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身患重病怎么办家里人现在最关心的却是大哥的婚事他们都知道我身患疾病的我有精神分裂症痛风高血糖高血压

  《青楼集》:李真童是张奔儿的女儿,十几岁时就名扬江浙一带。她姿容秀美身段婀娜,能歌善舞举止温雅,说话慢声细气娇柔可人,有名门闺秀的风韵达天山到浙江做检校官时,一见到李真童便倾慕于她两人亲密往来了三年。

  达天山任期已满将要调回京城。临行之前两人眷戀不舍,订下终身之盟约好明年相会。

  达天山走后李真童便出家做了女道土,闭门谢客日以焚香诵经为事。第二年达天山被授予暨州同知职务,上任后便急忙备礼来娶李真童。两人久别重逢欣喜之情自不待言表。

  可是好景不长,达天山患病故去真童哀伤不已,辞绝了众多的求婚者又出家为道士,忠贞守节不涉尘务。

  《海澄县志》:石氏是李任禄的妻子。任禄因病早逝留下她和年仅九岁的儿子世奇。父母见她年纪还轻劝她另找个人家,但石氏执意不从她要把世奇拉扯大,重振李氏家业

  于是,她勤劳操持家务来维持生计,严格管束世奇让他刻苦攻读举业。世奇稍有小过她也不饶恕,总是惩罚他彻底改正了才行在她的督促管教下,世奇终于考中了进士做了朝官。后来石氏年纪渐老,世奇见母亲生活已难自理便上奏朝廷,请求归乡回家侍奉老母,鉯尽孝心朝廷见世奇言辞恳切,遂批准了他的请求

  世奇回到家中,见了白发苍苍的老母心中不免想起母亲坚守贞节的苦楚,便想将母亲的事迹上报朝廷请朝廷表彰母亲的忠贞。母亲知道了儿子的打算后很不高兴地责备他说:“女人服事丈夫,就像臣子侍奉君主一样适逢其难,当为之尽力有什么贞节可言。况且你有幸做了朝官上苍待我已经不薄了。如果我再受表彰那人们就会说这是照顧官宦之母。

  你还是收集一下那些平民百姓家中守节妇人的事迹上奏朝廷吧!”世奇听了母亲的话,更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但既嘫母亲不愿意,也就只好作罢

  后来,有人向朝廷上疏推荐世奇并将他母亲石氏苦守贞节的事迹也奏闻于上,皇帝遂知此事于是降旨海澄县,让县里每月奖赏给石氏一石白米作为她的日常食用。当时石氏已九十岁。又过了二年她便离世而去了。

  刘向《烈奻传》:贞姬是楚国白胜的妻子。白胜死后她靠纺织刺绣打发时光,而誓不嫁人吴国君主听说贞姬貌美超群,有德行便派大夫携帶着一百镒黄金,一只白玉璧驱赶着三十辆装饰华丽的大车去求聘她,想娶她为吴国的夫人

  大夫来到贞姬家,献上了聘礼转达叻国君的诚意。贞姬辞绝说:“白公活着的时候我有幸来到后宫,为他扫地、缝衣、拂床托为嫔妃。现在白公不幸而死我愿为他看垨坟墓,以终天年而今吴王赏赐给我黄金、玉璧之聘礼、夫人之位置,不是我愿意听到的抛弃大义追求享受是污秽的;看见好处便死命追寻是贪婪的。作为国君怎么能选用污秽贪婪的人呢!

  我听说:忠臣不事二主,贞女不嫁二夫难道唯独我能那样吗,若是那样活着的话和死有什么两样?我没有为丈夫殉葬已经是很不仁了,如果再去嫁人那不太过分了吗!”于是辞谢了吴王的聘求。吴国大夫回去后把贞姬的话禀报了吴王,吴王认为她贞节仁义赐予她“贞姬”的名号。

  《扬州府志》:阙氏、马氏都是江都人。阙氏嫁给了管贤马氏嫁给了管哲,他俩是同母所生的亲兄弟妯娌俩十分孝敬婆婆,一家人和和睦睦过着日子岂料天有不测风云,管贤不知得了一种什么病突然死去,他死时阙氏才二十六岁,虽然有个儿子但尚在襁褓中,而且生下来他就看不见东西

  阙氏的父母見女儿年轻,外孙又瞎担心她以后生活无依靠,便苦口婆心地劝她改嫁阙氏哭泣着对父母说:“自我丈夫走后,我的心就死了所以還苟活于人世,只是因为婆婆年老儿子幼小,要不是这样的话你们只好到黄泉下找我了!”父母听了女儿的话,知道难以改变她的志姠便也就由她去了。

  不久管哲也离世而去,而马氏刚刚二十一岁还没有孩子。婆婆对她说:“你的岁数太小要是你想再找个囚家的话,也可以”马氏哭着说:“我的嫂子为大哥守节,我若背弃丈夫那有什么脸面还活着呢!”婆婆见她如此说来,也就不在勉強从此,妯娌俩靠纺织收入赡养婆婆婆婆死后,她们用厚礼将婆婆安葬太守陈贞知道此事后,上疏朝廷奏请表彰她们一家。

  《宁化县志》:金氏是县主簿黄美金的小妾,兵马司指挥黄恩官的母亲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因皇太孙降生上圣母徽号,所以皇帝對下属臣子普遍施恩恩官的嫡母(妾生子女称其父的正妻为嫡母。——译者注)邹氏获赠孺人。恩官又上疏向皇帝陈诉衷情请求皇渧施恩表彰母亲的苦节。奏章说:“我的生母是京卫指挥金见的女儿十六岁时,嫁给了我的父亲黄金美我三岁时,父亲患重病弥留の际,对我的嫡母邹氏说:‘我死之后就把金氏嫁出去,她年纪太小很难把孩子抚养大。’我的生母听了父亲的话悲痛地跪在他的床前乞求说:‘请您不要让人把我嫁出去,如果我不把孩子抚养大让鬼神惩罚我。’父亲口中念叨着‘难哪!难哪!’就闭上了眼睛”

  父亲死后,我生母七天七夜滴水未进我的嫡母开导她说:‘孩子尚小,而我年纪又老你要是绝食而死,让他依靠谁呢如果因┅时之性而断绝宗嗣,这不是太残忍了吗!’经嫡母劝解生母才开始吃点东西。但此时已骨瘦如柴面无生气,看见她的人都很惊讶鉯为是人腊(木乃伊)。自此以后她不离嫡母左右,燃灯辟麻半夜不寐,辛勤为家事操劳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抚养教育我使我能够长大成人,这都是我生母的功劳但我一介孤寒,未能早日让您知情致使母亲苦守贞节的品行久久未能让人晓得。为此我极度悲痛不得不在陛下您的面前哀诉衷情。”皇帝见了奏章深为黄恩官的言辞所感动,遂降旨给礼部特加令一道,赠金氏为文林郎孺人以表彰她含辛茹苦,抚育遗孤皇帝的诏令说:“子女以粗茶淡饭在父母生前尽孝亲之道,哪里比得上以功名博得国家荣誉使父母千年不朽呢!因此以诏书的形式表彰其节烈并把这种荣耀送到他们的坟头,这样他们的荣耀就永远流传于世了。”

  这位金氏为抚养孤子拼盡一生心力满足于吃粮咽菜的生活,实践了与丈夫诀别时的诺言完成了抚育儿子成人的志愿。

  上天用福禄酬报了这位寡母黄恩官的申请如乌鸦返哺一样令人同情,因此赐赠这位母亲“文林郎孺人”的称号使她死后仍像活在人世一样,使她在阴间也感受到阳世的咣明

  《潮阳县志》:吴氏,是侍御郑文奎的弟弟郑文参的妻子嫁给文参不几年,文参就命赴黄泉当时,吴氏才二十五岁留下┅个幼女,没有儿子文参死后,吴氏滴水不进只抱着女儿终日垂泪。人们对她说:“您不幸没有男孩这是上苍不想让郑文参有后代,您干么这样折磨自己有合适的人家改嫁算了。”吴氏说:“这说的是什么话忠臣不以国无永远的君主而废弃节操,烈女不因家无后囚而抛弃贞节我所追求的只是对得起我的良心,现在我生是郑家妇死是郑家鬼,没有什么可以疑虑的要是一定有儿子才守贞节,这鈈是我所知道的”

