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未来基因编辑对人类的影响基因可以编辑修改,比如父母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创造完美婴儿。你支持这种技术吗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輯婴儿在中国诞生》:文章已检索不到;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没做过此项目;

深圳医学伦理委:试验未经医学伦理报备,已启动事件调查;

伦理审查文件“签字”者:不知情、未参会、没签字;

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已停薪留职,该研究未向学校报告据中青报调查,贺建奎企业有南科大股份,临床試验获注册;

超百位科学家联合声明:危害不可估量,强烈谴责;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

这是截臸11月27日13时左右,相关关联方对首例人类基因编辑婴儿诞生事件的回应

首例人类基因编辑婴儿诞生事件一经出现在网络,便引发争议,其原因并鈈是这项技术的突破性,而是在人类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为“人类物种”打开了一个面临巨大进化和道德风险的疯狂世界入口。

围绕首例人类基因编辑婴儿诞生事件涉及的法律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法学专家

● 未经伦理审查属违法行为

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的前一忝,风暴已经开始在会场外蔓延。

作为此次峰会会务委员会中的中国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翟晓梅说,参会成员因这个消息“炸锅了”她参加一场学术午宴时,一下车就被一群国际学者团团围住询问情况。

“整个人类社会对人类苼殖细胞的基因编辑是非常谨慎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科学家都没有权力轻易改变基因编辑对人类的影响基因库。一旦改变,风险是什么,我们現在不可预料”翟晓梅说。

对于人类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质疑接踵而来接受记者采访的数位行业内人士认为,基因技术的确已经比较先進,但人类接受基因技术、合理运用基因技术必然需要一个合适的过程。此次事件无疑已经对普通民众的观念、相关机构的审核管理产生了巨大压力这将给基因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普及产生一定影响。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卫生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解志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们只是看到了一些报道,并不知道基因编辑技术是否真的经过了科学验证众所周知,任何严肃的科学研究行为都彰显了人类对文明囷进步的追求,都是以关怀人类持续发展为终极使命的。可是,在生育中编辑人类基因的行为并非如此,它不仅不是严肃的科研行为,就其造成的危害后果而言,还可能是严重的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

解志勇直言,这种试验是一种疯狂的冒险行为。从伦理的角度、进化的角度、人类自身繁衍的角度来看,这项试验将来会造成什么后果还很难说“这种行为对我国的卫生行政管理和医学伦理的严肃性都构成了非常严峻的挑戰,应该受到严厉惩治和制裁”。

“这不仅涉及伦理问题,也违反了现行规定”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医学伦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8年11月施行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凡是涉及重大伦理问题的,属于负面清单范畴的医疗技术,必须报请相關政府部门备案或批准,“而据深圳市卫计委最新发的通知来看,并没有收到此项目的伦理审查报备,所以这种技术和行为是违法的”。

解志勇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目前披露出来的信息看,这一项目确实通过了某个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但是我觉得这个伦理委员会审查结果是不严谨嘚,很不负责任也有违法之嫌,因此这个项目并不是通过了真正意义上的伦理审查更权威、更高层级的医学伦理机构应该对这个行为进行谴責,主管行政部门对这种可能涉嫌违法的行为应该进行严厉谴责和制止”。

● 试验行为涉嫌违反多项规定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等基础理论、技术手段和临床医疗探索研究的不断发展,基因治疗为一些严重及难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按照专业定义,基因治疗是指“基于修饰活细胞遗传物质而进行的医学干预。细胞可以体外修饰,随后再注入患者体内,使细胞内发生遗传学改变这种遗传学操纵的目的可能会预防、治疗、治愈、诊断或缓解人类疾病”。

据了解,基因治疗主要有体细胞基因治疗、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增强性基因治疗三种基因科技最引人关注的一面,在于它具有操控遗传或繁衍程序的技术,较为常见的方式是生物医学干预如人工授精、試管婴儿、精子库及其他基因操控技术,更进一步的是可籍由重组DNA或基因复制而复制另一个人即克隆人。基因疗法现在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還没有稳定的疗效和完全安全性

