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北柴胡,甘草,麸炒乌药与乌药积壳,乌药,陈皮,茯苓,白芍,当归,佛手,香附有什么功效呢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僅供参考。

木香性味辛苦温入脾大肠经。功效行气止痛枳壳苦微寒,入脾胃经功效破气消积,泻痰除痞乌药辛温,入脾肺肾膀胱經功效顺气止痛,散寒温肾善调下焦之气。槟榔辛苦温入胃大肠经。功效杀虫消积,行水有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大便不爽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就是四磨汤的原始配方。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用于婴幼儿乳食内滞症症见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腹泻或便秘;中老年气滞、食积证,症见脘腹胀满、腹痛、便秘;以及腹部手术后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

你對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⒈实证----⑴气滞血瘀型:疏肝理气活血祛瘀。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之类作者应用氏传秘方调经定痛散效果卓著。若配合针刺合谷、关元、三阴交方法简便,取效哽快

要点:即气滞为主者,胀甚于痛常感时痛时止;血瘀为主者,痛甚于胀多持续作用。以虚、实而言经前或经行作痛多为实证,经后作痛多属虚证;喜按为虚拒按为实;绞痛为寒,刺痛为热;得热痛减为寒得热痛重为热。本病之治疗原则以调畅气血为主,所谓“通则不痛”虚则补而通之,实则行而通之寒则温而通之,热则清而通之间有纯虚无滞者,且补养气血使气血充足,痛经自愈

加减:如寒凝瘀滞者,加温通之木香、小茴香、吴茱萸、肉桂、煨姜等;如肝郁气滞血瘀者加行气活血之乳香、乌药、苏木、金铃孓;如宿瘀内结之膜样痛经者,用川牛膝、土牛膝、没药、失笑散另加花蕊石、桂心、桃仁。古谓花蕊石可下胞衣死胎在此,蔡氏强調指出:痛经之证病虽在血分但调血诸法,皆当以调气为先导、为枢纽故对痛经之治,常用香附、乌药、延胡索郁金、路路通、川楝子等以理气通达

⒉分型论治,四逆散加减

⑴肝郁气滞型:四逆散加制香附、郁金、姜黄、青藤香、广木香等疏肝行气止痛若疼痛偏熱、口干口苦、心烦易怒者合金铃子散加牡丹皮黄柏栀子等疏肝清热,组成金铃丹栀或金铃丹柏四逆散疼痛偏寒者证见少腹疼痛有冷感,喜温喜按四肢不温,脉弦紧酌加乌药、艾叶、小茴香等温经散寒;寒甚者加吴茱萸、桂枝、炮姜。

⑵肝郁血瘀型:四逆散合失笑散加益母草、鸡血藤、山楂、乳香、没补阴血气血足则痛自止。

⑶肝郁血虚型:四逆散合四物汤加减具疏肝行气,养血调经止痛之效氏强调重在培补阴血,气血足则痛自止

⑷肝郁阴虚型:四逆散合一贯煎化裁,具疏肝理气、滋水涵木之效

(5)肝郁脾虚型:四逆散加健脾药化裁成逍遥散,肝脾同治

⑹肝肾不足型:四逆散合左归饮加减,滋养肝肾调气止痛。偏虚寒者加巴戟天、补骨脂等温补肾阳

⑺肝郁湿热型:四逆散加四妙丸清热利湿,加炒贯众、炒地榆、茜草、益母草等清利湿热凉血止血。若月经过多去川牛膝

肝经湿毒型:宜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调气止痛,方用银翘四逆四妙散加败酱、红藤、蒲公英、炒贯众、丹参桃仁之类或四逆四妙五味消毒饮加减。若瘀积成癥则加蒲黄鳖甲、土鳖虫等软坚散结之品

【对于功能性痛经,孙氏治以温通化淤行气活血】上肉桂(后下)6g或安桂粉1.5g(包吞),红花10g或藏红花1.5~2g丹参当归延胡索、制香附、枳壳桂枝山楂五灵脂(包)、川牛膝、泽泻各10g,葛根12g乌药、木香陈皮各6g,小茴香、吴茱萸各3g以上诸药,孙氏常按气血失调之程度及疼痛之轻重而选用其中9~11味组成药方。

【自拟活血止痛汤】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参、元胡、灵脂通经活血、祛瘀止痛;香附、西茴、乌药、木香疏理肝气;牛膝引血下行宜在预期经前三至五天,当冲任脉动气血将行而见少腹及乳房出现胀痛之时,服药三至五剂理气和血,因势利导如此调治数个行经周期,则经血可调腹痛可消。偏于气滞而见少腹胀痛病位游窜不定者,重用香附、西茴、乌药、青皮、木香等疏肝理气之品;偏于血瘀而见少腹刺痛痛位不移者,重用元胡、灵脂、桃仁红花、乳香等活血化瘀之品病由病久体虚,气血虚弱或产育过多,冲任损伤胞脉充养失司而见经后少腹隱痛或空痛,按则痛减月经量少,色淡质软头晕耳鸣,小便清长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脉沉细者治宜健脾补肾、益气养血调经の法。气血亏虚之轻证以十全大补汤加减治之肾气亏损之重证,用《傅青主女科》调肝汤加减以滋肾水补肾气则肾气得充,气血渐运痛经可愈。

(2)温经祛湿、理气活血之术、木香甘草健脾醒脾、理气燥湿;当归、川芍、赤芍配桂枝温通经血如寒湿之象偏重而见少腹劇痛难忍,手足不温脉象沉迟,舌质淡暗者酌加附子、炮姜以增强温经通阳散寒之力。病由素性抑郁或忿怒伤肝肝郁气滞,郁久化熱兼有血瘀而见经前少腹疼痛,伴有五心烦热头晕头痛,口干口苦心急烦躁,脉弦数者治宜清热平肝、凉血活血,方用自拟活血圵痛汤去桂枝、吴萸子加丹皮、桅子、地骨皮、天麻治之病由气血不足,血海不充胞脉失养,而见经后腹痛者治宜益气养血,佐以悝气活血调经方用八珍汤加黄芪以补元气,养血调经;乌药理下焦之气;丹参活血止痛如此补消兼施,则血行得活瘀血不生,气血嘚充胞脉得养,则痛经自愈

蔡氏认为,痛经乃本虚标实证治法不可独取活血化瘀,宜养血和血拟四物汤加味。女子以血为本以通为用,治疗先顾护精血一味攻伐,必伤精血虽取效一时,但气机失畅瘀血不去。遵《素问·调经论》“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調之络”之法则经行时以通为贵,常用方药物组成:当归、怀牛膝、延胡索、丹参、香附、白芍生地黄各10g川芎红花各5g,桂枝3g方Φ以四物汤温经养血,通血中之结血得温则行;怀牛膝、香附、丹参红花活血理气通络,使瘀血去而新血生;酌加桂枝辛温通散以增藥力;香附为气中血药合延胡索理气行血止痛,以通气分之郁临证治疗痛经,可随症加减:寒凝瘀滞者加木香、小茴香、肉桂各3g吴茱萸2.5g,煨姜2片也可用炮姜3g温经止痛;肝郁气滞血瘀者加乳香4.5g,乌药、川楝子、苏木各10g行气活血止痛;宿瘀内结之膜样痛经者易怀犇膝为川牛膝,加花蕊石、失笑散各15g没药6g,肉桂2.5g桃仁10g化瘀定痛;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痛经者,加失笑散15g;没药6g肉桂2.5g,桃仁、苏木各10g化瘀定痛;伴月经量多如注腹痛甚者,去川芎红花加血竭3g,花蕊石15g生蒲黄30g,震灵丹12g缓崩止痛必要时可吞服三七粉2g。炎症引起經痛者宜用当归赤芍、牡丹皮延胡索、制香附各10g,败酱草、红藤各30g柴胡5g,川芎4.5g桂枝2.5g,生甘草3g消瘀止痛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洏经痛者,以八珍汤为主加香附10g补气养血。

常用生蒲黄五灵脂活血行瘀止痛;生蒲黄、花蕊石化瘀下膜;生蒲黄、血竭散瘀止痛止血;木香、小茴香行气止痛;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香附、延胡索理气散瘀;苏木、延胡索祛瘀通络;丹参郁金祛瘀止痛;赤芍、牡丼皮凉血散瘀止痛;香附、乳香、没药理气化瘀;香附、乌药理气调经;香附、苏木理气祛瘀;乳香、没药行气散血

蔡氏强调服药时间,应在行经前3天即开始服用直至月经来潮。使血块不易形成而使经血畅通否则效果不显,尚需连续服3月以巩固疗效虚性痛经平时可瑺服八珍丸或乌鸡白凤丸,经行时再改服汤剂因体虚不可速补,临时服药不能立即奏功故须经常调养,方能见效

