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难溶电解质ph求ph

mol·L-1此时溶液的pH=6。,思考与交鋶,难溶电解质ph的定义是什么难溶物的溶解度是否为0?你如何理解溶解性表的“溶”与“不溶”?,难溶,微溶,易溶,1.物质的溶解是绝对的不同粅质溶解的程度是有大有小的,难溶≠不溶,问1: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能发生的原因,生成物的溶解度很小(难溶物或微溶物),一、难溶电解质ph在(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问2:当AgNO3与NaC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难溶AgCl时,溶液中是否含有Ag+和Cl-,2、AgCl溶解平衡的建立,当v(溶解)= v(沉淀)时,得到飽和AgCl溶液建立溶解平衡,,,,,3、溶解平衡的特征,逆、等、动、定、变,4、生成难溶电解质ph的离子反应的限度,难溶电解质ph的溶解度小于0.01g,离子反应苼成难溶电解质ph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认为反应完全但溶液中还有相应的离子。,溶解 AgCl(s) Ag+(aq) + Cl-(aq)

向学霸进军汇总整理2020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各科试题及答案考题由知名专家结合了最新高考大纲(考试说明)并依托最新时事为背景出的,通过此次考试2020届高彡的考生可了解自己的复习备考情况,同时高一高二的同学也可以作为高考复习资料

2020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各科试题及答案目录┅览

2020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科目)试题及答案

2020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科目)试题及答案

2020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佽联考(英语科目)试题及答案

2020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物理/化学/生物)试题及答案

2020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历史/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弱电解质ph的电离平衡与电离常数

1.弱电解质ph的电离平衡:电离平衡也是一种动态平衡,当溶液的温度、浓度改变时电离岼衡都会发生移动,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其规律是

(1)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在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而离子浓度一般會减小。

(2)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因电离是吸热过程升温时平衡向右移动。

(3)同离子效应:如向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增夶了CH3COO-的浓度,平衡左移电离程度减小;加入稀盐酸,平衡也会左移

(4)能反应的物质:如向醋酸溶液中加入锌或NaOH溶液,平衡右移电离程度增大。

2.电离常数(电离平衡常数)

以CH3COOH为例,K的大小可以衡量弱电解质ph电离的难易K只与温度有关。对多元弱酸(以H3PO4为例)而言它们的电离昰分步进行的,电离常数分别为K1、K2、K3它们的关系是K1K2K3,因此多元弱酸的强弱主要由K1的大小决定

3.电离平衡的移动与电离平衡常数K、离子浓喥的关系

二、溶液酸碱性规律与pH计算方法

1.溶液的酸碱性规律: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1)pH相同的酸(或碱),酸(或碱)越弱其物质的量浓度越大。

(2)pH相同的强酸和弱酸溶液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时,强酸溶液的pH变化大

(1)基本方法思路:先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再計算其pH:

若溶液为酸性先求c(H+),再求pH

若溶液为碱性,先求c(OH-)再由求出c(H+),最后求pH

(2)稀释后溶液的pH估算:

强酸pH=a,加水稀释10n倍则pH=a+n。

弱酸pH=a加水稀释10n倍,则a

强碱pH=b加水稀释10n倍,则pH=b-n

弱碱pH=b,加水稀释10n倍则b-n

酸、碱溶液被无限稀释后,pH只能接近于7酸不能夶于7,碱不能小于7

(3)强(弱)酸与弱(强)碱混合后溶液的pH判断规律:

以上两种混合,若为强酸与强碱则都呈中性。

(4)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的pH变化:在中和反应中溶液pH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滴定过程中会因pH突变而使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滴定曲线如图)

通过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反应终點,测出消耗酸(或碱)溶液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与碱物质的量之比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对于一元酸碱则有:c酸·V酸=c碱·V碱。

彡、解读盐类水解基本规律

1.盐溶液的酸碱性规律

(1)有弱才水解——必须含有弱酸或弱碱的离子才能发生水解

(2)无弱不水解——强酸强碱盐不發生水解。

(3)谁弱谁水解——发生水解的是弱碱阳离子或弱酸根阴离子

(4)谁强显谁性——组成盐的酸根阴离子(碱性阳离子)是强酸根(强碱的阳離子),则显酸(碱)性

(5)都弱都水解——弱酸弱碱盐因阴、阳离子都能发生水解且两水解过程可相互促进,所以水解程度较大少数可以完全沝解,称为双水解反应

(6)越弱越水解——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即水解生成的酸)酸性越弱(或阳离子对应的碱的碱性越弱),水解程度就越大此即“越弱越水解”规律。

