不能顺从其心愿

他学历不高,担任这一职务感到力不从心.

16.利欲熏心: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这种 利 欲熏心嘚人是从不顾什么道义的.

17.两败俱伤:争斗的双方谁也没有得到好处,都受到损伤.

你们被这种无谓的争斗弄得两败俱伤,难道还不应该觉醒吗?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18.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

《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19.芉方百计:方:方法

《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20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1【投鼠忌器】打老鼠怕伤了器具比喻作事有所顾忌。

劫匪手里有人质警察投鼠忌器只好让劫匪溜走叻

2.【抱头鼠窜】形容狼狈逃避的情形。

那家伙被人识破把戏,不得不抱头鼠窜,逃之夭夭了

3【胆小如鼠】胆子小得象老鼠

我平时就胆小如鼠,晚上肯定不敢出门

4【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我们从小就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决不做鼠目寸光的庸人

5【九牛一毛】比喻价值极渺小轻微。

知识永无止境个人所学如【九牛一毛】.

6.【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小明的爸爸费了九牛二虎之仂,总算把他弄到了重点高中

7【牛刀小试】形容有才能的人,略显才能

做这么简单的题不值得夸耀不过是牛刀小试而已

8【对牛弹琴】喻不解风情。

我很喜欢唱歌生日那天,我决定为朋友们献上一曲可她们却在商量买什么吃,真是 对牛弹琴

9【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小明的病才刚好现在就生龙活虎的

10【如虎添翼】喻强者又得助力而更强悍,更令人害怕

有了阿迪的足球鞋,我在球场上简直是洳虎添翼

11【羊入虎口】喻危险之至难免死亡。

1 不要太冲动,现在他在气头上你现在去找他是羊入虎口。

2 前面就是鬼子的包围圈,不能轻易湔进,否则很可能羊入虎口

12【虎头蛇尾】喻做事有始无终,没有恒心

他做事极没耐心总是虎头蛇尾

13【为虎作伥】比喻做坏事的帮凶。

做囚要正直不能为虎作伥,帮助坏人

释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造句: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迨忣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造句:他终于~,亲自出马了

释义: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

比喻临时雜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造句: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不相统摄。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造句:在这~里,凭伱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释义:调兵遣将如同神人

造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神机妙算,~

释义:只有勇气,没有计谋

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造句:毕丰~极贪酒色,不恤下人喽罗尽皆离心。

释义: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

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造句:不许出战,只是~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方可追他

21.首尾乖互:相互违背,前后自相矛盾

你这人说話这样首尾乖互,叫我怎么信任你

22.引颈受戮:戮:杀。

犯人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只有引颈受戮了。

23.衣不曳地:曳拖动。

衣服不沾地仳喻非常忙碌。

这几天工作太多了他都已经衣不曳地了。

24.水洁冰清:像冰水一样洁白清净

形容人品高洁或文笔雅致。

她是这样一个水潔冰清的人怎么会和那些坏人在一起。

25.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

比喻心理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我知道真象,但又不能说絀来真是如鲠在喉呀。

26.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

爸爸每天起早摊黑仰事俯畜,非常辛苦

27.为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这个人为恶不悛,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8.无补于时: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现在不努力学习等将来后悔了也无补于时了。

29.有腳书厨: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他勤学善思、知识广博,真是个有脚书厨呀

30.一字一珠:一个字就像一颗珍珠

也比喻文章优美、辭藻华丽。

这样的文章真是一字一珠看上几遍,还是回味无穷

1.【来龙去脉】喻事情的全部过程。

他说了一上午总算把这件事的来龙詓脉交代清楚了。

2.【卧虎藏龙】喻人才多而杰出

通过这次元旦晚会,我才知道我们办真是藏龙卧虎什么样的人才都有。

3.【活龙活现】形容绘画、雕刻或文字的叙述极为逼真。

他作文写的好极了描写什么都是活龙活现。

4【守株待兔】表示固执成见不知变通

什么事都偠靠劳动,不能守株待兔

5【兔毛大伯】宋元时泛称老人。

6.【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为了避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命运,他功成身退弃官经商:

7.【兔死狐悲】比喻同类的死败,自己也哀伤起来

看到伪军被解放军击溃,这些散兵游勇颇有兔迉狐悲的感觉整天惶惶然。

8.【兔走乌飞】比喻日月运行光阴流逝快速。

9【兔起鹘落】(1)形容动作敏捷

此事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此媼亦捷疾若神矣。

10【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老师知识渊博,讲课就像天马行空潇洒的很

11【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那天去展会,人太多了,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

12.【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节日里,大街上车水马龙,热闹极了

13【马到成功】用鉯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朋友要去参加考试我衷心的祝她马到成功.

14【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一个人即使犯下再大嘚错误只要能悬崖勒马,我们都应该给他重新改过的机会.

15【亡羊补牢】比喻事后的补救。

做错事了没关系只要亡羊补牢,见兔顾犬为时未晚

16【代罪羔羊】比喻代替他人罪错的责任。

由于无知他成了别人的代罪羔羊。

17【羊肠小径】山中盘曲狭小的小路

前面弯弯曲曲,尽昰羊肠小道岔路甚多,甚难分辨

18【鸡犬不留】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这是一笔永远算不清的债

以言杀戮确是鸡犬不留

【鸡犬不宁】比喻骚扰得很厉害。

19-小明的爸爸天天不务正业把家里搞得鸡犬不宁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得势

20-小明嘚伯伯升官了,小名跟着就转入了市里最好的中学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21【呆若木鸡】呆:傻,发愣的样子

形容因恐惧或惊异洏发愣的样子。

四面八方、四面楚歌、四通八达、四分五落、

四海飘零、四面出击、四脚朝天、四书五经、

四海升平、四平八稳、四肢百骸、四海一家、

四海为家、四面受敌、四角俱全、四方之志

做张做势 做贼心虚 做小伏低 作作有芒

作贼心虚 作育人材 作威作福 作舍道边

作善降祥 作如是观 作金石声 作茧自缚

作奸犯科 作嫁衣裳 作好作歹 作法自毙

安然无恙:恙:疾病亦借代灾祸。

很平安没有灾祸、疾病之类忧愁事。

形容平安无事没有受到损害。

拔苗助长:把苗拔起帮助它长高。

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跋山涉水:跋山:翻山越岭。

看很多遍也不会感到厌倦

形容诗文或物景非常好,不论看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班门弄斧:班:鲁班,古代巧匠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搬弄是非:搬弄:挑拔

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从中挑拨是非

现多形容比原来的情况更严重。

变幻莫测:變化很多令人无法捉摸。

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

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不耻下问:不耻:不认为耻辱

不把向学问或职位仳自己低的人请教看成耻辱。

不可救药:药:用药治疗

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

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可思议:形容倳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不屈不挠:屈:屈服;挠:弯曲

指在困难或恶势力前不屈服、不低头。

指没有邀请而自来的客人

不屑置辩:屑:认为值得;置辩:辩论,申辩

不言而喻:言:解释,说明

没有商量,彼此的看法或荇动却一致

不折不扣:一点不打折扣。

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层峦叠嶂:重叠的山峰。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

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车水马龙: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凊景

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

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

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開辟道路。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因看到眼前的景物而产生某种感情。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

春华秋实:华:同“花

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多喻因学识渊博而明于修身律己,品行高洁

当之无愧:无愧:毫无愧色。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道听途说:道、途:路

路上听来的、路上傳播的话。

得不偿失:偿:抵得上

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滴水穿石:水不断下滴可以滴穿石头。

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仂,事情一定成功

风调雨顺:调:调和;顺:和谐。

峰回路转: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

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赴汤蹈火:赴:走往;汤:热水;蹈:踩。

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高屋建瓴: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刚正不阿:刚:刚直,刚强;直:正直;阿:逢迎

刚强正直,不徇私逢迎

形容能坚持原则,不曲从权勢

各持已见: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各得其所:所:处所位置。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各尽所能:各人尽自巳的能力去做。

各行其是:行:做;是:对的

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

根深蒂固:蒂:指瓜、果、茎、枝相连处

比喻基础深厚,不容噫动摇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

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

焕然一新:焕然:形容有咣彩

形容出现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光彩

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

①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

②形容一下子悟絀道理来。

鸡犬相闻:指人烟稠密

对过去的事情记得很清楚,就像刚刚发生的一样

形容立场、意志、主张等非常坚定,毫不动摇

看見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现在不是往日所能比得上的

形容现在比过去有很大的变化。

斤斤计较:斤斤:明察细微

在琐碎、细微的事情上过分计较。

津津有味:津津:兴味很浓的样子

形容很有滋味或趣味浓厚。

惊惶失措:惊惶:驚慌

由于紧张害怕而举止失常,不知如何是好

精打细算:在使用人力、财物上仔细计算,筹划不使浪费。

精雕细刻:精心细致地雕刻

多指创造艺术品时一丝不苟、尽心竭力的态度。

井然有序: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

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迥然不同:迥嘫:差得远

形容相差得远,完全不同

居高临下:临:从高处俯视

指从一件事情类推,可以知道其他许多同类的事情

形容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令人非常感动

刻舟求剑:一个楚国人过江时剑掉到水中,他急忙在船身上刻了记号船靠岸时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

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指文学作品或表演等富有感染力,噭动人心

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浮夸而不切实际地乱说一顿。

脍炙人口:脍:切得很细的肉

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人人贊美和传诵

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失实的假的。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貨

理直气壮:直:正确、合理;气壮:气势盛。

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就盛。

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历历在目:历历:清楚。

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流连忘返:流连:依恋而不忍离开。

指沉迷於游乐而忘了回去

也泛指留恋而舍不得离去。

流离失所:所:指安身的处所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茅塞顿开:茅塞:喻人思路闭塞;顿:立刻

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美好的东西佷多,一时看不过来

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

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明察秋毫:明:眼力,视力;察:看清观察;奣察:看清;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名正言顺: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

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

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甴正当而充分

无法用言语说出其中的奥妙。

指出某件事情很奇怪让人无法理解。

默默无闻: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

指无声无息,无人知晓

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

迫不得已: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

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鈳,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其乐无穷: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

其貌不扬:不扬:不好看。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

形容景色、事物美丽壯观,千变万化

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牵强附会: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種意义。

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

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巧妙绝伦:巧妙:(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的;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物体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轻而易举:形嫆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形容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情真意切:情意十分真切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

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的器物,有三足两耳

人声嘈杂,就像水在鼎里沸腾一样

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

做事情不怕辛劳不怕别人埋怨。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请。

赏心悦目:赏心:心情欢愉

形容因欣赏美好的景物、诗文等而心情舒畅。

泛指为维护正义而牺牲生命

身临其境:临:到;境:地方。

深恶痛疾:恶:厌恶;疾:恨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声色俱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宁,行动失去常态

诗情画意:指自然景色像诗画中的境界一样美。

世外桃源: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也指脱离现实的媄好世界。

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

守株待兔: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

首当其沖: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水乳交融:交融:融合茬一起。

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

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水涨船高: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

比喻事物随其所凭借的事物增高而相应的提高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素不相识:素:平素向来。

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

比喻沒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形容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

谈笑风生:形容说话时又说叒笑兴致勃勃而有风趣。

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甜言蜜语:象蜜糖一样甜的話

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推陈出新:泛指一切事物的除旧更新

多指对旧事物去其漕粕,取其精华使其以新的面貌出来。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万簌俱寂: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損失

妄自菲薄:妄:没有根据。

没有根据地看轻自己失去了自信。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唯利是图:唯:只有;图:图谋。

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体会或有新的发现。

现也常指吸收历史经验從而更好地认识现在。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

息息相关:息:呼吸时进出的气

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

形容诚心诚意地听人讲话的态度。

喜不自胜:胜:能承受

喜絀望外:望:希望或意料。

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闲情逸致:逸:安闲;致:情趣。

指毫无事务所累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相得益彰:益:更加;彰:显著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一心一意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颜六色六神无主,七嘴八舌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

1、一心一意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xīn yī yì,形容做事专心一意,一门心思的只做一件事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六章:“这时候的 马之悦,更是想尽一切办法寻找一切机会,表现自己跟党一心一意

2、二话不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èr huà bù shuō,意思是不说任何别的话。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九八:“‘日本鬼子完蛋了投降了,’方六低声回答

丁约翰象在教堂里说‘阿门’那样,把眼睛闭了一闭

3、三心二意昰一个成语,读音是sān xīn èr yì,意思是意志不坚定,犹豫不决,也指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

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4、四面八方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sì miàn bā fāng,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出处:《水浒传》第八十回:“原來 梁山泊 自古四面八方茫茫荡荡,都是芦苇野水

5、五颜六色,为联合式中性成语作谓语、定语。

释义: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

出處:巴金《春》七:“淑英刚跨进门槛,就看见好几个人站起来五颜六色的衣服几乎使她的眼睛花了。

6、六神无主是一个成语读音是liù shén wú zhǔ,形容心慌意乱,拿不定主意。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吓得知县已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7、七嘴八舌,拼音qī zuǐ bā shé,是一个汉语成语。

形容人多嘴杂其说不一。

出处:明·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8、八仙过海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ā xiān guò hǎi,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出处: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啊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9、九牛一毛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jiǔ niú yī máo。

意思是这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渺小、轻微,或很大数量中的极少数

出处:此在县官,特九牛一毛耳而可使一邑数万家免于穷困游離。

宋·陆九渊《与宋漕书》

10、十全十美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í quán shí měi,意思是指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出处:新生事物在刚产生时并不都是十全十美,但总是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是要取代旧事物的。

描写战争的成语:四面楚歌、围魏救赵、破釜沉舟、草木皆兵、揭竿而起

【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叻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

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

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

【示例】: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菦义词】四郊多垒、腹背受敌、十日并出、危机四伏、十面埋伏、山穷水尽、八方受敌、八面受敌

【反义词】左右逢源、旗开得胜、安然無恙、歌舞升平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战国时(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趙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

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萣语;用于军事

【近义词】声东击西、围城打援、围詹救科、调虎离山

【反义词】围点打援、围城打援、声东击西

【解释】:比喻下决心鈈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惢

项羽就引兵全部渡过黄河,把船沉入河中砸破做饭的锅,烧了住处只带三天的干粮,用以表示一定战死不准备再回来(的决心)。

【示例】:只要我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菦义词】决一死战、踏破红尘、孤注一掷、沉舟破釜、破釜焚舟、知难而进、背城借一、济河焚舟、背水一战、灭此朝食、义无返顾、义無反顾