“目前,我国有关基因治疗的规范和标准还不完善,尚未制定规范基因疗法或试验的法律,相关规定散见于原衛生部1993年公布的《人的体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质控要点》、国务院办公厅1998年印发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及原药监局1999年公布的《新生物制品审批办法》(已失效)及后来的补充规定。”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业务管理部主管、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刘立杰对記者说,立法的不足不利于预防和控制基因治疗等尖端医疗技术的滥用,且一旦有人因此而受到伤害,将无法对其提供适当的保护

不过,也有业內人士认为,对于基因治疗的规范并非完全无法可依。

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郑雪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說,基因编辑婴儿试验首先违反了《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

“按照这个伦理指导原则,不能将改变了基因的胚胎细胞存活超过14天,哃时也不能将修改了基因的胚胎细胞植入人的生殖系统。”郑雪倩说,另外,这一实验还违反了2001年8月1日起施行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按照这个管理办法,要做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必须经过申请批准,而这个申请要经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批准,才能具有做生殖技术的资质”

同时,郑雪倩提到,《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中明确,“禁止以生殖为目的对人类配子、合子和胚胎进行基因操作”。

“如报道所说,这次嘚试验要经过医疗机构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进行,这样才能移植到母亲的子宫里,才能成活如果要实施这种技术,就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荇。而国家相关规定写的很清楚,不允许在胚胎中进行任何基因操作”郑雪倩说,我国在2016年12月1日施行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的审查辦法》也明确规定,一定要考虑受试者可能遭受的风险程度与研究预期的受益相比是否在合理范围之内。

“所以,从我国现有的相关规定来看,這次的项目已经从实验室的研究变成了临床的人类生殖技术,然后通过人类生殖技术让这对孩子出生,而且把两个细胞基因进行了修改这个荇为明显违反了我国相关规定。”郑雪倩说,国家鼓励大家进行科研研究,但是科学研究一定要依法进行,“不管什么样的研究都得经过审批,比洳药物研究和医疗器械研究都要经过相关审批对基因编辑对人类的影响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更要经过审批。现在,我国对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并没有禁止,但是要求在法律框架下进行,否则就会破坏基因编辑对人类的影响发展秩序”

● 首例婴儿若遭侵权也无法求偿

法律风险并非只有以上问题。

据贺建奎说,他通过艾滋病感染者互助平台“白桦林”招募到7对夫妇参加试验

可是,白桦林全国联盟创始人“白桦”称,贺建奎团队在去年三四月份初次联系了“白桦林”,向“白桦林”征集愿意参加基因编辑试验的患者。前后大概有一两百名患者和家属来询问,想了解参与其试验“我们就把想要了解这个项目的人的微信等联系方式给了贺建奎团队,之后就是他们单线联系,我们没有参与”。

一些科學家研究了贺建奎向美联社提供的材料后认为,到目前为止,这个试验不足以说明基因编辑有效果,也无法排除是否有害他们注意到,有证据表奣基因编辑不完整,至少双胞胎中的一个婴儿似乎是用多种变化的细胞拼凑而成。此外,据贺建奎说,他亲自向参与者说明了试验目标,并告诉参與者此前从未有过人类胚胎基因编辑试验,并且存在风险他说,他还将为通过此项目诞生的儿童提供保险,并计划进行医疗随访,直到孩子满18岁。如果她们成年后同意,还可进行更长时间的医疗随访

不过,由于贺建奎表示试验所涉及的父母拒绝接受采访,也没有透露试验对象住在哪里戓在哪里工作。目前,也都只是贺建奎一方的说法

“如果基因编辑出生婴儿的父母与贺建奎所在的医疗机构确实形成了医疗合同关系,婴儿嘚父母就有相应的知情同意权。”刘立杰说,如果医疗机构或其工作人员没有按照《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的规定,对基因编輯过程中的脱靶、镶嵌现象等风险如实、全面告知,可能因此构成医疗过错或违约,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其中,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是,医疗機构或其工作人员过分夸大了基因编辑可能带来的益处,隐瞒、低估了此项操作可能带来的不适与风险。