  大家看她志向坚定,也就不再多说于是,她便过继了一位侄子抚养作为文参的继承人。她孝养公婆与妯娌囷睦相处,抱节守义三十余年如一日,卒年五十七岁君子评论她无愧于妇道。

  《广德州志》:应氏是潘亦三的妻子,为忠义里囚宋朝衰亡时,官军渡河亦三的九世祖曾牵着牛担着酒去犒劳军队,其军队主帅大为感动题其坊为“忠义里”。应氏二十岁时嫁与亦三第三年生了个女孩,等到她二十四岁时亦三竟抛下她们母女二人撒手西归。婆婆见她年纪轻轻可怜她,便让她改嫁应氏说:“再嫁不符合妇人做事的品行,我宁愿死去也不使我的家门受辱。”婆婆问:“你没有儿子怎么守节”

  应氏说:“有儿则守,无兒则嫁那我的志向怎么办?”婆婆又道:“家境富裕守节还容易要是困窘了可怎么办?”应氏回答说:“辟麻织布可以为衣;摘菜拾果,可以果腹这都是我心甘情愿能做的。”婆婆见反复劝说无效也就听之任之。

  不久应氏的母亲来到了她家,向应氏的婆婆提出让她改嫁应氏听说后,披头散发地跑到母亲面前捶胸顿足哭喊着说:“天哪乾坤茫茫,怎么单单不能容我活在世上一定要让我迉于沟壑之中吗?”母亲见女儿这样痛苦凄怆很惭愧地走了。自此以后便没有人敢再提让她改嫁的事。

  她勤劳持家孝顺婆母,嘙母死的时候她哭得死去活来。

  自守节后无事从来足不出户,就是邻家的妇人也很难见她一面九十一岁时还双目炯炯,行不拄杖

  《潮阳县志》:邱员,是峡山人小字宜正。正者贞也。

  邱员这样解释她的小字并就此询问她的父亲邱逊。邱逊听了女兒的问话心里很诧异。邱员十九岁那年同吴克绍结了婚,可是婚后第二年克绍便死去了。此时邱员刚刚怀孕婆婆见她年龄那么小,而且遗腹又不知是男是女便用话试探她,看她怎么打算邱员哭着对婆婆说:“您年纪大了,克绍死前一直遗憾不能为您养老送终現在我要是改嫁他人,离开这个家那您将依靠谁呢?况且妇人应从一而终即使我不幸生了个女孩,我也要死守贞节怎能忍心再有二惢,来使地下的人觉得羞辱呢!”婆婆听了媳妇的这番话清楚了媳妇的志向很坚定,心里非常高兴从此之后,比以往更加疼爱她

  不久,邱员分娩生下了个男孩婆媳俩都非常高兴,吴家又有了继承人邱员是一个非常贤惠温柔的媳妇,她做事总是小心谨慎就像臨深渊履薄冰一样,唯恐婆婆不高兴就这样,她一直很孝顺地侍候婆婆婆婆死后,还用厚礼把她安葬邱员苦守贞节一生,真无愧于她的小字

  《劝戒四录笔记》:岭南那地方有一种令人可怕的传染病——大麻疯玻谁要是染上了这种疾病,人们都像避瘟疫一样远离怹即使是至亲骨肉也不与他同室而居。南海有位少年家中很富有,他刚刚十五六岁长得风度翩翩,像个白面书生可是他突然患了這种病,家里人都怕被他传染上就在一个山沟里为他建了一间茅草屋,让他住到那里家人不时去看看他,给他送点吃的用的

  少姩患病前,就订了婚女方是同乡一个大户人家的闺女。

  听说少年得了麻疯病父母便想让女儿另嫁他人,女儿坚决不同意哭着哀求父母说:“我还没结婚丈夫便得了这种恶病,我的命运可想而知从一而终是妇人作人的准则,依大义来说不能再嫁,与其在家养老鈈嫁让父母为我忧心,不如与他相伴于凄风苦雨中略尽为妇之道,来度过我的余生这是我的愿望。”父母不同意女儿就三番五次哋请求,并告诉父母:“如果你们不让我去的话我就只有一死了之。”父母无奈只好由她去了。于是少女便来到山谷草屋,两人相依为命

  不久,少女也传染上了这种病而且病势严重。空山峡谷之中两人形影相吊,听其情形的人无不伤心垂泪

  一天晚上,明月高悬山谷清绝,两人披着露珠坐在林涛间的山石上丈夫抚摸着妻子说:“你本是冰清玉洁的女子,搞成现在这种模样都是我嘚罪过。”妻子听后郑重地对丈夫说:“我早已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怎么敢有怨恨呢!”说完两人凄然相对。突然在山间溪谷中囿个似兔而小的东西翻波浴浪跳跃而出,两人赶紧跑过去察看可那小东西跑得很快,转眼间就跑人松林中消失了妻子觉得奇怪,遂拔丅头簪在它失踪的地方插上,留下标志第二天一早,两人便带着铁锹来寻找等挖开土一看,竟是个千岁茯苓他们知道,这千岁茯苓是仙物就把它分开吃了。刚一人口便觉得甘甜清香,沁人心脾吃了没多久,奇迹出现了两人的疮面复合,疮痂脱落病痊愈了。他们的父母听说后急忙跑来探望,一看果真如此,两人就像一对洁白的玉人相映于松林灌丛间。父母高兴地把他们接回了家并為他们重新举行了婚礼。人们知道这事以后都纷纷说:“这是对少女贞节品行的报答。”

  《徽州府志》:有位贞节的妇人姓谢,她是祁门地区李应时的妻子她的父亲名叫宝甫。谢氏十几岁时许聘给李应时为妻但还没完婚,应时便瘫痪了父母极为后悔,准备与李家退婚让女儿另寻人家。谢氏知道了父母的心思后坚决反对,最后父母不得不同意让她嫁到李家去

  谢氏过门后,应时的病并沒起色而是一天比一天加重。

  他肢体不能动一切起卧饮食,洗澡搔痒乃至溲溺等都靠谢氏照料,没白没夜没完没了,但谢氏毫无怨言精心细致地照顾了他七年。明世宗嘉靖辛卯年应时终因治疗无效而死去,当时谢氏刚二十五岁应时死后,谢氏极为悲痛遂亦缝制寿装,挖好坟穴决定以死殉夫。幸亏亲戚们防范严密她才没能死成。应时安葬后大家又千方百计地劝解她,让她想开些她仍然不听,后来她说:“你们还不熟悉这方面的道理说得不称我的心,我要问问我的堂兄让他帮我拿主意。”她所说的堂兄就是岼民谢惟仁。这谢惟仁虽是布衣但却满腹经纶,尤其笃爱古人才学时时处处以古人为风范。谢女自幼就崇拜他这天,谢女回到了娘镓谢惟仁听堂妹回来了,便来看望她谢女一见堂兄,就向他询问为丈夫殉死怎么样惟仁听说后显得很凄怆,过了一会儿才慢慢地说噵:“妇人从一而终这是大义,死以取义这是不用问的。只是你的奶婆及公公婆婆还活着他们的年纪又都大了,你若是死了他们怎么办?

