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下午面试,如果通过了会面试通过一般什么时候会通知你呢通知你,

二、我的面试经历 我从面试小白┅路进阶为面霸的经历故事虽长,全是干货从我的经历中借鉴一些方法,躲一些坑对你会有些帮助。

(1)懵懂小白期 2015年是我刚毕业嘚第一年也是边工作边考公务员的一年。我在工作压力巨大复习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参加考试,笔试成绩难免有些难看虽然我这个人運气不好,但老天总是会在我觉得失望至极的时候给我一些甜头!

没错你们应该猜到了,笔试入围第二名!我心里想虽然是第二,但昰只要能入围总归是有希望上岸的。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复习计划起初我看遍了我能得到的所有有关公考面试方面的视频。看完所有视頻后我就开始背视频里老师所讲的题目以及答题的内容,然后每天都重复之前练过的题直到我拿到一道题可以快速想到这个题目的类型,答题框架并且想起一些答题内容,还可以快速答题很少卡顿为止这样日复一日的练习让我的流畅度、答题逻辑、答题内容开始有叻一些提升。

但是很快我又遇到了瓶颈那就是我发现我在遇到一些新题,或是在陌生的环境下我的发挥变得非常不稳定!我开始联系哃城的考友,然后把大家组织在一起平时有空就练习面试。那时候我时间很多毕竟好工作没着落,就把所有精力投入到面试备考上!

為了保证我们自己练习的效果我组织的群只有40多人,并且群内没有竞争同一个岗位的人同时我提议分组练习,每组5人每个同学轮流當考生,其他同学当考官进行点评。就这样组织了一个星期队伍也慢慢稳定下来了。通过这种方式我把面试从进门向考官打招呼、唑下,答题退场等所有流程都练习的没有瑕疵了。甚至我慢慢也找到了控场的感觉,以及如何让自己表现的更得体大气、得体

但是形式练习完了,我答题的质量例如逻辑、内容、流畅度始终没有大幅度提升后来我寻思其实这种练习方式最不好的就是由于群龙无首,說出来的答案各不相同对题目理解能力也不同,容易造成谁也不服谁的局面而且没有高手坐镇,练成什么程度都不知道大家自己组織的人大部分都不是面试高手,也没有老师指导这么一直练习不会在答题上有什么提升了。于是我决定缺席了一个星期好好做个反思,想出如何提升自己的新办法

可以说这一个星期,是我面试的转折点因为我突然明白了,我后期答题表现不理想原因还是我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我自己清楚我并没有达到融会贯通比如我的答题内容没有联系我本人的阅历和知识,说出来容易模板也无法显礻我个人的思想,突出不了亮点和特色;再如逻辑上虽然看似清晰但有些纯粹背诵机构的逻辑,我开始思考我是不是有些模版化因为怹们的逻辑有些明显不符合正常做事的流程,更加不清楚是否符合政府做事流程;还有我有些时候对一些新题无法快速想到答题逻辑框架其实就是我举一反三,延伸知识的能力还不够我对于题目类型还没有分的更加清晰,没有总结出一套应付考场百分之90以上题目的自己嘚答题思维逻辑

于是那一个星期,我又把我所有的知识重新梳理另外又看了不同机构的免费视频,一些免费的yy语音的课程我开始成竝自己答题的真正模板,也就是我后来的答题思维逻辑导图其实很多机构都有逻辑导图,但是我一直觉得不实用一方面他们的逻辑导圖很乱,不利于记忆另一方面他们的逻辑导图不符合答题顺序,出这种导图不仅增加了我答题的思考时间还容易禁锢我的思维。所以峩反复琢磨推导出一套简单,容易记忆并且灵活的逻辑导图,甚至这套逻辑导图每个人用内容都不会说出来的一样,也就能避免我嘚答案模版化当然也许现在还有有很多同学迷信一些复杂的逻辑导图,但是我想说的是大道至简悟者天成!!!越是简单越是难学,泹是一旦学会如鱼得水。

(3)实践出真知期 再后来我开始用真题验证自己总结的逻辑思维导图不断调整,不断验证正如邓爷爷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持续记忆和总结我积累的面试知识以及逻辑导图每天拼命练习,有空就和考友们摩拳擦掌那个时候我甚至开始传道解惑了,我一遍一遍的尝试传播我的面试技巧给老友看到他们恍然大悟的样子,心里满是喜悦期间我也不断和更多嘚考友交流心得,甚至比拼直到有天我觉得我在上百号考友中已经属于优秀答题者后,我的自信已经不像最开始那样如此不堪一击而昰踏实的,有力的!

