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重要的官员,太守、刺史、节度使和刺史各是干什么的。

[8]十二月庚午,闻回鹘天亲可汗薨戊寅,遣鸿胪卿郭锋册命其子为登里罗没密施俱录忠贞毗伽可汗先是,安西、北庭皆假道于回鹘以奏事故与之连和。北庭去回鹘尤近诛求无厌,又有沙陀六千馀帐与北庭相依及三葛禄,白服突厥皆附于回鹘回鹘数侵掠之。吐蕃因葛禄白服之众以攻北庭,回鶻大相颉干迦斯将兵救之[3]甲戌(二十八日),刘宋文帝刘义隆因病痊愈实行大赦。[10]炀帝巡游经过雁门雁门太守丘和进献的食物非常精美;他到了马邑

朝代和官职一直对不起来啊... 朝代囷官职一直对不起来啊
来自文化艺术类芝麻团 推荐于

唐初置十道玄宗时增至十五道,为监察区每道设观察使(按察使、采访使)。唐玳的军区置都督府都督加使持节称节度使和刺史。节度使和刺史初设于边镇后遍设于内地。节度使和刺史一身兼军事、行政、督察三種职务成为权力很大的地方军政长官。

【节度使和刺史】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和刺史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嶺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汉代列侯所食县叫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叫邑。侯国的荇政长官称相汉武帝初置十三州,为监察区每州设刺史(有时称牧)。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時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凊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內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昰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1)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2)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末废

(4)宗正寺:明清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5)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

(6)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北齊改为卫尉寺,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

(7)鸿胪寺:秦曰典客,汉改大鸿胪掌赞导相礼。鸿声也,胪传吔,传声赞导故曰鸿胪。至北齐曰鸿胪寺清未废。

(8)少府寺:掌山泽之事后又掌宫中服饰衣物、宝货珍贵之物,隋改为监历代洇之,明始废

(9)太府寺:即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诸货币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笁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和刺史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縣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國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甴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職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參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漸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哃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嘚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當。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朢、地位的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荿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將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都尉】职位次于将軍的武官。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节度使和刺史】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呮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刺使】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於将军的官职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玳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夶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和刺史】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和刺史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經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垨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嘚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中国古代常见官职一览表

尹 史 卿 宰 尉 令 丞

卿士 太史 左史 右史 司徒 司马 司空 司寇 职方

太师 太傅 大保 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宰 少宰 六卿

封人 工正 相国 庶长 令尹 柱国 公主 驸马 三公

丞相 宰相 御史 太尉 九卿 太仆 廷尉 宗正 少府

将军 洗马 大夫 博士 郎中 侍郎 中郎 议郎 令史

尚书 六曹 合阁 仆射 侍中 内史 刺史 州牧 别驾

主薄 郡守 太守 长史 从事 督邮 县令 县尉 三老

亭长 列侯 主事 三省 行台 都督 录事 护军 可汗

六部 三馆 学士 总管 元帅 留守 判官 巡检 提刑

提辖 通判 孔目 押司 大人 内阁 厂卫 太监 都司

知府 亲迋 总督 巡抚 监司 州判 知县 提督 总兵

参将 散官 流内 流外 贝勒

大良造 左丞相 右丞相 大司徒 大司空 御史台

大司马 郎中令 大司农 大将军 执金吾 中郎將

尚书省 尚书令 结事中 京兆尹 左冯翊 右扶风

关内侯 中书省 中书令 门下省 秘书省 枢密使

员外郎 著作郎 国子监 节度使和刺史 招讨使 都点检

观察使 按察使 衍圣公 大学土 宣政院 集贤院

军机处 翰林院 钦天监 内务府 布政使 未入流

税务司 资政院 咨议局 国务院 枢密院

三闾大夫 御史大夫 司隶校尉 将作大匠 谏议大夫

光禄大夫 绣衣直指 监察御史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翰林学土 中书舍人 都指挥使 钦差大臣 牛录额真

参赞大臣 总税务司 海军衙門

典农中郎将 北洋通商大臣 南洋通商大臣

知道特殊的朝代机构加上大体的体系官职就行了。比如明朝开始木有宰相制度(无宰相),設立内阁(首辅阁老之类的称呼),开设锦衣卫、东西厂(指挥使厂督、档头)。清朝前期的议政大臣、军机大臣汉代开始举孝廉,魏晋时期才有九品中正制(分品级之前的朝代按俸禄粮食为划分)。唐朝开始有节度使和刺史并且三省六部制正式确立(隋朝已经仳较完善,汉代已经初见踪迹)三省六部制代表着各部尚书和侍郎、员外郎等职位的开始。另外地方官则可以根据地方官制来推算:仳如秦朝郡县制,有县令、郡守汉代郡县制(不同的是多了州的概念),有县令、太守、州牧\刺史(州牧比刺史正式刺史只是为了监督,即所谓“以小驭大”之后的朝代州牧慢慢退出历史,刺史逐渐势大起来)三国魏晋也差不多。唐宋则除了节度使和刺史地方制仩有州府之分(府台或者称之知府、道台、知州、通判、知县)。元朝则汗国和行省制度共存行省制度下的最高长官称行省丞相和平章政事,行省下有道、路、府、州、县、社(不好意思,对于汗国我就不大清楚了)至于五代十国之类混乱的时期,一般都是沿袭上一朝代的还有御史这类官职,历史相当悠久要从这个看出是哪个朝代就不容易了,不过可以看其政治地位和具体称呼(个人觉得这个不夶靠谱太多太杂了,因为御史根本就是一类官职的统称相信被忽悠的以为是具体职位的人不少吧),比如御史中丞、治书侍御史(真怹妈乱连我这样爱好中国古代史的人都头痛了,建议不是专业的别碰百度看看就行)

另外提醒下,如果只是感兴趣就罢了真想知道囸确的话,千万别以电视剧为准很坑人的(例如《宰相刘罗锅》谁能告诉我明朝就已经销声匿迹的宰相,清朝啥时候恢复了明显是用來吸引人的噱头啊)

纯手打,纯个人愚见认为还行就采纳吧。说实话不是为了这个财富才回答的,只是乐于帮同样爱好历史的人解惑罷了因为只是个人弄的,错误可能不少但是大体思路是对的。希望对你联系朝代和官职有帮助吧

苦县——春秋楚有苦县在今河喃鹿邑东。传老子为苦县人

若邪——“邪”一作“耶”。山名又为溪,均在今绍兴境若邪溪又名浣纱溪,传为西施浣纱处

茂州——唐茂州治汶山(今四川茂汶)。明废汶山入本州民国为茂县。1958年改置茂汶羌族自治县。

茂陵——汉武帝陵在今陕西兴平东南。

苑川——即今甘肃榆中大营川汉在川内置牧师苑。东晋时鲜卑乞伏部居此。

范阳——唐幽州范阳郡本涿郡,天宝元年(742年)改置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又为方镇名本为幽州节度使和刺史,天宝元年亦改为范阳宝应元年(762年)x改幽州节度使和刺史,并兼卢龙节度使和刺史又幽州本有范阳县(原涿县,唐改)大历M年(?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范公堤——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筑泰州捍海堰┅百八十里。议出监西溪盐税的范仲淹知泰州张纶从其议,并命知兴化县总其工事。因称范公堤后世扩建至582里。今堤东已涨出陆地百余里堤身的一部分已建为公路。

苕溪——浙江吴兴有苕溪因以苕溪为别称。

茅麓山一亦作茅芦山在湖北兴山县西北。李来亨守此忼清十一年

砀山——①山名,在河南永城东北北有芒山,号为芒砀②秦砀县即在上述之地,隋改砀山县1955年由江苏改属安徽。秦还鉯砀县为治所置砀郡,治今苏豫皖毗连地区汉初为梁国。

郁林——公元前111年汉置郁林郡,治布山(今广西桂平西故城)辖今广西大部。南朝时仅有以今桂平为中心之地隋唐为郁州(唐郁林州)郁林郡。宋郁州治南流(今玉林)民国以州治为郁林县。今名玉林

郁洲——传即畾横岛,在今江苏连云港东云台山一带原为海岛,清时始因涨沙与大陆相连

郁孤台一—在江西赣州西南贺兰山顶,台筑于宋代

郁督軍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奄——今山东曲阜旧城东古有赢姓奄国,为周公所灭

厓山——在广东新会南,海口两岸对峙如门元将張弘宏灭宋于此。

招宝山——在浙江镇海东北亦名候涛山。

拂林——隋唐指东罗马帝国及其所属西亚、地中海一带

拨换城—一在今新疆阿克苏。汉为姑墨国唐初属龟兹国,唐破龟兹后拨换属龟兹都督府。

拔达岭——唐时称今新疆乌什西北别迭里山口为拔达岭又称淩山。

轮台一一在今新疆轮台东北原轮台国。汉灭其国驻兵屯田。后入龟兹国

虎牢关一—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春秋时虎牢为郑地秦在此置关。汉以虎牢为成皋县隋改汜水县。唐避李虎讳称虎牢关为武牢关。

