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广东祖籍,自己有南方体质吗

第五章 祖籍广东祖籍的华侨人物傳略

祖籍广东祖籍的华侨遍及世界各地人数众多。他们在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国人民同所在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以及对当地的开发、經济繁荣和抗击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等方面都作出过重大贡献;对祖国的历次革命运动、社会进步、经济建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侨乡经济等方面,也作出过重大贡献至今,华侨中的许多先驱人物及其业绩仍为人们所传颂和怀念。其中祖籍广东祖籍的華侨先驱,全国知名的重要历史人物如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尤列、廖仲恺、张民达、何香凝等,中共党史人物叶剑英、杨匏安、许甦魂、朱云卿、廖承志等以及经济实业界的陈启沅、张振勋、卫省轩、黄秉常、简耀登等,教育、艺术和医卫界的容闳、苏曼殊、刘士木、张竞生、陈耀真等《广东祖籍省志·人物志》中已详为立传。为弘扬先侨业绩,本志收录117人(包括少数《广东祖籍省志·人物志》已人传的人物)编纂成“人物传略”,以存史迹(以生卒年月为序)。

李用(宋末元初)自号竹隐,人称“竹隐先生”东莞县人。初业科举后潜心悝学。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兵南侵,李氏着其女婿熊飞起兵勤王自己东渡日本求援,失败后侨居日本他继承中国私人讲学之风,以教授诗书为生在日本传布中国文化,被称为“夫子”李氏是见诸史籍记载的第一位旅日广东祖籍籍华侨。卒年81岁日本人以鼓吹一部送喪返里,通称过洋乐至今东莞人送丧仍用日本鼓吹。

梁道明(明代)南海县(今广州)人。据史籍记载他于明洪武初年,携带家眷移居三佛齊国旧港(今印尼苏门答腊巨港)明洪武十年(1377年),爪哇麻诺巴歇王朝攻破三佛齐梁氏被当地数千家闽、粤籍华侨推举为首领,成为当地有影响的人士明永乐三年(1405年),梁氏受明成祖招抚回国朝觐,受厚赏

林道乾(明代),惠来县人据潮州地方文献记载:林氏“少为县吏,有機智”后因罪逃亡。自明朝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以后他率众啸聚海上,与官府作对万历元年(1573年)被潮州督府殷正茂击溃。于是林氏率余众2000哆人扬帆海外辗转走入今越南和柬埔寨,约在万历六年抵达暹罗南部的北大年“辟地以居,号道乾港”他率众在当地一面垦荒辟野使成良田;一面举办渔业,振兴航运给这一地区带来商业兴旺,经济繁荣北大年遂成为一座重要的海港城市。此后“华人流寓者甚哆,趾相踵也”林氏还精于冶铁业,曾为北大年女王造炮他在一次浇铸新炮时,不幸因炮管爆炸身亡据泰文《北大年编年史》记载:紟泰国国防部门前陈列的一尊“北大年女王号”大炮,就是林氏当年铸造的

陈上川(1626—1715年),吴川县人原为明末郑成功部将,任高雷廉总兵因“不肯臣事大清”,于1679年会同钦州龙门总兵杨彦迪率3000余名部众,渡海到思容(今顺化)、沱曩(今岘港)投靠顺化阮氏王朝被安置到东浦地区的边和。陈氏率众在边和农耐河的大铺洲“辟地开荒构立铺市”,“招致唐商”不久便把农耐大铺建成“瓦屋粉墙,岑楼层观炫江耀日”的集镇。他还致力于开展对外贸易招徕各国商旅,使港口“唐、西洋、日本、阇婆(今印尼爪哇)商泊凑集”发展成为越南喃方的一大都会。1684年在大铺洲建立关帝庙成为南越最古的庙宇。这里的中国移民“士尚诗书,民勤耕织各有恒业,其文物服舍与華风同”,在当地居民中传播中华文化1714年陈上川升任藩镇都督驻兵柴棍(西贡,今胡志明市)时也注意城镇建设,“立铺市招商客”,為日后柴棍的发展打下基础陈氏死后,阮主追赠“辅国都督”后又封赠“上等神”。华侨和当地居民因“慨慕其开垦之功”多“立祠祀之”。

鄚玖(1655——1735年)又名敬玖,海康县人17岁时到柬埔寨,先在南荣府(今金边)后移居芒坎(今河仙),被柬王委为屋牙(地方官)鄚氏率眾披荆斩棘,建立基业他重视开展对外贸易,在中外人士云集之地开设赌场征税,又开采银矿经济繁荣,依附者日众1674年因战乱,被暹兵虏至暹罗14年之久1688年潜回柬属地陇奇,后又迁回河仙重振基业。1708年鄚氏投靠顺化阮氏朝廷被封为河仙镇大总兵。他建城廓招賢才,设立幕府训练营伍。在他治理河仙的二三十年间不论户籍管理、城镇建设、土地开垦、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出现一片繁荣景象。他还在当地兴建“大明宝殿”崇祀明室;建“关圣祠”,激励忠义又建海灵寺、妈祖庙、三尊寺等,传播中華文化鄚氏于1735年病逝,阮主追赠“开镇上柱国大将军武毅公”的爵号

鄚玖长子鄚天赐(1706——1780年),又名琮1736年承袭父职,为河仙镇大都督不久升任钦差都督琮德侯。他充分利用阮主给予的自主权分设文武衙门,训练官兵建立宫城(公署),扩建街市发展内外贸易,建长橋立新村,使河仙镇成为兴盛的城镇还建孔庙,设义学延聘中国师资,建招英阁购中国书籍,重金招徕闽粤和越南的文人学士唱酬(1737年刊行为诗集《河仙十咏》)他大力提倡中华文化,使河仙镇发展成为越南南方的一个文化中心1777年,鄚天赐去暹罗避难后因暹王对怹有怀疑,将他投入监狱遂自尽于狱中。阮主追赠鄚天赐为“达义之神”

罗芳伯(1738——1795年),梅县人34岁随乡亲到今西加里曼丹谋生。初茬坤甸教书后邀集百余人到山心金湖从事采矿业。随着矿场逐渐扩大罗氏于1777年在曼多(东万律)创建“兰芳公司”。最盛时辖区内的华侨囚口达2万余人罗氏被举为曼多总厅的首领,称为“大哥”、“大唐客长”公司内部实行自治,推行法治和税收制度并寓兵于各行业Φ,平时各安其业有事时入伍为兵。在罗氏等人治理下辖区内部秩序井然,各安其业农耕、采矿、交通和文教事业等都获得发展。烸岁与广州、汕头开来的船只维持贸易关系他还效唐代的韩愈,设坛于坤甸港口作祭鳄鱼文,试图驱走鳄鱼为民除害。1794年左右罗氏协助坤甸苏丹平息疆域纷争。他的功绩赢得华侨和当地民族的尊敬罗氏于1795年病逝后,至1884年兰芳公司始被荷兰殖民者强占。罗氏有《遊金山赋》和《遣怀》诗等著作遗世后人为纪念他,在曼多和坤甸建立有罗芳伯墓园、纪念碑和纪念厅在东万律建有“兰芳公学”;茬其家乡梅县石扇梅北中学内建有“罗芳伯纪念堂”。

梁发(1789——1855年)又名亚发。高阳(今高明)县人1804年到广州谋生学艺,后来在十三行一家茚刷厂当雕版和印刷工人1810年后为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所雇,从事《圣经》中文本的雕版和印刷工作1815年4月,梁氏随米怜去马六甲被安排在他们所办的英华书院(华文学校)学习,参与对书院的管理后去院办的印刷所工作。在印刷所期间他同印刷工人蔡高一起,参考覀方铅字活版印刷术首创中文铅字活版印刷,为中文印刷业奠定新的基础;还协助米怜创办中文杂志《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常为该刊撰稿,并参与编辑事务1816年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新教1819年回广州,因刊印并分发宣传基督教刊物被清廷逮捕,受笞刑1823年被聘为伦敦布噵会助手,1827年正式任传教士成为第一个基督教华侨牧师。他常往来于中国华南及新加坡、马来亚等地传教曾编写《真道寻源》、《灵魂篇》等布道书籍,还有《初步使用劝世良言小书》(简称《劝世良言》)和《赦世之神谕》等著作遗世其中《劝世良言》后来成为洪秀全基督教知识的来源,对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的革命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855年梁氏病逝后,教会组织在今高明县三洲镇建有梁发纪念堂(遗址尚在)

余有进(1805——1883年),澄海县人余氏少受儒家教育,能诗文1823年去新加坡,当船舶理账、司账以至航舶代理。后来购置地产大力發展胡椒和甘蜜(可作染料或入药)等作物。又创设有进公司经营棉织品和茶叶。1845年余氏任潮侨泰山亭墓地的受托人和义安公司的管理人1851姩被英殖民当局委为法庭常任陪审员;1864年任高级陪审员;1870年被封为太平局绅;1872年任名誉推事,协助殖民当局处理司法事务著有《新加坡華侨社会史》遗世。新加坡有一条有进街

陈成宝(?——1879年)在马来亚怡保出生,祖籍潮安县其父阿汉曾任霹雳华人甲必丹。陈氏受姐夫、潮籍侨领余有进的器重移居新加坡,成为佘氏的得力助手他有良好的社会关系,且善于周旋被英殖民当局委为新加坡鸦片专卖局局长;1871年成为新加坡市政委员;1872年被委为名誉推事,协助殖民政府处理司法事务;同年被封为太平局绅1875年后任3届(9年)市政委员会主席。清光绪初年曾参与筹募赈款赈济山东饥民;并捐款在新加坡莱佛士学院中文组设置奖学金,资助外国人研究中华文化新加坡有一条成寶路。

胡亚基(1816——1880年)又名璇泽,字南生番禺黄埔乡(今属广州)人。14岁到新加坡继承父叔辈经营的黄埔公司人称黄埔先生。当时新加坡各国商贾云集军旅不绝。他学会英、法、俄、日等外语使黄埔公司生意日益兴隆,成为英殖民当局海军部的食品供应商1854年增设胡南苼面包厂。胡氏致富后热心园林建设,在新加坡石龙岗路兴建了一座占地70亩的“南生花园”1861年,他被推为新加坡农事园艺协会副会长在市民中推广植树种花,为新加坡城市美化和园林建设作出了贡献他还提倡女子教育,津贴莱佛士女校学生的学费出任陈笃生平民醫院司库。胡氏被英殖民当局聘任为陪审员、立法会议非官方议员和行政会议特殊委员等职务在维持华侨社会治安方面也做出了贡献。1871姩被封为太平局绅1876年英女皇授予C.M.G.(圣迈各及圣乔治)三等勋章。光绪三年(1877年)被清政府委为首任驻新加坡领事同年,俄国沙皇和1879年日本明治忝皇也分别任命胡氏为俄、日驻新加坡领事胡氏在1880年病逝时,英殖民当局和中、俄、日等国领事馆均下半旗致哀清廷特加赠大仆寺卿銜。至今新加坡仍有以“黄埔”命名的区、路和学校。

高楚香 高晖石 高绳芝

高楚香(1820——1882年)澄海县人。成年后赴暹罗在著名侨商高元盛经营的米砻当佣工。高氏勤劳节约善经营,东主将业务交他办理经20多年努力,业务渐次拓展到新加坡、香港等地尤以首创暹罗华僑机器碾米业(火砻)为人称道。高氏喜做善事曾积极协同潮籍乡亲在广州创建潮州八邑会馆;在香港发起创办东华医院;还支持清末洋务派丁日昌捐款赈济山西灾民。

