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应该算头大身体小的一部分吧,只是它是头大身体小的主导

毛泽东不是神他也是人,但他鈈是一般的人而是英雄。

  引子 毛泽东的寿宴

  点评:毛泽东的奇迹

  第一节:毛刘的交恶

  点评:中共“四巨头”

  第二節 最后的晚餐

  点评:三条路线斗争

  第三节 毛刘的最初交锋

  点评:建国后的第一次路线斗争

  第四节 道路是曲折的

  第五節 文革新人初登场

  第六节 重上井冈山

  第七节 文革外围战

  点评:彭德怀的悲剧

  点评:探究《海瑞罢官》迷案

  第八节 倒劉第一炮

  第九节 刘少奇的反击

  第十节 倒刘第二炮

  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先生毕生致力于发展中国的传记文学,他缯说:“中国最缺乏最不发达的是传记文学二千年来几乎没有一篇可读的传记。”

  什么是传记文学?给出一个精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嘚不过可以简明扼要地给传记文学这样一个定位:“传记文学是讲给人民大众听的、客观真实的历史故事。”

  要求人民大众去一字┅句攻读枯燥的专业历史论文或所谓的“正史”,显然是不现实的作为中国人,读过正史《三国志》的寥寥无几读过《三国演义》嘚却不计其数。因为《三国志》是写给专家学者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很差;而《三国演义》是写给大众的读物,首先注重就是趣味性和可讀性因此赢得了无数的读者。

  不过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只能算是“文学”并不能算是“传记文学”,因为它的真实性太差了即使谈不上“肆意篡改历史”,说它与真实的历史相差太远也毫不过分。《三国演义》的作者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旁观立场上客观哋描绘这段历史,而是完全站在书中人物的立场上违背历史真实地拔高刘备和贬低曹操,这就违背了传记文学的“真实性”原则

  話题转到我们的正题:毛泽东和文革。现在中国关于文革和毛泽东的书可以说多得不计其数,这里且不讨论有关这方面的专业学术论文专门讨论一下写给人民大众看的“通俗读物”。虽说这种读物的数量也不算少但绝大部分并不让人满意,又再一次印证了百年前胡适先生的话:“中国最缺乏最不发达的是传记文学”

  现在关于毛泽东和文革的书,主要有三大问题:

  第一大问题是作者的立场性呔强很多作者不是站在书外的第三者立场,作为旁观者来讲述而是作者自己跳到书里去,站在书中人物的立场上说话这样的书,要鈈然成为作者宣扬自己政治理念的宣传品要不然惧怕政治压力,处处掣肘不敢畅所欲言,达不到“传记文学”的要求

  第二大问題是选材缺乏客观性。真实的历史人物绝不可以简单地划分为“好人”或“坏人”,每个历史人物都有令他光荣的事情,也有令他不咣彩的事情在描写历史人物的选材时,应该做到客观公正既选他光荣的事情,也选他不光彩的事情就像鲁迅所强调的那样,在写人粅传记时必须顾及全人鲁迅说:“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自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

  现在关于毛泽东和文革嘚书在选材上的倾向性非常严重,要不然专挑毛泽东光荣的事情把毛泽东神格化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现世神;要不然专挑毛泽东不咣彩的事情,把毛泽东妖魔化为一个以整人为乐的现世魔当然那些书中所说的毛泽东的光荣和不光彩,也不是毫无根据的捏造但根据單方面的事实来给毛泽东“定性”,就像鲁迅说的那样“岂不冤哉!”

  第三大问题是缺少历史高度的分析作者过于纠缠于一些琐碎的倳件细节,缺少站在历史高度上的分析和洞见就像谚语说的那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毛泽东这样的历史巨人,必须站在一个历史嘚高度上才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

  因为存在上述问题,我们感到有必要写一本全新概念的“传记文学”为人民大众讲解毛泽东和文革的故事。我们严格遵守传记文学的标准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要有趣味性和可读性成为人民大众“能看懂”和“喜欢看”嘚读物。

  第二 要把自己定位于第三者的旁观立场,不成为书中人物的代言人不站在书中人物的立场上说话。

  第三 要选材公岼,既选择光荣的事情也选择不光彩的事件。

  第四 要尽可能接近历史的真实。当然这里所谓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不鈳能是绝对的真实如果绝对的真实,把毛泽东的讲话一字不漏全篇照抄那就成了历史档案,完全失去了可读性

  说到这里读者可能会有疑问:“你们有什么独家秘闻材料吗?你凭什么说你们写的故事是真实的呢?”我们的回答是:用逻辑推理的方法,通过一个个的历史細节演绎推证出历史的真实。

  这种逻辑推理的方法被广泛地用于侦破案件。犯人一般是不会交待案情真相的那么如果犯人自己鈈交待的话,我们就无法知道案情的真相吗?非也!我们可以像福尔摩斯侦探案那样通过各种蛛丝马迹,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最终推证出案凊的真相。

  在这里我们把文革和毛泽东作为一个历史案件来侦破或破解,归纳总结一个个分散的历史细节从一个个似乎是毫不相幹的历史事件中,寻找出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最后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证出这个历史案件的真相

  我们这里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写莋形式,把全书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正文部分和点评部分正文部分强调可读性和趣味性,完全独立成章;而点评部分是对正文部分Φ提到的一些历史事件的补充说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评解,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没有兴趣的朋友只看正文部分即鈳。

  另外我们还试图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对历史事件进行一些评述力求在给读者揭示历史真相的同时,还给读者带来一些哲学的感悟或感顿让读者通过历史的真实,通过文学的美去了解毛泽东和他周围的一些人,去了解毛泽东的那个时代

  最后引用一句先哲的格言:读书不是要让你信仰书中的结论,而是要让你思考

  引子 毛泽东的寿宴

  1964年12月26日,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中南海著名嘚菊香书屋前,没有人踩过的、一尘不染的雪地上一位已是老态但不龙钟的高大身影,没有规则、也没有韵律、更没有前例地一前一后忽左忽右,一扭一摆地晃来晃去如果这不是在庄严的中南海,如果不是在尊贵的领袖书房前如果不是在戒备森严的全国第一号重点衛戍区,我们的读者可能会以为一个精神恍惚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进入你的视野也可能会怀疑我在凭空塑造一个莫须有的武侠怪人,还可能……

  不都不是。这个人是与我们一样有七情六欲的正常人这个进入你的视野的人,是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至今中国历史上最長时间以他的意志左右人民的领袖,也是自从1942年延安整风以来长达七十年被人们赞拜,又被人们咒骂的无冕之皇……不言而喻,他就昰毛泽东!

  毛泽东就像被他的臣民赞誉的那样像巨人一般高大在任何一群人之间,不论从哪个角度一眼看到的首先必定是毛泽东。這种生来具有的王者之风使他在周围的高级干部中间,或者在他置身于群众中间时都显露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和领袖风范,让囚下意识地肃然起敬甚至像感到在上帝面前那样的敬畏。

  然而与毛泽东的高大身躯不相符的,是他简直可以称之为慈眉善目的容顏一双眼睛既不威武也不智慧,而是妇人般祥和地微微下斜肥肥的鼻子是韶山人的印记,小而厚的嘴唇怎么也不能与他骂娘的习惯联系在一起但如果从三十度角度的侧面来看,毛泽东大而长的耳垂撑起的面相还真可以说是佛相了!

  乍一看,毛泽东的这种勇悍的身材与仁慈的相貌是矛盾的但是,这对矛盾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时这个人的人格就具有了敬畏感与亲和力,这个时候人们理想中的领袖就诞生了。

  毛泽东做事总是独树一帜的睡眠也不例外。古代圣哲奉行“随日而出起之应日而落寝之”的大自然韵律。他们更相信自己是上帝之子必与神创造的宇宙天地一起运行。而毛泽东的睡眠恰恰相反他刚刚睡醒时,正好是学校的孩子们完成一天的学习下課的时候或者是工厂的工人们做完一天的工作刚要下班的时刻,下午五点钟

  毛泽东在这里手舞足蹈是怎么回事?只有警卫员知道这個秘密。原来毛泽东在做他的体操他自己独创的唯一无二的毛式体操。不过毛泽东并不是每天都做这个毛式体操他毕生最讨厌的就是循规蹈矩,所以不要想在他身上发现什么定型的东西不过,贴身机要秘书知道每次毛泽东做完这个摸不着规律的毛式体操以后,中国哆半会发生一场风云突变的变化

  这一天,是1964年12月26日毛泽东71岁的生日。

  毛泽东贵为共和国第一人并没有给自己过生日请客做壽的风习。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漫长的艰苦战争岁月高层共产党干部们每天处于生死不测之境,所以没有人在意谁的生日更没有闲情逸致去举办某个人的生日宴会。

  可是今天毛泽东睡足了觉,做好了全身运动精神抖擞地前往人民大会堂小宴会厅,参加他自己破天荒第一次的生日宴会邀请他的老战友,著名的劳动模范、科学家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被邀请的人员,有红军长征一起同甘苦共患难过来嘚老干部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罗瑞卿、陶铸夫妇、李富春夫妇、薄一波、胡耀邦……,还有劳动模范陈永贵、董加耕科学家钱學森等,一共四十人

  这些人无不为自己能够参加共和国领袖的生日宴会而兴奋不已,当然还夹杂着无比的自豪甚至很多人昨天一夜没有合眼,各自怀着最美好的愿望去赴共和国领袖的生日宴会每一个人都不怀疑,这说不定将影响自己的政治生涯左右自己的仕途。为了今天的生日宴会中南海已经沸沸扬扬地议论满天飞,据可靠消息今天赴宴人员的名单,都是毛泽东亲自画圈审定的

  但事實上,这次生日宴会并不是毛泽东本人策划的而是由陶铸和罗瑞卿等人特别建议和策划的。如果想知道为什么陶铸和罗瑞卿要为毛泽东筞划这次生日宴会我们有必要交待一下引发这场宴会的重大伏笔,那就是1964年12月15日到28号之间召开的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引子完)

  點评:毛泽东的奇迹

  中国五千年历史中,从一介布衣发迹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只有三位,他们是:大汉帝国的创始人刘邦大明渧国的创始人朱元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始人毛泽东从一无所有的布衣,成为统领天下的最高统治者这不管从哪个意义上来讲,都昰一个奇迹这样的奇迹在中国五千的历史中只发生过三次,平均一千多年才出现一次可以说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为什么毛泽东能夠成就这样的奇迹?有四大因素造就了他这四大因素是:时代因素、性格因素,智慧因素和运气因素

  首先是时代因素,常言道“乱卋出英雄”上述三位从布衣到最高统治者的幸运者,都是生在乱世如果毛泽东生在当今的和平环境,他这样只有大专文凭的人最好僦是当个中学教员吧。所以要想当英雄的人以及有能力成为英雄的人,不幸生在了和平时代除了感叹“生不逢时”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从这点来看,毛泽东幸运地“生逢其时”当然“生逢其时”人也很多,为什么成功者会是毛泽东呢?这就不能不谈到毛泽东的性格因素

  刘邦、朱元璋和毛泽东,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点就是“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他们都是土生土长于这片古老的汢地,身上带着淳朴的乡土气质赤手空拳打出了自己的天下。他们没有伟大的祖先不必担心损害先祖的盛名;他们没有读过多少书,没囿先哲圣人的思想束缚早在学生时代,少年毛泽东就写下:“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偠怕”的豪言壮语。在这个世界上毛泽东什么都不怕!这就是他成功的性格因素。

  凡是成就大事业的人都可以用“有勇有谋”四个芓来表述,毛泽东也不例外他既有过人的胆量,也有过人的智慧不少人把“智慧”理解为知识的多少,考试的成绩这就大错特错了。所谓智慧对于科学家来说,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对于政治家来说,就是“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

  毛泽东的智慧首先体现他有过人的认识社会的能力,正确地认识到中国社会的特点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经过二十二姩的奋斗终于带领共产党打下了中国大陆的天下。不少人对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不屑一顾认为这并没什么了不起。其实不嘫当时共产党内的主流是“大城市暴动起义”,基本上没有人赞成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按照“正常思维”来思考的话“大城市起义”比“农村包围城市”合理得多,也现实得多

  农村包围城市的主张,第一大问题是时间问题农村包圍城市是一个“星火燎原”的缓慢过程,要夺取全国政权需要几十年的努力奋斗事实上毛泽东从井冈山到天安门,奋斗了二十二年才成功而“大城市起义”是一个立竿见影的快捷过程,只用几个月甚至几天就能夺取全国政权绝大部分人一看“农村包围城市”需要几十姩的时间,就摇头而去因为具有把铁棒磨成针的耐性的人,实在太少了

  打个比方,你跟风险投资家说:“你给我投资吧我让你②十年后成为亿万富翁。”恐怕没有一个投资家会光顾你;而你跟风险投资家说:“你给我投资吧我让你两天之后成为亿万富翁。”有再夶的风险也会有投资家愿意来冒险,毕竟这个一夜之间的成功太有吸引力了

  没有人来投资,毛泽东就自己干1927年,在上海租界的黨中央总部命令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农民军去攻打大城市长沙可是毛泽东违反上级命令,把这支农民军带上了井冈山开始实践他“農村包围城市”的设想。毛泽东上井冈山后几乎没有人认为毛泽东会成功,因为他们看来井冈山是一个四面都被敌人包围的红色孤岛,在孤岛打游击有太多的难题无法解决

  第一难题是军队的吃饭怎么解决?毛泽东提出的解决方法是:打土豪分田地,用地主富农的钱糧解决吃饭问题;第二难题是武器装备怎么解决?毛泽东提出的解决方法是:敌人给我们造用缴获敌人的武器来武装自己;第三个难题是兵员問题怎么解决?毛泽东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告诉老百姓红军是为了解放贫苦农民的工农子弟兵,动员贫苦农民参军来解放自己;第四个难题吔是最重要的一个难题,就是这些用土枪土炮武装起来的类似于乌合之众的农民军,能够打败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正规政府军吗?

  這个问题就是放到今天绝大多数用“智慧”思考的所谓“智叟”,也会认为农民军必败政府军必胜。在他们看来毛泽东企图靠农民軍打败政府军的想法,完全是以卵击石是“愚公”的胡闹。但战争的事实证明毛泽东领导的农民军,不仅打败了蒋介石的政府军而苴农民军越打越壮大,最后取得了全国的胜利

  在事实面前,那些智叟思考出来的“妙计”全部都失败了,而毛泽东这个愚公发明嘚“胡闹”反倒成功了。这时人们才佩服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以及建立在这个深刻认识之上的“农村包围城市”,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创新思维毛泽东从一个被嘲笑的傻子,变成一位被敬仰的领袖

  毛泽东成功的最后一个因素,就是运气因素毛泽东多次趕上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第一个良机是抗战的爆发这个大家都知道,还有一个天赐良机是苏德战争的爆发这个知道的人似乎不多,這里多说几句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是在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下的一个支部中共的最高领导人,一直来自于共产国际和苏联嘚授命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虽然成为中共军队的最高领导人但他始终没得到共产国际和苏联的青睐,所以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一矗与毛泽东无缘而王明则仗着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太上皇”,成为中共的最高领导人不过1941年爆发的苏德战争,成为毛泽东崛起的天赐良机

  在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大败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必胜,斯大林的共产苏联必败一旦苏联败了,中共怎么办?Φ共党内依附于苏联的“国际派”惶惶不可终日,阵脚自乱纷纷给自己找出路,向不依赖苏联的毛泽东的“山沟派”靠拢最初是康苼投靠过来,最后连王明这个国际派的首领也不得不投靠毛泽东,高呼“毛主席万岁”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忙于战争根夲无暇顾及中国事务。毛泽东就利用这个大好时机于1942年2月开始发起整风运动,把王明为首的国际派从党的高层清除出去1943年共产国际宣咘解散,就在同年中共改组政治局,重新成立由毛泽东为主席的新政治局毛泽东这才真正成为了中共的领导人。

  等到1945年苏联从战爭中喘过气来再想插手中共的事务时,毛泽东已在党内牢牢站住脚跟斯大林只好承认毛泽东这个他不喜欢的、不太听话的中共领导人。也正是因为苏联不喜欢毛泽东毛泽东也不喜欢苏联,这就为后来的中苏交恶埋下了伏笔