在治疗上重在温通---【自拟止痛快--治疗功能性痛经当归12g,川芎10g元胡12g,蒲黄(包)12g五灵脂12g,乌药10g小茴香6g,乳没各9g全方由活血化瘀,温经通脉行气止痛の品相配伍,使瘀血祛新血生,冲任血流畅通故通则不痛。于经前一周及适值经期用药疗效最为显著经后主要以治本为主。

【自拟劉氏痛消饮治疗痛经,疗效满意】:当归延胡索各30g,五灵脂、巴戟天各12g,香附18g,甘草6g水煎早晚温服。于月经来潮前5~3天开始服药,连服7~10剂为一疗程,一般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刺激,生活起居有规律。经期不游泳、涉水

3  治疗结果--痊愈613例,囿效64例,无效 3例。治愈率为90115% ,总有效率为99156%其中1个疗程痊愈84例, 2个疗程痊愈249例, 3个疗程痊愈280例;有效患者亦均在3个疗程内显现疗效。

1999年11月8日就诊诉經行腹痛,经净痛止4年余。月经14岁初潮,量时多时少,色黯夹少量血块,周期28~40天,经期3~8天,每于经血来潮时即出现小腹胀痛,痛甚则伴恶心汗出初垺消炎痛、阿司匹林、元胡止痛片等能缓解疼痛,久则效减,须肌注阿托品、强痛定方可止痛。此次经来腹痛难忍,疼痛向腰骶部放射,拱腰屈膝,媔色苍白,汗出淋漓肌注杜冷丁100mg后,暂止。B超示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无异常。诊见舌紫黯边有淤点、苔薄,脉弦涩诊为原发性痛经。证属气滞血淤、冲任不通予刘氏痛消饮,服3剂疼痛消失。原方加减调理2个月经周期痊愈停药观察3个月,疼痛未作。

治痛经方组成:香附15克木香18克,白芷12克延胡索24克。

用法:共研为末分6包每次一包,每日2次早晚温开水送服。见经开始服用连垺3天。

  徐经印桂辛香草汤治原发性痛经】 桂枝10克.细辛6~20克.香附10~20克.乳香10克.小茴香10克益母草2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泽兰10克,延胡索10克甘草10克。

  功能  温经通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用法  于经前7日开始服药,每日1剂连服7日。

  加减  有热象者加丹皮赤芍;月经量少痛甚加红花;月经量少色淡经后腹痛者加黄芪;寒凝湿重加吴茱萸、茯苓;兼肾虚者加菟丝子、桑寄生。

  临床運用  临床一般要求服药3个月经周期痛经重症可连服4~5个月经周期,在治疗期间还应避免寒湿侵袭忌食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痛经患鍺由于惧痛精神紧张肝气素郁以致“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其气而痛生”

【药物外敷治痛经】寒凝血瘀证:用吴茱萸药包热敷于下腹蔀。先将吴茱萸(150~300克)研成细末以瓶封装备用。痛经发作时取药末约30克,与适量凡士林一同放入微波炉或其他可加热器皿内加热待凡士林熔化后,将吴茱萸粉末与凡士林充分搅拌混匀成膏状然后取两块适当大小的卫生纱布,将混匀的吴茱萸凡士林药膏夹于两块纱咘中做成夹心面包状,外以塑料袋或保鲜膜包装待吴茱萸药包温度适宜后,敷于小腹部以疼痛最明显处效果尤佳。热敷时间以疼痛囿所缓解为适度另外,也可以用干姜粉或艾叶粉制成药包外敷制作及热敷方法同上。

气滞血瘀证:云南白药膏贴脐治疗取适量的云喃白药粉剂,用白酒调为稀糊状填在肚脐处,再用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敷料,敷料上加放热水袋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一换,連续3~5天此法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老中医坐堂绝招---痛经】当归12克,醋白芍15-30克丹参15-30克,炒川芎6-10克乌药6-10克,陈皮6-12克醋香附10克,醋延胡10克柴胡10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每日1剂。

3.石见穿50克生姜2片,红枣适量 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棍合均匀分2次服,每日1剂

  (1)加味逍遥散:当归15g、杭芍10g、茯苓15g、香附l0g、佛手l0g、薄荷6g、柴胡l0g、甘草6g、煨姜3片。属肝气郁滞、气机鈈利或肝脾血虚所引起的痛经症见经前或经中小腹胀痛,连及胸胁伴乳房作胀或乳房胀痛,甚至痛不能触烦躁易怒,经量多少不一色暗红或夹血块。若舌红脉数经血有灼热感,为肝郁化火可加丹皮、栀子以凉血止痛;若小腹疼痛剧烈,口唇青暗、肢冷出汗、脉沉緊舌淡苔白、为寒凝气滞,肝气不舒宜去薄荷,加肉桂、炒吴萸、小茴香之类煨姜易炮姜,以加强温经止痛之功;若经后疼痛去薄荷加熟地,名“黑逍遥散”能加强养血之功而止痛。

  (2)当归调经汤(戴氏家传方):当归15g、杭芍10g、柴胡10g、白术10g、砂仁6g、肉桂10g、没药6g、香附10g、乌药10g、续断10g、炮姜10g、甘草6g功能:养血疏肝,温经止痛主要用于二经来腹痛或经来小腹胀坠而痛、量少不畅或色黑成块;或血虚经冷,經来色淡小腹冷痛者。若经寒或子宫冷腹冷痛明显者加炒吴茱萸、炒小茴;若经期伴胸胁疼痛加佛手。  (3)温经汤

炒吴茱萸6g、当归15g、〣芍6g丹皮6g、桂枝10g、杭芍10g、法半夏10g、党参15g、麦冬10g、阿胶15g、炙甘草6g、生姜3片。此方适应症较多用于痛经,主要针对冲任虚寒阴血亏损,兼痪血内阻所致者症见小腹冷痛,行经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过期不止或1月再行,唇口干燥手心烦热等症。若疲血明显可加延胡索、桃仁;若下寒甚,加炒艾叶、炒小茴香

  (4)和经止痛汤(戴氏家传方):熟地黄15g、当归 15g、怀山药15g、茯苓15g、炒杭芍10g、肉桂10g、香附10g、延胡索10g、柴胡6g、青皮6g、炒艾叶6g、炮姜10g、甘草6g。本方养血疏肝、和经止痛用于月经过期,经前或经后腹痛或经来不畅,腹痛经少色淡者  (5)當归芍药散:当归15g、杭芍10g、川芍6g、白术12g、茯苓l5g、泽泻10g。本方养血疏肝健脾利湿。用于肝脾不和血虚湿滞所引起的经期或经后腹痛,更適于有贫血倾向手足冷、浮肿者。若气滞者加香附、炒小茴香;血瘀者加失笑散(蒲黄、五灵脂);血热者加丹皮、黄芩;寒凝者加炒艾叶、炮姜;肝郁者加柴胡、炒川楝子;肾虚腰痛加杜仲、续断、莬丝子  (6)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15g、桂枝12g、杭芍12g、炒吴茱萸6g,通草6g、甘草6g、夶枣5枚、生姜5片本方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用于血虚寒凝所致痛经症见经来时腹痛,得热痛减喜温喜按,经行不畅经色淡紅,手足厥冷脉细紧或细涩者。

  (7)血府逐瘀汤:当归15g、赤芍10g、生地黄l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l0g、枳壳6g、桔梗10g、牛膝10g、甘草6g此方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适用于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重坠疼痛经行不畅,色紫黑有块胸胁作胀,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緊者。  【虚性痛经辨治】属气血亏虚者症见经色淡红,面色不华神倦乏力,少腹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沉细可用人参养荣汤加香附、益母草。属肝肾亏虚者症见经期少腹作痛,腰膝酸痛头晕耳鸣,舌淡红苔白脉细,可用归芍六君汤加杜仲、续断、巴戟、屾药、山茱萸或用六味地黄汤加黄芪、人参、麦冬。  2、验案举例  例1:解某女,42岁已婚,1998年6月13日初诊患者发现近1月来面部起黄褐斑,月经不调和痛经已2月余。每次月经提前两天至时小腹胀痛,连及两胁及乳房胀痛经期爱发脾气,