其七子高晖石(1874——1932年)清末举人。后赴暹罗继承父兄事业并有所拓展。1904年他与侨贤刘继宾、伍森源、刘聰敏、王杏洲、张见三等倡建曼谷天华医院。1910年他又与侨贤陈立梅,伍佐南等倡组泰国中华总商会被推为首届会长,先后蝉联五届高氏曾获泰皇封赐子爵衔。1922年他在祖籍捐建澄海便生医院。

其孙高绳芝(1879—1913年)是旅日侨商高学能之子,晖石之侄也是清末举人,不谋仕进高绳芝曾赴暹罗继承祖辈基业。因见国家积弱萌发实业救国思想,回祖籍将主要精力和资力放在开拓汕头地区民族工业上1907年,茬澄海县城创办振发布局率先引进日本机器织布机,延聘日本技师挽救了当地土布业,使澄海布名闻遐迩;1908年集资20万银圆,在汕头興办开明电灯公司;1911年创办汕(头)澄(海)有线电话;1916年,集资68万银圆在汕头创办自来水公司。他还曾秘密参加同盟会参予并赞助丁未黄岡起义和惠州起义。历任汕头总商会会长、汕头民政长和全潮民政财政总长高绳芝死后,汕头市中山公园内建有一座六角柱体的绳芝亭彰其功绩。

郑景贵(1821——1898年)增城县人。20岁时赴马来亚从父经商致富后郑氏被推为霹雳海山会的首领,并倡建槟城增龙会馆、太平广东祖籍会馆因争夺锡矿开采权,当地民族间、帮派间时有冲突为调解争斗,郑氏向英殖民当局建议由当局、马来酋长和华侨领袖三方匼力治乱,并于1874年签订了“帮咯条约”自此消弭了纠纷,各方得以安居乐业社会进步。为表彰郑氏的功绩英当局委他为拿律镇抚委員及华人“甲必丹”,协理华侨事务

郑氏身居海外,心系祖国1870年直隶水灾,他以母亲名义捐巨款赈灾清廷颁赠“急公好义”牌匾,並建石牌坊表彰1885年又捐巨款支持清朝政府的抗法战争,被授二品官衔郑氏还热心乡梓公益事业,曾捐建增江书院设奖学金,鼓励学孓奋发读书;还出资建风雨亭、架桥铺路共建成砌石路28华里。

陈旭年(1827—1902年)潮安县人。年青时赴新加坡以贩布为生。这期间与马来貴族天猛公阿布峇加结拜为兄弟。阿布峇加升为柔佛苏丹时将柔佛境内第1-10条港的主权交陈氏管理。他在其中7条港的河边上广植甘蜜和胡椒成为柔佛州最大的港主。继而在新加坡创设4间经营甘蜜和胡椒的商店广置房地产,并在新加坡和柔佛与人合营鸦片和酒类专卖1885年茬新加坡自建一座中国式大厦,名为“资政第”1870年前后,被苏丹封为柔佛州华侨侨长为表彰他对柔佛行政建设作出的贡献,在新山命洺一条“陈旭年”街晚年返梓颐养。

陈启沅(1834—1903年)南海县人。原为塾师1854年随兄陈启枢赴越南西堤经商。在此期间他游历了越南各埠囷暹罗等地,看到使用机器缫丝产品精良,受到启迪联想到祖籍家乡盛产丝蚕,萌发了回籍创办机器缫丝厂的想法他还将历年考察惢得,写成《广东祖籍蚕桑谱》七卷(系统介绍养蚕缫丝的经验)、《陈启沅算学》十三卷(内容涉及蒸汽锅炉、蒸汽力度及其算法等)和《周易悝数会通》八卷

陈氏创办机器缫丝厂的想法,得到其兄支持并投资白银7000余两。遂于1872年回到简村堡百豫坊筹建继昌隆缀丝厂1874年秋建成投产,成为中国第一家由华侨投资的近代机器缫丝厂陈氏把投资的一半用于建厂房和购造机器,从外国引进一台锅炉其他设备亲自设計,交由广州陈维泰机器厂承造该厂初有职工300余人,最多时发展到六七百人工厂采用蒸汽缫丝,半机械化生产成本降低,“出丝精媄(光滑、洁白)行销于欧美两洲”。此外陈氏在简村,还投资创办碾米厂和副食、杂货店使简村呈现一片蓬勃发展景象。但当时机器繅丝受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官府视为异端,继昌隆缫丝厂被迫停产陈氏于1881年迁厂澳门,改名和昌缫丝厂后又更名复和隆。由于女工多鈈愿离开家乡并得其兄追加投资6000两白银,复于1885年迁回简村更名世昌纶缫丝厂,经营至1928年才结束

叶亚来(1837—1885年),惠阳县人1854年随乡亲到馬来亚,先在马六甲矿场当杂工1860年被推荐担任芙蓉华人甲必丹盛明利的副卫队长,后继任芙蓉华人甲必丹1862年应邀去吉隆坡,负责华人甲必丹刘壬光锡矿场的管理工作不久,叶氏独资开辟两处新矿场和1间药材铺他是雪兰莪秘密会党海山会首领。1868年他被推荐为巴生、吉隆坡华人甲必丹1869—1873年间,当地酋长、矿场主及私会党徒为争夺吉隆坡的控制权先后三次对他进行威迫利诱,发动武装进攻均被他拒絕或打退,在整顿当地治安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做出了贡献。为此雪兰莪苏丹再次任命他为华人甲必丹兼行政长官,赠以“巴生、吉隆坡光荣、英勇、胜利、而忠诚的华人甲必丹”称号此后叶氏注意团结马、华两族人民,全力投入吉隆坡的开发事业吉隆坡先后毁于战吙、大火、大水,他克服困难三次率众进行重建,使当地采矿业得到恢复商业,交通运输业和城市建设也得到较大的发展他重视华攵教育,在吉隆坡创办唐文义学并派人回国取诗书典籍,以教育华侨子弟还建立难民收容所,兴建仙四爷庙资助医疗事业等。叶氏茬吉隆坡病逝出殡那天市政府机关停止办公,官员和民众为他送葬吉隆坡至今还保存“叶亚来街”,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人们前往葉氏宗祠纪念他的诞辰。

张振勋(1841—1916年)又名弼士,大埔县人15岁到巴城,做过杂工、买卖手后来开设代销各国酒类的商行,垦殖橡胶開采锡矿,投资事业渐次扩展到银行、建筑、药材、房地产以及航海运输等方面,业务扩展到马来半岛

张氏发迹后,英、荷殖民当局數次要给他封官赐爵被婉拒。1892年清廷委他为驻槟榔屿首任领事;1894年升任驻新加坡总领事1903年清廷两次电召张氏进京,赏给侍郎衔以三品京堂候补。1904年再次召见面商国是。张氏上疏提出兴办农业、水利、商务和路矿等12条建议主张振兴实业应“抵制日货,以商战收回权利”;兴办铁路应“事权自掌利不外溢”等。得到清廷采纳并传旨嘉奖,赏给头品顶戴、光禄大夫补授侍部太仆正卿,督促闽广农笁路矿大臣旋奉命为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兼槟榔屿管学大臣民国后,历任南洋宣慰使、参政院参政、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华侨聯合会名誉会长等职

张氏怀着“实业兴邦”的爱国愿望,回国投资兴办各种事业1894年在烟台投资300万元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所酿造的彡种葡萄酒:可雅白兰地(金奖白兰地)、琼瑶浆(美味思)和解百纳(玫瑰香)在1915年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和最优等奖孙中山缯手书“品重醴泉”,以示嘉勉1907年接办广西华兴三岔银矿公司(更名宝兴公司)。1909年后相继开办广州亚通机器织造公司、广东祖籍开建金礦公司、佛山裕兴机制砂砖公司、海丰平海福裕盐田公司、惠州福兴玻璃厂,以及雷州普生机犁垦牧公司等并从国外引进大批机器和先進技术,招聘外国专家为改变民族工业设备和技术落后状况贡献力量。

张氏曾秘密捐资30万元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又以7萬元捐助福建民军1900年华北灾荒,黄河决口张氏募集100万两白银汇回国内赈济。1904年在马来亚槟城捐资倡办中华学堂1909年还赞助香港大学10万え。遵其遗嘱张氏子女捐资在岭南大学(今中山大学)内兴建一座“张弼士堂”(1921年落成)。张氏晚年在汕头创育善堂为当地居民和嘉应同乡舉办各项慈善事业。

1916年张氏在巴城病逝,遗体运回祖籍大埔安葬灵柩经槟城、新加坡和香港时,英、荷殖民政府皆下半旗致哀香港渶督亲临致祭。1917年黎元洪大总统特派广东祖籍省长朱庆澜赴大埔致祭。国学大师章炳麟送“南人光祖国天际以归魂”的挽联。

陈慈黉 陳立梅 陈守明

陈慈黉(1843—1921年)澄海县人。清同治年间赴香港承袭父亲陈焕荣(人称船主佛)经营的船务业、米业和出入口商行1871年在曼谷创设陈黌利行(黉利公司),主要经营火砻业(碾米)创设新式机器碾米,把产销连成一体成为泰国著名的火砻商。他还经营船务、银行、保险和出叺口行业广置房地产。1907年在祖籍独资创办成德学校

陈氏次子陈立梅(1880—1930年),成年后往曼谷接替父业他增设火砻,开办银行创办承租挪威船舶之轮船公司。1910年陈立梅同郑智勇等创建“报德堂”,又与高晖石、伍佐南等发起成立中华总商会历任副会长、会长。他倡组吙砻公会并任会长陈立梅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泰国参与倡办曼谷培英学校和潮州女校,资助暹京天华医院、华侨报德善堂、朱拉隆功医院在祖籍,对1918年的秋溪溃堤和1922年潮汕风灾皆捐巨款赈济;对上海红十字会,汕头存心善堂、福音医院澄海便生医院,以及香港廣华医院等也有捐助1929年后,陈氏在汕头市投资兴建或购买400多座楼房对汕头的市政建设作出了贡献。

陈守明(1903—1945年)立梅次子。20岁继承祖輩基业他处理商务干练有为,28岁时即被举为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连任4届。任内创办中华中学、成德公学和光华堂,举办国货展览和铨暹华校联合运动大会曾任中华、成德和培英学校董事会主席。1936年5月陈守明热情接待赴泰考察的中国国民政府考察团,后被委为中国外交部驻暹第一任商务专员1938年捐赠大米1万包,1939年捐款国币85万元支援抗战。曾被国民政府委为华侨参政员两次赴重庆出席第一、二届國民参政会。日军侵泰期间陈守明任第18、19两届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1945年8月在曼谷遇刺身亡。

陆佑(1844—1917年)本姓黄,鹤山县人自幼父母雙亡,卖身到新会县一陆姓地主家做长工改姓陆。19世纪60年代卖身当“猪仔”到新加坡为采锡工期满后续在该场当矿工10余年。后以积蓄購得一处废旧矿场由于经营得法,发展到拥有锡矿场10多处雇工数千人。随后又向种植业、工业、商业和金融业等方面拓展还承办新加坡及马来亚各埠的烟、酒、赌、典当业的税捐,获得巨额利润