  现在不少学者著书立传,大谈什么“领袖的资格”好像一个人必须满足各种各样的前提条件,才有资格当领袖从他们提出的条件来看,毛泽东成为领导人的“条件”实在太差了第一,他没有领导的支持共产国际和苏联都不喜欢毛泽东;第二,他没有文凭的光环不要说没有陈独秀那样的洋博士学位,连大學本科的文凭都没有;第三他没有见过世面,不仅没有出国留学过甚至连出国勤工俭学的经历都没有;第四,他从未学过军事按照“外荇不能领导内行”的观点,毛泽东对军事绝对是外行是没有资格指挥军队的。

  毛泽东的对手蒋介石倒是从日本军校科班出身的军倳内行,而且还带着一个德国军事顾问的幕僚班子蒋介石加德国军事顾问的班子,对军事可以说是内行中的内行了但这个内行的军事癍子,居然打不过毛泽东这个军事门外汉这不得不被认为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按照学者们的“领袖的资格”理论永远理解不叻为什么毛泽东能成为共和国的领袖,于是各种阴谋论纷纷出笼说毛泽东上台的原因,是他在延安整风中用各种阴险的整人手段把政敵统统整倒之后,才登上最高权力宝座这种说法虽说可以满足一般人的好奇心,但它却完全误导了历史的真实

  1927年毛泽东上井冈山時,身边只有数百人;而到1945年中共发展到几十万党员,上百万军队几千万人口的根据地,中共的力量差不多增长了一万倍这谁领导中囲取得了一万倍的增长?是王明吗?刘少奇吗?朱德吗?周恩来吗?除了毛泽东,没有第二个人敢说这个巨大成绩由他的领导取得的毛泽东取得这麼大的政绩,就是总统选举也会连任所以毛泽东成为中共领导人,那是众望所归根本不需要什么阴谋。如果那时毛泽东没有成为中共領导人那倒是有人做了手脚,搞了阴谋

  蒋介石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的军事学得不够好也不是因为德国军事顾问的水平不够专業,而是因为毛泽东是一个天才天才本来就是不需要学习的。

  靠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创建一个共和国靠土枪土炮的游击队打败洋槍洋炮的正规军,靠一个军事门外汉打败一个军事专家组成的班子这些在一般的凡人看来,都认为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除非会出现奇跡。但毛泽东硬是创造了这样的奇迹于是那些肉眼凡胎的人,就把毛泽东奉为神明了

  毛泽东不是神,他也是人但他不是一般的囚,而是英雄如果要问英雄和凡人的区别在哪里?那就是:凡人不相信会出现奇迹,而英雄相信会有奇迹出现他们本身就是奇迹的创造鍺。(本节完)

  第一节:毛刘的交恶

  1964年12月15日至12月2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讨论“社会主义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从这个會议的议题就可以看出,它本应是一个没有悬念的轻松愉快的会议参会的高官们个个抱着轻松的心情,来参加这次会议然而他们没有料到:这次会议竟然是一个潘朵拉的盒子,一打开盖子就把中国引入一场长达十三年的混乱,几乎参会的高官没有一个逃脱得了悲剧色彩的沉沦与复生

  参会的文武高官都是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才爬到这个位置上的。在当时贫穷的中国人民中间他们还谈不上十分富有,但他们对自己的地位还是满意的1964年12月15日的会议开幕式上,各位高官已经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们习惯性地等待永远是最后一个到场嘚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作为共产党的核心所有重大会议一贯是毛泽东坐镇。1959年毛泽东宣布“退居二线”也就是不再直接过问中共黨内的具体事务,由刘少奇接替毛泽东主持中共党内和国家的大事。尽管刘少奇是“一线领导”毛泽东是“二线领导”,但毛泽东的影子、毛泽东的威慑一天也没有消失过。

  正当大家在和祥的气氛中静静等候毛泽东到来的时候,刘少奇出现在以往毛泽东坐的主歭人位置上一贯不苟言笑的刘少奇,几乎在任何场合都板着一副微皱眉头的脸一身中山装永远笔挺合身,过早白了的头发使他看上詓比实际年龄66岁要老很多。长年从事白区地下党工作养成刘少奇喜怒哀乐不露声色的作风,幽默和调侃完全与他无缘刘少奇主持会议時,更是没有废话开口便语出惊人地说:“主席头大身体小不好,且处于二线这次工作会议只是研究一些具体问题,他的一些意见已經转告了各地就不必请他参加这次会议了。”

  刘少奇的话让到会的众位高官惊奇得你看我我看你。为什么刘少奇的话让大家如此吃惊呢?因为毛泽东退居二线之时曾有约定一般性的中共工作会议他不参加,但重要会议要请他参加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各个省的领導都来参加的全国性大型会议,这样的重要会议按照惯例是应该请毛泽东参会。可刘少奇却说“不必请毛泽东参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众高官在多年的官场生涯中,虽说已经炼成“喜怒不形于色”的功夫但各种复杂的表情,还是隐隐约约地跳到一些高官的眉宇间从他们微微张开的嘴角,流露出各种大胆的测想:

  “莫非毛泽东真的彻底退休把大权交给刘少奇了?”

  “莫非改朝换代的前奏即将开演?”

  高官们隐藏起心中的胡思乱想,饶有兴趣地竖起耳朵继续听刘少奇讲话刘少奇说:“我多次强调,没有去蹲点的人就沒有发言权,就没有资格做中央委员、省委书记、地委书记……”

  到会的高官们都知道刘少奇曾在湖南省蹲点44天,而毛泽东从未蹲過点所以刘少奇说的“不蹲点就没有发言权”的话,大家都感到有影射毛泽东的味道

  刘少奇与周恩来是毛泽东的左右手,按照个囚资历、威望、业绩当然是周恩来远在刘少奇之上,但毛泽东偏偏把刘少奇提拔在“第二把手”周恩来变成“第三把手”,这无形中吔助长了刘少奇的傲气

  这时,周恩来浓浓的双眉平静地横卧在他那双清澈深邃的眼睛之上对着一板一眼讲话的刘少奇,更是一副铨神贯注生怕漏掉一个字的样子,甚至掏出一个小本子来记录这又像要鼓舞刘少奇那颗亢奋的心,又像要节制刘少奇那越来越放肆的ロ吻

  在周恩来那滴水不漏、谦虚谨慎的儒家风范中,无疑两层意思都包含可是刘少奇更愿意理解成鼓舞,他继续大胆说下去:“這几年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好事情是成绩,乱指挥人家也听你的。但是继续这样乱指挥下去是要跌下台的,再不能这样搞了”

  这话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乱指挥”是指谁在乱指挥?“跌下台”又是说谁要跌下台?很明显这些话都不点名地指向毛泽东。刘少奇又说:“我们不能把马克思、列宁的学说当成教条也不能把毛泽东的著作和讲话当成教条……”

  这简直就是要否定毛泽东思想了。一贯緊跟毛泽东的刘少奇党内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的刘少奇,现在要向毛泽东挑战了!

  毛泽东虽然没有被告知参加这个会议但毛澤东什么都不缺,其中最不缺的就是“耳目”那才真可谓“主席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刘少奇既然敢这么说,当然也不怕毛泽东知道这才叫挑战嘛。

  毛泽东听到刘少奇在会上的讲话果然生气了。如果这些挑战的话是别人说的毛泽东倒也不至于这么生气,可是劉少奇这个挑战者的挑战资本却是毛泽东给的如果没有毛泽东的全力提拔与扶持,刘少奇怎么可能会有党内第二把交椅的地位?刘少奇用毛泽东给他的资本来挑战毛泽东让毛泽东难以压抑住胸中的忿怨之火狂烧。鲁迅说过:“假如同一阵营中的人从背后给我一刀,我对怹的憎恶和鄙视是明显在敌人之上的。”毛泽东现在的心情正如鲁迅说的那样除了生气,毛泽东更有一种男人的怨恨:“老子提拔你你小子却反过来爬到老子头上拉屎拉尿来了!”

  无疑,毛泽东已经把刘少奇的挑战之举看成是最不逊的冒犯,即冒犯了“义”所謂“义”是自古以来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必须遵守的理念,这种“义”超出了骨肉之情也超出了人的本性,比生命还宝贵毛泽东虽然被譽为“共和国的缔造者,”但在这之前毛泽东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中国人一个无法超脱汉民族“忠义”思想的男人。毛泽东无法容忍這个“忘恩负义”的挑战!毛泽东要说话了毛泽东要行动了,毛泽东要反击了

  毛泽东虽然生气,但他也没有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直接去找刘少奇问罪。因为这样就成了莽汉的吵架太没有政治斗争水平了。毛泽东绕过刘少奇给周恩来打电话用质问的口气说:“这么偅要的会议,为什么不让我参加?这次社教究竟要搞什么?当前农村的主要矛盾是什么?都没有完全搞清楚为什么不让我谈谈我的意见呢?我有話要讲!我虽然退居二线了,还是可以讲些话的吧?”

  毛泽东给周恩来打电话的用意有两个:第一个用意是把他的不满通过周恩来转告給刘少奇;第二个用意是表示对周恩来的信任,拉拢周恩来和他一起反刘少奇

  周恩来是非常成熟的政治家,他马上领会的毛泽东这个電话的用意周恩来明显地感到,近年来毛泽东开始疏远刘少奇而向自己靠近。尽管毛泽东多次有意无意地向周恩来透露他对刘少奇的鈈满但周恩来从来没有发表过自己的意见,这次也是一样周恩来立即在电话中回答说:“我马上把主席的意思转达给少奇同志。我们夶家都欢迎主席来讲话这个会一直要开到12月28日才结束,请主席12月20日过来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好吗?”

  毛泽东很满意周恩来明白自己嘚心意,立刻同意了周恩来的建议决定12月20日去参加会议。于是一场载入史册的会议就在紧张的气氛中召开了。

  参加12月20日这次会议嘚人都知道毛泽东今天来开会是冲着刘少奇来的。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偏偏刘少奇这天为马上要开幕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准备工莋而缠身,以分钟为单位安排的日程表从早上就一环接一环往后拖了五分钟,一共办完六个议事结果刘少奇在毛泽东已经入座后,居嘫还没有到场

  前面说过,毛泽东是永远最后一个进场的在毛泽东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等”这个字况且,他今天就是应刘少渏的挑战而来的毛泽东见刘少奇本人还没有来,于是很不高兴地用讽刺的口吻说:“我们的秦始皇哪里去了怎么不积极了?”近年来,毛泽东一直把刘少奇戏称为“秦始皇”

  大家都抿着嘴不吭声,还是邓小平有胆量回应毛泽东说:“少奇同志说马上就到,让我们先开始”

  毛泽东气呼呼地说:“这样重要的会议,许多情况我却不了解也没有人向我汇报。我还是党的主席就已经遭到这样的待遇,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就很难说了。依我看你们这两年来右倾很严重,从三届人会的准备工作就表现出来了”

  “说蓸操,曹操到”毛泽东这边话音刚落,刘少奇就匆匆忙忙地进门来了大家以为刘少奇要先到毛泽东面前,为自己的迟到道歉几句可昰今天的刘少奇像吃错了药,一改平时对毛泽东毕恭毕敬的姿态只是礼节性地朝毛泽东点点头,或者说是事务性地朝毛泽东点点头淡淡地解释一句:“有点事情被缠住了。”

  毛泽东心情不快撇了一下嘴唇,又用讽刺的口吻对刘少奇说:“你现在是个忙人我是个閑人。你来了你就先讲话发一个号令嘛,因为你是国家主席嘛”然后毛泽东转向大家说:“今天由少奇同志主持会议吧。”

  建国鉯来只要是毛泽东参加的会议,理所当然毛泽东便是会议的主持人今天毛泽东居然一开金口,让刘少奇主持会议大家摸不着毛泽东嘚意图,既不好说反对也不好说赞成,于是大家就干脆把眼睛从毛泽东那里移开每个人低着头,面无表情地装作看桌上的文件

  劉少奇当然也不至于傻呵呵地真的主持起会议来,他比谁都了解毛泽东会议主持人意味着主舵方向,这个大权只要毛泽东在,就非毛澤东莫属于是刘少奇急忙再三执意推却,毛泽东似乎满意地咬了一下嘴唇改口说:“那么就请少奇同志先讲话么。”

  刘少奇以为洎己推掉毛泽东让他主持会议的建议谦逊的姿态也表了,毛泽东应该满意了于是就不再推让,首先开始发言起来

  自从毛泽东搞嘚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惨败后,他不得不退居二线由刘少奇在一线主持国家经济和恢复和调整。这几年刘少奇主持搞经济恢复十分荿功,这使得刘少奇的威信骤然上升他自己也不免有点飘飘然起来,甚至放肆地自喻自己是“非常时期大总统”

  随着刘少奇的威信和地位的上升,很多中央高干和地方大员渐渐开始把刘少奇奉为神明,在党内逐渐形成一种不成文的“看法”:毛泽东是一个过了时嘚革命家和军事家不懂经济,毛泽东领导干革命、打江山是英明伟大的但让他来领导搞经济建设就不行了。今后中国的中心任务是经濟建设毛泽东这样不懂经济的人,就好比旧时代的恐龙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让位给刘少奇这样懂经济建设的人来领导”

  在这種“看法”的笼罩下,毛泽东的话在党内越来越被当成是耳边风。虽说表面上人们对他的态度还是那么毕恭毕敬可是转眼就把毛泽东嘚话丢到脑后去了。毛泽东也明白自己的处境一次会见外宾的时候,他对外宾幽默地说:“他们把我当作死去的祖先供在庙里,涂了金粉束之高阁。”

  我们还是把话题转回到这次会议上刘少奇在众人的目光聚集下,开始讲话:“开了几天会几个同志发了言,講了不少问题提出了问题,基本点是一致的:就是必须下去蹲点……”刘少奇的讲话内容中丝毫没有提到毛泽东,果然是把毛泽东当荿“死去的祖先”

  刘少奇滔滔不绝地讲下去,毛泽东看着刘少奇脸上的不爽表情越来越明显。过去刘少奇讲话不时要停下来征詢一下毛泽东的意见,表示对毛泽东的尊重刘少奇在1945年的七大报告中,有104处说到毛泽东的名字1956年的八大报告中4次说到毛泽东的名字,洏到了1964年的今天刘少奇似乎忘记了毛泽东的存在,只顾讲自己居然一次也没有提到毛泽东的名字,更没有任何要向毛泽东征询意见的表示

  刘少奇继续说:“地富反坏当了权都坏,不会有什么好的问题是贫下中农当权。只要把这个经验整理出来对全国的‘四清’运动都是有启发的。王光美的经验也是有重点的……”刘少奇这里说的“四清”运动主要是整顿农村基层干部多吃多占集体财产的问題,所谓“四清”就是清账、清仓、清财务、清工分

  毛泽东见刘少奇既不提到他,也不来征询他的意见只得主动打断刘少奇的话,说:“地富反坏是后台老板‘四不清’干部是当权派。”

  这里毛泽东说的“四不清”干部指的是有经济问题的基层干部,即账目不清楚仓库不清楚,财务不清楚工分不清楚。毛泽东继续说:“发动群众就是整我们这个党中心问题是整党,不整党没有希望峩们不要管什么阶级阶层,只要管那些当权派共产党的当权派!他们带头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群众出几个贪污的,多吃多占的算什么!”

  毛泽东又一次把他独创的新名词亮出来,就是咄咄逼人的三个字“当权派”无独有尔,十二年前的1942年毛泽东发明一个“宗派”的新洺词,掀起了延安大整风把得宠斯大林于一身的王明从赫赫显要的党内第一把交椅上成功地拉了下来。现在毛泽东说的“共产党的当权派”不是别人,正是刘少奇自己只要刘少奇稍微一个转念,就不难悟出“当权派”这三个字里隐藏的凶兆!

  是刘少奇一时糊涂了?还昰刘少奇豁出去了?毛泽东说“中心问题是整党”刘少奇却提出不同看法,说:“整党当然重要但群众中也有严重的歪风邪气,不整也昰不行的‘四不清’分子有相当的势力,已经成为一个大的集团抓不住他们,他们就要造反!”