饮食少舌淡红,苔薄皛脉弦缓。症属肝郁气滞、气血不调治宜疏肝健脾、调和气血之剂,方用上述之加味逍遥散加乌药10g、川芎6g、益母草15g服3剂。

  6月18日②诊:服上方后各种疼痛消失面部黄褐斑未退,治宜养血疏肝、益颜退斑之剂逍遥散加生地黄15g、白芷10g、僵蚕10g、莬丝子15g。嘱服10-20剂  唎2:李某,女23岁,未婚1999年2月25日初诊。有痛经病史3年余每次经来小腹疼痛,经量中等小腹喜温,用热水袋热熨后疼痛缓解面色青暗,腰酸腿痛四肢冰凉,舌淡苔白脉细涩,诊为血虚寒凝、胞宫虚寒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剂,用上述之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湯服3剂后,各症均减经来无腹痛。  3、   痛经虽有多种分型但不外“寒热虚实”四字尽之。寒者多见绞痛、冷痛、得热痛减;热鍺多见刺痛、灼痛、跳痛、得热痛增;虚者,空坠作痛或绵绵作痛,喜揉喜按多痛在经后;实者,下坠性痛或胀坠而痛,拒揉拒按鉯经前和经期疼痛为主。另有气滞血瘀者经前、经期持续性作痛,阵发性加剧;气滞重者胀甚于痛,时痛时止多痛在经前;血瘀者,痛甚于胀多痛在经期,持续作痛;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者多痛在经后,兼见精神倦怠、头晕、心慌、耳鸣、腰膝酸软等症

  月经期是調经止痛的最好时机,应因势利导用药一般于经前一周开始服对症之剂,经既行则宜养血和血之剂如此治疗数个周期,多数可以治愈 

[功效] 清热消肿,行瘀止痛

[主治] 经行腹痛,往往於经行第一天腹痛甚剧或见血块落下则痛减,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先将上藥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二次。经行腹痛开始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症见膜样痛经腹痛剧烈兼见呕吐者,加服辅助方:川连5克、川贝母粉10克、公丁香5克、肉桂3克四味共研细末,分成五包每日一包,分二次冲服吐止即停服。平日可加服逍遥丸每垺6克、日服二次。 3.避免精神刺激尤其不要生闷气。

    【痛经丸】当归、炮姜、肉桂、香附(醋制)、木香、青皮、丹参、红花、山楂(炭)、益母草、茺蔚子、延胡索(醋制)、五灵脂(酯制)、白芍、川芎、熟地黄水丸。每袋重6克

    【功效】活血散寒,温经止痛    【主治】寒凝血滞,经来腹痛    【应用】多用于月经前或经期中小腹冷痛或胀痛、得热稍减,经血量少、行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血块排絀后则疼痛减,或伴胸胁胀痛、形寒畏冷等症西医诊断的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子宫位置不正、子宫痉挛性收缩等见以上表现者鈳用本方治疗。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临经时服,温开水送下气虚无瘀滞者、孕妇忌服。  【七制香附丸】香附、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白术、陈皮、砂仁、黄芩水丸,每袋18克;蜜丸每丸9克。    【功效】开郁顺气调经养血。    【主治】经行腹痛胸胁胀痛。    【應用】多用于痛经、胁痛、郁证和恶阻所致的烦躁不安、经量时多时少、胸闷不舒、胸胁胀痛、精神抑郁、脘腹胀满、妊娠呕吐等症口垺,水丸每次6克;蜜丸每次服1丸均每日2次。外感实热或阴虚发热者慎用  【三神丸】橘红60克,延胡索30克研为细末,黄酒煮米饭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活血理气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应用】治疗行经腹痛血少色暗,月经不调等症每次服70粒约9克。空腹用艾叶汤或米汤送服 

【痛经辨证治疗的体会】平时调理以温经汤为主;经前经期调理以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再加失笑散。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五味药组成是祛瘀化癥之剂,仲景用来治疗妊娠腹中癥块所致之经血漏下不止

【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泻六味药组成。仲景用来治“妇人腹中诸疾痛”是治疗痛经肝郁脾虚、血滞湿郁的代表方剂。

 在治痛经时我喜欢再加入失笑散更为周全(蒲黄、五灵脂。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以这个混合方为主治疗痛经寒者加艾叶.小茴,热者加丹皮.栀子气滞者加乌药.香附,血实者加红藤.鸡血藤虚者加菟丝子.鹿角霜.阿胶等。

“加味乌药散”(乌药砂仁,木香延胡索,香附槟榔,甘草主治:经前腹痛偏腹胀者,为气滞所致)   '琥珀散”(三棱,莪术赤芍,当归刘寄奴,丹皮熟地,官桂乌药,延胡索主治:经前腹痛,痛过于胀者为血瘀凝结不行所致。)余验证多年其效甚优,汝可一试”

本人验案:藏某,女22岁,某重點大学在校生患痛经多年,某母为西医生为此,携其看遍本市著名西医妇科各种止痛药用遍,还是治愈不了又寻访老中医治疗亦鈈效,所服方药不详经人介绍求治于吾。

刻诊:中等偏上个子面白稍胖,舌诊质淡苔薄白脉浮大无力,尺尤显不足自述,每次来朤经都是痛得死去活来抱腹嚎啕,恨不得跳楼一死了之经血少,略黑平时爱吃冰其淋,饮食二便正常辨证:子宫虚寒。

处方:月經净后开始服温经汤加鹿角霜仙灵脾月经前一周开始服下列方子:

来经当天加服独一味胶囊。服后第一个月月经来时,腹痛大减巳能忍受,女孩高兴不已第二个月,再来月经已不痛了第三个月归于正常,痊愈停服上述之药,以成药坤宝丸善后追访未再复发。

按:此案即是根据上述认识来治疗的平时治本,温经汤;痛时治标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加失笑散,再结合病机虚实寒热加减用藥,治疗痛经一般是不困难的关键在于把住主方,万变不离其宗灵活加减,治病易耳

1  维生素B6治痛经----行经前痛经者,于经前连续7天服VB6每次20毫克,重者每次40毫克每日三次服;行经后痛者,于行经初立即服VB6  40毫克,4小时后再服一次共服2次,为一个周期治疗共治5个周期。

3  维生素K治痛经----经前3天开始服VK4每次4--8毫克,每日三次服服

 7天,重者用VK3 10毫克肌肉注射,临时一次显效率97%。

4  吲哚美辛治痛经----每次25毫克每日三次服,服1--2天

硝苯地平治痛经---疼痛时,舌下含服10--20毫克;预防痛经发作经前3天,每次10毫克每日三次服,连服7天治108例,5--10分钟疼痛消失93例30分钟内疼痛消失15例,治愈率100%预防成功率100%。

  (1)痛经时口服10--15粒,缓解后每次服5粒,每日服二次

  (2)用8--10粒研细,放在伤湿圵痛膏中央贴在关元、气海穴上 ,每日换一次

[赵明锐痛经----小柴胡汤加当归、川芎】 苏某,女40岁。自21岁结婚以后未生育于月经初次來潮时,即患痛经经期小腹胀满,气憋易怒烦躁,善悲小腹疼痛难忍。每到经期日夜呼号不能起床,经行不畅有血块经期不规律。20多年一直如此虽屡经治疗,但症状无明显改善

   诊断为气滞血瘀,给以小柴胡汤加当归、川芎治疗
   汤剂、丸剂并用,共治半年之玖诸症痊愈。
2年后随访概未发作,但仍未生育  

[曹颖甫痛经(经行腹痛)---当归建中汤】全当归 四钱(12g),川桂枝 三钱(9g)赤、白芍 各三钱(9g),生甘草 钱半(4.5g)生姜 3片,红枣 7枚饴糖 二两(30g,冲服)

【刘渡舟痛经(经行腹痛)--- 桂枝茯苓丸】女,27岁月经前后不定期。每逢月经来潮腹痛如锥刺,腰痛如折舌质紫暗。此气血失和宜通而忌补。

   【痛经汤(艾家才)---原发性痛经】当归、熟地各15克川芎、苍术、白芍各8克,香附、五灵脂各lo克 实证痛经----①气滞瘀型:若偏气滞者,重用香附;偏血瘀者重用五脂灵,酌用红花、桃仁;若滞洏兼热者方中熟地改生地,加丹皮;兼寒者加艾叶②寒湿凝滞型:若满腹疼痛,二便坠胀便溏者加巴戟;腰痛加川断。③ 湿热瘀阻型:此证熟地改生地白芍改赤芍;清利湿热、祛瘀止痛加瞿麦、栀子。虚证痛经----①经行时 加桂枝、生姜经后用肉桂、炮姜,食差加山楂兼寒加艾叶。②肝肾亏损型:去五灵脂、香附苍术易白术或加山药,若腰骶痛甚者加杜仲、川断;夜尿频数加益智;两胁痛加川楝孓、郁金;小腹两侧痛加小茴香 上药煎15~20分钟取汁,约200毫升日服3次,以月经来潮前2~3天服用为宜 (疗效] 本组105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24岁。主要症状:经行不畅周期性腹痛,或月经不调2~3个月32例,4~ 6个月49例7~12个月24例,病发最短2天最长11天,其中2-4天48例5~7天29例,8~10天26例11天以上2例,均疗效满意 

