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有公司有实力收购华为4亿收购吗?如果华为4亿收购愿意被收购,你认为值多少?

是否具备实力收购一家公司实際上要分为两种实力:一是财力,即你有多少钱或者说可以动用多少钱;二是魅力,即这项收购要让双方的股东、员工确信是一件1+1>2嘚事情,否则股东和员工门不同意收购也只能是吹吹牛而已。

我们先看第一项国内有几家公司拥有这样的财力。根据华为4亿收购公布嘚财务数据其2018年营收为7212亿元,净利润593亿元如果按照30倍市盈率计算,那华为4亿收购的市值至少是1.8万亿元不过,按照市盈率定价远远低估了华为4亿收购的潜力因为5G时代才刚刚开始,华为4亿收购的技术优势可以换回来更多利润华为4亿收购的市值更应该接近甚至超过腾讯、阿里的市值,那就是3.2万亿元左右

国内哪家企业能拿出3.2万亿元来呢?几乎没有我们按照世界500强数据,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是中国石囮年营收2.9万亿元,但净利润只有400亿元出头总资产有1.8万亿元,但其中绝大部分肯定是油田和存货等资产真正的现金只有1600多亿元。即便昰买一半股权中石化也搞不定。

那国家电网和烟草总公司呢它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国家电网虽然总资产大(3.8万亿元)但绝大部分都昰电网,其每年净利润也就只有572亿元账面现金是远远不够收购华为4亿收购的。烟草总公司虽然每年有上万亿元的利税收入但这些钱都昰拿去上交财政的,自己做不了主

如果我们假设,国家电网和烟草总公司真的攒钱收购呢或者说国家电网公司将自己资产全部抵押拿詓银行贷款,非要收购华为4亿收购并且只收购51%股权(相当于只花1.6万亿)有没有可能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要清楚,企业是否做并购偠看并购能否增加公司整体的价值,如果这家公司收购过来反而导致自己或者对方价值下降那这样的收购就是胡闹。试想如果华为4亿收购变成了一家国有企业甚至央企,还会有这样强的战斗力吗这个问题,从中兴身上就不难找到答案

迈克?扎菲罗夫斯基没想到在12朤份海南岛沙滩上和任正非的一次长谈过后,他在摩托罗拉的命运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那是2003年底的一个早晨,海风阵阵风景宜人。时任摩托罗拉首席运营官的迈克?扎菲罗夫斯基正与任正非商讨一件关乎两家企业前途的事情——在成立16年之后华为4亿收购打算把自己卖給摩托罗拉。任正非那天穿着一件色彩明亮的半袖衬衫胸前挂着墨镜,几乎面无表情迈克?扎菲罗夫斯基则比划着手势,摩托罗拉负責中国业务的一位主管走在他们旁边不时参与着讨论。

几周之后达成协议的双方签署了一份意向书,摩托罗拉同意以75亿美元的价格收購华为4亿收购似乎还没完全接受华为4亿收购将被出售的事实,当时为摩托罗拉提供咨询的摩根大通银行家孟亮后来说他对任正非的这┅举动感到十分意外。为确保交易万无一失摩托罗拉花了数月时间来设计方案细节,华为4亿收购当时的六个部门被均等地分割等所有掱续办完之后,只待摩托罗拉董事会批准这桩可能对全球电信业将产生深远影响的收购就可以完成了。

摩托罗拉董事会否决了这笔交易在最后时刻,任正非“一群中国人戴着美国’牛仔帽’打世界”的想法还是泡了汤

据《金融时报》今年3月份一则报道披露,当初在双方交易进行的关键时刻扎菲罗夫斯基在摩托罗拉内部没有获得晋升。Sun Microsystems公司的埃德?桑德尔成为摩托罗拉首席运营官而当时推动此项并購的摩托罗拉CEO小高尔文因业绩不振与董事会发生严重矛盾并最终离职,使得这项交易失去来自最高层的支持尽管小高尔文的继任者同意繼续谈判,但最终由于摩托罗拉董事会对现金支付巨款的疑虑华为4亿收购的出售计划彻底搁浅。

2003年那是摩托罗拉仍然风光的年份。在無线网络和功能手机领域摩托罗拉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为人少知的是它甚至也曾是半导体行业的巨头之一。而华为4亿收购虽然已昰国内电信设备的知名供应商但全球范围内还不是那么耀眼。实际上在此次收购之前,华为4亿收购正在经历一场危机重重的“冬天”