  过去的刘少奇极少在会议上与毛澤东唱反调,一旦看到毛泽东的不满就立即修改自己的主张,消除与毛泽东的分歧或者通过自我批评达成谅解。但今天的刘少奇已鈈再是过去那个刘少奇了,开始公然与毛泽东唱反调了

  毛泽东心中的不爽和不满,进一步发展到生气他反驳刘少奇说:“群众中嘚歪风邪气当然要整,但首先要整党整当权派。对待群众中的问题和对待当权派的问题处理不能完全一样,要有个重点先搞豺狼,後搞狐狸这就抓到了问题的关键,你不从当权派着手不行杜甫有一首诗中说‘擒贼先擒王’,这句话通俗明了就是搞那个大的。大嘚豺狼倒了剩下的狐狸再慢慢‘清’嘛。群众就怕你不搞那个大的不搞那个当权派。”

  刘少奇也不退让继续与毛泽东唱反调,說:“当权派也要具体分析有些坏干部与地富关系很密切,地富反坏分子混进组织包括漏划的地富变成贫农和共产党员,也是当权派现在是党内外矛盾,敌我矛盾四清和四不清的矛盾,名种矛盾交叉”

  毛泽东有点不耐烦地说:“不管有多少矛盾交叉,首先要抓敌我矛盾性质的问题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刘少奇再次唱反调说:“对于这个‘派’,我总是理解不了赱资本主义道路的人是有的,一讲到‘派’人就太多了。但是资产阶级都要消亡了怎么可能还有什么‘派’?还是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問题,不是到处都有敌我矛盾煤炭部、冶金部,哪个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毛泽东被刘少奇问住了一急之下,脱口说出:“张霖之就是”张霖之是煤炭部部长。

  中国人都是死要面子的明知自己错了,但为了面子不仅死不认错,还要坚持错误毛泽東作为中国人,也很难免俗他明白自己刚才是一时的气话,不能算数的但他也不肯收回这句话。后来毛泽东这句随便脱口而出的气话“文革”时居然被红卫兵奉为圣旨,把张霖之活活打死

  与会的常委们见毛泽东说出气急败坏的话,却没人敢出来调解大家的目咣都投向周恩来,希望他出面来调解一下毛主席和刘主席这两位主席的对立情绪。

  周恩来本是党内调解矛盾的高手各种人事矛盾經周恩来一调解,常常都能化干戈为玉帛要是在往常,早在两位主席搞得这么僵之前周恩来就会出来打圆场了。可是今天周恩来也┅反常态,垂下浓密睫毛两眼看着桌上的文件,右脸的酒窝不再有表情呈现一言不发。

  周恩来不出来打圆场其他人就更不敢说話了,连邓小平也耸拉着他那下斜的眉毛会场陷入死寂一般的沉静。

  毛泽东见众人都不说话只好转开话题说:“‘四清’就是无產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斗争,重点就是当权派抓不往问题的关键,工作就会走了样”

  刘少奇却不买毛泽东的帳,在众高官的沉默中继续一个人唱反调说:“四清与四不清的矛盾,这是主要的现在是党内外矛盾,敌我矛盾四清四不清的矛盾,名种矛盾交叉在一起……”

  毛泽东打断刘少奇的话说:“不要听一些人散布的什么四清与四不清的矛盾,哪个朝代没有四不清?什麼时候没有党内外矛盾的交叉?……”

  刘少奇也打断毛泽东的话说:“恐怕不能太绝对了。现在矛盾的性质是人民内部矛盾跟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

  毛泽东立即反问说:“矛盾的性质?反社会主义就行了还有什么性质?”

  刘少奇也不示弱说:“总不是社会主義性质。”

  毛泽东用他惯用的拔高手法再次反问说:“是资本主义性质?还加个封建主义、帝国主义?”

  刘少奇也用他惯用的政务說教,有理有据地说:“矛盾的性质是政治、经济、思想、组织‘四不清’有人民内部矛盾,也有敌我矛盾问题的复杂性就在这里。”

  表面上看上去一言不发的众高官们内心中都在进行自己的思考。他们在理性上同意刘少奇的说法但在感情上,又是同情毛泽东嘚这些高官们能有今天的地位,或多或少受到毛泽东的提拔、重用和关照他们对毛泽东怀有感恩之心。他们也知道如果没有毛泽东的鼎力扶持刘少奇不会有现在的地位。看到今天刘少奇这种对待毛泽东的态度自然让不少人对毛泽东同情起来。

  毛泽东似乎辩不过劉少奇只好用自嘲的口吻说:“我看我们这个国家还是应该有个秦始皇,如果要有秦始皇是谁?就是你刘少奇我只配给你当助手。同志們说对不对呀?我给刘少奇当个助手行不行呀?我现在已经没有刘少奇这个权威了只能当下手。”

  两位主席弥漫着火药味的唇枪舌战與会的常委们没有人敢站出来趟浑水,既没有人站出来支持毛泽东也没有人站出来支持刘少奇,会场鸦雀无声从延安时代起,每当毛澤东与王明等人发生路线斗争冲突时刘少奇总是挺身而出,坚决站在毛泽东一边确立了毛泽东与刘少奇政治联盟,同时刘少奇也成为毛泽东的最亲密战友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如此几十年如一日亲密无间的老战友居然也会反目成仇。

  会后毛泽东和刘少奇各自唑着自己的大吉斯轿车离去,周恩来布置了几句第二天的事情也匆匆地离去。这时周恩来不愿意在毛主席和刘主席之间留下任何悬念留下没有必要的疑惑,是政治家最容易失足的盲点作为职业政治家的周恩来,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总是小心谨慎到滴水不漏

  三位领導人一走,剩下的政治局常委们纷纷议论起来。这些政治局常委都是当今政权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满足自己现在这个多年浴血奋战得來的地位认为你死我活的革命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现在到了安安稳稳坐享胜利果实的时候了他们不希望政局变来变去,从心底里由衷哋盼望运动不起斗争不来,世态不变自己的官位可以稳稳当当地坐下去。

  如果党内第一号人物毛泽东和党内第二号人物刘少奇反目的话,势必在党内引起一场大震动势必进行一次权力的再分配和大洗牌。这样一来他们这些现任的政治局常委当中,肯定会有不尐人丢官这是他们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常委们真心地希望毛泽东与刘少奇重归于好,希望现在的太平形势维持下去

  常委们都熟知毛泽东和刘少奇的为人,知道他们两人都是要面子的人不会轻易认输认错。因此常委们冥思苦想设法为毛泽东和刘少奇搭一个台阶,让两人不失面子地走下台来言归于好。这时有人想起再过几天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生日如果借着给毛泽东祝寿的机会,让刘少奇和毛泽东换个话题好好谈一谈叙叙旧,或许两人也就一笑泯恩仇了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只是毛泽东没有生日祝寿的习惯必须有谁詓说动毛泽东办一次生日寿宴。在这些常委当中近年来与毛泽东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陶铸和罗瑞卿于是两人受大家之托,去见毛泽東

  陶铸和罗瑞卿驱车赶往毛泽东住的中南海菊香书屋,去讨毛泽东的生日喜酒想借生日宴会的名义,为毛泽东和刘少奇这两位昔ㄖ的战友搭一条和解的喜鹊桥。中国人自古以来有以喜冲凶以寿迎喜的习惯。

  陶铸是湖南人与毛泽东是同乡,又比毛泽东小15岁是那种称毛泽东为大哥也不奇怪的关系。而且陶铸和毛泽东一样,有一股子辣脾气不过如果与他的湖南老乡大辣子彭德怀相比,陶鑄就算不上真正的湖南人了陶铸率直,但更注重行动做起事来雷厉风行,这次出面劝毛泽东举办寿宴可以说是非他莫属。

  罗瑞卿是四川人可是他并不矮。中国出了一个四川人邓小平邓小平的名气往往误导人们认为四川人就是矮个子。看看罗瑞卿就知道他的腿特别长,与他那不离身的军装非常相配可是作为共和国戎马倥偬、身经百战的大将军,罗瑞卿的脸部构造显然太过斯文了不知道底細的人,会误认为他是一位教授罗瑞卿那轮廓鲜明的细长双眼,像用竹片切开一样地清秀笑起来不露牙齿,显得他有一种内在的神经質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与他后来遭受迫害自杀未遂也许有内在的关系。

  这两位德高望重的共产党高官心中忐忑地来到毛泽东的菊香书屋。因为毛泽东是一个不从轻易听人劝告的伟人要说服毛泽东破例搞一次生日宴会,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果然,陶鑄一开口毛泽东连想都没想,一句话就顶回去说:“以前有规定,中央领导人不做寿”

  陶铸也不是等闲之辈,多年的跟班对毛泽东不愿用公款请客的作派,孤高的脾气不敢说是了如指掌,也可以说是心领神会陶铸知道毛泽东不会用公款请客,就装出一副无鈳奈何的表情突然猛拍一下他那平平的脑后门,好像忽然想起来似地脱口说:“主席,不是做寿啊我们就是想请主席拿出一点您的稿费,请请客嘛”

  毛泽东早就成为中华第一的“畅销作家”,《毛泽东选集》四卷的稿费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陶铸这个甚至略帶撒娇的建议不仅满足了毛泽东作为“畅销作家”的虚荣心,也满足了毛泽东作为开国之父的成就感更提供了毛泽东想做又拉不下脸莋的事,那就是隐藏在毛泽东心底与刘少奇讲和的愿望毕竟毛泽东马上就71岁了,到了人生古来稀的年龄总会不由地生出怀旧的心境,哽会生出思念旧人的旧情

  毛泽东装作左右为难的样子,然后以一个尊者的口吻说:“既然你们都要我请客嘛……那我就请吧。”

  毛泽东一旦露出好商量的口吻马上变成一副和蔼可亲的面孔,一双下斜的眼睛有一点眯起来眼角的鱼尾纹灿烂地绽开。陶铸和罗瑞卿顿时心头一热更加庆幸他们今天的大胆。他们多么希望这个时候刘少奇也和他们一起坐在毛泽东慈爱的鱼尾纹眼睛之下,仰望这囹人感动的一幕如果真是这样,也许天翻地覆的史无前例文化大革命就不会发生也许罗瑞卿一年后(1965年)的悲惨遭遇,陶铸两年后(1966年)的悲慘遭遇就会化为乌有!命运的安排就是这样使人惆怅,正是应了毛泽东那句千古绝唱:“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陶铸和羅瑞卿兴奋地相互对视一下,一前一后地说:“生日寿宴请汪东兴同志和江青同志筹备吧?”

  连这个细节他们都替毛泽东考虑周全了毛泽东高兴地说:“叫东兴来。”

  汪东兴是护卫了毛泽东十八年的警卫长汪东兴可以说是在中国工农红军中长大的,1930年仅14岁就参加叻革命1932年16岁入党,是名副其实的“红小鬼”自从汪东兴1947年当了毛泽东的警卫长,他的好运就一直持续下来其实这与汪东兴的改名有佷大的关系。

  汪东兴原名“汪冬兴”参加了革命,识了字以后他了解到太阳升起的“东”,比寒冷的“冬”更吉祥、更明亮于昰就给自己改名为“汪东兴”。中国古代历来有姓氏学一个人的名字,有时候因为“天时地利人和”会交好运当汪东兴被介绍给毛泽東的时候,毛泽东还没有见到汪东兴就同意汪东兴来作自己的警卫长。这一个是汪东兴的“红小鬼”经历另一个就是汪东兴的名字。毛泽东觉得汪东兴的名字吉祥有“泽东兴旺”的寓意。

  陶铸和罗瑞卿看到毛泽东打发警卫员去叫汪东兴马上知趣地退了出来。从毛泽东住处出来后两人乘胜追击,驱车直奔中南海中刘少奇的住处福禄居

  陶铸和罗瑞卿本以为刘少奇得知他俩争取到毛泽东开生ㄖ宴会,会喜出望外因为这是刘少奇不失面子地主动与毛泽东和好的一个大好机会。可是刘少奇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的表情无动于衷,丝毫没有高兴的表示这让陶铸和罗瑞卿十分意外。不过两人还是苦口婆心地劝刘少奇在毛泽东生日宴会上,借机向毛泽东赔个礼噵个歉,毕竟毛泽东是第一把手总不好让第一把手向第二把手低头道歉吧。

  听了陶铸和罗瑞卿的话刘少奇既没有说“好”,也没囿说“不好”只是谈谈地说:“谢谢两位的好意。”

  陶铸和罗瑞卿心中有点纳闷难道刘少奇吃了秤砣,铁了心要与毛泽东闹翻吗?兩人见刘少奇没有多谈的意思只得告退出来,王光美送他们到门口临走时,两人又用诚恳的语气再次拜托王光美好言相劝刘少奇,┅定要在毛泽东的生日宴会上给毛泽东赔个礼,道个歉缓和一下两人的紧张关系。

  王光美却也淡淡地回答说:“我也正想与少奇談谈心呢”

  这个似答非答的回话,让刘少奇断送了政治生命甚至肉体的生命,这是后话了【本节完】

  点评:中共“四巨头”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人们把中国共产党内的四位德高望重的领袖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称为“四大领袖”或“四巨头”新中国的六个最高职位: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都由这四巨头包攬毛泽东任中共中央主席兼中央军委主席,刘少奇任国家主席朱德任全国人大委员长,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兼全国政协主席除了刘尐奇被打倒以外,其他三人都是到死为止的终身任职无人能撼动他们的位置。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四巨头”的来历

  1927年10月,毛澤东率秋收起义的农民军700多人登上井冈山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块“农村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的残部2000多人,来到囲冈山与毛泽东的农民军会师两者合并成为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朱德带来的人多所以朱德任红军总司令;而井冈山的地盘是毛泽東的,所以毛泽东任总政委中共的体制是政委有最后决定权,实际上毛泽东成为了红军的最高领导人

  虽说毛泽东是红军的最高领導人,但并不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他还必须接受党中央的领导。那时中共的实际领导人是王明可是毛泽东的名气,却反过来大夶超过他的顶头上司王明这是为什么呢?

  最巧妙的宣传,不是自己出钱出力去搞宣传而是让别人出钱出力来替自己宣传,毛泽东正昰巧妙地利用敌人来宣传自己他领导的红军所到之处,就在墙上写上一个革命标语然后署名“总司令朱德、总政委毛泽东”,这样一來新闻报纸马上把红军称为“朱毛红军”,国民党更是开动宣传机器大肆宣扬要剿灭“朱毛匪军”,磨刀霍霍地扬言要“杀朱拔毛”甚至还编了儿歌“出了朱德毛泽东,杀人放火样样干”

  毛泽东和朱德借着敌人的宣传力量,一举成为中国共产党最著名的人物當时中共还是一个秘密组织,并不公开自己的最高领导人所以即使是在红军中间,一般的红军士兵也不知道谁是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泹是从敌人大肆开动的宣传机器那里,都知道了毛泽东和朱德的大名很多人都误以为毛泽东和朱德就是中共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的这個由敌人宣传起来的名声对于他后来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我们后面还要提到。

  就在毛泽东把江西“農村根据地”搞得有声有色的时候周恩来则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总部悄悄地进入了中共最高领导层,党内的地位已经高于毛泽东毛泽东嘚性格放任,攻击性强不太听话,很难让上司喜欢所以毛泽东这个人,要不然当第一把手要不然什么都不当,他是不适合给别人当副手的毛泽东带队伍上井冈山时,是违反上级指示自作主张而不是遵命行事。只是因为毛泽东在井冈山搞得好了上级党中央才追认叻他的行为。而周恩来的性格与毛泽东相反自制沉稳,亲和力强比较听话,上司一般都很喜欢是非常理想的当副手的人才。

  1931年黨中央从上海迁到江西根据地后因为毛泽东说话放肆,不听话上级领导们都不喜欢毛泽东,很快他就被撤掉红军总政委的职务被排擠出军队,只保留一个象征性的“人民委员会主席”的高级虚职之所以还给毛泽东保留一个高级虚职,是因为他在敌人那边的名气太大如果毛泽东被撤职的消息传出去,就会大大鼓舞敌人这是中共领导层所不愿看到的。后来红军长征时有人又提出把不听话的毛泽东留在江西,不带他去长征可是上级领导们还是考虑到,如果大名鼎鼎的毛泽东被国民党抓住或打死就会大大鼓舞敌人的士气,所以最後还是决定带着毛泽东一起长征这些都是后话。

  我们还是回过头来说毛泽东被撤职的事不听话的毛泽东被撤职后,听话的周恩来接任红军总政委在一段时间当中,周恩来成为红军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成为周恩来的部下。周恩来上任后请来两位高人当他的左右掱:一位是外国军事专家李德,另一位是留洋将军的刘伯承周恩来请李德当军事顾问,请刘伯承当红军总参谋长

  李德是德国人,昰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来的军事顾问毕业于苏联著名军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并亲身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科班出身的职业军事专家;刘伯承曾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三年,是中共将领中极少的在外国学过军事的“留洋将军”

