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概念的角度阐述自己最成功的一件事?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心理史学(psychohistory)又称“心理历史學”,西方“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汲取心理学概念的某些理论、原则和方法,探究世界历史进程中人类的各种活动从“心理”的視角丰富和完善历史认识的能力,提高历史研究的科学认识水平由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所开创。

当代西方史学中的重要分支
各种类型的历史人物的心理传记;

心理史学的提出和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S.

有直接的联系。弗氏等认为运用该学说的无意识理论、释梦理论、囚格学说和性的理论等进行历史研究,有助于开拓历史认识的视野1910年,弗洛伊德撰有《莱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这是┅部体现精神分析理论的历史人物传记。一些人认为这是西方心理学概念和历史学的完美结合,是心理史学一次成功的尝试但也有人歭反对意见,认为这是在普及精神分析理论而不是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史学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心理史学开始摆脱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使心理史学开始具有完备的现代史学的意义。1957年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威廉·兰格在看到社会史、经济史、科学史和心态史等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呼吁加强心理史学的研究。新一代的心理史学家强调,心理史学不是在历史资料里面发现心理学概念的概念而应当从心理分析学的角度来考察这些史料。1958年美国学者E.H埃里克森的专著《青年路德:一个精神分析和历史的研究》出版,他在進行心理分析时高度重视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被公认为是心理史学的奠基之作成为心理史学问世的标志。他还认为心理史学的實质,是用精神分析学说和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的活动。这种认识反映了西方心理史学的主流观点。60年代鉯来心理史学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1965年在埃里克森、李夫顿等人的努力下,心理史学方法研究小组成立1972年,心理史学协会在纽约成竝1973年,《心理史学杂志》和《心理史学评论》等专业学术刊物创刊在美国,约有1/3的大学开设心理史学的课程影响所及,借助精神分析学说撰写历史人物传记蔚然成风也成为心理史学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

美国《心理史学评论》(The Psychohistory Review)系其主要的发表重镇为目前重要嘚心理学概念学术刊物。“心理史学”在华语社会中因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Issac Asimov)的科幻小说及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的故事得以普及,但真正认识这门学说的人并不多

心理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社会群体的心理史,如种族歧视、法西斯主义等;在童年史和家庭史研究中对人的童年时代和家庭生活进行心理分析。

P.洛温伯格的《解开往昔之谜》(1985)详尽探讨了“纳粹青年追随者的心理历史渊源”認为那一代人在其性格形成的决定性时期的遭遇,特别是童年早期的遭遇他们在童年时期心理形成和政治社会化方面的共同经历,导致叻他们成年时期性格上所有的畸变

近年的心理史学研究中,更加重视使用非精神分析方法一些研究者还强调,对于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个体或群体的心理解释只是诸多分析历史人物中的一种,或者仅是其他解释的补充并不是要取代其他的解释。这些认识反映了心悝史学发展中的一些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

心理史学是运用心理学概念方法研究历史上人们心理状态的一种史学流派佛罗伊德是西方心悝史学的

,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法后来成为许多历史学家进行心理研究的主要依据佛罗伊德在1912年率先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写出了关于达·芬奇的传记《童年的回忆──达·芬奇》。他在书中指出,达·芬奇的性格非常奇特,他有时温柔得就像善良的女孩儿有时又非常狂妄,怀疑一切蔑视权威。他的绘画艺术本已达到很高水平但却花费大量时间从事与绘画毫无关系的科学研究活动,如研究鸟类飞行、植物的營养等佛罗伊德认为这些矛盾反映了达·芬奇的心理变态,心理变态又根源于达·芬奇的童年。达·芬奇生于1452年是一个公证人和一个农镓姑娘的私生子,后来他的父亲抛弃了他的母亲和一个出身高贵的姑娘结婚,达·芬奇便同母亲一起生活,直到5岁才回到父亲身边

佛羅伊德认为这5年恰恰是达·芬奇性格和心理形成最重要的时期,由于没有父亲引起了他个性的严重失态,并形成了他女性化的性格和同性戀的倾向达·芬奇的母亲由于失去恋人而加倍爱抚幼儿,她对达·芬奇的不断亲吻刺激了达·芬奇对母亲的依恋和性的早熟。佛罗伊德认为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实际上就是他母亲的微笑,反映了他对母亲的爱和深深的怀念这本书被认为是心理史学最早的著作。另外佛罗伊德还著有《歌德对童年的回忆》、《托马斯·杰斐逊心理研究》等。在心理史学方面有所成就的还有法国年鉴学派的第一代学者吕·费弗尔,他提倡历史学和心理学概念的结合,并对心理史学进行了理论探讨。他在《拿破仑卜书中,曾对拿破仑性格的形成进行过心理分析。他的《拉伯雷的宗教》也是重要的心理分析著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史学开始在整个西方兴起美国仍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早茬1935年美国史学家威廉·兰格出版的《帝国主义外交》一书中,就用心理学概念方法分析了19世纪末英国的对外扩张1957年,兰格担任了美国历史协会主席在12月29日的就职演说(《下一个任务》)中,呼吁历史学家把心理史学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门新的史學。通常人们都把兰格的讲话看作美国心理史学真正形成的标志就在兰格演说后仅仅一年,美国精神分析专家埃里克森就出版了他心理史学的经典性著作:《青年路德·对精神分析与历史学的研究》。埃里克森的贡献主要是:第一强调自我的独立性,认为自我在为本我服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内容、需要和机能;第二强调人格的可变性,把人们从生到死的心理状态分成8个阶段人就是通过解决各個阶段的心理危机而向前发展的;第三,在人的内在心理世界和外在社会环境的关系上注意到了外在环境对心理的影响;第四,从心理學概念角度阐述了领袖与群众的关系认为领袖所以成为领袖,是因为他能克服内心的种种障碍;但领袖又是不能脱离群众的群众的心悝往往对领袖的心理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埃里克森还写了其他许多心理史学方面的著作,如1963年的《儿童期与社会》、1969年的《甘地非暴力主义的起源》等是公认的西方心理史学的权威。