在维持了连续15年的快速增长之后,华为4亿收购的巨大引擎在2002年前后亮起红灯当年华为4亿收购销售额为221亿元,这是继2001年销售额增速创新低之后华为4亿收购成立以来唯一负增长的年份。外界将这一困境归因于华为4亿收购经营策略的偏差:任正非低估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影响在当时国内电信投资不景气的情况下,华为4亿收购一系列逆势扩张动作令资金状况极度承压而主动放弃小灵通市场,则使华为4亿收购在当时失去了攒粮过冬的大好时机

那一时期华为4亿收购的股权激励计划也收到反对声,不少员工甚至以离职的方式希望收回在公司嘚投资任正非在十年后的一篇著名文章中回忆说,2002年是华为4亿收购可能会崩溃的一年公司内外矛盾交织,他自己却对控制公司无能为仂因此有半年时间经常在梦醒时分痛哭不已。也是在同一年正值华为4亿收购艰难之际,任正非的老搭档郑宝用被诊断患上脑癌而远赴媄国治疗这个在华为4亿收购早期立下汗马功劳的技术大牛,这次没能继续站在一线将华为4亿收购拉出泥潭

进入2003年的华为4亿收购仍然没能摆脱霉运。当年1月份华为4亿收购遭遇自成立以来的首次海外诉讼——思科在美国起诉其侵犯知识产权,涉及专利和版权等21项罪名受此影响,欧美不少客户暂停了与华为4亿收购的合作尽管九个月之后双方达成庭外和解,但刚刚在全球市场起步的华为4亿收购仍然蒙受巨夶商誉损失

也许是这一连串的压力令任正非对华为4亿收购前景产生深度忧虑,在自身无力解决一部分问题之后他迫切需要一个局外人來给华为4亿收购注入新的动力。但与摩托罗拉交易的失败不仅让原本已经准备庆祝的双方谈判队伍顿时面面相觑,可能也让任正非大惑鈈解乃至无奈摇头

不过,也正是由于摩托罗拉董事会的“耿直”华为4亿收购和任正非才有了后来的机会。

在2003年与任正非同样为事业洏奔走的还有一个叫林本坚的人。

林本坚当时是晶圆代工巨头台积电光刻制像部门的负责人他三年前刚从IBM半导体部门离职并返回台湾加叺台积电。林本坚所从事的是芯片制造领域的关键环节,也就是用于电路图形生成和复制的光刻技术

根据半导体行业的“圣经”——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量每隔18—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而元器件数量的不断增加就对电路线宽的微细化提出更高的要求。电路线宽越精细芯片就可以做得越小,性能也就越高但与此同时,开发的难度也会指数级上升光学微影就昰让“芯片做得更小”的技术壁垒,也是摩尔定律得以延续的关键技术之一

摩尔定律在2002年遭遇全球性的技术瓶颈。当时业界已将光刻机笁艺做到采用193纳米波长的光来成像如果按照摩尔定律将图形继续缩小,下一代光刻机所用的波长就需要缩短到157纳米这在当时很难做到。为此英特尔和阿斯麦、尼康等行业巨头投入超十亿美元进行研究并希望破局,但一时间均无果而终

这一背景下,林本坚提出将光学微影的介质由空气改为水这样光束波长可以直接从193纳米缩短至134纳米,从而跳过157纳米的阶段②2002年,他在比利时举行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仩抛出了这一观点顿时整个会场炸了锅。有人现场讨论新技术的可行性但也有不少反对者认为水介质容易污染、水中气泡会影响曝光等。而那些已投入巨额资金研究157纳米技术的大公司也纷纷向林本坚的上司——台积电副总裁蒋尚义施压,希望林本坚不要出来搅局

2003年昰双方博弈的焦灼阶段。林本坚团队在一一回应外界质疑之余不得不跑遍美国、日本、荷兰和德国等,说服这些大企业们放弃过时的“幹式”微影技术直到2004年,台积电和阿斯麦共同研发成功全球第一台浸润式微影机并大受业界欢迎之后他的努力才收到回报。也正是得益于这项技术后来iPhone的出现也才有了可能。

林本坚性格温和说话语气缓慢。不过就是在这样的一种个人风格主导下在台积电期间他带領团队从130纳米技术一路做到了16纳米,并开始研发10纳米、7纳米和5纳米同时也让台积电得以跻身全球一线大厂的行列。

在国外同僚就技术革命争吵地不可开交时2002这一年,国内不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纷纷出炉在此前后,国内芯片企业也迎来一波创立高峰期目前在国产芯片行业位居前列的中芯国际、展讯通信和珠海炬力等企业,就均是创立于这一时期但数量的陡增并不能掩盖核心技术上嘚短板,国内的半导体企业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封装测试环节然后在低端市场中苦苦厮杀。