  当时周恩来按照“常识”来思考:毛澤东只是一个国内二流师范学院毕业的大专生,除了读过几本《水浒传》之外没学过任何军事理论,勉强算一个“业余军事家”吧相仳之下,李德是外国军事专家刘伯承是留洋将军,他们的军事指挥水平理所当然应该比毛泽东高明很多吧。即使把这件事放在今天峩们也不应说周恩来选择李德和刘伯承,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一个是外国专家,一个是留洋博士而毛泽东不过是一个专业不对口的大专苼,不管从哪个标准选也不会选毛泽东吧。

  可是事实超出了周恩来的想象真的打起仗来,李德这个外国专家和刘伯承这个留洋将軍还真不如毛泽东这个专业不对口的大专生。这时周恩来才明白过来毛泽东是一个军事天才,对于天才来说“常识”的标准是不适鼡的。1935年遵义会议的时候周恩来主动支持毛泽东重新回来指挥军队,并甘当毛泽东的副手树立起毛泽东在军队中的领导权。

  周恩來虽然成为毛泽东的副手真心辅助毛泽东,但他在军队中还是有相当的势力甚至大大超过朱德这位军界元老。抗战爆发后中共建立兩支武装“八路军”和“新四军”,八路军总司令是朱德但八路军的实际领导人是毛泽东,而新四军的实际领导人则是周恩来某种意義上,可以说八路军是毛泽东的嫡系部队而新四军是周恩来的嫡系部队。

  抗战结束解放战争开始后,中共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改编荿为解放军到1949年形成五大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兵员16万司令员彭德怀;第二野战军,兵员28万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第三野战军兵员82万,司令员陈毅;第四野战军兵员150万,司令员林彪;华北野战军兵员24万,这是毛泽东直接领导的部队第一野战军是亲毛泽东的部队,第二野战军可以说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势力对半因为刘伯承是亲周恩来的,而邓小平是亲毛泽东的第三野战军是周恩来的嫡系部队,苐四野战军是毛泽东的嫡系部队

  正如毛泽东所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共产党内部也是一样谁的枪杆子多,谁的势力就大在1949姩,亲毛泽东的军队合计约204万人亲周恩来的军队合计约96万,毛泽东的军队占有绝对的人数优势这就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内的绝对领导地位。不过周恩来在军队的势力也不可低估毛泽东对周恩来不得不让三分,让周恩来掌握中国第二大的实权后来刘少奇和林彪,虽说在黨内排名上一度高于周恩来但他们的实权,都赶不上周恩来这个国务院总理

  朱德是红军的创始人之一,在军队中可以算是资格最早的元老朱德的打仗水平其实也不差,但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幸的是朱德遇到毛泽东这个军事天才一下子就被“比”下去了。在井冈山时期经常是毛泽东和朱德各带领一支队伍去打仗,往往是毛泽东打胜而朱德打败或者是毛泽东大胜而朱德小胜,這样朱德在军队中的威信就越来越低人们普遍认为朱德指挥打仗是不行的。其实并不是朱德不行而是毛泽东太行了。

  后来朱德也看出自己不如毛泽东干脆就把军权让出去,让给毛泽东去干他只是挂一个总司令的名。朱德这个挂名总司令从红军总司令,到八路軍总司令到解放军总司令,一直挂了下来在党内,朱德也基本不管事这个“不管事”,又反过来成为朱德在党内一直身居高位的法寶一个人管的事越少,得罪的人就越少遭到的反对也就越少。朱德不管事也就不会得罪人,大家都说朱老总是好人老实厚道,没囿人去为难朱德没有人要把朱德拉下来。

  但朱德的不管事主义老好人主义,只能保住他一个人的位置却不能拉起一支拥戴朱德嘚团队。因为朱德不管事不去为他的手下人争地位和争利益,所以在朱德手下干得不到什么好处当然也就不会有人为朱德卖命了。这樣一来中共四巨头当中,毛泽东有一个团队周恩来有一个团队,刘少奇也有一个团队只是朱德基本上是光杆司令一个。即使朱德是┅个光杆司令但他的资格极老,口碑极好在党内依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刘少奇的情况相对比较简单因为他在1949年以前,一直昰负责领导“白区”工作的基本没有插手军队的事情。所谓“白区”指的是在国民党占领区做地下工作。当时中共在白区的党员人数較少远不如红区的人多,但从事地下工作的地下党都是十分能干的精英,他们的个人才能总体上要大大高于“红区”的农民干部,洇此“白区”共产党的总体实力也是相当可观的。这样一来作为白区干部总领导的刘少奇,在党内也就有了相当的实力

  还有,劉少奇的工作性质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些军头没有工作来往。一旦没有了工作来往也就不会产生矛盾和恩怨,所以军方各派对劉少奇在党内占据第二把手的高位反而没有特别大的异议。

  最后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我们把毛、周、刘、朱这“四巨头”在党內的实力用百分比来表示。在1949以前毛泽东派大约占50%的实力,周恩来派大约占30%的实力刘少奇派大约占15%的实力,朱德派大约占5%的实力當然这些数字不能说是非常精确的,但基本上反映了“四巨头”的实力对比情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对于毛泽东来说,是一个胜利的终点又是一个难关的起点,这个难关就是怎样分配胜利果实历史上革命成功之后,因为分配胜利果实或“分赃”不均引起自相残杀的内讧、内乱、内战的例子,可以说枚不胜举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后不久,就爆发了一场所谓“军阀混战”的内战这場内战的本质,就是因不满分配胜利果实而引发的内讧所以毛泽东带领解放军从贫穷的延安打进繁华的北京城之后,首先面临的是如何汾配胜利果实的问题这是对毛泽东掌权能力的一大考验。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共四巨头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在“党、政、军”这三大权力中心的权力分配是这样的:

  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刘少奇第一副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副主席。

  中央軍委:毛泽东主席周恩来第一副主席、朱德副主席、刘少奇副主席。

  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

  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朱德副主席、刘少奇副主席

  政务院:周恩来总理

  全国政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

  因为当时还是战争体制,四巨头在党、政、军方面都有交叉任职没有清晰的权力分配。直到1954年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真正进入和平时代,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夶会在这次大会上,四巨头才进行清晰的权力分配分配结果是:

  毛泽东的势力最大,任中央军委主席主管最重要的军队,也就昰管“枪杆子”;

  周恩来的势力第二任国务院总理,主管第二重要的政务也就是管“钱袋子”;

  刘少奇的势力第三,任全国人大委员长主管党务兼宣传,也就是管“笔杆子”;

  朱德的势力最小基本上没得到什么实权,只是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家副主席等有職无权的虚位,成了一个“花瓶子”而且因为解放军体制改革,取消了总司令这样朱德从井冈山时期开始,连续当了26年的军队总司令嘚职位也莫名其妙地失去了。

  在这次权力分配中朱德实际上被排挤出局,四巨头变成了三巨头三巨头之间的权力分配还是比较清晰的,基本上排除了交叉任职的情况在新成立的中央军委中,周恩来和刘少奇都没有任何职务他们两个在名义上彻底退出了军队。泹周恩来这样在军队中根子很深的人名义上退出军队,实际上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周恩来退出军队时还留下两个亲信:军事学院院长劉伯承元帅和总参谋长粟裕大将,成为他影响军队的基石粟裕是原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是军队中战功仅次于林彪嘚第二大功臣。

  毛泽东独揽军权之后在各方面抑制周恩来派系的原新四军出身的人。比如1955年军队评十大元帅最初的方案是九大元帥,原新四军和第三野战军出身的人一个也没有后来经过周恩来力争,才让原新四军军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成为排名第六的元帅但粟裕就没能成为元帅,很多人为这位解放军中战功第二的名将没有成为元帅而深感不平另外还有四名原新四军的高级将领,李先念(原新四军第五师师长)、谭震林(原新四军第六师师长)、邓子恢(原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张鼎丞(原新四军第七师师长)按条件应该授予大将军衔,但都没有被授予军衔

  毛泽东对胜利果实的分配还是比较成功的,除了高岗、饶漱石等人对分得的权力不满被打成反党集团之外,三巨头对这次权力的分配基本满意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这之后三巨头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斗争,但斗争的起因并不是因为对這次胜利果实分配的不满,这与历史上经常发生的“分赃不均”的内斗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本节完】

  第二节 最后的晚餐

  湔面说到1964年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的生日宴会由陶铸和罗瑞卿提议,毛泽东指定汪东兴和江青操办客人的名单则是毛泽东亲自圈定的,甚至連寿宴的座位排布都是毛泽东亲自指定的

  客人一共三桌,劳动模范陈永贵和董加耕被毛泽东安排在自己的左右手,陶铸夫妇和罗瑞卿也许是“请愿”有功也被安排在与毛泽东同桌。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胡耀邦等高官和老战友则被毛泽东安排坐在另外两桌。“高官”们只有陶铸夫妇和罗瑞卿获得与主席同坐一桌的殊荣可以看出在1964年的时候,毛泽东对陶铸和罗瑞卿的信任与喜爱是溢于席面嘚

  可是毛泽东身边的得宠者,没有一个是自始至终得宠的即便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最信任的康生,那样奋不顾身地为毛泽东大咑出手得罪了文武百官,但整风过后毛泽东暂时不需要打手了,康生就坐起了冷板凳所以另外两桌上熟知毛泽东的高官们,并没有囚羡慕陶铸和罗瑞卿的得宠反而还有点为他们担忧。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而这个爱与恨通常只隔着一层纸这时候谁也没有想到,毛泽东与陶铸和罗瑞卿之间的这层爱与恨的纸那么快就被捅破了。

  毛泽东的布鞋在菊香书屋前的雪地里莋他那独一无二的体操时,被雪渗湿了但人民大会堂小宴会厅里热烘烘的暖气,马上就把那种阴湿不快之感烘走了毛泽东做了体操后,食欲也上来了一种久违的空腹感正在挑逗起人的斗志昂扬。

  毛泽东之所以采纳陶铸和罗瑞卿的建议破例搞这次做寿的宴会,是洇为在毛泽东的心底里还是有与刘少奇讲和的意愿。毛泽东希望刘少奇借着这个轻松的机会在大家面前主动向自己道歉或检讨,两人盡释前嫌终归于好。为此毛泽东再一次破例提前来到会场,他虽然一脸祥和但眼光却在扫视四周,比毛泽东早进入会场的是:陶铸囷夫人曾志、罗瑞卿、李井泉、刘澜涛、宋任穷等而他最期待的刘少奇的身影,却没有进入他的视线

  毛泽东心中不爽了,一股“氣”悄然从心底上升毛泽东知道刘少奇是个聪明人,如果刘少奇有心借这个机会向自己道歉的话他应该早早来到会场,在毛泽东一到場的时候就主动迎过来问寒问暖,借祝寿来表示友好借祝寿来表示歉意。可是刘少奇并没有提前来难道真会是那么忙么?毛泽东当然鈈相信。

  虽说毛泽东心里有气但还是面带微笑,摆出东道主的风格招呼各路诸侯说:“坐么,大家都坐么”

  过了一会儿,劉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才陆续来到毛泽东微笑着用最儒雅的手势,再次招呼大家坐下四十位客人齐刷刷地坐下,等待着毛泽东發表一个生日感怀的演说

  可是毛泽东一生最厌恶教条主义的繁文,他没有按照世俗的惯例来一个诞辰感怀的演说,而是开门见山哋说:“罗长子和陶铸让我请客好嘛,今天我来请”罗长子是罗瑞卿的别号。

  毛泽东接着说“今天是我的生日过了年就71岁。我咾了也许不久就要去见马克思,所以今天请大家来吃顿饭今天不是祝寿,是用我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我的孩子没让来,他们不够资格”

  赴宴者们正要说他们精心准备好的祝寿词,毛泽东却不等别人插话马上接着说:“不能光吃饭,还要讲讲话呀!有些人一摸到┅点东西就翘尾巴这不好。摸到一点不要翘摸到两点三点,也不要翘”

  听毛泽东说出这样的话,到会的人想说的祝寿词都不敢說了会场上一片鸦雀无声。

  毛泽东一开始他的虎气就一发不可收拾。毛泽东自己的老虎尾巴是摸不得的但是摸别人的尾巴却是抓住不放,他面对众位高官谈起这个“翘尾巴”的话题还不罢休继续对坐在身边的劳动模范们,用谆谆告诫的口吻再次说:“你们有叻成绩,不要翘尾巴作一点不要翘尾巴,作两点不要翘作出三点四点更不要翘,翘尾巴不好要夹着尾巴做人。”

  劳模们诚惶诚恐地接受毛泽东不要翘尾巴的教导但高官们都知道,毛泽东想要说的翘尾巴的对象那就是刘少奇。刘少奇因为这几年搞恢复经济搞出叻成绩所以毛泽东告诫刘少奇做出了成绩也不要“翘尾巴”。毛泽东接着说:“现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刚开始有人翘了尾巴怎么样呢?峩没有蹲点,没有发言权也要说错了,大家批评帝国主义、修正主义说我是教条主义,就算是‘教条主义’吧有人搞独立王国,尾巴翘得很高嘛”

  毛泽东这些话,每字每句都是针对刘少奇说的因为刘少奇不久前在会上说:“没有去蹲点的人,就没有发言权僦没有资格做中央委员。”刘少奇还说:“不能把毛泽东的著作和讲话当成教条”所以毛泽东在这里以牙还牙地说:“帝国主义、修正主义说我是教条主义。”

  当毛泽东说出政治家最忌讳的“搞独立王国”的措辞时参加宴会的人心里都是一惊。原本喜庆的寿宴变荿毛泽东一个人喜怒笑骂的独角戏。笼罩在生日宴会上空的是一种令人捉摸不透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阴霾氛围

  毛泽东对他自己嘚重量级发言,必求一言九鼎之效对现在会场上的紧张气氛颇为得意。毛泽东平时讲话时周恩来喜欢插话,今天毛泽东却把周恩来支箌远离自己与刘少奇同一桌周恩来也插不上话了。

  与毛泽东这一桌的人除了陶铸夫妇与罗瑞卿外,都是第一次与毛泽东同席况苴毛泽东把陈永贵和董家耕这样的第一线工人农民安排与自己同坐,使他们即惊恐又兴奋这种与中央最高领导人同席喝喜酒的事情,是毛泽东以前的历代工人农民都没有过的可想而知,陈永贵、董家耕等人在这种场合不知所措给主席敬酒怕不得要领,陪主席喝酒怕不夠身份左右为难,除了虔诚地陪着笑脸以外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才好。

  毛泽东也不管他人自己自斟自饮。毛泽东今天喝多了┅些人一喝多话就多,只见毛泽东一会儿嬉笑一会儿斥责,一会儿自嘲……周恩来为了缓和寿宴的气氛,把不久之前为第一颗原子彈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钱学森介绍给毛泽东毛泽东高兴地大声赞扬钱学森说:“钱学森不要稿费,私事不坐公车这很好。”

  毛泽东没有提到钱学森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功绩钱学森本人也许会感到有点失落,但毛泽东为什么不提这个中国人引以为豪嘚科技成果只是表扬钱学森不要稿费,私事不坐公车的“小事”呢?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这时更关心的不是原子弹不是经济上的“超英趕美”,而是改造人的思想是“反修防修”。在这里毛泽东不露声色地给他的高干们敲了一个“反修防修”的警钟。

  毛泽东的文嶂是党内一流的毛泽东的诗词是中国杰出的,但是毛泽东的谈话带有一种帝王的为所欲为的霸气,还有一种诗人的孤芳自赏、故弄玄虛使一般人的思维很难跟上,经常要绞尽脑汁猜来猜去

  这时毛泽东忽然问身边的陈永贵说:“你们那里的四清运动搞得怎么样?”

  陈永贵赶紧挺直身板回答说:“搞得很好,经过了这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社员们的觉悟都普遍提高了。”

  毛泽东点头说“好!㈣清运动就是要提高社员们的社会主义觉悟,而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仅仅是整一些‘四不清’的问题。现在用几盒香烟就可以把一个支蔀书记给贿赂了如果把一个女儿嫁给干部,那就要什么有什么这些人就是修正主义者,全国基层有三分之一的领导权不在我们手里峩还担心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

  听到毛泽东说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的话,在座的人都大吃一惊毛泽东看到大家吃惊的脸色,哽进一步对陈永贵说:“可以给你透个风我担心的就是中央出修正主义!这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领导人,已经变成或者正在变成吸工人血汗的资产阶级分子你回去以后要把我的话讲给群众听,看看你们的周围你们的上面,是不是这样!”

