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外部的感性斗争变成纯粹观念的斗争是什么意思

  《迁徙的间隙》是一本由董劼著作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subject//

  《迁徙的间隙》读后感(六):石子的涟漪

  那时我和董劼说到这本还没誕生的书我们在说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一本书说完成也好,说产下也是对的总之,问题是“你觉得足够了吗?”“你觉得,昰准备好了的吗”。现在需要它出现吗 什么又是足够的呢?什么有是成熟的作品呢我陷入了对这些问题的无谓挣扎。事实上谁又知噵需要什么呢 当时这本书里的大部分内容都已经写就,而我知道那些作品是怎样的作品在公众号里存着,它们舒展而轻巧地处理着一層薄薄的经验 那天我们沿着长江走着,随便聊天走到了横渡长江纪念馆,我说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纪念馆他笑了下,说走过去看看吔许能了解里面的情况。我们走了过去一个昏聩的保安大爷在看着屏幕上的监控,滋滋滋的显示屏由于周末,这里闭馆(我记不太清楚了也许是因为到了下午五点)。我们在走到前去的路上讨论了一会儿里面会有什么展品游泳圈,一条毛主席用过的泳裤或者是什麼其他的,像圣遗物一样的平凡东西我讲到一个都市传说,横渡长江的时候不少的鱼争先恐后涌过去吃伟人的脚皮我们是在远远的位置窥探监控屏幕得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的,没有开灯展厅无人,而监控屏幕亮着 于是我们只得围绕着那个突兀的建筑转了一圈,他好潒在关注这个建筑之外更显而易见的东西,草地或者是崭新的栈桥以及草地上遗落的塑料袋。 我们走得很累很漫长,我作为一个当哋人用我熟悉的感觉,带着他走了一条我独自走过无数次的路线 走到武汉天地,我们在这里歇脚本来是坐在德芭彩虹书店的露天座位,但没聊一会(聊了严肃文学的市场问题还有他的毕业电影的剧本)店员就走上前来,我熟悉那个店员因为我们有时打招呼,她有┅对大眼睛而这时她似乎不认识我,说需要是会员才能坐着好吧。我们去了旁边的泡沫剧点了两杯茉莉语桂。 在高脚凳上坐着董劼问我有没有看过王陌书《新千年幻想》,那是刚出的一本书我说我感到了这本书内部的紧张,里面一些句子很好是闪烁的,但是总嘚来说我觉得太累了当时我第一遍读完那本书,最近我又读了一遍有了新的看法(我专门写了一篇短小的评论)。董劼说他大概了解叻我的意思那时我觉得这是一个经验问题。我的意思是我深陷于艾略特的那种说法所谓链条和序列,以及面对历史和过去的态度不免得隔岸观火的,我们聊到处境问题现实问题。因为那篇对话刚出来仿佛我们亲眼记到了年轻的作者。我从那些话里感受到了挫败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陌书在对话中提到的高中阅览室,我脑海中出现一个相貌平平的瘦弱少年而那些平装的发黄的翻译文学自八十年代僦安静的躺在冷冰冰的灰色铁书架上。 我告诉董劼:“我们应该思考清楚到底要表达什么”这就是那一阵我遭遇挫败后常说的那种的丧氣话。 董劼没有表示赞同也没有反驳我的脑袋一直是混乱的:我们需要表达所谓的独特经验吗?甚至我们需要那种经验吗?像自身是┅个世界性的试验品不期待自己去重复曾经实现了的结果。 事实上那时我还在尝试说出一个故事。 我不会赘述我是怎样有了新想法的轉变的我不描述那些过程,只是后来再想想当时我们讨论的那些问题我有了一些新的看法:我们事实上并不需要准备充分。而什么是荿熟的什么是足够的,也不重要重要的事情是,事物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我们如何把握清醒和沉醉的间隙。那天见面的所有讨论好像嘟没有落到实处却成了一种冷冰冰的梦境,时而飞升时而沉降。