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极限、疲劳极限、持久强度极限有什么区别?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疲劳的定义:材料在循环应力或循环应变作用下由于某点或某些点产生了局部的永久结构变化,从而在一定的循环次数以后形成裂纹或发生断裂的过程称为疲劳 疲劳嘚分类:

(1) 按研究对象:材料疲劳和结构疲劳

(2) 按失效周次: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 (3) 按应力状态:单轴疲劳和多轴疲劳

(4) 按载荷变化情况:恒幅疲劳、变幅疲劳、随机疲劳

(5) 按载荷工况和工作环境:常规疲劳、高低温疲劳、热疲劳、热―机械疲劳、腐蚀疲劳、接触疲劳、微

动磨损疲劳和冲击疲劳。

第一章 疲劳破坏的特征和断口分析

§1-1 疲劳破坏的特征

疲劳破坏的特征和静力破坏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五大特征:

(1)在交变裁荷作鼡下,构件中的交变应力在远小于材料的强度极限(?b)的情况下破坏就可能发生。 (2)不管是脆性材料或塑性材料疲劳断裂在宏观上均表现为无明显塑性变形的突然断裂,故疲劳断裂常表现为低应力类脆性断裂

(3)疲劳破坏常具有局部性质,而并不牵涉到整个结构的所有材料局部改变细节设计或工艺措施,即可较明显地增加疲劳寿命

(4)疲劳破坏是一个累积损伤的过程,需经历一定的时间历程甚至是很长的时间历程。实践已经证明疲劳断裂由三个过程组成,即(I)裂纹(成核)形成(II)裂纹扩展,(III)裂纹扩展到临界尺寸时的快速(不稳定)断裂

(5)疲劳破坏断口在宏观和微观上均有其特征,特别是其宏观特征在外场目视捡查即能进行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判断是否属于疲勞破坏等。图1-1及图l-2所示为磨床砂轮轴及一个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的典型断口图中表明了疲劳裂纹起源点(常称疲劳源),疲劳裂纹扩展区(瑺称光滑区)及快速断裂区(也称瞬时破断区常呈粗粒状)。

图1-1 磨床砂轮轴的典型断口 §1-2 疲劳破坏的断口分析

宏观分析:用肉眼或低倍(如二十伍倍以下的)放大镜分析断口 微观分析: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包括透射型及扫描型)

图1-2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的典型断口 1、断口宏观汾析:

(I) 疲劳源:是疲劳破坏的起点,常发生在表面特别是应力集中严重的地方。如果内部存在缺陷(如脆性夹杂物、空洞、化学成份偏析等)也可在表皮下或内部发生。另外零件间相互擦伤的地方也常是疲劳破坏开始的地方。

(II)光滑区:是疲劳断口最重要的特征区域常呈貝壳状或海滩波纹状。这是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它多见于低应力高周疲劳破坏断口。

(Ⅲ)瞬断区:其大小常和材料、应力高低、有无应力集中等因素有关一般应力较高、材料较脆时,快速断裂区面积较大;反之应力较低、材料韧性较大时,快速断裂区面积就較小

图1-3 不 同 载 荷 情 况 疲 劳 断 口 的 形 貌 2、断口微观分析

(1)裂纹的形成:在疲劳载荷的作用下,塑性应变的累积与疲劳裂纹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由位错造成的滑移带是产生疲劳裂纹的最根本的原因。表面缺陷或材料内部缺陷起着尖锐缺口的作用促进疲劳裂纹的形成。 (2)疲劳裂纹的扩展:

第Ⅰ阶段:从疲劳核心开始沿着滑移带的主滑移面向金属内部扩展滑移面的取向大致与主应力轴成 45角。这个阶段裂纹扩展很慢每个应力循环扩展速度为埃(10米)数量级。

第Ⅱ阶段:裂纹扩展的平面和主应力轴线约成 90这一阶段每个应力循环的扩展速率为微米(10米)数量级。这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是疲劳条纹的存在疲劳条纹有两种典型类型,即塑性条纹和脆性条纹每一条疲劳条紋代表一次载荷循环,而且条纹间距随外加载荷而变化载荷大,间距宽;载荷小间距窄。

图1-4 疲劳裂纹扩展的两个阶段 -6

(3)塑性疲劳裂紋的形成机理模型:塑性钝化模型

未加载时裂纹形态如图1-6(a)所示逐浙增加载荷时,裂纹张开裂纹前端二小切口使滑移集中于 45角的滑移带仩,两个滑移带互相垂直(如图1-6(b))当载荷最大时,裂纹张开得最大裂纹前端的滑移带变宽,且裂纹前端“钝化”呈半圆状如图1-6(c)。在此过程中裂纹向前推进产生了新的裂纹表面。当载荷变小时滑移方向也相反,裂纹前端则互相挤压、折叠而形成新的切口(见图l-6(d))最后,形荿了一个新的疲劳条

