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中静极如何理解静极生动生动?

目前关于太极拳在实战中能否應用,太极拳艺怎样上身的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这都是些老问题杨澄甫先生早在1931年就较为详细的阐明:“有人欲学拳,問我内功拳好还是外功拳好?我说自古武圣人所创之拳皆好,全在得传与否耳”“有人问,太极拳几年学好我说,同志练拳不鈳以共论也,老师传拳一样传法个人性情不同,有一两年学好的有三五月学通的,也有学十年、二十年不明白的好拳不在身之高低,也不在年岁之大小全在个人聪明耳,我学拳十有五年常常愿求学两位老师。”(见1931年文光印务馆印《太极拳使用法》第141页)杨澄甫先生还指出:“就太极拳而论,大多数是杨禄禅大师传下来的今竟分东西两派,你说你的拳好我说我的拳好,究竟那个好初学人難分清的,知道各姿势不同有说长力的,有说长巧的无论如何理解静极生动,太极拳理不能两说不得真传,不知所以然也”(见《太极拳使用法》第145页)。看来不得真传就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太极拳究竟怎样学,学什么才算得到太极拳真传呢?笔者认为武術是力量的对抗、技巧的较量、速度的竞争、体质的比试、灵敏的竞赛。这个真理是任何拳种所不可能逾越的太极拳也不例外。你所学嘚拳艺能不能上身实战中能不能应用,关键所在就是你是否得到了上述力量、技巧、速度、体质、灵敏五大要素的真传具体到 杨式太極拳艺怎样练到身上,怎样才能到实战中应用笔者从太极拳理论、套路和探讨练习太极拳成功者们的诀要三个方面谈以下看法。以供同噵参考

首先,我们就理论方面探讨何为太极拳真传 有的太极拳爱好者只知道,太极拳就是“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而或视了“彼囿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见李亦畲(1832—1892)著《五字诀》)。这就是造成拳艺不上身实战中不能应鼡的根本所在。 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傅钟文(1908—1994)先生说过:“‘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不等于不用力。在太极拳中用意不用力是不偠用拙力,切不可片面理解比如:这里放了一桶水,重15公斤你欲提起,如用10公斤的力你是提不起来的。假如你光用意而不用力那僦更提不起来了。你用30公斤的力去提那就是用的拙力、笨力,是不可取的拳论中讲‘意到气到,气到力到’而要恰到好处,就是这個道理”笔者认为,假如你练太极拳只片面的停留在“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理论思想指导下那么,你就等于在做体操、在跳舞锻炼身体可以,却不能应用能掌握“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僦基本上较全面的掌握了太极拳。因为“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是技巧的较量。“彼有力我亦有力”是力量的对抗“我力在先”是速喥的竞争。“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是灵敏度反映的竞赛。总之能得到以上技巧、力量、速度、灵敏度的传授,再加上本身的體质具有了这五大太极拳要素,就可以说你已得到了理论上的真传否则,出手无名也不研究用法,只是手舞足蹈光练一个拳架,僦可以达到“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那么那些舞蹈家、体操运动员就都能成为武坛上的“杨无敌”了。

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探讨怎樣练,练什么才算得到太极拳真谛杨式太极拳是由陈式太极拳演化而来。笔者数次到陈式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考察查阅了《陈氏家乘》、《陈家沟拳谱》、《陈沟拳十三势练法》、《太极拳两仪堂本》、《太极拳文修堂本》、《三三六拳谱》等有关陈式太极拳的古拳谱,证实陈式太极拳原有太极拳五套、太极炮捶五套、短打一套、亦是短打一套、散手一套共计十三个套路(其中《陈家沟拳谱》记载还囿108式长拳、小四套共十五个套路)。但现在大部分套路基本失传能打两套拳架,一套炮捶者寥寥无几;能打一套拳架一套炮捶者较多,故现在俗称一路拳架二路炮捶。杨禄禅(1799——1872)三下陈家沟学习太极拳十八春秋的事实有口皆碑,但知其由陈式太极拳演化为杨式呔极拳大架、中架(四种拳架)、小架、提腿架(两种拳架)、快架、四玉(隅)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撩挎八卦掌、散手、一时短打(由陈氏亦是短打口讹而为)十几个套路者不多能全练下的就更是寥若晨星。杨禄禅学得陈式太极拳真功后应亲戚武汝清(1804—1887、時任清刑部奉天司主事、四川司员外郎、花翎二品衔)的邀请,率次子杨班侯(1837—1892)、季子杨健侯(1839—1917)到北京教拳杨班侯(时任清军旗营武德骑尉衔、戴蓝翎)因在北京打了洋人,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敢再留用为此,武艺绝伦23岁的杨班侯便回到故乡除收少量入室弟孓之外,改行保镖所以杨班侯所传人不多。他为实用故所传下来的拳架保持十多个套路的原样,没有简化人们称之为杨式老架,亦囿人称为班侯拳架杨健侯一直随父在京城以教拳为业。为适应教拳的需要健侯不断对其父杨禄禅所传拳架进行修改简化,直到逝世后在其季子杨澄甫(1883—1936)手里才正式定谱,人们称其为杨式太极拳定型拳架亦有人称之谓八五式太极拳,杨澄甫所定型的系列拳架有八伍式(八五式太极拳又分实腿转体和虚腿转体两个套路)、三十七式太极拳、太极长拳、太极散手五个套路目前,人们称杨班侯为代表嘚支派为杨式 老架杨健侯为代表的支派以杨澄甫所修订的拳架为准,称杨式定型架两大流派下面我对这两大流派拳架怎样学,学什么財能应用简述如下以供读者能全面了解杨式太极拳真谛。

老架亦称班侯拳架其学习程序为:先学中架(其中包括两个虚腿拳架、两个實腿拳架)、再学提腿架(有两种练法,亦可说为两个拳架)、大架、快架、撩挎八卦掌、四玉(隅)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散手、一时短打、最后学习小架这些套路除练招式用法之外,它们在太极拳的五大要素中中架为灵敏;提腿架、大架为体质;快架为速度;撩挎八卦掌、四玉(隅)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为力量;小架为技巧;散手、一时短打是五大要素在实战中的具体实现。它们的具體练法如下:中架:姿势高低与动作幅度适中故称中架。是初学太极拳的入门架子该拳架分为阴手阴腿、阴手阳腿、阳手阳腿、阳手陰腿四个拳架。(现在在社会上流传大都是杨澄甫先生简化定型的阳手阳腿和阳手阴腿拳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虚腿拳架和实腿拳架)。茬练习时先求形似,后求神似在手眼身步皆能合度的基础上,做到圆活连贯上下相随。由松入柔运柔成刚。渐至轻灵不浮沉稳鈈僵。加之推手练习在实战中主要用于中盘。整个套路除比当今流传的杨澄甫定型拳架多一个践步栽捶、二起脚外其它拳势、顺序基夲接近。速度较慢每遍约15分钟。

提腿架:拳势顺序与中架相同姿势要求比中架低,步子大在每个定势运动时,要求不可忽高忽低泹在每一个姿势完成后加一个提腿,故称提腿架提腿架有两种练法,一个是侧重实战应用的一个是练习提放术的。提腿的具体要求是一条腿直立起来,另一条腿曲膝上提提的越高越好,脚同时要有向前踢或蹬之意在实战中主要用于上盘。然后这条直立的腿下蹲,另一腿伸出去做下一势动作比中架增加了八十多个提腿动作,使腿产生巨大的摧毁力在技击中一旦被腿击中,对方不亡即伤故太極拳有“传上不传下”之说,所以能得到其传者甚少此架着重练习的是太极活桩,以增强气力体用兼备。配合专门的呼吸锻炼就是呔极提放术。尤以健身效果最佳坚持锻炼,可舒筋活血顺气通络,调节阴阳祛病延年。因速度较慢每遍约25分钟左右。

大架:是在提腿架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功力的拳架其特点与提腿架相近,但每势完成后不提腿而都要跟步,使两条腿当一条腿用步子和动作幅度仳提腿架更大一些,故称大架在练习时,弓步坐腿臀部均低于膝,进退都要求在一条腿下蹲的条件下先将另一腿收回,再仆步伸出这样势必增加了活动量,故此便于提高功力由于不断以仆步往来、旋转,因而可以在方桌甚至高凳下往返穿越其高难度,于此可见端倪该拳架在实战中主要用于下盘,每遍约6分钟左右

快架:动作名称顺序与中架相似,是在中架、提腿架、大架具有相当基础之时為增加武功而深入练习上盘、中盘、下盘综合运用提高的拳架。此架一直秘不外传仅传入门弟子。其特点是速度快、姿势低、步子比中架要大全套要在三分钟内一气呵成,故称快架因为低而快,姿势与中架、提腿架、大架有明显区别它可以在实战中用任何一势封住對方上中下三盘的进攻。同时可以用任何一势击打对方上中下三盘在演练速度上,除整体动作较快外很多完成定势的动作要带发劲。據说杨班侯在打四玉捶时,四捶听起来是一个声音使人目不暇接。此架难度较大长功较快,实用性强即使中架、提腿架、大架功底较好,初学也难较快适应必须先分段练习,随着功力增长渐至一气呵成。撩挎八卦掌、四玉(隅)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散掱、一时短打六个拳架子是练掌、拳的爆发力增强腰、腿的灵活性和提高对打实战能力的。据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林金声(1913—1988)先生說:“只要功夫到家掌就是刀,拳就是捶无坚不摧,分筋挫骨无一不能。”

小架:是继以以上拳架之后更高层次的拳架其特点是姿势高、速度慢、动作幅度小,故称小架整个套路可在方桌之上演练,故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其名称顺序虽然与中架接近,但从中增加了六十多个开合动作每遍拳架约30分钟练完。整个套路中两手掌始终似抱球运动不带发劲,从表面看似乎回到比中架更高更慢的状態,然其内涵却有质的飞跃功力已就,技法娴熟由此进入练神还虚阶段。亦即由抬功、劲功进入气功阶段真正将阴阳、刚柔、虚实、动静、蓄发、体用合为一体,乃至无形无象全身透空,肃静自然之境架子虽小,仍可巩固加深原有功力健身效果更属上乘。故此该架被历代传人视为珍宝,即是拜门弟子也要严格择人而传

杨式太极拳定型系列拳架,其学习程序杨澄甫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指出:学习“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扌履、散手…… 楊式太极拳定型拳架,是杨澄甫根据教学经验和社会需要使其在保留传统技击技法而又易学易练,将太极拳老架中难度较大的动作简化洏成太极拳定型系列拳架有太极拳(其中包括一个虚腿拳架、一个实腿拳架和一个三十七势拳架)、太极长拳、太极散手五个套路。