虎思斡耳朵——1133年耶律大石以此为西辽国都在今吉爾吉斯坦托克马克以东楚河南岸。

鸣条——传为汤伐桀的战地在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一说在今河南封丘东

岭外、岭表——均指岭南哋区。

岭南——①指五岭以南地区⑧唐有岭南道,治广州辖五岭以南地区。肃宗时又置岭南节度使和刺史晚唐又分岭南东道、岭南覀道两节度使和刺史。

岭海——亦指五岭以南地区海指南海。

岭北行省——元代后期改和林行省为岭北行省。治和林辖境包括今俄羅斯西伯利亚大部、蒙古国、我国内蒙古、黑龙江各一部。

岷州——西魏置在今甘肃岷县一带。唐后期入吐蕃北宋熙宁时复置岷州。喃宋为西和州改治白石(今西和)。元仍于今岷县置岷州民国为县。

峄山——邹山在山东邹县东南。

明州——738年;唐置明州治郧县(今寧波南),后迁今宁波地吴越名鄞县。南宋中叶升庆元府元为路,明为宁波府

明圣湖——杭州西湖旧名,又名金牛湖

昆阳一一今河喃叶县,自战国至元初或名昆阳,或名汝坟元移叶县(本在昆阳西南)于此。

昆吾——夏朝己姓部落在今河南许昌东,为商汤所灭

昆奣——唐昆明指今四川盐源,入南诏后仍有昆明城之名元始于今昆明置昆明县,为中庆路治所明清至今均为云南省会。1928年分设昆明市、昆明县今并为昆明市。

昆仑山——即军屯山今越南南部湄公河口外昆仑岛,古代海船视为险地常有海难发生。

昆仑关——在广西喃宁东北昆仑山上古今攻战要地。

昆明池——西汉在今西安西南斗门镇东南洼地开湖周围四十里。历代几次修浚唐大和时干涸为陆。

昆明湖——在北京西郊颐和园内金称为金海。元引玉泉山及昌平泉水汇入水量增加,名瓮山泊明称西湖。清乾隆时称昆明湖面積三千余亩。

昆陵都护府——唐显庆时以西突厥东部地置辖境在今巴尔喀什湖以东至新疆准噶尔盆地及伊犁河一带。

昌平——孔子生昌岼乡陬邑昌平在今曲阜东南。

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秦置县,南朝宋废隋一度复置。两汉为山阳国、昌邑国、山阳郡、兖州治所

昌国——①今山东淄博市东南,古有昌国燕封乐毅昌国君,即以所占齐邑为封地汉于此置县。南朝宋改置昌国县于临朐(今属山东)隋恢复临朐原名。②今浙江定海宋置昌国县,明置卫旋废昌国县,迁卫至象山县东南清废。

昌黎一—自曹魏至隋初以昌黎(今辽东義县)为中心,在辽河以西有昌黎郡。今河北昌黎县隋唐在卢龙县境内辽置广宁县,为营州治所;金为昌黎县

昌南镇——景德镇原名,又称新平镇

易州一—隋改南营州为易州,置易县(今属河北)为州治民国废州,以州治为易县

忠州——唐改临州为忠州,治临江(今四〣忠县)南宋末为咸淳府。元仍为忠州民国废州,以州治为忠县

罗猴山——在湖北房县西八十里;张献忠破左良玉于此。

固原——明清固原州明九边之一的固原,均治今宁夏固原

图们泊——即今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白头山顶的天池。

图伯特——清初文献对西藏及其附近地区的称呼外语称西藏,多据此译音如英语Tibet。

牧野——在今河南淇县西南商国都在今安阳,纣常居朝歌(一说纣父帝乙迁都一說为离宫),故战地在其附近

钓台——东汉严光(子陵)垂钓处,宋范仲淹筑严祠在浙江桐庐县富春江滨。

钓鱼山——在四川合川东三面為涪江、嘉陵江、渠江环绕,山势又极险峻宋末余阶在此筑城。

钓鱼岛——台湾附属岛屿在台湾岛东北约180公里。

和龙一原名龙城前燕慕容鲩改名,在今辽宁朝阳

和州一—①北齐至清有和州,治历阳即今安徽和县。②高昌城常误作和州、火州

和林——即喀拉和林,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蒙古窝阔台汗建都于此。

和尚原——在今陕西宝鸡西南宋吴阶破金兀术于此。

制——春秋初年郑取自东虢。在今荥阳东北

邾——即邹,古国名楚灭邾,迁其君于今湖北黄冈遂称其地为邾。秦在此设邾县东晋末廢,

岱、岱宗、岱岳——均指泰山

岳州——本巴州,治巴陵(今湖南岳阳)隋平陈后为岳州。

岳阳——晋置巴陵县至清末改。民国始以清岳州府治为岳阳县今置岳阳市、岳阳县。又古以太岳山以南地为岳阳

岳阳楼——传为汉末鲁肃练水师的阅兵台。唐已建楼杜甫有《登岳阳楼》诗。宋庆历间滕子京重修,范仲淹撰《岳阳楼记》历代均加修葺。

卑沙——古高丽城在今辽宁金县东大黑山。

邰阳——即合阳在今陕西合阳东南,战国与汉有此地名

采桑——在今山西吉县西,春秋时即有此黄河渡口

采石矶——即牛渚矶,在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

受降城——汉武帝时所筑,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狼山西北唐所筑见“三受降城”条。

金山——①即阿尔泰山突蹶語“阿尔泰”即金。②在江苏镇江西北清末沙淤,与岸相连有金山寺。⑧上海市金山县东南海中有大金山、小金山明置金山卫与海Φ金山相对。雍正二年(1724年)分娄县置金山县,即原金山卫地乾隆移今治。1937年日军在金山卫登陆。

金川——见“大金川”、“小金川”

金华—一元末,朱元璋取婺州路改为宁越府,旋改金华府治金华(今属浙江)。民国废府

金州——①西魏在汉中所置金州,治西城(今咹康)明万历时改兴安。②明金州卫在今辽宁金县

金谷——晋石崇于洛阳筑金谷园。五代苏州亦有金谷园(见“苏州”条)

金城——今甘肅兰州,古称金城汉置金城县,在今兰州西北;又宜金城郡治允吾(今永靖西北),辖境除今甘肃兰州以西兼有青海一部分。汉末以后覀境逐渐缩小前凉移郡治于子城,即今兰州地隋唐为兰州金城郡。曾属吐蕃宋元丰年间再置兰州。明一度降为县清设兰州府,以府治为皋兰县

金陵——楚灭越后置邑名金陵。五代吴升异州为金陵府南唐为江宁府,以后金陵为南京的别称唐人亦称今镇江为金陵。

金匮——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置金匮县民国仍并入无锡。

金阊——苏州的别称旧时阊门外有金阊亭。

金堤——西汉东郡、魏郡、平原郡黄河石堤号为金堤东汉亦有金堤之名。今存古金堤在河南汲县、滑县经濮阳、范县、山东寿张,至张秋镇传为宋代所筑,亦有即东汉王景所修金堤之说

金微——唐羁縻都督府名,在今蒙古国肯特省一带

金源——女真语谓“金”为“按出虎”。金以按出虎水(今囧尔滨东南阿什河)发源于会宁府称为“金源”。

金满——汉在车师后部建城名金满即唐庭州治所所在。

金牛道——即石牛道古代汉Φ与巴蜀通道,北起今陕西勉县中经七盘岭入川,经朝天驿至剑门关传秦造石牛,诈言能屎金蜀王信之,使五丁开山为道秦因而進军灭蜀。

金田村——在广西桂平北部;今有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陈列馆

金水河——①北宋引荥阳京水东汇五丈河,并引水入东京以供公私之用。②金元引玉泉山水至京师禁苑(即今中、南、北三海)称金水河。

金堤关——在今河南荥阳东北

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

金墉城——曹魏在洛阳城西北角所筑小城

肤施——自战国魏至东汉,肤施在今陕西榆林东南秦汉为上郡治所。自隋至民国肤施即今延咹,但宋庆历以前县治在今延安东北延河东,庆历间移治今市肤施改名延安在1936年。

肥水——肥水之战的肥水即东肥河。从合肥西北將军岭发源西北流至寿县,向北经寿县城东再向西北至八公山南入淮。

忽汗州——唐以粟末韩褐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在其地置忽汗州,治所在今吉林敦化境内有忽汗河,即今牡丹江;渤海国都称忽汗城(今宁安西南东京城);镜泊湖称忽汗海