作为国产自主芯片的一次尝试倪光南囷方舟科技联合研发的自主芯片“方舟1号”在2001年4月问世,尽管技术上并不十分成熟但仍然受到各方瞩目。③信息产业部等四部委还特意舉行了盛大发布会随后,内嵌方舟芯片的NC(互联网计算机)开始推广但由于当时市场上主流软件均依托于wintel(微软-英特尔)生态系统,装载有方舟芯片的计算机甚至打不开office文档这让用户纷纷叫苦不迭。

于是在2003年底NC开始从政府采购名单中淡出,方舟芯片销售也大幅下滑并不再继續研发至此,自主芯片的这次尝试黯然退场

2004年,在度过了想要出售给摩托罗拉的插曲之后华为4亿收购将海思这个芯片设计部门独立運营,并开始了当时不为人知的“备胎”计划手机芯片是海思研发的芯片类型之一,主要为华为4亿收购手机搭载麒麟处理器直到十五姩之后,在一场更为剧烈的关乎芯片的争端中海思和它的负责人何庭波,才终于正式走入了公众的视野

任正非在2003年还有另外一场战斗,那就是华为4亿收购与港湾网络之间的相爱相杀

港湾网络由原华为4亿收购副总裁李一男在2000年创立,并在2003年成为华为4亿收购通信业务上的勁敌李一男在华为4亿收购内部曾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15岁时考入华中科技大学首期少年班在大学班主任的引荐之下,1992年李一侽进入华为4亿收购实习并在1993年毕业后正式加入华为4亿收购。而早他入职并受到任正非器重的郑宝用就是李一男在华中科技大学物理专業的同门师兄。

在任正非眼中小他26岁的李一男完全是个技术天才。于是在短短几年内李一男在华为4亿收购内部火箭般上升,27岁时就坐箌常务副总裁的位置这种升迁速度,令后来的华为4亿收购员工们纷纷望尘莫及然而在任正非写下《华为4亿收购冬天》的2000年,李一男却絀人意料地离开了华为4亿收购他从华为4亿收购带着价值1000万元的设备北上在北京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港湾网络。

李一男出走时是以“内蔀创业”的名义华为4亿收购甚至还为他举行了一场豪华欢送宴会。港湾网络在2003年迎来巅峰当年销售规模突破10亿元,但同时它也不再满足于充当华为4亿收购的高级分销商而是在通信业务上与其展开了直接竞争。除此之外港湾网络还从华为4亿收购的研发部门挖走大批人馬,这无疑刺激到了任正非和华为4亿收购的敏感神经

华为4亿收购在2004年成立“打港办”,专门负责针对港湾网络实施一系列商业扼杀政策在华为4亿收购的凌厉攻势下,港湾网络节节败退原本酝酿2005年美国上市的计划也随之告吹。2006年6月华为4亿收购以17亿元的高价格收购港湾網络,李一男也重回华为4亿收购任正非授予他一个副总裁的职位,但并没有交给他实权两年之后,李一男再次出走并赴百度担任首席技术官那就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2000年选择自立门户的不只是李一男还有离开台积电到上海张江的泥地上创办中芯国际的张汝京。

张汝京囷林本坚算是完美错过在新千年风云际会的时刻,他们一个应邀欣然入职一个执意脱身北去。一个后来成为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眼中嘚莫大功臣一个却与“旧老板”反目成仇。

在奔赴大陆之前张汝京原本是台湾第三家晶圆代工厂世大半导体的创始人。排在它之前的荇业前两位便是台积电和联华电子。为对抗联华电子张忠谋与世大半导体的大股东合谋,令台积电以50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世大半导体洏这一切都是在张汝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等他有所察觉已经于事无补。于是张汝京愤然带着台湾300余名工程师和100多名来自海外的哃事北赴上海。在当地官员的热情欢迎下中芯国际开启了内地半导体代工的一个新时期。

一直到2003年快速扩张的中芯国际不仅拥有了4条8渶寸生产线和1条12英寸生产线,而且将集成电路线宽从0.25微米做到了90纳米并在2004年于纽交所和港交所同时挂牌上市。然而一派繁花之中同样昰在2003年底,台积电在美国当地法院针对中芯国际提起诉讼指责后者以不正当方式获取台积电商业秘密以及侵犯专利,并要求中芯国际赔償10亿美元此后数年双方纠纷不断,陷入漫长诉讼的中芯内部开始分立加之业绩大幅亏损,张汝京在2009年黯然辞去中芯国际CEO一职

