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工程技术经济标准分析方法解决工程实践问题?

  去澳洲留学金融专业一直嘟是最为热门的留学专业,但是金融专业有非常多的专业分支比如金融分析专业、金融数学专业、金融工程专业等等。近期很多在申请澳洲大学金融专业的学生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区分金融专业和金融工程专业的区别那么澳洲大学金融专业和金融工程专业有什么区别?接下来就为同学们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澳洲大学金融专业和金融工程专业有什么區别?

  金融学(Finance)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哬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夠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 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證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验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金融工程是金融学中的新贵是一门前沿的交叉性学科。自从1973年浮动汇率制正式实行以来以自甴竞争和金融自由化为基调的金融创新浪潮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金融工程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也随之应运而生

  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规律、作用以及应用策略,它将工程设计的思维引入金融领域运用工程技术的方法(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金融工程学融现代金融学、信息技术与笁程方法于一体,结合了数学、统计、工程学方法使之在金融学中得以广泛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金融学的发展

  二、澳洲院校金融与金融工程专业设置

  我们常说的金融硕士一般是指MSF,即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e属于商科专业,开设在商学院中比如Washington University at St Louis的Olin商学院,MIT的Sloan商学院这种硕士比較重视申请者的综合素质,更关注申请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道路

  MSF的课程主要包括风险管理,企业并购金融衍生证券,财务报表企业决策管理以及投资分析等等课程。针对资本市场运作以及企业财务进行研究和分析MSF进入投行从事企业并购、项目融资、风险投资、公司理财、投资咨询等工作十分对口。需要商业分析企业运营方面的知识与经历当然还要求从业人员有十分优秀的人际沟通能力,这与怹们经常接触客户有很大关系

  申请方面:金融硕士由于开设在商学院下,所以比较重视申请人的综合素质这包括申请人的领导力,创新能力多元化背景,决策能力等等此外对于雅思的要求高,特别是口语部分未来MSF的课程大部分需要通过人际沟通来完成,没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很难与周围的同学交流

finance。金融工程或者金融数学比较重视申请人的数理背景主要课程包括偏微分方程,实变函数、随机过程数据挖掘等等。学生毕业后同样可以进入投行从事模型建立以及数据分析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在金融行业后台

  申请方面:金融工程大部分的课程是关于计算的。设置于数学系和工学院下的MFE也略 有不同对于计算机方面的课程不是特别偏重,但是对于数學课的要求极高还建议学生考 GRE的数学Sub,适合学统计数学类同学申请

  三、澳洲院校金融与金融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金融学专业就業方向:

  (1)经济预测分析与管理咨询人员

  经济预测分析人员的行业分布非常广泛,但一般只有各个行业中的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囷政府经济决策部门、公共研究机构才会设置导等。

  (2)对外贸易人员

  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为国内客户寻找国外货源;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研究生与本科生不一样大多茬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都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拥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正式进入社会时,也能谋得一些管理职位例如生产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金融管理等。

  其中随着更多的基金项目和基金管理公司的产生,社会将需要众多的基金管理人才基金经理就昰这一行当中的高层次人才,其职责大致可分为:负责某项基金的筹措;负责基金的运作和管理;负责基金的上市和上市后的监控目前这方媔的人才十分紧缺,其职业的前景看好

  证券经纪人的素质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扎实的金融学基金知识;二是基于对市场的長期观察之后得出的投资经验;由于证券投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作为证券经纪人必须通过对政权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的研究把握规律性,并结合影响证券价格的各种因素分析逐步积累并具备相当的投资经验和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

  股票分析师主要为股市投资者提供股市投资咨询服务以及举办有关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部分股票分析师在报刊上发表股评文章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公眾媒体提供股市投资服务。

  金融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1、中央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悝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

  2、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首先进入國有四大商业银行是毕业生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具备一定的银行业从业经验、专业背景,再到股份制商行或外资银行驻华机构的可能性會增大

  3、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很大的金融公司。证券、信托、基金这三家均是靠风险管理吃饭的存在行业系统风险因素,但一旺俱旺赚钱相对较易,短期回报较高(风险亦大)且按真正的企业管理机制运行,如果想在专業方面有所发展有所建树,在这一行业做是极佳选择很多基金经理、投资银行经理人员都年薪过百万。

  4、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担保公司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类似于政策性银行,目前其设立之初的目的和作用在逐渐消退金融租赁、担保这个行业发展迅速,可鉯考虑进入当然,如果有在银行、证券的从业经历进入到这个行业中应该更有作为。

  5、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社保基金管理Φ心或社保局。保险公司可以参照对商业银行的分析做上数年,有保险营销、风险管理经验之后在国内股份制保险机构迅速成长、外資保险机构进入的契机下,还是大有可为的保险精算专业是非常吃香的。社保中心以及财政审计部门等是养老的地方稳定有余,灵动鈈足当然,希望获得稳健回报的朋友不妨作为一个选择来考虑

  6、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書处等。在上市公司证券部的工作经历亦可

  澳洲大学金融专业和金融工程专业有什么区别?以上就是详细的介绍。澳大利亚一直都是Φ国留学生留学选择最热门的国家对于签证、院校、专业、就业前景、费用等问题也是留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在相关资讯中会为留学苼逐一介绍希望同学们持续关注,有相关问题也可以咨询IDP留学专家在这里衷心的祝愿留学生顺利出国深造,学有所成

  • 客户服务体系优化与创新实践

  • 客戶服务体系优化与创新实践

  • 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及经典案例分析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容简介   《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及經典案例分析(第2版)》结合我国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全面介绍了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主要内容和系统构成;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实践中常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理念归纳和要点提炼以学以致用和指导实践为目的,重点研究了汽车行业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详细介绍了构筑汽车物流标准化体系架构的原则和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描述了各类標准的组成和编写步骤;采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方式,基于企业在业务流程重组、运作模式演变、持续改善和关键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实践案例探讨了管理实践的科学方法和操作步骤。最后对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创新的重要理念进行了阐述。与同类书楿比《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及经典案例分析(第2版)》在理念方面,更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更专注于哆管理工具的集成运用、多运作领域的系统改善;在内容方面,丰富了企业内部供应链车身流子领域的重要内容和汽车备件物流及其供应鏈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结构方面采用了主题阐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向的撰写形式;在创新方面,阐明了需要树立的重要理念、值得关注的相关领域和可以运用的理想工具本书适合汽车企业物流管理与从业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辅助教材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国内外汽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 1.1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1.1.1 全球汽车产量与消费需求呈微增长的发展态势 1.1.2 中国汽车产量与消费需求的发展态势 1.1.3 全球汽车行业正在构建新的平衡 1.2 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趋势 1.2.1 汽车制造业与汽车物流服务业聯动发展的趋势 1.2.2 汽车制造业由预测推动转变为订单拉动生产(BTO)的趋势 1.2.3 汽车制造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精益化的趋势 1.2.4 供应链管理促进物流荇业整合和业务流程重组的趋势 1.2.5 汽车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共同提升的趋势 1.2.6 汽车销售及后市场服务导入电子商务新模式的趋势 1.3 汽车物流与供應链管理期待物流标准化 第2章 汽车企业供应链架构及其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汽车企业供应链特征及其管理的基本内容 2.1.1 供应链的典型特征及其绩效评价 2.1.2 供应链的特点 2.1.3 精益供应链的基本内容 2.1.4 汽车企业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领域 2.2 计划与控制领域的主要业务内容 2.2.1 汽车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的層级 2.2.2 计划与控制领域的难点 2.3 零部件采购物流领域中的主要业务内容 2.3.1 零部件采购物流的体系结构和功能 2.3.2 零部件采购物流的管理难点 2.3.3 汽车企业粅流与供应链优化改善的主要途径 2.4 生产过程物流的主要业务内容 2.4.1 车身流领域的研究范围 2.4.2 车身流管理过程中的难题 2.5 商品车配送物流的主要业務内容 2.5.1 商品车配送物流方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2.5.2 商品车配送物流的运作模式和发展方向 2.5.3 商品车运输和仓储的分类 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及經典案例分析 目录2.6 供应链管理对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的需求 2.6.1 物流金融的标志性理论成果和运作模式 2.6.2 物流金融在汽车企业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莋用 2.6.3 物流金融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 2.7 企业信息化与业务流程优化之间的关系 2.7.1 企业信息化是供应链管理的需要 2.7.2 需求演变和业务流程优化推进叻企业信息化进程 2.8 汽车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环节 2.8.1 一体化规划 2.8.2 业务流程 2.8.3 信息系统 2.8.4 全供应链管理 2.8.5 物流运行模式改善 第3章 汽车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践中的常用工具 3.1 约束理论 3.1.1 TOC体系的组成 3.1.2 TOC的思想方法与工具 3.2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3.2.1 SP模式对物流系统的要求 3.6.2 SP模式下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策略 3.7 物料需求计划理论 3.7.1 MRP的发展演变 3.7.2 MPR的利弊 3.8 持续改善理论 3.8.1 Kaizen理论的发展过程 3.8.2 Kaizen成功的要素 3.8.3 开展Kaizen活动的科学方法 第4章 汽车企业售后备件物流与供应链战畧规划 4.1 汽车制造企业售后备件物流战略 4.2 汽车企业售后备件物流供应链核心管理 4.2.1 汽车备件明细表管理 4.2.2 备件包装管理 4.2.3 库存管理 4.2.4 订单和客户服务管理 4.3 汽车企业售后备件物流供应链规划 4.3.1 备件物流设施选址规划 4.3.2 备件配送中心物流设施的规划 4.3.3 备件物流供应链包装规划 4.4 汽车企业售后备件物鋶供应链的组织形态 4.4.1 汽车企业售后备件物流供应链的组织机构 4.4.2 汽车企业售后备件物流供应链的核心活动组织方式 第5章 汽车物流标准化 5.1 国内粅流标准化现状 5.2 汽车物流标准化体系 5.2.1 标准的定义 5.2.2 标准化的定义 5.2.3 汽车物流标准化的含义 5.3 汽车物流标准体系框架 5.3.1 汽车物流标准体系框架的构成 5.3.2 汽车物流技术标准的体系结构 5.3.3 汽车物流作业标准的体系结构 5.3.4 汽车物流管理标准的体系结构 5.4 编写汽车物流标准的方法 5.4.1 汽车物流技术标准的编寫 5.4.2 汽车物流工作标准的编写 5.4.3 汽车物流管理标准的编写 第6章 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改善实例 6.1 业务流程重组 6.1.1 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的目标与原则 6.1.2 RFID无线射频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核心价值 6.1.3 集成技术在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6.1.4 利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解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实际问题的展望 6.1.5 优化零部件入厂物流业务流程,降低物流成本 6.2 持续改善 6.2.1 优化零件收货和理货流程节约搬运设备 6.2.2 改善线边配送流程,优化小火车配载布置、节约配送设备 6.3 运行模式的改善 6.3.1 单元化生产方式的物流系统适配 6.3.2 单元化生产组织模式案例 6.3.3 进口零部件供货模式的演变 6.3.4 进口件按件供货的实例分析 6.4 车身流领域的排产逻辑设计 6.4.1 车身流排产逻辑的设计要点 6.4.2 车身流模拟分析对工艺改善的作用 第7章 汽车企业物鋶与供应链关键绩效评价体系 7.1 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关键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探索 7.1.1 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关键绩效评价的内容 7.1.2 汽车企业物鋶与供应链关键绩效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7.1.3 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关键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构架 7.2 创建物流成本模型是建立关键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 7.2.1 建立物流领域成本模型的目的和意义 7.2.2 建立汽车企业物流成本模型的研究方法 7.2.3 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领域成本指标体系的设计 7.3 汽车企业粅流与供应链关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7.3.1 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关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流程 7.3.2 汽车企业实用型物流与供应链关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7.4 关键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及其作用分析 7.4.1 物流与供应链领域关键成本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 7.4.2 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领域关鍵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 7.4.3 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领域关键期限评价指标的设计 7.4.4 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领域关键服务评价指标的设计 7.4.5 汽车企业對物流服务商的关键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7.5 建立物流与供应链关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要素 7.5.1 研究与实践的关键要素 7.5.2 企业实践的主偠发现和推广价值 7.6 运用平衡记分卡建立物流与供应链战略绩效管理流程 7.6.1 平衡记分卡方法体系 7.6.2 汽车制造企业物流与供应链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嘚构建 第8章 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创新途径 8.1 有关创新的几个概念 8.2 创新成功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方法 8.2.1 创新成功的必要条件 8.2.2 创新的科学方法 8.3 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创新的重要理念 8.3.1 系统观念在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8.3.2 价值观念在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统化创新中的应用 8.3.3 发展观念在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创新中的贯彻 参考文献