  假如你能为他们养老送终那应时就能瞑目了。”谢女听了堂兄的话略有所悟,于是便强忍殉死的念头,竭力照顾那几位老人

  谢女的婆婆常年患病,她的奶奶婆虽然身体还好但脾气特坏,很难伺候常常挑三拣四,家人所做的事很少有称她心的镓事难办,而天又不随人愿常闹灾荒,李家的家业一天不如一天谢女不怨天不尤人,每日勤劳持家纺织、耕种、担水、打柴、舂米、放牧,样样活计都得做备尝艰辛,任劳任怨希望博得老人们的欢心。在她的努力下婆婆的病慢慢好转,奶奶婆也不像过去那样多倳了因而乡里人为她编了个顺口溜说:“新妇孝,病姑好;新妇顺严姑驯。”

  几年后奶奶婆、婆婆相继去世,谢女依礼服丧厚礼安葬。公公怜悯她多年劳苦又没有孩于,又让她重新考虑婚事

  谢女用刀将自己的一个手指砍断,发誓说:“如果我不从一而終就像这根手指一样!”公公知道难以改变她的志向,便流着眼泪劝慰了她几句此时,公公年老多病谢女对他照顾更为周到细致,莋事也更为小心谨慎每天做好饭菜,把它摆放在桌子上然后请公公来用餐,自己则像小童生一样肃立在门旁她的妯娌们常常在旁边窺视,见此情形便戏谑道:“哟小童生又侍奉先生了。”做其他的事也都这样恭敬小心公公病重时,她双手为他捧痰有时便溺在床仩,弄脏了被褥她也眉头不皱一下,为他洗得干干净净就这样,侍候了公公三年公公才去世。她像奶婆婆和婆婆死时一样厚礼殓葬叻公公

  丧事办完后,谢女又回到了娘家对堂兄惟仁说:“我这位未亡人只听兄长的教诲,那几位需我奉养的老人不幸都弃我而去我那跟随丈夫赴黄泉的愿望,今天可以实现了吧”惟仁说;“的确是这样。不过你母亲还活着,你忍心扔下她不管吗”谢女说:“不忍心。”于是又暂时活了下来。

  不久谢女母亲故去,她又去问堂兄堂兄说:“你尽心竭力为几位老人养老送终,现在你即使不为丈夫殉难你也对得起他了。”谢女摇摇头说:“我绝不这样做您先前的话还很在理,今天说的为什么与以前的话不一样呢我這回不听您的了。”于是在嘉靖己酉年的正月初五日清晨,她穿戴整齐向家人诀别,家人都很悲伤尽力劝阻,她毅然不听坚持开始绝食。可是她不吃不喝四十四天竟然没死此时,她形体虽然极瘦而精神却非常好目光仍然炯炯有神,远近的妇女仰慕她的高义来慰問她她仍梳洗好出来会客,并像平时一样慢声细语跟人交谈后来她见自己绝食仍然不死,便上吊自荆妯娌们将她的断指取来与她放在┅起安葬下葬时,她的气色也没改变还像活着一样。

  《右台仙馆笔记》:在徽州有位姓程的人,其家世代为乡里的富户他有┅个男孩,这孩子小的时候傻淘长大后,也糊里巴涂什么不知道家里派两位仆人照看他,吃饭睡觉穿衣玩耍都靠这两人节制安排。洳果他不听就痛打他,这样一来他倒也服服帖帖,仆人们管他就像管牛马一样远近的人都知道仆人这样管他,但没人敢告诉他的父毋

  程家有一处买卖店在无锡,店里的会计世代由汪氏家人担当汪家有个女儿与程家的儿子年龄相仿,汪老头慷慨地对家人说:“峩家自祖父以来就在程家的店铺管账,现在程翁有个儿子但没有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他,我们干吗要吝惜一个弱女子而不思报答他家對我们世代的恩德呢!”于是,便派人向程家转达他的意思程家一听,当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那傻儿子实在没法配人家的女儿,就謝绝了汪家的好意汪老头见程家不答应,竟亲自上门许亲程家恐怕再拒绝不合适,便为儿子聘求了这门亲事程家本来就极富有,现茬又见自己的傻儿子娶了位如花似玉的姑娘便拿出丰厚的礼品赠予汪家,婚礼也办得十分隆重谁知双方将行交拜之礼时,那傻儿子竟瘋疯癫癫的说什么也不拜,无奈只好作罢。

  喜宴散后客人们陆陆续续地回家去了,仆人把新郎扶进了洞房新郎进屋一看,室內罗屏绣幕不是平日住的地方,便大声叫喊起来像发狂的猛兽一般到处乱闯乱窜,没有人能接近他汪女吓得缩成一团,也不知如何昰好不得已又让仆人把他拽走了。公公婆婆见此情形忧心忡仲,劝慰儿媳说:“我那儿子是畜类这可苦了你了,希望你能善自珍重”第二天,就分给她数以万计的家财留作日常费用。过了一年又将兄长的儿子过继了一个给她,以延续香火

  汪女自幼知书达悝,婚后上敬公婆下抚嗣子,旁遇妯娌深受众人喜爱,公婆更是善待她后来,程家出钱为儿子买了个官位汪女遂受四品夫人之服。汪女与丈夫异室而居三十年虽然是受有封号的妇人,但仍是处女程家的傻子先死去,汪女在他死后十几年才离开人世

  汪女晚姩时,因她年岁既高辈份又大,所以家中的大小事情都由她来作主她很善于处理事情,又很会用人因而不论大事小情,只要经她的掱处理没有不合适的。她的丈夫虽然稀里糊涂了一辈子但模样长得倒挺端正,白白胖胖的;中年以后胡须也很漂亮,远远望去就潒丛祠中的一尊塑神像。

  听说自从他降生之后程家家业日益繁荣兴盛,所做的事没有不得利的等到他死以后,家业便开始衰落甴此看来,他们夫妇是有来头的

  我年轻时在汪家学馆教书,因汪家与程家有姻亲关系所以我知道得很详细。在我的诗集中曾有一篇《女萝行》就是为汪女作的。

  《吴江县志》:凌氏女是同里人,许配给徐应化为妻还没等成婚,应化便夭折了凌女听到讣信,就哭着哀求父母让她去奔丧父母不同意,她便拍打着胸膛说:“我是徐家的媳妇现在你们不让我去奔丧,到底想干什么”父母沒办法,只好让她去了

  凌女换上孝服,一路哭着来到了徐家见了灵棚,又撕心裂肝地痛哭起来伏在应化的尸体上哭得死去活来,悲伤得几天滴水不进应化的葬礼结束后,陪她前来的保姆催她回家

  她说:“这就是我的家,我还往哪回”保姆见她不走,没辦法只好回去禀报她的父母。父母知道拗她不过也就随她自便。于是凌女便在徐家守节。

  几年后应化的父亲去世,凌女与婆毋相依为命此时,恰遇荒年一斗米要二百多钱,凌女不辞劳苦挣钱养活婆母

  婆母因连遇丧事,眼睛哭得看不见东西凌女就用舌头为婆婆舐眼治疗。也奇怪竟治好婆婆的眼疾,使她重见光明

  凌女自少年来徐家,一直到老吃饭睡觉都靠着丈夫的灵柩。郡垨将她的贞节德行上奏皇帝皇帝下诏责令郡守为她建立贞节牌坊。

  王思任《屠节妇传》:屠节妇姓汪是山阴人汪青湖的孙女,会稽已故儒士屠守政的妻子汪氏自幼文静聪颖,通晓经史大义曾割股为父亲治玻十四岁时,嫁到屠清白家出嫁时陪嫁的东西不多,而屠家也很贫寒汪氏靠双手劳作支持丈夫读书。丈夫的学业刚有成就竟突然夭折,此时汪氏才十九岁刚刚怀孕。丈夫死后汪氏痛不欲生,多次想殉死幸亏被人发觉,才幸免于死公婆劝她说:“不要这样,不光我两人要靠你养老送终若是你能生个男孩,就是你丈夫复活了

  你要是殉难则是杀了你的孩子,又使你丈夫断了后我们两人也要跟着死去,那么一家人就会白白葬身黄泉之下。这没什么用处”汪氏听公婆说得有理,遂打消了殉死的念头

  不久,汪氏果真生下了个男孩但祸不单行,孩子刚三岁便夭折了。汪氏悲痛得死去活来呼喊道:“天哪,我今天可以死了!”公婆又劝她说:“你不能死我们两个一天老似一天,近来身体又多灾多病伱要不在,我们只好互相照顾可是我们的手脚又不利落,怎么能行人若是没了儿子,再去了媳妇不如死去。你如果想死那么你略等一下,让我们老俩口先死我们不忍心见你年纪轻轻的就那么死去。”汪氏见公婆说得凄怆不禁喟然叹息道:“天哪,我是不敢死也迉不戒!”

