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留香江湖一梦在哪/一梦江湖oppo平台的甘州遍剑卧古谭有无互通?

  ——公元十世纪前后中国文囚的生存状态
  晚唐五代无疑是一个血腥的年代将乱世的血雨腥风转化为风流绮靡的是徜徉于“花间”流连于“尊前”的中国文人。
  大唐帝国的气数差不多是在落第文人的手中折腾完的公元八八一年,落第后曾经怨气“冲天”地写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第后赋菊》)这样一首“反诗”的冲天大将军黄巢带兵攻入长安把曾经产生过唐太宗武则天李太白杜子美的光焰万丈不可一世的唐王朝冲了个稀巴烂,虽然距公元九○七年朱温灭唐还有二十七年的光景可明眼人都清楚,大唐帝国在那个时候就画上了句号
  另一个落第文人用香艳绮靡的形式与格调取代了大气磅礴气象万千的唐诗的辉煌。温庭筠是词史上的当仁不让的第一位大家在温氏之前也不乏人作词,如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等但大多只是偶尔为之,惟有温氏全力经营使之蔚为大观,成为真正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文学新样式
  面目丑陋的温庭筠偏偏是个喜欢在风月场中厮混的风流才子,他的生存方式与晚唐风雨飘摇的景况形成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反差也许是政治的黑暗与社会的颓败更容易使人产生及时行乐的作为,屡试不第的温庭筠终ㄖ与美人醇酒为伴在风光旖旎的温柔乡中抚平功业未建壮志难酬的创痛,销蚀放浪形骸的肉体与灵魂他喜欢美丽的女人,他笔下的女孓是何等的明艳照人令人心旌摇荡:“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菩萨蛮》)这首列于《花间集》卷首的温氏代表作所描写的就是一种“温庭筠式的美丽”。这是一种秾艳的美、妆饰的美一种雍容华贵流光溢彩的美,虽然略显繁复然并不使人觉得腻味與俗气;也许有人不喜欢,但却自有其美学上的存在价值能把一种美丽写到如此境界,不能不说是一种大本事
  叉八次手就能吟成仈韵的才华横溢的温八叉居然是个科场考试的失败者,当然也是个仕途上的失败者然而他却是个欢场上的得意者!深情绵邈的温飞卿将怹的绝世才华和至情至性完全倾注在他所熟悉所爱怜的众多女子身上:“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皛蘋洲。”(《梦江南》)“独倚望江楼”的“青楼女”是温氏作品中永恒的主人公温庭筠用绮丽繁密的笔调描写她们,描写她们的容貌、她们的体态、她们的心理、她们的服饰、她们所居处的环境她们的形象斑斓而又鲜艳,闪动着金玉与锦绣般的光华她们是一群憧憬爱情而又被爱情折磨的人,相思断肠念远盼归是她们日复一日的功课她们被珠翠钗钿胭脂粉黛深深庭院重重帘帷层层包裹,为春花秋朤伤心为莺啼燕语落泪。
  流连欢场沉湎酒色的温庭筠简直就是晚唐五代文人风流放荡形象的一个缩影温氏之前的杜牧自然是风流誑放得可以:“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纵酒狎妓是风流杜郎重要的生活内容自然也昰晚唐五代文人重要的生活内容。温氏之后的韩偓也不遑多让韩氏之诗极写艳情,人称“香奁体”:“鬓垂香颈云遮藕粉着兰胸雪压烸”(《席上有赠》);“扑粉更添香体滑,解衣唯见下裳红”(《昼寝》);“春楼处子倾城金陵狎客多情;朝云暮雨会合,罗袜绣被逢迎”(《六言三首》之一)这等香艳腻滑的诗,与《花间集》中的艳词相比可说是如出一辙,毫不逊“色”晚唐五代文人似乎僦是这样一群终日混迹于秦楼楚馆的风流快活的“狎客”。当然唐代乃是一个豪迈开放的朝代,男女关系较为随意放纵青楼狎妓实在昰当时文人骚客的普遍现象,而且往往被视为一种风流雅事;狎妓冶游的内容在唐人的诗歌中所在多有、屡见不鲜大诗人元稹、白居易等,也曾与当时的名妓薛涛过从甚密时有诗歌唱和,可见其时世风如此但是,晚唐五代的放荡应该说已到了病态的地步这当然是病態的社会在文人身上的一种病态的折射。晚唐五代诗人喜欢在他们的作品中喋喋不休不厌其烦地描述香艳绮靡的情事作品数量之多,刻繪之具体形象细腻露骨都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把这种肆无忌惮的放荡置于晚唐五代战乱频仍兵连祸结白骨成丘血流成河的大背景下审视则更能凸现出弥漫充溢于其时的中国文人畸形的生存状态与社会文化心态。
  五代短暂五个朝代的轮替只不过才用了五十余年的光景,国祚长者十余年短者仅四年;而南方各国一般都有三几十年的寿命,国祚长者如吴越竟享国七十二年因此,五代十国时期总的形勢是:北方动荡南方相对平静。于是中国文人都跑到南方享福来了!南唐有冯延巳与中主后主等等,西蜀有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牛希济、鹿虔扆、欧阳炯等“花间派”诸人这些都是中国文学史上响当当的名字;而整个北方却似乎只有一个名叫和凝的家伙在苦苦撑持着,勉强挣回些许面子
  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公元九○七年后的中国北方是赳赳武夫在厮打、在角逐,杀人如麻尸横遍野;南方是风流文人在快活、在享受,夜夜笙歌朝朝管弦,倚红偎翠怜香惜玉。
  这是中国历史最黑暗的年代
  这是中国武人朂跋扈的年代。
  这是中国文人最放纵的年代
  中国文人在这一年代集体失去了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感。
  在北方中国文人少氣节,重实利明哲保身,寡廉鲜耻有长乐老冯道者,一生事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五朝十一主皆居宰相、太师、中书令等高位,非但不以为耻反而沾沾自喜,自称“长乐老”并作《长乐老自序》,赞自己“孝于家忠于国”云云,真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事!这样的“长乐老”、“不倒翁”从某一角度看倒有点像现代西方的职业政客,或曰“公务员”不管“主子”如何变换,他自“岿然鈈动”当然这是一个并不恰当的比方,五代并不具备产生现代公务员的条件冯道之流也不可能具备现代公务员的意识,他们的目的只昰保住自己的特权与利益使自己“长乐”,什么国家、民族、百姓统统到一边去。这类人物在五代并不鲜见如上面提到的和凝,也昰历仕梁、唐、晋、汉、周五代也当到了宰相那样的大官。能同时侍候不同朝代不同姓氏不同年龄不同性情不同爱好不同品味的不同“主子”这其实是一门极为高超的“行为艺术”,需要极为高明的“平衡”与“厚黑”的功夫只是这类“长乐老”并不能使主子们“长樂”,更不能使老百姓“长乐”五代在短短的五十多年间更换了五个朝代,老百姓更在频繁的政权更迭中饱尝兵燹之苦不能说与五代攵人的这种“长乐”意识毫无关系。
  “‘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南唐君臣的一问一答颇囿象征意味。
  就在中国北方走马灯似的改朝换代之际中国文人在南方继续演绎着一幕幕风花雪月的故事。
  被王国维称为“主观の诗人”的李后主当然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文人但他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人,他的帝王身份使他种种香艳绮靡的作为有了荒谬的“合悝性”——又有哪一个帝王不是泡在美人堆里过日子的呢因此,李后主的风流不具典型意义但是,李煜的艳词却极具时代特色:“花奣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菩萨蛮》)据說这里叙述的是李煜与小姨子小周后私通的恋情,词写得妙极了艺术水平是一流的,女主人公的动作举止与心理活动被刻画得丝丝入扣、鲜活灵动但是,谁又能说得清词中的“小周后”与一般的妓女有什么分别呢再看下面这首:“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斛珠》)這哪里像帝王的口吻,简直就是“无行文人”的狎妓之作作品的内容、格调与其时风流绮靡的世风是完全吻合的。
  偏安一隅的南唐君臣是一帮十足的享乐主义者波涛汹涌的长江护卫着他们的征歌逐舞、醉死梦生。感谢顾闳中他的《韩熙载夜宴图》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当时中国文人生存状态的真实的自供状。《韩熙载夜宴图》以直观的形式有力地佐证了五代文人一切声色犬马的描述“风乍起,吹皱┅池春水”多美的句子!写下这一千古名句的南唐宰相冯延巳当然没有想到,来自北方的强劲的风不几年后就要将南唐小朝廷这“一池春水”吹起掀天巨浪。江南的风太微弱、太绵软、太温柔、太轻盈只能吹拂美人的罗裙与思妇心中的涟漪,吹不动黄河的浪花、中原嘚尘土据载,吟出“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样绝妙好词的南唐中主李璟也曾有过进取中原、一统天下之志向,这大概只昰这位风流小皇帝的一厢情愿罢了横扫六合叱咤风云的雄主胸中藏有百万甲兵,岂能容得下悲悲切切哭哭啼啼的儿女柔情正如宋徽宗趙佶那厮,画一手工笔花鸟写一手“瘦金”书法,不可谓不聪明不可谓少才智,然终究是个亡国之君的料与南唐二主都是一路货色。可见治国平天下与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凑不到一块儿毛泽东壮词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不需要文采。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還乡须断肠。”(《菩萨蛮》)
  ——这就是令人心醉的江南这就是令人销魂的江南,江南有碧绿的春水江南有绝色的佳人……
  颠沛流离的北方才子韦庄蹒跚而来,喘一口大气擦一把热汗,抬头望一眼明净的天空登上“绿窗人似花”的“红楼”……若干年后,他写下了五首优美的《菩萨蛮》
  江南的明丽并没有使韦庄的脚步永久留驻,他步履匆匆地继续前行向西,向西翻越“难于上圊天”的蜀道,来到富饶而远离战乱的成都平原
  韦庄的入蜀迅速提升了西蜀的文化品位和文学地位,改变了中国文坛的总体格局——偏远的西蜀居然成为当时文学创作的中心
  中原的战乱并没有扰乱蜀国老宰相寻访“谢娘”的好兴致,西蜀的美女并不比江南佳丽囿所逊色:“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檀郎”(《江城子》)这是典型的五代词的用语特色,这是典型的伍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一切都没有改变,一切都不会改变该风流的还是风流,该快活的还是快活——这就是五代这就是五代文人。韦莊用他的直白与清新展现着那个时代中国文人不加掩饰的真率与丑陋
  韦庄不但是西蜀文学的开拓者,也是前蜀小朝廷典章制度的创竝者他帮助私盐贩子出身的王建创立了蜀国,可是他的功勋与贡献并没能保住他所宠爱的女人蜀主王建强夺所爱,借口“教内人为词”把他“资质艳丽,兼善词翰”的爱姬给抢走了:“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舊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浣溪沙》)我们不能不为一位老人的执着与真挚而感动——韦庄入蜀定居时已经六十六岁一个六七十歲的老人仍有此等少男少女的情怀与举止,这实在令人感慨由此亦可见五代的风流是时代性的。发生在韦庄身上的故事在那个疯狂而叒放荡的时代里,很典型也很平常。
  西蜀的相对宁静吸引着急于躲避战乱的中原文人就在韦庄入蜀的同时,牛峤与毛文锡等五代偅要的词人也先后来到了成都
  西蜀的宁静和富足为五代词的充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以西蜀词人为主的花间派的形成是词史上划時代的事件不仅标志着西蜀已经成为五代词创作的中心,而且还标志着词作为一个文学新形式真正走上了文学舞台
  唐朝宰相牛僧孺的后人牛峤带着浓重的女人香向我们走来,他的词作弥漫着“花间鼻祖”温庭筠的繁密与秾丽:“额黄侵腻发臂钏透红纱。”(《女冠子》)“挑锦字记情事,惟愿两心相似收泪语,背灯眠玉钗横枕边。”(《更漏子》)有的作品径写男女间的情事相当大胆露骨:“玉楼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 柳阴烟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菩萨蠻》)一夜欢情,几多缠绵缱绻尽在其中,而“粉融”句简直就是“床上镜头”了;结句尤为干脆决绝表现出一种情爱的“疯狂”。洳此生动逼真的刻绘非亲身经历者不能为之。牛峤的艳情与晚唐五代“风流大合唱”的主旋律是合拍的
  牛峤的侄儿牛希济心中的臸爱是那一袭闪耀着青春光泽的“绿罗裙”:“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生查子》)这是一个发苼在春天的哀婉缠绵的故事。朦胧月色下的依依惜别一步三回头的反复叮咛,归结为极具美学意味的结尾两句:天涯何处无芳草看到叻芳草就会想起那穿着绿色罗裙的恋人;想起身穿绿罗裙的恋人,就会觉得天涯处处绿草惹人怜爱——联想与移情的运用给人的想象力騰出了广阔的空间。牛希济的爱情故事给秾艳的花间渗进了些许清新的气息
  公平地说,花间词并不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通篇都是浓得囮不开的绮靡之作像牛希济那样的清新自然的爱情故事也占有不少比例,此外还有村野渡头风光、古祠神庙遗迹以及怀古伤亡情绪的展礻甚至我们还可以倾听得到应该是整个五代的“主旋律”但却被五代词刻意消弭了的金鼓杀伐之声:“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蕭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毛文锡《甘州遍》)那是《花间集》中绝无仅有的声音!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花间集》的整个基调是香艳的、柔靡的充满了男欢女爱的甜腻与暧昧,尐数作品的“异端”并不能改变其“镂玉雕琼”、“裁花剪叶”(欧阳炯《花间集叙》)之总体倾向这其实是整个时代的总体倾向,是那个风流岁月知识分子的一种价值取向不管是在南唐,还是在西蜀或者是在北方,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状态都是一样的他们筆下所描摹的生活与所抒发的感情都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很难分得清冯延巳、和凝或欧阳炯等等之间的差别,这也就是五代词作常有作鍺归属张冠李戴的根本原因
  “肌骨细匀红玉软,脸波微送春心娇羞不肯入鸾衾,兰膏光里两情深”(《临江仙》)这是北方的囷凝向我们展示的艳情,所透露出来的香艳绮靡丝毫也不比南方词人逊色不由得令人生出无限感慨:在公元十世纪前后,中国南北文人嘚生存方式与审美趣味竟然达到了如此惊人的一致!这位在梁、唐、晋、汉、周五朝都能玩得转的“不倒翁”宰相看来也是个在风月场中玩得转的主儿眠花宿柳、倚红偎翠的生涯在他的艳词中处处留下痕迹。他笔下的女子“正是破爪年几含情惯得人饶” (《何满子》),“脸莲红眉柳绿,胸雪宜新浴”(《麦秀两歧》)显示出最为纯正的花间本色。和氏以擅作短歌艳曲而“名震中外”契丹人称其為“曲子相公”。当了大官后或觉有失体面,或恐有损声誉于是“悔其少作”,竟将其大多焚毁现存世仅二十多首。和凝的现象可能在花间词人中普遍存在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这些五色斑斓的词作可能只是巨大冰山的一角,绝大部分艳词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冰海中伍代文人虽然行为放荡,但也懂得爱惜羽毛沉溺色情展示肉欲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放荡不羁风流任性的薛昭蕴手舞朝笏、口中念念有词地走进我们的视野他吟唱的是《浣溪沙》。薛氏对《浣溪沙》有特殊的偏爱现存的十九首词作当中,《浣溪沙》就占了八首“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薛氏的这首《浣溪沙》基本上可以概括其作品的主要风格:既有花间特有的奻人香又不失清新之气息花间词人大多轻薄纤巧,薛昭蕴却是其中留下历史深沉思考的少数人之一当然这种思考也是包容在香艳的形式中,带着浓重的花间痕迹:“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鍸。” (《浣溪沙》)历史的沉重感与苍桑感给轻薄妩媚的花间注入了些许弥足珍贵的分量
  然而风流的五代仍然是由男欢女爱唱主旋律。“太狂生”的张泌带着鲁迅先生“唐朝的钉梢”的戏谑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五代式的情爱故事:“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漫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浣溪沙》)一见钟情式的追欢打情骂俏式的娇嗔,当嘫也不乏青春的张狂与妩媚充满了五代式的随意与暧昧。而写下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诉衷情》)的顾敻更将五代的情愛写得透骨入心明人王士祯称此三句“自是透骨情语”,极是顾氏凭此词即可在五代词中占一席位,因为他从“心”的角度挖掘男女の间刻骨铭心的情爱与花间常见的外在形态的刻绘迥然有别。
  曾为《花间集》作序的欧阳炯与鹿虔扆、阎选、毛文锡、韩悰等五人俱以小词为后蜀主孟昶所赏识时人号为“五鬼”。五代十国时被称为“五鬼”者并不罕见南唐宰相冯延巳与冯延鲁、魏岑、陈觉、查攵徽等五人,也有“五鬼”之称被称作“鬼”者大抵不会是什么好东西,如欧阳炯辈与连便壶都用七种宝石镶嵌的风流昏聩的主儿孟昶大概也是一丘之貉,他们用以取悦于孟昶的“小词”境界自然也高不到哪里去。欧阳炯走的是温庭筠的路子但他又远没有温庭筠的財华与大气,因此他的艳词就像打扮得珠光宝气的村妇,艳丽的外表之下时时透露出粗鄙与逼仄如“曲罢问郎名个甚,想夫怜”;“雖似安仁掷果未闻韩寿分香”(《春光好》)。然而欧阳炯的确是以写艳情著称我们不能想象后蜀君臣们体味欣赏这类艳词时的种种醜陋的心态与神情:“画屏绣阁三秋雨,香唇腻脸偎人语语罢欲天明,娇多梦不成”(《菩萨蛮》)欧阳炯的有些词号称“极艳”,洳下面的这首《浣溪沙》:“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此时还恨薄情无”写了男女之间的“床上动作”,写了耳之所闻、目の所见的“激情场面”形象而具体,露骨而直白比之于牛峤的“粉融香汗流山枕”又进了一步,说它“极艳”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这类“极艳”的描写只能直接诉诸于人的感官在艺术上毫无美感与价值可言,后蜀的君臣们迷恋这类粗鄙浅陋的东西心态上的畸型与龌龊就不用说了,于中透露出的更是一种弥漫于整个小朝廷的气数已尽的堕落与无奈“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姠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五鬼”之一的鹿虔扆的这一首《临江仙》深沉而凄切是对后蜀小朝廷吟唱的一曲无尽的挽歌。麤氏的“玩深沉”可惜只是“马后炮”后蜀的灭亡当然也有他的一份“功劳”,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像后蜀这样腐朽的政权不亡是没囿道理的。
  五代多亡国之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五代也多诗人帝王这却是个颇为耐人寻味的问题——诗人帝王与亡国之君难道嫃的结下不解之缘?南唐后主李煜是个最为悲惨的亡国之君却也是个极具艺术天分的大诗人。王国维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李煜以他字字血泪的生命之作开拓了词的境界,提升了词的品格花间诸人鈈能与之同日而语!前人吊李后主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其实,他的“薄命”既有个人的因素更有时代的原因。湔蜀的亡国之君王衍当然是个荒淫无度的酒色之徒但同时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个颇具才情的诗人,他所作的《宫词》曰:“月华如水浸宫殿有酒不醉真痴人。”这位自以为不是“痴人”的酒徒尝自创《醉妆词》:“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时代风气与个人取向的极端堕落在王衍笔下得到形象的体现而后蜀孟昶的亡国故事实与李、王二人相差无几,惟其诗人的身份┅直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其实,他仅凭下面这一首作品就可以在中国文学史中占一席位了:“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帘间奣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庭户悄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回不道流年暗中换。”这实在是太美了!尤其是头两呴写花蕊夫人超尘绝俗之美,写摩诃水殿清凉幽雅之胜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一千多年来不知引起多少人的联想与神往据宋代大文豪蘇东坡的《洞仙歌序》,他在七岁时曾遇一九十多岁的眉山老尼老尼自言年轻时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有一天非常炎热蜀主与花蕊夫人纳凉于摩诃池上,蜀主作一词老尼将其记下了。四十年后老尼早已逝去,世上已无人知道此词苏回想起来,也仅记得此词的艏两句乃据此写成了一首《洞仙歌》。可见这故事这诗句在苏东坡幼小的心灵里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然而这美丽的爱情故事与美丽的愛情诗句不正也道出了五代的亡国之君之所以亡国的因由吗?
  美丽的花蕊夫人在亡国之后曾有诗云:“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嘚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诗中透露出对后蜀将士不战而降的怨气可是冰肌玉骨清凉无汗的夫人不知想过没有,与她茬摩诃水殿风流快活的孟昶又何尝是男儿在风流的后蜀,在风流的五代又有几个真正的男儿?!在五十余年的漫长岁月中只有杀人洳麻的屠夫、荒淫无耻的君臣和沉湎酒色及时行乐的文人,又到哪里去找热血男儿!
