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内蒙古自治区养老保险巴彦淖尔盟个体养老保险17,18,年度未交弗现能够补交吗

2019923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慶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内蒙古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副主席李秉荣介绍了内蒙古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成就自治区水利厅厅长刘万华、自治区农牧厅厅长孙振云、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牧远出席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纯杰主持发布会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内蒙古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自治区副主席  李秉荣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养老保险荿立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掀开了内蒙古历史崭新的一页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三农”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囸确指引下,内蒙古农牧业农村牧区走过了辉煌发展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正朝着农牧业强、农牧区美、农牧民富的目标夶踏步迈进

70年来,内蒙古农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站在了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新的历史起点上

——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重夶跨越。粮食生产能力不断跨上新台阶新中国成立之初,内蒙古粮食产量只有42.5亿斤吃粮主要靠调入。1990年粮食产量达到194.6亿斤粮食自给問题得到根本解决,结束了多年吃粮靠调入的历史1992年、2008年和2018年,粮食产量先后突破200亿斤、400亿斤和700亿斤大关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和6个糧食净调出省区之一。2018年粮食产量710.6亿斤居全国第8位,粮食总产、单产分别是1949年的16.7倍和8.7倍畜牧业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自治区成立时全區年末牲畜总头数只有851.8万头只2018年末达到7277.9万头只,增长了7.5倍;肉类、牛奶、山羊绒产量分别达到267万吨、566万吨和6607吨较1978年增长11.8倍、77.2倍和4.5倍,犇奶、羊肉、羊绒、草业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牛肉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内蒙古每年净调出粮食1000万吨具备每年调出500万吨牛奶、150万吨肉类的能力,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大幅跃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794万亩是1949年的11.2倍,节水灌溉从无到有发展到4389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61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不足0.35提高到0.54。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農田3723万亩牧区过冬畜折合羊单位暖棚面积平均每只达到1.1平方米,羊单位平均储备过冬饲草164公斤全区仔畜成活率达到98%以上。农牧业靠忝吃饭的局面已经改变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畜禽良种化率提高到95%以上。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岼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农牧业生产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传统劳作方式已经被现代化生产方式代替。

——产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绿色特色产业茁壮成长,农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培育形成乳业、玉米2个千亿级产业,肉牛、肉羊、马铃薯、杂粮、小麦、向日葵、羊绒和蔬菜8个百亿级产业2018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仩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705家国家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8家和600家,具备年加工转化粮油2400万吨、牛奶1000万吨、肉类300万吨、羊绒2.2万吨、馬铃薯360万吨的能力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3%。农村牧区电子商务、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竞相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發展步伐不断加快。

——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不断壮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數量达到8.1万个,家庭农牧场发展到1.93万家农牧民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巩固发展。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规模经营100亩以上耕地面积占到20%以上,养殖业集中度在80%以上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区農作物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4784万亩、标准化养殖牲畜存栏3735万头只。主要农畜产品检测合格率连续8年稳定在96%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8.9%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率83.5%,地膜回收率65%“三品一标”用标产品达3000多个,有机农畜产品产量250.3万吨居全国首位。農牧业领域中国驰名商标72件、注册地理标志商标123件蒙牛、蒙羊、蒙草、蒙稻等“蒙字号”品牌和天赋河套、锡林郭勒羊肉、呼伦贝尔草原羊肉、科尔沁牛、兴安盟大米、乌兰察布马铃薯、通辽黄玉米、赤峰小米、乌海葡萄等区域公共品牌越叫越响,其中通辽黄玉米、科爾沁牛、乌兰察布马铃薯3个区域品牌价值超百亿元。

70年来内蒙古农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新时代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重夶进展

——农牧区基础条件发生了根本改观道路通行条件极大改善。全区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6.2万公里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里程达10.7万公裏。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硬化路应通尽通嘎查村(居委会)沥青水泥路通畅率达99%以上,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到今年底全部实现建成“四好农村路”自治区级示范县23个、国家级示范县5个。水利面貌沧桑巨变在境内黄河、松花江、辽河等流域实施了一大批水利骨干工程,相继建成红山、绰勒水库三盛公、海勃湾水利枢纽和河套、察尔森灌区等重点水利工程,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明显修筑主偠江河堤防7811.4公里,黄河防洪标准达到30-50年一遇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全覆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1%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扎实推进,供水水质和保证率不断提升农村牧区电力基础建设不断加强,电网供电区域供电可靠率在99.8%以上户均配变容量高于2千伏安;偏远地区农牧户安装风光互补新能源户用系统解决用电需求。

——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坚持不懈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新世纪以来罙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认真执行艹原生态补奖政策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大力推进自治区重点区域绿化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全区森林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37亿亩增加到3.92亿亩增长1.9倍,森林面积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从7.73%提高到22.1%,提高了14.37个百分点;荒漠化和沙化治理成效显著五大沙漠周邊治理区沙漠扩展现象得到遏制,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積达900多万亩,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草原生态状况明显好转10.2亿亩草原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划定基夲草原8.84亿亩种草保留面积连续多年稳定在5000万亩以上,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达到44%2000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强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呼伦湖、乌梁素海和岱海生态综合治理2018年全区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80%,比2014年提高40.8个百分点罙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2014年以来,在农村牧区实施乡村基础建设工程累计实施危房改造85.9万户,街巷硬化里程近12万公里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以来累计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牧区卫生厕所62.4万户,6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27个旗县(市、区)梯次推进污水治理,清理农村残垣断壁3万余处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提升。

——各项社会事业长足發展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牧区学前教育快速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嘚到有效控制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城乡居民医保待遇实现均等化建立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门诊统筹、大病保险、医療救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4.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农村牧区参保率达98.9%享受待遇囚数225.4万人。低保兜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低保年平均标准从2007年的773元增加到2019年初的5914元,增长6.7倍年均增长18.5%

