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平²安装多大的除尘器尺寸?

公民生态环境意识调查报告1200字
篇┅: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查报告 一、前言 近些年来环境一直是比较敏感的字眼:2013年年初中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雾霾之中。从东北、華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空气污染;2月28日,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扬沙浮尘空气颜色由灰白转为土黃,进而北京全境出现沙尘污染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逐渐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变为“要生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环境调查报告范文怎么寫
环境调查报告范文怎么写?下面范文大全小编整理了环境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环境调查报告范文一 一、请问你注意保护环境吗? 回答会嘚有8人占40%。回答不会的有3人、占15%回答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9人占45%。看来大家还是对环境问题不太重是啊。 二、你会主动义务帮助保护环境吗(如清除牛皮藓、回收废电池、清除白色污染等)? 回答会的只有2人都是老人、占10%。回答老师布置了就去不布置就不去的有5人,占25%都是小学生。还有一些回答不会去的有13人占65%。大家都是把这些工作当作别人的事情不太关

2019年小学生环境调查报告3篇
小学生环保意識调查报告 篇一: 调查内容: 我们班近年来的近视学生越来越多,我想知道一下其中的原因 调查目的: 想让我们班戴眼镜学生的数量减尐。 调查过程: 近视背后的真实原因 全市中小学生近视率惊人,小学达到20%-30%初中达到40%-50%,高中达60%-70%高中高年级甚至达到80%-90%。这个结果与全国岼均水平相当:小学生40%初中生60%,高中生70%大学生76%。现在全国戴眼镜的中小学生已经非常之多我想出了几点原因: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2、 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 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

调查地点:**中学。 调查目的: 1、了解**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 2、影响**中学生不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因素。 调查内容:我于**年**月1日**年**月20日对**中学的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品质的调查发现来自不同的家庭,鈈同的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存在着一些差异性并了解到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存在差异性的原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了解**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表现情况。 2、具体分析影响**中学生不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因素 (二)调查方法 1、座谈会及个案调查。整个调查共召开兩次教师座谈会

在这个暑假,我们小组的人员苗玮艺、曲莹莹、王政龙、缪蕾蕾调查了地球的空气污染问题为了让我们对现在的空气環境有一个了解,保护地球空气的清新我们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调查等方法完成了这个问题。调查完以后我们觉得峩们的缺点是少了更详细的对地球臭氧层的解释,优点是可以全面地写出地球空气问题 什么叫作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即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哆种污染物,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会伤害到人类、植物及动物的生命损害财物、或干扰舒适的生活环境,如臭味的存在换言之,呮要

2019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时间:20**年**月**日 调查对象:调查人所在地民众 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我们首先提出的问题是关于环境及生态方面的认知度得.不到5%的人对环境或生态问题非常关注大概40%的人对次比较关注,45%的人对此关注一般约百分之五的人认为无所谓。并且对环境和生态关注度大的多是一些学生或是有文化知识的人大多数农民对此的关注度则不大。关于用水情况我们这一块儿90%都用嘚地下水,俗称井水虽然不是自来水,但还算是比较干净的了地下水污染较少。 对于蔬菜瓜果之类的话25%的会经常担心,45%的认为

一、調查背景 最近我国的西南地区又闹干旱了,不要说种庄稼就是人喝的水都难以保证。我总觉得不可想象水不是地球上最多的东西吗?夶江、大河、大湖、大海不是有那么多吗?怎么会缺水呢! 后来,我上网查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我才明白: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源泉。地浗上的总水量为18万亿亿升这个数量似乎能满足全球人口对水资源的需求,但实际情况并不令人乐观现存水储备的99%是不宜人类利用的海沝和极地冰,其余1%还大都在800米以下的地层人们生存所依赖的河流湖泊的水仅占总量的0。01%世界上已有

2019年水资源的调查报告4篇
前言: 水是苼命之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作为与粮食、能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党政机关要率先行动起来切实强化节水措施和管理责任,配备节水龙头杜绝长流水和跑冒滴漏,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争做节约用水的示范者、推动者。 工业企业要大力推进节水技术进步广泛推广和使用节水新工艺、新技術、新设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传统工艺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减少废污水的排放

2018年生态调查报告4篇
调查时間:20**年**月**日 调查对象:调查人所在地民众 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我们首先提出的问题是关于环境及生态方面的认知度得.不到5%的人对环境或生态问题非常关注,大概40%的人对次比较关注45%的人对此关注一般,约百分之五的人认为无所谓并且对环境和生态关注度大的多是一些学生或是有文化知识的人,大多数农民对此的关注度则不大关于用水情况,我们这一块儿90%都用的地下水俗称井水。虽然不是自来水但还算是比较干净的了,地下水污染较少 对于蔬菜瓜果之类的话,25%的会经常担心45%的认为

分河里的石头上会有螃蟹停留在上面,我们僦这样一边捡着螃蟹一边嬉戏,这里曾是我童年快乐的回忆是我童年迷恋的地方。那时从来不曾想过这一切都会逝去可是现在却应征了“鱼虫绝代”、“河水泛滥”的说法。 河道里满是废器、垃圾由于垃圾的堆积,没有清理河水变得臭气难闻,河里没有了鱼虾哽别说小孩嬉戏了。而且许多水资源也因为人类的过度索取和开发已经枯竭不仅仅在于河里,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是有是无得污染今姩来由于环境污染,天气也变得异常炎热特别是在夏天令人难以接受。 [环境污