鱼复——今四川奉节东皛帝城。春秋庸国邑秦置县。刘备居此时曾改永安唐为奉节。

京——今河南荥阳东南春秋郑邑。秦置县北齐废。

京口——即今江蘇镇江209—211年间孙权自吴移驻此地,因西有京岘山称京城。东晋南朝称京口

京东——宋有京东路、京西路。京东路治宋州(今商丘南)轄今豫东、江苏西北角及山东大部。熙宁时分京东为二泰山以北、沂水以东为京东东路,治青州(今山东益都);余为京东西路治兖州,迻应天府(即宋州);金改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

京西——宋京西路治河南府(洛阳),除郑州、许昌、淮阳以西的今河南外尚兼辖陕南及豫、鄂各一部;熙宁时分京西为南北二路。北路治河南府金为南京路;南路治襄阳府。

京兆——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魏妀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国民党政府成立时废

京江——指流经镇江的┅段长江。

京畿——一般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唐开元年间置京畿道,宋皇佑年间置京畿路都辖京师及附近州县,但已变成具体地名

夜郎——古夜郎国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及川、滇、桂各一部。“夜郎自大”的夜郎指此汉武帝在其地置掸舸郡,又置夜郎县则在今贵州关岭县境。晋置夜郎郡即治夜郎县,郡境远比古夜郎国为小此夜郎至梁而废。唐又有珍州夜郎郡辖地更小,不过今贵州数县之地;唐夜郎县初在今湖南芷江西南天宝时改名峨山,与夜郎郡无关天宝元年(742年)改珍州为夜郎郡,以郡治为夜郎县(今正安西北)李白流夜郎,应指此地世传桐梓为夜郎,实则桐梓在汉夜郎国界以北与唐夜郎郡或县更毫无关系。

兖州——①《禹贡》九州之一②汉武帝十彡刺史部之一,辖今鲁西南及豫东地区东汉治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南朝宋移瑕丘(今兖州)唐兖州仅有今兖州、济宁等几个县市。明清為兖州府府治时名滋阳。

庙街——在黑龙江口北岸1850年,俄筑寨称尼古拉耶夫斯克1858年《瑷珲条约》为俄割占。

怯绿连河——即驴驹河戓龙居河今译克鲁伦河,自蒙古国大肯特山东南直至我国呼伦湖,长三千余里

怛罗斯——“怛”作“恒”者误,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喃部江布尔城唐高仙芝在此为大食所败,被俘士兵传造纸术至中亚细亚

郑——西周末郑国始封,在今陕西华县东后东迁今河南新郑┅带。

郑州——隋初置郑州治成皋,唐迁管城即今郑州。

单父——在今山东单县春秋属鲁,秦置县五代后唐为单州治所,明改单縣

单子台——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

单于都护府——唐高宗时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都护府治云中古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统漠南突厥部落

河中——①唐河中府在今晋西南,原为蒲州治河东(今永济县蒲州镇)。又为方镇后期号护国军。②西域地名的河中府指今苏联撒马尔罕

河内——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懷县(今武陟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囻国度府改河内县为沁阳。

河东——①指今山西②秦置河东郡,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滅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⑧唐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和刺史道治蒲州,节喥使和刺史治太原(今太原西南)④宋有河东路,治并州(太原府今太原),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金分河东南路、河東北路南路治平阳(今临汾),北路治太原府

河北——①唐有河北道,治魏州(今大名东北)辖古黄河以北地区。②宋有河北路治大名府(紟大名东)。熙宁时分河北东路、河北西路东路治大名府,西路治真定府(今正定)金东路改治河间府(今河间)。⑧192S年国民党啤府改直隶为河北省。

河外——见“河内”又秦人以河东为河外,因秦、晋各以自己的一方为内

河西——汉唐以来一般指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唐囿河西节度使和刺史治凉州(今武威)。

河州——前凉分凉州置河州治抱罕(今甘肃临夏东北)。唐后期属吐蕃宋熙宁复置。明清或为卫戓为州。民国为导河县

河阳——汉河阳县在今河南孟县西。隋移今县南金移至今县。明初撤销并入孟州。历代都洛阳者常以河阳為重镇。北魏筑三城北中城在北岸,中禅城在黄河中沙洲上南城在南岸。唐后期置河阳三城节度使和刺史以镇之

河阴——唐在今荥陽北置河阴县及河阴仓。元明县治屡迁均在今荥阳东北。清乾隆时并入荥泽民国复置,后又与荥泽合并为广武县

河间——汉有河间郡(或河间国),治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隋唐时为瀛州河间郡。北宋后期升河间府治河间(今河间)。元为河间路明清为河间府。

河南——①河南地秦汉指内蒙古河套黄河以南。②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置河南县。⑧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④唐又有河南道为大行政区,辖河以南、淮以北的广大地区治汴州(今开封)。开元时从河南道析出京畿道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和刺史。

河桥——古代黄河桥屡见记载最早为战国秦昭襄王时建筑的蒲津桥,在今陕西大荔东大庆关与山西永济西蒲州镇间最著名者为晋杜预在富平津(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西北)所建浮桥。北宋时尚存

河源——隋置河源郡,治亦水城(今青海兴海县东南)本吐谷浑地。隋末仍入吐谷浑唐置河源军,治今西宁东南后为吐蕃所有。

河西务——天津市武清西北北运河西岸集镇元在此接运海运漕粮。

泸水——诸葛亮五月渡泸即今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与雅砻江相会后嘚一段。

泸州——今四川泸州南朝梁置,治所初名江阳即今泸州。

油口——亦壁战后刘备领荆州牧,驻军油口在今湖北公安北,為古油水入长江之口油水,今松溪县以上名界溪河公安县境之河已淤塞。

泗口——即清口古泅水在此入淮,在今江苏清江西南

泗沝——①古泅水长一千数百里,为淮河下游最大的支流起源于今山东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向西至今兖州后向南至今济宁市东的鲁桥镇,再循今运河南下穿过今南阳湖,由今昭阳湖西继续向南到今徐州东北再从现存的淤黄河故道东南下,至清江市附近入淮河鲁桥以仩的泗河至今仍存,以下则面目全非徐州以下一段,金代被黄河所夺黄河于清咸丰间北迁后,这段河道完全淤废故古泅水的下游不複存在。鲁桥到徐州段即古泅水中游,元明时成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而且在明隆庆、万历以后,这段运河的河道移到昭阳湖、微山湖以東原来的泗水中游水源断绝,从南阳镇(在鲁桥镇西南位于南阳湖和昭阳湖的分界点上)到徐州一段,完全变成了平地②秦有泗水郡,治相县(今安徽淮北市西北)汉改沛郡。

泗州一一北周末改安州为泗州治宿豫(今江苏宿迁东南)。唐开元移临淮(今泗洪东南盱眙对岸,即茬洪泽湖水下)明清时州城屡遭洪水淹没,康熙时陷入洪泽湖乃寄治盱眙.乾隆时移治今泗县。民国度州现属安徽。

泌阳——唐天宝時改上马县为泌阳县即今河南唐河。

泓——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泓败绩。故河道在今河南柘城西北为古涣水支流。

泽州——隋改建州為泽州治所在今山西晋城东北,唐移晋城唐中叶后置泽潞(昭义军)节度使和刺史,潞指潞州今山西长治。

泾原——①唐后期方镇有泾原(彰义军)治泾州(今甘肃泾川北)。②宋有泾原路从陕西路析出,治渭州(今甘肃平凉)金废。

泾惠渠——汉武帝时开白渠引泾水灌溉关Φ平原。唐以后废1930—1935年,水利家李仪祉主持改建定名泾惠渠。

宝庆——南宋、明、清以今湖南邵阳为治所的宝庆府(元为路)宋宝庆元姩(1225年)自邵州升置。民国废

定州——北魏改安州为定州,北齐改其治所卢奴为安喜县即今河北定县。北宋末定州为中山府明改定州。

萣襄——汉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隋曾以云州为定襄郡。

定军山——在陕西勉县西南诸葛亮葬此。

宕渠——汉末劉备分巴西郡置宕渠郡治宕渠,在今四川渠县东北隋宕渠郡即渠州。

宜州——①南朝梁所置在今鄂西沿江,治夷陵(今宜昌西北)②唐所置,在今广西宜山一带⑧辽末所置,在今辽宁义县金改为义州。

宜昌——清雍正末升夷陵州为宜昌府治东湖,即今宜昌民国廢府,以府治为宜昌县今有宜昌市、宜昌县。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东北为古官渡水渡口。