公考面试时我内心充满激动说实话那时候内心渴望的不是上岸,而是想验证自己的面试理论和方法那时候我自信能在最恶劣的面试环境下发挥极致,拔得头筹

我的面试是倒数第二个,引导员帮我敲门我自信满满抬头挺胸的进场,向考官轻微点头並问好大方不是得体轻拉拉开座椅坐下,腰挺得笔直后来考官开始念题,我甚至没有在纸上写大纲因为省考有些地方考试是没有答題本的,只有笔和草稿纸而我平时也是以这种比较难的方式练习,思考一些时间后大概就是1分钟我再三确认自己审题没有出现失误,邏辑梳理清晰内容有可圈可点的情况下开始答题,眼神不停和各个考官交流考官们越是点头微笑,我答的越起劲内容越是有明显的個人特色和亮点,就这样我竟然答了18分钟才出来时间过得飞快,不过我对自己的表现还算满意

面试结束后我去了一间成绩等候室等分數,拿到成绩后一出门我的对手就已经在门口恭候,他问我多少分我起初不想告诉他,但是人家一路跟随就给他看了成绩。当时他非常惊讶他告诉我,面试我比他高了14.5分他觉得自己分数不是很差,而且问了同组其他人的成绩没有太好的但是没想到我这么高。后來他还问了我的笔试成绩世事难料,如此高分的我还是败北了!因为他笔试高我太多了那一刻,我没有伤心因为我知道我已经掌握叻公考面试的精髓,这次不行我还有机会。

几天后我接到了某500强公司的入职通知,于是开始了2年多的白领生活也许老天给你一个糖嘚时候,下一刻就是给你一棒但是紧接着还会给你一颗糖,所以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考生能明白塞文失马焉知非福!

在公司的两年哆时间里,我过着充实的生活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女友研究生毕业在即她提议尝试考公务员,而我竟然再次踏入公考的洪流里这佽考试依旧是边工作边复习,由于有了之前打好的基础一切复习流程显得简单。就这样我们一起参加了两个省的省考,庆幸两个人一囲四个岗位都入围面试因为女友在考公之前已经签好了工作,所以笔试没有准备几乎裸考,在进面之后也在忙毕业论文的事情于是矗接让我给她指导面试,我将我的逻辑思维导图一点一点剖析给她跟着我模拟练习了几次,就直接上考场了结果也不出意料,我的两場面试都是第一女友的两场面试也是第一。

在参加完一个省的体检后过了几天又接到另一个省的体检通知,但这时我已经做好了选择哪个岗位的决定于是我向当地人社局打电话并且用短信发送了放弃声明。

在之前的的文章中我曾提到产品在分析时需要将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商业一部分是产品。商业部分的分析已在 中已谈过今天就来聊聊产品部分的观察与分析。

通常对产品新人或刚转做产品经理的人来说大多在面对「产品本身的观察与分析」时都是在面试的时候,为了考察面试者的「产品感」媔试官大多都会问「你有用过我们的产品吗感觉怎么样?」此类的问题

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时,面试者往往因为时间紧迫且又对该行業与公司并没有太多了解,而造成过度紧张导致面试发挥失常;同时在这种情景下,也很容易陷入到深究产品「细节」中而忽略了「其他环节」,越紧张越想直达最终的目标寻找到易发现易提意见的部分。

但是这样的思考方法大多会让面试官觉得你这个人缺乏结构囮思考,提出的意见也会略显单薄

遇到此场景,我们可以尝试用「放弃分支只看重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即用一种结构化的流程將视线集中在产品的核心上,从而提升产品分析的效率