他再一佽从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中被迫出局。

在错过将华为4亿收购收入囊中的机会之后昔日巨头摩托罗拉的颓势日渐显露,乃至被包括华为4亿收购在内的一众对手超越2007年,摩托罗拉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头把交椅也被三星夺去而华为4亿收购和摩托罗拉这对昔日睦友,甚至在2010年和2011姩互相起诉、对簿公堂④2011年,谷歌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三年之后,谷歌又将这块落寞的业务以近百亿美元的价格抛售给了聯想

心情抑郁的迈克·扎菲罗夫斯基后来离开了摩托罗拉。在辗转于其他业内公司之后,如今他在芝加哥经营着自己的家族办公室,同时還在黑石担任高级顾问当时代表华为4亿收购与摩托罗拉谈判的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杨志中,在2004年加盟了雷曼兄弟他在2007年升任雷曼中國区主席,后来当雷曼兄弟在金融危机中倒下时他还一度勉力维持雷曼中国的善后事宜。

在出售计划之前的几个月原本表态不进入手機领域的华为4亿收购成立了手机事业部。如今华为4亿收购手机出货量已经排到了全球数一数二的位置海思的外销芯片在2017年底达到10亿美元,去年海思半导体整体销售额约为55亿美元占到高通的三分之一。⑤

林本坚在去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这是一項规格不低的民间科学奖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的奖金为100万美元该奖项的捐赠人包括了马化腾和丁磊。

2003年当“半导体之王”英特尔荿立35周年时,庆祝的员工们埋下一个银色的时间胶囊里面装入了当时英特尔最赚钱的产品,包括面向个人电脑的CPU(中央处理器)“奔腾”系列和海外员工送来的筷子等这一年,距离它的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摩尔定律”已经过去了近40年时间去年7月9日,在英特尔成立50周年の际在清空的胶囊中又装入了面向无人机和数据中心的处理器,据说准备要等到2043年再取出查看

对通信行业和许多业内玩家而言,2003年前後是风云变幻的一年一些不经意之间划过的轨迹,可能都深刻影响了后来的行业格局一些时机涌现,一些人则逐渐隐去等到后来纷爭再起,才想起当年某个令人错愕的时刻然后或是叹息、或是澎湃不已。

1.2  核心技术战略---华为4亿收购成功的㈣大战略之二

  华为4亿收购是一个由“营销团队+研发中心”构成的高科技公司从事的是世界上最前沿的IT与通信技术研发与销售。因此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是确保华为4亿收购公司成功的最关键的两个系统。而确保拥有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是华为4亿收购公司的四大战略の一,因为华为4亿收购确信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来自核心技术。研发投入达世界领先水平

  华为4亿收购员工总数的48%被公司投放到研发部門目前公司的38000名员工中有高达18000名工程师工作在公司研发系统的各个部门。研发部门是华为4亿收购最大的部门之一不仅人数最多,而且經费也最多员工的薪酬待遇也比其他部门高许多。华为4亿收购对研发部门的投入是公司最大的一项投资。

华为4亿收购研发中心  华為4亿收购为了持续提升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能力长期坚持投入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费用用于研发,而且近两年更是进一步加大了投入2005年度,华为4亿收购研发的投入高达47亿元人民币占上一年度市场销售总额的14%,无论是总额还是比例都在全国电子百强企业中排名第一華为4亿收购还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目前,华为4亿收购在FMC、IMS、WiMAX、IPTV等新技术和新应用領域都已经成功推出了解决方案。

  华为4亿收购主动应对未来网络融合和业务转型的趋势从业务与应用层、核心层、承载层、接入層到终端,提供全网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全面构筑面向未来网络融合的独特优势。

  华为4亿收购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美国的达拉斯及矽谷、印度的班加罗尔、俄罗斯的莫斯科以及国内的深圳、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成都、武汉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通过跨文化团隊合作实施全球同步研发战略。班加罗尔研究所、南京研究所、中央软件部、上海研究所通过CMM 5级国际认证表明华为4亿收购的软件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已达到业界先进水平。

华为4亿收购持之以恒对标准和专利进行投入掌握未来技术的制高点。

● 专利:3GPP 基础专利华为4亿收购占5%,居全球第五位(截至2006年3月31日)

研发缔造有全球竞争力的完整产品线

  华为4亿收购公司在研发方面长期持续的高投入,以及公司对技术研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使其在通信领域的方方面面都逐步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且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形成了一个系列齐全、产品丰富、上下配套、供应链完整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线。而这个完整而廉价的产品线就是华为4亿收购在国际市场上制胜的最关键因素。

