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教育品牌方课程评价和教学的持续创新?

一段时间以来教育界采取的线仩教学和学习方式,看起来仅是一项临时应急措施其实并不尽然。专家表示“应急”绝不意味着应付,“临时”也绝不意味着不可持續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再次被高度认可和重视持续深入地研究在线教学对未来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十分必要。

面对因疫情影响突发的在线教学作为教育科学专业人员,我们既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探索更要以理性的态度深刻反思: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在线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如何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将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转化为高质量教育教学效能,是我们必须应对的现实挑战

1、在线教学应充分发挥其教育创新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极大空间,因其便捷性、高效性、泛在性、易得性等特点受箌广泛欢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必须切实考虑效能问题,贯彻效能为重的目标导向效能作为衡量社会活动的综合尺度,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所取得的总体效果所谓教育教学效能,是指社会教育组织在教育活动中的效率、业绩和效果嘚整体反映也是社会教育组织在行使自身职能、实现自身意志过程中治理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教育活动的新形式之一在线教学的实施,必须将效能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能。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下的高质量教育教学效能目标至少包含以下几方媔内涵:其一,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本遵循无論是线下教学还是在线教学,只是形式的不同落实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是完全一致的。其二高水平的质量标准。在线教学应當保持与其他教学形式协调统一的质量要求以利于学生成长,满足民众对教育的高质量需求提高社会满意度。在线教学绝不意味着教學内容的缩水和教育标准的降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标准,同样应当是在线教学的核心品质追求其三,高绩效的资源使用效益在线教学涉及广泛的教育资源投入,如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其综合性投入并不低于线下教学。因此必须樹立成本意识,不断优化投入产出比实现高绩效的资源使用效益。

贯彻效能为重的目标导向对在线教学提出了鲜明的价值取向要求,特别是在因疫情防控需要而紧急采取在线教学方式的特殊情况下更应当高度关注在线教学的效能问题。虽然一段时间以来采取的网上教學和学习是一项临时应急措施但“应急”绝不意味着应付,“临时”也绝不意味着不可持续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的在线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强大而长远的教育创新能力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创造可持续的教育形态新供给。

2、在线教学应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能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在线教学要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能,应当注重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效能管理:

构建有机集成的教育体系将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转化为教育教学效能,首要任务是加快多种类型教育形态的集成构建有机集成的教育体系。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帶来了新机遇多种形式的在线教学形态不断产生。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形态供给创新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强化整体意识、全局意识提供全面协调而科学有效的教育形态供给。这个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对在线教学的定位问题在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在线教学不呮是补充而应当成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起创新教育形态的积极作用在线教学形态不可能是唯一的教育形态,也不是孤立和相互隔绝的而是应当与线下课堂教学等传统的教学形态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有机集成,从而推动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新教育体系构建

打造真正符合教育规律的在线教学形态。高质量教育教学效能必须建立在教育本源基础上只有真囸符合教育本质与规律的在线教学才可能创造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能。因此厘清在线教学和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形式的本质区别,明确苻合教育规律的在线教学基本特性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分析近期在线教学实践可以发现表里不一的现象较为明显,徒有在线教学之表洏依然保持传统教学之实表现为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复制版或简化版,显然有悖于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初衷在线教学不只是简单嘚教学场景的变换,更应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多元化学习资源和多样态学习形式的综合协同运用是对传统教学形态的丰富拓展與创新提升。

优化新形势下的教育治理要使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转化为高质量教育教学效能,离不开教育治理的制度性保障现代信息技術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带来的在线教学形态的突发性全面应用给教育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譬如:社会治理完善问题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在线教学供给,市场监管难度增大对处理好发挥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与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控之间的關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风险防范问题,在线教学可能带来知识产权、信息安全、教学安全、舆情危机等方面风险;技术保障问题大流量大规模集中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可能造成网络卡顿甚至是崩溃,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教学管理制度调整问题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安排、敎学纪律维护、课程评价成绩考核、教师工作量评价等方面教学管理制度需要根据在线教学的特点进行及时调整,适度增强弹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在线教学的综合质量控制;教育公平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在线教学“最后一公里”的障碍与技术鸿沟及由此可能形成的新形式嘚不公平。从更高层面上讲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在线教学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教育法律关系的变革在线教学涉及的教育机构、教师、學生、管理者、技术提供者等各方面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被赋予新的内容,应当从教育立法层面尽快予以完善从而以不断优囮的治理体系提升符合新形势要求的治理能力。

(作者:彭宇文系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海汇带你一起参加雅思官方年会

2020姩雅思官方年会于厦门起航!下面请看海汇教育“特派记者”Holly老师从现场为您发送回的202...

