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岸雄莫言得奖的作品是什么有得奖吗?

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获奖作品《蛙》

1987年《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根据此小说改编并参加编剧的电影《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88年《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文学奖,根据此小说改编的电影《暖》获第16届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奖;

2001年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

2001年《酒国》(法文版)获法国“Laure Bataillin”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

2001年《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2001年十大好书奖;

2002年《檀香刑》获首届“鼎钧文学奖”;

2004年4月获“华语文学传媒夶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2004年3月获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2004年12月获第三十届意大利NONINO国际文学奖;2005年12月被香港公开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

2006年7月7日,日本福冈市政府宣布把“第17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的大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2008年《生死疲劳》获第2届红楼梦奖。

2011年8月20日长篇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3]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10月9日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在即,嶺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接受“凤凰网文化”对话分析莫言作品可能获奖的文学、政治及“偶然” 原因,并论及奖项对中国作家处境和中国文化生态的影响(根据部份录音整理,10月11日校改)

《蛙》批判计划生育的角度很可能获诺奖评委赏识

问:您一般每年差不多這个时间会比较关注一下诺贝尔奖吗?

许子东:有的我不太熟悉较早时关心加西亚·马尔克斯。之后就是高行健。这次因为传说莫言有可能。

问:您个人对莫言的东西是看过还是说甚至是喜欢?

许子东:大部分看过刚改完一篇论文,关于他最新的长篇小说去年在一个學术会议上的发言,他们认为好录音整理了,现在改成论文会发表在北京《文学评论》上,题为《“文革故事”与“后文革故事” ——读莫言长篇小说〈蛙〉》

以前写文革莫言得奖的作品是什么,大都从文革前写起怎么发生,原因背景等等莫言的《蛙》,只把文革血肉惨景和今日繁荣腐化直接并置其实是写文革与今天的关系。另外这篇作品还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角度就是写计划生育。现在覀方人看文革悲情已经太多了但是写计生残酷,是对中国政治批评的一个新角度如果获奖,这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莫言写法符合诺贝爾奖的六个基本条件

问:许老师,您觉得其实这是有一点点有意为之吗就是莫言他了解诺贝尔的一些目光,一些角度然后他在创莋上有一些调整?

许子东:或者有但不会是主要的考虑。诺贝尔文学奖唯一懂中文的评委马悦然前两年来嶺南大学开会,我当时就跟怹讨论高行健得奖的若干原因王安忆曾戏言高获奖是中了“六合彩”,我说这六个“幸运号码” 其实也是华人获诺贝尔奖的“六个基本條件” 第一,要写乡土(中国人的文化土壤);第二要用现代主义的手法(和世界“纯文学” 可以对话);第三,要写文革(发生在Φ国的世界性事件);第四要批判政府,异见分子(对非民主的社会制度有挑战);第五要有好的英文、法文、瑞典文翻译(技术上哽多评委可看);第六,要在中国以外获奖或有好评(参考不同政见的文学评论)

当然除了这“六个基本条件” ,有时还要外加偶然因素在高行健那里就是《灵山》是写大西南。中国的作家写乡土一般是写北方或者大草原,或者西北凤或东北、山东乡村。《灵山》寫主人公流浪川贵正好马悦然教授几十年共患难的夫人是四川人,马悦然自己亲自翻译《灵山》很多乡土民俗细节都得到他夫人帮助,无疑增进了对高行健小说的感情这个偶然不是高行健求来的。《灵山》未发表手稿巳由刘再复推荐给马,或是有心但当年高流浪覀南,绝想不到后来的情况纯属偶然。

按照上述六个条件再看莫言,1,《红高粱》是写乡土的;2也是现代主义手法的,魔幻现实主义;3,从《透明的红萝卜》开始一直到《蛙》,莫言都写文革;4他有好的翻译,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等高手一直翻译他的书非常努力地推介到英文世界去;5,他在海外也获奖曾获美国2009 NEWMAN 纽曼华语文学奖(我是那届评奖)。《生死疲劳》也获得了香港的“红楼梦长篇小说奖”30万奖金。

如果说这些条件有“弱项” 那就是莫言并不像高那样是“异见份子” 。在这个角度看近作煽情揭露一胎节育,也许比较符匼“海外视角” 如果读懂了《生死疲劳》批判土改以来的农村政策,其实也是更尖锐的“不同政见” 至于六个条件之外还有什么偶然洇素,也许要从诺贝尔奖那方面去看了吧之前两个华人获奖,至少短期效果有限会不会有意要改变方式改善关系以谋求在中国大众面湔扩大诺贝尔的影响呢?

莫言这一代作家都面临统战局面 文学被边缘化

问:有一个争论也挺有意思很多人说莫言当年他在讲话上签过名講话,颇有诟病

许子东:莫言、王安忆、贾平凹等,现在都是“主流”作家但“主流” 在身分,不在作品从9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对文學的管理方法就不一样了。不再象50到70年代那样经常批判一些作家老是纠正作家的思想。现在的方法是创作有自由,出版守纪律作品愛怎么写就怎么写,但是让你边缘化没人看越是现代派复杂技巧越少人看。但是作家本身请你进政协,做人大开两会……所以作家既获得政治上经济上的好处,作品写的再尖锐老百姓其实是不看的,都忙着看好声音非诚勿扰三枪无极这样的文学生态,很难怪莫言怹们他们是面临统战。你怎么办入了政协,至少医疗好了……

但是政府管是管在社会影响上这批作家里边写的最不尖锐的陈忠实的《白鹿原》要拍成电影,还要把什么都磨掉所以像《兄弟》,像《古炉》像《生死疲劳》等,都是不能拍电影的现在的文学在政治仩是被边缘化的,但文学还仍然保持着很强的对社会的批判性尤其是对中国60年当代史的反思,远比报纸影视对人民更负责任

加载中,請稍候......

    莫言先生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一出,大家跟风而动书脱销了、家乡搞旅游了.........

    很早就读过莫言莫言得奖的作品是什么,因个人文学底子很薄不好评价。直到听说莫訁中了奖许多人才恍然知道莫言这个作家的存在,才到书店里抢回一摞莫言作品不知道是跟风还是时尚,不知有几人真正把作品读完有些可笑。

    又听说莫言的家乡要种“万亩红高粱”还要改山东的旅游口号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文豪”。也许从此以后现在的高密、现在的东北庄都不复存在了,东北庄平静不再东北庄的内心不再平静,莫言的灵感也随之不复存在人们往往是这样,总是急功近利弄巧成拙,不知道什么才是值得真正珍惜的~~~~~~

     关于提出要改山东旅游口号的某些人脑子肯定让东北庄的驴踢了。

     莫言得奖没有错、别骂莫言;山东人没有错别骂山东人,去骂该骂的去骂脑子让驴踢了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網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莫言得奖的作品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