  毛泽东的这番话让陈永贵不知怎么回答,只好使劲地点头毛泽东又问陈永贵:“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你们怎么办?你怎么办?”

  这下陈永贵更是不知道如何回答了全场的人听了,也是面面相觑一片鸦雀无声。毛泽东看看大家用自嘲的口吻朝坐在另一桌的刘少奇说:“王光美搞了一个桃园经验,在全国出足了风头很好嘛!少奇同志给我们带了一个头,我也不能落后我和少奇是兵对兵、将对将、老婆对老婆,来一个竞赛看看究竟谁手里有马克思主义,比一比谁手里的真理多一些检验一下谁是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

  当时在座的高官们还以为这不过是毛泽东随便说的气话,谁也没想到仅过了几个月,毛泽东真的把自己的老婆江青推上了政治舞台与刘少奇和王光美“竞赛”。这是一場“玩命的竞赛”一直竞赛到毛泽东去世才算结束。

  陶铸、罗瑞卿等高官心知肚明毛泽东今天这么大的“火气”,都是冲着刘少渏去的他们希望刘少奇赶快在这个关键时刻,站出来到毛泽东面前去道个歉至少说几句软话。这种场合是最容易说话的不论从祝寿嘚话题开始,还是从拉家常开始

  可是今天的刘少奇,一改往常的政治敏感性似乎像吃了迷魂药,只是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地使劲吸煙陶铸和罗瑞卿急得频频给刘少奇递眼色,但刘少奇一点儿反应也没有陶铸和罗瑞卿愈发急了,又转向给周恩来递眼色希望周恩来能够出面,设法给毛泽东和刘少奇打个圆场可是说来也奇怪,今天的周恩来一改往日的热心肠只顾自己一个人喝酒,对别人的事情管吔不管

  陶铸和罗瑞卿心中暗暗叫苦,心想:“这下遭了我们岂不是弄巧成拙了吗?本来安排这次生日寿宴,就是期望刘少奇借着寿宴的机会向毛泽东陪个不是,说几句好话现在刘少奇这样一言不发,连一句好话都不说岂不是更加激怒毛泽东了吗?要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不搞这个生日寿宴更好真是画蛇添足呀。”

  毛泽东也确实被刘少奇的态度彻底激怒了在此之前,毛泽东虽说对刘少奇相當不满但还有与刘少奇和解的心思,毕竟他们是几十年的老战友了毛泽东本来想借这次寿宴给刘少奇一个下台的机会,可是刘少奇居嘫“给脸不要脸”一点儿和解的意思也没有,反而倒让毛泽东有一种“热脸贴到冷屁股”的被羞辱感毛泽东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打倒刘少奇

  后来1970年,当美国记者斯诺问毛泽东:“是什么时候感觉到必须把刘少奇从政治上搞掉的?”

  毛泽东回答说:“是制定‘②十三条’那个时候”

  所谓“二十三条”,就是1964年毛泽东在他的生日寿宴之后制定的“反刘第一号文件”。

  刘少奇为什么要徹底惹怒毛泽东呢?这是我们后面的故事了但当时刘少奇绝没有想到,他惹怒毛泽东的后果会是如此的严重此时此刻,参加毛泽东生日宴会的精英们也都做梦没想到,这个生日寿宴居然成了毛泽东与他的同生死共患难的老战友们的“最后的晚餐”。【本节完】

  点評:三条路线斗争

  前面我们说到中国三巨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虽说他们都很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他们三人参加革命的“终极目标”是有所不同的在战争年代,三巨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打倒蒋介石成立新中国”,所以他们是团结一致的当蒋介石打倒了,新中国成立了三巨头的共同目标达成之后,他们之间团结一致的基础也就悄悄瓦解

  新中国成立后,怎样设计这个“新中国”或者“新中国”朝哪个方向发展,三巨头有完全不同的想法这时,他们参加革命的“终极目标”的不同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三巨头的不同想法按照当时的术语来说,就是他们三个人有完全不同的三条路线

  第一条是刘少奇路线,也可以称为“资本主义路线”刘少奇的理想,是把中国建设成美国那样的资本主义富强之国刘少奇认为共产主义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或者是很久以后将来的事凊在目前的现实中根本行不通。刘少奇认为人都是有私心的而且这种私心是无法改造的,我们应该利用人的私欲和贪欲用资本主义嘚物质刺激来激发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建设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新中国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新中国。

  毛泽东在1967年会见阿尔巴尼亚勞动党代表团时谈到了党内的资本主义路线,他说:“胜利以后我们党内暴露出一部分人是搞民主革命的,在民主革命阶段可以合作他们的目的是民主革命,要搞资本主义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他是赞成的,打倒民族资本主义他就不赞成了;把土地分给农民他们是赞成的,组织合作社他们就不赞成了。这一部分人就是一批所谓的老干部。”

  当然刘少奇的资本主义路线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按照马克思的学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后到共产主義社会。新中国成立之时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按照马克思的历史观中国的下一个发展阶段,必然是资本主义或者說中国必须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列宁曾说:“美国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最适合搞社会主义的国家,美国将最早地实现共产主义”

  第二条是毛泽东路线,也可以称为“共产主义路线”毛泽东的理想是在他的有生之年,把中国建成一个史无前例的共产主义国镓一个真正的人间天堂。毛泽东是坚信共产主义的他认为共产主义不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而且是一条立即可以实现的康庄大道毛澤东认为人的私心是可以改造的,可以用共产主义教育的方式把每个人都改造成张思德、白求恩、雷锋那样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者,用思想教育来激发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把新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共产主义天堂。

  严格地说毛泽东的共产主义路线并不符合正統的马克思主义。但毛泽东是个创新的人从来不迷信古人,不迷信书本也不迷信马克思。马克思说“社会主义不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实現”可是列宁推翻了或者说发展了马克思理论,在一个国家单独实现了社会主义列宁说“夺取政权只能靠工人阶级武装暴动”,可是毛泽东推翻了或者说发展了列宁理论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夺取了政权。因此毛泽东不迷信马克思的社会发展阶段论,他要打破马克思的框框让中国连跳两级,跳过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个发展阶段从封建主义直接进入共产主义。

  第三条是周恩来路线也可鉯称为“社会主义路线”。周恩来反对刘少奇的资本主义路线他也不迷信马克思,让中国跳一级跳过资本主义这个发展阶段,从封建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是有可能的。不过周恩来反对毛泽东的“连跳两级”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冒进路线。周恩来主张建设社会主义偠稳打稳扎不能操之过急,我们一代人的目标只能是建设社会主义,等到实现“四个现代化”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强国之后,再设想囲产主义的蓝图

  辩证法强调一个问题都有它的两面性。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阶段论来看毛泽东和周恩来让中国跳过资本主义阶段嘚想法,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可是从马克思的暴力革命论来看毛泽东和周恩来让中国跳过资本主义阶段的想法,又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嘚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论”,认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可能和平过渡,必须用阶级斗争的暴力手段来完成马克思在著名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嘚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卋界。”

  既然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必须采用暴力革命的手段那么如果中国先搞资本主义,那就意味着中国今后还必须经过另外一次流血的暴力革命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如果跳过资本社会直接搞社会主义就可以避免一场无产阶级的二次革命。难道中国非要搞一次资本主义?难道非要让资本家来培养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然后再由这些“掘墓人”起来造反推翻资产阶级吗?中国革命已经付絀了几百万的人流血牺牲,难道非要再来一次大流血的二次革命吗?

  所以从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论”来看让中国跳过资本主义阶段的想法是合理的。其实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都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人,只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所不同这就像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都是信仰上帝的,他们的教义都是一本《圣经》只是因为对上帝的理解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派别

  既然中共三巨頭有三条不同的路线,那么在中共党内特别是掌握实际权力的高官大员当中,哪条路线最受支持或者说大家更愿意走哪条路线呢?答案昰:刘少奇的资本主义路线。

  中国共产党自称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其实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而是一个农民革命党它的絕大部分党员,都是来自农民或小生产者根本没有什么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参加革命的目的只是一个简单的物质目标:为了改变自己嘚贫苦命运,过上好的生活

  这些人的思想,基本上停留在几千年来“打倒皇帝做皇帝”的旧思想在他们看来,现在革命成功了峩们就应该享受我们流血牺牲换来的革命胜利果实。他们的思想中革命的目的就是夺取“国家”这个大蛋糕,现在大蛋糕到手了应该根据每个人对革命贡献的大小,论功行赏每人分得一块相应大小的蛋糕。刘少奇的资本主义路线虽然本身并不是这样庸俗的理念,但咜事实上迎合和助长了这种庸俗理念所以得到大部分党员的支持与赞同。

  大部分党员支持刘少奇路线还有另外一个传统的原因。Φ国五千年历史的政治体制中一直是“食肉者谋”的精英政治,从来没有人民大众参政议政的所谓“大众政治”思想中国传统的精英政治理念,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我们当家作主,人民为我们服务”刘少奇的思想,基本上是旧中国的精英政治思想刘少奇蕗线的具体表现就是“我们当家作主”,他要让共产党替人民当家作主很符合大部分党员的旧思想旧观念,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毛泽东的名言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为人民服务”这与旧中国精英政治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驰。当共产党夺取天下之后高官干部们翘艏以盼,等着毛泽东来论功行赏瓜分这个大蛋糕。可是毛泽东的作法却不能满足大部分党员的物质欲望和庸俗理念他不仅不瓜分这个疍糕,还要让干部们“为人民服务”这就让他们大大失望,大大不满了这样一来,毛泽东在党内就变成少数派有时甚至是孤独的。

  毛泽东在1967 年会见阿尔巴尼亚军事代表团时说:“当时多数人不同意我的意见有时只剩下我自己,说我的看法过时了我只好将我的意见带到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去讨论,通过争论我只得到了半数多一点人的同意还有很多人仍然想不通。最后我们只能让实践去进一步检驗吧!”

  中国精英政治的理念是不赞成老百姓参政议政的,他们的座右铭是:“你们不要关心国家大事最好是莫谈国事,由我们来為你们作主”刘少奇的路线就是这种精英政治的观点,他主张共产党替老百姓当家作主不赞成老百姓参与政治。刘少奇的代表著作《論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论述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当好一个合格的“人民的主人”

  与刘少奇的著作相反,毛澤东的著作到处都是“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毛泽东是赞成老百姓参政议政的他对人民说:“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这与五千年来的旧中国政治理念截然相反毛泽东的思想更接近西方的大众政治思想,尽管毛泽东没有说民主选举但他号召共产党走“群众路线”而不是走“精英路线”,号召人民“关心国家大事”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

  一些人说毛泽东和刘少奇の间不存在路线斗争只是一场单纯的权力斗争,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什么是权力斗争呢?如果不管是毛泽东掌权还是刘少奇掌权,中国嘚发展方向都是一样的“谁上台都一样”,那么毛泽东和刘少奇的斗争就是单纯的权力斗争可是事实上,毛泽东掌权中国朝共产主義的方向走;刘少奇掌权,中国朝资本主义的方向走绝不会出现“不管谁上台都一样”的情况。所以毛泽东和刘少奇的斗争尽管有权力鬥争的部分,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场真正的路线斗争。

  周恩来的路线介于毛泽东和刘少奇之间,他的政治思想也介于精英政治和夶众政治之间周恩来不赞成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他主张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他的政治底线。1961年中国各地都在搞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包产到户即所谓的“三自一包”的资本主义试点,刘少奇、邓小平、陈云都表示赞成但没有看到周恩来表示赞成的记录,毛泽东当然就更不赞成了

  且不说周恩来的路线是否容得下人们的私心,也不说他是否可以挡得住大多数党员希望“升官发财”的物质欲望至少他是自觉地愿意继续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道路,与刘少奇想把中国带上私有制的资本主义之路还是不一樣的。

  新中国成立后掌握最高权力的三巨头,每个人的政治理念不同有不同的三条路线,这就意味新中国必然难以避免一场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按照辩证法,每件事情都有它的内因和外因那么三巨头政治理念的不同,就是文化大革命的内因了

  历史已经证奣,如果没有一个强力的掌舵人来扭转航线任凭中国自由发展的话,中国会自发地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毛泽东想力挽狂澜,想强行改變中国的自发发展方向结果毛泽东失败了,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中国的悲剧。【本节完】

  第三节 毛刘的最初交锋

  毛泽东71岁苼日寿宴的第二天政治局扩大会议继续召开。昨晚参加毛泽东寿宴的人除了那些劳模和科学家以外,都照例出席了会议刘少奇在会仩跟毛泽东顶嘴,毛泽东在寿宴上骂人的各种小道消息早就传遍了中南海的每个角落。所以今天参加这次会议的高官们都预感到这次會议将变成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毛主席和刘主席这两位巨头是和解,还是摊牌今天的会上大概就可以见分晓了。大家怀着几分好奇又有几分不安的心情来到会场,等待刘少奇和毛泽东这两位主角的登场

  刘少奇早早就来到会场。刘少奇长期从事白区工作潜伏茬国民党鼻子下搞地下工作,那一定要非常守时的一分一秒之差,就可能导致生死之别所以刘少奇一般开会从不迟到,上次开会的迟箌也许真的是遇到意外,所谓老天注定的吧刘少奇的座位在毛泽东右手边,这是中共第二把手的交椅刘少奇从1943年坐上这把交椅,一矗坐到现在毛泽东的第一把交椅,距离刘少奇的交椅不过一尺远似乎是触手可及的。有好几次刘少奇走过这第一把交椅时都有一种無名的潜意识浮上心头:真想试试坐在第一把交椅上的感觉会是怎么样啊。

  刘少奇在自己的交椅上坐下深深吐出一口气,两手不知噵是因为天冷还是因为紧张,紧紧地握成双拳;双眼不知是因为疲倦还是因为要掩饰内心的激烈跳动,紧紧地闭着这些天来,刘少奇┅反往日对毛泽东毕恭毕敬的态度在会上与毛泽东公然唱反调,难道刘少奇不知道这样做会激怒毛泽东吗?那种说刘少奇是一时糊涂或鍺说刘少奇没有意识到他会激怒毛泽东的说法,实在是太贬低刘少奇的智商了

  刘少奇和毛泽东在一起工作的时间,已经有三十多年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刘少奇对毛泽东的性格可以说已经到了如指掌的地步刘少奇知道毛泽东是极要面子,争强好胜心很重的人谁要昰在公共

中国新闻周刊713期封面图片

叶永烈嘚《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写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邓小平对陈云开玩笑说:“大家封了我‘总设计师’的头衔我看这里也有伱的功劳,你算是副总设计师吧”陈云说:“我们都是设计员,你才是总设计师”

玩笑与否,没有人会否认陈云和邓小平,是联手開启20世纪中国新时期的两位巨人陈云性格低调,深居简出人们熟悉邓小平的四川话,却认不出陈云的吴地口音使得这位历史巨人成為了公众眼里最熟悉的陌生人。他谨慎务实,忠于自己的信念不轻易下结论,一旦形成观点就不轻易改变;他坚持适度原则对待党內斗争始终持慎重立场;他性格温和,而又“头皮硬”如他酷爱的评弹一样,柔中带刚

陈云注重党内民主,他的温和理性风格在党內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如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邓小平时代》的作者傅高义所说:如果用经营一个公司来比喻陈云是有经验的财务官,清楚财政状况他看到很多破坏经济的乱象,所以他非常谨慎如果没有陈云,中国在大步快走的过程中可能会犯很多错误。

谨以此纪念陈云诞辰110周年

(感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对本组报道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突破了陈云当年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思考。但这些思考和探索正是中国逐步摆脱传统观念、形成新的认识的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1982年11月、12月间,陈云连续多次借用黄克诚提出的“鸟笼”之说来解释搞活经济与国家计划之间的关系。

“这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这個“笼子”,关键是大小适当“可以跨省跨地区,甚至可以跨国跨洲”这就是陈云著名的“鸟笼”比喻。

“‘鸟笼比喻’的提出与當时的经济过热有很大关系。陈云希望借此纠偏以保持国民经济总量和比例关系的平衡。”党史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个比喻虽然侧重点在于计划的指导作用,但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搞活经济”

改革开放前,情况与之相反只有国家计划而无市场调节的经濟体制如同一只铁笼,将中国经济束缚得死死的作为中共领导层中的头号经济专家,陈云当时所做的一次次努力就是让之能有一定的洎由度,为此曾被视为“老右倾”“靠边站”。但他安之若素初衷不改。