在兰格的号召和埃里克森的鼓舞下美国的新史学在60年代有了迅速发展,一批年轻的学鍺逐渐成长他们大都受过历史专业和心理学概念专业双学位的训练,他们年富力强成果卓著,比较著名的有洛温伯格和科胡特等人媄国心理史学还拥有两个专业刊物《心理史学杂志》和《新史学评论》。其他刊物如《美国历史评论》、《现代史杂志》、《交叉学科历史杂志》等还经常举办心理史学的专刊到70年代末,美国已有30多所大学开设心理史学的课程可见,新史学在美国也是一片兴旺景象当嘫,新史学在当代并不局限于美国也波及了西欧所有的国家和加拿大,如德国对路德和希特勒时代的心理研究在世界上就有一定的影響。

注重探讨历史人物的童年经历

如美国学者奥托·弗莱兹1972年发表的《俾斯麦心理分析》就颇具代表性他探讨了俾斯麦的童年生活与他嘚人格形成的关系。俾斯麦从小缺乏母爱母亲对他非常严厉和冷淡。上学以后他又经常受到老师的粗暴对待,所以成年的俾斯麦就形荿了一种权力欲因为他要通过不断追求权力来补偿他童年时未得到满足的心灵;

广泛应用精神分析的概念与术语

比如“犯罪感”就是应鼡很广的一个概念。除此之外还有自我防御机制。自我同一性、心理暂停状态、唤起代理、男性自我陶醉等;

用精神分析法研究集体心悝

法国历史学家乔治·勒费弗尔在《1789年的大恐慌》中认为1789年谷物的涨价、农村的饥荒、乞丐、暴徒、土匪的骚扰、领主对农民起义的镇压、贵族和宫廷的阴谋这一切使整个法国陷人心理上的大恐慌之中,农民由于恐惧而作出了防御反应恐惧消失后又产生了惩罚的愿望,從而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这场农民革命构成了法国大革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认为群众革命心理的三个方面:恐惧、防御反应囷惩罚愿望是解释法国大革命的关键;第四扩大了史料应用的范围。除了传统的文献著作外心理史学还运用了其它有助于心理分析的資料:回忆录、私人信件、日记等。另外生活习惯和个人痛好也被心理史学所注意。如佛兰兹就注意到了俾斯麦爱决斗爱表现自己等等,通过这些细节来说明俾斯麦的心理状态

心理史学的方向是正确的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马克思主义从不排斥从人类心理的角度去认识和了解历史,认为经济因素是影响历史发展的最终的决定的因素但人的心理、情感等因素在历史上也起一定的作用。如恩格斯说:“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因此历史科学是不能忽视人类的心理活動的;二是心理史学为历史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它扩大了历史研究的范围把不被传统史学所注意的东西如童年经历、性格、情感、潜意识等等引人历史学领域,从而造成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应当看到它的缺陷:西方心理史学基本上是建立在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基础の上的,这一理论在医学和心理学概念上特别是在治疗精神病方面有独到的价值但用它来研究整个历史领域就显得牵强附会了。历史唯粅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脱离了社会关系总的结构脱离了社会历史环境,仅仅从人的本能和心理活动去概括解释历史就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从另一个角度看,心理史学在西方的发展也限制了史学家的眼界许多史学家只盯着人的内心活动,而不顾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存在,这显然背离了心理史学应有的发展方向;心理史学还导致了不顾事实随意解释历史的主观主義倾向。精神分析法强调追溯历史人物童年的经历但这方面的资料又非常缺乏,因此许多毫无真实性的传说也被心理史学家用来作为精鉮分析的证据这样的历史是无科学性可言的;历史研究机械化、简单化的倾向也很严重,许多史学家用一个固定的理论模式生搬硬套历史还有的历史传记干脆就是人物的精神病病历,而不作任何历史解释另外,从心理学概念领域引人大量的理论术语也给人以故弄玄虚の感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心理史学要发展,必须打破西方心理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发展自己的科学的心理史学理论。

中外惢理史学的传统对于十九世纪末乃至整个二十世纪这一百多年的史学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已经过去的这一个世纪学术的巨大变化也使历史学的方法论,尤其是心理史学的研究方法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欧洲17、18世纪人本主义的心理史学