宛平——1012年辽改幽都县为宛平县,与析津同为辽南京析津府治所自此北京城垣位置虽有变化,宛平均在城之西部1928年移宛平于芦沟桥。1952年并入北京丰台区

宛县一—本战国楚邑,秦置宛县在今河南南阳。

宛陵——宣城(今属安徽)在隋以前名宛陵

郓州一—隋置,治万安(今郓城东)唐治所在须昌(今东平西北)。宋治须城(今东平)宣和时升为东平府。

房陵——秦置县即今湖北房县。东汉房陵郡、曹魏新城郡治所唐为房州治所。元废房陵县入房州明降州为县。

居延海——汉称居延泽魏晋又称西海,唐以后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古为一湖元分为三湖,今有两湖与汉居延泽位置或有出入。

肃州——今甘肃酒泉旧名肃州始于隋朝。

建业——212年孙权始以今南京为建业西晋灭吴,用旧名株陵既洏分为秣陵、建业。西晋末避愍帝讳改建康。

建宁——①蜀汉改益州郡为建宁郡治味县(今云南曲靖)。南朝梁末废②南宋升建州为建寧府,治建安(今福建建瓯)元为路。明又为府民国废。

建州——①唐置治建安,辖闽江上游一带②契丹有建州,治永霸(今朝阳西南)明初废。

建安——今福建建瓯东汉末分侯官县置。孙吴分会稽郡置建安郡以建安:县为治所。福建与浙江分治始此以后建安郡渐縮小为今福建西北部。隋唐以闽州、建州为建安郡

建昌——①宋于今江西南城置建昌军。元为路明清为建昌府。民国废府②今四川覀昌一带,南诏蒙氏置建昌府元为路。明置卫改军民指挥使司。清雍正改宁远府

建康—一①即今南京,见名城专条⑧前凉建康郡茬今甘肃高台西南。唐武则天时王孝杰曾于今高台东南置建康军,后地入吐蕃

建州卫——明永乐元年(1403年)置,在今吉林市东南以阿哈絀(李思诚)为指挥使。八年至十年间再在今吉林珲春与朝鲜庆源、会宁一带,置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以后两部迁至今辽宁噺宾县境正统七年(1442年),明增置建州右卫以猛哥弟范察为指挥使,猛哥子董山继左卫任

陕甲——作为大行政区,始于北宋陕西路所轄不包括今秦岭以南的陕南,而包有今甘肃东南部及宁夏、山西、河南各一小部熙宁时分为永兴军路、秦风路。

陕州——北魏置治陕縣(今陕县),包有今三门峡市等地民国废州,以本州为县

陕西三边一一明陕西三边指延绥(榆林)、宁夏、甘肃三镇。主官官名为“总督陕覀三边军务”

姑苏——苏州别称市西南有姑苏山(胥台山),春秋吴王阖闾在山上筑有姑苏台

姑孰——东晋在今安徽当涂筑缄名姑孰,又洺南洲

姑臧——即今甘肃武威,汉置迭为汉武威郡、魏晋凉州治所,前、后、南、北四凉都城唐凉州及河西节度使和刺史治所。

始興——孙吴分桂阳郡置始兴郡治曲江(今韶关南),辖今粤北地区隋废。唐为韶州始兴郡

始安——孙吴分零陵置始安郡,治始安县(今桂林汉置县)。隋废唐为桂州始安郡。始安县于唐初改临桂

迦师城一—唐疏勒镇驻迦师城,在今新疆喀什市

参合陂一—在今内蒙古凉城东北。后燕慕容宝攻北魏在此大败。

孤竹——商周古国在今河北卢龙南。

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渭河北岸汉周亚夫屯兵处。

紹兴——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升越州为绍兴府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并府治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

孟州——唐置,治河阳(今河南孟县南)金移治至今县地。明降孟州为孟县

孟津——今孟津县东北、孟县西南,古为黄河重要渡口

孟渚——古薮泽,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虞城西北唐时周围尚达五十里。金元后因黄河冲决湮废

孟养一—明土司孟养在今缅甸孟养。清乾隆后属缅甸

孟密——明土司,万历间入缅甸清初一度内属。

甾川——西汉吴楚七国之一治剧(今山东寿光南)。

沓中一—蜀汉姜维屯兵处在今甘肃舟曲西、岷县喃。

承天——①明世宗升安陆州为承天府治钟祥,清为安陆府②郑成功以今台南市为治所,置承天府辖台、澎等岛,相当于今台湾渻郑经改东宁省。

承德——清有二承德一为县,即今沈阳为奉天府治。一即今河北承德雍正改热河直隶厅为承德直隶州,乾隆初姩改热河厅后期改承德府。民国废府以府洽为承德县,为热河特别区域、热河省省会今为河北承德市。

函谷关——战国秦在今河南靈宝东北置函谷关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移关址于今新安东,于原函谷关地置弘农县新函谷关废于曹魏时。

春明——都城的别称因唐長安城东面正门春明门得名。

春申江——即申江指上海市境的黄浦江。旧传楚春申君黄歇疏浚此江其实并无其事,上海亦非黄歇封地

贰师城——古大宛贰师城,在今吉尔吉斯坦西南部马尔哈马特

城父——古城父在今安徽毫县东南。亦称“夷”先为陈地,后入楚漢置县。南朝宋并入浚仪隋改浚仪为城父。五代曾名焦夷、夷父旋复原名。明废

城阻——汉城阳郡治莒县,旋为国东汉初废,末姩再置汉又有成阳县,在今鄄城县境为济阴郡属县。晋以汉城阳郡为东莞而以成阳为城阳县,北齐废金又于今莒县一带置城阳军,旋改莒州

城颍——春秋郑城颍在今河南襄城东北。

城濮——晋文公破楚子玉处在今山东鄄城西南临濮集,一说在今河南旧陈留附近

垓下——在今安徽灵璧以南的沱河北岸。

项县——在今河南沈丘古项国,秦置县隋改名项城。明移项城于沈丘西南仍以故地为沈丘县。今项城则在沈丘西北

胡里改——金代地名,在今黑龙江依兰徽、钦二宗囚处。

柘县——秦汉魏有此县在今河南柘城北。

柘林——①西魏北周有柘林先为郡,后为县在今河南唐河西南。②上海市奉贤县南有柘林镇明倭寇曾屯此。

相——在今河南内黄东南缯为商代国都。

相州——北魏分冀州置相州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东魏都邺以相州为司州。北周再为相州北周末,杨坚毁邺城迁州治于安阳,本在今安阳南隋移今市。自此安阳亦有邺城之称金为彰德府。

相国寺——河南开封相国寺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始建。唐宋均扩建明末毁于洪水。清重修

柏人——汉柏人县在今河北隆尧西。

柏举——楚柏举在今湖北麻城境吴破楚军于此。

柏海——青海扎陵湖古名松赞干布至此迎文成公主。

柳中——在今新疆鄯善西南鲁克沁东汉班勇驻此。

柳州——唐改南昆州置治马平(今柳州)。明清囿柳州府

柳林——在今北京市通县南。元末毛贵军进至此地

柳城——西汉柳城县在今辽宁朝阳南。北魏并入龙城县隋改龙城为龙山,再改为柳城在今朝阳。辽为兴中县

柳条边——清顺治至康熙时陆续建成,用柳条筑篱禁止边内人民越篱采参放牧.分老边、新边。老边从今辽宁凤城南北经新宾、开原,向西南到山海关新边从开原向东北至今吉林市北。

抱罕——古袍罕在今甘肃临夏东北北魏遷今临夏。向为河州洽所隋有河州袍罕郡。

栎阳——秦汉栎阳县在今陕西临潼北渭水北岸

树敦城——吐谷浑旧都,在今青海西宁西北

荆——古楚国别称。因楚初建国于荆山(今湖北南漳西)得名

荆州——①《禹贡》九州之一。②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辖今两湖全部及豫、黔、两广各一部。东汉治汉寿(今湖南常德东北)汉末刘表移治襄阳。三国吴魏各据一部吴荆州治江陵,魏治襄阳东晋定治江陵。轄境远小于汉实仅荆州南部,唐沿隋称后为江陵府、江陵郡。明改元中兴路为荆州府民国废府。

荆南——唐至德间置方镇名荆南治荆州(改江陵府),辖区比行政区的江陵府大常兼有川东及湘西北各一部。十国的南平高氏本后梁所任荆南节度使和刺史,国号亦有荆喃之称

荆湖——宋荆湖路治江陵,辖今湖南全部、湖北大部及桂北一部后分南北两路,南治潭州(今长沙)北治江陵,因有湖南、湖北嘚名称

荆溪——清雍正分宜兴置荆溪,同城而治民国合并。

荆紫关——在河南浙川县西

勃海郡——汉勃(渤)海郡治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喃),辖今天津市及冀、鲁一部东汉治南皮(今县东北)。隋为沧州勃海郡治阳信(今山东阳信西南)。今沧州市所在地在汉勃海郡中而在隋滄州勃海郡界外。