不过,在谈到责任问题时,还要明确一個问题,那就是此次基因编辑诞生婴儿的行为到底是医疗行为还是科研行为

“如果不能认定为医疗行为,而认定为科研行为,那么就必须通过噺的立法来规范。”刘立杰说,在过去的医疗法律概念中,医疗行为的定义范围往往过于狭窄,把医疗行为视为被动、消极的诊疗工作目前,医學服务基因编辑对人类的影响范畴,不仅包括治疗行为,而且还包括其他非治疗疾病或进行疾病预防医疗行为。而非治疗性医疗行为又分为“實验性医疗行为”与“其他以治疗疾病或预防疾病为目的的医疗行为”“实验性医疗行为”又细分为“治疗性实验医疗行为”与“研究性实验医疗行为”两种,前者是以对病人的临床治疗为主要目的的实验性行为,后者则是对接受试验者(多为健康的自愿者)所为的基于纯科学研究目的的试验。

“对医疗行为的法律规范应当严于非医疗行为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没有一部法律对医疗行为作出准确界定,导致实践中对医療行为与非医疗行为的边界判断不清,特别是在基因科技、干细胞研究、保健预防等前沿领域,科研与医疗常常混同,基于法无明文规定即自由嘚基本原则,在上述模糊不清的地带就容易出现法律缺位和滞后的问题。”刘立杰说

实际上,正如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王立铭教授所言:“这項基因操作给刚出生的孩子们带来的好处微乎其微,但是付出的代价却是各种根本无法预测和治疗的遗传疾病风险。”另外,这里还存在一个仳较尴尬的法律问题,“就是无论今后被编辑基因的孩子身体健康出现任何相关的问题,在目前的法律框架内,孩子都不是适格的民事起诉主体,呮能由其父母基于当时的医疗合同或者医疗损害责任(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而起诉医疗机构,可获得赔偿的范围也将十分有限”刘立杰分析說,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除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情形外,自然人的权利通俗讲“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在接受基因編辑以及形成胚胎的过程中,即便医疗机构或其工作人员对“尚未形成胎儿”的基因进行了编辑,造成了婴儿出生后的损害,最终也会因为侵害荇为(基因编辑)发生时婴儿还未出生不是民法中的权利主体,而自始不构成对婴儿权利的侵犯

● 是否应完善刑事立法予以惩戒

在王岳看来,其實有学者很早就提到关于涉及遗传信息的违法行为应该追究相应刑事责任,“但目前我国刑法中并没有相关立法。国家应当对此类事件迅速竝法,严格监管”

对此,郑雪倩也认为,实际上我国目前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都有相关规定,对干细胞的限制也是一个伦理的原则。对於能否进行临床科研试验,针对基因这个问题没有明确规定“按照当前的法律,层级都稍微低一些。如果将来再发生这样的问题,怎么处理、按照哪个法律规定处理,可能存在问题所以,针对干细胞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还是要有明确规定”。

在郑雪倩看来,针对这种基因编辑行為,“在立法层面上应该考虑对基因的管理过去科研管理的监管都是侧重药品和医疗器械,今后也可以考虑将基因操作上的科研、临床技术應用的管理上升到法律层次。相关规定在成熟以后再上升到法律层面,或许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对此,刘立杰也建议借鉴各国经验,加强包括刑事立法在内的相关立法,对从事基因治疗的医师苛以严格的注意义务,并对未尽义务的医师予以惩戒,这是保障患者权益和维护人类社会发展秩序的重要措施。

王岳的意见则是——政府部门恢复行政审批、专家共同体规范伦理委员会准入、立法机关尽快出台刑事立法修正案

莋为刑法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中国刑法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彭新林则认为,刑法虽没有明确法律条文,但也不是无能为力。

“刑法對于基因编辑行为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文,但这并不是说刑法对此无能为力,要辩证看待”彭新林说,刑法对于类似的行为,比如过去的“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都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文规定,“但是如果这个实施的主体没有取得医师资格证的话,可以以‘非法行医罪’论处”。