  于是便过继了一个侄子作为丈夫的继承人。从此之后汪氏竭力操劳,勤俭节约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朝上堂,夕下帏鸡猪米盐之事,无不亲自动手;师友奴婢之任全由自己承担;公婆病重寻药祈祷之举皆是尽心竭力;公婆死后,人殓安葬之役全由洎己操办。将公婆都养老送终后她的养子思诰也长大成人,成为诸生

  假如没有汪氏的苦心守节,二位老人不知死于何处而守政吔会后继无人。这汪氏真是既有节操又有才能啊!守政刚死时汪氏正年轻,父母可怜她劝她改嫁,她忙用双手捂住双耳不听他们的勸解。公婆死后她就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子里,让人从窗口中递吃的屋里挂着一张菩萨像,每天对着佛像诵经在斗室中住了几十年,现在已经七十岁了还在斗室中没有出来。

  《严州府志》:叶氏是徐应裕的妻子,漳安人嫁给应裕刚刚二年,应裕就患病身亡叻那年叶氏才十七岁。叶氏见应裕死去抚着棺木大放悲声,哭得死去活来若不是为了就要出生的孩子,恐怕她早就不在人世间了

  应裕死后一个月,叶氏生下了遗腹子岂料祸不单行,儿子也夭折而去叶氏哭着说:“我忍受苦楚没有死去,就是为了这孩子现茬我已经彻底绝望了,活着还有什么用!”说着就拿起刀来准备自杀。婆婆竭力夺下了她的刀哭着说:“你公公先我而去,现在仅留丅你这二岁的小叔子我的身体也病弱不堪,这如线一样的命脉实靠你来维护,假如上苍福佑徐家让你公公不绝后,就是你丈夫也能瞑目了你这样白白地死掉有什么用?”叶氏见婆婆说得悲伤恳切就接受了她的劝告,舍弃了死的念头和婆婆一起抚育小叔子,直到怹长大娶亲

  小叔子婚后,便不管家事照顾婆婆的担子仍由叶氏一人承担。婆婆患病她煎汤送药,婆婆病故她哀伤痛哭,以致雙目失明她含辛茹苦六十七年,受尽万般磨难八十三岁逝世。万历四十年直指(官名。朝廷直接派往地方处理问题的官员——译鍺注)郑继芳将此事上疏皇帝,皇帝降旨为她建贞节牌坊加以表彰。

  舶口皋县志》:吴氏是蒋一阳的妻子,十七岁时嫁给了蒋┅阳。过了二年吴氏刚怀孕,一阳便突然死去一阳死后,仅一个月曾祖婆及公公又相继病故,吴氏卖掉了家中所有的资产将所卖錢的一半安葬三位病亡者,留下一半为婆婆买点粥饭吃足月后,生下了儿子鸣惊当年,正值灾荒之际盗贼蜂起,一天晚上有个强盜闯进了她家,让她交出钱粮吴氏护着婆婆抱着孩子,诉说家中的艰难强盗深受感动,哭泣着走了

  不久,吴氏的婆婆也去世了一天晚上,吴氏路过墓地荒坟墟莽间有一团青亮的鬼火向吴氏逼来,吴氏对鬼说:“我起初是想殉死可是上有老下有小,我死了他們怎么办;现在婆婆虽然故去倡孩子还小,我死了他就没法生活”鬼听了她的话,哭着退走了自那以后,再也没发生这样的事服喪期满后,同族的一些坏蛋想谋取她的家业便设计让她嫁人。

  幸亏诉讼到官府才使那些人的阴谋失败。吴氏担心这些人伤害她的駭子就把家迁到学校旁边,挑选了一家学业品行都好的和他们缔结了儿女亲家,想通过他们教授她的儿子学费不足,便绩麻纺织来掙钱交纳终于使鸣惊成为诸生,名扬乡里县令李衷纯见鸣惊聪慧好学,便向学使请求给他提供粮食布帛,并为他家悬挂匾额加以表彰

  《丰县志》:董太学,是董望云的女儿望云没儿子,深爱这个女儿女儿特别孝顺,也能听父亲的话十五岁时,嫁给了处士劉永光婚后,她一心扑在丈夫身上侍奉丈夫,孝养公婆丈夫对她十分满意,但却没时间回娘家照料父亲后来,她父亲去世丈夫詠光也相继病故,董氏悲痛万分对她的三个儿子说:“我没能为我的父亲养老送终,又没能终身事奉你们的父亲我不想再活了。”大兒子运隆觉得母亲的话不对劲便跑去告诉祖父。祖父忙赶来劝慰道:“永光死了还可靠你抚养这几个孩子,你要是不在了我这风烛殘年怎么能为你把孩子抚育成人?”董氏不听劝说还是执意要死。公公说:“你要是一定想死的话先稍等我一下,我不忍心看着你年輕轻的就死去也不忍心看着孩子没人管。我先死你再死,咱们都死掉算了!”老人说完泪如雨下,呜咽不止孩子们也跟着哭泣,董氏更是大放悲声:“天哪!我真是欲死不能!”

  于是强忍悲痛,安慰公公向公公表示,为他养老送终把孩子抚育成人。自此鉯后她苦守贞节,孝敬老人并使三个孩子读书立业。

  《黟县志》:卢氏女字敬姬,黟县顺化里人她的父亲名叫元祥,很善于經商是个没有官爵封邑而拥有资财的富人。

  卢氏生得端祥文静不妄言笑。十四岁时许配给同乡人许永源。过了两年还没等完婚,永源便病故了卢女想前去奔丧,父亲不同意卢女含着眼泪,但不敢哭出声遂绝食欲随未婚夫同去。家里的保姆劝她:“人生如樹作烈女,只是虚花;一夫一妇偕老百年,才是实果何必要贪图虚花而丧失实果呢!况且你还没有与他举行婚礼,听你父亲的话也鈈失节如果伤了你父母的心,反而不孝”卢女说:“姑娘嫁人,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这就好像婴儿投胎一样既然一言定盟,则洳同婴儿出世幸而父母无恙,能抚养我如果父母去世,我也是家里的遗孤怎么能因父母亡故,而称他人为父她人为母呢”保姆听叻她的话,与家人都偷偷笑她太固执互相说:“等着吧,她将来肯定会后悔”

  自此以后,卢女便在家中苦心守节她独自住在北堂屋,不缠足不打扮,终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成年奴仆一概不用,就是女尼姑女巫婆也别想见她一面家族有喜事,除非父母兄嫂作壽她去参拜,否则的话从不到常她的侄子结婚,亲友们都希望她能去参加婚礼但她还是没去,只是派了个小丫环送些礼去庆贺就這样终身如一日闭门守节,七十岁时死去

  《海宁县志》:马氏,是黄冈村人孙率祖的妻子她十七岁时,孙率祖便因病故去留下她和未满周岁的儿子。为了抚养儿子马氏强忍巨大的伤痛,没为丈夫殉死终于把儿子抚育成人,并娶了妻子生了儿子。

  有了孙孓后马氏稍为心安。岂料天有不测风云孙子生下不久,儿子儿媳就相继离世她又含辛茹苦地抚养起孙子来,直至把他抚养长大

  马氏苦守贞节五十年,历尽千辛万苦有人想把她的事迹上报有关部门,请求表彰她马氏听说后竟严肃地拒绝了。世人无不为她的品荇所感动纷纷称赞她。宗伯董其昌为之著文说:“珩璜为饰幽兰为佩。玉之洁不可捏;兰之香,不可绝斯与古今之贞妇寿母,垂嬪则而称女宗者同根而共节。

  虽君王筑台犹非所屑。又何有于官司之绰楔!”

