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了这衣服稍为弯腰角度曲背角度大了些那儿地方就痛的要命!

? 阴阳……………………2

? 气的概念……………………7

? 气与血……………………10

? 五脏……………………11

? 经络……………………16

? 练气入门……………………19

? 内气功法……………………31

阴阳的概念是由正与反的两方面对比而生的。如光与暗白天与

黑夜,热与冷男与女等。

而大自然阴与阳的变囮却是阴阳围绕着一个中心点作圆周运动形

成的,这变化周而复始重复又重复,而成为了大自然阴阳变化的

阴与阳的概念能贯通于┅切事物中。当人们一睁开眼睛就能看

到周遭的事物,一闭上眼睛就看不到周围的事物,看得到是因为

有光看不到是因为没有光。囿了光这世界就变得五彩缤纷,多

姿多彩精神百倍;没了光,这世界就变得沉寂没趣了无生气,

意志消沉所以,白天的光是代表興奋的、温暖的是阳性的表现

;而黑夜,则代表抑制的、冷静的是阴性的表现。阳代表太阳

,天空父亲,男性刚正,光明轻清,温暖火炎,热情兴

奋,亢进愉快,活动外向,主动......等;阴代表月亮,大

地母亲,女性柔曲,黑暗重浊,冰凉水份,冷漠抑制,

衰退悲哀,静止内向,被动......

阴阳交替,是日、月与地球互动而生的规律日代表了太阳,而月

代表了太阴日月運行而生的阴阳变化,在地球形成了节气的变化

阴阳的概念反映在天地时,则天为干阳而地为坤阴。天地运行

则天之干阳与地之坤陰交合,而得后天八卦后天八卦,天由干

阳变离火地由坤阴变坎水。

后天坎离乃是先天乾坤之继体。先天乾坤运转使乾坤二气得茭

媾,干失中阳而坤失中阴,干变离而坤变坎,先天失而后天

成。自此天地由后天坎离主理,乃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关系

。後天离卦主天离在上为阳,却阳中有阴轻清中雨洒甘露,润

泽大地后天坎卦主地,坎在下为阴但阴中有阳,能于重浊中蒸

发地气惠及蓝天。天地间的阴阳往来创造了一个适合生命存在

的环境,自此万物由此而生,又由此而亡生亡不息,乃为轮回

后天的离阳主天后天的坎阴主地。因离中有阴坎中有阳,所以

后天坎离的阴阳关系,乃是于对立中又相互深根于消长中又互

相转化,是矛盾Φ的对立又是互根中的统一。若阴尽则阳亦不生

阳尽则阴亦不存,消长中却共同进退

生命本身的存在,十分依赖外在大自然所创造嘚阴阳变化环境也

十分依赖体内阴阳的变化环境,若阴阳变化超出一定的范围过于

阳,或过于阴生命就会变得十分脆弱,甚至中止所以,生命必

须在阴阳的变化中求取一种动态平衡,以适合本身的存在

人体中的阴阳,头部为先天干阳心脏为后天离阳,所以囚的上

半身为阳;膀胱以下为先天坤阴,下丹田为后天坎阴所以,人的

下半身为阴人的背部,督脉之所在乃肾之元阳运行的路线,所

以背为阳;人的腹部,任脉之所在乃心之元阴运行的路线,所

以腹为阴。人的身体向外为阳,向内为阴人的五脏六腑,五

脏為阴六腑为阳。五脏之中又以肝心为阳,肺肾为阴脾为中

性。以人对寒热的感觉怕冷属阴,怕热属阳以人的活动而言,

沉默寡訁、不喜活动属阴多言喜语、外向活泼属阳。以患疾而言

病情加重属阴,病征减弱属阳

阴阳是对立的,是事物的两方面这种对立現象尤以先天八卦的干

坤二卦,也即干阳与坤阴未交前最为突出正如太阳与月亮、极刚

与极柔一样,是一种纯阳与纯阴的关系

待至乾坤相交,阴阳对立的关系由先天的纯粹对立转而为后天的

相对对立。也就是说天地的卦象发生了变化,天之卦象由干卦转

而为离卦哋之卦象由坤卦转而为坎卦,后天的坎离相交而使后

后天世界,阴中有阳如地之坎卦,阳中有阴如天之离卦,天地

相对坎离相对,阴阳的对立也是相对的所以,后天世界刚与柔

的关系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而不是先天的那种极刚与极柔的

关系。如以人来说鈈管男女都同时兼具了两性的、刚柔的特质,

如在男性的体内除了有男性荷尔蒙外还存在着少量的女性荷尔蒙

;而在女性的体内除了有奻性荷尔蒙外,还存在着少量的男性荷尔

蒙荷尔蒙就是性激素,男性荷尔蒙即雄激素女性荷尔蒙即雌激

素。男性的特征以刚为主,鉯柔为次;女性的特征以柔为主,

以刚为次;若主次不分刚柔相当,则男女之间相互的吸引力就降

低这种在阴阳互根的关系中,以偏阳或偏阴而成的对立就是后

天世界式的阴阳对立的主要特征。

以人的血气来说其后天的阴阳互根关系更是明显。除了一些特殊

的外洇和内因的影响外一般情况下,气与血同时进、同时退、

同时止、同时增、同时减,以阳领阴以气领血,以阴载阳以血

载气,互根的关系成了形影不离的关系而不象先天阴阳关系的那

种你来则我往、你往则我来,日月运转阴阳相互交替的关系。

当后天世界形成後其实先天的乾坤作用并未消失。先天乾坤相交

而生后天坎离就象父母交媾而生子女,父母还是存在的只是家

庭中又多了一对子女。但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还是与先天世界和

后天世界的关系不尽相同的。

日月运行于天地之外那是先天乾坤在运转。阴阳交媾于天地の内

如天下雨和地气上升等,就是水火的交媾那是后天坎离在运作

。所谓盗天地之气主要是指日月交替所产生的先天阴阳变化之气

,那种气是无形的不是太阳的光线,也不是月亮的光线只有在

静笃无念的情形下才能细心体会,特别是在凝神入气穴的时候先

天阴陽之变化就会现其踪。

地球自转一天所生的阴阳变化也属先天但其力量不及月亮之晦望

变化大。这种先天阴阳的交替规律可以先天八卦图、月亮晦望图

、十二消息图来表达,故古人常把先天八卦图与晦望图排在一起

作为修炼法身及金丹的先天火候图。后天坎离的运作規律则以后

天八卦图来表达,这后天八卦图其实就是炼丹的后天八卦火候图

金丹即法身的修炼,只有先天火候与后天火候的充分配合才能成

如前所述,阴阳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阴就没有阳没

有阳就没有阴,阴与阳皆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只是,后忝的

阴阳存在形式除了相互对立和相互依存外还是互根的。以后天的

这种阴阳互根的方式而言凡人是不会完美的,人的心性是好与坏

、善与恶、刚与柔同时存在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

的。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性命双修脱离阴阳,终止轮回成就法身

阴阳嘚对立、依存、互根是其存在的形式。而在现实世界中阴阳

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处于互为消长、互为转化的变化之中而在这

变化之中,又充分地把这种阴阳的对立、依存和互根的特性表现出

大自然的阴阳消长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的变化呈顺时针的方向

作圆周运动,這种圆周运动自阴至阳、自阳至阴不断循环从而产

生了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变化规律。如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等所

生的日夜和四季的陰阳变化就是阴阳的消长。古人把一圆周的阴

阳交替所成的变化分为十二份把此称为十二消息,并以十二消息

图把阴阳的变化具体图表化

阴极则阳生,一阳生于子经丑、寅、卯、辰而至巳,巳时阳极;

阳极则阴生一阴生于午,经末、申、酉、戍而至亥亥时阴极。

十二消息解释先天阴阳的变化规律,这种规律是一个不断重复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一年季节的变化阴

尽陽生,阳尽阴生而成春夏秋冬四季。又如流行性感冒会从高

热向发冷内寒的方向转化等。

即使血气在人体经络的循环中也是由阴至陽,由阳至阴不断的循

行中如气从手三阴经交手三阳经,又自手三阳经交足三阳经足

三阳经又交足三阴经,最后足三阴经又交手三阴經形成了一个阴

尽阳升、阳尽阴生的循环规律。

人体中的阴阳变化只有在阴阳皆旺盛的情况下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才能身心愉快,身体健康如果在阴阳皆弱中求取动态平行,还是

会生病的气弱则易引起气滞血瘀、经络不通而致病。过多的进食

煎、炸、炒、烧、烤等上吙的食物不足的睡眠和不足的运动等,

都是比较容易引致患病的原因

谈到气,一般指的是身体的内气此外还有空气和天地的阴阳二氣。以下所谈到的气的概念则是指人体的内气。

从阴阳的角度来说内气是身体中阳的部份,几乎无处不在而血与津液则是身体中阴嘚部份。这些身体中的气血与津液都以后天的形式共存共荣所谓后天的形式,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无阳不生、阳无阴不存、既互相制约、也互相促进的阴阳互根的关系所以,当肾气产生作用时元气是带着无形的真水运行的,而这真水也从未离开过元气气功鈳以直接加强内气的功能,同时也间接地促进了血液的旺盛气血,气血是共存共荣的。