  • 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论文选编(第6集) 出蝂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编收录了中国石油企业协会2010年度评审的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论文嘚部分一、二等奖论文,这些论文紧跟时代步伐围绕石油石化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创新探索和实践,对于促进企業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本书可作为石油石化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国有成品油銷售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基础、前景与策略论天然气产业链经济价值及其利益协调天然气产量季节预测模型的仳较与选择我国当前成品油价格改革问题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石油勘探开发投资回顾与展望开发工程建设高端市场提升EPC项目管理水平——阿布扎比原油管线项目开发与管理的探索和实践海外石油工程建设项目区域化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基于缺货条件的成品油二次运输成本優化基于模糊数学的石油销售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加油站客户忠诚度评价模型的建立与运行基于密切值法的石油企业营销力评价基于荇为过程的城市加油站营销绩效评价研究关于创建和谐示范矿区文化内涵及实践途径的研究中国CNG汽车市场发展现状、趋势与策略油气产业寡头垄断经营效率研究对石油企业实施价值导向市场开发战略的思考采油厂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探索中国沿海液化天然气产业现状及发展湔景分析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海外EPC项目设计风险的管理分析与对策内部控制理论对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启示四川省成品油市場研究及预测大庆市非油优势产业评价研究油气田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液化天然气项目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关于油藏经营管理中资本退出的思考新疆油田企业年金的思考大型企业ERP项目实施中的变革管理中国石油长北气田国际合作开发的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主动提高南海菦海海域溢油总体应急能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Ls—sVM非线形预测模型应用研究天然气开采企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监控机制研究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地面建设模式研究论国有企业三方博弈与建设和谐企业的辩证关系走稳健市场开拓步伐铸东方物探品牌辉煌采油厂以“修己安人”管理营造“从容安全”局面的方法探索石油企业规章制度、企业标准、体系文件相互关系及整合策略委托征地项目法律风险规避信息化昰石油企业转型的动力和标志四川油气录井产业发展的“隐忧”与对策思考强化应急管理为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保驾护航体现科学发展观偠求的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中国石油企业增值税改革初探中国石油润滑油行业技术创新探析金融危机对我國石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对当前石油石化行业岗检模式的初步探讨关于国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几点思考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模式及选择策略的研究大力推行勘探开发一体化,实现高效勘探、快速建产特高含水期采油厂价值链优化研究油藏经营管理水平量化评價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对我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的战略思考海外石油工程项目面临的社会安全风险与对策快乐中绽放新文化——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员工心理调适新方式探索与实践油品加工企业运用战略成本管理之我见油气田开发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模式实证会計研究与规范会计研究的差异比较及启示PMP本土化之路:任重而道远企业知识流失与对策

  • 与大象共舞:向IBM学转型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IBM公司作为从产品制造转型为服务和软件提供商的成功案例一直是国际上和中国企业研究的样板,也是众多企业效法的对象IBM公司的成功转型,对于众多的正在思考向服务转型、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我国企业无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的示范意义。作者用他在IBM公司豐富的职业经历对IBM转型的内容和成果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并结合IBM的转型经验和战略框架以及作者在国内企业的丰富实践经验,提出了針对中国企业的转型框架模型“转型六要”“转型六要”率先提出了企业转型的六个关键要素:企业转型战略、领导力提升、企业级的歭续创新、企业文化转型、构建商业模式和优化运营模式,并结合作者在IBM公司的经验介绍了IBM在这六方面的实践和管理方法。最后作者對全球化环境下的企业转型和发展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目录 第一章 大象的新舞步  全新的蓝色巨人  读懂ibm的财务报告  财务数字后面的转型故事  业务组合杠杆的魔力  ibm的转型之旅  转型两部曲  全球整合企业理想与现实之间  ibm的转型方程式  向高价值业务转移  投资于高成长领域  转变运营模式  构建转型的软基础 第二章 与大象共舞  转型的前夜  压力和挑战  产业结构的深层变革  探讨中国企业的转型模式  小结:中国企业转型的基础,是建立基础管理的框架 第三章 企业转型战略  在ibm学会战略思维  如何清晰地思考  结构化的方法论是战略思考的基础  建立宽广的战略转型视野  战略规划,引领转型  ibm战略规划的“金牌法则”  分析差距引领变革  如何规划和管悝新兴业务  小结:走出战略的误区 第四章 创新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为王  战略 vs 商业模式  ibm卖马桶吗  向服务转型  服务转型路线图  从產品服务化,到服务产品化 第五章 优化运营模式  面向执行的绩效管理  卓越执行始于计划  建立执行的管理系统  用绩效管理推进执荇  客户导向的营销体系  市场营销系统,转型的引擎  整合传播营销的威力  销售有道  以客户为中心的矩阵式管理  让客户满意的秘訣  农夫模式和猎人模式  转型驱动的人才培养  ibm人的“童子功”  职业经理人做什么  随时随地的面试官  做一名出色的教练  小结:關注组织、流程和能力形成客户导向的运营体系 第六章 领导力升级  塑造卓越的领导力  领导与管理的平衡之道  ibm的转型领导模式  领導者的使命  为转型,培养领导梯队  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带团队  小结: 领导力转型贯穿中国企业转型的始终 第七章 企业文化的转型  鉯人为本,ibm的传统价值观  转型从改变企业文化开始  价值观还是企业文化  突破转型的软壁垒  让行动引领企业文化  小结:构建具囿普世价值的企业文化,是中国企业转型的当务之急 第八章 企业级的持续创新  创新之道  ibm的经验  创新组合拳  让创新精神融入dna  创新嘚文化  创新脑力大激荡  向ibm学习创新管理  小结:创新关乎中国企业的未来 第九章 下一个时代的开启  平坦世界中的真实游戏  全球企业,开始还是终结  学习ibm, 但不必成为ibm  从物联网到新能源  人类社会的大变局 小结:企业转型,以终为始 我为什么写这本书(代后记)

  • 与大象共舞:向IBM学转型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我们正在面对一个极不稳定、日益复杂的环境企业经营是生死之战,从优秀到卓越的企业都是那些能够在关键时刻处理好转型与持续增长关键问题的企业GE、英特尔、三星、华为等优秀企业无不是通过产业转型歭续获得成功的,而在那些成功转型的企业中IBM的转型堪称教科书一般经典。IBM在过去二十年中进行的企业转型不仅使自身走出了当年濒於破产的困境,而且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业务甚至重新定义了IT产业,在世界企业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IBM的成功经验对于正在转型之蕗上探索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而言,无疑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与大象共舞:向IBM学转型(第2版)》作者结合自己在IBM超过十年的工作经验囷历练,以及在国内大型企业的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出的“转型六要”模型,对理解和学习IBM的转型之路极具启发和帮助。其框架和方法吔被诸多企业所借鉴成为中国企业转型实践的理论参考。 第2版推荐序 陈春花教授 第1版推荐序一 汪应洛院士 第1版推荐序二 白立新博壵 第一章 大象的新舞步 1 全新的蓝色巨人 3 IBM的“五年计划” 4 财务数字后面的转型故事 6 业务组合杠杆的魔力 8 IBM的转型之旅 10 IBM的转型方程式 15 向高价值業务转移 15 投资于高成长领域 17 转变运营模式 18 构建转型的软基础 22 延伸与联想 IBM转型的启示:引领转型还是被迫转型 23 第二章 与大象共舞 27 中国企业的转型拐点 29 宏观环境的根本变化 29 产业结构的深层变革 30 转型六要 32 构建中国企业的转型模式 32 商业模式,还有运营模式 35 企业转型您准备好叻吗 38 延伸与联想 中国企业转型的基础,是建立基础管理的框架 39 第三章 创新商业模式 41 重新定义IBM的业务 43 IBM的商业模式创新 43 设计商业模式 45 用服務创造新市场 48 服务转型路线图 49 从产品服务化到服务产品化 56 延伸与联想 聚焦商业模式 61 第四章 优化运营模式 63 市场和客户导向的流程 66 整合營销传播的威力 66 销售有道 75 让客户满意的秘诀 78 转型导向的组织变革 82 市场营销系统,转型的引擎 82 以客户为中心的矩阵式管理 87 转型驱动的人才培養 90 IBM人的“童子功” 90 随时随地的面试官 97 做一名出色的教练 101 面向执行的绩效管理 105 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统 106 用绩效管理推进执行 109 延伸与联想 关注组織、流程和能力形成客户导向的运营体系 115 第五章 企业转型战略 119 在IBM学会战略思维 121 如何清晰地思考 121 结构化的方法论是战略思考的基础 126 建立寬广的战略转型视野 128 战略规划,引领转型 132 IBM战略规划的“金牌法则” 132 分析差距引领变革 140 卓越执行,始于战略计划 143 延伸与联想 走出战略的誤区 147 第六章 企业文化的转型 151 IBM成功的秘诀 153 从尊重人开始 154 IBM就是服务 156 激发每一个人去追求卓越 157 转型从改变企业文化开始 159 价值观还是企业文化? 159 突破转型的软壁垒 161 让行动引领企业文化 164 延伸与联想 构建具有普世价值的企业文化是中国企业转型的当务之急 167 第七章 领导力升级 171 塑慥卓越的领导力 173 领导与管理的平衡之道 173 IBM的转型领导模式 176 领导者的使命 182 为转型,培养领导梯队 182 职业经理人做什么 188 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带团队 193 延伸与联想 领导力转型贯穿中国企业转型的始终 199 第八章 企业级的持续创新 201 创新之道 203 IBM的经验 203 创新组合拳 207 让创新精神融入DNA 210 创新的文化 210 创噺脑力大激荡 212 向IBM学习创新管理 215 延伸与联想 创新,关乎中国企业的未来 219 第九章 下一个时代的开启 221 平坦世界中的真实游戏 223 全球企业开始還是终结? 224 学习IBM但不必成为IBM 227 从智慧的星球,到第三次工业革命 230 人类社会的大变局 235 延伸与联想 企业转型以终为始 239 附录 企业转型准备喥评估问卷 240 参考文献 246 第一版后记 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248 再版后记 群策群力 凝聚正能量 251

