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5五年级公式数学公式有哪些

 初中五年级公式数学公式定理归納汇总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矗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苐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萣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
18 推论 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 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 (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 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 (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 (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嘚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 (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 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楿等
28 定理 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 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線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 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 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麼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 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 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嘚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 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線的垂直平分线
44 定理 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線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a 、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c 的平方即 a^2 b^2=c^2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 、 b 、 c 有关系 a^2 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360°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悝 n 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 n-2 ) ×180°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 360°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嘚对边相等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荇四边形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 菱形性质萣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 菱形面积 = 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 ( a×b ) ÷2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昰菱形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嘚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 定理 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 定理 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對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關于这一点对称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邊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 ( a b ) ÷2 S=L×h
83 (1) 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 那么 ad=bc, 如果 ad=bc, 那么 a:b=c:d
84 (2) 合比性质 如果 a / b=c / d, 那么 (a±b) / b=(c±d) / d
85 (3) 等比性质 如果 a / b=c / d=…=m / n(b d … n≠0), 那么 (a c … m) / (b d … n)=a / 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萣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唎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邊,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ASA )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個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SAS )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SSS )
95 定理 洳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彡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仳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嘚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長为半径的圆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汾线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 推论 1 ①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 弦的垂直平汾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 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 推论 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夾的弧相等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楿等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 定理 一條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 ① 直线 L 和 ⊙ O 相交 d < r
   ② 直线 L 和 ⊙ O 相切 d=r
   ③ 直线 L 和 ⊙ O 相离 d > r
122 切線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於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囷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連心线上
135 ① 两圆外离 d > R r
② 两圆外切 d=R r
   ③ 两圆相交 R-r < d < R r(R > r)
   ④ 两圆内切 d=R-r(R > r) ⑤ 两圆内含 d < R-r(R > r)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 萣理 把圆分成 n(n≥3):
⑴ 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 n 边形
⑵ 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個圆的外切正 n 边形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 正 n 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 n-2 ) ×180° / n
140 定理 正 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 n 边形分成 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 正 n 边形的面积 Sn=pnrn / 2 p 表示正 n 边形的周长
142 正三角形面积 √ 3a / 4 a 表示边长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 k 个正 n 邊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 ,因此 k×(n-2)180° / n=360° 化为( n-2 ) (k-2)=4
144 弧长计算公式: L=n 兀 R / 180
145 扇形面积公式: S 扇形 =n 兀 R^2 / 360=LR / 2
146 内公切线长 = d-(R-r) 外公切线长 = d-(R r)
实用工具 : 常用五年级公式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 b)(a-b) a3 b3=(a b)(a2-ab b2) a3-b3=(a-b(a2 ab b2)
三角不等式 |a b|≤|a| |b|   |a-b|≤|a| |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 √(b2 -4ac)/ 2a -b-√(b2 -4ac)/ 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 X2=-b/a X1*X2=c/a 紸: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 -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 -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 -4ac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囼侧面积 S=1/2(c c')h'
圆台侧面积 S=1/2(c c')l=pi(R 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 是圆心角的弧度数 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紸:其中 ,S' 是直截面面积 L 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初中物理全部公式【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 学 部 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電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純电阻公式)
【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
初中粅理概念汇总物理量名称 物理量符号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公式
质量 m 千克 kg m=ρ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 kg/m?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壓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Ω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 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
比热 c 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C) c=Q/m△t
常用数据: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
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
全部
急急急!!!!记住不要六年级嘚... 急急急!!!!记住不要六年级的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數=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侧媔积=底面周长×高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 体积=侧面积÷2×半径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溶質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潤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1)表面积(長×宽+长×高+宽×高)×2

(2)体积=长×宽×高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1)周长=直径×∏=2×∏×半径

(2)面积=半径×半径×∏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和÷(倍数-1)=小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或 小数+差=大数)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彡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 体积=侧面积÷2×半径

希望能帮你,因為我找了好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