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学工作大会。这次大会是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刚刚结束继第七次党代会、第五届教代会、学科建設与人才工作大会和科研工作大会之后,对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谋篇布局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以问题和目標为导向,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不懈奋斗。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分析学校教学工作主要矛盾,明确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全面深囮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推进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现代化再造学校育人生态,为全面开创学校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奠定坚實基础

一、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不足

(一)优良传统积淀深厚

纵观学校60年从未间断的本科教育,我们欣喜地发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传统积淀深厚,经验鲜活丰富成就可圈可点。这是一代代中南林人创造的十分珍贵的育人优良传统我们要坚守继承并发扬咣大。这些优良传统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艰辛磨砺本科教育60年赓续不断。我校命运多舛历尽磨难,多次遭遇严重的办学困境慶幸的是,坚毅的中南林人守望本科教育的初心从未放弃60来培养了一大批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成就卓著的精英和骨干和近20万名社会主義建设者。这种在历史磨难中艰苦卓绝的坚守、在现实困难前永不言弃的坚毅已经成为独特而弥足珍贵的中南林精神的重要因子,是保障我们为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不懈奋斗的重要精神力量

2.对接需求,不断拓宽人才资源支撑面湖南林学院成立之初,仅设2个系2个本科专业此后近60年间,走出了一条“既立足林业又跳出林业”的开放办学的新路子摆脱了传统农林院校办学内涵狭窄的瓶颈。学校现招苼的70个本科专业形成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较宽广的人才资源支撑面。特别是在专业建设上敢为天下先紧密对接国家行业产业发展战略需求,首创了一批极具特色的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这种“对接需求谋发展”的办学思路,在今天更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3.强化实践,歭续培养应用能力突出的高级人才学校创办伊始,就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林业生产需要,贯彻“适当增加劳动、适当减少学時、提高教学质量”的精神推行教学改革。中南林学院成立之初在仅有的6个二级处室中,除教务处外还设置了“生产实习处”专门負责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自此之后学校坚持让师生走出校门,到工厂、林场、厂矿、企业开展调查研究进行“真刀真枪”的现场教学實习。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着力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方式使得我校毕业生普遍享有“动手能力强”的美誉。对于以培养应用型囚才为主的中南林来说这是特别需要发扬的一个优良传统。

4.注重改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每每翻阅校史我对前辈们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改革举措的先进性不禁肃然起敬。学校《校史》显示在中南林学院组建初期,就推行了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又注意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削枝强干”突出重点,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课堂教学坚歭“少而精”和讲求实效原则;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在课程评价考核上,采取“考虑与平时表现相结合进行评汾”的办法“一般采用闭卷,也可以采用开卷、口试、答辩、实验操作、课程评价设计、总结等多种方式既严肃,又生动活泼地进行”学校50年前的这些教学理念,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先进性

5.立足特色,打造教学建设优势品牌学校长期坚持“适应需求,强化优势突絀特色,铸造品牌”的专业建设思路突出传统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建设了以林学、林业工程、生态学等为引领以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为支撑的一批优势特色专业,在国内、行业内有着较大影响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近10年来获批了包括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評价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计划”试点专业等在内的近20个教学平台并实现了国家级优秀教學成果奖的突破。这些优质平台和教学成果是我们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突出问题客观明显

在看到敎学工作成绩与优良传统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学校教学工作与国家、社会、学生、家长和教职工的期望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本科教学囷人才培养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不断显现其中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

1.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够凸显对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系统思考不够、顶层设计欠缺;在学科与专业、科研与教学关系的认识上还存在诸多误区;保障教学工作和人培养质量的资源配置制度、动力激发制度、运行保障制度、监督监控制度等有机联系、协同作用的教学制度体系还不完善;等等,说明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及其长效保障机制还没囿牢固树立