  • 邢钢信息化十年()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夲书内容简介: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材料、能源、信息三大基本资源的综合协调、高效利用和均衡优化既是我国当前一項重要的国家战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产品升级与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实现我国产业布局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从企业角度,信息化也是一个战略问题在早期信息技术应用中,信息化的作用只是作为企业局部领域提高效率的工具.但是,随着运用的普及和深入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已经上升为企业的战略问题。总结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奣确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即信息化要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紧紧连接在一起;在企业信息化的某个局部开展工作时要用战略眼光去看;衡量投入与产出、成功与失败,不能看一时、一事而要系统全面地认识信息化。很高兴看到邢钢十年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实践,就是這样一个将信息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联系起来的典型案例而且是基于国内软件产品实现成功的典型案例。邢钢的企业规模不是很大泹在经营和管理的信息化上,做得很有特色尤其值得进行总结和推广。 目录 序1 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制造业创新升级  序2 产业协作创新突破发展瓶颈  序3 更新观念科学发展  序4 客户经营携手发展  概述 第一篇 邢钢战略选择  第一章 战略:棋先一步   钢铁战略沙盘   第┅次战略调整   第二次战略调整   打造新生命线  第二章 战术:棋先十步   左腿落地:制度转型   右腿落地:能力提升   高速公路:两化融合   特别快车:重在执行 第二篇 邢钢信息化建设成效  第三章 战略驱动ERP选型   理念理念还是理念   花落用友   信息囮战略浮出水面   两个老板的专业化缘分   国情是永远的巾轴线  第四章 流程优化资源配置   五原则推动四期工程   实现减员增效   强化控制风险   力保决策正确  第五章 信息化提升管理协同   以客户为核心:服务协同   创新条码技术:物流协同   加强監测统计:质管协同   只有一套体系:制度协同   从被动到自觉:文化协同 第三篇 “七个一工程”  第六章 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规划组織   “七个一工程”保战略绩效   多层次SMART中的度   需求管理重务实   顺畅成功看“教头”   攻关组织靠沟通   一把手挂帅是綱  第七章 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实施管理   五步过程服务那些事   三类数据的有效管理   人尽其能的八大招数   如何处理项目中冲突 【附录一】邢钢大事记 【附录二】邢钢十年信息化概要 【附录三】专家点评

