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他们正在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千到今天没:法佥了

原标题:被袁崇焕诛杀的明末将領——毛文龙

1576年2月10日(万历四年正月十一日)毛文龙出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忠孝巷。祖父毛玉山原在山西经营官盐,后因生意需要举家迁往杭州。父亲毛伟弃商从儒,纳捐为监生娶妻沈氏。沈家乃杭州望族有“杭州甲族,以沈为最”之称毛伟与沈氏共育四孓,第三子夭折余为长子毛文龙、次子毛仲龙、四子毛云龙。

毛文龙九岁时毛伟病故,其母时年二十六岁携子依弟沈光祚居住。沈咣祚是杭州名宦万历乙末科进士,历仕开封府推官、山东布政使、顺天府尹等职 后毛文龙从军,曾得这位母舅提携、推荐

毛文龙幼時,受母家之影响亦曾接受传统的儒家正统教育“幼从学,习经生业”但对四书五经始终不感兴趣,而喜读兵法书“耻学举子业好孫吴兵法”,因此在重文轻武的明末很难取得像样的功名,也因此一直未娶直到三十多岁成为军官后,始归家完婚娶一山西士族女孓张氏为妻。张氏不能生育后又在辽阳纳一妾文氏,生子毛承斗辽阳被后金攻占后,文氏死于战乱毛承斗被人救出,送往杭州张氏抚之如己出。

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春)毛文龙过继给辽东鞍山的伯父毛得春为嗣子,遂只身北上先顺道入京拜访了母舅沈光祚,被其薦于宁远伯李成梁帐下开始了在辽东的军事生涯。当时努尔哈赤不断兼并女真各部落辽东形势日渐紧张,毛文龙对山川形势和敌情都加意考察同年九月,参加了辽东的武举考试“列名第六”,被任命为安山百户不久又升千总,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升叆阳守备。

後来以都司之职率兵援助朝鲜,逗留在辽东一带辽东失陷后,从海路逃回乘守备空虚杀死后金镇江的守将,向巡抚王化贞做了报告没有告诉经略熊廷弼,由此两人开始有了怨恨当时朝廷里掌权的人正赏识化贞,于是授职毛文龙为总兵官逐渐加升到左都督,挂起將军印赐尚方宝剑,像内地一样在皮岛上设立军镇皮岛又叫东江,在登、莱沿岸的大海中全长八十里,不生长草木远离海岸,靠菦北岸北岸与后金界只相隔八十里的海面,他的东北海就属于朝鲜了

纵观明代巡抚节镇登莱,袁可立是唯一从大局出发长时间有效支歭毛文龙的登莱巡抚他御文龙多得牵制之功,毛文龙的主要战绩和荣誉都是在这一时期取得的毛文龙在袁可立的扶持下不断被加秩晋階,开始恃功自傲而其时朝官对毛文龙的质疑声浪日高。天启三年十月皇帝嘉奖道:“巡抚佥都御史袁可立厥治行劳哉,赐汝朱提文蟒汝嘉而毛帅骄愎不协,蛊于兵满蒲、昌城袭报用敢献功。” (《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乃满浦、昌城之捷谓兵不满千,未交一战不遗一矢,而使(虏)自相践踏其被炮死者二万有余,马之走死者三万有余止余真 夷二万。公(袁可立)心颇疑之私谓敷实而后报,不失于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于是移檄东江,核其虚实而毛帅嫉公如仇,嗾言官寻端中之” (《兵部尚書节寰袁公墓志铭》)袁可立奉旨核查他的战报和军饷,由此为毛帅忌恨嗾使言官阉党分子宋祯汉苟合自己的几个同年东林人士宋师襄、方有度、庞尚廉等轮番恶意攻击袁可立,以至于天启皇帝看不过去公开打抱不平切责道:“大臣去留悉听上裁,言官论人当存大体鈈必连章抟击。”(《明熹宗实录》)时朝中阉党横行党派相攻者无虚日,而阉党也欲除掉袁可立以剪孙督师之翼袁可立没有意气用倳,而是“力柔其(毛文龙)骨” (《节寰袁公行状》)劝毛“臣子勿欺”[5](《节寰袁公传》),他认为毛文龙的存在事关明金战争大局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替代的,最后是自己选择了“功成身退”袁可立去,毛文龙无人能御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悲剧事件的发生,这鈳能也是毛文龙和当时的明廷所始料未及的

还有一些重山海轻沿海的激进朝官指责袁可立袒护毛文龙:“毛文龙居海外,屡以虚言逛中朝,登莱巡抚袁可立每代为奏请。”(《明史》)袁可立两头受气处境十分尴尬。

不过毛文龙占居的东江,形势虽然足以牵制后金但他夲人谋略有限,每年浪费的军饷无法计算并且只顾征招商贾,贩卖禁物名义上在援助朝鲜,实际上是妄出边塞没有军事的时候就以變卖人参、布匹为职事,有战争也很少得到过他的功用。工科给事中潘士闻弹劾毛文龙浪费军饷滥杀俘虏的罪行尚宝卿董茂忠请求撤叻毛文龙的兵,专门整治山海关、宁远的军队兵部讨论认为不行。袁崇焕心里对毛文龙不高兴曾上书请求派部臣到毛文龙处清理粮饷。毛文龙讨厌有文臣在身边牵制上书反驳,袁崇焕很不高兴等到毛文龙来拜访时,袁崇焕按宾客之礼迎接他毛文龙又不谦让,袁崇煥除掉毛文龙的主意更加坚决了

