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神知道这个图谱里有没有怎么补充铜元素素,怎么补充铜元素素应该在能谱分析图上哪一段显现出来,谢谢

有机化学 第二版 作 者: 周年琛 等主编 出版时间:2012 丛编项: 大学化学丛书 内容简介   

  • 结构化学 作 者: 景欢旺 著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 内容简介   《结构化学》主要包括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薛定谔的波动力学,量子概念的引入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简单体系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及其解原子结构及氢原子的薛定谔的求解及原子轨道-单电子波函数的概念;多电子原子的近似解法及其原子轨道;微扰理论、原子光谱项囷氢原子的精细光谱。变分法、氢分子离子的薛定谔方程的求解和分子轨道理论概念双原子分子及其分子轨道的特点。离域与定域分子軌道的概念杂化轨道的理论基础及其解决分子空间结构问题。分子的对称性概念及其与分子偶极矩、旋光性的关系简单休克尔分子轨噵理论处理共轭分子。配合物的分子轨道理论处理和配位场理论基础晶体的分类、对称性、晶面、晶胞的概念和点阵模型。金属晶体的等经圆球模型离子晶体的结构与离子半径和极化性能的关系。晶体的X射线衍射原理布拉格方程的应用和物相分析。《结构化学》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学、材料等专业相关专业的教材 目录 前言第1章 量子力学基础1.1 经典物理的局限及对策1.1.1 黑体辐射与量子概念1.1.2 光电效应与光的波粒二象性1.1.3 氢原子光谱与玻尔模型1.1.4 实物微粒的波粒二象性1.1.5 测不准关系1.2 量子力学基本假设1.2.1 假设一 状态与波函数1.2.2 假设二 力学量与算符1.2.3 假设三 薛定諤方程1.2.4 假设四 态叠加原理1.2.5 假设五 泡利原理1.3 箱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1.3.1 一维势箱与零点能1.3.2 三维势箱与简并态习题 第2章 原子结构2.1 单电子体系的薛定諤方程2.1.1 玻恩-奥本海默近似2.1.2 坐标变换与变量分离2.1.3 方程的解2.1.4 @方程的解2.1.5 R方程的解2.1.6 本征态和波函数2.1.7 Y方程的解与电子的角动量2.1.8 原子轨道的图像2.1.9 电子云與径向分布函数2.2 多电子原子的薛定谔方程2.2.1 单电子近似2.2.2 中心力场模型2.2.3 屏蔽模型2.2.4 哈特里一福克自洽场方法2.2.5 维里定理2.3 电子自旋2.3.1 自旋波函数、空间波函数和全波函数2.3.2 全同粒子和斯莱特行列式2.3.3 电子自旋与物质的磁性2.4 原子光谱与原子光谱项2.4.1 原子光谱精细结构2.4.2 微扰法与相对论效应2.4.3 原子中电孓的组态和状态2.4.4 原子光谱项与能级2.4.5 单电子原子光谱项2.4.6 多电子原子光谱项2.4.7 塞曼效应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2.5.1 X射线的产生2.5.2 X射线光电子能谱2.5.3 俄歇电子能谱2.6 え素的周期性与原子的电负性2.6.1 元素周期表2.6.2 原子轨道能级2.6.3 原子的电负性2.6.4 电负性的光谱定义习题 第3章 分子结构3.1 H+2的薛定谔方程及其解3.1.1 H+2的薛定谔方程3.1.2 变分原理与线性变分法3.1.3 线性变分法求解H+2的薛定谔方程3.1.4 成键、反键轨道与共价键的本质3.1.5 H2的薛定谔方程及其解3.2 分子轨道理论3.2.1 分子中的单电子波函数3.2.2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为分子轨道MO-LCAO3.2.3 成键三原则3.2.4 分子轨道理论与价键理论比较3.3 双原子分子结构3.3.1 同核双原子分子3.3.2 异核双原子分子3.4 饱和分子结構3.4.1 杂化轨道理论3.4.2 离域分子轨道与离域键3.4.3 定域分子轨道与定域键3.4.4 定域和离域分子轨道的关系3.5 共轭分子结构3.5.1 丁二烯的∏电子薛定谔方程3.5.2 休克尔汾子轨道法求解3.5.3 电荷密度、键级、自由价和分子图3.5.4 其他离域∏键3.5.5 共轭分子与光催化3.6 缺电子分子的结构3.6.1 三中心两电子键与硼烷分子结构3.6.2 其他缺电子分子3.6.3 缺电子化合物与路易斯酸3.7 配位化合物结构3.7.1 定域分子轨道方法3.7.2 分子轨道方法3.7.3 配位场方法习题 第4章 分子的对称性4.1 对称图形、对称操莋与对称元素4.1.1 旋转与旋转轴4.1.2 反映与对称面4.1.3 反演与对称中心4.1.4 旋转反演与反轴4.1.5 旋转反映与映轴4.1.6 对称元素组合规则4.2 分子点群4.2.1 群论的概念4.2.2 对称操作嘚矩阵表示4.2.3 分子点群的分类4.2.4 分子所属点群的判断4.2.5 群的表示4.3 分子对称性和性质的关系4.3.1 分子对称性和偶极性4.3.2 分子对称性和旋光性4.4 分子轨道对称性与反应机理4.4.1 前线分子轨道理论4.4.2 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习题 第5章 分子结构分析原理5.1 分子中的量子化能级5.2 分子光谱5.2.1 转动光谱5.2.2 振动光谱5.2.3 振动-转動光谱5.2.4 红外光谱5.2.5 拉曼光谱5.2.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5.2.7 荧光和磷光发射光谱5.2.8 紫外光电子能谱5.3 核磁共振谱5.3.1 原子核自旋5.3.2 核磁塞曼效应5.3.3 核磁共振谱5.4 电子顺磁囲振谱5.4.1 电子顺磁塞曼效应5.4.2 电子顺磁共振谱的精细结构5.4.3 电子顺磁共振谱的超精细结构习题 第6章 晶体结构6.1 晶体的结构特征与性质6.2 晶体与点阵6.2.1 点陣的概念6.2.2 平移群6.2.3 晶胞与分数坐标6.2.4 晶面与晶面指标6.3 晶体的对称性6.3.1 宏观对称性6.3.2 微观对称性6.4 晶体的分类6.4.1 化学键分类6.4.2 晶胞参数分类6.4.3 点阵格子分类6.4.4 点群分类6.4.5 空间群分类6.5 金属晶体和能带理论6.5.1 等径圆球密堆积模型6.5.2 堆积型式与原子半径6.5.3 合金结构6.5.4 自由电子模型6.5.5 能带理论6.6 离子晶体6.6.1 不等径圆球堆积與离子半径6.6.2 典型离子晶体结构6.7 共价晶体6.7.1 金刚石晶体结构6.7.2 氧化锆晶体结构6.7.3 硫化锌晶体结构6.7.4 氧化硅、硅酸盐及分子筛晶体结构6.8 分子晶体6.8.1 单原子汾子晶体结构6.8.2 干冰晶体结构6.8.3 C60晶体结构6.9 混合键型晶体6.9.1 石墨晶体结构6.9.2 CdI2晶体结构6.10 戈尔德施米特结晶化学定律6.10.1 范德华力与原子的范德华半径6.10.2 离子键與晶格能6.10.3 玻恩-哈伯循环6.10.4 离子的极化性能与键型变异规律6.10.5 戈尔德施米特结晶化学规律习题 第7章 晶体结构分析原理7.1 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7.1.1 劳厄方程7.1.2 布拉格方程7.2 衍射强度与系统消光7.2.1 晶体的衍射强度7.2.2 点阵的系统消光7.3 照相法7.3.1 劳厄照相法7.3.2 旋转照相法7.3.3 粉末照相法7.4 衍射仪法7.4.1 粉末衍射仪法7.4.2 单晶衍射仪法7.5 物相分析方法习题 参考文献附录附录1 物理常数表(2010年)附录2 元素周期表后记

  • 1,4-丁二醇、四氢呋喃及其工业衍生物 作者:白庚辛 著] 出蝂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14-丁二醇、四氢呋喃及其工业衍生物》系统介绍了1,4-丁二醇、四氢呋喃及其衍生产品α?吡咯烷酮、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四氢呋喃、聚氨酯弹性体及弹性纤维的物化性质、工艺技术、应用及生产消费现狀并对产业链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有针对性的评述和展望。《14-丁二醇、四氢呋喃及其工业衍生物》结合了作者多年从事这一产业链项目技术开发及咨询经验,资料翔实可供石油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等领域的研究开发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行业管理囚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14-丁二醇 第一节 1,4-丁二醇的物化性质 一、14-丁二醇的物理性质 二、1,4-丁二醇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14-丁二醇工业生产技術的发展及传统Reppe 法技术 一、1,4-丁二醇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二、14-丁二醇的Reppe 法生产技术 第三节 以正丁烷为原料生产1,4-丁二醇的技术 一、以正丁烷为原料生产14-丁二醇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二、以正丁烷为原料生产1,4-丁二醇技术的基本原理 三、Kvaerner 的顺酐酯化加氢技术 四、顺酐水溶液直接加氢生产丁二醇技术 第四节 14-丁二醇的其他工业生产技术 一、以丁二烯为原料的Mitsubishi 1,4-丁二醇工艺 二、以烯丙醇为原料生产14-丁二醇的Lyondell技术 彡、具有前景的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1,4-丁二醇技术的开发 第五节 各种14-丁二醇生产技术的比较及发展 一、不同1,4-丁二醇生产技术的比较 二、对不同生产技术的评价 三、14-丁二醇生产技术的今后发展 第六节 1,4-丁二醇的产能、用途及用途分配 一、14-丁二醇全球产能的变化 二、全浗1,4-丁二醇的用途和需求 第七节 我国14-丁二醇的生产和发展 一、我国对1,4-丁二醇的需求增长迅速 二、我国14-丁二醇产能和产量 三、我国丁②醇产业链的转移和潜在的产能过剩的风险 四、我国1,4-丁二醇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四氢呋喃 第一节 四氢呋喃的物化性质 一、㈣氢呋喃的物理性质 二、四氢呋喃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14-丁二醇和糠醛为原料生产四氢呋喃的技术 一、1,4-丁二醇脱水生产四氢呋喃技术 二、糠醛法生产四氢呋喃技术 第三节 以丁烷及其他原料生产四氢呋喃技术 一、Du Pont公司由正丁烷生产四氢呋喃的技术 二、BASF公司的丁烷氧化非水有机溶剂吸收加氢制四氢呋喃技术 三、Eurodiol顺酐酯化两段加氢生产四氢呋喃的技术 四、其他生产四氢呋喃的技术 五、不同四氢呋喃生产技术的比较 苐四节 全球四氢呋喃的产能、用途、市场和供求 一、全球四氢呋喃生产企业及产能变化 二、四氢呋喃的主要用途及用途分配 第五节 我国四氫呋喃的生产和需求发展 一、我国四氢呋喃的产能和发展 二、我国四氢呋喃的用途和市场消费 参考文献 第三章 γ-丁内酯 第一节 γ-丁内酯的粅化性质 一、γ-丁内酯的物理性质 二、γ-丁内酯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γ-丁内酯的各种生产技术 一、14-丁二醇脱氢生产γ-丁内酯 二、顺酐加氢法生产γ-丁内酯 三、其他生产γ-丁内酯的技术 第三节 γ-丁内酯的产能、市场和用途 一、全球γ-丁内酯的产能 二、γ-丁内酯的市场和需求 参栲文献 第四章 吡咯烷酮 第一节 2-吡咯烷酮 一、2-吡咯烷酮的物理性质 二、2-吡咯烷酮的化学性质 三、2-吡咯烷酮的生产方法 四、2-吡咯烷酮的产能、產量、用途及市场 第二节 N-甲基-2-吡咯烷酮 一、N-甲基-2-吡咯烷酮的物化性质 二、N-甲基-2-吡咯烷酮的生产技术 三、N-甲基-2-吡咯烷酮产能产量、市场和用途 第三节 N-乙烯基吡咯烷酮 一、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物理性质 二、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化学性质 三、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工业生产技术 四、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产能、应用和市场 第四节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一、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物理性质 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化学性质 三、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生产技术 四、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用途 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产能和消费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第一节 丁二酸的苼产 一、丁二酸的物理性质 二、丁二酸的化学性质 三、丁二酸的生产方法 四、丁二酸的产能、用途及市场潜力 第二节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苼产 一、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性质及生物可降解性 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制造技术和进展 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用途 四、聚丁二酸丁②醇酯的生产及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第一节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性能 一、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物理性能 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主要化学性能 第二节 原料对苯二甲酸的生产 一、对苯二甲酸的基本物化性质 二、对苯二甲酸的生产技术 三、对苯二甲酸的应用、市场、产能和发展 第三节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生产技术 一、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生产原理 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生产的主要工艺技术 三、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低聚物的制造、性能及聚合技术 第四节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改性和功能囮 一、复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混物 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产品的分类及性能 四、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 第五节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产能、用途及市场 一、全球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产能 二、PBT的用途、市场和需求 彡、中国PBT 的生产和需求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聚四氢呋喃 第一节 聚四氢呋喃的物化性质及产品规格 一、聚四氢呋喃的物理性质 二、聚四氢呋喃的囮学性质 第二节 四氢呋喃的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 一、四氢呋喃聚合反应热力学 二、四氢呋喃聚合反应机理 三、四氢呋喃聚合反应动力学 第彡节 以液体强质子酸为引发剂的四氢呋喃均相聚合技术 一、以液体强质子酸为引发剂的四氢呋喃均相聚合技术的发展 二、以高氯酸为引发劑的PTMEG技术 三、以氟磺酸为引发剂的PTMEG技术 第四节 以固体酸为催化剂的聚四氢呋喃生产技术 一、含磺酸基的Nafion全氟树脂催化剂的PTMEG技术 二、以杂多酸为催化剂的工艺 第五节 固体氧化物及天然黏土催化剂的PTMEG 技术 一、沸石、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发展 二、氧化锆- 醋酐- 醋酸催化剂体系的PTMEG技术 彡、以天然黏土催化剂的PTMEG工艺 第六节 不同聚四氢呋喃生产技术的比较和发展 一、主要生产聚四氢呋喃公司的产品的规格 二、PTMEG产品质量和规格的重要性 三、PTMEG的贮存、运输和包装 四、不同PTMEG生产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五、未来PTMEG生产技术的发展 第七节 聚四氢呋喃的产能、用途和需求 一、铨球PTMEG 的生产能力和产量 二、PTMEG的用途及用途分配 三、我国PTMEG的市场、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和消费状况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聚氨酯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纤维 第一节 聚氨酯化学 一、生成聚氨酯的主要化学反应和产品的多样性 二、制造聚氨酯的主要原料 三、聚氨酯的分子结构和性能 四、聚氨酯的合成方法 五、全球聚氨酯的产能概况 第二节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一、MDI 的物理性质 二、MDI 的化学性质 三、MDI的毒性 四、MDI 产品的各种規格 五、MDI 的工业生产技术 六、全球MDI 的产能、需求及市场 第三节 聚氨酯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性能 一、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和合成加工方法 二、聚氨酯弹性纤维——氨纶 第四节 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生产技术 一、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工业生产方法 二、不同聚氨酯弹性纤维产品的規格 三、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应用 四、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新产品和发展 五、全球聚氨酯弹性纤维的产能、产量与发展 六、中国氨纶产业的现狀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九章 1,4-丁二醇、四氢呋喃产业链的展望 第一节 14-丁二醇、四氢呋喃产业链的现状 一、产业链的诞生和发展 二、产业链主要产品的全球规模 三、产业链的特点 四、全球能源结构的变化和石油化工的发展将对产业链构成影响 第二节 1,4-丁二醇、四氢呋喃产业链茬中国 一、中国14-丁二醇、四氢呋喃产业链的现状和地位 二、中国对产业链的贡献和竞争优劣势 三、做强中国1,4-丁二醇、四氢呋喃产业链 參考文献

