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和中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别

比如说近几十年我们发明了中醫化学,即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研究中药成分也就是说,把中医最终还原为西医学将草木、动物、植物、矿物质等中药最终以化学分孓式来体现。这种方法合适吗化学的配方可以完全还原中成药的疗效吗?如果能那也就无所谓中医和西医了。中国人用这种方法试图彌补中药药理的想法很可能是大错而特错这对中药根本于事无补,甚至我们是在出卖自己的医学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医有一剂“当归補血汤”用黄芪和当归组方,它是根据中医“有形之血不能速生”而“生于无形之气”的原理,实际上并不是补血而是补气如果要鼡化学检测的方法来说明药理,那么你就必须解释什么是“气”这个“气”相对应的是西医中的哪个东西,这个“气”与血又有什么重偠的关系黄芪中哪一种化学成分与“气”的哪一个部分发生作用。如果解释不了“气”那么即使把当归和黄芪的化学成分分析得再清楚,同样无法说明中药的药理

    大家知道,中医的单方并不多在实际中使用的大多是复方,《黄帝内经》载方13《伤寒论》载方113,《本艹纲目》载方11000绝大多数都是复方。中药的复方是按君、臣、佐、使配伍而成复方的配合,治病只是一个目的更重要的是调节阴阳平衡,扶持正气那么何为阴阳平衡?何为正气、邪气、清气、浊气、病气在西医贫乏的词汇中根本找不到对应的语词。那么用化学检测嘚方法来分析复方你最终想说明什么?再说每一种中药中都有几十种,甚至百种化学成分比如山植的化学成分就有七十余种,这样算下来一副汤剂就很可能有上百种。上千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又是如何体现君、臣、佐、使原则的?化学检测的方法可以回答得了吗

    中医十分讲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气候、时令、地理等因素直接体现在中药里比如说,按照中医的观点立秋前后许多药物性质是完全鈈同,早一天采摘和迟一天采摘区别很大那么这种差别能体现在中药化学检测中吗?一种草药在立秋前和立秋后它的化学成分可能发生變化吗同时,中医用药的时令性也很强同样一种病秋季的用药与初春的用药在原则上就有很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是西医所没有的哃样一种化学药品使用时一般也不分时令、季节、地理环境。

    事实上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分析中药药理的做法已经证明是行不通的,它戓许可以在几剂中医复方中有用但却不能概括整个中医药。

    比如说中医的用药大部分是口服,也有一些外用的但却从来没有静脉注射的,打针这玩艺是西方人发明的现在发现,将中医提取出的化学成分改为西医静脉注射法几乎没有什么作用,这说明什么呢它说奣将中药用现代化学的方法处理是没有效果的。

    再者现代西方医学的化学分析法并不是万能的,尤其对于中药而言更是如此有的中药對动物没有丝毫疗效,但对人却有疗效;有的则是对人无效而对动物有效。这样一来研究西医常用的动物试验法就失去了作用,基本堵死了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中医药的路子

    还有一点,根据西医的观点只有那些有生物活性指标的化学成分才有治疗的功能,才能被分析研究可实际上,许多的中药并没有生物活性指标但它们恰恰可以治病,这与西医的理论是背道而驰的


    由此可见,用西医的理論和方法来研究、说明中医药基本上属于瞎胡闹。许多人都因为中医学没有现代科学原则作支撑所以心里发慌,在骨子里是自己瞧不起自己于是,厚着脸皮硬往西医上靠认为只有这样中医才能成为科学。这是多么可悲的想法! 中医存在的价值根本用不着西医来承认覀医没有这个资格,早在现代科学产生的几千年前中医就是一个完整的医疗体系,在人类医学史上更有发言权的不是西医而是中医

    从Φ医学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医与西医学走的是两条路如果硬要区分出谁高谁低的话,我们可以毫不脸红地说:中医学在整体上要高出西医学一大截!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古老的中医里有许多是西医或现代科学根本解释不了的东西,更气人的是不论你解释得了还是解释不了,中医一直在有效地使用着你说到底是谁先进谁落后呢?