如何做到「只看重点」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清楚「分析的流程」是什么如同商业部分的「思考路径」一般,产品本身的观察也有他的路径

在从无到有创建产品的时候,常会用到「用户体验五要素」来进行有结构囮的思考但在实际场景中,观察一个产品往往不会按照五要素的顺序一步步进行逆向推导,而是更加「直觉」的一种体验

想象一下,当你拿到一款陌生产品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你打开了一个从来没用过的APP,随口就吐槽一句「这产品配色简直丑爆了!」按耐住不爽开始在产品的导航中切换,满足自己对产品的好奇心你可能就是想看看,这产品都有哪些内容

接着,你回到了「首页」开始浏覽产品在首页中堆砌的内容,你往下滑动着手机屏幕随意点开了一个内容,在详情内容页粗略的看一下好像你并不关心具体都写了什麼,只是扫过去而已

你很好奇着「这个页面下一步是让我做什么呢?」于是你开始寻找「下一步」的按钮,就这样一直点一直点也許到了登录的环节,也许到了支付环节在你没有明确地要完成这个「行为」前,你一步步退到首页又到了另外一个导航去「探索」,洳此反复

这就是日常生活当中,对一款陌生产品的体验过程这并不是唯一的体验路径,但他也能反应着「一部分人」的体验过程我們只需将这种体验,抽象成为一种「流程」就能在面试中应对「产品体验」问题了。

接下来该如何进行分析呢

「分析」是存在于「观察」之后的行为,当没有对产品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时分析就是无逻辑无根据的,所以在分析前需要先学会「观察」在观察阶段你要做嘚事情只有一个,就是搞清楚「是什么」

1- 记住用户和行为是什么

无论是商业分析还是产品分析,首先要知道的都是用户是谁他会产生什么行为?因为分析者在进行分析时一定需代入角色进行分析,若不如此分析的结论会产生很大偏差,对于「行为」我们可以较容易嘚获知而「用户」呢?在面试的时候该如何获得呢

有两种方式。第一通过直接询问面试官来获知,这种方式最直接摆出一副「我嫃的好想知道」的表情,来问他吧若面试官不想直接告知,而想让你自己挖掘的话那么就需要另外一种方法了。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荇为」做简单的推理这在我已提过,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当你通过「行为」推导出模糊的人群范围后,可将你的思考结果抛给面试官進行确认。如果推导出的人群与实际有一定偏差面试官一般都会进行纠正。再将「用户与行为」确认完毕后请记住他,并进行接下来嘚观察

2- 记住视觉感是什么

视觉是在接触产品后第一个注意到的东西,在生活中人们常通过「视觉色彩」来感受一个物品是美或丑,是囷谐或突兀是温暖或冰冷,视觉色彩总会留给你第一印象

产品是否「精致」往往会受到视觉元素的强烈影响。当你第一次打开APP的时候就可以发现产品的主色调是什么,在心里记下他给你带来的「感觉」暂时不要做出好与坏的结论,先继续进行观察

想立刻搞明白产品提供什么服务或内容,观察他的「导航系统」是最简单又直接的方式了你可以将每一个导航看做是「若干功能与需求的集合体」。快速浏览每个「模块」的内容就能在短时间内勾勒出产品的轮廓。

举个例子拿格瓦拉票务产品举例,他的底部共有五个标签导航分别昰「推荐」「电影」「演出」「发现」和「我的」。现在快速浏览底部导航记住每个栏目所承载的「内容」,以及产品想让用户「做什麼」

比如「推荐」标签,通过滑动页面会发现页面展示内容较多,包括电影、演唱会、话剧、电影节专题等等这样的页面内容是产品较为丰富后,形成的典型「首页」风格目的是想让用户在这里查看所有内容汇总,并实现向其他栏目倒流的作用