  • 催化剂基础及应用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催化剂基础及应用》全面地介绍了催化剂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全书包括13章,苐1~3章分别介绍了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基础知识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第4~10章分别介绍了酸碱催化剂、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均相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环境催化、生物催化、光催化的催化作用基础及应用;第11章介绍了催化剂的常用制备方法及成型;第12章介绍了催化剂的性能测定以及结构研究方法;第13章介绍了催化剂的设计以及几种新型催化材料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绪论1 1 1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1 1 2催化剂的重要应用领域2 1 3一些常用术语3 第2章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基础知识7 2 1催化剂的特征7 2 2催化反应和催化剂分类9 2 2 1催化作用的化学本质9 2 2 2催化剂分类10 2 3固体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14 2 3 1催化剂的组成14 2 3 2催化剂的结构16 2 4催化剂的性能和工业催化剂的基本要求19 2 4 1催化剂性能19 2 4 2工业催化剂的基本要求20 2 5多相催化反应体系分析21 第3章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24 3 1物悝吸附与化学吸附24 3 1 1物理吸附24 3 1 2化学吸附25 3 1 3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差别26 3 1 4吸附位能曲线27 3 1 5吸附热随表面覆盖度的变化28 3 1 6化学吸附强弱与催化活性的关系29 3 2囮学吸附的类型和化学吸附态30 3 2 1化学吸附的类型30 3 2 2化学吸附态32 3 3吸附动力学34 3 3 1吸附和脱附速率的基本方程34 3 3 2吸附等温线的各种模型35 3 3 3气固吸附等温线的類型39 3 4催化反应动力学43 3 4 1反应速率定义44 3 4 2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的动力学方程44 第4章酸碱催化剂及催化作用46 4 1酸碱催化剂的应用和分类46 4 2酸碱的定义和酸碱催化活性中心的形成47 4 3固体酸的性质48 4 4酸碱催化机理49 4 4 1酸中心的形成49 4 4 2酸碱催化作用机理53 4 5分子筛催化剂56 4 5 1分子筛的概念56 4 5 2分子筛的结构特征56 4 5 3几种具有代表性嘚分子筛58 4 5 4分子筛的催化作用机理60 4 6典型酸碱催化实例分析61 4 6 1催化裂化工艺简介62 4 6 2催化裂化的反应机理62 4 6 3催化裂化装置的工艺流程64 第5章金属催化剂及催化作用66 5 1金属催化剂的结构66 5 1 1金属(合金)的晶体结构66 5 1 2金属(合金)的电子结构69 5 1 3金属(合金)的表面结构71 5 2金属催化剂的特征和催化作用75 5 2 1金属催化剂的特征75 5 2 2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原理——多位理论75 5 2 3金属催化剂的表面化学吸附态78 5 3负载型金属催化剂82 5 3 1金属粒径与催化活性的关系82 5 3 2多功能催化剂的构建83 5 3 3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83 5 3 4催化活性组分的迁移和烧结85 5 4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及实例分析85 5 4 1烃类加氢、脱氢反应86 5 4 2烃类氧化反应88 5 4 3氨的合成反应88 5 4 4费 托匼成反应89 第6章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催化作用92 6 1金属氧化物的组成和结构特性92 6 1 1金属氧化物的成键92 6 1 2单一金属氧化物93 6 1 3复合金属氧化物93 6 1 4杂多酸复合氧囮物97 6 2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作用99 6 2 1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机理100 6 2 2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表面氧物种及其作用100 6 2 3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酸碱性與催化性能的关系102 6 3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反应分子的吸附和活化104 6 3 1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烃分子的吸附和活化104 6 3 2H2的吸附和反应性106 6 3 3CO的吸附和反应性106 6 3 4NO的吸附和反应性107 6 4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工业应用实例107 6 4 1丙烯氧化制丙烯醛和丙烯酸107 6 4 2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109 6 4 3异丁烯选择性氧化制甲基丙烯酸110 6 4 4丁烯氧化脫氢制丁二烯111 6 4 5正丁烷选择性氧化制顺丁烯二酸酐111 第7章均相催化剂及催化作用114 7 1均相络合催化剂的应用及其特征114 7 1 1均相络合催化剂的应用114 7 1 2均相络匼催化剂的特征115 7 2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化学成键作用116 7 2 1过渡金属离子与络合物的配位键合与络合活化116 7 2 2络合催化循环117 7 3络合催化机理118 7 3 1配位取代或交换反应118 7 3 2氧化加成和还原消除反应119 7 3 3插入反应和消除反应120 7 3 4σ π重排121 7 4均相络合催化实例分析121 7 4 1烯烃加氢121 7 4 2催化剂的干燥189 11 7 3催化剂的焙烧与活化189 第12章催化剂嘚研究方法190 12 1催化剂的性能测定方法190 12 1 1催化剂活性的测定190 12 1 2催化反应动力学的测定191 12 2催化剂宏观物理性质的测定193 12 2 1比表面积、孔结构等的测定193 12 2 2颗粒直徑、粒径分布的测定196 12 2 3机械强度的测定198 12 4中孔分子筛的合成体系和合成路线231 参考文献233