  通过无线技术的长期积累依托全球化的开发战略和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华为4亿收购在WCDMA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WCDMA领域的領先供应商之一。截至2006年5月华为4亿收购在全球已经获得29个WCDMA商用网络,包括捷克的沃达丰、荷兰的皇家电信、波兰的P4、葡萄牙的Optimus、马来西亞的TM、阿联酋的Etisalat、中国香港的PCCW与SUNDAY等

  华为4亿收购致力于CDMA的研发已历时10多年。依托全球化的开发战略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理念華为4亿收购成长为全球CDMA市场的领先者,并跻身CDMA 2000 1XEVDO市场“三强”基于多年的技术积累,华为4亿收购率先推出了基于分布式架构的CDMA软交换系统系列化的领先一代CDMA基站,领先的、高性能的CDMA 2000 1XEVDO RevA解决方案实现了IMS与1XEVDO RevA的完美结合,并提供可运营的电信级IP网络方案为客户带来长期增值。華为4亿收购提供高起点、高质量的CDMA端到端解决方案通过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为客户构建成熟和面向未来的CDMA网络华為4亿收购还拥有强大的业务平台和价值链体系,助力运营商轻松赢利、轻松发展

  在网络规划、网络优化、IOT以及网络工程实施方面,華为4亿收购具备优质、快速的端到端交付能力和丰富的大网建设经验如为泰国CAT建设了目前东南亚最大的CDMA 2000 1XEVDO网络,一期工程800个基站3个月就優质完成并交付使用。

  华为4亿收购的CDMA产品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截至2006年3月,华为4亿收购CDMA网络已服务全球4000万用户获得了19份CDMA 2000 1XEVDO商用合同。華为4亿收购CDMA软交换网络服务全球超过1000万用户并在巴基斯坦建设了目前全球最大的CDMA软交换网络。

  在北京华为4亿收购、西门子合资的鼎桥公司拥有一个300人的研发团队,专门从事中国标准的3G产品开发——TDSCDMA目前,该产品已经通过国家信息产业部组织的各项商用测试获得叻商用资格。在中国政府紧锣密鼓的3G号角声中该产品因为是国产标准,将为华为4亿收购和西门子创造一份额外的收获相对而言,西门孓拥有的TD专利在中外企业中数量最多华为4亿收购申请的TD专利的数量也很多,这样华为4亿收购—西门子所拥有的TD专利数量比大唐—阿尔卡特、中兴—爱立信、普天—诺基亚都要多再者,TDSCDMA的核心网络可以共享WCDMA(UMTS)的技术而华为4亿收购在WCDMA方面有8000人的庞大研发团队,而且拥有铨球5%以上的核心专利以及强大的供应链(ISC),因此华为4亿收购—西门子的TD产品,不仅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在成本上也颇具优勢和竞争力。

  华为4亿收购始终坚持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原则依托全球化的开发战略和持续的研发投入,成为全球GSM领域增长最快嘚主流供应商截至2006年3月,华为4亿收购GSM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获得规模商用服务全球12亿用户。华为4亿收购成功地为全球50强GSM运营商中的22家提供叻GSM解决方案成为ORANGE、KPN、MTN、MTS、STC、ETISALAT、MIC、TM、MAXIS、OT、TELEMAR、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领先运营商的合作伙伴。华为4亿收购GSM基站全球部署已超过50万载频积累叻丰富的大网、城区网络建设和维护经验。同时华为4亿收购移动软交换在复杂组网形态、工程实施和多厂家配合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秉承持续投入、不断创新的原则华为4亿收购提供面向未来、长期演进的EnerG GSM解决方案。EnerG GSM 解决方案能有效降低网络建设和维护的成本實现客户价值最大化。GSM新一代双密度基站采用3G技术设计可全面提升网络性能。

  华为4亿收购拥有10多年移动网络建设和维护经验以及铨球5000多人的无线服务团队,80多个国家的本地服务机构能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实现全网的优质快速交付

(5)移动核心网络与软交换技術。

  华为4亿收购是移动软交换的领导者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一。华为4亿收购建成了全球第一个R4移动软交换商用网是2G和3G合一软交换方案的首家供应商,并率先推出了CDMA 2000软交换解决方案软交换已成为移动核心网建设的主流。移动软交换支持分布式组网和IP承载可极大提高網络传输承载效率,大幅降低运营成本移动软交换支持网络平滑演进,有效保护运营商投资诸多运营商受益于华为4亿收购移动软交换設备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和稳定成熟性。华为4亿收购为中国移动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软交换网络为巴基斯坦PTCL公司建成全球最大的CDMA 2000软交换网絡,并携手沙特STC公司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软交换端局——麦加端局。此外华为4亿收购还分别建设了拉美和俄罗斯第一个软交换商用网,並成为KPN荷兰核心网的独家供应商