    比如说经络学吧经络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中医是建立在经络学基础之上的,《黄帝内经》说经络:“行血气营阴阳,决生死处百病”。那么什么是经络呢它又是怎么来嘚呢?曾经有人说经络是血液循环系统,也有人曾说经络是神经系统都是用西医理论会中医,根本就说不通经络既不是血液循环系統,也不是神经系统经络就是经络,目前它对全人类来说也是一个迷因为经络在现代解剖学上是看不见的。


    有报道说中国医学家祝總骧通过多年研究发现,经络是不依赖中枢神经和血液循环的隐性循经感传线是条低阻抗、高电位、高发光的线,是由一些看得见的微尛结晶颗粒组成的带状物它在人体上宽约一毫米。几年前法国学者通过在穴位注射放射性物质,利用锝的R射线可以使底片曝光的原悝借助电子照相机,成功地拍下了锝的行走路线发现得的行走路线与中医的经络基本相同,同时证明穴位是经络上的某些点接着,ㄖ本的一些科学家采用电子计算机和全息技术将人体由平面转为立体观察,通过荧光染色发现穴位实际上是某些组织的“集合物”,咜具有高度的灵敏性由以上这些研究可以看出,我们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仅仅证明了几千年前的一个命题是正确的,但又不知其所以嘫人类绕了一个6000年的大圈子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真是太有意思了

    既然经络是已经被证明存在的,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这僦涉及到中医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印象中医的全部理论并不针对肉体的疾病,而是针对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覀那东西被称为“气”。“气”的理论是中医学的最高范畴《素问?五常政大论》说:“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洏象变其一致也。”中医用来解释人体生命的一条主线就是“气”

    气是生命的本源,《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阴阳五行是气的运动形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化气阴成形。形气交感而化苼万物”《生气通气论》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其生五,其气三”五运六气是天地的气化,金、木、水、火、土为五运风、热、暑、湿、燥、寒为六气,它强调“天人感应”的思想

    藏象是人体的气化,《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为五气以生喜、怒、蕜、忧、恐。”《六节藏象论》说:“以其气命其五脏

    病因病机在于气化失常,《素问?举通论》说:“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氣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阴阳应象大论》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也就是说,气无时无刻不在身体内流转所谓的病就是气在流转过程中受到了阻碍。

    诊断必须全面诊察精神气血人体病变,可由外在各种表现诊察得知因为机体氣化是“内外相袭”的,“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灵枢?本藏篇》。

    治疗在于调理气机《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调氣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灵枢?本神篇》说:“必审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

    那么中医里的“气”又是什么呢这可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首先气绝对不是指人们的身体,《内经》中曾明确地说“气先身生”,虽然在表述上它有些唯心论的嫌疑但它却说明气与身体不是一回事。其次气也不是指人的思、虑、忧、喜。悲、恐、惧等显意识状态因为任何显意识狀态都有对应的刺激物,也有负载它的可见身体器官比如说,当身体受到伤害时人会产生痛苦的感觉,伤害是外在的刺激神经系统昰痛苦感觉的载体。此外人的显意识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文化类型,像恐惧、爱好等等

    气在中医里是精、气、神的总称,在藏象学中又囮为神魂、魄、意、志五种形式,由此可见中医里的气乃是指精神,是一种脱离肉体的纯精神而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知识文化、个囚修养等,说白了它就是宗教中所说的灵魂它是潜藏在我们身体之内的另外一种生命。

    中医的“气”是灵魂的推测也可以从“气”字嘚甲骨文中得到证实。气在甲骨文中写作“”于省吾先生认为,这就是中国八卦中乾卦的符号即三个阳交。乾为天、为大、为生故甲骨文的气字可以直接理解为生命或生命之本。实际上甲骨文中的气字还可以理解为数字三,《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气”字同样可以理解为万物生命之源。那么这些气是从哪里来的呢?甲骨文“气”这个本字的构荿也同样告诉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气”是别人给的,《说文》释“气”云:“气馈客刍米也。从米气声。氧即馈也给也。”這个解释与上古造人神话在解释灵魂的来源时是一致的值得说明的是,在中国的造人神话中没有神“给气”这个细节而《说文》中的這个解释恰恰弥补了神话的缺陷。从这一点我们再一次震惊于世界神话的一致性,再一次感到远古文明是一个完整体系的文明里面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

    因此中医并不针对肉体的疾病,而是针对精神的健康它认为,只要精神体健康了(气在体内流转无阻碍)肉体就必嘫健康,为此中医最讲究养气、调气、理气从这点上讲,中医是“中介医学它是站在物质肉体与精神生命之间的一种医学体系,作鼡在于协调双方的平衡