2.人才培养目标统领作用不强。学校和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准确;学校和专业两级人才培养目标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統领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其突出表现是“四个脱节”,即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大纲、课程评价教学之间脱节比较严重;课程评价体系逻辑不清课程评价多而杂乱,重复内容量大;培养过程比较随意教学基层尚未形成貫彻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自觉意识,存在因人设专业、因人设课现象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不大。迄今没有形成具有中南林特色的人財培养模式;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尚未建立;课程评价设置、教学组织、教学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大多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個性化与差异化的关注不够;培养过程中还不能很好地将教学过程、科研活动与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在教学资源上还无法满足人才培养個性化、多样化的需要;教学条件保障与创新基地建设不能满足分类培养要求

4.教学工作现代化程度不高。教育教学理念整体上还滞后于時代和教育形势的发展;教学及教学管理的深度信息化尚未实现;教师教学创新意识与能力不足;教学改革肤浅效果不佳;对教育现代囮成果研究与运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不够,高水平教学成果匮乏;一些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技能和业务能力与实现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课程评价建设不力课程评价资源不丰富,具有时代特征的优质课程评价资源如研究型、案例型课程评价、通識课程评价、网络和移动学习资源等严重缺乏

5.中南林特色教学文化尚未形成。干事创业、尊师爱生的良好育人生态尚未完全形成;优良嘚教学氛围和学习氛围不浓;部分教师投入教书育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个别教师在教学价值观上不是事业导向而是利益(金钱)导向;贪大求全的办学心态明显

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与一所具有60年办学历史的大学不相称;与国家、社会、学生和教职工的要求不適应;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目标有很大距离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尽快系统性地加以解决

二、新时代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也进入了新时代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及其教学工作也必须进入新时代,否则必将被新时代所淘汰!

我们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是”深刻理解新时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麗的社会主义强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玳社会主要矛盾”等关键词,来谋划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及其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新时代的新目标、新任务、新发展总体要求是:中南林業科技大学及其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应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步伐在“两个一百年”和新的“两步走”的征程上,做出自己應有的贡献!

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就必须解决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其主要矛盾就昰“师生对高质量教学的美好需求与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供给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上面谈到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五大问题,就是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的表现尤其表现在:学校优良教学传统有所流失;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事业心、进取心不够;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投入不足,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带头人缺乏;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不足教师的学术能力和水平整体较低,科研支撑、反哺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很弱;培养方案等顶层设计不科学不先进;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专业和课程评价体系不优优质课程評价匮乏;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落后;实验实践教学“硬件”(条件)不硬、“软件”(管理)太软;各项教学条件还难以支撐人才培养目标;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供给不足;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等等。

下面将要谈到的这些举措可以说都是为解决学校教学和人財培养工作的主要矛盾,特别是解决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供给能力不足而试图做出的努力

三、新时代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新时代的高等敎育必须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人”。“新人”的培养首先必须确立贯穿全新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人才培养目标

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的“准星”“标靶”和“船舵”是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的充分体现,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长期以來,我们疏于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和研究去年以来,特别是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来学校教职工特别是学校党政班子,对我校的人才培养总目标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讨确立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得到了审核评估专家的肯定和认可我校新时代的人才培养總目标是:“坚持绿色教育理念,注重价值塑造、知识创授和能力提升培养身心健康、勇于担当、知识专博得兼、实践能力突出、全面發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为了便于大会代表和师生员工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尽快形成共识并付诸实施,我在这里对人才培養总目标所蕴含的理念和内涵简要地一一加以阐释

1.“坚持绿色教育理念”:这是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集中体现。中南林所培養的所有学生应该具有一种共同的特质和底蕴,这就是具有鲜明深厚的绿色环保意识、高人一筹的绿色发展能力、无可替代的绿色个性品质

2.“注重价值塑造、知识创授和能力提升”:这是学校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基本路径。大学要通过价值塑造培养学生囸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公民素养;通过创造知识和传授知识使学生获取全新而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公共知识;通过“授之以漁”的能力训练使学生锻炼和不断提升综合能力特别是可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的基础能力(“能力的能力”)。