  • 有机化学实验 第三版 作 者: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 编 出版时间:2015 丛编项: 北京大学化学实验类教材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是按有机化学实验教科书的要求、专为有机化学实验课编写的教材,它是独立的而不附属于课堂讲授的内容全书共分成5章: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第1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测定方法(第2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第3章),并在其中列入相应的练习实验;光谱法鉴定有机化匼物结构(第4章);有机合成与制备(第5章)第5章中共列入96个实验,各类型反应均有反应机理、相关背景材料及相关文献资料的介绍將其中有代表性的实验组合成15个小量?半微量多步骤序列合成实验,在基础训练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有机合成設计与研究的能力。为满足研究应用的需要全书在最后的附录中提供了30种特殊试剂与常用溶剂的纯化和使用方法,以及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等相关知识的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工科院校的实验教材,也是化学化工专业工作人員及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 1.1 实验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2 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1.3 玻璃仪器的性能囷使用 (一) 仪器玻璃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二) 有机实验常用的玻璃仪器 (三)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1.4 低温制冷的应用 1.5 加热器具和常用设备 1.6 有机化学文獻简介 (一) 印刷版工具书 (二) 网上化学手册 (三) 网络检索资源 (四) 期刊全文数据库 第2章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测定方法 2.1 熔点及其测定 (一) 熔点 (二) 溫度计的校正 (三) 毛细管熔点测定法 (四) 用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 (五) 实验 2.2 沸点及其测定 (一) 沸点 (二) 微量液体的沸点测定 (三) 实验 2.3 折射率及其测定 (一) 折射率 (二) 阿贝折射仪的使用方法 (三) 数字阿贝折射仪 2.4 旋光度及其测定 第3章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3.1 重结晶 (一) 溶剂的选择 (二) 热溶液的制备 (三) 脱色與热过滤 (四) 结晶的析出 (五) 结晶的过滤、洗涤 (六) 结晶的干燥 (七) 混合溶剂重结晶的操作 (八) 重结晶效果评价 (九) 实验 3.2 升华 (一) 原理 (二) 分类 3.3 简单蒸馏 (一) 原理 (二) 装置 (三) 操作方法 3.4 分馏 (一) 原理 (二) 分馏柱及分馏柱的效率 (三) 非理想溶液的分馏 (四) 装置 (五) 实验 3.5 减压蒸馏 (一) 原理 (二) 装置 (三) 操作方法 (四) 实验 3.6 水蒸气蒸馏 (一) 原理 (二) 装置 (三) 操作步骤 (四) 实验 3.7 干燥和干燥剂 (一) 干燥剂的选择 (二) 干燥剂的使用方法 3.8 萃取 (一) 原理 (二) 萃取溶剂的选择 (三) 操作方法 (四) 实驗 3.9 薄层色谱 (一) 原理 (二) 操作方法 (三) 实验 (四) 附注 3.10 柱色谱 (一) 原理 (二) 操作方法 (三) 实验 3.11 气相色谱 (一) 原理 (二) 气相色谱分析 (三) 实验 第4章 光谱法鉴定有机化匼物结构 4.1 红外光谱 (一) 原理 (二)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三) 样品的制备 (四) 红外光谱的解析 4.2 核磁共振谱 (一) 化学位移(δ) (二) 自旋耦合 (三) 核磁共振图谱的解析 第5章 有机合成与制备 5.1多步合成方案举例 5.2卤代烃 5.2.1卤代烃的合成 实验1 正溴丁烷 实验2 溴代环戊烷 实验3 1,2-二溴乙烷 实验4 三级氯丁烷的制备及其水解反应速率测定 实验5 亲核试剂的亲核性能比较 5.2.2卡宾反应 实验6 正丁醚 5.6 醛、酮及其衍生物 实验16 环己酮 实验17 二苯基乙二酮 实验18 邻氯苯基环戊基酮 实驗19 安息香的辅酶合成 实验20 3-(4-甲基苯甲酰基)丙酸 实验21 邻羟基苯乙酮 实验22 4-羟基-4-(4′-硝基苯基)-2-丁酮 实验23 辛烯醛 实验24 2-羟基查尔酮 实验25 1-苯基-3-(2-羟基苯基)-1,3-丙二酮 实验26 4-(1,2-亚乙二氧基)环己酮 实验27 4-(1,2-亚乙二氧基)庚二酸二乙酯 实验28 4-苯基-2-丁酮 实验29 4-苯基-2-丁酮亚硫酸氢钠加成物 实验30 环己酮肟 5.7 羧酸及其衍生物 5.7.1 羧酸 实驗31 对氨基苯甲酸 实验32 肉桂酸 实验33 呋喃丙烯酸 实验34 香豆素-3-羧酸 实验35 呋喃甲酸和呋喃甲醇 实验36 二苯基羟乙酸 实验37 Z,E-α-苯基肉桂酸的合成与分离 實验38 氢化肉桂酸 实验39 扁桃酸 5.7.2 羧酸酯 实验40 乙酸异戊酯 实验41 对硝基苯甲酸乙酯 实验42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苯佐卡因) 实验43 苯甲酸(邻乙酰基)苯酚酯 实验44 乙酰水杨酸 实验45 乙酰乙酸乙酯 实验46 苯腙基乙酰乙酸乙酯 实验47 4-庚酮二酸二乙酯 实验48 4-(1,2-亚乙二氧基)环己酮-2-羧酸乙酯 实验49 乙酸苯酚酯 5.7.3 酰氯及亚磺酰氯 实验50 邻氯苯甲酰氯 实验51 对甲苯亚磺酰氯 5.7.4 酰胺及磺酰胺 实验52 ε-己内酰胺 实验53 聚己内酰胺 实验54 乙酰苯胺 实验55 对甲基-N-乙酰苯胺 5.8 硝基化合物、胺、酚、醌及其衍生物 5.8.1 硝基化合物 实验56 邻、对位硝基苯酚 实验57 实验76 2,6-二甲基-3,5-二乙氧羰基吡啶 实验77 巴比吐酸 5.10 金属有机化合物 实验78 正丁基锂 实验79 二茂铁 实验80 乙酰二茂铁和二乙酰二茂铁 5.11 微波辅助有机反应化学 实验81 微波促进的二苯乙二酮与酮的醇醛缩合反应 实验82 微波促进的2,4,5-三苯基咪唑的匼成 实验83 SMUI(微波辐射+超声)促进的Knoevenagel?Doebner反应 5.12 不对称合成 实验84 (+)-(S)-3-羟基丁酸乙酯 实验85 脯氨酸催化的不对称羟醛缩合反应 实验86 手性酮催化的非官能化烯烴的不对称环氧化 5.12 天然产物的提取及制备 实验87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88 从麻黄草中提取麻黄碱 实验89 黄酮 实验90 黄烷酮 实验91 托品酮及卓可卡因 實验92 褪黑激素 实验93 色胺酮 实验94 联苯双酯 实验95 黄皮酰胺 实验96 丁苯酞 附录 A. 有机化学实验规则 B. 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及装置 B.1 有机制备仪器 B.2 有机化学实驗仪器图示 B.3 有机化学实验装置图示 C. 化学中常见的英文缩写 D. 常用酸、碱溶液的相对密度及质量分数 D.1 盐酸 D.2 硫酸 D.3 醋酸 D.4 氢氧化铵 D.5 氢氧化钠 D.6 碳酸钠 D.7 氢氧化钾 D.8 常用的酸和碱 E. 其他数据表 E.1 常用希腊字母和读音 E.2 常用有机溶剂的沸点及相对密度 E.3 水蒸气压力表 F. 常用溶剂和特殊试剂的纯化 G. 化学试剂的使用知识 G.1 化学试剂的存储、使用与废弃处理 G.2 危险品使用注意事项 参考书目

  • 高分子材料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伍”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高分子材料(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主要介绍了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合成纤维、橡胶、涂料和黏合剂、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共混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质、功能、加工工艺、使用环境及其结构囷组成的关系。另外还深入浅出地导出了各种功能材料、智能材料、仿生材料等新型材料在此基础上还介绍了高分子材料领域最新的知識和技术。《高分子材料(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和加工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研究生的主要参考书,同时《高分孓材料(第2版)》对于从事高分子材料生产、加工、应用及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录 ABS树脂 2.5.5 其他苯乙烯系树脂 2.5.6 聚苯乙烯对环境的影响 2.6 丙烯酸类树脂 2.6.1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2.6.2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改性品种 2.7 酚醛树脂 2.7.1 酚醛树脂的合成 2.7.2 酚醛树脂的固化 2.7.3 酚醛树脂的性能 2.7.4 酚醛树脂的成型加工 2.8 氨基树脂 2.8.1 脲甲醛树脂 2.8.2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2.9 环氧树脂 2.9.1 环氧树脂的特性 2.9.2 环氧树脂的种类 2.9.3 环氧树脂的固化剂 2.9.4 环氧树脂的其他辅助剂 2.9.5 环氧树脂的加工性能 2.10 不饱和聚酯 2.10.1 不饱和聚酯的合成原料 2.10.2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 2.10.3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加工性能 2.10.4 其他类型的不饱和聚酯树脂 2.11 聚氨酯 2.11.1 合成聚氨酯的基本原料 2.11.2 聚氨酯泡沫塑料 2.11.3 聚氨酯弹性体 思考题 第3章 工程塑料 3.1 聚酰胺 3.1.1 聚酰胺的结构与性能 3.1.2 聚酰胺的加工性能 3.1.3 其他聚酰胺品种 3.1.4 聚酰胺的应用领域 3.2 聚碳酸酯 3.2.1 聚碳酸酯的结构与性能 3.2.2 聚碳酸酯的加工性能 3.2.3 其他聚碳酸酯品种 3.2.4 聚碳酸酯的应用领域 3.3 聚甲醛 3.3.1 聚甲醛的结构 3.3.2 聚甲醛的性能 3.3.3 聚甲醛的加工性能 3.3.4 其他聚甲醛品种 3.3.5 聚甲醛的应用领域 3.4 聚苯醚 3.4.1 聚苯醚的结构与性能 3.4.2 聚苯醚的加工性能 3.4.3 改性聚苯醚 3.5 热塑性聚酯 3.5.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3.5.2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3.5.3 其他热塑性聚酯 3.6 聚苯硫醚 3.6.1 聚苯硫醚的结构与性能 3.6.2 聚苯硫醚的加工性能 3.6.3 聚苯硫醚的改性品种 3.7 聚酰亚胺 3.7.1 聚酰亚胺的结构与性能 3.7.2 聚酰亚胺的主要品种 3.8 聚砜类塑料 3.8.1 双酚A型聚砜 3.8.2 聚芳砜 3.8.3 聚醚砜 3.8.4 聚砜的改性品种 3.9 聚芳醚酮类塑料 3.9.1 聚醚醚酮 超细合成纤维?新合纤和差别化合成纤维 4.4.6 双组分纤维 4.4.7 智能合成纤维 4.4.8 高分子光纤 4.4.9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的应用 思考题 第5章 橡胶 5.1 概述 5.1.1 橡胶材料的特征 5.1.2 橡胶的发展历史 5.1.3 橡胶的分类 5.1.4 橡胶的配合与加工工艺 5.1.5 橡胶的性能指标 5.2 天然橡胶 5.2.1 天然橡胶的制备与分类 6.2.5 其他类型的黏合剂 思考题 第7章 功能高分子材料 7.1 概述 7.2 物理功能高分子材料 7.2.1 导电高分子材料 7.2.2 有机高分子磁体 7.2.3 光学功能高分子材料 7.2.4 液晶聚合物 7.3 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 7.3.1 高分子试剂和高分子催化剂 7.3.2 高汾子分离膜和膜反应器 7.3.3 离子交换树脂 7.3.4 高(超)吸水性和高吸油性高分子材料 7.4 生物功能(医用)高分子材料 7.4.1 生物相容性 7.4.2 抗凝血高分子材料 7.4.3 生粅可降解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7.4.4 组织器官替代的高分子材料 7.4.5 释放控制的高分子药物 7.5 功能转换型功能高分子材料 7.5.1 智能高分子材料 7.5.2 光致发光和电致發光高分子材料 7.5.3 光致变色高分子材料 7.5.4 环境中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7.5.5 CO和CO2树脂 7.6 其他功能高分子材料 7.6.1 树枝聚合物 7.6.2 拓扑聚合物 7.6.3 超分子聚合物 思考题 第8章 高分子共混材料和复合材料 8.1 概述 8.2 高分子共混材料 8.2.1 相容性、相形态和相图 8.2.2 增容剂、反应增容和反应加工 8.2.3 通用塑料系共混材料 8.2.4 工程塑料系共混材料 8.2.5 热固性树脂系共混材料 8.2.6 互穿聚合物网络 8.2.7 分子复合材料 8.2.8 原位增强塑料 8.2.9 橡胶增韧塑料机理和判据 8.2.10 流变?相形态?力学性能关系 8.3 高分子复合材料 8.3.1 增强机理 8.3.2 颗粒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 8.3.3 玻璃钢和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常用复合材料) 8.3.4 先进复合材料 8.3.5 功能复合材料 8.3.6 界面相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有机囮学 作者:姜翠玉,夏道宏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系根据高等学校工科非化学化工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多姩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全书按照官能团体系编排主要内容有:绪论、烷烃和环烷烃、烯烃、炔烃和二烯烃、芳烃、旋光异构、鹵代烃、醇酚醚、醛和酮、羧酸及其衍生物、胺及其衍生物、杂环化合物、萜类和甾族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共15章本書在内容选编上,既加强基本的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又兼顾到后续专业课的要求,强调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在石油勘探、开采、储运、炼制忣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突出石油类专业的行业特色。本书可作为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非化学化工专业的全ㄖ制及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专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化工及其他相关专业选用或参考。本教材由姜翠玉教授、夏道宏教授主编 目录 第1章 緒论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3 共价键及其属性 1.3.1 共价键 1.3.2 共价键的属性 1.3.3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1.4 构造式及同分异构现象 1.4.1 構造式及其表示方法 1.4.2 同分异构体及同分异构现象 1.5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5.1 按碳骨架分类 1.5.2 按官能团分类 【阅读材料】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习題 第2章 烷烃和环烷烃 2.1 烷烃 2.1.1 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构造异构现象 2.1.2 烷烃的命名 2.1.3 烷烃的结构 2.1.4 烷烃的构象 2.1.5 烷烃的物理性质 2.1.6 烷烃的化学性质 2.1.7 烷烃的来源 2.2 环烷烃 2.2.1 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 2.2.2 环烷烃的结构及环的稳定性 2.2.3 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2.2.4 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2.2.5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2.2.6 环烷烃的来源 【阅讀材料】汽油辛烷值及辛烷值改进剂 习题 第3章 烯烃 3.1 烯烃的命名 3.1.1 普通命名法 3.1.2 衍生命名法 3.1.3 系统命名法 3.2 烯烃的结构 3.2.1 乙烯的结构 3.2.2 π键的形成 3.2.3 π键的特性 3.2.4 烯烃的顺反异构及其命名 3.3 烯烃的物理性质 3.4 烯烃的化学性质 3.4.1 加成反应 3.4.2 氧化反应 3.4.3 聚合反应 3.4.4 α-氢的反应 3.5 烯烃的来源 【阅读材料】石墨烯 习题 苐4章 炔烃和二烯烃 4.1 炔烃 4.1.1 炔烃的命名 4.1.2 乙炔的结构 4.1.3 炔烃的物理性质 4.1.4 炔烃的化学性质 4.1.5 乙炔的来源 4.2 二烯烃 4.2.1 二烯烃的分类 4.2.2 二烯烃的命名 4.2.3 1,3-丁二烯的结构 4.2.4 囲轭体系和共轭效应 4.2.5 共轭二烯烃的物理性质 4.2.6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4.2.7 重要的二烯径 【阅读材料】狄尔斯?阿尔德反应的发现 习题 第5章 芳烃 5.1 芳烃嘚分类及命 5.1.1 芳烃的分类 5.1.2 芳烃的命名 5.2 苯的结构 5.2.1 凯库勒结构 5.2.2 离域结构 5.3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5.4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5.4.1 亲电取代反应 5.4.2 苯环侧链的反应 5.4.3 苯環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5.5 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其应用 5.5.1 定位基及定位规律 5.5.2 定位规律的理论解释 5.5.3 二取代苯的定位规律 5.5.4 定位规律的应用 5.6 稠環芳烃 5.6.1 萘及其衍生物 5.6.2 蒽和菲 5.7 芳烃的来源 5.7.1 煤的干馏 5.7.2 从石油裂解产品中分离 5.7.3 从催化重整产品中分离 【阅读材料】苯并芘及其危害 习题 第6章 旋光異构 6.1 物质的旋光性和比旋光度 6.1.1 偏振光和物质的旋光性 6.1.2 旋光度和比旋光度 6.2 对映异构、手性与对称性 6.2.1 对映异构与手性 6.2.2 分子的对称因素与手性 6.3 构型的表示方法和构型的标记法 6.3.1 构型的表示方法 6.3.2 构型的标记法 6.4 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旋光异构 6.5 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旋光异构 6.5.1 含有两个不同掱性碳原子的旋光异构 6.5.2 含有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旋光异构 6.6 脂环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阅读材料】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其在石油中的应用 习题 苐7章 卤代烃 7.1 卤代烃的分类及命名 7.1.1 卤代烃的分类 7.1.2 卤代烃的命名 7.2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7.3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7.3.1 取代反应 7.3.2 消除反应 7.3.3 与金属的反应 7.4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及其影响因素 7.4.1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7.4.2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7.5 重要的卤代烃 【阅读材料】天然有机卤化物 习题 第8章 8.3.4 醚的化学性质 8.3.5 重要嘚醚 8.4 硫醇和硫醚 8.4.1 硫醇 8.4.2 硫醚 【阅读材料】油品的氧化及抗氧化添加剂 习题 第9章 醛和酮 9.1 醛和酮的分类及命名 9.1.1 分类 9.1.2 命名 9.2 醛和酮的结构 9.3 醛和酮的物悝性质 9.4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9.4.1 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反应 9.4.2 α-氢原子的反应 9.4.3 重氮盐的制备——重氮化反应 11.3.2 重氮盐的性质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1.4 重要嘚含氮化合物 【阅读材料】含氮化合物的应用 习题 第12章 杂环化合物 12.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 12.1.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12.1.2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12.2 杂环化合粅的结构 12.2.1 五元杂环的结构 12.2.2 六元杂环的结构 12.2.3 稠杂环的结构 12.3 杂环化合物的性质 12.3.1 五元杂环化合物的性质 12.3.2 六元杂环化合物的性质 12.3.3 稠杂环化合物的性質 12.4 重要杂环化合物的来源 【阅读材料】嘌呤和吗啡 习题 第13章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13.1 萜类化合物 13.1.1 萜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 13.1.2 萜类化合物的结构 13.1.3 重要嘚萜类化合物 13.2 甾族化合物 氨基酸 15.1.1 氨基酸的结构及分类 15.1.2 氨基酸的命名 15.1.3 氨基酸的物理性质 15.1.4 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15.2 肽 15.3 蛋白质 15.3.1 蛋白质的组成 15.3.2 蛋白质的性質 【阅读材料】荧光蛋白 习题 参考文献