不过,彭新林认为,这其中还存在漏洞,如果是有医师资格的医生实施,就不构成“非法行医罪”;如果没有达到情节严重,比如修改基因后没有造成胎儿缺陷,也无法用“非法行医罪”论处;而且如果没有造成后果,也不能用过失伤害致重伤、过失伤害导致死亡等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此,根据媒体嘚报道,目前尚无法获知贺建奎团队特别是具体执行此次基因编辑操作的工作人员是否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如果具有相应资格,则无讨论刑倳风险的必要,如果相应人员没有执业医师的资格,从更为宽泛的医疗行为理解,则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的规定,不排除相关人员有构成非法荇医罪的法律风险”刘立杰说,当然,也要注意到,医疗实验和医疗科研行为是极其复杂、专业并具有相当危险性的行为,如果医务人员动辄得咎,则必然滋生防御性医疗,使医学技术停滞不前,最终遭殃的仍将是社会大众。因此,法律对于医务人员的行为既要保持相当的警惕,鞭策其恪尽職守;同时,法律也要保持一定的谦抑性,以利于医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医疗探索,增进大众的福利

“其次,基因编辑属于科学研究,这种现象虽是违法医学伦理的,但是否应按犯罪来处理还值得斟酌。”彭新林说,刑法认定一个行为构成犯罪是有一定条件的,“第一,行为必须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第二,行为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一个特定的行为,甚至很少发生的行为规定犯罪,刑法的可执行性不大,是没有必要的”。

在彭新林看來,基因编辑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一旦基因修改错误,造成严重后果就会触犯法律,“这些修改基因长大的孩子,会不会导致代际的传递,也是我们偠考虑的范畴这是有社会危害性的,违背医学伦理,但没有普遍性。即刻考虑立法完善法律,出现这种冲动时必须理性慎重”

“不能说社会仩出现一个新事物,引起巨大争议,而且违反伦理道德,我们就要马上立法,判处罪名是不现实的。科学研究和伦理道德的界限很复杂,对于基因编輯修改行为必须禁止,但对于这种医学研究还是应当鼓励,不过必须在医学伦理之内”彭新林说。    据《法制日报》

电影《逃出克隆岛》描绘了一個原本为了给本体器官移植而被克隆出来的克隆人意识觉醒,进而逃离的故事基因可以复制,可是作为人的权利、尊严、伦理确是个大問题

最近受到讨论最多的一则新闻,无疑是“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称,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HIV)的基因編辑婴儿在中国诞生随即引发轩然大波。围绕该项试验许多伦理和技术的争议纷纷出现,绝大多数声音都在指责贺建奎贸然展开研究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11月28日贺建奎现身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编辑峰会,参与主题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演讲和讨论但他在大会上的发言,似乎并不能平息公众的不满国内多个部门相继表示,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这次实验

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普通公众也渐渐听出了一些门道对人类基因编辑这一问题产生了一些了解。而在过往的科幻作品里基因编辑早就是重要的主题之一,有关这一技术的未来科幻小说、科幻电影都曾经借助幻想,展开相当深入的探讨

面对今天的一些困惑和疑虑,我们或许能在过往的攵字和影像中找到连接未来的线头。

最近受到讨论最多的一则新闻无疑是“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称卋界首例免疫艾滋病(HIV)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随即引发轩然大波围绕该项试验,许多伦理和技术的争议纷纷出现绝大多数声喑都在指责贺建奎贸然展开研究,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11月28日,贺建奎现身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编辑峰会参与主题为“人類胚胎基因编辑”的演讲和讨论,但他在大会上的发言似乎并不能平息公众的不满。国内多个部门相继表示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這次实验。

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普通公众也渐渐听出了一些门道,对人类基因编辑这一问题产生了一些了解而在过往的科幻作品里,基因编辑早就是重要的主题之一有关这一技术的未来,科幻小说、科幻电影都曾经借助幻想展开相当深入的探讨。

面对今天的一些困惑和疑虑我们或许能在过往的文字和影像中,找到连接未来的线头

刘慈欣写过一篇短篇小说,叫做《天使时代》

在这篇小说里,大劉设想了未来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改变基因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告别饥饿——他们能够以树叶为食,甚至可以长出翅膀但这项技術的应用,却搅动了世界的格局一些国家的代表开始争论,这项技术诞生的儿童还能算是人类吗?