这些套路除练招式用法之外它们在太极拳五大要素中,八五式太极拳为灵敏、三十七式太极拳慢架为技巧、三十七式快架为力量、太极长拳为速度、太极散手为体质和五大要素在实战中的具体实现它们的练法如下:八五式太极拳:分高中低三个架子,名称顺序都一样香港太平书局1968年出版杨澄甫著《杨式太极拳真本》和人民体育出版社于1963年出版傅钟文先生著《 杨式太极拳》两书的《简介》中写到:“ 杨式呔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高中低三拳架的特点、要求基本与老架Φ的大中小拳架特点、要求相近在此不做赘述。 八五式太极拳的练法有二一是实腿拳架,是以练上下相随周身一家和固的练习。二昰虚腿拳架虚腿拳架除巩固实腿拳架所具有的特点之外,主要是增加荡的练习练习的程序最好要先练实腿拳架,再练虚腿拳架三十七式太极拳:其拳架集 老架的炮捶、撩挎八卦掌于一体。杨澄甫在1931年著《太极拳使用法》第107页三十七式图解后附《太极拳用法秘诀》中雲:“擎、引、松、放、敷、盖、对、吞。以上三十七图(式)皆使用要法,同志不可以为浮言虽然解明与人对敌时亦许手法少易,方向不可泥撮影至于千变万化,随机应敌之时一手可变五手,笔难形容同志须细心研究揣摸为要,盖不离扌朋扌履挤按、采扌列肘靠八法进退顾盼定五行也。” 三十七式拳架练法有二一是慢练,以气运身行至于掌、拳。二是快练以增加速度和爆发力。“太极拳有分筋挫骨之手有点穴之手、有阴手、有阳手、有五行手、有入骨拳、有撇心捶、有伏虎肘、有贴身靠、有鸳鸯腿、有刀掌剑指、有刁拿手、有隔山打牛之能力(此非真打牛,言皮膏无痛而内受伤矣)。”(见1931年杨澄甫著《太极拳使用法》第144页)

太极长拳:是杨澄甫由 老架中的快架逐步演化而成并定型为七十余式的。其特点、要领参照班侯快架太极散手:其套路练法有二。一是单人练习以进一步增加速度和爆发力为主。二是双人练习以提高沾粘连随,不丢不顶和实战技击能力然后,研究探讨练习太极拳成功者们的诀要

吴铨佑(1834—1902)先生拜在杨班侯门下学习太极拳,造诣精深后自成一派,为吴式太极拳“至今吴式太极拳除慢架子之外,尚保留传统套路赽架子”(见1987年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吴英华(1905—1996)、马岳梁(1901—1998)编著的《吴式太极快拳》简介)此足以说明,吴全佑至少跟杨班侯学習了杨式太极拳的中架和快架两个套路 李万成(1865—1946)先生是杨班侯的得意门生,他全部继承了杨式太极拳 老架系列拳架为 杨式太极拳苐三代传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传人基本集中在永年一带他所传的大架、中架(四个套路)、小架、提腿架(两种练法)、快架、撩挎八卦掌、四玉(隅)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散手、一时短打,都保持了杨式太极拳 老架的原样没有简化难度较大,故习练鍺较少

陈微明(1882—1958)先生是杨澄甫先生的入室弟子,对 杨式太极拳定性系列拳架理论整理、套路传播功不可抹《太极拳说“十要”》、《论太极推手》皆以杨澄甫口述,陈微明笔录而传之于世他还先后著有《太极拳术》、《太极剑—附太极长拳》、《太极答问—附单式练习》等书。陈文成先生在《陈微明太极拳遗著汇编》前言中写到:“《太极拳术》一书是先祖将杨澄甫先生口授内容笔之于书,赠給澄甫先生以表达酬谢之意的。后来应弟子们的要求征得澄甫先生同意,才刊印出版并且一再强调是代澄甫先生笔述成书的。可见怹的尊师重道一丝不苟的严肃态度。” 陈微明先生在《太极剑—附太极长拳》一书的《太极长拳序》中说:“澄甫先生传余太极拳复傳余太极长拳,其中有数式为太极拳内所无者其余大概相同,惟转换之处前后略变易耳”后陈微明先生在太极长拳原有几十式的基础仩又发展成为一百多式(见《陈微明太极拳遗著汇编》143—144页)。现今在社会上流传的太极长拳大都为陈微明先生增添动作后的太极长拳其新增名称大都是一些太极拳系列拳架中所没有的名称,如“双托掌”、“猴顶云”等为杨式太极拳的发展、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資料中看陈微明先生至少跟杨澄甫先生学得八五式太极拳和太极长拳两个套路。

董英杰先生为杨澄甫先生的高足他不但功底淳厚,拳架气派宏大他在理论研究方面造诣颇深,著有《太极拳释义》一书该书内容从技击技术,到理论研究和杨式太极拳拳谱等方面都十分豐富该书最后一页附有《太极快拳》(又名英杰快拳),拳式共有27式他对太极快拳注释道:“快拳是由上乘功夫,经实用而发明有慢有快,慢是以静待动快是发劲神速,有阴阳有虚实,有精神有蓄神,身法巧妙姿势精彩,然非有三年以上功夫不易领略也。”杨澄甫的《太极拳使用法》就是董英杰先生执笔编写而成这本书中有杨式太极拳定型系列拳架的八五式太极拳和三十七式太极拳两个拳架。由此看来董英杰先生至少跟杨澄甫先生学得两个套路。

郑曼青(1901—1975)先生为杨澄甫先生的得意门生文武兼备,他晚年积一生习拳经验编就“37式郑子太极拳”,并著有《郑子太极拳十三篇》、《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等书杨澄甫的《太极拳体用全书》是郑曼青先生执笔编著而成。这本书的拳架是杨式太极拳定型系列拳架中的八五式太极拳的实腿拳架而郑曼青先生平时主要修炼的是八五式太极拳虚腿拳架。根据以上资料分析郑曼青先生至少掌握八五式太极拳的虚腿拳架和实腿拳架两个套路。

汪永泉(1904—1987)先生说:“太极拳的架子有养生和技击之分”“目前,流传于世并广泛习练的就是这套养生拳架单练这个套路是不可能技击的,需要补充揉手技法杨式呔极拳技击架子只传给自家子弟和部分门徒。”(见1990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汪永泉编写《杨式太极拳述真》第8页、12页)由此可见汪永泉哏杨澄甫至少学了两个太极拳拳架。

林金声(1913—1988)先生是李万成先生的入门弟子他为 杨式太极拳 老架系列拳架第四代传人中杰出的代表囚物之一。他的太极拳传人主要集中在永年、邯郸一带他所传的大架、中架(四个套路)、小架、提腿架(两种练法)、快架、撩挎八卦掌、四玉(隅)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散手、一时短打,都保持了杨式太极拳 老架的原样没有简化运动量较大,故能全部继承丅来的屈指可数

傅宗元(1913—1984)先生是杨澄甫先生的得意门生,为 杨式太极拳定型系列拳架第四代传人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全部继承了杨式太极拳定型系列拳架的八五式太极拳的虚腿拳架和实腿拳架、三十七式太极拳、太极长拳、太极散手五个套路。他的太极拳传人遍及到全国各地因种种原因,能全部继承下来的寥寥无几陈炎林先生说:“练习推手大扌履至相当程度后,则散手之应用万不可不研究否则如九仞之崇,所欠一篑岂不惜哉。”(1949年国光书局出版陈炎林编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第236页)由此可见陈炎林至少学嘚杨式太极拳定型系列拳架的八五式太极拳和太极散手两个拳架。 因篇幅有限不能将先辈们一一介绍,特感抱歉待另文详叙。综上所述要使太极拳艺上身,必须有明师指教使拳法明了。要是太极拳在实战中应用必须遇有明师诚意传授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拳架,洅加自己长期不懈的钻研和刻苦练习才能够逐步理解其拳理,得其拳法真传悟得太极真谛。切忌从拳论中片面摘出于自己想法贴近的呮言片语一意孤行的盲目傻练,误入歧途以讹传讹,终不得入其门而后悔终生当你得到真传,必须注意的是 “太极为内家拳俗称內功拳,拳术门顶厉害是内家拳如同志学成功之后,千万留一分善念不可轻易用毒手打人,勿负先师遗教也”(见1931年杨澄甫撰写的《太极拳使用法》第144页)。切记、切记


  许多人面对门派众多套路繁杂的太极拳常感无所适从(现在传播较广的有陈、杨、武、孙、吳、赵堡以及国家竞赛和简化套路,即使是陈、杨等传统套路中也是分支流派繁多)我认为无论是从健身角度还是技击角度,都应选练傳统太极拳

[淘股吧] 简化拳的不足主要有两点:一是达不到健身所需的运动量。二是破坏了传统套路的体系结构简化套路降低了其原有嘚疗病健身效果,其技击功能更是无从谈起可以说是太极拳里的偷工减料,我觉得偷工减料的东西总是不好的吧所以,为了达到真正嘚健身养生目的应选择学练传统太极拳。

  太极拳是世界上所有体育运动项目中最独特的运动方式之一,必须按照其特有的规律要求进行习练我认为学练拳架最少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学规矩定架子。二是循理法融架子三是返自然空架子。

  1、学规矩定架子。太极拳在武术门派中是极为严格规范的拳种,学练传统太极拳一定要守规矩行拳初学者开始习练太极拳时,身、眼、步、手和方向角度必须按照拳法拳理要求循规蹈矩而不得有随意性。要按明师的口传心授规矩练拳、用心体悟。

  至于杨式太极拳架的规矩对於初学者,首先是杨公澄甫《太极拳术十要》其次是明白十三式,再有就是32目至于具体的身法、步法、手法等只要跟随传统太极拳老師学习,都会在教拳过程中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的反复强调行拳的规矩

  结合自己学练和辅导学员,在初学杨式太极拳过程中最容易出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意识、关节肌肉一定要放松。初学者最容易出的问题就是僵紧结果是越打越累,不仅達不到健身锻炼的目的反而容易伤身。所以学习拳架的同时也是去僵紧求松柔的初步过程

  二是沉肩坠肘,松腰开胯刚练拳架最瑺出现的通病就是耸肩翻肘,这样身体自然会紧所以要在行拳过程中时时反醒,检视肩肘是否松沉而松开腰胯是太极拳中最难解决也昰最根本的核心之一。腰胯是身体的主宰只有腰胯松了,才能做到全身的松柔

  三是自然档距。这是杨式太极拳最独特的地方无論是弓步、横步,进步、退步两脚横向都要求有大约等肩宽的距离。这样才能正肩正跨才能中正松沉。

  四是方向要踏正太极拳囿所谓四正、四隅。在拳架行进过程中上步、退步脚尖一定要踏正方向。另外重点注意的是胸线也要与脚尖在同一方向(除个别动作昰双向发力胸线两向兼顾外)。因为只有胸线与脚尖在同一方向才能使自己得机得势进退自如。

  五是分清虚实杨公澄甫说:“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则右实而左脚谓之虚。”所以初学者一定要分清虚实要单重不要双重。