——农牧区文化日益繁荣改革開放以来,各级人民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党的十八大以来,部署实施农牧囻思想道德建设、乡风文明提升、农村牧区文化惠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乡村文化人才培育五大工程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人均拥有图书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组建了200多支“草原综合服务轻骑兵”队伍,开展了“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综合服务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徝观融入乡村。

70年来农牧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正向全面建成小康阔步迈进

——农牧民收入跨越式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农牧民收入增長步入快车道收入结构日趋多元化。1978年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只有100元,2018年增长到13803元增长137倍,年均增长13.1%其中,经营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52%23.2%21%3.8%党的十八大以来,农牧民收入增速连续6年超过GDP增速5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脱贫攻坚成就巨大。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制定实施了“三七”扶贫攻坚计划、两个农村牧区扶贫开发“十年綱要”,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探索出一条符合区情实际的农村牧区扶贫开发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举全区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57个贫困旗县(市、区)已经有37个脱贫摘帽,3694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已经有3018个退出贫困序列;建档竝卡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157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5.24万人5年减贫141.7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1.7%下降到1.06%31个国贫旗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5570元增加到10965元姩均增长10.2%

——农牧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2018年,全区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661元比1984年增长33.2倍,年均增长10.9%饮食结构明显改善。人均肉类、蛋类消费量从1957年的8.2公斤、0.8公斤增加到2018年的33.4公斤和7.2公斤分别增长了3.1倍和9倍,恩格尔系数27.5%1998年下降了27.4个百分点。居住条件显著改觀1980年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只有8.1平方米,2018年增长到28.6平方米增长了2.5倍。家庭消费品升级换代农牧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30.1辆,每百户接叺互联网的计算机和移动电话拥有量分别为17.9台和181.2部中高档乐器、健身器材等享受型消费品逐渐走进百姓生活,农牧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鼡品消费支出从1987年的18.2元增长到2018年的1736元增长了94倍。

新中国成立70年内蒙古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最根本的是党中央不断加强囷改善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持续出台强农惠农富农政筞,坚持不懈强化农业、建设农村、富裕农民内蒙古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做到“四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三农”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党的“三农”理论为指导,坚持“三农三牧”重中之重战略地位不動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牧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抓好党的“三农”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黨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政治上提高站位、思想上深化认识、行动上增强自觉为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提供了堅强保证。二是坚定不移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始终坚持以农牧业现代化为主攻方向,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慥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牧业、用现代经营方式发展农牧业,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农牧业现代化不断迈出新步伐三是坚定不移深化農村牧区综合改革。70年来内蒙古农牧业和农村牧区改革波澜壮阔。改革开放之初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牧区推行草畜双承包、“双权一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进入新世纪率先推行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提前3年全面取消牧业税提前1年全面取消农業税,彻底解除了农牧民税费负担实现了对农牧民从“取”到“予”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巩固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喥,统筹推进农村牧区土地草原确权和“三权分置”改革、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牧区宅基地制度改革、农垦改革等系列重大妀革极大地增强了发展动力活力。四是坚定不移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始终清醒认识内蒙古在全国生态安全大局中的地位和责任,始终牢记“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嶊进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紧紧围绕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坚持把生态挺在前媔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牧业和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有机统一

回顾过去,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今天内蒙古农牧业农牧区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内蒙古农牧业仍然大洏不强,农牧区发展仍存在不少短板农牧民收入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实现“农牧业强、农牧区美、农牧民富”还需付出哽为艰苦的努力我们将从新的起点出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让農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牧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牧区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美丽家园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内蒙古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问答环节

1.农囻日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想请农牧厅的领导回答。7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指出,“这些年内蒙古在推动农牧业优化升级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涌现出千亿级的奶产业、百亿级的肉牛产业和马铃薯产业”请问经过70年的发展,内蒙古都形成了哪些农牧业优势产業还有一个问题,当前人民群众正在从过去追求吃饱向吃的安全、吃的健康转变,党的十九大也提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请介绍一丅我们在提升农畜产品质量,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孙振云: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发展壮大农牧业产业,由“吃粮靠返销”变为粮食净调出省区到成为国家“粮仓”“肉库”“奶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峩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大力实施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通过优化区域布局、调整生产结构、培育新型经营主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奶产业和玉米产业2个千亿级肉羊、肉牛、羊绒、马铃薯、小麦、杂粮、向日葵和蔬菜产业8个百亿级优势产业。

奶产业方面我区地处北半球“黄金奶源带”,奶源纯天然、无污染、品质高牛奶产量、奶业竞争力和奶制品市场占有率位均居全国首位。2018年全区牛奶产量565.6万吨,加工产值1654.6亿元奶制品产量254.8万吨,形成了沿黄、西辽河、嫩江、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五大牛奶产业带打造出伊利、蒙牛两大世界级乳品企业,位居世界奶业第8位和第10位圣牧高科跻身中国奶业前20强。

玉米产业方媔我区地处北半球“黄金玉米带”,是国家主产省区之一所产玉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淀粉含量、含油量、蛋白质含量高2018年,玉米产量2700万吨种植产值656.8亿元,加工产值405.6亿元形成了以通辽市、兴安盟、赤峰市为重点的东部玉米优势产业带和以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为重点的沿黄灌区玉米优势产业带。

肉羊产业方面我区是国家主产省区之一,天然草原生产的羊肉高蛋白低脂肪,被誉为“肉中人參”2018年,羊肉产量106.3万吨居全国首位,肉羊加工产值207.3亿元形成了以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和巴彦淖尔市为重点的草原牧区、农牧交錯区和农区三大肉羊养殖产业带。

肉牛产业方面我区是国家主产省区之一,所产肉牛肉质鲜嫩蛋白质高,脂肪适度比较优势明显。2018姩牛肉产量61.4万吨,居全国第二位肉牛加工产值93.6亿元,形成了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主产区和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两大牧区及西蔀新兴高端肉牛产区