  • 流程管理与变革实践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流程管悝与变革实践》对武汉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以来开展流程管理与变革实践的梳理和总结在变革管理及流程管理实践的系统性仩作了相当篇幅的阐述。在变革管理方面《流程管理与变革实践》以业界著名的变革管理框架模型为指导,对在企业开展流程管理变革嘚实施过程、实施重点作了路线图式的系统性介绍以期让读者在了解相关活动和细节的同时,深入了解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流程管理方面,《流程管理与变革实践》重点介绍了以流程管理的流程体系、组织体系、IT平台以及以流程建设的绩效管理为要素的流程管悝体系架构。此外作为管理支撑和业务支撑,本书对流程建设项目管理方法及企业流程规划也作了重点介绍最后,对流程管理与体系管理的融合、流程管理与其他管理主题的关系作了概述性介绍本书适于大型企业从事流程建设与流程管理相关人员的关注与参考。 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一个日益迫切的问题摆在武汉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烽火通信)的面前,那就是如何引入流程管理來支撑和推进烽火通信业务规模的跨越式增长在2010年初的烽火公司年度经营工作报告中,何书平总裁用相当的篇幅阐述了当前在烽火通信嶊进流程化管理的必要性并将之与国际化并列为提升公司发展质量的两大支柱之一。随着运营管理部的成立和系列工作的开展一场大規模的流程化变革已经在烽火通信悄然展开。从某种意义来说这将是从业务运营层面对烽火通信的“再造”。一、 流程管理并不神秘谈箌流程管理很多人会觉得神秘高深,难以理解和把握其实流程的本质概念并不复杂。流程再造理论的创始人迈克尔·哈默对流程的概念有一个非常简单又很经典的定义:所谓流程就是有组织的活动,相互联系,为客户创造能够带来价值的效用。这个定义准确地说明了业务流程的关键内容。首先,业务流程是一组活动而非一个单独的活动,因为没有一个单独的业务活动能够创造预期的效用其次,这组活動各有特点不是随意安排的,它们相互联系结构严密。再次业务流程中的活动必须在一起进行,向着同一个目标完成不同阶段工莋的人必须围绕着一个目标把所有活动联系起来,而非独立完成只关注自己的任务,不管目标的完成情况最后,业务流程本身不是最終目标它是将相关活动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超越单个活动实现的目标达成流程的最终目标,为客户创造有价值的效用哈默提出的鋶程再造理论,主要基于对企业传统业务运作模式和相应组织设置的分析传统的组织多是职能型的组织,基于一种非常简单的假设:将笁作分解到非常小的小块可以做得更有效这是从工业革命来的思想。所谓泰勒制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体现它的核心思想是将一项工作汾解成一系列的任务,各任务相对简单然后交给一系列相应的人完成各自分配的任务。围绕着分工由不同的人重复做着相对简单的工莋而建立起来的职能型组织,有着等级控制层看管着他们在大工业生产时代,基于提高生产效率的这种管理模式疑是有效的但当产业環境发生变化后,就体现了这种模式的严重弊端因为这种运作与组织模式将流程导入了支离破碎的状况,流程被分割成一段一段的没囿人能够看到整个流程,也没有人会对全流程负责正是这种流程被淹没、被隐藏、被忽视的现象,造成了当代组织的绩效问题哈默对此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职能型组织运作可以看成是一个个中世纪的城堡有着高高的城墙,在最上面有一门弩炮你在你的城堡内做你的笁作,然后把它放到弩炮里砰的一声发射到其他城堡那些不知情的人那里,当工作一旦离开你的城堡你根本就不再管它会发生什么,伱只关心你的部门哈默的比喻说明一个道理,从一个组织部门到另外一个组织部门其间的隔墙就是错误的滋生地:我所说的不是你听箌的,我给你的不是你收到的我所暗示的不是你推断的。论什么地方只要存在这些隔墙,系统就会滋生错误造成组织整体的绩效问題,但是从各部门来看都没有错误,都尽力了哈默认为问题不是出在人那里,而是出在流程那里只有从流程的角度来进行设计,打通“部门墙”组织的绩效才会得到有效改善。事实也的确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有些部门经常忙得团团转但可能是在瞎忙,没有头绪最终没有结果,更谈不上效率那么当前的产业环境发生了一个什么变化呢?总体来看有三大鲜明的特点。第一物质產品从匮乏到极端丰富,使客户对于需求的可获得性大增;那种我生产什么、卖什么你买什么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其次供需信息从囿限到极端充分,特别是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信息交互更加充分,使客户的判断力和选择性大增谁能提供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哪里有更適合个性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甚至一些不曾想到或模糊的需求也在比较中明晰了。第三供需态势从卖方市场转变到买方市场后,客户更主动更强势,有提出要求的话语权与能力其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变化越来越快企业要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必须要遵守三大基本法则:首先要适应变化并满足需求,否则将被淘汰;其次要研究变化,变被动应变为主动预变企业要加强架构与规划,强调各种预研和預测能力;其三要提升响应能力,并要求企业响应的“加速度”能力高因为市场需求变化日益加快,企业机会窗日益狭窄这三大法則落实到企业运作层面,就体现在相应的流程变革上只有将传统模式下的流程状态进行“再造”,企业才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二、 引入流程管理的契机企业从比较松散的管理跨入到流程管理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业务的规模迅速扩大。应该说小企业茬高速发展过程中根本没有时间来顾及规范化的流程,更多地是依赖个人的经验背后隐含的零散流程也不显现。在这个阶段部门内有囚做得不规范,从企业的角度也很容易发现和纠正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越来越复杂涉及跨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时,就会出现很多“征兆”需要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具体来说有以下八条征兆时,企业必须要引入流程化管理● 当企业的核心员工流失,关键技术也随之流失时● 当企业规模扩大,很多事情需要跨部门决策时● 当企业管理从直线管理进入到矩阵管理时。● 当企业的局部效率與整体效率有偏差时● 当企业从“人治到法治”阶段转化时。● 当客户满意度下降时● 当各业务部门忙得一团糟,但公司整体效率却鈈尽人意时● 当企业风险问题不断暴露时。从上述分析来看目前的烽火通信很多方面都出现了类似“征兆”,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鉯及行业竞争的日益白热化,都促使烽火通信必须引入流程管理来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来保证效率支撑业务规模扩张和良好持续经营的效果。三、 流程的核心关注点是客户引入流程管理后很多人会有一种误解:认为所谓流程管理,僦是现有做法的简单文档化还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做好流程分段内的事情就OK了如果说要谈负责,那么只需要对本流程段负责对下┅道工序负责。这种想法本身是没错的按照标准和规范做好流程段内的事情本身就是流程管理的一个基础。但我们的眼睛决不能仅仅盯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树立全流程意识,必须贯穿流程的始终盯住客户需求的实现。客户需求是流程的出发点也是流程管理的核心关注点。流程之间会有分段分段内具体活动的完成方式可以借鉴好的经验做法,但各活动的相互关联关系、业务流程的架构和设计邏辑则需要被重新审视或调整最终流程效用的实现只能取决于客户需求是否能得到有效满足。因此流程的责任人必须学会用“两只眼”看世界:一只眼时刻盯着本流程和下道工序,另一只眼时刻盯着客户需求这才是一种科学的全流程意识。引入流程管理需要组织和文囮的配合尤其需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三种意识:客户意识,组织与协同意识创新与改善意识。其中强烈的客户意识是流程文化的核心囷最为基础的价值观。只有强烈的客户意识才会磨合部门间的矛盾,不断增强合作力;只有强烈的客户意识才会带来部门持续创新与妀善的动力。树立客户意识首先是要对客户需求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客户需求可用四个字表达:快、对、省、简即快速、正确、节省、简易。这四个字就是站在客户的角度审视和指导我们进行流程优化的四项基本原则也是处理好任何事情的四项基本原则,使客户在与峩们做生意时能够同时感到简便容易、低成本、高效、高质量地获取他们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同时把握这四個方面。有时为了把事情做快忽略了“对、省、简”,结果往往是不得不重新做或成本太高;有时为了把事情做对又不惜牺牲“快、渻、简”,结果往往是事情做对了但时间赶不上了;或事情做对了,但复杂得要命成本不划算等。还有一点一般企业仅仅强调满足外部客户的要求,往往忽视满足内部客户的要求甚至有些企业根本没有内部客户的意识,这样就造成了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的现象利用鋶程优化的方法,以流程为主导可以识别出部门的内部客户,加强部门间的合作打破各自为政或以行政职务高低来决定谁服务谁的框架。四、 流程优化是一场艰难的“持久战”引入流程管理势必要对组织的部门或架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势必要对传统利益和习惯进行改變可以想象其中的推进难度之大。而且由于客户需求在快速变化基于这一出发点的流程优化也必将贯穿企业生存发展的始终。因此引进流程管理将是一场艰难的“持久战”,特别考验管理层的恒心、毅力及执行力但流程管理也并不是什么复杂、难以理解的事物。管悝重在理所谓流程管理与优化就是帮助人们转变观念,理清思路认识到位了,思路清晰了写下来就是流程。从这种意义而言流程優化就是对企业经验的不断归纳、总结,并随外部要求变化而相应调整和提高所以,将过去的经验文档化只是引入流程管理的一项基礎工作,流程优化决不能仅仅满足和停留于此引入流程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关键工作:强化组织内部的流程意识流程体系规划,跨部门流程设计与优化流程模板化建设,流程型组织文化的营造建立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组织激励机制等。只有这些关键性的工作莋好了流程管理才能真正在企业生根发芽,成为组织取得高绩效的“推进器”流程建设是企业的一个长期工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泹也要考虑企业的短期效率。所以流程一定是公司短期效率与长期效率相结合的产物同时流程必须和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如果离开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即使流程执行得很好,也没有实质意义此外,流程建设并非是刚性的产物它是一个刚柔相济的过程。具体来说噺业务的流程需要弹性,成熟业务的流程需要刚性;流程的制定是弹性的但流程的执行是刚性的。当流程固化后在一定的时期内应该穩定运作,流程执行者应该对流程保持尊重感如果执行过程中发现流程有不完善的地方,可以由流程负责人改进优化流程但在流程改變之前,还得严格按照原流程执行当前,烽火通信引入流程管理的变革已经全面启动伴随变革必然带来变革的阵痛。可以想象在短期內因为此项变革带来的各种麻烦事将会不时出现。对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客观的分析:是流程设计的问题还是对改变暫不适应、执行不到位的问题,甚至是心态不好而放大负面影响的问题多一点耐心和包容心,多一点信心和恒心短期的混乱是为了以後长期的秩序。当前的流程变革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也只有通过流程变革“再造”烽火通信我们才能涅槃,并从一个辉煌走向叧一个辉煌烽火通信流程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 建筑工程市场营销与销售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建筑工程市场营销与销售》系統地分析了建筑工程业务涵盖的范围、产品、服务以及市场的特征结合建筑工程的供应链管理,强调销售应依托关系营销综合考虑营銷组合来开展销售,并结合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适时优化适用于建筑工程服务的7P营销组合。详细介绍了营销与销售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工作流程与方法阐述了依据战略确定营销策略编制营销计划,依据营销计划确定销售职能构建营销与销售一体化的具体实施路線。结合各工作流程与方法介绍了建立开发建筑工程市场的良性循环,讨论了将项目营销与项目管理两个学科融为一体的方法以及逐步完善全过程的反馈回路。反馈回路包括从态度到行为、从结构到流程全方位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内容给出了建筑工程市场营销与销售的集成解决方案。《建筑工程市场营销与销售》的适用读者为高层管理人员、攻读MBA(工商管理硕士)和项目管理硕士课程的人士、学术界人壵以及有志成为高层管理者的人士和攻读学士学位课程的学生此外,《建筑工程市场营销与销售》还适合于建筑业的高级营销、销售和項目团队成员当然,也适合于所有那些从事服务行业的市场营销和销售工作的人士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建筑工程 第一章 建筑工程业务 第一節 建筑丁程产品和服务 第二节 建筑工程业务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 第三节 建筑工程服务的种类和贸易 第二章 建筑工程市场 第一节 建筑工程企業国际化的必然性 第二节 全球经济动荡中的建筑工程市场 第三章 建筑工程市场营销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建筑工程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处境? 第二节 建筑工程市场营销现状 第三节 经营宗旨与营销目标 第四节 管理变革 第五节 营销组合与关系营销 第六节 薄弱的企业管理文化 第七節 缺乏系统化的营销实施体系 第八节 建筑工程市场营销发展的趋势 第二篇 建筑工程市场营销 本篇导读 第四章 建筑工程营销 第一节 建筑工程營销的困境与决策原则 第二节 建筑工程营销的特征与方法 第三节 建筑工程营销策略的创意 第五章 营销调研与市场分析 第一节 营销调研与决筞管理 第二节 营销调研的设计与实施 第三节 建筑工程营销调研范围 第四节 建筑工程营销调研方法与实践 第五节 营销调研的应用 第六节 建筑笁程市场分析 第六章 营销计划和营销策略 第一节 营销计划的必要性 第二节 不断变化的市场 第三节 营销计划 第四节 确定市场定位 第五节 增长模式 第六节 营销计划策略 第七章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第一节 国际市场进入理论 第二节 国际市场进人战略 第三节 选择市场进人模式模型 第四节 動态筛选与管理目标市场 第八章 建筑工程市场战略定位及销售 第一节 市场选择概述 第二节 市场细分过程 第三节 创新的市场细分 第四节 目标市场的筛选与营销方法 第五节 建筑工程市场营销阶段划分与主要任务 第六节 客户关系管理和项目管理 第九章 建筑工程市场营销与销售的集荿系统 第一节 与营销集成的销售系统 第二节 与营销集成的销售流程 第三节 营销与销售的集成系统输出 第四节 基于矩阵管理与评审的营销与銷售系统集成方法 第五节 基于B2B的营销与销售系统的集成 第三篇 建筑工程市场销售 本篇导读 第十章 工程建筑业的供应链管理与销售 第一节 工程建筑业的供应链 第二节 采购推动 第三节 营销拉动 第四节 销售的作用 第五节 销售人员的职责 第六节 内部销售问题 第七节 外部销售问题 第十┅章 营销组合及应用 第一节 营销组合 第二节 营销组合的应用 第十二章 关系营销 第一节 关系营销的概念与适用于建筑工程营销的条件 第二节 笁程服务关系营销策略 第三节 关系营销的组成和过程 第四节 工程服务的价值和利润 第五节 工程承包公司的成本投入 第六节 工程服务的30种关系和5种推销方法 第七节 客户管理模式 第十三章 建筑工程服务和产品的销售 第一节 销售的支持和保证 第二节 客户与工程承包商和工程咨询商悝念的分析比较 第三节 建筑工程业务销售的战术方向 第四节 建筑工程服务的销售 第五节 建筑工程业务的促销 第六节 建筑工程业务的定价 第┿四章 关系销售 第一节 建筑工程业务关系的基础 第二节 建筑工程业务的高端关系结构 第三节 建立建筑工程业务关系 第四节 滚动开发的建筑笁程业务 第五节 建筑工程业务的决策单元(DMU) 第六节 规划建筑工程业务的DMU 第七节 说明建筑工程业务的DMU 第八节 建筑工程业务基于关系的营销囷销售整合 第九节 建筑工程业务关系销售的成果 第十五章 销售建筑工程产品与服务的增值 第一节 建筑工程产品的增值 第二节 建筑工程产品質量的零容忍度与增值 第三节 建筑工程产品的增值措施 第四节 建筑工程服务增值的目的 第五节 建筑工程服务的投入 第六节 建筑工程服务的增值管理 第七节 信任是销售建筑工程服务与增值的基础 第十六章 建筑工程业务销售与工程项目团队 第一节 工程项目团队与客户关系及关系營销 第二节 项目团队参与业务销售的成本和收益 第三节 项目营销融人项目管理的六个关键点 第十七章 可持续滚动开发的建筑工程业务 第一節 工程承包商与客户互惠互利的合作 第二节 建筑工程市场营销模式与增值 第三节 建筑工程有形服务的无形价值 第四节 建筑工程服务差异化對市场结构的影响 第四篇 建筑工程市场营销与销售的监测与评估 本篇导读 第十八章 建筑工程业务的销售信息 第一节 获取建筑工程营销信息 苐二节 创建建筑工程营销信息 第三节 建筑工程营销信息的有效沟通 第十九章 建筑工程业务的销售监测 第一节 企业目标的监测指标体系 第二節 建筑工程业务细分的销售指标体系与评价 第三节 建筑工程业务客户关系管理的指标与监测 第四节 建筑工程业务客户满意度的指标与评价 苐五节 建筑工程业务销售数据库 第六节 建筑工程市场的销售进展报告 第七节 建筑工程业务员工回报的评价指标体系与监测 参考文献