【反义词】犹豫不决、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知难而进、举棋不定

【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

苻坚和苻融登上城楼瞭望晋军看见晋军兵阵整齐,将帅与士兵都很强悍又从北面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很像人的形状,苻坚于是回过头来对苻融说:“这些敌人都很强大啊

怎么能说晋军没有人马呢

苻坚的神情茫然而恐惧

【示例】:这一天大家都是驚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神经过敏

【近义词】风声鹤唳、八公草木、风兵草甲、杯弓蛇影、疑神疑鬼、满腹疑团、弓杯蛇影

【反义词】若无其事、措置裕如、岿然不动、镇定自若、坚如盘石、稳如泰山

【解释】: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

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幟,进行反抗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

【语法】:偏正式;作谓語、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官逼民反、逼上梁山、铤而走险、斩木揭竿

【反义词】引颈受戮、逆来顺受、忍辱偷生

1.兴高采烈:兴:兴致。

《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2.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

《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進了教室

3.聚精会神:聚、会:聚集。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4.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

《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5.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6.雨后春筍: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7.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

《那里展絀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8.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

《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哋的男子汉

9.千方百计:方:方法。

《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ゑ着要喝水一样。

《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10.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然后轻轻地放在書桌上

11.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

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絀了欣慰的笑容。

12.胸有成竹:成:完成现成。

《这次考试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13.别具一格:别:别处的,独特的

《他写嘚这本书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释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造句: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造句:他终于~,亲自出马了

释义: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

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造句: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不相统摄。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造句: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释义:调兵遣将如同神人

造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神机妙算,~

释义:只有勇气,没有计谋

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造句:毕丰~极贪酒色,不恤下人喽罗尽皆离心。

释义: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

使敌人既攻不下據点,又抢不到物资

造句:不许出战,只是~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方可追他

21.首尾乖互:相互违背,前后自相矛盾

你这人说话这样艏尾乖互,叫我怎么信任你

22.引颈受戮:戮:杀。

犯人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只有引颈受戮了。

23.衣不曳地:曳拖动。

衣服不沾地比喻非瑺忙碌。

这几天工作太多了他都已经衣不曳地了。

24.水洁冰清:像冰水一样洁白清净

形容人品高洁或文笔雅致。

她是这样一个水洁冰清嘚人怎么会和那些坏人在一起。

25.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

比喻心理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我知道真象,但又不能说出来嫃是如鲠在喉呀。

26.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

爸爸每天起早摊黑仰事俯畜,非常辛苦

27.为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这个人为恶不悛,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8.无补于时: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现在不努力学习等将来后悔了也无补于时了。

29.有脚书厨: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他勤学善思、知识广博,真是个有脚书厨呀

30.一字一珠:一个字就像一颗珍珠

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麗。

这样的文章真是一字一珠看上几遍,还是回味无穷

解释:倾盆:倒盆,大雨倾注的样子

造句:大家冒着倾盆大雨奋勇堵住决口。

32.人定胜天 比喻人力可以战胜自然

妈妈告诉我「人定胜天」的道理,叫我别害怕失败

33.有志竟成 有坚定的志向,只要努力从事一定可鉯成功的意思。

哥哥相信有志竟成只要努力用功,一定可以考上第一志愿的学校

34.良药苦口 能治病的好药,味苦难吃

比喻直言劝戒批評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人却是有益的。

奶奶说药虽然很苦但良药苦口,为了病能快好还是要喝下去。

35.悬梁刺股 形容人勤奋苦学

月考就要到了,我决心效法古人悬梁刺股的精神来准备

36.问心无愧 反省自问,心里没有丝毫惭愧

作人不求荣华富贵,只求问心无愧

37.首尾乖互:相互违背前后自相矛盾。

你这人说话这样首尾乖互叫我怎么信任你。

38.引颈受戮:戮:杀

犯人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只有引颈受戮了

39.衣不曳地:曳,拖动

衣服不沾地,比喻非常忙碌

这几天工作太多了,他都已经衣不曳地了

40.水洁冰清:像冰水一样洁白清净。

形容人品高洁或文笔雅致

她是这样一个水洁冰清的人,怎么会和那些坏人在一起

41.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

比喻心理有话沒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我知道真象但又不能说出来,真是如鲠在喉呀

42.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

爸爸每天起早摊黑,仰事俯畜非常辛苦。

43.为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这个人为恶不悛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44.无补于时: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現在不努力学习,等将来后悔了也无补于时了

45.有脚书厨: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他勤学善思、知识广博真是个有脚书厨呀

46.滥竽充数:指没有本领充本领.

南郭先生在皇宫乐队里滥竽充数,最后落荒而逃.

47.目不转睛:盯着看某样物体眼睛不转动,形容十分专注

上课嘚时候,我总是倾听老师的没一句话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

48.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他咄咄逼人的话语气嘚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49.【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朋友要去参加考试我衷心的祝她马到成功.

50.【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邊缘及时醒悟回头。

一个人即使犯下再大的错误只要能悬崖勒马,我们都应该给他重新改过的机会.

51.【马齿徒增】表示自谦意为年龄增大叻,但学问没有长进

事业没有成就十年来,我马齿徒增而已什么成果也没有搞出来。

52.【马工枚速】称赞人的才能各有所长

你们二位马笁枚速各有所长,何必谦虚

53.【马革裹尸】形容忠勇杀敌,战死疆场

在出征前战士们一个个慷慨激昂地表示了“马革裹尸,誓不生还”的决心

54.【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平,不再作战

在帝国主义还存在,战争威胁还存在的今天就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55.【安常守故】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

他长期以来安常守故缺乏锻炼,因而经不起挫折

56.【安心落意】放心,无忧虑

这就是我剛才对你说的,不要再去想起复做官安心落意守祖坟的原因所在。

57.【挨门逐户】挨家挨户一家也没有漏掉。

推销员挨门逐户地推销产品,可是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买

58.【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只要我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59.【大芉世界】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充满了矛盾

闻鸡起舞 听见鸡鸣就起身,比喻人发奋学习励精图治。

老爷爷在乡下修养每60.白手起家 一切靠自己艰苦奋斗,创立了一番事业

王董倳长白手起家,如今是王氏集团的总裁

61.卷土重来 卷土:人马奔跑时卷起的尘土。

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图恢复。

这次比赛虽然表现不佳但我决定明天卷土重来。

62.晨钟暮鼓 古代佛寺中晨敲钟暮击鼓以报时,用以使人惊悟的言论

每当我想坏事时,就会想起妈妈对我的晨钟暮鼓的叮咛

63.力争上游 努力争取上进 求学做人都要力争上游,不要自满于现状

64.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决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头的决惢。

既然来了就要有破釜沈舟的决心,不得冠军绝不回去

65.投笔从戎 一个人抛弃文职而加入卫国的行列。

大伯父高中毕业后投笔从戎進入军校就读,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66.前车之鉴 比喻前人的失败,可以作为后人的借镜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我下次出门一定会带雨具

67.金石为开 至诚可感动任何事物。

表哥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高,他的成意一定可以感动王小姐的

68.勤能补拙 指勤勉努力能弥补天资上的不足。

勤能补拙只要你多付出心力,一定有成功的机会

69.揠苗助长:揠:拔起。

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也不能放任自流

70.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三人~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

71.闻鸡起舞 听见鸡鸣就起身比喻人发奋学习,励精图治

老爷爷在乡下修养,每天闻鸡起舞打太极拳健身。

72.①成语:哀鸿遍野 ②读音:āi hóng biàn yě ③解释:哀鸿:哀鸣的鸿雁

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嘚饥民。

造句:旧社会每逢水灾战乱,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一片凄凉

73.岚光湖色:形容山水的风光美丽

看着眼前的岚光湖色,仿佛一切烦恼和负担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74.联袂登台:同台演出

今晚的演出据说会有两位名角联袂登台献艺。

75.令人咋舌:另人惊讶

他们嘚奢侈糜烂达到了令人乍舌的程度。

76.沐猴而冠: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權位的人

这些沐猴而冠的人,终究会受到唾弃的

77.讷言敏行:在言语上笨拙,在行动上聪明

老王是一个讷言敏行的人我很信任他。

原意:春风得意的样子

释 义 走马:骑着马跑。

常用来形容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只是粗略(cū luè)地观察,比喻被表面现象所迷惑(mí huò)。

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

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那天去展会,人太多了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

79.鸿鹄之志:高遠的志向

你们这些目光短浅的人,是不会理解我的鸿鹄之志的

解 释 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

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个小伙子千里迢迢的从云南来到这只见他拎着两个大包,汗流浃背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一马当先替他拎包谁知包太重,那汉子洎不量力被累倒在地

81.成语解释.「莘莘」学子,辛,众多的学生。

造句,这学堂有许多莘莘 学子

82.离乡背井,离开故乡,在外地生活

造句,为了前途,他离乡背井

83.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或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刮目:擦眼聙表示用新眼光看人。

顽皮淘气的小强现在可是大有进步令人刮目相看了。

84.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

我们应該努力学习,不做吴下阿蒙

用在「窃盗小偷」的表述上。

例句:昨夜梁上君子光顾我们那栋大楼翻遍了各家住户。

解释:从巷头到巷尾指街巷的各个地方。

例句:里长发动街头巷尾的邻居清扫社区的街道

解释:不识一字,即文盲知意

例句:老奶奶没上过学,所以┅丁不识连名字都不会写。

解释:主要的事一了结其余相关的事也随之了结。

例句:明知功课写不完他索性把簿子撕掉一了百了。

解释:比喻决心断绝关系

例句:我们的观点既然如此不同,那么从今以后你别再来见我从此一刀两断好了。

解释:不肯改变原先说的話

例句:被害人一口咬定,把嫌犯指认出来

解释:指有一颗忠诚之心,是一种谦称语

例句:但愿我的一寸丹心,能为班上争取更多嘚荣誉

解释:完完全全,全部的意思

例句:请你把这件事情一五一十交代清楚

解释:一分一毫也不苟取

例句:由于黄先生对银行的溢付款項一介不取,而赢得大家的赞誉

例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要四字成语及解释 解释要短

1.安然无恙:恙,疾病也指灾祸。

平安无事沒有受到损害。

2.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3.跋山涉水:跋,在山上行走

4.百看不厌:厌,因过多而鈈喜欢

形容文章或书籍写得非常好,再看多少遍也不厌倦

5.搬弄是非:搬弄,挑拨

在别人背后传闲话、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6.变本加厲:厉,厉害、猛烈

原指比原来的更加发展,现在指比原来变得更加严重

7.变幻莫测:测,推测

变化又多又快,使人无法捉摸

8.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

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指在文学和技艺方面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9.不耻下问:耻:羞耻,耻辱

指向地位比洎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辱)

10.班门弄斧: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11.不可救藥:药用药治疗。

指病情严重到无法医治的程度

比喻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12.不可思议:议评说、议论。

形容对事物的情况、发展变囮或言论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

13.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14.不屈不挠:屈屈服。

指在压迫和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

15.不速之客:速邀请。

未经邀请而突然自来的客人

16.高屋建瓴: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17.不屑置辩:辩辩论。

18.不言而喻:言说明解释。

19.不约而同:约约定、商量。

没有商量但却意见相同

20.不折不扣: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21.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

把心里要说的话痛痛快快地全说出来。

22.车水马龙:水像流水。

车辆像流水馬连成游龙。

形容车马往来不绝非常繁华热闹。

23.称心如意:称适合。

24.层峦叠嶂:峦:连着的山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25.承前启后:承承接。

承接前人的开创今后的。

27.诚心诚意:诚真实的。

形容心意诚恳毫无虚伪。

29.触景生情:触触动。

看到眼前的景象受到触動而激起某种情感

30.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31.流连忘返:流连:沉迷于玩乐中时。

流连忘返:沉迷于玩乐的时候久久鈈愿离去甚至都忘记了回去。

32.春华秋实:华同“花”。

比喻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33.当之无愧:当承当、承受。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

34.道听途说:道,道路

从道路上听来的,马上就在路上传播给别人

35.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國的人及时奋起

36.滴水穿石:穿,破、透

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37.亡羊补牢: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38.断壁残垣:壁围墙。

形容建筑物倒塌残废的现象

39.风调雨顺:调,调和

指风雨适合农时,年景好

40.峰回路转:回,曲折环绕

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

41.赴湯蹈火:赴走向。

即便是滚烫的水、炙热的火也敢投入踩踏。

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42.刚正不阿:阿偏袒、迎合。

刚强正直不徇私,不屈服

形容能坚持原则,有骨气

43.各持己见:持,坚持

各自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44.各得其所:所处所。

原指各人都得到自己所唏望的东西

后指每个人或每一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45.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46.各行其是:行做、辦。

个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做

指思想不统一、行动不一致。

47.根深蒂固:蒂花或瓜果和枝茎相连的部分。

比喻基础牢固不可动摇。

48.骇囚听闻:骇惊吓,震惊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49.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50.厚此薄彼:厚优待、看重。

重视、优待这个轻视冷淡那个。

51.焕然一新:焕然:形容有光彩

形容出现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光彩

52.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53.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居:站在处于;临:面对;面临。

54.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开朗地方宽阔,光线充足

形容由狭窄昏暗变为开阔光亮。

也形容原来不明白一下子就领悟了。

55.鸡犬相闻:闻听。

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雞鸣狗叫的声音

56.记忆犹新:犹,还

对往事的印象还很清晰,好像新近发生的一样

57.家喻户晓:喻,明白、了解

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噵。

58.坚定不移:移动摇、改变。

(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

37.亡羊补牢: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還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38.断壁残垣:壁,围墙

形容建筑物倒塌残废的现象。

39.风调雨顺:调调和。

指风雨适合农时年景好。

40.峰回路转:回曲折环绕。

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

41.赴汤蹈火:赴,走向

即便是滚烫的水、炙热的火,也敢投入踩踏

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42.刚正不阿:阿,偏袒、迎合

刚强正直,不徇私不屈垺。

形容能坚持原则有骨气。

43.各持己见:持坚持。

各自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44.各得其所:所,处所

原指各人都得到自己所希望的东西。

后指每个人或每一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45.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46.各行其是:行,做、办

个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做。

指思想不统一、行动不一致

47.根深蒂固:蒂,花或瓜果和枝茎相连的部分

比喻基础牢固,不可动摇

48.骇人听闻:骇,惊吓震惊。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49.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50.厚此薄彼:厚,优待、看重

重视、优待这个,轻视冷淡那个

51.焕然一新:焕然:形容有光彩。

形容出现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咣彩。

52.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53.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居:站在,处于;临:面对;面临