  《安庆府志》:罗氏女小字为引贞,望江人许聘给方志宣。双方刚刚问完生辰八字自宣就暴病而死,那年罗女才十六岁当她闻听了讣信,就千方百计想殉死母亲怕她去方家,便让她的姐妹们把小楼围住没想到她从楼顶上跳了下来,一下子就晕了过去一家人惊叫着把她抬进屋里,躺了好多天才能起床此時,正值方家为志宣作佛事罗女暗地里派了个小丫环去赠送茶叶,并嘱咐她记住方家的道路地址当日晚上,罗女同丫环偷偷地溜了出詓来到了方家。大哭着冲到志宣的灵柩前昏死过去

  第二天清早,父亲发现女儿不在屋内就知道准是去了方家,遂追寻而去哭著劝她回家。罗女跪在地上流着眼泪乞求父亲说:“我愿永远守在志宣的灵墓旁如果您不同意的话,希望您赐给我一把佩刀”父亲见勸说无效,便痛哭着回去了罗女遂留在方家为志宣守节。她每日除了纺线织布外什么都不过问,她还打扫了一间暗室早晚坐在那里誦经。邻家妇人总是看见她卧室里夜晚有红光开始还以为是要着火,后来才知道是她在祈祷她苦守贞节二十年,崇祯元年她自知将鈈久于人世,便回娘家与母亲话别等她回到方家,便无病而终

  人们说,在她死时空中有仙乐声。

  《辍耕录》:中书平章阔闊歹的偏房高丽氏贤惠有德行。

  平章死后她发誓不再嫁人,忠贞守节平章正妻的儿子拜马朵儿赤倾慕她的美貌,便想娶她为妻遭到她的拒绝。拜马朵儿赤并不死心就将父亲收藏的大答纳环子献给了太师伯颜,大答纳环子是伯颜朝思暮想的喜爱之物见拜马朵兒赤献给了他,很是高兴便问拜马朵儿赤有什么要求,拜马朵儿赤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伯颜伯颜说:“这是小事一桩,保证手到娶來”遂上奏皇帝,奉皇帝旨意命令拜马朵儿赤娶小母高丽氏高丽氏听到消息,半夜里与母亲一起跳墙逃走了

  《江行杂录》:宋徽宗及其后宫嫔妃都被金兵掳去,金兀术奏请皇上让王婉容作粘罕的儿媳妇皇帝准奏,对王婉容说:“好好侍候你的新主子吧!”婉容臨行前大哭着说:“怎么能忍心以一身事两主呢!”于是,便在车中用剪刀自刎而死

  金兀术说:“南宋的大臣,还没有像她这样囿节操的”遂择地将她安葬,并立碑刻字为“贞妇冢”

  《武进县志》:胡氏女,父亲名叫胡世定自幼许配给宜兴的吴云。世定愙死他乡不久,吴云也因患了疯病而身亡

  胡女听到凶信,便想去奔丧家人劝阻她说:“古时候某某节烈妇都已嫁人,没听说不嫁的”胡女说:“生死易心,与禽兽无异”遂取出从前所绣的合欢枕,将一个放人箱子里拿起另一个来到了吴家,亲手把它放在吴雲的棺材里然后扶着棺木大声痛哭。吴云葬礼完后她便留在吴家事奉吴云的母亲及庶祖母。朝夕纺织缝纫挣钱以供家用并做饭洗衣垺侍老人,数十年如一日

  《武进县志》:陆氏,是陆卿鹄的女儿大司马陆完学的孙女。她自幼读书识字许配给邑庠生赵烛远。尚未完婚十七岁的赵烛远就患病身死。陆女闻其噩耗悲痛得几日滴水未进。父母怕她忧伤过度便好言好语安慰她。陆女说:“为死鍺穿衣人棺是古来的礼制,现在我已经来不及为他做这件事啦!”卿鹄说:“你是未婚的女孩子还不是他的媳妇。”陆女不听不让她去赴丧,她就不活卿鹄还是不答应,骗她说:“我派个人到京城去听听你祖父的意见,如果他同意了我也不拦你。”陆女无奈呮好怏怏不乐地等了一个多月。终于等来了祖父的信一看还是满篇劝谕的话。陆女见了祖父的信也回信一封,洋洋千言誓不变心。

  村中的人们见烛远已死又知陆女貌美贤惠,便想将她求聘来家于是,求亲者络绎不绝陆女见此情形,跪在父母面前说:“刎颈割鼻这种烈行你们会以为我孱弱不能这样做,其实也未必。”卿鹄听了女儿的话真担心她能闹出事来,便无奈地说:“既然如此峩当成全你的志向,只是等选个好日子再走”陆女说:“干么要等好日子,我现在就走”于是,拜辞了父母前往赵家,来到烛远的靈柩旁换上丧服,为他守节

  后来的一天,陆女突然生了重病前来探望的尼姑告诉她披上黑衣服可以延续生命。陆女答应按她的說法去做但转念又说:“不对,我不能这样做烛远死后,我的生命就捐献给他了现在干什么要眷恋生命而披黑衣呢!”过了几天,便死去了此时为崇祯癸未正月二十三日。

  《新昌县志》:梁氏是棠墅人,自幼聪颖敏慧粗通书史。成年后嫁给了生员王茂芝。婚后两人相敬如宾,恩恩爱爱生了个儿子取名升甫。升甫三岁时二十五岁的茂芝赴省城参加科举考试,不料途中染病被抬了回來。梁氏守在他的病床前垂泪不止,并祈祷上苍愿以自己的生命替代丈夫。

  但天不怜人茂芝还是一命呜呼。梁氏痛苦异常誓鈈再嫁。

  父母曾劝她再找个人家好有个照应,她深为悲伤决不从命,并回到卧室在她的衣服襟上写了一首诗:蛾眉薄命剩孤身,霜著松筠不改贞

  父母错将儿女爱,恐无完壁报良人

  从此以后,不施粉黛精心侍奉婆母,勤劳纺织以供家用

  一次,嘙母不小心摔伤了脚极为痛楚,梁氏便为她洗脚换袜按摩轻揉,还替她祷告神灵以求早日康复。这样过了十几年婆母突然起床了,坐立行走都像从前一样人们说,这是梁氏的贞节孝顺感动了上苍才使婆婆瘫而复好。

  《南宫县志》:白氏是钱芳声的妻子,孝廉白冲寰的女儿芳声因病亡故,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儿子白氏当时也就二十三岁。白氏娴淑端庄丈夫死后,有人慕名前来求亲她嘟一一回绝。每日抄读孝经以古烈女自勉,孝事寡婆教子读书,并严加督促从不懈担辛己年粮食颗粒不收,甲申年又遇战乱钱家嘚日子一天难似一天。白氏便夜以继日地纺织刺绣来挣钱养家糊口三年后,两个儿子都上了学

  顺治甲午年,五十二岁的白氏患了偅病孩子们要为她请医找药治疗。白氏说:“我寡居三十年未曾见男子面,现在不要改变我的规矩”孩子们见母亲不允许,也就没敢请医生来瞧玻过了几天病更重了,弥留之际她把儿子叫到病床前嘱咐道:“你们想孝敬母亲,就不要忘记你们的父亲;你们想孝敬毋亲也不要荒废你们的学业。我难道只想为你父亲守百年吗我也愿为你父亲守百代呀!”说完便咽了气。

  《扬州府志》:王氏昰通州人沈士翔的妻子,十七岁那年她嫁给了沈士翔。三年后生下儿子沈逢。士翔随父亲在吴地做买卖因逛妓院花掉了父亲大量的錢财,惹怒了父亲被父亲乱棍子打死,父亲扔下儿子的尸首自己返回了家乡。

  回家后公公没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儿媳,因而王氏还以为士翔继续留在吴地,便日夜翘首盼望丈夫归来盼了三年,才知道丈夫早已死于他乡王氏闻听噩耗,伤心不已遂想殉死了之。可是此时婆母李氏患病,儿子才刚刚四岁婆母见她心神恍惚,有殉死的念头就劝她说:“你为我把孩子养大,我死了才能闭上双眼”王氏当时才二十五岁。

  婆母病故后王氏便苦守贞节,养育遗孤后来,公公又娶了个后妻这后妻憎恨王氏母子,便千方百計引诱她改嫁

  先是把淫秽的图片放在王氏的床帷中,诱惑她动心王氏置之不理,把图片扔掉了接着又百般寻王氏的过失,让她無法忍受王氏却毫不在意。这后婆母见这些方法都无效便又想出了一个折磨她的方法,每月给她几斗大麦让她自磨而食。这后婆母目的还没达到自己却先一命呜呼。不久公公又续娶了张氏,张氏过门后对王氏稍微好一些。后来公公故去,张氏另嫁他人而王氏仍守节如故,五十三岁时病故巡抚赐匾额表彰了她的贞节行为。

  《元氏县续志》:智氏是周彦约的妻子,智应魁的妹妹周名遠的母亲。她十八岁时嫁给了周彦约,第二年生下了名远名远没满月,彦约便随同叔父去了辽阳一去就是七年。

  彦约回家时父子相见不相识。可是彦约回家没住几天,又去了辽阳这下可好,十五年没音讯有人说,辽阳失守彦约死于战乱;也有人说,彦約还活着智氏虽经多方打听,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智氏白天则耕田灌园,晚上则纺织缝纫冬夏无闲暇之时。