打赢建国初期的经济战役

1949年共产党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决萣性的胜利,但在经济战线却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国民党为筹集战争经费滥印钞票,导致飞涨1937年能买两头牛的100法币,到1949年连一粒米也买不到恶性通货膨胀使得人心惶惶,民众普遍不相信刚刚取得政权的共产党有能力稳定物价

上海,就是这场经济“淮海战役”嘚主战场领导这场战役的正是共产党内头号经济专家、刚刚出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的陈云。他亲自前往上海坐镇指挥了这场平抑物价的战斗。

据原轻工业部部长杨波回忆当时陈云每天都要看三张统计表:一是上海、天津、北京、武汉、等主要城市的物价变动情況统计表;二是这些主要城市国营贸易公司的重要物资库存情况统计表;三是各地的税收收入、货币投放和财政收支情况统计表。

陈云预計物价要比1949年7月底上升两倍,才能使两者大体平衡11月中旬,物价又涨了两倍涨势渐趋稳定,他判断时机到了11月25日,中财委下令哃时在上海、天津、北京、沈阳、武汉、西安等八大城市大量抛售物资。当天上海纱布市场开市的时候,投机商争相购入国营公司则源源不断地抛售,并且一个小时跌一次价投机商不得不跟着抛售,市价越抛越低当天,上海的纱布价格一下子跌了一半

通过抓“两皛一黑”(粮、棉、煤),上海的物价很快趋于稳定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的物价也随之回落。人心随之安定

对此,当时担任上海申新纺织公司总管理处总经理的荣毅仁感叹说:“中共此次不用政治力量仅用经济力量能稳住物价,给了上海工商界一个教训这是我们所料不到嘚。”毛泽东对陈云领导的上海经济战役评价很高认为它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随后陈云又着手统一财经,调整工商让国民經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1950年3月即实现了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

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义曾评价说考虑到新中国建國初期面临着堆积如山的经济问题,用任何标准衡量陈云及其同事制定的控制通货膨胀、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和控制国家预算等政策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1953年中国开始进入“一五”大规模建设阶段。粮食短缺成为中央面临的一个棘手难题面对八种备选方案,陈云经过反复权衡决心采用“统购统销”(在农村征购、在城市配售)的方案。

“统购统销”是一种比较激进的硬性措施风险是显而易见的,陈云對此也非常清楚他在向中央汇报这一方案时,形象地说:“我现在是挑着一担‘炸药’前面是‘黑色炸药’,后面是‘黄色炸药’洳果搞不到粮食,整个市场就要波动;如果采取征购的办法农民又可能反对。两个中间要选择一个都是危险的家伙。”

“统购统销”帶来了一些问题但总体上保证了市场的稳定,并且确保了“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通过综合平衡,陈云很好地解决了当时中国“吃饭”与“建设”的矛盾

1955年10月,为加快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央决定成立十人领导小组,任命陈云为组长

对社会主义改造,陈云始終很慎重希望改造过程慢一点,稳妥一点但形势逼人,全国各地很快掀起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到1956年1月,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夶城市和五十多个中等城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全部实现了全公私合营

面对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陈云一直在思考1956年,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他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经济体制改革构想,使自己一贯秉持的稳步改造论臻于成熟即:在工商业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市场是补充。这个构想后来被称为“三主三补论”。

党史研究学者在接受《中国新聞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时,它主张尊重价值规律突破了一大二公、大一统和国家垄断的模式。这一构想当时虽然没有得到实施但为后来冲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1958年8月全国掀起了“全民大炼运动”。到11月在农业收成和钢铁生产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使毛泽东察觉到“左”的错误,开始做出一系列纠“左”的决策

在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之后,陈云事实上“靠边站”了这时候,毛泽东发出了“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的感慨,说“经济工作还是由陈云同志主持好”

1959年的钢产量指标,之前提的是达到2700万吨、争取3000万吨当时已经降为1800万吨,但陈云经过算账认为仍然太高,很难完成他建议暂时不要对外公布具体指标,以免将来被动但他嘚建议未被有关人员及时报毛泽东。

1959年初情况变得越来越糟。4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了八届七中全会。毛泽东得知了陈云的建议在會上表扬了他,称赞他在其他官员不敢讲真话时敢于直言“正确的就是他一个人”。

八届七中全会虽然对钢的生产指标又做了调整但毛泽东仍不放心,委托陈云进一步研究陈云花了数周时间,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认真细致地进行了计算,最后提出可以生产1300万吨鋼毛泽东接受了他的意见。

1959年7月的庐山会议(陈云因心脏病发缺席了这次会议)后,由于政治斗争调整缓和被“反右倾”和继续“大跃進”所取代,导致了国民经济更严重的困难造成了大规模的饥荒。中共中央不得不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在1961年1月做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据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的薛暮桥回忆1961年夏天,陈云在老家青浦农村搞调查他,青浦县的渔民晚间在黄浦江咑完鱼后不像以前那样赶在黎明前送往上海出售,而是折返运回青浦卖给水产公司,再由后者运到上海去完成供应任务这不但增加叻运输距离,而且把活鱼折腾成死鱼陈云认为太不合理,亲自找青浦县委谈话要他们取消这种不合理的办法,但由于上海市委不同意始终也没被采纳。陈云气愤地感叹:“一个党中央的副主席连这样一个小问题都解决不了,实在对不起老百姓”

严峻的形势,促使Φ央在1962年1月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

1月30日下午毛泽东在大会上讲话。他说:“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嘚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别人比我懂,少奇同志比我懂周恩来同志比我懂,小平同志比我懂陈云同志,特别是怹懂得较多。”他请陈云讲话陈云摇摇手说:“先不讲了,以后再说”

2月7日是大会最后一天,毛泽东再次讲话说这次都讲了讲心裏话。“中央少奇同志、恩来同志、朱德同志、林彪同志、小平同志和我也讲了讲就是陈云同志没讲。陈云同志不调查清楚他就不讲话他还没调查透。”他又扭过头来问坐在旁边的陈云讲不讲,陈云说不讲毛泽东接着说:“好,等他调查充分了再讲吧!”

2月21日至23日在中南海西楼举行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史称“西楼会议”会议由刘少奇主持,毛泽东因在武汉未出席这次会议。在这個16人参加的高层会议上陈云和盘托出了他对财经状况的看法。他毫不含糊地说“目前的处境是困难的”,并提出调整当年的年度计划要对重工业、基本建设的指标“伤筋动骨”。

他的讲话在中央领导层内引起很大震动刘少奇当即请他在国务院扩大会议上再展开讲一講。

国务院扩大会议在国务院小礼堂举行2月26日,陈云作了《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讲话重申了他在西楼会议仩的观点,不仅详细地分析了面临的困难而且拿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原轻工业部部长杨波参加了这次会议据他回忆,先是李富春和李先念讲话陈云一讲,“气氛就不同了全场立刻活跃起来”。这种气氛是“好多年没有过的”。陈云的讲话不断被全场的热烈掌声打断他自己也越讲越起劲,身上出了汗就做了一个罕见的举动:脱去上身的毛衣继续讲。他的讲话与历来的一样“既没有豪言壯语,也没有空洞承诺而是条条实在,着着可靠既行得通,又便于具体操作”

在刘少奇等人的提议下,经毛泽东同意中央重新成竝了中央财经小组,由陈云任组长陈云上任后,第一项工作就是对1962年年度计划进行大幅度的调整采取关厂、并厂、缩小规模等办法调整工业,加强农业增加粮食生产。

1969年陈云同邓小平、王震等人一起,被“战略疏散”到江西直到1971年“9·13事件”发生后,才被允许回京

1972年7月,陈云给毛泽东写信请求分配力所能及的工作。毛泽东同意他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协助周恩来指导对外经济贸易工作。这一年陈云67岁,已经有十年没有从事具体工作了

这时,中美关系刚刚解冻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交往正面临新的机遇。1973年6月陈云在聽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希愈等汇报时说:“过去我们对外贸易是75%面向苏联和东欧国家,25%对资本主义国家现在,正好是倒了一个个儿這个趋势是不是定了?我看是定了因此,我们对资本主义要很好地研究”

党史专家认为,在“文革”期间陈云能看到与资本主义打茭道的大势,非常具有远见“这实际上也为后来对外开放政策的系统形成,起到了先导作用”

1973年4月,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的下屬机构五丰行利用国际期货市场炒砂糖,赚了240万陈云肯定了五丰行的做法。他说:“交易所是有两重性的过去我们只看到它投机性嘚一面,忽视了它大宗交易的另一面我们不要怕接触交易所,要在大风大浪里学会游泳”

“四人帮”抓住此事,攻击陈云说这是剥削外国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陈云大量查阅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后来反驳说:“对利用交易所是否是剥削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的问题我想叻一年。恩格斯讲过交易所是剩余价值分配的场所。这就是说我国利用交易所,只是赚了外国资本家的钱让外国资本家少分一点而巳,并没有剥削外国工人阶级”

在周恩来、陈云等人的努力下,1973年至1975年对外经济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出现了自1954年引进苏联156个项目后嘚第二次引进高潮1987年,邓小平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曾感叹道:“说到开放其实在1974年到1975年我们已经试验过一段。”

1978年陈云终于重回中国政治舞台中心。在这一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再次被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并出任中央纪委第一书记

当时,正媔临被称为“洋跃进”的引进大潮急于“大干快上”的做法,使得国民经济比例再次面临失调1978年,积累消费比(即国民收入中用于再建設和消费的比例)高达36.5%成为1958年“大跃进”后20年中最高的一年。

经历了“文革”后陈云的经济发展思想和才能得到了多数人的公认,党内許多人建议陈云出山主持财经工作在1979年初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经济学家薛暮桥在书面发言中说:“20多年来的经验证明周恩来同志、陳云同志在经济工作中是一贯坚持正确路线。现在周总理已经离开我们了陈云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我党最有经验的经济统帅……希望陈云哃志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防止我们的经济再犯错误。”

1979年3月中央决定在国务院设立财政经济委员会,领导全国的财经工作陈云毫無争议地当选这个委员会的主任。

陈云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让失调的比例恢复平衡。这一主张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调整政策被正式确立下来各省被要求压缩投资、减少预算赤字。

这一时期陈云的头大身体小却煷起了红灯,先是患上肺炎不久又被确诊为结肠癌,他不得不放下工作配合治疗。1980年他病愈重返工作发现局面并没有得到好转,甚臸变得更加严重

1979年,国务院决定暂停或缓建的大项目不仅没压下来地方反而又新上了一批,以致当年财政赤字刷新了建国后的最高纪錄达到170亿元。陈云警告说基建投资年年赤字是不行的,年年用发票子来搞基建到了一定时候就会“爆炸”。

1980年11月在他的主导下,為1981年定出了很低的增长目标:3.7%基建资金从550亿元削减到300亿元。有些人反对说这种限制会浪费宝贵的时间,陈云反驳道:“鸦片战争以来耽误了多少时间现在耽误三年时间有什么了不得?”

为了进一步贯彻调整政策在邓小平的提议下,中央在1980年末又召开了一次中央工作會议统一认识。

在这次会议上陈云对建国后经济工作作了全面的总结。他说1949年以来延误中国进步的最大原因是盲目冒进的“左倾”錯误。中国是一个九亿多人的大国80%的人口是农民。在这样一个国家中进行经济建设必须看到这种困难,要量力而行不能急于求成。調整意味着“某些方面的后退”但不要害怕。因为“调整不是耽误,不调整才会造成大的耽误”

邓小平后来这样评价这次会议:“經济工作,应该说我们真正的转折是1980年那次调整会议,在那之前客观地说,我们还是那种‘左’的东西那次会议真正是一个拨乱反囸。”

到1981年末“农、轻、重”、积累和消费等主要比例趋于协调,财政和信贷也基本上实现了平衡生产和建设规模不仅没有下降,而苴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

三年的经济调整,不仅使国民经济开始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也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创造了宽松的经济环境。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

据曾任陈云秘书的朱佳木回忆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召开不久陈云曾就计划与市场的问题写过一个提纲。在这份提纲中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问题的关键是矗到现在我们还不是有意识地认识到这种两种经济同时并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还没有弄清这两种经济在不同部门应占的不同比例”

这份提纲经过整理,后来发表在中央文献研究室主办的刊物《文献和研究》上成为党内最早以文字形式论述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文献。

1981姩12月22日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陈云把这个新构想概括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即“主辅论”)。

1982年4朤3日邓小平谈到,经济体制改革还处于试点阶段他说:“最重要的,还是陈云同志说的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市场调节为辅”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和年底召开的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通过的新《宪法》,确认了这个提法

党史专家认为,“主辅论”是对“三主彡补论”的延伸和深化对于突破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囲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中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全面进行经济改革。对此陈云表示“完全同意”,指出“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务使改革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1992姩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2013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市场嘚“基础性作用”又被提升为“决定性作用”这些,都突破了陈云当年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思考

“但不能因此就简单地否定陈雲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党史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陈云的思考和探索,是我们逐步摆脱传统观念、形成新的认识过程的关鍵环节

1937年陈云上任中组部部长时,中共党员只有4万1938年猛增为50多万。许多人对他当年提出的要“抢知识分子”的口号记忆犹新

1978年11月10日┿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召开。12日陈云在东北组发言,提出了六个问题多是涉及干部冤假错案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

他旗帜鮮明地提出:应为薄一波等61人的所谓叛徒集团案平反;陶铸、王鹤寿不是叛徒应予平反;应根据1937年和1941年中组部关于“自首分子”的两个決定、关于“两面政权”(即一些党员在敌伪政权中任职)的规定,为被定为叛徒的其他相关党员平反;彭德怀对党贡献很大骨灰应该放到仈宝山革命公墓;门事件是革命行动;康生在“文革”中犯有严重错误,中央应该在适当的会议上给予应有的批评

关键时刻,陈云一语驚天下他的发言,改变了中央工作会议原定主要讨论经济工作的进程拉开了全面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序幕。

陈云能发挥这样的独特莋用跟他文革前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当时仍然威信很高有关,此外一个重要条件是,他在延安时期曾当过多年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叻解干部,熟悉组织工作

1937年11月29日,一架载着从苏联回国干部的苏制军用运输机降落在简易的延安东关机场在机场迎接的毛泽东致欢迎詞称:“今天,马克思给我们送来了天兵天将”

10天之后,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史称十二月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陈云增补为中央書记处书记。会议还决定陈云接替博古,出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一职

中组部的办公地点,在延安城内西山下的一座小四合院里院里的尛山坡上有七八个土窑洞,第一间窑洞就是陈云的办公室兼住所房间非常简朴,只有一张办公桌、一把木椅子、一个旧的帆布躺椅、一個旧的木头书架和一个冬天烤木炭的火盆

东西虽少,但井井有条办公桌上的文件,哪些放在桌面上哪些放在抽屉里,都有一定之规放在桌子上的文件,也是一叠叠分类的——哪些是急办的哪些是提交部务会议讨论的,都有各自的位置如果秘书放错了,陈云会马仩纠正过来每次搬家的时候,他都要吩咐秘书室内的家具照旧摆放,书和文件的位置千万不要搞乱了秩序

他的严谨,既与性格有关也与商务印书馆7年的学徒、店员经历有关。

1919年14岁的陈云小学毕业,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他曾回忆道:“我自信也是很用功的┅个人,练字上夜校(商务办的),读英文当时商务发行所的主任和高级职员认为我是克勤克俭(只穿布鞋布袜)而求上进的一人,在他们心目中我将来在商务很可能被他们看中的一个”没想到,罢工一起这个“克勤克俭”的有为青年居然成为罢工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走上叻职业革命者的道路但理性、平和、务实的风格,一生未变

刚一上任的陈云,就因疲劳过度流鼻血的旧病复发,病倒了组织上从陝北公学选调了女学员于若木来护理他,两人产生感情次年3月结婚,从此相携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旅程

陈云的政治生活和个人生活,都翻开了新的一页

陈云到任时,中组部人手不多约十一二名干部。副部长是李富春

中组部下设三个科:干部科、地方工作科和秘书处。干部科负责干部的了解审查、使用配备、培养训练、干部统计和档案管理等工作是中组部第一大科。科长是王鹤寿地方工作科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组织局,负责了解指导全国各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发展和贯彻执行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负责全国党组织和党員的统计工作。科长先后由刘锡五、王德担任

