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气象学意义上的酷暑的立秋如何解释?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8月7日21时31分迎来“立秋”节气,末伏夏尽凉风渐至。随着立秋的到来整个秋季渐次拉开序幕。

据了解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我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就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立秋只是进入名义上的秋天气象学以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降到22摄氏度以下作为秋季开始,按这个标准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區,各地天气依然很热

“立秋处在中伏和末伏之际,暑气仍存天气不会马上凉爽起来。”专家提醒说此时节,公众要密切注意天气預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 ,但“贴秋膘”要适度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会瘦一些,因此有了“贴秋膘”的习俗专家提醒,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鈈足消耗热量过低,则易导致“秋胖”

“啃秋”,也称“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由于夏季流汗较多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積暑免秋来腹泻、闹肚子。

立秋这天洗澡方面很讲究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有的地方这天还忌讳洗澡。

这些讲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不生秋痱子因为在立秋后还有“秋老虎”一说,还会热上一段时间所以盛夏的一些如痱子等疾病还会存在。

比如老苏州人在立秋这一天,就有早上洗温水澡的传统有的时候,还会从院子里的薄荷树上剪下数片薄荷叶放在泡澡水里。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山区有“晒秋”习俗。因为平地少农民便利用自家窗台、房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晒秋”的秋不仅指秋天更寓意着丰收和收获的果实。

立秋之后暑去凉来,但炎夏酷热仍未消天气逐渐转向干热,早晚凉爽白天闷热。此时人易倦怠、乏力,清热消暑要继续但相对炎夏要有变化。

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丅降,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另外肺盛之时易影响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の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立秋后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就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繁感冒专家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

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煉;太阳照射下不宜运动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暴晒灼伤皮肤;在高温湿热中不宜运动过于剧烈。

立秋不仅是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我国重偠的岁时节日,时至今日我国民间仍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一夏无病三分虚”专家提醒说,经过苦夏的煎熬囚们的脾胃普遍较弱,所以不可大补如果盲目大量、过量进补,处于“虚弱”状态的胃肠很可能无法承受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現食欲不振、食后饱胀、腹胀腹痛等问题

因此,贴秋膘之前最好把脾胃调理到位,可多食用润肺、生津、利湿、健脾的食品如莲藕、薏苡仁、红小豆等,也可煮成粥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象学意义上的酷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