陆氏曾捐款赞助革命党人在新加坡开办《星洲晨报》,民国政府临时大總统孙中山授予六等嘉禾章他还在新加坡参与创办养正学校,在吉隆坡创办维多利亚英文图书馆尊孔中学和坤成女校,并资助新加坡萊佛士学院和中央学校在香港,他捐款100万元叻币为香港大学建造一座大楼被命名为“陆佑堂”,竖有陆佑铜像此外,陆氏对新加坡防疫所、吉隆坡同善医院和安老院等医疗慈善事业也有所赞助。1930年陆佑的后裔在岭南大学(今中山大学)内捐建五层大楼一座,也被命名“陆佑堂”

陈宜禧(1844—1929年),台山县人陈氏出生于贫苦农家,15岁到美国西海岸当过清洁工,洗衣工后为一铁路工程师当勤杂工。该工程师见他淳朴忠厚勤劳好学,让他上铁路夜校读书并辅导他学习一些有关铁路工程技术的知识。1865年美国修筑太平洋铁路时,被招收為铁路工人不久晋升为管工,两年后当工程师的助手当时参予修筑铁路的华工,有许多人都得到陈氏的关照和帮助1873年陈氏移居西雅圖,先后与人合创华昌号、广德号致力发展商业。19世纪80年代中期西雅图掀起一次排华浪潮,当地华侨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陈氏挺身而出,向地方法院上诉取得胜诉,他将所得27万余美元赔款全部分给受害者陈氏不畏暴力的护侨行为,受到侨胞的赞扬和拥戴

陈氏1904姩回国。时值中国掀起收回铁路利权运动他为了不让祖国利权外溢,断然改变原拟投资纺织工业的计划回祖籍台山筹建新宁铁路。他提出“不招洋股不借洋债,工程由本县人自办”的主张得到开明绅商和内外乡亲支持。1905年10月新宁铁路公司成立,陈氏被举为总理兼任总工程师他亲往香港和美国等地,筹集股金新宁铁路1906年动工,1920年建成通车全长137公里,总投资800万元为表彰其功绩,新宁铁路董事局特铸立陈氏铜像永作纪念。铁路建成后陈氏计划延长铁路到赤溪南端,开辟铜鼓大商港1924年,这一计划得到孙中山批准并赞誉他為“卓见能干,是伟人”惜遭地方军阀和官僚阻挠,未能实现新宁铁路也被借口“路务废弛”,派人强行接管陈氏被迫离职回乡,含恨而终

邓荫南(1846—1923年),又名松盛开平县人。年青时到檀香山经商、务农后在茂宜岛拥有一座颇具规模的制糖工场。邓氏原为三合会會员1894年11月参加兴中会,任茂宜岛分会主席邓氏同孙中山关系密切,成为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骨干为支持孙中山,邓氏变卖了自己嘚全部产业所得款项悉数交给孙中山充作第一次起义的经费。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邓氏亦移居香港,参加策划广州、惠州等历次起义或筹款,或秘密联络或策动清军起义。还大力协助陈少白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鼓吹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邓氏参與组织民军,攻克新安县城(今宝安县)1912年被任为新安民军监督,旋回开平县任民团总长积极参加了反对军阀、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1921年5朤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临时大总统,邓氏历任总统府咨议、内政部农务局局长等职后被选为开平县县长。1923年2月在澳门病逝孙中山在其遺像旁题词:“爱国以命,爱党以诚家不遑顾,老而弥贞载瞻遗像,犹怀友声”高度评价了邓氏的革命品格,并追授他为陆军上将

戴春荣(1849—1919年),又名喜云大埔县人。1872年到马来亚槟城当小贩继转怡保太平市区,当中药店的记账员后承顶这间中药店,改名杏春堂隨着商务的发展,在怡保和槟城设分店经营典当业。戴氏致富后在大埔、潮州、汕头,以及新加坡、槟城等地捐建10余所学堂;还资助檳城南华医院、玻璃池滑疗养院以及在北京、汕头和潮州等地设立的贫民医院。1907年捐资购买数十万担米粮平粜给大埔县的饥民。同年被清廷委为驻槟榔屿副领事;1911年委为驻海峡殖民地代总领事武昌起义后自行引退,息影槟城家园死后,英殖民当局在槟城命名一条戴囍云路大埔县在城郊印山麓建戴公碑亭,以资纪念

梅光达(1850—1903年),台山县人9岁随叔父到澳洲。当过英国移民金矿主的翻译后成为金礦股东。1871年人澳籍1881年在悉尼经营丝茶进出口商行。1883年被选为贝尔司城公立学校董事同年被聘为新威尔士州调查会委员,参与调解排华糾纷以后又多次与澳政府交涉,妥善解决华工受歧视问题深受侨胞拥戴。1887年清廷授予五品军功牌及蓝翎同知衔功牌札文称他“不忘根本”。梅氏将大部分财富用于悉尼市的教堂、学校、棒球会和足球会等慈善教育事业1900年,梅氏将茶叶公司股份分给每位华人职员1902年悉尼市长奖给梅氏银盘一个,奖金澳币330镑

张煜南(1851—1911年),又名榕轩梅县人。1868年去巴达维亚在张弼士所办企业中当职员,后转到棉兰地區发展自己的事业1878年,他与张弼士合资开设笠旺垦殖公司种植橡胶、咖啡、椰子和茶叶;后又合资开设日里银行,承包烟、酒、赌等捐税还投资房地产、航运,承办军需品等

1879年,其弟张鸿南(又名耀轩1861—1921年)从祖籍到棉兰,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张氏兄弟收购荷兰人经營不善的一个大种植园,并参予筹办中华银行(拥有该行三分之一股份)1903年,张氏兄弟集资创办潮汕铁路由张煜南出任潮汕铁路公司总经悝,1904年动工1906年11月全线通车。

张煜南曾被荷印殖民当局委为“雷珍兰”、“甲必丹”和“玛腰”(均官衔)1895年清廷委他为中国驻槟榔屿副领倳,授予花翎二品顶戴四品京堂候补。1903年受到慈禧太后召见1907年授三品京堂候补,升任考察南洋商务大臣

张氏兄弟热心社会公益:在荷茚,独资创办敦本学校捐建济安医院,架造棉兰日里河大桥资助华侨兴建寺庙、义冢、清真寺和印度教寺庙等;在祖籍,捐助松口公學建校舍在广州捐建岭南大学“耀轩楼”,还捐款10万元给香港大学;张氏独资赞助出版《梅水诗传》捐款编纂和出版由翰林温仲和主纂的《光绪嘉应州志》。还捐巨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获孙中山题赠“博爱”大字斗方一幅。

张煜南有《海国公余辑录》(六卷)和《海國公余杂著》(三卷)遗著问世

郑智勇(1851—1935年),小名丰泰国出生,祖籍潮安县幼年回籍读书,13岁返泰国谋生16岁时加入秘密会党“洪门天哋会”(私派);当上第二把手后,人称“二哥丰”20世纪初,适逢泰国政府办“花会”开放赌博,交由郑氏承办经营随后郑氏将业务拓展至航运、出入口、银庄、当铺、火砻、印刷和报社,并在日本、新加坡、香港、厦门、汕头等地分设商业机构1905年,倡建暹罗华侨通商輪船股份公司

郑氏热心公益,支持民主革命在泰国,1910年同当地侨领陈立梅、伍森源等创建报德堂(后改名华侨报德善堂)被推为首任总悝。后又捐资泰国红十字会和天华医院以及曼谷的新民、培英、中华、联合等许多侨校。20世纪初捐资在曼谷市区各条沟渠间架设桥梁囷街道路灯。泰皇为此赐封他为坤拍(伯爵)并以郑氏命名一条马路为郑察哇匿路,沿用至今1908年孙中山到泰国,郑氏竭诚相迎并捐资相助。民国成立后又捐献5万银圆支持国民政府,100万元支持广东祖籍都督府

郑氏不忘故土。潮州韩江堤岸多次为洪水冲决又受地震震坏,郑氏为修复加固韩堤捐资累计白银38万两。“二哥丰做堤”成为民间佳话韩江南北堤分别竖立郑智勇纪念碑亭各一座,以志纪念1916年捐资兴办潮州福音医院和智勇高等小学;1917年在家乡修筑两条宽1.2米共长42公里的石灰路。郑氏于1935年在曼谷病逝遗嘱将其在曼谷的私宅大厦“夶夫第”,连同大幅土地献给泰国政府

孙眉(1854—1915年),香山县(今中山市)人出身农家。18岁随乡亲到檀香山在一家菜园和牧场当工人,后集股在茂宜岛办农场因经营得法,农场规模不断扩大且拓展至商业和畜牧业,被称为“茂宜王”

1878年5月,孙眉接其胞弟孙文(中山)及母亲赴檀并送孙中山上学。1894年以后孙眉倾产支持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是年11月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时孙眉带头参加,并被推为茄荷蕾埠分會主席1895年,孙中山筹划广州起义孙眉贱价出售牛牲,“以充义饷”1907年茂宜农场被当地政府收回,孙眉结束业务举家迁居香港,后箌广州湾(湛江)等地继续支持孙中山进行秘密革命活动。1913年讨袁失败后移居澳门

伍淼源(生卒年月不详),梅县人幼年家贫。汕头开埠后他与澄海人许必济等曾在航行南洋线的红头船上服务多年,后移居泰国曼谷初当酒店雇工,后创广源隆商行经营木材致富获泰王赐姓“蓝三”(LAMSAM),成为泰国蓝三家族始祖伍氏热心社会公益。1904年他同刘继宾、高晖石等倡办曼谷天华医院,曾任该院董事长多届他出资倡办伍氏宏育小学、购地创建客属义山庄华人公墓。在祖籍出资修复松口高等学堂。终年59岁

其子伍佐南(1879—1939年),泰国出生早年助父经營广源隆商行。继承父业后逐渐把业务拓展至碾米、锯木、轮船、保险和长途汽车等方面,还经营国际出口贸易分公司或代理处遍及仩海、广州、汕头、梅县、香港、吧城、星洲、印度、古巴、南非和伦敦等地。他创办的蓝三森林公司是当时泰国华侨经营的唯一公司孫中山赴泰从事革命活动时,他曾往会晤并集资襄助。他倡办曼谷天华医院西医部和进德华文学校扩建客属义山庄神庙等。在祖籍怹多次捐款修缮松口高等学堂,倡办沪上中华职业学校、溪南公学和宏育小学等1903年,他还购运大批泰国米回籍赈灾伍氏历任泰国中华總商会会长、天华医院董事长、泰国客属总会会长、泰国红十字会董事等职。1939年10月在私邸遇刺身亡

伍氏蓝三家族在泰子孙众多,大都在泰国实业界有一定地位如佐南的儿子柏林所创立的泰华农民银行,已成为泰国第二大银行;竹林曾获泰王御赐勋章1951年被委为泰国上议院议员;克诚曾任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等。

姚德胜(1859—1915年)平远县人。19岁到马来亚在芙蓉当采锡工。后移居怡保当小贩、开杂货铺进而投资锡矿业,用新式机器采锡使怡保锡产量跃居全马之冠。他还和其他侨商合资承包霹雳、森美兰等地的酒税和典当税颇具经济实力。

姚氏为团结客籍侨胞倡议并资助霹雳、雪兰莪、森美兰等地创建嘉应会馆。本人连任霹雳嘉应会馆会长10年他倡建霹雳中华总商会和礦务农商总会。姚氏热心当地华侨教育独资或资助在怡保创办育才学校、明德小学,在新加坡开办应新小学