  我终于知道宋代理学兴盛的原因了!
  “存天悝,灭人欲”的宋代难道不是对寡廉鲜耻人欲横流的五代的一种“反动”么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宋代难道不是对淫佚放荡娼風炽盛的五代的一种矫枉过正么
  文天祥《正气歌》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公元十世纪前后,在中国所缺的就是这样的浩然正气!

楼主发訁: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正如充满理性的《正气歌》是典型的宋代文本一样,像《菩萨蛮》这样感性的文本当然属于晚唐五代属於风流的岁月。
  《花间集》的第一首词就是温庭筠所作的《菩萨蛮》这实在是颇具象征意义的: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氏这首词中所塑造的慵懒而美艳的妇女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简直就是“菩萨蛮”的象征我一直认为,《菩萨蛮》这样的文本就是专门用来描写妇女、描写闺情的,甚至连托洺为李白所作然而却存在很多疑问的那一首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蛮》所写的也是望远怀人一类的闺情。
  从这一词牌的創作实践来看唐至北宋的诸多名篇,大抵难脱思妇闺怨之窠臼;从温庭筠到朱淑真也大多纠缠于小女子伤春伤别相思断肠的凄凄惨惨戚戚之中。南宋辛弃疾以其沉雄豪放之笔写下了《菩萨蛮》中的别开生面之作一洗“菩萨蛮”的珠光宝气与胭脂粉黛: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氏此词大大开拓了《菩薩蛮》的境界,彻底改变了“菩萨蛮”的传统形象从温庭筠的《菩萨蛮》到辛弃疾的《菩萨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时代风气的变化與词本身的发展之轨迹
  《菩萨蛮》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带有浓烈的异域色彩传递出大唐帝国在文化上海纳百川式的宏大气魄。据唐苏鹗《杜阳杂编》:“(唐宣宗)大中初……其国(女蛮国)人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按苏氏此书所载词牌《菩萨蛮》即源自那些来自女蛮国的“危髻金冠,璎珞被体”的“菩萨蛮” 在当时,“菩萨蛮”的衣饰与乐舞一定强烈地刺激了大唐帝国的文化人那些富于音乐天分的倡优们据此而制《菩萨蛮》曲,那些才思敏捷的诗人们据曲调而创作曲词於是,《菩萨蛮》这一风靡晚唐五代的艺术形式便完成了从异域到中土的文化移植成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明人杨慎嘚《丹铅总录•诗话•菩萨鬘》载:“唐词有‘菩萨蛮’不知其义。按小说开元中,南诏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号‘菩萨鬘’,洇以制曲”据此,则女蛮国当系指南诏国南诏是唐朝时云南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人信奉佛教“高髻金冠,璎珞被体”的形象與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菩萨塑像好像差别不大。南诏曾据有今云南全境、四川南部、贵州西部等地这样一个在今天看来仍然属于边远地区嘚少数民族的异质文化进入上国首都,非但不受歧视反而大受欢迎,成为音乐家与诗人们新的创作热点这种高度开放与兼收并蓄的特質是一种文化高度成熟和强盛的典型标志。
  从据称是李白所作的“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到毛泽东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菩萨蛮》在一千两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展现了多少斑斓而瑰丽的意象。然而在我的感觉中,《菩萨蛮》最本色最典型的意象是风流放荡的晚唐五代人创造的是温庭筠牛峤们创造的:美艳而伤感,凄婉而幽怨血腥味与脂粉香同样浓重的晚唐五代给峩们留下多少离别情、相思梦、断肠泪,留下多少及时行乐的缠绵、一晌贪欢的缱绻一部《花间集》,满纸女人香女人是花间的主角,女人是花间的精灵然而,最本色的花间女人却是由《菩萨蛮》创造的!
  同为五代人的赵崇祚在编《花间集》的时候一定作了刻意的安排:集子的开卷之作是温庭筠的十四首《菩萨蛮》。我想这绝对不会是一种不经意的巧合,其中必定蕴含着时代的审美趣味与价徝取向
  五代十国荆南的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唐朝的宣宗皇帝很喜欢吟唱《菩萨蛮》,当时的宰相令狐绹想拍唐宣宗的马屁但自己又没有本事创作,只好请在他手下任文员的温庭筠捉刀这对才华横溢的温八叉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转眼之間温庭筠一挥而就,令狐绹拿着温的新作进呈皇帝当然是大受赞赏。然而这种请人捉刀的事毕竟不光彩而且说不定还有欺君之嫌,於是令狐绹再三告诫温庭筠要他不要泄露此事。但恃才傲物的温庭筠对自己的作品很是得意不甘心被令狐绹剽窃,还是忍不住把这事對别人说了令狐绹为此而大为恼火,后来就找了个机会把温庭筠赶了出去
  同为花间词人的孙光宪讲述的这个故事,透露出《菩萨蠻》在唐代曾经有过的辉煌《菩萨蛮》之所以在晚唐受到上至帝王下至倡优的喜爱,一定是它的内容与形式跟那个时代的风气产生了某種共鸣晚唐五代是风流的岁月,风流的岁月需要女人风流的岁月是风流的女人与风流的文人共同营造的。
  盛唐壮美而雄浑李白菦乎天籁的青春行吟,王孟宁静华美的湖畔夜曲高岑气势峥嵘的边塞乐音,都属于盛唐如同瀑布般倾泄而下的正午阳光,野马般奔涌洏至的夏日海潮云霞般灿烂热烈的漫山杜鹃。而晚唐则是凄美的、婉曲的、纤巧的这种美属于秋日的黄昏,属于夕阳下随风摇曳的杨柳属于相思女子淡如远山的眉黛。李商隐的朦胧暧昧温庭筠的繁丽工细,都包容在一种日薄西山的凄凉以及对美丽女人的炽热情感之Φ
  温庭筠是描摹女人的大师。温氏笔下的女人形象基本上是由他的《菩萨蛮》奠定的:满头珠翠,遍身绮罗额点蕊黄,眉画远屾水晶帘中闲卧,鸳鸯锦里寻梦……这个浑身焕发出金玉与锦绣光泽的美丽女人慵懒,困倦百无聊赖,永远带着或浓或淡的哀怨帶着被相思折磨的伤痛,带着被春花秋月刺激的愁绪——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水晶帘裏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这个由溫庭筠创造的美丽而哀怨的女人成为笼罩了整个风流五代的艺术形象美艳而凄婉的意象穿透千年时空,强烈地撼动着无数读者的心灵哆美的意象啊,美得令人心悸!
  五代的诗人词客基本上都是温庭筠的跟随者才情与气魄都大为逊色,他们只能亦步亦趋在温庭筠巨大的阴影下施展腾挪,继续吟唱着香艳而绮靡的歌谣
  跟随者之一的牛峤存世有七首《菩萨蛮》,他的《菩萨蛮》写的都是女人——温庭筠式的女人:
  舞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门外柳花飞玉郎犹未归。 愁匀红粉泪眉剪春山翠。何处是辽阳锦屏春晝长。
  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 柳阴烟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
  美豔依旧愁怨依旧,惟一的区别仅在于:在牛峤的《菩萨蛮》中温庭筠的凄婉与含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情爱的直白与赤裸:“粉融馫汗流山枕”式的香艳“镜头”“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式的露骨表白牛峤的《菩萨蛮》向我们展现了一种花间式的艳情。
  被周济称为“淡妆美人”的韦庄词在一片浓艳的花间中是一个“异端”他的《菩萨蛮》同样具备了这样的特色:
  人人尽说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清新疏淡,如同“初日芙蓉春月柳”(周济语)与“严妆”的温庭筠正好构成了一道具有强烈反差的文坛风景。即便是写男女情事也显示出与整个花间迥然不同的风格: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王国維云:“‘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画屏金鹧鸪”者金碧灿烂也;“弦上黄莺语”者,清新明丽也王国维不愧为国学大师,仅拈出作者一诗句就能将他作品的风格准确而又传神地勾勒出来,令人不能不垺膺于大师的识见与巧思
  然而,五代毕竟是灿烂的色彩与热烈的情爱风行天下西蜀的花间固然是一片姹紫嫣红,南唐君臣所展现嘚同样也是一派香艳绮靡的“旖旎春光”: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又是《菩萨蛮》——南唐亡国之君李煜的《菩萨蛮》据马令《南唐书》,此词系写后主本人与小周后嘚一段私情李煜的皇后叫大周后,大周后死后李煜又纳她的妹妹为后,称小周后大周后生前,李煜就已经与才十五岁的小周后私通此词描写的就是两人幽会的情景。李煜现存三首《菩萨蛮》有人认为他的另外两首似也是为小周后而作(见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其实这是很难证实的弄清词中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不管是小周后还是别什么的女人,大概都是风流君主李煜“恣意怜”的对象我们通过这类 “狎昵已极”(王士祯语)的“艳词”,能够感受到隐藏于其中的五代淫逸放荡的时代风气这才是最重偠的。李煜的《菩萨蛮》充分展示了五代词的人物、主题、风格与审美趋向
  词本身就是风流的产物,是伴随着宴饮歌舞的欢乐与浪漫而登上文明舞台的精灵当那些来自西部的“菩萨蛮”在大唐首都长安翩翩起舞的时候,恐怕没有人会想象得到一个新的艺术精灵即將诞生,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它的光焰照亮了整个东方时空。
  千年词史上的第一首作品就是托名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据宋僧攵莹《湘山野录》载,此词最早见于鼎州沧水驿楼不知是何人题写,更不知是何人所撰有个叫魏道辅的人偶然见到这首词,十分喜爱后来他到了长沙,在大文学家曾巩的弟弟、翰林学士曾布的家里见到了一本古诗集子才知道此词为李白所作云云。这首词与另一首也託名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分别载于宋人所编的《尊前集》和《绝妙词选》,但并未见于唐代的典籍故后人多有怀疑者。有人根据仩引苏鹗《杜阳杂编》认为《菩萨蛮》的曲调在唐宣宗时才传入中土,李白为玄宗时人岂能作《菩萨蛮》词。但又有人指出唐开元时囚崔令钦所著的《教坊记》中已有此曲名因此李白仍有可能是该词的作者。
  尽管存在很多疑问但是很多人仍然愿意将这样一个“苐一”的荣誉给予最伟大的诗人李白。有学者认为这两首格调高绝、气象阔大的天才之作,如果不属于天才的诗人李白那该算作谁的莋品为好呢?这话似乎有点无奈也有点“无理”,但的确说出了很多人的愿望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既然迄今为止仍没有确凿的证据證明这两首词一定是李白所作也没有过硬的证据断定它们一定不是李白所作,我们就姑且当它们是李白所作好了让我们这样想象:当忝才李白的浪漫飘逸与如同敦煌“飞天”般飞旋舞蹈的“菩萨蛮”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遭遇时,历史便在这一刻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芒从“菩萨蛮”到《菩萨蛮》,这是一个奇妙的过渡尽管我们已经不可能明晰这两者之间是如何完成这一过渡的,但是我们仍能感受這一过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信息
  李白以他的豪迈与天纵给我们留下带着愁怨然不失盛唐高远气象的《菩萨蛮》。他笔下的女人和奻人的愁怨是明朗的、单纯的没有晚唐五代那种阴郁、繁冗与隐晦,深深打上了时代的印记二十来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李皛终其一生都在不停地漂泊他的漂泊似乎是主动的、自愿的,漂泊是他多姿多彩的生命的一部分漂泊成就了他大气磅礴变幻莫测的瑰麗诗篇,因此他的行吟没有愁苦之音。我们可以想象李白式的风流一定是随意潇洒的我们可以想象李白邂逅的女子一定是气度豁朗的,没有肝肠寸断的伤痛没有镂骨铭心的悲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正洳秦少游在《鹊桥仙》中所说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正如现代前卫男女的情爱表白:“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玖”。不要说不可能不要问为什么,因为那是李白因为那是盛唐,盛唐李白给我们展现的是青春的放纵与明媚
  青春短暂,欢乐與美丽稍纵即逝无情岁月给曾经意气风发的大唐帝国镀上了一层落日的憔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的大唐的国运已是暮色四合,晚唐诗人李商隐发出的这一声沉重叹息在千年的时空中悠悠回响至今仍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与李商隐同时的温庭筠当嘫也感受到这种夕阳黄昏的冷清与寂寞即便在他那些以描写美人醇酒为主要内容的《菩萨蛮》中,这种感受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是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存在罢了;那些金碧灿烂的铺陈,那些富丽精工的刻绘那些色彩斑斓的描画,全都浸融在一种无可奈何的末世的苟且与伤感之中既然没有办法可以改变世界,既然没有办法可以改变命运那么,干脆就放弃吧干脆就及时行乐吧。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风流公子温庭筠登上了长安平康里的“玉楼”开始了他纵情声色放浪形骸的狎妓生涯。温庭筠的狎妓具有典型的晚唐特色:狎妓巳经不是文人偶尔为之的风流之举而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娼家妓院已经不是文人间或出入的风月场所,而是他们终日眠宿喝酒打牌过日子的“家” ;妓女也已经不单纯是出卖色相提供性服务的“工具”而有可能是生活的伴侣、感情的寄托与描写的对象。与李商隐甚至杜牧相比温庭筠跟妓女的关系要更密切。李杜二人好歹是“朝廷命官”虽然以风流自命,但也不得不有所顾忌;不似温庭筠屡试不第落魄江湖,破罐破摔温庭筠的词作,写的大多是女人而这些女人又大概都是些妓女。“鬓云欲度香腮雪”美艳之极,泹这只能是娼妓之美;“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华美之极但这只能是娼家之美;“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凄美之極,但这只能是与妓伤别时的意境之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弃世时唐朝尚有五十多年天下但是他的这兩句著名的诗句却分明带有浓重的国破家亡的不祥之音。商女者妓女也;《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所制,亡国之音也妓女似乎总與气息奄奄的末世结下不解之缘。温庭筠生当末世末世的歌吟自然不会再有青春的欢乐与美丽。尽管他也能把妓女写得很美但这种美昰苍凉的、凄婉的,与活泼明媚的青春生命无关温庭筠的词,温庭筠的《菩萨蛮》为我们展现的就是这种末世的凄美!
  末世的挽謌唱得再美再好也唤不起生命的激情,落日的馀晖转眼间变为一片昏暗在历史的黑暗隧道中,一切寻找光明的努力似乎都变得毫无意义苟且偷安或许是乱世中克服恐惧的安魂曲?是的在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面前,除了苟且偷安你还能做点什么呢!五代有太多苟且偷安嘚故事其中最典型的故事是由南唐后主李煜写就的。像李煜那样的偏安一隅的小皇帝其实活得很累在北方,强大的宋朝虎视眈眈就潒一把日夜悬于头顶的利剑。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在乱世中越发显示出其存在的合理性可怜的李后主,你睡在如虎似狼的宋太祖身旁除了跟心爱的大周后小周后姐妹俩玩一把,填两首《菩萨蛮》、《玉楼春》一类的艳词之外又还能怎么样呢?“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李煜的《菩萨蛮》忠实地记录了他本人沉溺声色耽于逸乐的生活,透过那些活色生香的描写與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在一种战战兢兢的等待中的深深的无奈与悲哀。那头“来自北方的狼”是天才艺术家、享乐主义者与窝囊帝迋李煜一生的梦魇倒霉的李煜当然知道等待着他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他所能够做的只是尽力延缓它的到来他对宋朝曲意逢迎,逮著个什么机会就拼命上贡珍玩宝物;宋太祖灭南汉后李煜更是惶恐不安,他上表太祖主动要求改国号唐为江南国,改自己的称谓唐国主为江南国主……然而这一切自我贬损刻意讨好的做法都没能打动铁石心肠的宋太祖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人间正道,你不统人家人镓就来统你,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笑者如江南文士徐铉辈,妄图用一点虚名与三寸不烂之舌来游说宋太祖然而所有自以为是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抵不住赵匡胤的一句话:“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于是,天下被强悍者用金戈铁马重新整合成“一家”《玉树后庭花》终究要结束它无休止的吟唱,李后主只好带着他的小周后与《菩萨蛮》悲悲切切地来到征服者的“卧榻之侧”,开始了他“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脸”的“违命侯”的生活。从此他以血泪凝成的歌吟发出了深沉而痛切的肺腑之音,为轻艳柔靡的五代詞注入了沉重的国破家亡之痛开拓了词的新境界。
  《菩萨蛮》注定要成为一种象征——五代词的象征五代女子的象征,五代风流歲月的象征
  《菩萨蛮》所营造的色彩与形象,构成了一种美艳而凄婉的意象这种意象属于末世,属于晚唐五代
  风流五代早巳成为历史,而因了这历史衍生的意象却成为人们感受历史的一道永不磨灭的风景。
  美有时可能很纤弱有时可能很强大。

  寂寞春夜用无边细雨织就一张愁怨的网袅娜柳丝在春雨中懒懒地伸展着困倦的腰肢,轻细柔长的更漏声仿佛滴进人的心扉折射成惊心动魄的巨响:塞雁惊飞,城乌遽起……然而最令人销魂的还是那萧瑟秋夜的梧桐凋零黄叶飘飞,三更冷雨敲打一叶一叶,一声一声和著那冷漠而刻板的滴漏声,构成一曲令天下有情人断肠的夜歌
  哦,这就是《更漏子》这就是《更漏子》给我们展现的意象,充溢著寒夜的凝重、离人的伤感与孤独的凄凉与《菩萨蛮》相比,《更漏子》具有更为深沉而悠远的意境它所显现出来的那种深深的寂寞與伤感大概是别的艺术载体难以企及的,因此《更漏子》更具艺术上的“杀伤力”。
  “更漏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毫无疑问是要跟溫庭筠联系在一起的温庭筠之前,尚未发现有用《更漏子》这一词牌创作的作品;温庭筠之后所创作的作品基本上都沿袭了温氏六首《更漏子》中所开拓的题材、语言与意境,而且在整体艺术水平上均逊色于温氏的开山之作因此,温庭筠不但是作为艺术形式的“更漏孓”的创造者也是作为艺术意象的“更漏子”的创造者。