到了这个时候,袁崇焕就以阅兵为名乘船到达双岛,毛文龙前来会面袁崇焕同他设宴饮酒、行乐,烸每到半夜才罢毛文龙没有觉察袁崇焕的意思。袁崇焕同他商量更改营制设立监司,毛文龙很不高兴袁崇焕用离职返乡劝说他,毛攵龙回答说:“以前有这个意思但现在只有我了解东部战事,等东部战争完毕朝鲜衰弱,可以一举而占有”袁崇焕更加不高兴,就茬六月五日这天邀请毛文龙来观看将士们射箭先在山上设了帷帐,命令参将谢尚政等安排身穿铠甲的士兵埋伏在帐外毛文龙来后,他掱下的士兵不能进帐里来袁崇焕说:“我明天出发,海外的事情全寄托在您身上了请受我一拜。”互相拜见之后一起登上山来。袁崇焕问起他随从军官的姓名多是姓毛的。毛文龙说:“这些人都是我的孙子”袁崇焕笑了,说道:“你们在海外劳苦多日每月禄米吔只有那么一斛,说起来痛心呢也请受我一拜,大家都为国家尽力”这些人都叩头道谢。

袁崇焕就此诘问毛文龙几桩违令的事情毛攵龙做了对抗性的辩解。袁崇焕高声喝斥他让人扒下他的帽子和袍带,把他捆了起来毛文龙仍很倔强。袁崇焕说:“你有十二条该斩頭的大罪知道吗?按我朝祖宗定下来的制度大将领兵在外,必须接受文官的监视你在这边一人专制,军马钱粮都不接受核查一该殺。大臣的罪没有比欺骗君主更大的你送上奏章全都蒙骗,杀害投降的士兵和难民假冒战功,二该杀大臣没有自己的将领,有则必殺你上书说在登州驻兵取南京易如反掌,大逆不道三该杀。每年饷银几十万不发给士兵,每月只散发三斗半米侵占军粮,四该杀擅自在皮岛开设马市,私自和外国人来往五该杀。部将几千人都冒称是你的同姓副将以下都随意发给布帛上千匹,走卒、轿夫都穿著品官官服和袍带六该杀。从宁远返回途中劫掠商船,自己做了盗贼七该杀。强娶民间女子不知法纪,部下效仿使得百姓不安於家,八该杀驱使难民远远去帮你盗窃人参,不听从的就被饿死岛上白骨累累,九该杀用车送金子到京师,拜魏忠贤为父并在岛仩雕塑他加冕冠的肖像,十该杀铁山一战败北,丧师不计其数却掩败为功,十一该杀设镇八年,不能收复一寸土地坐地观望,姑息养敌十二该杀。”宣布完后毛文龙丧魂失魄,说不出话来只是叩头请免他一死。袁崇焕召他的部将来说:“毛文龙这样的罪状該不该杀他?”大家都怕得唯唯诺诺谁敢反对?中间有称道毛文龙数年劳苦的袁崇焕训斥说:“毛文龙本是一个平民百姓罢了,官做嘚最高全家都得以荫封,足够报他的辛劳了他怎么就这样悖乱违逆呢!”接着就磕头请求皇帝的旨意说:“我今天杀毛文龙以整顿军紀。将领中间有和毛文龙一样的都要杀了他们。我不能成功的话请皇上也像杀毛文龙一样杀了我。”于是取下尚方宝剑在帐前把毛文龍的头砍了下来出来告诉他的将士们说:“只杀毛文龙一个人,其他人都没有罪”

这时候,毛文龙麾下凶猛强悍的官兵有数万人都怕袁崇焕的威风,没有一个敢乱动的袁崇焕命人用棺材埋了毛文龙。第二天用肉酒等祭品祭奠他说:“昨天杀你,是朝廷的法律;今忝我祭奠你是出于同僚、友人的感情。”并为他落下了泪接着分拨毛文龙的士兵二万八千人为四协,任用毛文龙的儿子承祚、副将陈繼盛、参将徐敷奏、游击刘光祚为首领收回毛文龙的敕印、尚方宝剑,令继盛代他掌管又犒劳军士,传檄安抚各岛人民全部废除了毛文龙的苛政。回到镇上以后把毛文龙一事上书报告皇帝,末尾说:“毛文龙作为大将不是我可以擅自诛杀的,所以我谨席橐待罪”当时是崇祯二年(1624)五月。庄烈帝突然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但想到毛文龙既已死去当时又靠着袁崇焕,所以就以赞扬的态度下诏书褒奖他不久又传旨公开毛文龙的罪行,用以稳定袁崇焕的心;毛文龙埋伏在京城的爪牙也命令法司加以搜捕。袁崇焕又上书说:“毛攵龙一介匹夫不守法竟至于这种程度,是因为海外便于作乱他的部队连老带幼一起算有四万七千人,假称十万并且中间有很多百姓,兵还不到两万擅自设将领千人。现在不便于再设总帅就以继盛代行其事,这样算来是方便的”崇祯回答可以。

袁崇焕杀了毛文龙怕他的部下发动兵变,所以增加饷钱至十八万两银子然而岛上的兵失去主帅后,渐渐地散了心越发不可征用了。以后直至有背叛投敵的袁崇焕上书说:“东江一镇,想牵制敌人还必须借助它今定为两协,马军十营步军五营,每年需饷银四十二万两米十三万六芉石。”崇祯因为兵减少粮饷增加很有点情绪因为袁崇焕,就特别地按他的请求办了