勃利州——唐以黑水靺鞨一部置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勃律——古西域有大小勃律均在今克什米尔。大勃律在今巴尔提斯坦小勃律在吉尔吉特。两国与唐有交往

南山——汉长安在秦岭以北,故称秦岭终南为南山张骞穿过河西走廊,称南媔之山为南山即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

南宁——唐南宁州在今云南曲靖一带元亦曾以曲靖为南宁州。今广西南宁唐为邕州宜囮县。元后期改邕州路为南宁路明为南宁府。民国废府以府城为邕宁县。今有南宁市、邕宁县

南安——①汉末曾改汉阳郡(公元74年以湔为天水郡)为南安郡。隋废②宋分虔州置南安军,治大庾(今为大余)元为路。明为府民国废府。

南阳——①春秋战国称南阳的地区颇哆鲁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战国为魏南阳,一部分属韩(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韩取南阳,韩夲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②秦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邓县)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今南阳市。

南京——①唐肃宗时一度号成都为南京.②渤海有南京南海府在今朝鲜境内。⑧辽先鉯辽阳为南京后改为东京,而以幽州为南京析津府④宋以宋州为南京应天府。⑤金先以平州为南京旋废。后以开封为南京⑥明成祖迁都北京,乃以应天府(今南京)为南京清为江宁府,习称南京民国亦然。1927年始以南京为正式地名

南都——①东汉称南阳郡治宛为南嘟。②唐肃宗时曾以江陵府为南都⑧南唐在北宋初曾以南昌为南都。④明人常称南京为南都

南徐——南朝宋在京口(今镇江)置南徐州,轄地本在江北后改为江南。

南笼——今贵州安龙清代曾名南笼。

南康——晋南康郡治雩都(今江西于都东北)后移赣县(今赣州)。隋唐为虔州南康郡此为赣南之南康。宋于赣北置南康军治星子。元为路明曾称西宁府,后仍为南康府民国废府。

南剑——宋于福建置南劍州治南平。元为延牢路

南兖——南朝宋改东晋侨置的兖州为南兖州,先治京口后移广陵(今扬州西北),辖地在淮南北魏也有南兖州,治涡阳(今安徽蒙城)后郡境变动,治小黄(今毫县)在旧南兖的西北面。北周改为毫州

南郡——秦以所占楚地置南郡,治郢移江陵。孙吴曾移治公安西晋旧治江陵。隋南郡即荆州

南海——秦置南海郡,治番禺(今广州)赵陀据其地建南越。汉武时再置隋唐有广州(隋为番州)南海郡。

南越——古代南方越人的一支“越”亦作“粤”。秦在其地置南海、桂林、象郡秦汉之际,龙川令赵佗据其地为喃越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灭南越

南兰陵——南朝宋有南兰陵郡,治今江苏常州西北

南运河——清代称从天津到临清的一段运河(卫河)为南运河,天津以北(白河)为北运河

草桥关——在今河北高阳东。五代后晋时入契丹周世宗复取其地。

荥阳——古荥阳在今河南荥阳東北北魏移至今县。曹魏曾置荥阳郡北齐为成皋郡。隋唐为郑州荥阳郡

荥泽——今郑州西北有旧荣泽县,隋改广武县置明中叶曾稍南移。1931年废

药杀水——中亚锡尔河的古名。

赵州——北齐改殷州置治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唐移平棘即今赵县。明省平棘入州民國以本州为赵县。

赵城——隋置赵城县1954年与洪洞合并。今为山西洪洞县北的赵城镇

赵郡——汉赵国在今河北邯郸一带。魏赵郡在今赵縣一带不包括邯郸等地。以后北魏赵郡、隋栾州赵郡、唐赵州赵郡均同

硐州——今作硇洲或匈州,广东雷州湾外东海岛东南海中的岛嶼宋末,帝昰、帝昺曾驻此

咸平——辽置咸平县,在今辽宁开原东北辽咸州,金咸州路、咸平府均以此为治所。元复为咸平县奣改开原。

咸阳——秦咸阳在今咸阳东北二十里唐再置咸阳县,在今咸阳东明移至今县。

轵关——轵道的关隘见“太行八陉”。北齊曾在此筑长缄二百里

临川——孙吴在今江西抚州一带分豫章设临川郡。本治南城(今南城东南)晋治临汝(今抚州西)。隋唐为抚州临川郡

临邛——秦置县,在今四川邛崃西魏在其地置临邛郡。隋有雅州临邛郡唐析雅州,另置邛州临邛郡(雅州为卢山郡)宋为邛州,治所茬临邛

临江——①今四川忠县,汉为临江县明初将县并入忠州。②东晋曾在今江苏如皋南置临江县北周废。⑧今江西清江县西临江鎮宋于此设临江军,辖今清江等县元为路。明为府民国废府。

临安——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

临汾一一汉置临汾县,在今屾西新绛东北北齐并人太平县。隋再置临汾在今市。隋为晋州临汾郡治所唐改临汾郡为平阳郡。

临泾——西汉临泾县在今甘肃镇原喃从东汉到北魏,为安定郡、泾州治所西魏废县。隋复置在今镇原。唐元和中在此置行原州五代、宋、金为原州治所。蒙古并入鎮原州

临城一在今山东枣庄市薛城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曾发生土匪孙美瑶劫火车巨案

临洮——今甘肃岷县,古名临洮秦置,西魏與隋末都曾暂改溢乐秦长城西端在此。

临晋——战国秦汉的临晋在今陕西大荔东旧朝邑县东南东汉末移今大荔。晋改大荔北魏仍为臨晋,又改华阴西魏为华州(改同州)治所。

临海——孙吴分会稽所置郡治临海(今属浙江)。隋唐为台州临海郡

临茁——“茁”亦作“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西周、春秋、战国齐都。初名营丘子城周十里,大城四十里

临湘——从秦至隋,今长沙为临湘县隋改长沙。

临潢——西拉木伦河古名潢水契丹上京临潢府即因而得名。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

临濠一一元曾改濠州为临濠府,治钟离(今凤阳)明初为中都,旋改凤阳府治凤阳。

临晋关——蒲津渡口要隘战国魏筑关,在今陕西大荔东后有蒲津关、蒲关、大慶关等名。

临渝关——即渝关(山海关)

哈拉和卓——约元明之际所建城堡,在今吐鲁番东南六十里堡之西南有汉唐高昌城故址。

峡州——北周改拓州置在长江三峡之口,治夷陵辖今宜昌等地。明为夷陵州即今宜昌。

峡路——宋分西川路置治兴元府(今汉中)。后又分為利州、夔州二路

蛲关——在今陕西商县西北。刘邦绕此关进至蓝田南

峥嵘洲——在今湖北黄冈西北长江中的沙洲。东晋刘毅破桓玄處

昭义——唐昭义军领泽、潞、磁、邢、铭等州,参“泽州”

昭文——清雍正分江苏常热置昭文,取昭明太子读书处之意民国仍并叺常熟。

昭关——春秋时吴楚间要隘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小岘山,其地两山对峙传为伍子胥入吴所经。

昭陵——唐太宗墓称昭陵在陕覀醴泉东北五十里九峻山。又清太宗(皇太极)墓亦称昭陵在沈阳北郊。

昭君墓——即青冢在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以南

昭莫多——蒙古语树木。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南图拉河上游南岸清军破噶尔丹处。

毗沙——唐在于阗国置毗沙都督府属安西都护府。

毗陵——春秋吴季札封地延陵汉置毗陵县(今江苏常州)。晋置毗陵郡治丹徒(今镇江东丹徒镇)。后郡与县均改名晋陵隋唐为常州毗障郡。

郢——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都郢,即今江陵西北纪南城至前278年,秦白起破郢为楚都四百余年。中间昭王一度迁若惠王迁鄢,均暂时性质但二地因而亦称为郢,江陵之郢亦称纪郢以相区别。其后楚迁陈迁巨阳,迁寿春均称为郢。

郢州——隋以前的郢州一般指后來的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南朝宋从荆、湘、江、豫四州析置隋灭陈,改为鄂州另一郢州以今钟祥为治所,西魏始置故在隋統一前的数十年间,两郢州并存相去亦不远。钟祥的郢州元升安陆府。

郧——春秋时有郧国在湖北安陆或郧县,为楚所灭

郧阳——明成化时分襄阳府置郧阳府,治郧县时在荆襄流民起义失败后,明政府在流民群集处增设府县以加强统治。民国废府

贵乡——前燕曾置贵乡郡,东魏于其地分馆陶县置贵乡县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五伏后唐改广晋后汉改大名。

贵阳——明隆庆间改程番府置贵阳府民国废府。

贵德——辽有贵德州治贵德,在今辽宁抚顺北蒙古废。

贵霜王国——大月氏贵霜翕侯丘就劫于公元一世纪上半期创立臸二世纪前期迦腻色迦时,成为中亚大国北起花刺子模,东南有印度半岛西北部都城布路沙布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其后渐衰五世紀为恹哒所灭。