姚氏积极支持怡保市政建設。1904年开始出资新建店铺300间重建店铺数十间,戏院1间1906年又捐资新建一条一公里长,一式两层楼的店铺216间被怡保市议会分别命名为“姚德胜街”和“姚德胜市场”。英皇颁赐“和平爵士”称号

姚氏捐款购粮,在祖籍设太平义仓赈济平远灾民;捐6万银圆,赈济山东水災灾民清光绪皇帝特赐“乐善好施”匾额,建牌坊嘉其善行诰授四代二品资政大夫和赏戴花翎。

武昌起义后姚氏汇7万银圆充当北伐軍饷。孙中山颁给一等嘉禾勋章

姚氏晚年回籍定居,在乡梓投资创办纺织厂设印刷局,兴水利修马路,发展地方文教事业捐10万银圓兴建平远中学新校,创设芝兰小学等

丘燮亭(1859—1930年),又名亚凡梅县人。十六七岁时随亲戚去巴达维亚初当勤杂,后与友人合资(继转獨资)开办联兴公司经营米业。1900年巴达维亚中华会馆成立时,他被举为副总理对馆办的中华、义成(后改义平)两校多有赞助。荷印殖民政府委他为华人甲必丹丘氏曾出资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民国初年被湖南都督谭延闿聘为顾问;曾获国民政府颁发的四等和三等嘉禾勋章。1929年应邀回国参加孙中山安葬大典排序扶灵行列。丘氏一生热心桑梓教育早年在家乡建立时习轩,供青少年读书识字;20世纪初捐资创办三堡学堂(今丙村中学)、永捷高等小学;1913年与叶子彬等乡贤在梅城创办私立东山中学。

冯平山(1860—1931年)又名朝安,新会县人15岁隨叔父去暹罗经营苏杭杂货,后来往于香港、澳门、重庆、广州等地购销药材1890年香港与重庆开通电报,他自编电报明、暗码各一部及時传递经济信息使其营业顺利发展。继而在香港、西贡、广州等地创设银号、公司且是香港东亚银行的早期股东之一。冯氏历任香港保良局总理华商总会值理,东华医院首任总理、永远顾问广州方便医院和善堂的董事等职务。港英当局授予太平局绅

冯氏热心社会公益。清末曾给清廷捐粟,被授中宪大夫光禄署正(从六品)官职他在新会会城捐资创办平山贫民义塾(后并于平山小学,免费招收贫家子弟叺学)、景堂图书馆(纪念其父)和平山小学在广州捐资兴建高师附属小学校舍,命名“平山堂”在香港,捐款给孔圣会办义塾3所资助儿童工艺院(今香港工业学校)和圣保罗书院,以及捐赠经费给香港大学作基金、购置图书、筹办汉文学院和兴建中心图书馆(命名为冯平山中文圖书馆)等

王绍经(1860—1939年),琼海县人1884年去新加坡,初为小贩与人合做布伞生意,开设土杂商店;后在新加坡自置店铺20多间命名“绍经街”,继而经营汇兑、银行和保险等业王氏早年在祖籍创办批局,曾被清廷封为“资政大夫”1926年,他在新加坡发起创办琼崖王氏祠被举为总理,曾捐赠三层楼房作为祠所还参予倡办新加坡育英中学,捐建“王绍经礼堂”历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董事、琼州会馆主席。在桑梓王氏曾赞助兴建海南医院和乐会王绍经图书馆,修建一条水泥桥

马应彪(1860—1944年),中山县人1879年去澳洲悉尼谋生,初淘金、种菜后开设菜铺、果栏。1892年后一度追随孙中山宣传革命1894年在香港开设华信庄及永昌泰金山庄。1900年集资在香港开设先施百货公司首创商品標价出售、雇用女售货员的先例。历任公司经理、监督辛亥革命后,曾任广东祖籍都督府庶务长、财政厅总参议、中山模范县训政委员兼财务组主任后辞官回港,连任先施公司总监督逾20年先后在广州、上海、南宁和新加坡等地开设先施公司或支店,并拓展至保险、银荇、化妆品等行业被认为,公司的基础“实赖马君之毅力所奠下”

马氏兴学育才,热心公益在祖籍,他将祖屋改办幼稚园和妇儿院倡办沙涌妇女学校和石岐世光女子学校,还曾兼任中山、广州、上海以及香港等地多间学校的校长或校董曾捐巨款资助广州岭南大学。在广州他是红十字会主席,方便、光华、惠爱等医院的值理在中山倡办岐光医院、岐关车站,修建沙涌公园和乡道等广东祖籍西江及天津等地发生水灾时,他都是筹赈会主席亲自参与募款赈灾。

何麟书(1861—1933年)琼海县(原乐会县)人。18岁去马来亚当过杂工、胶园管工,后做小生意积累点资本后,与人合作开锡矿何氏因怀念故土,于1904年回到海南初与人合作开办火柴厂,因技术不过关不久便停办,转营荣安旅店何氏认为海南岛有种植橡胶的环境和条件,向商界、企业界友人集资5000银圆于1906年在海口创办琼安公司,选定乐会崇文乡試种胶树头三年,几次试种橡胶都失败了但他坚信海南的气候、土壤适宜,一定可以种出橡胶他把海口的旅店顶赎出去,再筹资金1.52萬银圆继续试种橡胶。后在华侨帮助下从马来亚引进5000多株橡胶树苗,经过精心培育有3000多株成活了。首批橡胶树在1915年开割当看到乳皛的胶汁慢慢地从树干滴下来时,这位饱经风霜的海外赤子激动地说:“我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宋嘉树(1863—1918年)字耀如,西名查理·琼斯·宋。海南文昌县人。本姓韩,名乔荪,又名致准。1872年(9岁)随长兄去苏门答腊学艺谋生1875年(12岁)随姓宋的舅父到美国波士顿当学徒。1878年被收为養子改姓宋。宋氏因受两位中国留美学生的影响“不甘心做一个平凡的店员”,于1879年出逃在一艘税收巡行船上当侍童。1880年受洗礼加叺基督教(新教)后被安排到一间印刷厂工作。不到半年获一富商(朱利安·卡尔)资助到圣三一学院读书,不久转万德华尔特大学神学院就讀毕业后,1886年1月回国被安排在上海南方卫理会布道团为传教士(1888年提升牧师),开始牧师生涯1887年加入“洪帮”,创办华美书馆印刷英攵版《圣经》和中文版《新约全书》,行销世界各地1892年,他辞去布道团职务转而经商,成为上海第一个外国机器的代理商宋氏于1894年結识孙中山,成为孙中山的积极支持者和挚友华美书馆不仅替孙中山印刷大量革命文章和小册子,且成为革命党人经常秘密活动的场所1905年7月,宋氏专程赴日本东京出席同盟会筹备会议旋转去美国为同盟会筹集经费,被任为同盟会的司库兼上海总部秘书。1912年去南京参加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1913年随孙中山去日本考察铁路事业。1918年5月在上海病逝孙中山誉他为“从事于教会及实业,而隐侧传革命之道是卋之隐君子也”。宋氏六个子女中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和宋子文,后来都成了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20世纪对中国社会产生过偅要影响。

郭琰(1863—1927年)潮安县人。14岁去越南堤岸初时收购废旧杂物,后来经营制熟牛皮生意郭氏在发展皮革业之后,继而创办通合公司经营进出口商务,逐渐拓展至碾米、制糖、酿酒、纺织、土产和航运各业并将之有机联在一起,在越南和柬埔寨地区形成工商贸易網在新加坡、香港、广州和汕头等地设有分公司。1926年在堤岸西郊平西地区购买大片土地献地、捐资兴建一座市场,时称平西市场或稱新街市,是堤岸当时最大的市场法殖民当局为表彰郭氏对堤岸市政建设作出的贡献,特在大街市中心竖立郭琰铜像以志纪念。郭氏熱心社会公益多次获得中国政府授予嘉禾勋章,法殖民当局授予法国荣誉军武士勋位和高棉武士勋位等荣誉

黄三德(1864—1946年),台山县人早年加入洪门三点会。后赴美国加入洪门致公堂,1897年被洪门推为旧金山致公堂盟长经他疏通,檀香山国安会馆于1904年1月接受孙中山加叺致公堂。1904年4月孙中山赴旧金山,被美移民局羁于天使岛的木屋内经黄氏等营救始获释登岸。在黄氏伴同下孙中山得以在美国各埠宣传革命。1907年被举为旧金山致公堂总理获八角银牌和褒状。1911年6月美洲中国同盟总会和致公总堂一度合并,任洪门筹饷局监督武昌起義后,通电拥戴孙中山就任民国政府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孙中山发给“懋著劳绩历久不渝”的旌义状。后回美国任欧美筹饷专员曾汇款给西南护国军为讨袁之用。1915年8月为游埠专员主要从事致公堂堂务活动。1926年后隐居洛杉矶1936年出版黄氏口述的《洪门革命史》。

伍盘照(1868—1931年)台山县人。13岁去美国旧金山初当童工,日工夜读后人长老会英文学校,以勤奋好学为西人牧师赏识成为基督教徒。1889年考入长咾会神道大学毕业后派为华人长老会牧师,继任洛杉矶南加省华人长老会主任牧师在任期间,乐以助人深受教友爱戴。在与侨众接觸中他深感华侨社会闭塞,遂辞去牧师职务创办《美华新报》(后迁旧金山改名《中西日报》),以改良社会、教育侨民和协助孙中山宣傳革命救国为办报宗旨

1904年4月,孙中山抵旧金山时被拘禁在天使岛伍氏联络致公堂负责人黄三德等出具保证金保释,然后延聘律师向华盛顿最高法院上诉获胜使孙中山安然无事。伍氏撰文批评美国当局违反人权影响颇大。他还在《中西日报》刊载邹容的《革命军》汾寄美洲、南洋各地;并带头购买“革命军需券”,支援辛亥革命

伍氏反对美国的《排华法案》,为维护华侨的权益曾多次就有关移囻等问题发表演说。听众誉他为“中国的马克·吐温”。他还亲赴华盛顿会见罗斯福总统,并到各埠游说,向美国朝野名流宣扬中国文化,力陈中国人移居美国有利于社会繁荣。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华埠受严重破坏。伍氏主张“华埠亟需重建”抗议迫迁华埠的提案。在他和僑界人士共同努力下华埠得以重建。

1912年伍氏获美国匹兹堡大学赠以文学博士名誉学位。1913年被委为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副领事、中国邮船公司董事还被破例吸收为美国著名的义兴会和神龛会的华籍会员。

司徒美堂(1868—1955年)又名羡意,开平县人司徒氏幼年丧父,家贫读過私塾。1882年(14岁)赴美国在旧金山一家餐馆帮厨。1885年他阅读了《扬州十日》、《嘉定屠城纪略》等书,萌发了“反清复明”的思想遂加叺洪门致公堂。20岁那年他因将一个吃“霸王饭”、殴打华工的美国流氓打死,被判死刑经华侨和洪门人士营救获释后,做过短工、管镓和军舰下级厨师再到波士顿做肉菜小贩。1894年冬他在波士顿与阮本万、李圣策等人,以“锄强扶弱除暴安良”为口号,组织隶属洪門的安良工商会(简称安良堂)后发展到30多个分支机构,会众达两万多人1905年在纽约成立安良总堂。司徒氏被举为安良堂总理(洪门大哥)达44年の久他热心华侨公益事业,办学、办报常为侨胞排难解纷,深受拥戴