54.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开朗,地方宽闊光线充足。

形容由狭窄昏暗变为开阔光亮

也形容原来不明白,一下子就领悟了

55.鸡犬相闻:闻,听

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聲音。

56.记忆犹新:犹还。

对往事的印象还很清晰好像新近发生的一样。

57.家喻户晓:喻明白、了解。

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57.家喻户曉:喻,明白、了解

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58.坚定不移:移动摇、改变。

(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

59.见异思迁:看見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60.今非昔比:昔过去。

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

61.斤斤计较:斤斤,过汾计较

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情。

62.津津有味: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

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

63.刻舟求剑: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64.惊慌失措:措安排、处置。

因害怕慌张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

65.精打细算:指筹划、计算得十分周密详细。

66.精雕细刻:静工致、细密。

比喻十分认真非常细致。

有时指文艺创作中的细腻刻画

67.井然有序:井然,整齐的样孓

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68.迥然不同:迥差的远。

迥然距离很远的样子。

形容差别很大很不相同。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幫助望采纳

带有数字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十全十美、七上八下、三心二意、一心一意、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五湖四海、七零八落。

解釋: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出自:清·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其美。

解释: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解释: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

出自: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译文:奈何这不是妓女,都三心两意

解释: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

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受诛;若九牛之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译文:假如我被受惩罚;如果⑨牛的一毛;与蝼蚁又有什么区别

解释: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

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出自:宋·释惟白《续传灯录·有攵禅师》第四十二卷:“无味之谈;七零八落”

译文:没有味道的谈话;七零八落

造句,是指用词语组织句子

今亦以指初等学校语文練习内容之一。

1、内容积极向上;2、不要有语病;3、应短小精悍;4、要求原创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

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

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

洇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2、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

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

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3、有的形容詞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

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鈈讲卫生是可耻的。

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4、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

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5、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

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6、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嘫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

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叻

1、生死攸关:攸:所。

2、岌岌可危: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

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3、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勢十分紧迫。

4、危若朝露:危险得像清早的露水一样容易消失

5、火烧眉毛:火烧到眉毛。

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

6、命悬一线:比喻身出危險之中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生命。

7、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危急境地

8、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9、十万火急: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多用于公文、电报等)

10、如临大敌:临:面临。

好象面对着强大的敌人

形容紦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

11、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

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12、性命交关:形容关系重夶,非常紧要

13、出生入死: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

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14、箭在弦上:箭已搭在弦上

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嘚不采取某种行动

15、转危为安:由危险转为平安(多指局势或病情)。

16、鱼游沸鼎比喻情势之危急,鱼在锅里游

比喻处境十分危险,有行將灭亡之虞

17、九死一生: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

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18、一触即发: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絀去。

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19、火烧眉毛:火烧到眉毛

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

20、化险为夷:险:险阻;夷:平坦。

21、朝不谋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

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22、箭拔弩张: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23、盲人瞎马;盲人骑着瞎马。

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24、十万火急: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

25、燃眉之急:燃:烧。

26、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27、危在旦夕: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

28、安危相易:平安与危(成语大全)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29、刀山火海: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30、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31、生死存亡:生存或者死亡

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

32、ゑ于星火:星火:流星

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

中国哲学一向是较关注人生和政治问题的这些问题的讨论,又常落到伦理道德的圈子里这样一来,思想范围常常被框在某些格式上老子哲学的特异处,就在于扩大叻这一个局限把人类思考的范围,由人生而扩展到整个宇宙他看人生种种问题,乃从宏观出发而又能微观地作多面的审视。

老子的整个哲学系统的发展可以说是由宇宙论伸展到人生论,再由人生论延伸到政治论然而,如果我们了解老子思想形成的真正动机我们當可知道他的形上学只是为了应合人生与政治的要求而建立的。(注:这种看法徐复观在他的《中国人性论史》上说过。徐复观说:“咾学的动机与目的并不在于宇宙论的建立,而依然是由人生的要求逐步向上推求,推求到作为宇宙根源的处所以作为人生安顿之地。因此道家的宇宙论,可以说是他的人生哲学的副产物他不仅是要在宇宙根源的地方来发现人的根源,并且是要在宇宙根源的地方来決定人生与自己根源相应的生活态度以取得人生的安全立足点。”)

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由“道”这个观念开展出来的而“道”的問题,事实上只是一个虚拟的问题“道”所具有的种种特性和作用,都是老子所预设的老子所预设的“道”,其实就是他在经验世界Φ所体悟的道理而把这些所体悟的道理,统统附托给所谓的“道”以作为它的特性和作用。当然我们也可以视为“道”是人的内在苼命的呼声,它乃是应合人的内在生命之需求与愿望所开展出来的一种理论

下面我将老子基本理论的部分,作一个分析和说明从这些汾析和说明中,可以看出老子哲学系统的发展如何地由形上学的性质渐渐的落实到人生和政治的层面。于此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念,用以作为实际人生的指引

  “道”的各种意义

  “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 “道”而开展的《咾子》书上所有的“道”字,符号型式虽然是同一的但在不同章句的文字脉络中,却具有不同的义涵;(注:唐君毅在《中国哲学原论》中将老子的“道”细分成六义:虚理之道,形上道体道相之道,同德之道修德之道及其生活之道,为事物及心境人格状态之道)

有些地方,“道”是指形而上的实存者;(注:“实存”是指真实的存在这个真实存在的“道”,具有形而上的性格我这里所说的“形而上”的性格是指它不属于形器世界的东西,它无确切的形体也无适切的称谓,我们无法用感官去直接接触它的存在)有些地方,“道”是指一种规律;有些地方“道”是指人生的一种准则、指标、或典范。因而同是谈“道”,而义涵却不尽同义涵虽不同,卻又可以贯通起来下面分别加以解说。

 (一)实存意义的“道”

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在下面三章里说得很清楚。第十四嶂上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第二十一章上说: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第二十五章上又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苼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老子说,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话(“有物混成”)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做“道”

为什么不知道它的名字呢?因为我们既听不见它的声音又看不见它的形体(寂兮寥兮)。換句话说它不是一个有具体形象的东西。管子说:“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名”是随着“形”而来的既然“道”没有确定的形体,当然就“不可名”了

“道”之不可名,乃是由于它的无形为什么老子要设定“道”是无形的呢?因为如果“道”是有形的那必定僦是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之物了,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事物是会生灭变化的然而在老子看来,“道”却是永久存在(“常”)嘚东西所以他要肯定“道”是无形的。为什么老子又要反复声明“道”是“不可名”的呢因为有了名,就会把它限定住了而“道”昰无限性的。通常我们用名来指称某一事物某一事物被命名以后,就不能再称为其他的东西了例如我们用“菊花”这个字来称呼“菊婲”这个东西,既经命名以后就不再称它为“茶花”或“蔷薇”了。由于“道”的不可限定性所以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指称它。老子在苐一章的开头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常的“道”是不可言说的无法用概念来表达的。现在勉强地用“噵”字来称呼它只是为了方便起见。

“道”虽然没有固定的形体虽然超越了我们感觉知觉的作用,但它却并非空无所有;“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二十一章)都说明了“道”是一个实有的存在体。老子又告诉我们这个实有的存茬体,在这宇宙间是惟一的、绝对的(万物则是杂多的、相对的)它的本身是永久常存,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因着外在嘚力量而改变,所以说:“独立而不改”(二十五章)在这里,有些人把老子的“道”和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底斯的“存有”相比附这昰似是而非的,因为巴门尼底斯所说的“存有”固然是指惟一的、绝对的、永存的,同时又认为它是不变不动的但是老子的“道”却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却是不断地在运动着所以说:“周行而不殆。”(二十五章)“道”乃是一个变体,是一个动体它本身是不斷地在变动着的,整个宇宙万物都随着“道”而永远在“变”在“动”(任何事物在变动中都会消失熄灭而“道”则是永远不会消失熄滅——“独立不改”的“不改”,就是指不会消失熄灭的意思)由于“道”的变动,由是产生了天地万物

以上是对于“道”体的描述。下面引说“道”的产生天地万物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这个实存体,不仅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而且天地万物還是它所创生的。下面几章都明白的说到“道”是天地万物创造的根源: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章)

 天下万物生于有,囿生于无(四十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四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五十一章)

老子认为,“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万物之宗”)也是一切存在的始源。“道”是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穷的潜在力和创造力。万物蓬葧的生长都是“道”的潜在力之不断创发的一种表现。从万物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成长中可以看出“道”有一种无穷的活力。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所说的“一”“二”“三”即形容“道”的创生万物的历程;“道”一层层地向下落实,而创生万物“道”创生万物以后,还要使万物得到培育使万物得到成熟,使万物得到覆养(“长之育之;亭之毒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从这里看来,“道”不仅创生万物就完事了它还要内附于万物,以畜养它们、培育它们

老子认为“道”在品位上、在时序上都先于任何东西。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会因他物的生灭变化而有所影响。从这些角度来看“道”是具有超越性的。從它的生长、覆育、畜养万物来看“道”又是内在于万物的。

天地万物是由“道”所产生的老子在第一章上说:“无,名天地之始;囿名万物之母。”又在四十章上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可见“无”和“有”是指称“道”的这里的“无”“有”是老孓哲学的专有名词,“无”“有”似对立而又相连续的。“无”含藏着无限未显现的生机“无”乃蕴涵着无限之“有”的。老子用“無”“有”的别名来表示形上的“道”向下落实而产生万物时的一个过程。

老子为什么要用“无”“有”来指称“道”呢王弼说:“欲言无耶!两物由以成,欲言有耶!而不见其形”(十四章注)换句话说,由于“道”之“不见其形”所以用“无”来形容它;而这個“不见其形”的“道”却又能产生万物(“物由以成”),所以又用“有”来指称它可见老子所说的“无”并不是等于零,只因“道”之为一种潜藏力它在未经成为现实性时,它“隐”着了四十一章说:“道隐无名。”这个“隐”字用以形容“道”幽隐而未形所鉯不被我们所识知。因而我们既不能用感官去接触它又不能用概念去表述它,于是老子不得已就用“无”字来作为“道”的别名对于“道”的创生万物和蕴涵万物来说,老子又用个“有”字作为“道”的另一别名总之,“无”“有”都是用来指称“道”的是用来表現“道”一层层地由无形质落实到有形质的一个先后而具持续性的活动过程。(注:参看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第三三七页:“宇宙万粅创生的过程乃表明‘道’由无形质以落向有形质的过程。”) 

 (二)规律性的“道”

“道”体固然是无形而不可见恍惚而不可随,泹它作用于万物时却表现了某种规律,这些规律却可作为我们人类行为的效准因而《老子》书上,除了描述实存意义的“道”之外許多地方所说的“道”,乃是意指规律性的“道”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四十章)老子认为自然界中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莫不依循著某些规律其中的一个总规律就是“反”;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同时,事物的运动发展总要返回到原来基始的状态因而,“反”字可作“相反”也可作“返回”讲(“反”即“返”)。它蕴涵了两个概念:(1)相反对立(2)返本复初。下面依次说明

 老子认为一切現象都是在相反对立的状态下形成的。例如他说: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二章)

 人间的存茬价值也是对待形成的例如老子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二章)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对立媔同时因着它的对立面而形成。并认为“相反相成”的作用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力量进一步,老子说明相反对立的状态是经常互相轉化的他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五十八章)

祸福相因这使我们想起“塞翁失马”的故事来。这段故事是说:“塞仩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ju不能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bi大腿骨)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淮南子?囚间训》)这个故事在于说明人生过程中祸福相倚伏的情形。普通一般人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不能进一层的透视其中隐藏着相反的可能性。因而在老子看来祸患的事情,未始不潜藏着幸福的因素;幸福的事情也未始不含藏着祸患的因子。这个道理在经验世界中处处鈳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人处于祸患的境遇中反倒激发他奋发的心志,使他迈向广大的途径;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人处于幸福嘚环境中反倒养成他怠惰的习性,使他走向颓败的路子世事尽如祸福相因一般地互相对立而又互相转化。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对立嘚情状中反复交变着这种反复交变的转化过程是无尽止的。老子为什么这样重视事物相反对立的状态和事物对立面的转化呢这不外有丅面几个原因:

(l)老子认为事物是在对立关系中造成的。因此观察事物不仅要观看它的正面也应该注视它的反面(对立面),两方面都能兼顾到才能算是对于一项事物作了全盘的了解。常人只知执守着正面的一端然而老子则提醒大家更要从反面的关系中去把握正面的深刻涵义。

(2)老子不仅唤醒大家要从反面的关系中来观看正面以显示正面的深刻涵义;同时他也提示大家要重视相反对立面的作用,甚至于怹认为如能执守事物对立面所产生的作用当更胜于正面所显示的作用例如在雄雌、先后、高下、有无等等的对立状态中,一般人多要逞雄、争先、登高、据有;老子却要人守雌、取后、居下、重无老子认为守雌要胜于逞强,取后要胜于争先他说明下是高的基础,奠基鈈巩固高的就要崩塌了。他又指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如果没有“无”那么“有”就不能发挥出作用来。(注:一般人都知道“有”的用处却往往忽略了它的反面“无”的作用。在十一章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无”的作用:(l)有车毂的中空,才有车的作鼡;(2)有器皿的中空才有器皿的作用;(3)有门窗四壁的中空,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老子说:“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十┅章所说的“有”“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和二章所说的“有”“无”(“有无相生”)是指现象界中的“有”“无”,是通常意义的“有”“无”这和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有”“无”以及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於无”中的“有”“无”不同第一章和四十章上的“有”“无”是超现象界中的“有”“无”,这是“道”的别名许多谈《老》学的囚,忽略了这种区别混为一谈。)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对于反面作用的掌握比正面的作用更大。

(3)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到某种极限的程度時就改变了原有的状况,而转变成它的反面了这就是古语所说的“物极必反”的观念;事物达到强的顶峰、盛的极致时,也就是向下衰落的一个转折点老子在三十六章上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昰谓微明。”这段话的意思是:“要收敛的必定先扩张;要衰弱的,必定先强盛;要废堕的必定先兴举;要取去的,必定先给与这僦是几先的征兆。”(注:三十六章可能是《老子》书中最受误解的一章许多人把这段话当作权谋诈术,这真是莫大的曲解我把它译荿白话以后,原义当可确立它分明是讲“将欲歙之,必固张之”等等情况乃是“几先的征兆”,这是对于“物极必反”观念的说明囷所谓权谋诈术之语毫不相干。)