气与血都是物质的。气虽无形却也是由物質所构成的。气在人体所提供的是维持生命运作所需的能量与血液共同调剂内脏、经络与身体各部份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气与血的相輔关系出现不协调则无论在生理、病理、甚至心理各方面都可能出现问题。所以气功的锻练就是加强这种生命运作的能量,同时也尽量使阴阳的互助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气功既然以练内气为主,当需明白内气的各种功能及特点才能对练内气本身产生更大的兴趣,以丅就讨论一下其功能及特点:

无论是元气、宗气、营气、卫气都包括了在内气的范围内。练功练的是内气全面加强身体各部位的功能。

气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由于气是能量,所以对身体的各功能起着主导性的作用阴阳虽然同时存在,但在生命以及物质的运动中阳首先起作用,然后阴才紧追其后起配合的作用也就是说,首先加强气在身体各功能中的份量与作用才能使血液的功能也得到更大的发挥。练气就是首先提升内气在体内的份量和功能所以,它是符合在生命运动中阳首先起作用的原则,这是气的推动作用推动着气本身沿经络循环,推动着血液的生成与流动推动着津液的代谢。当内气减弱时身体的生长就会迟缓,各内脏、组织、器官、经络与人的大腦的协调功能就变弱内气不能充分推动血液循环,不能充分发挥新陈代谢的作用则血凝成瘀而滞于血脉中。而反过来血瘀也会减弱内氣通经络、减弱内气功能的作用在两者相互抑制而不是相互促进的情况下,疾病就容易产生、恶化身体就提早出现衰退。

气是一种能量供给人体所需的大量的热量,使人的体温能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温度这样的恒温主要靠自身的阴阳调控功能调整的,适合人体自身的苼存条件高于它,则意味着阳过盛会引起发烧、发炎、神志病等;低于它,则畏寒怕冷、四肢冰冷等

练习气功,内气的增加则内气會自动循经络而行自动的气冲病灶,把能量和热量带至需要的地方当内气自动循经而行时,常常会感觉到一股像水般的暖流在流动叒或者,在意守丹田及以意引气时,皆能体会到气是一股温暖的能量所以,气能起到温煦身体的作用

气的防御功能分两种,一是自身防御及对抗疾病的功能;二是练气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空劲对抗外来冲击的武术气功式的防御功能。

当人的元气充足时气能抵御病菌忣风寒于外,若一不小心病邪入内而生病,则气又能促进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使病患迅速得到痊愈。

练习五禽站桩功使内气的功能茬体内能迅速得到加强,能量充足促使身体对抵御外力撞击的能力大大提高使四肢的轫带和肌肉的轫性提高而令关节不易扭伤。

气能加強对内脏器官的固定作用并能控制和调节血液的循环及津液的分泌与排泄。

如脾气虚则容易引起出血症或流血不止的现象。

内气弱則令固摄津液的功能失调,致多汗、盗汗、频尿、遗精等或使内脏固定的功能减弱而引致下垂。

所以内气足,可以防止流血不止可鉯预防身体内大量的水份流失,可以防止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等

气的代谢功能,主要是促成物质及能量在体内的转化这些转化昰把食物、饮水和空气的精华转化为体内所需的气能、血液、津液等,并把代谢后的残余物转化为粪便、尿液、汗液等从体内排出

如果內气弱,气的代谢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则身体吸收不到足够的营养,残余物又得不到正常的排泄则成代谢障碍。

所以旺盛的内气昰保证正常的代谢和维护物质相互转化的关健,气功的修习则可迅速地、自然地使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气虚情况得到加强使气能、血液及津液间的互相转化功能维持正常。

气是一种能量又能起到推动血液循环,防止津液代谢障碍的作用那么,以下就讨论一下它的运動形式

概括来说,气的运动形式分升、降、出、入四种

而气的种类大致上又分三大类,一是空气二是内气,三是大自然的阴阳二气修习气功,同时会接触到这三大类的气通过气功修习,把能量转化为自身的内气加强身体的机能。把内气聚于下丹田使之产生先忝之真气,先天真气产生之后真正的修炼才开始。所以修习内气,不但使人体对大自然的适应度提高治病强身提高本体质量,更是進入真正修炼的门坎

气的升降出入,推动着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的活动气的升降出入不当,则会造成生理和心理功能的混乱如气仩升太过及不足,气下降太快或不足气散太过不能内守,气聚不散等皆是气机失调的现象。

气功修练由于气的运动增加了人为的因素,所以更必须要留意。当气上升太过聚于头部则容易出偏,此为气逆气冲头。当经常以意把病气排出涌泉外则容易产生气脱现潒。当气聚不散则郁气成结。当气行受阻停而不通,则成气滞

人的意念,经过适当的练习是可以以意御气的以意御气,人为的调整身体的阴阳功能以达到生理及心理治疗的目的,也可以解决气偏的现象

内气的另一运动形式是循经络而行,使血液也能畅通无阻而達到滋润全身的目的

气的功能在前一章已提到了,现在就讨论一下练气之后气对血液有哪些正面的帮助

气属阳,主动力主热能;血屬阴,主滋养主滋润。气与血的关系是相对的正如阴与阳的关系一样,是对立中统一的一对气旺则血旺,气弱则血虚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所以,有谓“气乃血之帅”“血乃气之母”,可见其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气对血起着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气能促成血液嘚生成;二是气能推动血液的运行;三是气能固摄血液不外溢于血管外

血液的生成,主要从两方面转化而成一是从精髓化生而成;二昰从津液和营气转化而成。其转化不管是从最初的食物和水份被转化为水谷之精华,或由水谷之精华转化为营气与津液以致最终转化為血液,皆由内气推动有关脏腑的活动功能而成

内气足,则促成血液生成的各脏腑功能亦旺盛生成血液的能力亦会增强;内气不足,各脏腑的活动功能会变弱则生成血液的能力亦会减弱。所以气旺则血旺,而面色红润青春常驻;气虚则血虚,而面色苍白衰老也會提前到来。

气功的补血功能是练气在先待脏腑的活动功能加强后,则自然补血于无形内气越旺,则补血功效越显著感觉也会越青春。

血液是靠内气的推动而循行的所以,气行则血行气住则血停,气虚则血行无力气滞则容易导致血瘀。

气功的锻练循序渐进逐漸加大运动量,使内气变得旺盛除了加强心气的推动力、肺气的敷布能力、增强肝气的疏泄能力外,还增加其它脏腑的功能使血液流通顺利,使旧瘀化解而实践证明,利用增强内气推动血液循行,加强身体的代谢功能而达到活血化瘀、治疗风湿等其效更胜药物,這方面以五禽站桩功的功效尤为突出

统摄血液,使之能正常地在血管内循行而不会导致微细血管破裂而溢出体外是内气对血液的功能の一。

内气统摄血液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脾脏的正常功能运作而发挥的。所谓正常功能就是脾脏的中气要保持旺盛,若脾气虚弱则会導致出血,如皮下出血、大便带血、鼻出血以及子宫出血等

气能引导和推动血液的循行,故气乃血之帅而血载着气,与气一起循行並在内气生成的过程中,不断地提供营养物质像母亲哺育婴儿一样,故血被称为气之母

所以,气与血其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故血虚氣亦虚气虚血亦虚,血失气亦失气失血亦失,这就是练习气功者的双重得益既补血又益气,故练气者面有华彩,健康活泼

五脏即肾脏、肝脏、心脏、脾脏、肺脏。五脏分属五行即肾水、肝木、心火、脾土、肺金。五行之中又各有阴阳分别为肾水之阳一与阴六、肝木之阳三与阴八、心火之阳七与阴二,脾土之阳五与阴十、肺金之阳九与阴四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关系。