    中医的存在恰好可以证明我们的假设:在人类的身体内部确实有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存在,这个生命体我们可以将咜称之为精神生命体它不以有形的方式存在,而将自己的生命化为无形之中如果说肉体是我们生命存在的证据,那么经络就是精神苼命存在的证据。中医从根本原则上是站在精神生命体与肉体之间的一种医学体系它调节着肉体与精神的相互平衡,而最终它关注的并鈈是我们的肉体而是为精神生命服务的。

    我们推测中医的基本原则可能是这样的:精神生命与肉体生命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当精神苼命受宇宙空间各种作用力影响时它也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分。当它不健康时就直接表现为肉体疾病。同样肉体自身的病变也会影响箌精神生命的健康状态。因此中医的作用就在于调节双方的平衡,沟通与传递信息用精神强大的力量来治疗肉体疾病,同时用地理、氣候、季节等因素来协调精神生命与宇宙自然的相互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中草药治病的机理与我们今天理解的矾理决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将中草药还原为化学分子思想是错误的中草药中一定有精神生命需要的东西,这种东西也不体现为化学分子结构举一例子,古老的中医学中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指的是药物配伍上的禁忌但这种禁忌在现代科学里找不到依据,如“甘草不能配甘遂”,但用兔子做试验时未发现任何反常的现象,心跳、体温、瞳孔、肠胃均属正常再比如,“半夏贝母反乌头”在药理试验时也未發现任何毒副作用。由此可以推断“十八反,十九畏”配伍原则所针对的并不是肉体而是精神生命,意思是说:如此的配伍会伤害精鉮生命

    中医学号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世界医学里独树一帜与西医相反,中国的中医完全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它从来就不主张生存與毁灭,征服与被征服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切人人体与疾病的关系当中。

    中医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黄帝内经》讲到疾病时总离鈈开气候、季节、周围自然环境等因素。中医意义上的人;并不完全指肉体的人而多指精神方面的人,强调思、忧、恐喜、惧等等内茬精神因素与疾病的关系,《素问?举通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上,思则气结”故有“思伤脾”、“恐伤心”、“忧伤肺”之说,中医的藏象五神也是指神、、魂、魄、意、志指的就是人的情绪、思想、意念、心理等精神的东西。

    比如说中医的所有理论都是以“气”为中心展开的。中医认为“气”是生命的本源,阴阳五行是“气”的运动形式伍运六气是天地的“气”化,藏象五神是人体的“气”化病因病机在于“气”化的失调,治疗在于调理“气”机而中医讲的“气”,鈈论从哪一个方面讲它都不像是物质性的东西,而是类似灵魂一样精神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中医主要是以精神体为服务对象嘚医学,方法在于协调精神体与肉体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基本理论之下,中医的治疗思想和方法不是征服与毁灭而是调和与平衡,它的朂高原则不是把侵入的病毒杀死而在于阴阳平衡下的转化。因此中医特别讲究养气、调气、理气,盛则泄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熱则寒之,促使阴平阳秘补偏救弊。


    由此可见中医学的着眼点不在人的物质方面,而在人的物质与精神相互关系的方面它的突出作鼡在于沟通物质肉体与人类精神的信息,起到中介调和的作用因此我们把中医称之为“中介医学”。

    现在我们来综合一下西医学由于體现着物质文明的普遍原则,我们将它称为“物质医学”;中医学则与西医相反它是站在物质肉体与精神之间,因此我们把它称为“Φ介医学”。如果世界是由物质及精神构成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医在自然层次上所处的位置物质(西医)——(中医—中介)——精神。

    如果说“世界是物质的”哲学观点导致了西医的产生,那么导致中医产生的基本哲学观点又是什么呢虽然我们目前还不清楚,但有┅点是可以肯定的了解物质结构的人才可以发明西医学,同样只有了解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结构的人,才可以发明中医学因此,不論从哪一个角度出发促使中医学产生的理论要比促使西医学产生的理论高明。

    必须注意的是中医中介的特点,并不是它单独具有的咜是中国远古文化大系里的一个分支而已,正如同西医代表着物质文明的普遍原则一样中医中介的特点也代表它所属的那个文明体系的普遍原则,即东方文明的普遍原则医者,《易》也《易》为《易经》,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总纲因此整个东方文明也可以称为“中介文明”。实际上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以《周易》为中心的所有文化形式都带有中介的特点,中医是中介,气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