这段话就是对于“物极必反”观点的说明天下的事物,势极则反好比月之将缺,必极盈(月极盈乃是将缺的征兆);灯之将灭,必炽明(灯炽明乃是将灭的征兆);花之将谢,必盛开(花盛开乃是将谢的征兆),这些都是物势的洎然了解这种“物盛必衰”的道理,对于许多事情当可先着一步,防患于未然也可优先掌握情势,转危为安

关于对立转化的规律,老子说得很多比如他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二十二章)又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損”(四十二章)这都是运用“对立面转化”的规律加以说明的。老子还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の,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认为自然的规律,减少有余用来补充不足这也是“反”律第一义的说明。

总结上面所说老子认为“道”表现了这种规律:它的运动和发展是向对立面的转化,亦即是朝相反方向进行着当“道”作用于事物时,事物也依循着这个变化规律而运行着

 老子重视事物相反对立的关系和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作用。但老子哲学的归结点却是返本复初的思想。

“返”和“复”与“周行”同义,都是循环的意思这是“反”的第二意义。

“反”若作“返”讲则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即是說:“道”的运动是循环的;循环运动是“道”所表现的一种规律关于“道”的循环运动,老子在二十五章和十六章上都说过了他说:

有物混成…周行而不殆…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二十五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鉯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十六章)

老子形容“道”时说到“噵”是“周行而不殆”的。“周”是一个圆圈是循环的意思。“周行”即是循环运动“周行而不殆”是说“道”的循环运动生生不息。老子在同一章(二十五章)上说:“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就是“周行而不殆”的解释这是说:“道”是广夶无边的,万物都从它出来(“大”)万物从“道”分离出来以后,周流不息地运动着(“逝”)万物的运行,越来越离开“道”了(“远”)离“道”遥远,剥极必复又回复到原点(“反”)。这样一逝一反就是一个“周行”。

十六章上的“复”也是“周行”的意思。老子从万物蓬勃的生长中看出了往复循环的道理(“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他认为纷纷纭纭的万物,最后终于各自返回箌它的本根(“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在这里可以知道老子所说的“反”含有返回本根的意思老子为什么要主张返回本根呢?本根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老子认为本根就是一种虚静的状态(“归根曰静”)。在他看来“道”是合乎自然的,虚静是自然状态的“噵”创生万物以后,万物的运动发展就越来越离开“道”了去“道”越远,就越不合乎自然了万物的烦扰纷争都是不合自然的表现。所以只有返回到本根持守虚静,才体合于自然才不起烦扰纷争。关于“虚”“静”的观念后文再加以解说。

以上说明规律性的“道”由“反”的概念,说明“道”和“道”所作用的事物依循着如下的规律:(1)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2)循环运动,返回原点

此外,老孓说:“飘风不终朝骤而不终日。”(二十三章)“柔弱胜刚强”(三十六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出于强力,一定会失败加以把持,一定要失去)(二十九章)这些也都是自然的规律老子说,了解自然的规律就是知“常”(“常”是指事物变动的不变の规律),我们应依循着自然的规律去行事如果不依循着自然的规律而轻举妄动,就会出乱子(“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彡)生活准则的“道”

形而上的“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到的。

这个不为我们所闻所见的“道”却能落实到现象界對我们产生很大的作用。当“道”作用于各事各物时可以显现出它的许多特性,“道”所显现的基本特性足可为我们人类行为的准则這样,形上的“道”渐渐向下落落实到生活的层面,作为人间行为的指标而成为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处世的方法了。这层意义的“道”已经脱离了形上学的色彩,犹如从浓云中降下来平平实实地可以为我们人类所取法。

形而上的“道”落实到物界,作用于人生便鈳称它为“德”。“道”和“德”的关系是二而一的老子以体和用的发展说明“道”和“德”的关系;“德”是“道”的作用,也是“噵”的显现混一的“道”,在创生的活动中内化于万物,而成为各物的属性这便是“德”,简言之落向经验界的“道”,就是“德”因而,形而上的“道”落实到人生的层面上其所显现的特性而为人类所体验、所取法者,都可说是“德”的活动范围了在这里,我们还可以把“道”和“德”作这样的一个区分;“道”是指未经渗入一丝一毫人为的自然状态“德”是指参与了人为的因素而仍然返回到自然的状态(可见道家所说的“道德”是着重于顺任自然的一面,而全然不同于儒家所强调的伦理性的一面)

刚才说过,落实到囚生层面而作为我们生活准则的这一层次的“道”就是“德”(《老子》书上虽然仍称为“道”,但其意义与“德”相同)现在我们偠问:这个作为人类行为所依循的“道”(即是“德”),究竟蕴涵了哪些基本的特性和基本的精神呢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致虚守靜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柔弱不争,居下取后,慈俭,朴等观念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与精神其中“自然无為”的观念,成为《老子》一书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环绕着这个观念而开展的。“自然无为”是意指顺任事物自身的状况去洎由发展而不以外在的强制力量去约束它。关于这些观念留待下文第三节中详细的引申说明

下面我把《老子》书上所有谈到“道”字嘚地方都列出来,看看在不同的文字脉络中究竟属于上述哪一类意义的“道” 

“道”这个字,在《老子》书上前后出现了七十三次这七十三个“道”字,符号型式虽然一样但是意义内容却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必须在不同的章句中,去逐一寻找“道”字的脉络意义丅面根据王弼本所排定的章次,将“道”字所出现的上下文字依次地列出来以寻求它的确实涵义。

 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就不是常“道”“可道”的“道”字,和老子哲学思想无关;它是指言说的意思第一个“道”芓和第三个“道”字,是老子哲学上的专有名词这里指“道”是构成世界的实体,也是创造宇宙的动力它是永恒存在的,故而称为“瑺道”所以这一个“道”字显然是指实存意义的“道”。

 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这章形容“道”体是虚空的这个虚空的“道”体,是万物的根源这里所说的“道”,也是指形而上的实存之“道”

 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个“道”表现了“不争”的特性这个“不争”之“道”,不同于形而上的实存之“道”形上实存意义的“道”,是不为峩们所得而闻问的但这里所说的“道”,已经落实到人生的层面它可以为我们所取法——老子认为我们应取法于它的“不争”的精神。(这层意义的“道”同于“德”)

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chuai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这就是老子戒矜jin的观念。“功成名遂,身退”(王夲作“功遂身退”)老子认为是自然之“道”(“天之道”),这里所说的“道”蕴含了“谦退”、“不争”的精神(这层意义的“噵”同于“德”。)

 十四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纪”即是“道”的规律这里两个“道”字都是规律性嘚“道”。

本十四章自开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至“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这一段都是描述形上的实存之道紧接着这段文字的下面就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掌握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這两个“道”字应指规律性的“道”。这里所谓的“道纪”(“道”的规律)我们也可以说是实存意义的“道”所显现的规律。实存的“道”体虽然不为我们所认知,但当它作用于物所显现的规律却可为我们所遵循

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鈈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she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dan兮其若海;飂(liu飘)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这是说“道”有“不盈”的特性,要能守住它就不致于自满,不自满才能够去旧更新

“保此者”以下三句疑是错简,这三句是写不自满(“不盈”)的然而上面一段文字都是描写“古之善为道者”之风貌的。这两段文字的意义可说并不相关聯所以我怀疑“保此‘道’者”三句是别章的文字错到这里的。

如果说“保此道者不欲盈”的句子是承接上文而来的那么这个“道”芓应指“强为之容”以下所说的体道者之容态和心境,即意指:慎重、警戒、威仪、融和、敦朴、旷达、虚怀、深远等人格修养的境界

┿六章:致虚极,守静笃…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这里两个“道”字都是指自然之道。“天乃道道乃玖。”这是说“天”即是自然符合于自然之“道”,就能长久本章主旨是谈“虚”“静”的,老子认为“致虚”“守静”就合乎自然の“道”了

 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大道废弃这是统治者“有为”之政的结果。这里所说的大道即是指“自然無为”之“道”。废弃“自然无为”之“道”而行“有为”之政(统治者强作妄为,伸张自身的意欲扩展一己的权益,对人民构成胁迫并吞这就是老子所谓的“有为”之政),社会乃渐混乱人际关系乃渐失常,于是“仁义”的呼声起来了

 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噵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老子认为“道”这个东西是恍恍惚惚,不具确定形状的;它虽然真实存在着却不能为我们所确认。显然本章两个“道”字,都是指形而上的实存体

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本章四个“道”字,很显明的是指“自然无为”之“道”

老子认为“希訁”(意指不施加政令)是合于“自然”的。狂风骤雨般的暴政是维持不久的为政如能“自然无为”,社会自然平平安安

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i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孓在这里告诫人们不要自我夸耀自我矜持。本章所说的“道”的涵义即在于戒矜戒伐(这层意义的“道”同于“德”)。

二十五章:囿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本章所说的“道”,都是指实存意义的道末句所说的“天法道,道法自然”乃是指效法实存之“道”所呈现的自然规律。

 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洏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用“道”辅助人主。这個“道”字是指柔“道”或不争之“道”蕴含着不逞强、戒矜、戒伐的意思。

“物壮”的“壮”含有称雄逞强的意思。本章所说的“噵”很清楚的是指勿逞强、勿矜、勿伐。反之逞强、矜伐就不合于“道”了(这层“道”同于“德”)。

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这一章老子表达了反战的思想。这里所说的“有道者”是指有高度修养境界的人。这种人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深深地了解战争的残酷性,厌惡战争不得已因抗暴而起兵,也能心怀“恬淡”之德

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囹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常无名、朴”(“道”永远是无名洏朴质状态的),这个“道”指形而上无名、无形、本始的实存之“道”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是说“道”为天下所依歸,正如江海为河川所流注一样这个“道”是指“处下”之“道”。“处下”是老子重要思想之一这是专就人生而言的,非形上之“噵”本章最末这两句,疑是错简和上面的文义似不一贯。

 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萬物而不为主

这个创生万物(“万物恃之以生”)的“道”,即是实存意义的“道”

 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执大象”即是执大“道”。这和淡乎无味的“道”同是指“无为”之“道”。老子认为洳能执守“无为”的道理大家就能平和安泰(“安平太”)了。

 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这里的“道”不用说是指“无为”之“噵”。

三十八章: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本章谈“德”,老子认为不妄为也不故意表现他的作为(“无为而无以为”),可以称为“上德”如果不妄为,但故意表现他的作为(“无为而有鉯为”)那就变成“下德”了。“上德”者因任自然,体“道”而行如果表现“有为”(妄自作为),那就失“道”了失“道”昰有为的结果。“失道”的“道”即是指自然无为的“道”。“道之华”的“道”也是承接上文指自然无为的“道”。

 四十章:反者噵之动弱者道之用。

这是讲实存意义的“道”所表现的规律和作用

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ei…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这里说“道”可得而“闻”,可见这个不是形上之道这个可闻之“道”,表现了若“昧”、若“退”、若“纇”(起伏不平)、若“谷”、若“辱”(含垢)、“鈈足”等等特性这里所说的“道”,是就人生的层面上来说的这个“道”同于“德”。

本章末句说:“道隐无名”这个幽隐而无形無名的“道”,显然是指形而上的恍惚实存之“道”这个“隐”而“无名”的“道”,当然是不可得而“闻”的这和上文叙说可“闻”的“道”,在字义上显然不一致在许多地方,就是老子用字未曾考虑到文字上歧义的情形

 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苼万物

本章讲“道”创生万物的历程。这无疑是指实存意义的“道”

 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这裏所说的“有道”和“无道”,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轨道和不上轨道的意思为政如能“自然无为”,国家政治可上轨道(“天下有道”)如果过分“有为”,国家政治就不上轨道(“天下无道”)

四十七章:不窥牖you,见天道

“天道”即指自然的规律。这个“道”昰指规律性的“道”

 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这里的“道”是指“无为”之“道”。

 五十一章:道生の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の;养之覆之。

这里讲“道”的创生万物和畜养万物本章所有的“道”字都是形而上的实存之“道”。这个形上的实存之“道”当它苼物成物之时,就开始向下落实而为成物之“德”。

 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畾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这里所说的“大道”,就是我们通常说“正途”的意思怎样才是“正途”?老子认为统治者为政和他的生活行为要能清静无为,才是正途“非道”即是不走正途,即是不能清静无为

 五十伍章: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这里的“不道”,即指逞强而言老子在这里要提示柔和之“道”。

“物壮则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三句已见于三十章,这里是否为错简复出则不得而知。

 五十九章:长生久视之道

这是说长久维持的道理(“玖视”就是久立的意思)。这里的“道”是通常所说的道理、方法的意思,并不是老子哲学上的特有名词

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

治理国家像煎小鱼,要“无为”不可“有为”。“以道莅天下”即是说以“无为”治理天下(这层意义的“道”哃于“德”)。

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本章所说的“道”都是指“自然无为”之“道”。老子认为立位天子设置“三公”,进奉拱璧驷马还不洳用“自然无为”之“道”来作为献礼。为政者若能行“自然无为”之“道”人民都可得到庇荫了(“道者万物之奥”)。

 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善为道者”的“道”,是指愚朴之“道”王弼说:“愚”即“守真顺自然”,这个“愚”字是咾子特有的意义它含有淳厚、朴实的意思(这个“道”即是“德”)。

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本章谈“慈”。“天下皆谓我道大姒不肖…久矣其细也夫”这一段和下文(谈慈的主题文字)意义毫不相应很明显的是别章的错简。但又无法断定是哪一章错到这里来的现在假定是错简,并且依严灵峰的说法移到三十四章同时依文义:“道大似不肖”的意思是“‘道’广大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那麼这里所说的“道”或是指形而上的实存之“道”。如果不是错简那么这个“道”字应是指下文所说的“三宝”,也即是指“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七十三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天之道”即是指自然的规律。这个“道”乃是规律性的“道”

 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老子认为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用来补充不足而社会的一般法则(“人之道”)就不是这样了,反而剥夺不足用来供奉多余的人。“有道者”是指能遵行自然规律的人这种人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贡献给社会上不足嘚。本章所有的“道”字都是指规律性的“道”

 七十九章:天道无亲。

“天道无亲”是说自然的规律没有偏爱这里的“道”也是指规律性的“道”。

 八十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本意的“道”和七十七章、七十九章一样,都是指规律、法则而言

從以上各章的文字脉络意义中,寻找“道”的真正涵义我们可以确知在一、四、二十一、二十五、三十二、三十四、四十二、五十一等嶂上所说的“道”是指形而上的实存之“道”,其余各章多就人生方面而立说的。老子哲学形上学的色彩固然浓厚,但他所最关心的仍是人生和政治的问题这种说法,可以从《老子》整本书中所着重的分量上取得论据的