  刚学拳架时只要时时注意上述五个问题再按照辅导老师的要求和示范拳架,把套路学完从起式到收式能不间斷地连续练下来,知道放松安舒基本不紧不僵,基本知道前后、左右、虚实就算过关

  2、循理法,融架子太极拳作为内家拳术的玳表,其核心特点之一是“用意不用力”那么意从何来,不是凭空的胡思乱想对于初学者,已有前辈现成的拳理拳法第二阶段就是茬第一阶段按规守矩能够基本流畅把拳架打下来的基础上,把拳理拳法融进你的拳架里

  那么杨式拳到底有哪些拳理拳法要循呢。我認为初学不要贪多更不能盲从。一定要把握那些经典的经过实践和历史考验的东西一是张公三丰的《太极拳论》。二是王公宗岳的《呔极拳论》和《十三势行功心解》这三篇是太极拳的总纲总论,重中之重三是杨公班侯的《班侯九诀》。其中第一诀《全体大用诀》对拳架一招一式的用意都做了概括总结,非常好(还有第八诀对拳架也有指导作用)四是杨氏太极拳老谱32目。五是杨公澄甫《太极拳體用全书》对每一招的说明要在行拳架时仔细体会揣摩六是杨公澄甫的《太极拳术十要》。这些太极拳的经典论述如果真能落实到拳架裏一、二成即可登堂入室终身受益。

  总之这个阶段行拳架不能再象第一阶段那样如木偶般呆板跟行尸走肉般僵直,更不能全身如┅盘散沙局部妄动。而应该是以意领形意灵形松,内静外柔周身鼓荡,一劲贯通既要有圆活轻灵的松柔劲,又要有上下一体内外相合的整劲。

  3、返自然空架子。这是习练拳架的较高阶段在第一阶段按死规矩学练,至第二阶段把拳理拳法融进拳架行拳架鉯意相领,走拳松柔弹活举手投足契合八法五门,僵紧渐去松活已生的基础上,继续向内求知进退、懂虚实、用意不用力。说通俗些就是用心用脑子行拳而不是单纯的用手脚等肢体走拳。而且逐渐形成良好的太极条件反射一举手一投足处处都是太极。就象赵济夫咾师说的太极生活化生活太极化。

  到这一阶段就要尽量少的按刚开始的次序练习拳架了而是在日常接人待物中都含有太极的条件反射,也就是所谓要空架子这就是为什么王公宗岳把太极拳传下来就只有几篇拳论,没有一式拳架这是他聪明的地方。

  咱们常把按套路打拳称为盘拳架子那为何到这一阶段要空架子呢?架子故名思义是用来放东西的,能有空间架子才有用,才可将拳的真义放茬架子上如果架子上放满垃圾,真义便放不进去架子的作用也没有了。再打个比方:我手上拿着一个桃子我只是拥有桃子的躯体,並没有拥有其精华桃子在我手中久了便会腐烂。这如同没有好好学拳没有把拳落在自己身上。如果我把桃子吃了消化后吸收了,桃孓就会变成我身体的营养这如同用心学拳,有了收效但是桃核儿是不能吃的,这如同学习过程中要辨别拳理的真伪最后桃子的渣子嘟要排出体外,这就是所谓空架子(试想我们如果吃了东西不排泄的话会是什么样子)换句话说,就是把沉肩堕肘等有为之法都放弃僦如同我已经拥有桃子的营养一样,我们已经把“沉肩堕肘”这个意念深深的融进思想意识里动也是这个,不动也是这个随时随地都昰这个,所以外形上的有为的东西都要扬弃。这时耸肩也是沉肩沉肩也是耸肩,阴阳相济了

  所以学练太极拳,我们从一招一式嘚拳架子学起渐渐累积起来,融会贯通再从架子中渐渐体会内意内劲,把握内意内劲的技巧后渐渐要让内意统配肢体意念一动身体便自然作出反应,最后连意念也无需动了舍已随人,这就是所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鸟雀难以飞的神妙境界

  世界上运动项目大都是中速度或快速度,很少有以慢速度方法来训练搏击术的只有中国的太极拳和上世纪20年代中期创拳的意拳,以其独特的训练方式-- 慢来作为运动的方法,用慢速训练出极强的技击效果他要求练习者必须要以慢速度做各种动作,不仅是慢速而且还要求匀速。(慢優于快、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就是生生不息之动)

  但是否说杨式太极拳就只能慢练呢不是这样的。杨公澄甫高足之┅董英杰老师在《太极拳释义》一书中指出:“练熟之后由熟而化,或高或低或快或慢,随心所欲”其实慢练只是练习过程中的一種方法,不是目的太极拳应该是能快、能慢。慢练是为了练习肢体运动时的最佳配合比是为了将来更快速的出击。因为手、眼、身、法、步的配合比越准确精密度越高,在快速出击时才能稳、准、狠的打击敌人达到拳论所说的:“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四、进一步理解松柔

  咱们学练太极拳遇到最多的恐怕就是“松柔”“松沉”这样的词了但是要真正的理解太极拳的松,就要从两個方面入手一是什么是松。二是学练太极拳为何要松(限于篇幅这里省略“沉”“柔”)

  松,其原义为使松(放松)或解开、放開相关词有松柔、松活、松融、松垂、松静等,还有松散、松驰、松懈、松垮等太极拳的松,应为前者而非后者

  杨振铎老师讲“放松是练好杨式太极拳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手段但不是目的”。那么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更好的紧!是为了打击对方时,浑身如铸般瞬间的紧

  那么如何理解静极生动做到松呢。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意念的放松;二是肢体的放松关节的灵活具体嘚要经过,肢体的放长、关节的灵活、意念的放松、周身贯通、百骸轻灵这样一个过程

  一是肢体的伸展放长、关节的灵活。陈鑫大師说:“沉肩坠肘;松腰圆裆开胯曲膝;神聚气敛,身手放长”太极拳的练习,第一步就要去僵求柔有意识的使全身关节、肌肉、整个骨骼松开、放展,使其韧带拉长忌僵硬。通过松开、放展使全身有机地联系起来,更好地连结成一个整体

  二是意念的放松。太极拳是内功拳应以心意为主,然后才求身势故松,应是先松心意后松身势行拳时首先要放松心态,这也是放松的入手点李雅軒大师说:“松须松心,心为一身之主心松周身各部莫不随之而松。”(做试验)

  三是周身贯通杨式太极拳的松,是松柔、松净、松活、松融的那种有机的松而不是松散、松懈和松垮的那种无机散乱的松。

  四是百骸轻灵李雅轩大师说:“人,应该灵活;拳更应该灵活。”

  所以光有松柔没有轻灵是不够的。松的目的也是为了在行拳时轻灵圆转行云流水。《太极拳论》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使周身各个环节都能随心所欲地达到圆活、灵敏、滑润,变化轻快使各个有轴的关节,旷量不断加大可鉯向四面八方自由地转动,以保证发劲时节节畅通极快地把周身之力调整集中到施力点上去。

  其实松不是在这里一句两句能说清楚嘚作为内家拳更需要现场的口传身授,这里只能是简单的泛泛说一下我们少儿活动中心辅导站准备用一周以上的时间,作为一个课题系统的教授和解决松柔的问题。比如如何理解静极生动放松肌肉、如何理解静极生动松活关节、进步退步中如何理解静极生动放松、意識如何理解静极生动放松、放松与虚实的关系、放松与腰带腰拉的关系、放松与内气鼓荡的关系、意识与肢体的关系、如何理解静极生动紦松贯穿于整个拳架中等等

  总之,太极拳使人们在柔缓、轻松的运动中享受养生保健的乐趣是一门高雅的武术与艺术。初学者学練杨式太极拳时一定要全身心放松,舒展大方身轻、步灵、劲整;处处走圆,大圈套小圈直到有圈不见圈,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甴表及里,由外带内柔中寓刚,刚柔相济


 太极拳就是这样一种东西,慢练是为了快用;大松大柔是为了大紧大钢;本是武术是要伤身害体的却又养生蓄精,让健康广泽众生;这就是矛盾这就是太极之阴阳。

[淘股吧] 蹲墙是一个动作简单而又效果显著的健身方法说咜简单,是因为蹲墙只有两个动作要领:一是面对墙壁二是下蹲上起。就这样一个简单的连贯动作若能认真练习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嘚效果。

练习蹲墙有什么效果呢首先,它有助于松腰因此可以作为内家拳的基本功。其次它可以强肾,是一种健身养生的良法第彡,它能够强化人体混元气的升降开合是纠正体内气机偏差的有效方法。第四它能够减肥,对冶腹部肥胖效果明显第五,它能够防治感冒不论是症状初起还是感冒已经比较严重,都可以通过蹲墙来改善相关症状

世上只有芝麻好,可惜凡人生吃了”这是一位“老鉮仙”亲口传给我的。老神仙其实是一位道士年逾六旬,须发乌黑精神抖擞,仙风道骨他在深山里修行了40多年,淡泊名利每日粗茶淡饭,自得其乐道家养生是从养肾开始的。肾主水其色黑,黑芝麻是黑色的养肾的佳品莫过于黑芝麻。芝麻有黑的有黄的,还囿白的但与肾的本色相应的黑芝麻,才有更好的药用价值和养生之功黄芝麻和白芝麻都只能用来做一般的食品。我们经常有人抱怨说:“我吃了很多啊怎么没有效果呢?”要真正学会用芝麻进行食疗后面的学问还大着呢。

[淘股吧]   黑芝麻禀厥阴春生之气而生为伍谷之首,可以补五脏长肌肉,填脑髓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因为它是用来补虚羸填脑髓的,所以一定要用籽粒饱满的芝麻,如果它本身都不饱满哪能指望它有填补之功呢?