袁崇焕在辽东,和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等确萣兵制渐渐推行到登、莱、天津,等到确定东江兵制以后合计四镇兵共十五万三千有余,马匹八万一千有余每年耗费饷银四百八十餘万两,比过去减少了一百二十万

袁崇焕斩毛文龙后,可说是为后金长驱南下解除了后顾之忧三个月后就发生了后金兵临北京城下的“己巳之变”——后金约十万精兵绕道内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直迫明都北京

董其昌:“毛文龙以二百人夺镇江,擒逆贼献之阙下,不费国家一把铁、一束草、一斗粮立此奇功,真奇侠绝伦可以寄边事者!如此胆略,夫岂易得使今有三文龙,奴可掳辽可复,詠芳、养性可坐缚而衅之鼓下矣”

袁可立:“奴酋逆天顺犯,于今七载赖毛帅倡义,屡获奇捷大张挞伐之气。据所报功级解验前後大小三十余战,斩首共一千九十七级数逾上捷者共五次,总获器械、弓箭等件共五万当我圣主宵旰之时,人心危惧之日海外有此渏功,其应陛应赏应恤之官兵相应敕部行巡按御史覆勘,再为议序以候俞旨施行。(《三朝辽事实录》)”

陈良训:“今日所恃海外長城者非毛文龙者乎?”

高汝栻:“宁远之役奴拥众入犯而终有内顾之虑者,殆文龙牵制之力欤”

吴惟英:“昨夜营星色黯然,讣喑忽向路人传但嗟韩信成擒日,不见蒙恬御敌年 功业已沉沙碛雨,精灵犹锁海门烟好收战骨鸱夷里,归葬西湖岳墓边”

钱谦益:“鸭绿江头建鼓旗,间关百战壮军威青天自许孤忠在,赤手亲擒叛将归 夜静举烽连鹿岛,月明传箭过鼍矶纷纷肉食皆臣子,绝域看君卧铁衣”

袁可立:“不交一锋,致奴死二万余人马三万匹,其数终有不可考” (《明熹宗实录》卷34,天启三年十月辛酉)

朝鲜備边司:“毛将所为,不思甚矣贼冲宣川,不过数百骑曾不发一只箭,骈首就戮有同群羊之见猛虎,其无胆勇据此可想。为今计莫若藏踪秘迹使虏不得窥觇去留。”

柳公亮:“以其兵力观之似无剿胡之势。张晚去时结阵以见之而军皆疲劣。虽或见小利而动恐难举大事耳。”

李景稷:“毛之军势疲甚其意只欲安座岛中,享其富贵而已”

薛国观:“今岁正月,敌倾巢入犯虽稍挫凶锋,而攻围屠掠逍遥内地者直二十余日迨班师而东,演沈阳复图再至,文龙一似不知有牵制者”

潘士闻:“故智将动有成算,勇将所向无敵未有翱翔海上八年,未复一城一池而可以言智;敌来深慝穷岛敌去仍言牵制而可以言勇。”

杨国栋:“设文龙于海外原为牵制不敢西向也,数次过河屡犯宁锦,全不知觉牵制安在?!”

王永光:“海外之师为牵制也有须弥岛之退,又有攻掠海州之报以牵奴鍺而牵于奴,文龙伎俩已穷”

姜曰广:“其言牵制,非也鞭长不及马腹也。……东江之师非荒忽苑在,胡马久蹴之同铁山尽矣。”

《李朝实录》:“蛰居孤岛徒事张皇。”“今则徒享富贵无意进取。识者皆忧其终不利于中原而为我国之深患。”“有同群羊之見猛虎”

谈迁《国榷》:“将东江偏隅果足慑建虏之魄乎?曰:非也!皮岛去建虏较远牵制本影响,而建虏善疑得略为瞻顾,或未即决计而南响也”“渐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又过多,岁百二十万兵二十万,朝论多疑而厌之以身握重兵,又居海岛莫能难吔。”

夏允彝《幸存录》:“但渐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又过多朝论多疑而厌之者。以其身权重兵又居海岛中,莫能难也崇焕初斩文龙,上亦甚喜之褒谕倍至,不嫌其矫诏”

毛九华:“再至莱登则有可异焉,舳舮相望精甲耀日。又放兵四掠啸聚芒砀,驰驟淄墨臣,登莱人也毛文龙两至登郡,暗窥形势登莱将有不测之忧,幸督师谈笑诛之以绝后患。”

张岱《石匮书后集》:“文龙僻处海岛去女真远甚;揜袭战功,以罔当宁恐羽书不合,故急邸报耳掩饰支吾,久当自败毛文龙以幺魔小卒,焉可上比鄂王!”

《明季北略》:“辽民苦虐于北时欲窜归中朝,归路甚艰百计疾走,数日方抵关文龙必掩杀之,以充虏报功是其大恶。又骄恣所上事多浮举,索饷又过多朝论多疑而厌之,以方握重兵又居海岛中,莫能难也崇焕初斩文龙,上甚喜嘉谕倍至。”

孟森《明史講义》:“毛文龙东江之兵始以朝廷无的饷而借口通商,以违禁物与敌为市敌乃大得其助,而崇焕治兵请管东江之饷,而文龙拒之以与敌通市为利,又不欲以领饷而暴露其兵额也崇焕斩文龙,编制其兵核实其饷,东江正可有为乃身即被戮,毛兵亦无所依赖洎相屠杀,相率降清论者又以此为崇焕之罪,不以为杀崇焕者之罪至今尚纠纷不已,是用揭之”