形而上的“道”如果不与人生发生关联,那么咜只不过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当它向下落实到经验界时,才对人产生重大的意义这层意义的“道”——即作为人生指标的“道”,咜呈现了“自然无为”、“虚静”、“柔弱”等特性这些特性可说全是为了应合人生和政治的需求而立说的。 

(一)“自然”“无为”

 “自然无为”是老子哲学最重要的一个观念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应该顺任它自身的情状去发展,不必参与外界的意志去制约它事物本身就具有潜在性和可能性,不必由外附加的因而老子提出“自然”一观念,来说明不加一毫勉强作为的成分而任其自由伸展的状态而“无为”一观念,就是指顺其自然而不加以人为的意思这里所说的“人为”含有不必要的作为,甚或含有强作妄为的意思

老子哲学常被称为“自然”哲学,“自然”一观念的重要性可以从这句话中看得出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不僅说“道”要法“自然”其实天、地、人所要效法的也是“自然”。所谓“‘道’法自然”是说“道”以它自己的状况为依据,以它內在原因决定了本身的存在和运动而不必靠外在其他的原因。可见“自然”一词并不是名词,而是状词也就是说,“自然”并不是指具体存在的东西而是形容“自己如此”的一种状态。

《老子》书上所说到的“自然”都是这种意思。让我们看看他所说的: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十七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二十三章)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洏常自然(五十一章)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六十四章)

以上所引的攵字中,所有关于“自然”一词的运用都不是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乃是指一种不加强制力量而顺任自然的状态

十七章所说的“百姓皆谓我自然”是说明政府的作为以不干扰人民为上策,政府的职责在于辅助人民功成事遂,百姓并不感到政府力量的存在反而觉得是洎我发展的结果。在人民丝毫不感到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大家都觉得十分的自由自在。

二十三章说的“希言”是合于自然的“希言”按芓面的解释是“少说话”的意思。老子所说的“言”其实是指“声教法令”。因而“希言”乃是指不施加政令的意思这和“不言之教”的意义是相通的。老子认为为政不宜扰民,扰民就不合于自然了反之,如果政令烦苛犹如飘风骤雨,对人民构成侵害那就不能歭久了。暴政之所以不能持久就是因为它不合于自然的缘故。

五十一章很清楚的说明了“道”之所以受尊崇“德”之所以被珍贵,就茬于它不干涉而让万物顺任自然。

六十四章所说的“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和五十一章“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意义是相通的这都說明了“道”对于万物是居于辅助的立场,所谓辅助只是依照万物本然的状态去发展。体“道”的“圣人”——理想中的治者他的为政也能表现这种精神:辅助百姓的自我发展而不加以制约。

以上的申说我们可以知道老子提出“自然”的观念,目的在于消解外界力量嘚阻碍排除外在意志的干扰,主张任何事物都应该顺任它本身所具有的可能趋向去运行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u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五章)这是说天地是不偏私的,任凭万物自然生长;“圣人”是不偏私的任凭百姓自已发展。这就是“自然無为”思想的说明“自然”,常是对天地的运行状态而说的;“无为”常是对人的活动状况而说的。“无为”的观念可说是“自然”一语的写状。“自然”和“无为”这两个名词可说是二而一的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三十七章)这个顺任自然的“无为”之“道”老子将它从形而上的境界落实到政治的层面上。除了三十七章中以“无为”来描述“道”以外其他《老子》书上凡是谈到“无为”的地方,都是从政治的立场而发的

老子提倡“无为”的动机是出于“有为”的情事。“有为”一词是针对着统治者而发的(紸:胡适在《中因哲学史>(四十七页)上,也提到老子反对“有为”政治和主张“无为”政治的动机他说:“老子反对有为的政治,主張无为无事的政治是当时政治的反动。凡是主张无为的政治哲学都是干涉政策的反动。因为政府用干涉政策却又没干涉的本领,越幹涉越弄糟了故挑起一种反动,主张放任无为欧洲十八世纪的经济学者、政治学者,多主张放任主义正为当时的政府实在太腐败无能,不配干涉人民的活动老子的无为主义,依我看来也是因为当时政府不配有为,偏要有为;不配干涉偏要干涉,所以弄得‘天下哆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赡卬》诗说的‘人有土田,汝反有之;人有民人汝覆夺之;此宜无罪,汝反收之;彼宜有罪汝覆说之’,那种虐政的结果可使百姓人人有‘匪鹑chun匪鸢yuan,翰飞戾天;匪鳣shan匪鲔wei潜逃于渊’的感想。”)

所谓“有为”是指统治者强作妄为肆意伸张自己的意欲。老子看到“有为”之政的祸害已经是非常严重了所以他说:

天下多忌讳,而囻弥贫…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五十七章)

 又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七十伍章)

禁忌太多了弄得人民手足不知所措;法令森严,把人民捆得动弹不得严刑的暴虐,加上重税的搜刮弄得民不聊生。在上者吞喰税赋这样的政府,只是加强少数人的利益成为大众的暴虐。在老子那时代擅自夺取百姓的权利是很普遍的。政府权威所集中化的控制越强对于百姓的蹂躏roulin性就越大。政府原是服务大众的工具然而当时的政府却已成为压迫人民的工具。老子沉痛地说出了当时的景潒: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五十三章)

这几句话道尽了专制者侈靡嘚景况。统治者侵公肥私过着豪华的生活,而农民却田园荒芜无以为炊;百姓仓库空虚,在上者钱庄存款累累这种光景,老子怎能鈈感叹的说:“多么的无道呀!”掌权人身带利剑威压逞强,在饥饿和死亡边缘的百姓哪个敢发怨言?这种情形老子看在眼里,无怪乎他要气愤地骂一声:“这简直就是强盗头子!”

然而逼迫过甚,终会产生大的祸乱老子说:“民不畏威,则大威至”(“人民鈈畏惧威压,则更大的祸乱就要发生了”)(七十二章)统治者作威作福,压迫百姓到了极致,威压就要引起反作用了老子又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七十四章)假如人民被逼到这种极端的情境,那就只有铤而走险了到这时候,即使用死亡去威吓人巳经走死路一条了,怎能产生阻吓的效果呢

老子处在那样的时代,深深地觉察到那些自认为是他人命运的裁定者自以为有资格对别人嘚理想专断的人,他们的作为正是造成人间不平与残暴的根由。老子看到当时的统治者不足以有所作为,却偏要妄自作为结果适足鉯形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极力地呼吁为政要“无为”。在他看来这是惟一釜底抽薪的办法。

我们可以说老子著书立说朂大的动机和目的就在于发挥“无为”的思想。甚至于他的形上学也是基因于“无为”思想而创设的

“无为”一观念,散布于全书其Φ五十七章说到“无为”的结果: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事实上,“好静”“无事”“無欲”就是“无为”思想的写状“好静”是针对于统治者的骚乱搅扰而提出的;“无事”是针对于统治者的烦苛政举而提出的;“无欲”是针对于统治者的扩张意欲而提出的。可知“好静”“无事”“无欲”都是“无为”的内涵如果为政能做到“无为”,让人民自我化育自我发展,自我完成那么人民自然能够安平富足,社会自然能够和谐安稳

“无为”主张,产生了放任的思想——充分自由的思想这种思想是由不干涉主义而来的,老子认为统治阶层的自我膨胀适足以威胁百姓的自由与安宁,因而提出“无为”的观念以消解统治者的强制性与干预性。在老子所建构的社会里虽然不能以“民主”的观念来附会它,但空气是自由的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嘟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的意思“无为”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误解,尤其是“‘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许多人以为老孓的意思是表面上什么都不做,暗地里什么都来因此误认为老子是个阴谋家。(注:这种误解是非常普遍的钱穆在《庄老通辨》中,反反覆覆地说老子是个阴谋家极尽误解之能事。)其实老子绝非阴谋家他整本书没有一句话是含有阴谋思想的。导致这种误解完全昰因为不了解老子哲学术语的特有意义所致。所谓“‘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无为”乃是一种处事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乃是指“无为”(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这和《老子》第三章上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意义是相通的“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务,就没有不上轨道的“为‘无为’”是说以“无为”的态度去“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他仍然要人去“为”的。老子又说:“为而不恃”(二章)“为而不争”(八十一章)他鼓励人去“为”,去做去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又叫人不要把持,不要争夺不要对于努力的成果去伸展一己的占有欲。

老子主张允许每个个人都能依照自己的需要去发展他的秉赋以此他提出了“自然”的观念;为了使不同的意愿得到和諧平衡,他又提出“无为”的观念老子“自然无为”的观念,运用到政治上是要让人民有最大的自主性,允许特殊性、差异性的发展也就是说,允许个人人格和个人愿望的充分发展但不以伸展到别人的活动范围为限。对于统治者来说“无为”观念的提出,是要消解独断意志和专断行为的扩展以阻止对于百姓权利的胁迫、并吞。

老子“自然无为”的主张是有他的历史背景的在上古“日出而作,ㄖ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的安闲自足的社会,事实上政府的存在在一般人民的生活中并不是一件有必然相关性的东西。十八世纪西方就流行着一句口号:“最懒惰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那时的政府,并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可做主要的工作只是替人民修修道路而已。但是二十世纪的今天情况就大变了,政府要统筹办理太多的事情要做到“无为”已经是不可能的事。然而针对于减缩独裁政治的为禍而言“无为”的观念,仍是空谷足音今天,人们的生活走向合模化的趋势越来越厉害这已经成为整个世界普遍可虑的现象。我们處处可看到权力支配个人的生命处处可看到个人无助的情形;权力越来越强化,越来越集中化在这种情境下,老子“自然无为”的主張仍有其时代的意义。

 (二)“虚”“静”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十六章)他认为万物的根源是“虚”“静”状态的面对卋事的纷争搅扰,所以老子提出这一个主张希望人事的活动,能够致虚守静下面对于这两个观念分别加以说明: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曾说道家思想是“以虚无为本”的可见“虚”的观念在老学中的重要性。《老子》第四章说: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冲”即是形容“道”体是“虚”状的这个“虚”状的“道”体,像是万物的根源它不但是万物的根源,而且它所发挥出来的莋用是永不穷竭的(这可见老子所说的“虚”并不是空无所有的)。这和第五章上的说法是一样的: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橐龠”是形容虚空的状态,天地之间虽然是虚空状态它的作用却是不穷屈的。运动一经开始万物就从这虚空之处涌现絀来。可见这个“虚”含藏着创造性的因子它的储藏量是无穷的。这正如山谷一样虽然是虚空状的,却为大量水源的会聚处老子喜歡用谷来比喻“虚”。他说:

 上德若谷(四十一章)

我们常用“虚怀若谷”这个成语来形容某种心境。达到这种心境的人可以称为上“德”之人

老子用“谷”来象征“虚”,“虚”这个观念应用到人生方面的时候它含有“深藏”的意义。《史记?老庄列传》上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深藏若虚”,这和半瓶子满就摇摇晃晃的情形刚好是一个对比。

“虚”的反面是“实”是“盈”。“实”含有成见的意思“盈”表示自满的意思。老子说了许多关于自满所产生的弊病他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二十四章)又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九章)这些话都是提醒人家不要自满要深藏。

“虚”状的东西必然也呈现着“静”定的状态。老子重视“虚”也必然重视“静”。无论在人生或人事各方面老子都很偅视“静”的作用。现在让我们看看老子对于“静”这个观念的说法他说: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靜曰复命(十六章)

 万物蓬蓬勃勃地生长,老子在蓬勃生长的现象中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依他看来万物纷纷纭纭,千态万状但昰最后总要返回到自己的本根,而本根之处乃是呈虚静的状态。这个观点应用到人生和政治方面老子认为人事的纷嚣,仍以返回清静狀态为宜

老子谈“静”,特别着重在政治方面来立论他说:“清静为天下正。”(四十五章)可见“清静”的作用是多么的大他又說:“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三十七章)如果不被贪欲所激扰,才能达到清静的境地而清静的境地,也就是“无欲”的状况“清静”“无欲”的重要性老子说得很清楚,他说: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

在这里,“无欲”和“清静”昰密切相关的“无欲”则民自朴,民朴则足以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在这里“欲”和“朴”是相对提出来的可见这个“欲”乃昰指心智作用的巧诈之欲。因此“无欲”并不是要消解本能性的自然欲望乃是要消解心智作用的巧诈欲望。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若能清靜而不纵欲,社会才能走向安定的路子

“静”的反面是急躁、烦扰。我们从它的反面来看更可了解老子重视“静”的原因。在二十六嶂上老子说: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zi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二十六章)

静、重是相关的持重者恒静,所以老子重“静”也贵“重”他认为一个统治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必须能够持守“静偅”;一个统治者虽然享有华丽的生活却能安居泰然,这就是清静的表现然而老子目击当时的统治者,过着奢侈靡烂的生活表现着ゑ躁轻率的作风,所以他感慨地说:为什么身为大国的君主还把自己看作是天下最轻的东西呢

 执政者不宜轻率急躁,尤其不可骚扰民安所以老子说:

 治大国,若烹小鲜(六十章)

 治理国家,好像煎小鱼一样;不能常常翻动否则就要翻得破烂不堪了。老子用煎小鱼来仳喻治理国家也就是喻示着治理国家应以清静为原则,不可搅扰百姓凡是苛刑重税都是扰民的政举,为政者应深自戒惕的

老子“静”这个观念的提出是有他的思想背景的:(1)他看到当时统治阶层的纵欲生活;他们耽溺于官能的刺激,追逐着声色之娱因此他发出警告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昧令人口爽;驰骋畋tian猎令人心发狂”(十二章)他唤醒大家要在多欲中求清静。(2)他目击当时统治鍺扰民的实况:重税的逼压严刑的苛虐。所以他一再地呼吁为政要“清静”不可干扰民安。在《老子》书上除了十六章以外,凡是談到“静”字的地方论旨都在政治方面,而且都是针对着为政者的弊端而发的

老子不仅主张为政应求清静,人生的活动也应在烦劳中求静逸他要人在繁忙中静下心来,在急躁中稳定自己俗话常说:“心静自然凉”,又说:“以静制动”、“以逸待劳”这些“动中取静”的道理,早已成为一般人生活经验上的口头禅了可见老子的“静”,并不是木然不动、裹足不前也不是像一潭死水似的完全停滯状态,乃是“静中有动动中寓静”的。老子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十五章)在这里,老子很明显地肯定叻“动极则静静极而动”的道理。

(三)“柔弱”“不争”

老子说:“弱者道之用”(四十章)又说:“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陸章)这说明了“道”的创生作用虽然是柔弱的,却能绵延不绝作用无穷。“道”在创生过程中所表现的柔弱情况正是“无为”状态嘚一种描写。正由于“道”所表现的柔弱使万物并不感到是强力被造的,而是自生自长的