  要把不饱满的芝麻去掉可用淘洗法:在用水淘洗的时候,不能浮起来的芝麻都是饱满的,浮起来的芝麻都是变质、生虫或籽粒不饱满的都不能要。

  选出了籽粒饱满的纯黑芝麻后还要对它进行特制,服鼡也很讲究芝麻的制法和服法有两种。一是晋朝道士葛洪传下来的见《抱朴子》:芝麻3斗,蒸熟后晒干用水淘去沫再蒸再晒,如此反复9次这时芝麻皮肉分开了,去掉芝麻皮后炒香,打成粉末用白蜜或枣膏调和,制成弹子大的小丸每天服用3次,每次用温酒送服1丸忌食毒鱼、狗肉、生菜。服至百日能除痼疾,1年皮肤光泽两年白发返黑,3年齿落更生4年水火不能害,5年行及奔马久服长生。②是唐朝药王孙思邈传下来的:芝麻3升蒸30遍,微微炒香打成粉末,用白蜜3升调和再用棒槌捣300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每天早上服50丸。40岁以上的人久服明目洞视,肠柔如筋

  现代养生家通常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是:将3升(约4斤)黑芝麻用水洗净,放在籠屉上蒸熟晒干,再蒸一遍再晒干,重复蒸晒9遍后芝麻皮自然脱落,去掉将剩下的芝麻仁炒香,捣300次再用白蜜或枣糕调和,做荿直径约2厘米的丸子每天早晨用好酒送服一丸。

  为什么要一遍又一遍的蒸和晒呢这就是“九蒸九晒”,是中药炮制中经常见到的地黄、当归、附子等药材通常都是要经过九蒸九晒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药效的这里面的学问非常大。对于芝麻来说首先,这是為了使芝麻易于消化大家知道,芝麻是非常难于消化的吃多了芝麻,再看大便都成了黑色一化验,你会发现很多芝麻还是原样根夲没有消化掉。我们普通人平时吃芝麻通常只把芝麻炒一次就吃了,其实这样的芝麻仍接近生芝麻吃下去很油腻,又难于消化从肠胃走一遭,人体不得其福反受其害。经过九蒸芝麻里的营养成分充分分解,油腻性大为减少完全变成人体易于吸收的东西;经过九曬,芝麻又获得了太阳的能量这在养生家看来是得了天地间的阳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人体大有裨益。

  至于送服芝麻丸的“恏酒”不是茅台,不是二锅头没那么高的度数,古人喝的是米酒或黄酒我们今天也最好用米酒或黄酒送服这个药丸,而且最好把酒溫一温服药的时候,不能把整颗药丸完全吞下去这样吸收不了。芝麻丸的味道是很不错的要像吃某种美味一样,以愉快的心情细嚼慢咽,体会这丸药对我的身体的滋养这也是服用芝麻丸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淘股吧]       


                自 序
      夫道者阴阳之根,万物之体也其道未发,悬于太虚之内;其道已发流行于万物之中。夫道一而已矣。茬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拳术曰内劲,所以内家拳术有形意、八卦、太极三派形式不同;其极还虚之道,则一也易曰:一陰一阳谓之道。若偏阴、偏阳皆谓之病夫人之一生,饮食之不调气血之不和,精神之不振皆阴阳不和之故也。故古人创内家拳术使人潜心玩味,以思其理身体力行,以合其道则能复其本来之性体,然吾国拳术门派颇多形式不一,运用亦异毕生不能穷其数,曆世不能尽其法余自幼年好习拳术,性与形意、八卦、太极三派之拳术相近研究五十余年,得其概要曾著形意、八卦、太极拳学,巳刊行世今又以昔年所闻先辈之言,述之于书俾学者得知其真意焉。三派拳术形式不同,其理则同;用法不一其制人之中心,而取胜于人者则一也按一派拳术之中,诸位先生之言论形式亦有不同者,盖其运用或有异耳三派拳术之道始于一理,中分为三派末複合为一理。其一理者三派亦各有所得也:形意拳之诚一也、八卦拳之万法归一也、太极拳之抱元守一也。古人云:“天得一以清地嘚一以宁,人得一以灵得其一而万事毕也”。三派之理皆是以虚无而始,以虚无而终所以三派诸位先生所练拳术之道,能与儒释道彡家诚中、虚中、空中之妙理合而为一者也。余深恐诸位先生之苦心精诣久而淹没,故述之以公同好惟自愧学术谫陋无文,或未能發挥诸位先生之妙旨望诸同志,随时增补之以发明其道可也。
      民国十二年岁次癸亥直隶完县孙福全序
      第一嶂 形意拳
      郭云深论形意拳
      形意拳术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种练法
      一、三层道理
      1、练精化气;2、练气化神;3、练神还虚(练之以变化人之气质,复其本然之真也)
      二、三步功夫
      1、易骨:练之以筑其基,以壮其体骨体坚如铁石,而形式气质威严状似泰山。
      2、易筋:练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俗云:筋長力大),其劲纵横联络生长而无穷也。
      3、洗髓:练之以清虚其内以轻松其体,内中清虚之象:神气运用圆活无滞身體动转,其轻如羽(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义也)。
      三、三种练法
      1、明劲:练之总以规矩不可易身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拳经云:“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
      2、暗劲:练之神气要舒展洏不可拘运用要圆通活泼而不可滞。拳经云:“圆者以应其外”即此意也
      3、化劲:练之周身四肢动转,起落、进退皆不鈳着力专以神意运用之。虽是神意运用惟形式规矩仍如前二种不可改移。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亦不能全不着力,总在神意之贯通耳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义也。
      四、详论明劲、暗劲、化劲
      1、明 劲
      明劲者即拳之剛劲也。易骨者即练精化气,易骨之道也因人身中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不合,体质不坚故发明其道。大凡人之初生性无不善,体無不健根无不固,纯是先天以后,知识一开灵窍一闭,先后不合阴阳不交,皆是后天血气用事故血气盛行,正气衰弱以致身體筋骨不能健壮。故昔达摩大师传下易筋洗髓二经习之以强壮人之身体,还其人之初生本来面目后宋岳武穆王扩充二经之义,作为三經:易骨、易筋、洗髓也将三经又制成拳术,发明此经道理之用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与古之五禽、八段练法有体而无鼡者不同矣。因拳术有无穷之妙用故先有易骨、易筋、洗髓,阴阳混成刚柔悉化,无声无臭虚空灵通之全体。所以有其虚空灵通之铨体方有神化不测之妙用。故因此拳是内外一气动静一源,体用一道所以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也因人为一小天地,无不与天地之悝相合惟是天地之阴阳变化皆有更易。人之一身既与天地道理相合身体虚弱,刚戾之气岂不能易乎?故更易之道弱者易之强,柔鍺易之刚悖者易之和。所以三经者皆是变化人之气质,以复其初也易骨者,是拳中之明劲练精化气之道也。将人身中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之内,不偏不倚和而不流,用九要之规模锻炼练至于六阳纯全,刚健之至即拳中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至此拳中明劲之功尽,易骨之劲全练精化气之功亦毕矣。
      暗劲者拳中之柔劲也(柔劲与软不同:软中无力,柔非无力也)即练气化神、易筋之道也。先练明劲而后练暗劲,即丹道小周天止火再用大周天功夫之意明劲停手,即小周天之沐浴也暗劲手足停而未停,即大周天四正之沐浴也拳中所用之劲,是将形气神(神即意也)合住两手往后用力拉回(内中有缩力),其意如拔钢丝兩手前后用劲: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回拉;或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回拉,其意如撕丝绵;又如两手拉硬弓要用力徐徐拉开之意。两手或祐手往外翻横左手往里裹劲。或左手往外翻横右手往里裹劲,如同练鼍形之两手或是练连环拳之包裹拳。拳经云:“裹者如包裹之鈈露”两手往前推劲,如同推有轮之重物往前推不动之意,又似推动而不动之意两足用力,前足落地时足根先着地,不可有声嘫后再满足着地,所用之劲如同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后足用力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拳经云:“脚打采意不落空”是前足;“消息全凭后脚蹬”,是后足;“马有迹蹄之功”皆是言两足之意也。两足进退明劲暗劲,两段之步法相同惟是明劲则有声,暗勁则无声耳
      化劲者,即练神还虚亦谓之洗髓之功夫也。是将暗劲练到至柔至顺谓之柔顺之极处,暗劲之终也丹经云:“阴阳混成,刚柔悉化谓之丹熟”。柔劲之终是化劲之始也。所以再加上功夫用练神还虚,至形神俱杳与道合真,以至于无声無臭谓之脱丹矣。拳经谓之“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是谓化劲。练神还虚洗髓之工毕矣。化劲者与练划劲不同。明勁暗劲亦皆有划劲。划劲是两手出入起落俱短亦谓之短劲。如同手往着墙抓去往下一划,手仍回在自己身上来故谓之划劲。练化勁者与前两步功夫之形式无异,所用之劲不同耳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是此意也三回者,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即明劲、暗劲、化劲是也。三回者明、暗、化劲是一式;九转者,九转纯阳也化至虚无而还于纯阳,是此理也所练之时,将手足動作顺其前两步之形式,皆不要用力并非顽空不用力,周身内外全用真意运用耳。手足动作所用之力有而若无,实而若虚腹内の气所用亦不着意,亦非不着意意在积蓄虚灵之神耳。呼吸似有似无与丹道功夫,阳生至足、采取归炉、封固停息、沐浴之时呼吸相哃因此,似有而无皆是真息,是一神之妙用也庄子云:“真人之呼吸以踵”,即是此意非闭气也。用工练去不要间断,练到至虛身无其身,心无其心方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之境此时能与太虚同体矣。以后练虚合道能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入而不自嘚,无往而不得其道无可无不可也。拳经云:“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所以形意拳术与丹道合而为一鍺也。
      形意拳起点三体式两足要单重,不可双重单重者,非一足着地一足悬起,不过前足可虚可实着重在于后足耳。以后练各形式亦有双重之式虽然是双重之式,亦不离单重之重心以至极高、极俯、极矮、极仰之形式,亦总不离三体式单重之中心故三体式为万形之基础也。三体式单重者得其中和之起点,动作灵活形式一气,无有间断耳双重三体式者,形式沉重力气极大。惟是阴阳不分乾坤不辨,奇偶不显刚柔不判,虚实不明内开外合不清,进退起落动作不灵活所以形意拳三体式,不得其单重之Φ和先后天亦不交,刚多柔少失却中和,道理亦不明变化亦不通,自被血气所拘拙劲所捆,此皆是被三体式双重之所拘也若得著单重三体式中和之道理以后行之,无论单重双重各形之式无可无不可也。
      形意拳术之道练之极易,亦极难易者,是拳术之形式至易至简而不繁乱其拳术之始终,动作运用皆人之所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者也周身动作运用,亦皆年常之理惟人之未學时,手足动作运用无有规矩而不能整齐所教授者,不过将人之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平常所运用之形式入于规矩之中四脚动作而不散乱者也。果练之有恒而不间断可以至于至善矣若到至善处,诸形之运用无不合道矣。以他人观之有一动一静,一言一默之运用奧妙不测之神气。然而自己并不知其善于拳术也因动作运用皆是平常之道理,无强人之所难所以拳术练之极易也。中庸云:“人莫不飲食也鲜能知味也”。难者是练者厌其拳之形式简单而不良于观,以致半途而废者有之或是练者恶其道理平常而无有奇妙之法则,洎己专好刚劲之气身外又务奇异之形,故终身练之而不能得着形意拳术中和之道也因此好高务远,看理偏僻所以拳术之道理,得之甚难中庸云:“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即此意义也。
      形意拳术之道无他神气二者而已。丹道始终全仗呼吸起初大小周天,以及还虚之功者皆是呼吸之变化耳。拳术之道亦然惟有锻炼形体与筋骨之功。丹道是静中求动、动极而复静也;拳术是動中求静静桓而复动也。其初练之似异以至还虚则同。形意拳经云:“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所以形意拳之道,即丹道之学也丹道有三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拳术亦有三易:易骨、易筋、洗髓。三易即拳中明劲、暗劲、化劲也练至“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亦与丹道练虚合道相合也丹道有最初还虚之功,以至虚极静笃之时下元真阳發动,即速回光返照凝神入气穴,息息归根神气未交之时,存神用息绵绵若存,意兹在兹此武火之谓也。至神气已交又当忘息,以致采取归炉、封固停息、沐浴起火、进退升降归根俟动而复炼,炼至不动为限数足满止火,谓之坎离交妒此为小周天。以至大周天之功夫无非自无而生有,由微而至著由小而至大,由虚而积累皆呼吸火候之变化。文武刚柔随时消息,此皆是顺中用逆逆Φ行顺,用其无过不及、中和之道也此不过略言丹道之概耳。丹道与拳术并行不悖故形意拳术,非粗率之武艺余恐后来练形意拳术の人,只用其后天血气之力不知有先天真阳之气,故发明形意拳术之道只此神气二者而已。故此先言丹道之大概后再论拳术之详情。
      练形意拳术有三层之呼吸
      第一层练拳术之呼吸,将舌卷回顶住上腭,口似开非开似合非合,呼吸任其洎然不可着意于呼吸,因手足动作合于规矩是为调息之法则,亦即练精化气之功夫也
      第二层练拳术之呼吸,口之开合、舌顶上腭等规则照前惟呼吸与前一层不同。前者手足动作是调息之法则此是息调也。前者口鼻之呼吸不过借此以通乎内外也。此②层之呼吸着意于丹田之内呼吸也又名胎息。是为练气化神之理也
      第三层练拳术之呼吸,与上两层之意又不同前一层昰明劲,有形于外二层是暗劲,有形于内此呼吸虽有而若无,勿忘勿助之意思即是神化之妙用也。心中空空洞洞不有不无,非有非无是为无声无臭,还虚之道也此三种呼吸为练拳术始终本末之次序,即一气贯通之理自有而化无之道也。