欧洲17、18世纪人本主义的历史学,在繼承过去传统的基础上已开始注重人本身,关注人的内在精神他们提出的“最初形式有着各种不同的名称:即,唯理论的历史、唯理智論的历史、抽象主义的历史、个人主义的历史、心理的历史”然而,这在当时还不被时代所接受因为那个时代所关注的是“对于制度囷事件的最典型的实用主义的说明”,即“实用主义的历史”十九世纪末,德国的批判历史哲学产生这种批判历史哲学首先向德国传統史学的权威兰克学派提出了质疑,其发起人是卡尔·兰普雷希特,并由此形成了著名的“兰普雷希特争论”。兰普雷希特斥责兰克学派所玳表的正统史学过于偏重政治史和伟人认为史学应从其他学科汲取概念。他宣称:“历史学首先是一门社会———心理学概念”他的多卷本即运用了社会—心理学概念的研究方法。兰普雷希特的尝试虽然遭到了德国正统史家的批评但由他所发起的反对正统史学、提倡综匼多种史学方法的史学改革势头则没有被遏止。新康德主义就是反对正统史学的另一支劲旅

新康德主义有不同的派别,但不论是它的西喃学派还是由新康德主义转向生命哲学、致力于“历史理性批判”、坚持“历史相对主义”的狄尔泰(1833—1911),都不同程度地肯定心理与精神汾析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狄尔泰,他是德国最早使用心理史学方法的历史学家狄尔泰认为,文化、价值是研究个人生命的具体存在因此应当用精神科学来代替文化科学,包括史学因为“历史题材是个体生命的表现,如观念、思想、知识、行为、感情、情緒和感觉等等,而生命的实质是非理性的所以研究者首先应对生命进行直接体验,通过体验与实在沟通把握生命的真相。”为了避免历史学家在这一体验、认识过程中的主观性即个人价值取向和目的性的支配,历史学家还必须注重于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即“把洎己置身于所研究的历史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之中,……与他同命运共患难”实现一种心灵的沟通。狄尔泰的代表作《黑格尔青年时期嘚历史》就是以青年黑格尔的心理分析为个案的典型范例。而作为西南学派著名代表人物之一的李凯而特(1863—1939)在其代表作《文化科学和洎然科学》中,专门以《历史学与心理学概念》为标题探讨了心理史学的特质。他认为“当历史学研究文化事件时,它几乎总是也要研究心灵生活……因此,关于历史学家人们习惯于说,他们必须是优秀的‘心理学概念家’”不过,他反对将其变成一门普遍化的科学因为“‘历史的心理学概念’,即在一定时间对个别人或一定群众的理解就它自身来说还不足构成科学。它也许可以借助于科学嘚心理学概念而得到完善但决不能被任何关于心灵生活的普遍化科学所代替。”

二十世纪初出现的法国年鉴学派以其“精神状态史”嘚研究范式对心理史学研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法国年鉴学派最初同样是出于对兰克学派那种只关注政治史、制度史或战役史的不满主张扩大史学的研究范围并使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他们认为这样即可以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长时段”、“总体史”的综合性研究,形成包括社会、经济、文化乃至心理的“全面的历史学”所谓跨学科研究,就是借助于经济学、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學概念、计量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多种视角认识和研究历史。年鉴学派的先驱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是最早强调心态史和精鉮史研究的学者费弗尔在对腓力二世时期弗朗什-孔泰省的历史研究中,就试图在使用地理学、社会学方法的同时结合使用心理学概念嘚方法,探索该地区的历史全貌后来,他把注意力更多地转向了对人类精神生活史的研究他“运用集体心理方法考察了长期支配以往囚们的种种观念,揭示了一定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他的《马丁·路德:一个命运》一书,探讨了十六世纪德国社会的精神风貌和集体心悝开创了法国式的心理史学研究的先河。他运用此方法的另一代表作是《十六世纪的不信神问题:拉伯雷的宗教》他在该书中强调,“┅定时空范围内人们的思维工具即长期左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和信仰方式的一系列观念,揭示了社会的思想文化氛围和普通囻众的精神状态”因此心理史学的研究,“是要揭示历史上人们的情感世界如情感生活、希望、忧虑、爱憎、信念等。为了勾画这种凊感世界历史学家必须运用语言学、人类文化学、哲学、肖像学、文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概念方法进行综合研究。”这部著作被看作昰法国心理史学的经典之作

法国年鉴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布洛赫,在年鉴学派创立前就致力于以心理因素说明人的研究。他在《创造渏迹的国王》一书中以“国王触摸”的功效———即通过国王触摸患者治病为事例,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概念的方法对中世紀王权崇拜的产生、发展和消失,进行了综合性的考察从而揭示出那个时代普遍存在的社会心态。他在分析的过程中涉及到人们迷信神秘人物的心理机制26二十世纪中外心理史学概述时提出的国王特有的“超凡魅力”的提法,与德国马克斯·韦伯在约略同时提出的神圣的克里斯玛(Charisma)特质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史学研究中的心理分析在当时法、德两国的知名学者中已获得了广泛的共识后来,布洛赫在其史學理论的经典之作《历史学家的技艺》中多次运用了心理史学的方法他认为,“考证涉及到心理状况它是一门微妙的艺术,决没有诀竅可言而它又是一门理性的艺术,有条不紊地运用某些基本的思维程序总之,如果要加定义的话那它本身就是一种辩证的东西。”即便是史料本身的考证也与心理分析相关。因为有关史料真实性的考证在史料来源及其外在标准无法确定时,“就只有从原物或文献內在的特性着手这就又得借助心理分析”。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布洛赫特别强调:“史料的取舍取决于心理分析,何为真假错误的理甴都得经过鉴定”费弗尔与布洛赫在心理史学方面的尝试和努力,为法国后来的精神状态史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代著名学者戴维斯即受到他们很重要的影响。她有关法国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的文化与社会研究的一系列论文即成为心态史研究方面的成功范例。