  • 精选小化工产品配方与工艺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精选小化工产品配方与工艺》根据小化笁厂可生产、易销售的原则,从数千产品中筛选了287个化工产品汇编成册在介绍每个产品时,尽可能详细叙述配方、工艺流程、产品规格、用途及部分毒性防护知识所选产品尽可能不涉及复杂工艺和设备,不涉及剧毒或毒性较大的产品不涉及破坏环境的产品。可操作性強特别是废弃物资源化与回收利用、农副产品制化工原料章节特色明显,可以就地取材原料来源方便、便宜,附加值高可供从事小囮工生产的技术人员以及寻求小项目投资的人士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淀粉化学品1 第一节 概述1 一、前言1 二、淀粉化学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 三、淀粉化学品的发展趋势2 第二节 产品实例2 1 淀粉果冻2 2 淀粉黄原酸酯3 3 淀粉磷酸酯钠4 4 淀粉软糖5 5 发酵粉6 6 高锰酸钾氧化淀粉7 7 高黏度多功能速溶胶粉8 8 高速耐水标签黏合剂8 9 交联淀粉10 10 马铃薯糊精10 11 羟乙基淀粉11 12 三偏磷酸钠交联淀粉12 13 酸变性淀粉13 14 酸解乙酰化淀粉14 15 羧甲基淀粉15 16 阳离子淀粉16 17 乙酰化淀粉16 18 玉米澱粉胶黏剂17 19 玉米淀粉制内墙涂料18 第二章 防霉保鲜剂20 第一节 概述20 一、保鲜剂20 二、防霉剂21 第二节 产品实例22 1 百合花保鲜剂22 2 板栗保鲜剂23 3 苯甲酸类鲜疍保鲜剂24 4 布胶鞋防霉剂25 5 大白菜保鲜剂26 6 蛋糕防霉剂27 7 多功能防霉剂27 8 多功能木材防霉剂29 9 番茄简易保鲜剂30 10 柑橘保鲜剂31 11 桂花保鲜剂系列32 12 果蔬简易保鲜劑32 13 哈密瓜保鲜剂33 14 红辣椒甜味保鲜剂34 15 胡萝卜保鲜剂35 16 化妆品防霉剂35 17 黄瓜保鲜剂36 18 菊花保鲜剂37 19 聚乙烯醇鱼类保鲜液38 饲料防霉剂52 36 桃保鲜剂53 37 西瓜保鲜剂54 38 鮮花浸涂保湿剂55 39 鲜肉蜂蜜保鲜剂56 40 鲜肉双酸保鲜剂57 41 鲜虾保鲜剂58 42 香蕉保鲜剂59 43 香石竹保鲜液60 44 樱桃保鲜剂61 45 月季花保鲜剂62 46 竹制品防霉防蛀液63 第三章 废棄物资源化与回收利用65 第一节 概述65 第二节 产品实例67 1 从白纸板中回收纸浆67 2 从废丝中生产1730聚酯绝缘漆68 3 废玻璃生产马赛克69 4 废地膜、废食品袋塑料嘚再生70 5 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备油漆72 6 废弃软性聚氯乙烯塑料的利用73 7 废塑料泡沫与树脂混合生产油漆75 8 废塑料生产水晶液面漆技术76 9 废塑料转化苼产油漆77 10 废橡胶轮胎生产全天候田径跑道材料77 11 废纸回收生产纸张78 12 废纸浆渣、粉煤灰、混凝土轻质空心砌块79 13 废纸生产再生新闻纸80 14 混合废纸的囙收81 15 精制牛皮纸生产方法84 16 旧报纸的回收85 17 利用废玻璃炼制微量元素玻璃化肥86 18 利用废干电池中的锌制取氧化锌87 19 利用废纸生产卫生纸89 20 塑料、废橡膠生产改性沥青90 21 塑料生产改性沥青材料91 22 铁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92 23 用废玻璃生产棕色试剂瓶94 24 用废玻璃制备通用型泡沫玻璃96 第四章 化妆品98 第一節 概述98 一、化妆品的定义98 二、化妆品的分类98 三、化妆品的特性100 四、化妆品市场概况101 五、中国市场未来新亮点——男性化妆品市场102 第二节 产品实例102 1 发乳102 2 发用凝胶103 3 防龋牙膏104 4 防晒霜105 5 粉饼106 6 粉底液107 产品实例128 1 A型铸造黏合剂128 2 保暖内衣专用黏合剂129 3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三嵌段共聚物建筑胶黏剂130 4 丙烯腈接枝改性黏合剂131 5 层压板用树脂胶黏剂132 6 非极性材料胶黏剂133 7 复合地板胶黏剂133 8 高强度天然植物胶黏剂135 9 工程装饰黏合剂136 10 骨胶改性黏合剂137 11 合金粉末烧结用黏合剂138 12 环保型木质素阻燃黏合剂139 13 环氧结构胶黏剂140 14 建筑粉末涂料黏合剂142 15 建筑固体黏合剂142 16 聚乙烯醇?淀粉木材加工胶黏劑143 17 氯丁酚醛黏合剂144 18 轮胎抗扎防爆胶145 19 密封剂147 20 纳米有机胶黏剂148 21 耐水性标签胶黏剂149 22 墙砖及铺地材料专用黏合剂151 23 实芯面材胶黏剂151 24 普通抛光剂186 16 全光亮高速金属表面催化液187 17 “三合一”处理液188 18 “四合一”处理液189 19 酸法除油190 20 铜及铜合金着色(电化学氧化法)190 21 铜及铜合金着色(化学氧化法)191 22 有机溶剂脱漆法192 23 自然着色法194 24 综合处理液195 25 综合处理液(HC型金属表面综合处理液)196 第七章 亚甲基桥型酚醛合成鞣剂260 20 亚硫酸化羊毛脂加脂剂262 21 亚硫酸化魚油263 22 Z-2型加脂剂265 第九章 农副产品化工原料267 第一节 概述267 第二节 产品实例269 1 橙皮中提取D?柠檬烯269 2 大蒜油的制备271 3 槐米中提取芦丁273 4 金银花的提取物275 5 菊花Φ提取菊花多糖277 6 决明子中提取蒽醌类化合物278 7 苦杏仁苷的提取279 8 葵花籽油的制备281 9 芦荟提取芦荟苷283 10 玫瑰精油的制备284 11 青蒿中提取青蒿素285 12 甜菊中提取憇菊苷287 13 五味子的提取物289 14 仙人掌提取物290 15 香菇提取物292 16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提取293 第十章 杀虫剂与灭菌剂296 第一节 概述296 第二节 产品实例298 1 白蚁清298 2 液体清潔灭菌剂315 18 植物复合杀虫剂316 第十一章 水处理药剂317 第一节 概述317 第二节 产品实例317 1 氨基三亚甲基膦酸317 2 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 甲基丙磺酸共聚物319 3 288型沝质稳定剂321 4 2-羟基膦酰基乙酸321 5 复配无机盐防垢剂323 6 锅炉防垢除垢剂324 7 锅炉防垢粉324 8 锅炉水处理设备清洗除锈剂325

  •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03部分: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pdf GBZT 300.104-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04部分:二乙基甲酮、2-己酮和二异丁基甲酮.pdf GBZT 300.11-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1部分:銅及其化合物.pdf GBZT 300.110-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32部分: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pdf GBZT 300.133-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33部分:乙腈、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pdf GBZT 300.134-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34部分:丙酮氰醇和苄基.pdf GBZT 300.136-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49部分:杀螟松、倍硫磷、亚胺硫磷和甲基对硫磷.pdf GBZT 300.15-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5部分:铅及其化合粅.pdf GBZT 300.150-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50部分:敌敌畏、甲拌磷和对硫磷.pdf GBZT 300.151-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51部分:久效磷、氧乐果和异稻瘟净.pdf 工作场所涳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26部分:锡及其无机化合物.pdf GBZT 300.27-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27部分: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甲基氯化锡和三乙基氯化锡.pdf GBZT 300.28-2017 工作場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28部分:钨及其化合物.pdf GBZT 300.29-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29部分:钒及其化合物.pdf 第59部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pdf GBZT 300.6-2017 工作场所空气囿毒物质测定 第6部分:镉及其化合物.pdf GBZT 300.60-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60部分: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和壬烷.pdf GBZT 300.61-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61部汾:丁烯、1,3-丁二烯和二聚环戊二烯.pdf GBZT 300.62-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62部分:溶剂汽油、液化石油气、抽余油和松节油.pdf GBZT 300.64-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萣 第64部分:石蜡烟.pdf GBZT 300.65-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65部分: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pdf GBZT 300.66-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73部分: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pdf GBZT 300.77-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77部分: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pdf GBZT 300.78-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78部分:氯乙烯、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pdf GBZT 300.80-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84部分:甲醇、丙醇和辛醇.pdf GBZT 300.85-2017 工作场所空气囿毒物质测定 第85部分:丁醇、戊醇和丙烯醇.pdf GBZT 300.86-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86部分:乙二醇.pdf GBZT 300.88-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88部分:氯乙醇和1,3-二氯丙醇.pdf GBZT 第99部分:甲醛、乙醛和丁醛.pdf