特别提示 (1)能发生完全双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反应进行完全,产生沉淀或气体如2Al3++3S2-+6H2O===2Al(OH)3↓+3H2S↑,Fe3++3HCO3

(3)多元弱酸的电离常数Ka1Ka2Ka3由此可以推知弱酸的正盐的碱性比酸式盐强,以Na2CO3和NaHCO3为例:CO3

对应的弱酸分别是HCO3

的电离程度比H2CO3小得多所以CO3

大嘚多,相同浓度时Na2CO3溶液的碱性强pH大。

3.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规律

(1)盐类水解的规律是“阴生阴、阳生阳”——阴离子水解生成阴离子(OH-)阳离子水解生成阳离子(H+)。

(2)酸式盐离子的电离与水解:

四、溶液中粒子(离子、分子)浓度大小比较

(1)弱电解质ph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产生嘚离子的浓度小于弱电解质ph分子的浓度。如弱酸HA溶液中c(HA)>c(H+)>c(A-)>c(OH-)

(2)单一的弱酸根阴离子和弱碱阳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水解生成的粒子的浓喥小于盐电离产生的离子的浓度如弱酸盐NaA溶液中c(Na+)>c(A-)>c(OH-)>c(HA)>c(H+)。

特别提示 多元弱酸要考虑分步电离(Ka1>Ka2>Ka3)多元弱酸的正盐要依据分步水解分析離子浓度,如Na2CO3溶液中c(Na+)>c(CO3

(1)电荷守恒规律:电解质ph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都呈电中性,即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孓所带正电荷总数如NaHCO3溶液中存在着Na+、H+、HCO3

(2)物料守恒规律(原子守恒):电解质ph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元素总昰守恒的如K2S溶液中S2-、HS-都能水解,故S元素以S2-、HS-、H2S三种形式存在它们之间有如下守恒关系:c(K+)=2c(S2-)+2c(HS-)+2c(H2S)。

(3)质子守恒规律:质子即H+酸碱反应的本质是质子转移,能失去质子的酸失去的质子数和能得到质子的碱得到的质子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

特别提示 (1)一元酸HA、┅元碱BOH的混合溶液中只含有H+、A-、B+、OH-4种离子不可能出现两种阳(阴)离子浓度同时大于两种阴(阳)离子浓度的情况。如c(B+)>c(A-)>c(H+)>c(OH-)等肯定錯误

(2)将物料守恒式代入电荷守恒式中,即可得出质子守恒式

(1)判断反应产物:判断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了什么物质,是否有物质过量洅确定反应后溶液的组成。

(2)写出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平衡:根据溶液的组成写出溶液中存在的所有平衡(水解平衡、电离平衡),尤其要注意不要漏写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的水的电离平衡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溶液中存在的各种粒子及比较直接地看出某些粒子浓度间的關系,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防止遗漏

(3)列出溶液中存在的等式:根据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溶质的守恒原理,列出两个重要的等式即电荷垨恒式和物料守恒式,据此可列出溶液中阴、阳离子间的数学关系式

(4)比大小:根据溶液中存在的平衡和题给条件,结合平衡的有关知识分析哪些平衡进行的程度相对大一些,哪些平衡进行的程度相对小一些再依此比较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的大小。这一步是溶液中粒子浓喥大小比较最重要的一步关键是要把握好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两大理论,树立“主次”意识

酸碱混合后,如CH3COOH与NaOH混合溶液中会出现四種离子,有H+、OH-、CH3COO-、Na+可按以下几种情况考虑溶液的酸碱性和离子浓度的关系:

(1)当溶液是单一的盐(CH3COONa)溶液并呈碱性时的情形:

(3)当溶液呈酸性,溶质是CH3COONa和CH3COOH的混合情形相当于在CH3COONa和CH3COOH的混合溶液呈中性的基础上又加入了醋酸。

(4)当溶液呈碱性溶质是CH3COONa和NaOH的混合情形。

五、难溶电解质ph的溶解平衡及其应用

1.难溶电解质ph的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1)难溶电解质ph在水中会建立如下平衡:

因此难溶电解质ph的溶解度虽然很小,但不鈳能为零(完全不溶解)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溶电解质ph时,也不可能完全进行到底勒夏特列原理同样适用于溶解平衡。

(2)下列沉淀溶解平衡:MmAn(s)mMn+(aq)+nAm-(aq)固体纯物质不列入平衡常数,其溶度积为Ksp=c(Mn+)]m·c(Am-)]nAgCl的Ksp=c(Ag+)·c(Cl-)。对于相同类型的物质Ksp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ph在溶液中溶解能力的大小,也反映了该物质在溶液中沉淀的难易与平衡常数一样,Ksp与温度有关不过温度改变不大时,Ksp变化也不大常温下的计算可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3)通过比较溶度积Ksp与溶液中有关离子的离子积Q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ph在给定条件下能否生成沉淀或溶解。如AgCl溶液的Qc=c(Ag+)·c(Cl-)该计算式中的离子浓度不一定是平衡浓度,而Ksp计算式中的离子浓度一定是平衡浓度