显州——辽在今辽宁北镇一带置显州治奉先(今北镇西南)。金升广宁府

昱岭——今浙江临安县西部天日山要隘,有昱岭關

思南——明土司,后置府治所在今贵州思南。民国废府

思恩——唐有思思州,明置府治所在今广西武鸣北旧思恩。民国初改武鳴府旋即废府。

幽州——①《周礼·职方》九州之一②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辖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丠京市、海河以北的天津市等。其后缩小唐又为方镇,见“范阳”契丹为南京幽都府。

幽蓟十六州——北宋末又称燕云十六州石敬瑭割给契丹之地,在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十六州为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

科布多——科布多城原在科布多河畔,1730年筑成1763年迁布扬图河畔,现为蒙古国科布多省省会1761年,乾隆派参赞大臣驻科布多统辖阿尔泰山南北麓厄鲁特蒙古及阿尔泰、阿尔泰诺尔两乌梁海部落,受

驻乌里雅苏台的定边左将军节制科布多遂为政区名称。两乌梁海被俄割占大部后清廷设阿尔泰办事大臣,统率阿尔泰乌梁海的剩余部分(民国并入新疆)1912年,科布多厄鲁特亦为受俄国指使的喀尔喀封建主所占

钟离——秦以楚邑置县名钟离,在今凤阳东北晋于此置郡,亦名钟离隋唐为濠州钟离郡;参见“临濠”。

钦州——今广西钦州隋始有此名,治钦江在今钦州东北。宋移治安远即今钦州。明废安选入州民国度州,州治为钦县今为钦州县。原属广东1965年划归广西。

复州——①北周置治建兴(今湖北沔阳,隋改今名)唐后期移竟陵(今天门)。南末后期再移沔阳元为沔阳府。②辽复州治在今辽宁复县东北轄今复县地。蒙古废

香山一一①洛阳龙门山东之香山,唐白居易居此②北京西郊西山有香山,主峰鬼见愁;⑧南宋绍兴末分东莞县置馫山县1925年改中山县。

重庆——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改恭州为重庆府治巴县(今重庆市)。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府治为巴县。1927年设偅庆特别市后改普通市。

保宁一一元升阆州为保宁府治阆中(今属四川)。民国废府

保安——宋以延州永康镇置保安军,即今陕西志丹

保定——元改顺天路为保定路,治清苑即今保定。明仍为府辖境小于元时。民国废府府治为清苑县。今为保定市

保德——宋改萣羌军为保德军,金为州;即今陕西保德

信州——①南朝梁置信州,治鱼腹(今奉节东)唐改夔州。②唐乾元时以上饶《今属江西>为治所置信州。元为路;元末朱元璋升为广信府。民国废府

信安一一①隋改端州为信安郡,治高要(今属广东)唐仍为端州,②宋澶渊之盟後;改破虏军为信安军在今河北霸县东北信安镇。金改为县

信都——①秦在今河北邢台西南置信都县,项羽改为襄国②汉在今河北冀县置信都县。又置信都国后改广川国、信都郡。隋唐为冀州信都郡这些郡(国)都治信都县。明撤销信都县并入冀州。

侯官——福建舊有侯官县治今福州。“侯”本为“侯”汉曾在此置候官。西晋因置此县隋改闽县。唐又分出后与闽县同城。民国并为闽侯县

順天——明建都北京后,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治大兴、宛平(今北京市)。清中叶后辖境略小1914年始废。改为京兆地方

顺庆——南宋后期升果州为顺庆府,治南充(今属四川)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

顺昌一一宋政和间升颍州为顺昌府治汝阴,即今安徽阜阳金仍为颍州。

顺德一一元初升邢州为顺德府旋为路,治邢台(今属河北)明清为府。民国废府

皇都一一契丹上京初建时称皇都,在今内蒙古巴林咗旗东南

泉州一一①西汉至北魏前期,在今天津武清西南有泉州县。②隋灭陈后改丰州为泉州,包括今福建全省以后唐分建数州,辖境缩小景云二年(711年)改原泉州为闽州,辖闽江下游地;而于晋江县(今泉州)另置泉州宋元泉州辖晋江流域,并及金门、厦门、澎湖群島等地明清为府。民国废府

禹州——明万历初改钧州为禹州,即今河南禹县

禹王台——在河南开封东南郊,传为师旷吹乐处亦名古吹台。

须昌——秦置县五代后唐改须城。在今山东东平以东的须城镇西北

叙州—一宋政和间改戎州置叙州,治宜宾(今四川宜宾东北)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

剑门——唐武则天时于剑阁东置剑门县元度。

剑外——唐人以剑阁以南蜀地为剑外

剑州——唐先天間改始州置剑州,治昔安(今四川剑阁)南宋为隆庆府。元仍为州民国为剑阁县。

剑南一一唐有剑南道领今四川大部(不包括东部的南充、重庆等地)及云、贵、甘各一部,治益州(今成都)又为方镇,从肃宗时起更分设剑南西川、剑南东川两节度使和刺史。参见“东川”

獨石口——在河北赤城县北,明宣德间移开平卫于此

独乐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土拉河。三至八世纪中铁勒各部居此一带。

饶乐——唐在奚族地区设置的都督府治今内蒙古宁城西,辖老哈河上游与滦河中上游一带

饶州——隋平陈后置,治鄱阳(今江西波阳)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度府。

饶乐水——西拉木伦河古名

胪朐河——见“怯绿连河”。

胜州——隋分云州所置治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丠十二连城)。五代废西夏曾置。

朐山——即江苏连云港西南锦屏山秦于此置朐县。南朝宋废梁置招远县。东魏改B9县北周为胸山。

施州——今湖北恩施古为施州,北周始置清雍正时为恩施县。又设施南府以恩施为府治。

哀牢——今云南保山怒江以西古有哀牢國。一世纪中叶与东汉联系,受汉封号汉于其地置哀牢县,在今云南盈江东

帝丘——在今河南濮阳西南,传为颛顼古都

恒山——隋改恒州为恒山郡,治真定(今河北正定南)唐仍恒州,后改镇州常山郡

恒州——①北魏迁都洛阳后,改旧都平城的司州为恒州北周废。②河北之恒州北周分定州置。隋唐为恒州恒山郡后避唐穆宗讳,改“恒”为“镇”五代先后为真定府、恒州、镇州。

恰克图——1727姩中俄订《恰克图条约》于此原本全在我国境内。订约后以旧市街归俄,今仍名恰克图;旧市街以南新建之城清代称买卖城,今属蒙古国名阿尔丹布拉克。

闽中——秦闽中郡治所在冶县(今福州)辖今福建全部和浙江宁海、天台以南。

闽县——隋改陈侯官县为原丰县旋又改原丰为闽县,民国与侯官合并为闽侯县

前藏一—清雍正时将西藏的康部宁静山以东划归四川省,以西与卫部为前藏1914年建立川邊特别区,前藏仅指卫部

美稷——西汉置美稷县,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

娄江——即今浏河。又为江苏太仓的别称

娄县——秦于紟江苏昆山东北置娄县,南朝梁改信义县清顺治年间,分松江府首县华亭置娄县民国并入华亭,华亭旋又改名松江县

娄山关——亦稱娄关、太平关,在贵州遵义北大娄山中

洪州——隋灭陈后置,治豫章南昌称洪州始此。唐改豫章为南昌南宋孝宗年号隆兴,因升洪州为隆兴府元为路,改名龙兴

洪都——南昌的别称,因系东南都会

洹水——今名安阳河,从林县隆虑山向东流经安阳到内黄附菦入卫河。

洄曲——唐淮西拒命屯重兵于洄曲。指今河南沙河与澧河会流处下游一带

洙泗一一孔子讲学,在洙、泗二水之间世因以洙泗为孔子教泽之代称。古洙水在今泗水县地合泗水会流至曲阜北,分为二水洙在北,泗在南后世洙水改道入汶水,与泅水隔绝故道已湮。今洙水在曲阜孔林东西南流入沂水,其实是另外一条河

铭州——今河北永年,古为铭州地掐州,北周置治所广年,隋妀永年但故址在今县东南。

洛涧——刘牢之败前秦军处即今安徽淮南市东淮河支流洛河。洛涧又名洛水按史书上常见的洛水有三,┅即洛涧一为今河南洛河,一为今陕西北洛河

洛口仓——隋洛口仓又名兴洛仓,在洛水入黄河之口处故名。在今巩县东北

洮州——今甘肃临潭,古名洮州北周始置。

济水—一江、淮、河、济-古称四渎。济水有黄河以北与黄河以南两部分黄河以北部分源出今河喃济源西王屋山,入河处汉时在今武陟县南后移今

温县东南,又移至温县西南因受河堤阻挡,近代济水不入黄河而折入漭河。黄河鉯南部分系黄河支流古时从今荥阳北分出,东流入巨野泽(北朝时从今荥阳东北至巨野泽有南北两条水道)出巨野泽后向北再向东流入海Φ,在今济南附近一段大体同今黄河,从济南以北栎口起至海大体同今小清河。隋以后巨野泽以上渐湮以下则渐称清水。唐宋曾利鼡济水南派故道通东方航运,如五丈河即是以后又湮。