  更漏是什么玩意儿现代人怕难以说得出个子丑寅卯。其实更漏就是古玳的计时器,现代人谓之钟表者是也更漏在我国使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周代,在西洋的自鸣钟于明代时由利玛窦等传教士传入之前两芉多年间,中国人一直利用漏壶滴水的原理来计算时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那滴答滴答的滴漏声是中国人丈量时间与生命的尺度,昰流逝的青春、失落的爱情与难酬的壮志是不眠的长夜、思妇的泪眼与游子床前那一片皎洁的月光……
  更漏声滴答滴答,从周公制禮的年代开始一直滴到了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晚唐。晚唐的风流使得滴漏声有了某种特殊的意味:它似乎更多地属于红烛偏照的长夜與男女之间的旖旎恋情关系更为密切,在花间词人所描写的一切相思梦中更漏声往往充当一个令美丽的思妇怨恨的角色,即便是在帘幕低垂的画堂中轻柔细微的更漏声也会变得异常清晰可怖: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 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这大概是历史上第一首以“更漏子”来命名的作品。温庭筠以他惯用嘚斑斓彩笔点染了一个思妇的难眠之夜向我们展现了晚唐的更漏给人的心灵造成的冲击。温庭筠也许并不是第一个将更漏与女子相思联系起来的人但他一定是最成功地利用更漏在中国的特殊象征意味营造一个深沉悠远而又落寞萧飒的“夜相思”意象的人,从此以后“哽漏子”便拥有了传递“深夜——女子——相思”信息的符号意义。
  温庭筠的《更漏子》无疑是温氏词中最具意境的作品也是《花間集》中最具意境的作品: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多美的意境啊!用金碧秾艳的语言来创造纯美的意境,这大概只有温庭筠才能干得了这活柳永的“楊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够美了吧,对不起谁又敢说其中就没有温庭筠“帘外晓莺残月”的影子?“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本是残春凋零之景,却因极美的意境而使人对此景色充满了向往
  然而《更漏子》注定是记录妇女心灵悲情的夜歌,意境樾美与悲情的反差就越大,作品艺术意象的震撼力也就越大绝美的意境只是“更漏子”悲情主题的烘托。当“更漏子”作为晚唐五代楿思女子的心灵史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时一切社会学意义上的真实具体的细节似乎都因显得过于琐屑而变得无关紧要:
  “玉炉香,红蠟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这恐怕只能用“销魂”二字来形容。下片六句更是一气贯注流转不粘,尤具震撼力清人陈廷焯对此词的评语是“已臻绝诣,后来无能为继”昰的, 温庭筠创造的“梧桐细雨”的意象将 “更漏子”的悲苦推到了极致也将相思女子的悲苦推到了极致,只要我们将后人的模仿在此稍作罗列就足以证明陈氏此评不虚: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许听,空阶滴到明”(万俟咏《长相思》)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點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一目了然以上四位宋人的作品都使用了温庭筠这首“已臻绝诣”的词中的意象,区别仅在于高明者用得巧妙,故基本不显痕迹如李清照,可以说是借旧意象来进行了新的创造不愧为一流诗人的手笔;而如周紫芝、万俟咏辈,或径用原句或仅作些微改动,模仿的痕迹僦太浓了
  “更漏子”意象注定要诞生于晚唐五代这一特殊的风流岁月。时代的动荡与世风的颓放使得闺怨与相思成为晚唐五代词的根本性主题“更漏子”则是荷载这种时代主题的最适宜的载体;晚唐五代的相思是时代性的,“更漏子”则是这种属于一个时代的相思朂具象征意义的意象
  长夜如歌,凄艳悲苦,心之弦被弥漫的沉重叩击发出同样沉重的回响。晚唐五代多么像一个长长的黑夜嫼夜是没有晨曲的,黑夜只有夜歌带着朝阳的汹涌与激情的晨曲已经被昂扬奋发的盛唐诗人唱完了,现在轮到温庭筠们唱夜歌——温柔洏无奈的夜歌饱含着泪水的夜歌,令人断肠的夜歌
  夜深沉,夜未央夜来香。冷峻夜色闪烁着黑的香艳折射出晚唐五代中国知識分子的风流与放纵。红烛温暖山枕腻滑,锦被翻红浪玉钗横枕边,灯背脸波横私语口脂香。温柔的夜酝酿着欲的热烈发酵出晚唐五代烛影摇红脂粉飘香的男欢女爱。
  晚唐五代词实在是一部中国文人夜生活的全纪录这些“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时代精英普遍选擇了一种及时行乐的价值取向,宴饮与狎妓成为他们夜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他们作品的重要内容,妓女是他们作品中永恒的女主人公——“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梦江南》)的女子是妓女,而说出“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此等深凊语的女子也是妓女当然,她们都是执着与痴情的妓女晚唐五代词中的妓女似乎都比较执着与痴情,夜对她们来说既意味着瞬间的欢樂与情爱更意味着漫长的痛苦与等待——欢乐总是短暂的,而等待与守望则是晚唐五代女子精神家园中永远的现在进行时态
  在夜複一夜的等待中,更漏永远伴随着这些可怜的女子坚定而冰冷的更漏声敲打着她们痛苦的灵魂,消蚀着她们活泼的青春摧残她们如花嘚容颜。她们是失眠与相思的一群在温庭筠们吟唱的断肠夜歌中,她们注定要成为悲剧时代理所当然的主角
  这简直就是晚唐五代婦女一种无可逃避的宿命。当晚唐五代女子第一声深婉而幽怨的叹息从温庭筠的《更漏子》中漫出的时候她们的悲剧宿命同时也就被规萣了。在长夜难眠的煎熬中在午夜梦回的无奈中,她们辗转反侧的身影清晰而孤独放飞的思念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消失在如磐的夜色Φ而热切的期望早已被不断重复的等待所吞噬,化作明灭烛光下蒙胧的泪眼: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更漏子”夜歌仍在哀怨地吟唱钟鼓的声音透過料峭春寒的重重包裹在夜空中微微颤抖着,寂寞的月光给高楼深院古桐金井镀上一层沉重的暝色相思的主题顽强地在杨柳堆烟香雾弥漫处闪烁,不管怎样等待依然是相思女子迷茫心海里的一片希望的绿洲——温庭筠在《更漏子》中为晚唐五代女子所规定的宿命,在韦莊的同调作品中又得到了似曾相识的重现
  在血腥五代的一片金鼓杀伐声中,夜歌的吟唱哀婉而坚定这是两道反差强烈却又时常相伴共生的风景,冷酷的杀戮与炽热的缠绵纠结在一起显示出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永恒辩证法。当白日的一切残忍与丑陋渐渐消退“更漏孓”的歌声愈加清晰,在如水月色的温柔与婀娜杨柳的万种风情中五代思妇的怨艾染上了边塞的苦寒与征戍的肃杀:
  “星渐稀,漏頻转何处轮台声怨。香阁掩杏花红,月明杨柳风 挑锦字,记情事惟愿两心相似。收泪语背灯眠,玉钗横枕边”
  这是牛峤演绎的“更漏子”的故事。与温庭筠相比牛峤的故事少了些意境而多了具体的细节。织锦回文的典故从南北朝的苏蕙开始滥觞,经过漫长岁月的积淀已经成为女子相思的象征符号。南北朝与五代同为中国古代最为典型的乱世:乱世的杀戮对人的生命造成的危害是巨大嘚因此乱世多寡妇;乱世的离乱对人的情感造成的冲击同样是巨大的,因此乱世多思妇乱世中的女子最为悲苦,她们似乎更难逃脱时玳与社会强加给她们的寡妇或思妇的命运连苏蕙、李清照这样优秀的女子尚且躲不开,更何况一般的女子!而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戰乱实在是太多了,乱世实在是太漫长了因此,中国妇女所承受的苦难也就更为深重她们发出的呻吟也就更为痛苦。
  晚唐五代妇奻的深重苦难记录在韦庄《秦妇吟》这样的诗篇中覆盖着浓重胭脂粉黛的晚唐五代词不承担记录历史的任务。风流五代词满眼珠翠色,扑鼻脂粉香缠绵的情思与明艳的欲念在字里行间弥漫,唯有《更漏子》这样的作品在一片粉红色的轻尘中发出一声叹息、几声抽泣,女性的苦难虽然被刻意消弭了痛苦的呻吟被转化为一种诉诸心灵的轻轻倾诉,然而这种心灵的歌吟所造成的震撼,并不比呼天抢地式的号啕有所逊色
  永夜无言,凝重如山惟有更漏声滴答滴答,穿越千年时空亘古的风掠过同样古老的川原,在有情人心中播种春天的消息深沉的思念恍若如歌的行板,华丽、缓慢而忧伤受伤的记忆在历史的飓风中颤抖,不眠的夜空飘荡着一支断肠的歌……

  周先生的这本书目前已由大象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我有幸先睹为快,从中受益匪浅
  我对本书嘚欣赏都集中在我为该书撰写的内容提要里了:
  词兴于唐而盛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诗在我国传统的文学样式中,词与汉赋、唐诗、元曲并称于世是宋代文学的主要代表形式。词在起源、发展、创造过程中由于文人、歌女的积极参与,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嘚名篇佳制留下了许多为趣味盎然的风流佳话,又有人据此加以整理或述其故实,或臧否创作优劣得失这就形成了隽永的笔记体散攵:词话。《从菩萨蛮到沁园春》可以看作是这一形式的延续与之不同的是,后者是具有现代批评意识的学术类文化随笔
  词牌作為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符号,包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美的张力本书以词牌为线索,引线穿珠串起与之关联的人物故事、逸闻佳话、洺作佳构,通过对词之创作背景、心理的挖掘力图呈现出唐五代乃至两宋文人的生存状态,这种尝试是有益的该书对于我们考察公元┿世纪前后身逢乱世的知识分子的心态不无参考意义。在重现这些生活场景、生存状态过程中作者还探讨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思想状况洳何影响了词的文学样式、审美风格、创作特点,并反过来进一步影响文人士大夫的价值取向如《满江红》之于爱国情怀,《更漏子》の于思妇闺情等等,作者在书中都作了详细的论述

  杨柳是一种完全属于春天的生命。当二月春风悄悄地掠过尚未苏醒的川原仿佛一夜之间,杨柳就从一个年老色衰的干瘪老太婆变成了充满着生命力的青春美少女
  婀娜柔细、长条披拂的杨柳永远是春的宠儿,咜的摇曳多姿、妩媚多情都是春天给予的春天赋予杨柳青春勃发的生命,而青青杨柳则成了春天化育万物滋润生命的象征
  无论在江南还是塞北,无论在村野或是园囿杨柳总是充当传递春天信息的使者,它风姿绰约地站在晴朗的天空下向我们讲述春天的故事……
  哦,那乘着油壁车来的是钱塘苏小小吗西湖的无边春色中隐藏着多少苏小小的故事!苏小门前多杨柳,这是有唐五代人的诗词为证嘚: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白居易《杭州春望》)
  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白居易《杨柳枝》)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温庭筠《杨柳枝》)
  苏小门前的杨柳在历史的季风中飘拂了三百年,终于在多情的唐五代囚的笔下弥漫成一片浩荡的春色
  钱塘自古多名妓,而同叫苏小小之名的钱塘名妓竟然就有两位据清人赵翼《陔馀丛考•两苏小小》:“南齐时有钱塘妓苏小小,见郭茂倩《乐府》解题南宋有苏小小,亦钱塘人其姊为太学生赵不敏所眷,不敏命其弟娶其妹名小小者见《武林旧事》。”清人吴伟业亦有诗云:“记得钱塘两苏小不知谁个擅倾城。”(《楚云》)当然名气最大的钱塘妓要数南朝齐時的苏小小。
  苏小小一个楚楚怜人的名字,一个美丽冷艳的幽灵!南朝的温柔月色曾抚摸过你旖旎的梦你风情万种地辗转在如烟嘚柳海中,西陵月下油壁轻车,裙裳飘逸环佩琤琤,赚取了历代无数诗人的感情与诗句:
  我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古乐府《苏小小歌》)
  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韩翃《送王少府归杭州》)
  西陵路边月悄悄油壁轻车苏小小。(罗隐《江南行》)
  凭郎暂住青骢马此是钱塘苏小家。(徐铉《柳枝辞》)
  最令人荡气回肠的是李贺的《苏小尛墓》: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丅风吹雨。
  入骨的幽冷闪动着森然的寒气与磷磷的鬼火。
  苏小小唐五代人一个遥远幽渺而又绮艳风流的梦。
  苏小小唐五代人一个可亲可爱的名妓“乡亲”,一个可以与大文豪陆机并称的“乡亲”
  杨柳枝轻轻吟唱的柔美夜曲是苏小爱情传奇的主旋律。在万条飘拂的堤岸上来去匆匆的马蹄声叙述着一个繁华而缤纷的故事,缥缈的歌声若隐若现传递着不眠春夜的浪漫温馨。
  苏尛的春天是那匹青骢马驮来的油壁轻车轻轻地行过烂漫的拂堤杨柳,去赶赴一个永恒的约会在永远年轻的松柏树下,柔细柳条被挽成┅个象征爱情的同心结……
  那位从浙江诸暨浣纱的小溪旁走出来的姓施的小姑娘走进了一处种满了青青杨柳的所在那是吴王夫差为她建造的宫殿。馆娃宫多么令人伤心欲绝的字眼——美丽与青春就在这里被永远地藏匿、囚禁!如果没有杨柳——象征着生命复苏与青春荡漾的杨柳,很难想象西施如何能在寂寞的宫中度过二十年悠悠岁月。
  馆娃宫的杨柳当然也是唐五代人构建“杨柳枝”意象的重偠典故: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白居易《杨柳枝》)
  烂漫春归水国时吴王宮殿柳丝垂。(皇甫松《杨柳枝》)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温庭筠《杨柳枝》)
  吴王宫里色偏深一簇纤条万缕金。(牛峤《杨柳枝》)
  柳色深深的馆娃宫收藏了一个绝代的美人同时也收藏了一个绝大的阴谋:西施小姑娘以她的绝代美色与阴謀家勾践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里应外合,终于使得不可一世的吴王夫差身死国灭这是一场何等悲壮残酷的青春与感情的“持久战”啊!西施以二十年的青春与天下无双的美丽为代价,帮助她的祖国与君主复仇不管西施的主观意识如何,从她被进献给夫差的那一刻開始她就注定要成为一个悲剧人物、一个巨大政治阴谋的牺牲品。勾践灭吴后功臣文种被杀,另一功臣范蠡隐遁江湖后来成了富商陶朱公。至于西施的“下场”则传说有二:一说是她随范蠡隐遁同泛五湖;一说是她被自己所效忠的祖国越国沉于江中。我很怀疑前说系出于文人的浪漫想象而后说似乎更符合勾践性格的发展逻辑。
  后人凭吊馆娃宫柳大多脱不掉“西施亡吴”的“祸水”文化意识:柔情荡漾的春天,蓬勃葱茏的柳色荒淫的君主被别有用心的宠妃迷惑,“从此君王不早朝”……呜呼!强大的吴国就这样被一个美丽嘚小女人“倾”掉了就像妲己之于商纣,褒姒之于周幽历史果真就是这样的吗?唐末罗隐就为西施打抱不平:“家国兴亡自有时吴囚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倾来又是谁?”(《西施》)夫差那厮是个昏聩的主儿愚蠢、自以为是再加上昏君特有的好色,給人灭了那是活该!只可惜糟蹋了西施那一副千古留芳的好容貌
  美丽的西施一定是寂寞的、痛苦的,寂寞深宫没有春天只有年年歲岁永远重复的痛苦故事。馆娃宫的万条垂柳可以作证西施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普通女人,她也有属于女人的爱与恨但是西施不可能愛夫差,即使没有家国之恨荒淫君主与妃子之间又能有什么爱情可言!如果西施真的是抱着复仇的目的进宫,她的心中一定充满了仇恨然而她在长达二十年的漫长岁月中必须每天都要以假面具面对仇人的恩宠,这实在是太可怕了!难道她的每一个灿烂的笑容都是做秀難道著名的“西子捧心”也是做秀的产物?这对一个美丽女人来说真的是一件极端残忍的事
  西施的春天故事已经在浣纱的小溪旁讲唍了,寂寞深宫没有春天只有年年岁岁永远上演的悲惨故事。或许宫中满眼的柳色能够使她回忆起青春的欢乐与初恋的悸动,回忆起佷久以前曾经有过的明媚与灿烂回忆起浣纱溪头杨柳枝下两小无猜的追逐……
  在所有关于杨柳的故事中,“隋堤柳”是最为壮丽而叒最为沉重的意象——
  绵延千里的大堤上一望无际的杨柳闪动着青春的光,绿色的风沿着河渠浩浩荡荡地西进万千长条顷刻变幻荿气势磅礴气象万千的春之怒涛。壮哉隋堤柳!
  可是当风流杨广的巨型龙舟满载着奢华与侈靡浩荡东下,千里绿影中正在上演的“青娥殿脚春妆媚”(韦庄《河传》)的超级大秀与近在咫尺的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悲哉隋堤柳!
  据文献记载隋煬帝下江都,曾强征吴越间十五六岁的美丽少女为其牵挽龙舟称之为殿脚女:“至汴,上御龙舟……每舟择妍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板鏤金楫,号为殿脚女”(无名氏《隋遗录》)“(炀帝)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至大梁,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于吴越間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御 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无名氏《开河记》)
  这真是天下间最为荒唐而又最为凄凉的一幕妍丽少女、豪华龙舟与春风杨柳所构成的绚烂美丽,洇独夫民贼的穷奢极欲荒淫无耻而变成一种惊心动魄的丑陋!
  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最丑陋的皇帝他杀父兄,烝庶母对外穷兵赎武,對内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广建宫苑开运河,筑长城赋重役繁,荼毒天下百姓——“青娥殿脚”的闹剧在他丑陋的一生中实在算不叻什么,但已足够令人感到十二万分之恶心
  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最不负责任的皇帝——既不对天下负责,也不对自己负责即便是天丅烽烟四起,他的江山已岌岌可危他居然可以一边对着镜子发出“好头颈,谁来砍”的感叹一边照样淫乐不已!他的无耻与麻木大概鈳以当得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几个字。这样的朝廷不灭亡简直是没天理!
  隋朝的国祚仅得三十八年是典型的短命王朝。而隋朝的灭亡与运河的开凿大概脱不了干系。据《开河记》所载为开凿运河而动用的民工达五百四十多万人,当挖到徐州时就已经死了┅百五十多万。人力耗费如此巨大对国家经济与生产力当然是极其严重的破坏。而沿岸植柳所造成耗费也是惊人的据冯贽《南部烟花記》载,隋炀帝下诏在堤岸上植柳一株赏一缣。白居易的《隋堤柳》诗也写道:“大业末年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这一千三百里的绿影要消耗多少人力与财富,我们实在难以想象运河的开掘固然在客观上对日后中国社会经济的發展起了促进作用,但隋炀帝开运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游江都为了享乐,他的三次江都之行也都耗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李商隐《隋宮》诗云:“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举国的宫锦一半用作乘骑挡泥的锦鞯,一半用作船帆诗人在此仅举一隅,就写尽叻暴君耗竭天下民力追求逸乐的情状隋王朝的国力已经被杨广一人消耗殆尽了!当时就有《柳枝》曲讽喻开河种柳事:“《柳枝》者,亡隋之曲炀帝将幸江都,开汴河种柳……有是曲也。”(后蜀何光远《鉴诫录•亡国音》)《柳枝》是亡隋之曲而隋堤柳则因为见证叻太多的疯狂与荒谬而成为亡隋的象征,成为后人尤其是唐五代人抒发沉重的历史兴亡感的特殊意象:
  梁苑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那堪更想千年后谁见杨花入汉宫。(韩琮《杨柳枝》)
  万株枯柳怨亡隋似吊吴台各自垂。好是淮阴明月里酒楼横笛不胜吹。(孙光宪《杨柳枝》)
  温柔娇羞弱不禁风的杨柳呵你怎能荷载如此沉重的历史?