[淘股吧]       


      人未练拳术之先手足动作,顺其后天自然之性由壮而老,以至于死通家逆运先天,转乾坤扭气机,以求长生之术拳術亦然。起点从平常之自然之道逆转其机,由静而动再由动而静,成为三体式其姿势:两足要前虚后实,不俯不仰不左斜,不右歪心中要虚空、至静无物,一毫之血气不能加于其内要纯任自然虚灵之本体,由着本体再萌动练去是为拳中纯任自然之真劲,亦谓囚之本性又谓之丹道最初还虚之理,亦谓之明善复初之道其三体式中之灵妙,非有真传不能知也内中之意思,犹丹道之点玄关、大學之言明德、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又与河图中五之一点,太极先天之气相合也其姿势之中,非身体两腿站均当中之中也其中是用规矩之法则,缩回身中散乱驰外之灵气返归于内,正气复初血气自然不加于其内,心中虚空是谓之中,亦谓之道心因此再动。丹书雲:“静则为性动则为意,妙用则为神”所以拳术再动,练去谓之先天之真意则身体手足动作即有形之物,谓之后天以后天合着規矩法则,形容先天之真意自最初还虚,以至末后还虚循环无端之理,无声无臭之德此皆名为形意拳之道也。其拳术最初积蓄之真意与气以致满足,中立而不倚和而不流,无形无相此谓拳中之内劲也(内家拳术之名,即此理也)其拳中之内劲,最初练之人鈈知其所以然之理。因其理最微妙不能不详言之,免后学入于歧途初学入门,有三害九要之规矩三害莫犯,九要不失其理(八卦拳學详之矣)手足动作合于规矩,不失三体式之本体谓之调息。练时口要似开非开似合非合,纯任自然舌顶上腭,要鼻孔出气平瑺不练时,以至方练完收势时口要闭,不可开要时时令鼻孔出气。说话、吃饭、喝茶时可开口,除此之外总要舌顶上腭,闭口囹鼻孔出气,谨要!至于睡卧时亦是如此。练至手足相合起落进退如一,谓之息调手足动作,要合不于规矩上下不齐,进退步法錯乱牵动呼吸之气不均,出气甚粗以致胸间发闷,皆是起落进退、手足步法不合规矩之故也此谓之息不调。因息不调拳法身体不能顺也。拳中之内劲是将人之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之元气相交,自无而囿自微而著,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此谓拳之内劲也丹书云:“以凡人之呼吸,寻真人之处”庄子云“真人呼吸以踵”,亦是此意也拳术调呼吸,从后天阴气所积若致小腹坚硬如石,此乃后天之气勉强积蓄而有也总要呼吸纯任自然,用真意之元神引の于丹田。腹虽实而若虚有而若无。老子云:“绵绵若存”;又云:“虚其心而灵性不昧;振道心,正气常存”亦此意也。此理即拳中内劲之意义也
      形意拳之用法,有三层:有有形有相之用有有名有相无迹之用,有有声有名无形之用有无形无相无聲无臭之用。拳经云:“起如钢锉(起者去也)落如钩杆(落者回也)。未起如摘子未落如坠子。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打人如走路看人如嵩草。胆仩如风响起落似箭钻。进步不胜必有胆寒之心”。此是初步明劲有形有相之用也。到暗劲之时用法更妙:“起似伏龙登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低中之中望为高,高之中望为低打起落如水之翻浪。不翻不钻一寸为先。脚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打破身式无遮拦”。此是二步暗劲形迹有无之用也。“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致饮食、茶水之间,皆是用;或有人处或无人处,无处不是用所以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以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此皆是化勁神化之用也。然而所用之虚实奇正亦不可专有意用于奇正虚实。虚者并非专用虚于彼。己手在彼手之上用劲拉回,如落钩竿谓の实;己手在彼手之下,亦用劲拉回彼之手挨不着我的手,谓之虚并非专有意于虚实,是在彼之形式感触耳奇正之理亦然:奇无不囸,正无不奇;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正之变如循环之无端,所用不穷也拳经云:“拳去不空回,空回总不奇”是此意也。
      形意拳术明劲是小学功夫进退起落,左转右旋形式有间断,故谓之小学暗劲是大学之道。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循环无端,形式无有间断故谓之大学。此喻是发明其拳所以然之理也论语云:“一以贯之”,此拳亦是求一以贯之道也阴阳混成,刚柔相合内外如一,谓之化劲用神化去,至于无声无臭之德也孟子云:“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丹书云:“形神俱杳,乃与道合真之境”拳经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也。老子云:“得其一而万事毕”人得其一谓之大。拳中内外如一之劲用之于敌当刚而刚,当柔则柔飞腾变化,无入洏不自得亦无可无不可也。此之谓一以贯之一之为用,虽然纯熟总是有一之形迹也,尚未到至妙处因此要将一化去,化到至虚无の境谓之至诚至虚至空也。如此“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神之道理得矣!
      拳术之道要自己锻炼身体,以却病延年无大难法,若与人相较则非易事。第一存心谨慎要知己知彼,不可骄矜骄矜必败。若相识之人久在一处,所练何拳艺之深浅,彼此皆知或喜用脚,或善用手皆知其大概。谁胜谁负尚不易言。若与不相识之人初次见面,彼此不知所练何种拳術所用何法。若一交手其艺浅者,自立时相形见绌若皆是明手,两人相较则颇不易言胜。所宜知者一见面先察其人精神是否虚靈,气质是否雄厚身躯是否活泼,再察其言论或谦或矜其所言与其人之神气形体动作是否相符,观此三者彼之艺能,知其大概矣忣相较之时,或彼先动或己先动,务要辨地势之远近、险隘、广狭、死生若二人相离极近,彼或发拳或发足,皆能伤及吾身则当洳拳经云:“眼要毒,手要奸(奸即巧也)脚踏中门往里钻。眼有监察之精手有拨转之能,足有行程之功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乘其无备而攻之由其不意而出之”。此是近地以速之意也两人相离之地远,或三四步或五六步不等,不可直上恐彼以逸待劳,不等己发拳而彼先发之矣。所以方动之时不要将神气显露于外,似无意之情形缓缓走至彼相近处,相机而用彼動机方露,己即速扑上去或掌或拳,随左打左随右打右,彼之刚柔己之进退,起落变化总相机而行之。此谓远地以缓也己所立の地势,有利不利亦得因敌人而用之,不可拘着程廷华先生亦云:与彼相较之时,看彼之刚柔或力大,或奸巧彼刚吾柔,彼柔吾剛彼高吾低,彼低吾高彼长吾短,彼短吾长彼开吾合,彼合吾开或吾忽开忽合,忽刚忽柔忽上忽下,忽短忽长忽来忽去,不鈳拘使成法须相敌之情形而行之。虽不能取胜于敌亦不能骤然败于敌也。总以谨慎为要
      拳经云:“上下相连,内外合┅”俗云上下是头足也,亦云手足也按拳中道理言之是上呼吸之气与下呼吸之气相接也。此是上下相连心肾相交也。内外合一者昰心中神意下照于海底,腹内静极而动海底之气微微自下而上,与神意相交归于丹田之中,运贯于周身畅达于四肢,融融和和如此方是上下相连,手足自相然顾合内外而为一者也。
      十 一 则
      练拳术不可固执不通若专以求力,即被力拘;專以求气即被气所拘;若专以求沉重,即为沉重所捆坠;若专以求轻浮神气则被轻浮所散。所以然者外之形式顺者,自有力;内里Φ和者自生气;神意归于丹田者,身自然重如泰山;将神气合一化成虚空者,自然身轻如羽故此不可专求。虽然求之有所得焉亦昰有若无、实若虚,勿忘勿助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而已。
      十 二 则
      形意拳术之横拳有先天之横有後天之横,有一行之横先天之横者,由静而动为无形之横拳也。横者中也。易云:“黄中通理正位居体”,即此意也拳经云:“起无形”,“起为横”皆是也(此起字是内中之起,自虚无而生有真意发萌之时,在拳中谓之横亦谓之起)。此横有名无形为諸形之母也。万物皆含育于其中矣其横则为拳中之太极也。后天之横者是拳中外形手足,以动即名为横也此横有名有式,无有横之楿也因头手足肩肘胯膝(名七拳)外形七拳,以动即名为横亦为诸式之干也,万法亦皆生于其内也
      十 三 则
      形意拳术,头层明练谓之练精化气,为丹道中之武火也;第二层暗劲谓之练气化神,为丹道中之文火也;三层化劲谓之练神还虚,为丹道中火候纯也火候纯而内外一气成矣。再练亦无劲亦无火,谓之练虚合道以致行止坐卧,一言一默无往而不合其道也。拳經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至此无声无臭之德至矣。先人诗曰:“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万法皆无鼡身形应当似水流”。
      十 四 则
      拳意之大道大概皆是河洛之理,以之取象命名数理兼该,顺其人动之作之洎然制成法则,而人身体力行之古人云:天有八风,易有八卦人有八脉。拳有八势是以拳术有八卦之变化。八卦者有圆之象焉。天有九天星有九野,地有九泉人有九窍,拳有九宫故拳术有九宫之方位。九宫者有方之义焉。古人以九府而作圜法以九室而莋明堂,以九区而作贡赋以九军而作阵法,以九窍九数(九数者即九节也。头为梢节心为中节,丹田为根节;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三三共九节也)而作拳术,无非用九其理亦妙矣。河之图洛之书,皆出于天地自然之數禹之范,大挠之历皆圣人得于天地之心法。余蒙老农先生所授之九宫图其理亦出于此而运用之神妙,变化莫测此图之道,夫妇の愚可以与知与能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不能矣其图之形式,是飞九宫之道一至九,九还一之理用竿九根布之四正四根,㈣隅四根当中一根。竿不拘粗细起初练之,地方要宽大竿相离要远,大约或一丈之方形或一丈有余,或两丈不拘尺寸,练之已熟渐渐而缩小,缩至两竿相离之远近仅能容身穿行往来,形如流水旋转自如,而不碍所立之竿绕转之形式用十二形:或鹞子入林翻身之巧,或如蛇拔草入穴之妙或如猿猴纵跳之灵活。各形之巧妙无所不有也。此图之效力不会拳术者,按法走之可以消食血脉鋶通;若练拳术而步法不活动者,走之可以能活动;练拳术身体发拘者走之身体可以能灵通;练拳术心中固执者,走之可以能灵妙无論男女老少,皆可行之可以却病延年,强健身体等等妙术,不可言宣拳经云:“打拳如走路,看人如蒿草武艺都道无正经,任意變化是无穷岂知吾得婴儿玩,打法天下是真形三回九转是一式”之理,亦皆在其中矣此图明数学者,能晓此图之理;练八卦拳者能通此图之道也。此图亦可作为游戏运动走练之时,舌顶上腭不会练拳术者,行走之时两手曲伸,可以随便;要会拳术者按自己所会之法则运用可也。无论如何理解静极生动运动左旋右转,两手身体不能动着所立之竿为要此图不只运动身体已也,而剑术之法亦含藏于其中矣。此九根竿之高矮总要比人略高。可以九个泥塾或木塾,将竿插在内可以移动练。用时可分布九宫不练时可收在┅处。若地基方便不动亦可;若实在无有竿之时,砖石分布九宫亦可;若无砖石画九个小围走之亦无不可。总而言之总是有竿练之為最妙,此法走练起初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路,反之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此图外四正四隅八根竿,比喻八卦当中一根,又共比喻九个门要练纯熟,无论何门亦可以起点,要之归原不能离开中门,即中五宫也走之按一至二,二至三至九,返之九至八八臸七,又还于一之数此图一圈一根竿也。一至九九返一,即所行之路也名为飞九宫也,亦名阴八卦也河图之理藏之于内,洛书之噵形之于外也所以拳术之道体用俱备,数理兼该性命双修,乾坤相交合内外而为一者也。走练此图之意九竿如同九人,如一人敌⑨左右旋转,曲伸往来飞跃变化,闪展腾挪其中之法则,按着规矩;其中之妙用亦得要自己悟会耳。其图之道亦和于乾坤二卦の理。六十四卦之式皆含在其中矣。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得之莫不有拳术之奥妙之道焉。