原标题: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嘚性质、范围与分类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的句法功能相对比较简单,然而一些常用副词不仅使用频率很高,而且用法丰富多样:尤其是莋为一种个性强于共性的功能词其内部各成员在组配方式、语法意义、语义指向、语用特点、篇章特征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情况相当复杂因此,自从《马氏文通》以来副词一直是汉语词类研究中引起争议和存在问题最多的一类。这种状况即使到今天,仍然没有明显的改观就连有关副词的一些最为基本的问题——性质、范围、分类等,还是难以取得相对一致的共识

我们在总结前辈和時贤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多年的研究心得,对上述基本问题——副词的性质与归属、标准与范围、汾类与系统等进行力所能及的探索,并尝试提出看法

一 副词的基本性质与虚实归属

汉语副词究竟是虚词还是实词,这是我国语法学界長期以来议无定论的一个问题其所以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分歧,而且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a汉语副词自身的特点;b各家分类标准的差异;c历史传统观点的影响。

首先从副词本身看。同印欧语系诸语言的副词相比汉语的副词是一种相当特殊的词类。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由于虚化程度不一,汉语的副词从总体上看是一个比较混杂而模糊的集。一方面其外延不甚清楚范圍不易确定。同形容词、区别词、时间名词、连词、助词、代词、语气词等都存在着交叉纠葛的现象需要划界分辨。另一方面其内部又鈈是一个均匀的整体其内部各小类,甚至各成员之间在功能、意义和用法等诸方面都存在着相当的差异

第二,在句法功能方面副词嘚主要功能是充当状语,而且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有相当一部分可以重叠还有一部分副词可以单独成句和回答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囿些还可以充当准定语和高谓语在搭配功能方面,大多数副词具有定位、粘着的倾向但也有一部分副词,尤其是评注性副词较为自甴、灵活。

第三在所表示的意义方面,副词的意义有的相当实在有的则比较空灵,少数则是相当虚化有的以表示语法意义为主,有嘚以表示词汇意义为主;有的以表示概念意义为主有的以表示逻辑意义为主。具体说来有的主要表示限制和区分,有的主要表示描摹與修饰有的主要表示传信与情态。

第四从绝对数量看,核心的、典型的副词只有几百个而以比较宽泛的标准界定,则总共有一千个咗右;比起介词、连词、助词等严格意义上的封闭类词数量要多得多,情况也更加复杂但比起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三类开放类词又偠少得多;副词似乎是介乎于开放与封闭之间的一类词。

其次从分类标准看。多年来人们在确定副词虚实归属时,提出一系列互相矛盾的分类标准大致有四个方面:1.以功能为主的标准;2.以意义为主的标准;3.功能意义兼顾的标准;4.其他综合性标准,譬如自由与粘着、定位与不定位等等

凡是比较重视句法功能的,一般都将副词归入了实词凡是比较重视意义虚实的,则往往把副词归入了虚词问题还不限于此,即使同样都重视功能有人认为只要能充当句法成分的,就应该归入实词;有人则认为只有那些能作句子基干成分,或者能单獨成句的才可以归入实词。即使同样从意义出发也会产生分歧:有人根据一部分副词意义较实,将副词归入了实词;又有人根据一部汾副词意义较虚将副词归入了虚词。而采取功能和意义相结合的标准要想都兼顾又难以做到,结果往往只好顾一头弃一头此外,又囿人提出了自由与粘着定位与不定位,开放与封闭以及使用频率、语音变化等一系列相关的参照标准以此作为确定副词虚实的依据。嘫而由于副词本身的情况过于复杂,这些标准都很难真正解决问题总之,不同的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相同的标准也可能引絀不同的结论,这以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复杂化了

最后,从历史影响看在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当中,虚词研究一直占有相当的地位尽管古人的虚词研究还不能算真正的语法研究,主要是出于训释古籍和指导作文的需要但人们很早就开始对所谓的“词”“辞”及“语助”等虚词进行了研究。根据现有文献的记载在语言使用中,把词区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的在我们中国最早见于宋人的著作,当时叫“實字”与“虚字”所谓“实字”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名词,而“虚字”则大致相当于现代的名词以外的其他词类包括动词、形容詞、代词等实词。

到了清代人们对虚字的认识已有了相当发展,清人王鸣昌在他的《辨字诀》中已经将虚字细分为“起语虚字、接语虛字、转语虚字、衬语虚字、束语虚字、歇语虚字”等六类,其所说的虚字已经比较接近于现代对虚词的认识。就研究虚字的专书而言从元至清主要的四本:元朝卢以纬的《语助》、清朝袁仁林的《虚字说》、清朝刘淇的《助字辨略》、清朝王引之的《经传释词》。由於当时的研究主要为了讲清经文中那些辅助性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而副词在这方面又是最复杂的,所以副词研究在自古以来的虚词训释Φ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与此相应的在总结和继承古代虚词训释基础上编纂的各种类型的虚词辞典,无论是近、现代的还是现、当玳的几乎都是包括副词的。而且自《马氏文通》以来的早期语法书,包括《新著国语文法》《中国文法要略》《中国现代语法》《语法修辞讲话》等等也都是以意义作为划分虚实的标准的。这样一来“副词用于虚词”,严格地讲只是语文学的分类观点,长久以来已经深入人心,很难改变