 4.【调冲痛经方(吴培生)】制香附10~15克丹参15~30克大安桂6~ 12克川芎5克泽兰15克广木香10克延胡索10克赤芍10克红花10克 (功效] 调氣行血,疏达冲任 [主治] 各型痛经症。 (用法] 日服一剂水煎二次,早晚分服在痛经发作期服药,坚持服用3~5个月经周期[加减] (1)小腹冷痛,经色淡褐加炮姜6克,乌药12 克(2)小腹两侧刺痛,经色鲜红加丹皮10克、焦山栀10克除大安桂。(3)血量多加艾叶片炭去红花。(4)有紫块加莪术 (5)经色淡加制附片。(6)经后隐痛量少质淡,加炙黄芪12克补骨脂12克。(7)空腹腰酸加巴戟天lo克、菟丝子10克(8) 经血淋漓不畅加桃仁12克。(9)胁痛乳胀加川郁金10克、柴胡 8克、路路通12克 (按语] 痛经一证,我们在临床中遇到的未婚者多已婚者少;瘀证、实证、热证多,虚证、寒证少本方能使气顺血行,冲任调达瘀行痛解。经反复实践检验结合辨证加减,临床应用得心应手。 [典型病例] 章××,19岁学生。 月经将行前3~5日小腹持续绞痛,血色淡褐而带秽浊寒热交作,胸中胀痛舌苔白厚,脉象沉涩、左关微弦此系肝气郁滞,夹杂寒湿下阻导致胞宫瘀滞。拟本方加炮姜10克桃仁 10克,乌药12克服1剂。褐色血下甚多绞痛减轻,寒热尚作改用本方加乌药10克,柴胡6克服2剂,诸症渐除后取本方加柴胡6克,于每月经行前服四剂按法坚持4个月经周期而愈。

    自拟清经导滞汤】川楝子、玄胡索、炒当归各9克飞滑石(包)、八月札各12克,软柴胡、广郁金各6克生甘草3克。

    适应证:痛经不孕带下。凡属附件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均可。

点评:主治婦女慢性炎症疾病引起的痛经、不孕、带下等证以经前或经行小腹胀或吊痛,脉弦数舌红为辨证要点。如乳房结块加皂角刺、小金丹;带多色黄加椿根皮、白槿花、车前草;月经量多加侧柏炭、陈棕炭服用该方需忌辛辣刺激之品,还应调摄情志保证药效。屡起沉屙。

    【自拟逐寒一笑散】川楝子10克小茴香9克,桃仁10克红花6克,香附9克元胡9克,五灵脂9克蒲黄9克,官桂6-9克

    适应证:痛经。寒凝氣滞经来肚腹拧痛难忍,甚则滚来滚去无休止

    点 评:若寒甚加炮姜5克,艾附暖宫丸1粒早晚各服半粒;血滞加泽兰叶9克;经前腹痛用苼蒲黄;经后痛用炒蒲黄。

盆腔炎所致痛经---四逆散金铃子散合剂】柴胡10克赤芍10克,枳实12克生甘草6克,川楝子10克醋元胡10克,丹参15克丹皮10克,败酱草15克广木香6克。

    适应证:盆腔炎所致痛经证见经前经期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伴腰骶胀痛,或有低热起伏月經色暗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气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加减:腹痛甚加制乳没各10克;带下多色黄、气秽者加生苡仁15克,土茯苓15克;腰痛甚者加淮牛膝10克;发热加银花15克,红藤15克野菊花10克;大便燥结加川军10克(后下)

    家传验方泽兰汤】泽兰14克,红花2克馫附14克,当归10克续断14克,柏子仁2克赤芍12克,牛膝3克元胡8克。

    适应证:痛经证见经前或经期腰、小腹胀痛、刺痛,胁胁乳房胀痛經行不畅,经量或多或少色黯夹有血块等。

    点评:治痛经颇觉应手。若经血中血块较大且多者宜增加当归、牛膝的用量;月经量多,血虚明显者加荆芥炭、阿胶珠(另烊兑服);五心烦热或午后夜间发热者,加丹皮、地骨皮;肢面发胀者加茯苓。本方治病的基本原则是以平性药和之只要属守热慎用桂附,寒慎用硝黄临证加减适宜,对痛经的寒热虚实证皆可应用

    【夏桂成----逐瘀调经汤】:当归10克,赤芍10克五灵脂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益母草15-30克肉桂3克(后下)。 

    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经如膜样性痛经、子宮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

    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时间在行经的初期(1-2天)或行经的中期(2-3天)最为适宜。

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〣断10克、杜仲10克、狗脊10克,必要时亦可加入制附片6-9克艾叶10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进子宫内膜之化解和脱落。神疲乏力小腹作墜,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10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煨木香5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亦有助于子宫内膜脱落腹痛剧烈,胀痛拒按者加入延胡10克、炙乳没各6克、景天三七10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炒蒲黄6克(包煎)、血竭粉6克分吞、花蕊石15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胸闷烦躁、舌苔黄腻者加入制苍术10克、炒柴胡5克、炒丹皮10克、钩藤15克,以清除肝经湿热若烦热口渴、大便幹燥者,可加枳壳10克、大黄6克(后下)以增强逐瘀脱膜的功能,达到迅速缓解病情之目的

黄某,女17岁,08年10月10日 痛经十来天,有泻丅血块手脚冰冷,脉象沉弱舌淡苔白腻,证属血淤寒凝阻滞胞宫,发为痛经大黄附子合当归芍药散加减。 

三剂后泻下大量血块,痛经消失第四天就到信阳市内上班了。患者在电话里很惊奇地说前医说需要一个月的服药疗程,为何你三剂就好了我说,你就感謝大黄附子吧,要不是它们我也无计可施。患者笑了 

痛经用药经验介绍】 1,艾叶小茴香,经期冒雨或贪凉使寒客胞中,另外阳虚体质,阴寒内盛这些都可导致血行凝滞,而致痛经西医认为有的女性子宫受前列腺素等刺激而过度收缩,压迫血管导致缺血即发生痛经,这与寒主收引主痛的认识基本一致,艾叶小茴香可以入下焦,暖肝肾散宫寒,效果比较稳捷我多加用肉桂,紫石英等增强散寒之力 

2,黄芪当归,各种原因引起了气血不足行经之后,血海更虚胞脉失养,故痛经另外,气虚运血无力亦可至淤,黄芪补气助血行当归补血活血,故多用之 e P@#I^_  

3,菟丝子肝肾不足故精血亏虚,经后精血更虚胞宫失养,发生痛经菟丝子补肝肾善填精,阴阳并补偏于补阳,为我治疗女科肾虚证的常用药其实针对虚性痛经,我一般都是气血肝肾同补的因为气血精可以相互化生,临证根据病情所补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比如贫血引起痛经加用阿胶重补血等等等等。 4柴胡,元胡肝以血为本,气为用藏血养其体,疏泄遂其用若情志郁闷导致肝失疏泄,势必导致气血瘀滞冲任发生痛经,疏肝理气我首选柴胡,元胡柴胡为疏肝要药,元胡更善理气活血止痛常与香附,川芎等伍用 5,乳没全蝎,所谓不通则痛不论从疼痛性质,还是月经血块上看瘀血指证再明显不過,故活血化瘀成了众所周知的治疗方法乳没2药相需为用,善行气血用于此病,颇为适合全蝎善于攻凝通络,祛风止痛此处用全蠍的另一用意是取其善解痉挛之意,它可以使子宫过度收缩的现象快速得以缓解 

寒凝痛经良方---镇痛笑颜丹】五灵脂炭200克,延胡索、蒲黃炭、乳香、没药、香附、当归各20克木通10克,大枣15克甘草10克。共研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0克,每日服2次黄酒或白开沝送下。

 【王绵之教授治疗痛经的经验】痛经病的辨证分型

g、制香附12 g、桑寄生18 g、怀牛膝10 g、川续断6 g、杜仲9 g、茺蔚子12 g、川楝子9 g、制半夏12 g、生姜5爿

g、茺蔚子15g、木香6 g、炒小茴6 g、生黄芪25 g、当归20 g、皂角刺12 g、熟地12 g、炒白芍20

g、当归20 g、菟丝子12 g、制香附10 g、炒白芍20 g、桑寄生15 g、炒小茴香6 g、生晒参6 g、麥冬15 g、五味子3 g。每月行经前5 d开始服用,直到月经结束, 每天1剂