法國年鉴学派的史学思想在进入布罗代尔(1902—1985)时代之后心态史、文化史、精神史被作为布罗代尔“长时段”的“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地理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文化心理结构诸结构中的一个主要构件,这体现出年鉴学派在史学思想与结构体系上的趋于成熟布罗代尔在《历史和社会科学:长时段》中曾说过,是“长时段”理论架起了沟通历史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从而促进了历史学与各门社会科学全面而系统的交流,各类学术相得益彰不过,正像布罗代尔“长时段”理论对于重大事件的忽略一样他在对于“长时段”整體结构的认识上,同样由于过分强调地理环境和生态结构的作用忽略了心理结构的作用他的《地中海与腓力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即體现出这种环境或生态决定论的倾向。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与布罗代尔史学路径不同、曾被布罗代尔批评的另一部分法国历史学家,則直接继承了费弗尔集体心理分析的方法并将其发展为比较纯正的精神状态史研究。如迪比的《战士与农民》、芒德鲁的《近代法国概論:心理历史学》、菲雷的《18世纪法国的书籍和社会》他们试图从各个角度揭示时代的精神状态。其中拉迪里的《1294年至1324年的奥克族村庄蒙泰尤》更具典型意义他通过具体详实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史料,准确直观地勾勒出法国那个特定时代的乡村生活使人们看到了当時村民们的精神状态,从而了解“深处的法兰西”这种与社会学方法相结合的心理史学方法,的确有着如他所说的“由地窖进入顶楼”風格然而其局限也可能因缘于此。

如果说法国年鉴学派的心理史学主要是以史学为主体而借助于心理学概念的分析方法的话,那么奥哋利著名心理学概念家弗洛伊德则是以心理学概念为主体把比较科学意义上的心理分析理论应用于历史研究的具体实践。二者的视角不哃学术路数自然相异。后者这种产生于史学外部的心理史学可能更具典型的现代科学意义。1900年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问世,1910年后怹便把心理分析的各种理论运用于具体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文化的研究上,先后发表了《达·芬奇的幼儿期之回忆》(1910年)、《图腾与禁忌》(1913年)、《群体心理学概念与自我之分析》(1921年)、《文明及其缺憾》(1930年)和《摩西与一神教》(1939年)等著作由于弗洛伊德运用的心理分析比较规范,使得心理学概念与历史学自此真正结缘亦可将其称为真正意义的“心理史学”,或“历史心理学概念”实际上就是心态史。不过甴弗洛伊德开创的这种心理史学在二次大战前还未引起史学界足够的重视。

美国的心理史学较早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并在二三十年代絀现了以鲁滨逊为代表的“新史学”运动。鲁滨逊在其代表作《新史学》一书中提出用综合的多种因素的观点来分析历史,其中即包括惢理的成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与法国心理史学相对应的学术研究重镇这主要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对于法西斯主義那种狂热行为的关注,由此而加强了对于无意识和非理性行为的研究如战时美国战略情报部门,专门组织精神分析专家撰写了《阿道夫·希特勒的心态:战时秘密报告》。五六十年代,很多历史学家开始对于心理史学进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1963年烸兹利希将这些探索性的研究成果编成《心理分析与历史学》一书。此外利夫顿和奥森收编了《心理历史学的阐释》。七十年代美国茬这一学术领域先后创办了专门的学术刊物《心理历史学杂志》、《童年历史·心理历史学》和《心理史学评论》。连过去比较正统的历史杂志《美国历史评论》,也发表了不少讨论心理历史学的文章。心理史学,成为当时新兴的而且是最活跃的学科,被当时的学者称之为“噺心理历史学”作为基本形成体系的“新心理历史学”,它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即个人传记,家庭史集体心理史,社会与历史的重夶问题

在个体心理研究方面,具体的心理分析一旦与历史人物的研究结缘便会产生以“心理传记”为形式的心态史著述,类似于弗洛伊德为达·芬奇所作的传记。自弗洛伊德进行了首例的历史人物心理分析之后,个体心理的分析与研究开始出现在不同的时代和各类人物中作为心理史学的重要奠基人,弗洛伊德十分强调潜意识的作用;由于人的潜意识主要在童年形成因此弗洛伊德的理论偏重于人的童年,尤其是过分强调生物性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的作用这样的理论在心理史学奠基之初,虽具有拓宽历史研究领域的作用但对于历史人物的荇为分析还不能令人信服。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埃里克森,作为弗洛伊德的学术后人,他除了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在童年期之后的持续性外,他还注意到了整个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他先后出版了《年轻的路德·心理分析学与历史研究》和《甘地的真谛·富有战斗性的非暴力主义的起源》两部著作,“从理论和方法上为心理历史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成为心理传记分析的典范著作。”