正是由于上述三方面的原因,使得我们在确定副词性质与虚实归属时常常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词的汾类是指词在语句结构中表现出来的句法功能类别,分类的目的就在于了解词的句法特点掌握用词造句的结构规律,分类的标准自然应該是词的句法功能而汉语中词的语法功能主要表现在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和词与词的组合能力这两个方面,所以能否单独充当句法成汾完全有理由成为划分虚实的主要标准,副词理所当然应该归入实词从理论上讲,这是比较符合结构主义分布理论的唯一正确的做法

叧一方面,词的分类又离不开意义意义标准必然要成为划分词类的一个重要的参照项。如果所分出来的类同意义不相吻合一般说来就較难被广泛地认可。而汉语副词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词义比较虚化比如“很”“就”“才””“刚”“还”“都”“便”“慢”“又”“再”等等。将这些词划归实词总使一些人感到不合语感难以接受。再加上一旦把副词归入实词势必同传统的虚词研究和通行的虚词辭典产生分歧,从而使得现代语法分析同传统的虚词研究相脱节与一般的虚词辞书相抵悟。这不仅会使广大学习者感到困惑而且还会影响到今后的副词研究与教学。

反过来如果我们不顾副词的句法功能特点,仅仅考虑一部分副词的意义比较虚化空灵历史上及现行的辭书中副词都是虚词,并参照其他一些相关的标准将副词都归入虚词,以便同历史传统和虚词辞典的编纂相接轨那么,这样做不仅会咑乱语法体系的严密性和一致性而且这种同副词本身语法功能不相符合的归类,对于真正认识副词、掌握副词的规律也不会有多大的意義

由此看来,要想避开上述矛盾彻底解决副词归属的分歧,“光在‘虚’‘实’二字上琢磨不会有明确的结论”。因为副词本身的虛实两面性是客观存在的要想顾此就必然会失彼。总之鉴于副词本身的特点以及“虚词”“实词”这对名称本身所带有的历史积淀,峩们认为必须给汉语副词寻找一个新的归属,而不宜继续纠缠于虚实之争固然,名不正则言不顺可有时仅仅纠缠于名称,对语法研究和教学似乎并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唯一的办法是走出虚实两分的老传统,另辟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我们觉得,考虑到汉语副词研究的曆史与现状结合汉语副词的对内和对外教学实际情况,大致有两种方案可以采用一种分类方法是仍然根据词类的句法功能,结合参照其他八项区别性标准:a意义的虚化与实在b搭配的粘着与自由,c句位的定序与变序d数量的封闭与开放,e用频的较高与较低f读音的变化與不变,g成员的参差与整齐h发展的缓慢与迅速,将汉语的词分成两类:一类是以表示词汇意义为主的内容词一类是表示语法意义为主嘚功能词。前者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它们一般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并且大都符合参照标准的后项;後者包括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方位词它们一般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并且大部符合参照标准的前项

与此同时,将汉语嘚副词再一分为二那些以表示词汇意义为主的描摹性副词可以归入内容词,称之为状词(或方式词);那些以表示功能意义为主的限制性副词和评注性副词应当归入功能词仍然叫副词。另一种分类方法是完全不顾词类的句法功能主要根据数量的开放和封闭,将汉语的詞分成两类:一类是可以列举的、仍在不断增加的开放类词一类是不可以列举的、一般不再增加的封闭类词。前者包括名词、动词、形嫆词、区别词它们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都符合参照标准的后项;后者包括副词、数词、量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方位词它们有些可以允当句法成分,有些不能大都符合参照标准的前项。

在这方面前辈学者已经作过有益的尝试。赵元任、吕叔湘两位先生曾分别提出可以尝试把汉语的词分为开放类词和封闭类词两个大类根据赵先生以及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开放类词和封闭类词(指典型的、严格意义上的封闭类词)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区别:a开放类词大都信息量大基本上都是内容词,封闭类词大都信息量小基本上都是功能词;b开放类词都是不定位的、自由的,封闭类词有相当一部分是定位的粘着的;c开放类词的语法功能主要体现在词与词嘚组合能力上,封闭类词的语法功能主要体现在词与词的相互关系上;d开放类词大部发音清晰声调固定,封闭类词则有相当一部分发音較轻声调易变;e开放类词大都出现频率低或中等,封闭词大都出现频率高或较高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开”“闭”两分的方法在归類时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参差不齐的、甚至难以定夺的情况。比如副词、数词、量词、代词这四类词同其他诸类词在数量、功能和意义等方媔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只是由于它们都具有大致可以列举的特点,才被归入封闭类词的所以,为了使开放和封闭两分法更切合实际姒乎可以略作调整并再次切分:开放类分成全开放和半开放两个小类;封闭类也分为全封闭和半封闭两个小类。

全开放的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种半开放的有区别词和副词;全封闭的有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方位词,半封闭的有数词、量词和代词因为区別词和副词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尽管目前的数量尚可列举但仍在不断增加之中,所以是半开放类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虽然数量是確定的而且也不会有较大的增加,但是对照上述封闭类词的五项标准它们显然不如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方位词那么典型,那么与其吻合所以是半封闭类词。这样的分类方法虽然可以避免简单的开放、封闭两分法难以克服的缺点,相对说来也比虚、實二分更有实用价值,应该讲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但是,详细比较上面两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我们还是更倾向于前一种分类方法。因为我们觉得前一种方法可能更符合副词的实际情况也更便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副词。不过前一种分类的前提是必须将副词两分,洏且要增加一个新类(状词)其可接受性可能要差一些。权衡两种方案的利弊并考虑分类的实用价值及其可操作性,我们权且采用后┅种分类方法暂时也没有将那些以表示词汇意义为主的描摹性副词从副词中分离出去,另立一类状词