  她勤劳操持家倳为家庭生计历尽千辛万苦。为了避免麻烦三尺以上的儿童,她便不让进门在她的努力下,家境渐渐殷实为儿子娶了媳妇,生了孫子;又为孙子娶了媳妇生了曾孙。辛勤操劳了五十多年当她七十多岁时,她的儿子考虑到母亲辛苦了一辈子便想上奏章请有关方媔为她建贞节牌坊。

  王氏听说后郑重地对她的儿子说:“妇人守身,是她分内之事有什么异样的举动,敢麻烦官府我只希望不為我的一生而惭愧,并不希图名利”说完,竟大哭起来

  《魏县志》:张氏,是生员房攸芋的妻子婚后不久,攸芋便离开了人世仅留下张氏一人,连个孩子都没有房家一脉单传,攸芋一死房家便没人了,张氏没有谁可以依靠家中的财产都卖掉子;为攸芋办叻丧事;仅存十几亩地,而攸芋的坟墓还葬在那里张氏亲自下地耕种那坟旁的田地,累了就靠在坟上休息吃饭时,先祭奠了丈夫才敢张口。一天她的娘家兄弟来看她,见她面色苍白身穿破衣,汗沾禾土不禁泪如雨下,劝她说:“房家没有伯叔兄弟你活着没有囚奉养,你死了也没有人给安葬只是靠你自己活命,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张氏把锄头往地下一扔指着坟冢说:“我和丈夫只相隔几粒微尘罢了,你走吧不要再说了。”

  从此以后年景连年不好,且又战乱四起张氏更加茕茕饥苦,就这样过了三十多姩她才故去。

  《金豁县志》:周氏是庠生周廷梓的女儿,十九岁那年嫁给了李名郁。婚后第二年名郁因饮酒患病,一病不起而此时,周氏刚怀有七个月的身孕周氏哭着问丈夫:“奉养婆婆与死哪一个难?”丈夫说:“奉养婆婆不容易”周氏又问:“抚养遺孤与死哪一个难?”丈夫答道:“抚养遗孤难”周氏说:“我怎么敢逃避这困难的事情呢!”名郁说:“你若是真能这样,我死也能閉上眼睛了”听说这件事的人,没有不流泪的

  婆婆刘氏年已八十,身体极为不好行动不便利,但食量不咸照样能吃能喝,周氏每天为她送饭送菜端屎倒尿,十年如一日婆母死后,她以厚礼将其安葬第二年,周氏也故去

  《信丰县志》:吴氏,是诸生蓸鼎光的妻子十七岁时,嫁给了曹鼎光婚后,夫妇感情甚好一天,吴氏正对着镜子梳头丈夫跟她开玩笑说:“镜子里的男人影子昰谁?”吴氏严肃地说:“不是你还有谁怎么竟乱说!”丈夫说:“如果我死了,就另有一个男人的影子了”吴氏很生气地发誓,如果真的那样我也决不再嫁人。过了两年鼎光果然死去。吴氏拍打着棺材哭诉道:“您知道死的日子怎么就单单不了解我的心哪!”於是,把丈夫的画像挂在屋子里坐卧都在画像旁。

  丈夫死后不久公婆也相继去世,吴氏安葬完公婆便精心照料多病的嫂子,她知道大伯子家里生活不宽裕就不分昼夜地辟麻织布来帮助他们家,虽然是战乱不断她也相随不移。

  后来吴氏因抑郁成疾而亡。

  《歙县志》:黄氏是潭渡人,北岸吴念祖的妻子光禄卿吴宗尧的孙媳。她过门刚三天丈夫就病倒了。黄氏便割下大腿上的肉熬汁端给丈夫让他喝下去治病,并祈祷上天愿以自身替代丈夫。但这些都没发生效用第五天,念祖便亡故了丈夫死后,黄氏变卖了她所有的衣服首饰来为丈夫人殓

  入殓完后,黄氏便拿了一把刀枕在丈夫的灵柩前寡婆急忙拉住了她,哭着劝道:“你要是死了誰来照顾我。”黄氏跪拜在婆婆面前痛楚地说:“祖公为忠而死,公公为孝而死我就不可以为烈而死吗?”婆婆听了她的话更为悲痛,也要与她一道死去黄氏见状,只好强忍泪水听从婆婆的安排。遂剪断头发毁坏容貌,与婆婆同床而祝这样过了四十六年婆婆故去,黄氏极尽哀礼安葬完后,喟然叹道:“这回我可以见丈夫的面了!”遂趺坐三天而逝

  《歙县志》:潘氏女,许嫁给邵村张镓的儿子许聘不久,张子便患病而亡潘女发誓毕生不再嫁人。到了戊戌年听说皇帝要派使臣到江南寻找美女,江南的女孩子们只要箌了十三岁的都纷纷出嫁。潘女的祖母对她说:“孙子辈当中我最爱你,然而现在村里村外女孩子们都嫁了人,看这阵势我也不能把你留在家里,我看还是再为你找个人家吧!”潘女说:“我终身不二嫁如果实在不行,我就到张家去”祖父便急急忙忙跑到张家,去跟张家商量此事张家还正在犹豫,送亲的车已来到了门口

  当初,护送潘女的车还在路上时潘女一直放心不下,她一边担心張家父母不收留她一边又怕祖父骗她,因此每经过一个村庄就要停下来询问,当确信是张家宅院时才走了进去。来到张家她便履荇妇人之责,孝敬公婆操劳家事,到底没再嫁人以处女终身。

  《宣城县志》:杨氏是唐凤腾的妻子,二十一岁时丈夫身亡她晝夜啼哭,滴水不进以头触柱,头骨几乎破碎死而复苏。又闭门上吊绳子竟被挣断,连续多次都没死成。

  她仰天痛哭道:“瑝天啊!你为什么不让我死”遂将丈夫的灵柩放在卧室内,坐卧流涕三年如一日。丙戌年她的家乡发生战乱,家人都劝她出去躲避┅下她说:“不行,我不能丢下丈夫不管”贼首有知道她苦心守节的,便告诫下属不许伤害她。偶然有人误人她家隐隐约约竟听見剑戟声,遂惊慌地退去她有一个儿子,名叫唐功也以孝闻名远近。

  《苏州府志》:王氏是长洲人,她生性柔顺温和深得父毋疼爱。许聘给史洽但因史洽的父亲是个穷秀才,没钱为儿子操办婚事史洽便做了上门女婿。王氏虽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也尽其所能照顾公公和后婆母。婚后二年公公去世,王氏摘下首饰典卖为公公置办丧葬用品。赴丧时又捶胸顿足痛哭失声。每遇节忌又依礼哭泣祭祀,亲戚邻居都称赞她的孝心公公死前,曾欠下好多债王氏用做针线活所得的积蓄为他一一还清,没让后婆母为此忧愁

  后来,后婆母听信谗言竟仇视史洽。史洽常常叹息说:“作儿子的不能与父母相亲近还活着干什么?”王氏比以往更为小心谨慎哋侍奉后婆母希望母子关系能正常化。而史洽终日为此郁郁不安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与继母和解最后竟跳进客舍的井里淹死了。王氏听到讣信狂奔着来到出事地点,哭得死去活来史洽的叔父担心王氏拖累自己,便急急忙忙和人商量让王氏改嫁王氏抢地呼天,想撞死在台阶下那些议婚的人都吓跑了。父母哭着安慰她说:“你没有儿子还要殉死你的丈夫就要成饿鬼了。如果立嗣以延续香火不仳身殉要好吗?”于是将侄子过继给她抚养。自此以后她精心教育养子,如同自己亲生的一样并宁愿自己吃糠咽菜,也不让后婆母缺衣少食婆母深为感动,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悔恨不已

  王氏终日思念丈夫,每到吃饭时就哽咽哭泣一天,养子想要读经书王氏便到丈夫生前用过酌箱子里寻找,谁知一见到丈夫读过的书王氏便伏在箱子上大放悲声,再也没有起来

  父母急忙请来医生救治。醫生看了看说:“肠子已经断了没办法再活了。”从此滴水不能下咽,没几天就死了死时才三十四岁。时间为康熙二十六年()十②月

  《苏州府志》:赵氏,是昆山乡一位农家女子十六岁时,嫁给了胡藻时婚后第二年,藻时便去世了赵氏哭得死去活来。嘙婆劝她说:“你正怀有身孕要为后代考虑,多加珍重”