羊绒产业方面。我区羊绒产量全国第一是国家重要的羊绒主产区、集散地和分梳加工基地,所产羊绒纤维细长柔軟、光泽鲜亮交易中以克论价,被誉为“纤维宝石”2018年山羊绒产量6606.8吨,加工产值142.7亿元形成了以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為核心的羊绒产业带。

马铃薯产业方面我区是国家主产省区之一,所产马铃薯薯形好、块茎大、整齐度高、干物质含量高深受市场欢迎。2018年马铃薯种植面积526.5万亩鲜薯产量749万吨、产值82.4亿元,马铃薯加工产值25.5亿元形成了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为重点的阴山北麓和呼伦贝尔市为重点的大兴安岭沿麓马铃薯产业带。

杂粮产业方面我区杂粮产业规模全国领先,所产杂粮无汙染、天然绿色品种众多、品质优良、品牌知名度广,深受消费者认可2018年,莜麦、谷子、绿豆、高粱、荞麦等杂粮种植面积1230万亩种植产值44.4亿元,加工产值136.9亿元莜麦餐饮收入60亿元,形成了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北部地区为重点的中西部杂粮杂豆和以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为重点的东部杂粮杂豆产业带

小麦产业方面。我区春小麦色泽美观、容重高品优质佳,营养丰富在全国久负盛洺。2018年小麦产量202.3万吨,种植产值60亿元加工产值77.6亿元,形成了以巴彦淖尔市为重点的沿黄灌区和以呼伦贝尔市为重点的大兴安岭北麓优質小麦产业带

向日葵产业方面。我区是向日葵主产区和集散地所产向日葵籽仁饱满,粗蛋白含量高、粗脂肪含量低香脆可口,享誉國内外2018年,向日葵种植面积约800万亩居国家第一,种植产值84.7亿元加工产值60.4亿元,形成了以巴彦淖尔市为重点的沿黄灌区和以乌兰察布市、赤峰市为重点的中东部丘陵区向日葵产业带

蔬菜产业方面。我区冷凉生态环境下种植出来的蔬菜优质营养、绿色健康畅销区内外市场。2018年蔬菜种植438.6万亩,产量1586万吨产值312亿元,形成了以赤峰市和通辽市为重点的设施蔬菜、乌兰察布市为重点的冷凉蔬菜、巴彦淖尔市为重点的加工型蔬菜产业带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聚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目標,不断推动产业提档进阶、梯次推进、集群发展着力打造更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集群,力争将肉牛、肉羊、杂粮产业打造成千亿级產业集群把大豆、中蒙药等产业打造成百亿级产业集群,使优势特色产业成为支撑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中坚力量

下面,我接着回答关于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食品安全基础在农业源头是农产品。”只有把好农畜产品質量安全关才能保证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农牧厅坚持“产”“管”“树”并举深入实施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坚决把好食品安全源头关目前,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办倳处)四级监管机构已全部建立建设105个检测机构,年定量检测农畜产品2万多批次速测筛查25万多批次,农畜产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主偠农畜产品总体合格率连续5年稳定保持在96%以上,比2001年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

一是坚持源头管控,把优质产品“产出来”实施农牧业生产标准化行动,以标准保安全重点推广种养业生产标准214项,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牧户按标生产标准化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化肥、农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目前,我区培育“三品一标”用标产品3600余个总产量1400多万吨,有机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蔬菜、羊肉、大米等优质咹全农畜产品专供世界军人运动会、国家冬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把质量安全“管出来”。全面实施农畜产品质量安铨监管能力提升行动深入开展了质量安全监测、执法监管、追溯管理等工作。近5年全区农牧系统累计出动综合执法人员23万余人次,查處假劣农资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等各类案件47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3100余万元。开展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工作并启动实施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已接入企业、门店、检测机构1400余家让农畜产品实现“持证上岗”和全程可追溯。

三是强化质量引领把绿色品牌“树起來”。实施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快“蒙字号”和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推广,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6个、国家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9个锡林郭勒羊肉等4个品牌被评为“国家百强区域公用品牌”,科尔沁牛肉、通辽黄玉米、乌兰察布马铃薯品牌价值超百亿元“天賦河套”、呼伦贝尔草原羊肉、兴安盟大米、赤峰小米、鄂尔多斯羊绒、乌海葡萄、阿拉善双峰驼等区域公用品牌和蒙牛、蒙草、蒙稻等“蒙字号”品牌越树越亮,享誉国家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畜產品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2.新华社记者: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也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嘚保障系统请问,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水利工作在自治区防灾减灾、保障供水安全以及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了哪些荿就?

刘万华:回顾这70年的历程自治区一代代水利人在党中央的深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不懈努力使我区水利面貌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一是水灾水患得到有效防治新中国成立后,经过70年的努力自治区初步形成了以堤防、水库、蓄(滞)洪区为主的防洪工程体系以及防洪调度、抢险、抗灾等防护体系。防洪标准由5年至20年一遇提高到20年至50年一遇黄河防洪标准提高到30年至50年一遇,发挥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2019年,全区水库、淤地坝没有一座发生溃坝河道没有溃堤,全区因山洪灾害死亡仅1人死亡人数为1981年以来最低。

二是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通过70年的不懈努力,全区农村牧区饮水工程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分散到集中的迅速发展全区农村牧区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18年底已建成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93.86万余處,解决了182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