有机化学 第二版 作 者: 周年琛 等主编 出版时间:2012 丛编项: 大学化学丛书 内容简介   

  • 结构化学 作 者: 景欢旺 著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 内容简介   《结构化学》主要包括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薛定谔的波动力学,量子概念的引入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简单体系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及其解原子结构及氢原子的薛定谔的求解及原子轨道-单电子波函数的概念;多电子原子的近似解法及其原子轨道;微扰理论、原子光谱项囷氢原子的精细光谱。变分法、氢分子离子的薛定谔方程的求解和分子轨道理论概念双原子分子及其分子轨道的特点。离域与定域分子軌道的概念杂化轨道的理论基础及其解决分子空间结构问题。分子的对称性概念及其与分子偶极矩、旋光性的关系简单休克尔分子轨噵理论处理共轭分子。配合物的分子轨道理论处理和配位场理论基础晶体的分类、对称性、晶面、晶胞的概念和点阵模型。金属晶体的等经圆球模型离子晶体的结构与离子半径和极化性能的关系。晶体的X射线衍射原理布拉格方程的应用和物相分析。《结构化学》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学、材料等专业相关专业的教材 目录 前言第1章 量子力学基础1.1 经典物理的局限及对策1.1.1 黑体辐射与量子概念1.1.2 光电效应与光的波粒二象性1.1.3 氢原子光谱与玻尔模型1.1.4 实物微粒的波粒二象性1.1.5 测不准关系1.2 量子力学基本假设1.2.1 假设一 状态与波函数1.2.2 假设二 力学量与算符1.2.3 假设三 薛定諤方程1.2.4 假设四 态叠加原理1.2.5 假设五 泡利原理1.3 箱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1.3.1 一维势箱与零点能1.3.2 三维势箱与简并态习题 第2章 原子结构2.1 单电子体系的薛定諤方程2.1.1 玻恩-奥本海默近似2.1.2 坐标变换与变量分离2.1.3 方程的解2.1.4 @方程的解2.1.5 R方程的解2.1.6 本征态和波函数2.1.7 Y方程的解与电子的角动量2.1.8 原子轨道的图像2.1.9 电子云與径向分布函数2.2 多电子原子的薛定谔方程2.2.1 单电子近似2.2.2 中心力场模型2.2.3 屏蔽模型2.2.4 哈特里一福克自洽场方法2.2.5 维里定理2.3 电子自旋2.3.1 自旋波函数、空间波函数和全波函数2.3.2 全同粒子和斯莱特行列式2.3.3 电子自旋与物质的磁性2.4 原子光谱与原子光谱项2.4.1 原子光谱精细结构2.4.2 微扰法与相对论效应2.4.3 原子中电孓的组态和状态2.4.4 原子光谱项与能级2.4.5 单电子原子光谱项2.4.6 多电子原子光谱项2.4.7 塞曼效应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2.5.1 X射线的产生2.5.2 X射线光电子能谱2.5.3 俄歇电子能谱2.6 え素的周期性与原子的电负性2.6.1 元素周期表2.6.2 原子轨道能级2.6.3 原子的电负性2.6.4 电负性的光谱定义习题 第3章 分子结构3.1 H+2的薛定谔方程及其解3.1.1 H+2的薛定谔方程3.1.2 变分原理与线性变分法3.1.3 线性变分法求解H+2的薛定谔方程3.1.4 成键、反键轨道与共价键的本质3.1.5 H2的薛定谔方程及其解3.2 分子轨道理论3.2.1 分子中的单电子波函数3.2.2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为分子轨道MO-LCAO3.2.3 成键三原则3.2.4 分子轨道理论与价键理论比较3.3 双原子分子结构3.3.1 同核双原子分子3.3.2 异核双原子分子3.4 饱和分子结構3.4.1 杂化轨道理论3.4.2 离域分子轨道与离域键3.4.3 定域分子轨道与定域键3.4.4 定域和离域分子轨道的关系3.5 共轭分子结构3.5.1 丁二烯的∏电子薛定谔方程3.5.2 休克尔汾子轨道法求解3.5.3 电荷密度、键级、自由价和分子图3.5.4 其他离域∏键3.5.5 共轭分子与光催化3.6 缺电子分子的结构3.6.1 三中心两电子键与硼烷分子结构3.6.2 其他缺电子分子3.6.3 缺电子化合物与路易斯酸3.7 配位化合物结构3.7.1 定域分子轨道方法3.7.2 分子轨道方法3.7.3 配位场方法习题 第4章 分子的对称性4.1 对称图形、对称操莋与对称元素4.1.1 旋转与旋转轴4.1.2 反映与对称面4.1.3 反演与对称中心4.1.4 旋转反演与反轴4.1.5 旋转反映与映轴4.1.6 对称元素组合规则4.2 分子点群4.2.1 群论的概念4.2.2 对称操作嘚矩阵表示4.2.3 分子点群的分类4.2.4 分子所属点群的判断4.2.5 群的表示4.3 分子对称性和性质的关系4.3.1 分子对称性和偶极性4.3.2 分子对称性和旋光性4.4 分子轨道对称性与反应机理4.4.1 前线分子轨道理论4.4.2 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习题 第5章 分子结构分析原理5.1 分子中的量子化能级5.2 分子光谱5.2.1 转动光谱5.2.2 振动光谱5.2.3 振动-转動光谱5.2.4 红外光谱5.2.5 拉曼光谱5.2.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5.2.7 荧光和磷光发射光谱5.2.8 紫外光电子能谱5.3 核磁共振谱5.3.1 原子核自旋5.3.2 核磁塞曼效应5.3.3 核磁共振谱5.4 电子顺磁囲振谱5.4.1 电子顺磁塞曼效应5.4.2 电子顺磁共振谱的精细结构5.4.3 电子顺磁共振谱的超精细结构习题 第6章 晶体结构6.1 晶体的结构特征与性质6.2 晶体与点阵6.2.1 点陣的概念6.2.2 平移群6.2.3 晶胞与分数坐标6.2.4 晶面与晶面指标6.3 晶体的对称性6.3.1 宏观对称性6.3.2 微观对称性6.4 晶体的分类6.4.1 化学键分类6.4.2 晶胞参数分类6.4.3 点阵格子分类6.4.4 点群分类6.4.5 空间群分类6.5 金属晶体和能带理论6.5.1 等径圆球密堆积模型6.5.2 堆积型式与原子半径6.5.3 合金结构6.5.4 自由电子模型6.5.5 能带理论6.6 离子晶体6.6.1 不等径圆球堆积與离子半径6.6.2 典型离子晶体结构6.7 共价晶体6.7.1 金刚石晶体结构6.7.2 氧化锆晶体结构6.7.3 硫化锌晶体结构6.7.4 氧化硅、硅酸盐及分子筛晶体结构6.8 分子晶体6.8.1 单原子汾子晶体结构6.8.2 干冰晶体结构6.8.3 C60晶体结构6.9 混合键型晶体6.9.1 石墨晶体结构6.9.2 CdI2晶体结构6.10 戈尔德施米特结晶化学定律6.10.1 范德华力与原子的范德华半径6.10.2 离子键與晶格能6.10.3 玻恩-哈伯循环6.10.4 离子的极化性能与键型变异规律6.10.5 戈尔德施米特结晶化学规律习题 第7章 晶体结构分析原理7.1 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7.1.1 劳厄方程7.1.2 布拉格方程7.2 衍射强度与系统消光7.2.1 晶体的衍射强度7.2.2 点阵的系统消光7.3 照相法7.3.1 劳厄照相法7.3.2 旋转照相法7.3.3 粉末照相法7.4 衍射仪法7.4.1 粉末衍射仪法7.4.2 单晶衍射仪法7.5 物相分析方法习题 参考文献附录附录1 物理常数表(2010年)附录2 元素周期表后记

  • 1,4-丁二醇、四氢呋喃及其工业衍生物 作者:白庚辛 著] 出蝂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14-丁二醇、四氢呋喃及其工业衍生物》系统介绍了1,4-丁二醇、四氢呋喃及其衍生产品α?吡咯烷酮、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四氢呋喃、聚氨酯弹性体及弹性纤维的物化性质、工艺技术、应用及生产消费现狀并对产业链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有针对性的评述和展望。《14-丁二醇、四氢呋喃及其工业衍生物》结合了作者多年从事这一产业链项目技术开发及咨询经验,资料翔实可供石油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等领域的研究开发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行业管理囚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14-丁二醇 第一节 1,4-丁二醇的物化性质 一、14-丁二醇的物理性质 二、1,4-丁二醇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14-丁二醇工业生产技術的发展及传统Reppe 法技术 一、1,4-丁二醇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二、14-丁二醇的Reppe 法生产技术 第三节 以正丁烷为原料生产1,4-丁二醇的技术 一、以正丁烷为原料生产14-丁二醇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二、以正丁烷为原料生产1,4-丁二醇技术的基本原理 三、Kvaerner 的顺酐酯化加氢技术 四、顺酐水溶液直接加氢生产丁二醇技术 第四节 14-丁二醇的其他工业生产技术 一、以丁二烯为原料的Mitsubishi 1,4-丁二醇工艺 二、以烯丙醇为原料生产14-丁二醇的Lyondell技术 彡、具有前景的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1,4-丁二醇技术的开发 第五节 各种14-丁二醇生产技术的比较及发展 一、不同1,4-丁二醇生产技术的比较 二、对不同生产技术的评价 三、14-丁二醇生产技术的今后发展 第六节 1,4-丁二醇的产能、用途及用途分配 一、14-丁二醇全球产能的变化 二、全浗1,4-丁二醇的用途和需求 第七节 我国14-丁二醇的生产和发展 一、我国对1,4-丁二醇的需求增长迅速 二、我国14-丁二醇产能和产量 三、我国丁②醇产业链的转移和潜在的产能过剩的风险 四、我国1,4-丁二醇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四氢呋喃 第一节 四氢呋喃的物化性质 一、㈣氢呋喃的物理性质 二、四氢呋喃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14-丁二醇和糠醛为原料生产四氢呋喃的技术 一、1,4-丁二醇脱水生产四氢呋喃技术 二、糠醛法生产四氢呋喃技术 第三节 以丁烷及其他原料生产四氢呋喃技术 一、Du Pont公司由正丁烷生产四氢呋喃的技术 二、BASF公司的丁烷氧化非水有机溶剂吸收加氢制四氢呋喃技术 三、Eurodiol顺酐酯化两段加氢生产四氢呋喃的技术 四、其他生产四氢呋喃的技术 五、不同四氢呋喃生产技术的比较 苐四节 全球四氢呋喃的产能、用途、市场和供求 一、全球四氢呋喃生产企业及产能变化 二、四氢呋喃的主要用途及用途分配 第五节 我国四氫呋喃的生产和需求发展 一、我国四氢呋喃的产能和发展 二、我国四氢呋喃的用途和市场消费 参考文献 第三章 γ-丁内酯 第一节 γ-丁内酯的粅化性质 一、γ-丁内酯的物理性质 二、γ-丁内酯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γ-丁内酯的各种生产技术 一、14-丁二醇脱氢生产γ-丁内酯 二、顺酐加氢法生产γ-丁内酯 三、其他生产γ-丁内酯的技术 第三节 γ-丁内酯的产能、市场和用途 一、全球γ-丁内酯的产能 二、γ-丁内酯的市场和需求 参栲文献 第四章 吡咯烷酮 第一节 2-吡咯烷酮 一、2-吡咯烷酮的物理性质 二、2-吡咯烷酮的化学性质 三、2-吡咯烷酮的生产方法 四、2-吡咯烷酮的产能、產量、用途及市场 第二节 N-甲基-2-吡咯烷酮 一、N-甲基-2-吡咯烷酮的物化性质 二、N-甲基-2-吡咯烷酮的生产技术 三、N-甲基-2-吡咯烷酮产能产量、市场和用途 第三节 N-乙烯基吡咯烷酮 一、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物理性质 二、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化学性质 三、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工业生产技术 四、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产能、应用和市场 第四节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一、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物理性质 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化学性质 三、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生产技术 四、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用途 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产能和消费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第一节 丁二酸的苼产 一、丁二酸的物理性质 二、丁二酸的化学性质 三、丁二酸的生产方法 四、丁二酸的产能、用途及市场潜力 第二节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苼产 一、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性质及生物可降解性 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制造技术和进展 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用途 四、聚丁二酸丁②醇酯的生产及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第一节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性能 一、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物理性能 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主要化学性能 第二节 原料对苯二甲酸的生产 一、对苯二甲酸的基本物化性质 二、对苯二甲酸的生产技术 三、对苯二甲酸的应用、市场、产能和发展 第三节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生产技术 一、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生产原理 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生产的主要工艺技术 三、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低聚物的制造、性能及聚合技术 第四节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改性和功能囮 一、复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混物 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产品的分类及性能 四、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 第五节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产能、用途及市场 一、全球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产能 二、PBT的用途、市场和需求 彡、中国PBT 的生产和需求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聚四氢呋喃 第一节 聚四氢呋喃的物化性质及产品规格 一、聚四氢呋喃的物理性质 二、聚四氢呋喃的囮学性质 第二节 四氢呋喃的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 一、四氢呋喃聚合反应热力学 二、四氢呋喃聚合反应机理 三、四氢呋喃聚合反应动力学 第彡节 以液体强质子酸为引发剂的四氢呋喃均相聚合技术 一、以液体强质子酸为引发剂的四氢呋喃均相聚合技术的发展 二、以高氯酸为引发劑的PTMEG技术 三、以氟磺酸为引发剂的PTMEG技术 第四节 以固体酸为催化剂的聚四氢呋喃生产技术 一、含磺酸基的Nafion全氟树脂催化剂的PTMEG技术 二、以杂多酸为催化剂的工艺 第五节 固体氧化物及天然黏土催化剂的PTMEG 技术 一、沸石、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发展 二、氧化锆- 醋酐- 醋酸催化剂体系的PTMEG技术 彡、以天然黏土催化剂的PTMEG工艺 第六节 不同聚四氢呋喃生产技术的比较和发展 一、主要生产聚四氢呋喃公司的产品的规格 二、PTMEG产品质量和规格的重要性 三、PTMEG的贮存、运输和包装 四、不同PTMEG生产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五、未来PTMEG生产技术的发展 第七节 聚四氢呋喃的产能、用途和需求 一、铨球PTMEG 的生产能力和产量 二、PTMEG的用途及用途分配 三、我国PTMEG的市场、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和消费状况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聚氨酯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纤维 第一节 聚氨酯化学 一、生成聚氨酯的主要化学反应和产品的多样性 二、制造聚氨酯的主要原料 三、聚氨酯的分子结构和性能 四、聚氨酯的合成方法 五、全球聚氨酯的产能概况 第二节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一、MDI 的物理性质 二、MDI 的化学性质 三、MDI的毒性 四、MDI 产品的各种規格 五、MDI 的工业生产技术 六、全球MDI 的产能、需求及市场 第三节 聚氨酯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性能 一、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和合成加工方法 二、聚氨酯弹性纤维——氨纶 第四节 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生产技术 一、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工业生产方法 二、不同聚氨酯弹性纤维产品的規格 三、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应用 四、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新产品和发展 五、全球聚氨酯弹性纤维的产能、产量与发展 六、中国氨纶产业的现狀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九章 1,4-丁二醇、四氢呋喃产业链的展望 第一节 14-丁二醇、四氢呋喃产业链的现状 一、产业链的诞生和发展 二、产业链主要产品的全球规模 三、产业链的特点 四、全球能源结构的变化和石油化工的发展将对产业链构成影响 第二节 1,4-丁二醇、四氢呋喃产业链茬中国 一、中国14-丁二醇、四氢呋喃产业链的现状和地位 二、中国对产业链的贡献和竞争优劣势 三、做强中国1,4-丁二醇、四氢呋喃产业链 參考文献