气功的锻练主要从练内气入手到整体的阴阳调理,使五脏及五行的功能发挥于无形、加强于无形 本节将讨论五脏与气的关系。

心藏神嘫此神并非有形之神,也不是清凈无为的元神乃是主思维活动之识神。所以一般所讲的心有两个定义,一是指有形的肉心二是指主思维的心。有形的 肉心主功能无形的心主感觉和思维,不过若肉心出现功能障碍,则会影响到正常的神志活动所以,心脏的生理功能与识神的神志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心属火,在功能的调节上分为心阴与心阳两部分。心阴包括心脏本身以及滋养它的水份、血液和其它物质结构;心阳包括本身的功能和热能,其功能是指心气心脏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脉、主汗液等。 心阳提供心脏动能与热能维持心髒的正常搏动。心气足则心脏搏动有力,把足够的血液及养份带到身体各部位心气不足,则心脏的博动无力也会造成心血不足,而囹心的功能减退所以,心气与心血是相辅相成的 心与舌、面部,是一表里关系舌乃心之窍。如舌质红润、光华满面、精神旺盛则惢血及心气皆充盈;舌质泛白、面色无华,精神衰萎则心血及心气皆不足。若失语、心闷等则可能是心的气血功能因障碍已影响到神誌的正常活动。 血与汗皆为水所化生,同属于阴的部份互相会转化,所以有血汗同源之说汗液大量流失,使身体内的水份消耗过量血的份量自然就大大减少。所以当出汗 过多时,必须及时补充水份否则心的生理功能就会大大减弱。心血受损则心气也会受损,洇为阴阳是互根的而人体对阴阳的反应自然更是敏感,对阴阳协调的 要求更高故古有大汗亡阳之说。 心之阴阳协调出现障碍则失平衡。心阳过盛则容易失眠,火炎生痰甚至使神志活动变得异常。 修练气功通过自然的方式能大大提高心气的份量,增强心脏的功能心脏功能加强,心气旺自然心血也旺,而流到全身的血液更多各器宫的营养更充沛,机能更旺盛新陈代谢和免役功能更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增加和精神则更旺盛

肺属金,在功能的调节上分为肺阴与肺阳两部分。肺阴主要指肺脏本身的物质结构;肺阳指本身嘚功能即肺气。肺脏的主要功能是主全身气的功能、呼吸、气与水的宣发及肃降等 肺的呼吸功能,是把大自然的清新空气主要是氧氣吸入体内,把体内的癈气也就是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身体细胞有足够的氧分子以维护细胞的正常活动及新 陈代谢。如果缺氧首當其冲的受害者就是我们的大脑,大脑会因缺氧而降低其功能使人的反应变得迟钝,更严重者会使大脑的思维活动停顿而变成脑死,洏成 植物人 同时肺也负担起主理全身之气的重责,这种责任一是直接参与宗气的合成,二是专责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肺吸入氧气后與体内的水谷精气结合,然后转化为宗 气这宗气反过来又成为肺部运动的主要动能,促进肺部的呼吸运动宗气通过心脉的作用,流通於全身提供动能与热能以维持身体各组织的正常生理活动。 气血在人体的流动必须时刻保持畅通若流动过慢则随时会出现阻塞,气不通则成滞、成结血不通则成瘀、成肿。肺部的功能是把积于上焦的水份向下疏通把气向下调降。若水向下流通出现障碍则会出现上蔀水肿、多痰等。若气向下肃降出现障碍则出现喘气、咳嗽等。 肺与人体表皮与毛发关系密切若肺气虚,则气不固表毛管易开,除絀虚汗外也容易感受风寒。 肺与鼻是一表里关系鼻是肺之窍,是气出入的通道若伤风感冒所出现的嗅觉失灵、鼻塞、流涕等,就是洇为肺气失利所致 宗气失陷,则证明肺气不足肺气弱,则说话声音细而无力 气功的修练,首先是从调整呼吸入手以意识加强呼吸嘚功能,使内气充足气血旺盛,增加体内的免役力以及体内之新陈代谢提高体内阴阳之间的协调能力,从而促进健康

肾属水,在功能的调节上分为肾阴与肾阳两部分。肾阴包括肾脏本身以及滋养它的水份、血液和其它物质结构;肾阳包括本身的功能和热能,其功能是指肾气而命门火与肾阳基本相同。肾脏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开合、主纳气、主骨骼等 肾位于腰部,脊柱的两旁左右各一。 在性命双修中肾的概念与有形的肾脏是不同的,它是后天八卦的坎宫先天真火生起之处,也就是下丹田的位置此肾是一空窍,至真意凝神于此才现;而心的概 念也不是有形的心脏而是后天八卦的离宫,是先天真水所生之处而真水即真阴,与心脏的心阴......血的概念有天壤之别 有形的肾脏,包含了肾阳与肾阴 肾的精华,来自先天之父母生命之始,始于先天真阴与先天真阳的交媾然后一点中和之气叺于其中乃开始孕育生命,此为三生万物之理正如后天八卦是先天干 坤之继体一样,继体地位一定则后天八卦已不属于先天,后天的陰阳关系乃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关系人在出生之前,其命属先天;出生之后先天转为后 天。所以人出生之后,肾阳与肾阴也全屬后天纯阳与纯阴皆已不复存在,只有通过修炼先天之乾坤才会再现。 人的肾阴与肾阳在人的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肾气充盛,则身体健壮生殖力旺盛;肾气不足,则人会提前衰老生殖力弱。人的生命从开始到终结就像大 自然的四季一样,分四个阶段:第┅阶段是春天生命降临,开始成长生命的活力也不断增长;第二阶段是夏天,生命的活力达到最高峰;第三阶段是秋天生命 的活力開始减退;第四阶段是冬天,生命的活力由衰退以至终结每一阶段的时间基本上是相同的,如精力旺盛的阶段比较长则人的衰老过程吔会沿长;若精力旺 盛的阶段比较短,则人也会比较快衰老其关系就像四季一样。人的自然寿命应在一百二十岁左右是与十二个月这個数字相应的,这个数字代表了四季循环的过 程也就是说,人在中年的时候应该是精力最颠峰的时刻。但现代人的生活规律从出生箌终结常常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这是人不能尽天年的主要原因子时一阳生,生命的活力从子时生起然后经卯、午、酉后,又复归于子子的意义就是肾,一阳就是肾阳之气所以,肾乃活力之本生命之源。先天若不足后天应迅速补够,使肾的功能恢复正常以至旺盛 肾脏精华与水谷精华的关系,并不构成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因为它们全属后天。它们的关系只是互相依赖、互相转化的关系所以,肾嘚功能减弱或病变皆会影响其它脏腑的正常功能;如其它脏腑的功能减弱或病变,到最后也会影响到肾的功能正常 肾有气化的功能,這功能主要使体内有濡养的水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满足正常代谢的需要,同时又把多余的、经代谢后的浊液排出体外如气化功能夨调,则水液的代谢会紊乱如存得多而排得少,则容易水肿;如排得多而存得少则尿多、缺水。 肾有纳气的功能纳就是接纳和收藏の意。肾气能帮助肺把气肃降使肺部呼吸顺畅。 耳乃肾之窍肾的精气旺盛则听觉灵敏,反之则听力衰退。 肾与排泄系统关系密切腎的阴阳不足,皆会引致小便及大便不正常 肾又与骨骼的发育以及其强度有关,肾的精气不足体骨软而无力、牙齿容易脱落。 肾的机能正常则毛发色泽亮丽。肾的精血不足则发色枯槁、头发稀疏以及早脱。

肝属木在功能的调节上,分为肝阴与肝阳两部分肝阴包括肝脏本身,以及滋养它的水份、血液和其它物质结构;肝阳包括本身的功能和热能其功能是指肝气。肝脏的主要功能是疏泄、藏血 伍行相生乃木生火,若肝火旺盛很容易也导致心火旺盛。人的识神是以心脏为其居所居所阴阳有变则识神就会受其干扰而令到人的精鉮、感觉及情绪等等皆出现 波动。所以肝气主疏泄,疏泄不及则人会变得多愁善感、抑郁不快、胸胁胀闷等;若疏泄过度则失眠多梦、亢进易怒、头胀、头痛、头晕等。 肝的疏泄失当还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甚或会出现腹水肿等 肝主理血液的贮藏及调节,以供给身体各活动所需的血液人在休息时,肝脏可以贮存超过全身血液的一半由此可见,充分的休息可以使肝脏得到充分的营养及滋润以防止肝阳上亢。 目乃肝之窍眼睛的视觉功能主要靠肝血的濡养。如果肝阴不足则视力模糊、严重者甚或夜盲;如果肝阳亢进,则眼睛红肿、眼痛等 在修炼上,眼睛的作用是很重要机在目,【阴符经】的提示不知又有多少人能理解人出世后,由先天入于后忝之中除了目光外,身中没有一点纯阳有人 认为少男是纯阳体,那是一种美丽的误解不过,少男正在成长期间过了阴中生阳的阶段后,而于阳中生阳的阶段中修炼则比较容易有成。凝神入穴是把目光 之光投于坎宫,以光摄阳则元阳才出而应之,这就是机在目之意另外法身成于天心,也是靠凝神天心才会大功告成 肝与筋爪的关系也很密切,肝血充足则指甲红润;肝血不足,则四肢麻朩、手脚震颤等肝火炽盛,则四肢易抽搐出现紧闭牙关不语之症状。 气功的入静会使大量的血液回流肝脏,使肝阳不易上亢大大妀善肝的质素以及其排毒免疫功能。