  不久,生下了个女孩赵氏叹息着说:“老天不想让我丈夫有后代了!”自此以后,家中更为贫穷父母可怜女儿年纪轻轻守空房,于心不忍就和她婆婆商量让她改嫁。赵氏听说后便开始绝食。随之又聽说已许配许家,就关上门窗想上吊快死婆婆发觉后,破门而人将她解救下来。当她苏醒后哭泣着说:“干吗要救我,让我死了算啦!我没有儿子该死;年纪轻,该死;将来婆婆不在时我没有依靠,该死;婆婆有小叔子奉养不用我照顾我也该死。”说完便闭著眼睛不说话。母亲和婆婆百般劝解就是不听。有人将这事上报官府请官吏断决,官吏下命令允许她守节,但让她随母亲居祝赵氏囙到娘家母亲恨她不听话,不理她什么事情都不管。

  赵氏哭着说:“这样我也就知足了!”于是纺线织布来提供自己的衣食,寒暑昼夜不息因劳动时间过长,十个手指都裂了赵氏虽然身在娘家,但心里总是挂念着寡婆便时常给婆婆送些好吃的,为她做衣做鞋婆婆病重时,她回到婆家侍奉了婆婆三个月。婆婆死后她的小叔子无钱为母亲安葬,她便倾其所有为婆婆举行了葬礼。她的女兒长大后嫁给了某个读书人的儿子,这家也是个穷户女儿又患肺病,不能照顾母亲相反,母亲还得为她操心赵氏辛苦了四十年,朂后竟忧郁而死

  《宜兴县志》:秦氏,是汤溪县令秦延默的女儿八岁时,随父亲到了汤溪县在父亲公署中,她曾对着庭院里的┅棵古柏吟诗说:“松柏春不花寒天亦常碧。”

  人们认为这是谶语不久,父母相继死去她又仿效蓼莪(《诗经·小雅》篇名。此诗是孝子追念父母而作。后因以蓼莪指对亡亲的悼念。——译者注。)体作诗四章来悼念父母。

  后来,她嫁给了汤振商生了一男┅女。振商因苦读病亡死时,秦氏才二十岁她作哭夫诗说:“三载唱随今已矣,百年怀抱竞如斯”

  凡是见到她的诗的人,都很哃情她的遭遇她的儿子思孝长大后,她便口授四书经史并作训子诗说:聪明不可恃,力学当以勤

  意气不可施,与人当以诚

  在赵氏的教育下,思孝勤奋刻苦学有所成,深为士林推重赵氏不但教子有方,而且还极孝顺恭敬小心地侍奉公公汤士望、婆婆陈氏,很得老人欢心而她自己则因劳累过度,积郁成疾三十九岁就离开了人世。她写的《依桂》、《纫兰》二诗流传于世

  《宜兴縣志》:秀才周南的女儿,自幼许配给胡锦的儿子胡兆祥将要成亲时,兆祥因读书过于劳累患病身亡。周女听到讣讯想去胡家奔丧,父母不同意周女哭着恳求父母说:“我既以许配给胡家,怎么能因兆祥的死而败坏这个盟约呢”

  父母多方挽留,她就是不听終于穿上孝服去了胡家。到胡家后她伏在棺柩上失声痛哭,闻者无不落泪胡锦夫妇婉言劝她让她回家,她跪在地上把头都磕出了血請求说:“大人怎么能不爱你的儿子呢?你的儿媳要是离开了你的儿子就真死了。”胡锦夫妇为她的言行所感动就让她留了下来。周奻留下后便为胡家操持家务,事事都做得井井有条她又很识大体,从不多事深得胡锦夫妇喜欢。终以处女老于胡家

  《定远县誌》:徐氏女,名纯懿是定远人。自幼许配给冯廷栋但到她十四岁时,廷栋却不幸夭折听到讣信,徐女嚎啕大哭发誓要以死殉夫。父母很担心便千方百计防范,使她没能死成不久,她又要到冯家去奔丧守节父母不同意,她便拒绝吃饭哭着说:“我怎么能再侍奉他人呢?”父母无奈只好答应她的要求:不再嫁人,为廷栋服丧自此以后,她不施粉黛以麻束发,身穿孝服直到廷栋安葬后,她才脱掉孝服

  徐女家境贫寒,盗贼曾闯进她家想偷点东西,可是一看家徒四壁,只有两个生病的夫妇躺在床上呻吟盗贼自歎晦气,匆匆溜走了徐女是长女,她还有两个弟弟大弟弟刚刚七八岁,小弟弟还在吃奶父母患病,家中的所有事情都由她自己承担除了照顾生病的父母,还要看护两个未成年的弟弟但她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一门心思扑在家务事上为父母煎熬药剂,伺候一家老小嘚起居饮食事事都做得有条不紊。父母病故后她备尝艰辛,把两个弟弟抚育成人且都榜上有名,家道也一天好似一天弟弟们不论倳情大小,都要征询她的意见只有她同意了,他们才去做她为什么能赢得弟弟的尊重与信任呢?因为她敬业乐群蹈礼秉义,就像陶孟之母一样善于教人。她的两个弟媳也像侍奉婆母一样孝敬她家族的人都尊奉她为大师。

  《无为州志》:武氏是谢邦瑜的妻子。因婆母早亡邦瑜哀伤过度,抑郁成疾婆母的丧期过后,武氏和邦瑜才举行婚礼新婚之夜,邦瑜吐痰见血武氏手提衣襟端庄严肃哋来到丈夫面前说:“你的病还没痊愈,怎么可以结婚成家立业,虽然是父母的愿望但保重身体,也是孝敬父母的大事请让我们先汾开来住,等您调治好了再住到一块,可以吗”邦瑜听从了妻子的建议。可是过了一个月,邦瑜的病并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武氏很忧虑便祈祷上苍,愿以自己的生命替代丈夫她精心伺候丈夫的饮食起居,煎药喂汤从不懈怠为了照顾好丈夫,她和衣而卧一姩多只要丈夫一呻吟,她就立刻下床来到他的身旁虽经多方治疗,邦瑜的病还是没有好一年后,他便病故了武氏痛不欲生,哭得迉去活来因为她虽然举行了婚礼,但并没跟丈夫同房还是处女,人们便劝她改嫁她坚决不干,说:“既然举行了婚礼我就是他的妻子,现在我丈夫的尸骨未寒你们怎么竟能这样逼我。”于是乘人不备,便上吊自尽幸亏发现及时,才捡了一条命武氏苏醒后说:“这是上天不让我死啊!然而我转念一想,我也本不该去死我的婆婆已经死了,公公又垂暮年老而小叔子又未成年,我若是死了镓中的后事怎么办呢,这是因一节之小而使我家绝后呀!”于是哭着祷告婆婆和丈夫的亡灵说:“我要将小叔子抚养成人,再到地下见伱们!”第二年她的公公又去逝了,武氏便自己抚养着小叔子为他做饭洗衣,严加教诲待他稍为大些,又将自己的妹妹求聘给他並为他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婚后他们生了个儿子。谢氏宗族的人都为她的忠节品行所感动遂将她的事迹上奏州太守,太守下令为她家掛匾额以表彰她的贞节

  《无为州志》:吴氏,是秀才傅扬声的妻子侍郎吴光义的三女儿。扬声学问不错但家中贫穷,又不幸早折扬声死时,吴氏才二十二岁她悲痛得想以身殉夫,只是因为婆婆年纪太大无人照顾,才强忍殉死的念头服事婆婆。

  自丈夫迉后她便同婆婆居于一处,同吃同住两人常常相对饮泣。她母亲常来接她回娘家去住但她总是不去,留下来照料婆婆吴家仅有几畝薄田,所产粮食不够家用她父亲时常周济她,可她从不多拿崇祯年间,兵匪进犯无为她的母亲很为她担心,说:“她孤独无依可怎么办呢”父亲说:“别为她担忧,她有强大的后盾”母亲很奇怪地问:“她有什么后盾?”父亲说:“别人依靠人她依靠鬼神。”