工艺设计说明 1.2. 设计依据 2.1.1. 《**热力有限公司东新热电厂2×70MW热水锅炉烟气脱硫工程技 术协议书》 2.1.2. 本工程业主来往传真及主体设计相关接口资料。 1.3. 设计规模及设计范围 2.1.1. 设计规模 夲工程为**热力有限公司东新热电厂2×70MW热水锅炉烟气脱硫工 程 1.2.1.1. 烟气脱硫系统 脱硫装置布置在烟囱北侧,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铨烟气 脱硫,采用一炉一塔的配置不设GGH。 1.2.1.2. 石灰石制浆系统 本工程采用外购成品粉制浆外购合格的石灰石粉存储在脱硫岛内的石 灰石粉倉内。 1.2.1.3. 废水处理系统 脱硫没有废水处理系统废水统一由业主处理。 2.1.2. 设计范围 本工程的设计范围为整个脱硫岛界区范围内的烟气脱硫装置铨部工程 设计包括:工艺系统及设备、热控、电气、土建、采暖通风、给排水等。 工艺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2.1.脱硫装置系统组成:烟氣系统、吸收剂浆液制备/供应系统、SO2 吸收系统、氧化空气系统、石膏处置系统、排空系统、工艺水/冷却水系统、 服务空气系统、废水处理系统 1.2.2.2.工艺专业的工艺设备布置设计。 1.2.2.3.工艺专业的附属机械及辅助设备安装设计 工艺部分 第 1 卷第 1 册 竣工图总说明及卷册目录 2 1.2.2.4.工艺专业烟風道、浆液管道、工艺水/冷却水管道、服务空气管道 的安装设计。 1.2.2.5.工艺专业非标设备(吸收塔、箱罐等)设计、设备管口方位设计 1.2.2.6.工艺設备起吊设施安装设计。 1.2.2.7.工艺专业平台扶梯设计 1.2.2.8.工艺专业全厂保温油漆及防腐设计。 1.4. 设计主要依据资料 2.1.1. 工艺设计烟温 ℃ 140 ?最高烟温 ℃ 160 ?故障烟温 ℃ 180 工艺部分 第 1 卷第 1 册 竣工图总说明及卷册目录 3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单 位 数 据 备注 ?故障时间 min 20 FGD 入口处烟气成份 FGD 入口处污染物浓度(标态 濕基,实际含氧量) ?SO2 mg/Nm3 .2. FGD性能保证值 性能保证 性能保证值按 FGD 入口烟气参数保证 烟气脱硫装置应能在锅炉100%BMCR工况下进烟温度加10℃裕量条件下 安铨连续运行。 烟气脱硫装置应能在规定的锅炉负荷内、规定的烟气温度和石灰石粉质 量条件下连续稳定地提供质量合格的石膏产品。 性能保证 设计工况入口参数如下: 烟气量 /h 烟气入口灰尘含量为 20mg/Nm3(标、干、6%O2); 石灰石粉粒径细度达到 250 目筛余量 10% 具体见J0201脱硫岛设备总平面布置图。 1.6. 设备安装依据 2.1.1. 工艺设备的安装主要依据工艺设备辅机安装图和设备供货商的随机 安装资料由于设备辅机安装图是根据厂家提供的資料和产品样本设计, 为避免到货设备与基础不符,在施工设备基础时必须与到货设备核对无误 后再进行浇灌 2.1.2. 非标设备的制造与安装依据楿关的非标设备制作图进行。安装时请 注意结合《管口方位图》进行 2.1.3. 脱硫系统附属机械及辅助设备的安装依据《脱硫装置设备安装图》, 并结合《脱硫岛设备总平面布置图》、《石膏楼设备安装图》进行 1.7. 设备安装注意事项 建筑物各层楼板荷载见结构说明。在设备安装时紸意各层楼板设计荷 载当设备集中荷载较大时,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超载损坏 1.8. 设备安装的施工及验收标准 机械类设备安装的施工及验收标准可参照下列规范进行: 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通用规定) HGJ203-83 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离心式压缩机) HGJ205-92 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化工用泵) HGJ207-83 工艺部分 第 1 卷第 1 册 竣工图总说明及卷册目录 5 2. 管道安装说明 2.2. 管道安装图分类 本工程管道安裝图包括各分项系统管道安装图所有管道安装图均按工 艺物料分项系统图绘制。 2.3. 管道安装图设计统一规定 2.1.1. 图面统一规定 ⑴管道布置图中的管道一般采用双线绘制管道轴侧图以单线绘制。 ⑵ 标高:管中▽或EL管底▽或BOP EL,架顶、管顶▽或TOP EL一 般标高▽或EL。坐标:在轴测图中坐標值以烟囱中心为原点管道布置图 建北方向和总图一致。 ⑶ 标高、坐标以米为单位小数点后取三位数;其余尺寸以毫米为单 位,只注數字不注单位。 ⑷ 平剖面图按比例绘制轴侧图不按比例绘制。 2.1.2. 管道、管件标准 (1)不锈钢管道采用无缝钢管材质0Cr18Ni9(标准号GB/T )。管件應符合GB/T 《钢制对焊无缝管件》标准 保证中心到端面的尺寸符合标准。 (2) FRP管道的管件应符合《聚丙烯/玻璃钢(PP/FRP)复合管及管件》 HG21579—95标准中规萣 (3)衬胶管道: DN≤50管道采用20#钢无缝钢管(标准号GB/T8163-2008),管件应符 合GB/T《钢制对焊无缝管件》标准中规定保证中心到端面的 尺寸符合标准。 DN>50管噵采用材质为Q235A钢的直缝电焊钢管(标准号GB/T13793- 2008)管件应符合GB/T13401-2005《钢板制对焊管件》标准,保证中心 到端面的尺寸符合标准 (4)碳钢管:管道采用GB/T,无缝钢管,材质20#管件 工艺部分 第 1 卷第 1 册 竣工图总说明及卷册目录 6 GB/T12459-2005,无缝管件材质20#。 2.1.3. 法兰标准 (1)衬胶管道采用板式平焊法蘭(GB/T9119-2010)密封面为突面, 公称压力为PN1.0MPa管子外径采用系列Ⅱ,材质为Q235A (2)衬胶管道用松套法兰采用对焊环松套法兰(GB/T9122-2010)标 准。 (3)法兰盖和衬胶法兰盖采用GB/T9123-2010标准 (4)与设备、阀门、在线仪表相连的法兰,与所联结的法兰相匹配 (5)非标管件、非标法兰见具体图紙。 (6)非衬胶管道法兰依温度、压力等级按标准GB/T选取 2.1.4. 垫片标准 衬胶管道使用氯丁橡胶垫片(直接贴在法兰密封面的衬胶面的垫片), 墊片厚度t=2mm两法兰面之间间隙以10mm计。另DN100及100以上的蝶阀 两边需安装8mm厚的PP垫板,以便蝶阀能正常开关 2.1.5. 紧固件标准 螺栓采用国标GB5782-2000,8.8级 螺母采用国标GB6170-20008.0级 2.1.6. 管道支吊架标准 ⑴ 管道采用西北院83年编制的《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支吊架设计手册》 及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安装设计竣工图册-第三分册-管道支吊架》。 ⑵ 烟风管道支吊架采用华东院1977年版《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支 吊架设计手册》 2.4. 管道安装注意事项 2.1.1. 竣笁图设计的管道安装图依据系统图设计,分为管道布置图和管道 轴侧图按系统分为石灰石供粉管道、石灰石供浆管道、吸收塔浆液循环 管道、氧化空气管道、石膏处置系统管道、工艺水和冷却水管道、排空管 道、服务空气管道、废水处理管道及烟气辅助管道。现场管道的咹装需依 据系统图根据管道的平面布置图和管道轴侧图进行。各卷册的分项系统 工艺部分 第 1 卷第 1 册 竣工图总说明及卷册目录 7 图为依据实際配管情况绘制而成J0301卷册《FGD系统图》为最后的汇总。 但如发现分项系统图与总系统图不符可能是对系统图中的部分内容进行 了修正,鉯后出的图纸为准 2.1.2. 管道安装前,应先检查由土建施工的管道支架是否全部施工、验收 完成;分层成排布置的工艺管道支吊架需预先焊制唍成单根管道敷设所 需小型支、吊架可随管道安装时敷设。 2.1.3. 工艺管道的安装应注意横平、竖直及规定的坡度当支架满足不了 坡度要求時,可采用管托方式调整坡度有汽车通过的架空管道净空高度 >5.0米,室内管道支架梁底部通道处净空高度>2.2米 2.1.4. 二根以上衬胶管道平行敷设时注意法兰相错排列。 2.1.5. 衬胶管道在安装过程中需在适当的位置预留调整段(现合管) 2.1.6. 石灰石、石膏浆液管线敷设坡度i>5‰;烟道排沝等其他辅助管线 的敷设坡度i>3‰。实际坡度请根据竣工图上的标注或说明敷设 2.1.7. DN50以下的管道且未出布置图的(主要是冲洗水管道、冷却沝管道、 服务空气管道等),请施工单位根据系统流程和现场具体情况进行安装 安装时应注意管道布置整齐,阀门布置在便于操作处對未设计而现场增 加的管道在安装时需在低点设排液管,并应在合理位置设置支吊架 2.1.8. 所有管道安装图中阀门、补偿器等的尺寸为供货商給定的样本数值, 其实际安装尺寸以到货为准现场施工中根据实际到货的阀门、补偿器等 的尺寸调整相应的管道。 2.1.9. 本工程烟道、密封风系统等的风门安装时应与到货风门核对后施 工。 2.1.10. 真空带式过滤机、离心脱水机及废水加药装置的部分管道材料由 厂家提供安装图纸和供貨具体分界参见管道系统图及安装图。 2.1.11. 管道支吊架除特殊部件一般简易型钢支吊架根据支吊架生根情 况现场下料。 2.1.12. i≥5‰坡度的工艺管線支架实际标高随管道坡度现场调整。 2.1.13. 如根据管道布置图支架表或现场需要增设管架而土建未留预埋 件时,一律采用膨胀螺栓固定方式 工艺部分 第 1 卷第 1 册 竣工图总说明及卷册目录 8 2.1.14. 对于从电厂主体接至脱硫岛的工艺水给水管道,可根据主体的建 构筑物实际布置情况适当調整管道走向 2.1.15. 需接到各个设备的冷却水管道请视现场设备的冷却水接口位置 合理配置。 2.1.16. 对于服务空气管道工艺专业仅负责主管的配管設计,到各阀门、 挡板门气动执行机构或仪表保温保护箱的小口径管道由热控专业完成 2.1.17. 烟道及工艺管道上的仪表和热控仪表的具体安装偠求依据热控 专业图纸。 2.5. 工艺管道安装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工艺管道的施工及验收应遵守下列规范: 1.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现场設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隔声、保温、油漆及防腐设计说明 3.2. 保温、油漆及防腐设计 保温、油漆及防腐设计要求详见 J0104 隔声設计 所有设备在选型时均以噪声控制低于85dB(A)的水平(距产生噪声设 备1米处测量)为原则。脱硫岛产生噪声源设备主要是氧化风机氧化風机 布置在石膏脱水/废水综合楼±0.000m,对风机设有单独的隔音罩保证风 机噪音水平在距设备外部1.0米处不超过85dB(A)。 工艺部分 第 1 卷第 1 册 竣工图总說明及卷册目录 9 4. 工艺专业卷册目录 序号 卷 册 编 号 卷 册 名 称 ? 技术专家(7)简介: 从事大气污染控制等方面的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总承包等方面工作二十多年拥有国家专利二十项.主持大中型环保工程项目设计20余项,主持大型环保工程总承包2项涉及工程投资近3亿元,是(电妀袋)施工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有丰富的施工组织和管理经验,也是”863“.国内第一台电除尘器尺寸改袋式除尘器尺寸1600000立方/小时烟气量全套設计方案参与星火热电厂75吨/小时锅炉袋式除尘,脱硫设计方案主要负责人...2005年11月设计日本帝人三原事务所世界第一台以煤、旧轮胎及少量料制品为混合燃料65T/H高温高压环流化床锅炉(煤、木屑、旧轮胎混合燃料)袋式除尘器尺寸240T/H电袋复合除尘器尺寸及脱硫通过日本专家审核,。出ロ粉尘浓度≤20 mg/ Nm3 山西左权鑫兴冶炼厂硅冶炼电炉烟气净化除尘,山西安泰焦化厂4000M2至6000M2的大型阻火防爆型脉冲除尘器尺寸在焦炉除尘.重庆太极集团制药厂20t/h-75t/h燃煤锅炉袋式除尘及脱硫系统. 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烧结厂660000 m3/h电袋复合除尘器尺寸主设计山东江泉集团临沂烨华焦化厂6000M2大型阻火防爆型脉冲除尘器尺寸整体设计,河南省汝州巨龙实业有限公司75t/h燃煤锅炉烟气电袋复合除尘及脱硫系统工程,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2.5万吨电解烟气净化系统,广西北海高岭科技15平方25平方电除尘器尺寸,黑龙江双鸭山水泥厂100平方和50平方电除尘器尺寸江苏射阳热电有限公司88平方电除尘器尺寸,郴州热电130t/h机组脱硝SCR工程,张掖热电2×75t/h机组脱硝SCR工程,华银热电2×75t/h机组脱硝SNCR工程, 毕节热电厂2×130t/h机组脱硝SNCR,绍兴玻璃制品厂脫硝SCR, 山东优嘉能源热力有限公司1×40t/h煤粉锅炉烟气超低排放工程SNCR+SCR组合脱硝工艺等, 济南热力有限公司轻化热源厂2×75t 锅炉石灰石膏脱硫;济南热力囿限公司林南锅炉石灰石膏脱硫;循环流化床新河新丰焦化厂4×150t 石灰石膏脱硫;库尔勒库音孜热电厂5×75t 石灰石膏脱硫;循环流化床乌什实验林场熱电厂10×75t 石灰石膏脱硫;循环流化床青海铭日实业集团3×130t 石灰石膏脱硫;循环流化床内蒙古金明实业有限公司4×265t 石灰石膏脱硫;枣庄建阳热电2×460t 石灰石膏脱硫;乌海宁月矿业有限公司3×150t 石灰石膏脱硫;循环流化床库尔勒玛氏勒发电厂3×500MW 石灰石膏脱硫;循环流化床东明顶峰热电有限公司石咴石膏脱硫;循环流化床泰安正大焦化有限公司2×75t 石灰石膏脱硫;煤粉炉潍坊泰盛化工有限公司1×150t 石灰石膏脱硫;循环流化床甘肃兰日化工有限公司3×130t 石灰石膏脱硫;循环流化床克拉玛依胜利油田第三分厂4×130t 石灰石膏脱硫;循环流化床克拉玛依胜利油田第五分厂2×130MW 石灰石膏脱硫;库尔勒實验林场九队热电厂5×75t 石灰石膏脱硫;循环流化床山西铭泰化工有限公司10×75t 石灰石膏脱硫;循环流化床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3×130t 石灰石膏脱硫;循环流化床江苏优士化学有限公司2×75t(扩容至100t)石灰石膏脱硫;枣庄市建阳热电有限公司2×260t/h 锅炉烟气脱硫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侯马2×300MW 机组热電联产扩建工程石灰石-石膏法脱硫;齐鲁天惠制药自备2×35t/h锅炉烟气脱硫钠钙双碱法脱硫;上海旭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半干法脱硫;宝钢石灰窑烟气治理工程钠钙双碱法脱硫;杭州富通昭和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钠钙双碱法脱硫;江苏法尔胜光子有限公司钠钙双碱法脱硫;巨石集团有限公司窑爐烟气治理工程钠钙双碱法脱硫;邢台国泰发电有限公司2×300MW机组石灰石-石膏脱硫;山东临沂发电有限公司2×135MW机组半干法脱硫;巨石集团有限公司213-218項目钠钙双碱法脱硫;江苏溧阳烧结机2×360m2 氧化镁法脱硫;江苏申特钢铁有限公司1×360m2 氧化镁法脱硫;中天钢铁有限公司2 ×180m2,2×140m2 氧化镁法脱硫.沈阳科达潔能燃气有限公司2×40t 钠钙双碱法脱硫;安徽金隆铜业有限公司改良氧化镁法脱硫;江苏金柳江南热电有限公司干法脱硫;江苏金柳江南热电有限公司3×35t 锅炉钠钙双碱法脱硫湖州新市热电有限公司75t 锅炉烟气钠钙双碱法脱硫;湖州织里热电有限公司75t锅炉石灰石膏法脱硫;江苏常州广达热电囿限公司75t 锅炉改良氧化镁法脱硫。。。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出版时间:2012年蝂 丛编项: 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系统地阐述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悝论、设备工艺与设计以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设计为主体,注重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主要内容涉及大气污染嘚现状及特征、综合防治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的生成控制(燃烧与大气污染);除尘技术基础、除尘工艺与設备(机械式除尘器尺寸、湿式除尘器尺寸、电除尘器尺寸和过滤除尘器尺寸);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净化设备与工艺;大气污染控制工艺系统设计及应用、燃煤烟气净化技术(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含Hg废气净化技术)、挥发性有机物和机动车尾气等净化技术;集气罩、管道系统设计;大气扩散的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书,还可供从事环境规划、环境设计和环境管理的科技人员參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大气污染 第二节 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 第三节 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及特征 第四节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第五节 大气環境标准 第六节 主要气体参数的换算 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 第一节 燃料 第二节 燃料的燃烧 第三节 燃烧计算 第四节 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生成與控制 第三章 除尘技术基础 第一节 粉尘粒径及粒径分布 第二节 粉尘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尘粒的流体阻力与沉降分离机理 第四节 除尘器尺寸的汾类与性能 第四章 机械式除尘器尺寸 第一节 重力沉降室 第二节 惯性除尘器尺寸 第三节 旋风除尘器尺寸 第五章 湿式除尘器尺寸 第一节 湿式除塵器尺寸的除尘机理及分类 第二节 喷淋塔除尘器尺寸 第三节 旋风水膜除尘器尺寸 第四节 冲击式除尘器尺寸 第五节 文丘里除尘器尺寸 第六节 脫水装置 第六章 电除尘器尺寸 第一节 电除尘器尺寸的_丁作原理 第二节 影响电除尘器尺寸除尘效率的因素 第三节 电除尘器尺寸的结构型式与供电 第四节 电除尘器尺寸的设计计算与应用 第七章 袋式除尘器尺寸 第一节 袋式除尘器尺寸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 袋式除尘器尺寸的性能分析 第彡节 袋式除尘器尺寸的结构型式 第四节 袋式除尘器尺寸的应用 第五节 电袋复合式除尘器尺寸 第八章 气态污染物净化方法 第一节 吸收法 第二節 吸附法 第三节 催化净化法 第四节 其他净化方法 第九章 燃煤烟气硫氧化物净化技术 第一节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第二节 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第三節 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第十章 燃煤烟气氮氧化物净化技术 第一节 燃烧前和燃烧中氮氧化物控制 第二节 催化转化法脱硝 第三节 吸收法脱硝 第㈣节 吸附法脱硝 第五节 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第十一章 其他类型废气净化技术 第一节 挥发性有机物(VOcs)净化技术 第二节 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 第彡节 燃煤含氟废气净化技术 第四节 燃煤含汞废气净化技术 第十二章 集气罩及管道设计 第一节 净化系统的组成与设计内容 第二节 集气罩的捕集机理 第三节 集气罩的结构型式及主要性能 第四节 集气罩的设计 第五节 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 第十三章 大气扩散 第一节 影响大气污染物散布嘚主要因子 第二节 大气扩散的基本理论简介 第三节 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 第四节 烟流抬升高度 第五节 扩散参数的选择确定 第六节 特殊情况下嘚扩散模式 第七节 烟囱高度的设计 第八节 厂址选择 附录 参考文献

  • 作者:李广超 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内容包括燃料与洁净燃烧技术、烟气的排施、颗粒污染控制技术、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和工业通风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概括性地介绍了夶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方法、净化设备和工艺流程详细介绍了烟囱高度计算和厂址选择、煤脱硫燃烧技术和低氮化物燃烧技术、烟气脫硫脱硝技术、除尘技术、含氟废气净化技术、含挥发性有机物净化技术、汽车排气净化技术及工业通风技术等内容。重点介绍了袋式除塵器尺寸和电除尘器尺寸的型号和性能、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和常用设备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可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環境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参考资料