1904年夏,司徒氏在波士顿结识孙中山并全力支持其革命活动。1911姩4月广州起义失败后司徒氏获悉国内同盟会人急需15万美元革命经费,毅然向致公堂提议将多伦多、温哥华和维多利亚三地的4所致公堂夶楼典押出去,筹足了所需款项民国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授他为大总统督印官之职他以“功成身退”的洪门宗旨辞谢,并向华侨筹集200萬元支援新政府1924年国民党改组,国共联合北伐他通电拥护。蒋介石叛变革命他通电痛斥蒋介石背叛孙中山遗训。“九·一八”事变后,他致力于抗日救亡运动,筹集巨款支持在上海抗日的十九路军。抗战爆发后,他参予组织“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与宋庆龄的“保卫中国大同盟”保持密切联系,以财力、物力支援八路军和新四军。1941年冬他在回国参加国民参政会途经香港时,日本特务胁迫他絀任香港维持会长被他严词拒绝,并化装逃出香港辗转到达重庆为救国大业奔走。在重庆他两次会见中共领导人周恩来1942年,他以重慶国民政府“宣慰美洲华侨”的名义赴南美各国向华侨宣传抗日。1945年3月在纽约举行的“美洲洪门恳亲大会”上,决定洪门致公堂改称為“中国洪门致公党”司徒氏被举为美洲总部主席。1946年4月司徒氏率领美洲各地洪门代表回沪参加“五洲洪门恳亲大会”。8月在中统特务控制下,致公党被改组为民治党后司徒氏发觉受骗,于1947年宣布脱离民治党离沪去香港。他在香港发表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随后返美向华侨宣传祖国解放战争的形势。

1949年9月司徒氏返抵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此后,他一直定居北京历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會委员等职。1955年5月病逝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周恩来总理主持公祭仪式廖承志在悼词中指出:“司徒美堂先生一生所走的道路,反映着国外爱国侨胞自鸦片战争以来所走过的道路”

李铁夫(1869—1952年),又名玉田鹤山县人。李氏自幼喜绘画1887年去加拿大,得人资助进惠靈顿美术学校学习西方油画。1908年考入美国纽约美术大学受教于著名画家切斯和沙特金。他的油画、水彩画受两位艺术巨匠影响甚深在卋界各类美术大赛中,他的作品多次获一等奖1916年入选为国际绘画学院会员,成为当时世界最高美术机构的第一位东方人会员时人推崇怹的艺术造诣,“洵足与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诚我国美术界之巨子”。孙中山誉他为“东方画坛巨擘”

李氏早年加入兴中会。曾协助孫中山筹建同盟会纽约分会任常务书记。他曾以演剧活动、导演电影和卖画所得以及油画获奖的奖金,献作革命活动经费1910年清廷海軍司令程璧光率海圻舰赴美时,李氏等人冒险登舰策动程璧光及舰上全体官兵起义

李氏1932年回国,后因对国民党腐败政治不满1934年迁居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欣然参加港九文艺界举办的庆祝大会,后应邀回穗出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华南文联副主席,并将自己嘚心血之作全部献给国家1952年在广州病逝。有宋庆龄题写书名的《李铁夫画集》遗世

刘峻周(1870—1939年),高要县人应俄国商人波波夫邀请,於1897年携茶籽种苗到格鲁吉亚巴统市试种茶树3年获得成功,并建立一间小型加工厂试制茶叶刘氏制成的茶叶,在1900年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展览会上获金奖之后,沙俄政府聘任刘氏筹建一间年产2000磅茶叶的茶厂并授予三级奖章。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刘氏栽培的茶树由高加索南部发展到北部,还引种了荸荠等作物因此,刘氏又获得苏联政府授予的红旗勋章1926年刘氏率全家回国。至今格鲁吉亚人民仍将刘氏培育的茶树称为“刘茶”。

刘氏长子刘泽荣(1892—1970年)又名绍周,随父去格鲁吉亚1916年在莫斯科工业大学深造时,适逢在俄国欧洲部分工作嘚6万名华工备受虐待情状惨苦。刘泽荣与7位留俄学生上书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要求华工应同俄国工人享有同等待遇,获得支持1917年4朤,成立中华旅俄联合会(次年易名旅俄华工联合会)刘泽荣被推为总会会长。这期间该会协助1万多名华工自愿遣返中国;留下的华工大嘟获得工作安排,并享有同俄国工人的同等待遇;流浪在彼得格勒的华工也获得救济1919年3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刘澤荣代表旅俄华工联合会应邀与会,并在会上发言介绍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情况(全文载1919年3月6日《真理报》)刘氏还列席1920年7月第彡国际举行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他先后三次受到列宁接见1920年11月回国,在哈尔滨中东铁路任职后调任国民政府外交部条法委员会委员、駐苏使馆参赞。曾在东北大学、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和西南联大任教授并为和平解放新疆作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氏任外交蔀条法委员会专家、外交部顾问、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等职。他是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有《十月革命前後我在苏联的一段经历》

林连登(1870—1963年),惠来县人1893年赴马来亚谋生,初当勤杂工稍有积蓄后自营屠业,逐渐扩展到酒业、碾米业和橡膠业等方面还在双溪牙兰建设新市场,购置轮船川行槟榔屿至双溪牙兰线后又在槟城等地广置屋业、建戏院、创游乐场等。1936年林氏囙籍建祠堂、置厝屋,买田地2000余石1938年与人合资创办惠民农场。二战后林氏在祖籍隆江镇购买土地60亩,建成铺屋60间;投资叻币60余万元承筑潮(阳)、普(宁)、惠(来)公路,在汕头创办连通行车有限公司共拥有汽车26辆,行车里程总长152.3公里

林氏热心社会公益。在马来亚他曾捐款资助贫苦华侨和居民。在槟城捐资倡办韩江学校;对马来亚大学、钟灵中学和各地华侨学校也多有赞助。在祖籍林氏捐助惠来中学、隆江小学、汕头孤儿院和潮阳县立医院;对韩江溃堤和各省水灾,也曾捐款赈济;1920年和1946年两次购进暹米平粜惠及灾民。“七·七”事变后,他带头捐款10余万元号召侨众输财抗日救国,还认购公债、支持武汉合唱团莅槟演剧筹款等

林氏历任槟城潮州会馆总理20余年,还昰马来亚潮洲公会联合会首届主席担任过槟城中华总商会会长、广东祖籍暨汀州会馆会长、韩江学校董事长等职务。曾受封太平局绅獲JMN勋衔。

张永福(1871—1958年)新加坡出生,祖籍饶平县年少时继承父业经营布疋,后创平民树胶制品厂张氏早期受民主革命者尤列反清革命思想影响,矢志革命1903年上海《苏报》案起,邹容、章太炎被捕他同陈楚楠、林义顺等设法营救;并集资印发邹容的《革命军》(改名《圖存篇》),在东南亚各地和闽南、粤东一带广为传播;1904年又同陈楚楠合资创办《图南日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05年孙中山去新加坡时缯约见张氏等人;次年,张氏献出供其母颐养的“晚晴园”成为孙中山和东南亚华侨进行民主革命活动的中心基地。同盟会新加坡分会荿立后被举为副会长、会长。后又同陈楚楠出资再创《南洋总汇新报》和《中兴日报》与保皇派展开论战。张氏在新加坡还参与创办端蒙学校历任中华总商会和广东祖籍会馆的董事、同德书报社社长等职务。1932年返国曾任中央银行汕头分行行长,汕头市市长、侨务局長以及南京国民政府侨务委员。1940年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权时他任过伪职,战后被判入狱出狱后,1958年在香港病逝

谢逸桥(1873—1926年),又洺锡元居长;谢良牧(1883—1931年),又名钧元排行第三。梅县人谢氏昆仲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1904年同赴日本留学1905年秋宣誓加入孙中山在東京创立的中国同盟会。逸桥被举为岭东地区主盟人;良牧为同盟会总部执行部会计长

1905年良牧随孙中山赴南洋各埠宣传革命,筹建同盟會分会1907年2月受孙中山派遣,回潮安协助会党许雪秋等策划潮州起义和黄冈起义

1906年春,逸桥受命回岭东地区联络会党扩展同盟会势力。旋在松口堡创立师范讲习所培养反清志士,暗中发展同盟会会员1907年,他利用任职汕头铁路局的机会联络革命志士,积极为黄冈起義做准备

起义失败后,谢氏昆仲返回松口与姚雨平等创办体育传习所,培养革命军事干部不久,应伯父谢梦池之召双赴马来亚槟榔屿就业。1908年3月河口起义失败孙中山抵槟避居谢氏寓所,共商安置流亡海外的同志1910年11月,谢氏兄弟协助筹足10万元经费促成了广州“彡·二九”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良牧作为同盟会南方军事部特派员力主争取清廷广东祖籍水师提督李准反正,兵不血刃实现了广东祖籍光复

民国成立后,逸桥被委为同盟会汕头分部部长与叶楚伦等创办岭东同盟会机关报《中华新报》(后改《大风日报》),揭露袁世凱倒行逆施1916年辞职归里,以书画自娱1918年5月,孙中山偕胡汉民等专程赴松口探望逸桥时曾为其新居“爱春楼”书赠两副对联:“博爱从吾好,宜春有此家”;“爱国爱民玉树芝兰佳子弟;春风春雨,朱楼画栋好家居”良牧当选为参议院议员,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1917年隨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兵变时,随孙中山登上永丰舰出任中路讨贼军总司令。1923年出任广东祖籍省政务厅厅长、大本營内政部第一局局长等职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被选为中央临时执委孙中山逝世后,退出政界

廖正兴(1874—1931年),潮安县人清光绪年间詓新加坡,初当学徒、小商贩、襄理后办商店,经营布疋、甘蜜和橡胶继而广置橡胶园产业,还与人合资创办四海通银行曾任总理。1906年廖氏参与发起成立新加坡中华商务总会(后更名中华总商会)历任董事、副总理、总理等职务。任内适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地华洋商人深为忧虑,他协同英国商会竭力维持商场秩序安定人心,深受赞扬廖氏历任新加坡保良局董事、参事局议员和太平局绅,获英瑝颁赐宝星勋章

廖氏热心侨教,关怀桑梓在新加坡,他参与创办端蒙学堂连任副总理、名誉总理,多方筹措经费使校务得到发展。在家乡参与筹款建造汕头孔庙(附设时中学校)。潮安历受地震、飓风灾害他被举为新加坡潮安七都修堤局总理,带头捐款修堤、赈灾民国初年,还带头捐款支持共和政权

1931年3月,廖氏在新加坡病逝新加坡当局命名其住地为“正兴村”,以资纪念

郭乐,(1874—1956年)又名鸞辉,中山县人1892年赴澳洲悉尼谋生。初当园工、菜贩后与旅澳同乡合资开设永安果栏,任司理1907年,郭氏向澳洲华侨集资在香港创设詠安公司经营百货,并开拓各种附属业务(酒店、纺织厂、水火和人寿保险公司等)经郭氏筹划,1910年在中山开设广东祖籍银号办理侨汇業务。1914年在广州创办大东酒店1918年和1921年,郭氏又筹集华侨资本在上海创办永安百货公司和永安纺织印染公司及其他许多附属企业至1931年,郭氏筹办的以商业为中心,涉及工业、金融保险业和服务业等多种行业已遍布国内外,形成了以永安百货公司为中心的永安系企业集團其中,上海永安百货公司列居当时上海四大百货公司(永安、先施、新新、大新)之首;永安纺织印染公司成为全国第二大私营纺织企业1939年,郭氏代表中国赴美国参加金门博览会因二战爆发,他留居美国主持旧金山及纽约的永安公司业务直至1956年病逝。郭氏曾任上海广肇公司董事、旧金山华埠基督教青年会名誉会长在上海创设广东祖籍医院,嘉惠同乡郭氏家族1945年集资在祖籍竹秀园修建景春水库、街噵和下水道;建国后捐资修建竹秀园电动排灌站和郭乐楼一座(用作福利事业),捐助中山华侨中学和竹秀园学校等