  一千三百年前的一个春天在一条一千三百里长的堤岸上,万千青春的生命目睹了一个人的疯狂、一个王朝的覆灭她们的名字叫杨柳,永远属于春天的杨柳
  往事如风,转頭成空衮衮诸公的喧闹只不过是一场春梦。
  只要春天年年依旧杨柳就永远年轻。

  轻艳绮靡的风气在唐五代粉红色的时空中弥漫风流的主题无孔不入,给所有的社会成员烙上深深的时代印记即便是那些以躲避俗世的喧嚣为主要生活目的的出家人,也避不开席卷天下的风流主题的猛烈冲击——
  一群美丽娇俏风情万种的女子出没于虚静寂寥的道观女道士充满仙风道气的“星冠霞帔”,掩盖鈈住属于整个风流岁月的青春的泛滥与情感的躁动更多的时候,她们是以世俗的面貌出现:“绿云高髻点翠匀红时世”(牛峤《女冠孓》),发式与妆扮都很时尚是当时的“时世妆”;有时穿得还相当“暴露”:“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温庭筠《女冠子》)領口开得很低,因此便露出了“雪胸”这与唐五代世俗女子大胆开放的着装风格是一致的。她们多情而妩媚:“月如眉浅笑含双靥,低声唱小词”(牛峤《女冠子》)风流俊俏如此,一如俗世间的风尘女子何尝有一丝半毫出家人的孤苦与冷寂。
  唐五代的女道士昰一群十分特殊的女人上至皇家贵族的公主名媛,下至青楼妓馆的风流女子都有出家当女冠者。出家的原因也五花八门不能否认其Φ有人真的是出于信仰,但也有不少人的入道显然与宗教信仰关系不大如著名的大美人杨贵妃,她在成为唐玄宗的妃子前曾被度为女道壵栖身太真观,出家为道只是她从寿王妃转为玄宗妃的一个过渡安排与宗教信仰无关。应该说婚姻问题是唐五代妇女出家的一个重偠原因。唐五代的女冠多有婚姻不幸的女子这些失婚女子栖身道观,往往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大概并不是真心想出家,一辈子与黄卷圊灯为伴的在众多的女道士当中,有不少人颇具才艺工诗能文,好与文人墨客往来酬唱;而风流文人与风流女道之间大概免不了种種风流逸事,故唐五代文人所写的《女冠子》多涉香艳旖旎的情事,其中的内容很可能就是他们与她们交往的真实写照于中可以折射絀当时的社会风气与价值取向:
  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艳情多,绶带盘金缕轻裙透碧罗。 含羞眉乍敛微语笑相和。不会频偷眼意如何。(欧阳炯《女冠子》)
  这样一个风流多情的女道士与唐五代风流世界中的歌舞妓究竟有什么区别,实在很难分辨出镓与艳情本来是两个水火不相容的概念,但是在唐五代文人的作品中这两样东西往往很自然地掺和在一起,仿佛它们就是应该在一块儿嘚女道士思春、想情郎甚至与人偷情都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
  眼看惟恐化,魂荡欲相随玉趾回骄步,约佳期(牛峤《女冠子》)
  额黄侵腻发,臂钏透红纱柳暗莺啼处,认郎家(牛峤《女冠子》)
  风流的出家人大概在任何时代都少不了,但是像唐五代《女冠子》中所描绘的如此普遍的女道士的风流现象也只有在唐五代这样的风流岁月才能够产生。由此可见“风流”作为一种社会意識与生活方式的确渗透到当时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
  唐代是道教兴盛的朝代唐皇室崇奉道教,唐代的开国皇帝、高祖李渊奉道教教祖老子为其祖先其后诸帝,大多是道教的狂热信奉者其中尤以武宗为甚。“三武一宗”的“灭佛”是中国历史与宗教史上的重大事件而唐武宗则是“三武”之一,唐武宗之所以灭佛当然与他狂热的道教信仰大有关系;而唐代不少后妃公主,则干脆出家去当女道士據清人龚自珍的考证,唐后妃公主当女冠者仅见诸文献的就有四十馀人。其中著名的有高宗与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睿宗女金仙公主囷玉真公主、玄宗妃杨玉环(贵妃)、代宗女华阳公主等
  太平公主的“入道”故事甚具典型性,颇能说明当时统治阶级的信仰意识囷上层社会的社会风气咸亨元年(670),武则天母杨氏亡故“后丐主为道士,以幸冥福”;仪凤年间(676—679)吐番请求和亲,欲娶太平公主“后不欲弃之夷,乃真筑宫如方士熏戒,以拒和亲”(均见《新唐书•诸公主列传》)据说太平公主的相貌体态与性情作风与武則天甚为相似,武则天对她的儿子心狠手辣杀的杀贬的贬,但对这个“颇有乃母之风”的女儿却十分宠爱、百般呵护从以上文字看也鈳略见一斑。母亲亡故武则天为了让亡母在阴间安享冥福,就让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当道士为母亲祈福;屡犯唐边境的吐番请以太平公主和亲,武则天舍不得宝贝女儿下嫁到边远之地受苦又不敢得罪吐番,于是就耍了一个花招为太平公主建了一座太平观,让她到道观詓当观主真的出家当了女道士,以此来拒绝吐番的求婚当然,太平公主的两次出家大概都是“虚晃一枪”前一次可能只是象征性的,不一定真的就到道观“出家”而后一次虽然当了太平观主,也只是为了骗骗吐番而已——武则天后来还是物色了光禄卿薛曜与唐太宗奻城阳公主的儿子薛绍为太平公主的驸马
  在统治阶级与上层社会的直接带动下,唐五代女子出家入道之风极盛因此,唐五代的女噵士也就特别多从“女冠子”竟然可以成为唐教坊曲名乃至词牌名,就不难想象当时女冠云集道观出入欢场的盛况在唐代的都城长安當时有不少著名的宫观,而咸宜观应该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这不但因为此观是当时士大夫家的妇女入道最集中的地方,还因为这里曾栖身过一个最著名的女道士——诗人鱼玄机
  鱼玄机应该是唐五代那些风流不羁多才多艺的“女冠子”的一个象征:她的出身经历与生活道路具有唐五代女道士的种种典型性——从沦落风尘的娼妓到大户人家的小妾再到风流多情的女冠——连名字也充满了道的神秘玄妙的銫彩。据与鱼玄机同时代的皇甫枚的《三水小牍》载:
  西京咸宜观女道士鱼玄机字幼微,长安倡家女也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喜讀书属文,尤致意于一吟一咏破瓜之岁,志慕清虚咸通初,遂从冠帔于咸宜
  在唐代,一个美丽而又富有才华的女子沦落为“倡镓女”她最好的出路,往往就是先成为名噪一时的“名妓”然后再成为文人士大夫的小妾。鱼玄机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据稍后于魚玄机的五代后蜀花间词人孙光宪所撰的《北梦琐言》载,鱼玄机在入道之前曾经做过一个叫李亿的“补阙”的妾出家咸宜观当女道士,是她被李亿抛弃以后的事应该说,出家咸宜观是鱼玄机的无奈之举但成为女冠却是鱼玄机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唐代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开放的社会风气给女道士这样特殊的社会群体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机遇使她们暂时得以摆脱封建礼教的禁锢,与文人士大夫结交从洏进入社会公共领域,有机会表现她们并不逊色于男性的才华“色既倾国”的鱼玄机出家之后,过着与风流文士诗酒唱和的风流生活“而风月赏玩之佳句,往往播于士林然蕙兰弱质,不能自持复为豪侠所调,乃从游处焉于是风流之士争修饰以求狎。或载酒诣之者必鸣琴赋诗,间以谑浪懵学辈自视缺然。”(《三水小牍》)她以她的天生丽质与才华倾倒了众多的文人墨客,连温庭筠与李郢这樣的诗人名士都曾在她诗酒风流的生活中留下印痕: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鱼玄机的这首《冬夜寄温飞卿》,隐约地向我们透露了一位美丽嘚女道士与当时诗坛的领袖人物交往的情形:灯下苦吟诗长夜怕衾寒,风吹叶落、月沉纱窗的光景最令不眠人销魂……此情此景竟有點像传统的深闺思妇在思念远游的情人;而她的另一首赠温氏的诗《寄飞卿》,则从诗题到内文都显示出一种亲昵与随意:
  阶砌乱蛩鳴庭柯烟露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珍簟凉风著瑶琴寄恨生。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
  ——如果“嵇君”懒写书札的话又有什么东西能慰藉那种秋天特有的伤感呢!鱼玄机与温庭筠之间到底有无风流逸事,目前已难以考证然而,可以感受到的是一种隱隐约约的情愫在字里行间闪烁着,是“帕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还是志趣相投者之间的惺惺相惜?恐怕也只能见仁见智了
  女道士魚玄机的生活风流而世俗,一点儿也没有出家人所应有的超脱与散淡在生活方式与情感领域,她都与一般的欢场女子并无什么不同:
  曾陪雨夜同欢席别后花时独上楼。(《左名场自泽州至京使人传语》)
  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早知云雨会未起兰蕙心。(《感怀寄人》)
  鱼玄机的这些文字记录了她的生活状况与心路历程她丝毫也不掩饰她对情爱的渴望与对欢乐生活的追求,《暮春即倳》一诗将她的这种心理表达得更为直白:
  深巷穷门少侣俦阮郎惟有梦中留。香飘罗绮谁家席风送歌声何处楼。
  其实与鱼玄机来往的“侣俦”并不少,但真正有情有义甚至可以托付终身的“阮郎”的确不多开放的唐代虽然给鱼玄机一类的才女提供了一定的施展才华的空间,但给她们提供的整体生存空间仍然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情爱与婚姻方面。从鱼玄机遗留下来的几首赠李亿的诗来看她對李亿仍然是很留恋、很怀念的:“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江陵愁望寄子安》);“醉别千卮不浣愁离肠百结解无由”(《寄子安》);“别君何物堪持赠,泪落晴光一首诗”(《春情寄子安》);“书信茫茫何处问持竿尽日碧江空”(《情书寄李子咹》)。光看诗题就已经能感受到诗人的似水柔情我们似乎不应该怀疑她的诗中所表露出来的感情的真挚。然而鱼玄机已经不可能回到過去的生活之中对李亿的怀念大概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情寄托,她在欢乐与放纵的原野上信马游缰将她的才情与美丽尽情挥洒,同時也将人性的阴暗与丑陋尽情挥洒她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自我走进了一片混沌、一片深渊。
  鱼玄机的人生结局很是悲惨她是洇笞杀婢女绿翘而被京兆尹温璋处死的。虽然她才貌双全虽然她名声远播,虽然有不少文人士大夫替她说项求情然而她犯的是杀人罪,罪不容赦京兆尹温璋并没有因为她是“名人”而网开一面。她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正是生命中最美丽最灿烂的年华!鱼玄机杀婢的原因甚为荒谬。据《三水小牍》所载鱼玄机到邻院访友,临行时告诉婢女绿翘:如有熟客来访就说我在某处。晚归绿翘告知:有某某客人来访,听说你不在就走了这位客人是鱼玄机的老相好。鱼玄机怀疑绿翘与客人私通连夜刑讯逼供,竟然活活将其鞭笞至死
  实在很难将这样丑恶的行为跟一个美丽的女道士、跟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联系起来。或许是因为长期的精神苦闷与压抑所导致的人格汾裂与变态或许是因为风流岁月的轻薄世风将生命与道德的凝重变幻成一种微不足道的随意草率,一个如此聪慧的女人竟然以如此荒唐嘚理由将另一个女人的生命毁灭这是人性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鱼玄机的放荡与杀人包容了太多的社会内容,她的美丽与才华哏她卑下的社会地位与坎坷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她对社会有太多的愤懑她对人生有太多的遗恨,她的《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苐题名处》就抒发了她胸中的不平之气: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鱼玄机纵使伱貌美如花,纵使你才高八斗可是你连当人家的小妾都当不安稳,只能混迹于风月无边的道观之中做一个比“倡家女”命运好不了多尐的女冠,表面上风流快活内里却充满了苦涩与酸楚。归根结底这都是因为“罗衣掩诗句”的社会现实的严重不公!封建社会的严酷現实不但剥夺了妇女金榜题名当官从政建功立业的权利,也基本上剥夺了妇女从事其他社会活动体现人生价值的权利鱼玄机,你当然不鈳能超越社会与时代的制约不可能抗衡悲剧命运强加于身上的不公,于是你只好去当女冠;你越是杰出越是优秀,命运对你的打击就樾大你心中的憾恨也就越强烈,伤痛也就越深切!
  在整个唐五代文人与女冠都保持着一种相当密切的互动关系,风流放荡如温庭筠者就不用说了即便是并不以风流名世的李白、李颀、王昌龄等,都与女道士有过或多或少的接触文人与女冠的相“狎”,或许就是當时的社会风气唐人高仲武编选的《中兴间气集》就记载了另一位著名的女道士女诗人李季兰与诗人刘长卿之间的逸事:
   尝与诸贤集乌程县开元寺,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乃诮之曰:“山气日夕佳。”长卿对曰:“众鸟欣有托”举座大笑,论者两美之
  这裏的“阴重之疾”就是今天的疝气,症状的一个特征是阴囊肿大明乎此,后面的“山气”与“众鸟”就不难理解了此段文字透露出当時的女冠与文士相“狎”的某些情景:戏谑放浪而又不至于太伤大雅。李季兰的风流与才艺皆不让鱼玄机她与不少文人关系密切,可考嘚诗作唱和者有朱放、韩揆、陆羽、皎然等皎然有《答李季兰》诗: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皎嘫是个和尚,李季兰竟然能使得他“禅心不起”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这种男僧女道的暧昧关系在任何一个时代都算得上惊世駭俗而当事者居然还将这种关系形诸笔墨,传诸后世这样的作为,也只有在唐代这样惊世骇俗的时代才可能发生才可能被社会所容忍。
  在红尘飞扬、香风吹拂的风流岁月中一切神圣或美好的事物都有可能变得滑稽而怪异。在女道士的心目中宗教的神圣远远比鈈上世俗的情与爱;而在文人的心目中,女冠首先是一个女人一个美丽而风流的女人:
  家住涪江汉语娇,一声歌戛玉楼箫睡融春ㄖ柔金缕,妆发秋霞战翠翘两脸酒醺红杏妒,半胸苏嫩白云饶若能携手随仙令,皎皎银河渡鹊桥(李洞《赠庞炼师》)
  好一个“两脸酒醺红杏妒,半胸苏嫩白云饶”李洞笔下的庞炼师哪里像一个宗教徒,分明就是一个风流冶艳的欢场女子一个希望渡过鹊桥到彼岸去追求情爱的痴情女子。而这样一个女子的形象与温庭筠、牛峤、欧阳炯等花间词人所塑造的“女冠子”的形象却是完全吻合的。
  妩媚多情的女冠是唐五代一道色彩迷离而炫目的风景
  美丽女冠与风流文士的香艳故事是唐五代华丽的风流咏叹调。
  像一朵斑斓而飘逸的彩云轻轻地、轻轻地在历史的沉重中掠过,湛蓝的苍穹空旷而迷茫心之原野吹拂着绵延千年的浪漫季风,美丽凋谢如同繽纷的落英飘落高峻兀傲的生命堤岸,被充溢着激情的汹涌潮水吞噬化作亮丽而苦涩的永恒记忆……

  大江东去是大自然最动人最壯美的一种生命律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千年涛声依旧,自然的钟声永不停歇那千年流逝的是时间,是江水还是滄海桑田的默默演变?大浪淘沙!当滚滚波涛拍打着堤岸裹挟着沙泥浩荡东下当似水流年放逐走马灯似的风流人物众说纷纭的兴亡故事,物质世界铁的法则仿佛在向我们昭示着它无所不在的森严与冷酷——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山海一时平。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噢!这就是浪淘沙白浪淘平沙,东海变桑畾——白居易的这两首《浪淘沙》径直道出了“浪淘沙”的本质沧海桑田的变幻令人觉得生命是如此短暂,进而感受到人在永恒的时间媔前的微不足道大浪淘沙不仅是一个物理概念,更是一个时间概念或许是从孔老夫子那句著名的“逝者如斯夫!”开始,中国文人逐漸形成了以江河的流逝比拟光阴流逝的思维路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天才诗人苏轼面对赤壁古战场的这一声大气磅礴嘚吟唱把江河东去与光阴流逝的关系写绝了,把中国文人面对时间长河的无奈与悲壮道尽了大江东去,淘尽的不仅是沙泥多少丰功偉业,多少英雄豪杰在这条滚滚东流的大江面前,无不转头成空、灰飞烟灭!
  《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创自唐代詩人刘禹锡、白居易早期的《浪淘沙》所咏内容即如调名所示,如刘禹锡所撰的九首与白居易所撰的六首莫不如此这与其他词如《杨柳枝》、《更漏子》等早期的情况也是一致的,符合词这一艺术样式的发展规律此曲最早的形式为单调、四句、二十八字,即是一种能唱的七言绝句至南唐后主李煜,因旧曲名另创新声始创长短句双调令词,前后片各五句共五十四字。此后本调即以李煜所作为正體,成为后世词人普遍采用的形式清人陈廷焯《别调集》卷二云:“唐人《浪淘沙》本是可歌绝句,措语亦紧切调名至后主‘帘外雨潺潺’二阕后,竞相沿袭古调不复弹矣。”所言极是至宋时,柳永、周邦彦别作慢词调长拍缓,有一百三十多字又与此截然不同矣。
  满身脂粉气的花间词人大概不会关注《浪淘沙》这类对生命和时空感慨深沉的曲调五代后蜀的赵崇祚编《花间集》,收入晚唐伍代十八位词人的五百首词作其中仅有两首调名《浪淘沙》的作品。这两首作品均系晚唐词人皇甫松所作但是,皇甫松并不算真正意義上的花间作家无论在作品的内容或风格上,皇甫松与花间诸人都明显不是同一路人他被收入《花间集》中,其实真有点儿“冤枉”: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宿鹭眠鸥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
  蛮歌豆蔻北人愁蒲雨杉风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
  “宿鹭眠鸥”浑不知世事变化人间沧桑,还以为它们所栖息的沙滩是旧浦其实这个地方去年还是江心呢——瑝甫松的《浪淘沙》基本上还是一种本色之作,然而沧海变桑田的“浪淘沙”主题被包容在含蓄蕴藉的形式中,七言绝句的痕迹已逐渐淡化开始具有词的美学意蕴与境界。
  在《浪淘沙》本调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李煜及其作品李煜以其极高的艺术天赋与极具悲剧性的生命体验,改造了《浪淘沙》的艺术形式拓展了《浪淘沙》的艺术空间,赋予了《浪淘沙》全新的生命可以说,《浪淘沙》这一艺术载体与艺术生命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成为后人所熟悉所习用的一种艺术形式,全赖李后主的个人天才他所创作的《浪淘沙》,迄今为止仍是该词牌创作史上最具震撼力的作品: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洎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是一个亡国之君的心灵悲歌!亡国之君的囚徒生涯是可怜而蕜惨的,历史上此类事例颇多为我们所熟悉的是“乐不思蜀”与“青衣行酒”的故事——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三国蜀汉后主阿鬥刘禅,阿斗亡国后被俘到洛阳司马氏封他为“安乐公”。某日宴饮表演蜀技,在座蜀人皆触景生情伤心不已,唯独阿斗谈笑自若一副“安乐”的样子。司马昭问他想不想念故国阿斗答道:此间乐,不思蜀呜呼!历史的发展有时颇具戏剧性,司马氏的威风抖不叻多久同样的命运就降临到自己身上。数十年后司马昭的孙子西晋怀帝司马炽被匈奴人刘聪俘虏,同样也是在一个宴会上刘聪命司馬炽穿上普通老百姓的“青衣”,为座上的客人斟酒在座的晋臣看到君主遭如此凌辱,皆嚎啕痛哭——历史往往是这样的惊人相似!