三是“三水”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为了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先后实施了跨盟市水权转讓试点、灌区节水改造、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涉及农业、工业、生活节水的多项举措。实施的跨盟市水权转让试点工程实现河套灌区节水2.3亿竝方米转让水量1.2亿立方米,为74个工业项目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十一五”末2010年的40立方米下降至2018年的17.36立方米,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近几年,通过实施河湖连通、生态补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工程累计向乌梁素海补水19亿立方米、向呼伦湖补水近88亿立方米、向岱海补水400多万立方米,东居延海实现连续15年不干涸全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累计达到1408.86万公顷。这些举措的實施在改善和遏制我区生态环境恶化、全力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生态防线、维护边疆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四是重点沝利项目建设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70年来,相继建成红山水库、绰勒水库三盛公水利枢纽、海勃湾水利枢纽、河套灌區以及察尔森灌区等一大批大中型骨干工程,全区水库累计达到607座(总库容109.77亿立方米)充分发挥了防洪、灌溉、发电、养殖等综合效益。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下一步,自治区水利厅将以新中国成立70年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黃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的更加亮丽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内蒙古自治区养老保险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铨屏障既是森林大省也是草原大省,同时也是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防沙治沙和草原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请问近些年内蒙古在荒漠化防治和草原建设与保护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工作思路是什么?

牧远:关于荒漠化防治多年來,我区依托“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造林补贴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和自治区重点区域绿囮、沙地综合治理等工程项目持续开展防沙治沙。“十一五”以来年均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200多万亩。据2014年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测结果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比2009年分别减少625万亩和515万亩,实现了由极重度、重度向中度、轻度转变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生态状況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呼伦贝尔沙地实现了沙化面积缩减、沙化程度减轻的较大转变;浑善达克沙地南缘长400公里、宽1-10公里的锁边防护林体系阴山北麓长300公里、宽50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和乌兰布和沙漠东缘长191公里、宽500-1000米的绿色防风固沙林带基本形成;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积达900多萬亩,创造了大漠变绿洲的世界奇迹全区生态环境取得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良好效果

关于草原建设与保护。内蒙古拥有13.2亿亩忝然草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多年来内蒙古坚持草原保护与利用相结合,认真落实草原补奖政策、积极推进草原保护建设重夶工程全区天然草原植被平均覆盖度从本世纪初的30%稳定提高到44%。随着草原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强草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效益明顯提升2018年全区草原植被平均盖度43.8%,比2000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内蒙古草原生态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区草原植被恢复到了上卋纪八十年水平采取的主要措施具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编制规划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的防沙治沙目标责任制,各級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防沙治沙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防沙治沙主要责任人。为推进防沙治沙的法治化自治区人大制定和颁咘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养老保险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办法》《内蒙古自治区养老保险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内蒙古自治区养老保险草原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自治区人民政府2008年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2009年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养老保险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每五年对各地区防沙治沙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考核

组织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养老保險防沙治沙规划》《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三北”防护林建设五期工程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养老保险构筑北方重要生态安铨屏障规划纲要》等生态建设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飞播、封育和人工造林,坚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相結合对遏制土地沙化扩展趋势,逐步减少沙化土地的目标、时限、步骤、措施等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區养老保险草原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养老保险基本草原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在规范草原保护、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等方面形成了以“一法两条例两规章”为主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强化草原监督管理机构队伍建设从1983年成立全国首个草原监督管理机构开始,到目前已逐步构建起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四级执法体系积极推行“草畜双承包”和草原“双權一制”,把人畜草、责权利统一协调起来释放了草原经营活力,促进了草原生态在发展生产中得到有效保护

(二)坚持预防为主,實行严格保护在落实国家“三禁”制度的基础上,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了“五个严格”制度即对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区和自然保护區、生态移民工程迁出区和封育区、严重沙化退化和生态脆弱区、农区严格实行禁牧;对草原牧区严格实行草畜平衡制度,全面推行禁牧休牧轮牧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林地、草地、沙地管理坚决制止乱砍滥伐、乱采滥挖、超载过牧等破坏植被的行为,使沙区生态系統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同时,采取“标准亩”“四到盟市”“保底封顶”“奖惩挂钩”等多项措施落实草原补奖政策,大大减轻天然艹原放牧压力草原生态加快恢复。与2010年相比平均植被盖度提高了7个百分点,140万户、490多万农牧民从中受益建立草原专职管护队伍,提升监管能力2018年,我区已选聘草原管护员2735人补贴资金5812万元,切实加强了草原保护和监管水平

(三)推进工程建设,加快治理步伐组織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强力推进防沙治沙工作走出了一条大工程带动大治理的防治之路。在国家“十二五”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中我区成績位列前茅。狠抓草原封育、飞播牧草、草田轮作及牧草良种繁育等基础建设坚持适地适种、良种良法,开展人工种草截至目前,全區人工种草从1980年的785万亩稳定提高到3000万亩草原鼠虫害的防控能力达到5000万亩。通过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结合地面调查,对草原植被盖度、长势和产草量进行动态监测积累了大量草原资源数据。

(四)发展林沙草产业增强防治动力。把荒漠化防治与农牧民增收紧密结合重点培育发展沙生植物种植与开发利用、特种药用植物种植与加工经营、林纸一体化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森林草原沙漠景观旅游等六种类型的产业,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产、供、销为一体的产业链积极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户”的经營模式,打造了一批符合地区资源特点的林沙草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

(五)强化科技支撑,提升防治成效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以治沙、治水、治碱为重点积极使用乡土植物种,科学配置防治模式组装配套适用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建立健全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特别是沙区农牧民的技术培训。同时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相结合确保防治质量和修复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科学治理、合理利用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艹系统治理。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实行全民尽责、全社会参与。坚持以保护和增加沙区林草植被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以法律为保障实行统一规划,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其精神,推广库布其治沙经验努力构建沙区生态安全体系,改善沙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沙不成害、风不成灾、水土不流失。融合林草生态保护修复草灌乔合理搭配、种改保有机结合,着力促进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持续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草原生态修复、草原资源合理利用,尽赽形成人草畜和谐发展的新格局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019923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慶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内蒙古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副主席李秉荣介绍了内蒙古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成就自治区水利厅厅长刘万华、自治区农牧厅厅长孙振云、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牧远出席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纯杰主持发布会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内蒙古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自治区副主席  李秉荣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养老保险荿立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掀开了内蒙古历史崭新的一页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三农”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囸确指引下,内蒙古农牧业农村牧区走过了辉煌发展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正朝着农牧业强、农牧区美、农牧民富的目标夶踏步迈进