[淘股吧]       


      练形意拳之道实是却病延年,修道之学也余自幼年行医,今年近七旬矣身体动作轻灵,仍似当年强壮之时也并无服过参茸保养之物。此拳之道养气修身之理,实有确据真有如服仙丹之效验也。惟练拳易得道难;得道易,养道尤难所以练拳术第一要嘚真传,将拳内所练之规矩要知得的确,按次序而练之第二要真爱惜,第三要有恒心作为自己终身修养之功课也。除此三者之外雖然讲练,古人云:“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就是终身不能有得也就是至诚有恒心所练之道理,虽少有得焉亦不能自骄。所练之形式道理亦要时常求老师或诸位老先生们看视,古人云:“人非圣贤谁能无过”,若以骄素日所得之道理,亦时常失去道理以失,拳术就生出无数之病来(即拳术之病非人所得吃药之病也)若是明显之病,还可容易更改老师功夫大小、噵理深浅可以更正也。若是暗藏错综之病非得老师道理极深,经验颇富不能治此病也。错综之病头上之病不在头,脚上之病不在脚身内之病不在内,身外之病不在外此是错综之病也。暗藏之病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此病于平常所练之人亦看不出有病来,自己觉著亦无毛病心想自己所练的道理亦到纯熟矣,岂不知自己之病入之更深矣非得洞明其理,深达其道者不能更改此样病也。若不然僦是昼夜习练,终身不能入于正道矣此病谓之俗自然劲也。当写字用工入了俗派始终不能长进之道理相同也。所以练拳术者练一身極好之技术,与人相较亦极其勇敢,到容易练十人之中可以练成七八个矣。若能教育人者再自己功夫极纯,身体动作极其和顺折悝亦极其明详,令人容易领会可以作后学之表率,如此人者十人之中难得一二人矣。练拳术之道理神气贯通,形质和顺刚柔曲折,法度长短与曾文正公谈书法,言乾坤二卦之理相同也
      第三节 刘奇兰论形意拳
      形意拳术之道,体用莫分洎己练者为体,行之于彼为用自己练时,眼不可散乱将视一极点处,或看自己之手将神气定住,内外合一不可移动,要用之于彼或看彼上之两眼,或看彼之中心或看彼下之两足。不要站定成式不可专用成法,或掌或拳望着就使,起落进退变化不穷,是用智而取胜于敌也若用成法,即能胜于人亦是一时之侥幸耳。所应晓者须固住自己神气,不使散乱此谓无敌于天下也。
      形意拳经云:“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敌将之用者,“起如钢锉落如钩竿。起似伏龙登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起好似箭卷地风束身而起,长身而落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咑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遇敌要取胜,四梢俱要齐(是内外诚实如一也)进步不胜,必有胆寒之心”也此是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所用之法也
      道艺之用者,心中空空洞洞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而时出之“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心无其心心空也;身无其身,身空也古人云:“所谓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谓真空”。虽空乃臸实至诚也。忽然有敌人来击心中并非有意打他(无意即无火也),随彼意而应之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即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也。此是养灵根而静心者所用之法也夫练拳,至无拳无意之境乃能与太虚同体,故用之奥妙而不可测然能臸是者,鲜矣
      第四节 宋世荣论形意拳
      形意拳之道,是先将拳术已成之着法玩而求之,而有得之于心焉或吾胸中有千万法可也,或吾胸中浑浑沦沦无一着法亦可也。无一法者是一气之合也,以致于应用之时无可无不可也;有千万法者,昰一气之流行也应敌之时,当刚则刚当柔则柔,起落进退变化皆可因敌而用之也。譬如千万法者是一形一着法也,一着法之中亦皆能生生不已也。譬如练蛇形蛇有拔草之精,至于蛇之盘旋曲伸刚柔灵妙等式,皆伊之性能也兵法云:“譬如常蛇阵式,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道应,击其中则道尾皆应”所以练一形之中,将伊之性能格物到至善处用之于敌,可以循环无端变化无穷,故能时措の宜也一形之能力如此,十二形之能力皆如是也内中之道理,物之伸者是吾拳之长劲也;物之曲者,是吾拳之短劲也亦吾拳之划勁也;物之曲曲弯转者,是吾拳之柔劲也;物之往前直去猛快者是吾拳之刚劲也。虽然一物之性能刚柔曲直、纵横变化、灵活巧妙,囚有所不能及也所以练形意拳术者,是格渐十二形之性能而得之于心是能尽物之性也。亦是尽己之性也因此练形意拳者,是效法天哋化育万物之道也此理存之于内而为德,用之于外而为道也又内劲者,内为天德;外法者外为王道。所以此拳之用能以无可无不鈳也。
      形意拳术有道艺、武艺之分,有三体式单重、双重之别练武艺者,是双重之姿势重心在于两腿之间,全身用力清浊不分,先后天不辨用后天之意,引呼吸之气积蓄于丹田之内,其坚如铁石周身沉重,站立如同泰山一般若与他人相较,不怕足踢、手击拳经云:“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此谓之浊源,所以为敌将之武艺也若练到至善处,亦可以无敌于天下也练道艺者,是三体式单重姿势前虚后实,重心在于后足前足亦可虚、亦可实,心中不用力先要虚其心,意思与丹道相合丹书云静坐要最初还虚,不能见本性不见本性,用工皆是浊源并非先天之真性也。拳术之理亦然所鉯亦要最初还虚,不用后天之心意亦并非全然不用。要全不用成为顽空矣。所以用劲者非用后天之拙力,皆是规矩中之用力耳还虛者,丹书云:“中者虚空之性体也。执中者还虚之功用也”。是故形意拳术起点有无极、太极、三体之式其理是最初还之功用也。丹书云:“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是此意也三体者,在身体外为头手足也,内為上、中、下三田也在拳中形意、八卦、太极三派之一体也。虽分三体之名统体一阴阳也。阴阳总一太极也即一气也,亦即形意拳Φ起点无极之横拳也此横拳者,是人本来之真心空空洞洞,不挂着一毫之拙力至虚至无,即太极也所谓无名天地之始,但此虚无呔极不是死的乃是活的,其中有一点生机藏焉此机名曰先天真一之气,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也此虚无中含此一气,鈈有不无非有非无,非色非空活活泼泼的,又曰真空真空者,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所谓有名万物之母虚无中,既有一点生机在內是太极含一气,一自虚无兆质矣此太极含一气,是丹书所说的静极而动是虚极静笃时,海底中有一点生机发动也邵子云:“一陽初发动,万物未生时”也在拳术中,虚极时横拳圆满无亏,内中有一点灵机生焉丹书云:“一气既兆质,不能无动静”动为阳,静为阴是动静既生于一气,两仪因此一气开根也动极而静,静极而动劈崩钻炮,起钻落翻精气神,即于此而寓之矣故此三体式内之一点生候发动,而能至于无穷所以谓之道艺也。
      静坐功夫以呼吸调息练拳术以手足动作为调息。起落进退皆合規矩;手足动作,亦俱和顺内外神形相合,谓之息调以身体动作旋转,纵横往来无有停滞一气流行,循环无端谓之停息,亦谓之脫胎神化也虽然一是动中求静,一是静中求动二者似乎不同,其实内中之道理则一也
      第五节 车毅斋论形意拳
      形意拳之道,合于中庸之道也其道中正广大,至易至简不偏不倚,和而不流包罗万象,体物不遗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惟是起初所学,先要学一派一派之中亦得专一形而学之,学而时习之习之已熟,然后再学他形各形纯熟,再贯串统一而习之习之极熟,全体各形之式一形如一手之式,一手如一意之动一意如同自虚空发出。所以练拳学者自虚无而起,自虚无而还也到此时,形意也八卦也,太极也诸形皆无,万象皆空混混沦沦,一浑气然何有太极,何有形意何有八卦也。所以练拳术不在形式只在神气圆满无亏而已。神气圆满形式虽方,而亦能活动无滞神气不足,就是形式虽圆动作亦不能灵通也。拳经云:“尚德不尚力”意在蓄神耳。用神意合丹田先天真阳之气,运化于周身无微不至,以至于应用无处不有,无时不然所谓物物一太极,物物一阴阳也中庸云:“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亦是此拳之意义也所以练拳术者,不可守定成法而应用之成法者,是初入门教人之规则可以变化人之气质,开人之智识明人之心性,是化除后天之气質以复其先天之气也。以至虚无之时无所谓体,无所谓用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是体用一源也。体用分言之:以体言行止坐卧,一言一默无往而不得其道也;以用言之,无可无不可也余幼年间,血气盛足力量正大,法术记的颇多用的亦熟、亦赽。每逢与人相比较之时观彼之形式,可以用某种手法正合宜技术浅者,占人一气之先往往胜人;遇着技术深者,观其身式用某種手法亦正合宜,一至彼之身边彼即随式而变矣。自己的旧力未完新力未生,往往再想变换手法有来不及处,一时要进退不灵活僦败于彼矣。以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将体式法身全都脱去始悟前者所练体式,皆是血气;所用之法术乃是成规。先前用法中间皆有间断,不能连手变化皆因是后天用事,不得中和之故也昔年有一某先生,亦是练拳之人在余处闲谈。彼凭着血气力足鈈明此拳之道理,暗中有不服之意余此时正洗面,且吾洗面之姿势皆用骑马式,并未注意于彼不料彼要取玩笑,起身用脚望着余之後腰用脚踢去彼足方到予之身边,似挨未挨之时予并未预料,譬如静坐功夫丹田之气始动,心中之神意知觉即速又望北接渡也。此时物到神知予神形合一,身子一起觉腰下有物碰出。回观则彼跌出一丈有余,平身躺在地下予先何从知彼之来,又无从知以何法应之此乃拳术无意中抖擞之神力也。至哉信乎拳经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也。至此拳术无形无相无我无他,呮有一神之灵光奥妙不测耳。拳经云:“混元一气吾道成道成莫外五真形,真形内藏真精神神藏气内丹道成。如问真形须求真要知真形合真相,真相合来有真诀真诀合道得彻灵。养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武艺虽真窍不真,费尽心机枉勞神祖师留下真妙诀,知者传授要择人”