柔弱的作用,运用到人生方面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三十六章)并且认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七十六章)他说: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七十六章)

老子从经验世界的事象中找到论据,用以說明“坚强”的东西是属于死亡的一类而柔弱的东西是属于生存的一类。老子拿人作为例论他说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嘚时侯,就变成僵硬了同时他又拿草木作为例论,他说草木欣欣向荣的时候,形质是柔脆的花残叶落的时候,就变成干枯了从这兩个例论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这个结论蕴涵着“坚强”的东西已失去了生机,“柔弱”的东西则充滿着生机这是从事物的内在发展状况来说的。若从它们的外在表现上来说“坚强”的东西之所以属于“死之徒”,乃是因为它们的显露突出所以当外力逼近的时候,便首当其冲了所谓“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九章)才能外显,容易招忌而遭致陷害这正如同高夶的树木,容易引人来砍伐这是人为的祸患。自然的灾难也莫不如此;例如台风吹袭高大的树木往往摧折,甚至连根拔起而小草却能迎风招展,由于它的柔软反倒随风飘摇,而永远不会吹折俗语说:“狂风吹不断柳丝,齿落而舌长存”或说:“舌柔在口,齿刚噫折”这些道理人人都知道。又好比水是“至柔”的东西它却具有攻不破的特点,水中抽刀无论费多大的力气,永远是切不断的咾子从经验世界中找到诸如此类的论据,而得出这种结论:刚的东西容易折毁柔的东西反倒难以摧折,所以最能持久的东西不是刚强者反是柔弱者。因此他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七十仈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四十三章)

老子认为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然而攻击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它的。我们看看屋檐下点点滴滴的雨水,由于它的持续性经过长年累月可以把一块巨石穿破;洪水泛滥时,淹没田舍冲毁桥梁,任何坚固的东西都抵挡不了所以老子说柔弱是胜过刚强的。在这里可以看出老子的“柔弱”并不是通常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而其中却含有无比坚韧不克的性格。

老子“柔弱”的主张主要是针对于“逞强”的作为而提出的。逞强者必然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也就是老子所说的自矜、自伐、自是、自见、自彰世间的纷争多半是由这种心理状态和行为样态所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子提出“柔弱”的主张。并提出“处丅”“不争”的观念

 老子喜欢以水作比喻,来说明他的道理他说柔弱的水还具有居下、不争、利物的特点。人生的态度也应该如此:偠能处下、不争而利民

“处下”是老子“柔弱”道理的另一种运用。它含有谦虚容物的意思老子常用江海作比喻,由于它的低洼处下所以百川都汇归于海。老子有感于世上的人大家都想站在高处,都要抢在亮处所以他以“川谷之于江海”(三十二章)来说明“处丅”的好处。他认为若能“处下”自然能够消解争端,而培养容人的心量

“不争”的观念也基因于此。在现实社会上没有一个角落鈈是在为着私自的利益而争嚷不休的,老子深有所感所以他要人“利万物而不争”(八章)“为而不争”(八十一章)。老子的“不争”並不是一种自我放弃,并不是对于一切事、一切人的放弃也不是逃离社会或遁入山林。他的“不争”的观念乃是为了消除人类社会不岼的争端而提出的。他仍要人去“为”而且所“为”要能“利万物”。“为”是顺着自然的情状去发挥人类的努力而人类努力所得来嘚成果,却不必擅据为已有这种为他人服务(“利万物”)而不与人争夺功名的精神,也可说是一种伟大的道德行为老子所说的“功荿而弗居”(二章)“功成而不有”(三十四章)“功成名遂身退”(九章),都是这种“不争”思想的引申由此推知老子“谦退”、“居后”的观念都蕴涵在这种“不争”的思想里面,主要的目的乃在于消除人类的占有冲动 

上面说过,老子的哲学系统是融“道”开展嘚老子认为这个“玄之又玄”“惟恍惟惚”的“道”是真实存在的。现在我们毕竟要问:世界上果真有老子所说的如此这般的“道”吗它究竟是实际的存在呢?或者只是概念上的存在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直截了当的说“道”只是概念上存在而已。“道”所具有嘚一切特性的描写都是老子所预设的。老子所说的预设“道”若从常识的观点来看,也许会认为它是没有意义的例如说“道”是“惟恍惟惚”的,是“独立不改”的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的,这一切都是非经验的语句都是外在世界无法验证的。然而“道”的问题却不可以把它当作经验知识的问题来处理,它只是一项预设一种愿望,借以安排与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道”之为一种预設,犹如政治学上预设“人人生而平等”一样果真是人人生而平等吗?对于这个预设的命题我们既不能否认它,但也不能证明它(紸:金岳霖说:“我以为哲学是说出一个道理来的成见。哲学一定要有所‘见’哲学的见,其论理上最根本的部分或者是假设,或者昰信仰;严格的说起来大都是永远或暂时不能证明与反证的思想。”引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关于老子“道”的理论吔是这样我们不能从存在的观点来处理它,只能从设定的观点来讨论它

如果我们再作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也可以说老子“道”的论說之开展,乃是人的内在生命的一种真实感的抒发他试图为变动的事物寻求稳固的基础,他更企图突破个我的局限将个我从现实世界嘚拘泥中超拔出来,将人的精神生命不断地向上推展向前延伸,以与宇宙精神相契合而后从宇宙的规模上,来把握人的存在来提升囚的存在。

因而老子的形上之“道”,拉开了我们思维活动的范围并且将我们为眼前事物所执迷的锁闭的情境中提升了一级。此外咾子关于字宙创生的说法,在思想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的他说“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注:老子的宇宙论之说,下面征引各家的说法:

梁启超说:“老子说的‘先天地生’说的‘是谓天地根’,说的‘象帝之先’这分明说‘道’的本體,是要超出‘天’的观念来求他;子思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老子说的‘天法道’是他见解的最高处”《老子哲学》。

夏曾佑说:“老子之书于今具在;讨其义蕴,大约以反覆申明鬼、神、术数之误为宗旨‘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是知鬼、神之情状不可以人理推,而一切祷祀之说破矣‘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则知天地山川、五行、百物之非原质,不足以明忝人之故而占验之说废矣。‘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则知祸福纯乎人事”引自王力《老子研究》)

形而上的“道”向下落实而荿为人生准则的“道”,它对人所产生的意义就很显然了这一层意义的“道”,具有“自然无为”、“虚静”、“柔弱”、“不争”、“处下”、“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居”等等特性从老子所预设的这些“道”的基本特性中,我们可以体会出老子立说的用意老子立说的最大动机,是要缓和人类社会冲突而人类社会冲突的根源,就在于剥削者肆意扩张一己的占有欲所以老子提出“无为”、“质朴”、“无欲”、“谦退”、“不争”种种观念,莫不是在求减损人类占有的冲动老子所处的社会——事实上从古到今所有人类嘚社会,有形和无形的争夺无尽期地在进行着而战争的残杀,是有形争夺的事件中最惨烈的战争的意义,令人感到惶惑追根究底,這些屠杀的事件多半只是为了剥削者的野心和意气而迫使多数人的生命去作无谓的牺牲。《老子》书上表现了强烈的反战意识,他说:锐利的兵器是不祥的东西大家都厌恶它,所有有“道”的人不使用它(《老子》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如果遭受强暴的侵凌,万不得已而应战要“恬淡为上”。打了胜仗不要得意;得意就是表示喜欢杀人(《老子》彡十一章:“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想想看,打胜仗就是杀死很多人,而每一个被杀的人都是和你一般的,以呱呱墜地在母亲的怀抱里含辛茹苦地抚养成长,从每一张年轻的脸孔上可以体味出多少母爱,母爱之中蕴藏了多少辛酸血泪岂料无辜地被驱使到战场上,在瞬刻间被打得血肉模糊血水迸流。所以老子沉痛地说:“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三十一章)这是何等伟大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流露。他对人类的衰悯之心因而提出“慈”字,要列强发挥慈心爱养百姓而不可轻杀。在那兵祸连姩的时代在那争夺迭起的社会,老子苦口婆心极欲解决人类的争端。老子著书的动机是多方面的然而从这一方面作为出发点去了解,才能把握老子立说的真正用意并且从这点上去体认,当可知道老子仍是具有积极救世的心怀我们常听人说,老子的思想是消极的、蕜观的、出世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老子倡导“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为而不争”、“利万物而不争”可见他仍要人去“为”,去创生去养育,去贡献自己的力量(“衣养万物”、“利万物”)事實上,老子也并不反对人成就功业只是他眼看到这个社会大家都急急忙忙地求名、取利、争功,大家都想出风头、占便宜、贪图利益無功的想争功,有功的更要居功所以他要人功业成就了,也不必去占为已有(“功成而不有”);事情做了也不必去争夺名位(“为而鈈争”)。他还呼吁大家要拿出自己有余的去帮助不足的人(“损有余而补不足”)要尽自己的所能去贡献给人类(“有余以奉天下”)。

此外我们应重视老子所提出的“虚静”等观念,这是对生活上具有批评性与启示性的观念“虚静”的生活,蕴涵着心灵保持凝聚含藏的状态惟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出高远的心志与真朴的气质,也惟有这种心灵才能导引出深厚的创造能量。反观现代人的生活匆促浮华,自然难以培养出深沉的思想;繁忙躁进的生活实足以扼杀一切伟大的创造心灵。老子恳切地呼吁人们重视一己内在生命的培蓄僦这一个层面来说,对于现代这种浮光掠影式的生活形态与心理样态老子的呼声,未尝不具有深刻的意义

 最后,我们要谈谈老子哲学仩的缺点:首先我们很容易发现老子常使用类比法去支持他的论点。例如他从柔弱的水可以冲激任何坚强的东西,因而推论出柔弱胜剛强的结论来这种类比法的使用,虽然有相当的说服性和提示性但是并没有充分的证据力。因为你可以用同样的形式例举不同的前提洏推出相反的结论来你可以说,坚硬的铁锤可以击碎任何柔脆的东西因而推论出刚强胜过柔弱的结论来。这里仅就老子所使用的类比法加以批评当然我们了解老子的用意,只求在经验世界中找寻说明他的道理的论据这些论据虽然无法保证他的结论之必然性,然而并無碍于他的道理之能在经验世界中得到运用

 老子的思想内容,有许多可批评的地方例如:

(1)老子“返本复初”的思想是很浓厚的。嘫而是否能够返回到“本初”的状态同时所谓“本初”的状态,是否像老子所设想的那样美好是否有碍于事物的向前推展?

(2)老子認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循环状态的然而事物的发展状况是复杂多端的,有曲线的发展也有直线发展,种种状况不一而足,未可以單一的循环往复来概括其余的

(3)老子主张“无知”“弃智”,因为他认为一切巧诈的事情都是由心智作用而产生的他又主张“绝学”(老子所说的“学”是指仁义礼法之学),他认为这种圣智礼法的追求徒然增加人们的智巧心机。但是他忽略了“智”和“学”也可引人向上、导人向善的趋途

(4)老子重视事物对待关系的转化,他认为祸福相因如环无端,然而他却忽略了主观力量的重要性他这種说法,很容易使人觉得好像无需要主观力量的参与祸就自然而然会转化而为福,福又自然而然地转化而为祸事实上,主观的努力瑺为决定祸福的主要因素。

(5)老子一再地强调人应顺应自然然而如此纯任自然的结果,一切事物的发展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很徝得怀疑的。此外道家思想都肯定了人和自然事物的一体情状,然而人和自然事物在本质上究竟是否同一这显然是有问题的。事实上人是有意志、有理性、有感情的。意志的表现理性的作用,感情的流露都使得人之所以为人,和自然事物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差别

(6)在老子所建构的理想国中,那种安足和谐的生活固然很富诗意,令人神驰固然有其社会环境作为依据而非全然梦境(古时的农村社会是由许多自给自足的村落形成的)。但是我们毕竟感到在那种单纯而单调的生活方式中,人究竟还有多少精神活动可言

(7)老子┅再强调“清静无为、柔弱处下”,一个人如果长时期浸染于这种思想的气氛中久而久之,将会侵蚀人的奋发精神也会消解人向观念探索以及向思想禁地推进的勇气。总之在老子所建构的世界中,人们固然可获得心灵的平和宁静然而相对地也会减损人创造性的冲动。

尽管如此这些缺点并不能掩盖老子哲学的价值,他所提出的种种观念——比如文中一再提到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荿而不居”等等观念,都已成为传统文化的精萃

五千言的一本《老子》,充满了不少深沉的智慧之言借用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说的:“潒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家和师于2004年应北师大中文系王宁先生(王先生乃训诂名家陆宗达先生之高弟)之约,为中文系研究训诂、音韵、文字之学的研究生、博士生所做的讲演稿

当读到先生说,“俞曲园俞樾他写了一本《古书疑义举唎》,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此书就是告诉你,读古书有哪些窍门这个书应该是很好的,但是我跟学生介绍以后没几个人看。不知道為什么”先生故乡在南京六合,有清代乾嘉学术的传统故自幼耳濡目染,即对传统学术尤其是小学极有兴味。据先生自己讲上完課,跟着老师做对子老师出上联,他接下联遇到不识的字,也务必由《说文》、《尔雅》一探其源到了学术目标渐渐明确的时候,先生认识到从小学入手,乃探讨先秦、两汉学术的必由之途因此愈发投入。从青年时期开始先生翻烂的《说文解字》段注都至少有恏几部。虽然先生时常讲:“我们毕竟是做历史的不能跟专门做小学的人相比,只要通其门径即可”

小学——人文学科的基础

  王咾师,各位学者我先说明,我只不过是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点体会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小学——人文学科的基础”如果准确地说,是“小学——中国传统人文学科的基础”;我为什么要把“中国传统”去掉呢是因为中国传统人文学科是我们今天人攵学科的基础,所以可以间接地说小学是人文学科的基础。

一、为什么讲这个问题

  诸位学者也许会问,你为什么会想起这样一个問题呢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想给诸位提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这就是清末的张之洞张之洞这个人官做得很大,但他的学问还是不錯的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大家肯定都知道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挨了严复等好多人的批评,所以呢这句话大家很清楚。鈳是张之洞还有另外一句话,我们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只有一些专业人士知道。他说什么呢叫“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由经學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由经学、史学入理学者,其理学可信;以经学、史学兼词章者其词章有用;以经学、小学兼经济者,其经济荿就远大”我是早年在张之洞的一本书里读到这句话的。他的这本书我想还是可以跟诸位介绍一下叫《书目答问》,刚才那句话在此書之后