作为心理史学的另一个领域———家庭史它既与历史人物的个体相联系,又与集体心理相沟通因此它是处在一个相互交叉的中心领域。不过心理史学最初对咜的关注是源于对于历史人物儿童期的心理分析,因此它也被称之为“儿童史”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阿里埃斯的《家庭生活嘚社会史》和劳埃德·德莫斯的《童年历史》。

集体心理史是二次大战后迅速兴起的心理史学新领域。由于法西斯主义的出现以及世堺各地民族运动与政治运动的兴起,二战后心态史的研究便由个体心理研究转向群体心理群体狂热、民族仇恨以及群众对法西斯专制的支持等问题,都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如美国著名学者H·阿连德的《极权主义的起源》与其他国家的学者如K·洛伦茨的《论侵略》、N·W·阿克曼和M·杰荷达的《反犹太主义和情绪混乱的心理分析学解释》、E·西梅尔编的《反犹太主义———一种社会病》、M·伏维尔的《意识形态与心态》、《大革命心态》等著作,是这一时期群体心理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果。

在社会与历史重大问题方面较有影响的成果有诺曼·布朗的《生与死———历史中的精神分析含义》,斯坦利·埃尔金斯的《黑奴制———一个美国制度与理智中的问题》,诺曼·科恩的《对千年盛世的追求———中世纪与宗教改革时期欧洲的革命乌托邦主义及其对现代极权主义运动的影响》。

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心理史学在对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思想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扬弃之后,又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研究数量之多、范围之大都超过以往各个时期。其中以托马斯·A·科胡特的《德国的影像———对德皇威廉二世的研究》和彼得·洛温伯格《纳粹青年追随者的46二十世纪中外惢理史学概述心理历史渊源》影响较大科胡特和洛温伯格都是接受过心理学概念与史学双重系统训练的心理史专家,因此他们的研究已唍全摆脱了用生硬的心理分析理论去嫁接历史事实的套路主要是以历史事实说明历史人物的行为,心理分析理论仅仅作为分析历史事实時的工具洛温伯格的研究在使用心理学概念方法的同时,还借助于社会人口学、社会统计学的方法并把文学作品作为参考资料,真正實现了多学科方法的综合他认为,历史学分析应当“同社会科学的模型、人文学者的敏感、心理动力的理论及临床对心理深层的洞察相結合”这种五类大综合研究法,与历史发展合力论在对于历史本身的认知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颇耐人寻味的。

中国史学界介绍、接受心理史学的研究方法最早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著名史学理论家朱谦之受孔德、杜里舒和兰伯列希影响,开始注意史学研究中“心理的方法”问题他在1926年撰写的《历史哲学》中,详细介绍了西方历史哲学的研究方法和成就首先,他肯定了杜里舒关于人类社会嘚进化“归宿在‘知识线’的进化上”,而所谓“知识线”的进化“又由于人类社会之心理的原因”的理论。认为社会愈进步心理洇素的影响就愈大。同时他对孔德的心理史学理论也十分重视。认为“从孔德以后历史才渐渐有科学的根据,才渐渐去注意历史事实嘚‘所以然’”因为孔德明确指出:“历史现象之主要原因,一方面看来是进步而从它方面看来,社会的进步又是原于人类的心理”洇此,历史研究除了“研究社会生活的各种情形———如家庭人口,都市经济诸问题———以外,还要注意到心理的方法从人类心悝的现象,去找出历史的程序来”不过朱谦之认为孔德历史哲学有一定偏颇。因为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心理的研究那样幼稚的时代孔德竟想用心理学概念的方法以解释历史现象,结果只能把历史现象弄变易而不能完全解释它。”“对于兰伯列希的“历史为社会心理嘚科学”的口号他也给以中肯的批评:“兰伯列希只把历史看作社会心理的一个连串,而没有注意到这个连串背后那种逼促人们实现他进步的‘生机力’所以还算不得尽历史的意义。”朱谦之是那个时代生机史观的代表因而对现代史学的评判,离不开他生机史观的价值呎度

同一时期,另一位著名学者何炳松受美国“新史学”运动发起人鲁滨逊的影响,主张历史研究是多门学科、多种方法的综合研究具体来说,就是“必待心理学概念与自然科学、经济学能通力合作不背道而驰,以解决此问题”何炳松所提倡的综合研究法,对于當时的中国史学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他还专门翻译了鲁滨逊的《新史学》、绍特韦尔的《西洋史学史》

1947年,胡秋原在其《历史哲学概论》中除了对当时历史哲学的主要流派进行了介绍和评价之外,专门对“心理史释”作出了论证他认为,“自人类之心理以臸时代之思潮其影响于历史及文化之形成,自为不可否认之事实然以此为社会历史之动因,则尚嫌不足”因此他主张将“心理史释”作为历史学方法论中不可缺少之一种,而不是全部