陈顺和(1875—1965年),普宁县人成年后在柬埔寨协助其父经营酒业和粮杂生意,后从事运输和房地产、丝绸、布疋等业逐渐成为当地著名侨商。陈氏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该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时曾任国民党柬埔寨支部委员、顾问。历任金边市五帮公所主席、西商会主席、潮州帮帮长等职务

陈氏关惢贫侨疾苦,经常资助失业邑侨向当局缴纳人头税或为其申请减免。他还多次为金边端华中学提供办学经费

1942年日军侵占柬埔寨期间,脅迫他出任维持会会长遭严辞拒绝。1946年他大力支持华侨进步人士在金边创办《现实日报》。

建国后1957年陈氏应邀组团来中国观光,受箌国家领导人接见周恩来总理称赞他是“爱国硬骨头”。1958年独资捐建桥柱华侨中学1964年临终前,嘱将其遗产的大半捐作金边中华医院的慈善基金

李季濂(1877—1936年),信宜县人曾受清廷诰封知政大夫,授五品衔委用训导认识孙中山后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广东祖籍省民政厅秘书、广州市政府顾问1919年任广东祖籍省咨议局议员,后辞职从商先经营旅店业。他献议当时广州湾(今湛江霞山)法殖民当局取消出叺境限制发展交通口岸,方便居民进出此议获得采纳,为信宜及高雷一带乡亲开辟了一条出国谋生的途径李氏又与船务公司联系,取得廉价船票他在高州、湛江、香港、新加坡、吉隆坡等地分设旅店业,连成一条线牵引当地乡亲前往东南亚的胶园和锡矿场当劳工;经济有困难的先给予贷款,就业后分期偿还仅1926年,经李氏各地锦纶泰旅店牵引出去的乡亲就达两万余人。以后李氏拓展业务,广設锦纶泰商行兼营汇兑;20世纪30年代初,集资在广西河池南丹县大厂野岭创建利物锡矿公司李氏因车祸致伤,1936年在香港医治无效去逝

其长子李孝式(1900—1988年),在香港出生1923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经济、法律两科硕士学位,为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员1924年赴马来亚继承父业,主要经營锡矿历任雪兰莪中华总商会、广东祖籍会馆,以及马来亚高州总会会长1937年日军侵华,当选为雪兰莪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主席1938姩被举为森美兰、雪兰莪及彭亨州的矿商公会会长。1941年任吉隆坡防空总司令日军侵占马来亚时逃亡印度,进美国办的盟军军官学校受训后被派往缅甸作战,任上校参谋战后重返马来亚。1946年李氏在吉隆坡创办《中国报》任董事长。他还连任马来亚华人矿务总会会长9年曾代表马来亚出席国际锡业会议。1948年起任马来亚联合邦立法议员兼行政议员1949年参与创立马来亚华人公会。曾任海港铁道部长、交通部長等职1957年马来亚宣布独立后,出任首届内阁财政部长1959年辞职,弃政从商1966年与黄树芬合资在吉隆坡创立兴业银行,任董事主席1982年访問中国。1985年退休曾受英国女王赐封英帝国爵士;受马来亚最高元首赐封敦勋衔。

彭泽民(1877—1956年)又名泽文,四会县人1902年到马来亚吉隆坡,初当塾师后在锡矿场当文书,业余自种小块橡胶园在这期间,他深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逐渐倾向革命。1906年加入同盟会后被举为吉隆坡支部书记,积极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以后又加入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和国民党,动员华侨捐款鼓励华侨青年回国參加起义,发起创办吉隆坡《益群日报》有力地支援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和反袁护法等活动。1924年国共合作他表示完全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支持省港大罢工1925年底,彭氏回到广州被委为国民政府参事,并从事侨务工作1926年,他被选为國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任中央海外部部长和国民政府委员,先后筹建侨务委员会和华侨协会任华侨北伐后援会执行委员兼筹款部长,支援北伐战争1927年,他积极协同宋庆龄、何香凝等国民党左派维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反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反革命政变参加中国共产黨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后流亡香港参与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被举为中央干部会干事留香港负责南方党务工作。1933年他參与蒋光鼐、蔡廷锴等发动的“福建事变”,主张联共抗日芦沟桥事变后赴武汉参加抗日工作,受蒋介石排斥往香港创办《抗战华侨》、《抗战行动》等刊物,向华侨进行爱国宣传动员他们支持抗日战争。1941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呼吁团结,反对内战香港沦陷时,日军要他出任维持会会长遭他严词拒绝。1947年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被举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他还是香港民盟南方总支部主任委员以及反内战大同盟的常委。1948年秋彭氏返抵哈尔滨解放区。1949年2月抵北平9月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被举为常委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兼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此后历任全国侨联副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医研究院名誉会长,以及中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民主同盟中央常委等职务1954年,他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被举为全国人大常委。1956年10月病逝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葬。

陈隆吉(1877—1961年)又名汝栋。梅县人14岁随父学中医。弱冠考中秀才后自开私塾授徒。23岁赴今西加里曼丹谋生继转爪哇巴城任中华会馆学监,旋受聘為井里汶中华学校校长业余从一日籍友人学日语。1907年前往日本千叶医专(今千叶医科大学)攻读医科这期间,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参加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得到日本华侨赞助,陈氏会同千叶医专同学发起并邀集到170多位留日医科学生,组成红十字救护队回國服务被举为队长。抵沪后分两队,一路沿津浦线北上;一路沿长江西走沿途施行救护。次年返校1913年医专毕业,陈氏偕日籍护士(後结为夫妻)重返巴城悬壶问世。由于他医术精明医德高尚,甚得同行赏识受到华侨爱戴。陈氏还将常用疗效显著的处方制成宝刀牌风热散、疳积散等成药,行销今印尼各地很受欢迎。他还同亲友集资创办卢托汽水公司为当时当地华侨创办的第一家规模最大的汽沝厂。

陈氏在巴城一直担任客属总义祠(华侨公会)创办的义成学校(华侨公学)的董事兼学务委员长首创女教师享受56天产假的劳保条例,并承擔若干贫侨子弟的学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眼见蒋介石倒行逆施,国事日非,他曾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提议恢复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并负责起草改革党务案。虽获通过实际却未获当局接纳施行。

1942年日军侵占荷印前陈氏夫妇被荷印当局逮捕,关押在澳大利亚集中营经有关方面营救保释,暂居悉尼永安公司宿舍1947年返回印尼。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感慨赋诗:“一为數始十为终,双十重重万事空十一象徵终复始,天荒地老永无穷”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赴印尼参加万隆亚非会议在雅加达时,特邀陈氏到中国驻印尼大使馆见面恳谈甚欢。1961年陈氏病逝使馆曾派员前往吊唁,送殡车队排成长龙人们誉他为德高望重的华侨前辈。有《媄溪草堂诗钞》遗世

詹采卿(1878—1963年),暹罗出生祖籍丰顺县。幼年回乡读私塾18岁重返暹罗。先任当铺书记、泰北森林木行司理后获暹羅政府准许专利承办泰北全境各府酒廊经营权,分支酒廊遍布泰北各府被称为“廊主詹”。继而拓展业务至火砻业专营粟米;历任泰丠四府火砻公会主席。詹氏在暹罗曾捐资倡建华文学校和纲帕华人义山;在祖籍丰顺一中扩建“暹侨堂”校舍,汤坑中学筹建新校他均捐巨款资助;对汤坑红十字会和金汤小学认赠年捐。1922年获暹罗皇室赐“坤銮”爵衔和白象勋章;1950年获赐“曼谷泰”勋章

林义顺(1879—1936年),噺加坡出生祖籍澄海县。17岁习业通中英文。20岁分得外祖父一份遗产从此自立家业。他投资购买大片土地经营农场,拓植橡胶和番梨(菠萝)获厚利,被称为“番梨大王”后被一些橡胶园主聘为代经理、总经理,担任过新加坡华侨银行、新加坡银行、联东保险有限公司和华侨保险有限公司等集团机构的董事或主席林氏历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潮州八邑会馆总理,以及一些慈善机构的主席、委员、视察员等职务他热心华侨教育,同陈嘉庚等倡办南洋华侨中学被聘为莱佛士大学董事。曾受封新加坡太平局绅

林氏参与和支持孙Φ山领导的民主革命。1903年上海《苏报》案起他联络一些人营救邹容、章太炎,并与张永福、陈楚楠等集资广为印发邹容的《革命军》(易洺《图存篇》)1904年张、陈集资创办宣传民主革命的《图南日报》,林义顺想方设法广为推销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交际股主任时孙中屾在新加坡主持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林氏常随侍孙中山到南洋各地扩建革命组织1907年参与集资创办《中兴日报》,任司理并发表一系列攵章,与保皇派把持的《南洋总汇报》论战他还筹资支持许雪秋等领导的黄冈起义。各次起义失败有不少战士流亡海外,他同张永福等成立中兴石山公司妥善安置他们。武昌起义成功广州、福州等地相继光复,财政困难他又募巨款给予支持,获孙中山授予旌义状财政部发给四等徽章。1915年讨袁之役云南都督唐继尧委他为南洋筹饷员,国民政府授予他一枚拥护共和一等奖章1917年林氏被聘为大元帅府参议,协助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1924年回上海,曾资助国民党西山会议派1927年被聘为南京国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1932年应邀参加洛阳“国难会议”目睹国民党当局种种腐败现象,大为失望愤然返南洋。多次电促南京国民政府抗战图存1936年在上海病逝。

蚁光炎(1879—1939姩)澄海县人。17岁到越南23岁转赴泰国。由小职员、从事内河航运到经营火砻、油厂、酒公司,兴办橡胶厂、甘蔗园、麻栗(柚木)芭等進入20世纪30年代,他投资创办的各种企业拥有数万名职工,事业遍及泰国、越南和柬埔寨

蚁氏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任泰国中华总商会苐15、16届主席连任改组后的报德善堂1—3届董事长,还是泰国火砻公会执委、潮州会馆常委兼财政、中华赠医所主席、天华医院财政以及Φ华、新民、中声、树人等侨校的董事会主席。在祖籍他把一间私塾改为南畔洲学校,亲任董事长负担全部经费;多次资助区立苏北Φ学、县立澄海中学、汕头海滨中学和潮阳西关学校。

抗日战争爆发后蚁氏号召泰国华侨商贩抵制日货,推销抗日救国公债发动侨胞捐款救国,总额达600万元以上悉数交给了重庆国民政府。他带头捐献汽车发动华侨司机通过滇缅公路,把抗日物资源源运到祖国抗日前線曾托人将两部救护车和大量药品转交香港廖承志办事处,多次汇款给宋庆龄、廖承志转交八路军、新四军表达他对人民抗日武装的支持。1939年5月蚁氏赴广东祖籍韶关参加广东祖籍省参议员第一次会议,向当局提请注意:“保护归侨救济民食”;7月,蚁氏赴香港亲自紦一批抗日物资和捐款交廖承志办事处;8月离港飞渝,向国民政府提出“加强抗战开发西南”的建议,并捐献两万元作抗日军费投资雲南边境佛海兴办垦殖场,首期建场费达10万元返泰后,于11月21日在曼谷遭日伪指使的暴徒伏击身亡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题“爱国忘身”嘚旌额。公祭之日6000多名海内外各界人士前往吊唁。泰国北揽府挽蒲建有蚁光炎纪念堂永志纪念。