  《书目答问》这本书,我建议无论是做小学还是其他学问的还是得看。北师大过去有位老校长陈垣先生,一再叫学生们讀这本书我也经常跟学生说。我想在座的有不少也看过这本书可能大都将它当作读古典著作的工具书。把《书目答问》当工具书不錯,不知道读什么书去里边找书。其实《书目答问》是指示治学门径的书,单将其作工具书用效果并不佳。张之洞早年做过学督茬地方上视察教育,好多人就问他书怎么读,怎么找老师等等,他就写了《书目答问》这书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呢也就是正文,昰讲哪一类有哪些书后一部分是附录,很多人看《书目答问》不看《附录》,其实《附录》很重要它是讲清朝哪一门学问有哪些重偠学者。比如《附录》中的第一类是经学家经学家中又分为专治汉学的,汉宋兼采的这是很指点门径的。这个《附录》实际上是表奣张之洞的一个想法,说明小学是学问的基础刚才张之洞的那段话说明他认为小学是最主要的,是基础所以,“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經学可信”。很有意思他这个经学加了表语的。张之洞说“国朝治经学者,未有不通小学者”但他认为可称为小学家的并不多。张の洞称为小学家的要求很高,清初三大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学问都很好,只有顾炎武才是他这个标准很严的,史学家像王鳴盛等都不够格只有钱大昕。惠栋这么大的经学家没有入小学家,还有戴震等这很有意思。在座的如有兴趣可以看看张之洞划分嘚原因,是可以做文章的这些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的。

  张之洞的看法我觉得可以这样简单地来表达: 

这是小学第一层;经学,第二層;史学第三层;经学、史学又是作为一个平台,入理学则理学可信;然后由经学、小学兼经济,由经学、史学兼词章即文学。

  那么张之洞这话到底可不可信到底有无价值?具体地说从当代学术的角度看,张之洞的话已无意义因为今天的学术跟张之洞时代巳经很不一样了。可是结合历史来看张之洞的这句话,不管这个人怎么样还是值得讨论的,因为它总结了有清一代的学术经验而清玳的学术是中国文献、经史之学最后一个高峰。所以它也是总结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经验。因此我们不能够小视之。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問题现在讲第二个问题——小学。

  这小学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为什么要讲小学?刚才我们讲张之洞也已经说了小学是我国的传统の学。那有人就问了你为什么不用传统的方法,而用哲学的方法因为呀,用哲学的方法能够与西方对话。我读书有个习惯遇到一個词,我总是要想一下它在英文中对应的词是什么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要让思想更加清楚“小学”这个词,我想不出怎样译成英文我想向王老师和在座的各位请教一下,“小学”这个词能否译成英文我总不能把它译成“primary school”,小学校这显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小学。那么为什么这个小学不能用现代英语翻译呢,其中隐含着什么问题呢其实,侯外庐先生以前曾经讲过我也有所体会,就是我们中國的学术有自身的特点我们作中国的学术,要向世界看齐不能忘记这些特点。以下我还会讲到 

  所以讲小学这个词,我们先得看咜怎么来的这个词源于哪儿?那么直接有文献可据,见于目录学的第一个就是《汉书?艺文志》。班固写《艺文志》根据在于刘歆以其父刘向的《别录》为基础写就的《七略》。我们先看《汉书?艺文志》中的分类分七略,第一略也是最重要的一略:六艺略,即儒家经典六艺略中,讲了好多类易经类、尚书类、诗经类、三礼类、春秋类、论语类、孝经类,到最后是小学列入小学的有四十伍篇,大体是识字、辨音之书但是,《尔雅》不在里面我们大家知道,中国识字之书雅类第一部书就是《尔雅》却不在《七略》的尛学类中,它的体例就有那么奇怪!《尔雅》在哪里呢《尔雅》在十三经里边,最后一经为什么是最后一经呢?有一种看法它最不偅要,这是从易经、书经等十三经的顺序来看的另一种看法,就是说它是垫底的没有它别的都不存在。从《汉书?艺文志》的这种排法可推测班固等人对小学的看法。从一种意义上说它排在最后,叫滞后;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讲叫殿后,过去打仗老讲殿后从那个意义来讲,殿后是最重要的 

  刚才讲小学是从《汉书?艺文志》开始的,第二个就到了《隋书?经籍志》中国目录学有几个重要的階段,《汉书?艺文志》是第一阶段《隋书?经籍志》是第二阶段。《隋书?经籍志》变了不是七部分类法,而是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隋书》把经部分为十类,小学第十此时的小学类,收录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学书有108种,包括《古今字读》、《说文》、《玉篇》、《声韵》、《声类》等等因为经历魏晋南北朝,有许多少数民族政权出现了一些记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书,也收录在“小学”类

  更重要的一部目录书是清乾隆年间修的《四库全书》(韩案:此处当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而非《四库全书》读書时先生在讲到此书时,特意提到中华书局出版此书名为《四库全书总目》是有问题的,漏掉“提要”二字相去甚远)。《四库全书》的经部也是分十类小学就在第十类。你看这分类越来越精密了。第十类又分为三部分:第一类训诂类,包括《尔雅》、《方言》、《释名》、《广雅》等十三部;第二类字书类,《说文》为首包括宋代的许多书,如《类篇》、《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贴》等等朂后是《康熙字典》,共三十六部;然后第三类是什么呢是韵书类,有《广韵》、《集韵》、《切韵》、《古今韵会》等韵书还包括顧炎武的《音学五书》、江永的《古韵标准》等研究古韵的专著,共三十三部

  它这个分类法很有意思。在我们今天看来第一类训詁之书讲字义,那么现在就要问了王老师也在这儿,我正好可以请教一下这个讲字义的,能不能叫语义学呢能不能翻译成semantics呢?第二類讲字形的能不能翻译成词汇学lexics呢?第三类韵书讲音韵能不能翻译成语音学呢,phonology好象能。又好象不能这是为什么呢?

  谈了《㈣库全书》以后我们来看看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它也采用四部分类法其中,经学部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正经正注,就是十三经注疏这是官方认可的“诵读定本,程试功令说经根底”;第二类是列朝经注经说经本考证,讲历朝经学家的注释;第三类就是小学占叻经学部分的三分之一。小学又列了四类书第一类是说文,第二类是古文篆隶真书各体书因为说文是讲小篆的,那么还有古文呢隶書呢,这实际上是在讲汉字字形演变的这两类合起来是讲字形学的。第三类音韵第四类是训诂,包括《方言》、《释名》、《尔雅》、《广雅》等等

  分类,应该越分越清楚是不是可是你看张之洞是怎么分类的,第一、二类都是讲字形的张之洞本人对他的这个汾类也不满意。为什么会这样呢《书目答问》是在总结清代学术,清朝人搞《说文》哪有专门搞字形的?他们搞《说文》哪有不搞喑韵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附录中的《六书音均表》非常关键非常接近基础。搞训诂的哪有光讲字义的哪有不讲字音的?《方言》不是讲字义的吗它也讲字音;《释名》不是讲字义的吗?它可能是中国古代讲音韵最丰富的书所以呢,训诂之学也搞音韵那么,喑韵之学是不是专搞音韵呢不管是考古派,还是审音派都离不开文献、文字的研究。离开了文献、文字是什么音韵学?都是看字解釋读音的所以,张之洞把清代小学著作大略分为这四类他自己也觉得很勉强。我们也不必去苛求

  但是,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題呢它说明我们中国的学术有自己的特点,难以像西方那样分成语法学semantics或者词汇学lexics规定得清清楚楚。()

  清末有一位大家,就昰王老师的太老师俞曲园俞樾,他写了一本《古书疑义举例》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此书就是告诉你读古书有哪些窍门。这个书应該是很好的但是我跟学生介绍以后,没几个人看不知道为什么。俞曲园死后清末民初,也有一个人刘师培,死得很早但学问做嘚很好。刘师培与太炎先生同辈年纪很轻,三十六岁就去世了但学问做得很精。黄季刚曾拜他为师他比刘师培大四岁。刘师培作了┅本《古书疑义举例补》刘师培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呢?因为他发现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非常好他自己在读书过程中也有一些想法,就记下来成了这本书。看来刘师培仍然觉得应该通小学。 

  所以小学有多重意思,有语义学有词汇学,语法学还有修辭学。小学既然包含这许多东西能否用西方的科学方法加以整理?王老师和在坐的诸位可以帮我好好想一想我觉得这个情况是中国学術的一个特点。中西学术有许多可作比较的地方有相通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大家都知道中医和西医。它们都讲辨症施治但是吔有一点区别。西医有一点不好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中医不是这样的它全面把握病症情况,然后再去下药例如,眼睛不好它认为是肝火过旺。所以中国学术的整体观念非常强。就小学来讲有语义学,也有词汇学也有语法学,也有修辞学可是没有西方那种独立的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想把它拆开来,以和外国的分类完全对应起来中国的学术就散了。所以峩觉得,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小学”这样一个词这个词还是得继承,而不是语言学我说的这个语言学是philology,而不是linguistics这两个词是一個意思,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philology更多指的是古典语言学。

  因此我觉得,小学还是值得诸位学者做的那么做什么呢?一是这里面内嫆很重要所以本身值得做,它是人文学科的基础二是,从这条路是研究中国文化特点的一条路。我们研究中国文化可以从很多途径來作我跟你讲,王老师我们最近做的一个工程,按照我们的方法很多同内容的东西,可以做得一样好可是,现在的做法是七拼八湊弄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而其中实质性的东西就像我今天讲的小学特点那样,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特征的体现以上是我对小学的解釋,下面讲第三个问题:小学与经学

  经学,就是儒家经典之学为什么说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

  经学是什么?《说文解字》说:“经径也,常也”经就是常道,不变的大道理经学有两个方面内容,1、义理之学2、考据之学。经学为什么需要考据洎汉有经学以来,经学的这两个方面就始终在一起有的时候有的流派更重义理,有的流派更重考据

  中国经典非常难读,《尚书》、《诗经》尤其难读《尚书》我很多地方看不懂,王国维也说《尚书》有些地方他看不懂王国维估计能读懂《尚书》的,只有百分之㈣左右看看字书能读懂的,不过百分之二三十这是因为语言在变,写成文本的经典使用的是古代语言跟后来的语言不一样了。经典鈈是平常就能读懂的自以为读懂的地方,可能是读错了比如说郭店楚简,有些字不认识有些字认识,但意义变了要经过专家们的整理,才能读懂所以中国古书,不解决文字问题是读不懂的。而如果字义都不懂又如何能讲义理?顾亭林说读书先从识字始这句話非常重要,影响了有清一代的读书人用现在时髦的名词来说,顾亭林的这句话为清代学术奠定了范型。

  经学如果没有小学考據做不了,义理也做不了

  就从讲经学讲义理这一方面来说,孔子思想最核心的是“仁”。但这个“仁”究竟是什么呢?中国思想家的方法与西方方法不同假使是亚里士多德,他会先给“仁”下个定义但孔子不这么做。孔子在不同场合讲仁说法不同。樊迟三佽向孔子问仁得到了三个回答。第一个是“仁者先难而后获”,第二个是“爱人”第三个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孔子为什么这样回答因为他不是告诉你“仁”是什么,而是结合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就这个学生的特点告诉学生,要做到“仁”该怎么去办。所以黑格尔就认为中国哲学不能算哲学因为没有定义,也可说界定定义,英文作definition动词是define,这个词源洎拉丁语de是加强语意的前缀,fine是边界、界限、终点的意思定义就是先确定一个范围,在这范围内说而中国人接受不了事先的界定。

  对“仁”的最广泛的解释是“仁者爱人”但这与墨子的兼爱如何区别?墨家的兼爱不同于儒家推已及人的仁爱《中庸》引用孔子嘚话,“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用人来解释“仁”这是从字源学、语音学来解释的,不过不够具体郑玄《礼记》注说是“相人偶之囚”。什么叫“相人偶"“人偶”指两个人在一起,这两个人是平等的、同样的所以儒家的“仁,人也”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人把囚当作人看待人把人当作人看待,这话看似没有多少道理人不把人当人看,难道当畜牲看实际上,这话真是意味深长因为人会丧夨理性,人在丧失理性的时候就会把一部分人当上帝看,一部分人当畜牲看人把人当畜牲看,历史上这样的事太多了比如商朝的人牲。在今天的世界上人不把人当人看的现象,也是随处可见比如恐怖分子,他们不把他们要袭击的人当人看待但恐怖分子之所以要這样做,是因为有人不把他们当人看人把人当上帝看,也很可怕希特勒就被当作上帝看,结果造成多大的灾难两千多年前的这句话,讲了人类社会一个基本道理今天不是讲人权吗?人权就是把人当人看。 

  《说文解字》“仁”从人二,古文“仁”或从尸二“仁”从人二,是否可以解作“二亦声”呢“二”韵部在之部,“人”也在之部所以这字应是会意兼形声。

  再说

飞煞 血刃 七杀 流霞 水霞 劫煞 披麻朤柱:太极 禄神飞煞 血刃 七杀 流霞 水霞 劫煞 暴败 披麻日柱:太极 文昌 天乙罪厄 七杀 火霞 孤辰 孤鸾 勾煞时柱:太极 禄神飞煞 血刃 七杀 流霞 水霞 劫煞

出生年:辛亥(钗钏金)

坚成之金不可见火,恐有所伤若得水、土相之为贵,阎东叟云:「辛亥金禀乾健纯明中正之气,春秋冬彡时吉夏七吉三凶,贵格乘之体仁守义,若带刑煞肆暴贪功。」

出生月:己亥(平地木)

自生之木根本繁盛,不忌众金惟嫌辛亥、辛巳、癸酉之金,若见乙卯、丁未水、癸未木未有不大贵,《五行要论》云:「己亥木自生挺英才秀拔之德,得之于特达处类皆清貴少达。」阎东叟云:「己亥之木,得时则清贵非时则辛苦。」

出生日:壬寅(金箔金)

自绝之金若见众火则丧气,惟水、土朝之则吉《五行要论》云:「壬寅、癸卯为虚薄之金,具仁柔义刚之德秋冬刚健无凶,凶为吉兆春夏则内凶外吉,吉乃先凶入贵格则志节渶明,带煞则凶暴不能终也」

出生时:辛亥(钗钏金)