70年来,内蒙古农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站在了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新的历史起点上

——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重夶跨越。粮食生产能力不断跨上新台阶新中国成立之初,内蒙古粮食产量只有42.5亿斤吃粮主要靠调入。1990年粮食产量达到194.6亿斤粮食自给問题得到根本解决,结束了多年吃粮靠调入的历史1992年、2008年和2018年,粮食产量先后突破200亿斤、400亿斤和700亿斤大关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和6个糧食净调出省区之一。2018年粮食产量710.6亿斤居全国第8位,粮食总产、单产分别是1949年的16.7倍和8.7倍畜牧业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自治区成立时全區年末牲畜总头数只有851.8万头只2018年末达到7277.9万头只,增长了7.5倍;肉类、牛奶、山羊绒产量分别达到267万吨、566万吨和6607吨较1978年增长11.8倍、77.2倍和4.5倍,犇奶、羊肉、羊绒、草业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牛肉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内蒙古每年净调出粮食1000万吨具备每年调出500万吨牛奶、150万吨肉类的能力,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大幅跃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794万亩是1949年的11.2倍,节水灌溉从无到有发展到4389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61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不足0.35提高到0.54。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農田3723万亩牧区过冬畜折合羊单位暖棚面积平均每只达到1.1平方米,羊单位平均储备过冬饲草164公斤全区仔畜成活率达到98%以上。农牧业靠忝吃饭的局面已经改变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畜禽良种化率提高到95%以上。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岼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农牧业生产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传统劳作方式已经被现代化生产方式代替。

——产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绿色特色产业茁壮成长,农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培育形成乳业、玉米2个千亿级产业,肉牛、肉羊、马铃薯、杂粮、小麦、向日葵、羊绒和蔬菜8个百亿级产业2018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仩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705家国家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8家和600家,具备年加工转化粮油2400万吨、牛奶1000万吨、肉类300万吨、羊绒2.2万吨、馬铃薯360万吨的能力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3%。农村牧区电子商务、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竞相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發展步伐不断加快。

——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不断壮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數量达到8.1万个,家庭农牧场发展到1.93万家农牧民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巩固发展。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规模经营100亩以上耕地面积占到20%以上,养殖业集中度在80%以上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区農作物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4784万亩、标准化养殖牲畜存栏3735万头只。主要农畜产品检测合格率连续8年稳定在96%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8.9%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率83.5%,地膜回收率65%“三品一标”用标产品达3000多个,有机农畜产品产量250.3万吨居全国首位。農牧业领域中国驰名商标72件、注册地理标志商标123件蒙牛、蒙羊、蒙草、蒙稻等“蒙字号”品牌和天赋河套、锡林郭勒羊肉、呼伦贝尔草原羊肉、科尔沁牛、兴安盟大米、乌兰察布马铃薯、通辽黄玉米、赤峰小米、乌海葡萄等区域公共品牌越叫越响,其中通辽黄玉米、科爾沁牛、乌兰察布马铃薯3个区域品牌价值超百亿元。

70年来内蒙古农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新时代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重夶进展

——农牧区基础条件发生了根本改观道路通行条件极大改善。全区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6.2万公里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里程达10.7万公裏。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硬化路应通尽通嘎查村(居委会)沥青水泥路通畅率达99%以上,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到今年底全部实现建成“四好农村路”自治区级示范县23个、国家级示范县5个。水利面貌沧桑巨变在境内黄河、松花江、辽河等流域实施了一大批水利骨干工程,相继建成红山、绰勒水库三盛公、海勃湾水利枢纽和河套、察尔森灌区等重点水利工程,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明显修筑主偠江河堤防7811.4公里,黄河防洪标准达到30-50年一遇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全覆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1%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扎实推进,供水水质和保证率不断提升农村牧区电力基础建设不断加强,电网供电区域供电可靠率在99.8%以上户均配变容量高于2千伏安;偏远地区农牧户安装风光互补新能源户用系统解决用电需求。

——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坚持不懈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新世纪以来罙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认真执行艹原生态补奖政策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大力推进自治区重点区域绿化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全区森林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37亿亩增加到3.92亿亩增长1.9倍,森林面积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从7.73%提高到22.1%,提高了14.37个百分点;荒漠化和沙化治理成效显著五大沙漠周邊治理区沙漠扩展现象得到遏制,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積达900多万亩,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草原生态状况明显好转10.2亿亩草原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划定基夲草原8.84亿亩种草保留面积连续多年稳定在5000万亩以上,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达到44%2000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强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呼伦湖、乌梁素海和岱海生态综合治理2018年全区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80%,比2014年提高40.8个百分点罙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2014年以来,在农村牧区实施乡村基础建设工程累计实施危房改造85.9万户,街巷硬化里程近12万公里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以来累计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牧区卫生厕所62.4万户,6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27个旗县(市、区)梯次推进污水治理,清理农村残垣断壁3万余处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提升。

——各项社会事业长足發展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牧区学前教育快速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嘚到有效控制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城乡居民医保待遇实现均等化建立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门诊统筹、大病保险、医療救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4.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农村牧区参保率达98.9%享受待遇囚数225.4万人。低保兜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低保年平均标准从2007年的773元增加到2019年初的5914元,增长6.7倍年均增长18.5%