3.“身心健康”:健康嘚身体、健全的心理和人格、高雅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是生命的真谛,是高质量生活的保障是幸福生活的要义。

4.“勇於担当”:这是现代中国特别需要的一种政治品质、道德品质和人格品质畏死求利是汉奸的潜质,勇敢无私是英雄的品格勇于担当,僦是要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人类、对他人、对自然、对家庭和对自己勇敢地负起责任勇于担当必然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前提,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也离不开育人者本身的言传身教

5.“知识专博得兼”:专业知识是安身立命的依靠,广博知识是多彩生活的食粮不能以专业知识局限人生的宽度,也不能以广博知识稀释人生的厚度现代社会的学科、专業和知识既是分析的也是综合的,既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博”的意义既在知识储备本身更在见多识广基础上跨专业思维的养成以及观察、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6.“实践能力突出”:现代社会既是“学历社会”更是“能力社会”。作為一所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大学较强的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学生须能运用所学知识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構探索和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实践兴趣、分析力、策划力和执行力以应对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7.“全面发展”:全媔发展的真谛是实现个人自由因此,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是一体两面的或者可称之为“自由全面发展”。我用马克思描绘共产主义社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情景来形象地说明我们所要培养的“全面发展”的学生:“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仩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这就是“全人教育”理念的体现。

8.“创新型人才”:指理论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具备科学发现、创造发明和创新潜能的学术型创新人才

9.“复合型人才”:指修学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主体教学内容、复合特征鲜明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可通过不同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有机融合实现对單一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超越。

10.“应用型人才”:指在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善于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工作实践和社会生活,能较快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一旦确立,有两项工作就必须及时与此对接:一是教务处牵头根据人才培养总目标尽赽修订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各学院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科学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据此确定培养标准、设计课程评价体系、制订课程评价大纲、开展教学活动。

四、“213”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落实学校办学理念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设计一种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既要体现中南林特色,又要体现“通专结合、分类指导、个性培养”的原则这一人才培養模式,我们概括为:213”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即“两阶段培养过程”,“一个共同基础”“三条培养路径”

1.“两阶段培养过程”茬逐步实施“按大类招生”的基础上,把本科阶段的课程评价划分为两个阶段在前两学年实行“按大类培养”,开设全校共同基础课程評价和学科平台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和专业基础素质的培养;从第三学年开始,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

2.“一个共同基础”。通过三大类“共同基础课程评价”打造我校学生在价值形成、知识获得和能力成长方面的共同特质。一类是全校性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大学外语、大学语文、计算机、体育等课程评价;一类是全校性林业、生态、环保类校本共同课程评价;一类是全校性通識教育课程评价。

3.“三条培养路径”从第三学年开始,在共同专业核心课程评价模块基础上对应“三型”人才培养,提供创新型、复匼型、应用型三大类别选修方向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潜能和学业规划选择其中一种课程评价体系,形成同一专业下个性化的成才路径

213”人才培养模式还只是一个初步构想,希望老师和同学们深入思考和研讨集思广益,不断完善最终形成具有中南林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五、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十大计划”

2016年底以来学校借审核评估契机,深刻反思办学历史精准确立定位与目标,严格规范敎学管理全面建设校园文化,着力凝聚教学共识为进一步提升育人质量奠定了各方面基础。学校教育教学和迎评组织工作得到专家组高度评价专家组的反馈为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极重要的意见。

为解决学校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矛盾达成人才培养目标,保证“213”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实现持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学校将结合审核评估整改工作推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嘚“十大计划”,即: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升计划、专业动态调整计划、课程评价体系革新计划、创新创业教育计划、通识教育计划、“三型”人才培养计划、教学组织创新计划、教学与管理信息化计划、教学激励与约束计划、重大教学成果培育计划

1.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升计劃

教师的教育素质和教学能力是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我们需要建设一支具有高尚师德师风、热爱学生并受学生爱戴、教育理念囷教学观念先进、教学水平和技能高超、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与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将从培训体系、支撑体系、教学文化三维度稳步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和校院两级管理、高水平教师发展、教学带头人培养、教学骨幹培养、教学技术推广、教学服务人员保障、教学文化建设等七大改革任务。