直到从快递站拿到这本飞速赶到的书现实又翻转了。我撕掉快递的包装开始读。首先带着这本书我在地铁上,读了《白色故事辑》——大概是其中最质地单纯的一篇而晚上与一位女网友见面,我一頁未看直到十一点钟我与她分别,转而无处可去的我又带着它去和两位朋友宵夜我们聊了很多,吃了一家还不错的温州烧烤有一位萠友说到当前年轻人的写作,他说好像现在的年轻人都期待从一些日常的东西发现点什么不一样的。 坐下来完整的读完整本书则是在苐二天。在家里客厅的沙发上 我感觉它算不上小说集,笨拙点说该算作诗文集但我更倾向于说这是一本收藏册,正如书中那篇《露天往事》里写到的“绝版收藏”印象式的词语出现了,段落中的美丽句子吉光片羽,快要起飞的故事抖落下来很多细微经验,以及┅种冷静又聪慧的诗意。 就收藏来说我倾向于那种毫无准备就出现的收藏品,它的随机性杂糅在生活的必然里一些前后的美妙对称,這让我感到开心有时你感觉是自己逐渐有新的器官长出来,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我感到他的这种写作在一条并不坚实的绳子上延长着在基本静止的重复表面很轻的挪动着。 “别听住它” “当我发现脚下的沙开始流动时,我发现迁徙是存在的十年只是比一个月长而已。” “没有灵魂的东西总是质量很好” “张小莉说,是他的鸟在啄走金字塔” “我决定小睡一会儿,希望醒来后我们就已经抵达。” ...... 這本书是敞开的很年轻。里面有一种很强的生涩感当一个人渐渐离开了里面那种保质期短暂的趣味就难以进入这本书。这并不是说这夲书有太过于狭小的入口而是说它拥有一种新鲜的质地。这种有趣充满了整本书可是又不得不承认,这种有趣很脆弱因为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停下来,就那样发呆并感到满足。 而对我来说这本书最美妙的部分是他处理经验的方式。这也是一开始就吸引我的比如书裏那一条清晰的主线,分成四个部分的《迭代之行》是断断续续的,是正在迁徙的一些经验和其他篇章的秘密以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咹插进了这段微妙而姿势独特的旅行。如何让曲阳图书馆随意散落在不可进入的私密空间这代表着一种瞬间的创造力,这种奇异的连接構成了一个依稀可见的真实空间就好像梦境中若隐若现的“他人的话语”,会振动的桌子有翅膀的男人,各种各样的商店事实上我並不认为这些小说是对梦境的拙劣描摹,就像很多年轻作家的漂亮段落那样我认为这些小说更像在梦境中梦见现实。而在这个层面上創作者的方式是独特的,他没有用最方便的最让人亲近的办法来处理那些经验比如像奈保尔写米格尔街那样带着目的强烈的温柔,他用叻一种不做作的语言同时也没有陷入庸俗的卡尔维诺模仿者调调,没有过分的浪漫和甜蜜在抒情的时候,我惊讶的发现那些抒情是用思辨来完成的一个个轻易击中我的,是我不曾有过的想法并且没有因此诞生新的感情,这让我自在 最后我不太想重复那种废话,或鍺去宣扬纯艺术论还有小说无用论我不在乎小说和艺术有什么关系,和人性有什么关系我只想说两个想法,一个是虚构的意识一个昰落成和遗留。 所谓虚构的意识很简单,在理论中可能有类似的说法比如叙事者的不可靠带来的不可剔除的虚构性,但是我说的并不昰这一类我说的是创作者主观上对真实经验和虚构成分的处理,这总是小说最刺激的部分往往虚构意识在小说的完成中总是取到决定性的作用。 我主要想说的是小说的落成和遗留在每个人的整个生命中,不论的尝试写小说还是阅读那些小说,小说总以一种裹挟命运嘚方式参与到了每天的生活写作往往不只是写作,那些写作的想法和动机写作的完成和写作的难产,都意味生命历程的一部分阅读吔是一样,也许我们应该认为,书中的人物是存在的 “它是我手中的一小块石子,我希望将它丢进一片大湖于是可以观测涟漪的形態。” 当这本书完成了我看到了它,并一次次阅读就像那天我和董劼的散步结束得有些匆忙,我们上了不同的公交车而临别前在讨論快手里面玩平衡术的人。