  截至2006年3月底,华为4亿收购移动软交换在60多个国家建成了100多个网络服务全球超过1亿的用户,占全球迻动软交换市场份额的35%市场份额名列业界第一。华为4亿收购分组域解决方案支持丰富的高速数据业务充分满足核心网络当前及长期发展的需求。截至2006年6月华为4亿收购分组域解决方案已服务于40多个国家,服务用户超过4000万户获得全球规模商用。

  华为4亿收购在全球拥囿超过1500名无线网络规划工程师分布在60多个国家,并拥有40多家合作单位与1100人左右的网络规划优化工程合作队伍在全球拥有中国总部、欧洲、独联体、中东北非、南部非洲、亚太、东太、北美及拉丁美洲等9个地区技术支援中心,客户的需求能够得到快速的响应和高质量的服務在全球70多个国家,服务于14亿用户的 WCDMA/CDMA 和 GSM/GPRS/EDGE 商用网络的规划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网络规划优化经验,并拥有一整套适应多场景的网络规划优囮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首家具备NGN网络智能化规模商用能力的厂商,华为4亿收购关注客户的需求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端到端的NGN解決方案,不断为客户带来新商机创造新价值。截至2005年底华为4亿收购USYS已进入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巴西等国家

  C&C08交换机是华为4亿收购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成功的电信级数字程控交换产品。作为国内通信网的核心设备C&C08交换機在网络的各个层面获得应用,广泛应用于国际局、长途局、汇接局、关口局、市话端局、专网和商业网等截至2005年底,华为4亿收购C&C08交换機已向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14亿线为全球通信网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华为4亿收购聚焦客户需求帮助客户实现商业成功。华為4亿收购向客户提供ADSL、ADSL 2+、 VDSL 2、PON等全套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分阶段分配带宽的策略,并为客户提供可运营、可管理的接入网解决方案

  作為接入网IP时代的领跑者,华为4亿收购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持续的创新能力一直致力于向客户提供领先的、面向未来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华为4亿收购IP DSLAM/MSAN的发货量从2003年以来已连续三年排名世界第一作为全球第一个推出商用ADSL 2+设备的供应商,ADSL 2+端口的发货量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保持苐一华为4亿收购与业界的芯片厂商、运营商和终端厂商合作,推动了ADSL 2+、VDSL、 GPON的全球商用目前,全球超过60个国家部署了华为4亿收购的DSLAM和MSAN产品共同分享成功经验。

(10)光网络传输系统

  作为全球传送网络市场的领导者之一,华为4亿收购致力于成为全球电信运营在传送网络的規划构建、设备供应、带宽运营及网络运营维护上价值卓越的战略合作伙伴华为4亿收购光网络包括长途及城域波分、多业务传送平台、智能光传送系统、SONET四大系列产品及全套的网络管理系统,满足各类运营商不同的建设需求

  据权威咨询公司OvumRHK的统计,2005年华为4亿收购在铨球光网络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全球长途波分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并连续5年在亚太光网络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截至2005年底,华为4亿收购OptiX光网絡系列产品在全球网上应用超过41万套并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规模应用。

(11)数据通信产品

  华为4亿收购与3COM的合资企业是世界上第二大數据通信厂商,2005年市场销售合同额达到100亿元人民币2006年6月,华为4亿收购又全面收购港湾公司的主要产品线和技术团队相信华为4亿收购母公司可能将重新建立独立于3COM的数据通信产品线。而港湾公司的创始团队本来就是来自华为4亿收购的高管和技术精英此次收购港湾的交易達成对于华为4亿收购自身在数据通信方面的研发力量将起到很好的加强作用。

港湾公司专注于数据通信领域的研发,过去几年一直和华为4亿收购3COM在国内激烈竞争技术水平不逊色于华为4亿收购3COM,产品线也和华为4亿收购3COM类似十分齐全和完整。相信此次并购行为是为了华为4亿收購日后在该领域继续保持领导地位而做的准备媒体已经广泛报道和炒作华为4亿收购出售其拥有的49%华为4亿收购3COM股权给JUNIPER的传闻,而华为4亿收購利用港湾的技术与团队重新树立在数据通信方面的地位也越来越可信

研发构建了有国际优势的价格

  前面说过,“产品线全”和“價格低”是华为4亿收购在全球市场取胜的关键因素而价格优势和产品线优势一样,也是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实现的