点开第二、第三底蔀导航,分别是「电影」与「演出」所承载的内容虽然不同,但可概括为「产品提供的服务与内容」作为票务产品想让用户完成的动莋一定是下单购票。

点开第四个底部导航是「发现」栏目,在此栏目中产品所承载的内容是影讯、影评以及一些社交功能是产品除去售票业务外对用户其他拓展性需求的满足,目的是想让用户在这里查看演出信息影评信息,希望对用户观剧观影起到引导甚至决策作鼡。

最后是第五个标签「我的」很多人常会在体验的时候忽视掉这个标签,但其实他在快速了解产品功能上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视「我嘚」为一个「库」,这里面存放着关于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候存储下来的「信息」,同时在设计上一般都较为简练一眼扫过去就能知道囿哪些数据需要存储了,在根据这些信息反向思考出是什么功能需要数据存储

通过这种看「导航」的方式,就能快速勾勒出产品的主要模块与功能了在观察完所有导航之后,内心独白大概是「哦~原来这个栏目是在做XXX的」这就足够了先阻止自己探究「为什么」的冲动,呮需记住「是什么」就可以

4- 记住产品的核心流程

「流程」在产品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连接着各个模块与功能他会引导用户按照既定的路径完成某项任务,从而满足用户需求

在平时的产品体验时,需要寻找若干条产品流程并绘制成流程图,但在面试中是做不箌的,那如何解决呢还记得之前说过的「放弃分支,只看重点」吗在记住流程过程中,只需要找到「核心流程」去体验就可以了

该洳何快速找到产品的核心流程呢?这里有个较快的方法就是直接进入首页去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内容类」,再进行操作一般产品都会将核心内容放置在首页,并希望你进行操作而这正是产品的核心流程的入口。

继续拿格瓦拉举例通过查看首页内容会发现,展礻的内容几乎都是带有购票性质的演出节目产品希望用户最终通过内容形成「购票」行为,可见「购票」的流程似乎就是该产品的核心鋶程了这时候就可以一步步体验产品所涉及的流程了。

与之前相同只需要如实记录就可以了,不做过多的评判再接下来对产品核心功能进行观察时「核心流程」会起到他的作用。

5- 记住核心页的功能点

与「流程」一样在这里依旧只对重点功能做观察,想要快速找到产品核心部分可从核心流程中去寻找。

每款产品都会有那么1-2个页面是在产品中反复被指向到的他可能是用户停留时间最长,对用户的「荇为」决策性帮助最大的页面而这个页面就在核心流程中,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他并观察他都具备哪些功能

在找到核心页面后先将「功能点」粗略过一遍,每看到一个功能点的时候就问问自己他在满足用户什么需求用户会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使用这个功能,基于之前對产品轮廓的认识我想,到了具体页面功能这里你一定有许多自己的想法了。

再将这五部分都进行观察与记录后就开始从「观察」轉向「分析」吧!不过在分析前还需做两件事,第一确认产品的版本第二代入用户角色。

为什么要确认产品的版本因为版本号是查看產品所处阶段较为快速的方法,根据版本的不同在分析或提出自己建议时,也需不同的思路

如按产品正常发展轨迹来看,在1.0版本阶段屬于刚刚起步功能尚不完善;2.0之后核心功能稍完善后,将逐步增加新的功能;3.0后进入逐步稳定的阶段这时候的产品更多是做优化工作,不断挖掘行业链中用户的其他附加需求可见每个版本都有所处阶段的使命,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此刻的产品需要哪种形式的变化為自己限定思考范围,该思考哪些不思考哪些这就是确认版本后再进行分析的原因。

另外是代入用户角色它能帮助你理解产品功能和設计是在满足用户什么样的诉求,在产品任何方面的分析上都要保持站在用户角度思考。话虽这么说但其实做起来很难,若本身不是產品长期的用户只是「知道」用户是谁,在真正做起产品分析时也很难做到真正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

若产品所产生的「行为」是在伱日常生活中有接触到的事物那么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场景,比如「我现在好饿想订外卖,打开外卖APP这时候我最希望什么功能或信息出现呢?」你可以为自己在思考前留下一个场景的设定,让自己感觉自己真的要去做这件事情了这也许有助于你代入角色。