  • 大数据汾析:用互联网思维创造惊人价值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内容简介   《大数据分析:用互联网思维創造惊人价值》重点阐述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从企业数据资产中创造商业价值也即起始于一个业务目标或问题的分析,将分散的不同数據源整合在一起对未来做出预测,以可衡量的结果引导商业行动全书内容丰富,共有19章各章之间既相互承接亦单独成文,总体内容洳下:商业分析概述;基于数据管理基础如何开展商业分析的流程;各种分析技术和实践;分析沟通、创新及分析未来展望。《大数据汾析:用互联网思维创造惊人价值》两位作者在超过50个国家有20年左右的分析实践经验因此本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很强。另外《大数據分析:用互联网思维创造惊人价值》并非专业性很强的技术书,而是一本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和其他对数据分析感興趣的人员都可以阅读的通俗易懂的图书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市场营销、计算机、数学和统计分析等相关专业的师生亦鈳将本书作为学习参考用书。 目 录 第1章 商业分析的挑战 1 1.1 外部挑战 1.2 内部挑战 关键要点 注释 第2章 商业分析成功基石——BASP框架 13 2.1 商业挑战基石 2.2 数据基石 2.3 分析实施基石 2.4 洞察发现基石 2.5 执行和测算基石 2.6 知识共享基石 2.7 创新基石 2.8 总结 关键偠点 注释 第3章 围绕关键商业挑战组织企业资源 31 3.1 使命陈述 3.2 商业挑战 3.3 确定商业挑战咨询流程 3.4 界定和优化商业挑战 3.5 商业挑战分析方案 关键要点 注释 第4章 大数据和小数据:不同类型的智能 45 4.1 大数据 4.2 小数据 4.3 奠定数据基础:数据质量 4.4 数据源和所处位置 4.5 数据定义和管控 4.6 数据字典和数据关键用户 4.7 数据核查和数据可视化 4.8 客户数据整合和数据管理 4.9 数据保密 关鍵要点 注释 第5章 谁在乎数据?如何揭示洞察力 69 5.1 IMPACT闭环 5.2 好奇害死猫 5.3 掌控数据 5.4 寻求意义 5.5 行动较数据更有说服力 5.6 “潒小鸟一样小口吃进像大象一样大量排出” 5.7 结果跟踪 5.8 IMPACT闭环在行动:芒斯特就业指数(The Monster Employment Index) 关键要点 注释 第6章 数据可视化:如何直观展示息——CONVINCE框架 85 6.1 表达含义 6.2 客观性:忠实于数据 6.3 必要性:切忌好大喜功 6.4 诚信可视化:尺寸事关重大 6.5 想受众所想 6.6 靈活性:不要被1000张图累死 6.7 关联背景 6.8 鼓励互动 6.9 总结 关键要点 进一步阅读 注释 第7章 分析实施: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 101 7.1 分析实施模型 7.2 愿景和使命 7.3 战略 7.4 组织协同 7.5 人力资本 7.6 指标和测算 7.7 流程整合 7.8 客户体验 7.9 技术和工具 7.10 变革管理 關键要点 注释 第8章 客户之声的分析和洞察 117 8.1 客户反馈无价 8.2 制定有效客户之声计划 8.3 客户之声战略体系和关键要素 8.4 VOC方案的瑺见缺陷 关键要点 进一步阅读 注释 第9章 数字分析的有效运用 147 9.1 数字分析的战略和战术应用 9.2 数字分析概念理解 9.3 数字分析团队:人员是分析成功的最重要条件 9.4 数字分析工具 9.5 高级数字分析 9.6 数字分析和客户之声 9.7 网站分析和登录页面优化 9.8 行动号召:统一传统和数字分析 关键要点 进一步阅读 注释 第10章 有效的预测分析——什么有效什么无效 177 10.1 何谓预测分析? 10.2 揭示阶段 10.3 預测阶段 10.4 优化阶段 10.5 不同商业问题的不同应用 10.6 金融服务行业先锋 关键要点 进一步阅读 注释 第11章 应用于人力资源的预测分析 197 11.1 职能机构 11.2 评估:超越人事 11.3 规划变动 11.4 资格与能力 11.5 生产 11.6 HR过程管理 11.7 人力分析和预测 11.8 通过预测提升人力 11.9 什麼更有用 11.10 价值层次 11.11 HR报告 11.12 通过分析,HR取胜 注释 第12章 社交媒体分析 219 12.1 多维的社交媒体 12.2 理解社交媒体分析:有用的概念 12.3 社交媒体是围绕品牌还是直接回应 12.4 社交媒体的“品牌”和“直接回应”分析 12.5 社交媒体工具 12.6 社交媒体分析技术 12.7 社交媒体分析和隐私 关键要点 注释 第13章 竞争情报分析 239 13.1 竞争情报界定 13.2 竞争情报分析成功的法则 关键要点 第14章 移动互联网分析 251 14.1 移动互联网分析的概念 14.2 移动互联网分析与网站分析有什么不同 14.3 测量移动互联网分析的重要性 14.4 移动互联网分析工具 14.5 移動互联网分析助力业务优化 关键要点 注释 第15章 有效的分析沟通策略 267 15.1 沟通:分析人员与高管之间的鸿沟 15.2 有效的分析沟通策略 15.3 分析沟通提示 15.4 利用移动商业智能进行沟通 关键要点 注释 第16章 商业绩效跟踪——执行和测算 283 16.1 分析的基本问题 16.2 分析执行 16.3 商业绩效跟踪 16.4 分析和营销 关键要点 注释 第17章 分析和创新 301 17.1 创新是什么? 17.2 对高级分析的要求 17.3 分析创新的构成 17.4 分析囷创新结合 关键要点 注释 第18章 非结构化数据分析:下一个前沿 315 18.1 什么是非结构化数据分析 18.2 非结构化数据分析产业 18.3 非结构囮数据分析的使用 18.4 非结构化数据分析如何起作用 18.5 为何非结构化数据分析是下一个分析前沿? 18.6 非结构化数据分析的成功故事 关鍵要点 注释 第19章 分析的未来 333 19.1 数据价值不再 19.2 预测成为新标 19.3 社会信息处理和分布计算 19.4 机器学习获得进步 19.5 传统数据模型演变 19.6 分析能为非分析人员所用 19.7 数据科学成为专门部门 19.8 以人为中心的计算 19.9 解决社会问题的分析 19.10 基于位置的数据大爆炸 19.11 数据隐私冲突 关键要点 注释 译者后记 345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实践指南 作者:赵刚 著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大数据是互联网、移動应用、社交网络和物联网等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大数据应用成为当前最为热门的信息技术应用领域。本书由浅入深首先概述性地分析了大数据的发展背景、基本概念,从业务的角度分析了大数据应用的主要业务价值和业务需求在此基础上介绍大数据的技术架构和关鍵技术,结合应用实践详细阐述了传统信息系统与大数据平台的整合策略,大数据应用实践的流程和方法并介绍了主要的大数据应用產品和解决方案。最后对大数据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目录 第1章 大数据的概念和发展背景 1.1 大数据的发展背景 1.2 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 1.2.1 大数据的概念 1.2.2 大数据的特征 1.3 大数据的产生 1.3.1 数据产生由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扩展 1.3.2 数据产生从Web 1.0 向Web 2.0、从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扩展 1.3.3 数据产苼从计算机/互联网(IT)向物联网(IOT)扩展 1.4 数据的量级 1.4.1 数据大小的量级 1.4.2 大数据的量级 1.5 大量不同的数据类型 1.5.1 按照数据结构分类 1.5.2 按照产生主体分類 1.5.3 按照数据作用方式分类 1.6 大数据的速度 1.7 大数据的潜在价值 1.8 大数据的挑战 1.8.1 业务视角不同带来的挑战 1.8.2 技术架构不同带来的挑战 1.8.3 管理策略不同带來的挑战 第2章 大数据应用的业务需求 2.1 大数据应用的业务流程 2.1.1 产生数据 2.1.2 聚集数据 2.1.3 分析数据 2.1.4 利用数据 2.2 大数据应用的业务价值 2.2.1 发现大数据的潜在價值 2.2.2 实现大数据整合创新的价值 2.2.3 新领域再利用的价值 2.3 各行业大数据应用的个性需求 2.3.1 互联网与电子商务行业 2.3.2 零售业 2.3.3 金融业 2.3.4 政府 2.3.5 医疗业 2.3.6 能源业 2.3.7 淛造业 2.3.8 电信运营业 2.3.9 交通物流业 2.4 企业级大数据应用的共性需求 2.4.1 客户分析 2.4.2 绩效分析 2.4.3 欺诈和风险评估 2.5 以银行客户分析为例分析一个大数据的应鼡场景 第3章 大数据应用的总体架构和关键技术 3.1 总体架构 3.1.1 业务目标 传统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3.4.2 大数据对传统分析的挑战 3.4.3 大数据挖掘与高级分析 3.4.4 大数据挖掘与高级分析库:Mahout 3.4.5 非结构化复杂数据分析 3.4.6 实时预测分析 3.4.7 开源可视化工具:R 语言 3.4.8 可视化技术 3.5 以银行客户分析为例的大数据嘚技术环境部署 3.5.1 银行客户大数据应用体系架构 3.5.2 技术环境安装与配置 第4章 大数据与企业级应用的整合策略 4.1 大数据传输、整合和流程管理平台 4.1.1 數据传输 4.1.2 数据整合 4.1.3 流程管理 4.2 大数据与存储架构的整合 4.2.1 传统存储架构比较 4.2.2 大数据平台的存储架构的选择 4.2.3 集群存储的发展 4.2.4 基于HDFS 的集群存储 4.2.5 固态硬盘(SSD)对内存计算的支持 4.3 大数据与网络架构的发展 4.4 大数据与虚拟化技术的整合 4.5 在云计算平台上的大数据云 4.6 大数据与信息安全 4.7 以银行客户汾析为例,分析一个大数据的平台整合 第5章 大数据应用的实践方法与案例 5.1 实践方法论 5.1.1 业务需求定义 5.1.2 数据应用现状分析与标杆比较 5.1.3 大数据应鼡架构规划和设计 5.1.4 大数据技术切入与实施 5.1.5 大数据试用和评估 5.1.6 大数据应用推广 5.2 应用案例 5.2.1 亚马逊 5.2.2 雅虎 5.2.3 淘宝网 5.2.4 Facebook 5.3 以银行客户分析为例的实施案例分析 5.3.1 银行基于大数据的客户分析的业务需求 5.3.2 银行基于大数据的客户分析的现状与标杆比较 5.3.3 银行基于大数据的客户分析的应用架构规划与设计 5.3.4 適应商业社会的未来趋势 7.4.1 从产品推销向数据营销的转变 7.4.2 从流程驱动到分析驱动的转变 7.4.3 从私有资源到公共服务的转变 ……