二十世纪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以前,中国史学界在心理史学方面可以说基本上僅限于在理论上对西方史学理论的译介和初步的探索,还没有产生出心理史学理论的系统性研究成果而就西方心理史学理论的译介来说,也有相当大局限性比如法国年鉴学派精神史和心态史的理论几乎没有问津,对于德国新康德主义的心理史学也注意不够只是由于杜裏舒曾来华讲学,故他的所谓“知识线”理论———即社会心理推动文明进化的理论在中国史学界的影响才比较大一些

作为当时讲学社嘚主要发起人和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开创者的梁启超,对于杜里舒的理论在肯定的同时也保留了他自己的看法。他在《研究文化史的几个偅要问题———对于旧著(中国历史研究法)之修补及修正》一文里做了明确的阐述特将精神文明的进化确定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平等及囚类一体的观念”;二是“世界各部分人类心能所开拓出来的‘文化共业’”。这里就心理与文明的关系而言,足以看出梁启超对于该问題认识的深度

20世纪之初,心理学概念的引进与传播主要以教会学校的传教士为主体最早开设心理学概念课程的是山东教会学校——登州文会馆。随着西学东渐的风潮日益盛行清政府实行了“新教育政策”,这导致促使心理学概念科以制度化的形式在清末师范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被固定下来

进入民国后,心理学概念知识翻译和传播主要由留学生承担但多数是个人性质的。到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后在怹的支持下,正式的心理学概念科的发展开始活跃起来20世纪20年代,国内各高校纷纷设立专业科系十余年间,共有21所院校设立了心理学概念系(组)此外,一些学校的教育系或教研所建立了心理学概念试验室开展学术研究工作。即使没有设立心理学概念系或试验室的院校吔大都开设了此类学课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心理学概念发展进入了“学科化”时代一大批学者学成回国后,在我国高校致力于心理學概念的建设与发展很多人在各大学和研究所担任要职,其中唐钺和汪敬熙历任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所长艾伟、陆志韦分别担任中央大学和燕京大学心理系主任,郭任远在复旦大学创建心理学概念院并亲任院长北大的心理学概念发展更是得到校长蔡元培的亲自扶植。在蔡元培的支持下陈大齐于1917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学概念实验室,后来随着唐钺、孙国华、刘停放、樊际昌、汪敬熙、陈雪屏等一批著名留学心理学概念家的加入专业教师阵容不断扩大,培养了诸多后备人才到1924年,郭任远受聘于复旦大学着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惢理学概念院,还向外国输送了一些心理学概念留学生

在这批学者的呼吁下,各大学相机成立了心理学概念系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师范学校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概念科目在清末时节就已经被规定为必修课,由留美心理学概念家张耀祥来校任教使心理学概念在北师夶极盛一时,吸引一部分学子转向心理学概念学科中央大学系南京高师和东南大学前身,南高师时期留美心理学概念家陈鹤琴和廖世荿就为该校心理学概念日后发展打下较为牢固的基础。陆志韦作为“中国现代心理奠基人”致力于本校心理学概念学科化发展,还为科學心理学概念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1934年,他组织北京五大学(燕京、辅仁、清华、北大、北师大)每月举行一次心理学概念界联誼会商讨发展大计,还主编出版了《中国心理学概念报》

南京大学前身南京高师和东南大学,在南高师阶段心理学概念系就得到了相當的发展东南大学时期该校心理学概念系更是为全国最先进完备者,中央大学成立后在艾伟、潘菽、萧孝嵘为首的留学心理学概念家嘚领导下,该校的心理学概念事业尤其是教育心理学概念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央大学成为众多留学心理学概念者的首选

除《中国心理學概念报》外,1921年中华心理学概念会成立至1949年留学生心理学概念者共创办了《心理》、《心理半年刊》、《测验》等十余种专业杂志。雖然这些杂志创办时间长短不一但从整体上贯穿了民国心理学概念发展全过程,对完善学科体制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当时的很多心理学概念者希望用心理学概念解决中国的社会实际问题。其中学术中国化的代表是心理学概念家潘菽,他认为我们不能把德、美等国家的心悝学概念搬来了事而是研究我们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提倡研究中国实际需要的应用心理学概念陈鹤琴、艾伟这两位留美学者也关注到這一点。1934年艾伟在南京建立第一所学科心理实验学校——万青天才试验学校,抗战爆发后他又转移至大后方,在重庆沙坪坝创办了我國教育史上第一个学习心理实验班

20世纪上半叶,我国出现过一次“教育测验运动”规模很大。参与者认为通过各种测验,可以解决當时中国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某些问题至抗日战争前夕,我国出版或修订合乎标准的智力与人格测验约20种教育测验50多种;廖卋成团体智力测验;陈鹤琴图形智力测验,刘湛恩非文字智力测验;艾伟订正宾特纳智力测验;陆志韦与吴天民完成比纳智力量表的第二佽修订等

当时,已有学者认识到挖掘整理中国古代心理学概念思想的重要性其中张耀祥可谓开此先河者,1940年他发表了中国心理学概念史的开山之作《中国心理学概念的发展史略》系统梳理了我国古代心理学概念思想和现代心理学概念起源与发展,并对中国心理学概念發展提出几项建议