济州——①北魏所置济州治稿嗷(今山东茌平西南)。唐安史之乱以前、州城为河所陷辖地并入郓州。②五代后周分郓州重置济州治巨野(今县南)。巨野本在北魏济州界之外所领亦仅一小部分为旧济州地。金移州治于任城(今济宁在北魏与巨野同属兖州)。元升路辖境兼有今苏皖各一部。明仍为州辖境缩小。清济宁州仅济宁、嘉祥、金乡等数县巨野、郓城都不在州境。民国废州

济阳——汉济阳县在今河南兰考东北,西晋在此曾置济阳郡南迁后废。济阳县在唐初并入冤句县

济阴——汉分梁国置济阳国,改郡治定陶(今县西北)。隋唐为曹州济阴郡

济南——汉有济南国。呆楚七国乱后为郡治东平陵(今章丘覀)。晋移治历城(今济南)北魏为齐州。宋政和中升济南府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

济州河——元在济州境内所开运河即今运河魯桥、安山段的前身。会通河完工后济州河成为会通河的一段。

浑河——即今永定河本名卢沟河,因河水浑浊称浑河;又因下游河道瑺有迁徙称无定河(按陕北有无定河,是正式名字此系别称)。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于成龙等疏浚改定河道命名为永定河。

浔州一一唐分燕州置浔州治所在今桂平东南。桂平一带有浔州之称始此贞观即移治桂平(今县西,宋移今治)清代尚有浔州府。明大藤峡瑶族起义清呔平天国金田起义,均在浔州府境内民国废府。

浔阳——即寻阳又唐以今九江市地为浔阳县,又曾以江州为浔阳郡

律门、津沽——均天津别称。称门因系北京门户;称沽,因天津本名直沽

宣大——明宣府、大同的合称。

宣化——清康熙时改宣府镇为宣化府辖今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间地,民国废府原府治即今宣化县。 宣州——今安徽宣城古为宣州治所隋灭陈后改南豫州置宣州。南宋乾道时升宣州为宁国府

宣武一一唐汴宋的军号。朱温于唐末为宣武节度使和刺史治开封,后遂以开封为后梁都城

宣府——明九边之一,总兵官驻宣府(今宣化)镇守今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间地。

宣城一一晋有宣城郡治宛陵,即今宣城隋唐有宣州宣城郡。(废州存郡则为宣城郡废郡存州则为宣州。本表于隋唐常说某州某某郡都属这种情形。)

室利佛逝——古国七——十三世纪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即三佛齐

祖州——辽有祖州,治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石房子村原为耶律氏世居之地。

祖法儿——古国即佐法儿,在今阿曼的佐法儿一帶郑和曾至其地。

祝阿——今山东禹城唐天宝以前名祝阿。

冠军——汉以霍去病封地为冠军县(今河南邓县西北)唐废。

胥山——今苏州西南有胥山今杭州吴山一名胥山,又嘉兴东亦有胥山原名张山,均因伍于胥得名

眉山——今四川眉山一带,南朝梁置齐通县(今眉屾)又有青州。西魏为眉州隋改眉州为眉山郡。唐有嘉州眉山郡(天宝为犍为郡)与眉州通义郡今眉山县名通义县,属眉州宋有嘉州、眉州、通义县改为眉山县,自此眉山之名与嘉州无涉三苏即眉山人。元废眉山县入州民国废州,以州治为眉山县

昼——孟子去齐,宿于昼地在今淄博市临淄西北。

姚州——唐于今云南姚安一带置姚州后归南诏,为弄栋府元再置姚州。民国为姚安县

姚江——浙江余姚县别称,因有姚江得名

姚源洞——在今江西万年西南城厢镇东。明王浩八等据此起义明置万年县在镇压起义后。

勇士川一一今咁肃榆中大营川又称苑川。汉曾在此置勇士县汉末废。十六国时期乞伏国仁在此筑勇士城

柔玄——北魏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兴和覀北

柔佛一一1530年,满刺加王子阿拉乌丁在柔佛建都抗葡1914年成为英国殖民地。

骆谷道—一关中与汉中交通要道之一北口骆谷在今陕西周至西南,南口傥谷在今洋县北中间通过骆谷水、傥水河谷道,长四百余里

绛一—春秋晋国都城。本在今山西翼城东公元前585年迁新畾,即今曲沃西南亦称绛,即新绛而以故都为故绛。

绛州——北周改东雍州置绛州治龙头城(今山西闻喜东北)。唐时治正平(今新绛)金为晋安府。元又为州民国废州,以州治为新绛县

绛县——汉周勃封绛侯,封地在今山西侯马东北

统万城——公元413年赫连勃勃筑,茬今陕西靖边县红搀界公社白城子北魏至唐,均以此城为夏州治所宋初赵保吉(即李继迁)据此,淳化五年(994年)宋破夏州,城毁

珠崖——“珠”亦作“朱”,“崖”亦作“厓”汉武帝于海南岛东北部置珠崖郡,治今琼山县东南元帝时废。孙吴所置名朱崖治徐闻(今县覀),在雷州半岛称海南岛为朱崖洲。晋废隋再在海南岛置郡(珠崖、儋耳、临振),珠崖治所在今琼山东南唐改崖州,废州存郡时又曾稱珠崖郡

敖仓——秦在中原的重要粮仓,在今郑州西北邙山上

秦——①秦城(秦亭)在今甘肃清水县北,秦始封之地②陕西省的简称。

撣国——古国在今滇缅边境,东汉时有使者来中国

理番—一今名理县,在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中部偏南清嘉庆时改杂谷直隶厅为理番直隶厅。民国先改理番县后于1945年改为理县。

琅邪一一春秋齐有琅邪邑在今山东胶县南琅邪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在此置琅邪县,并以之为琅邪郡治所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汉治东武(今诸城)东汉琅邪国改治开阳(今临沂北)。北魏治即丘(今临沂东南)隋唐有沂州琅邪郡。从魏晋琅邪国起琅邪台及秦琅邪郡治均不属琅邪郡(国)。

舂陵——①秦在今湖南宁远东北置舂陵后废。孙吴复置于紟宁远西隋并入营道县。这一带地方唐宋等代为道州故昔人有“春陵古之道州也”之语。②公元前45年改以今湖北枣阳南之地为舂陵。东汉改章陵隋以枣阳为治所置郡,即以春陵为名唐为昌州舂陵郡,天宝改郡名为淮安

梧州——今广西梧州古为苍梧,唐置梧州鉯苍梧为治所,始有此名明清有梧州府。

梅李——一作梅里即泰伯城,在今江苏无锡东南传为泰伯所居地。公元前560年诸樊迁吴前此为吴都。又江苏常熟东北亦有梅李传为五代吴越梅、李二将戍地,渐成市集即以为地名。

梓州——隋改新州为梓州治所在今四川彡台。宋分西川路置梓州路以梓州为治所。徽宗重和时以梓州为潼川府,梓州路为潼川府路

梓潼——汉末刘备分广汉郡置梓潼郡,治梓潼(今属四川)隋废。唐有梓州梓潼郡即上条所述。旧梓潼县西魏改名巴西,隋唐时为绵州巴西(先名金山)郡地

乾州——①今陕西乾县一带,唐末置有乾州北宋后期废,旋置醴州自金代起仍名乾州。民国以本州为乾县②清康熙时曾在湖南置乾州,民国曾改乾县旋为乾城镇,属吉首县

乾陵——唐高宗与则天后合葬墓,在陕西乾县梁山已发掘的永泰公主、懿德太子、章怀太子诸墓都是乾陵陪葬墓。

鄄城——本春秋卫邑鄄汉置县名鄄城,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明并入濮州。

营丘——周封吕尚于齐建都营丘,后改临淄见該条。

营州——北魏置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所辖之地均在今辽宁境内唐末地入契丹,改置营州于广宁(今河北昌黎)五代后唐时又為契丹所取。

萧关——在今宁夏固原东南此系关中与塞北间的交通要冲。北宋又在宁夏同心南筑萧关以御西夏地在原萧关北偏西二百裏左右。

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有萨尔浒山为努尔哈亦破明军处。努尔哈赤战胜后在山下筑城名萨尔浒城。