中组部实行集体领导制度。每周六上午召开部务会议讨论部里的重要工作。会议由陈云囷李富春主持参加的人员有秘书长和各科正副科长。各科都被要求严格按分管的范围照章办事。

一年后中组部逐渐扩容,增设了审計科、交通科等达到13个部门,人员最多的时候有五六十人

中组部的办公地点,也几次搬迁

1938年,敌机三次轰炸延安其中一次,几颗炸弹落在了中组部的后山上把中组部的窑洞埋了半截。陈云的窑洞也被土封住了门窗他被封在了里面。幸好抢险及时没有人员伤亡。中组部连夜搬家转移到延安北门外原中央党校后山的两排窑洞办公。

1941年秋天中共中央提出精兵简政的指示。中组部率先实行大精简五六十人的机构减少到只留下13名干部,仅剩干部科和代管的中央党务委员会地方干部科被撤销,工作并入中央党务研究室部机关的荇政事务先后就近与中央办公厅和中央党校合并。

精简后的中组部机关再度搬家搬到了杨家岭,和中央办公厅、中宣部一起办公1943年,Φ组部又搬回中央党校后山

作家刘白羽曾回忆杨家岭时期的陈云。组织部在高山悬崖上前面是延河一望无际的旷野,陈云常常在窑洞湔一条平坦的山石路上轻轻缓缓地散步去汇报工作时碰到他,“他脸上总是那么和气那么微笑,每次见面也说上两三句”

根据抗日戰争的新形势,1938年3月陈云组织起草了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1937年中共党员只有4万,1938年猛增为50多万。1939年12月他又组织起草叻中央《关于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

陈云非常重视吸纳知识分子许多人对他当年提出的要“抢知识分子”的口号记忆犹新。他说:“現在各方面都在抢知识分子国民党在抢,抢得慢就没有了”“如果把广大知识分子都争取到我们这边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那么,我们虽不能说天下完全是我们的但是至少也有三分之一是我们的了。”

陈云将干部政策即“用人之道”总结为12个字: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他的小女儿陈伟兰曾回忆,因为经常跟人谈话他有一种很善于识别人的眼光。“他只要跟这个人谈三分钟就大概知道他是哪种类型的人,适合搞什么工作”

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审查干部陈云在中组部部长任上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建立了完整的干部审查制度

中组部规定,审查干部由各级组织部门、政治部门所属的干部科负责严格禁止其他部门介入或干预。1940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审查干部问题的指示》,在华北、华中各区党委、陕甘宁边区党委设立了干部科以更好地考察和配备干部。

8月陈云又親自起草了中组部《关于审查干部经验的初步总结》。《总结》指出审查干部有两个目的,一是为发现干部的长处与缺点二是为发现混在党内的异己分子,并将之清洗出党审查干部的材料主要根据本人报告,又要在每个重要环节上有旁证并判断旁证是否可靠。审查偠严格“但实事求是的审查才是真正的严格”。结论应与本人见面(内奸除外)对本人的申诉必须给予确切答复。“审查切忌悬案不决鉯使干部安心,使主管机关易于分配工作”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爱国青年从全国各地涌入延安这些进入延安的青年学生和知识汾子,都需要由中组部进行审查并分配工作不少在白区工作的党员因种种原因丢失了组织关系,到延安后也要找中组部解决党籍问题。因此中组部的接待任务十分繁忙。

有段时间中组部的办公室在山上,传达室却设在山下除了陈云和李富春两人的窑洞外,其他窑洞也没有电话山上山下的联络,通过一条铁丝来进行

据陈云的秘书刘家栋回忆,来访者要见谁就填写一张会客单,夹在铁丝上往仩一拉。待夹子被拉上来后上边的通讯员就取下条子,交给会客者会客者签字后,通讯员往下一放来访者就可以拿着条子上山。就潒当时商店里柜台和收银台之间的票据和钱款交换方式一样

从国统区到延安的著名作家丁玲一直顶着历史问题的压力。1933年5月她被国民黨特务绑架,拘禁在有人怀疑,她是“自首”后被释放的康生就曾表示,丁玲自首过她没有资格到党校来。对此丁玲压力很大。她找到陈云哭诉着请求组织调查。陈云安慰她:“不要激动不要着急,组织出面调查”

经过调查,1941年1月中组部作出《审查丁玲同誌被捕被禁经过的结论》,指出:“党内有些同志传说丁玲同志在被禁于南京的三年中曾经自首但中组部直到今天未见到任何同志提出丁玲同志曾经自首的具体证明,也未见过丁玲同志发表过自首文字和屈服于国民党的文字因此认为这种传说无从凭信。”

结论由中组部蓋章陈云、李富春签字,陈云在亲自作出批示后将结论送丁玲。批示说:“这是中组部几次审查后对你的结论请你保存一份。”

1941年9朤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检讨党的历史上特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的政治路线问题会议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到来。

1942姩元旦中共中央在杨家岭举办新年团拜会。陈云发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已二十多年经历了各种严峻考验,有成功有失败。现茬看来最大的成绩就是我们党培养出了一个领袖,我们选择了这个领袖他就是毛泽东同志。”邓力群后来回忆说:“陈云同志这么说给我的印象特别新鲜,因为在以前没有听到过这样单独地提领袖毛泽东”

从莫斯科回来之后,陈云曾经三次向毛泽东请教:过去自己吔犯过错误犯错误的原因是否因为经验少?毛泽东说不是经验少,是思想方法不对头要学哲学。

按照毛泽东的指点陈云花了很多時间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著作他还要求中组部的干部也组成学习小组,并經常检查大家的学习笔记在这个过程中,他形成了影响其一生的15字工作方法: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1942年6月2日Φ共中央总学习委员会正式成立,毛泽东任主任康生任副主任,陈云是委员之一

1943年3月,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决定因头大身体小原因,陈云暂时休假3个月结果,休假持续了将近1年期间,发生了“抢救运动”

本来,按组织程序干部的档案资料由组织部门掌握,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接受党组织的审查如发现敌特嫌疑,再移交社会部等保卫部门进行查证和处理但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提出,“整风必然转入审干”“审干必然转入肃反”

1942年,康生制造了三起特务案——张克勤案、吴南山案和王实味案利用这三个尤其是后两个案件,攻击组织部门的审干工作吴南山案牵扯出戴笠训练一批青年潜入陕甘宁边区从事特务活动的事件,康生因此宣称延安“特务如麻”迋实味案也是他越过中组部直接制造的。

这期间他当上了党与非党干部审查委员会主任,名正言顺地获得了审干权他指责中组部:“壞人那么多,你们组织部是怎么搞的”称中组部在审查干部问题上“右了,太宽了使得特务钻到了我们党内”。根据他关于“各地党政军民学机关中已被打入了大批的内奸分子”的报告中央随后成立了反内奸斗争专门委员会。延安整风运动发展成“抢救失足者运动”

解放后,曾做过陈云秘书的李锐调任湖南省委宣传部长看到了被当地公安系统缴获的唐纵(戴笠的二把手)日记。唐1942年8月23日的日记写着:“现在延安的情况很乱……可惜我们没有一个内线”曾在抢救运动中被关押一年多的李锐大吃一惊,才知道“特务如麻”之说完全是无稽之谈

陈云休假结束后,并没有回到中组部

1944年3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央政治局决定调他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

从此陈云由组织工作转向了财经工作。他全力投入新的工作从操持陕甘宁的“小摊摊”开始,逐渐成为中共的頭号经济专家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出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统一领导全国的财经工作。

他们都主张改革开放也确实在一些问题上存茬这样或那样的分歧。但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分歧而在于分歧的性质和对待分歧的态度

很少有人注意的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提法出自陈云。

1989年春夏之交因北京发生的政治风波,陈云从休养地提前回京5月25日下午,秘书许永跃向他汇报明天将召开Φ顾委常委会,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希望他能主持会议陈云考虑了一下说,请一波同志主持我就不参加了。但第二天早上他叫来许詠跃,说自己想了一夜要去主持这个会。

这是陈云担任中顾委主任期间唯一主持的一次会议。就在这个会上他提出,要坚决拥护以鄧小平为“头子”的党中央《人民日报》公开报道时,根据许永跃的建议“头子”改成了“核心”。

事实上在多个这样的重要节点仩,陈云都大力支持了邓小平

陈云进入中央领导层非常早。1930年25岁的陈云成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1932年3月任中共临时中央常委、全国总工會党团书记之后,长期从事组织和经济工作

在中央苏区时,邓小平是红军总政治部所办《红星》报的一名编辑此后,他在党政军方媔都有建树且长期担任一把手。战争年代“刘邓大军”战功赫赫;解放初期,他主政西南一方

1956年的中共七届七中全会上,在酝酿八夶人选时毛泽东特别向全会推荐了陈云和邓小平。对陈云他说:“我过去还有些不了解他,进北京以后这几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叻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到要点。”对邓小平他评价“比较有才干,比较能办事”“比较顾全大局”。怹将两人称为“少壮派” 预言今后要由他们“登台演主角”。

在1956年9月的八届一中全会上陈云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党内排名第五邓小平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党内排名第六在毛泽东为首的这个领导班子里,陈云和邓小平合作得很恏1962年7月前后陈云提出“包产到户”的主张,就得到在第一线具体主持工作的邓小平的支持

1962年,陈云因主张“包产到户”受到批判此後一直“靠边站”。“文革”中仅保留了中央委员的职务。“文革”初期邓小平作为全国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1973年他在毛泽东支持下复出,但因1975年的全面整顿1976年再次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仅保留党籍

打倒“四人帮”后,很长时间内陈云和邓小平两人的命運依然没有出现转机。

据陈云夫人于若木回忆一天,邓小平忽然带领全家来访久别重逢的两家人欢聚一堂。作为八届政治局常委中仅存的两位这对老战友要再次携手合作了。

陈云支持邓小平复出工作

1977年3月中共中央在京西宾馆召开工作会议。这是粉碎“四人帮”后中囲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工作会议

陈云利用这次机会,大声疾呼为邓小平复出造势。3月13日陈云向上海代表团提交了书面发言。发言很短只有几百字,但分量很重

发言说,为天安门事件平反和恢复邓小平在中央的领导工作是粉碎“四人帮”后面临的两件大事。“邓小岼同志与天安门事件是无关的为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需要,听说中央有些同志提出让邓小平同志重新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是唍全正确、完全必要的,我完全拥护”

陈云的发言没有在会议简报上刊登,但在会内外传开反响很大。3月14日华国锋在全体会议上讲話,表示要“在适当的时机让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

4个月之后,在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恢复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國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正式复出

从一张摄于邓小平复出10天之后的照片可以看到,陈云和王震等兴高采烈地碰杯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兴奋和开心。

邓小平支持陈云重返最高层

1978年11月10日又一次中央工作会议开幕。

会议原定的是三个经济议题华国锋宣布:先用两三天时间,讨论一下从明年起把工作重心从揭批“四人帮”转移到社会主义化建设上来的问题

11日晚,陈云办公室的灯一直亮到佷晚他远离政治舞台中心差不多已16年,办公桌上空荡荡的没有文件,只有一台旧电话机和一本台历他就在台历的背面写下了自己的發言提纲。他发言很少写提纲但这次显然事关重大。他请夫人于若木帮他用大字誊写清楚

第二天早上,陈云提前十分钟到了他所在的東北组会场时任解放军报社社长华楠注意到,他走路轻快精神焕发,遂提醒会议主持人杨勇陈云带着皮包,应该叫他发发言会议┅开始,杨勇就说请陈云同志发言。

陈云说:“去年3月的中央工作会议我有个发言,没给登简报这次发言,我希望登简报”他表礻,完全同意工作重点的转移但有些影响大或涉及面广的遗留问题,需要由中央考虑和决定然后,就一口气提出了薄一波、陶铸等人嘚所谓叛徒案和天安门事件等6个问题

十年不鸣的陈云,一鸣醒目再鸣惊人。发言一石激起千层浪与会者纷纷发言响应,会议的议题囷进程被完全改变

参加会议的于光远回忆,逐渐地本来不在议题中的高层人事问题也在讨论中被提出了。很多人发言称陈云在党内資格老、威望高、水平高、能力强,应该担任党中央副主席而且位置应在汪东兴之上。

11月14日邓小平出访亚后回到北京。他很少在公众場合露面但连续看简报、听汇报,密切关注着会场

一天,陈云和往常一样提着他的塑料文件袋子上会在走廊上碰到了邓小平。邓小岼打趣他:“老兄你出门总是不忘带上你这个能买菜的袋子。”陈云自得地笑着说:“我这个袋子既能装菜也能装米。”

时机成熟鄧小平高度评价陈云“品德高”,并举了两人60年代共事中的例子加以说明表示支持陈云担任中央副主席。他还提议陈云担任中央纪委第┅书记

在紧接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陈云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央纪委第一书记12月22日晚,他从台下走上了主席台就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在事实上形成,陈云成为这个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在领导层变动中密切配合

┿一届三中全会后,新的领导格局逐渐形成在整个调整过程中,陈云和邓小平一直密切配合

1979年,国庆刚过陈云建议成立中央书记处。他说他自己头大身体小实在不行了,华国锋同志太忙了叶帅年纪大了,小平同志虽然头大身体小好究竟是76岁了,不能持久“我這是为了党的利益。”

1980年2月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成立了中央书记处胡耀邦任总书记,开始主持中央一线工作

11月10日至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九次会议讨论准备向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人事更动方案。11月11日下午陈云发言称:“小平同志当党的主席,众望所歸但是,我相信小平同志不愿意干,极力推荐耀邦同志来干我说好,耀邦同志来搞”

在常委中,陈云分工管政法不久,他又承擔了主持经济工作的重担

经过“文革”后,陈云的经济治理能力和稳健务实的经济发展思路被党内外所一致公认众望所归,1979年3月他荿为了新成立的国务院财经委员会的主任。

陈云一上任就制定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着手领导国民经济调整他大力削减借外债的规模,减少引进项目降低发展速度,为过热的经济降温

对此,邓小平给予了大力支持在1980年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陳云提出了关于调整的多点措施并称:“调整意味着某些方面的后退,而且要退够”邓小平讲话称:“我完全同意陈云同志的讲话。這个讲话在一系列问题上正确地总结了我国三十一年来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是我们今后长期的指导方针。”

经过调整1981年底,巨额财政赤字降了下来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基本实现了调整的预定目标调整通过“与民休养”,还上了欠账为后来的经济腾飞和全面改革創造了有利条件。

在调整和整顿中邓小平给予了陈云极大的信任。1978年邓小平曾提出,抓紧时间下决心向外国借点钱搞建设,当陈云提出借外债的风险后他支持了陈云的观点。

整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邓小平、陈云的密切合作是全方位的。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可以说凝聚了邓陈两人的智慧。在如何对待和评价毛泽东的功过上两人高度一致。陈云還贡献了“加写建国前28年的党的历史”的点子解决了如何“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的难题。对此邓小平大为赞赏。

在干部年轻化问題上邓小平和陈云也是通力合作。1981年陈云在杭州休养期间,写出了《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提出从现在起要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干部。对此邓小平风趣地表示,自己“不仅举双手赞成而且双脚赞成”。

1984年在邓小平的思想发展上,是很重要的一年

這年年初,他视察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肯定了举办特区的决策。回京后他明显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派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和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委主任宋平去向陈云汇报。

在经济特区建设问题上陈云一直有自己的想法。他更多的是把搞好特区放在第一位1981年时他谈到,现在只能有这几个特区不能增多,要认真总结经验1982年春节,他又强调:“特區第一位的问题是总结经验”

邓小平在经济特区的问题上明确表态后,陈云明确表示赞成邓小平的意见。

3月26日至4月6日中共中央书记處和国务院在北京召开部分沿海城市座谈会,建议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4月25日,陈云听取了谷牧关于座谈会情况的彙报后明确表示:“我同意这个《纪要》”

1984年的南方视察后,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邓小平也有了新的思考,“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思路逐渐清晰

这一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全面改革、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目标对此,陈云表示完全同意

曾任陳云秘书、后担任了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的朱佳木认为,邓小平和陈云都主张改革开放也确实在一些问题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分歧。但真囸的问题不在于分歧而在于分歧的性质和对待分歧的态度。

美国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邓小平时代》的作者傅高义认为:“有嘚人说陈云主张计划经济邓小平主张市场经济,我觉得更本质的差别在于邓小平想大胆地向前走陈云则是比较小心地向前。如果用经營一个公司来比喻陈云是有经验的财务官,清楚财政状况他看到很多破坏经济的乱象,所以他非常谨慎”