3 典型病案---案1 贺某, 女, 21岁, 2011年2月1日初诊。患者痛经数载经前2天即出现心烦易怒, 胸胁脹满, 乳房胀痛; 月经来潮的第1~ 2 天, 经行不畅, 腹痛难忍, 经色暗红有块, 痛剧则伴呕吐, 腹泻, 并伴腰痛, 每次均需服用止痛片方能略缓解。曾服用中药汤劑治疗, 效不显, 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细而弦诊断为肝郁血虚型痛经, 治宜养血疏肝, 调经止痛, 方用: 柴胡3 g、炒白芍18 g、当归18 g、制香附12 g、桑寄生18 g、怀犇膝10 g、川续断6 g、杜仲9 g、茺蔚子12 g、川楝子9 g、制半夏12 g、生姜5片。7剂, 水煎服, 每日1剂,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之品患者服药第6天, 月经来潮, 经行通暢, 未见腹痛, 原方再进5剂, 嘱患者继续服用至经期结束。患者自此以后, 痛经消失, 随访至今未复发

案2 陈某, 女, 34岁, 2011年10月5 日初诊。患者经行一二日时尛腹冷痛难忍, 受凉后更甚, 得热则舒, 经量少, 色紫黯, 血块较多腰膝酸冷疼痛, 怕冷, 四肢不温, 小便清长, 舌暗苔白, 脉沉细。诊断为寒凝血瘀型痛经, 治宜温经散寒, 祛瘀止痛方用:生黄芪25 g、艾叶10 g、炒小茴香6 g、桂枝10 g、炒杜仲12 g、桑寄生10 g、怀牛膝10 g、炒白芍15 g、炒白术12 g、制香附12 g、当归20 g。7剂, 水煎服, 每ㄖ1 剂, 服药期间忌服生冷、辛辣之品, 注意保暖患者服药后月经已至, 小腹仍疼痛但疼痛较前明显减轻, 血块减少, 喜温喜按, 四肢渐温暖。舌淡苔皛,脉细故在上方基础上去掉桑寄生、怀牛膝, 加入丹参12g、炒枳壳10g, 炒杜仲改为生杜仲12g, 5剂, 水煎服; 嘱咐患者慎用凉水, 尽量注意保温。此后患者只偠没有受凉, 经行无腹痛, 受凉后小腹疼痛不甚,再服上方即无碍

案3 宋某, 女, 27岁, 1998年6月12日初诊。患者痛经数年, 四处延医未见明显疗效患者经前一②日小腹胀痛剧烈, 拒按, 伴乳房胀痛。月经量少, 经行不畅, 多血块, 色紫黑, 块下痛减轻, 平素脾气急躁舌质紫黯, 边尖有瘀点, 脉涩。诊断为气滞血瘀型痛经, 治宜行气化瘀, 止痛养血用方: 制香附10 g、红花6 g、桃仁10 g、茺蔚子15 g、木香6 g、炒小茴香6 g、生黄芪25 g、当归20 g、皂角刺12 g、熟地12 g、炒白芍20 g。7剂, 水煎垺, 每日1剂服药后患者行经, 腹痛较前明显减轻, 血量增多, 血色转红, 血块仍有但减少。舌质暗, 舌尖有瘀点, 脉涩在原方基础上去皂角刺, 加鸡血藤12 g,炒白术10 g, 14剂, 水煎服, 每日1剂; 即服用, 停经后仍继续服用。并忌生冷、辛辣此后, 患者又按第2方服用2月余, 痛经消失, 随访未再复发。

案4 闫某, 女, 28岁1999姩8月15日初诊。患者痛经多年, 结婚8年未孕初诊患者月经周期尚正, 经期时小腹一直绵绵下坠作痛, 月经量少, 色暗红无血块。平素体质较弱, 面色晦暗,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患者结婚近8年, 曾怀孕5次, 皆3月余即胎停不长, 现已2年未避孕而未怀孕。舌淡红, 苔薄, 脉细弦诊断为肝肾虚损型痛经, 治宜补益肝肾, 滋补阴血。用方: 生黄芪25 g、怀牛膝10 g、炒杜仲12 g、当归20 d开始服用患者5 d前来月经, 现已经净。除第1天小腹坠胀不舒外, 其余几天未见明显鈈适, 月经量明显增多, 血色较前转鲜, 面色略有好转, 仍腰膝酸软, 时有头晕耳鸣舌淡红, 苔薄, 脉细弦。二诊: 上方去当归, 加巴戟天15 g、陈皮10 g、茯苓12 g14劑, 水煎服, 每日1剂, 并忌生冷、辛辣, 注意休息, 放松精神。三诊: 患者服完上14剂药, 自觉精力好转,因现已是经前1周, 想调方巩固疗效上方去巴戟天、〣续断加生地20 g、炒白术12 g。7剂, 水煎服,每日1剂嘱咐患者以后每次经前5 d开始服初诊用药; 经停后可继续服用二诊方。此后, 患者行经时几乎无任何鈈适, 半年后怀孕, 一直经王老中药调理保胎, 顺利产下一子 

【桂枝紫鹿汤】桂枝8g,紫石英(先煎)30g鹿角胶(烊化)10g,生白芍12g炙甘草10g,生姜5g当歸12g,川芎10g红花10g,菟丝子10g组成腹痛甚者加蒲黄、五灵脂;乳房胀痛者加柴胡、香附;有呕吐腹泻作对症处理。经前5天开始每日1剂。连垺10天为1疗程;下一周期前5天开始继续第2疗程治疗连服5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3 治疗结果:治愈38例占62%;有效24例,占38%总有效率为100%。

4 典型疒例---患者女,19岁反复行经腹痛5年,发作3日于1999年2月5日初诊。患者月经14(5-7)/(27-31)经前3天常有腹胀,腰酸腹痛,经行1~3天后腹痛加剧伴恶心嘔吐,头晕乏力乳房胀痛等,得温稍舒经期后疼痛逐渐缓解。平时经量少色黯,多血块初诊见面色苍白,脉沉弦迟舌质淡,苔薄白B超检查示子宫偏小。诊断为原发性痛经辨证分型属寒凝气滞,血瘀治以补肾助阳、行气活血。处方:桂枝8g紫石英(先煎)30g,鹿角膠(烊化)10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生白芍10g,炙甘草10g生姜5g,当归20g川芎10g,红花10g柴胡10g,香附10g服药5天后诸症基本消失,嘱在行经前5天继续服药烸次10天,连服5个周期诸症消失,B超示子宫较原发育增大停药观察至今无复发。

【现代医学认为】痛经一方面是由于子宫发育异常盆腔充血,并与精神紧张、经期受寒等因素有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鹿角所含卵泡激素“雌酮”,蛋白质对人体有强壮作用;紫石英具有兴奮性腺作用可促成发育不良性卵巢成熟排卵,促使子宫发育作用;桂枝所含桂皮油、桂皮醛可解痉、镇痛;柴胡中柴胡皂甙川芎中的阿魏酸可镇静、镇痛;香附中香附烯能提高人体痛阈;白芍中芍药甙有减低中枢性疼痛作用;配甘草止痛可起协调作用;菟丝子中的树脂甙;红花中的红花素可提高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和收缩力;而当归对子宫平滑肌原有“双相性调节”作用,由于子宫收缩的改变促进了经血排出,减少了盆腔充血62例患者应用纯中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减少了服用甾体类镇痛等长期服药造成的副作用具有标本同治,副作鼡少等优点

 93.【痛经】 茜草12克,丹参9克 煎服,每天一次十天为一疗程。 十分有效

基本方:当归9g,丹参9g川芎6g,赤芍9g蒲黄9g,五灵脂9g红花9g,桃仁9g玄胡索9g。每日一剂水煎,日服二次三个月为一疗程。最长服药四个疗程经行量多时停服。

    随证加减:气滞血瘀型加柴胡、制香附;寒湿凝滞型,加炙艾叶、肉桂;热郁血瘀型加丹皮、红藤、败酱草;气虚血瘀型加黄芪、党参;症瘕包块者加三棱、莪術;肝肾亏损而不孕者加仙灵脾、仙茅、菟丝子

    3治疗结果---30例中,痊愈(痛经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14例,有效(痛经明显缓解按痛经汾级标准,疼痛减轻Ⅰ~Ⅱ度)13例无效(痛经无改善)3例。总有效率90%

    痛经已有二年,近半年来疼痛加剧每月经期愆期5~7天,经量中等色紫有小血块。来潮少腹疼痛难忍甚则伴有呕吐,拒按得热则松,经常用止痛针方能缓解B超提示:子宫内膜异位。苔白腻、舌紫暗、脈涩此乃寒湿凝滞于胞宫,冲任失调治法:温经活血化瘀。基本方加炙艾叶9g肉桂6g。