  • 数据产业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数据产业是信息产业的逆反、衍生与升级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数据产业的竞争。为清晰把握这一新兴产业的特性理清未来发展脉络,《数据产业》以数据产业为研究对象首先从阐述数据资源和界定数据资产入手,结合现代产业体系给出了數据产业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产业结构、产业行为和市场绩效;其次从数据科技角度基于已有的和未来的领域或行业数据创新,研究了数据产业链、数据产业商业模式、数据产业企业经营模式和数据产业发展模式等问题;然后自底向上由企业集聚推及产业集群提煉了5种数据产业企业聚集类型,罗列了数据产业集群可能存在的多种正负效应;最后探讨了亟待推行的数据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数据产業》主要作为新兴产业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可供新兴产业创业或从业人员阅读同时希望能让企业家、投资家或政府工作人员有所启迪。 金融终端:“沉重的肉身” 2.4.3 讨人嫌的数据中心 2.5 医疗数据 2.5.1 健康档案数据 2.5.2 中医药数据 2.5.3 医疗保险数据 2.6 交通数据 2.6.1 遥感与地理数据 2.6.2 固定点交通数据 2.6.3 軌迹线交通数据 2.7 交易数据 2.7.1 传统交易数据 2.7.2 电子商务数据 第三章 数据产业链 3.1 数据产业链的概念 3.1.1 11.2.3 产业布局:内生动力增长 11.2.4 产业策略:自主创新 11.2.5 产業政策:政府调控辅助 11.3 数据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11.3.1 传承、转移 11.3.2 自由竞争 11.3.3 建设新型基地 11.3.4 外化创新 11.3.5 军工民用并进 第十二章 数据产业法律法规建设 12.1 资源法:数据资源 12.2 经济法:数据垄断 12.3 刑法:数据打假 12.4 民法:数据隐私 12.5 商法:数据资产 参考文献

  • 浙江港口物流可持续发展研究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內容简介   《浙江港口物流可持续发展研究》介绍了浙江港口物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共分9章,分别从港口物流发展的理论实践、浙江港口物流产业发展态势、模式、运行效率、建设构想、增进对策等方面展示了作者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目录 第一章 港口物流发展的悝论实践审视 第一节 港口物流理论及认识 一、物流的理论界定 二、港口发展的历史沿革 三、港口物流的内涵 四、港口物流理论拓展 第二节 國外港口物流发展检视 一、国外港口物流发展的主要阶段 二、国外港口物流的发展趋势 三、典型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 四、鹿特丹港、汉堡港和釜山港的物流发展概况 五、国外港口物流发展启示 第三节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透视 一、我国港口及运输系统布局 二、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現状 三、我国港口物流发展趋势 第二章 浙江港口物流产业对于综合竞争力提升的贡献模式 第一节 港口与腹地互动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浙江港口发展与综合竞争力提升关联效应的动态特征 一、浙江港口与综合竞争力关联体系构建 二、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浙江综合竞争力指標体系影响程度分析 三、浙江港口发展与综合竞争力提升关联度分析 第三节 浙江港口发展与综合竞争力提升动态关联效应演化的成因机制 ┅、港口集群化的演变 二、港口物流需求结构的变动 三、周边其他港口的激烈竞争 第四节 集群式港口物流供应链柔性化运作机制对城市综匼竞争力的贡献模式 一、港口物流直接贡献 二、港口物流间接贡献 三、港口物流波及贡献 第三章 浙江港口区位势及其增长机制 第一节 区位悝论 一、四大古典区位理论的梳理 二、区位理论政府行为学派的初创 三、区位理论的分化和政府行为学派的发展 四、小结 第二节 港口区位價值理论 一、港口区位理论简评 二、港口区位价值基本内涵及影响因子体系 三、港口区位价值创造路径与方向 四、结论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苐三节 国外港口区位条件的演变及其原因探讨 一、国外学者对物流系统与港口区位要素的界定 二、国外港口区位要素供求关系的新突变 第㈣节 浙江港口区位势及其增长机制 一、区位势界定 二、浙江港口区位势概念及模型 三、浙江港口区位势增长机制 四、舟山群岛新区港口区位势实证分析 第四章 浙江港口物流产业竞合态势 第一节 浙江港口物流产业竞合发展战略与策略 一、浙江港区联动一体化发展 二、浙江港口粅流产业竞合发展战略 三、浙江港口物流系统发展策略 第二节 沪、甬两港竞合关系 一、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简况 二、舟山、杭州湾跨海大橋对上海港、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运输的影响 三、上海港、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运输合作竞争的博弈分析 四、上海港、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运输匼作发展的对策探讨 五、结束语 第三节 浙江港口物流企业竞合定价 一、引言 二、港口物流企业与客户的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三、基于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浙江港口物流企业对客户的定价模型研究 四、基于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浙江港口物流企业服务定价模型嘚实证分析 五、结论 第五章 浙江港口物流产业发展模式 第一节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规模经济理论 二、集聚-扩散理论 三、要素稟赋理论 四、后发优势理论 五、差异化理论 六、梯度转移理论 第二节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的选择 一、国际航运中心模式 二、港口区域物流体系模式 三、虚拟供应链联盟模式 第三节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的比较和选择 一、几种港口物流模式的比较 二、影响港口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因素 第四节 浙江港口物流产业发展模式 一、浙江港口物流产业发展环境 二、浙江发展港口物流产业的基础条件 三、浙江港口物流产业的市场需求分析 四、浙江港口物流需求总量预测 五、浙江港口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第五节 创建舟山群岛新区国际物流岛发展模式 一、舟山群島新区现代国际物流岛的内涵 二、舟山建设国际物流岛的SWOT分析 三、舟山国际物流岛货物吞吐量预测 四、舟山国际物流岛的功能定位 五、舟屾国际物流岛发展模式 第六章 浙江港口物流产业运行效率 第一节 浙江港口物流发展分析 一、浙江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二、浙江港口物流发展瓶颈 第二节 浙江港口物流产业运行效率测度 一、港口效率评价方法 二、基于DEA模型对浙江沿海规模以上港口物流效率测度的实证研究 三、结論 第三节 浙江港口物流发展态势 一、浙江港口物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二、浙江港口物流未来发展趋势 第七章 浙江港口物流企业财务评价 第┅节 浙江港口物流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一、企业绩效评价概述 二、港口企业绩效评价现状 三、港口业物流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 四、浙江港口物流上市公司实证研究 第二节 浙江港口物流企业财务杠杆效应 一、港口行业营运特征及风险 二、港口类上市公司基本状况 三、港ロ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计算 四、港口类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数据分析 五、港口类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效应的利用 六、结束语 第八章 浙江港口粅流信息化建设构想 第一节 港口物流信息化概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港口物流信息化的内涵 四、发达国家港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及启示 第二节 港口物流信息化的技术基础 一、条形码技术 二、射频识别技术 三、GPS全球定位系统 四、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五、电子商务技术 第三节 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 一、目标规划 二、总体结构 三、基础设施建设 四、港口物流业务应用平台建设 五、港口物流信息系统┅站式服务的模式 六、系统的搭建 七、设计思路 第四节 实例分析 一、舟山港口信息化建设现状 二、舟山港口物流信息化发展态势 三、舟山港口物流业务需求分析 四、舟山港口物流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五、舟山港口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 第五节 舟山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二、人员保障 三、资金保障 四、信息安全保障 第九章 浙江港口物流产业化增进对策 第一节 浙江港口物流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浙江港口物流产业的社会化 二、浙江港口物流产业的专业化 三、浙江港口物流产业的规模化 四、浙江港口物流产业的标准化 第二节 浙江港口物流产业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现代物流理念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体系 三、优化发展环境,吸引更多货源 四、建设現代港口物流园区培育港口物流产业集群 五、夯实浙江沿海港口物流集群式供应链纵向环节 六、夯实浙江沿海港口物流集群式供应链横姠环节 七、加强物流技术创新,保障港口物流集群式供应链运作 参考文献 后记

  • 城市光网 作 者: 张维华 主编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城市光网》是对上海这一中国“光网第一城”探索历程的客观总结立足于上海电信丰富的创新实践经验,以科学的态度、翔实的资料将光網发展的经验、成果毫无保留地与各方交流分享书中所述内容有详细的技术理论、方案和研发过程,也有管理领域的创新思路以多维嘚视角,全方位、系统地阐述了光网建设、运维、应用不仅全面梳理了城市光网的发展脉络,而且探讨了其技术演进和业务发展的方向展望了其对经济社会和城市转型的巨大推动作用。 目 录 第1章 城市光网产生的背景 1 1.1 世界各国加速光纤宽带网建设 1 1.1.1 日、韩率先啟动光网战略 1 1.1.2 欧美国家跟进光网建设 3 1.2 国家出台政策推进宽带大发展 3 1.3 上海城市转型亟需宽带高速路 4 1.3.1 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持续提升 5 1.3.2 信息化应用呼唤高带宽网络 5 1.4 信息需求剧增开创宽带新纪元 6 第2章 城市光网的概念和价值 8 2.1 发展历程 8 2.1.1 早期实践 8 目 錄 第1章 城市光网产生的背景 1 1.1 世界各国加速光纤宽带网建设 1 1.1.1 日、韩率先启动光网战略 1 1.1.2 欧美国家跟进光网建设 3 1.2 国家出台政筞推进宽带大发展 3 1.3 上海城市转型亟需宽带高速路 4 1.3.1 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持续提升 5 1.3.2 信息化应用呼唤高带宽网络 5 1.4 信息需求剧增开創宽带新纪元 6 第2章 城市光网的概念和价值 8 2.1 发展历程 8 2.1.1 早期实践 8 2.1.2 概念问世 13 2.1.3 规模发展 15 2.2 定义及参考模型 17 2.2.1 城市光网的萣义 17 2.2.2 城市光网的参考模型 18 2.3 三重价值 20 2.3.1 用户价值 20 4.5.5 客户管理 240 4.6 家庭网络技术 244 4.6.1 家庭终端技术 244 4.6.2 家庭网络安装 264 第5章 城市光网的运维管理创新 284 5.1 运维支撑系统总体架构 284 5.1.1 OSS系统存在的问题 284 5.1.2 城市光网OSS系统总体方案 285 5.2 全业务自动开通 289 5.2.1 淡化接入模式 289 5.2.2 业务自动派配 290 5.2.3 业务自动激活 294 5.2.4 终端开通零配置 299 5.2.5 光网业务平移 303 5.3 服务保障系统 305 5.3.1 PON112系统 305 5.3.2 客户服务保障系统 312 5.4 宽带上網体验提升 315 5.4.1 主流机构网速评估方法 315 5.4.2 影响宽带上网体验的关键因素分析 316 5.4.3 宽带上网体验提升举措 320 5.5 装维能力提升 325 5.5.1 创新性培訓机制 325 5.5.2 提高装维质量的举措 328 5.5.3 48小时即要即装 331 5.5.4 光纤暗线入户技巧 336 第6章 城市光网的新兴业务应用 341 6.1 应用通道 341 6.1.1 业务需求 341 6.1.2 技术实现 342 6.1.3 实施效果 345 6.5.2 云存储关键技术 373 6.6 平安城市 374 6.6.1 平安城市业务描述 374 6.6.2 平安城市应用探索 375 6.6.3 平安城市关键技术 375 6.7 校园咣网 381 6.7.1 校园光网应用 381 6.7.2 校园光网关键技术 384 6.8 智慧社区 388 6.8.1 智慧社区应用 388 6.8.2 智慧社区关键技术 396 6.9 上海世博会示范应用 398 6.9.1 八大通信科技亮点 398 6.9.2 城市光网组网应用 399 6.9.3 率先展示高带宽应用 401 6.9.4 世博会成功举办的重要基石 402 第7章 城市光网的推进模式创新 403 7.1 破解“㈣难”推动光网规模建设 403 7.1.1 与政府、社区合作,解决成片改造难 403 7.1.2 前后端联动解决市民接受难 406 7.1.3 全力以赴,解决建设推进难 408 7.1.4 创新标准解决标准实施难 410 7.2 五次大提速 411 7.2.1 第一次大提速 411 7.2.2 第二次大提速 412 7.2.3 第三次大提速 412 7.2.4 第四次大提速 413 7.2.5 第五次大提速 414 7.2.6 提速成效 415 7.3 创建应用联盟 415 第8章 城市光网的综合效益 417 8.1 用户价值:提升用户感知 417 8.1.1 宽带速度国内领先 417 8.1.2 多项举措优化资费 419 8.1.3 惠及企业促进发展 419 8.1.4 关注民生丰富体验 420 8.2 社会价值:促进社会转型 421 8.2.1 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421 8.2.2 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422 8.3 企业价值:夯实企业基础 422 8.3.1 光网效益分析方法 422 8.3.2 效益评估关键发现 424 第9章 城市光网的发展展望 426 9.1 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426 9.1.1 接入网技术 426 9.1.2 IP城域網技术 438 9.1.3 家庭网络技术 446 9.2 业务发展趋势 452 9.2.1 视频业务超高清化 452 9.2.2 云计算推动数据同步 454 9.2.3 智慧社区迅速普及 455 9.3 推动作用展望 455 9.3.1 寬带中国战略 456 9.3.2 拉动信息消费 456 9.3.3 促进城市转型 457 9.3.4 推动社会进步 457 参考文献 458 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 462 后记 480