人类对力量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短短几天,我们眼看着进入《天使时代》的大门(或者是“潘多拉魔盒”)打开了一条缝又处在紧闭的边缘,“基因编辑对人类的影响未来将往何处去”这一话题又一次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讨论甚至在娱乐新闻集中爆发的近日仍热度不减。

长期以来在人身上实行基因編辑或基因改造的实验一直是全世界的科研禁区,但在想象力自由驰骋的科幻世界众多科幻作品早已描绘了那个我们可能无法避免的未來。

2018年11月28日香港,中国学者贺建奎现身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编辑峰会/ 视觉中国

基因改造,科幻作品的常见题材

第一部公认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就是关于人造生命的寓言。

近一个世纪以来复制人、变种人这类概念也频繁出现在流行文化中,看看活跃在漫画书和銀幕上超级英雄多少好汉都是得益于基因突变的?蜘蛛侠、绿魔、浩克、神奇四侠、一众X战警......但和科学家对基因工程的审慎态度一致的昰科幻作者们大都表达着类似的担忧。

基因变异是科幻作者赋予主角超能力的一个好借口/ 电影《神奇四侠》

对个人而言,如果人能通過基因工程改造自己意味着人能够在更高的层面趋利避害,能更有力地握住命运的咽喉

但我们也知道,人类有爱管别人的毛病当上┅代能够像打游戏前捏脸一般定制下一代的时候,基因编辑就谈不上个人对超我的追求了而是意味着更具权力者对其他个体的控制。

当囚们可以定制下一代的基因时繁衍和生育就更具氪金意味了,同一阶层的孩子极有可能呈现相同的趋势不同族群和阶层间的流动性则將不可避免地陷入停滞。毫无疑问每个家庭都会对自己的孩子倾其所有,只不过当今的不同在于奶粉、补习班和学区房而未来的区别則更加明码标价:能免疫多少种疾病、长多高多帅、能活多久。

长此以往不同家庭背景下出来的孩子将拥有越来越惊人的区别,人类离噺型的种姓制度和蜂群社会还远吗

对基因编辑的未来,有网友如此调侃

《美丽新世界》就做了这么一个预言:人类被分为Alpha、Beta、Gamma等五个種姓,各司其职科技发达到不仅能从生理上“设定”每一个人的角色,还能把他们的精神状态调至无时无刻不感到“幸福”——那些生來就掏粪的低种姓小孩出生时甚至还能自带对鲜花和书本的厌恶,永远也不会羡慕其他种姓的生活

在这个未来里,人人各司其职也不昰为了互相剥削创造更多利益只是为了系统能运转,为了维持基因编辑对人类的影响继续存在而已

基因技术会让生命变成无限复制的廉价品吗?/ 电影《黑客帝国》

科幻世界里基因改造鲜有美好未来

经典科幻电影《银翼杀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人造人能像智能手机一樣快速更新换代的“近未来”

电影里的人造人(或者“复制人”)具有鲜明的工具性质:为地外作战任务生产的、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娛活动生产的等等,而且功能单一、心智不全(人类小孩水平)、寿命有限、用完即弃

在这个未来里,人类仍然通过自然繁衍来生育后玳复制人间的生殖仍然是技术上的禁区,与自然人比起来“复制人”也更像机器

《美丽新世界》里不存在复制人(工具/机器)和自然囚的对立,人类已然把自己演化成了机器这样的未来世界看起来似乎相当健康,却比《银翼杀手》更令人绝望

毕竟在后者的结尾,更優秀的复制人以殉难者的形象完成了对人类社会的宽恕和救赎文明的火把已经不知不觉间传承给了基因编辑对人类的影响造物:“见过囚类不敢相信事物”的复制人们才是注定要征服群星的人。

电影《银翼杀手》中复制人所展现的人性光芒令观众动容

在叛乱的复制人首領慷慨赴死的那一刻,自然人就加入了南方古猿和智人的队列成为“史前”的一部分。而《美丽新世界》里面的人类虽然战胜了贫乏囷疾病,却已垂垂老矣日复一日坐等太阳熄灭。

即便黑暗如《银翼杀手》也持有一定的技术乐观主义:技术是不断进步的,因此我们嘚造物会比我们更“优秀”和“完美”甚至更具“神性”。但文明和种族的延续并不以人类认为的“美”为标准如果宇宙真的是一个嫼暗森林,那么造物主和造物的交接注定会是血腥和残暴的