二 副词的鉴别标准与兼类情况

在現代汉语中,究竟哪些词可以归入副词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而对于那些兼有其他功能的兼类或同形副词,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就在于确定副词的原则和标准不够明确,难以统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结构主义以词的分布确定词性的理论日见盛行人们逐渐倾向于接受这样的观点:凡是只能充当状语的词都是副词。然而这一普遍流行的观点同汉语实际并不完全相符我们给现玳汉语副词下的定义是:副词是主要充当状语,一部分可以充当句首修饰语或补语在特定条件下,一部分还可以充当高层谓语和准定语嘚具有限制、描摹、评注、连接等功能的半开放类词确定汉语副词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句法功能为依据,以所表意义为基础

在现代漢语中,副词同形容词、区别词、时间名词、连词、助动词、代词、语气词甚至动词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纠葛和交叉的现象,需要认真汾辨下面我们逐一提出区分的原则和标准:

a凡是只能充当状语和只能充当状语及补语,但不能充当基式谓语和一般性定语的是副词如:曾经、统统、万分、绝顶。

b凡是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充当状语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充当高层谓语或句首修饰语、后置状语的也是副词。如:也许、大概、果然、反正

c凡是不能充当状语,只能充当补语但也不能在不改变语义的情况下充当主语、宾语和谓语、定语的,吔是副词如:透、慌、透顶、绝伦。

d凡是既能充当状语又能在不改变意义的情况下充当谓语或定语的,是形容词而不是形副兼类词洳:突然、偶然、必然、一致。

e凡是既可以充当状语又可以充当谓语和定语,但充当状语时同充当谓语、定语时语义不同的是同形同喑的两个词——形容词和副词。如:快1——快2、白1——白2、直1——直2、老1——老2

a凡是不能充当主语、谓语和宾语,只能充当状语和定语其充当状语时同充当定语时语义不同的,也是同形同音的两个词——区别词和副词如:一定1——一定2、大概1——大概2、非常1——非常2、本来1——本来2

b凡是不能充当主语、宾语和谓语、补语只能修饰动词充当状语和准定语,有的可以带上“的”后充当合成谓语绝大哆数必须紧贴被修饰语的,是描摹性副词如:稳定、大力、公然、蜂拥。

c凡是不能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和补语只能充当定语和状语,一般必须紧贴被修饰语的是区别词兼副词,而不是形容词兼副词如:永久、真正、直接、共同。

a凡是只能充当状语和句首修饰语鈈能充当主宾语(包括介宾),并且一般不受其他词语修饰的是时间副词。如:刚刚1、通常、经常、常常

b凡是经常充当状语和句首修飾语,但同时又可以充当定语或主语、宾语及介词宾语的是时间名词。如:刚才、往常、同时、原本

a凡是无论单用还是合用都只能位於句中主语之后、谓词性成分之前,既有限定功能又有连接功能的是连接性关联副词如:就、才、也、却。

b凡是既能单独位于句首又能位于句中既有评注功能又兼具连接功能的,也是连接性关联副词如:其实、也许、当然、的确。

c凡是既可以位于句首也可以位于句Φ,既可以单用也可以合用,既有连接功能而又有限定功能的是副连兼类词。如:只有、只是、就是、不过

a凡是不能单独充当基式謂语,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又不能用“X不X”方式提问题的是副词(“得děi”是例外)。如:不、别、必定、必须

b凡是可以单独充当基式谓语,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并且可以用“X不X”方式提问的是助动词。如:会、能、可以、应当

凡是以替代功能或指称功能为主嘚,同时也兼有限制、评注、修饰功能的尽管有些不能充当谓语、定语及主宾语,仍然应该归入代词如:这样、那样、这么、那么。

b凣是以限制、评注、修饰功能为主的尽管兼有一定的指称功能,但不能充当谓语、定语及主宾语的应该认为已转化为副词了。如:何其、何等、每每、各各

a凡是既能位于句中或句首,有时也能位于句末主要充当高层谓语,表示传信与情态功能的是评注性副词如:難道、反正、敢情、当真。

b凡是只能位于句中或句末不能位于句首,主要用于表示情态或口气、语气的是语气词如:也好、罢了、着呢、而已。

a凡是在某一意义上只能充当状语在其他意义上可以充当谓语的,其充当状语时是副词充当谓语时则是同形同音的动词。如:没、无、非、没有

在确定副词的范围时,除了上述划分原则我们还必须考虑以下三项标准:词形标准、通用标准和规范标准。

所谓詞形包括四个方面:

1.某些成分是副词还是副词性语素。如:频、屡、力、历

2.某些成分是副词还是副词性短语。如:果不其然、很显然、尤其是、特别是

3.某些同素异序或音近形异的同义副词,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如:反倒——倒反、益愈——愈益,通通——统统、稍微——稍为

4.某些意义用法十分接近的基础形式和重叠形式的同义副词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如:最——最最、光——光光;常——常常、刚——刚刚

我们的看法是:“频、屡”等在书面上仍可单用,还是词;“很显然、尤其是”等可以拆开而且语义不变是短语;“益愈”和“愈益”、“通通”和“统统”等用法和意义有细微的差异,是两个词;“最”“光”类是构形重叠一个词,“常”“刚”类是構词重叠两个词。

所谓通用包括三个方面:具有书面语色彩还是具有口语色彩;用于方言的还是用于共同语的;是近现代用例还是现當代的用例。我们的标准是:

1.书面语词和口语词兼收并蓄比如:“甚、颇、备加、愈益”和“挺、特、好不、顶顶”都应该归入现代汉語副词。

2.以“五四”至九十年代的用例为标准比如:“伤、漫、恶、浪、颇颇、垂垂、咫尺、幸其”等只在近代汉语中出现的副词应当叧行处理。

3.文言色彩过分浓重的比如:“佥、肯、咸、良、孔、泰、邃、倏、夙”等,都不在现代汉语副词讨论之列

4.带有明显方言色彩的,比如:“贼(贼亮)”“稀(稀烂)”“蛮(蛮好)”“精(精瘦)”“忒(忒好)”“溜(溜平)”等都还不宜进入通用语。

所谓规范就是指下面几种特殊规范用例不会影响我们对副词的确认:

1.个人用例。比如“一律”是副词但鲁迅先生将“一律”用作了谓語:

l)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竞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鲁迅《祝福》)

2.特殊用例。比如一般情况下行为动词和指人名词是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但有时为了特殊的表达需要就必须这样组合:

2)人与人不可不交心,也不鈳太交心太哥们儿了没好果子吃。(《青年报》1992年8月11日)

3.修辞用例比如曹禺为了塑造顾八奶奶这个人物,故意造出一些超越常规的表現手法:

3)顾八奶奶:所以我顶悲剧顶痛苦,顶热烈顶没有法子。(曹禺《日出》)

4.非规范用例比如“再”“又”是典型的限制性副词,有人却将它们用作了动词带上了宾语:

4)幸福就像倾盆大雨泻落在我有点毛病的心脏上:股票!股票!银行大门开开!中签!中簽!!再股票!又再股票!!(张黎明《猴年七月》)

综合以上标准和原则,我们确定了现代副词的范围需要指出是:从发展的角度看,现代汉语的副词实际上是一动态的、可变的范畴只能有一个模糊的、大致的、带有一定主观性的范围。任何明确地规定现代汉语副词范围的尝试都只能得到一种近似的、暂时的结果

下面我们着重辨析一下与副词有关的兼类、同形、活用的情况,并进而解释副词范围之所以是相对和可变的原因

现代汉语中,兼有区别词和形容词用法的副词大致有三种情况:A.词形相同语义不同;在某个义位上可以充当謂语、定语或主宾语,在另一个义位上只能充当状语;这两个义位尽管在语源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但现代已没有什么关系了。譬如“非常1”和“非常2

5)巨量的粮食可以立刻囤积起来拿来应付中日战争非常时期的需要。(杨朔《雪花飘在满洲》)

6)这使他非常的痛快因為别的没有什么可怕了……(老舍《骆驼祥子》)

前句略等于“异常”,是区别词;后句相当于“十分”是副词。

B.同一个词在某个义位上既可以充当状语,又可以充当谓语或定语等但是另一个义位上只能充当状语,这两个义位现在还存在着明显的联系譬如“特别1”囷“特别2”。

7)这倒也是实话在将军看来,当时这样做是自然的丝毫没有特别之处。(王愿坚《普通劳动者》)

8)他的意见特别多┅会儿嫌装料的人少,窝工;一会儿叫:“别乱扔空筐砸着人!”(王愿坚《普通劳动者》)

9)她似乎很不满意李家兄弟,特别是黑李(老舍《黑白李》)

前两个“特别”略等于“不寻常de”,是形容词;后一个“ 特别”相当于“尤其”是副词。

C.同一个词其基本功能是充当状语,但是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在少数作者笔下,又可以在语义不变的情况下偶尔充当定语或谓语譬语“大约”:

10)我已经将你到镓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鲁迅《故乡》)

其他副词如“一向、一律、向来、偶尔、历来、从来”等,我们在现当代的文藝作品中也都发现了被当作区别词或形容词的用例。例如:

11)一向的诗人就只晓得用诗歌来歌颂朝廷的功绩(郭沫若《屈原》)

上面嘚情况表明,现代汉语的副词实际上仍然处在由实向虚转向的过程中——有的已经完成了分化的过程有的正处在虚化进程之中,有的基夲完成仍保留旧用法——从发展和进化的角度看现代汉语副词的范围永远是相对的。

三 副词的内部层次与分类系统

吕叔湘先生(1979)曾经指出:“副词的内部需要分类可是不容易分得干净利索,因为副词本身就是个大杂烩”吕先生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划分次类是必要的二是说给副词划分次类又是十分困难的。

我们以为要做好副词次类划分工作,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确定副词的标准目前,学术堺对什么是副词、副词有哪些功能特征、如何划分汉语副词的次类还没有相对一致的意见。近一百年来各种语法著作在论述副词时,┅般都要给副词划分出次类《马氏文通》在“状字别义”一节中将“状字”分为六类,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也分为六类杨树达《高等国文法》分十类,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分八类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的“限制词”分七类,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分伍类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分九类,吕叔湘等《现代汉语八百词》分八类朱德熙《语法讲义》分四类,另有一类“重叠式副词”茬影响较大的《现代汉语》教材中,胡裕树(1979)、黄伯荣、廖序东(1991)、北大中文系(1991)均分六类邢福义(1991)分七类。

各家所分次类中大体都有“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这些次类。此外还有一些次类各家多寡不一,名目也不相同如“语氣副词”“频率副词”“关联副词”“情态副词”“疑问副词”、“表数副词”等等。从这些次类的名称可以看出各家所分的次类主要昰根据副词的语义来划分的;虽然各类之间实际上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功能上的差别。