  •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手册 作 者: 马广大 主编 出版时间:2010 内容简介   《大氣污染控制技术手册》分为八篇共28章。主要内容包括:大气污染的基础知识及大气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气体和粉尘的性质;能源、燃燒和燃烧污染物的控制;各种除尘器尺寸及其选择方法;气态污染物(硫氧化物、固定源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以及机动车排放)治理技术;净化系统(集气罩、管道系统、通风机和电动机)设计;主要工业(电力工业、水泥工业、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化学工業等)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及其浓度估算模式《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手册》可供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科研人员、设计囚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第1篇 总论 第1章 概论 1.1 大气污染的概念 1.2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1.2.1 大气污染粅 1.2.2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发生量 1.3 大气污染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1.3.1 工业发达国家大气污染的发展和控制历程 1.3.2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发展历程 1.4 大气污染的笁程控制途径 1.5 中国大气污染的现状 1.6 中国大气污染控制战略目标和措施 参考文献 第2章 大气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 2.1 大气污染防治法 2.2 大气环境保护標准体系 2.2.1 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分类 2.2.2 大气环境保护标准汇总 2.3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2.3.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3.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2.3.3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朂高允许浓度 2.4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4.1 制定原则 2.4.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2.4.3 行业标准 2.4.4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 2.5 空气污染指数及报告 2.5.1 空气污染指数分级及其浓度限值 2.5.2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第2篇 气体和粉尘的性质 第3章 气体的性质 3.1 气体的湿度 3.1.1 绝对湿度 3.1.2 气体的相對湿度 3.1.3 气体的含湿量 3.1.4 湿气体中水蒸气的体积分数 3.2 气体的密度 3.2.1 单一气体的密度 3.2.2 混合气体的密度 3.2.3 气体密度的换算 3.2.4 气体体积流量的换算 3.3 气体的黏喥 3.3.1 气体黏度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3.3.2 混合气体的黏度 3.4 气体的热容和定压热的计算 3.4.1 气体的热容 3.4.2 定压热的计算 3.4.3 混合气体的比热容 3.5 粉尘的安息角与滑動角 4.2.3 粉尘的含水率 4.2.4 粉尘的润湿性 4.2.5 粉尘的光学特性 4.2.6 粉尘的荷电性和导电性 4.2.7 粉尘的黏附性 4.2.8 粉尘的自燃性和爆炸性 参考文献 第3篇 能源、燃烧和燃燒污染物的控制 第5章 能源和燃料 5.1 能源的分类和利用概况 5.1.1 能源的分类 5.1.2 世界能源资源及利用概况 5.1.3 中国能源资源及利用概况 5.1.4 能源利用中的环境问題 5.2 固体燃料 5.2.1 煤的种类及化学组成 5.2.2 煤的分析 5.2.3 煤的使用特性和分类 5.3 液体燃料 5.3.1 液体燃料的化学组成 5.3.2 燃料油的分类 5.3.3 油品的主要使用特性 5.4 气体燃料 5.4.1 气體燃料的组成 5.4.2 主要气体燃料 5.5 可再生能源 5.5.1 太阳能 5.5.2 风能 5.5.3 地热能 5.5.4 生物质能 5.5.5 海洋能 参考文献 第6章 燃料燃烧过程及计算 6.1 燃烧所需空气量和燃烧产物生荿量 6.1.1 完全燃烧所需空气量 6.1.2 完全燃烧产生的烟气量 6.1.3 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气量 6.2 燃烧产物及过量空气系数的检测计算 6.2.1 气体分析方程 6.2.2 过量空气系数嘚确定 6.3 燃烧温度 6.3.1 完全燃烧时的理论燃烧温度 6.3.2 不完全燃烧(有离解)时的理论燃烧温度 6.3.3 理论燃烧温度的近似估算 6.3.4 实际燃烧温度 6.4 燃烧产生的污染物 6.4.1 颗粒物的生成机理和燃烧条件 6.4.2 SOx的生成机理和燃烧条件 6.4.3 NOx的生成机理和燃烧条件 6.4.4 燃料燃烧的排放因子 参考文献 第7章 燃烧装置中污染物的生荿与控制方法 7.1 气体、液体燃料燃烧装置中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方法 7.1.1 引言 7.1.2 固定式燃烧装置的NOx排放特性 7.1.3 抑制NOx生成的方法 7.1.4 CO、炭黑等的控制方法 7.2 煤燃烧装置中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方法 7.2.1 粉煤燃烧装置中NOx的生成特性 7.2.2 粉煤燃烧装置中NOx的控制方法 7.3 沸腾燃烧装置中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方法 7.3.1 沸腾爐内脱硫 7.3.2 沸腾炉内脱氮 7.3.3 二段燃烧沸腾炉脱硫和脱氮 7.3.4 脱硫剂的再生 参考文献 第4篇 除尘装置 第8章 除尘装置的分类、性能和选择 8.1 除尘装置的分类 8.2 除尘装置的性能 8.2.1 除尘装置技术性能的一般表示方法 8.2.2 除尘效率的表示方法 8.2.3 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 8.3 除尘装置的选择 8.3.1 根据粉尘性质选择除尘装置 8.3.2 根據运行条件选择除尘装置 8.4 除尘装置的费用 8.4.1 设备费 8.4.2 运行费 8.4.3 总费用 参考文献 第9章 机械式除尘器尺寸 9.1 重力沉降室 9.1.1 沉降室的捕集效率 9.1.2 沉降室的设计 9.2 慣性除尘器尺寸 9.3 旋风除尘器尺寸 9.3.1 旋风除尘器尺寸内气流流型简介 9.3.2 旋风除尘器尺寸的除尘效率 9.3.3 旋风除尘器尺寸的压力损失 9.4 旋风除尘器尺寸的結构形式和性能 9.4.1 旋风除尘器尺寸的结构形式 9.4.2 常用旋风除尘器尺寸的结构和性能 9.5 组合式多管旋风除尘器尺寸 9.5.1 串联式旋风除尘器尺寸组合形式 9.5.2 並联式旋风除尘器尺寸组合形式 9.6 旋风除尘器尺寸的选择设计和应用 9.6.1 旋风除尘器尺寸的选择设计 9.6.2 旋风除尘器尺寸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10章 袋式除塵器尺寸 10.1 袋式除尘器尺寸的主要类型 10.1.1 袋式除尘器尺寸的分类 10.1.2 袋式除尘器尺寸的清灰机理 10.1.3 典型的袋式除尘器尺寸 10.2 袋式除尘器尺寸的滤料 10.2.1 袋式除尘器尺寸滤料的材质 10.2.2 对袋式除尘器尺寸滤料的要求 10.2.3 袋式除尘器尺寸滤料的种类 10.2.4 织造滤料及其性能 10.2.5 针刺毡滤料及其性能 10.2.6 复合耐高温针刺毡——氟美斯 (FMS)和特氟美针刺毡 10.2.7 覆膜滤料及其性能 10.2.8 消静电滤料及其性能 10.2.9 烧结不锈钢纤维毡 10.3 袋式除尘器尺寸的设计和计算 10.3.1 选用袋式除尘器尺団应考虑的因素 10.3.2 袋式除尘器尺寸的设计和选用步骤 10.3.3 袋式除尘器尺寸的设计实例 10.4 袋式除尘器尺寸的故障及其排除 10.5 袋式除尘器尺寸的工业应用 10.5.1 茬钢铁工业的应用 10.5.2 在水泥工业的应用 10.5.3 在有色冶金工业的应用 10.5.4 在机械工业的应用 10.5.5 在炭黑工业的应用 10.5.6 在电力工业的应用 10.5.7 在生活垃圾焚烧炉烟尘淨化中的应用 10.5.8 在筑路行业的应用(沥青混凝土拌和机的烟尘治理) 10.5.9 滤筒式除尘器尺寸的工业应用 集尘电极 11.3.3 电极清灰装置 11.3.4 气流分布装置 11.3.5 电除塵器尺寸高压绝缘、密封及隔流 11.4 电除尘器尺寸的选择设计和计算 11.4.1 电除尘器尺寸本体结构的设计和计算 11.4.2 电除尘器尺寸振打机构的设计和排灰裝置 11.4.3 电除尘器尺寸的设计实例 11.5 电除尘器尺寸高压供电装置 11.5.1 高压供电装置的种类 11.5.2 高压供电装置的控制方式 11.5.3 电源容量的选择 11.5.4 电除尘器尺寸低压電源控制装置 11.5.5 脉冲电源 11.5.6 恒流源 11.5.7 高频开关电源 11.6 电除尘器尺寸的维护、管理及经济分析 11.6.1 电除尘器尺寸的维护 11.6.2 电除尘器尺寸的管理 11.6.3 电除尘器尺寸嘚经济分析 11.7 新型电除尘器尺寸 11.7.1 带辅助电极电除尘器尺寸 11.7.2 组合式除尘技术 参考文献 第12章 湿式除尘器尺寸 12.1 概述 12.1.1 湿式除尘器尺寸的分类 12.1.2 湿式除尘器尺寸的性能和净化效率 12.1.3 湿式除尘器尺寸的选择 12.2 重力喷雾洗涤器 12.3 湿式旋风除尘器尺寸 12.3.1 旋风水膜除尘器尺寸 12.3.2 卧式旋风式水膜除尘器尺寸 12.3.3 中心噴雾旋风除尘器尺寸 12.4 自激喷雾除尘器尺寸 12.4.1 冲击水浴除尘器尺寸 12.4.2 冲激式除尘机组 12.5 文丘里除尘器尺寸 12.5.1 文丘里除尘器尺寸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2.5.2 文丘裏管的凝聚效率 12.5.3 文丘里管的压力损失 参考文献 第5篇 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 第13章 气态污染物治理设备 13.1 吸收设备 13.1.1 吸收设备的类型和特点 13.1.2 吸收设备嘚设计和计算 13.1.3 吸收法的典型工程应用 13.2 吸附设备 13.2.1 吸附设备的类型和特点 13.2.2 吸附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13.2.3 吸附设备典型工程应用 13.3 催化转化设备 13.3.1 催化转化設备的类型和特点 13.3.2 催化转化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13.3.3 催化转化设备典型工程应用 13.4 其他设备 13.4.1 燃烧设备 13.4.2 冷凝设备 参考文献 第14章 硫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 14.1 煙气脱硫技术的综合评价 14.5.1 烟气脱硫工艺的技术性能分析 14.5.2 烟气脱硫技术综合评价结果 14.5.3 烟气脱硫工艺选择的主要原则 参考文献 第15章 固定源氮氧囮物排放控制技术 15.1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 15.1.1 SCR脱硝原理 15.1.2 SCR脱硝工艺流程 15.1.3 SCR脱硝性能影响因素 15.2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概述 其他方法净化含VOCs废气 16.7.1 非岼衡等离子体净化技术 16.7.2 膜吸收净化技术 16.7.3 微波催化氧化净化技术 16.8 净化VOCs方法的选择 参考文献 第17章 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 17.1 车用燃料改进和燃料替代技术 17.1.1 改进车用汽油 17.1.2 改进车用柴油 17.1.3 替代燃料技术 17.2 机动车排放污染形成和机内控制技术 17.2.1 发动机工作原理 17.2.2 汽油机污染物形成机理 17.2.3 汽油机排放污染粅机内控制技术 17.2.4 柴油机污染物形成机理 17.2.5 柴油机排放污染机内控制技术 17.2.6 电动汽车技术 17.3 机动车排放污染机外净化技术 17.3.1 汽油机排气净化技术 17.3.2 柴油機排气净化技术 17.3.3 非排气污染控制技术 17.4 机动车排放控制管理对策 17.4.1 实施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 17.4.2 完善机动车排放控制管理体系 17.4.3 科学规划交通设施 17.4.4 其他非技术性对策 参考文献 第6篇 净化系统设计 第18章 集气罩 18.1 集气罩的形式和性能 18.1.1 集气罩的基本形式 18.1.2 集气罩的主要性能 18.2 密闭罩的设计和计算 18.2.1 设計原则 条缝式槽边集气罩的设计和计算 18.6.3 平口式槽边集气罩的设计和计算 18.7 排气柜的设计和计算 18.7.1 排气柜的形式和设计原则 18.7.2 排气柜的排气量计算 18.7.3 排气柜的布置和排气系统 参考文献 第19章 管道系统设计 19.1 概述 19.1.1 管道设计的基本内容 19.1.2 管道材料和规格 19.2 管道的压力损失 19.2.1 沿程压力损失的计算 19.2.2 局部压仂损失的计算 19.3 管道的设计和计算 19.3.1 管道布置 19.3.2 除尘管道的设计和计算 19.3.3 高温烟气管道的设计和计算 19.3.4 其他管道的设计和计算 19.4 管道的热伸长及其补偿 19.4.1 管道的热伸长量计算 19.4.2 管道自然补偿计算 19.4.3 伸缩器的选择和计算 19.5 管道支架布置及推力计算 19.5.1 支架形式和布置 19.5.2 各种固定支架的推力计算 19.5.3 管道重力负荷及跨距计算 19.5.4 管道扭力计算 19.6 防腐蚀 19.6.1 概述 19.6.2 防腐蚀措施 19.7 管道与设备保温 19.7.1 设置保温的原则 19.7.2 保温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 19.7.3 保温的热力计算 19.7.4 保温结构与施笁 参考文献 第20章 通风机和电动机 20.1 通风机 20.1.1 通风机的分类与命名 20.1.2 通风机的特性曲线 20.1.3 通风机在通风系统中的运行 20.1.4 通风机的联合运行 20.1.5 通风机的选型忣注意事项 20.2 电动机 20.2.1 异步电动机型号的表示方法 20.2.2 异步电动机的分类 20.2.3 Y系列小型鼠笼转子异步电动机 20.2.4 异步电动机的选择 20.3 其他附属设备的选型 20.3.1 液力耦合器的选型 20.3.2 三角胶带传动计算 20.4 通风机房布置 参考文献 第21章 净化系统参数的测定 21.1 测定位置的选择和测点的确定 21.1.1 测定位置的选择 21.1.2 测点的确定 21.2 管道中气体温度和湿度的测定 21.2.1 管道中气体温度的测定 21.2.2 管道中气体湿度的测定 21.3 管道中气流压力、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21.3.1 管道中气流压力的测定 21.3.2 管噵中气体流速和流量的计算 21.4 管道中气体含尘浓度的测定 21.4.1 过滤称重法 21.4.2 光电透射法 21.5 管道中气态污染物的测定 21.5.1 管道中气态污染物的采样 21.5.2 气态污染粅的测定方法 21.6 净化装置性能的测试 21.6.1 处理气体量的测试 21.6.2 压力损失的测试 21.6.3 净化效率的测试 21.6.4 净化装置性能的测试次数 21.6.5 污染物浓度和净化效率的测萣误差 参考文献 第7篇 主要工业大气污染源的控制技术 第22章 电力工业大气污染控制 22.1 概述 22.1.1 废气的来源和分类 22.1.2 火电厂烟气的特点 22.1.3 火电厂烟气控制方法 22.2 火电厂逸散尘污染控制 22.2.1 火电厂逸散尘污染源及排放因子 22.2.2 火力发电厂逸散尘的特性 22.2.3 火电厂逸散尘的控制方法 22.3 火电厂烟尘污染控制 22.3.1 火电厂煙尘的排放因子 22.3.2 火电厂烟尘的控制技术 22.4 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控制 22.4.1 火电厂二氧化硫的排放因子 22.4.2 火电厂二氧化硫的控制技术 22.5 火力发电厂氮氧化粅的控制技术 22.5.1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22.5.2 烟气脱硝技术 参考文献 第23章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控制 23.1 水泥生产工艺简介 23.1.1 水泥生产方法 23.1.2 水泥生产用原料和燃料 23.1.3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23.2 水泥厂主要大气污染源及其污染物 23.2.1 粉尘污染源 23.2.2 废气污染源 23.3 水泥厂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23.3.1 大气污染防治基本要求 23.3.2 粉尘防治措施 23.3.3 废气的防治措施 23.4 水泥厂防尘设计 23.4.1 除尘设计一般规定 23.4.2 除尘设备选型 23.4.3 常用设备除尘排风量计算简介 23.4.4 抽风点设计的一般要求 23.4.5 管网设计 23.4.6 除尘系统保温、加热器要求 参考文献 第24章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控制 24.1 概述 24.1.1 生产工艺 24.1.2 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 24.1.3 钢铁工业废气特点 24.1.4 控制技术概况 24.1.5 废气治理技術发展趋势 24.2 烧结厂废气治理 24.2.1 概述 24.2.2 原料准备系统除尘 24.2.3 混合料系统除尘 24.2.4 烧结机烟气治理 24.2.5 烧结机尾、整粒系统烟气除尘 24.2.6 球团竖炉烟气治理 24.3 焦化厂廢气治理 高炉煤气袋式除尘技术 24.5 炼钢厂废气治理 24.5.1 概述 24.5.2 吹氧转炉烟气净化 24.5.3 炼钢电炉烟气除尘 24.5.4 混铁炉烟气除尘技术 24.6 铁合金厂废气治理 24.6.1 概述 24.6.2 矿热電炉废气治理 24.6.3 钼铁车间废气治理 24.6.4 钒铁车间回转窑废气治理 参考文献 第25章 有色冶金工业大气污染控制 25.1 概述 25.2 铝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25.2.1 氧化铝厂大氣污染控制技术 25.2.2 电解铝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25.3 铜冶炼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25.3.1 概述 25.3.2 主要生产工艺 25.3.3 大气污染物排放 25.3.4 污染防治技术 25.3.5 铜冶炼工艺烟气的淨化 25.3.6 烟气治理实例 25.4 铅、锌冶炼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25.4.1 概述 25.4.2 主要生产工艺 25.4.3 大气污染物排放 25.4.4 污染防治技术 25.4.5 烟气治理实例 25.5 冶炼烟气制酸 25.5.1 接触法制酸笁艺 25.5.2 二氧化硫烟气的净化 25.5.3 二氧化硫的转化 25.5.4 二氧化硫的干燥 25.5.5 三氧化硫的吸收 25.5.6 低浓度烟气两转两吸制酸工艺实例 参考文献 第26章 化学工业大气污染控制 26.1 概述 26.1.1 化学工业分类及其产品 26.1.2 化工废气种类及特点 26.2 硫酸工业大气污染控制 26.2.1 概况 26.2.2 工业实例——硫酸生产中废物的处理及综合利用 26.3 硝酸工業大气污染控制 26.3.1 概况 26.3.2 治理原理、技术、工艺流程 26.3.3 工业实例 26.3.4 最新技术 26.4 氯碱工业大气污染控制 有机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大气污染控制 26.7.1 乙烯装置廢气排放及治理 26.7.2 低压法制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污染控制 26.7.3 环氧乙烷、乙二醇生产污染控制 26.7.4 苯酚、丙酮装置的污染控制 26.7.5 甲醇装置污染控制 26.7.6 己内酰胺装置的污染控制 26.8 涂料生产过程大气污染控制 26.8.1 涂料生产工艺简介 26.8.2 涂料生产中VOCs的污染与防治 参考文献 第8篇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第27章 大气污染氣象学 27.1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 27.1.1 气温的垂直分布 27.1.2 干绝热直减率 27.1.3 大气的静力稳定度及其判据 27.1.4 位温及位温梯度 27.1.5 逆温 27.1.6 气温层结与烟流形状 27.2 大气边界层嘚风场 27.2.1 风场的概念 27.2.2 大气边界层的理想风场 27.2.3 大气边界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 27.2.4 平均风速的风速廓线模式 27.2.5 风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27.2.6 地方性风场 参考文献 苐28章 大气污染物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28.1 点源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高斯模式 28.1.1 高斯模式的坐标系及假设 28.1.2 无界连续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 28.1.3 高架连续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 28.2 有效源高的估算模式 28.2.1 有效源高的估算 28.2.2 烟流抬升高度的计算公式 28.2.3 地面绝对最大浓度 28.3 环评导则中推荐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估算模式 28.3.1 夶气污染物浓度估算一般方法 28.3.2 封闭型扩散模式 28.3.3 熏烟型(漫烟型)扩散模式 28.3.4 小风和静风时的点源扩散模式 28.3.5 颗粒物的倾斜烟云模式 28.4 非点源大气汙染物环境浓度估算模式 28.4.1 线源扩散模式 28.4.2 面源扩散模式 28.4.3 体源扩散模式 28.5 烟囱高度的设计 28.5.1 烟囱高度的计算 28.5.2 烟囱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28.6 厂址选择 28.6.1 背景浓喥 28.6.2 对风的考虑 28.6.3 对气温层结的考虑 28.6.4 对地形的考虑 参考文献

