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一块硬盘存CCDEF四个盘符,C为激活分区做启动盘,后来加了一块硬盘存CO盘,怎么设置能从O盘启动?

图像编程精髓:从开发自己的PS开始;图像处理

书籍源代码并不是书籍,看清了; 里面的源码只是学习用的效率什么的还要修改;

大家都知道,每次在PS里面拉参考线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特别是要按照规定的宽度创建Grid的时候,而这回Cameron Mcefee提供了一个插件“GuideGuide”,如其名的确是非常方便的一款创建参考线的插件。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款非常实用的PS小插件GuideGuide它提供了一个非常便捷的方式生成像素级别的辅助线(栏,行中线……) 想像一下在PS里媔创建好一组多栏目的辅助线:页面多宽,分2栏目还是3栏分栏里面又有多少个分栏……数学不好的同学估计手心都开始冒汗了。确实茬PS里面创建网格是个非常痛苦的事情,不少设计同学都是大概估算一下宽高来拉辅助线;或者画一个矢量图形然后复制移动来分列。如果总的宽度有了变化之后又将他们整体拉宽来重新分列。没耐心的人估计已经开始喊:“我是设计师不是数学家”,有耐心的人会重噺算过一遍之后再来还有公式如下: (页面宽度 – (间隙宽度 x (分栏数 – 1) ))÷ 分栏数 = 栏目宽 看起来是不是有点想暴走?设计个页面還要搞这么复杂的东西 实用的小工具GuideGuide来了 为啥要把时间花在数学上,而不是省心一点留出多一点时间来将设计做得更好呢?只要输入┅些数字GuideGuide就会利用PS里面的辅助线自动的在你的文档中划分好网格。当你用了之后就会由衷的觉得:很好很强大而且,它真正的强大之處在于:支持选框工具–如果你的文档中有选框的话它可以在选区内生成对应的辅助线。 分栏与分列 页面需要分栏和等比间隙GuideGuide轻松搞萣 找到中点 GuideGuide让你找到对象的中点变得易如反掌,只要画一个选区或者在图层面板(ctrl + 鼠标左键)创建一个选区然后点击中点按钮,就可以立即创 建中点线 然后将此列中的其他元素根据需要来对齐 存储常用的划分为选项 如果你经常用同一种网格划分方式,可以存储为选项方便鉯后随时调用 发挥你的创造力 GuideGuide有分栏有边距,有中点…… 发挥你的想象力它可以做的更多 划分导航 当你要将一定宽度的导航划分为N等分嘚分栏的时候是不是又要计算宽度了?现在不用烦恼了用GuideGuide吧 1.用选区工具画一个你导航宽度的选区 2.输入你导航的分栏数以及他们之间的間距 等边距矩形绘制 当你想绘制一个与你当前元素等边距的矩形,是不是又要计算了 1.在图层面板(ctrl + 鼠标左键)创建选区 2.在边距栏输入一個负数,然后点击图标GuideGuide会自动输入四边等距的指数,然后回车创建辅助线 3.根据新创建的辅助线绘制四边等距离的矩形 基准线网格绘制 利鼡GuideGuide便捷的行高设置轻松创建整页的横向对齐基准线 1.输入你想要的行高 2.将你页面中的元素相应的对齐 剩余像素分配 在分栏的时候不是永远嘟能完美的等分,如果你要在一个10px宽度内分3栏那么多余的像素怎么办?设置里面的剩余像素分配设置决定将多余的像素分配到哪里默認是“右下角”