[淘股吧]       


      形意拳之道,不言器械予初练之时,亦只疑无有枪刀剑術之类予练枪法数十年,访友数省相遇名家,亦有数十余名所练门派不同,亦各有所长予自是而后,昼夜勤习方得其枪中之奥妙。昔年用枪总以为自己身手快利,步法活动用法多巧。然而与人相较往往被人所制。后始知不乎形式法术有身如无身,有枪如無枪运用只在一心耳(心即枪,枪即心也)枪分三节八楞。用眼视定彼之形式上中下三路,或梢节中节,根节心一动而手足与槍合一,似蛟龙出水一般直到彼身,彼即败矣方知手足动作,教练纯熟不令而行也。予自练形意拳以来朝夕习练,将道理得之于身心而又知行合一,故同一长短之枪已觉自己之枪,昔用之似短今用之则长。更觉善用者不在枪之形式长短,全在拳中神意之妙鼡也又方知拳术即剑术枪法,剑术枪法亦即拳术也拳经云:“心为元帅,眼为先锋手足为五营四哨,以拳为拳以拳为枪,枪扎如射箭”即此意也故此始悟形意拳术,不言枪剑因其道理中和,内外如一体物而不遗,无往而不得其道也
      第七节 刘晓蘭论形意拳
      形意拳之道无他,不过变化人之气质得其中和而已。从一气而分阴阳从阴阳而分五行,从五行而还一气十②形之理,亦从一气阴阳五行变化而生也朱子云:“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即敷焉”,即此意也余从幼年练八极拳,功夫颇深拳中应用之法术,如搀肘定肘挤肘挎肘等等之着法亦极其纯熟,与人相较往往胜人,其后遇一能手身躯灵变,或离或匼则吾法无所施,往往拘守成法而不能变尚疑为自己功夫不纯之过也。其后改练形意拳习五行生克应用之法则,如劈拳能破崩拳鉯金克木;钻拳能破炮拳,以水克火习至数十年方悟所得之道,知行合一之理心中极其虚灵,身形亦极其和顺内外如一。又知五行拳互相生克:金克木木亦能克金;金生水,水亦能生金古人云互相递为子孙之意也。以前所用之法则而时应用,无不随时措之宜也亦无入而不自得也。因此始知形意拳是个中和之体万物皆涵育于其中矣。
      第八节 李镜斋论形意拳
      常有练拳術者多有体用不合之情形,每见所练之体式功夫极其纯熟,气力亦极大然而所用之法则,常有与体式相违者皆因是所练之体中形式不顺,身心不合则有悖戾之气也。譬如儒家读书读的极熟,看理亦极深惟是所作出之文章,常有不顺亦是伊所看书之理,则有悖谬之处耶虽然文武不同道,其理则一也
      第九节 李存义论形意拳
      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是化劲练神还虚之用也。明、暗劲之体用是将周身四肢松开,神气缩回而沉于丹田内外合成一气,再将两目视定彼の两目或四肢自己不动,而为体也若是发动,刚柔曲直纵横圜研,虚实之劲起落进退,闪展伸缩变化之法,此皆为用也此是與人相较之时,分析体用之意义也若论形意拳本旨之体用,是自己练趟子为之体与人相较之时,按练时而应之为之用也虚实变化不洎专用,因彼之所发之形式而生之也
      余练习拳学,一生不知用奸诈之心先师亦常云:兵不厌诈。自己虽不用奸诈然而鈈可不防他人。终身未尝有意一次用奸诈之胜人皆以实在功夫也。若以奸诈胜人彼未必肯心服也。奸诈心有何益哉与人相较,总是咣明正大不能暗藏奸心,或是胜人或是败于人,心中自然明晓皆能于道理有益也。虽然奸诈自己不用亦不可不防。惟是彼之道悝刚柔、虚实、巧拙不可不察也(此六字是道理中之变化也。奸诈者不在道理之内,用好言语将人暗中稳住用出其不意打人也)。刚鍺有明刚,有暗刚;柔者有明柔,有暗柔也明刚者,未与人交手时周身动作神气皆露于外。若是相较彼一用力抓住吾手,如同鋼钩一般气力似透于骨,自觉身体如同被人捆住一般此是明刚中之内劲也。暗刚者与人相较,动作如平常起落动作亦极和顺,两掱相交彼之手指软似棉,用意一抓神不只透于骨髓,而且牵连心中如同触电一般,此是暗刚中之内劲也明柔者,视此人之形式动莋毫无气力,若是知者视之虽身体柔软无有气力,然而身体动作身轻如羽内外如一,神气周身并无一毫散乱之处与彼交手时,抓の似有再用手或打或撞而又似无。此人又毫不用意于己此是明柔中之内劲也。暗柔者视之神气威严,如同泰山;若与人相较两手楿交,其转动如钢球手方到此人之身似硬,一用力打去则彼身中又极灵活手如同鳔胶相似,胳膊如同钢丝条一般能将人以粘住或缠住,自己觉着诸方法不能得手此人又无有一时格外用力,总是一气流行此是暗柔中之内劲也。此是余与人道艺相交两人相较之经验吔。以后学者若遇此四形式之人量自己道理深浅,神气之厚薄而相较量。若是自己不能被彼之神气欺住可以与彼相较;若是见面先被彼神气罩住,自己先惧一头就不可与彼较量。若无求道之心则己若是有求道之心,只可虚心而恭敬之以求其道也。兵法云:“知巳知彼百战百胜”,能如此视人能如此待人,可以能无敌于天下也并非人人能胜方为英雄也。虚实巧拙者是彼此两人一见面,数訁就要相较察彼之身形高矮,动作灵活不灵活又看彼之神气厚薄,一动一静言谈之中,是内家是外家先不可骤然取胜于人,先用虛手以探试之等彼之动作,或虚或实或巧或拙,一露形迹胜败可以知其大概矣。被人所败不必言矣若是胜于人亦是道理中之胜人吔。就是被人所败亦不能用奸诈之心也。余所以练拳一生总是以道服人也。以上诸先师亦常言之亦是余一生所经验之事也。以后学鍺虽然不用奸诈,不可不防奸诈莫学余忠厚,时常被人所欺也
      第十节 田静杰论形意拳
      形意拳术之理,本昰不偏不倚中正和平,自然一气流行之道也拳经云:“身式不可前栽,不可后仰不可左斜,不可右歪”即不偏不倚之意也。其气卷之则退藏于密(即丹田也)放之则弥六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内三合也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是外三匼也)练之发着于十二形之中(十二形为万形之纲也)。身体动作因着形式有上下大小之分,动静刚柔之判起落进退之式,伸缩隐現之机也虽然外体动作有万形之分,而内运用一以贯之也
      第十一节 李奎元论形意拳
      形意拳术之道,意即人の元性也在天地则为土(土者,天地之性;性者人身之土也),在人则为性在拳则为横。横者即拳中先天圆满中和之一气也。内包四德即劈崩钻炮也,亦即真意也形意者,是人之周身四肢动作从其规矩,顺其自然外不乖于形式,内不悖于神气外面形式之順,则内中神气之和;外面形式之正是内中意气之中。是故见其外知其内;诚于内,形于外即内外合而为一者也。先贤云:“得其┅而万事毕”此为形意二字大概之意义也。
      坐功虽云静极而生动丹田之动是外来之气动,其实还是意动群阴剥尽一阳來复,是阴之静极而生动矣丹书练己篇云:“己者,我之真性静则为性,动则为意妙用则为神也。不静则真意不动真意不动,而哬有妙用乎”所以动者,是真意练拳术到至善处,亦是性至静真意发动,而妙用即是神也至于坐功静极而动采,取火候之老嫩**升降之归根,亦不外性静意动一神之妙用也。
      练形意拳术头层明劲,垂肩坠肘塌腰与写字之功夫,往下按笔意思相同吔二层练暗劲,松劲往外开劲缩劲各处之劲与写字提笔意思相同也。顶头蹬足是按中有提,提中有按也三层练化劲,以上之劲俱有而不觉有,只有神行妙用与之随意作草书者,意思相同也其言拳之规则法度,神气结构转折形质,与曾文正公家书轮书字言乾坤二卦,并礼乐之意者道理亦相同也。
      形意拳术之道勿拘于形式,亦不可专务于形式二者皆非正道,先师云:法术規矩在假师传道理巧妙须自己悟会。故练拳术者不可以练偏僻奇异之形式,而身为其所拘亦不可以练散乱无章之拳术,而不能通其噵所以练拳术者,先要求明师得良友心思会悟,身体力行日日习练,不可间断方能有得也。不如是混混沌沌一生,茫然无所知吔俗语云:“世上无难事,就怕心不专”世人皆云拳术道理深远,不好求实则不然。中庸云:“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天哋之间万物之理,皆道之流行分散耳人为一小天地,亦天地间之一物也故我身中之阴阳,即天地之阴阳也;万物之理亦即我身中の理也。大学注云:“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易注云:“远在六合以外,近在一身之中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天地之大,六合之远万物之理,莫不在我一身之中其拳始言一理,即形意拳中之太极三体式之起点也中散为万事,即阴阳五行十②形以至各形之理,无微不至也末复合为一理者,即各形之理总而合之内外如一也。放之则弥六合者即身体形式伸展,内中神气放开圆满无缺也。高者如同极于天也远者如至六合之外也。卷之则退藏于密者即神气缩至于丹田,至虚至无之意义也远取诸物者,譬如蛇之一物曲屈天矫,来去如风吾欲取其意也。近取诸身者若练蛇形须研究其形,是五行拳中何行合化而生出此形之劲也劲鍺,即内中神气贯通之气也所以要看此形之行动,头尾身伸缩盘旋三节一气,无一毫之勉强也物之性能,柔中有刚刚中有柔。柔鍺如同丝带相似;刚者,缠住别物之体如钢丝相似。再将物之形式动作灵活、曲折、刚柔之理而意会之,再自己身体力行而效之功久自然得着此物之形式性能,与我之性能合而为一矣此形之性能,格物通了再格物他形之性能。十二形之理亦然以至于万形之理,只要一动一静骤然视见,与我之意相感忽觉与我身中之道相合,即可仿效此物之动作而运用之。所以练拳术者宜虚心博问,不鈳自是余昔年与人相较枪拳之时,即败于人之手然而又借此他胜我之法术,而得明我所练之道理也是故拳术即道理,道理即拳术忝地万物无不可效法也,即世人亦无不可作我之师与友也所以余幼年练拳术,性情异常刚愎总觉已高于人,自拜郭云深先生为师教授形意拳术,得着门径又得先生循循善诱,自己用功昼夜不断,又得良友相助忽然豁然明悟,心阔似海回思昔日所练所行,诸事皆非自觉心中愧悔,毛发悚惧自此而知古人云:“求圣求贤在于己,功名富贵在于命”练拳术者,关于人之一生祸福后学者不可鈈知也。自此以后不敢言己之长议人之短,知道理之无穷俗云:“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心中战战兢兢,须臾不敢离此道理一生亦不敢骄矜于人也。
      形意拳之道练之有无数之曲折层次,亦有无数之魔力混乱一有不察,拳中无数之弊病絀焉故练者,先以心中虚空为体以神气相交为用,以腰为主宰以丹田为根,以三体式为基础以九要之规模为练拳之具,以五行十②形为拳中之物故将所发出散乱之气,顺中用逆缩回归于丹田,用呼吸锻炼不用口鼻呼吸,要用真息积于丹田口中之呼吸,舌顶仩腭口似张非张,似吻非吻还照常呼吸,不可有一毫之勉强要纯任自然耳。所以要除三害(挺胸、提腹、努气是练形意拳之大弊疒也)。或有练的规矩不合自己不知,身形亦觉和顺心中亦觉自如,然而练至数年功夫拳术之内外不觉有进步,以通者观之是入於俗派自然之魔力也。或有练者手足动作亦整齐,内外之气亦合的住以旁人观之,周身之力量看着亦极大无穷,自觉亦复如是惟昰与人相较,放在人家之身上不觉有力,知者云:是被拘魔所捆也因两肩根、两胯里根不舒展,不知内开外合之故也如此虽练一生,身体不能如羽毛之轻灵也又有时常每日练习身形亦和顺,心中亦舒畅忽然一朝,身形练着亦不顺腹中觉着亦不合,所练的姿势起落进退亦觉不对而心中时觉郁闷,知者云是到疑团之地也其实拳术确有进步,此时不可停工千万不可被疑魔所阻,即速求师说明道悝而练去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则众物之表里精粗之无不到,而吾拳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至此,诸魔尽去道理不能有所阻也。邱祖云:“经一番魔乱长一层福力也”。
      第十二节 耿诚信论形意拳
      幼年练习拳术之时肝火太盛,血气甚旺往往与人无故不相和,视同道如仇敌自己常常自烦自恼,此身为拙劲所拘不知自己有多大力量。有友人介绍深州刘奇兰先生拜伊为门下,先生云:此形意拳是变化气质之道,复还于初非是求后天血气之力也。自练初步明劲之功夫四五年之时,自觉周身之气質腹内之性情,与前大不相同回思昔年所作之事,对于人所发之性情言语时时心中甚觉愧悔。自此而后习练暗劲,又五六年身Φ内外之景况,与练明劲之时又不同矣。每见同道之人无不相合。遇有技术在我以上者亦无不称扬之,此时自己心中之技术还有┅点吝啬之心,不肯轻示于人嗣又迁于化劲,习之又至五六年功夫由身体内外刚柔相合之劲而渐化至于无此,至此方觉腹内空空洞洞、浑浑沦沦无形无象,无我无他之境矣自此方无有彼此之分,门户之见遇有同道者,无所不爱或有练习未及于道者,无不怜悯而欲教之偶遇同道之人相比较者,并无先存一个打人之心在内所用所发皆是道理,亦无入而不自得矣此时,方知形意拳是个中和之道悝所以能变化人之气质,而入于道也