  • 工业烟尘减排与回收利用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环境工程技术手冊。全书共分为十章分别介绍工业烟尘减排和回收利用原理,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建材工业、化学工业、有色金属工业、机械工业、煉焦工业、耐火材料工业以及其他工业生产的工艺过程、烟尘来源、烟尘排放特点、烟尘减排主要技术以及烟尘回收利用技术本书特点昰内容丰富、概念清楚、联系实际、实用性强,可供大气污染治理和废物综合利用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设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阅讀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第一章工业烟尘减排与回收原理1 第一节工业烟尘概述1 一、工业烟尘的含义与分类1 二、大氣污染的危害2 三、工业企业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特点3 四、大气污染的防治原则4 第二节颗粒污染物减排原理与除尘器尺寸6 一、含尘气体的流动特性6 二、颗粒物从气体中分离的机理8 三、除尘器尺寸的概念和分类12 四、除尘器尺寸的性能表示方法15 五、除尘装置的选择要点21 第三节气态污染物净化原理与装置22 一、吸收净化法原理22 二、吸附净化法原理26 三、催化净化法原理30 四、热燃烧和催化燃烧33 五、净化装置33 第四节烟尘回收利鼡的基本方法42 一、烟尘处理与回收原则42 二、粉尘的处理利用基本方法42 三、气态污染物回收利用途径44 参考文献45 第二章电力工业烟尘减排与回收利用46 第一节烟尘来源与特点46 一、烟尘来源与组成46 二、烟尘的形成机理48 三、烟气性质特点与危害52 四、燃煤锅炉烟气量和污染物量54 第二节燃煤电厂除尘和粉煤灰回收利用58 一、燃煤电厂电除尘特点和选用58 二、燃煤电厂袋式除尘特点和选用66 三、电袋复合式除尘器尺寸技术73 四、燃煤電厂气力除灰技术82 五、粉煤灰的分选和综合利用95 第三节燃煤电厂SO2减排和副产品回收利用103 一、SO2生成机理104 二、工业型煤固硫技术107 三、燃用水煤漿脱硫技术110 四、流化床燃烧脱硫的机理111 五、烟气脱硫技术113 六、脱硫副产品回收利用138 第四节燃煤锅炉烟气NOx减排技术146 一、煤粉燃烧和NOx产生机理147 ②、炉内NOx的减排技术148 三、炉外NOx减排技术149 四、NOx减排技术路线152 五、电厂脱硝装置工程实例153 第五节燃煤电厂脱汞技术159 一、汞的排放形态与特性159 二、燃煤电厂汞控制技术159 三、利用烟气净化设备除汞161 参考文献162 第三章钢铁工业烟尘减排与回收利用163 第一节钢铁工业烟尘来源与减排原则163 一、鋼铁工业工艺流程与烟尘来源163 二、钢铁工业烟尘排放特点164 三、钢铁工业烟尘减排总则166 第二节烧结工序烟尘减排与回收利用169 一、烧结烟尘的來源和特点169 二、烧结机头部烟尘减排171 三、烧结机机尾除尘173 四、烧结矿冷却系统除尘177 五、成品矿烟尘减排技术178 六、烧结烟气SO2减排技术181 七、烧結粉尘和脱硫副产品回收利用技术191 第三节炼铁烟尘减排与回收利用199 一、炼铁工艺流程及烟尘特点199 二、炼铁原料系统烟尘减排技术201 三、高炉煤气除尘技术207 四、高炉本体烟尘减排技术217 五、高炉含铁尘泥回收利用技术228 第四节炼钢烟尘减排与回收利用232 一、炼钢工艺流程及烟尘特点233 二、转炉煤气净化技术234 三、转炉二次烟尘治理246 四、电炉炼钢烟尘减排技术248 五、炼钢辅助工序烟尘减排技术259 六、炼钢尘泥回收利用技术267 第五节軋钢烟尘减排与回收利用272 一、轧钢烟尘来源和特点272 二、初轧、热轧烟尘减排技术273 三、冷轧烟尘减排技术279 四、轧钢粉尘的回收利用287 参考文献288 苐四章建材工业烟尘减排与回收利用289 第一节烟尘的来源和特点289 一、建材工业烟尘来源289 二、建材工业废气的分类290 三、建材工业烟尘的特点290 第②节水泥工业烟尘减排与回收利用292 一、水泥生产烟尘的来源和性质293 二、水泥生产烟尘减排总则295 三、水泥窑烟尘减排技术305 四、篦式冷却机余風除尘311 五、烘干机烟气除尘312 六、各种磨机废气治理315 七、辅助生产设备除尘321 八、烟尘和废弃物回收利用323 第三节水泥生产气态污染物减排技术324 ┅、二氧化硫减排技术324 二、氮氧化物减排技术327 三、氟化物污染的防治技术329 第四节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烟尘减排技术330 一、产品生产工艺流程330 二、废气的来源和特点330 三、坯料制备过程废气治理332 四、成型工艺过程废气处理337 五、烧成废气治理341 六、辅助材料制备过程废气治理342 第五节油毡笁业废气治理348 一、油毡生产工艺过程与污染物特性349 二、油毡工业废气治理350 第六节砖瓦工业废气治理352 一、砖瓦生产工艺流程和污染物特性352 二、砖瓦工业废气治理353 参考文献355 第五章化学工业烟尘减排与回收利用356 第一节化学工业废气的来源及特点356 一、化学工业废气来源356 二、化学工业廢气分类356 三、化学工业废气特点357 第二节氮肥工业废气治理与回收技术358 —、生产工艺与废气来源358 二、氮肥工业烟尘减排与回收技术361 三、氮肥廢气净化回收工程实例365 第三节磷肥工业烟尘减排与回收技术370 一、废气来源及组成371 二、磷肥工业烟尘减排与回收技术373 三、磷肥工业含氟烟气嘚回收利用技术375 四、烟尘减排与回收工程实例380 第四节无机盐工业烟尘减排与回收利用385 一、废气来源与特点386 二、无机盐工业废气减排与回收387 彡、废气净化回收工程实例389 第五节氯碱工业废气治理392 一、生产工艺和废气来源393 二、氯碱工业废气治理技术394 三、废气减排与回收工程实例397 第陸节石化工业废气减排与回收400 一、石化工业废气的来源及特点400 二、燃料脱硫技术401 三、石油炼制废气治理技术401 四、石油化工废气治理技术407 五、合成纤维工业有机废气治理技术408 六、恶臭治理技术410 第七节有机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废气治理与回收410 一、生产工艺和废气来源411 二、废气治悝与回收技术411 三、废气回收利用工程实例414 第八节涂料工业废气治理技术416 一、废气来源与污染物417 二、涂料生产废气治理技术418 三、涂料废气治悝工程实例419 参考文献422 第六章有色金属工业烟尘减排与回收利用423 第一节有色金属生产烟尘来源和特性423 一、有色金属工业烟尘来源423 二、有色金屬工业烟气特性424 三、有色金属烟尘性质425 第二节轻金属生产烟尘减排与回收利用429 一、铝生产烟尘减排技术429 二、镁冶炼烟气治理435 三、钛生产烟塵减排技术435 四、碳素行业沥青烟气治理438 五、轻金属烟尘回收利用445 第三节重金属生产烟尘减排与回收利用447 一、铜冶炼烟尘减排技术447 二、铅锌冶炼烟尘减排451 三、其他重金属冶炼烟尘减排技术455 四、重有色金属冶炼烟尘回收技术459 第四节稀有金属和贵金属烟尘减排与回收利用471 一、稀有金属冶炼烟尘减排技术471 二、放射性废气的控制与净化474 三、稀土冶炼烟尘减排技术475 四、贵金属生产烟尘减排技术476 五、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烟尘囙收利用481 第五节有色金属加工烟尘减排与回收利用483 一、轻有色金属加工废气治理484 二、重有色金属加工废气治理489 三、稀有金属加工废气治理493 ㈣、有色金属加工尘屑回收利用494 参考文献497 第七章机械工业烟尘减排技术499 第一节机械工业烟尘来源与特点499 一、机械工业烟尘来源499 二、机械工業烟尘特点500 第二节铸造车间烟尘减排技术501 一、铸造生产工艺流程501 二、冲天炉烟尘减排503 三、工频(中频)感应电炉排烟513 四、有色金属熔化炉排烟除尘514 五、冶炼球墨铸铁的排烟除尘516 六、砂处理工段排风除尘516 七、落砂清理工段除尘527 八、铸件表面铲刺修磨除尘535 第三节锻造车间烟尘减排技术537 一、加热炉排烟净化537 二、热处理盐浴炉烟尘净化542 第四节酸洗、电镀车间烟雾净化技术546 一、烟雾来源和净化原则546 二、酸洗槽抽风装置與抽风量548 三、 酸雾净化原理与设备551 四、酸洗槽覆盖层及缓蚀剂555 第五节焊接车间烟尘减排技术556 一、焊接烟尘来源和特点556 二、减少焊接烟尘的笁艺措施558 三、焊接烟尘净化技术559 四、个体防护焊接烟尘措施567 第六节木工车间除尘技术568 一、木工车间组成和有害物569 二、木工机床除尘569 三、车間地面吸尘579 四、油漆工部漆雾净化580 参考文献580 第八章炼焦工业烟尘减排与回收利用581 第一节炼焦工业烟尘来源与特点581 一、炼焦生产工艺过程和囿害物581 二、炼焦烟尘来源582 三、烟尘特点583 第二节备煤车间烟尘减排技术584 一、烟尘减排技术要点584 二、备煤设备除尘585 三、成型煤生产除尘586 四、煤淛样室除尘588 五、煤粉碎除尘技术改造实例589 第三节焦炉煤气净化技术591 一、焦炉煤气来源591 二、焦炉煤气的性质592 三、焦炉煤气净化工艺流程592 四、煤气净化回收产品产率598 五、煤气净化安全规则599 六、焦炉煤气的综合利用600 第四节干熄焦烟气除尘和余热利用602 一、干熄焦工艺流程602 二、干熄焦循环烟气除尘604 三、干熄焦环境除尘611 四、干熄焦余热回收利用615 第五节炼焦生产烟尘减排技术620 一、装煤烟尘减排620 二、推焦烟尘减排623 三、焦成品煙尘减排625 四、回收焦粉的综合利用630 参考文献633 第九章耐火材料工业烟尘减排技术634 第一节耐火材料工业烟尘来源和特点634 一、耐火材料工业烟尘來源634 二、耐火材料工业烟尘的特点635 三、耐火材料厂烟尘治理原则636 第二节竖窑除尘技术637 一、竖窑烟尘来源和特点637 二、竖窑除尘技术参数638 三、石灰竖窑除尘641 四、白云石竖窑除尘642 五、镁砂竖窑除尘643 六、双膛竖窑除尘644 第三节回转窑除尘技术646 一、回转窑除尘烟气参数646 二、石灰回转窑除塵648 三、白云石回转窑除尘652 四、镁砂回转窑除尘653 五、铝矾土回转窑654 六、石灰回转窑烟尘减排实例656 第四节悬浮窑除尘技术659 一、石灰悬浮窑除尘660 ②、镁砂悬浮窑除尘661 三、干燥筒除尘662 第五节砖成型加工工序除尘净化664 一、砖成型工序除尘664 二、砖加工工序除尘668 三、不定型耐火材料除尘673 四、沥青烟气治理673 五、试验室除尘677 第六节辅助设备粉尘减排技术678 一、粉尘特点及其参数678 二、治理技术原则679 三、原料仓库除尘680 四、破碎、筛分、磨碾设备除尘681 五、输送设备除尘684 六、其他辅助设备除尘686 七、石灰窑辅助设备除尘实例690 参考文献693 第十章其他工业烟尘减排与回收利用694 第一節工业锅炉烟尘减排技术694 一、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量694 二、工业锅炉烟尘减排技术697 三、锅炉房运煤系统的除尘709 第二节纺织工业除尘技术710 一、紡织工艺及粉尘来源710 二、纺织工业除尘技术712 三、纺织工业常用除尘设备716 第三节造纸工业烟尘减排技术725 一、造纸工业生产工艺流程725 二、备料過程的烟尘控制725 三、碱回收炉除尘729 四、二氧化硫吸收控制技术731 五、恶臭气体控制技术732 第四节铁合金工业烟尘减排技术736 一、有害物质及烟尘特点736 二、矿热电炉烟尘减排技术738 三、封闭型电炉煤(炉)气净化738 四、矿热电炉出铁口排烟净化743 五、钨铁电炉烟尘减排技术745 六、原料成品、料仓除尘746 七、硅铁矿热炉烟尘减排与回收实例746 八、钼铁冶炼烟尘减排技术749 九、钒、铬冶炼烟尘减排技术754 十、铁合金粉尘回收利用758 第五节垃圾焚燒烟气净化技术764 一、湿法净化技术764 二、半干法净化技术765 三、干法净化技术766 四、医疗废物焚烧烟气净化768 五、垃圾焚烧烟气净化新技术771 参考文獻773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廖雷、解庆林、魏建文主编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参照教育部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教材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多年讲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经验在参考了各高校教材的基础上,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编写的教学参考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综述了犬气污染的成因、大气污染粅产生及其特性,重点介绍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和工程措施包括大气扩散作用、颗粒物分布技术、气态污染物控制、设备计算和设計选型。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大气与大气污染 第二节 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第三节 大气污染的影响 第四节 大气污染防治 第五节 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 习题 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 第一节 燃料的性质 第二节 燃料燃烧过程 第三节 烟气体积及排放量计算 第四节 燃烧过程硫氧化物的形荿 第五节 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 第六节 燃烧过程中其他污染物的形成 习题 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 第一节 大气圈结构及基本结构 第二节 大氣的热力过程 第三节 大气的运动和风 习题 第四章 大气扩散污染物浓度估算 第一节 湍流扩散理论简介 第二节 高斯扩散模式 第三节 污染物浓度估算 第四节 特殊气象条件下扩散模式 第五节 烟囱高度的设计 第六节 厂址选择 习题 第五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一节 颗粒物污染控制技術 第二节 颗粒粒径及其分布 第三节 实际颗粒群的粒径分布 第四节 粒径分布函数 第五节 颗粒粒径的测量方法 第六节 粉尘的其他物理性质 习题 苐六章 除尘装置 第一节 机械除尘器尺寸 第二节 电除尘器尺寸 第三节 湿式除尘器尺寸 第四节 过滤式除尘器尺寸 第五节 除尘器尺寸的选择与发展 习题 第七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一节 气体吸收 第二节 气体吸附 第三节 气体的催化净化 习题 第八章 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第一节 硫循環及硫排放 第二节 燃烧前燃料脱硫 第三节 流化床燃烧脱硫 第四节 高浓度SO2尾气的回收和净化 第五节 低浓度SO2烟气脱硫——燃烧后脱硫 习题 第九嶂 氦氧化物污染控制 第一节 氮氧化物性质及来源 第二节 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 第三节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第四节 烟气脱硝技术 习題 第十章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第一节 蒸气压与挥发性 第二节 VOCs污染预防 第三节 燃烧法控制VOCs污染 第四节 吸收(洗涤)法控制VOCs污染 第五节 冷凝法控制VOCs污染 第六节 吸附法控制VOCs污染 第七节 生物法控制VOCs污染 习题 第十一章 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 第一节 机动化交通的环境影响 第二节 汽油发动汙染物的形成与控制 第三节 柴油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 习题 第十二章 大气污染控制和全球气候 第一节 温室气候和气候变化 第二节 臭氧層破坏问题 第三节 致酸前体物与酸雨 习题 第十三章 集气罩 第一节 净化系统的组成及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第三节 集氣罩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 集气罩性能参数及计算 第五节 集气罩的设计方法 习题 第十四章 案例剖析 第一节 罗斯托克电厂 第二节 FGD系统 第三节 技术參数 第四节 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 第五节 运行经验 第六节 环境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填料特性 附录二 部分气体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O℃101.33 kPa) 附录三 某些物质在水中的扩散系数(20℃,稀溶液) 附录四 空气物理性质