从事图像处理的人都会遇到抠图的问题:把图片中的背景给去掉,保留前面主题部分从而达到所需要的状态。虽说在PhotoShop里通过多个工具可以实现但终究比较复杂,对菜鸟来说则更是耗时、耗力为此,Corel公司开发了专业的抠图软件knockout该软件连极细的毛发都能從复杂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特别是2.0版本更是比1.5有了质的飞跃利用它配合PhotoShop滤镜使用,在图像输出上会简化许多(knockout 2.打开图片运行PhotoShop,我们先來打开一幅稍为简单的一幅图片(图1) 3.复制新图层。选中“背景”层点击鼠标右键选中“复制图层”(图2)。因为用原始图层是不能運行KnockOut 2.0的所以我们要新建一个“背景副本”图层。 4.运行KnockOut 2.0选择“滤镜”下的“KnockOut2”→“Load Working Layer”,开始运行KnockOut 2.0(图3)进入KnockOut 2.0后,选中工具箱中的Zoom Tool(图標1)调整图片的视图大小使图像完全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以便我们对图像进行操作(单击“CTRL+鼠标左键”放大图像点击“ATL+鼠标左键”缩尛图像)。 5.画出图片保留区域在KnockOut 2.0的界面里点击工具箱里的Inside object,沿图片的内部边缘开始画线(图4)画线以内的部分就是需要保留的部分。畫线时应仔细不要碰到图像的外部,否则会损伤抠出的图总之记住画线内部的底色是不透明的。如果画线的时候看不清楚图像的实际邊缘可以按L键来放大,如果你对画出的区域不太满意可以按“Ctrl+D”键来取消画出区域重新画。 然后点击工具箱里的Outside object沿图片的外部边缘進行画线(图5)。这次画完后画线以外的部分是需要删除的。画线内部和上次画线之间区域是图像从不透明到透明的过渡区域也就是峩们准备进行抠图的区域。 6.设置抠图精确度把Detai值设置到4(如图6,该值是根据图片边缘的复杂程度而定的:较简单的图片设置为1随着复雜的程度可以逐渐增大)。 7.抠图点击抠图按钮(插入图标),程序会自动进行抠图处理最后得到(图7)所示的结果。如果想取消抠图可以点擊File菜单里的Revert进行恢复。 8.嵌入背景图是不是想给抠出的图像加上一幅漂亮的背景图?点击Detai上面的那个小图框会弹出一个菜单然后根据路徑进行选择。   9.退出点击File菜单中的Apply,就可返回PhotoShop界面了你还想加上什么炫目的效果,就在PhotoShop里继续进行吧 补充:在方框打上钩,就不必一筆画完分多笔画。如果所需抠部分是规则的则不必再画外部线,直接点自动外部线就是加减号右边那个长条接钮。     对于复杂的抠图偠用到针管为了要抠出较浅而细的部分,请先用最右边的针管在深色区吸色,然换用最左边的针管在你要抠的浅而细的部分点取这樣软件就将浅而细的看作是深色一样抠取出来。这样才能抠出完美的图来

VRay是由chaosgroup和asgvis公司出品的一款高质量渲染软件。VRay是目前业界最受欢迎嘚渲染引擎基于V-Ray 内核开发的有VRay for 3ds max、Maya、Sketchup、Rhino等诸多版本,为不同领域的优秀3D建模软件提供了高质量的图片和动画渲染除此之外,VRay也可以提供單独的渲染程序方便使用者渲染各种图片。 3D Studio NT组合的出现一下子降低了CG制作的门槛首选开始运用在电脑游戏中的动画制作,后更进一步開始参与影视片的特效制作例如X战警II,最后的武士等 Digital-Tutors机构是号称全球最大的CG付费教程网站,2000多万次视频播放记录顶级客户的优秀项目实例,被誉为教学和娱乐结合的最好的教程RenderMan创建人称之为“完美的学习站点”,成立至今已经有12年之久内容集中在视频制作和游戏淛作两大板块,其网站完整的教学的理念先进的技术支持(他们甚至开启了移动手机看教程的计划,支持IPAD/IPHONE/ANDROID)都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哆层级的教学难度设置有趣的考试内容,时不时的竞赛让DT成为非常活跃的一个CG机构。

附件是我实际开發的一个模块,因为比较简单思路比较清楚,所以分享出来给大家本模块采用的是Extjs6.0的开发技术,使用过extjs的朋友都知道从Extjs5.0版本开始引入嘚新的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更清楚更易理解,所以作为入门大家不妨下载下来看看。 ps:本模块共有3个模块其中两个模块采用mvc,一个采用mvvm (因为觉得麻烦所以model层没有划分很细,不过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开发方式主要看controll和view model的设计思路)。

首先这个代码也是从别人那里丅载的 但刚开始不能正确运行 通过自己的调试以后 可以正确运行 想在这里分享出来 帮助更多刚入门的同学 在这里想说一些自己的经验 来帮助大家可以更好的运行代码 主要包括两个文件夹: 一是HttpClient文件夹 是安卓客户端代码 要安装安卓环境才能正确运行 二是HelloSevlet文件夹 是安卓的服务器玳码 在这个文件夹里只有Myserver java是通信用的 HelloWorldServlet java是用来测试用的 在这里说明几个在调试和测试过程中的关键点: HttpClient文件夹不多说了 安装了安卓环境都可鉯正确运行起来 主要说说服务器端 HelloSevlet文件夹 这个文件夹在运行时可以在本地的Apache服务器上部署 也可以在真正的服务器上部署 不管在哪部署 部署鉯后 通过http: ip:8080 Myserver来访问 如果在本地的IE上能访问 说明可以正确使用 如果在本地的IE都不能访问 说明路径还是有问题 还要再重新配置 当服务器端能够正確的在Apache上部署和运行以后 再通过安卓客户端代码访问 则可以正确通信了 PS: 代码里的服务器地址 要换成本地跑的服务器地址才可以 一般为127 0 0 1 ">首先這个代码也是从别人那里下载的 但刚开始不能正确运行 通过自己的调试以后 可以正确运行 想在这里分享出来 帮助更多刚入门的同学 在这里想说一些自己的经验 来帮助大家可以更好的运行代码 主要包括两个 [更多]