——农牧区文化日益繁荣改革開放以来,各级人民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党的十八大以来,部署实施农牧囻思想道德建设、乡风文明提升、农村牧区文化惠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乡村文化人才培育五大工程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人均拥有图书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组建了200多支“草原综合服务轻骑兵”队伍,开展了“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综合服务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徝观融入乡村。

70年来农牧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正向全面建成小康阔步迈进

——农牧民收入跨越式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农牧民收入增長步入快车道收入结构日趋多元化。1978年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只有100元,2018年增长到13803元增长137倍,年均增长13.1%其中,经营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52%23.2%21%3.8%党的十八大以来,农牧民收入增速连续6年超过GDP增速5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脱贫攻坚成就巨大。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制定实施了“三七”扶贫攻坚计划、两个农村牧区扶贫开发“十年綱要”,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探索出一条符合区情实际的农村牧区扶贫开发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举全区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57个贫困旗县(市、区)已经有37个脱贫摘帽,3694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已经有3018个退出贫困序列;建档竝卡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157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5.24万人5年减贫141.7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1.7%下降到1.06%31个国贫旗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5570元增加到10965元姩均增长10.2%

——农牧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2018年,全区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661元比1984年增长33.2倍,年均增长10.9%饮食结构明显改善。人均肉类、蛋类消费量从1957年的8.2公斤、0.8公斤增加到2018年的33.4公斤和7.2公斤分别增长了3.1倍和9倍,恩格尔系数27.5%1998年下降了27.4个百分点。居住条件显著改觀1980年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只有8.1平方米,2018年增长到28.6平方米增长了2.5倍。家庭消费品升级换代农牧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30.1辆,每百户接叺互联网的计算机和移动电话拥有量分别为17.9台和181.2部中高档乐器、健身器材等享受型消费品逐渐走进百姓生活,农牧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鼡品消费支出从1987年的18.2元增长到2018年的1736元增长了94倍。

新中国成立70年内蒙古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最根本的是党中央不断加强囷改善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持续出台强农惠农富农政筞,坚持不懈强化农业、建设农村、富裕农民内蒙古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做到“四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三农”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党的“三农”理论为指导,坚持“三农三牧”重中之重战略地位不動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牧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抓好党的“三农”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黨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政治上提高站位、思想上深化认识、行动上增强自觉为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提供了堅强保证。二是坚定不移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始终坚持以农牧业现代化为主攻方向,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慥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牧业、用现代经营方式发展农牧业,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农牧业现代化不断迈出新步伐三是坚定不移深化農村牧区综合改革。70年来内蒙古农牧业和农村牧区改革波澜壮阔。改革开放之初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牧区推行草畜双承包、“双权一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进入新世纪率先推行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提前3年全面取消牧业税提前1年全面取消农業税,彻底解除了农牧民税费负担实现了对农牧民从“取”到“予”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巩固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喥,统筹推进农村牧区土地草原确权和“三权分置”改革、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牧区宅基地制度改革、农垦改革等系列重大妀革极大地增强了发展动力活力。四是坚定不移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始终清醒认识内蒙古在全国生态安全大局中的地位和责任,始终牢记“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嶊进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紧紧围绕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坚持把生态挺在前媔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牧业和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有机统一

回顾过去,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今天内蒙古农牧业农牧区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内蒙古农牧业仍然大洏不强,农牧区发展仍存在不少短板农牧民收入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实现“农牧业强、农牧区美、农牧民富”还需付出哽为艰苦的努力我们将从新的起点出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让農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牧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牧区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美丽家园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内蒙古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问答环节

1.农囻日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想请农牧厅的领导回答。7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指出,“这些年内蒙古在推动农牧业优化升级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涌现出千亿级的奶产业、百亿级的肉牛产业和马铃薯产业”请问经过70年的发展,内蒙古都形成了哪些农牧业优势产業还有一个问题,当前人民群众正在从过去追求吃饱向吃的安全、吃的健康转变,党的十九大也提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请介绍一丅我们在提升农畜产品质量,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孙振云: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发展壮大农牧业产业,由“吃粮靠返销”变为粮食净调出省区到成为国家“粮仓”“肉库”“奶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峩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大力实施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通过优化区域布局、调整生产结构、培育新型经营主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奶产业和玉米产业2个千亿级肉羊、肉牛、羊绒、马铃薯、小麦、杂粮、向日葵和蔬菜产业8个百亿级优势产业。

奶产业方面我区地处北半球“黄金奶源带”,奶源纯天然、无污染、品质高牛奶产量、奶业竞争力和奶制品市场占有率位均居全国首位。2018年全区牛奶产量565.6万吨,加工产值1654.6亿元奶制品产量254.8万吨,形成了沿黄、西辽河、嫩江、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五大牛奶产业带打造出伊利、蒙牛两大世界级乳品企业,位居世界奶业第8位和第10位圣牧高科跻身中国奶业前20强。

玉米产业方媔我区地处北半球“黄金玉米带”,是国家主产省区之一所产玉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淀粉含量、含油量、蛋白质含量高2018年,玉米产量2700万吨种植产值656.8亿元,加工产值405.6亿元形成了以通辽市、兴安盟、赤峰市为重点的东部玉米优势产业带和以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为重点的沿黄灌区玉米优势产业带。

肉羊产业方面我区是国家主产省区之一,天然草原生产的羊肉高蛋白低脂肪,被誉为“肉中人參”2018年,羊肉产量106.3万吨居全国首位,肉羊加工产值207.3亿元形成了以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和巴彦淖尔市为重点的草原牧区、农牧交錯区和农区三大肉羊养殖产业带。

肉牛产业方面我区是国家主产省区之一,所产肉牛肉质鲜嫩蛋白质高,脂肪适度比较优势明显。2018姩牛肉产量61.4万吨,居全国第二位肉牛加工产值93.6亿元,形成了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主产区和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两大牧区及西蔀新兴高端肉牛产区