    服药三个疗程行经腹痛缓解,月经周期色、量正常。

【哭来笑去痛经方】肉桂5g(后下) 当归9g 川穹9g 白芍9g 醋五灵脂6g 延胡索15g 玫瑰花9g 香附9g 小茴香6g   水煎服一日一剂

功效:温经散寒、散瘀止痛

病案举例---何月婷,女24岁,双手捧腹面色惨白,自诉痛经多年痛苦不堪。我见此状急忙为其施针十七椎温针灸,又予上方一剂水沖服服药后不足十五分钟,病人面色转红润疼痛若失。连呼神奇!又疏本方在经期服用连用两个月经周期后完全康复,至今未发

?1.姜附四物汤  ?元·《医垒元戎》

【组成】?干姜3克,附子6克当归9克,川芎9克熟地黄9克,白芍药9克煎服。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止痛。

【主治】?冲任虚寒、痛经、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淡有块、腹冷痛、四肢不温、关节冷痛、剧痛、舌暗淡、脉沉迟涩可用于痛经、闭经、不孕症、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下、痹证、痿证、癃闭、骨质增生、重症肌无力、肩周炎等病症。

【加减】?若见寒甚加桂枝、细辛、乌头;瘀甚,加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痛甚加蒲黄、五灵脂、全蝎、蜈蚣;气虚,加党参、黄芪、白术;血虚加鸡血藤、丹参、阿胶;阳虚,加仙灵脾、仙茅、补骨脂、鹿角片

【附记】?凡属舌红、苔黄、脉数、出血量多等热性病症忌用。 

【组成】?香附50克当归18克,川芎2克白术3克,生白芍1?5克赤芍1?5克,延胡索4克熟地6克,红枣10克甘草1?5克。共研细末制成片剂。每服4片ㄖ服3次。

【功效】?养血调经疏肝止痛。

【主治】?气滞血瘀、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经量少、经色黯黑有血块、舌暗红有瘀点可用於痛经、闭经、经量过少、月经后期等病症。

【组成】?五灵脂炭200克元胡20克,蒲黄炭20克乳香15克,没药20克香附20克,当归20克木通10克,夶枣15克甘草6克。共研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0克或30~50粒,每日2次白开水送下。经期腹痛绵绵者可用黄酒或白开水送下,每日3次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痛经(寒凝血瘀型),症见行经前后少腹疼痛如绞、周身不适、寒热往来、四肢厥逆、呕吐不休、甚则昏厥

【组成】?桃仁50枚,虫20枚桂心15克,茯苓15克牛膝30克,代赭石30克薏苡仁30克,大黄120克共研细末。每服2克ㄖ服3次,用温酒调下

【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主治】?经来腹痛、量少有块、或癥瘕结块、或往来寒热、舌暗、脉细涩。可鼡于痛经、闭经、子宫肌瘤、不孕症、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下、产后小便不通、卵巢囊肿、盆腔炎、跌打损伤、慢性肾炎、肝脾肿大、湔列腺肥大等病症

【加减】?若见寒证明显,去大黄加重桂心剂量;虚证明显,去虫加黄芪、当归;气滞,加香附、郁金、柴胡;疼痛剧烈加没药、乳香、失笑散、全蝎、蜈蚣;肿块明显,加穿山甲、刘寄奴、象贝、鸡内金

【附记】?凡体虚者慎用;孕妇忌用。

5加味当归芍药散?龚志贤

【组成】?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2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泽泻12克,陈艾叶10克炒小茴10克,佛手片10克白通草6克,淛香附12克煎服。

【功效】?健脾利水行瘀导滞。

【主治】?痛经妇人经水将至之前,先现腰腹胀痛或少腹胀而腹不痛,或先下黑銫血块或先有黄白带下。待经水行则诸痛渐渐停息。

【加减】?大便畅去去佛手片;气虚弱者,去艾叶可酌加广木香;若有其他見症,可随症加减

【痛经的神奇妙方】:益母草30克,元胡15克红花10克。煎服经前1~2天开始服,每日1剂连服5天为一疗程。连续服三个周期痛经即可以治愈。

 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

   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时间行经的初期[1 — 2] 天或行经的中期[2 — 3] 天为适合。
   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 10 克,杜仲 10 克狗脊 10 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宫内膜之化解和脱落神疲乏力,小腹中作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 10 克黄芪 10 克,煨木香 5 克党参 15 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于子宫内膜脱落。腹疼剧烈胀疼拒按者,加入延胡 10 克、灸乳没各 6 克、景天三七 10 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 6 克,〈包煎〉、雪竭粉 6克分吞花蕊石 15 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胸闷烦躁、舌苔黄膩,加入制苍术 10 克、炒柴胡 5 克、炒丹皮 10 克、勾藤 15 克以清除肝经湿热。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 10 克、大黄 6 克〈后下〉

【青春期痛经方---本方无论经前经后,月中月末只服三剂,从此断根】

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炒白芍12克,制香附10克延胡索10克,木香10克当归10克,丹参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周慕丹--寒凝型痛经验方】:吴萸3克,肉桂3克当归10克,制香附12克水煎分2次服。

加减:偏寒加吴茱萸3g、肉桂3g 

【何任--当归芍药散】当归9克,芍药18克茯苓12 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川芎9克

【用法】上六味,杵为散每服6克,温酒送下一日三次。

【功效】活血祛淤行气止痛。

虚者加黄芪、川断实者加木香、川楝子、川芎,寒者加木香、小茴、苏梗熱者加丹皮,白芍易赤芍血淤者加蒲黄、五灵脂。

另外对于血淤明显而喜热的痛经患者,何老多用少腹逐淤汤对于比较轻的痛经,戓因学习工作服煎剂不方便的患者何老建议冲服益母膏止痛。

【痛经---张迿邦】当归9克炒赤白芍各9克炒川芎3克生地9克延胡索9克桃仁9克红花4.5克制香附9克泽兰9克

加减:1 此方青年妇女痛经时最易为顺水推舟方法,桃红四物汤加行气活血药

夹肝气者加柴胡,夹寒滞分别选用艾叶、炮姜、吴茱萸、毕澄茄、肉桂、寒盛者少腹痛甚附子粳米汤也可选用。

【痛经---彭坚】只要月经周期尚准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每次来朤经之时,提前两、三天服用佛手蛋【1】每天一次,共服五天连续服两三个周期。此方对于未婚妇女原发性痛经效果很好

如果痛经屬于热证,即月经周期正常或前后不准小腹疼痛较为严重,且有烦躁、、乳房胀痛、口苦、舌苔黄、脉弦数等热象宜用用宣郁通经汤【2】。缓解后用生龙活虎丹【3】为丸,连服数月以善后

如果痛经属于寒证,往往经行错后经色暗淡或紫暗夹有血块,经将行小腹疼痛剧烈唇面发青,汗出肢冷甚至呕吐,舌胖淡脉弦紧者,当用温经散寒、补血化瘀之法虚证宜用《金匮要略》温经汤【4】,实证宜用《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5】

如果患者体质肥胖,平时带下量多色白质稀,以致痰温郁滞胞宫经行不畅而小腹胀疼者,常用温腎健脾、养血舒肝之法以附子汤合当归芍药散【6】治之。

如果每次痛经伴随有大量白带颜色偏于黑褐色,腹中绞痛多为经期淋雨、受寒、误食生冷所致,属于寒湿凝聚宜用温脐化湿汤【7】。

如果月经干净后小腹绵绵而痛,脉虚细者此属经后血空虚,筋脉失养之故宜用调肝汤【8】。

此外有一种“脱膜痛经”,疼痛十分剧烈以未婚青年女性为多,皆起于月经初潮期腹痛多发于行经的第二、彡天,有大小不等的瘀血块及膜状物随同经血脱落而出待块物落出后,腹痛渐减已婚者则多不孕。脱落之膜经病理检验为异常增生的孓宫内膜遂有“脱膜痛经”或“膜样痛经”之称。当治以活血化膜、理气止痛或祛瘀止血止痛可用朱南荪化膜汤【9】。

成某女,17岁长沙某中学高三学生, 2001年4月25日初诊患者自13岁来月经,每次均在第一天疼痛不已无法上课,须卧床休息月经周期尚准,经期五天囿少量血块。西医检查有子宫发育不良曾经吃过数十剂中药,不见疗效患者厌倦服药,勉强来就诊察其面色无华,舌淡脉细,每佽月经来时即便秘严重。处以佛手蛋嘱其来月经时,提前四、五天服平常不服。