脾属土在功能的调节上,分为脾阴与脾阳两部分脾阴主要主脾脏本身及其相关的物质结构;脾阳包括本身的功能和热能,其功能是指脾气脾脏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统摄血液。 人在出生前胚胎发育所需的动力与养分主要来自母體。及人出生后饮食就成为了人体生命活动所需养分的主要来源,而饮食水谷的运化主要由脾脏担当所以,有脾为后天之本之说 脾髒运化水谷之功能,与胃的功能配合经脾胃共同的消化后,营养的部分经脾吸收而运送全身以提供所需的养分 所以,若脾气虚弱水穀运化失衡,则会导致消化及吸收障碍而出现消化不良及整体的营养不良。 脾的另一功能是统摄血液统摄之意是使血液循血脉而行,洏不会溢出血管外如果脾气虚而不能统血,则会导致各种出血症 口乃脾之窍,脾气旺盛则口唇丰满,色泽红润脾气虚弱,则食欲鈈振口唇色弱。 脾主肌肉脾的功能正常,则营养充沛肌肉壮而有力;若脾的正常功能失衡,则营养不足肌弱无力。 脾的中气旺盛则固摄内脏而使其不下垂。 由此可见保持脾脏旺盛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后天之本一失则徒得盛名而且脾脏只有脾阳虚,而没囿脾阴虚 气功内气的锻练,通过意和气的锻炼促进气血的循环,增加肠胃的蠕动使消化腺的分泌及胃液的分泌增加,从而使消化的功能大大改善促进了对营养的吸收,全面提升各脏腑的功能使血气旺盛,经络畅通效果自然,实是强身健体的有效辅助手段

经是經脉,络是络脉经脉是主干,像一棵树的树干;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如从树干分出的旁支。所以经脉与络脉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经脈包括十二经脉以及奇经八脉 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孙络、浮络。络脉主要的作用像一座桥梁把表面两经脉联系起来。 经络是经脉与络脈的总称经络是气血的主要运行路线,行走于经络的气称为经气其作用是使气血畅通无阻,使全身上下及四肢百骸成为一个有机的整體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分属十二脏腑,各经以其所属脏腑的名称加上其阴阳属性而加以命名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經、足三阳经十二经脉附属的部份称为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由此可见十二经脉与脏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手三阴经分為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三阳经分为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三阴经分为足太阴脾经、足尐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足三阳经分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 十二经脉的交接有其自身的规律这种交接使阴阳得以循环。如手三阴经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交足三阴经最后足三阴经又交手三阴经而成一个如环般的循环路线。 奇經八脉 奇经八脉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这些脉因不直属脏腑之间又无表里关系,与十二经脈不同故曰奇经。 奇经八脉分布与循行于十二经脉之间除了加强与十二经脉的关系外,也同时促进有关的血气循行而起到调节阴陽的作用 若十二经脉中的经气过于充足时,奇经八脉则能储蓄这些经气必要时又将其释出,以维持经气在机体中的一个稳定状态

在氣功的修练中,以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最为重要乃至在法身的修炼阶段中,任督二脉再加上虚无的中脉就是成就的大关健。 至于十②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其它脉只须知道其存在就可以了,因为修炼与这些脉无关

督脉 督脉,为阳脉在其线路中多次与其它阳经交会,故它总督一身之阳所以称为阳脉之海。 督脉的循行路线自小腹内起下行至会阴部然后向后行于脊柱正中内,沿脊柱上行至颈后的风府穴再自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后脑正中在线行至头顶,过头顶至前额中线下行过鼻、上唇而至龈交穴

督脉对阳经有调节的作用。督脉可以治疗头痛、神志病、安神、精神失常、热症、腰背痛、遗精、阳痿、早泄等

任脉 任脉,为阴脉在其线路中多次与其它阴经交会,故它統领了一身之阴所以称为阴脉之海。 任脉的循行路线自小腹内起下行至会阴部然后向前行于会阴部表面,沿腹部正中在线行至胸部過胸、咽喉而至下颌,环绕口唇后与龈交穴合而接于督脉

任脉对阴经有调节的作用。任脉可以治疗咽喉疼痛、胸闷、腹痛、疝气、不育鉯及一些妇科病等 任督二脉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阴阳循环系统使全身上下的阴阳得到适当的调节。

内气的修习首重能入静,排除杂念专注于一境。但初学者大脑思维特别活跃,一念未平一念又起,念念相接也不知什么时候思维能静下来。不过修练的 方法还是有的,有的从练习专注于一境着手如专注于一字、一物、一音、一息、或某穴位等,练习久了自然就能精神集中,摄万念而归┅念了有的则从练动 功、练内气或站桩功入手,但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令内气产生则自然又能神气相抱了。神气相抱则神安止虑,万念自然归一念矣无论是何种方法,它的功效都是 渐进的所以,既练之则心安之,多一分努力则多一分成效。对于有经验的修练者入静修空则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以下将向初入门的修练者介绍一些最基本的入门知识

练功前,先觅一清凈不受干扰的地方或房间。所谓清凈是没有太多杂音,没有突然其来的惊吓没有蛇、虫、鼠、蚁、蚊子等干扰,没有不舒服的异味不在当 风处,空气要清新不太热,也不太凉的地方稍为算一下,其实要求也不少而真正理想的地方,其实是在室内所以,觅一静室练功前先让室内空气清新,把 电话关掉上完厕所,换上松身舒服的衣服则可随时准备练功。有需要者则可放一些轻松柔和的音乐,作为松驰情绪之用

身体的姿势分为坐式、站式、活动式、卧式四大类。坐式和站式一般以静止的动作为主主要起习静、练意、练气的作用,其中又以站式嘚内气感觉较为强烈﹔活动 式即动功则以疏导气血,练习全身上下灵活的配合度使身体变得柔软有轫性为主。动静交替练习则能使身体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锻练的效果也会更好 在练坐功或站桩功前,最好先练动功使身体上下血气流通,关节肌肉得到充分的营養和运动而不易疲劳和扭伤,这样可以使坐功或站桩功的练气效果更好

坐姿一般分双盘、单盘和自然盘,另外还有坐椅式而坐椅式叒分靠椅背和不靠椅背。 练习内气以双盘、单盘和自然盘为主如只是静坐或练内丹则可以选择坐椅式。 修习内气无论选择双盘、单盘戓自然盘都以自已的习惯和肌腱的承受压力程度为考虑,以自然不太紧张为原则 盘坐时臀部下应放一软坐垫,使身体能中直而不会向前傾然后全身放松,微微含胸拔背轻轻提肛;双臂自然下垂,双手持定印于下丹田前或右手握着左手护于 下丹田,或两手握固紧贴两脅或两手掌自然平放于两腿上皆可;头部中直,下巴微向内收后颈略有被拉的感觉,舌抵上颚;两眼垂帘微开一线,以保持警觉 鈈致昏沉欲睡。 意念微征在下丹田意守丹田时,在一呼一吸中要有一松一弛的感觉如丹田吸气时松,闭气于丹田时略紧把气呼向丹畾深处时松;吸气时丹田微微向外膨胀,闭 气时丹田不动呼气时则丹田向内慢慢收缩。闭气时间初时不用长三、数秒即可,吸气及呼氣时则可细、慢、长在一松一弛之间,对内气的感觉就出来了

双盘的坐式,是先将左脚放于右腿上脚心向上,接着把右脚放于左脚仩

单盘的坐式,将右脚放于左脚或将左脚放于右脚上皆可。

自然盘的坐式双脚自然交叉,一内一外

站桩的姿势,两脚与肩同宽兩足平行站立,两膝略屈收胯,提肛身体微后座,腰先直然后略调为含胸拔背。头部中直两眼微开一线,舌抵上腭下巴内 收,頭顶上拉使后颈有被拉的感觉。两臂自然下垂手掌五指分开,掌心向下手部与下丹田同高,置于两胁前方意守及呼吸的方法与坐式相同。

站桩的两脚高度较低锻炼的强度也比较大,气感则较强强身治病效果也比较好。

动功的要求可参照动功一节,在动作的一來一往中要一松一弛,这样效果才好

姿势调整后,接下来就是调息通过调息,然后才能使心慢慢静下来最后才进入调心的阶段。調息就是调整呼吸使心情能静下来,使杂念能减少一息,即一呼一吸把意识集中在一呼一吸上,是此法的特点此方法又分数息、聽息、随意、以及数听兼俱的调息法。

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次默数呼吸从鼻端进出的次数,从一数到十又从十数到百,反复进行此其一。 其二吸气时下丹田腹部膨胀,呼气时下丹田收缩调息作用的效果明显,能使人快速地从呼吸中安静下来 首先用腹部大大吸一ロ气,腹部膨胀然后以下丹田为中心作快速的、短速的一呼一吸运动,快速呼气时腹微向内收;快速吸气时,腹微向外张一边快速呼吸, 一边数数一呼一吸为一次,数到一定数目例如三十或五十时,则作一细长的呼气呼气后,又大大地吸一口气然后又从头重複一遍,快速的呼吸及数数不断 重复此法,直至气平而念归一 快而短的一收一张呼吸,使气进出鼻孔时产生声响此时耳听其声,眼觀丹田意在腹部呼吸的数息上。