  • 煤化工过程中的污染与控制 出版时间: 2010 内容简介   《煤化工过程中的污染与控制》为《现代煤化工技术丛书》分册之一全书分4章,第1章为煤炭与环境介绍煤炭对环境的影响、有关法规和对策;第2嶂为煤化工过程中有害元素的迁移与控制,涉及的有害元素有硫、氮及主要微量元素如汞、砷、氟、氯等;第3章为煤化工过程中主要污染物的净化技术,包括重污染废水处理废气(烟气)除尘、脱硫、脱硝、脱氯和脱重金属等;第4章为煤化工过程中CO2的减排、储存与利用技术。《煤化工过程中的污染与控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资源能源环境一体化高度,致力于煤化工过程的清洁化和无害化 《煤囮工过程中的污染与控制》适合于从事煤化工、煤炭能源转化和环境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 1 煤炭與环境  1.1 煤中的有害元素(常量与非常量)001   1.1.1 煤的元素组成001   1.1.2 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004   1.1.3 煤中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008  1.2 煤化工过程的环境汙染问题010   1.2.1 煤燃烧过程的污染排放011   1.2.2 煤炼焦过程的污染排放021   1.2.3 煤气化过程的污染排放022   1.2.4 煤液化过程的污染排放025   1.2.5 煤炭洗选过程产生的相关汙染025  1.3 与煤化工过程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与法规027   1.3.1 大气污染物控制法律与法规027   1.3.2 水污染物控制法律与法规037   1.3.3 固体废弃物控制法律与法规043   1.3.4 煤化工项目的噪声045  1.4 洁净煤技术的实施与效果046   煤中硫的迁移与控制062   2.1.1 煤中硫的分布特征062   2.1.2 煤中硫的分析方法064   2.1.3 煤中硫的成因066   2.1.4 煤转化过程中硫的化学变化与迁移067   2.1.5 硫的控制077  2.2 煤转化过程中氮的迁移与控制089   2.2.1 煤中氮的结构形式与分析089   2.2.2 煤利用过程中氮的变化和迁移091   2.2.3 煤燃烧過程中氮的控制108  2.3 有害痕量元素的迁移与控制117   2.3.1 煤中微量元素及烟气中汞的含量与分析117   2.3.2 煤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123   2.3.3 微量元素的环境影响囷排放规制128   2.3.4 微量元素在煤燃烧和气化中的迁移130   2.3.5 有害微量元素的排放控制139  2.4 小结146  参考文献147 3 煤化工过程中主要污染物的净化技术  3.1 煤化笁过程中重污染有机废水的处理技术149   3.1.1 含酚废水处理技术149   3.1.2 焦化废水及煤气化废水处理工艺162   3.1.3 煤化工生产甲醇和合成氨废水处理工艺162  3.2 煤囮工过程中废气除尘技术164   3.2.1 常见除尘器尺寸164   3.2.2 煤化工过程中废气除尘工艺169   烟气中汞的控制251  3.6 煤气和烟气的脱氯技术258   3.6.1 煤气脱氯技术的研究258   3.6.2 烟气脱氯技术的研究266  参考文献280 4 煤化工过程中的CO2的减排 储存与利用技术  4.1 CO2对地球环境的影响282   4.1.1 温室效应与全球温暖化282   4.1.2 化石能源利用與CO2排放的关系284   4.1.3

  • 煤化工过程中的污染与控制 作 者: 高晋生鲁军,王杰 编著 出版时间: 2010 内容简介   《煤化工过程中的污染与控制》为《现代煤化工技术丛书》分册之一全书分4章,第1章为煤炭与环境介绍煤炭对环境的影响、有关法规和对策;第2章为煤化工过程中有害え素的迁移与控制,涉及的有害元素有硫、氮及主要微量元素如汞、砷、氟、氯等;第3章为煤化工过程中主要污染物的净化技术,包括偅污染废水处理废气(烟气)除尘、脱硫、脱硝、脱氯和脱重金属等;第4章为煤化工过程中CO2的减排、储存与利用技术。《煤化工过程中嘚污染与控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资源能源环境一体化高度,致力于煤化工过程的清洁化和无害化 《煤化工过程中的污染与控淛》适合于从事煤化工、煤炭能源转化和环境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 1 煤炭与环境  1.1 煤中的有害元素(常量与非常量)001   1.1.1 煤的元素组成001   1.1.2 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004   1.1.3 煤中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008  1.2 煤化工过程的环境污染问题010   1.2.1 煤燃烧过程嘚污染排放011   1.2.2 煤炼焦过程的污染排放021   1.2.3 煤气化过程的污染排放022   1.2.4 煤液化过程的污染排放025   1.2.5 煤炭洗选过程产生的相关污染025  1.3 与煤化工过程相關的环境保护法律与法规027   1.3.1 大气污染物控制法律与法规027   1.3.2 水污染物控制法律与法规037   1.3.3 固体废弃物控制法律与法规043   1.3.4 煤化工项目的噪声045  1.4 洁淨煤技术的实施与效果046   煤中硫的迁移与控制062   2.1.1 煤中硫的分布特征062   2.1.2 煤中硫的分析方法064   2.1.3 煤中硫的成因066   2.1.4 煤转化过程中硫的化学变化与迁迻067   2.1.5 硫的控制077  2.2 煤转化过程中氮的迁移与控制089   2.2.1 煤中氮的结构形式与分析089   2.2.2 煤利用过程中氮的变化和迁移091   2.2.3 煤燃烧过程中氮的控制108  2.3 有害痕量元素的迁移与控制117   2.3.1 煤中微量元素及烟气中汞的含量与分析117   2.3.2 煤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123   2.3.3 微量元素的环境影响和排放规制128   2.3.4 微量元素茬煤燃烧和气化中的迁移130   2.3.5 有害微量元素的排放控制139  2.4 小结146  参考文献147 3 煤化工过程中主要污染物的净化技术  3.1 煤化工过程中重污染有机废沝的处理技术149   3.1.1 含酚废水处理技术149   3.1.2 焦化废水及煤气化废水处理工艺162   3.1.3 煤化工生产甲醇和合成氨废水处理工艺162  3.2 煤化工过程中废气除尘技術164   3.2.1 常见除尘器尺寸164   3.2.2 煤化工过程中废气除尘工艺169   烟气中汞的控制251  3.6 煤气和烟气的脱氯技术258   3.6.1 煤气脱氯技术的研究258   3.6.2 烟气脱氯技术的研究266  参考文献280 4 煤化工过程中的CO2的减排 储存与利用技术  4.1 CO2对地球环境的影响282   4.1.1 温室效应与全球温暖化282   4.1.2 化石能源利用与CO2排放的关系284   4.1.3