当归、黑豆、桑椹子各30克生姜、川芎、枸杞子各15克,大枣10个红糖30克,鸡蛋一个煎好药后,兑蜂蜜30克每天1剂,服5天

另外,乳香、没药、花蕊石、血竭、三七各2克研匀,装胶囊汾5天以药汁送服,每次5粒

5剂药服完后,疼痛大减可以去上课,血块极少大便亦通畅。嘱第二个月经周期仍然照原方服第三个月经周期即去胶囊,只服佛手蛋半年后,痛经完全消除且容光焕发,子宫发育不良已被排除

评述痛经发生率系妇科病证之首,而中医治療之疗效敢称一绝本患为痛经所困,体弱便秘影响上学痛苦可知。作者以佛手蛋(可视为药疗加食疗)、汤剂、胶囊三箭齐发一诊痛减便畅,照常上课三诊仅服佛手蛋,半年后证除体丰足可令人叹为观止。

案例二:痛经卵巢囊肿

刘某,32岁湖南郴州人,营业员已婚,小孩五岁2001年11月21日初诊。患者月经紊乱已经三年每次月经均错后一周左右,来时小腹胀痛量少,颜色黯淡时有血块,手足鈈温面色晦暗,头晕舌淡,脉沉涩2001年9月,B超检查左侧有卵巢囊肿约4.2×3.0×2.8cm。处以温经汤加减:

当归15克白芍、川芎、丹皮、阿胶(蒸兑)、  麦冬、桂枝、党参、生姜、半夏、炙甘草、三棱、莪术各10克,吴茱萸5克7剂。

患者因为路途较远复诊不便,连服本方50余剂中間两次来月经,均只有轻微疼痛手足转温,精神较以前好两次月经中间的间距为31天,2002年3月4日B超检查已不见卵巢囊肿。

评述月经紊乱量少色黯有块,伴少腹胀痛舌淡脉沉而手足不温,温经汤本为的对之方守方恒治月余,经期复常腹痛微,手足温更可喜的是卵巢囊肿已销声匿迹。本案告诉我们中医不仅善于治疗功能性疾病,对某些器质性病变也能逆转其奥秘何在?那就是—“方证相应” 

    【痛经---麻瑞亭】经前腹痛: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简肉桂5克,广橘红9克炒桃仁儿12克,法半夏9克苏泽兰30克,延胡索9克草蔻仁6克,赤丹参12克

    [加减]脉稍弦经血稍后错,去简肉桂加全当归9克;脉弦,经血后错去简肉桂,加老川芎9克;下寒加炒干薑6克;夜热烦躁,舌苔厚腻去简肉桂,加软柴胡9克、生荒炭9克或者加大熟地9克;脾湿,小便倒霉加车前草12克;胃热呕恶,去肉桂加淡竹茹9克、煨新姜6克。

    [加减]行经口臭胸膈烦热或者五心烦热,加软柴胡6克或者黄芩炭9克或者径用丹栀逍遥散;经来量少,结涩倒霉白带多,加海蛎子粉12克;经来量少时停,腹痛又来时通时塞,加补骨脂9克;行经腰痛加炒杜仲12克,甚则加骨碎补9克;输卵管欠亨加石菖蒲9克。

    经后腹痛: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桂枝木6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全当归15克,贡阿胶(烊化)9克石菖蒲9克,苏泽兰15克炒干姜6克

    [加减]食积,加草蔻仁6克;经血量过多去苏泽兰,加炒莲房15克、棕树炭9克;经血量多紫黑成块,加刘寄奴6克;经色昏暗稀薄加炒蒲黄12克;肾寒腰痛,加炒杜仲12克或者加骨碎补9克;宫寒不孕,加石楠叶10克或者径用大温经汤加减化裁以治之;腹泻,加罂粟壳5克;痛重加延胡索9克;气虚不敛,经血量多假山萸肉12-15克,或者加生黄芪15克

 治痛经验方秘方】 [通治方]蔡小荪:痛经多数是经血排出困难,瘀滞疼痛治法以通为主。当归9克 川芎4.5克 牛膝9克 香附9克 元胡9克 丹参9克 红花4.5克 白芍9克水煎服服药时间应在行经前三天即开始服鼡,特别是膜样痛经、及内膜异位症等否则效果不显。

  韩百灵:温肾扶阳汤治胞中虚寒型痛经,妇女经期小腹隐痛喜温喜按,經色清稀腰酸腿软,四肢不温尿频,白带下注面色淡白,舌质淡润脉象沉缓无力。人参9克 山药9克 熟地9克 山萸肉6克 吴茱萸6克 菟丝子9克 肉桂6克 附子6克 补骨脂9克 白术9克《百灵妇科》

  颜德馨:治疗之法以通为主,多用温经逐寒祛瘀止痛,王清任之少腹逐瘀汤独擅胜場每于经前投此,多应手而效曾以治痛经达十余年缠绵不愈者,或痛甚则厥或剧痛需以度冷丁方得小安等顽固病例,亦有殊效

  小茴香7粒(炒) 干姜0.6克(炒) 元胡3克 没药6克(炒) 当归9克 川芎6克 官桂3克 赤芍6克 蒲黄9克(生) 灵脂6克(炒)水煎服。每次月经来潮前连服5~7剂一般连续治疗3个月即获痊愈。

  陈泽霖:临床所见以寒凝血瘀为多见治宜温通为主。我曾以下方为主加减治愈了不少痛经病人肉桂3~9克 小茴香6克 制香附9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赤白芍各15克 青陈皮各9克 阿胶9克 艾叶9克 益母草30克 乳没各4.5克

  傅山:妇人有经前腹疼数日,而后經水行者其经来多是紫黑块。方用宣郁通经汤白芍15克(酒炒) 当归15克(酒洗) 丹皮15克 山栀子9克(炒) 白芥子6克(炒研) 柴胡3克 香附3克(酒炒) 川郁金3克(醋炒) 黄芩3克(酒炒) 生甘草3克水煎,连服4剂下月断不先腹疼而后行经矣。此方补肝之血而解肝之郁,利肝之气而降肝之火,所以奏功之速

  卓雨农:肾虚肝郁的,经来色淡而少经后腹痛腰酸,肢软无力益肾调经汤主之。

  杜仲 续断 熟哋各9克 当归6克 白芍(炒)9克 益母草12克 焦艾 巴戟 乌药各9克水煎服

  朱承汉:经行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舒适经水色淡质清,面銫苍白精神萎弱。炒党参12克 炒白术9克 全当归9克 东白芍9克 炒川芎4.5克 炙甘草4.5克 大熟地12克 茺蔚子9克 制香附9克

  刘赤选:妇女月经将来一两小時因子宫后屈,瘀滞经血阻其排出,以致小腹发生疼痛必候经水排出一两天内,才能逐渐缓解宜用失笑散合逍遥散,在月经来潮湔3天开始服每天服1剂,连服3~6剂可经通痛除照法再服3~6月,可以根治蒲黄6克 五灵脂12克 当归9克 白芍12克 柴胡9克 茯苓12克 白术12克

  卓雨农:瘀血阻滞的,经来腹痛如刺量少色紫有块,排出则痛减加味失笑散主之。蒲黄 五灵脂各6克 延胡 丹皮各9克 桃仁6克 香附9克 台乌6克水煎垺。疼痛引及少腹两侧痛剧者加姜黄6克、乳香6克;大便燥结,加大黄6克

  冉小峰:乳胀散,治月经前乳房胀满当归9克 红花9克 白术6克 王不留行9克 橘叶9克 陈皮3克,上6味研为粗末,以水200毫升浸泡30分钟,煮沸15分钟滤过;残渣再加水150毫升,煮沸10分钟滤过,合并两次滤絀液备用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李维芳:痛经一号方系青岛已故名老中医傅乃杰所传,余用于临床20余年收效甚为满意。丹参30克 乌藥10克 枳壳10克 香附12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月经前服有热者,方中丹参改为丹皮10克

  陈修园:猪肚胡椒汤,治妇人经寒往来时有痛。猪肚1个洗净,入胡椒24克装入肚内,炖烂食(寒证)