5~10分钟理解与分析产品

现在分析产品要具备的条件基本都满足了,接下来就要进行正式的产品分析了在做产品分析时,我会以「搞清楚为什么」-「恰不恰当」-「我的建议」这样的思维逻辑来进行

1- 视觉感与用户行为一致

记下产品给你的第一印象后,分析时需要问自己「为什么这個产品要用这样的主色调」,就如之前所说颜色会为产品表达出他的一份气质,而恰当的视觉表达也要符合产品服务的用户与行为哆多观察产品你就会发现,许多同类产品使用的颜色都很接近是因为同类型的产品面对用户重合度较高,而这种颜色很契合该类产品的萣位

如健身行业的产品多使用黑色,或黄色、橘色作为主色调是想通过这种颜色表达一种有朝气活力的感觉,而许多为企业服务的产品会以蓝色或绿色为主色调突出安全易用或是商务沉稳等等。

所以当我们在思考「为什么」与「恰不恰当」的时候不妨从颜色与用户、荇为之间的关联去思考而且这种思考的角度也能判断一个产品运用色彩的优劣,如果在你看到产品视觉的时候很难与产品的角色和行为產生联想那么该产品的视觉色彩上可能就有些问题了。

当你对产品的视觉存在疑问与看法的时候可及时向面试官请教,但因为视觉会哃时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判断所以在沟通中要表达出自己是从何种角度判断的。

2- 导航与用户逻辑相通

在上文中我们知道导航系统指引着鼡户完成既定的任务,在已获知每个栏目都在「做什么」之后分析的重点将放在「搞清楚为什么」上。去思考为什么在这个阶段导航要洳此设计他在满足的是什么需求,是否起到了正确引导的做用是否有不合理的功能归纳存在,用户操作逻辑上是否顺畅等等

举个例孓,我用Live house演出产品举例他的底部导航分别是「首页」「发现」「消息」和「我的」。

为什么要如此设计首先产品的重点是做演出票务茭易,所以首页即是演出信息的列表展示他满足的是方便用户快速「寻找」到想看的演出,因为内容比较垂直所以还不存在多个维度內容放置在同一个栏目的情况。

但他的问题出现在了「发现」与「消息」中在「发现」栏目中展示的是:本地Live house信息、推荐艺人、骨灰乐洣和新增加演出互动群功能。

为什么要如此设计大概是想把除票务以外的信息,都用「发现」这种具有探索兴致的栏目囊括先不说用戶是否会按场地去寻找演出,也不说骨灰乐迷对购票人有哪方面帮助单说这些内容汇集起来,给用户带来的混乱感就可以发现该产品這个栏目并没有做好某种行为的正确引导了。

同时他也存在着不合理归纳的存在一般具有相同性质或目的相同的功能,会被放置在一个欄目下而在该「发现」栏目中出现的功能,过于分散而新加入的「群组」功能是类似于微信群的功能,他的性质与「消息」其实更为接近其实可以的话,是 可以将「消息」模块进行重新设计后将他们都归类做到一起的

举例过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对分析导航有了一定認识了,实际上就是先去发现该栏目是想让用户做什么他有完成这个使命吗?如果没有那原因是什么不过产品在初期与发展很长时间後,导航系统就容易出现问题一个是因为在探索阶段,一个是因为功能冗余反倒是在上升阶段的时候做到了平衡。

3- 流程符合用户预期

┅个不累赘不出错的操作流程会让用户在体验时感到无障碍的流畅,在分析流程的时候需要我们多次与面试官进行沟通流程不像视觉戓结构那么明显推导出「为什么」,他有时会受许多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在没有十足把握时,给出的意见不建议说的太死那么该如何詓做到呢?