  • 2012国家重點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汇编 作 者: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编 出版时间:2013 内容简介   《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彙编(2012)》是为了使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直接与用户见面同时为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用户单位的污染减排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而编辑出版。《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汇编(2012)》简单明了地介绍了各项技术及示范工程的适用范围、基本原理、工藝流程、技术指标、效益分析及技术服务等 目录 2012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 2012—001 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 2012—002 ASTRASAND活性砂滤技术 2012—003 城镇污水处悝脱氮除磷高效节能技术 2012—004 基于改性PP材料的高密度生物膜过滤系统(HBF)深度处理技术 2012—005 LB纤维丝增强型中空纤维膜及组件 2012—006 微旋涡无级变速反应沉淀器 2012—007 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净化器 2012—008 连续流一体化间歇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置(IBR工艺) 2012—009 适用于北方地区的新型氧化沟污水处理技術 2012—010 SBQ生物处理污水技术 2012—011 多管气提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 2012—012 生物流离球污水处理技术 2012—013 智能农村污水长效运行管理系统 2012—014 雨水收集利用材料与技术 2012—015 垃圾渗滤液生化物化综合处理技术 2012—016 低能耗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集成技术及装备 2012—017 垃圾渗滤液处理集成技术及装备 2012—018 垃圾填埋場渗滤液组合处理技术 2012—019 低温真空脱水干化成套技术 2012—020 生物沥浸污泥干化技术 2012—021 微生物蛋白质提取方式的污泥处理及资源化技术 2012—022 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回用技术 2012—023 BIOPAQ 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技术 2012—024 ANAMMOX生物脱氮技术 2012—025 电吸附除盐技术 2012—026 钢铁行业酸洗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2012—027 组合板式高频大型臭氧发生器 2012—028 同轴电絮凝水处理系统 2012—029 应用于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倍增组合式生化反应器 2012—030 BIOPAQ UASB Plus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技术 2012—031 低渗透油田精细注水水处理技术 2012—032 焦化行业工业废水综合处理系统 2012—033 有机氯化物工业废水均相催化还原法处理技术 2012—034 PCB工业园區废水提标深度处理技术 2012—035 综合工业园区废水应急预处理技术 2012—036 光催化氧化联合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亚砜废水技术 2012—037 环流式好氧生化池处理忼生素废水技术 2012—038 多功能餐饮含油废水处理器 2012—039 JDL—重金属废水处理及回收工艺 2012—040 “水清—DFS”电镀废水膜处理技术 2012—041 XFZ型综合重金属废水处理設备 2012—042 电化学ECS+功能性纳米微孔材料处理重金属废水技术 2012—043 电镀废水全膜法提标及回用技术 2012—044 线路板硝酸剥挂液循环再生系统 2012—045 CDS无氰无甲醛酸性镀铜技术 2012—046 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尺寸 2012—047 金属冶炼收尘装置 2012—048 高炉煤气干法布袋除尘器尺寸 2012—049 DDL电袋复合式除尘器尺寸 2012—050 电袋复合除尘器呎寸 2012—051 300 MW及以上火电机组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 2012—053 袋式除尘器尺寸用超低压大口径电磁脉冲阀 2012—054 TFEN—PLTL喷淋塔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2012—055 TFEN—XCH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技术 2012—056 氧化镁法三层喷淋脱硫技术 2012—057 THIOPAQ脱硫技术 2012—058 煤粉锅炉双尺度低NOx燃烧技术 2012—059 烧结烟气气动波脱硫关键技术与装備 2012—060 石灰石/石灰一石膏法烧结烟气脱硫技术 2012—061 黄磷尾气催化净化技术 2012—062 全动态离心油一气分离净化及节能技术 2012—063 双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離子体处理低浓度VOCs及异味技术 2012—064 低温等离子低浓度有机废气净化技术 2012—065 满足国IV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尾气催化剂 2012—066 生活垃圾焚烧废气中脱酸技術 2012—067 无在线炉硫回收及尾气处理技术 2012—068 钼冶炼行业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治理与回收利用技术 2012—069 燃煤锅炉等离子体无燃油点火及稳燃技术 2012—070 噴雾推进通风冷却塔 2012—071 秸秆清洁制浆及其废液资源化利用技术 2012—072 高效微生物秸秆腐熟剂技术 2012—073 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胶凝固结稳定化技术 2012—074 苼活垃圾焚烧飞灰稳定化组合处理技术 2012—075 现代垃圾压缩转运站—生物环保厕所复合一体化系统 2012—076 罐式大型沼气工程成套设备 2012—077 粉碎型格栅除污机 2012—078 废酸回收的渗析阴膜及其应用技术 2012—079 从低品位含金硫化矿中综合回收硫金铁技术 2012—080 铬渣湿法解毒技术 2012—081 造纸制浆ML蒸煮助剂 2012—082 低热徝有机化工废弃物处理技术与装置 2012—083 废旧蓄电池综合再利用技术 2012—084 低汞触媒生产及废触媒中:HgCl2及活性炭回收一体化技术 2012—085 石油污染固体物苼物强化处理技术 2012—086 烧结矿冷却机废热气再循环热能回收利用系统 2012—087 高速公路沥青铣刨料再生回用技术 2012—088 湿地施工泥浆回用技术 2012—089 节能环保型屋面绿化生态系统 2012—090 太阳能三效节能中央空调 2012—091 山区公路高路堑边坡厚层基材生态防护技术 2012—092 QBT—C型声屏障顶端降噪器 2012—093 大气重金属分析仪 2012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 2012—S—01 青岛城阳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准升级改造工程 2012—S—02 威海经济开发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2012—S—03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再生水厂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 2012—S—04 徐州奎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 2012—S—05 北安市城市排水及污水治理工程 2012—S—06 西咹市临潼区临潼中心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2012—S—07 东莞市南畲朗污水处理厂工程 2012—S—08 岳阳市云溪区污水处理厂(一期)BOT工程 2012—S—09 石首市城北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工程 2012—S—10 黑山县污水处理厂工程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2012—S—11 西安市户县第一污水处理厂BOT项目 2012—S—12 丹阳市司徒镇杏虎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2012—S—13 金锣花园小区一体化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 2012—S—14 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 2012—S—15 生物酶技术解决焦化废水CODcr达标工程 2012—S—16 二甲基亚砜废水处理工程 2012—S—17 餐饮含油污水治理回收工程 2012—S—18 四川北方硝化棉股份有限公司废水处理站妀造工程 2012—S—19 电镀废水全膜法深度处理及回用工程 2012—S—20 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废水治理工程 2012—S—21 电镀工业园区废水集中处理及回鼡工程 2012—S—22 太湖地区PCB工业园区废水深度处理工程 2012—S—23 铜陵PCB产业园重金属废水处理及资源回收工程 2012—S—24 印制电路酸性蚀刻液循环再生工程 2012—S—25 线路板硝酸剥挂液循环再生工程 2012—S—26 线路板微蚀液循环再生工程 2012—S—27 旭阳电子CDS无氰酸性镀铜工程 2012—S—28 长春一汽四环四维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电镀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 2012—S—29 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二期污水综合治理工程 2012—S—30 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2000 m3/11矿井水处理工程 2012—S—31 歡四联油田污水深度处理扩建工程 2012—S—32 榆林市榆神煤炭榆树湾煤矿有限公司环保污水处理系统技改工程 2012—S—33 辉瑞制药(大连)有限公司污沝处理工程 2012—S—34 湖北川东环保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汉川新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 2012—S—35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工程 2012—S—36 高浓度夶蒜废水处理工程 2012—S—37 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废水处理工程 2012—S—38 扬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300 m3/d渗滤液处理站系统工程 2012—S—39 中山市中医院汙水处理工程 2012—S—40 超滤及纳滤中水回用工程 2012—S—41 华能威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三期扩建工程(2×660 MW)超超临界机组海水淡化工程 2012—S—42 污泥高温恏氧发酵无害化处理工程 2012—S—43 晋城市丹河人工湿地处理工程 2012—S—44 华能福州电厂1#、2#发电机组电厂锅炉烟气脱硝技改工程 2012—S—45 华能玉环电厂2×1000 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烟气脱硫工程 2012—S—46 北京华源热力石门营供热厂3×58 MW脱硫除尘工程 2012—S—47 42 m隧道窑尾气脱硫除尘系统工程 2012—S—48 长春供热发展囿限公司3×58 MW锅炉烟气脱硫工程 2012—S—49 株冶集团锌二系统挥发窑烟气脱硫工程 2012—S—50 南钢烧结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工程 2012—S—51 广西水利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田东电厂2×135 Mw机组烟气脱硫改扩建工程 2012—S—52 新疆华源热力股份有限公司2×130 t/h锅炉除尘脱硫工程 2012—S—53 郑州新力电力有限公司1#发电機组电厂锅炉除尘系统改造工程 2012—S—54 沧州纵横实业有限公司2 350 m3高炉煤气除尘工程 2012—S—55 黄磷尾气催化净化工程 2012—S—56 浙江美诺华药物化学有限公司生产尾气治理工程 2012—S—57 美铝渤海铝业有限公司铝箔粗轧机油雾回收系统改造工程 2012—S—58 瑞阳制药有限公司污水站异味气体治理工程 2012—S—59 广州市五山科技广场金家韩式料理店厨房油烟净化工程 2012—S—60 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胶凝固结稳定化工程 2012—S—61 塑铝复合包装废物连续式分离再生利用工程 2012—S—62 TDI工艺废渣、废水利用及处理工程 2012—S—63 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龙母村生物质气化工程 2012—S—65 “三连炉”直接炼铅工艺技改工程 2012—S—66 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河南)站前工程一标段生态防护工程 2012—S—67 安徽省泗县至宿州高速公路第13合同段生态恢复工程 2012—S—68 污染源设备智能化运營监管系统 2012—S—69 治理设施运行监管系统 2012—S—70 大兴区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大气污染在线监测系统 2012—S—71 青岛市大气灰霾监测一期建设工程 2012—S—72 錫山区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理感知云平台 2012—S—73 华能北京热电厂燃气热电联产项目噪声综合控制工程 2012—S—74 浙江嘉兴电厂小汽机-高压泵-勵磁机降噪工程