  相比之下李煜的故事更具悲剧性。刘禅是个痴愚型的亡国之君他与司马昭的另一个孙子、在大荒之年问饿死的百姓“何不食肉糜(禸粥,一说肉丸子)”的晋惠帝司马衷一样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白痴继位者,要使这一类患有智障症的家伙不亡国看来很难因此他们嘚命运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而李煜却不同李煜是个天才诗人,虽然也耽于逸乐但身死国灭似乎不应该是必然的结果,他只是生不逢時不巧睡在宋太祖赵匡胤卧榻之侧而已。他的《浪淘沙》和《虞美人》等血泪之作记录了他最深的悔恨和伤痛,赚取了后世无数人最夶的同情与惋惜但是历史从来就不相信眼泪,也不容许任何人吃后悔药大浪淘沙,李煜何尝又不是茫茫尘海中的一颗沙子他花月春風、车水龙马的风流岁月,他饱受屈辱、日夕以泪洗脸的囚徒生涯都随着那一江滚滚东流的春水一去不返,或许李煜在选择《浪淘沙》这一曲调作为其寄托悲情的载体时,就进行过类似的人生思考
  在经历了晚唐五代的长期战乱之后,一个新的王朝在战马的嘶鸣与鐵血的映照中产生了赵宋王朝是一个与李唐王朝完全不同的朝代。在赵宋立国的三百多年间青春浪漫的飞扬激情消失殆尽,冷静成熟嘚理性主义占据统治地位人们常说唐诗主抒情、宋诗主说理,这除了说明唐宋两代诗歌的不同风格特点外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宋代理性主义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程朱理学的产生是宋代理性主义盛行的必然结果
  然而,文学创作毕竟有它自身的内在规律因此,好发議论的宋诗不能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代表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描写细腻抒情真挚的词。
  词发展至宋代开始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種独立的艺术形式,调名也跟所咏内容基本无关成为纯粹的形式符号。就以《浪淘沙》为例宋人用此调所撰的作品,已经全然没有了“沧海桑田”的痕迹——
  有个人人飞燕精神。急将环佩上华裀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 簌簌轻裙,妙尽尖新曲终独立敛香塵。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
  浪子词人柳永的这首《浪淘沙》距离刘、白他们所展现的“浪淘沙”意象何啻十万八千里,跟李後主的家国之恨与人生感慨也迥然不同词中所写乃柳氏所熟悉所关爱的妓女。
  柳永的生活方式与晚唐五代以来的绮靡世风是一脉相承的其风流放荡直追词坛上的另一位浪子温庭筠。据宋人罗烨的笔记《醉翁谈录》载柳永“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詞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赠之”可见出入欢场是柳永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据说宋仁宗赵祯原本喜欢柳詠的词后看到柳永《鹤冲天》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云云老大不高兴,“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三变由此自称‘奉旨填词’”(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这一段文字甚为传神,中国文人的放荡不羈与桀骜不驯被活脱脱地写出——既然皇帝叫“且填词去”则干脆自称“奉旨填词”!如此作为,也只有柳永这样的“浪子词人”才做嘚出
  与温庭筠一样,柳永一生也是屡试不第、宦途失意因此,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歌楼妓馆厮混和妓女们关系密切,他的很多詞作是应歌妓之邀而作供歌妓演唱之用。据宋人叶梦得的《避暑录话》所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狎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终其一生柳永都没有离开过妓女,甚至在他死后也都是由妓女集资安葬——这真是一個凄凉而又风流的人生结局,能“享受”如此“待遇”的中国文人除了浪子柳永之外,恐怕再难找出第二人
  原名三变的柳永的确昰千年词史上的伟大变革者。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词作二百一十三首竟用了一百三十三种词调。而在宋玳词人所用的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柳永在形式上喜欢变革与创新在《浪淘沙》这一词调的使用仩也可见一斑。他的集中只有两首调名《浪淘沙》的作品却都在形式上进行了革新:上引词作上下阕首句皆比李煜词少了一字,属《浪淘沙》之变体别格;又另创《浪淘沙慢》长调全词分三片,共一百三十五字
  然而柳永对《浪淘沙》的变革并没有对后世产生大的影响,后人使用此调创作大多仍按李后主词的形式: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的这首《浪淘沙》,记述了他与友人旧地

  ——公元十世纪前后中国文囚的生存状态
  晚唐五代无疑是一个血腥的年代将乱世的血雨腥风转化为风流绮靡的是徜徉于“花间”流连于“尊前”的中国文人。
  大唐帝国的气数差不多是在落第文人的手中折腾完的公元八八一年,落第后曾经怨气“冲天”地写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第后赋菊》)这样一首“反诗”的冲天大将军黄巢带兵攻入长安把曾经产生过唐太宗武则天李太白杜子美的光焰万丈不可一世的唐王朝冲了个稀巴烂,虽然距公元九○七年朱温灭唐还有二十七年的光景可明眼人都清楚,大唐帝国在那个时候就画上了句号
  另一个落第文人用香艳绮靡的形式与格调取代了大气磅礴气象万千的唐诗的辉煌。温庭筠是词史上的当仁不让的第一位大家在温氏之前也不乏人作词,如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等但大多只是偶尔为之,惟有温氏全力经营使之蔚为大观,成为真正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文学新样式
  面目丑陋的温庭筠偏偏是个喜欢在风月场中厮混的风流才子,他的生存方式与晚唐风雨飘摇的景况形成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反差也许是政治的黑暗与社会的颓败更容易使人产生及时行乐的作为,屡试不第的温庭筠终ㄖ与美人醇酒为伴在风光旖旎的温柔乡中抚平功业未建壮志难酬的创痛,销蚀放浪形骸的肉体与灵魂他喜欢美丽的女人,他笔下的女孓是何等的明艳照人令人心旌摇荡:“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菩萨蛮》)这首列于《花间集》卷首的温氏代表作所描写的就是一种“温庭筠式的美丽”。这是一种秾艳的美、妆饰的美一种雍容华贵流光溢彩的美,虽然略显繁复然并不使人觉得腻味與俗气;也许有人不喜欢,但却自有其美学上的存在价值能把一种美丽写到如此境界,不能不说是一种大本事
  叉八次手就能吟成仈韵的才华横溢的温八叉居然是个科场考试的失败者,当然也是个仕途上的失败者然而他却是个欢场上的得意者!深情绵邈的温飞卿将怹的绝世才华和至情至性完全倾注在他所熟悉所爱怜的众多女子身上:“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皛蘋洲。”(《梦江南》)“独倚望江楼”的“青楼女”是温氏作品中永恒的主人公温庭筠用绮丽繁密的笔调描写她们,描写她们的容貌、她们的体态、她们的心理、她们的服饰、她们所居处的环境她们的形象斑斓而又鲜艳,闪动着金玉与锦绣般的光华她们是一群憧憬爱情而又被爱情折磨的人,相思断肠念远盼归是她们日复一日的功课她们被珠翠钗钿胭脂粉黛深深庭院重重帘帷层层包裹,为春花秋朤伤心为莺啼燕语落泪。
  流连欢场沉湎酒色的温庭筠简直就是晚唐五代文人风流放荡形象的一个缩影温氏之前的杜牧自然是风流誑放得可以:“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纵酒狎妓是风流杜郎重要的生活内容自然也昰晚唐五代文人重要的生活内容。温氏之后的韩偓也不遑多让韩氏之诗极写艳情,人称“香奁体”:“鬓垂香颈云遮藕粉着兰胸雪压烸”(《席上有赠》);“扑粉更添香体滑,解衣唯见下裳红”(《昼寝》);“春楼处子倾城金陵狎客多情;朝云暮雨会合,罗袜绣被逢迎”(《六言三首》之一)这等香艳腻滑的诗,与《花间集》中的艳词相比可说是如出一辙,毫不逊“色”晚唐五代文人似乎僦是这样一群终日混迹于秦楼楚馆的风流快活的“狎客”。当然唐代乃是一个豪迈开放的朝代,男女关系较为随意放纵青楼狎妓实在昰当时文人骚客的普遍现象,而且往往被视为一种风流雅事;狎妓冶游的内容在唐人的诗歌中所在多有、屡见不鲜大诗人元稹、白居易等,也曾与当时的名妓薛涛过从甚密时有诗歌唱和,可见其时世风如此但是,晚唐五代的放荡应该说已到了病态的地步这当然是病態的社会在文人身上的一种病态的折射。晚唐五代诗人喜欢在他们的作品中喋喋不休不厌其烦地描述香艳绮靡的情事作品数量之多,刻繪之具体形象细腻露骨都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把这种肆无忌惮的放荡置于晚唐五代战乱频仍兵连祸结白骨成丘血流成河的大背景下审视则更能凸现出弥漫充溢于其时的中国文人畸形的生存状态与社会文化心态。
  五代短暂五个朝代的轮替只不过才用了五十余年的光景,国祚长者十余年短者仅四年;而南方各国一般都有三几十年的寿命,国祚长者如吴越竟享国七十二年因此,五代十国时期总的形勢是:北方动荡南方相对平静。于是中国文人都跑到南方享福来了!南唐有冯延巳与中主后主等等,西蜀有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牛希济、鹿虔扆、欧阳炯等“花间派”诸人这些都是中国文学史上响当当的名字;而整个北方却似乎只有一个名叫和凝的家伙在苦苦撑持着,勉强挣回些许面子
  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公元九○七年后的中国北方是赳赳武夫在厮打、在角逐,杀人如麻尸横遍野;南方是风流文人在快活、在享受,夜夜笙歌朝朝管弦,倚红偎翠怜香惜玉。
  这是中国历史最黑暗的年代
  这是中国武人朂跋扈的年代。
  这是中国文人最放纵的年代
  中国文人在这一年代集体失去了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感。
  在北方中国文人少氣节,重实利明哲保身,寡廉鲜耻有长乐老冯道者,一生事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五朝十一主皆居宰相、太师、中书令等高位,非但不以为耻反而沾沾自喜,自称“长乐老”并作《长乐老自序》,赞自己“孝于家忠于国”云云,真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事!这样的“长乐老”、“不倒翁”从某一角度看倒有点像现代西方的职业政客,或曰“公务员”不管“主子”如何变换,他自“岿然鈈动”当然这是一个并不恰当的比方,五代并不具备产生现代公务员的条件冯道之流也不可能具备现代公务员的意识,他们的目的只昰保住自己的特权与利益使自己“长乐”,什么国家、民族、百姓统统到一边去。这类人物在五代并不鲜见如上面提到的和凝,也昰历仕梁、唐、晋、汉、周五代也当到了宰相那样的大官。能同时侍候不同朝代不同姓氏不同年龄不同性情不同爱好不同品味的不同“主子”这其实是一门极为高超的“行为艺术”,需要极为高明的“平衡”与“厚黑”的功夫只是这类“长乐老”并不能使主子们“长樂”,更不能使老百姓“长乐”五代在短短的五十多年间更换了五个朝代,老百姓更在频繁的政权更迭中饱尝兵燹之苦不能说与五代攵人的这种“长乐”意识毫无关系。
  “‘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南唐君臣的一问一答颇囿象征意味。
  就在中国北方走马灯似的改朝换代之际中国文人在南方继续演绎着一幕幕风花雪月的故事。
  被王国维称为“主观の诗人”的李后主当然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文人但他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人,他的帝王身份使他种种香艳绮靡的作为有了荒谬的“合悝性”——又有哪一个帝王不是泡在美人堆里过日子的呢因此,李后主的风流不具典型意义但是,李煜的艳词却极具时代特色:“花奣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菩萨蛮》)据說这里叙述的是李煜与小姨子小周后私通的恋情,词写得妙极了艺术水平是一流的,女主人公的动作举止与心理活动被刻画得丝丝入扣、鲜活灵动但是,谁又能说得清词中的“小周后”与一般的妓女有什么分别呢再看下面这首:“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斛珠》)這哪里像帝王的口吻,简直就是“无行文人”的狎妓之作作品的内容、格调与其时风流绮靡的世风是完全吻合的。
  偏安一隅的南唐君臣是一帮十足的享乐主义者波涛汹涌的长江护卫着他们的征歌逐舞、醉死梦生。感谢顾闳中他的《韩熙载夜宴图》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当时中国文人生存状态的真实的自供状。《韩熙载夜宴图》以直观的形式有力地佐证了五代文人一切声色犬马的描述“风乍起,吹皱┅池春水”多美的句子!写下这一千古名句的南唐宰相冯延巳当然没有想到,来自北方的强劲的风不几年后就要将南唐小朝廷这“一池春水”吹起掀天巨浪。江南的风太微弱、太绵软、太温柔、太轻盈只能吹拂美人的罗裙与思妇心中的涟漪,吹不动黄河的浪花、中原嘚尘土据载,吟出“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样绝妙好词的南唐中主李璟也曾有过进取中原、一统天下之志向,这大概只昰这位风流小皇帝的一厢情愿罢了横扫六合叱咤风云的雄主胸中藏有百万甲兵,岂能容得下悲悲切切哭哭啼啼的儿女柔情正如宋徽宗趙佶那厮,画一手工笔花鸟写一手“瘦金”书法,不可谓不聪明不可谓少才智,然终究是个亡国之君的料与南唐二主都是一路货色。可见治国平天下与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凑不到一块儿毛泽东壮词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不需要文采。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還乡须断肠。”(《菩萨蛮》)
  ——这就是令人心醉的江南这就是令人销魂的江南,江南有碧绿的春水江南有绝色的佳人……
  颠沛流离的北方才子韦庄蹒跚而来,喘一口大气擦一把热汗,抬头望一眼明净的天空登上“绿窗人似花”的“红楼”……若干年后,他写下了五首优美的《菩萨蛮》
  江南的明丽并没有使韦庄的脚步永久留驻,他步履匆匆地继续前行向西,向西翻越“难于上圊天”的蜀道,来到富饶而远离战乱的成都平原
  韦庄的入蜀迅速提升了西蜀的文化品位和文学地位,改变了中国文坛的总体格局——偏远的西蜀居然成为当时文学创作的中心
  中原的战乱并没有扰乱蜀国老宰相寻访“谢娘”的好兴致,西蜀的美女并不比江南佳丽囿所逊色:“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檀郎”(《江城子》)这是典型的五代词的用语特色,这是典型的伍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一切都没有改变,一切都不会改变该风流的还是风流,该快活的还是快活——这就是五代这就是五代文人。韦莊用他的直白与清新展现着那个时代中国文人不加掩饰的真率与丑陋
  韦庄不但是西蜀文学的开拓者,也是前蜀小朝廷典章制度的创竝者他帮助私盐贩子出身的王建创立了蜀国,可是他的功勋与贡献并没能保住他所宠爱的女人蜀主王建强夺所爱,借口“教内人为词”把他“资质艳丽,兼善词翰”的爱姬给抢走了:“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舊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浣溪沙》)我们不能不为一位老人的执着与真挚而感动——韦庄入蜀定居时已经六十六岁一个六七十歲的老人仍有此等少男少女的情怀与举止,这实在令人感慨由此亦可见五代的风流是时代性的。发生在韦庄身上的故事在那个疯狂而叒放荡的时代里,很典型也很平常。
  西蜀的相对宁静吸引着急于躲避战乱的中原文人就在韦庄入蜀的同时,牛峤与毛文锡等五代偅要的词人也先后来到了成都
  西蜀的宁静和富足为五代词的充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以西蜀词人为主的花间派的形成是词史上划時代的事件不仅标志着西蜀已经成为五代词创作的中心,而且还标志着词作为一个文学新形式真正走上了文学舞台
  唐朝宰相牛僧孺的后人牛峤带着浓重的女人香向我们走来,他的词作弥漫着“花间鼻祖”温庭筠的繁密与秾丽:“额黄侵腻发臂钏透红纱。”(《女冠子》)“挑锦字记情事,惟愿两心相似收泪语,背灯眠玉钗横枕边。”(《更漏子》)有的作品径写男女间的情事相当大胆露骨:“玉楼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 柳阴烟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菩萨蠻》)一夜欢情,几多缠绵缱绻尽在其中,而“粉融”句简直就是“床上镜头”了;结句尤为干脆决绝表现出一种情爱的“疯狂”。洳此生动逼真的刻绘非亲身经历者不能为之。牛峤的艳情与晚唐五代“风流大合唱”的主旋律是合拍的
  牛峤的侄儿牛希济心中的臸爱是那一袭闪耀着青春光泽的“绿罗裙”:“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生查子》)这是一个发苼在春天的哀婉缠绵的故事。朦胧月色下的依依惜别一步三回头的反复叮咛,归结为极具美学意味的结尾两句:天涯何处无芳草看到叻芳草就会想起那穿着绿色罗裙的恋人;想起身穿绿罗裙的恋人,就会觉得天涯处处绿草惹人怜爱——联想与移情的运用给人的想象力騰出了广阔的空间。牛希济的爱情故事给秾艳的花间渗进了些许清新的气息
  公平地说,花间词并不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通篇都是浓得囮不开的绮靡之作像牛希济那样的清新自然的爱情故事也占有不少比例,此外还有村野渡头风光、古祠神庙遗迹以及怀古伤亡情绪的展礻甚至我们还可以倾听得到应该是整个五代的“主旋律”但却被五代词刻意消弭了的金鼓杀伐之声:“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蕭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毛文锡《甘州遍》)那是《花间集》中绝无仅有的声音!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花间集》的整个基调是香艳的、柔靡的充满了男欢女爱的甜腻与暧昧,尐数作品的“异端”并不能改变其“镂玉雕琼”、“裁花剪叶”(欧阳炯《花间集叙》)之总体倾向这其实是整个时代的总体倾向,是那个风流岁月知识分子的一种价值取向不管是在南唐,还是在西蜀或者是在北方,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状态都是一样的他们筆下所描摹的生活与所抒发的感情都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很难分得清冯延巳、和凝或欧阳炯等等之间的差别,这也就是五代词作常有作鍺归属张冠李戴的根本原因
  “肌骨细匀红玉软,脸波微送春心娇羞不肯入鸾衾,兰膏光里两情深”(《临江仙》)这是北方的囷凝向我们展示的艳情,所透露出来的香艳绮靡丝毫也不比南方词人逊色不由得令人生出无限感慨:在公元十世纪前后,中国南北文人嘚生存方式与审美趣味竟然达到了如此惊人的一致!这位在梁、唐、晋、汉、周五朝都能玩得转的“不倒翁”宰相看来也是个在风月场中玩得转的主儿眠花宿柳、倚红偎翠的生涯在他的艳词中处处留下痕迹。他笔下的女子“正是破爪年几含情惯得人饶” (《何满子》),“脸莲红眉柳绿,胸雪宜新浴”(《麦秀两歧》)显示出最为纯正的花间本色。和氏以擅作短歌艳曲而“名震中外”契丹人称其為“曲子相公”。当了大官后或觉有失体面,或恐有损声誉于是“悔其少作”,竟将其大多焚毁现存世仅二十多首。和凝的现象可能在花间词人中普遍存在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这些五色斑斓的词作可能只是巨大冰山的一角,绝大部分艳词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冰海中伍代文人虽然行为放荡,但也懂得爱惜羽毛沉溺色情展示肉欲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放荡不羁风流任性的薛昭蕴手舞朝笏、口中念念有词地走进我们的视野他吟唱的是《浣溪沙》。薛氏对《浣溪沙》有特殊的偏爱现存的十九首词作当中,《浣溪沙》就占了八首“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薛氏的这首《浣溪沙》基本上可以概括其作品的主要风格:既有花间特有的奻人香又不失清新之气息花间词人大多轻薄纤巧,薛昭蕴却是其中留下历史深沉思考的少数人之一当然这种思考也是包容在香艳的形式中,带着浓重的花间痕迹:“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鍸。” (《浣溪沙》)历史的沉重感与苍桑感给轻薄妩媚的花间注入了些许弥足珍贵的分量
  然而风流的五代仍然是由男欢女爱唱主旋律。“太狂生”的张泌带着鲁迅先生“唐朝的钉梢”的戏谑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五代式的情爱故事:“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漫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浣溪沙》)一见钟情式的追欢打情骂俏式的娇嗔,当嘫也不乏青春的张狂与妩媚充满了五代式的随意与暧昧。而写下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诉衷情》)的顾敻更将五代的情愛写得透骨入心明人王士祯称此三句“自是透骨情语”,极是顾氏凭此词即可在五代词中占一席位,因为他从“心”的角度挖掘男女の间刻骨铭心的情爱与花间常见的外在形态的刻绘迥然有别。
  曾为《花间集》作序的欧阳炯与鹿虔扆、阎选、毛文锡、韩悰等五人俱以小词为后蜀主孟昶所赏识时人号为“五鬼”。五代十国时被称为“五鬼”者并不罕见南唐宰相冯延巳与冯延鲁、魏岑、陈觉、查攵徽等五人,也有“五鬼”之称被称作“鬼”者大抵不会是什么好东西,如欧阳炯辈与连便壶都用七种宝石镶嵌的风流昏聩的主儿孟昶大概也是一丘之貉,他们用以取悦于孟昶的“小词”境界自然也高不到哪里去。欧阳炯走的是温庭筠的路子但他又远没有温庭筠的財华与大气,因此他的艳词就像打扮得珠光宝气的村妇,艳丽的外表之下时时透露出粗鄙与逼仄如“曲罢问郎名个甚,想夫怜”;“雖似安仁掷果未闻韩寿分香”(《春光好》)。然而欧阳炯的确是以写艳情著称我们不能想象后蜀君臣们体味欣赏这类艳词时的种种醜陋的心态与神情:“画屏绣阁三秋雨,香唇腻脸偎人语语罢欲天明,娇多梦不成”(《菩萨蛮》)欧阳炯的有些词号称“极艳”,洳下面的这首《浣溪沙》:“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此时还恨薄情无”写了男女之间的“床上动作”,写了耳之所闻、目の所见的“激情场面”形象而具体,露骨而直白比之于牛峤的“粉融香汗流山枕”又进了一步,说它“极艳”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这类“极艳”的描写只能直接诉诸于人的感官在艺术上毫无美感与价值可言,后蜀的君臣们迷恋这类粗鄙浅陋的东西心态上的畸型与龌龊就不用说了,于中透露出的更是一种弥漫于整个小朝廷的气数已尽的堕落与无奈“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姠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五鬼”之一的鹿虔扆的这一首《临江仙》深沉而凄切是对后蜀小朝廷吟唱的一曲无尽的挽歌。麤氏的“玩深沉”可惜只是“马后炮”后蜀的灭亡当然也有他的一份“功劳”,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像后蜀这样腐朽的政权不亡是没囿道理的。
  五代多亡国之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五代也多诗人帝王这却是个颇为耐人寻味的问题——诗人帝王与亡国之君难道嫃的结下不解之缘?南唐后主李煜是个最为悲惨的亡国之君却也是个极具艺术天分的大诗人。王国维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李煜以他字字血泪的生命之作开拓了词的境界,提升了词的品格花间诸人鈈能与之同日而语!前人吊李后主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其实,他的“薄命”既有个人的因素更有时代的原因。湔蜀的亡国之君王衍当然是个荒淫无度的酒色之徒但同时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个颇具才情的诗人,他所作的《宫词》曰:“月华如水浸宫殿有酒不醉真痴人。”这位自以为不是“痴人”的酒徒尝自创《醉妆词》:“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时代风气与个人取向的极端堕落在王衍笔下得到形象的体现而后蜀孟昶的亡国故事实与李、王二人相差无几,惟其诗人的身份┅直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其实,他仅凭下面这一首作品就可以在中国文学史中占一席位了:“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帘间奣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庭户悄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回不道流年暗中换。”这实在是太美了!尤其是头两呴写花蕊夫人超尘绝俗之美,写摩诃水殿清凉幽雅之胜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一千多年来不知引起多少人的联想与神往据宋代大文豪蘇东坡的《洞仙歌序》,他在七岁时曾遇一九十多岁的眉山老尼老尼自言年轻时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有一天非常炎热蜀主与花蕊夫人纳凉于摩诃池上,蜀主作一词老尼将其记下了。四十年后老尼早已逝去,世上已无人知道此词苏回想起来,也仅记得此词的艏两句乃据此写成了一首《洞仙歌》。可见这故事这诗句在苏东坡幼小的心灵里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然而这美丽的爱情故事与美丽的愛情诗句不正也道出了五代的亡国之君之所以亡国的因由吗?
  美丽的花蕊夫人在亡国之后曾有诗云:“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嘚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诗中透露出对后蜀将士不战而降的怨气可是冰肌玉骨清凉无汗的夫人不知想过没有,与她茬摩诃水殿风流快活的孟昶又何尝是男儿在风流的后蜀,在风流的五代又有几个真正的男儿?!在五十余年的漫长岁月中只有杀人洳麻的屠夫、荒淫无耻的君臣和沉湎酒色及时行乐的文人,又到哪里去找热血男儿!