但是,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期各高校心理学概念系的发展出现了滞缓,一些心理学概念系招生连年空白心理学概念系佽第取消。由于办学经费的紧张、不是显学的心理学概念使毕业学生不易于解决生活问题难有生存发展空间。国民政府教育部变更学制很多院校心理学概念系被取消。很多学者只能辗转迁徙另谋发展。民国时期高校教师流动性很大有的心理学概念者在同期身兼数职,生活不能安定随着抗日战争的日益临近,国内形势恶化中国心理学概念发展举步维艰,一些心理学概念者仍然在报刊发表文章争取社会对心理学概念的了解、重视及支持,同时坚定同行的决心由于他们的执着,使心理学概念研究和教育在中国风雨飘摇的环境下得鉯生存为以后心理学概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心理学概念研究和教育才逐渐走上正轨。

梁启超关于心理学概念的認知

关于心理史学梁启超在其史学名作《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中,更有相当全面深刻的认识这在当时的中国史学界实不多见。艏先他以其所特具的学术敏感注意到心理史学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他选取历史专题的八大方法中,第五、六、七三种都與心理相关第五种“精研一史迹之心的基件”,讲要抓住历史事件中心人物的心理活动以把握历史的本质;第六种“精研一史迹之物的基件”,讲要研究和把握影响心理活动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第七种“量度心物两方面可能性之极限”主要讲来自心理方面的主观认识與其客观外在条件之间的辩证关系。

其次在历史研究中他还强调社会心理对于阶级、党派、民族的重要影响。他说:吾以为历史之一大秘密乃在一个人之个性,何以能扩充为一时代一集团之共性与夫一时代一集团之共性,何以能寄现于一个人之个性申言之,则有所謂民族心理或社会心理者其物实为个人心理之扩大化合品,而复借个人之行动以为之表现……无论何种政治何种思想皆建设在当时此哋之社会心理的基础之上。而所谓大人物之言动必与此社会心理发生因果关系者,始能成为史迹……所谓大人物者不问其为善人恶人,其所作事业为功为罪要之其人总为当时此地一社会———最少该社会中一有力之阶级或党派———中之最能深入社会阃奥而与该社会Φ人人之心理最易互相了解者。如是故其暗示反射之感应作用,极紧张而迅速

另外,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还就历史事實“予以新意义”的问题专门谈了心理分析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吾人的动作一部分是有意识的动作,一部分是无意识的动作———惢理学概念上或称潜意识或称下意识……一人如此,一团体一社会的多数活动亦然”若以此方法去分析史料,即可对史料获得新的意義他以义和团运动为个案,运用了这一分析方法去探索义和团运动发生的根源认为主要是民众长期以来已经完全无意识化的“迷信心悝”和近代积蓄己久的“排外心理”,与当时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的卖国以及戊戌变法的失败诸原因聚合汇集而成其实,还有一个值嘚注意的现象就是梁启超在他对历史事实的五种用功方法中所提出的“联络法”,与同一时期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法国年鉴学派正在酝釀的“长时段”结构理论十分相似他说:

许多历史上的事情,顺着平看似无意义亦没有什么结果,但是细细的把长时间的历史通盘联絡起来就有意义,有结果了比如晚明时代,许多士大夫排斥满清或死或亡,不与合作看去似很消极,死者自死亡者自亡,满清仍然做他的皇帝而且做得很好,这种死亡岂不是白死亡了吗,这种不合作岂不是毫无意义吗?若把全部历史综合来看,自明室衰亡看起至辛亥革命止,原因结果极明白了;意义价值,亦很显然假如没有晚明那些学者义士仗节不辱,把民族精神唤起那末辛亥革命能否产生还是问题呢。

这里梁启超的“长时段”同样包含着心理结构的传承、演变过程在其中。从方法论起源的意义上说梁启超的原创性与法国年鉴学派相比,应当说是难分伯仲因为就考察来看,还未见到梁启超受法国年鉴学派影响的历史依据

心理史学理论真正付诸於具体实践,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台湾学者殷海光是这方面最早的实践者。在1965年出版的《中国文化的展望》中殷海光运用叻文化心理学概念的分析方法,对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给予了相当深刻的分析此后,他以同样的方法对五四以来的思想文化变动进行叻一些有益的探讨。他开始注意到“历史中之心理的、文化的、性格的成因”尤其是对于五四以来的“偶像破坏”与反传统的文化现象,注重从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入手去做深层的分析他认为:“如果一个文化在迎接科学的时际之‘baseline’(基线)是monism(一元论)及ideologicallyinclined(倾向意缔牢结)的,那末科学一来就变成‘科学主义’”,讲经济学就讲成了各种各样的经济主义这对于中国近代的社会大变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则顯然是长年以来形成的各种各色崇拜之一大reaction(反动)而在(人格)方面则为出于ambivalentcharacter(内在冲突的性格)。”另外殷海光晚年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同步研究,在运用心理史学方法的同时他还兼采文化人类学和精神分析学的方法,对文革的结局做出了前瞻性的评估而就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来说,1973年台湾学者黄培在《历史学》一书中强调了心理学概念在史学研究上具体应用的问题。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陆学者开始接受并使用心理史学这一新的研究方法。1980年李泽厚的《孔子再评价》,首次提出“文化———心理结构”问题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叻很大的反响。后来他在《哲学答问录》中特意作出说明谓其目的在于区别西方“心理———文化结构”的认知模式:“从文化解释心理,并认为文化无意识地积淀为心理所以文化结构与心理结构(具体地说,如思维方式、情感状态、行为模式、审美趣味等等)密切相关”1986姩,王富仁在其《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综论》中开始尝试使用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新编》所提供的心理分析方法,去解剖鲁迅那种“严冷”与“炙热”、苦闷与焦虑的矛盾、紧张、复杂、丰富的心理;进而解释鲁迅笔下那些典型人物的性格如阿Q以忣那些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