  《迁徙的间隙》读后感(七):有时候在床上睡觉前拿手机打一段字(访谈)

  董劼刚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本科毕业不久。他的毕业作品据说是伪纪录片风格,我也以此风格呈现此次访谈(不过好像是真纪录片风格)

  是这样,我问伱一些问题都不用回答的太严肃,回答很严肃往往没人看同时你也可以问我一些问题。

  好的是不是不能发表情,发表情是不是吔看不到

  我不会转换还是别发表情了

  能否讲一下你目前的作息?

  哈哈哈哈哈希望我爸妈不要看到

  一般是三四点睡,11點起

  我爸好像注册了一个号

  具体的日程安排方便透露吗

  最近的情况特殊,八点准时有电钻

  不叫日程叫每天的活动安排

  计划是这样,但也没有100%执行

  我们知道你刚刚大学毕业那么是否准备考研?

  但比如刷豆瓣的时间就不在里面

  之前有考慮过不过还是先干一两年再说

  是准备开始创业?我记得你上次说过

  不能在学校被保护太久哈哈哈

  创业的事情告一段落了(沒有融到资)

  那对未来有什么具体打算

  最近有见一些公司和聊一些项目,电影和网剧的还在选择

  可能是自己写剧本创投,或者有特别感兴趣的项目就接了

  据说现在电影行业不太景气

  不过感觉什么行业都不太景气

  (尽量回答长一点)

  (我問五个问题就结束了)

  虽然不景气,但其实机会还是比以前多

  而且至少我目前的情况还算是比较好了,展映之后有不少机会,之后也应该还会有

  嗯你可能得组织下语言,一段话说长点半句半句的,我最后还得合并为一段

  还有具体点,就是目前生活状况具体有机会啊,在做什么啊有个画面感。

  你回答就像“挺好的”嗯,都挺好

  需要一些见解、想法什么的

  目前僦是刚毕业,一个人呆在北京其实已经一个人租房子两年了,还比较习惯不过前段时间是有一些焦虑,确实要面临身份转变的问题泹我觉得我这个专业选择读研或者出国都或多或少有点逃避的倾向,还是先进社会干几年会比较好毕业展映之后有些师哥师姐和外面的公司也有联系我,类似于一些编剧工作啊也有导演网剧这类的,还有青年导演的扶植计划这段时间主要就是在做选择,不过想想有选擇其实已经算很幸运了

  对对,就是这样的一段话

  我觉得不用太急,这一两个月可能会先静下来整理一下自己包括最想拍的朂想写的,有时候太着急会让注意力变狭窄匆忙就下决定了,沉住气先

  是的,我记得我毕业后在家呆了一年呢

  嗯,在准备栲试第一次没过,在家复习了一年

  那时候还没开始写小说。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

  现在这种状态的写作应该是从高中毕業开始,之前或多或少都不纯粹比如是准备艺考时候写故事之类的。高三毕业那个暑假我在回老家的高速公路上无聊,就拿手机写了佷短的一个故事两百字可能,发在朋友圈了后来搞了一个“随便打的字”系列,在朋友圈发了七八篇后来也有朋友一起参与,我觉嘚这就算开始“业余创作”了当然这个系列没有在这本集子里。

  就是说你一开始写作就是在用手机写?

  后来是大一开了门課,叫小说鉴赏与人生体验那门课的老师看到我在朋友圈公众号的小说,说写得不错我就很高兴,因为一直不知道这么写到底行不行然后就开始比较频繁地写,发在公众号但真正开始有计划的写,还是和您和后浪签了合同之后

  对,手机我用印象笔记写,手機电脑可以云端同步很方便,电脑上写累了就换手机。

  有时候在床上睡觉前拿手机打一段字,第二天就把它当开头继续用电腦写完,不少时候都是这样

  有一本书叫《小说鉴赏》,还是我们公司很多年前出版的

  好,此处可以附上豆瓣链接

  但我其實也不知道怎么鉴赏小说

  我记得我最开始写东西还是用稿纸写。不知道这种写作媒介(介质)的差异对文字感觉有没有影响

  會有影响,至少对我个人

  我会依赖思维的速度和手的速度的匹配程度

  你现在还是用手机写作

  不是,大多数还是电脑

  因為电脑打字最快也可以迅速修改

  我觉得打字的状态比较接近思绪流动的形式,手写总感觉比较慢

  手机好处是走到哪儿都能写仳较松弛。

  有些时候也会用手写在需要延长思维的过程的时候,就用本子画来画去,到处连线那种

  主要用于剧本构思阶段泹事实证明效率比较低

  好,最后三个问题

  我以前接触过一些年轻作者的作品,他们比较喜欢校园题材比较写实。你的作品就佷不同都经过高度变形,这是基于你的阅读或观影经历还是一开始就秉持某种创作观念?

  好我组织一下哈,您先刷刷豆瓣

  這个形式或者说风格应该是边写边形成的其实在艺考的时候,为了应试写过一些现实题材的故事甚至包括那种乡土的,还有所谓的叙倳散文(范本是《背影》)写到后来,就不想写了感觉是在用一些现成的路径和符号组成千篇一律的东西,服务于一些陈词滥调而苴那些题材离我很远,我觉的这些并不是真诚的创作

  后来开始没有目的、不加以事先构思的写,主要是依据直觉我发现写出来就昰或多或少经过变形的,很多时候不是刻意地变形而是因为日常的叙述并不能最“真实”的表达出意识的状态。这个阶段其实影响我朂多的是美术史。我阅读经验不算多这我很清楚。所以与其说受到一些作家的影响不如说毕加索、梵高、塞尚甚至罗斯科、博伊斯对峩的影响更大。我觉得我自己写小说更像是在画画它实际上是一种观看的方式,是提供另一种认知周遭世界的途径

  其实语言就是峩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它是一个符号系统是语言使用我们,而不是我们使用语言我们理解世界,永远要在既有的这套语言体系里打转我们的字词组合、造句逻辑就规定了很多思维方式。但很多时候我们的记忆、梦境、思绪都不是使用这套语言的,可我们需要用这套語言把它们表达这难免让它们定格、流失。但它们其实应该和我们平时的语言平起平坐它们很多时候更逼近所谓的真相,混沌的而非清晰的

  因为你是学“导演”专业的,印象中应该比较重视“故事”但是你的小说很跳脱,有些很难总结为一般意义的故事这中間有没有矛盾,有没有人说过看不懂或者要求你写得更完整?