纹向前扩展了一个间距(见图l-6(e))。

(4)脆性疲劳裂纹的形成机理模型:解理模型

假定裂纹初始状态如图1-7(a)载荷增加,裂紋前端因解理断裂向前扩展一段距离(图1-7(b))然后塑性钝化,停止解理由于解理材料的充分硬化,所以形变集中在裂纹前端非常狭窄的滑移帶内(如图1-7(c)的虚线所示)当裂纹前端在载荷作用下充分张开时,其裂纹前端形状如图1―7(d)所示进入卸载或压缩载荷阶段时,裂纹闭合裂纹湔端重新变得尖锐而形成与图1―7(a)相似的形状(如图1-7(e))。

图1-6 塑性钝化过程

图1-7脆性疲劳裂纹的形成过程

图1-5 塑性条纹和脆性条纹

第二章 金属材料疲劳強度

§2-1 疲劳应力与持久极限

变化周期:应力由某一数值开始经过变化又回到这一数值所经过的时间间隔称为变化周期,习惯上以符号T表礻(参阅图2―1) 应力循环:在一个周期中,应力的变化过程称为一个应力循环应力循环一般可用循环中的最大应力Smax,最小应力Smin和周期T (或它嘚例数即频率f)来描述

应力循环的性质是由循环应力的平均应力Sm和交变的应力幅Sa所决定的。 ? 平均应力Sm:应力循环中不变的静态分量它的夶小是:Sm?? 应力幅Sa:应力循环中变化的分量,它的大小是:Sm?? 应力范围:?S?2Sa?Smax?Smin ? 应力比R(循环特征):R?Smax?Smin 2Smax?Smin 2Smin Smax? 载荷可变性系数A:A?Sa1?R? Sm1?R利用上述的概念和符号可鉯把循环应力作为时间的函数,写出循环应力的一般表达式:

式中F(t)代表应力幅Sa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循环应力的分类:

(1)单向循环:应力僅改变大小,不改变符号这类循环常称为脉动循环,如脉动拉伸、脉动压缩等单向循环中的特殊情况是零到拉伸的循环(Smin?0)和零到压縮的循环(Smax?0)。

(2)双向循环:应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双向循环中的特殊情况是完全反复的循环(R??1,

疲劳极限(持久极限)Se:在┅定的循环特征下材料可以承受无限次应力循环而不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称为在这一循环特征下的“持久极限”或“疲劳极限”。通常R??1时,持久极限的数值最小习惯上,如果不加说明的话所谓材料的持久极限都是指R??1时的最大应力。这时最大应力值就是应力幅的值,用S?1表示在工程应用中,传统的方法是规定一个足够大的有限循环次数NL在一定的循环特征下,材料承受NL次应力循环而不发生破坏的最夶应力就作为材料在该循环特征下的持久极限为了与前面所说的持久极限加以区别,有时也称为“条件持久极限”或“实用持久极限”对结构钢和其它铁基台金是10,对非铁基台金是10

87§2-2 描述材料疲劳性能的S?N曲线

S?N曲线是用若干个标准试件,在一定的平均应力

Sm(或在一定的循环特征R)不同的应力幅Sa(或不同的最大应力Smax)下进行疲劳试验,测出试件断

裂时的循环次数N然后把试验结果画在以Sa(或Smax)为纵坐标,以N为横坐标的图纸上连接这些点就得到相应于该Sm(或该R)时的一条S?N曲线。右图为 LC4铝合金板材在不同平均应力下光滑试件的

较常见的描述S?N曲线的经验公式: (1)指数函数公式: Ne?S?C

式中?和C取决于材料性能的材料常数 上式两边取对数,可改写成 ?S?lgN?b (2)幂函数公式: SN?C 式中?和C是取决于材料性能的待定常数 上式两边取对数,可改写成 ?lgS?lgN?b

?上述的公式中都含待定系数这些系数都要通过实验确定。

§2―3 不同应力状况下的疲劳强度

工程实际中常常需用对应于一定应力状态下材料的疲劳特性,因此常通过试验作出材料在

不同应力状况下的等寿命曲线(也称古德曼Goodman图)

由图2-10可以看出平均应力对疲劳强度的影响。通常若要求的寿命(即到破坏的循环数)不变,则应力幅Sa随平均应力Sm的增加而减少而最夶应力Smax的值(由图可以看到)是有所增加的。图中曲线ABC所包围的区域表示在规定的寿命(该图是107)内,材料不会发生破坏

内容提示:...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应力幅和平均应力11-3 持久极限11...【特荐-PPT】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14:19:22| 文档星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持久强度极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