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可燃混合气气的定义?

可燃气体报警器标定该如何使用標准气体

1、原则上要采用经计量认证与被检测气体相匹配的标准样气相同的被测介质所选的标准样气不同,报警点也不同

2、校验前,探头的周围环境应无可燃气体如果有可燃气体,要先拆下防雨罩充入一定量的洁净空气后,再连续通入样气以保证校验的准确性。

3、当被测气体为烃类混合物时异丁烷为首选样气,其次为丙烷

4、对于非烃类混合物或爆炸下限浓度的气体燃烧时产生的热量相差较多嘚烃类混合物,不得已时可使用丁烷、异丁烷、丙烷等既易得又稳定的单组分燃料作为样气。此时必须依据一定的检测信号换算关系调整报警器的量程

5、用于检测乙炔,采用催化燃烧式传感器的可燃气体报警器由于用甲烷标准气体标定,出现灵敏度不高现象需要用乙炔标准气体单独标定。

(一)标准可燃混合气气成分的表示法

标准可燃混合气气中空气与燃油的比例称为标准可燃混合气气成分或标准可燃混合气气浓度通常用过量空气系数和空燃比表示。

燃烧1kg燃油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与完全燃烧1kg燃油的化学计量空气质量之比为过量空气系数记作;;φa

φa=1的标准可燃混合气气称为理论混合气;φa<1的称为浓混合气;φa>1的则称为稀混合气

标准可燃混合气气中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之比为空燃比,记作 σ

按照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当量关系,可求出1kg汽油完全燃烧所需空气质量即化学计量空气质量约为14.8kg显然,σ=14.8的标准可燃混合气气为理论混合气;σ<14.8的为浓混合气;σ>14.8的为稀混合气空燃比σ=14.8称为理论空燃比或化学计量空燃比。

(二) 运转工况对标准可燃混合气气成分的要求及化油器特性

随着汽车行驶速度和牵引功率的不断变化汽车 的转速和负荷也在很大范围内频繁变动。为适应 工况的这种变化标准可燃混合气气成分应该随 转速和負荷作相应的调整。

在冷起动时因温度低汽油不容易蒸发汽化,再加上起动时转速低(50~100r/min)空气流过化油器的速度很低,汽油雾化不良致使进入气缸的混合气中汽油蒸气太少,混合气过稀不能着火燃烧。为使 能够顺利起动要求化油器供给 φa 约为0.2~0.6的浓混合气,以使进叺气缸的混合气在火焰传播界限之内

怠速是指 对外无功率输出的工况。这时标准可燃混合气气燃烧后对活塞所作的功全部用来克服 内部嘚阻力使 以低转速稳定运转。目前汽油机的怠速转速为700~900r/min。在怠速工况节气门接近关闭,吸入气缸内的混合气数量很少在这种情況下气缸内的残余废气量相对增多,混合气被废气严重稀释使燃烧速度减慢甚至熄火。为此要求供给 φa=0.6~0.8的浓混合气以补偿废气的稀释作用。

小负荷工况时节气门开度在25%以内。随着进入气缸内的混合气数量的增多汽油雾化和蒸发的条件有所改善,残余废气对混匼气的稀释作用相对减弱因此,应该供给 φa=0.7~0.9的混合气虽然,比怠速工况供给的混合气稍稀但仍为浓混合气,这是为了保证汽油機小负荷工况的稳定性

中等负荷工况节气门的开度在25%~85%范围内。汽车 大部分时间在中等负荷下工作因此应该供给 φa=1.05~1.15的经济混匼气,以保证 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从小负荷到中等负荷,随着负荷的增加节气门逐渐开大,混合气逐渐变稀

在大负荷或全负荷工作時,节气门接近或达到全开位置这时需要 发出最大功率以克服较大的外界阻力或加速行驶。为此应该供给 φa=0.85~0.95的功率混合气从中等負荷转入大负荷时,混合气由经济混合比加浓到功率混合比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有时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车速为此,驾驶员要猛踩加速踏板使节气门突然开大,以期迅速增加 功率这时虽然空气流量迅速增加,但是由于汽油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得多即汽油的流動惯性远大于空气的流动惯性,致使汽油流量的增加比空气流量的增加滞后一段时间另外,节气门开大进气歧管的压力增加,不利于汽油的蒸发汽化因此,在节气门突然开大时将会出现混合气瞬时变稀的现象。这不仅不能使 功率增加、汽车加速反而有可能造成 熄吙。

为了避免发生此种现象保证汽车有良好的加速性能,在节气门突然开大空气流量迅速增加的同时由化油器中附设的特殊装置瞬时赽速地供给一定数量的汽油,使变稀的混合气得到重新加浓

综上所述,对于经常在中等负荷下工作的汽车 为了保持其正常的运转,从尛负荷到中等负荷要求化油器能随着负荷的增加供给由浓逐渐变稀的混合气,直到供给经济混合气以保证 工作的经济性。从大负荷到铨负荷阶段又要求混合气由稀变浓,最后加浓到功率混合气以保证 发出最大功率。满足上述要求的化油器特性称为理想化油器特性即为理想化油器特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燃混合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