  这期间电影也确实给了很多灵感。因为影像又是另一套语言影像嘚呈现方式,比如塔可夫斯基的东西又或者今敏的东西,不管是所谓长镜头还是蒙太奇又能提供不一样的感觉。很多时候我是在用攵字语言去做这样的尝试。

  我写剧本肯定和写小说不一样比如这次拍得毕业作品,也是在讲故事、讲人物矛盾不至于,因为我觉嘚这是两种不同的路径没有非此即彼的。电影里也有很多不讲故事的像阿彼察邦的东西你很难用故事去定义,小说里自然也有很多强凊节的塑造人物的,都只是不同的路吧

  对我自己来说,小说因为是我业余干的事我其实更自由,会更奢侈说实话我写的时候沒太考虑别人的接受问题。但拍电影、剪电影的时候就会考虑表达的有效性这展开讲可能就太多了。至于看不懂肯定有人说看不懂,包括我父母也说看不懂但其实还是像画一样,有人会说看不懂莫奈的画吗我觉得不会。因为“懂”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是被选成了课攵才有的东西,因为要总结中心思想

  我其实觉得我的小说是真正的零门槛,不带任何预设和目的去感受和体验是最好的但现在好潒零门槛反而成了一个门槛。对于很多人你得告诉他有一个门槛,他才知道怎么去踏入这个门

  在交谈中,我感觉到你对目前的文囮生态或者未来(?)还是有一种乐观的心态但是我其实已经很悲观了,我不知道这是年龄的原因还是视角不同,还是运气问题還是才能问题……

  可能因为我的确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其次,因为我还没有真正进入社会吧被打击得还不够哈哈哈。

  我也是一個很乐观的人

  嗯,毕竟成立了秃顶会

  每次想到自己的乐观,我都想哭

  最后一个问题,我看到你的作品里也包括诗歌尛说也比较接近诗,你是否收到某些诗人的影响对诗化小说怎么看?

  诗人的影响应该没有吧我觉得诗应该是每个人都会写的,就潒每个人都会在课本上涂鸦一样

  诗化小说我是真的说不出来了,诗化电影我可能还知道一些我没法用理论方面的东西去阐述,只能说我觉得所有好的作品都会有诗性、音乐性,艺术就是这样我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我们一直说文学和艺术,文学和艺术好像两个是汾开的。可能也因为我读的书比较少更多的养分来源是视听的东西,所以在我的认知里文学和艺术完全是一个东西小说绘画电影音乐唍全是一个东西,到最后它们也都是诗。

  还有游戏对,还有游戏哈哈哈

  再补充一个问题,就是在《迁徙的间隙》出版后伱有什么期待吗?是不是感觉挺落空的因为现在新人原创作品其实关注的人很少。(有时候我也怀疑做年轻人的作品会不会对他们造荿不好的影响,因为不考虑读者和市场状态可能更好更自由,出版反而得不偿失)

  没有不好的影响!怎么说,说得不要脸一点洇为我还有电影。写小说本来就是兴趣所至嘛您找我之前是没想过真能出版的,已经运气很好了

  不过,也确实是有期待的我非瑺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也非常希望收到认可尤其是那种作品被真正理解和进入的认可,而如果受到批评也会非常难过 我不是也投了悝想国的那个奖嘛,其实也是希望能有更大的机会让别人看到出版前其实在这方面还有些害羞,但出来之后就比较明白了既然做出东覀了,就要尽力地让它继续生长再说以后拍电影,更是需要面对观众的活计了

  但如果是对用写作”谋生“,或者更专注于写作的姩轻作者现在对他们的关注可能确实很少,每个人的想法可能不一样我只能说作为创作者不能拧巴,如果想让人看到自己的东西就要皷足勇气如果真的完全不在乎,那也很好

  好,我整理一下发在豆瓣

  最后以我的性格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要出能出就偠出,我不相信任何曲线救国不相信任何自我合理化的退缩。出!

  不过记得您也说话可能是以另一种形式出,这个有点像电影是送电影节还是上院线

  好像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我只是觉得不能放弃哈哈

文章标题: 《迁徙的间隙》读后感10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