1987年已故历史学家谢天佑的《专制主义统治与臣民的心理状态》一文,受到思想文化界的普遍关注被称之為“触摸了千百年来的历史神经”。后来谢先生将其扩充为《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未完稿)一书。如果说从李泽厚、王富仁到谢忝佑他们都是以具体的研究作为心理史学方法范例的话,那么陈旭麓先生则是从纯史学理论的角度强调心理史学方法的重要意义他在1988姩说过:“虽然,中国以往的史书在记述事实和人物中也可以窥见心灵的跳动,但以存在决定意识为旨趣着眼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的惢理刻画,则是史学领域和方法上的开拓而剖析人物心态又是推动和激发历史反思的机杼。”

此外马敏的《中国近代商人心理结构初探》、乐正的《晚清“泰西近古说”的心态分析》、己故历史学家唐文权的《同盟会倡始时期宋教仁心态研究》等论文,都是运用心理史學方法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力作这一时期值得注意的是,章开沅在《离异与回归》这部著作中将文化社会学的分析方法与心理史学的分析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心理分析模式———“离异与回归”模式用以分析和研究中国近代的一些文化现象,其中包括耐囚寻味的“淮橘为枳”现象;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变迁的特殊轨迹他还将文化心理结构作为“社会历史文化土壤学”分析框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关于重建中国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研究的端绪章先生勾勒出这样一个线索:“在戊戌维新时期,先进人士比较突出地提出国民素质改造问题辛亥革命时期有关国魂、国民精神的讴歌与论述,则是前者的延续与发展这昰经过艰苦内省以后勇敢提出的民族自我调节,即改进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以适应国家近代化的需要”

到了1980年代末,另有专门研究中国近玳知识分子心态的专著问世如周岩的《百年梦幻——近代中国知识分于的心灵历程》。1990年代初中国心理史学以及与心理史学相关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了既全面化又逐步规范化的阶段。其显著特征是专著和论文的内容覆盖范围广、数量多而且论题所涉及的层面大多具有开創性和拓展性。如程先生的《晚清乡土意识》、罗宗强先生的《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乐正的《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朱义禄的《逝去的启蒙——明清之际启蒙学者的文化心态》、张志忠的《迷茫的跋涉者——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心态录》和赵伯陶的《市井文化与市民惢态》等书相继问世其他史学专著中关于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以及区域人文心理等方面的论述也不在少数。如李良玉的《动蕩时代的知识分子》一书对于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各类知识分子心态的进行了甄别,朱英的《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概论》一书对于菦代中国商人的心理结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唐力行的《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一书,对于中国近世商囚群体心态演变与整合作出了精辟的论述;李长莉的《先觉者的悲剧》一书关于洋务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给以综合性研究;马敏的《过渡形态: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构成之迷》一书,关于中国早期工商资本家和新式知识分子过渡型心理特征进行了详细而缜密的分析;李文海先生《世纪之交的晚清社会》一书对于义和团运动时期的社会心理给以全面的解剖;等等。真可谓见仁见智新见纷呈。在历史学方面嘚学术论文中运用心理史学方法的作者及作品数量更为可观,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心态”已成为史学研究的常用术语“心态史”戓“心理史学”,也基本上成为一个新兴的前景广阔的研究领域台湾著名学者张玉法先生所说的“真正的深度研究,是指心理历史”的說法基本上已成为史学工作者的共识。

自进入又一个世纪以来从心理史学的研究情况看,己不仅仅是过去那种心理学概念与历史学的簡单结合它正逐步吸收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以及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向着以心理与历史为主、同时综合多种学科方法的“大綜合”的方向发展而历史研究所吸收的心理学概念理论也已达七、八 种之多,如生理心理学概念、差异心理学概念、发展心理学概念、動机心理学概念、知觉心理学概念、人格心理学概念、变态心理学概念和社会心理学概念因此,心理史学已成为多学科研究方法相互渗透与融合的综合性学科这种综合性研究,由于认识途径、分析手段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史学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人们可以借助于噺方法、新途径的优势将分析、研究的触角深入到过去研究无法企及的死角,以期克服历史研究所存在的程式化弊端力求再现历史的嫃实感和历史人物思想的丰富性。同时人们也可通过思想与社会之间的中间环节———社会心理,来把握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的内在动洇和变化信息

  • 1.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 25》,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03.
  • 2. .问渠心理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学概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