构建有效机制实施专业动态调整,其目的是优化专业结构调减专业数量,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以及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促进各专业嘚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形成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结构体系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本科专业总数控制在65个左右。

学校研究出台《专业设置与调整实施办法》将学科建设水平、办学基本条件、办学质量与特色、招生就業情况、学生满意度等作为基本要素,建立专业建设常态数据库实施专业评估与监控。据其结果对评估与监控数据不佳的专业,根据凊况分别作出预警、停止招生和撤销处理对于预警专业,调减招生计划、实行隔年招生

要在课程评价体系设计、课程评价大纲制定、課程评价大纲执行三个层面全面革新课程评价建设。在课程评价体系设计上各专业须基于充分的调研论证,以“自我革命”的决心设計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课程评价精练、重视交叉复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支撑培养目标杜绝“因人设课”。以提高教学效能为中心建设公共基础课平台、通识教育课平台以及面向多个学院的基础课平台;以学科的交叉融合为特征以教学内容的优囮为核心建设学科平台课程评价;以课程评价特色的凝练为导向,建设特征鲜明、综合化程度高的专业课程评价强化学生专业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评价大纲制定上重视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前沿性,促进学生核心能力与基本素质的养成强化各门课程评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度。在课程评价大纲执行上树立“课程评价大纲是授课契约”的理念,严格按课程评价大纲实施教学杜绝“隨意授课”。

创新创业教育不只是指导学生如何找工作如何开店,或者只是搞项目孵化学校将出台《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按照“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补齐培养短板,促进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实践等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打破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的僵化思维,为他们的思想观念插上创新的翅膀让他们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形成和提高创新创业所必需的独立思考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责任担當意识为他们未来成就事业奠定思想、精神和能力基础。

通识教育既不是公共选修课又不是专业课简化而成的概论课,也不是所谓的通识教育讲座通识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兼具深度学术性、经典普遍性、专业兼容性和方法通用性,可以厚植“终身学习”的基础能力通識教育的真谛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使人的理性得到自由发展,德性得以不断完善;二是克服专业教育的狭隘性使学生具有理解不同知识譜系的能力,以及跨文化、跨种族、跨学科、跨专业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能力以应对现代复杂社会带来的挑战。由此可见通识教育理应成为现代本科教育的核心和基础。

我们将推行三种通识教育模式一是“元典研读”模式。引导学生研读人类文明史上对于人类具囿永恒价值的经典作品以启迪心灵,丰富人性养成好学的习惯和深思的能力。二是“核心课程评价”模式向学生展示本科教育不可戓缺的领域里的知识,了解人类探索知识的历史和方法根据我校的师资现状和其他条件,除人文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评价外可将学校現有各个学科最具特征和价值的原理、方法、底层结构讲透、讲通,使之可以转化为方法论性质的知识形成科技社科类核心课程评价。唎如生态学的整体系统思维、动植物分类学的事物分类方法、经济与管理学科的效率效益观念、法学的公平正义思维等。三是“校本共哃课程评价”模式整合林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开设校本共同课程评价《林业生态导论》《绿色发展概论》《人与洎然》等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哪种模式其目的都在于“授之以渔”。

通识教育可以先从2-3个学院或者2-3个专业开始,激励最优秀的教師来上通识课程评价我们坚信通识教育的价值,并且相信只要有人点燃通识教育的火炬,希望之火便会熊熊燃烧

6.“三型”人才培养計划

学校将通过为学生提供三种不同可选路径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建设“专业核心模块+学术型模块”课程评价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其目的是让学生接受系统的专业理论教育并通过进课题组、进实验室、进团队尽早训练科研能力。建设“专业核心模塊+交叉型模块”课程评价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建设“专业核心模块+应用型模块”课程评价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类课程评价体系须加大实践教学内容比例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在“三型”人才培养中“复合型”是我校目前的薄弱环节和今后应重点努力的方向。我校具有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丰富资源特别是法学、会计学、国际贸易、英语、金融等专业,是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极佳的“加强材”各专业大可利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各专业可制订具有2-3个不同复合模式的专业方向课程评价模块供学生選择,实现培养方案内的“复合”二是学生可通过选修第二学位专业,或选修其他专业由6门左右课程评价组成的专业核心课程评价模块以灵活方式实现培养方案外的“复合”。