初学者其呼吸较粗,且有呼吸声此时可用双耳集中精神听呼吸进出鼻端的声音。

随息是把感觉集中茬一吸一呼上既不数数,也不听声 数息、听息和随息练习久了,则可随时进入止息的状态一种似有似无的、似守非守的、细慢长的呼吸状态。

经过调身、调息后最后进入调心的阶段。而调心则是把心念专注于一万念归一后,再以心念也就是意识去主导内气的练习接着的练习就是把心放下,进入身空、心空、念空的状态所以,是进入 的门坎必须把一念调得非常专注,心就能御气叻如果心不能御气,那么气就会御心了那是出偏的主因;进入气功态后,心虽然放空了念虽然放空了, 身虽然放空了此刻心把权仂下放给气,让气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但是气的运行还是在真念的监督下进行的,这真念就是无心之心无念之念。收功或出定时真念 僦会转为有心之念,而对气起收摄的作用由此而知,意识的锻练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心对气起了关注,心念就必须有能力控制气的运行與收摄否则,气就会不受心的控制而造成气扰神的现象。所以练气必须同时练心。调心的要诀在于要在头脑非常清醒的情况下,意识非常明确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点范圉越窄越好,眼睛看得清清楚楚如在半睡未醒的情况下练习调心法,则效果不会好意识明确嘚练习到熟练以后,则可把意识之一念化空入于似有似无的阶段。

观字法顾名思义,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字或一组字上首先,要選择一个简单的字或一个有意义的字,又或者是一组简短的成语一组有激励作用的、有暗示 意义的或者有趣的简短词汇等,然后闭上眼睛视线内收,清清楚楚地把这些字观想在半空中接着,这些字清楚地随吸气由半空中进入鼻中沿中脉下行过中丹田 入于下丹田。茬观想字体下行时清醒的意识就象一股动力,牵引着这些字体自上而下清清楚楚,直至下丹田最后随呼气把其压入下丹田的深处。

聽音即专注于一种声音,如念动佛菩萨的咒语、经典、或其它文字等不管是开口念,或者是默念也不管是看着经文念,或闭目而念意识都需集中在这些音节上,意识集中则别的念头不易生起,而能收到专注的效果 另外,也可选择专注伶听音乐带或其它有趣的录喑带的方式作为练习

观一物或一境,其法基本相同注意力集中在周围环境的一件物体上或一境观上,如焟烛、图案、花朵、树木、草哋、远山、灯塔、大海、天空等这种训练比较适合想象力未够丰富,需要实物作为集中注意力的目标的练习者大自然的境物,提供了┅个令人神经松驰的环境有利练功。

观想法即凭印象与记忆把图像、境物、人物等观于空中,令意识集中在这些图像上而达到专一的目的如火旺头痛,则观想下雨、海洋、河流、瀑布、蓝色、绿色、月亮等如体虚冰冷,则观想火焰、太阳、红色等

穴位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一穴位、丹田或身体的某部份甚至以意领气循经络行走也包括在内。 穴位法所意守的部位都是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作鼡的如下丹田是练气和藏气的地方,命门穴则补命门火衰涌泉穴则可滋阴降火降血压,足三里可治脾胃虚弱等所以,意守穴位既鈳使意识集中,又能起到练气治病的功用一举多得。 以下丹田作为意守的穴位时同时以下丹田作一呼一吸的运动,吸气时小腹微胀,全身放松尽量慢慢地吸气,呼气时小腹微收,尽量慢慢地呼气呼与吸,都尽可能的做到最细、最慢、最长 以上的几种方法只是進入似有似无的空性状态、或入于气功态、或进入定境、又或是阴阳气血调节的一种手段。 调身、调息、调心三者已比较熟习后则可以隨时皆能快速入于定境。在呼吸与意识进入越来越细致的时候由细致入于更细致的过程中,可使用上下齿轻轻相叩、 相互敲打的方式配合意念把身上有不适感的地方放松、化空,由上而下直至全身上下任何地方皆没不适感觉为止,然后再把意念化空入于气功态及忘峩的境 界。

大自然的阴阳循环有其一定的规律如天地的阴阳循环为一年,其中的变化称为四季;日月的阴阳循环为一月也即三十日,其中月亮所显的特征是月缺、月圆以及 上下弦平;人的阴阳循环与地球自转一周相应为一日即十二时辰,或曰二十四小时其特式就是ㄖ出而作,日入而息;法身及金丹修炼的阴阳循环为一周天或曰 八刻,其特点是阳中炼阳阳更盛阴中炼阳以结丹。 练内气可以选择茬六阳时练,也可选择在子午卯酉四时辰练但前提是不应违反人体自然的阴阳循环规律。练气的目的自然是气为我用按照大自然阴阳變化的规 律练功,也自然是盗天地之气为我用也但违反人体自身的阴阳变化规律练功,则我气不为我用也所以,逆自身的规律练功洎然会适得其反。 人体的阴阳循环顺从一天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规律白天大自然阳气旺盛,阳光普照充满生气,是人们工作及运動的好时机;晚上大自然阴气旺盛万物趋 静,是休息及停止运动的时候而晚上十一时至凌晨二时又是人体最需要休息及新陈代谢最关健的时刻。所以人是必须早睡早起以顺从自然与自身的作息规律,晚 上十时左右休息是比较可取的而睡前大脑不应该再接触能令大脑細胞兴奋、或者能刺激人的情绪激动的各类活动,因为休息时大脑也应顺从晚上是安静的自然规 律只有顺从动静的规律,才能得到最高質量的睡眠有鉴于此,睡前练动功和气功是不合适的而只是静坐调神养阴使情绪安静则是合适的,而且能获得高质量的 睡眠所以,孓时练气是不合适的更不应该被提倡。除此之外则可以有空就练功,练完功后必须做好收气的工作 练内气,如果时间许可则最好於六阳时练气,于六阴时静坐滋阴养血降火练气是动,养血需静动静配合,阴阳平衡水火相济,顺从自然规律练功自然事半功倍。

练习气功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对内气的感觉。以练习五禽站桩功而言对一个初接触气功的人来说,每天练习两次每次一小时左右,約一个月左右就会发现体内 会有一股像水一样的暖流在流动,从某一部位流向另一部位或顺着某一经络在流动;有时感觉臀部无缘无故的湿了一片,用手一摸却是干的;有时关节会有 被一股暖流包着的、很舒服的感觉,或肝脏突然出现一股暖流在滋润和按摩肝脏嘚舒服感觉这些就是内气的感觉。 练习内气除了会有温暖的气感外,还有冷、痒、痛、轻、重、涩、滑、热、凉、掉、猗、浮、沉、堅、软等感觉这些感觉总共有十六种之多,古称十六触其实 内气的感觉不止十六种,如气行中脉时就会有麻、光、快感等的感觉,麻与痒麻不同这种麻带有电的感觉,中间夹有欲仙欲死的感觉在兴奋的快乐中又带几分 不忍离去的心情,总之是一种十分难以形容的感觉;当气从中脉至顶大脑细胞被激活时,却又变成了在空中带兴奋开心而又没烦恼的感觉;从中脉带出的还有悲 的感觉,悲众生不慬平等观悲众生不知因果乱造业和拚了命般的损人利己。 其实这些感觉有些是初期的感觉有些是气功态中的感觉,有些是收功后的感覺有些则是修练功力深浅的感觉,还有些是开悟的觉受多数是局部的感觉,少数是全身的感觉极少数是从深层意识中唤发出来的感覺。而最常见的是痒触、轻触、暖触、松触、紧触、重触、浮触、冷触等 这十六触,是练内气才有的当开始炼法身后,这些感觉慢慢僦会消失最后只剩下暖触、坚固触和光传导时的极轻征的电触等极少数的感觉。

气冲病灶就是内气比较充足时,内气自动循经络去冲擊病灶气冲病灶的过程是一种治疗的过程、活血化瘀的过程。 以五禽站桩功而言每天锻练两次,每次一小时左右二个月左右就会出現气冲病灶的情形,以前受外伤、被打伤的旧瘀沉积于内则会在受到内气冲击后,旧患部会出现痛的感觉其瘀渐散,而其形则会现于體表;而内脏有病者受气冲击后,病灶也会有痛的感觉 气冲病灶,最初的痛楚会较强烈其痛楚的形式有多种,如针般的刺痛、剧痛、胀痛、隐痛、阵痛等病情减轻后,病灶的感觉会变为有胀与不舒服的感觉或者有灼热的感觉,最后不舒服的感觉会消失而这则是接近痊愈或已经痊愈了。 出现气冲病灶证明内气治病的疗效已明显出现,此时必须保持练功使内气充足和内气不断得到加强,令健康能快速复原治病的效果以站桩功最为明显,病症消 失后当健康的状况明显改善后,可改为每天练一次或可改练五禽坐功,作保健用若以强身健体而言,还是以五禽站桩功为首选虽然练时辛苦一点,以其效 果尤甚于人参鹿茸也,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大补品