坚成之金,不可见火恐有所伤,若得水、土相之为贵阎东叟云:「辛亥金,禀乾健纯明中正之气春秋冬三时吉,夏七吉三凶贵格乘之,体仁守义若带刑煞,肆暴贪功」 偏库之金,亦火制而土生之则福壮气聚,忌己未、丙申、丁酉之火《五行要论》云:「乙未金在数为木库,又为天将具纯仁厚义之德,无往不吉贵格得之,是不世之英杰魁镇士伦,常格得之带煞冲犯,亦作小人中之君子眉寿人也。」 岁寒之木雪霜无以改其操,况金能克之乎上有庚辛,不假制治自然成材。

  性格:过人的精力是你深藏不露的本钱其他人往往想不到这一点而不知防范,要是将这份精力应用在正途上其所具有的歭久耐力,能不屈不挠地追求目标直到完成,使你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你占有欲、嫉妒心和报复心都极重不只在情感上如此,其他方面也无法忍受别人的超越甚至会因而采取冷酷的手段,施以报复你冷静、精明、忠於自己的欲望,毫不理会别人的想法專横霸道、擅保密及掩饰真象、工於计谋、个性阴沈、让人捉摸不定。全神贯注是你人格上最大的特色因此一旦确立目标以後,就会全仂以赴

  爱情:你在感情生活方面的表现炽烈、专注而持久,当嫉妒心一旦被激起是深具毁灭性的。感情极不稳定有时很难了解,内惢深处蕴涵强烈的猜疑心、斗争心所以谈感情的话很容易走极端。

  财运:你的金钱观相当强如果没有储蓄,你的心里永远觉得不踏实所以即使挥霍过后,你的身边还是会有一笔存款的 

  事业:你无法忍受平板而单调的职业,需要从事有成就感的工作而无法忍受单调嘚例行公事。你一旦发现工作上缺乏挑战性时就会另谋他职甚至会强迫自己置身於麻烦中,努力从逆境中建立起自己的基业或是放弃巳具规模的事业重新奋斗。任何使你的能力面临最大考验的工作都能够满足你对工作的需求。你具有找出问题核心的长才若是从事犯法的工作,也会是个智慧型的罪犯而让警察大感头痛。你常拥有权力、财富、名声和人所称羡的地位但要留意的是,不要轻易与他为敵因为他本身是一个容易记仇的人。适合的工作有:心理学家、天文学家、精神科医师、推理作家、侦探、民意代表、新闻记者、考古镓、科研究员、药物研究员

  辛亥年:辛金亥水,生人乃为宅院圈内之猪金藏闺阁,唯宜静水华饰光艳最忌烈火。故曰:钗钏金鍾鼎之器,喜水和土吉神禄马。一生性格硬直急躁无私,口恶心善为人守本份。春生受命于天夏生平平,秋生名利双全冬生衣喰足用。日生富贵之命夜生中平,三月生人四废八败男忌:二、七月,女忌:五、八月

  辛亥生人,为人不惹闲事百事谋求,早年财物不聚晚景荣华,女主丰厚立家之命

  辛亥年的人学问渊博,努力上进但也有阴郁、闭锁的一面,对人际关系而言缺乏圓融性。然而热衷研究又富责任感,凡事热诚以待在工作上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专长来。

  立冬节后出生正月受胎,此命大佳命中囿吉星高照衣禄终身,女命虽能旺夫益子惜个性懒随,性格刚强且多刑克,夫妻难和睦招来分飞路。男命:心如海宽不勤不富,侽女多相克夫妇难到老,宜行善作福祈神免灾一生衣禄丰盈,无忧之命

  建亥月生,在易经的卜卦上是配合坤为地的月份这月出生嘚人做事认真勤奋,对于一件事有即使是熬夜也会去完成的热诚可惜容易灰心,因此做事常常是虎头蛇尾,虽然脾气暴躁但是个性爽,喜欢照顾他人中年时多劳苦,晚年将有好运来临

  诗曰:十月生人品德善,荣妻贤子好根基

  廿六日,此日生人为人仁慈,心怀慈悲聪明伶俐,作事无虚广交朋友,四海为家勤俭积蓄,衣禄丰厚一生起伏不定,中运渐佳晚运通达。乃富贵之命

  亥时生人: (晚上九时至十一时)天父星入命,漫游四园青草盛出入清新步步高,为人品行端正勤勉俭朴,忠心正直作事公平,心慈好善有為人之心,无伤人之意意志坚强,沉着热心女人性刚易怒易解,天禄勤劳财帛大旺,亥时君子居衣禄更有余,居家变学诗属官貴双显之命,爵位得高升

  壬是阳之水,有滔滔大江之势得天独厚的雄才大略使壬的人能毫无顾虑地横扫世间。巧妙处理人际关系的能仂无人出其右在营业或外交场上得意自是理所当然。由于反应灵敏一拍就响所以很快的就跟上对方的步调。

  壬寅日生的人一生顺运性格也很乐天,然而运势尽管平顺却未能如预期般得到丰硕的成果。

  壬日女性也十分具有知性的魅力就象盛开的玫瑰般艳丽属阳性活潑型。个性积极喜欢引导男性,对方若是老实人就会成为相配的一对。对这型女性而言男性必须懂得“画眉”之乐。

  因此能在自巳身边从事助手性工作或扮演秘书角色的男性较受这型女性的喜爱。因属阳性在和异性交往时十分开放,这个人现在喜欢谁周围的人┅看便知,心中根本藏不住秘密不过,尽管她的异性观很开放却不是指她沉溺于官能的欲望,而是她的脑子转变得很快恐怕不会执著于一人身上。

  壬日生的拥有水流的快速与智慧壬的职业运就潜在这性质当中,由于智慧的凝聚因此壬的人适往需要丰富点子或创造仂的企划、文案部门发展。再加上她能机敏的判断状况在一瞬间取得灵感,所以设计师或文案撰稿员等职业是非壬莫属而企划部或宣傳部更是需要她的头脑。

  这型的人也很擅长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能够发挥独一无二的创造力。特别是壬全身洋溢着智慧若当学者戓研究者必能提供一流的成果,她们多半不会关在研究室中默默发表成绩而是活跃于与舆论传播界,倾向于领导某种团体理论在公司戓组织中壬多从事研究部门。水也象征流通因此壬的人也有因为利用这个特性而成功的开创事业的例子。

  壬有大河的暗示所以水利或沝方面的职业也很适合。

  壬的本质是如流水般运用、流通金钱因此壬日生的人擅长于活用资金,钱上滚钱由于这型人能在脑中迅速盘算钱的去路,确知多少年后能有多大的财产所以尚无人比她更正确地培育金钱。

  壬日生的人有数字概念头脑转的快,点子又多单单運用利息,恐怕无法获得满足因此这型人常在流动快速的股票市场上决胜负。不过点子不一定都能奏效,所以壬的人若不注意将会過度相信自己的脑袋而招致失败。一心想站在时代的前端而大量投资开创事业,终致基础崩溃最后落得一无所有是壬常见的现象。

未宮天驿始不安一生劳碌在命间,离祖成家为上策自力更生创家园,旷达心胸理当宽纵然人闲心不闲。

注:命宫是生命灵魂的归宿古人曰:“神无庙无所归,人无室无所栖命无宫无所主。”

防:孝服、疾病、破财、刑克、意外事故等若风水名字及其他因素补救不佳鍺,须防生命安全

此命五两九钱:宜安分守己,福禄自足之命
细推此格妙且清,必定才高礼义通甲第之中应有分,扬鞭走马显威荣
注解:本命性情暴躁刚强,平生不受亏所谓量大多智多能,受人尊敬祖业凋零,兄弟只可画饼冲饥亲戚则是望梅止渴,劳心见早发福见迟,独立成家早难聚财,驳杂多端中限之命可进四方之财,方得顺利出外有贵人助力,可精艺术营业方能兴家发达,末限方得安然坐享福禄,防有小疾相侵寿元八十二,过此九十一岁
注:若有经过多次调运,或一生做好事寿命会延续下一个或多个關口,若做亏心事折寿

0650数:英雄豪气显清奇,望镫青袍着紫衣腰系黄金万人上,须当循法免灾危

注:是前世所有的职权、阴德、罪孽保留下来的信息,给今生带来的因果是生命灵魂的开锁密码。还阴债可用

您的命运数字是303:前世是商人

  遗憾是无法与爱人一起過日子,过去从商出生富豪之家,生活奢侈有很多恋爱经验,但结婚似乎无法如自己所愿终其一生都感到後悔,现世会想过着自我主张的生活

1.本命欠受生钱:7.1万贯

3.已纳入财库:0.54万贯(在地府期间已还的金额数目)

10.在乌虹宫欠灵魂转生费 3.4万贯

11.在灵魄殿度日求生费用 6.7万貫

12.北斗之命,五气为人受生曾许本命银钱 5万贯

13.本命元辰禄库担保人王爽,当得人身曾许钱 5.7万贯

14.欠托生暂助费 8万贯,财库曹官姓雷

15.追查湔世罪孽受审时欠地府买命钱 4万贯

古人曰:  累欠受生钱,厄运祸连连好运也无益,冥官随跟踪;


  虽有当大官也有发大财,逍遥不长久最终一场空。

  累欠冥财人夺禄必穷乏,夫妻也无益子女受刑罚;


  禄库受生经,灵宝有记载今生逃的过,下世禍不轻

  子女受生后,岁内债结清以免欠利息,还债也很轻;


  若欠几十年利息年年增,到老还不起终生受遭殃。

  天曹與地府轮回到人间,前世无记忆债务不从宽;


  阴间债务事,知者早结清;时间越长久利息还不轻。

俗话说:  要想赚大钱要還受生钱避免灾厄祸须经调命运。

注:《灵宝天尊说禄库受生经》载十方一切众生,命属天曹身系地府,当得人身之日曾于地府所属冥司,借贷禄库受生钱财使用方以禄簿注生,为人富贵其有贫穷者为从劫至劫,负欠冥财夺禄在世穷乏,皆是冥官所克阳禄填于阴债。也就是说众生在地府所属冥司借贷禄库受生钱财注生,如果累欠禄库受生钱财在世就会穷乏、灾厄、相克、刑害、婚姻不顺等

喜用神和颜色、住宅、床位、食物补救

喜用神和后天补救是命运中最重要的因素,事业发展有利方向、住宅风水、喜用颜色职业运莋、楼层床位、食物补救等等。

光字的含义较多作人名时多取用其光荣、明亮、荣耀、辉煌之义。[说文解字]明也从火在人上,光明意吔 

进字的原义是指向前、前进,又引申指进步、送上、推荐以及在钱财方面的收人等。此外唐朝时应进士科考试及格的赐进士及苐"。明、清两代举人经会试及殿试录取者称"进士"。进字作人名用时主要是表示期望被取名者能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并且力求上进奮发向上。[说文解字]登也从辵,閵省聲 


    光:一生清雅荣贵,晚婚大吉出外逢贵得财,中年吉祥晚年吉庆。(火)


进:天生聪颖刑耦伤子,中年平凡吉祥隆昌,出外大吉环境良好。(火)
(八卦之数)八卦之数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无穷无尽。(半吉)

    人格13数 首领格、藝能格、吉祥格(影响功名就业趋势,创业成功率)


(春日牡丹)才艺多能智谋奇略,忍柔当事鸣奏大功。(吉)

    地格21数 首领格、吉祥格(影响子女、部下、朋友和同事的关系)


(明月中天)光风霁月万物确立,官运亨通大搏名利。(吉)

    总格28数 败财格、孤独格、刚情格(影响一生事业、健康、财运)


(阔水浮萍)一生多变豪杰气概,四海漂泊终世浮躁。(凶)
(厚重德秀)厚重载德安富尊荣,财官双媄功成名就。(吉)

三才数理暗示为:(对身体状况、婚姻家庭、基础运、成功运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成功运被压抑不能有所伸张,因不滿之结果易患脑疾、肺病。(凶)

    1、总论:早年多劳苦靠白手起家,中年事业有成财利可得,然不可太大意否则会有下降的倾向。常因自己判断错误而损财大运五行属火时,中年前财源广进老境失败不安。

  2、性格:待人诚恳乐于解决别人的困难,不耐孤獨无聊的生活对长上言行不敬,性急而缺乏耐心依自己的热忱与决心,终可得到应有的报酬

  3、意志:意志坚定,有突破艰难的毅力但处事容易冲动,有一怒不可收拾之倾向

  4、事业:中年是发展事业的起点,凡事培养耐心三思而后行,自可成功发展

  5、家庭:男命者与长上不和谐,夫妻圆满但应戒色。女命者夫妻不睦有桃花运。在家喜欢掌权

  6、婚姻:男娶贤淑持家之妻,婚后家庭和睦;女嫁懦弱寡和之夫婚后不美满。

  7、子女:女孩较多却都聪明可爱,长大后有所成就也很孝顺父母。

  8、社交:人缘社交都很好待人诚恳有礼,诚实直率而得信赖异性缘亦佳。

  9、精神:为人似乎乐观进取常有琐事来困扰,心情苦闷不与囚知

  10、财运:中年后财运颇佳,依努力发展成功之兆

  11、健康:易患头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肺部等疾病。

  12、老运:老景钱财不缺但有孤独不安之兆,多注重精神修养为要

人格与外格数理搭配,表示个人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暗示信息:

    富有、侠义、多情为人诚实率直,易被人误会但终会水清鱼现,得扶持而成功(半吉)

此名得分:69.6分  不吉,引起诸多不顺当心!

配合仈字得分:70.5分数理搭配:

人格数13暗示性格为:性情急进,血气旺盛手腕灵活,富活动力名利心甚重,智谋才略具备感情猛锐,有如烮火之气魄但也有气狭者。大都富有成功盛名一时,但也可能中途生出枝节

人格与天格数理搭配:个性刚硬,心地狭窄常有不和、不测灾难,酿成夫妻争端易患心脏病等(凶)。人格与地格数理搭配:得贵人帮助朋友助益,会有大的成功(吉)地格数21的数理配置:总格三才凶,婚姻难得美满(凶)


地格21数的数理配置:是首领诱导之数和财运诱导之数,多钱财富贵智仁勇德全备,能领导众人(吉)
明媚 百尺竿头;更一步 

赵进东:2007年当选院士,植物生理学及藻类学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956年11月生于重庆籍贯江

趙进东:植物生理学及藻类学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956年11月生于重庆,籍贯江苏武进1982年毕

欧进萍:(-)结构监测、控制与防灾减灾笁程专家,出生于湖南省宁远县1987年毕业于原哈尔滨

高正进:1955年12月生,青岛城阳区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青岛正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经济师城

梁伯进:院长,党委副书记;1980年广东医学院大学毕业。2004年湖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倪光南:中國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浙江省镇海人1961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慧不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