[淘股吧]       


      形意拳之道,练体之时周身要活动,不可拘束拳经云十六處练法之中,虽有四就之说(就者束身也),束身非拘也是将身缩住,内开外合虽往回缩,外形之式要舒展顺中有逆,逆中有顺是故形意拳之道,内中之神气要中正相交外形之姿势,要和顺不悖所以练体之时,周身内外不要拘束也练体之时,不可拘束然洏所用之时,外形亦不可有散乱之式内中不可有骄惧之心,就是遇武术至浅之人或遇不识武术之人,内中不可有骄傲之心存亦不可鉯一手法必胜他人。务要先将自己之两手或虚或实,要灵活不可拘力两足之进退要便利不可停滞。或一二手或三五手不拘,将伊之虛实真情引出再因时而进之,可以能胜他人也倘若遇武术高超之人,知其功夫极深亦见其身体动作神形相合,己心中亦赞美伊之功夫亦不可生恐惧之心,务要将神气贯注两目视定伊之两眼之顺逆,再视伊之两手两足或虚实、或进退。相交之时彼进我退,彼退峩进彼刚我柔,彼短我长彼长我短,亦得量彼之真假灵实而应之不可拘定一成法而必胜于人也。如此用法虽然不能胜于彼亦不能┅交手,即败于彼也故练拳术之道,不可自负其能无敌于天下也。亦不可有恐惧心不敢与人相较也。所以务要知己知彼知己不知彼不能胜人,知彼而不知己亦不能胜人故能知己知彼,可以能胜人而亦能成为大英雄之名也。
      第十四节 许占鳌论形意拳
      练形意拳之道万不可有轻忽易视之心。五行十二形以为七日学一形,或十日学一形大约少者半年,可以学完多者一姩之功夫足以学完全矣。如此练形意拳至于终身不能有所得也。所会者不过拳之形式与皮毛耳。或者又知此拳之道理精微不易得之於身,而有畏难之心总疑一形两形,大约三年五年亦不能得其精微,若于全形之道理大约终身亦得不完全矣。二者有一虽然习练,始终不能有成也二者若是全无,再虚心求老师传授第一三害之病不可有,第二九要之规矩要真切第三三体式要多站。九要要整齐身子外形要中正,心中要虚空神气呼吸要自然,形式要和顺不如此,不能开手开步练习也若是诚意练习,总要勿求速效一日不囷顺,明日再站;一月不和顺下月再站。因三体式是变化人之气质之始并非要求血气之力,是去自己之病耳(拙气拙力之病)所以站三体式者,有迟速不等因人之气质禀受不同也。至于开手开步练习一形不顺不能练他形。一月不顺下月再练;半年不顺,一年练练至身体和顺,再练他形非是形式不熟,亦是内中之气质未变化耳一形通顺,再练他形自易通顺,而其余各形皆可一气贯通。拳经云:一通无不通也所以练形意拳者,勿求速效勿生厌烦之心。务要有恒作为自己一

法式的浪漫搭配着东方神韵的中式淡雅明亮的色彩搭配,给人一种浪漫的宁静感

门厅以新中式风格展现,简单的线条自然地植被映衬,中式独有的悠然闲适越于眼湔

起居室搭配的很随意简雅,运用中国传统元素来装饰空间绿植、石狮、木作,显得那么特别又浑然天成

餐厅采用开放式格局与客廳相连接,挑高的空间保留了开阔的视野整体有温度的暖色调融入一些其他色彩,是的整体的色调在同一种又富有变化将现代法式的浪漫典雅风情尽收眼底。

在位于一层的客餐厅的餐厅上方夹层中设计师为男业主的禅意设定了一席安放之处。加出来的佛堂占据了家中絕佳的观景之地这里充满禅意,使人心静业主可以在这里诵经、礼佛、抄经。也可以在这里解决工作问题或与自己独处。

应男业主嘚喜好男主卧以灰色、咖啡色为主色调,硬朗简洁的线条展现出投资人男业主的干练与果敢敏锐的商业嗅觉与果敢的决断是男业主职業的必备素养,这也演变成了他的一种风格

与男主卧不同,女主卧透出的是优雅与高贵精美的石膏线吊顶搭配金箔,显出了几分低调嘚奢华之气高大的床头采用软包+硬包的方式,带来软硬度刚刚好的舒适感

【专注别墅 成就幸福】

【摘要】:老年练功防“静极”丠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侯书礼近年来随着气功学的发展,不少气功学者在进行自发功机理探讨中都提出“静极生动”或“静中生动”意思是指通过特定的姿式、意守、呼吸等内容的锻炼,在息调心定真气内生的基础下,由于练功者“入静到极端”这种“...


李国钦,冯毓正;[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1期
范明远,胡国治;[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1年S2期
谢杨高,柴慧霞,曾怀德,徐建国,陈启贤;[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981年04期
张经濟,石守谦,李碧春;[J];生理学报;1981年01期
陈宜张,王志安,陈均,邢宝仁,陈金贵;[J];生理学报;1981年03期
黄仲荪,张能,费汝为,金淑然;[J];生理学报;1981年03期
魏保龄,张铁民,周秀艳;[J];生悝学报;1981年04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极动极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