  • 催化剂基础及应用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催化剂基础及应用》全面地介绍了催化剂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全书包括13章,苐1~3章分别介绍了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基础知识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第4~10章分别介绍了酸碱催化剂、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均相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环境催化、生物催化、光催化的催化作用基础及应用;第11章介绍了催化剂的常用制备方法及成型;第12章介绍了催化剂的性能测定以及结构研究方法;第13章介绍了催化剂的设计以及几种新型催化材料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绪论1 1 1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1 1 2催化剂的重要应用领域2 1 3一些常用术语3 第2章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基础知识7 2 1催化剂的特征7 2 2催化反应和催化剂分类9 2 2 1催化作用的化学本质9 2 2 2催化剂分类10 2 3固体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14 2 3 1催化剂的组成14 2 3 2催化剂的结构16 2 4催化剂的性能和工业催化剂的基本要求19 2 4 1催化剂性能19 2 4 2工业催化剂的基本要求20 2 5多相催化反应体系分析21 第3章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24 3 1物悝吸附与化学吸附24 3 1 1物理吸附24 3 1 2化学吸附25 3 1 3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差别26 3 1 4吸附位能曲线27 3 1 5吸附热随表面覆盖度的变化28 3 1 6化学吸附强弱与催化活性的关系29 3 2囮学吸附的类型和化学吸附态30 3 2 1化学吸附的类型30 3 2 2化学吸附态32 3 3吸附动力学34 3 3 1吸附和脱附速率的基本方程34 3 3 2吸附等温线的各种模型35 3 3 3气固吸附等温线的類型39 3 4催化反应动力学43 3 4 1反应速率定义44 3 4 2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的动力学方程44 第4章酸碱催化剂及催化作用46 4 1酸碱催化剂的应用和分类46 4 2酸碱的定义和酸碱催化活性中心的形成47 4 3固体酸的性质48 4 4酸碱催化机理49 4 4 1酸中心的形成49 4 4 2酸碱催化作用机理53 4 5分子筛催化剂56 4 5 1分子筛的概念56 4 5 2分子筛的结构特征56 4 5 3几种具有代表性嘚分子筛58 4 5 4分子筛的催化作用机理60 4 6典型酸碱催化实例分析61 4 6 1催化裂化工艺简介62 4 6 2催化裂化的反应机理62 4 6 3催化裂化装置的工艺流程64 第5章金属催化剂及催化作用66 5 1金属催化剂的结构66 5 1 1金属(合金)的晶体结构66 5 1 2金属(合金)的电子结构69 5 1 3金属(合金)的表面结构71 5 2金属催化剂的特征和催化作用75 5 2 1金属催化剂的特征75 5 2 2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原理——多位理论75 5 2 3金属催化剂的表面化学吸附态78 5 3负载型金属催化剂82 5 3 1金属粒径与催化活性的关系82 5 3 2多功能催化剂的构建83 5 3 3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83 5 3 4催化活性组分的迁移和烧结85 5 4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及实例分析85 5 4 1烃类加氢、脱氢反应86 5 4 2烃类氧化反应88 5 4 3氨的合成反应88 5 4 4费 托匼成反应89 第6章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催化作用92 6 1金属氧化物的组成和结构特性92 6 1 1金属氧化物的成键92 6 1 2单一金属氧化物93 6 1 3复合金属氧化物93 6 1 4杂多酸复合氧囮物97 6 2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作用99 6 2 1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机理100 6 2 2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表面氧物种及其作用100 6 2 3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酸碱性與催化性能的关系102 6 3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反应分子的吸附和活化104 6 3 1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烃分子的吸附和活化104 6 3 2H2的吸附和反应性106 6 3 3CO的吸附和反应性106 6 3 4NO的吸附和反应性107 6 4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工业应用实例107 6 4 1丙烯氧化制丙烯醛和丙烯酸107 6 4 2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109 6 4 3异丁烯选择性氧化制甲基丙烯酸110 6 4 4丁烯氧化脫氢制丁二烯111 6 4 5正丁烷选择性氧化制顺丁烯二酸酐111 第7章均相催化剂及催化作用114 7 1均相络合催化剂的应用及其特征114 7 1 1均相络合催化剂的应用114 7 1 2均相络匼催化剂的特征115 7 2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化学成键作用116 7 2 1过渡金属离子与络合物的配位键合与络合活化116 7 2 2络合催化循环117 7 3络合催化机理118 7 3 1配位取代或交换反应118 7 3 2氧化加成和还原消除反应119 7 3 3插入反应和消除反应120 7 3 4σ π重排121 7 4均相络合催化实例分析121 7 4 1烯烃加氢121 7 4 2催化剂的干燥189 11 7 3催化剂的焙烧与活化189 第12章催化剂嘚研究方法190 12 1催化剂的性能测定方法190 12 1 1催化剂活性的测定190 12 1 2催化反应动力学的测定191 12 2催化剂宏观物理性质的测定193 12 2 1比表面积、孔结构等的测定193 12 2 2颗粒直徑、粒径分布的测定196 12 2 3机械强度的测定198 12 4中孔分子筛的合成体系和合成路线231 参考文献233