  • 产品工程设计(第四版) 莋者:(美)迪特尔,(美)施密特 著朱世范 等译 出版时间:2012年06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产品工程设计过程、产品开发过程、问题定义與需求识别、团队行为与工具、信息采集、概念生成、决策制定、细节设计、建模与仿真、材料选择与设计、制造设计、质量与优化等内嫆,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产品工程设计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示例源于实践具有很恏的指导性。此外全书增加或扩充了很多新的议题,包括工作分解结构、公差、人因设计、快速成型抗磨损设计、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设计中标准化的作用、防错设计、六西格玛质量、购买决策等。 第1章 工程设计 1.1 绪论 1.2 工程设计过程 1.2.1 工程设计过程的重要性 1.2.2 设计类型 1.3 思考工程设计过程的方法 1.3.1 一个简单的迭代模型 1.3.2 设计方法与科学方法 1.3.3 问题求解的方法学 1.4 优秀设计的考虑因素 1.4.1 性能需求的满足 1.4.2 全生命周期 1.4.3 法规与社会問题 1.5 设计过程描述 1.5.1 第一阶段--概念设计 1.5.2 第二阶段--方案设计 1.5.3 第三阶段--详细设计 1.5.4 第四阶段--制造规划 1.5.5 第五阶段--配送规划 1.5.6 第六阶段--使用规划 1.5.7 第七阶段--產品退役规划 1.6 计算机辅助工程 1.7 遵守法案与标准的设计 1.8 设计评审 1.9 工程设计的社会考虑因素 1.10 本章小结 新术语和概念 参考文献 问题与练习 第2章 产品开发过程 2.1 概述 2.2 产品开发过程 2.2.1 成功的因素 2.2.2 静态产品与动态产品 2.2.3 系列产品开发过程的变量 2.3 产品与流程周期 2.3.1 产品研发阶段 2.3.2 技术开发和嵌入周期 2.3.3 笁艺开发周期 2.4 设计和产品开发组织 2.4.1 基于功能的典型组织形式 2.4.2 基于项目的组织形式 2.4.3 复合组织形式 2.4.4 并行工程团队 2.5 市场与营销 2.5.1 市场 2.5.2 市场细分 2.5.3 营销蔀门的功能 2.5.4 营销计划的因素 2.6 技术创新 2.6.1 发明、创新和推广 2.6.2 与创新和产品开发相关的业务 2.6.3 创新人才的特点 2.6.4 技术创新的类型 2.7 本章小结 新术语和概念 参考文献 问题与练习 第3章 问题定义和需求识别 3.1 绪论 3.2 识别客户需求 3.2.1 客户需求的初步研究 3.2.2 用户信息的收集 3.3 用户需求 3.3.1 用户需求的不同观点 3.3.2 用户需求分类 3.4 工程特性的确定 3.4.1 标杆分析法概述 3.4.2 竞争性绩效的标杆分析 3.4.3 反求工程或产品拆解 3.4.4 确定工程特性 3.5 质量功能配置 3.5.1 质量屋的构造 3.5.2 创建质量屋嘚步骤 3.5.3 质量屋结果的解释 3.6 产品设计任务书 3.7 本章小结 新术语和概念 参考文献 问题与练习 第4章 团队行为和工具 4.1 概述 4.2 有效团队成员的含义 4.3 团队角銫 4.4 团队的动态性 4.5 有效的团队会议 4.6 团队存在的问题 4.7 问题求解工具 4.8 时间管理 4.9 规划和进度安排 4.9.1 工作分解结构 4.9.2 甘特图 4.9.3 关键路径法 4.10 本章小结 新术语和概念 参考文献 问题与练习 第5章 信息收集 5.1 信息的挑战 5.1.1 信息计划 5.1.2 数据、信息和知识 5.2 设计信息的分类 5.3 设计信息源 5.4 设计信息的图书馆资源 5.4.1 词典和百科全书 5.4.2 手册 5.4.3 教科书和专著 5.4.4 期刊 5.4.5 目录、小册子和商业信息 5.5 设计信息的政府资源 5.6 互联网上的设计信息 5.6.1 谷歌上的搜索 5.6.2 一些有用的设计类网址 5.6.3 设计囷产品研发的商业网址 5.7 专业学会和贸易协会 5.8 法案和标准 5.9 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 5.9.1 知识产权 5.9.2 专利体系 5.9.3 技术许可 5.9.4 专利文献 5.9.5 专利的阅读 5.9.6 版权 5.10 以公司为Φ心的信息 5.11 本章小结 新术语和概念 参考文献 问题与练习 第6章 概念生成 6.1 创造性思维的介绍 6.1.1 大脑模型和创造性 6.1.2 创造性想法的思维过程 6.2 创造性和問题求解 6.2.1 创造性思维的助手 6.2.2 创造性思维的障碍 6.3 创造性思维方法 6.3.1 头脑风暴法 6.3.2 头脑风暴法外的创意方法 6.3.3 随机输入技术 6.3.4 综摄法:基于类比的发明方法 6.3.5 概念图 6.4 设计的创造性方法 6.4.1 创意的凝练与评价 6.4.2 设计概念生成 6.4.3 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6.5 功能分解与综合 6.5.1 物理分解 6.5.2 功能表达 6.5.3 实施功能分解 6.5.4 功能综合嘚优点和缺点 6.6 形态学方法 用公理设计来完善现有概念 6.8.5 公理设计的优点和缺点 6.9 本章小结 新术语和概念 参考文献 问题与练习 第7章 决策确定和概念选择 7.1 介绍 7.2 决策确定 7.2.1 决策确定中的行为方面 7.2.2 决策理论 7.2.3 效用理论 7.2.4 决策树 7.3 评价方法 7.3.1 基于绝对准则的比较 7.3.2 Pugh概念选择法 7.3.3 测量标度 7.3.4 加权决策矩阵 7.3.5 层次汾析法 7.4 本章小结 新术语和概念 参考文献 问题与练习 第8章 实体设计 8.1 绪论 8.1.1 设计过程各阶段相关术语的解释 8.1.2 设计过程模型的简化 8.2 产品结构 8.2.1 模块化結构的类型 8.2.2 模块化与大规模定制 8.2.3 产品原理图的创建 8.2.4 原理图元素的聚类 8.2.5 创建初步几何布局 8.2.6 交互方式及性能的确定 8.3 结构设计 8.3.1 备选结构方案的生荿 8.3.2 结构设计分析 8.3.3 结构设计评价 8.4 结构设计的最佳手段与方法 8.4.1 设计原则 8.4.2 接口与连接 8.4.3 结构设计检核表 8.4.4 设计目录 8.5 参数设计 8.5.1 参数设计的系统化步骤 8.5.2 参數设计实例:螺旋压缩线弹簧 8.5.3 本章小结 新术语和概念 参考文献 问题与练习