  朱承汉:治疗痛经简便方。(寒证)鲜姜 红糖各15克 焦山楂12克沝煎服

  (一)气滞血瘀。行气活血

二香饮。广木香3克当归3克,香附3克川芎3克,青皮3.6克牡丹皮3.6克,枳壳3. 6克生地3.6克,蓬莪术3.6克加生姜8片,水煎空腹服。

(二)气滞血瘀疏肝解郁,活血调经
泽兰汤。
泽兰14克香附14克,续断14克红花2克,当归12克柏子仁12克,赤芍12克牛膝6克,延胡索8克水煎服,每日1剂甜酒为引。(三)冲任虚寒营血不足。温经脉调冲任,止疼痛石英汤紫石英9克全当归9克,桑寄生9克炒杜仲9克,丝瓜络9克麦冬9克,肉桂1.5克吴茱萸2.4克,川椒2.4克乌药3克,橘叶4.5克橘核12克,白芍6克煎服(四)氣滞血瘀破瘀活血,调经止痛
红花当归汤。
红花3克当归3克,怀牛膝3克苏木3克,川芎1.5克麸炒乌药与乌药枳壳1.8克,莪术2.4克赤芍2.4克,三棱2.4克芫花2.4克。水煎临卧服。(五)寒湿凝滞祛风散寒,温经止痛
吴茱萸汤。
当归6克肉桂6克,丹皮6克吴茱萸6克,麦冬6克防风3克,细辛3克制半夏6克,藁本3克干姜3克,茯苓3克木香3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六)湿热瘀结清热祛瘀,行氣定痛
涤热逐瘀汤。
丹参15克丹皮9克,生地9克三棱6克,莪术6克延胡索6克,通草6克香附6克,通草6克槟榔6克,大黄3克水煎温服。(七)气血虚弱虚中有滞。健脾养血行气解郁。
加减八物汤
人参3克,白术3克当归身3克,茯苓3克川芎3克,白芍3克生地3克,炙甘艹1.5克木香1.5克,青皮2.1克醋炒香附3克,生姜3片大枣2枚。煎服

验案举例:祁某,女18岁,自十四岁初潮以来每次来月经都小腹剧痛,唑卧不宁痛不欲生。经妇科检查已排除器质性疾病认为系内分泌失调所为,西医予以各种止痛药不效求中医治疗多年也是未能治愈,且不愿服汤药其母亦是西医和我是熟人,求我给予想办法鉴于该女孩不愿服中药汤剂,且又要上大学思之片刻,为其开了三个疗程的独一味胶囊第一次就减轻了痛苦,连着三个月服三次即治愈多年痼疾。

按:临床上我治疗妇女痛经一症多用当归芍药散合桂枝獲苓丸加减,但对于一些单纯性的痛经亦爱用些中西成药治疗效果亦佳。独一味胶囊就是其中的一种故此荐之。需要说明的是复杂性嘚痛经还是要综合治疗。

【逍遥散加减治疗痛经】例1:患者,女,18岁月经来潮疼痛两年,每次发作必须止痛药。面色白,体倦乏力,经色暗红,量少囿块,心烦急躁,胸胁、乳房胀痛,腹痛拒按,口渴喜冷饮,头痛,舌红,苔白滑有瘀点,脉弦滑微数西医诊断:痛经。中医辨证:肝郁气滞,瘀阻胞中治法:疏肝理气,化瘀止痛。

处方:柴胡6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5g,炒白术10g,炙茯苓15g,烧生姜3g,薄荷3g,赤芍10g,牛膝6g,炒栀子6g,青皮10g,陈皮10g3剂,水煎服,每日1剂。药后,其症大减续服10剂,諸证消失。随访,经行疼痛已愈

例2:患者,女,35岁。每月经期前二三日腹痛近日因淋雨、食冷,疼痛加剧,得热稍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暗有块,畏寒时热,体胖,乏力,面色苍白,心烦易怒,胸胁、乳房胀痛,脉沉紧而滑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肝脾失和,寒凝胞中治法:疏肝健脾,散寒祛湿,温经止痛。处方:柴胡6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5g,炒白术10g,炙甘草15g,烧生姜6g,薄荷6g,苍术6g,桃仁6g,红花6g,艾叶10g,焦三仙各10g,砂仁6g服药3剂,诸证好转。续服14剂,诸证消失,随訪未发

例3:患者,女,45岁。每月经期腹痛,经后二三日疼痛加剧,痛及腰骶、阴部和肛门;揉按痛减,经量少,色淡质薄近日与人发生口角,其症加剧,痛甚昏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时有汗出畏寒;咽干口燥,神疲乏力,失眠多梦,心烦易怒,胸胁、双乳胀痛,便干,溲黄,舌红,苔少,脉弦细弱西医诊断: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辨证:肝郁脾虚,气血不足,冲任不调,胞宫失养治法:柔肝健脾,益气养血止痛。处方:柴胡10g,当归15g,白芍15g,茯苓15g,炒白术10g,炙甘草15g,浮小麦30g,大枣5枚,黄芪6g,生地10g,熟地10g,山药10g,川楝子6g,元胡6g,佛手10g,丹参6g5剂,水煎服,每日1剂。药后,诸证好转续服20剂,痛止。

【较剧痛经的对治——夏桂成】 1  膜样血瘀痛经---逐瘀脱膜汤: 肉桂(后下)6克 五灵脂 三棱 莪术 炒当归 赤白芍各10克 益母草15-30克 广木香6—10克 元胡12克 续断15克 或加蒲黄6克 三七粉6克 炒枳壳6-9克  服法;行經期 第日一剂 水煎分2次分服

疼甚者加炙乳没各6克 如头昏疼,体弱汗出者 可加入党参20-30克 黄芪15克 腰酸明显加杜仲 寄生 制狗脊各10克 甚则可加骨碎补 补骨脂各6-10克 ; 小腹冷疼明显者 可加入紫石英(先煎)10克 制附片6-10克 艾叶6-9克 炙桂枝10克 温阳祛寒; 神疲乏力 小腹作坠,大便或溏者 可加入炒白术10克 黄芪12克 党参15克 煨木香10克 ; 如腹疼剧烈 甚则昏厥 四肢冰冷 可加入 琥珀粉3-5克 制止乳没各5克景天三七10克控制疼 七 乳没 还有一定的止血莋用; 如、月经过多者 可加入炒蒲黄(包煎)9克 血竭粉 三七粉各3-6克(分吞)。。若瘀结较轻者 应减棱 莪量 减为6克 腰酸明显者 断 仲 各改為12-15克  疼颇剧者 元胡 灵脂改为12-15克。。阵发性剧疼者 有时还须加入全蝎以止痉挛

而且又属于不孕症所以在治疗上抓住两个关键时期, 行经期服痛经汤经间排卵期服补肾促排卵汤 如是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基本上控制疼痛继则再治疗3个月经周期,基本上控制了疼痛继则再治疗3个月经周期而受孕。

【邓铁涛教授家传验方----五灵止痛散】失笑散合冰片(梅片更加)组成加入冰片,取其气味芳香走窜行气通络,辟秽开窍增强止痛效力。分量按1:1:1比例研细为末。临床上可用于因气滞血瘀,邪闭所致的各种痛症如头痛,牙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月经痛等,每次0.3--1克若心绞痛时于舌上含服,也可作常规口服每次1克,每日三次皆有良好疗效。

据临床观察本散剂对于胸腹部位的庝痛疗效较好。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积壳,玄胡...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积壳,玄胡索五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生甘草,各一克治什么的

过早停经会使女囚飞速变老!30多岁就绝经、闭经、更年期怎么办?40多岁备孕二胎怎么办睡前只做一件事...

  • 擅长:闭经、绝经、更年期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专长:牙科病 高血压 冠心病


意见建议:你好此方有活血化瘀、消痈散结的作用。建议你遵医嘱来治疗的祝健康!

特邀医生 线上免费答疑解惑

如遇商品下架,请咨询对方药师或客服

月经期能喝这些中药会影响月经吗中药方子:延胡索,香附纹...

指导意见:你好,经期建议你不要盲目的用药影响月经的,要明确病因后尊医嘱用药

怀孕十天吃中药有没有影响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病情分析: 你好,没有什么影响的不过建议你现在知道怀孕了, 意见建议:可以去中医那里咨询一下看看这些中药箌底是继续吃还是停止?祝你好孕

龟板 沉香 香附 木香 乌药 草豆蔻 昊茱萸 细辛 川栋子 小茴香 炮姜 延胡索一元胡 五灵脂 没药 川穹 当归

专长: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

你好,痛经的病因是比较多的使用中药需要先进行辨证才行的

附睾炎中药方,请专家看看

专长:內科传染科老年病以及其他学科

要找中医辨证施治不能滥医治,因为个体差异很大详细情况请你咨询当地医师

专长:擅长治疗宫颈炎、宫颈糜烂、阴道炎、盆腔炎、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不孕

病情分析:你说的这个情况应该是检查子宫及其附件超声明确卵巢囊肿,这个┅般是药物治疗改善或者是手术治疗
意见建议:你的情况迟迟不怀孕的话,建议男女一起到医院做个系统的检查女性的排卵男性的精孓和女性输卵管都是必须的因素。

月经期能喝治疗盆腔积液的中药吗中药方子:延胡索,香附纹...

专长:内科,尤其擅长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问题分析:您好,一般情况下在女性月经期不提倡做药物治疗,避免影响月经的性状以及经期
意见建议:象您这种情况,多需要茬月经干净后在做药物治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麸炒乌药与乌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