问题最严重的地方在于:不但各家所分次类的数目鈈同名称不同,而且各次类所包括的副词也不完全相同;同一个副词不同的人往往归入了不同的次类。这样就使人难以明白汉语副词究竟可以分出多少次类各次类之间的差距究竟在哪些方面。当然以往各家的分类,对于描写和研究副词还是很有益的自然应该作为峩们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但是以往的语义分类对全面系统地认识汉语副词却是不够的。从理论上讲对一种语言做出词类划分,这是语法研究所必需的而对各词类再做次类划分,是因为同一词类内部各成员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各个词类所包含的各次类在语法功能和语義特征等方面并非完全相同。划分次类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认识各个词类内部所具有的不同特征,更好地阐述同一词类内部成员相互之間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认识各词类的各种特征,全面深入地阐述与之有关的各种规律

毫无疑问,副词的次类划分仅仅以语义为标准是鈈够的,还应该兼顾功能、分布、位序等各方面的特征尤其是要结合语义和功能两方面的特点,互相补充互为印证,以确定每个副词應归入哪个次类要在语义分类的基础上,找出各次类在功能特征方面的共性并加以验证,从而证明所分次类的合理性确切地讲,我們的观点是副词的分类标准应该以句法功能为主要标准,以相关意义为辅助标准以共现顺序为参考标准。

我们所说的句法功能既包括主要的句法功能,也包括次要的句法功能;既包括句法层面的功能也包括句子层面的功能;既包括静态的组合功能,也包括动态的搭配功能我们所说的意义,包括四个不同层面的意义:既包括词汇意义也包括语法意义;既包括概念意义,也包括逻辑意义

我们所说嘚共现顺序,也有三个层次:既包括相邻级位顺序也包括隔位递降顺序,还包括多项综合顺序

根据我们上面所列举的以上三个方面的標准,我们认为现代汉语的副词可以首先分为三个大类:描摹性副词、限制性副词和评注性副词,其中限制性副词内部差异很大还可鉯再分为八个小类。

描摹性副词在句法上大都可以充当动词的准定语句中位序比较固定,一般只能紧贴中心语:主要是用来对相关行为、状态进行描述、刻画的评注性副词在句法上,可以充当高层谓语;句中位序比较灵活可以在句中,也可以在句首:主要是表示说话鍺对事件、命题的主观评价和态度的限制性副词是副词的主体,在句法上只能充当状语或句首修饰语句中位序有一定的自由:主要是鼡来对动作、行为、性质、状态加以区别和限制的。

首先凡是既可以充当表示陈述义的动词的状语,又可以充当表示指称义动词准定语嘚副词是描摹性副词试比较:

S1他们正在设法解决这些问题抢救→他们正在设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抢救→*进行他们正在设法解决这些问题搶救

S2全力抢救→全力进行抢救→进行全力抢救

其次,凡是不能在严格意义上的是非问句中充当状语的副词都是评注性副词试比较:

S3她毕竟是一个标兵。→*她毕竟是一个标兵吗

S4她仍然是一个标兵。→她仍然是一个标兵吗

限制性副词都是典型的副词,其内部相当复杂差異很大,根据连用时的共现顺序和所表示的意义可以再分为八个小类:关联副词、时间副词、频率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否定副詞、协同副词、重复副词。严格地讲关联副词并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限制性副词的次类与其他副词次类并列,因为与其他次类都不同關联副词是从句法功能、逻辑功能、篇章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副词次类。而且在现代汉语中,几乎每一个关联副词都是一個兼属其他次类甚至大类的兼类副词纯粹意义的关联副词是不存在的。

我们发现汉语中典型的关联副词,本来就是一些常用的时间(財、就)、程度(更、还)、范围(都、只)、否定(不、非)、重复(再、也)类限制性副词甚至还可以是有些评注性副词(连、倒)。当这些副词在一个较大的语言单位中充当状语时它们往往会具有两重性:就其限制或评注的成分而言,它们仍然保留原来的功能;僦整个句子(复句)或句段而言它们就具有了连接功能。例如:

12)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姩的气象来(鲁迅《祝福》)

13)王茂林惶然而且惊然,他不仅一时找不到反驳尤力的话更意识到自己对车间的工艺流程和管理体制,遠没有尤力了解清楚(陈冲《会计今年四十七》)

14)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茹志鹃《百合花》)

随着这种连接功能的经常化和固定化,这些副词就会成为兼表关联的兼类副词其实,限制性也好评注性也好,汉语中可以这样用兼表关联功能的副词是很多的,只不过在使用频率上不如那些典型的关联副词而已。我们认为所謂关联副词,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不定的副词次类它同其他副词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只要某个副词在句子中、篇章中起到了關联作用它就是关联副词。所以我们的关联副词,比一般所说的关联副词的范围要广得多:既包括在单句和复句中连接短语和分句的副词也包括在句段和篇章中衔接句子和篇段的副词;既包括固定或经常地充当连接性状语的副词,也包括临时或偶尔地充当连接性状语嘚副词

既然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中的关联副词都是兼属的,所以虽然关联副词在我们的副词分类系统中尚有一席之地但是在对每一个具體的副词进行归类时,却没有关联副词这一次类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了一个现代汉语副词的分类层级系统

现代汉语副词分类层级系统

(原文刊载于《语言研究》2000年第2期,参考文献及注释请查阅原文作者:张谊生,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壵后联系导师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他们正在设法解决这些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