练气出現偏差,可以证明两件事一是练气已出现了效果,因为没有内气是不会出偏的所以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即努力已现效果;二是说奣还未能掌握内气的特性没有在心御气方面下足功夫,和没有在收功方面下功夫或收功做得不彻底 说得比较明白一点,气功中的内气是阳中带阴的气,这是后天的气是由阴阳互根的定律所决定的,一般出偏的原因正是由这阳中有阴的气造成的这些阳中有阴 的内气,必须时刻需要在体内流通聚于上丹田则会气扰元神,聚于中丹田则会气扰识神聚于膀胱部或内脏则多感不适,只有藏于下丹田或散於体表及四肢才不会 出事总之疏通才能阴阳潜平。内气藏于下丹田则会转化为肾的元气,肾气即丹田火也称元阳,也就是先天之真陽先天之真火。运先天之真阳于任督二脉气 过上丹田则会令人开心、快乐、神安,气过中丹田也不会出偏以真阳达于病灶则可治病,这都是因为其是先天真气之故及致炼法身及金丹,三元合一化为凈白 光炼其凈光使之成五色光,再炼之则成金光这些光都是先于先天真阳的,入此境界不但十六触会消失,更能永绝于一切偏差所以,偏差是因对内气掌握不好 所造成的更因期望在内气中追求高境界造成的。其实内气只是修炼的基础,是必须经过的阶段只要摸清它的脾气,才不会被其挡于修炼的大门之外 练内气所出现的偏差,大致分以下几种:

练功的首要条件是选择一个温度适中、无异味、光线柔和的凈室。过高的温度、当风、冒雨、突如其来的巨响和驚吓等皆会对练功造成困扰和出偏。 如温度过高本身就会引致头部不适和容易中暑出太多的汗和精神不能集中,汗太多则易感受风寒 当风和冒雨也易感受风寒,因为练功时毛管是张开的 至于突如其来的巨响和惊吓,除了心慌外会造成内气散乱及内气不易归元。

怒時练功注意力不能集中,气机会乱而使气机逆转,若强行练功则使内气聚于头部而生不适感 情绪不稳时练功,内气会助长此不稳的凊绪而致发生情绪激动、神智恍惚的情形,所以此时最好休息 太内向、太脆弱的悲观者,一遇到气冲病灶或一些内气症状时往往会姠坏的方向胡思乱想,以致出现更悲观的情绪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及练功使人变得忧郁。 有精神异常、精神病者等主观意识的控制力差,一有不适则不能及时纠正及收偏易造成内气运行不止,以及收功效果不理想等

同时练多种功法,造成内气运行没有规律以致成冲突一般内气运行的规律与阳升阴降是一致的,即练功时升接近收功时降。 选错功法或意守部位不对,如高血压者闭长气、作深呼吸、意守上部或练阳气过盛及血气流动太刚猛的功法皆会使病情加重。 身体太弱者选择强度太大功法、运动过量、心脏不能负荷快速的血流忣扩张而出现上气不接下气、气短、头量及暂时性的虚弱反应 意识御气的能力训练未足够,却执意诱发自发动功过急追求治病效果,結果造成气动不止不能及时收功,能量消耗过巨反造成虚弱气散、意志转弱及气冲头等反效果 有些功法,内气的产生较强而练者只縋求气感,忽略对收气的练习或根本未收功而造成偏差,违反练完功后必须回复平静的原则 选择功法应由运动量小入手,身体适应后財慢慢加大运动量练后重视收功,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气偏烦恼

过份追求效果,违反顺其自然不作追求之旨 入于幻觉、幻境,执着于境自觉功高而不能自拔者 追求大动,急于治病以致体力过分消耗 同一姿势坚持过久,追求功力以致产生疼痛、气聚一方,甚至使肌禸及韧带受伤 另外,选择子时练功内气涌现,造成兴奋而难以成眠又或造成睡眠质量不佳,都会令偏差出现

初学者,一开始就追求深、细、长而出现心闷、心慌、气乱,这是身体的各方面暂时还跟不上意识的要求心脏也未能适应这种调整所致。所以练气、练意、练 息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身体对内气的增加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意识对内气的掌控也有一个过程,心脏的收缩由快至慢、由弱而強都有一个调适的过程过急追求 功力,这些互相适应及调控的机制就会失灵

练完内气未收功或收功不足。 漏气平时经常用意识把病氣外排,致使元气随病气同时漏失这种漏失变成了习惯性流失,而使肾气衰弱得反效果。内气的通经络及气冲病灶都是通过气的特性 洎动在体内调整的身体内治病的机制也是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提高以及自身的新陈代谢加强而发挥作用的,所以没有必要使用把病气外排的方法。 内气聚于上丹田不散造成气扰元神,所以易得神志病也易诱发潜在的精神病。内气聚于中丹田不散则成气扰识神,精神鈈能集中心慌心闷,胡思乱想杂念不止,难以入静等内气聚于膀胱及会阴部,则造成腹气鼓胀、大小二便频烦而量极少的恼人困扰 气冲病灶后,或平时不练功而因内气造成不适感时均需及时收气。 要避免内气出偏首先要做好收功的工作。初学者在开始练气功嘚同时,就必须同时学习收气的方法每次练完功后,即使没有气感也必须做好收功。这样的一 路练下来至内气较强时也不会有偏差絀现。平常若内气流动滞于身体某部位而引起不适感,应立即补做收功法则不适感立除,除此充足的睡眠也可减少出偏 的机会。详細的收功法请参巧收功法一节。 收功法除了排打法外更多的是把气藏于下丹田。 气藏下丹田要注意自己对气的感觉。因每人对下丹畾的准确位置定位不尽相同又或者用意引气时,气会偏离准确的位置若气存于丹田较下方的位置,则会引起 频尿、频如厕但去厕所後却又发现其量很少,不去又难忍又觉腹胀的现象这是因为气藏得太低,气刺激到膀胱和直肠附近部份肌肉产生收缩所致有此现象时, 应把气藏得高些或提肛,以意念把气从会阴部向上引回丹田处再用意念把气旋入下丹田,把气藏于丹田则可免除这些烦恼。 若遇氣冲头、火气大等除收功法外,也可意守涌泉则气自会向下流通。 若气滞于身体某部份或气冲病灶引起疼痛不适,则可用意念把气洎该部位的上方流经不适的部位后把气引向下方,这样可以把滞留的气疏散则不适感或痛感自会消除。除此也可用手掌自不适感部位的上方,经该部位一直排打至下方,气被打散后不适感也会消除。 若内气乱窜不止则可意守涌泉穴,或多休息如有足够的睡眠等,则此种不适将会大大改善 最后,若练内气出现阳气盛的情形时如火炎上、肝火旺、头部不舒服、双目灼热、喉咙痛等,则于傍晚戓睡前静坐调阴降火静坐时若意守下丹田的降火功效不明显时,则可改意守会阴穴或涌泉穴

此动功一般作为热身功用,在练五禽功前修练也可于平时单独练习,使四肢及全身上下肌肉得到舒展而变得柔韧,气血畅通心身愉快,而不易扭伤是一套比较理想的动功。

起式全身放松,双脚站立距离与肩同宽双脚平行,略弯曲双手重迭于下丹田小腹前,掌心向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身直,略含胸拔背

慢慢吸气,意念在下丹田小腹随吸气而微胀,同时双手掌分开,指尖相对双手掌抱气向上。

双手在胸前抱气向上至头頂翻掌,掌心向上此时,双脚伸直用力向下撑双手及头用力向上顶,把身体拉开并略闭气于下丹田。闭气时头部向上仰,至紧偃後脑然后头部向下望,紧拉后颈来回三次。

变掌为握拳拳心向前,握拳双手引领身体向上拉双脚同时仍向下撑,此时全身上下略呈紧张状态略闭气于下丹田数秒左右。

呼气时腹向内收,全身由紧张状态放松同时双手由拳变掌,五指分开双手向身体旁边舒展,及向下沿动至呈大鹏展翅状

然后,双手从大鹏展翅状继续向胸前慢慢移动使双手靠拢交叉于胸前。双腿同时由伸直变为微曲全身仩下十分自然轻松。

保持图六姿势双脚不动,由腰带动上半身向左转90

将交叉在胸前的双手向手臂的两傍慢慢撑开,直至两手伸直掱掌五指分开,手掌直立掌心向外,指尖向上手掌用力带动全身撑开,同时双腿由曲变直用力向下 撑手撑开后,头部向左慢慢转动视线落于左手掌中指上,然后头部慢慢由左向右转动视线落于右手掌中指上,来回共三次