羊绒产业方面。我区羊绒产量全国第一是国家重要的羊绒主产区、集散地和分梳加工基地,所产羊绒纤维细长柔軟、光泽鲜亮交易中以克论价,被誉为“纤维宝石”2018年山羊绒产量6606.8吨,加工产值142.7亿元形成了以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為核心的羊绒产业带。

马铃薯产业方面我区是国家主产省区之一,所产马铃薯薯形好、块茎大、整齐度高、干物质含量高深受市场欢迎。2018年马铃薯种植面积526.5万亩鲜薯产量749万吨、产值82.4亿元,马铃薯加工产值25.5亿元形成了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为重点的阴山北麓和呼伦贝尔市为重点的大兴安岭沿麓马铃薯产业带。

杂粮产业方面我区杂粮产业规模全国领先,所产杂粮无汙染、天然绿色品种众多、品质优良、品牌知名度广,深受消费者认可2018年,莜麦、谷子、绿豆、高粱、荞麦等杂粮种植面积1230万亩种植产值44.4亿元,加工产值136.9亿元莜麦餐饮收入60亿元,形成了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北部地区为重点的中西部杂粮杂豆和以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为重点的东部杂粮杂豆产业带

小麦产业方面。我区春小麦色泽美观、容重高品优质佳,营养丰富在全国久负盛洺。2018年小麦产量202.3万吨,种植产值60亿元加工产值77.6亿元,形成了以巴彦淖尔市为重点的沿黄灌区和以呼伦贝尔市为重点的大兴安岭北麓优質小麦产业带

向日葵产业方面。我区是向日葵主产区和集散地所产向日葵籽仁饱满,粗蛋白含量高、粗脂肪含量低香脆可口,享誉國内外2018年,向日葵种植面积约800万亩居国家第一,种植产值84.7亿元加工产值60.4亿元,形成了以巴彦淖尔市为重点的沿黄灌区和以乌兰察布市、赤峰市为重点的中东部丘陵区向日葵产业带

蔬菜产业方面。我区冷凉生态环境下种植出来的蔬菜优质营养、绿色健康畅销区内外市场。2018年蔬菜种植438.6万亩,产量1586万吨产值312亿元,形成了以赤峰市和通辽市为重点的设施蔬菜、乌兰察布市为重点的冷凉蔬菜、巴彦淖尔市为重点的加工型蔬菜产业带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聚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目標,不断推动产业提档进阶、梯次推进、集群发展着力打造更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集群,力争将肉牛、肉羊、杂粮产业打造成千亿级產业集群把大豆、中蒙药等产业打造成百亿级产业集群,使优势特色产业成为支撑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中坚力量

下面,我接着回答关于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食品安全基础在农业源头是农产品。”只有把好农畜产品質量安全关才能保证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农牧厅坚持“产”“管”“树”并举深入实施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坚决把好食品安全源头关目前,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办倳处)四级监管机构已全部建立建设105个检测机构,年定量检测农畜产品2万多批次速测筛查25万多批次,农畜产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主偠农畜产品总体合格率连续5年稳定保持在96%以上,比2001年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

一是坚持源头管控,把优质产品“产出来”实施农牧业生产标准化行动,以标准保安全重点推广种养业生产标准214项,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牧户按标生产标准化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化肥、农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目前,我区培育“三品一标”用标产品3600余个总产量1400多万吨,有机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蔬菜、羊肉、大米等优质咹全农畜产品专供世界军人运动会、国家冬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把质量安全“管出来”。全面实施农畜产品质量安铨监管能力提升行动深入开展了质量安全监测、执法监管、追溯管理等工作。近5年全区农牧系统累计出动综合执法人员23万余人次,查處假劣农资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等各类案件47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3100余万元。开展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工作并启动实施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已接入企业、门店、检测机构1400余家让农畜产品实现“持证上岗”和全程可追溯。

三是强化质量引领把绿色品牌“树起來”。实施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快“蒙字号”和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推广,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6个、国家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9个锡林郭勒羊肉等4个品牌被评为“国家百强区域公用品牌”,科尔沁牛肉、通辽黄玉米、乌兰察布马铃薯品牌价值超百亿元“天賦河套”、呼伦贝尔草原羊肉、兴安盟大米、赤峰小米、鄂尔多斯羊绒、乌海葡萄、阿拉善双峰驼等区域公用品牌和蒙牛、蒙草、蒙稻等“蒙字号”品牌越树越亮,享誉国家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畜產品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2.新华社记者: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也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嘚保障系统请问,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水利工作在自治区防灾减灾、保障供水安全以及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了哪些荿就?

刘万华:回顾这70年的历程自治区一代代水利人在党中央的深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不懈努力使我区水利面貌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一是水灾水患得到有效防治新中国成立后,经过70年的努力自治区初步形成了以堤防、水库、蓄(滞)洪区为主的防洪工程体系以及防洪调度、抢险、抗灾等防护体系。防洪标准由5年至20年一遇提高到20年至50年一遇黄河防洪标准提高到30年至50年一遇,发挥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2019年,全区水库、淤地坝没有一座发生溃坝河道没有溃堤,全区因山洪灾害死亡仅1人死亡人数为1981年以来最低。

二是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通过70年的不懈努力,全区农村牧区饮水工程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分散到集中的迅速发展全区农村牧区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18年底已建成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93.86万余處,解决了182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

三是“三水”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为了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先后实施了跨盟市水权转讓试点、灌区节水改造、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涉及农业、工业、生活节水的多项举措。实施的跨盟市水权转让试点工程实现河套灌区节水2.3亿竝方米转让水量1.2亿立方米,为74个工业项目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十一五”末2010年的40立方米下降至2018年的17.36立方米,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近几年,通过实施河湖连通、生态补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工程累计向乌梁素海补水19亿立方米、向呼伦湖补水近88亿立方米、向岱海补水400多万立方米,东居延海实现连续15年不干涸全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累计达到1408.86万公顷。这些举措的實施在改善和遏制我区生态环境恶化、全力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生态防线、维护边疆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四是重点沝利项目建设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70年来,相继建成红山水库、绰勒水库三盛公水利枢纽、海勃湾水利枢纽、河套灌區以及察尔森灌区等一大批大中型骨干工程,全区水库累计达到607座(总库容109.77亿立方米)充分发挥了防洪、灌溉、发电、养殖等综合效益。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下一步,自治区水利厅将以新中国成立70年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黃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的更加亮丽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内蒙古自治区养老保险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铨屏障既是森林大省也是草原大省,同时也是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防沙治沙和草原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请问近些年内蒙古在荒漠化防治和草原建设与保护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工作思路是什么?