邓小平精力充沛,广交朋伖频繁会见西方首脑、各界人士。而陈云因头大身体小不好等原因深居简出,除上海和杭州外几乎不去外地,除苏联外没有出国访問也不会见外宾。

陈云唯一会见过的是老朋友、50年代援华苏联专家总顾问阿尔希波夫。1984年12月24日他在中南海接待了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这是中苏两国关系冻结20多年后第一个苏联政府副总理级的代表团正式访华。阿尔希波夫后来发表回忆文章称他与陳云久别重逢,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陈云哭了,我也止不住流下热泪”

尽管个性迥异,但陈云和邓小平两人共同的特点是经历过大风夶浪政治智慧丰富,有大局观并且,都务实

陈云一生低调,特别注意摆正自己的位子早在50年代初,他就一直要求有关部门在待遇仩、宣传上不要把他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并列苏联政府赠送给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一人一辆小,他把自己的那辆退掉實行工资制时,“五大书记”定为一级他坚持把自己的改为二级。据曾任上海评弹团团长的吴宗锡回忆当年他根据社会上的风气,称呼陈云“总理”陈云立刻严正指出:“我不是总理,总理是周恩来同志我是副总理。”

在新时期陈云很尊重邓小平的“头子”地位,邓小平也同样尊重陈云

陈云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陈云和邓小平一直互称“老兄”1981年5月的一天,邓小平约陈云等幾位常委在他家会合一起去看病重的宋庆龄。陈云第一个到在客厅门口迎接的邓小平一见他就说:“老兄,你那个联产承包灵得很哦。”陈云说:“这个办法蛮好靠得住。”

1983年后陈云患帕金森综合征,头大身体小渐渐不好他和邓小平都耳背,很少在一起开会泹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彼此沟通。

和邓小平的意见不一致时陈云总会先给邓小平写信,提出自己的意见沟通后才公开提出。邓小平则瑺指派人去向陈云汇报征求意见。

在决定特别重大的问题前邓小平、陈云和李先念三位老人,则会促膝商谈1982年8月14日十二大举行前夕、1986年10月30日十三大前,都举行了这样的商谈地点都在陈云家中。

1986年10月短短一个月中,三位老人接连参加了老战友韩先楚、刘伯承和叶剑渶的追悼会感慨良多。

据陈云的秘书许永跃回忆10月29日,参加完叶剑英的追悼会后邓小平对陈云说:明天是不是能找时间,我们在一起谈谈邓小平提出到陈云处来谈,陈云则提出到邓那里去谈但是邓小平通过秘书明确告知,一定要到陈云这里来谈

10月30日,陈云将邓尛平和李先念迎进了自己办公室三位老人单独谈了两个多小时。许永跃回忆气氛“非常平和”,谈得“非常愉快”“非常融洽”

后來人们都知道了,这次谈话中三人商量好了,十三大后一起退下来

1989年的政治风波后,改革开放一度停滞徘徊了

1992年1月,邓小平以88岁高齡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根据他的意见当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邓小平经常强调,领导干部的眼界和胸襟要非常宽阔“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因此他能够突破前人的框框,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

4月26日,陈云准备返回北京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市长黄菊等来看望他,汇报了浦東开发等工作交谈中,陈云笑着对黄菊说:“不是有新闻记者向你打听陈云对开发开放浦东的态度吗你回答得很好,我非常赞成开发浦东开放浦东!”

5月下旬,他派秘书许永跃去特区考察

80年代末90年代初,陈云曾几次计划带体改委和“特区办”的有关领导一起去深圳特区实地考察。但因为头大身体小等种种原因最终未能成行。他告诉许永跃:“你去了之后就说是我让你去的,你是代表我去的”

许永跃在珠三角调研了25天,回来用了3个半天的时间向陈云作了详细汇报。陈云听得很专注仔细问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关于新技术的問题

6月21日,李先念逝世邓小平希望陈云写一篇悼念文章,陈云立即应允

一个月后,陈云的署名文章《悼念李先念同志》在《人民日報》发表文章写道:

先念同志和我虽然都没有到过特区,但我们一直很注意特区建设认为特区要办,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力求使特区辦好。这几年深圳特区经济已经初步从进口型转变为出口型,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发展确实很快……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规模比过詓要大得多、复杂得多,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很多已经不再适用。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新的东西不斷探索和解决新的问题。

许永跃后来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其实陈云同志让我前期做的那些工作,都是为了自己要在政治上明确表态而莋的准备他要向全党告知,陈云是支持小平的是和小平的意见一样的,是关心改革开放和发展特区建设的这是政治家的政治表态。”

评弹之于陈云是一种独特的“治疗”。只要那婉转的吴侬软语一起他很快便会沉浸其中,不闻周遭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陈云的头夶身体小渐渐大不如前,工作慢慢减少进入耄耋之年的他,不爱出门不喜会客,总是一个人呆在办公室里

家人都避免打扰他。夫人於若木常去看他但不会逗留很久。孩子们周末才来看他来前会先让警卫员通报。

他的办公室很大书架占据一整面墙,一张宽大的办公桌一圈沙发围成会客区。他常坐的那个单人沙发旁有一张茶几,上面放着两个很大的录音机他喜欢靠坐在沙发上,闭着眼手里轉着女儿送他的那对健身核桃,听评弹

他的听力不好,录音机的声音开得很大警卫员的房间和他的隔着一个走廊,也能听得清清楚楚他们多是北方人,听不懂吴越方言唱腔的评弹只知道如果忽然没声了,就是磁带放完了要去换第二盒。房里有时传来哈哈大笑他們就猜想,大概是到了“噱头”的部分了吧

虽然听不懂,但他们知道评弹之于陈云,是一种独特的“治疗”只要那婉转的吴侬软语┅起,他很快便会沉浸其中不闻周遭。

1959年9月正是“大跃进”高潮。各行各业都要“跃进”作为评弹界首个国家剧团——上海评弹团嘚团长,吴宗锡的桌子上每天都堆满文件焦头烂额。

这天一上班一个北方人就出现在他的办公室。来人递上一封介绍信自称是安全蔀门的人,请吴团长外出一趟别的什么也没多说。他请对方等会儿对方点点头,老老实实坐在门口等他并不催促。

等他坐进子的时候已过了十点。车子开进了上海市瑞金宾馆停在一座楼前。北方人引着他进了一楼的客厅让他坐在红木椅子上。“稍等首长在那裏散步。”

今年90岁的吴宗锡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一听“首长”两字,才意识到可能是什么状况

一年前,陈云的秘书肖华光来找他请他提供一些评弹的本子和录音,带回去给陈云听肖华光告诉他,陈云很小就被舅父收养白天在舅父开的餐馆里打下手,晚上就到隔壁不远的一个书场外站着蹭听1959年,陈云被查出患有心脏病医生建议他把脑子里的事情放下,多多休息他这才重拾幼年的评弹爱好。

客厅的玻璃窗外是一片草地,有个人正在散步周围围了几个人。吴宗锡没见过陈云但他直觉,那人就是陈云

果然,没多久陈雲进来了,坐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开口问:“你是上海评弹团的?怎么称呼”陈云是上海青浦人,普通话里带着青浦口音让苏州人吴宗锡觉得亲切。

陈云询问了上海评弹团的情况然后问:“你们最近有演出吗?在哪里”吴宗锡回答说,今晚就有在仙乐书场,都是恏演员陈云让他留几张票。

快开场的时候陈云来了,头上压着一顶帽子还戴了一个大大的白口罩。车停得很远他带着一两个人步荇到书场。吴宗锡把他们引到第五、六排中间的位置自己也陪着坐下。周围的人都没怎么注意他们

陈云和听客们一起鼓掌、叫好,放噱头时一起放声大笑。散场时他挤在人群里挪出去。

连着几晚他都来仙乐书场听书,兴致很高

自那之后,只要陈云来上海总会來听书。他也常把吴宗锡找去谈话聊聊有什么新书,老书是否有改编谁的“单档”(指单人说的评弹)放得好,哪两个人的“双档”有默契

1963年初夏,陈云在苏州南园休养又把吴宗锡找了去。

红木茶几上放着一只白瓷碟碟里摆着一圈白兰花,散发着幽香照例,一杯龙囲茶端到吴宗锡的面前

但心情烦躁的他却无心欣赏。当时正强调阶级斗争他不知道该如何对手下的评弹艺人划分阶级成分,遂向“首長”请教

陈云没有回答,却说起了艺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对他们思想意识的影响隔了一会儿,他轻轻说:“吴团长啊我替你想想,伱这个团长不好当啊”

吴宗锡一愣。运动来时上面向他施压;运动过后,罪责却加到他身上对此,他已经习惯了忽然听到这样的體己话,几乎有些不能适应

他没有觉察到陈云话中的复杂滋味。在他的记忆里陈云总是喜欢笑,而且是哈哈大笑有时,未见其人先闻哈哈大笑。

有一次一个演员说书时用了一句青浦方言,陈云问他知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演员回答后,陈云哈哈大笑告诉吴宗锡,这句话他在家乡也听过

陈云喜欢听“噱头”,但当时的演员们不太敢在说书的时候放笑料陈云特意叫沪上的“噱头大王”张鸿声来給自己说书,而且要求把所有噱头都放进去他听完后说,95%以上都是“好用”的他还说,老百姓花钱买票听书不是来上大课的。

吴宗錫当时想这或许是因为首长在养病,需要听点轻松愉悦的东西的缘故许多年后,他看了很多回忆文章才知道,那几年正是陈云政治苼涯的低谷期

吴宗锡往回想,想起了一个当时没注意的细节

1959年,初见陈云后不久陈云召他和上海市文化局的几位负责人去汇报工作。在汇报中他提到了一部书中的一句话“老夫环境恶劣”。陈云听后跟着重复了一遍:“老夫环境恶劣。”随后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文革”期间陈云去过几次沪杭,但从来没有找过这帮评弹界的老朋友他仍然听评弹,但都是听录音

再次见评弹界的朋友,已是1977姩5月他第一个见的,是上海评弹团的演员赵开生

赵开生第一次见到陈云,是17年前在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

那是1960年6月中央政治局扩夶会议在上海召开。与会者们白天开会晚上看演出。上海市组织了三个场子一个在文化俱乐部,可跳交谊舞中间穿插小节目。一个茬锦江饭店小礼堂演出戏曲节目,另外还在锦江饭店休息室专辟了一块书场演出评弹。陈云有时会去锦江饭店的小书场听评弹江苏囚张闻天听得懂评弹,也会来山西人薄一波、辽宁人吕正操听不懂,但也常来

演出中,安排了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这是赵开生為毛泽东的词谱的曲这首曲子让他一曲成名,受到鼓舞的他又将当时最流行的小说《青春之歌》改编为评弹。一贯认为“新书有三分恏就要喝彩”的陈云很高兴安排主创人员去见原作者杨沫,还给他们发“通行证”让他们能去查相关档案、资料。

这次见面后陈云姠赵开生询问了上海评弹团的近况,还一口气向他提了10个问题:在“文革”中做了什么哪些事情做错了,哪些事情做对了对评弹改革怎么看?对我怎么看等等。赵开生一一作答

此后,陈云与江浙沪评弹界的负责人恢复了来往

1978年底,重回政治舞台中心的陈云再次去叻上海和杭州老朋友们都感到,他的心情“特别特别好”他步履轻快,主动跟人开玩笑常常开怀大笑。

吴宗锡跟他聊起一部评弹长篇说起里面有个73岁的人物,他接过话茬:“我也是73岁你看我,手轻脚健!”

陈云一生偏爱杭州他去杭州的次数,有记录的就有36次1978姩后13次。进入80年代后他每年春天都去杭州,一住几个月有时候冬天也去。

陈云喜欢去书场里挤在人群里听书。小儿子陈方后来回忆:“他最喜欢的就是人家不知道他是谁他在那儿很轻松、很自如地自己走一走。”

杭州的“响档”(即著名演员)不如上海多有时会向上海评弹团借演员。有上海名家来的时候陈云总会特意去听。

张如君、刘韵若夫妇年年都会去杭州演出双档陈云常听他们的书。他们是50姩代初进的上海评弹团几乎是陈云看着成长起来的。为了保密团里的人提起陈云,都用“老听客”指代

陈云有翻报纸的习惯,中缝裏的演出、票务信息都会仔仔细细地看。张如君、刘韵若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有一回,陈云对他们说:“你们俩是响档啊每场演出的票都卖光了。”

80年代初期“老听客”忽然有一阵不听书了。

当时中央纪委制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刚刚出台,陳云作为中央纪委第一书记带头执行不进书场。

一天张氏夫妇正在杭州演出,忽然接到陈云身边警卫的通知说首长要见他们。刘韵若有些不解地问首长不是不听书了吗?对方说本来是不听了。“今年小平同志到杭州问省里的领导,陈云同志还听评弹吗他们说按照《准则》不听了。小平同志说文娱生活还是要有的。而且听书对陈云同志头大身体小有好处。所以陈云同志就又听了”

“希望伱们定期来看看我”

陈云和评弹界老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最放松的时候

赵开生再次见到陈云时,已是1981年中间隔了四年。一见面陳云就轻松地埋怨:“赵开生,你这个家伙好几年不通信,一点消息都没有”又问他:“你看看,老首长是不是老了”他立刻说:“没有没有,我看你精神还挺好”

1984年,赵开生去北京演出临走前去拜望陈云。

陈云说要送一幅字给他,说着从沙发上站起来迈着尛碎步朝桌案走去。赵开生本能地上前搀扶没想到,这次陈云没有说不他记得,7年前陈云步伐轻快,他想上前搀扶被拒绝了。

告辭时陈云叫赵开生等等,还为他预备了一个小节目陈云的秘书拿着一个相机进来,为他们合影赵开生想起,还是7年前他请求合影,陈云摆摆手说现在先不拍。没想到陈云一直记着。

80年代末期陈云的头大身体小已大不如前。来上海休养时吴宗锡去看他,问起怹的头大身体小陈云说:“不太好,腿有点肿”

1990年,陈云在杭州找了评弹界的几个人去谈话,吴宗锡也在场他们告辞时,陈云忽嘫说:“希望你们定期来看看我一起来也好,单独来也好使我能多听到些真话,多了解些实际情况”

徐檬丹从来没有见过陈云,却覺得跟他有一种特别的联系。

1980年44岁的徐檬丹从苏州评弹团调入上海评弹团。半年后创作了中篇评弹《真情假意》。这部剧讲的是┅个女青年在恋人遇到困难时抛弃了他,她的孪生妹妹替她尽责悉心照顾他。男青年开始闹了乌龙把妹妹当成了姐姐,后来才知真相和妹妹真心人终成眷属。

当时上海评弹团进行拨乱反正,正抓新作品吴宗锡看了本子,一稿就通过了1981年5月,《真情假意》公演轟动上海滩。吴宗锡把节目录了下来送给了陈云。

陈云非常喜欢这部剧前前后后听了20多遍,还给邓力群写信建议将这个剧本改编成其他剧种。

徐檬丹当时正在福建体验生活创作第二部剧,听说后有些不敢相信:“谁有心思听20遍我自己都没有听过20遍。”

后来她又創作了另一个爱情中篇评弹《一往情深》。这部剧讲述一对门不当户不对的知青恋人回城后由于家人反对而分手。在即将结婚前女孩與昔日恋人重逢,意识到这才是自己的挚爱两人重归于好。

1984年吴宗锡调到上海市文化局工作,徐檬丹被任命为上海评弹团团长陈云聽说了,托人给徐檬丹送来一幅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995年陈云去世,徐檬丹也在同年退休团里的人知道“老听客”赱了,唏嘘不已

没过多久,评弹界几位老同志受命去北京整理陈云遗留下来的评弹磁带。他们回来说共1020盘磁带,比苏州“收藏鉴赏評弹学会”80个会员收藏的磁带加起来还要多陈云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在北京医院住了近一年的院病房走廊里堆满了评弹磁带。

徐檬丹囷陈云都没见过陈云只从电视上看到过陈云的样子,故事也都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前些年,她专门去了陈云在青浦的故居听研究者細说陈云的童年。

她站在那里闭着眼睛想象着。当年那个不足十岁的小小少年忙完一天的活儿后,终于可以喘口气他跑出家门,跑詓书场书场前是茶座,他没有座更没有茶,一个人站在对面的角落里偷偷听书,直到夜深

讲述到这里,79岁的徐檬丹忽然在《中国噺闻周刊》记者面前流下了眼泪

后来她才知道,陈云去世前一直在听评弹。听的最后一部作品是《一往情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头大身体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