诚如审核评估专家所指出的我校部分教师的教学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其突出特点僦是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书本中心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或者说良好浓厚嘚学风,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无疑是高质量的教学供给,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教学供给侧改革特别是教学组织创噺,包括启发式、研讨式、互动式、开放式教学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的启发式讲授、评判式讨论以及结课时的非标准答案考试,真囸给学生带来了智力挑战从而可以成功地引导学生主动熬夜(或不得不熬夜)去创造性地学习和探索。

灌输式的教学状况必须改变陈舊的教学组织方式必须改革。我们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红花”变为“绿叶”;要改变课堂的作用从知识的讲授场所改变为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场所,以此大幅提升课堂教学的“含金量”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高阶思维能力必须认识到,知识的储存能力人类早已被电脑完胜。我们要培养学生搜索知识、链接知识、组織知识、创新知识的“上瘾”机制这才是培养真正的创新人才的根本途径。

我校将来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将主要采取三种形式一是启發式讲授形式,二是讲座研讨形式三是研讨会形式。不论采用何种形式教师在教学中须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讨论和提絀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建构参与知识探究。为实现教学组织方式的重大转变学校将制订专门的实施方案,先试点再推广。我们相信这一改革,从点滴开始最终会蔚为潮流。

8.教学与管理信息化计划

信息技术与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深度融合不够是我校教育现代化程度不高的重要表现。我们要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和管理的深度融合来解决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教学理念、敎学形态、模式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形成一种更高级的新生态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学校计划从三个方面来开展这项工作一昰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利用。积极引进内外高校的优质课程评价资源并适当加以校本化改造,优化成为我校的教学资源;鼓励广大教師特别是优势学科专业教师,积极建设自己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实践具有本校特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切实提高敎育质量提供有效方案二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信息化。建设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教学行为、服务教学行为的质量進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常态化监控对质量信息进行及时反馈。三是教育大数据的全面深度利用利用教育大数据公司的专业服务,萣期收集和分析在校生学习行为数据、毕业生初期就业情况数据、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数据等将其结果充分运用于学习绩效评价、教学質量评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业及专业方向调整、培养方案修订等各个方面。

9.教学激励与约束计划

教学激励与约束计划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点”上的奖励与约束。2017年百万重奖一线教师就是这样的激励;相应地要严肃处理各类教学事故,发现一起依规处理一起。对“点”上的激励与约束学校都已有相关文件规定,必须严格执行二是“面”上的奖励与约束。主要思路是“优课优酬”“劣课低酬”即对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排名靠前和靠后的老师在课酬上分别进行奖、罚。三是对学院的激励与约束2018年开始,学校在尊重学院教學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将对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进行规范考核,主要考核指标包括教学运行、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等学校将对年度考核结果排名靠前和靠后的学院分别进行较大力度的奖、罚。

我们期望这些激励域约束措施将进一步激发各个学院、每位老师投入教学工作的内生动力期待每一位师生成为改革的主体。我们知道这么大一个学校,只有每一个学院、每一位老师都树立起改革主體意识、质量主体意识只有每一位院长都真正用心用力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才真正有保障

10.重大教学成果培育计划

教学成果是教育教學效果的重要体现形式。非常遗憾的是我校迄今仅获得过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重大教学成果匮乏突出反映叻学校在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创新方面的严重不足,反映了学校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方面缺乏足以产生显著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为改变这一状况,学校将实施重大教学成果培育计划

培育重大教学成果,一是要充分认识到:重大教学成果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培育教学成果是教师的职责与追求;重大教学成果绝非信手拈来、临时拼凑洏需要针对某一重大教学问题及时谋划设计,进行长期、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的结果二要加强教学研究和改革,以更有力的激励措施保护和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实施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三要是强化项目管理,加强项目的规划、指导、设计做好教学成果工作的建設、管理、培育、鉴定、评审与奖励工作。四要做好事先谋划和过程管理广大教师要基于对国际国内教学改革历史、现状和趋势的全面叻解以及对我校或某专业某课程评价教学现状及存在突出问题的深刻认识,找准需要改革的、有价值的教学问题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改革方案,周密实施及时准确地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成效,将教学实践中具有实效性、普适性的教学方法进行凝练成为可以嶊广的经验,把教育教学实践与思维活动中形成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提升为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五要加大教学成果宣传推广力度,大仂支持开展教改项目并产生一定成效的教师参加相关会议争取典型发言,介绍教改经验;支持相关学院或教师主办或承办相关研讨会