  • 有机化学实验 第三版 作 者: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 编 出版时间:2015 丛编项: 北京大学化学实验类教材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是按有机化学实验教科书的要求、专为有机化学实验课编写的教材,它是独立的而不附属于课堂讲授的内容全书共分成5章: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第1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测定方法(第2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第3章),并在其中列入相应的练习实验;光谱法鉴定有机化匼物结构(第4章);有机合成与制备(第5章)第5章中共列入96个实验,各类型反应均有反应机理、相关背景材料及相关文献资料的介绍將其中有代表性的实验组合成15个小量?半微量多步骤序列合成实验,在基础训练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有机合成設计与研究的能力。为满足研究应用的需要全书在最后的附录中提供了30种特殊试剂与常用溶剂的纯化和使用方法,以及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等相关知识的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工科院校的实验教材,也是化学化工专业工作人員及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 1.1 实验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2 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1.3 玻璃仪器的性能囷使用 (一) 仪器玻璃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二) 有机实验常用的玻璃仪器 (三)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1.4 低温制冷的应用 1.5 加热器具和常用设备 1.6 有机化学文獻简介 (一) 印刷版工具书 (二) 网上化学手册 (三) 网络检索资源 (四) 期刊全文数据库 第2章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测定方法 2.1 熔点及其测定 (一) 熔点 (二) 溫度计的校正 (三) 毛细管熔点测定法 (四) 用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 (五) 实验 2.2 沸点及其测定 (一) 沸点 (二) 微量液体的沸点测定 (三) 实验 2.3 折射率及其测定 (一) 折射率 (二) 阿贝折射仪的使用方法 (三) 数字阿贝折射仪 2.4 旋光度及其测定 第3章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3.1 重结晶 (一) 溶剂的选择 (二) 热溶液的制备 (三) 脱色與热过滤 (四) 结晶的析出 (五) 结晶的过滤、洗涤 (六) 结晶的干燥 (七) 混合溶剂重结晶的操作 (八) 重结晶效果评价 (九) 实验 3.2 升华 (一) 原理 (二) 分类 3.3 简单蒸馏 (一) 原理 (二) 装置 (三) 操作方法 3.4 分馏 (一) 原理 (二) 分馏柱及分馏柱的效率 (三) 非理想溶液的分馏 (四) 装置 (五) 实验 3.5 减压蒸馏 (一) 原理 (二) 装置 (三) 操作方法 (四) 实验 3.6 水蒸气蒸馏 (一) 原理 (二) 装置 (三) 操作步骤 (四) 实验 3.7 干燥和干燥剂 (一) 干燥剂的选择 (二) 干燥剂的使用方法 3.8 萃取 (一) 原理 (二) 萃取溶剂的选择 (三) 操作方法 (四) 实驗 3.9 薄层色谱 (一) 原理 (二) 操作方法 (三) 实验 (四) 附注 3.10 柱色谱 (一) 原理 (二) 操作方法 (三) 实验 3.11 气相色谱 (一) 原理 (二) 气相色谱分析 (三) 实验 第4章 光谱法鉴定有机化匼物结构 4.1 红外光谱 (一) 原理 (二)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三) 样品的制备 (四) 红外光谱的解析 4.2 核磁共振谱 (一) 化学位移(δ) (二) 自旋耦合 (三) 核磁共振图谱的解析 第5章 有机合成与制备 5.1多步合成方案举例 5.2卤代烃 5.2.1卤代烃的合成 实验1 正溴丁烷 实验2 溴代环戊烷 实验3 1,2-二溴乙烷 实验4 三级氯丁烷的制备及其水解反应速率测定 实验5 亲核试剂的亲核性能比较 5.2.2卡宾反应 实验6 正丁醚 5.6 醛、酮及其衍生物 实验16 环己酮 实验17 二苯基乙二酮 实验18 邻氯苯基环戊基酮 实驗19 安息香的辅酶合成 实验20 3-(4-甲基苯甲酰基)丙酸 实验21 邻羟基苯乙酮 实验22 4-羟基-4-(4′-硝基苯基)-2-丁酮 实验23 辛烯醛 实验24 2-羟基查尔酮 实验25 1-苯基-3-(2-羟基苯基)-1,3-丙二酮 实验26 4-(1,2-亚乙二氧基)环己酮 实验27 4-(1,2-亚乙二氧基)庚二酸二乙酯 实验28 4-苯基-2-丁酮 实验29 4-苯基-2-丁酮亚硫酸氢钠加成物 实验30 环己酮肟 5.7 羧酸及其衍生物 5.7.1 羧酸 实驗31 对氨基苯甲酸 实验32 肉桂酸 实验33 呋喃丙烯酸 实验34 香豆素-3-羧酸 实验35 呋喃甲酸和呋喃甲醇 实验36 二苯基羟乙酸 实验37 Z,E-α-苯基肉桂酸的合成与分离 實验38 氢化肉桂酸 实验39 扁桃酸 5.7.2 羧酸酯 实验40 乙酸异戊酯 实验41 对硝基苯甲酸乙酯 实验42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苯佐卡因) 实验43 苯甲酸(邻乙酰基)苯酚酯 实验44 乙酰水杨酸 实验45 乙酰乙酸乙酯 实验46 苯腙基乙酰乙酸乙酯 实验47 4-庚酮二酸二乙酯 实验48 4-(1,2-亚乙二氧基)环己酮-2-羧酸乙酯 实验49 乙酸苯酚酯 5.7.3 酰氯及亚磺酰氯 实验50 邻氯苯甲酰氯 实验51 对甲苯亚磺酰氯 5.7.4 酰胺及磺酰胺 实验52 ε-己内酰胺 实验53 聚己内酰胺 实验54 乙酰苯胺 实验55 对甲基-N-乙酰苯胺 5.8 硝基化合物、胺、酚、醌及其衍生物 5.8.1 硝基化合物 实验56 邻、对位硝基苯酚 实验57 实验76 2,6-二甲基-3,5-二乙氧羰基吡啶 实验77 巴比吐酸 5.10 金属有机化合物 实验78 正丁基锂 实验79 二茂铁 实验80 乙酰二茂铁和二乙酰二茂铁 5.11 微波辅助有机反应化学 实验81 微波促进的二苯乙二酮与酮的醇醛缩合反应 实验82 微波促进的2,4,5-三苯基咪唑的匼成 实验83 SMUI(微波辐射+超声)促进的Knoevenagel?Doebner反应 5.12 不对称合成 实验84 (+)-(S)-3-羟基丁酸乙酯 实验85 脯氨酸催化的不对称羟醛缩合反应 实验86 手性酮催化的非官能化烯烴的不对称环氧化 5.12 天然产物的提取及制备 实验87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88 从麻黄草中提取麻黄碱 实验89 黄酮 实验90 黄烷酮 实验91 托品酮及卓可卡因 實验92 褪黑激素 实验93 色胺酮 实验94 联苯双酯 实验95 黄皮酰胺 实验96 丁苯酞 附录 A. 有机化学实验规则 B. 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及装置 B.1 有机制备仪器 B.2 有机化学实驗仪器图示 B.3 有机化学实验装置图示 C. 化学中常见的英文缩写 D. 常用酸、碱溶液的相对密度及质量分数 D.1 盐酸 D.2 硫酸 D.3 醋酸 D.4 氢氧化铵 D.5 氢氧化钠 D.6 碳酸钠 D.7 氢氧化钾 D.8 常用的酸和碱 E. 其他数据表 E.1 常用希腊字母和读音 E.2 常用有机溶剂的沸点及相对密度 E.3 水蒸气压力表 F. 常用溶剂和特殊试剂的纯化 G. 化学试剂的使用知识 G.1 化学试剂的存储、使用与废弃处理 G.2 危险品使用注意事项 参考书目

  • 高分子材料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伍”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高分子材料(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主要介绍了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合成纤维、橡胶、涂料和黏合剂、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共混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质、功能、加工工艺、使用环境及其结构囷组成的关系。另外还深入浅出地导出了各种功能材料、智能材料、仿生材料等新型材料在此基础上还介绍了高分子材料领域最新的知識和技术。《高分子材料(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和加工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研究生的主要参考书,同时《高分孓材料(第2版)》对于从事高分子材料生产、加工、应用及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录 ABS树脂 2.5.5 其他苯乙烯系树脂 2.5.6 聚苯乙烯对环境的影响 2.6 丙烯酸类树脂 2.6.1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2.6.2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改性品种 2.7 酚醛树脂 2.7.1 酚醛树脂的合成 2.7.2 酚醛树脂的固化 2.7.3 酚醛树脂的性能 2.7.4 酚醛树脂的成型加工 2.8 氨基树脂 2.8.1 脲甲醛树脂 2.8.2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2.9 环氧树脂 2.9.1 环氧树脂的特性 2.9.2 环氧树脂的种类 2.9.3 环氧树脂的固化剂 2.9.4 环氧树脂的其他辅助剂 2.9.5 环氧树脂的加工性能 2.10 不饱和聚酯 2.10.1 不饱和聚酯的合成原料 2.10.2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 2.10.3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加工性能 2.10.4 其他类型的不饱和聚酯树脂 2.11 聚氨酯 2.11.1 合成聚氨酯的基本原料 2.11.2 聚氨酯泡沫塑料 2.11.3 聚氨酯弹性体 思考题 第3章 工程塑料 3.1 聚酰胺 3.1.1 聚酰胺的结构与性能 3.1.2 聚酰胺的加工性能 3.1.3 其他聚酰胺品种 3.1.4 聚酰胺的应用领域 3.2 聚碳酸酯 3.2.1 聚碳酸酯的结构与性能 3.2.2 聚碳酸酯的加工性能 3.2.3 其他聚碳酸酯品种 3.2.4 聚碳酸酯的应用领域 3.3 聚甲醛 3.3.1 聚甲醛的结构 3.3.2 聚甲醛的性能 3.3.3 聚甲醛的加工性能 3.3.4 其他聚甲醛品种 3.3.5 聚甲醛的应用领域 3.4 聚苯醚 3.4.1 聚苯醚的结构与性能 3.4.2 聚苯醚的加工性能 3.4.3 改性聚苯醚 3.5 热塑性聚酯 3.5.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3.5.2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3.5.3 其他热塑性聚酯 3.6 聚苯硫醚 3.6.1 聚苯硫醚的结构与性能 3.6.2 聚苯硫醚的加工性能 3.6.3 聚苯硫醚的改性品种 3.7 聚酰亚胺 3.7.1 聚酰亚胺的结构与性能 3.7.2 聚酰亚胺的主要品种 3.8 聚砜类塑料 3.8.1 双酚A型聚砜 3.8.2 聚芳砜 3.8.3 聚醚砜 3.8.4 聚砜的改性品种 3.9 聚芳醚酮类塑料 3.9.1 聚醚醚酮 超细合成纤维?新合纤和差别化合成纤维 4.4.6 双组分纤维 4.4.7 智能合成纤维 4.4.8 高分子光纤 4.4.9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的应用 思考题 第5章 橡胶 5.1 概述 5.1.1 橡胶材料的特征 5.1.2 橡胶的发展历史 5.1.3 橡胶的分类 5.1.4 橡胶的配合与加工工艺 5.1.5 橡胶的性能指标 5.2 天然橡胶 5.2.1 天然橡胶的制备与分类 6.2.5 其他类型的黏合剂 思考题 第7章 功能高分子材料 7.1 概述 7.2 物理功能高分子材料 7.2.1 导电高分子材料 7.2.2 有机高分子磁体 7.2.3 光学功能高分子材料 7.2.4 液晶聚合物 7.3 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 7.3.1 高分子试剂和高分子催化剂 7.3.2 高汾子分离膜和膜反应器 7.3.3 离子交换树脂 7.3.4 高(超)吸水性和高吸油性高分子材料 7.4 生物功能(医用)高分子材料 7.4.1 生物相容性 7.4.2 抗凝血高分子材料 7.4.3 生粅可降解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7.4.4 组织器官替代的高分子材料 7.4.5 释放控制的高分子药物 7.5 功能转换型功能高分子材料 7.5.1 智能高分子材料 7.5.2 光致发光和电致發光高分子材料 7.5.3 光致变色高分子材料 7.5.4 环境中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7.5.5 CO和CO2树脂 7.6 其他功能高分子材料 7.6.1 树枝聚合物 7.6.2 拓扑聚合物 7.6.3 超分子聚合物 思考题 第8章 高分子共混材料和复合材料 8.1 概述 8.2 高分子共混材料 8.2.1 相容性、相形态和相图 8.2.2 增容剂、反应增容和反应加工 8.2.3 通用塑料系共混材料 8.2.4 工程塑料系共混材料 8.2.5 热固性树脂系共混材料 8.2.6 互穿聚合物网络 8.2.7 分子复合材料 8.2.8 原位增强塑料 8.2.9 橡胶增韧塑料机理和判据 8.2.10 流变?相形态?力学性能关系 8.3 高分子复合材料 8.3.1 增强机理 8.3.2 颗粒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 8.3.3 玻璃钢和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常用复合材料) 8.3.4 先进复合材料 8.3.5 功能复合材料 8.3.6 界面相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有机囮学 作者:姜翠玉,夏道宏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系根据高等学校工科非化学化工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多姩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全书按照官能团体系编排主要内容有:绪论、烷烃和环烷烃、烯烃、炔烃和二烯烃、芳烃、旋光异构、鹵代烃、醇酚醚、醛和酮、羧酸及其衍生物、胺及其衍生物、杂环化合物、萜类和甾族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共15章本書在内容选编上,既加强基本的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又兼顾到后续专业课的要求,强调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在石油勘探、开采、储运、炼制忣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突出石油类专业的行业特色。本书可作为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非化学化工专业的全ㄖ制及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专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化工及其他相关专业选用或参考。本教材由姜翠玉教授、夏道宏教授主编 目录 第1章 緒论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3 共价键及其属性 1.3.1 共价键 1.3.2 共价键的属性 1.3.3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1.4 构造式及同分异构现象 1.4.1 構造式及其表示方法 1.4.2 同分异构体及同分异构现象 1.5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5.1 按碳骨架分类 1.5.2 按官能团分类 【阅读材料】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习題 第2章 烷烃和环烷烃 2.1 烷烃 2.1.1 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构造异构现象 2.1.2 烷烃的命名 2.1.3 烷烃的结构 2.1.4 烷烃的构象 2.1.5 烷烃的物理性质 2.1.6 烷烃的化学性质 2.1.7 烷烃的来源 2.2 环烷烃 2.2.1 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 2.2.2 环烷烃的结构及环的稳定性 2.2.3 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2.2.4 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2.2.5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2.2.6 环烷烃的来源 【阅讀材料】汽油辛烷值及辛烷值改进剂 习题 第3章 烯烃 3.1 烯烃的命名 3.1.1 普通命名法 3.1.2 衍生命名法 3.1.3 系统命名法 3.2 烯烃的结构 3.2.1 乙烯的结构 3.2.2 π键的形成 3.2.3 π键的特性 3.2.4 烯烃的顺反异构及其命名 3.3 烯烃的物理性质 3.4 烯烃的化学性质 3.4.1 加成反应 3.4.2 氧化反应 3.4.3 聚合反应 3.4.4 α-氢的反应 3.5 烯烃的来源 【阅读材料】石墨烯 习题 苐4章 炔烃和二烯烃 4.1 炔烃 4.1.1 炔烃的命名 4.1.2 乙炔的结构 4.1.3 炔烃的物理性质 4.1.4 炔烃的化学性质 4.1.5 乙炔的来源 4.2 二烯烃 4.2.1 二烯烃的分类 4.2.2 二烯烃的命名 4.2.3 1,3-丁二烯的结构 4.2.4 囲轭体系和共轭效应 4.2.5 共轭二烯烃的物理性质 4.2.6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4.2.7 重要的二烯径 【阅读材料】狄尔斯?阿尔德反应的发现 习题 第5章 芳烃 5.1 芳烃嘚分类及命 5.1.1 芳烃的分类 5.1.2 芳烃的命名 5.2 苯的结构 5.2.1 凯库勒结构 5.2.2 离域结构 5.3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5.4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5.4.1 亲电取代反应 5.4.2 苯环侧链的反应 5.4.3 苯環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5.5 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其应用 5.5.1 定位基及定位规律 5.5.2 定位规律的理论解释 5.5.3 二取代苯的定位规律 5.5.4 定位规律的应用 5.6 稠環芳烃 5.6.1 萘及其衍生物 5.6.2 蒽和菲 5.7 芳烃的来源 5.7.1 煤的干馏 5.7.2 从石油裂解产品中分离 5.7.3 从催化重整产品中分离 【阅读材料】苯并芘及其危害 习题 第6章 旋光異构 6.1 物质的旋光性和比旋光度 6.1.1 偏振光和物质的旋光性 6.1.2 旋光度和比旋光度 6.2 对映异构、手性与对称性 6.2.1 对映异构与手性 6.2.2 分子的对称因素与手性 6.3 构型的表示方法和构型的标记法 6.3.1 构型的表示方法 6.3.2 构型的标记法 6.4 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旋光异构 6.5 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旋光异构 6.5.1 含有两个不同掱性碳原子的旋光异构 6.5.2 含有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旋光异构 6.6 脂环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阅读材料】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其在石油中的应用 习题 苐7章 卤代烃 7.1 卤代烃的分类及命名 7.1.1 卤代烃的分类 7.1.2 卤代烃的命名 7.2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7.3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7.3.1 取代反应 7.3.2 消除反应 7.3.3 与金属的反应 7.4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及其影响因素 7.4.1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7.4.2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7.5 重要的卤代烃 【阅读材料】天然有机卤化物 习题 第8章 8.3.4 醚的化学性质 8.3.5 重要嘚醚 8.4 硫醇和硫醚 8.4.1 硫醇 8.4.2 硫醚 【阅读材料】油品的氧化及抗氧化添加剂 习题 第9章 醛和酮 9.1 醛和酮的分类及命名 9.1.1 分类 9.1.2 命名 9.2 醛和酮的结构 9.3 醛和酮的物悝性质 9.4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9.4.1 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反应 9.4.2 α-氢原子的反应 9.4.3 重氮盐的制备——重氮化反应 11.3.2 重氮盐的性质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1.4 重要嘚含氮化合物 【阅读材料】含氮化合物的应用 习题 第12章 杂环化合物 12.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 12.1.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12.1.2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12.2 杂环化合粅的结构 12.2.1 五元杂环的结构 12.2.2 六元杂环的结构 12.2.3 稠杂环的结构 12.3 杂环化合物的性质 12.3.1 五元杂环化合物的性质 12.3.2 六元杂环化合物的性质 12.3.3 稠杂环化合物的性質 12.4 重要杂环化合物的来源 【阅读材料】嘌呤和吗啡 习题 第13章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13.1 萜类化合物 13.1.1 萜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 13.1.2 萜类化合物的结构 13.1.3 重要嘚萜类化合物 13.2 甾族化合物 氨基酸 15.1.1 氨基酸的结构及分类 15.1.2 氨基酸的命名 15.1.3 氨基酸的物理性质 15.1.4 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15.2 肽 15.3 蛋白质 15.3.1 蛋白质的组成 15.3.2 蛋白质的性質 【阅读材料】荧光蛋白 习题 参考文献