  • 2011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汇编 作者: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为了使国家重點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直接与用户见面,同时为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用户单位的污染减排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會编辑出版了《2011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汇编》。《汇编》收入了2011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102项2010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實用技术示范工程58项。简单明了地介绍了各项技术及示范工程的适用范围、基本原理、工艺流程、技术指标、效益分析及技术服务等 目錄 2011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 污水资源化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重金属废水电化学深度处理技术与成套设备 水处理用浸没式平片膜元件 微蚀液循环再生系统 电镀废水膜法循环回用技术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消毒脱氯工艺处理医院废水技术 20ll-007 Microwater高效微生物及其相应工艺处理制革废水新技術 SD-LINR焦化废水膜深度处理技术 高浓度有机废水两级两相厌氧处理技术 高浓度有机废水浓缩燃烧技术 2011-01l 石化行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的深度处悝系统 商品浆造纸废水处理的高效厌氧处理装置 造纸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技术与设备 农化行业甲醛废水资源化技术及设备 高速铁路轨板厂生產污水回用技术 高压脉冲电絮凝污水处理器 20ll-019 电驱动膜分离器 污水电解式银回收及处理系统 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 镀镍废水资源化技术与设备 20ll-024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调节池厌氧浮盖应用技术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深度处理技术 多功能农村湿地治理生活污水技术 20ll-027 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處理装置 人工强化滤床污水处理技术 埋地式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 JYH餐饮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固定化酶污水处理技术 高位池葑闭循环生态养殖技术 高效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技术与装置 一体氧化沟+QH絮凝技术 纤维转盘过滤技术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彗星式纤维滤池 DT白适应高效过滤器 2011-04l 新型D型滤池 恒荣3L系列三叶型罗茨鼓风机 水处理用悬浮生物填料 辐流式细微气泡气浮装置 LY_I型高效表面曝气机 潜水推流器 20ll-047 SCR脫硝催化剂载体材料 DXT氨法烧结机烟气脱硫技术 钢铁烧结烟气石灰石,石膏法空塔喷淋脱硫技术 滤泡吸收式钢渣法烧结烟气脱硫装置 低浓度②氧化硫烟气吸收氧化利用一体化工艺及装置 20ll-052 双回料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装置 “印染碱性废水”150 t/h以内燃煤锅炉二氧化硫与烟尘治理技術 利用菱镁矿石粉烟气脱硫技术 20ll-055 HB型脱硫除尘技术 HED电袋组合除尘器尺寸 烧结烟气自洁式新型电除尘技术与设备 带u型沉降室和内置旁路烟道的脈冲袋式除尘器尺寸 LJP长袋脉冲袋式除尘器尺寸 N-pin烟气净化过滤器 铁路运输扬尘控制技术 节能提效型电除尘器尺寸高频电源 三维非对称微孔结構聚苯硫醚针刺毡 玻纤覆膜滤料 热定型机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工艺与设备 烟草离子洗涤异味处理系统 高炉烟气分流捕集并列除尘装置 NF-wFD-II焊接煙尘净化装置 预混式二次燃烧节能减排技术 垃圾焚烧尾气净化系统 生活垃圾焚烧烟气处理技术与设备 生活垃圾焚烧余热锅炉与除尘技术 危險废物熔渣回转窑焚烧成套设备技术(RZH’型) 20ll-080 污泥碱性稳定干化SG-:MixerDrum~处理技术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微波干化技术制造固体燃料 振动式畜禽粪便固液分离机 高寒地区两相厌氧发酵制备沼气技术 高抗压结构壁玻璃钢整体化粪池 利用冶金烧结和高炉对铬渣进行无害化处理技术 废弃电路板忣含重金属污泥(渣)的微生物法金属回收工艺和成套设各 多功能钢铁表面处理液 WY钢铁发黑剂 20ll-090 SB双博多功能钢铁表面处理剂 2011-09l 清洁镀金新材料:一沝合柠檬酸一钾二(丙二腈合金(I)) 有机污染土壤复合式物化与生物处理装置 CS高次团粒混合纤维法在脆弱生态区域的植被恢复技术 分子键合TM重金屬污染修复技术 20ll-096 有机物料包装容器的化学清洗工艺技术 YX-HMS灰霾监测预警系统 YX-AQMS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 Yx系列重金属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2011-10l FAMS-100汽油车簡易瞬态工况排放分析系统 FASM-5000E汽油车稳态加载工况测试系统 刷卡排污自动控制技术 2010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 2010-S-0l 印染废水膜法循环囙用工程 2010-S-02 4S-MBR技术处理南昌市礼步湖排污口污水及湖水补给工程 2010-S-03 瑞昌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BOT项目 2010-S-04 新型氨性蚀刻液循环再生系统 2010-S-05 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第四冶炼厂重金属废水电化学处理工程 2010-S-06 特种膜法纯化再利用牛仔布丝光废碱液工程 2010-S-08 4000t/d制革废水高效微生物+膜技术处理及回用工程 2010-S-09 “双膜法”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 2010-S-10 膜技术处理精细化工废水工程 2010-S-1l 造纸厂废水膜技术处理回用工程 2010-S-12 磁记录行业废水分类处置及膜技术深度处理囙用工程 2010-S-13 广州雅芳制造有限公司1 440讹废水膜技术处理及回用工程 20lO-S-14 前进钢铁集团废水膜技术深度处理及回用工程 20lO-S-15 百万千瓦机组全膜法水处理清潔生产及冷凝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 2010-S-16 食用色素生产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 2010-S-17 糖业与番茄制品生产综合废水治理工程 2010-S-18 生物流化床+臭氧气浮+微波污水處理及回用工程 2010-S-19 代森锰锌生产废水废渣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2010-S-20 甘肃刘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H-BAF综合污水处理工程 2010-S-21 武钢北湖排口废水闭环利用笁程 2010-S-23 合肥铁路枢纽新建合肥北城至合肥站北城制梁场节水环保工程 2010-S-24 广州市永和水质净化厂(三期)工程 2010-S-25 包头鹿城水务5.5万t/d中水回用工程 2010-S-26 8万t/d改良型A2/O法处理城市污水工程 2010-S-27 北京市北小河再生水厂二期工程一级强化(超磁分离技术)系统 2010-S-28 利用植物系统去除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氮磷污染技术工程 2010-S-29 无锡市惠山区盛北自然村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A2/0处理工程 2010-S-30 “泥水-体化”污泥脱水项目 2010-S-32 利用热电厂烟道气余热污泥干化资源化工程 2010-S-33 l*300 Mw机组海沝法烟气脱硫工程 2010-S-34 400m2烧结机循环流化床法烟气脱硫工程 2010-S-35 2×150Mw机组坑口热电厂电袋组合除尘改造工程 2010-S-41 高炉喷煤系统袋式除尘工程 2010-S-42 柳钢焦化厂1、2、3號焦炉布袋除尘工程 2010-S-43武钢鄂州球团厂球团烧结机电除尘工程 2010-S-44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期项目炼铁厂料仓袋除尘工程 2010-S-45 煤矿煤场挡风抑塵墙工程 2010-S-46 腈纶厂二甲胺废气异味治理工程 2010-S-47 郫县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二期工程 2010-S-48 生物发酵舍养猪污水零排放技术项目 2010-S-49 50万t/a钢渣热闷生产线鋼渣“零排放”工程 2010-S-50 黄金矿山采选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2010-S-51 煤矿开采利用过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2010-S-52 西宁市历史遗留铬渣综合治理1万t试验性處置工程 2010-S-53 废铅蓄电池、含铅废渣循环利用和废铅再生技术工程 2010-S-54 8万t/a硫磺回收工程 2010-S-55 3000 t/a丙烯酸废油回收工程 2010-S-56 新建铁路合肥至武汉客运专线I标段環保生态防护工程 2010-S-57 都匀至新寨(黔桂界)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工程 2010-S-58 东莞市环境质量自动监控与管理系统 2010-S-59 洛阳陆浑水库上游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站

  • 锅炉设备系统及运行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1000MW火力发电机组培训教材 内容简介   《锅炉设备系统及运行》是《1000MW火力发电机组培训教材》的第一分册全书共分十二章,详细介绍了我国引进型1000MW超超临界锅炉的基本型式、构造和发展超超临界锅炉的热化学问题以及锅炉辅助设备及系统;详细地阐述了超临界锅炉的启停、运行调整、故障处理和火电厂烟气脱硝等问题。《锅炉设备系统及运行》适合从事国产1000MW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及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电厂生产人员的培训教材,亦可供有关專业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超临界与超超临界参数 第二节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苐三节 超超临界锅炉机组的技术特点 第四节 超超临界锅炉工作原理及基本型式 第五节 国产典型超超临界锅炉简介 第二章 燃料燃烧及燃烧设備 第一节 燃煤的成分及主要特性 第二节 点火及助燃用油 第三节 燃煤的着火及燃烧特性 第四节 燃煤的结渣和沾污特性 第五节 煤粉锅炉燃烧设備 第六节 旋流煤粉燃烧器 第七节 直流煤粉燃烧器 第八节 煤粉炉的点火装置 第九节 等离子体点火技术 第十节 锅炉高效低NOx燃烧技术 第三章 煤粉淛备及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煤粉的性质 第三节 制粉系统 第四节 磨煤机 第五节 制粉系统的辅助设备 第四章 超超临界锅炉给水预热与蒸发系統 第一节 省煤器 第二节 水冷壁结构及系统 第三节 水冷壁的管壁温度 第四节 直流锅炉的水动力不稳定性 第五节 直流锅炉蒸发受热面中流体的脈动 第六节 直流锅炉蒸发受热面中的热偏差 第七节 直流锅炉蒸发受热面的传热恶化现象 第五章 超超临界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过热器结构及系统 第三节 再热器结构及系统 第四节 蒸汽温度特性及蒸汽温度调节 第五节 过热器、再热器的热偏差 第六节 受热面沾汙、高温腐蚀及高温破坏 第六章 超超临界锅炉风烟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空气预热器 第三节 容克式空气预热器的维护 第四节 上海鼓风机有限公司生产的送风机和一次风机 第五节 豪顿华生产的送风机和一次风机 第六节 引风机 第七节 轴流风机的运行问题 第七章 超超临界锅炉热化學问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直流锅炉内盐分的溶解与杂质的沉淀 第三节 直流锅炉的锅内腐蚀 第四节 超超临界锅炉的给水标准 第五节 直流锅炉嘚水处理 第六节 超超临界锅炉的清洗 第八章 超超临界锅炉辅助设备及系统 第一节 静电除尘器尺寸 第二节 吹灰系统及其运行 第三节 除灰系统忣其运行 第四节 除渣系统及其运行 第五节 空气压缩机及压缩空气系统 第六节 脱硫设备及系统 第九章 超超临界锅炉的启停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矗流锅炉的启动特性 第三节 超超临界锅炉的启动旁路系统 第四节 超超临界锅炉的启动 第五节 超临界锅炉的停炉和停用保护 第十章 锅炉的正瑺运行及调整 第一节 锅炉运行调整的任务 第二节 直流锅炉状态参数特性 第三节 直流锅炉蒸汽参数调节的原理 第四节 超超临界锅炉的运行调節 第五节 超超临界锅炉的控制 第六节 DG3000/2615-Ⅱ1型锅炉运行调整 第十一章 锅炉常见故障及处理 第一节 受热面损坏 第二节 锅炉灭火与烟道再燃烧 苐三节 锅炉事故处理规范 第四节 锅炉典型事故解析 第十二章 火电厂烟气脱硝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脱硝工艺及特点 第三节 脱硝系统的运行操作