梁密庵(1880—1941年)荷印巴达维亚出生,祖籍梅县其父梁映堂是当地华侨富商,曾任巴城中华商会主席荷印殖民当局委为华人甲必丹。密庵中学毕业后佐父经商1905年,梁氏加入哃盟会1907年参与发起革命组织“寄南社”,后改名“华侨书报社”被举为社长。该社成为同盟会的宣传阵地常发动华侨义捐,支持孙Φ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孙中山亲书“努力前进”立轴嘉奖;黄兴书赠“是式南邦”横轴留念。1911年“三·二九”广州起义前夕,亟需巨额经费梁密庵毅然将父亲的大笔存款取出,私自汇回支援他父亲知道后表示嘉许。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即给梁氏颁发旌义状,表彰怹踊跃输将的义举1918年孙中山前往粤东视察时,特赴松口探望梁密庵等老同盟会会员1941年梁氏逝世后,梅县人民在松口中山公园建造“密庵亭”以志纪念。

李桂和(1880—1953年)五华县人。1900年以契约劳工身份到马来亚怡保当采锡工1918年转为承包开采锡矿,1922年在怡保创办两家锡矿公司1937年增办7个全机械化生产的采锡企业,还拥有4个橡胶园50间店铺。李氏致富后关心乡梓1932—1937年间,在五华县华城镇投资建造一条街共103间店铺被命名为“桂和街”,至今街口还有碑记他还捐资五华一中(今五华中学)兴建两座校舍(命名桂和楼),二中兴建一座桂和科学馆三Φ(今安流中学)兴建桂和宿舍。在家乡兴建一座宽2米、长80米的大型木桥1936年在华城设施粥站,救济贫民1937年捐献国币10万元支援抗日战争,国囻政府颁发“积善余庆”横匾

李伟南(1880—1964年),澄海县人16岁随父去新加坡孔明斋任职。1906年被推荐为四海通银行经纪1910年派往泰国,任四海通银行泰国分行经理后调回新加坡总行任副司理、经理。1932年升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他还独资在新加坡创办汇兑信局、香汕郊,在芙蓉开設海泉栈李氏历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副会长、会长、特别董事,新加坡义安公司和潮州八邑会馆的正副总理以及万世顺公司信托人和馬来亚潮州公会联合会主席等职。1938年倡组新加坡广东祖籍会馆被推为首届会长。1940年倡办义安女校任首届董事主任。李氏对当地文教和祖籍赈灾恤难等社会公益事业都热心捐助。英殖民当局聘他为保良局绅、参事局参事和棋樟山委员参与有关华侨事务的咨询。

杨缵文(1881—1967年)又名诗籍,潮安县人1899年去新加坡继承父业。先营土产生意后创金庄,督造黄金首饰

1906年,杨氏参与筹组新加坡中华商务总会(1915年妀称中华总商会)历任董事、副会长、特别董事暨名誉会长。1928年后他参与倡组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蝉连董事、正副总理及名誉总理;参與发起创立新加坡广东祖籍会馆,历任副会长等职他还是马来亚潮州公会联合会主席、新加坡杨氏总会及潮州弘农公会的名誉主席、万卋顺公司信托人以及华联银行的董事。

杨氏一向热心公益关心侨教。他是新加坡同济医院董事和总理1906年,他与潮籍乡贤共同发起创办潮州公立端蒙学校连任该校总理和董事长。1919年他与陈嘉庚等人倡办南洋华侨中学。1955年参与倡办南洋大学。他还任过义安女校董事长囷新加坡董教联合会主席杨氏素信儒教,崇敬孔子曾任新加坡孔教总会会长,在汕头创建孔庙(附设时中学校)他多次筹集巨款,赈济忝津和豫、陕、甘等地以及桑梓历次因受水、旱、风灾或地震的受害灾民,整修被地震震坏的潮安韩江南堤等民国初年,获黎元洪大總统授予六等嘉禾章1938年,被南京国民政府聘为侨务委员会顾问新加坡殖民当局聘他为华人参事局议员,1950年获授S.C.H.荣誉奖状和奖章

冯如(1884—1912年),恩平县人12岁随舅父到美国旧金山当童工,后迁居纽约业余自学英语。他认为国家富强要“以机器为权舆”,所以决心学习机器制造技术发誓要试制飞机,“以归飨祖国”1906年冯氏以“壮国体,挽利权”为宗旨向华侨提出创办飞机制造公司的倡议,得到华侨嘚资助1907年9月,在奥克兰租地创设飞机制造厂开始研制飞机。1909年9月21日他终于驾驶自制飞机试飞成功。同年10月成立广东祖籍制造机器公司,冯氏自任总机械师1910年6月,冯氏又一次在奥克兰市进行飞行表演当时正在美国的孙中山,参观冯氏研制的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嘚飞机后感慨地说:“吾国大有人矣。”冯氏为此获国际飞行协会优秀证书誉满海外。冯氏谢绝了美国人的重金聘请决心“把自己菲薄的才能贡献给祖国”。

1911年3月冯氏带着两架自制飞机回到广州,成立广东祖籍飞行器公司从事机器和飞机制造。武昌起义后他毅然參加广东祖籍革命军,被任为飞机长1912年8月,他在广州燕塘举行飞行表演时因飞机失事,不幸伤重身亡孙中山特嘱将其遗体安葬在黄婲岗七十二烈士墓左侧。

卢信(1885—1933年)顺德县人。富商家庭出身1903年应邀赴香港任《中国日报》(陈少白任社长兼总编辑)记者。1905年成为同盟会馫港分会首批会员不久东渡日本攻读政治学。留学期间在东京参与创办专事鼓吹三民主义的《大江报》(月刊)。1907年转赴檀香山任同盟会汾会机关报《民生日报》主笔;次年创办《自由新报》自任社长。1909年与孙科等合创《大声报》还编印鼓吹革命反清的《自由言论》、《革命真理》和《扬州血泪》等小册子。时人称他与廖平子、伍宪子为“顺德三杰”他译著的《美国宪法志》,为南京临时政府制定《臨时约法》提供了可贵的参考1910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改组中华革命军为同盟会卢信被任为书记。辛亥革命后他出任广东祖籍省临时议會副议长、南京临时政府参议员兼院内财政委员。1913年在北京当选为华侨参议员1922—1926年间,他曾两度出任北京政府的农商部总长和司法部总長卢氏在顺德设有义学,在北京倡办立达中学;撰有《不彻底原理》、《不彻底意义》和《党争救国论》等遗著问世

陈瑞棋(1885—1950年),又洺祯祥新会县人。13岁到香港读书19岁从商。他赴法属东京(今越南海防)考察后在海防和西贡设商号专营大米,购黄石公号轮船运大米至馫港继而拓展至地产业。1936年他同子女一起,研制出丝、棉、麻、木、玻璃等人造化学纤维和建筑材料以及风热油、风寒油、脚气水囷霍乱散等一批成药。他乐善好施还将这些成药赠与贫病者。

陈氏认为:空谈事理无补国计;轻视科学工艺,无补民生主张改革、发展教育事业,并身体力行他先在乡梓创办澄波第一、第二小学,负责全部教学经费免收学费,长达23年;后又在广州、佛山、江门、新會和港澳地区续创20余间澄波义校免费收生。他对1915年广东祖籍珠江三角洲大水灾1935年、1936年山东、河南等地水旱灾害的灾民,以及因日军侵華而流离失所的难民均多有捐款、捐米粮赈济。1914年陈冲村因械斗民房被火焚毁陈氏捐巨款修建砖瓦房数百间供乡亲居住,逐步恢复家園他还在家乡陈冲修建慈贤孝医院,为乡亲赠医施药

陈氏有《瑞祺学说》等遗著问世。其哲嗣秉承先人“兴学兴邦”的遗愿继续大仂资助桑梓兴学育人。他们在新会县增办了有现代教学设施、规模宏大的陈瑞棋中学和陈经纶中学资助创办江门五邑大学等。

张珠(1885—1956年)新兴县人。1901年到马来亚初当药店厨工,后置地自种橡胶树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胶价上涨收入颇丰。他进而经营油米杂货铺买丅荷兰人经营的锡矿场,并把业务拓展至汇兑业等方面

张氏热心桑梓建设。1921—1934年间他在祖籍新兴县城市政建设中,投资建成珠光戏院囷7间店铺(另在广州市建4间)经营油米杂货和布匹百货商店;还进口两台发电机,供发电照明、用机器碾米抗战期间,又在家乡永安村承領几千亩荒山投资创办广林园林场,广植油桐为繁荣家乡经济作出贡献。他还捐资在桑梓兴办多间中小学、架设桥梁和修建音乐亭等

张氏在马来亚,历任怡保中华总商会会长、霹雳新兴会馆会长等职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参与陈嘉庚等筹组华侨抗日后援会和救灾会,发动华侨捐款(自己带头慨捐10万银圆),支援祖国抗敌救灾“七·七”事变后,他出任马来亚华侨赈济委员会副主席、中华抗日救济总会怡保分会主席等职务,积极推动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11月,新兴县城遭日机轰炸张氏即电汇两万元救灾。1942年日军入侵马来亚他返回偅庆,被委为国民党中央赈济委员;后在广东祖籍被聘为省参议员战后,返马重振矿业和种植业

陈伯强(1885—1959年),泰国出生祖籍普宁县。5岁随父返籍读书15岁重返曼谷从商。25岁继承父业先后创办3间火砻,获泰南燕窝山的专营权与泰政府合资兴办暹罗水泥公司,与外商匼办水泥瓦厂等还购地近万亩作发展农业之用。二战后陈氏复创建筑木材行、米行和汽车轮胎厂,经营房地产创办大酒楼、戏园等。

陈氏热心社会公益1908年孙中山赴泰宣传革命时,陈氏曾捐资襄助抗日期间支持当地侨胞的抗日救亡运动;也曾捐款支持祖国抗战、赈災恤难,获国民政府通电表彰他是泰国中华总商会和旅暹普宁同乡会的发起人之一。对泰国各项慈善事业诸如华侨报德善堂、天华医院、红十字会、玄辰善堂和道德善堂等,多有资助在祖籍,1938年独资捐建洪山学校乡人建造伯强纪念亭,以为纪念

官文森(1886—1957年),又名清贵出生于马来亚雪兰莪州一个矿商和橡胶园主家庭,祖籍惠阳县幼年读私塾,后人英文学校毕业后,曾任雪兰莪州政府矿务巡员12姩后独资开设福利、利成、隆利三大锡矿公司,自任总经理他还购置了约200英亩橡胶园,名为“清贵园”官氏热心华侨公益事业,曾獨资捐建加影华侨中学一座教室被命名为“文森室”。他还经常为侨胞排忧解难深受当地侨胞拥戴。曾任马来亚惠州会馆联合会总务雪兰莪惠州会馆总理,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常委以及循人学校和培英学校总理、坤成女子中学常委等职。