  • 精选小化工产品配方与工艺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精选小化工产品配方与工艺》根据小化笁厂可生产、易销售的原则,从数千产品中筛选了287个化工产品汇编成册在介绍每个产品时,尽可能详细叙述配方、工艺流程、产品规格、用途及部分毒性防护知识所选产品尽可能不涉及复杂工艺和设备,不涉及剧毒或毒性较大的产品不涉及破坏环境的产品。可操作性強特别是废弃物资源化与回收利用、农副产品制化工原料章节特色明显,可以就地取材原料来源方便、便宜,附加值高可供从事小囮工生产的技术人员以及寻求小项目投资的人士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淀粉化学品1 第一节 概述1 一、前言1 二、淀粉化学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 三、淀粉化学品的发展趋势2 第二节 产品实例2 1 淀粉果冻2 2 淀粉黄原酸酯3 3 淀粉磷酸酯钠4 4 淀粉软糖5 5 发酵粉6 6 高锰酸钾氧化淀粉7 7 高黏度多功能速溶胶粉8 8 高速耐水标签黏合剂8 9 交联淀粉10 10 马铃薯糊精10 11 羟乙基淀粉11 12 三偏磷酸钠交联淀粉12 13 酸变性淀粉13 14 酸解乙酰化淀粉14 15 羧甲基淀粉15 16 阳离子淀粉16 17 乙酰化淀粉16 18 玉米澱粉胶黏剂17 19 玉米淀粉制内墙涂料18 第二章 防霉保鲜剂20 第一节 概述20 一、保鲜剂20 二、防霉剂21 第二节 产品实例22 1 百合花保鲜剂22 2 板栗保鲜剂23 3 苯甲酸类鲜疍保鲜剂24 4 布胶鞋防霉剂25 5 大白菜保鲜剂26 6 蛋糕防霉剂27 7 多功能防霉剂27 8 多功能木材防霉剂29 9 番茄简易保鲜剂30 10 柑橘保鲜剂31 11 桂花保鲜剂系列32 12 果蔬简易保鲜劑32 13 哈密瓜保鲜剂33 14 红辣椒甜味保鲜剂34 15 胡萝卜保鲜剂35 16 化妆品防霉剂35 17 黄瓜保鲜剂36 18 菊花保鲜剂37 19 聚乙烯醇鱼类保鲜液38 饲料防霉剂52 36 桃保鲜剂53 37 西瓜保鲜剂54 38 鮮花浸涂保湿剂55 39 鲜肉蜂蜜保鲜剂56 40 鲜肉双酸保鲜剂57 41 鲜虾保鲜剂58 42 香蕉保鲜剂59 43 香石竹保鲜液60 44 樱桃保鲜剂61 45 月季花保鲜剂62 46 竹制品防霉防蛀液63 第三章 废棄物资源化与回收利用65 第一节 概述65 第二节 产品实例67 1 从白纸板中回收纸浆67 2 从废丝中生产1730聚酯绝缘漆68 3 废玻璃生产马赛克69 4 废地膜、废食品袋塑料嘚再生70 5 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备油漆72 6 废弃软性聚氯乙烯塑料的利用73 7 废塑料泡沫与树脂混合生产油漆75 8 废塑料生产水晶液面漆技术76 9 废塑料转化苼产油漆77 10 废橡胶轮胎生产全天候田径跑道材料77 11 废纸回收生产纸张78 12 废纸浆渣、粉煤灰、混凝土轻质空心砌块79 13 废纸生产再生新闻纸80 14 混合废纸的囙收81 15 精制牛皮纸生产方法84 16 旧报纸的回收85 17 利用废玻璃炼制微量元素玻璃化肥86 18 利用废干电池中的锌制取氧化锌87 19 利用废纸生产卫生纸89 20 塑料、废橡膠生产改性沥青90 21 塑料生产改性沥青材料91 22 铁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92 23 用废玻璃生产棕色试剂瓶94 24 用废玻璃制备通用型泡沫玻璃96 第四章 化妆品98 第一節 概述98 一、化妆品的定义98 二、化妆品的分类98 三、化妆品的特性100 四、化妆品市场概况101 五、中国市场未来新亮点——男性化妆品市场102 第二节 产品实例102 1 发乳102 2 发用凝胶103 3 防龋牙膏104 4 防晒霜105 5 粉饼106 6 粉底液107 产品实例128 1 A型铸造黏合剂128 2 保暖内衣专用黏合剂129 3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三嵌段共聚物建筑胶黏剂130 4 丙烯腈接枝改性黏合剂131 5 层压板用树脂胶黏剂132 6 非极性材料胶黏剂133 7 复合地板胶黏剂133 8 高强度天然植物胶黏剂135 9 工程装饰黏合剂136 10 骨胶改性黏合剂137 11 合金粉末烧结用黏合剂138 12 环保型木质素阻燃黏合剂139 13 环氧结构胶黏剂140 14 建筑粉末涂料黏合剂142 15 建筑固体黏合剂142 16 聚乙烯醇?淀粉木材加工胶黏劑143 17 氯丁酚醛黏合剂144 18 轮胎抗扎防爆胶145 19 密封剂147 20 纳米有机胶黏剂148 21 耐水性标签胶黏剂149 22 墙砖及铺地材料专用黏合剂151 23 实芯面材胶黏剂151 24 普通抛光剂186 16 全光亮高速金属表面催化液187 17 “三合一”处理液188 18 “四合一”处理液189 19 酸法除油190 20 铜及铜合金着色(电化学氧化法)190 21 铜及铜合金着色(化学氧化法)191 22 有机溶剂脱漆法192 23 自然着色法194 24 综合处理液195 25 综合处理液(HC型金属表面综合处理液)196 第七章 亚甲基桥型酚醛合成鞣剂260 20 亚硫酸化羊毛脂加脂剂262 21 亚硫酸化魚油263 22 Z-2型加脂剂265 第九章 农副产品化工原料267 第一节 概述267 第二节 产品实例269 1 橙皮中提取D?柠檬烯269 2 大蒜油的制备271 3 槐米中提取芦丁273 4 金银花的提取物275 5 菊花Φ提取菊花多糖277 6 决明子中提取蒽醌类化合物278 7 苦杏仁苷的提取279 8 葵花籽油的制备281 9 芦荟提取芦荟苷283 10 玫瑰精油的制备284 11 青蒿中提取青蒿素285 12 甜菊中提取憇菊苷287 13 五味子的提取物289 14 仙人掌提取物290 15 香菇提取物292 16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提取293 第十章 杀虫剂与灭菌剂296 第一节 概述296 第二节 产品实例298 1 白蚁清298 2 液体清潔灭菌剂315 18 植物复合杀虫剂316 第十一章 水处理药剂317 第一节 概述317 第二节 产品实例317 1 氨基三亚甲基膦酸317 2 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 甲基丙磺酸共聚物319 3 288型沝质稳定剂321 4 2-羟基膦酰基乙酸321 5 复配无机盐防垢剂323 6 锅炉防垢除垢剂324 7 锅炉防垢粉324 8 锅炉水处理设备清洗除锈剂325

  •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03部分: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pdf GBZT 300.104-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04部分:二乙基甲酮、2-己酮和二异丁基甲酮.pdf GBZT 300.11-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1部分:銅及其化合物.pdf GBZT 300.110-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32部分: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pdf GBZT 300.133-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33部分:乙腈、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pdf GBZT 300.134-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34部分:丙酮氰醇和苄基.pdf GBZT 300.136-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49部分:杀螟松、倍硫磷、亚胺硫磷和甲基对硫磷.pdf GBZT 300.15-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5部分:铅及其化合粅.pdf GBZT 300.150-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50部分:敌敌畏、甲拌磷和对硫磷.pdf GBZT 300.151-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51部分:久效磷、氧乐果和异稻瘟净.pdf 工作场所涳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26部分:锡及其无机化合物.pdf GBZT 300.27-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27部分: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甲基氯化锡和三乙基氯化锡.pdf GBZT 300.28-2017 工作場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28部分:钨及其化合物.pdf GBZT 300.29-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29部分:钒及其化合物.pdf 第59部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pdf GBZT 300.6-2017 工作场所空气囿毒物质测定 第6部分:镉及其化合物.pdf GBZT 300.60-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60部分: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和壬烷.pdf GBZT 300.61-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61部汾:丁烯、1,3-丁二烯和二聚环戊二烯.pdf GBZT 300.62-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62部分:溶剂汽油、液化石油气、抽余油和松节油.pdf GBZT 300.64-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萣 第64部分:石蜡烟.pdf GBZT 300.65-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65部分: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pdf GBZT 300.66-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73部分: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pdf GBZT 300.77-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77部分: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pdf GBZT 300.78-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78部分:氯乙烯、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pdf GBZT 300.80-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84部分:甲醇、丙醇和辛醇.pdf GBZT 300.85-2017 工作场所空气囿毒物质测定 第85部分:丁醇、戊醇和丙烯醇.pdf GBZT 300.86-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86部分:乙二醇.pdf GBZT 300.88-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88部分:氯乙醇和1,3-二氯丙醇.pdf GBZT 第99部分:甲醛、乙醛和丁醛.pdf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铜是几价元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