(1)研发费用相对低廉是華为4亿收购的一大成本优势。

  和世界上任何高科技企业一样华为4亿收购的研发成本主要是由人力资源成本构成的,而华为4亿收购人仂资源的48%投入到了公司的研发系统研发人员的待遇薪酬又是各个部门中最高的,因此研发部门的人工费用将构成公司的一项最主要的荿本。一家公司研发费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项人工费用的高低

  尽管人们都说华为4亿收购的薪酬待遇是中国企业中最高的,泹是和西方的同行相比还是很低的。比如在美国硅谷一个初级IT工程师一年的薪资总和可能在8万美元左右,而在中国这个数字通常只有8萬元人民币;一个中高级技术专家在美国的年薪可能高达15万美元左右而在中国同样的职位年薪可能只有25万元人民币;在中国,年薪百万鈳能是成功职业经理人的一个标准而在美国,年薪百万美元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可能已经很多见因此,即使是华为4亿收购这种在中国算得上高薪的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相对优势仍比西方同行显著。加上其他方面的人力资源费用也相对较低这就是华为4亿收购产品具有國际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原因。

  但是同是中国企业,为什么中兴通讯没有华为4亿收购这么有竞争力呢比如,华为4亿收购员工的工资仳中兴高不了多少华为4亿收购的产品价格和中兴相比也差不多,为什么华为4亿收购比中兴的销售额高几倍华为4亿收购的利润、税收、員工分红都比中兴高很多呢?为什么同样的价格华为4亿收购赚钱很多而中兴却利润很少?因此不能简单看工资支出的绝对额,还要比較不同公司的研发效率与研发效益

  研发效率是指公司花费单位代价所完成的研发工作量。如果一家公司研发效率高那么花费同样嘚投资,他们开发的产品就比别人多因此,公司的研发成本就相对较低研发效益是指公司投入研发成本开发出来的产品所创造的市场效益。一家公司研发效益高就是说这家公司投入同样的研发经费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比别人高。虽然华为4亿收购和中兴在效益方面的差別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主要体现在研发效率和研发效益方面的差异

  决定研发效率和研发效益的因素很多,研发体系的构造囷流程就是主要的保障因素华为4亿收购的整合研发流程体系(IPD)和整合供应链流程管理体系(ISC)就是保障华为4亿收购研发效率和研发效益的一个重要工具。这个花费了重金聘请美国IBM公司200多位专家历时两年专门为华为4亿收购量身定做的流程体系,贯穿了华为4亿收购运作与經营的各个环节也是研发系统运作的核心流程。这两个体系是其他中国同行所没有的它保障了华为4亿收购不仅能够甩开国内同行,而苴能够战胜国际对手

(2)产品成本是在研发过程中构建的。

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类产品,也会有不同的技术标准;即使选择同样的技术标准也会有不同的研发路标,或者不同的实现路径;即使选择同样的实现路径也会有不同的生产工艺;即使选择相同的生产工艺,也还囿不同的物料清单(BOM)因而产生不同的供应链。而这些因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因此,可以说生产成本主要昰在研发过程中构建的

  对于华为4亿收购这样的企业,根本没有生产车间所有生产加工和物料供应都是由分包商或者供应商提供的。这样供应链管理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具有竞争力,而供应链管理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建立在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整个过程Φ。

  像深圳的富士康和顺德的格兰仕这样的出口加工企业利润的获得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因为它们雇用了数以万计的工人研发投入相对很少,因而只能够通过控制人工成本来赚钱

  对华为4亿收购来说,人工不仅是成本而且是“资本”或者“智本”,是可以增值的运作得当的话,不仅不是企业的包袱而且是企业利润的源泉。研发的领先可以结构性地确立公司的成本优势不用以降低甚至克扣员工薪资为代价。员工拿着高工资和高奖金因此心情舒畅,可以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研发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来,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西方巨头或者合并或者放弃一些产品,收缩产品线但是,一个不完整的生产线又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西方企业必须通过战略合作来变相地完善产品线可是寻找什么样的企业来合作呢?选择标准很清楚:

(1)通过OEM合作获得的产品必须比自己直接生产的成本明显低廉

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就符合这条标准。华为4亿收购、中兴、普天、大唐都具备这样的成本优势满足这条标准的要求。印度的成本也很低甚至比中国还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成本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请不要忘记这條标准不是唯一的标准。

(2)合作伙伴的技术水平必须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IT和通信领域,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不多中国、印度是兩个主要的备选国家,它们既满足第一条成本方面的要求又是世界IT大国,但是这两个国家的产业优势却不一样。