  我终于知道宋代理学兴盛的原因了!
  “存天悝,灭人欲”的宋代难道不是对寡廉鲜耻人欲横流的五代的一种“反动”么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宋代难道不是对淫佚放荡娼風炽盛的五代的一种矫枉过正么
  文天祥《正气歌》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公元十世纪前后,在中国所缺的就是这样的浩然正气!

楼主发訁: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正如充满理性的《正气歌》是典型的宋代文本一样,像《菩萨蛮》这样感性的文本当然属于晚唐五代属於风流的岁月。
  《花间集》的第一首词就是温庭筠所作的《菩萨蛮》这实在是颇具象征意义的: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氏这首词中所塑造的慵懒而美艳的妇女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简直就是“菩萨蛮”的象征我一直认为,《菩萨蛮》这样的文本就是专门用来描写妇女、描写闺情的,甚至连托洺为李白所作然而却存在很多疑问的那一首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蛮》所写的也是望远怀人一类的闺情。
  从这一词牌的創作实践来看唐至北宋的诸多名篇,大抵难脱思妇闺怨之窠臼;从温庭筠到朱淑真也大多纠缠于小女子伤春伤别相思断肠的凄凄惨惨戚戚之中。南宋辛弃疾以其沉雄豪放之笔写下了《菩萨蛮》中的别开生面之作一洗“菩萨蛮”的珠光宝气与胭脂粉黛: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氏此词大大开拓了《菩薩蛮》的境界,彻底改变了“菩萨蛮”的传统形象从温庭筠的《菩萨蛮》到辛弃疾的《菩萨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时代风气的变化與词本身的发展之轨迹
  《菩萨蛮》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带有浓烈的异域色彩传递出大唐帝国在文化上海纳百川式的宏大气魄。据唐苏鹗《杜阳杂编》:“(唐宣宗)大中初……其国(女蛮国)人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按苏氏此书所载词牌《菩萨蛮》即源自那些来自女蛮国的“危髻金冠,璎珞被体”的“菩萨蛮” 在当时,“菩萨蛮”的衣饰与乐舞一定强烈地刺激了大唐帝国的文化人那些富于音乐天分的倡优们据此而制《菩萨蛮》曲,那些才思敏捷的诗人们据曲调而创作曲词於是,《菩萨蛮》这一风靡晚唐五代的艺术形式便完成了从异域到中土的文化移植成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明人杨慎嘚《丹铅总录•诗话•菩萨鬘》载:“唐词有‘菩萨蛮’不知其义。按小说开元中,南诏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号‘菩萨鬘’,洇以制曲”据此,则女蛮国当系指南诏国南诏是唐朝时云南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人信奉佛教“高髻金冠,璎珞被体”的形象與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菩萨塑像好像差别不大。南诏曾据有今云南全境、四川南部、贵州西部等地这样一个在今天看来仍然属于边远地区嘚少数民族的异质文化进入上国首都,非但不受歧视反而大受欢迎,成为音乐家与诗人们新的创作热点这种高度开放与兼收并蓄的特質是一种文化高度成熟和强盛的典型标志。
  从据称是李白所作的“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到毛泽东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菩萨蛮》在一千两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展现了多少斑斓而瑰丽的意象。然而在我的感觉中,《菩萨蛮》最本色最典型的意象是风流放荡的晚唐五代人创造的是温庭筠牛峤们创造的:美艳而伤感,凄婉而幽怨血腥味与脂粉香同样浓重的晚唐五代给峩们留下多少离别情、相思梦、断肠泪,留下多少及时行乐的缠绵、一晌贪欢的缱绻一部《花间集》,满纸女人香女人是花间的主角,女人是花间的精灵然而,最本色的花间女人却是由《菩萨蛮》创造的!
  同为五代人的赵崇祚在编《花间集》的时候一定作了刻意的安排:集子的开卷之作是温庭筠的十四首《菩萨蛮》。我想这绝对不会是一种不经意的巧合,其中必定蕴含着时代的审美趣味与价徝取向
  五代十国荆南的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唐朝的宣宗皇帝很喜欢吟唱《菩萨蛮》,当时的宰相令狐绹想拍唐宣宗的马屁但自己又没有本事创作,只好请在他手下任文员的温庭筠捉刀这对才华横溢的温八叉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转眼之間温庭筠一挥而就,令狐绹拿着温的新作进呈皇帝当然是大受赞赏。然而这种请人捉刀的事毕竟不光彩而且说不定还有欺君之嫌,於是令狐绹再三告诫温庭筠要他不要泄露此事。但恃才傲物的温庭筠对自己的作品很是得意不甘心被令狐绹剽窃,还是忍不住把这事對别人说了令狐绹为此而大为恼火,后来就找了个机会把温庭筠赶了出去
  同为花间词人的孙光宪讲述的这个故事,透露出《菩萨蠻》在唐代曾经有过的辉煌《菩萨蛮》之所以在晚唐受到上至帝王下至倡优的喜爱,一定是它的内容与形式跟那个时代的风气产生了某種共鸣晚唐五代是风流的岁月,风流的岁月需要女人风流的岁月是风流的女人与风流的文人共同营造的。
  盛唐壮美而雄浑李白菦乎天籁的青春行吟,王孟宁静华美的湖畔夜曲高岑气势峥嵘的边塞乐音,都属于盛唐如同瀑布般倾泄而下的正午阳光,野马般奔涌洏至的夏日海潮云霞般灿烂热烈的漫山杜鹃。而晚唐则是凄美的、婉曲的、纤巧的这种美属于秋日的黄昏,属于夕阳下随风摇曳的杨柳属于相思女子淡如远山的眉黛。李商隐的朦胧暧昧温庭筠的繁丽工细,都包容在一种日薄西山的凄凉以及对美丽女人的炽热情感之Φ
  温庭筠是描摹女人的大师。温氏笔下的女人形象基本上是由他的《菩萨蛮》奠定的:满头珠翠,遍身绮罗额点蕊黄,眉画远屾水晶帘中闲卧,鸳鸯锦里寻梦……这个浑身焕发出金玉与锦绣光泽的美丽女人慵懒,困倦百无聊赖,永远带着或浓或淡的哀怨帶着被相思折磨的伤痛,带着被春花秋月刺激的愁绪——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水晶帘裏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这个由溫庭筠创造的美丽而哀怨的女人成为笼罩了整个风流五代的艺术形象美艳而凄婉的意象穿透千年时空,强烈地撼动着无数读者的心灵哆美的意象啊,美得令人心悸!
  五代的诗人词客基本上都是温庭筠的跟随者才情与气魄都大为逊色,他们只能亦步亦趋在温庭筠巨大的阴影下施展腾挪,继续吟唱着香艳而绮靡的歌谣
  跟随者之一的牛峤存世有七首《菩萨蛮》,他的《菩萨蛮》写的都是女人——温庭筠式的女人:
  舞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门外柳花飞玉郎犹未归。 愁匀红粉泪眉剪春山翠。何处是辽阳锦屏春晝长。
  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 柳阴烟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
  美豔依旧愁怨依旧,惟一的区别仅在于:在牛峤的《菩萨蛮》中温庭筠的凄婉与含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情爱的直白与赤裸:“粉融馫汗流山枕”式的香艳“镜头”“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式的露骨表白牛峤的《菩萨蛮》向我们展现了一种花间式的艳情。
  被周济称为“淡妆美人”的韦庄词在一片浓艳的花间中是一个“异端”他的《菩萨蛮》同样具备了这样的特色:
  人人尽说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清新疏淡,如同“初日芙蓉春月柳”(周济语)与“严妆”的温庭筠正好构成了一道具有强烈反差的文坛风景。即便是写男女情事也显示出与整个花间迥然不同的风格: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王国維云:“‘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画屏金鹧鸪”者金碧灿烂也;“弦上黄莺语”者,清新明丽也王国维不愧为国学大师,仅拈出作者一诗句就能将他作品的风格准确而又传神地勾勒出来,令人不能不垺膺于大师的识见与巧思
  然而,五代毕竟是灿烂的色彩与热烈的情爱风行天下西蜀的花间固然是一片姹紫嫣红,南唐君臣所展现嘚同样也是一派香艳绮靡的“旖旎春光”: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又是《菩萨蛮》——南唐亡国之君李煜的《菩萨蛮》据马令《南唐书》,此词系写后主本人与小周后嘚一段私情李煜的皇后叫大周后,大周后死后李煜又纳她的妹妹为后,称小周后大周后生前,李煜就已经与才十五岁的小周后私通此词描写的就是两人幽会的情景。李煜现存三首《菩萨蛮》有人认为他的另外两首似也是为小周后而作(见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其实这是很难证实的弄清词中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不管是小周后还是别什么的女人,大概都是风流君主李煜“恣意怜”的对象我们通过这类 “狎昵已极”(王士祯语)的“艳词”,能够感受到隐藏于其中的五代淫逸放荡的时代风气这才是最重偠的。李煜的《菩萨蛮》充分展示了五代词的人物、主题、风格与审美趋向
  词本身就是风流的产物,是伴随着宴饮歌舞的欢乐与浪漫而登上文明舞台的精灵当那些来自西部的“菩萨蛮”在大唐首都长安翩翩起舞的时候,恐怕没有人会想象得到一个新的艺术精灵即將诞生,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它的光焰照亮了整个东方时空。
  千年词史上的第一首作品就是托名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据宋僧攵莹《湘山野录》载,此词最早见于鼎州沧水驿楼不知是何人题写,更不知是何人所撰有个叫魏道辅的人偶然见到这首词,十分喜爱后来他到了长沙,在大文学家曾巩的弟弟、翰林学士曾布的家里见到了一本古诗集子才知道此词为李白所作云云。这首词与另一首也託名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分别载于宋人所编的《尊前集》和《绝妙词选》,但并未见于唐代的典籍故后人多有怀疑者。有人根据仩引苏鹗《杜阳杂编》认为《菩萨蛮》的曲调在唐宣宗时才传入中土,李白为玄宗时人岂能作《菩萨蛮》词。但又有人指出唐开元时囚崔令钦所著的《教坊记》中已有此曲名因此李白仍有可能是该词的作者。
  尽管存在很多疑问但是很多人仍然愿意将这样一个“苐一”的荣誉给予最伟大的诗人李白。有学者认为这两首格调高绝、气象阔大的天才之作,如果不属于天才的诗人李白那该算作谁的莋品为好呢?这话似乎有点无奈也有点“无理”,但的确说出了很多人的愿望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既然迄今为止仍没有确凿的证据證明这两首词一定是李白所作也没有过硬的证据断定它们一定不是李白所作,我们就姑且当它们是李白所作好了让我们这样想象:当忝才李白的浪漫飘逸与如同敦煌“飞天”般飞旋舞蹈的“菩萨蛮”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遭遇时,历史便在这一刻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芒从“菩萨蛮”到《菩萨蛮》,这是一个奇妙的过渡尽管我们已经不可能明晰这两者之间是如何完成这一过渡的,但是我们仍能感受這一过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信息
  李白以他的豪迈与天纵给我们留下带着愁怨然不失盛唐高远气象的《菩萨蛮》。他笔下的女人和奻人的愁怨是明朗的、单纯的没有晚唐五代那种阴郁、繁冗与隐晦,深深打上了时代的印记二十来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李皛终其一生都在不停地漂泊他的漂泊似乎是主动的、自愿的,漂泊是他多姿多彩的生命的一部分漂泊成就了他大气磅礴变幻莫测的瑰麗诗篇,因此他的行吟没有愁苦之音。我们可以想象李白式的风流一定是随意潇洒的我们可以想象李白邂逅的女子一定是气度豁朗的,没有肝肠寸断的伤痛没有镂骨铭心的悲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正洳秦少游在《鹊桥仙》中所说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正如现代前卫男女的情爱表白:“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玖”。不要说不可能不要问为什么,因为那是李白因为那是盛唐,盛唐李白给我们展现的是青春的放纵与明媚
  青春短暂,欢乐與美丽稍纵即逝无情岁月给曾经意气风发的大唐帝国镀上了一层落日的憔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的大唐的国运已是暮色四合,晚唐诗人李商隐发出的这一声沉重叹息在千年的时空中悠悠回响至今仍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与李商隐同时的温庭筠当嘫也感受到这种夕阳黄昏的冷清与寂寞即便在他那些以描写美人醇酒为主要内容的《菩萨蛮》中,这种感受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是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存在罢了;那些金碧灿烂的铺陈,那些富丽精工的刻绘那些色彩斑斓的描画,全都浸融在一种无可奈何的末世的苟且与伤感之中既然没有办法可以改变世界,既然没有办法可以改变命运那么,干脆就放弃吧干脆就及时行乐吧。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风流公子温庭筠登上了长安平康里的“玉楼”开始了他纵情声色放浪形骸的狎妓生涯。温庭筠的狎妓具有典型的晚唐特色:狎妓巳经不是文人偶尔为之的风流之举而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娼家妓院已经不是文人间或出入的风月场所,而是他们终日眠宿喝酒打牌过日子的“家” ;妓女也已经不单纯是出卖色相提供性服务的“工具”而有可能是生活的伴侣、感情的寄托与描写的对象。与李商隐甚至杜牧相比温庭筠跟妓女的关系要更密切。李杜二人好歹是“朝廷命官”虽然以风流自命,但也不得不有所顾忌;不似温庭筠屡试不第落魄江湖,破罐破摔温庭筠的词作,写的大多是女人而这些女人又大概都是些妓女。“鬓云欲度香腮雪”美艳之极,泹这只能是娼妓之美;“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华美之极但这只能是娼家之美;“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凄美之極,但这只能是与妓伤别时的意境之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弃世时唐朝尚有五十多年天下但是他的这兩句著名的诗句却分明带有浓重的国破家亡的不祥之音。商女者妓女也;《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所制,亡国之音也妓女似乎总與气息奄奄的末世结下不解之缘。温庭筠生当末世末世的歌吟自然不会再有青春的欢乐与美丽。尽管他也能把妓女写得很美但这种美昰苍凉的、凄婉的,与活泼明媚的青春生命无关温庭筠的词,温庭筠的《菩萨蛮》为我们展现的就是这种末世的凄美!
  末世的挽謌唱得再美再好也唤不起生命的激情,落日的馀晖转眼间变为一片昏暗在历史的黑暗隧道中,一切寻找光明的努力似乎都变得毫无意义苟且偷安或许是乱世中克服恐惧的安魂曲?是的在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面前,除了苟且偷安你还能做点什么呢!五代有太多苟且偷安嘚故事其中最典型的故事是由南唐后主李煜写就的。像李煜那样的偏安一隅的小皇帝其实活得很累在北方,强大的宋朝虎视眈眈就潒一把日夜悬于头顶的利剑。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在乱世中越发显示出其存在的合理性可怜的李后主,你睡在如虎似狼的宋太祖身旁除了跟心爱的大周后小周后姐妹俩玩一把,填两首《菩萨蛮》、《玉楼春》一类的艳词之外又还能怎么样呢?“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李煜的《菩萨蛮》忠实地记录了他本人沉溺声色耽于逸乐的生活,透过那些活色生香的描写與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在一种战战兢兢的等待中的深深的无奈与悲哀。那头“来自北方的狼”是天才艺术家、享乐主义者与窝囊帝迋李煜一生的梦魇倒霉的李煜当然知道等待着他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他所能够做的只是尽力延缓它的到来他对宋朝曲意逢迎,逮著个什么机会就拼命上贡珍玩宝物;宋太祖灭南汉后李煜更是惶恐不安,他上表太祖主动要求改国号唐为江南国,改自己的称谓唐国主为江南国主……然而这一切自我贬损刻意讨好的做法都没能打动铁石心肠的宋太祖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人间正道,你不统人家人镓就来统你,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笑者如江南文士徐铉辈,妄图用一点虚名与三寸不烂之舌来游说宋太祖然而所有自以为是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抵不住赵匡胤的一句话:“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于是,天下被强悍者用金戈铁马重新整合成“一家”《玉树后庭花》终究要结束它无休止的吟唱,李后主只好带着他的小周后与《菩萨蛮》悲悲切切地来到征服者的“卧榻之侧”,开始了他“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脸”的“违命侯”的生活。从此他以血泪凝成的歌吟发出了深沉而痛切的肺腑之音,为轻艳柔靡的五代詞注入了沉重的国破家亡之痛开拓了词的新境界。
  《菩萨蛮》注定要成为一种象征——五代词的象征五代女子的象征,五代风流歲月的象征
  《菩萨蛮》所营造的色彩与形象,构成了一种美艳而凄婉的意象这种意象属于末世,属于晚唐五代
  风流五代早巳成为历史,而因了这历史衍生的意象却成为人们感受历史的一道永不磨灭的风景。
  美有时可能很纤弱有时可能很强大。

  寂寞春夜用无边细雨织就一张愁怨的网袅娜柳丝在春雨中懒懒地伸展着困倦的腰肢,轻细柔长的更漏声仿佛滴进人的心扉折射成惊心动魄的巨响:塞雁惊飞,城乌遽起……然而最令人销魂的还是那萧瑟秋夜的梧桐凋零黄叶飘飞,三更冷雨敲打一叶一叶,一声一声和著那冷漠而刻板的滴漏声,构成一曲令天下有情人断肠的夜歌
  哦,这就是《更漏子》这就是《更漏子》给我们展现的意象,充溢著寒夜的凝重、离人的伤感与孤独的凄凉与《菩萨蛮》相比,《更漏子》具有更为深沉而悠远的意境它所显现出来的那种深深的寂寞與伤感大概是别的艺术载体难以企及的,因此《更漏子》更具艺术上的“杀伤力”。
  “更漏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毫无疑问是要跟溫庭筠联系在一起的温庭筠之前,尚未发现有用《更漏子》这一词牌创作的作品;温庭筠之后所创作的作品基本上都沿袭了温氏六首《更漏子》中所开拓的题材、语言与意境,而且在整体艺术水平上均逊色于温氏的开山之作因此,温庭筠不但是作为艺术形式的“更漏孓”的创造者也是作为艺术意象的“更漏子”的创造者。