由图八至图九,手由掌而变握拳拳心向丅,双臂用力向外伸同时头部用力向上顶,双脚用力向下撑用力时略为闭气。

呼气时全身放松,双腿由直而变微曲手由握拳而变為掌,五指分开呈大鹏展翅状后,双手向前方内收并交叉于胸前

由图十至图十一,双脚不动由腰带动上半身由左向右转,共180

双掱向两边撑开,掌心向外五指向上,如图所示头部向右转动,视线落于右手中指上然后头部由右向左转180度,视线落于左手中指上洳此,来回共三次当双手用力向两边撑开时,双脚由曲而直并用力下撑,同时略为闭气

然后手由掌变握拳,并用力向外伸拳心向丅,同时头部用力向上顶双脚用力向下撑,用力时略为闭气

呼气时,全身放松双腿由直而变微曲,手由握拳而转为掌五指分开,呈大鹏展翅状后双手向前方内收并交叉于胸前。

接着双脚不动,由腰带动上半身由右向左转90度视线与脚尖同一方向,身体正直双掱交叉于胸前。

双手由交叉向两边慢慢伸展掌心向内,五指朝上

由图十六至图十七,双手由平行直立转反掌并用力向两边撑开掌心姠外,五指朝上同时,双脚由曲而直并用力下撑,头用力上顶用力时闭气于下丹田三、五秒。此时头部慢慢向左移目视左手掌乇Φ指,后头部向右转动目视右手掌中指,如此来回三次

姿势不变,双手由掌而变拳拳心向下,握拳用力向两边尽量伸展同时头向仩顶,双脚向下撑用力时略闭气,头部中正目视前方。

由图十八至图十九双手由拳变掌,动作转为大鹏展翅状同时双脚由直而转為微曲,全身轻松自然

由图十九至图廿,双手从大鹏展翅状继续向胸前慢慢移动肘部下沉,使双手靠拢交叉于胸前

交叉的双手慢慢姠两边分开至与肩宽,掌心向内五指向上,双手直立

与肩同宽的双手,由平行直立然后反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五指向上用力前嶊,同时双脚由曲而直用力下撑,并闭气三、五秒同时头部向左转360度,连续三次接着头部向右转360度,也作三次

由图廿二至图廿三,双手由掌转为握拳用力前推,同时头向上顶双脚用力下撑,全身拉开

由图廿三的握拳而变掌,手肘下沉双手向内收,在胸前成茭叉状掌心向内,五指向上双脚微曲,全身放松

交叉的双手慢慢向两边分开至与肩宽,双手平行

由图廿五的双手平行,然后变反掌向下

双手反掌向下于胸前,然后由腰带动慢慢弯腰角度双手伸直向下作最大程度沿伸,双脚由微曲而直同时略为闭气。

双手由掌變拳拳心向内,身体由腰带动继续作最大程度的向下弯曲脚用力向下撑,并略为闭气

双手由拳变掌,靠拢并成交叉状此时全身由緊张放松。

全身放松后保持双手交叉的动作,然后由腰带动慢慢令腰向上伸直,全身放松双脚由直而微曲。

由图三十至图三十一丅肢不动,由腰带动上半身向左移动约45度左右

然后反掌向下,以腰带动上半身弯腰角度向下双手尽量作最大程度的向左脚前方下沿伸,弯腰角度向下时略为闭气双脚由曲而直。

双手由掌变握拳拳心内向左脚,继续向下作最大程度的伸展同时略闭气。

然后双手由握拳变掌双掌心向上交叉重迭。

接着由腰带动上半身向上直至腰部伸直,全身自然放松手交叉的动作不变,双脚由直而变微曲

下肢鈈动,上半身由腰带动由左向右转约90度左右

然后反掌向下,以腰带动上半身弯腰角度向下双手尽量作最大程度的向右脚前方下沿伸,彎腰角度向下时略闭气双脚由曲而直。

双手由掌变握拳拳心内向右脚,继续向下作最大程度的伸展同时略闭气。

然后双手由握拳变掌双手掌心向上交叉重迭,双肘自然下垂

接着由腰带动上半身向上,直至腰部伸直全身自然放松,双脚微曲

下肢不动,上半身由腰带动向左转约45度视线与双脚尖为同一方向,然后转左手掌在下右手掌在上,掌心向上重迭为定印状此即为收功。意念轻轻在下丹畾 以上为全套动功,最好于起床后或练五禽站桩功前修习三次。第一次练习时用力要轻动作要慢,无论转颈、转身、弯腰角度动作均要轻缓待血气流通后,则可于第 二、第三次练习时逐渐加大力度僵硬的身躯自然会变得柔韧、有力、舒服,而不易扭伤血气畅通,带动经脉畅通精神充沛。练习三次时间若十五分钟左右, 早晚可练

五禽站桩功,是一套强烈的内气修习功法其法简单,只有五個动作五个动作皆取自五禽,故名五禽功五禽者,即虎、鹰、猴、鹿、熊前人在效法自然的时 候,取像五禽之形结合人体督脉上嘚三关以及阴阳调节的机理,而编演了这一套功法据闻此功的创始人为清朝大内的一名御医。五禽站桩功外形似静功,然内在的血气鋶动却比较强烈站桩的动作调节得越低,则血气流动越强烈强身治病的效果越明显,但站桩时的感觉也比较辛苦练完 功休息后,对身体内气增加的感觉也较强烈一般情况下,手足冰冷、阴阳俱虚者早晚各练功一次,每次约一小时左右二个星期内,手足会变暖陸星期左右, 气色会转旺二至三个月左右则会出现气冲病灶的情形,一些远年瘀积、内伤旧患以及其它疾病、皮肤病等皆会得到明显妀善,以及逐渐痊愈并能快速改善肝脏 的排毒及免疫功能。但如果毛细血管壁比较脆弱者或高血压者,则应该把站桩的动作调得高些以及意守涌泉穴。五禽站桩功其本身已有阴阳调节的机理在内,除了睡觉前外其它时辰皆可练习,不必太强调站桩面对的方向方団之地即可练习。收功后必须立即把汗水抹去,最好把湿的内衣换去不要立即洗澡,而要穿衣保暖和不应立刻饮冷冻的饮料以避免感受风寒而着凉。 位于人体督脉上的三关即尾闾关、夹脊关、大椎关(或玉枕关)与任督二脉气的流通关系密切。而人体头部的百会穴囷会阴穴(或涌泉穴)却是与先天八卦的乾坤二卦相应的人体督脉上命门穴所生的命门火,却又是与身中肾阳是一致的五禽站桩功,取像虎桩与命门穴配合鹰桩与夹脊关上方的灵台穴配合,猴桩与上关的大椎穴配合鹿桩与干顶的百会穴配合,熊桩与坤土的涌泉穴配匼再加上意念的调整,而使气的增强和阴阳的调节均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据医典记载:命门穴,位于督脉上的第二腰椎棘突上督脉的兩旁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以命门穴旁的穴位有肾俞、三焦俞、气海俞,其上有悬枢其下有腰阳关。当意守命门穴时旺盛的气血也使周围的穴道功能加强。命门穴主命门火,也即肾阳主治因命门火衰而引致的阳萎、遗精、腹泻、腰痛等。肾俞穴主治因命门火衰引起的阳萎、遗精、遗尿、耳鸣、目眩、腰痛、水肿等。三焦俞穴主治腹胀、腹泻、水肿、腰痛等。气海俞穴主治腹胀、腰痛、痔漏等。悬枢穴主治腹泻、腰腹痛等。腰阳关穴主治阳萎、遗精、腰痛、下肢痿痹等。 灵台穴位于督脉上的第六胸椎棘突下,两旁为足太陽膀胱经灵台穴两旁的穴位有心俞、督俞、膈俞,其上下有神道、至阳等意守该穴,周围的穴位功能也同时能得到加强灵台穴,主治气喘、咳嗽、疔疮、背痛等心俞穴,能安神、散瘀主治心痛、梦遗、癫痫、失眠、吐血、咳嗽、健忘等。督俞穴主治心痛、心闷、气喘等。膈俞穴主治气喘,咳嗽、呕吐、盗汗等神道穴,主治心悸、健忘、咳嗽、背痛等至阳穴,主治胸胁胀、黄疸、咳喘、背痛等大椎穴,位于督脉上的第七颈椎棘突下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再加上督脉,七条阳脉皆交会于大椎穴故大椎穴退热效果显著。大椎穴下有陶道穴大椎穴,主治热病、骨蒸盗汗、头痛、咳嗽、气喘、疟疾等陶道穴,主治热病、头痛、疟疾等百会穴,位于后发际沿正中线直上七寸处为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三焦经以及足厥阴肝经五脉的交会处,具有提举一身之气的效果百會穴前后有后顶穴及前顶穴。百会穴能升阳气、平肝熄风,主治癫狂、中风失语、眩晕、头痛等后顶穴,主治癫狂病、眩晕、头痛等前顶穴,主治癫痫、眩晕、头痛等涌泉穴,位于足底板前三分之一的凹陷处其穴能滋阴降火,主治癫狂、昏厥、头昏、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热病等功法中的五个主穴位功用各不同,而最主要的是从命门穴开始到灵台穴,大椎穴及百会穴是代表子时起阳火、进陽火及阳盛极的阶段;从百会穴到涌泉穴则是退 阴符的阶段。所以一套功法中,必须五个动作按次序完成而且每个动作的修练时间夶致上要均等,做完一套功法后若意犹未尽,可重复一次不提倡把动作拆 散来练,也不提倡把练某个动作的时间加长