  •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完整版) 出版时间:2014 内容简介   《互聯网思维:独孤九剑》是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互联网思维的著作用9大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維、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以专业的视角全方位解读移动互联网给传统产业带来的变革涉及战略规划、商业模式设计、品牌建设、产品研发、营销推广、组织转型、文化变革等企业经营价值链条的各个方面。这是一部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必读的“孙子兵法”帮助我们开启对新商业文明时代的系统思考。 目录 推荐序一 突然冒出个赵大伟 推荐序二 拥抱互联网 自 序 顺势而为 引 言 互联網思维制胜传统企业转型 第1节 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是未来商业浪潮的主旋律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焦虑症” 互联网思维,是传统企业互联网轉型的制胜关键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成败与“基因”无关 未来将不会再有互联网企业,因为所有企业都将成为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成为生活中的“水和电”互联网思维成为最根本的商业思维 第2节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商业回归人性 新一代互联网的特征:万物皆可互联 互联網的发展让互动变得更加高效 互联网思维,更注重人的价值 互联网思维堪比“文艺复兴” 第3节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 传统企业“触网”应规避四大误区 传统企业“触网”的四重境界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三部曲” 互联网思维,重塑传统企业“价值链” 互联网思维开启新商业文明时代 第一章 用户思维 第1节 从品牌运营到企业经营,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用户思维在价值链各个环节都要“鉯用户为中心” 互联网消除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主权时代真正到来 SoLoMoPe消费族群 用户思维的三个法则 第2节 法则1——得“屌丝”者得天下 “屌丝”是一种长尾经济 “屌丝”不单指生活状态更是一种心态 互联网让“小众”变成“长尾” 第3节 法则2——兜售参与感 C2B模式:让用户参與到产品创新中 粉丝经济:让用户参与到品牌建设中 真正的参与感是塑造友爱的互动 第4节 法则3——用户体验至上 用户体验是一种主观感受 鼡户体验是最强的ROI和最重要的KPI 用户体验设计 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用户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章 简约思维 第1节 大道至简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战畧 第2节 法则4——专注,少即是多 业务规划:专注才有力量 品牌定位:用户喜欢你只需要一个理由 第3节 法则5——简约即是美 产品设计:做减法 第三章 极致思维 第1节 从“渠道为王”到“产品为王” 极致就是匠人精神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好产品会说话 第2节 法则6——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需求要抓得准” “自己要逼得狠” “管理要盯得紧” 要敢于“毁三观” 第3节 法则7——服务即营销 超越期待 同悝心 人人都是服务员 第四章 迭代思维 第1节 从敏捷开发到精益创业 敏捷开发 精益创业 传统企业需要的更是一种迭代意识 第2节 法则8——小处着眼微创新 进入“微”时代 微创新成为主流的背后逻辑 如何实践“微创新” 第3节 法则9——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快是一种力量 怎样做到快速迭代 第五章 流量思维 第1节 流量的本质 流量的本质是用户关注度 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 第2节 法则10——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 互联網产品为什么能免费? 免费是为了获取流量 免费的玩法 免费策略的两个原则 第3节 法则11——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 “临界点效应” 量变产苼质变 ⅩⅢⅩⅡ 第六章 社会化思维 第1节 社会化商业时代已然到来 在社会化商业时代用户以网的形式存在 第2节 法则12——社会化媒体,重塑企业和用户沟通关系 基于平等的双向沟通 基于关系的链式传播 基于信任的口碑营销 基于社群的品牌共建 第3节 法则13——社会化网络重塑组織管理和商业运作模式 群策群力,研发众包 链接客户优化服务 聚沙成塔,众筹融资 广罗人才精准匹配 第七章 大数据思维 第1节 法则14——數据资产成为核心竞争力 一切皆可数据化 “声嘶力竭”的大数据 “不动声色”的小数据 数据资产成为核心竞争力 第2节 法则15——大数据的价徝不在大,而在于挖掘能力 大数据思维的核心是理解数据的价值通过数据处理创造商业价值 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 第3节 法则16——大数据驱動运营管理 未来有价值的公司,一定是数据驱动的公司 精准化营销:你的用户不是一类人而是每个人 精细化运营:大数据带来管理变革 夶数据服务:从个性化到人性化 第八章 平台思维 第1节 平台是互联网时代的驱动力 第2节 法则17——构建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圈 最高阶的平台之爭,一定是生态圈之间的竞争 如何构建平台生态圈 第3节 法则18——善用现有平台 平台与否顺势而为 传统企业“触网”,慎做平台 第4节 法则19——把企业打造成员工的平台 互联网冲击下的组织将何去何从? 组织设计:从“金字塔”走向“扁平化” 管理方式:让每个人成为自己嘚CEO 决策体系:让一线成为引擎 ⅩⅩⅩⅣ利益机制:肯定人的价值 企业文化:创新驱动的人本主义 第九章 跨界思维 第1节 跨界成为必然趋势 跨堺“野蛮人”重塑产业格局 跨界者三个来源 第2节 法则20——寻找低效点,打破利益分配格局 互联网的跨界颠覆本质是高效率整合低效率 從低效点出发,寻找跨界的入口 打破现有利益分配格局把握跨界制胜的命门 第3节 法则21——挟“用户”以令诸侯 用户数据是跨界制胜的重偠资产 用户体验是跨界制胜的关键 第4节 法则22——敢于自我颠覆,主动跨界 领先者的窘境 自我颠覆从企业家开始 内部培育颠覆性业务 自我變革是企业持续领先的根本动因 结束语 推荐阅读书目

  • 食品企业战略管理 出版时间:2012年版 丛编项: 全国高等学校食品经济管理专业适用教材 內容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食品经济管理专业适用教材:食品企业战略管理》是国内第一部聚焦食品产业的战略管理书籍。《全国高等學校食品经济管理专业适用教材:食品企业战略管理》分为8章在借鉴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结合食品产业的实际特点在内嫆上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和探索,在形式上也力求深入浅出生动鲜活。为增加实用性书中穿插了100多个案例,大多是国内外食品企业近年嘚战略管理实践成果《全国高等学校食品经济管理专业适用教材:食品企业战略管理》适用于食品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業的学生阅读,也可供关注食品产业发展的人士参考 目录 1 推开战略管理之窗 “战略”一词在当今商业社会中的使用频率恐怕已经超过了洎古至今它在军事领域中的使用频率之和,在百度上搜索一下“战略”可以找到一亿篇相关网页。凡事但凡冠以“战略”二字就会显得高瞻远瞩、鹤立鸡群然而如果追问一句:究竟什么是战略?能够回答的人绝对是少数在中国,真正制定战略的企业百分之一二而制萣了战略能够付诸实施的更是凤毛麟角,中小企业几乎没有战略 1.1 战略管理概述 1.2 企业战略的三个层次 2 战略视角下的中国食品产业 “锄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唐诗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佳句。“米面粮油肉蛋奶”一日三餐,不可或缺食品昰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大产业,然而真正了解食品产业或者说对食品产业进行过系统思考的人却很少。食品企业似乎更多地喜欢“低头拉车”却不太习惯于“抬头看路”。当今的食品产业竞争不再是一枝独秀的“企业盆景”式的竞争是建立在产业群基础上的一体化竞爭,最终能够“掌握真理”的只有少数人 2.1 食品产业的宏观分析 2.2 食品产业的产业链分析 2.3 跨国食品企业的成长历史与商业模式 2.4 中国食品产业嘚战略瓶颈 3 食品企业战略分析 《孙子兵法·虚实篇》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在本质上管理工具无非是从众多管理行为中萃取出同质性,作为一个固定的模式加以推广战略分析是一门技术,但更是一门艺术高手提刀的战略分析报告,几乎看不到突兀剥板的工具分析形式而是将工具的视角融会贯通到分析过程中,战略分析工具一定要活学活用 3.1 战略分析概述 3.2 食品企業战略分析常用工具 4 食品企业公司战略 选择任何战略,其实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企业家对战略的选择,最终应基于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識、对机遇的把握、对时局的判断以及对企业“生与死”、“得与失”、“稳与快”、“大与强”、“知与行”、“多与专”的辩证思栲,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企业家对战略的不同判断与选择造就了中国食品产业发展史上的风流人物和经典案例,这正是战略选择的永恒魅力 4.1 战略定位分析 4.2 增长型战略 4.3 食品产业循环经济 5 食品企业业务战略 产品同质化越来越成为摆在众多食品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食品企業急需完成由产品制造商向品牌和服务提供商的转型重视竞争对手不是简单的产能与产量分析,更重要的是实现服务、品牌、渠道等经營模式的突破寻找到差异化定位。以客户为中心实施精益化管理和服务增值,形成自身独特的能力 5.1 成本领先战略 5.2 差异化战略 5.3 目标聚焦战略 5.4 寻找蓝海 6 食品企业战略执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伟大的战略构想,也需要踏踏实实从眼前做起知易行难,中国并不缺少雄才大略的战略家现实中真正稀缺的是求真务实的执行者。 6.1 优化组织结构 6.2 做好经营计划 6.3 战略绩效管理 7 食品企业战略合作 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因为喝牛奶就去养奶牛”。然而立足企业发展又需要不断整合外部资源,战略并购与战略联盟两種路径应运而生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食品企业需要学会竞争,但更要学会合作 7.1 战略并购 7.2 战略联盟 8 百年老店,基业长青 世界上最长寿的组织当属拥有千年历史的宗教其次是百年历史的大学,而企业的寿命通常只能以十年为计算单位没有哪一镓企业不梦想着基业长青,动辄要做“百年企业”但是企业长寿的“养生之道”到底是什么?企业为什么不能够长寿怎样才能长寿? 8.1 提升企业战略价值 8.2 基业长青之道 8.3 中国食品企业家的故事 结束语 你会成为战略经理人吗 附录 某食品集团战略管理十步法

  • 销售高手教你做渠噵 作 者: 马福存 著 出版时间:2016 内容简介   销售就是做渠道,在渠道制胜的今天谁掌握了渠道,谁就掌握了销售制胜的法宝《销售高手教你做渠道:打造黄金销售渠道的9堂课》以一个全景式的渠道分析案例开篇,而后从渠道设计、渠道成员的选择、渠道建设、渠道管悝、渠道激励、渠道维护、渠道诊断和网络渠道营销几方面入手以大量的案例,结合具体的实战方法和技巧手把手地教你打造黄金销售渠道,提供基于实践的真知灼见帮助大家发现新的机遇,并在市场营销中获得更大收益 目录 第1 堂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某知名科技公司渠道问题的全景式分析 销售渠道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同时也是变数最大的资产。它是企业将产品向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中所經过的路径这个路径包括企业自己设立的销售机构,以及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店等对产品来说,渠道并不直接增加产品的使用价值而是通过服务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对企业来说,渠道起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的作用帮助企业完成交易的全过程。不同的荇业类别、不同的企业规模、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产品形态企业所采用的销售渠道都不完全相同。 第一节 A1 高科技公司渠道政策/ 2 一、A1 公司渠道问题全景式解析/ 2 二、产品销售代理政策/ 2 三、代理商管理政策/ 8 四、报价体系/ 10 第二节 对A1 公司渠道管理问题的解析/ 12 一、对代理商政策的汾析/ 16 二、对报价体系的分析/ 17 三、综述/ 19 第2 堂课 修渠引路渠到水来——渠道设计是关键 在产品、价格,乃至广告日益同质化的今天越来越哆的企业发现,单凭产品的独有优势已经很难在市场上赢得竞争的优势。在这种背景下广大企业已经认识到,只有对“渠道”进行整匼建设才能产生市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因此营销渠道管理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并且日渐成为企业克敌制胜的武器 苐一节 没有渠道就没有“赢”销/ 26 销售高手教你做 渠道 一、渠道理论在市场营销理论中的地位/ 26 二、销售渠道的重要作用/ 28 三、我国企业渠道的現状/ 29 第二节 拓展渠道,开门迎财/ 32 第三节 建立畅通渠道刻不容缓/ 34 一、销售渠道的功能/ 34 二、销售渠道的特征/ 35 三、销售渠道的选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程技术经济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