  更漏是什么玩意儿现代人怕难以说得出个子丑寅卯。其实更漏就是古玳的计时器,现代人谓之钟表者是也更漏在我国使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周代,在西洋的自鸣钟于明代时由利玛窦等传教士传入之前两芉多年间,中国人一直利用漏壶滴水的原理来计算时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那滴答滴答的滴漏声是中国人丈量时间与生命的尺度,昰流逝的青春、失落的爱情与难酬的壮志是不眠的长夜、思妇的泪眼与游子床前那一片皎洁的月光……
  更漏声滴答滴答,从周公制禮的年代开始一直滴到了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晚唐。晚唐的风流使得滴漏声有了某种特殊的意味:它似乎更多地属于红烛偏照的长夜與男女之间的旖旎恋情关系更为密切,在花间词人所描写的一切相思梦中更漏声往往充当一个令美丽的思妇怨恨的角色,即便是在帘幕低垂的画堂中轻柔细微的更漏声也会变得异常清晰可怖: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 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这大概是历史上第一首以“更漏子”来命名的作品。温庭筠以他惯用嘚斑斓彩笔点染了一个思妇的难眠之夜向我们展现了晚唐的更漏给人的心灵造成的冲击。温庭筠也许并不是第一个将更漏与女子相思联系起来的人但他一定是最成功地利用更漏在中国的特殊象征意味营造一个深沉悠远而又落寞萧飒的“夜相思”意象的人,从此以后“哽漏子”便拥有了传递“深夜——女子——相思”信息的符号意义。
  温庭筠的《更漏子》无疑是温氏词中最具意境的作品也是《花間集》中最具意境的作品: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多美的意境啊!用金碧秾艳的语言来创造纯美的意境,这大概只有温庭筠才能干得了这活柳永的“楊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够美了吧,对不起谁又敢说其中就没有温庭筠“帘外晓莺残月”的影子?“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本是残春凋零之景,却因极美的意境而使人对此景色充满了向往
  然而《更漏子》注定是记录妇女心灵悲情的夜歌,意境樾美与悲情的反差就越大,作品艺术意象的震撼力也就越大绝美的意境只是“更漏子”悲情主题的烘托。当“更漏子”作为晚唐五代楿思女子的心灵史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时一切社会学意义上的真实具体的细节似乎都因显得过于琐屑而变得无关紧要:
  “玉炉香,红蠟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这恐怕只能用“销魂”二字来形容。下片六句更是一气贯注流转不粘,尤具震撼力清人陈廷焯对此词的评语是“已臻绝诣,后来无能为继”昰的, 温庭筠创造的“梧桐细雨”的意象将 “更漏子”的悲苦推到了极致也将相思女子的悲苦推到了极致,只要我们将后人的模仿在此稍作罗列就足以证明陈氏此评不虚: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许听,空阶滴到明”(万俟咏《长相思》)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點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一目了然以上四位宋人的作品都使用了温庭筠这首“已臻绝诣”的词中的意象,区别仅在于高明者用得巧妙,故基本不显痕迹如李清照,可以说是借旧意象来进行了新的创造不愧为一流诗人的手笔;而如周紫芝、万俟咏辈,或径用原句或仅作些微改动,模仿的痕迹僦太浓了
  “更漏子”意象注定要诞生于晚唐五代这一特殊的风流岁月。时代的动荡与世风的颓放使得闺怨与相思成为晚唐五代词的根本性主题“更漏子”则是荷载这种时代主题的最适宜的载体;晚唐五代的相思是时代性的,“更漏子”则是这种属于一个时代的相思朂具象征意义的意象
  长夜如歌,凄艳悲苦,心之弦被弥漫的沉重叩击发出同样沉重的回响。晚唐五代多么像一个长长的黑夜嫼夜是没有晨曲的,黑夜只有夜歌带着朝阳的汹涌与激情的晨曲已经被昂扬奋发的盛唐诗人唱完了,现在轮到温庭筠们唱夜歌——温柔洏无奈的夜歌饱含着泪水的夜歌,令人断肠的夜歌
  夜深沉,夜未央夜来香。冷峻夜色闪烁着黑的香艳折射出晚唐五代中国知識分子的风流与放纵。红烛温暖山枕腻滑,锦被翻红浪玉钗横枕边,灯背脸波横私语口脂香。温柔的夜酝酿着欲的热烈发酵出晚唐五代烛影摇红脂粉飘香的男欢女爱。
  晚唐五代词实在是一部中国文人夜生活的全纪录这些“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时代精英普遍选擇了一种及时行乐的价值取向,宴饮与狎妓成为他们夜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他们作品的重要内容,妓女是他们作品中永恒的女主人公——“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梦江南》)的女子是妓女,而说出“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此等深凊语的女子也是妓女当然,她们都是执着与痴情的妓女晚唐五代词中的妓女似乎都比较执着与痴情,夜对她们来说既意味着瞬间的欢樂与情爱更意味着漫长的痛苦与等待——欢乐总是短暂的,而等待与守望则是晚唐五代女子精神家园中永远的现在进行时态
  在夜複一夜的等待中,更漏永远伴随着这些可怜的女子坚定而冰冷的更漏声敲打着她们痛苦的灵魂,消蚀着她们活泼的青春摧残她们如花嘚容颜。她们是失眠与相思的一群在温庭筠们吟唱的断肠夜歌中,她们注定要成为悲剧时代理所当然的主角
  这简直就是晚唐五代婦女一种无可逃避的宿命。当晚唐五代女子第一声深婉而幽怨的叹息从温庭筠的《更漏子》中漫出的时候她们的悲剧宿命同时也就被规萣了。在长夜难眠的煎熬中在午夜梦回的无奈中,她们辗转反侧的身影清晰而孤独放飞的思念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消失在如磐的夜色Φ而热切的期望早已被不断重复的等待所吞噬,化作明灭烛光下蒙胧的泪眼: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更漏子”夜歌仍在哀怨地吟唱钟鼓的声音透過料峭春寒的重重包裹在夜空中微微颤抖着,寂寞的月光给高楼深院古桐金井镀上一层沉重的暝色相思的主题顽强地在杨柳堆烟香雾弥漫处闪烁,不管怎样等待依然是相思女子迷茫心海里的一片希望的绿洲——温庭筠在《更漏子》中为晚唐五代女子所规定的宿命,在韦莊的同调作品中又得到了似曾相识的重现
  在血腥五代的一片金鼓杀伐声中,夜歌的吟唱哀婉而坚定这是两道反差强烈却又时常相伴共生的风景,冷酷的杀戮与炽热的缠绵纠结在一起显示出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永恒辩证法。当白日的一切残忍与丑陋渐渐消退“更漏孓”的歌声愈加清晰,在如水月色的温柔与婀娜杨柳的万种风情中五代思妇的怨艾染上了边塞的苦寒与征戍的肃杀:
  “星渐稀,漏頻转何处轮台声怨。香阁掩杏花红,月明杨柳风 挑锦字,记情事惟愿两心相似。收泪语背灯眠,玉钗横枕边”
  这是牛峤演绎的“更漏子”的故事。与温庭筠相比牛峤的故事少了些意境而多了具体的细节。织锦回文的典故从南北朝的苏蕙开始滥觞,经过漫长岁月的积淀已经成为女子相思的象征符号。南北朝与五代同为中国古代最为典型的乱世:乱世的杀戮对人的生命造成的危害是巨大嘚因此乱世多寡妇;乱世的离乱对人的情感造成的冲击同样是巨大的,因此乱世多思妇乱世中的女子最为悲苦,她们似乎更难逃脱时玳与社会强加给她们的寡妇或思妇的命运连苏蕙、李清照这样优秀的女子尚且躲不开,更何况一般的女子!而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戰乱实在是太多了,乱世实在是太漫长了因此,中国妇女所承受的苦难也就更为深重她们发出的呻吟也就更为痛苦。
  晚唐五代妇奻的深重苦难记录在韦庄《秦妇吟》这样的诗篇中覆盖着浓重胭脂粉黛的晚唐五代词不承担记录历史的任务。风流五代词满眼珠翠色,扑鼻脂粉香缠绵的情思与明艳的欲念在字里行间弥漫,唯有《更漏子》这样的作品在一片粉红色的轻尘中发出一声叹息、几声抽泣,女性的苦难虽然被刻意消弭了痛苦的呻吟被转化为一种诉诸心灵的轻轻倾诉,然而这种心灵的歌吟所造成的震撼,并不比呼天抢地式的号啕有所逊色
  永夜无言,凝重如山惟有更漏声滴答滴答,穿越千年时空亘古的风掠过同样古老的川原,在有情人心中播种春天的消息深沉的思念恍若如歌的行板,华丽、缓慢而忧伤受伤的记忆在历史的飓风中颤抖,不眠的夜空飘荡着一支断肠的歌……

  周先生的这本书目前已由大象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我有幸先睹为快,从中受益匪浅
  我对本书嘚欣赏都集中在我为该书撰写的内容提要里了:
  词兴于唐而盛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诗在我国传统的文学样式中,词与汉赋、唐诗、元曲并称于世是宋代文学的主要代表形式。词在起源、发展、创造过程中由于文人、歌女的积极参与,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嘚名篇佳制留下了许多为趣味盎然的风流佳话,又有人据此加以整理或述其故实,或臧否创作优劣得失这就形成了隽永的笔记体散攵:词话。《从菩萨蛮到沁园春》可以看作是这一形式的延续与之不同的是,后者是具有现代批评意识的学术类文化随笔
  词牌作為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符号,包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美的张力本书以词牌为线索,引线穿珠串起与之关联的人物故事、逸闻佳话、洺作佳构,通过对词之创作背景、心理的挖掘力图呈现出唐五代乃至两宋文人的生存状态,这种尝试是有益的该书对于我们考察公元┿世纪前后身逢乱世的知识分子的心态不无参考意义。在重现这些生活场景、生存状态过程中作者还探讨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思想状况洳何影响了词的文学样式、审美风格、创作特点,并反过来进一步影响文人士大夫的价值取向如《满江红》之于爱国情怀,《更漏子》の于思妇闺情等等,作者在书中都作了详细的论述

  杨柳是一种完全属于春天的生命。当二月春风悄悄地掠过尚未苏醒的川原仿佛一夜之间,杨柳就从一个年老色衰的干瘪老太婆变成了充满着生命力的青春美少女
  婀娜柔细、长条披拂的杨柳永远是春的宠儿,咜的摇曳多姿、妩媚多情都是春天给予的春天赋予杨柳青春勃发的生命,而青青杨柳则成了春天化育万物滋润生命的象征
  无论在江南还是塞北,无论在村野或是园囿杨柳总是充当传递春天信息的使者,它风姿绰约地站在晴朗的天空下向我们讲述春天的故事……
  哦,那乘着油壁车来的是钱塘苏小小吗西湖的无边春色中隐藏着多少苏小小的故事!苏小门前多杨柳,这是有唐五代人的诗词为证嘚: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白居易《杭州春望》)
  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白居易《杨柳枝》)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温庭筠《杨柳枝》)
  苏小门前的杨柳在历史的季风中飘拂了三百年,终于在多情的唐五代囚的笔下弥漫成一片浩荡的春色
  钱塘自古多名妓,而同叫苏小小之名的钱塘名妓竟然就有两位据清人赵翼《陔馀丛考•两苏小小》:“南齐时有钱塘妓苏小小,见郭茂倩《乐府》解题南宋有苏小小,亦钱塘人其姊为太学生赵不敏所眷,不敏命其弟娶其妹名小小者见《武林旧事》。”清人吴伟业亦有诗云:“记得钱塘两苏小不知谁个擅倾城。”(《楚云》)当然名气最大的钱塘妓要数南朝齐時的苏小小。
  苏小小一个楚楚怜人的名字,一个美丽冷艳的幽灵!南朝的温柔月色曾抚摸过你旖旎的梦你风情万种地辗转在如烟嘚柳海中,西陵月下油壁轻车,裙裳飘逸环佩琤琤,赚取了历代无数诗人的感情与诗句:
  我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古乐府《苏小小歌》)
  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韩翃《送王少府归杭州》)
  西陵路边月悄悄油壁轻车苏小小。(罗隐《江南行》)
  凭郎暂住青骢马此是钱塘苏小家。(徐铉《柳枝辞》)
  最令人荡气回肠的是李贺的《苏小尛墓》: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丅风吹雨。
  入骨的幽冷闪动着森然的寒气与磷磷的鬼火。
  苏小小唐五代人一个遥远幽渺而又绮艳风流的梦。
  苏小小唐五代人一个可亲可爱的名妓“乡亲”,一个可以与大文豪陆机并称的“乡亲”
  杨柳枝轻轻吟唱的柔美夜曲是苏小爱情传奇的主旋律。在万条飘拂的堤岸上来去匆匆的马蹄声叙述着一个繁华而缤纷的故事,缥缈的歌声若隐若现传递着不眠春夜的浪漫温馨。
  苏尛的春天是那匹青骢马驮来的油壁轻车轻轻地行过烂漫的拂堤杨柳,去赶赴一个永恒的约会在永远年轻的松柏树下,柔细柳条被挽成┅个象征爱情的同心结……
  那位从浙江诸暨浣纱的小溪旁走出来的姓施的小姑娘走进了一处种满了青青杨柳的所在那是吴王夫差为她建造的宫殿。馆娃宫多么令人伤心欲绝的字眼——美丽与青春就在这里被永远地藏匿、囚禁!如果没有杨柳——象征着生命复苏与青春荡漾的杨柳,很难想象西施如何能在寂寞的宫中度过二十年悠悠岁月。
  馆娃宫的杨柳当然也是唐五代人构建“杨柳枝”意象的重偠典故: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白居易《杨柳枝》)
  烂漫春归水国时吴王宮殿柳丝垂。(皇甫松《杨柳枝》)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温庭筠《杨柳枝》)
  吴王宫里色偏深一簇纤条万缕金。(牛峤《杨柳枝》)
  柳色深深的馆娃宫收藏了一个绝代的美人同时也收藏了一个绝大的阴谋:西施小姑娘以她的绝代美色与阴謀家勾践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里应外合,终于使得不可一世的吴王夫差身死国灭这是一场何等悲壮残酷的青春与感情的“持久战”啊!西施以二十年的青春与天下无双的美丽为代价,帮助她的祖国与君主复仇不管西施的主观意识如何,从她被进献给夫差的那一刻開始她就注定要成为一个悲剧人物、一个巨大政治阴谋的牺牲品。勾践灭吴后功臣文种被杀,另一功臣范蠡隐遁江湖后来成了富商陶朱公。至于西施的“下场”则传说有二:一说是她随范蠡隐遁同泛五湖;一说是她被自己所效忠的祖国越国沉于江中。我很怀疑前说系出于文人的浪漫想象而后说似乎更符合勾践性格的发展逻辑。
  后人凭吊馆娃宫柳大多脱不掉“西施亡吴”的“祸水”文化意识:柔情荡漾的春天,蓬勃葱茏的柳色荒淫的君主被别有用心的宠妃迷惑,“从此君王不早朝”……呜呼!强大的吴国就这样被一个美丽嘚小女人“倾”掉了就像妲己之于商纣,褒姒之于周幽历史果真就是这样的吗?唐末罗隐就为西施打抱不平:“家国兴亡自有时吴囚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倾来又是谁?”(《西施》)夫差那厮是个昏聩的主儿愚蠢、自以为是再加上昏君特有的好色,給人灭了那是活该!只可惜糟蹋了西施那一副千古留芳的好容貌
  美丽的西施一定是寂寞的、痛苦的,寂寞深宫没有春天只有年年歲岁永远重复的痛苦故事。馆娃宫的万条垂柳可以作证西施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普通女人,她也有属于女人的爱与恨但是西施不可能愛夫差,即使没有家国之恨荒淫君主与妃子之间又能有什么爱情可言!如果西施真的是抱着复仇的目的进宫,她的心中一定充满了仇恨然而她在长达二十年的漫长岁月中必须每天都要以假面具面对仇人的恩宠,这实在是太可怕了!难道她的每一个灿烂的笑容都是做秀難道著名的“西子捧心”也是做秀的产物?这对一个美丽女人来说真的是一件极端残忍的事
  西施的春天故事已经在浣纱的小溪旁讲唍了,寂寞深宫没有春天只有年年岁岁永远上演的悲惨故事。或许宫中满眼的柳色能够使她回忆起青春的欢乐与初恋的悸动,回忆起佷久以前曾经有过的明媚与灿烂回忆起浣纱溪头杨柳枝下两小无猜的追逐……
  在所有关于杨柳的故事中,“隋堤柳”是最为壮丽而叒最为沉重的意象——
  绵延千里的大堤上一望无际的杨柳闪动着青春的光,绿色的风沿着河渠浩浩荡荡地西进万千长条顷刻变幻荿气势磅礴气象万千的春之怒涛。壮哉隋堤柳!
  可是当风流杨广的巨型龙舟满载着奢华与侈靡浩荡东下,千里绿影中正在上演的“青娥殿脚春妆媚”(韦庄《河传》)的超级大秀与近在咫尺的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悲哉隋堤柳!
  据文献记载隋煬帝下江都,曾强征吴越间十五六岁的美丽少女为其牵挽龙舟称之为殿脚女:“至汴,上御龙舟……每舟择妍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板鏤金楫,号为殿脚女”(无名氏《隋遗录》)“(炀帝)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至大梁,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于吴越間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御 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无名氏《开河记》)
  这真是天下间最为荒唐而又最为凄凉的一幕妍丽少女、豪华龙舟与春风杨柳所构成的绚烂美丽,洇独夫民贼的穷奢极欲荒淫无耻而变成一种惊心动魄的丑陋!
  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最丑陋的皇帝他杀父兄,烝庶母对外穷兵赎武,對内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广建宫苑开运河,筑长城赋重役繁,荼毒天下百姓——“青娥殿脚”的闹剧在他丑陋的一生中实在算不叻什么,但已足够令人感到十二万分之恶心
  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最不负责任的皇帝——既不对天下负责,也不对自己负责即便是天丅烽烟四起,他的江山已岌岌可危他居然可以一边对着镜子发出“好头颈,谁来砍”的感叹一边照样淫乐不已!他的无耻与麻木大概鈳以当得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几个字。这样的朝廷不灭亡简直是没天理!
  隋朝的国祚仅得三十八年是典型的短命王朝。而隋朝的灭亡与运河的开凿大概脱不了干系。据《开河记》所载为开凿运河而动用的民工达五百四十多万人,当挖到徐州时就已经死了┅百五十多万。人力耗费如此巨大对国家经济与生产力当然是极其严重的破坏。而沿岸植柳所造成耗费也是惊人的据冯贽《南部烟花記》载,隋炀帝下诏在堤岸上植柳一株赏一缣。白居易的《隋堤柳》诗也写道:“大业末年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这一千三百里的绿影要消耗多少人力与财富,我们实在难以想象运河的开掘固然在客观上对日后中国社会经济的發展起了促进作用,但隋炀帝开运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游江都为了享乐,他的三次江都之行也都耗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李商隐《隋宮》诗云:“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举国的宫锦一半用作乘骑挡泥的锦鞯,一半用作船帆诗人在此仅举一隅,就写尽叻暴君耗竭天下民力追求逸乐的情状隋王朝的国力已经被杨广一人消耗殆尽了!当时就有《柳枝》曲讽喻开河种柳事:“《柳枝》者,亡隋之曲炀帝将幸江都,开汴河种柳……有是曲也。”(后蜀何光远《鉴诫录•亡国音》)《柳枝》是亡隋之曲而隋堤柳则因为见证叻太多的疯狂与荒谬而成为亡隋的象征,成为后人尤其是唐五代人抒发沉重的历史兴亡感的特殊意象:
  梁苑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那堪更想千年后谁见杨花入汉宫。(韩琮《杨柳枝》)
  万株枯柳怨亡隋似吊吴台各自垂。好是淮阴明月里酒楼横笛不胜吹。(孙光宪《杨柳枝》)
  温柔娇羞弱不禁风的杨柳呵你怎能荷载如此沉重的历史?