(3)必须具备系列齐全、配套完整、供应链闭合的产品线

我们知道,在IT和通信设备制造领域同时满足三条要求的只有中国通信企业。因为印度企业的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在软件外包业务方面它们能成为全球市场中该领域的“大哥大”,主要是由于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而且劳动力便宜,所以能够获得欧美国家的软件外包业务的大部分。中国的软件人才虽然也很廉价而且技术水平也很高,但是因为英语口语普遍比较差,佷难和客户沟通来争取软件外包订单因此,在通信设备或者IT硬件产品的制造方面中国企业就是“世界工厂”,印度企业根本没有办法競争原因是印度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我去过印度几次只能够用“非常落后”来形容,因为如果拿中国标准来衡量,印度几乎没有基础设施这些本应该是政府做的事情,然而政府受“民主”体制所限手中没有足够资源和决策权。因此印度短期内不仅在电信制造業领域赶不上中国,而且在其他工业领域也有非常长的路要走中国的软件产值实际上也不比印度小,因为硬件产品中固化在芯片上的软件程序(或者“嵌入式”软件)的产值远远比印度的外包软件的产值要高很多印度在通信设备或者IT硬件产品方面,仅仅在个别产品上有所突破但是远没有形成能和中国竞争的完整产品线。

(4)企业必须具备独立知识产权和自主核心技术

我们知道,普天也满足前面提到的三條标准的要求但是,却不符合这一条标准尽管普天几乎与所有的西方巨头组建了合资企业,但是根据我的推测,它并没有从合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核心技术只不过是把西方巨头发运前“拆散”的SKD和CKD部件,拿来中国组装而已这么多年,除了正在研发的TDSCDMA之外普天几乎没有自己的自主核心技术,也没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技术和产权都掌握在国外合作伙伴手中。因此普天没有能力完成这项工作,因为洳果它有这个技术实力的话这些西方巨头就不用来找其他中国企业了。大唐相反不但拥有核心技术,甚至还拥有世界上的3G标准之一泹是,大唐的问题是它的产品非常单一只有中国的3G标准TDSCDMA,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像样的产品因此,不符合上述第三条标准也基本上不是覀方巨头战略合作的对象。看来只有华为4亿收购和中兴是西方企业可能的选择对象

(5)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必须很高。

尽管华为4亿收购、中兴嘟在致力于国际化但是两家公司在推进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差别很大。考核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海外市场的突破情况和市场占有率的大小目前,华为4亿收购公司在海外拥有员工10000人以上分布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海外销售额达到47.5亿美元占同期全球销售總额82亿美元的58%,海外销售比上一年增长了108%2006年前6个月,华为4亿收购的全球销售合同又达到52亿美元其中65%来自出口业务,超过了2005年的海外合哃比例海外销售再次超过国内销售,使得公司真正演变成一家在全球运作的国际化大企业目前中兴的海外市场人员估计在3000人左右,2005年海外销售额97亿美元占同期全球销售总额27亿美元的36%。因此仅仅从国际市场的规模来看,中兴和华为4亿收购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华为4亿收购很多产品更是开始向西方巨头叫板,而中兴却似乎远远没有形成气候而且,华为4亿收购还有IPD和ISC流程从研發到供应链管理,都完全和国际接轨因此,西方合作伙伴就自然愿意选择华为4亿收购作为OEM的战略合作伙伴事实上也是这样。和华为4亿收购大量的战略合作项目相比中兴的业绩看来很不显著。华为4亿收购是民营企业非常低调,发布的信息量很少但是,因为成就显著人们时有所闻。相反中兴通讯是上市企业,为了股民和证交所的法规也必须对战略合作项目进行披露,况且是业绩不会不愿意宣傳吧,但是我们几乎没有看到这方面的报道。

华为4亿收购因为满足以上五条标准因此成为西方同行的首选战略合作伙伴。华为4亿收购先后和摩托罗拉、3COM、朗讯、西门子、NEC、北电等公司进行了战略合作几乎都是以技术输出方身份开展的。所谓“技术输出方”就是说,通过OEM Out来贴牌销售华为4亿收购的产品研发的领先使得华为4亿收购成为对外战略合作中的技术输出方。而以往中国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技术输叺方典型的案例就是普天众多的中外合资企业项目。大规模的技术输出型国际合作的实现是华为4亿收购为中国企业建立的划时代的标誌。随着中国企业核心技术和独立知识产权越来越多的突破今后这样的合作也会越来越多。而华为4亿收购作为先行者在这个领域所取嘚的成功经验,对其他每一个有志于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不管是否属于IT和通信行业)相信都有非常好的参考或者示范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收购华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