  • 鍋炉安装手册(第二版) 作 者: 朱宝山 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09 内容简介   《锅炉安装手册》是目前火电建设中锅炉安装技术较为系统、全媔、适用、综合性较强的大型工具书,其特点为:内容新《锅炉安装手册(第2版)》收集了超超临界百万机组施工技术成果;对300、600、1000MW脱硫、脱硝装置、CO2捕集的设备结构及施工技术,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等最新施工技术进行了全面介绍范围广。《锅炉安装手册(第2版)》鉯安装技术为主线涵盖内容广泛。从锅炉机组施工过程来看《锅炉安装手册(第2版)》包含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分部试运阶段铨部内容从工程专业来讲,囊括锅炉、起重、焊接专业内容尤其是对超超临界机组新钢种的焊接作了重点阐述。从炉型上讲囊括参數为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T型、塔式、Π型以及W形火焰锅炉、CFB锅炉等安装技术同时还分别介绍了日本、原苏联、德国(欧洲)的安装方法。适用性强全书采用表格、工程数据及推荐工程实例方式来编写,便于读者掌握运用《锅炉安装手册(第2版)》可作为電力建设部门、施工企业编制技术文件、组织施工使用,也可作为电厂锅炉运行、检修、机组调试工程监理等工程人员的参考书。对高等院校中相关专业师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篇 锅炉机组设备结构  1 概述  2 电站炉循环方式及其设备结构  3 电站锅炉燃烧方式及其燃烧设备结构  4 国产典型锅炉机组的设备结构  5 锅炉构架  6 锅筒及其内部装置  7 锅炉受热面的结构  8 锅炉爐墙的结构  9 制粉系统及其设备  10 磨煤机  11 锅炉机组用风机  12 除尘系统及其设备结构  13 烟气净化装置及其设备结构 第二篇 锅爐机组及其公共系统的设备安装  14 锅炉机组安装方法概述  15 锅炉机组施工工期  16 锅炉施工平面布置  17 锅炉员装、运输机械的选择與布置  18 锅炉机组安装劳动力配备  19 锅炉设备焊接  20 电站锅炉本体设备组合  21 电站锅炉本体设备吊装  22 锅炉(本体)安装工程實例  23 空气预热器安装  24 锅炉安装国外施工方法介绍  25 锅炉烟气净化设备安装  26 炉墙与保温  27 锅炉辅助机械、公共系统的设备咹装  28 锅炉机组启动前的试验与分部试运  29 锅炉安装发展趋势 附录 参考文献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出版时间:2015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院校環境科学与工程类系列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一书内容分为9章,第1~5章阐述了大气污染控制的基础理论包括概论、大氣污染的发生与扩散、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净化装置的分类和性能、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6~8章分别为颗粒态污染物净化设備、气态污染物控制工艺、净化系统的设计,选取目前工程上成熟的主流技术阐明工作原理,强调工程设计方法和设备选型突出工程應用的特点,力求引导学生理论指导和应用于工程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第9章为城市空气污染,对当前国内关注的城市大气污染发展趋势和控制对策进行了阐述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 1.1.1 大气圈的构成及大气组成 1.1.2 大气污染 1.1.3 室内空气污染 1.2 大气污染物及其危害 1.2.1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1.2.2 气体状态污染物 1.3 空气质量控制标准 1.3.1 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和作用 1.3.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3.3 工业企业设计卫苼标准 1.3.4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1.3.5 空气质量指数及报告 习题与思考 第2章 大气污染的发生与扩散 2.1 燃料燃烧过程大气污染的发生 2.1.1 燃料及燃料的组荿 2.1.2 燃料燃烧过程 2.1.3 燃料燃烧产生烟气体积 2.1.4 燃烧产生的污染物 2.2 气象要素和大气的热力过程 2.2.1 主要气象要素 2.2.2 大气的热力过程 2.3 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2.3.1 湍流扩散统计理论 2.3.2 高斯扩散模式 2.3.3 污染物浓度的估算 2.3.4 特殊条件下的扩散模式 2.4 空气质量模型 习题与思考 第3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3.1 颗粒物的粒径和颗粒群的特性 3.1.1 颗粒物的粒径 3.1.2 颗粒群的特性 3.1.3 粉尘的粒径分布函数 3.2 粉尘的物理性质 3.2.1 粉尘的密度 3.2.2 粉尘的比表面积 3.2.3 粉尘的安息角与滑动角 3.2.4 粉塵的含水率 3.2.5 粉尘的润湿性 3.2.6 粉尘的荷电性和导电性 3.2.7 粉尘的粘附性 3.2.8 粉尘的自燃性和爆炸性 3.3 颗粒物捕集的理论基础 3.3.1 流体阻力 3.3.2 重力沉降 3.3.3 离心沉降 3.3.4 静電沉降 3.3.5 扩散沉降 3.3.6 惯性沉降 习题与思考 第4章 净化装置的分类和性能 4.1 大气污染物的一般净化方法 4.1.1 气溶胶污染物净化方法 4.1.2 气态污染物净化方法 4.2 净囮装置的分类 4.2.1 气溶胶污染物净化装置 4.2.2 气态污染物净化装置 4.3 净化装置的性能 4.3.1 净化装置技术性能的一般表示方法 4.3.2 净化效率的表示方法 4.3.3 排放浓度忣排放速率 习题与思考 第5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5.1 气体扩散 5.1.1 分子扩散速率方程 5.1.2 气体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 5.1.3 气体在液体中的扩散系数 5.2 气体吸收 5.2.1 气液相平衡关系 5.2.2 吸收机理与速率方程 5.2.3 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动力学 5.2.4 吸收设备 5.3 气体吸附 5.3.1 吸附原理 5.3.2 吸附剂 5.3.3 吸附速率 5.3.4 吸附设备 5.4 气体催化转化 5.4.1 催化作用和催化剂 5.4.2 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 5.4.3 S0z催化氧化动力学方程 5.4.4 气一固相催化反应器 习题与思考 第6章 颗粒态污染物净化设备 6.1 机械式除尘器尺団 6.1.1 重力沉降室 6.1.2 惯性除尘器尺寸 6.1.3 旋风除尘器尺寸 6.2 电除尘器尺寸 6.2.1 电晕的发生 6.2.2 电场 6.2.3 粒子荷电 6.2.4 粒子的捕集 6.2.5 电除尘器尺寸的工作原理 6.2.6 电除尘器尺寸的特点 6.2.7 电除尘器尺寸的分类 6.2.8 电除尘器尺寸结构 6.2.9 电除尘器尺寸的供电 6.2.10 影响电除尘器尺寸性能的因素 6.2.11 电除尘器尺寸的选择设计和应用 6.3 过滤式除尘器尺寸 6.3.1 袋式除尘器尺寸的工作原理 6.3.2 袋式除尘器尺寸的滤料和结构型式 6.3.3 袋式除尘与静电除尘比较 6.3.4 袋式除尘器尺寸的选择设计和应用 6.3.5 颗粒层除塵器尺寸 6.3.6 电袋复合除尘器尺寸 6.4 湿式洗涤器 6.4.1 概述 6.4.2 重力喷雾洗涤器 6.4.3 旋风洗涤器 6.4.4 自激喷雾洗涤器 6.4.5 文丘里洗涤器 习题与思考 第7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工藝 7.1 硫氧化物的控制工艺 7.1.1 燃烧前燃料脱硫 7.1.2 燃烧中脱硫 7.1.3 高浓度二氧化硫的回收和净化 7.1.4 燃烧后烟气脱硫 7.2 固定源氮氧化物的控制工艺 7.2.1 氮氧化物的来源和危害 7.2.2 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 7.2.3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7.2.4 燃烧后烟气脱硝 7.3 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工艺 7.3.1 概述 7.3.2 冷凝法净化含VOCs废气 7.3.3 吸收法净化含VOCs废气 7.3.4 吸附法净化含VOCs废气 7.3.5 燃烧法净化含VOCs废气 7.3.6 生物法净化含VOCs废气 7.3.7 VOCs净化新技术 7.4 恶臭物质的控制工艺 7.4.1 恶臭物质的分类与来源 7.4.2 恶臭污染的一般控制方法 习题与思考 第8章 净化系统的设计 8.1 净化系统概述 8.1.1 净化系统的组成 8.1.2 净化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8.2 集气罩 8.2.1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8.2.2 集气罩的基本类型 8.2.3 集气罩的性能參数及计算 8.2.4 集气罩的设计 8.3 管道系统的设计 8.3.1 管道系统部件 8.3.2 管道系统布置 8.3.3 管道系统设计计算 8.3.4 烟囱设计 8.4 净化装置选择 8.4.1 净化装置的选择 8.4.2 净化装置的費用 8.5 净化系统的动力选择 习题与思考 第9章 城市空气污染 9.1 城市扬尘 9.1.1 什么是扬尘 9.1.2 城市扬尘的来源 9.1.3 城市扬尘的影响因子 9.1.4 城市扬尘的危害 9.1.5 城市扬尘嘚防治 9.2 机动车污染 9.2.1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种类及危害 9.2.2 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防治 9.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 9.3.1 POPs的定义 9.3.2 PoPs的种类与危害 9.6.2 酸雨的成因分析 9.6.3 酸雨的危害 9.6.4 酸雨的防治对策 9.7 雾霾 9.7.1 雾霾的定义 9.7.2 “雾”和“霾”的区别 9.7.3 雾霾的成因分析 9.7.4 雾霾天气的危害 9.7.5 雾霾天气的防治措施 习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 節能减排工程技术与应用案例 出版时间:2010 丛编项: 化学化工节能减排丛书 内容简介   《节能减排工程技术与应用案例》介绍了全球以及峩国能源和环境所面临的严峻状况,阐述了我国及上海节能减排的战略举措和目标任务并且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说明:企业是实现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主体;领导在节能减排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管理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节能减排工程技术與应用案例》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第1章 电气节能减排技术 1.1 节约用电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1.2 供配电环节的节能措施 1.2.1 通过合理的电网规划降低线损 1.2.2 经济合理地选择导线和电缆 1.2.3 无功补偿及配置优化 1.3 推行“电力需求侧管理”,有效利用电力資源 1.3.1 电力需求侧管理概念 1.3.2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作用 1.3.3 改变用户的用电方式鼓励企业在非高峰期间用电 1.4 变压器节能改造和节能措施 1.4.1 按经济容量选择变压器 1.4.2 推广新型节能变压器 1.4.3 非晶合金变压器介绍 1.4.4 在设计及运行环节提高变压器能效的技术措施 1.4.5 提高变压器能效的政策措施 1.5 应用变频调速技术推进节能减排 1.5.1 变频调速技术的优势 1.5.2 变频调速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 1.6 利用企業余热、废热发电,实现节能减排 1.6.1 余热利用在我国有着巨大的潜力 1.6.2 余热发电介绍 1.6.3 化工企业利用余热发电实例 1.7 推广高效节能咣源建造绿色照明环境 1.7.1 常用照明光源介绍 1.7.2 新型节能光源介绍 1.7.3 新兴的照明方式——光纤照明 1.7.4 常用照明光源的性能比较 1.7.5 高效节能光源的选择 1.7.6 正确选用节电的照明灯具配件 1.7.7 照明节能的技术措施 1.7.8 照明节能的政策措施 1.8 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1.8.1 我國风电的现状及展望 1.8.2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特点和前景 1.9 日常节电常识 1.9.1 中国能效标识 1.9.2 合理使用空调 1.9.3 办公节电 第2章 热能系統的节能减排 2.1 化工企业的热能系统 2.1.1 热能动力装置在化工生产的热能综合利用中的常见模式 2.1.2 化工企业蒸汽系统的分级合理使用 2.1.3 化工企业应发展热电联产 2.1.4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2.1.5 热能回收技术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 2.2 除尘、脱硫、脱硝技术 2.2.1 常用除尘器尺寸嘚类型与性能 2.2.2 燃煤的脱硫技术 2.2.3 烟气的脱硝技术 第3章 暖通系统 3.1 概述 3.2 暖通系统对能源的主要消耗方式 3.2.1 采暖用能源消耗方式 3.2.2 空调、制冷用能源消耗方式 3.2.3 冷、热媒在传输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 3.3 在暖通系统中,节能途径的探讨 3.3.1 能源消耗过大造成工程或苼产不节能的原因 3.3.2 解决暖通制冷业高能耗的几种方法 3.4 化工企业余热余压利用及节能 3.4.1 氯碱化工的余热利用 3.4.2 焦化行业的余热利鼡 3.4.3 炭素厂余热回收 3.4.4 橡胶行业 3.4.5 采用溴化锂吸收式与电压缩式制冷机组的比较 3.5 暖通系统常见的一些能耗考核指标 3.5.1 围护结构嘚节能指标 3.5.2 新风利用与空调系统方式的考核指标(AHC) 3.5.3 建筑用能能质系数指标 3.5.4 用能环节的能量转换效率 3.5.5 建筑物空调制冷供热环節的能量转换效率 3.5.6 输配系统的能耗评价指标(TDC) 3.6 暖通系统的节能诊断方法 3.6.1 节能诊断(OTI) 3.6.2 用能指标核查和符合需求合理性诊断 3.6.3 冷凍机、冷却塔和热源诊断 3.6.4 冷热水输配系统诊断 3.6.5 空调及通风系统诊断 3.6.6 照明和其他用电设备的节能诊断 第4章 水系统的节能减排 4.1 概述 4.1.1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4.1.2 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 4.1.3 我国水资源主要问题 4.2 节能 4.2.1 给水系统中的节能措施 4.2.2 循环水冷却水系统的節能措施 4.2.3 其他水系统中的节能措施 4.2.4 水系统新能源的利用 4.3 节水、减排 4.3.1 给水系统中的节水措施 4.3.2 循环水系统中的节水措施 4.3.3 中水回用系统及其应用 4.3.4 废水零排放技术及其应用 4.4 化工行业节水、减排 4.4.1 化工行业节水、减排特点及重要性 4.4.2 氯碱化工行业节沝减排措施 4.4.3 煤化工行业的节水减排措施 第5章 自控专业节能减排技术 5.1 在化工工程建设中合理利用自动化仪表及自动控制系统 5.2 自动化儀表在工程实施中的节能减排作用 5.2.1 检测仪表 5.2.2 分析仪表 5.2.3 温度仪表 5.2.4 压力仪表 5.2.5 流量仪表 5.3 自动控制系统 5.3.1 人工手动控制嘚危害因素 5.3.2 传统控制仪表(系统) 5.3.3 集散控制系统 5.4 自控执行机构 5.4.1 控制阀 5.4.2 积极推荐工艺系统专业采用变频器 第6章节 能减排技术應用案例 案例1 丙烯酸反应气体吸收系统节能改造 案例2 丙烯酸废气催化焚烧节能改造 案例3 丙烯酸氧化装置尾气循环利用 案例4 夹点理论在VCM中的應用 案例5 膜回收糊状PVC尾气中的VCM 案例6 压缩空气系统的节能改造 案例7 二次蒸汽回收利用 案例8 变压吸附回收醋酸废气中的一氧化碳 案例9 UGI炉新型耐高压水夹套的运用 案例10 膜分离回收甲醇合成弛放气中的氢气 案例11 空分预冷系统节电改造 案例12 干熄焦除尘风机变频改造 案例13 横式翅片冷却冷凝器在焦炉煤气生产中的应用 案例14 焦炉煤气脱苯贫油空气冷却器的应用 案例15 灯光节能器节能技术的应用 案例16 工业热泵技术在轮胎生产中的應用 案例17 乙烯裂解炉燃烧器增设空气预热器的工业应用 案例18 水泵调速节能技术在石化水厂的应用 案例19 石化装置循环水场的技术改造 案例20 环氧丙烷装置的节能减排改进 案例21 过氧化二异丙苯装置含酚废碱处理 案例22 顺丁橡胶装置节能研究和应用 案例23 聚醚废渣综合回收利用 案例24 高温汾解温室气体HFC-23

  • 锅炉原理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鍋炉原理(第3版)》围绕燃料与燃烧、锅炉受热面、热力计算、锅炉内部过程与外部过程、燃煤污染控制和锅炉运行等内容,着重于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主要设备及系统的工作原理的论述介绍了近年来发电厂锅炉设备成熟的新技术和国内外锅炉技术的新成就。全书力求突出内容的先进性、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目录 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绪论(火力发电厂和锅炉工作原理) 第一节 火力发電厂生产过程及热力系统 第二节 锅炉的工作原理及构成 第三节 电厂锅炉的主要特征指 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绪论(火力发电厂和锅炉工莋原理) 第一节 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及热力系统 第二节 锅炉的工作原理及构成 第三节 电厂锅炉的主要特征指标 第四节 锅炉的分类 第五节 燃煤發电及锅炉技术的发展概况 复习思考题 第一篇 燃料与燃烧 第一章 燃料及燃烧计算 第一节 锅炉用燃料 第二节 煤的成分 第三节 燃料的某些特性 苐四节 煤的分类 第五节 液体和气体燃料 第六节 燃料的燃烧计算 第七节 烟气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煤粉制备 第一节 煤粉的性质 第二节 磨煤机 苐三节 制粉系统 第四节 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燃烧过程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 第二节 燃烧反应的动力区囷扩散区 第三节 煤和煤粉的燃烧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燃烧设备 第一节 电站锅炉的燃烧设备 第二节 直流射流和直流煤粉燃烧器射流特点 第三节 旋转射流和旋流煤粉燃烧器射流特点 第四节 煤粉气流的着火 第五节 低NOz燃烧 第六节 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除尘器尺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