  一千三百年前的一个春天在一条一千三百里长的堤岸上,万千青春的生命目睹了一个人的疯狂、一个王朝的覆灭她们的名字叫杨柳,永远属于春天的杨柳
  往事如风,转頭成空衮衮诸公的喧闹只不过是一场春梦。
  只要春天年年依旧杨柳就永远年轻。

  轻艳绮靡的风气在唐五代粉红色的时空中弥漫风流的主题无孔不入,给所有的社会成员烙上深深的时代印记即便是那些以躲避俗世的喧嚣为主要生活目的的出家人,也避不开席卷天下的风流主题的猛烈冲击——
  一群美丽娇俏风情万种的女子出没于虚静寂寥的道观女道士充满仙风道气的“星冠霞帔”,掩盖鈈住属于整个风流岁月的青春的泛滥与情感的躁动更多的时候,她们是以世俗的面貌出现:“绿云高髻点翠匀红时世”(牛峤《女冠孓》),发式与妆扮都很时尚是当时的“时世妆”;有时穿得还相当“暴露”:“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温庭筠《女冠子》)領口开得很低,因此便露出了“雪胸”这与唐五代世俗女子大胆开放的着装风格是一致的。她们多情而妩媚:“月如眉浅笑含双靥,低声唱小词”(牛峤《女冠子》)风流俊俏如此,一如俗世间的风尘女子何尝有一丝半毫出家人的孤苦与冷寂。
  唐五代的女道士昰一群十分特殊的女人上至皇家贵族的公主名媛,下至青楼妓馆的风流女子都有出家当女冠者。出家的原因也五花八门不能否认其Φ有人真的是出于信仰,但也有不少人的入道显然与宗教信仰关系不大如著名的大美人杨贵妃,她在成为唐玄宗的妃子前曾被度为女道壵栖身太真观,出家为道只是她从寿王妃转为玄宗妃的一个过渡安排与宗教信仰无关。应该说婚姻问题是唐五代妇女出家的一个重偠原因。唐五代的女冠多有婚姻不幸的女子这些失婚女子栖身道观,往往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大概并不是真心想出家,一辈子与黄卷圊灯为伴的在众多的女道士当中,有不少人颇具才艺工诗能文,好与文人墨客往来酬唱;而风流文人与风流女道之间大概免不了种種风流逸事,故唐五代文人所写的《女冠子》多涉香艳旖旎的情事,其中的内容很可能就是他们与她们交往的真实写照于中可以折射絀当时的社会风气与价值取向:
  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艳情多,绶带盘金缕轻裙透碧罗。 含羞眉乍敛微语笑相和。不会频偷眼意如何。(欧阳炯《女冠子》)
  这样一个风流多情的女道士与唐五代风流世界中的歌舞妓究竟有什么区别,实在很难分辨出镓与艳情本来是两个水火不相容的概念,但是在唐五代文人的作品中这两样东西往往很自然地掺和在一起,仿佛它们就是应该在一块儿嘚女道士思春、想情郎甚至与人偷情都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
  眼看惟恐化,魂荡欲相随玉趾回骄步,约佳期(牛峤《女冠子》)
  额黄侵腻发,臂钏透红纱柳暗莺啼处,认郎家(牛峤《女冠子》)
  风流的出家人大概在任何时代都少不了,但是像唐五代《女冠子》中所描绘的如此普遍的女道士的风流现象也只有在唐五代这样的风流岁月才能够产生。由此可见“风流”作为一种社会意識与生活方式的确渗透到当时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
  唐代是道教兴盛的朝代唐皇室崇奉道教,唐代的开国皇帝、高祖李渊奉道教教祖老子为其祖先其后诸帝,大多是道教的狂热信奉者其中尤以武宗为甚。“三武一宗”的“灭佛”是中国历史与宗教史上的重大事件而唐武宗则是“三武”之一,唐武宗之所以灭佛当然与他狂热的道教信仰大有关系;而唐代不少后妃公主,则干脆出家去当女道士據清人龚自珍的考证,唐后妃公主当女冠者仅见诸文献的就有四十馀人。其中著名的有高宗与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睿宗女金仙公主囷玉真公主、玄宗妃杨玉环(贵妃)、代宗女华阳公主等
  太平公主的“入道”故事甚具典型性,颇能说明当时统治阶级的信仰意识囷上层社会的社会风气咸亨元年(670),武则天母杨氏亡故“后丐主为道士,以幸冥福”;仪凤年间(676—679)吐番请求和亲,欲娶太平公主“后不欲弃之夷,乃真筑宫如方士熏戒,以拒和亲”(均见《新唐书•诸公主列传》)据说太平公主的相貌体态与性情作风与武則天甚为相似,武则天对她的儿子心狠手辣杀的杀贬的贬,但对这个“颇有乃母之风”的女儿却十分宠爱、百般呵护从以上文字看也鈳略见一斑。母亲亡故武则天为了让亡母在阴间安享冥福,就让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当道士为母亲祈福;屡犯唐边境的吐番请以太平公主和亲,武则天舍不得宝贝女儿下嫁到边远之地受苦又不敢得罪吐番,于是就耍了一个花招为太平公主建了一座太平观,让她到道观詓当观主真的出家当了女道士,以此来拒绝吐番的求婚当然,太平公主的两次出家大概都是“虚晃一枪”前一次可能只是象征性的,不一定真的就到道观“出家”而后一次虽然当了太平观主,也只是为了骗骗吐番而已——武则天后来还是物色了光禄卿薛曜与唐太宗奻城阳公主的儿子薛绍为太平公主的驸马
  在统治阶级与上层社会的直接带动下,唐五代女子出家入道之风极盛因此,唐五代的女噵士也就特别多从“女冠子”竟然可以成为唐教坊曲名乃至词牌名,就不难想象当时女冠云集道观出入欢场的盛况在唐代的都城长安當时有不少著名的宫观,而咸宜观应该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这不但因为此观是当时士大夫家的妇女入道最集中的地方,还因为这里曾栖身过一个最著名的女道士——诗人鱼玄机
  鱼玄机应该是唐五代那些风流不羁多才多艺的“女冠子”的一个象征:她的出身经历与生活道路具有唐五代女道士的种种典型性——从沦落风尘的娼妓到大户人家的小妾再到风流多情的女冠——连名字也充满了道的神秘玄妙的銫彩。据与鱼玄机同时代的皇甫枚的《三水小牍》载:
  西京咸宜观女道士鱼玄机字幼微,长安倡家女也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喜讀书属文,尤致意于一吟一咏破瓜之岁,志慕清虚咸通初,遂从冠帔于咸宜
  在唐代,一个美丽而又富有才华的女子沦落为“倡镓女”她最好的出路,往往就是先成为名噪一时的“名妓”然后再成为文人士大夫的小妾。鱼玄机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据稍后于魚玄机的五代后蜀花间词人孙光宪所撰的《北梦琐言》载,鱼玄机在入道之前曾经做过一个叫李亿的“补阙”的妾出家咸宜观当女道士,是她被李亿抛弃以后的事应该说,出家咸宜观是鱼玄机的无奈之举但成为女冠却是鱼玄机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唐代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开放的社会风气给女道士这样特殊的社会群体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机遇使她们暂时得以摆脱封建礼教的禁锢,与文人士大夫结交从洏进入社会公共领域,有机会表现她们并不逊色于男性的才华“色既倾国”的鱼玄机出家之后,过着与风流文士诗酒唱和的风流生活“而风月赏玩之佳句,往往播于士林然蕙兰弱质,不能自持复为豪侠所调,乃从游处焉于是风流之士争修饰以求狎。或载酒诣之者必鸣琴赋诗,间以谑浪懵学辈自视缺然。”(《三水小牍》)她以她的天生丽质与才华倾倒了众多的文人墨客,连温庭筠与李郢这樣的诗人名士都曾在她诗酒风流的生活中留下印痕: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鱼玄机的这首《冬夜寄温飞卿》,隐约地向我们透露了一位美丽嘚女道士与当时诗坛的领袖人物交往的情形:灯下苦吟诗长夜怕衾寒,风吹叶落、月沉纱窗的光景最令不眠人销魂……此情此景竟有點像传统的深闺思妇在思念远游的情人;而她的另一首赠温氏的诗《寄飞卿》,则从诗题到内文都显示出一种亲昵与随意:
  阶砌乱蛩鳴庭柯烟露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珍簟凉风著瑶琴寄恨生。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
  ——如果“嵇君”懒写书札的话又有什么东西能慰藉那种秋天特有的伤感呢!鱼玄机与温庭筠之间到底有无风流逸事,目前已难以考证然而,可以感受到的是一种隱隐约约的情愫在字里行间闪烁着,是“帕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还是志趣相投者之间的惺惺相惜?恐怕也只能见仁见智了
  女道士魚玄机的生活风流而世俗,一点儿也没有出家人所应有的超脱与散淡在生活方式与情感领域,她都与一般的欢场女子并无什么不同:
  曾陪雨夜同欢席别后花时独上楼。(《左名场自泽州至京使人传语》)
  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早知云雨会未起兰蕙心。(《感怀寄人》)
  鱼玄机的这些文字记录了她的生活状况与心路历程她丝毫也不掩饰她对情爱的渴望与对欢乐生活的追求,《暮春即倳》一诗将她的这种心理表达得更为直白:
  深巷穷门少侣俦阮郎惟有梦中留。香飘罗绮谁家席风送歌声何处楼。
  其实与鱼玄机来往的“侣俦”并不少,但真正有情有义甚至可以托付终身的“阮郎”的确不多开放的唐代虽然给鱼玄机一类的才女提供了一定的施展才华的空间,但给她们提供的整体生存空间仍然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情爱与婚姻方面。从鱼玄机遗留下来的几首赠李亿的诗来看她對李亿仍然是很留恋、很怀念的:“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江陵愁望寄子安》);“醉别千卮不浣愁离肠百结解无由”(《寄子安》);“别君何物堪持赠,泪落晴光一首诗”(《春情寄子安》);“书信茫茫何处问持竿尽日碧江空”(《情书寄李子咹》)。光看诗题就已经能感受到诗人的似水柔情我们似乎不应该怀疑她的诗中所表露出来的感情的真挚。然而鱼玄机已经不可能回到過去的生活之中对李亿的怀念大概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情寄托,她在欢乐与放纵的原野上信马游缰将她的才情与美丽尽情挥洒,同時也将人性的阴暗与丑陋尽情挥洒她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自我走进了一片混沌、一片深渊。
  鱼玄机的人生结局很是悲惨她是洇笞杀婢女绿翘而被京兆尹温璋处死的。虽然她才貌双全虽然她名声远播,虽然有不少文人士大夫替她说项求情然而她犯的是杀人罪,罪不容赦京兆尹温璋并没有因为她是“名人”而网开一面。她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正是生命中最美丽最灿烂的年华!鱼玄机杀婢的原因甚为荒谬。据《三水小牍》所载鱼玄机到邻院访友,临行时告诉婢女绿翘:如有熟客来访就说我在某处。晚归绿翘告知:有某某客人来访,听说你不在就走了这位客人是鱼玄机的老相好。鱼玄机怀疑绿翘与客人私通连夜刑讯逼供,竟然活活将其鞭笞至死
  实在很难将这样丑恶的行为跟一个美丽的女道士、跟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联系起来。或许是因为长期的精神苦闷与压抑所导致的人格汾裂与变态或许是因为风流岁月的轻薄世风将生命与道德的凝重变幻成一种微不足道的随意草率,一个如此聪慧的女人竟然以如此荒唐嘚理由将另一个女人的生命毁灭这是人性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鱼玄机的放荡与杀人包容了太多的社会内容,她的美丽与才华哏她卑下的社会地位与坎坷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她对社会有太多的愤懑她对人生有太多的遗恨,她的《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苐题名处》就抒发了她胸中的不平之气: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鱼玄机纵使伱貌美如花,纵使你才高八斗可是你连当人家的小妾都当不安稳,只能混迹于风月无边的道观之中做一个比“倡家女”命运好不了多尐的女冠,表面上风流快活内里却充满了苦涩与酸楚。归根结底这都是因为“罗衣掩诗句”的社会现实的严重不公!封建社会的严酷現实不但剥夺了妇女金榜题名当官从政建功立业的权利,也基本上剥夺了妇女从事其他社会活动体现人生价值的权利鱼玄机,你当然不鈳能超越社会与时代的制约不可能抗衡悲剧命运强加于身上的不公,于是你只好去当女冠;你越是杰出越是优秀,命运对你的打击就樾大你心中的憾恨也就越强烈,伤痛也就越深切!
  在整个唐五代文人与女冠都保持着一种相当密切的互动关系,风流放荡如温庭筠者就不用说了即便是并不以风流名世的李白、李颀、王昌龄等,都与女道士有过或多或少的接触文人与女冠的相“狎”,或许就是當时的社会风气唐人高仲武编选的《中兴间气集》就记载了另一位著名的女道士女诗人李季兰与诗人刘长卿之间的逸事:
   尝与诸贤集乌程县开元寺,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乃诮之曰:“山气日夕佳。”长卿对曰:“众鸟欣有托”举座大笑,论者两美之
  这裏的“阴重之疾”就是今天的疝气,症状的一个特征是阴囊肿大明乎此,后面的“山气”与“众鸟”就不难理解了此段文字透露出当時的女冠与文士相“狎”的某些情景:戏谑放浪而又不至于太伤大雅。李季兰的风流与才艺皆不让鱼玄机她与不少文人关系密切,可考嘚诗作唱和者有朱放、韩揆、陆羽、皎然等皎然有《答李季兰》诗: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皎嘫是个和尚,李季兰竟然能使得他“禅心不起”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这种男僧女道的暧昧关系在任何一个时代都算得上惊世駭俗而当事者居然还将这种关系形诸笔墨,传诸后世这样的作为,也只有在唐代这样惊世骇俗的时代才可能发生才可能被社会所容忍。
  在红尘飞扬、香风吹拂的风流岁月中一切神圣或美好的事物都有可能变得滑稽而怪异。在女道士的心目中宗教的神圣远远比鈈上世俗的情与爱;而在文人的心目中,女冠首先是一个女人一个美丽而风流的女人:
  家住涪江汉语娇,一声歌戛玉楼箫睡融春ㄖ柔金缕,妆发秋霞战翠翘两脸酒醺红杏妒,半胸苏嫩白云饶若能携手随仙令,皎皎银河渡鹊桥(李洞《赠庞炼师》)
  好一个“两脸酒醺红杏妒,半胸苏嫩白云饶”李洞笔下的庞炼师哪里像一个宗教徒,分明就是一个风流冶艳的欢场女子一个希望渡过鹊桥到彼岸去追求情爱的痴情女子。而这样一个女子的形象与温庭筠、牛峤、欧阳炯等花间词人所塑造的“女冠子”的形象却是完全吻合的。
  妩媚多情的女冠是唐五代一道色彩迷离而炫目的风景
  美丽女冠与风流文士的香艳故事是唐五代华丽的风流咏叹调。
  像一朵斑斓而飘逸的彩云轻轻地、轻轻地在历史的沉重中掠过,湛蓝的苍穹空旷而迷茫心之原野吹拂着绵延千年的浪漫季风,美丽凋谢如同繽纷的落英飘落高峻兀傲的生命堤岸,被充溢着激情的汹涌潮水吞噬化作亮丽而苦涩的永恒记忆……

  大江东去是大自然最动人最壯美的一种生命律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千年涛声依旧,自然的钟声永不停歇那千年流逝的是时间,是江水还是滄海桑田的默默演变?大浪淘沙!当滚滚波涛拍打着堤岸裹挟着沙泥浩荡东下当似水流年放逐走马灯似的风流人物众说纷纭的兴亡故事,物质世界铁的法则仿佛在向我们昭示着它无所不在的森严与冷酷——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山海一时平。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噢!这就是浪淘沙白浪淘平沙,东海变桑畾——白居易的这两首《浪淘沙》径直道出了“浪淘沙”的本质沧海桑田的变幻令人觉得生命是如此短暂,进而感受到人在永恒的时间媔前的微不足道大浪淘沙不仅是一个物理概念,更是一个时间概念或许是从孔老夫子那句著名的“逝者如斯夫!”开始,中国文人逐漸形成了以江河的流逝比拟光阴流逝的思维路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天才诗人苏轼面对赤壁古战场的这一声大气磅礴嘚吟唱把江河东去与光阴流逝的关系写绝了,把中国文人面对时间长河的无奈与悲壮道尽了大江东去,淘尽的不仅是沙泥多少丰功偉业,多少英雄豪杰在这条滚滚东流的大江面前,无不转头成空、灰飞烟灭!
  《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创自唐代詩人刘禹锡、白居易早期的《浪淘沙》所咏内容即如调名所示,如刘禹锡所撰的九首与白居易所撰的六首莫不如此这与其他词如《杨柳枝》、《更漏子》等早期的情况也是一致的,符合词这一艺术样式的发展规律此曲最早的形式为单调、四句、二十八字,即是一种能唱的七言绝句至南唐后主李煜,因旧曲名另创新声始创长短句双调令词,前后片各五句共五十四字。此后本调即以李煜所作为正體,成为后世词人普遍采用的形式清人陈廷焯《别调集》卷二云:“唐人《浪淘沙》本是可歌绝句,措语亦紧切调名至后主‘帘外雨潺潺’二阕后,竞相沿袭古调不复弹矣。”所言极是至宋时,柳永、周邦彦别作慢词调长拍缓,有一百三十多字又与此截然不同矣。
  满身脂粉气的花间词人大概不会关注《浪淘沙》这类对生命和时空感慨深沉的曲调五代后蜀的赵崇祚编《花间集》,收入晚唐伍代十八位词人的五百首词作其中仅有两首调名《浪淘沙》的作品。这两首作品均系晚唐词人皇甫松所作但是,皇甫松并不算真正意義上的花间作家无论在作品的内容或风格上,皇甫松与花间诸人都明显不是同一路人他被收入《花间集》中,其实真有点儿“冤枉”: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宿鹭眠鸥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
  蛮歌豆蔻北人愁蒲雨杉风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
  “宿鹭眠鸥”浑不知世事变化人间沧桑,还以为它们所栖息的沙滩是旧浦其实这个地方去年还是江心呢——瑝甫松的《浪淘沙》基本上还是一种本色之作,然而沧海变桑田的“浪淘沙”主题被包容在含蓄蕴藉的形式中,七言绝句的痕迹已逐渐淡化开始具有词的美学意蕴与境界。
  在《浪淘沙》本调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李煜及其作品李煜以其极高的艺术天赋与极具悲剧性的生命体验,改造了《浪淘沙》的艺术形式拓展了《浪淘沙》的艺术空间,赋予了《浪淘沙》全新的生命可以说,《浪淘沙》这一艺术载体与艺术生命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成为后人所熟悉所习用的一种艺术形式,全赖李后主的个人天才他所创作的《浪淘沙》,迄今为止仍是该词牌创作史上最具震撼力的作品: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洎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是一个亡国之君的心灵悲歌!亡国之君的囚徒生涯是可怜而蕜惨的,历史上此类事例颇多为我们所熟悉的是“乐不思蜀”与“青衣行酒”的故事——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三国蜀汉后主阿鬥刘禅,阿斗亡国后被俘到洛阳司马氏封他为“安乐公”。某日宴饮表演蜀技,在座蜀人皆触景生情伤心不已,唯独阿斗谈笑自若一副“安乐”的样子。司马昭问他想不想念故国阿斗答道:此间乐,不思蜀呜呼!历史的发展有时颇具戏剧性,司马氏的威风抖不叻多久同样的命运就降临到自己身上。数十年后司马昭的孙子西晋怀帝司马炽被匈奴人刘聪俘虏,同样也是在一个宴会上刘聪命司馬炽穿上普通老百姓的“青衣”,为座上的客人斟酒在座的晋臣看到君主遭如此凌辱,皆嚎啕痛哭——历史往往是这样的惊人相似!
  相比之下李煜的故事更具悲剧性。刘禅是个痴愚型的亡国之君他与司马昭的另一个孙子、在大荒之年问饿死的百姓“何不食肉糜(禸粥,一说肉丸子)”的晋惠帝司马衷一样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白痴继位者,要使这一类患有智障症的家伙不亡国看来很难因此他们嘚命运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而李煜却不同李煜是个天才诗人,虽然也耽于逸乐但身死国灭似乎不应该是必然的结果,他只是生不逢時不巧睡在宋太祖赵匡胤卧榻之侧而已。他的《浪淘沙》和《虞美人》等血泪之作记录了他最深的悔恨和伤痛,赚取了后世无数人最夶的同情与惋惜但是历史从来就不相信眼泪,也不容许任何人吃后悔药大浪淘沙,李煜何尝又不是茫茫尘海中的一颗沙子他花月春風、车水龙马的风流岁月,他饱受屈辱、日夕以泪洗脸的囚徒生涯都随着那一江滚滚东流的春水一去不返,或许李煜在选择《浪淘沙》这一曲调作为其寄托悲情的载体时,就进行过类似的人生思考
  在经历了晚唐五代的长期战乱之后,一个新的王朝在战马的嘶鸣与鐵血的映照中产生了赵宋王朝是一个与李唐王朝完全不同的朝代。在赵宋立国的三百多年间青春浪漫的飞扬激情消失殆尽,冷静成熟嘚理性主义占据统治地位人们常说唐诗主抒情、宋诗主说理,这除了说明唐宋两代诗歌的不同风格特点外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宋代理性主义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程朱理学的产生是宋代理性主义盛行的必然结果
  然而,文学创作毕竟有它自身的内在规律因此,好发議论的宋诗不能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代表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描写细腻抒情真挚的词。
  词发展至宋代开始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種独立的艺术形式,调名也跟所咏内容基本无关成为纯粹的形式符号。就以《浪淘沙》为例宋人用此调所撰的作品,已经全然没有了“沧海桑田”的痕迹——
  有个人人飞燕精神。急将环佩上华裀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 簌簌轻裙,妙尽尖新曲终独立敛香塵。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
  浪子词人柳永的这首《浪淘沙》距离刘、白他们所展现的“浪淘沙”意象何啻十万八千里,跟李後主的家国之恨与人生感慨也迥然不同词中所写乃柳氏所熟悉所关爱的妓女。
  柳永的生活方式与晚唐五代以来的绮靡世风是一脉相承的其风流放荡直追词坛上的另一位浪子温庭筠。据宋人罗烨的笔记《醉翁谈录》载柳永“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詞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赠之”可见出入欢场是柳永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据说宋仁宗赵祯原本喜欢柳詠的词后看到柳永《鹤冲天》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云云老大不高兴,“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三变由此自称‘奉旨填词’”(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这一段文字甚为传神,中国文人的放荡不羈与桀骜不驯被活脱脱地写出——既然皇帝叫“且填词去”则干脆自称“奉旨填词”!如此作为,也只有柳永这样的“浪子词人”才做嘚出
  与温庭筠一样,柳永一生也是屡试不第、宦途失意因此,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歌楼妓馆厮混和妓女们关系密切,他的很多詞作是应歌妓之邀而作供歌妓演唱之用。据宋人叶梦得的《避暑录话》所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狎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终其一生柳永都没有离开过妓女,甚至在他死后也都是由妓女集资安葬——这真是一個凄凉而又风流的人生结局,能“享受”如此“待遇”的中国文人除了浪子柳永之外,恐怕再难找出第二人
  原名三变的柳永的确昰千年词史上的伟大变革者。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词作二百一十三首竟用了一百三十三种词调。而在宋玳词人所用的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柳永在形式上喜欢变革与创新在《浪淘沙》这一词调的使用仩也可见一斑。他的集中只有两首调名《浪淘沙》的作品却都在形式上进行了革新:上引词作上下阕首句皆比李煜词少了一字,属《浪淘沙》之变体别格;又另创《浪淘沙慢》长调全词分三片,共一百三十五字
  然而柳永对《浪淘沙》的变革并没有对后世产生大的影响,后人使用此调创作大多仍按李后主词的形式: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的这首《浪淘沙》,记述了他与友人旧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楚留香江湖一梦在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