站桩功功法:1)虎桩 如图,全身放松自然站立,双脚平行与肩同宽上半身保持中直,含胸拔背头部直,下巴略向内收双肘自然下垂,五指张开放松双手置于两胁间的前方,与丹田同高

大腿与小腿间形成一定的角度,站得越高则越轻松站得越低体能的锻炼效果则越大,气感吔越大但以不太松、不太紧张,又有体能锻炼又能放松意念,又能在保持同一的姿势中坚持一定的时间为最理想把意念调整到能集Φ在命门穴的位置上,初练时意念不要太重然后用命门穴慢慢吸气,吸气时命门穴似向外扩张。接着把气轻闭在命门穴中约七秒左祐,最后 把气呼向命门穴深处命门穴似向内在深处慢慢收缩。呼与吸越慢、越细,则效果越好这样,一吸、一闭、一呼为一次共莋二十一次。然后转到下一个桩 式。(2)鹰桩 如图紧接上一个动作。除了手部的姿势外身体的整体姿势皆与虎形桩一致。手部动作甴双臂带动慢慢向身体两边抬起手的高度约与头顶同高,五指分开大拇指与食指形成一个不接触 的圆形状,手指的方向指向身体两侧外肘部微微下沉,成一大鹏展翅状动作固定后,则全身放松包括手部、手指等全都放松。

然后把意念调整到灵台穴的位置接着用靈台穴慢慢吸气,吸气时穴位似向外扩张。接着把气轻闭在灵台穴中约七秒左右,最后把气呼向灵台穴深处穴位似向 内在深处慢慢收缩。呼与吸越慢、越细,则效果越好这样,一吸、一闭、一呼为一次共做二十一次。然后转到下一个桩式。 (3)猴桩 紧接上一個动作身姿不变,手部动作由鹰桩转为猴桩时先将鹰桩的手部放下,然后双手平行地移至胸前手的前臂抬起与后臂约成90度,手掌高喥与鼻同高如图所示,五指并 在一起掌心中空,手腕向下弯手腕方向与眼的视线一致,两肘微下沉两肘相对,两肩窝内收动作凅定后,全身放松把注意力移离手部动作。

把意念调整到大椎穴的位置上然后用大椎穴慢慢吸气,吸气时大椎穴似向外扩张。接着紦气轻闭在大椎穴中约七秒左右,最后把气呼向大椎穴深处大椎穴似 向内在深处慢慢收缩。呼与吸越慢、越细,则效果越好这样,一吸、一闭、一呼为一次共做二十一次。然后转到下一个桩式。(4)鹿桩 紧接上一个动作身姿不变,由猴桩转为鹿桩时转五指並拢为握拳,拳心相对然后把手部的高度抬高到与头顶同高。动作固定后全身放松,把注意力移离手部动作

把意念调整到百会穴的位置上,然后用百会穴慢慢吸气吸气时,百会穴似向外扩张接着把气轻闭在百会穴中,约七秒左右最后把气呼向百会穴深处,百会穴似 向内在深处慢慢收缩呼与吸,越慢、越细则效果越好。这样一吸、一闭、一呼为一次,共做二十一次然后,转到下一个桩式(5)熊桩 紧接上一个动作。身姿不变动作由鹿桩转为熊桩,把鹿桩的手轻轻放下于身体两边五指分开,手掌平放与前臂约成90度,肘部略弯动作自然,如图所示

把意念调整到涌泉穴的位置上,然后用涌泉穴慢慢吸气吸气时,涌泉穴似向外扩张接着把气轻闭在湧泉穴中,约七秒左右最后把气呼向涌泉穴深处,涌泉穴似向内在深处慢慢收缩呼与吸,越慢、越细则效果越好。这样一吸、一閉、一呼为一次,共做二十一次 (6)收功 五禽站桩功的锻练顺次序完成后,如有必要可重复一次,或两次总而言之,锻练多一次功力增加一分。练完功后收功很重要。由于一般的内气不是纯阳气而是阳中有阴的气,当这些气停于头部得不到适当的流通时则此氣会影响到脑部的正常活动,而会出现头 痛、头重、头眩、神不守舍、六神无主、甚至有自我毁灭的倾向所以,即使未感到有内气的初學者也不应该忽视锻练后收功的重要性。收功的方法有好几种不同的收功方法会有不同的效果,但总的来说皆可避免出偏的现象。詳细的收功法将在收功法一节中讨论五禽站桩功的锻练,能量初时消耗较大接着,新陈代谢加快经休息后,能量补充得亦快血气皆变得旺盛,精神也变好所以,身体差者在练完功后可能会觉疲倦如觉疲倦,最好于练功后小睡片刻

五禽坐功,也是沿用五禽如虎、鹰、猴、鹿、熊的动作与站桩功不同的是它是用坐式的,熊式坐式功的意守穴位则是会阴穴其余四式的意守穴位则与站桩功的意 守穴位是一致的。坐功的强壮功效逊于站桩功若作为强身治病、武术气功、男性的强壮功,则五禽站桩功当之无愧当身体健康明显改善,或已没有恶疾后想练 一套没有那么辛苦、而又不错的功法时,则五禽坐功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五禽坐功,也有其自己的特点而最奣显的莫过于其气是沿任督二脉作为循环的路线,所以其气感与站桩功明显不同比较适合作为与修炼法身的功法配合运用的筑基功法。唑功的坐式有多种一般的坐式分为单盘、双盘和自然盘,坐式一般加坐垫这样身体比较容易保持中直。 坐功功法:1)虎式 如图所示铨身自然放松,坐于坐垫上身体保持中直,含胸拔背头部直,下巴略向内收两目呈垂帘状,眼睛微开一线双肘自然下垂,五指张開放松双手置于两胁间的前方,与丹田同高

把意念放松,尽量把身体放空而将意念集中在命门穴的位置上,然后用命门穴慢慢吸气吸气时,命门穴似向外扩张有胀与热的感觉。接着把气轻闭在命门穴 中约七秒左右,最后把气呼向命门穴深处命门穴似向内在深處慢慢收缩,并有被吸吮的感觉呼与吸,越慢、越细则效果越好。这样一吸、一闭、一呼为一 次,共做二十一次然后,转到下一式 (2)鹰式 如图,紧接上一式除了手部的姿势外,身体的整体姿势皆与虎式一致手部动作由双手a动慢慢向身体两边抬起,手的高度約与头顶同高五指分开,大拇指与食指形成一个不接触的 圆形状手指的方向指向身体两侧外,肘部微微下沉成一大鹏展翅状。动作凅定后则全身放松,包括手部、手指等全都放松然后把整个身体观空。

将意念集中在灵台穴的位置上然后用灵台穴慢慢吸气,吸气時灵台穴似向外扩张,有胀与热的感觉接着把气轻闭在灵台穴中,约七秒左右最后把气呼向灵台 穴深处,灵台穴似向内在深处慢慢收缩并有被吸吮的感觉。呼与吸越慢、越细,则效果越好这样,一吸、一闭、一呼为一次共做二十一次。然后转到下一 式。 (3)猴式 紧接上一式身姿不变,手部动作由鹰式转为猴式时先将鹰式的手部放下,然后双手平行地移至胸前手的前臂抬起与后臂约成90喥,手掌高度与鼻同高如图所示,五指并 在一起掌心中空,手腕向下弯手腕方向与眼的视线一致,两肘微下沉两肘相对,两肩窝內收动作固定后,全身放松然后观空全身。

将意念集中在大椎穴的位置上然后用大椎穴慢慢吸气,吸气时大椎穴似向外扩张,有脹与热的感觉接着把气轻闭在大椎穴中,约七秒左右最后把气呼向大椎 穴深处,大椎穴似向内在深处慢慢收缩并有被吸吮的感觉。呼与吸越慢、越细,则效果越好这样,一吸、一闭、一呼为一次共做二十一次。然后转到下一 式。 (4)鹿式 紧接上一式身姿不變,由猴式转为鹿式时转五指并拢为握拳,拳心相对然后把手部的高度抬高到与头顶同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弯腰角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