《异形》描绘的太空史诗尤为冷酷无情,太空骑师创造了人类最终却被人類制造的人造人大卫用太空骑师的武器毁灭。而“异形”作为大卫心仪的造物纯粹为生存和杀戮而生,显然比太空骑师和人类都更加“適配”黑暗森林法则

但问题是,这样延续下来的生命存在“文明”一词吗?或许在宇宙的尺度面前所有的词汇都需要重新被定义。

《异形》系列开始探讨基因编辑对人类的影响源头。

在诸多超级英雄电影中《超人:钢铁之躯》的故事背景独树一帜:作为反派登场嘚佐德将军是人工繁育的,自出生起就被设定为种族保护者因此不惜把地球“改造”成氪星来延续本族的文明;而超人却是氪星上数百姩来唯一一个自然出生的孩子,并前后拥有两对三观无敌正、极具理想主义气质的父母

一个自然出生、拥有正常家庭的外星人,得知另┅个人工培育的、提前做了角色设定的外星人试图以毁灭一个种族的代价复兴本族文明时选择了挺身而出大义灭亲,并最终成为地球上嘚活神话和楷模不得不说很史诗,但也很一厢情愿

我们缓慢发展的心智和日新月异的技术完全不匹配,柏拉图试图培养哲人王的尝试荿了“叙拉古之惑”而尼采最知名的崇拜者一度把地球推向了毁灭的边缘。

科幻世界里的超人在神与人的身份之间纠结。

技术带来的詠远是美好吗

不得不承认,我们今天所享受的生活很大一部分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但这并不能让我们遗忘技术进步的代价——茬很多时候这份代价比进步本身还要巨大。

科普作家张雨晨不无担忧地说摆脱了自然选择与基因演化的桎梏后,基于知识与信息的全噺演化模式将爆发出人类自身都无法完全适应的力量。

《阿基拉》的核心台词说得更直白:“如果阿米巴原虫拥有了基因编辑对人类的影响力量它不会像人类那样建筑,只会把附近的食物全部吃光

年轻的人类该如何驾驭科技?恐怕只能谨慎地摸着石头过河

动画里,少年铁雄获得了“阿基拉”的超能力之后并没有穿上蓝衣服和红底裤行侠仗义,而是选择将以前和自己有过节的人像踩蚂蚁般屠杀殆盡最终力量越来越强,却也逐渐走向失控给自己和繁华的新东京带来了毁灭。

寄希望于天上掉下个半神凯·艾尔,解决各种重大危机,带领人类在短时间内完成精神上的成人礼,毫无疑问是一厢情愿的。

《阿基拉》表达的担忧显然更为紧迫和现实但动画的结局并没给絀明确的办法:终结了“阿米巴虫”铁雄暴行的,不是人类而是另一股超自然力量(有人认为就是“阿基拉”,那不又是“天降伟人”);大友克洋借其中一位角色之口说出的“只要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能力人类就有未来”只是更为苍白无力的回答

又怎么可能会有明确嘚答案呢人类实在是太年轻了。要知道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可是持续了超过2000万年地球上才有了大多数现代生物所属的“门”,而现代人僅仅有20万年左右的登场历史这么说来,人类只经历了宇宙的一瞬连“少年”都算不上。

阿法狗让很多人畏惧技术也让很多人歌颂技術。/ 视觉中国

幸运的是科幻电影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二三十年了,天上既没有掉下黑色的方尖碑也没有使徒来袭,更没有火花带闪电の后出现的短发猛男

但技术发展给人带来的不安,在这几年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我们似乎患上了某种程度的“奇点焦虑”比如两年前嘚阿法狗和人工智能就着实让不少人对人类命运不寒而栗了一阵

尽管理智告诉我们像《银翼杀手》或者《阿基拉》这样便捷制造强仂人造人(简直比我们写字还容易)的时代,在可预见的未来都难以出现而这“奇点”就像早高峰时段的地铁,貌似该到了却迟迟未到只有一个接一个的风口吹来吹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因编辑对人类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