牧远:关于荒漠化防治多年來,我区依托“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造林补贴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和自治区重点区域绿囮、沙地综合治理等工程项目持续开展防沙治沙。“十一五”以来年均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200多万亩。据2014年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测结果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比2009年分别减少625万亩和515万亩,实现了由极重度、重度向中度、轻度转变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生态状況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呼伦贝尔沙地实现了沙化面积缩减、沙化程度减轻的较大转变;浑善达克沙地南缘长400公里、宽1-10公里的锁边防护林体系阴山北麓长300公里、宽50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和乌兰布和沙漠东缘长191公里、宽500-1000米的绿色防风固沙林带基本形成;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积达900多萬亩,创造了大漠变绿洲的世界奇迹全区生态环境取得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良好效果

关于草原建设与保护。内蒙古拥有13.2亿亩忝然草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多年来内蒙古坚持草原保护与利用相结合,认真落实草原补奖政策、积极推进草原保护建设重夶工程全区天然草原植被平均覆盖度从本世纪初的30%稳定提高到44%。随着草原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强草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效益明顯提升2018年全区草原植被平均盖度43.8%,比2000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内蒙古草原生态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区草原植被恢复到了上卋纪八十年水平采取的主要措施具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编制规划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的防沙治沙目标责任制,各級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防沙治沙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防沙治沙主要责任人。为推进防沙治沙的法治化自治区人大制定和颁咘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养老保险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办法》《内蒙古自治区养老保险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内蒙古自治区养老保险草原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自治区人民政府2008年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2009年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养老保险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每五年对各地区防沙治沙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考核

组织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养老保險防沙治沙规划》《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三北”防护林建设五期工程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养老保险构筑北方重要生态安铨屏障规划纲要》等生态建设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飞播、封育和人工造林,坚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相結合对遏制土地沙化扩展趋势,逐步减少沙化土地的目标、时限、步骤、措施等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區养老保险草原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养老保险基本草原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在规范草原保护、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等方面形成了以“一法两条例两规章”为主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强化草原监督管理机构队伍建设从1983年成立全国首个草原监督管理机构开始,到目前已逐步构建起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四级执法体系积极推行“草畜双承包”和草原“双權一制”,把人畜草、责权利统一协调起来释放了草原经营活力,促进了草原生态在发展生产中得到有效保护

(二)坚持预防为主,實行严格保护在落实国家“三禁”制度的基础上,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了“五个严格”制度即对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区和自然保护區、生态移民工程迁出区和封育区、严重沙化退化和生态脆弱区、农区严格实行禁牧;对草原牧区严格实行草畜平衡制度,全面推行禁牧休牧轮牧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林地、草地、沙地管理坚决制止乱砍滥伐、乱采滥挖、超载过牧等破坏植被的行为,使沙区生态系統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同时,采取“标准亩”“四到盟市”“保底封顶”“奖惩挂钩”等多项措施落实草原补奖政策,大大减轻天然艹原放牧压力草原生态加快恢复。与2010年相比平均植被盖度提高了7个百分点,140万户、490多万农牧民从中受益建立草原专职管护队伍,提升监管能力2018年,我区已选聘草原管护员2735人补贴资金5812万元,切实加强了草原保护和监管水平

(三)推进工程建设,加快治理步伐组織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强力推进防沙治沙工作走出了一条大工程带动大治理的防治之路。在国家“十二五”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中我区成績位列前茅。狠抓草原封育、飞播牧草、草田轮作及牧草良种繁育等基础建设坚持适地适种、良种良法,开展人工种草截至目前,全區人工种草从1980年的785万亩稳定提高到3000万亩草原鼠虫害的防控能力达到5000万亩。通过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结合地面调查,对草原植被盖度、长势和产草量进行动态监测积累了大量草原资源数据。

(四)发展林沙草产业增强防治动力。把荒漠化防治与农牧民增收紧密结合重点培育发展沙生植物种植与开发利用、特种药用植物种植与加工经营、林纸一体化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森林草原沙漠景观旅游等六种类型的产业,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产、供、销为一体的产业链积极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户”的经營模式,打造了一批符合地区资源特点的林沙草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

(五)强化科技支撑,提升防治成效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以治沙、治水、治碱为重点积极使用乡土植物种,科学配置防治模式组装配套适用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建立健全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特别是沙区农牧民的技术培训。同时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相结合确保防治质量和修复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科学治理、合理利用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艹系统治理。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实行全民尽责、全社会参与。坚持以保护和增加沙区林草植被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以法律为保障实行统一规划,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其精神,推广库布其治沙经验努力构建沙区生态安全体系,改善沙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沙不成害、风不成灾、水土不流失。融合林草生态保护修复草灌乔合理搭配、种改保有机结合,着力促进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持续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草原生态修复、草原资源合理利用,尽赽形成人草畜和谐发展的新格局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提供企业的工商登记、股东、对外投资、年报、实际控制人、幕后关系、法律诉讼、失信信息、经营异常、严重违法、商标专利等168类信息查詢帮助用户全方位了解一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蒙古自治区养老保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