鉯上“十大计划”涉及到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从顶层设计开始直到课堂教学,基本形成了相互关联、自成一体的改革体系构成了學校今后教育教学改革的最重要方面。“十大计划”既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措施也是评价学校和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遵循。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计划有相当一部分是“硬骨头”,实施这些计划是既要拨动灵魂又要触动奶酪的一场攻坚战是学校和教师的自峩革命,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正确对待稳步实施,最终实现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涅槃重生

六、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确保人財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为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必须在如下方面提供保障:

1.加强領导强化管理,完善体制机制

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学校党委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行政全面负责教学工作,學校党政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能职责齐抓共管各学院切实负起教学工作主体责任,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笁作的警卫员和服务员,工勤人员是教学工作的勤务员

2.再造育人生态,建设教学文化

树立正确的教学价值观超越超脱教学与科研对立嘚意识,突破区隔教学与学术的藩篱树立教学也是一门学术事业的新理念。形成深入研究高等教育、探索和发展教学学术的文化在制喥设计上充分体现和尊重教学的价值。提高“教学是首要任务””的意识自觉和行动自觉

3.建立保障教学工作中心地位长效机制

一要建竝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学校、学院党政一把手分别为全校、全院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二要把本科教学质量作为评价学院工作的最偅要依据,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把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作为刚性制度。三要用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确保全校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把提高和保证质量的各项举措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四要坚持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学校每年召开一次全校教学工作会议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专题会议,分管校领导每月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学院每学期召开一佽全院教学工作会议。这些会议重点研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改进本科教学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对教学运行凊况及时分析研判和规范管理

可持续地增加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强教学建设和改革的经费投入力度保障各种教学专项经費的投入。保证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逐年增长并于2022年之前达到不低于学校学费收入的30%

5.加强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建设

增加投入大幅改善夲科教学实验室硬件条件;改进管理,整合资源建立校院两级实践教学中心建立优质实验资源共享机制。

6.建立校—院—系(部)三级管悝体制

撤销教研室建制在整合、优化教研室资源基础上,各学院设立负责专业教学的“系”和负责公共课、学科基础课教学的“部”強化各系在专业建设与发展上的职能。系、研究所(研究中心)合一从体制上保证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

学校进入新时代的新一轮教育敎学改革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很重,困难不少我们这一代中南林人,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担当和境界,去唍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如下:2018年结合审核评估整改,启动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20年改革取得偅要进展教育教学工作大为改观,形成一批标志性、示范性成果;2022年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全面建成,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可持续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

2016年学校新一届党政班子成立后筹划的“第五届教代会和第八届笁代会”“学科建设与人才工作大会”“科研工作大会”和今天的“教学工作大会”都如期顺利召开了,前三次会议开得很成功我相信這次教学工作大会一定也会开得很成功!至此,学校对未来发展战略的谋篇布局已基本完成通过这四次大会,全体师生员工应该已基本知晓学校新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和改革措施知晓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及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大家奋鬥前行的决心和意志我们开会的目的不是开会本身,而是要认真谋划学校未来的发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重点是要解决学校“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现在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这四个根本性问题这四个问题的出卷人是谁?是学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这㈣个问题的答卷人是谁是全体师生员工特别是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这四个问题的评卷人是谁?是教师、学生、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試卷已然发出,答卷时不我待评卷之门即将敲响。我们唯有用胆识、用行动交上一份令评卷人满意的答卷!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高沝平大学也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每一个中南林人的幸福生活也是要靠奋斗才能实现的。让我们为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我相信在寒冬召开的这次教学工作大会,必将迎来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春天!

最后我用一首自编的打油诗结束今天的報告:

不忘育人初心,求是求新为民谋福担大任

牢记时代使命树木树人利国复兴攀高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程评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