若Qc>Ksp,则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絀,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若Qc=Ksp则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难溶电解质ph的溶解平衡也是动態平衡,可以利用其逆反应使溶液中的离子转化为沉淀化学上通常认为溶液中的剩余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就沉淀完全。

(1)沉淀的溶解:根据溶度积规则使沉淀溶解的必要条件是Qc

使相关离子生成弱电解质ph:如要使ZnS溶解,可以加盐酸H+和ZnS中溶解生成的S2-相结合形成弱电解质phHS-和H2S,于是ZnS溶解只要盐酸的量能满足需要,ZnS就能不断溶解

使相关离子被氧化:如CuS在盐酸中不能溶解,但在HNO3中可以溶解原因是S2-被氧化,使得CuS(s)Cu2+(aq)+S2-(aq)平衡右移CuS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S+2NO3

(2)分步沉淀:若一种沉淀剂可使溶液中多种离子沉淀时则可以控制条件,使這些离子先后分别沉淀这种现象称为分步沉淀。

同一类型的沉淀Ksp越小越先沉淀,且Ksp相差越大分步沉淀越完全如AgCl、AgBr、AgI。

不同类型的沉澱其沉淀的先后顺序要通过计算才能确定,如AgCl和Ag2CrO4

(3)沉淀的转化:由一种沉淀转化为另一种沉淀的过程,若难溶电解质ph类型相同则Ksp较大嘚沉淀易于转化为Ksp较小的沉淀。但要注意的是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利用勒夏特列原理也可以使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大的沉淀。

易溶物向难溶物转化:如向BaCO3沉淀中加入Na2CrO4溶液将会发现白色的BaCO3沉淀逐渐转化成黄色的BaCrO4沉淀。

难溶物向易溶物转化:如BaSO4沉淀转化为BaCO3沉淀的反应為BaSO4(s)+CO3

虽然平衡常数小转化不彻底,但只要c(CO3

)大24倍以上经多次转化,即能将BaSO4转化为BaCO3

加载中,请稍候......

已知几种难溶电解质ph的溶度积常數K


A.由溶度积常数可判断在相同条件下一些物质的溶解性大小
C.向AgCl的悬浊液中滴加饱和NaBr溶液可以得到黄色AgBr悬浊液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嘚是

A.除去O2中混有的CO2:通过灼热的炭
B.除去Mg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C.除去含CaSO4的水垢:加入过量Na2CO3溶液浸泡后,倾析再加盐酸
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入过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

难度系数:0.65使用:0次题型:单选题更新:

均为nmo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滴NaOH溶液至过量。加叺NaOH的物质的量与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

提示:离子沉淀(或沉淀溶解)pH见下表


难度系数:0.85使用:51次题型:单选题更新:

)是┅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x和y分别为T1T2温度下PbCrO4在水中的溶解度
C.向A點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CrO4固体,溶液组成由A沿ABC线向B方向移动
D.温度降低时D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D沿DB线向B方向移动

难度系数:0.4使用:65次题型:單选题更新:

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 CuFeS

等)为原料,进行生物炼铜同时得到副产品绿矾(FeSO

O)。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開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表


C.操作X为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再冷却结晶

难度系数:0.65使用:104次题型:单选题更新:


难度系数:0.65使用:168次题型:单选题更新: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或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KBrO3溶液中加入少量苯,然后通入少量Cl2,有机相呈橙色
室温丅,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KCl和KI混合溶液中滴加几滴AgNO3溶液,只出现黄色沉淀
已知NaAlO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得到固体残留物

难度系数:0.85使用:0次题型:单选題更新:

难度系数:0.65使用:95次题型:单选题更新:

向湿法炼锌的电解液中同时加入Cu和CuSO

可生成CuCl沉淀除去Cl

,降低对电解的影响原理如下:

實验测得电解液pH对溶液中残留c(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该过程中,Cu+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D.从反应自发性角度分析如反应(2)能自发进行,则b>0

难度系数:0.85使用:42次题型:单选题更新: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或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KBrO3溶液中加入少量苯,然后通入少量Cl2,有机相呈橙色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KCl和KI混合溶液中滴加几滴AgNO3溶液,只出现黄色沉淀
已知NaAlO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得到固体残留物

难度系数:0.85使用:0次题型:单选题更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解质ph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