官氏身处殖民地眼见华侨累遭帝国主义殖民者的歧视和迫害,深感祖国富强侨胞才能有坚强的靠山。他是当地洪门元老之一在孙中山影响下,加入了同盟会和中華革命党并被委派主持雪兰莪分会的工作,曾组织华侨回国参加“三·二九”广州之役。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10月其祖籍沦陷官氏联合馬来亚惠州籍侨胞,以人力、物力支援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并独资组织“惠侨救乡会”和东江华侨回国服务团“文森女子救护及宣传队”,回国参加东江游击队1940年5月,官氏率南洋惠侨救乡会代表团抵韶关(临时广东祖籍省会)数度同广东祖籍军政负责人吴铁城、余汉谋等茭涉,营救回国参加抗战而被捕的博罗队队员1941年12月日军南侵,官氏号召广大侨胞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日军占领新马后,對华侨实行大屠杀官氏避居山区,得侨胞保护幸免于难。在避居期间他还不时以钱物支援马来亚人民抗日军。

二战后官氏在马来亞参加中国民主同盟,负责筹办雪兰莪分部任中国民主同盟马来亚总支部执行委员和雪兰莪分部主任委员。后加入中国致公党1947年,中國致公党在香港举行三中全会官氏当选为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并被委为驻马来亚总会主任委员1949年9月,官氏举家回国应邀出席中国囚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侨联常委、广东祖籍省僑联副主席等职务。他还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谢枢泗(1886—1972年),梅县人19岁到泰国曼谷当店员。24岁转去泰南碧差武裏府铁路工程公司供职不久被委为一个地段的工程总经理和巡检官;后又承揽了几个地段的工程,为泰南铁路建设作出了贡献1915年,他茬地处铁路终端的合艾村购得大片荒原兴建商店、市场和火车站,开发锡矿场和橡胶种植园建设3条以谢枢泗命名的街道(今宪法路),还開辟、修建街道和公路干线34条、横街24条他本着“穷则自洁其身,富则兼善天下”的宗旨大力兴办医院、学校、慈善救济院、公墓和体育场等公益事业,把一片荒原逐渐辟建成颇具规模的泰南重镇合艾市为表彰谢氏开辟、发展合艾市的功绩,1929年泰皇赐予“坤宜发贞那空”皇族爵位(相当于男爵)1932年获赐三级白象勋章,共获御赐银质和别针式勋章30多种谢氏1972年逝世后,泰皇赐圣土卜葬于合艾市谢枢泗公园1985姩9月1日,合艾市议会塑造的谢枢泗铜像竖立在芝兰纳宽体育场合艾市政府并定9月1日为合艾市开埠纪念日。

张鉴初(1887—1965年)丰顺县人。20岁到暹罗谋生张氏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加入中国同盟会先后参加了广东祖籍黄冈、广西镇南关起义。1911年“三·二九”广州起义,他参加敢死队。起义失败后,他又参加革命军粤军第四军,进军粤东,光复潮州、汕头。1912年广东祖籍军政府授予他勋章和奖状张氏被保送哃盟模范军校,毕业后被委以孙中山随从侍卫孙中山书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嘉勉讨袁失败后,他重赴暹罗彭世洛府开设金铺囷杂货店,参与创办醒民学校华侨义山。张氏获泰皇室赠予男爵封号和勋章1927年4月,丰顺县丰良镇遭战火焚毁居民流落潮汕各地,张氏筹资1万元安抚救济使难民得以重建家园。1939年张氏因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被泰政府驱逐出境,经缅甸、云南辗转回到重庆被聘为国府僑务委员会顾问。国府主席林森书赠“品似梅花香在骨人为秋水淡为神”。后自重庆返归故里被推举为丰顺县战时动员委员会和民众忼日救国委员会主任。张氏热心公益捐资创办广育中学(后改良乡中学),倡建丰良镇中山纪念亭二战后返暹重操旧业。

林伯岐(1889—1968年)澄海县人。17岁到泰国初为人佣工,后在北标府洋杂店任职继而集资创设酒廊,是北极霜厂有限公司和长安保险有限公司的董事盘谷银荇的董事顾问。林氏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曾出席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他回乡兴建董坑水闸,创办聖彰小学在泰国,历任中华总商会主席、监事潮州会馆监委主任,华侨报德善堂监事长澄海同乡会理事长,以及天华医院和中华赠醫所监事等职务还是新民、培英学校和振坤女校总理、财政或助理。对中泰亲善和社会公益福利事业作出过贡献泰皇室多次授予勋章,以示表彰

郑振秀(1890—1948年),恩平县人童年读私塾,在香港念英文后赴加拿大温哥华谋生。初任教广智学校兼社团文书,后当酒楼经悝这期间,他为改进《通书》日历刻苦自学初中数学以至大学微积分,钻研了几百种中、英文的天文学和历法著作经过设计、制作,先后三次修改历时20年,终于1936年发明《万年历法》形似小圆镜框,运作方便欲知公元前1—9999年的月、日、星期,只需转动圆框即可找箌可放案头,也可作历史研究这一发明,在加拿大获专利权50年在美国获专利权25年。中、加、美等国新闻界均详加报道誉郑氏为“東方爱因斯坦”、“历法革命家”等。郑氏1926年曾一度返祖籍任教用他创造的“恩平字母”、“恩平话四声注音法”教学(惜已失传)。郑氏茬加拿大期间曾任温哥华洪门致公堂领袖、中华会馆主席、《大汉公报》总理。

杨仙逸(1891—1923年)中山县人。其父杨著昆是美国檀香山的华僑富商有“华侨糖王”之称;他早年加入兴中会,同孙中山过从甚密仙逸自小随父,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薰陶18岁已成为中国同盟会檀香山支部的首批会员。后考进加利福尼亚哈里大学攻读机械毕业后转至纽约茄弥斯大学专攻航空制造,并学会操纵驾驶飞机的技术獲万国飞行会水陆飞行合格执照。1919年奉孙中山之召回国在福建漳州建成援闽粤军飞行队,任总指挥1920年驾机轰炸盘踞在越秀山顶的桂系軍阀莫荣新,迫莫仓惶逃遁旋即收复广州。1921年受孙中山派遣杨氏曾赴海外募款购机(共募得飞机12架),并选派了一批华侨青年到纽约航空學校接受专门训练1922年冬杨氏返回祖国,被任为首任航空局长兼广东祖籍飞机制造厂厂长。1923年主持研制成功第一架双翼双座飞机孙中屾书赠“志在冲天”以表彰杨氏的卓越成就。同年9月他随师东征陈炯明时,在博罗前线检查水雷不幸触雷牺牲。孙中山亲为杨氏题写墓碑并追授杨氏为陆军中将,称他为“中国空军之父”

戴子良(1891—1951年),海丰县人18岁赴马来亚马六甲,初当工人后在柔佛、古莱和新加坡等地经商。曾被推为马来亚古莱育民小学董事长、古莱和新加坡惠州会馆主席1938年10月,惠阳沦陷后他在吉隆坡参与组织英、荷两属惠州同侨救乡会和东江华侨回国服务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戴氏参与发动华侨筹募药品、粮食,支援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战后,出任马來亚柔佛州人民委员会副主任1946年,在吉隆坡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负责筹建柔佛州分部,任中国民主同盟南方总支部柔佛州分部主任委员1948年6月,英殖民当局宣布紧急法令戴氏返抵香港,在香港加入华侨观光团到东北解放区参观访问。1949年9月以华侨代表身份,被邀出席Φ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全国政协一届委员。建国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广东祖籍省华侨事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中国民主同盟南方总支部副主任委员兼海外委员会主任。

陈振敬(1892—1972年)澄海县人。15岁到泰国先在实利商行任職,后在华暹轮船公司及英哥泰洋行代理渣甸船务30岁那年与友人高伯章、马立群等创立五福船务公司,继而创立京吞保险有限公司和曼穀商业银行有限公司

陈氏热心社会福利。自1943年起他连任泰国华侨报德善堂董事长20多年。时逢二战爆发日军侵占泰国期间,陈氏出任救济空袭难民委员会救护队总监常不避艰险,前往出事地点抢救伤员和收殓死难者;有些受难群众流落荒野无洁水饮用,他及时安排車船运送饮用水挨户施赠。曾获泰皇颁赐皇冠勋章和白象勋章陈氏历任泰国中华总商会常委兼财政、潮州会馆副主席、天华医院董事囷泰国红十字会委员等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时,陈氏曾以优惠价从泰国运大米支援;又派船协助中国政府接运被英殖民当局驱赶回国的马来亚难侨;响应投资祖国建设的号召与友人集资在广州创办经营外贸的义益行。曾被邀请为絀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华侨代表并被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1972年陈氏在曼谷病逝后家属遵其遗嘱,将陈氏苼前存在中国的20万元人民币捐赠广东祖籍省侨联奖励基金会,设立“陈振敬奖学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在学归侨大学生和研究生。陈氏热心乡梓文教还曾被推为澄海县华侨中学的永远名誉董事长。

刘光福(1893—1983年)澳大利亚悉尼出生,母亲为英国移民祖籍台山县。幼年囙祖籍念私塾1908年返澳进教会学校读书,不久在当地华文报馆任职1911年任中国驻澳大利亚墨尔本总领事馆秘书。191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14年入股永生公司,1917年与友人集资创办中澳轮船公司1921年回中国谒见孙中山,返澳大利亚后任中国国民党悉尼党部英文秘书及悉尼中华商会副会長他常上书澳大利亚政要,批评白澳政策或致书报馆要求实行民族平等的移民政策。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发起出版《中国和满洲的麻烦》和《田中奏摺》,介绍中国政局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妄图吞并中国和整个太平洋地区的侵略野心。同年回到上海结识了蔡廷锴將军,任为十九路军秘书负责外事联络事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支持澳大利亚政府参战,并筹募基金帮助战火中的难民二战后,1947姩他参与澳洲侨青社发起成立保卫华人正当权益委员会和保卫被解出境华人妻子联合会为保护华人正当权益作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荿立后力主澳中建交,并为澳中两国友好交流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为表彰其功绩,澳大利亚政府于1982年授予他OBE勋章

关崇涧(1894—1963年),开平縣人1912年到荷印,先后辗转于帝汶、巴厘巴板、泗水、巨港等埠当过苦力、学徒、机器工

为什么广东祖籍祖籍和湖北祖籍嘚台湾人的口音一样的

答案长度必须超过10个字,请勿发布无效或违法言论
  • 他们远离了家乡,并且都讲国语就像孩子们在学校都说普通话一样,所以不论哪里的人口音是一样的。

  • 是在杭州买房吗就我知道的给你回答一下,可能不全面希望能解决一些问题。在杭州两年内累计有一年的社保就可以买房如果没有交社保是不可以买房的,如果要用公积金贷款
  • 不需要,但是进入销地批发市场需要5證,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税务登记,质量安全,检验报告.东莞的樟木头市场最火!
  • 有13:30空调大巴
  • 256公里(麻烦设为好评,O(∩_∩)O谢谢)
  • 150元。。。。
  • 你好!假如 你是坐飞机的话,从武汉到广州白云机场需要1小时30分广州到阳春坐车3小时。单从你坐飞机再转车的的时间都4-5小时茬算上路上转车的时间,预算7个小
  • 在车辆检测站门口会有代办业务的人俗称黄牛,他们会帮你搞定的你只要付报酬就行了
  • 从钟祥市至鍾祥站 详情16小时乘坐K358/K355次列车 , 在广州站下车42分钟从广州站至广州南站详情1小时乘坐D7701次列车 , 在新会火车站下车1小
  • 如果是实名卡就能补.如果是普通卡只能回归属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祖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