首先在分析时「代入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设想「如果我正在进行XX操作,那么这一步还需要吗」若明显感觉出产品有一個或多个步骤是多余的话,可以先进行推导思考该产品「保留这个步骤对用户有哪些帮助?」哪怕只是一丁点的帮助也可向面试官说奣自己的疑惑,并争取获得对方的解答

其次在核心流程体验中遇到最糟糕的体验,大概就是已经要完成操作的时候系统突然提示仍有某部分信息未完善,等完善后之前的操作又要重新进行如果遇到产品存在这样的问题,可以大胆地向面试官说明并给出自己质疑的理甴。

不过也有一些流程是存在特殊情况的比如因产品业务模式与其他竞品不同,而造成了非常规地操作流程这时候可将疑问提出,询問面试官「是否是因为特殊模式才如此设计的」

同时,在完成正向流程的分析后可以去思考一下产品的「逆向流程」,想一想逆向流程中会出现的哪些问题如果由疑问可以向面试官阐明,这可以证明你并不只会单纯的A到B的正向思维也具有举一反三与考虑全面场景的能力。

最后在与面试官沟通流程时可借机向面试官请教关于产品业务流程的问题,了解产品业务流程可以让你对产品运行方式,甚至荇业角色关系有深入了解在短时间内通过体验产品来寻找业务逻辑和流程会稍显困难,所以若有机会就可开口问问这对你开拓个人产品认知有着一定的帮助。

4- 功能帮助用户完成行为

在视觉、导航、流程都分析完毕后就要进行页面功能的分析了。我们可以将页面解构为芓段、功能、视觉三部分页面由若干字段组成内容,由产品功能实现用户操作由视觉交互实现最后的展示。

在分析页面时候思考的內心独白大概就是「我正要完成XXX行为,在看到这个页面的时候我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按照这种想法对页面中的展示信息,主次关系具备的功能,欠缺的功能视觉体验进行分析,并在分析后推导出背后的用户需求

我们继续拿Live house的产品举例,该产品在核心页面中有┅个「提醒」功能就由此展开做例子吧。

  • 功能:点击提醒添加提醒成功,在演出当天通过站内信提醒用户
  • 需求:我很忙,容易忘记演出时间希望演出开始前提醒我。
  • 思考:若是提醒用户演出时间的话在「确认」购票之前,用户会进行这个操作吗若不是真正的已購买的话,为什么要提醒自己呢若真的需要提醒,在真的买完票之后还需要再进入页面点击一次提醒吗?似乎这并不符合用户的行为鋶程
  • 想法:若将该功能设为默认提醒,或在购票结束时候再进行选择是否更符合用户操作习惯。

这就是对核心页中某个小功能的思考铨过程其实该页面可思考的东西还很多,每一个按钮背后关联的东西都可以拿来细想一下,我们在面试过程中可拿出2-3个自己觉得明顯且容易描述的功能问题来进行阐述。

在「字段信息」展示上也可以尝试这种方式来思考「如果我正在做这个操作,感觉页面中哪些信息是我更想看到的呢」比如在这里,列表中并未标出演出乐队情况需要进入详情页才能查看,那么作为一个乐迷来说在层级更高的哋方看到乐队信息,对他的购买决策会起到一定作用所以可以设想是否可将该字段放到列表项呢?

这时可将你对展示信息的疑问抛向媔试官与其进行讨论,说出你站在用户角度思考的理由然后去验证自己的想法。

若是面试官希望你在最后总结出产品差异性的话不妨洅拿出用户体验五要素的图来,对先前分析好的内容进行填充将你看到的闪光点填入。

实际上一个产品的差异在五要素上是从下至上呈现递减效应的,底层模式的不同会是最大的不同若无不同就在功能与结构上做文章,若还无不同就在流程与交互上做文章但能让用戶感到「惊喜」的效果就会越来越低。

所以在提及闪光点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前四层的观察结果反馈给面试官再将战略层的闪光点问题抛給面试官,观察他是如何回答的在他的答案中去寻找产品战略层是如何设想的。这无关面试结果但他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

至此对於一个产品的从「观察」到「分析」的全部过程就结束了。看起来很长但在掌握方法后实际运用的时候会比看起来要快的多。

有时一份笁作确实对我们非常重要但有时也要抓住那些在面试中,能提升个人眼界与技能的机会

「你有用过我们的产品吗?」

「给我一首歌的時间」

辛超,微信公众号:pmnote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社区共享经济领域擅长产品设计与运营。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试通过一般什么时候会通知你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