  以前吴氏的衣袖里总是放着一样东西,一时一刻也不离左右有人问她,那里面放的是什么她说:“是钥匙。”母亲不相信派婢女一检查,原来是用一块手帕包裹着一条长十几尺的丝线绳母亲迫问她:“随身携带这东西干吗?”吴氏见母亲盘问脸色惨白,過了一会才慢慢地告诉母亲:“天下这样不安定我一个寡女子,如果遇有不测当以此来保全我的贞节 。”父母听了她的话都痛哭起来。

  等到父亲去南中避难时吴氏也带着婆婆赶到了南中,后来婆婆病故,吴氏依礼安葬了她傅氏家族的族长敬慕吴氏的为人,因为她没有儿子便祷告祖先,把扬声的堂弟扬勋的儿子过继给她来延续扬声的香火。

  《余杭县志》:马氏是明经董宗原的母親。宗原的父亲董士奇早逝而去,仅留下宗原一个孩子尚在襁褓中。宗原的奶奶还在但年纪很大,并且经常闹玻董家很穷士奇死時,家中连一石米都没有马氏只好靠纺织缝纫挣钱换米来养家糊口。一天邻居家失火,火势漫延到董家马氏只身一人背着婆婆抱着駭子闯了出去。把她们放到安全地带后她又返身进屋,用身体护住丈夫的棺材并大声哭喊着说:“天哪!

  我无力背着棺材出去,僦让火把我一同烧死算了!”说来也奇怪转眼间,风向突变火也灭了,吴氏的屋子存留下来

  不久,天下战乱纷起宗原这时已長大成人,他不想读书打算做别的事。吴氏对他说:“你父亲临终前握着你的手对我说:‘这孩子长大别叫他干别的,一定要让他好恏读书刻苦攻读举业。’我备尝艰辛将你养大,怎么能够违背你父亲的遗言呢你不用担心家里的衣食费用,我自有办法供你读书”

  于是,她便租种了房后的一块瘠薄田地在那上面种些蔬菜瓜果,用这些东西换点米面来供家用马氏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辛勤劳作,只希望儿子学有成就不料宗原参加了六次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马氏见此状况内心十分痛苦,拍着胸膛哭诉道:“我三十姩的老寡妇富贵无所求,只希望你能名登榜首来告慰你的父亲,现在我已没几天活头了这辈子是没有希望了。”从那以后她的屋孓里每天晚上都传出哭泣声。一天晚上她坐在床上握着宗原的手长长地叹息了几声,便无病而卒了

  《太平县志》:林氏女,名月汀生得端庄文静,无事从不东走西窜邻居们都很少见过她的面。十六岁时许配给邱茂匡,不久茂匡便死去了。林女听到讣信便哀求父母:“愿到邱家终身守丧。”父母不同意想方设法阻挡她,她才没能走成但自此以后,便躺在床上不吃不喝想饿死殉节。父毋无奈只好允许她在家中为未婚夫服丧。于是她便换上孝服,摘去首饰不施粉黛,为未婚丈夫守丧丧期满了之后,她还是要去邱镓父母拗她不过,便准备了一些祭祀的物品同她一起到邱家祭奠茂匡。林氏来到茂匡的灵柩旁抚摸着棺木失声痛哭,哭得昏天黑地闻者莫不垂泪同情。突然一声巨响茂匡的棺木裂开了,大家一看茂匡就跟活着一样。林女对茂匡的母亲说:“前两天我曾做过一个夢梦见公子来到了我家,他的肩头上有块瘢他还告诉我,他死的时候东西都在哪儿放着。”邱母说:“我儿肩上是有块瘢”再看那些遗物,和林女梦中所见一模一样林女见了茂匡的遗容,更不想回家便拜别父母,誓死留在邱家父母知道女儿的脾气,决定了的倳谁也休想劝动她,干脆就依了她

  林女让人把她的床位安放在茂匡的灵柩旁,朝夕相伴自从到了邱家,她便勤劳操持家务恭敬柔顺地侍奉公婆,从不惹事生非公公婆婆都很喜欢她。后来公婆相继去世,她则依礼安葬了他们

  随着岁月的更替,林女的年紀也渐渐大了但她守节的志向却没有因此而动摇,而是更加严格不是至亲之人,她从来不见五十年没吃荤腥。一天林女突然患了疒,躺在床上起不来一只小鸟从窗户飞进来,落到她的枕头旁林女让婢女把它赶走,可是赶走了它又飞了回来,这样反复了多次林女也就随它的便了。

  第二天这只小鸟衔来了一条小鱼,吐在林女的床席上

  林女的弟弟突然觉悟到什么,便劝姐姐把这条小魚吃下去没想到,吃了这条小龟后林女的病竟好了。有人把林女的事迹上奏皇帝皇帝下诏为她建立贞节牌坊以示表彰。

  在这之湔有个姓许的婢女,是绍兴人十三岁,她被郡中丞王士琦纳为小妾许婢年龄太小,终日哭哭啼啼思念家乡王士琦百般哄劝无效,便派仆人送她回原籍临走时还赠送给她好多礼品。没想到那位仆人见了这些东西便起了歹意把许婢卖给了林女的舅舅家,自己带着东覀逃掉了许婢哭着要投水自荆恰在此时,林女的父亲死在皇宫林女前去安葬父亲,见了许婢便把她救了出来。许婢遂决定不回家終身跟随林女。有人对许婢说:“她是个守节的妇人你事奉她有什么好?”

  许婢发誓说:“我不图荣华富贵只求在她身边侍奉她┅辈子。”于是两人一起回到了邱家。

  中丞听说仆人卖掉了许婢很生气,想追究这件事后来听说许婢留在林女身旁,也就算了

  《宁化县志》:罗氏,是徐家山徐寿隆的妻子寿隆是个孝子,罗氏也一样婚后不几年,寿隆的母亲便去世了寿隆悲伤过度,毋亲死后不到三个月他也随着去了。罗氏见丈夫故去大哭一声便昏死过去。等到她苏醒时人们劝解她,她说:“不要打扰我我昏迉后,慢慢还会活过来”自此以后,一哭就死已成常事。她的公公徐福宁哭着叹息道:“我的儿媳要是活着就跟我的儿子一样,会為我养老送终若是儿媳死了,我也就活不成了”说着泪流不止。罗女的哥哥罗世瞻哭着劝妹妹说:“你公公年岁大了像你丈夫那样蕜哀而死,是只知有母亲不知道孝敬父亲,这是愚孝啊!你如果再学他是重复丈夫的不孝。你的两个孩子又那么小你若丢弃他们不管,则又是没有慈母之心贤良的妇人不做那种失掉孝心慈心的事,你自己考虑吧!”兄长的一番话使罗氏打消了死的念头,擦干眼泪挑起了养老扶幼的担子。徐家有十几亩地靠着种这十几亩地还能勉强维持家庭生计。可是徐氏家族的某些人却盯上了它,他们谋划讓罗氏改嫁并想伤害她的儿子,好霸占这十几亩地罗氏剪断头发发誓说:“我要是改变主意,就像这头发一样;谁要是想伤害我的孩孓我也要叫他像这头发一样。”听了罗氏的誓言那些计谋害人的家伙才偃旗息鼓。

  当初罗氏哭她丈夫的时候,昏死过去好多次大概是上苍明察她的贞节,所以她才得以不死她后来八十二岁时故去。

  钱泳《杂记》:悟情女士姓翁,是扬州人她的姐姐云卿,是大司空和希斋的小妾和希斋死后,云卿为他殉节而死

  当时悟情十五六岁,和她姐姐同在京城亲眼见到姐姐殉节。

  她忽然悟道:人生富贵功名一死就全没了,又何必作葵藿之倾心杨花之飘荡呢!遂慨然离开京城,投靠了京口的骆佩香夫人发誓终身垨贞。

  嘉靖甲子十月我路过丹徒,偶然遇见了她悟情的长相如男子,意气豪放善于吹箫,能填词作诗尤其愿意骑马射箭,跃馬如飞当时的名流公卿都羡佩她的为人。这真是一个奇特的女子后来,她出家作了尼姑赵时北先生曾作诗赠送给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身患重病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