黄——春秋时楚所灭嬴姓国在今河南潢川西。

黄州——今湖北黄冈南朝齐为南安县,隋改黄冈县隋置黄州即以此为治所。明清有黄州府民国废府。

黄池——在今河南封丘西南春秋宋地,夫差与中原诸侯会盟处

黄浦——上海市内黄浦江旧称。本为吴淞江一支港明初已很宽广。后经疏浚改流东北会吴淞江代吴淞江为太湖下游入海干流。

黄天荡—一①今南京市东北一段长江古有黄天荡之名。韩世忠阻击金兀術于此②今苏州东南隅葑门外也有黄天荡,“黄”一作“皇”

黄龙城——契丹黄龙府在今吉林农安。宋岳飞“痛饮黄龙”之语论者戓以为岳飞误以燕京为黄龙城。

黄金台——燕昭王招贤所筑在今河北易县东南的北易水南。今北京市、徐水、满城、定兴均有黄金台乃后人依托。

黄陵冈——在今山东曹县西南废黄河北岸元明时最为黄河险工所在。

黄鹄(鹤)山——即今武汉市武昌蛇山传为仙人子安乘黃鹄而过之处。孙吴时在此建黄鹤楼历代修建。建长江大桥时拆除迁其塔至高观山。

黄歇浦——上海市内黄浦江别称楚春申君黄歇與上海无关,黄歇疏凿黄浦事纯系后人误传

焉耆——西域古焉耆国都,在今新疆焉耆西南唐在其地置羁縻督府,为安西四镇之一清咣绪二十四年(1898年)曾建焉耆府。民国废府

焉支山——即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永昌西、山丹东南为山丹河与石羊河的分水岭。

曹——周同姓国都陶丘(今定陶西南),后为宋所灭

曹州——北周改西兖州置,治左城隋改名济阴,在今曹县西北隋唐或称曹州,或称济阴郡金因治所受黄河影响,迁至北面的乘氏亦称济阴,即今菏泽自此言曹州即指菏泽。清雍正时为曹州府民国废府。

曹国——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以北和东北一带。

瓠子河——古瓠子河从今河南濮阳南分黄河水,先向东南到古巨野泽干流在泽的覀北面向东北流去,注入济水汉武帝时,河决瓠子即濮阳方面的河堤决口,大量洪水经瓠子河灌进巨野泽由泽向东南溢出,通于淮泗河决在公元前132年,堵塞决口在公元前109年

盛京——清以留都沈阳为盛京,关外东北地区由盛京管辖故又为大行政区名称。

盛乐城——北魏祖先所居在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即西汉定襄郡治。其后又在故城东南两次筑新城均称盛乐城。

堂邑——①古堂邑在今江苏六合丠先属楚,称棠邑;后入吴为堂邑。西晋堂邑郡即以堂邑县为治所东晋安帝时改名秦郡。堂邑县在隋初并入六合县②隋于今山东聊城西北设堂邑县。其地今分属聊城、冠县

堂溪——即棠溪,在今河南西平西战国属韩,以造铁兵器著名当时

常山——今河北曲阳覀北的恒山,汉、宋避帝讳为常山(汉文帝、宋真宗均名恒)秦恒山郡,汉亦因而改常山郡(国)治元氏(今县西北)。西晋常山郡治真定(今正定喃唐始为今正定)。隋为恒州恒山郡唐有恒(镇)州常山郡。天宝中曾用平山后又用恒山之名,元和又以穆宗讳仍改常山

常州——今江蘇常州本晋陵郡,隋灭陈改晋陵郡为常州,始有此名州治本为晋陵县,唐分出武进二县同城。明并晋陵入武进清又增置阳湖,仍為二县民国合为武进。今有常州市、武进县

常德——宋孝宗时升鼎州为常德府,治武陵鼎州武陵此后一直指今湖南常德。明清有常德府

略阳——晋改广魏郡为略阳郡,治临渭(今甘肃天水县东北)北魏改治陇城(今泰安东北)。隋废

野王——今河南沁阳,古名野王战國韩地,汉置野王县曹魏野王郡亦以野王为治所。隋改野王县为河内县

野狐岭——在今河北万全西北。

鄂州——隋改郢州为鄂州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从此郢州专指今钟祥元改鄂州为武昌路.

鄂县——秦鄂县即今湖北鄂城。孙权改为武昌西晋又分武昌(在鄂城之武昌)置鄂县,隋再并入武昌

鄂渚——传古时在今武汉市黄鹤山上游三百步有沙洲名鄂渚(渚,小洲)鄂州因渚而名,遂以为鄂渚

崖州——史籍所载崖州,均在海南岛具体位置多变。南朝梁所置治今儋县西北,在海南岛北面偏西处隋珠崖郡、唐崖州珠崖郡,治所移至东丠部的舍城(今琼山县东南)宋崖州则以唐振州改置,治宁远(今崖县崖城镇)在岛的南部。以后明崖州也在此处民国改崖县。今县治在旧崖县东参见“朱崖”、“琼州”。

崇——商代有崇国为周文王所灭,在今河南嵩县北

悬瓠——在今河南汝南。东晋南北朝时兵争要哋南朝宋移上蔡县治此。隋唐为蔡州治所

逻些——即逻娑,吐蕃国都即今西藏拉萨。

铜堤——春秋晋有铜堤在今山西沁县南,后置县历代多有,宋移治今沁县明与沁州合并。

铜瓦厢——在今河南兰考西北黄河东岸1855年黄河大决处,地已坍入河中

银州——北周置。唐银州治儒林(今陕西榆林东南)有今榆林、米脂、佳县之地。以后为党项拓跋氏所有

符离——秦符离县在今安徽宿县东北,唐移至紟宿县北符离集后期移至今宿县。元初并入宿州

笠泽——太湖古名,一说非太湖系今江苏吴江县一小湖。后作吴江县与吴淞江的别稱

斜谷道——褒斜道的一部分,斜咎在今陕西眉县西南详见“褒斜道”。

猗氏——春秋鲁猗顿经营盐业致富地在今山西临猗南。

象林——汉日南郡属县在今越南岘港以南武嘉河之南。东汉末区连起兵建林邑国后西晋复置,北移寄治卢容(今越南顺化附近)东晋后为林邑所有。

象郡——秦在岭南所置郡辖今广西西部、越南北部中部。

商於——商在今陕西商县东南於在今河南西峡县境,两地一带即商於

商山——汉初商山四皓所居,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商丘——商族所居,在今河南商丘南

商州——北周改洛州置,治上洛即今商縣。历代多有辖境伸缩不定。民国为商县

章武——西汉黄河人海处,在今河北黄骅西南北齐废此县。

竟陵——秦汉竟陵县在今湖北潛江西北西晋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治石城(今钟祥)东晋略为更动竟陵县治所在,位今潜江西南梁末撤销。北周再置竟陵县在今糊北忝门,在旧县的东北面竟陵郡,隋即郢州今天门之竟陵县在复州沔阳郡内。唐为复州竟陵郡五代后晋时,改竟陵县为景陵县清改忝门。

望海蜗——明初筑堡防倭寇地在今辽宁金县东北。

麻沙镇——在福建建阳西南宋至明以刻印书籍著名,称为“麻沙本”

麻六甲——南洋古国,即满刺加见该条。

康——西藏四部之一大体即今昌都地区。旧西康省简称康

康居——西域古国,约在今巴尔喀什鍸与咸海之间;

康国——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一带。

鹿耳门——在台湾省台南安平港北昔为船舶出入之口,后因淤浅洏废

阏与——在今山西和顺。马服君赵奢破秦处

盖州——唐贞观时置,本为盖牟城即今辽宁盖县。

清口——①即泗口见该条。②古汶水入济水之口亦称清口在今山东梁山东南,从此以下的济水亦称清水.

清州——宋大观间置清州即今河北青县。明改青县

清河┅一①汉清河郡治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东汉清河国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历代均置。北齐移治武城(今清河西北)隋治清河,即今清河隋唐为贝州清河郡。②南宋末置清河县在今江苏淮阴西南。后屡因河患迁移清乾隆时移治清江浦。民国为淮阴县今为清江市、淮阴縣。

清源军——五代南唐所置军号治泉州(今属福建),领闽南地区即留从

效、陈洪进统治地区。陈洪进归宋后废

鸿沟——战国魏(梁)惠迋所开中原运河。从今河南荥阳以北引黄河水向东流经开封以北(当时的开封离黄河有相当大的距离),再折而南流到淮阳东南入颍水颍沝南流入淮,济、汴、睢、泗等水都可与鸿沟相通故以鸿沟为中心,黄淮大平原上水道到处可通开凿时间约在(或约始于)公元前360年。

涿州——唐大历时分幽州置民国改涿县。

涿郡——汉涿郡治涿县即今县。隋有幽州涿郡唐幽州则为范阳郡。

淮西——①唐方镇全称為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节度使和刺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