photoshop 插件开发指南啊倒闭公司现在竟然开始收钱了。

Adobe Photoshop简称“PS”,是甴Adobe Systems开发和发行的图像处理软件 Photoshop主要处理以像素所构成的数字图像。使用其众多的编修与绘图工具可以有效地进行图片编辑工作。ps有很哆功能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出版等各方面都有涉及。 2003年Adobe Photoshop 8被更名为Adobe Photoshop

1. 概要 这是嵌入式PowerPC, ARM和MIPS系统中使用DENX U-Boot和Linux的指导手册。文档中描述了洳何在嵌入式PowerPC, ARM和MIPS系统上配置、编译、使用Das U-Boot(常常缩写为“U-Boot”)和Linux操作系统文档中涵盖了所有你可能需要的用于配置、编译、运行U-Boot和Linux的工具。 2. 绪论 首先我们介绍如何安装交叉编译开发工具Embedded Linux Development Kit(ELDK),这个开发套件你很有可能会用到——至少当你在标准的x86 PC上使用Linux或者Sun Solaris系统作为开发环境的时候你会需要它的。 然后我们会阐述通过串口与你的目标板连接:你需要配置一个终端控制程序,如cu或者kermit 你常常需要通过网线紦映像文件下载到你的目标板上。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你需要TFTP和DHCP/BOOTP服务器。文档中提供了简要的相关配置说明 接下来则是描述如何配置和編译U-Boot使之适用于某个特定的平台,以及如何安装和在该硬件平台上运行 下一步的工作是配置、建立和安装Linux。我们使用SELF(Simple Embedded Linux Framework)来展示如何建立一個开发环境(包括通过NFS挂载的根文件系统)和一个嵌入式目标板配置(从基于busybox的ramdisk映像文件中运行) 本文档不会给出如何把U-Boot或者Linux移植到一個新的硬件平台,而是默认你的开发板已经被U-Boot和Linux所支持 本手册各种文档格式的最新版本可以从以下网址获取: · HTML 嵌入式Linux开发工具套件(ELDK)包括GNU交叉开发工具,如编译器、binutils、gdb等工具和一些已经编译好的目标工具以及负责提供在目标平台上函数调用的库文件。还免费提供了所有嘚源代码包括全部补丁、扩展文件、以及用于编译开发工具使用的程序和脚本。安装包都是基于RPM包管理器 3.1 获取ELDK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ELDK。 ·DENX计算机系统光盘 初始安装可以使用放在ELDK目录树根目录下的安装工具安装工具使用语法如下; $ ./install [-d] [] [] … -d 确定ELDK安装在哪个目录。如果省略ELDK会安裝在当前目录 确定目标平台的CPU。如果此项设置了一项以上的参数则会将这些CPU的支持都安装。如果省略将会安装所有CPU的支持你也可以紦ELDK安装到任何空目录下,这么做的唯一条件是你有那个目录的写和执行权限安装过程并不需要超级用户的特权。由安装时的参数决定安裝几个目标组件集合ELDT包是肯定会安装的。 $ export CROSS_COMPILE=ppc_4xx- //加入环境变量 重启系统后即可使用ELDK 4. 系统设置 在目标平台上安装和配置U-Boot和Linux需要一些工具。特别昰在开发过程中你需要和目标平台保持联系。这一节将告诉你如何配置你的主机以达到上述目的 4.1 设置串口 为了更好地使用U-Boot和Linux,你需要通过串口将目标板和你的主机连接U-Boot和Linux可以配置成自动执行而不需要任何用户的干涉。 通过串口有很多种方法来控制你的目标板比如说使用终端服务器。不过最常见的做法是使用你本机的串口这时,你主机需要安装一个终端程序如cu或者kermit。 4.2 配置“kermit” kermit这个名字就代表了它昰连接串口和网络的通信软件事实上在很多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上使用它,能够很好地满足我们的目的 minicom是另外一种非常流行的串口通信終端。很遗憾的是很多用户发现在使用U-Boot和Linux时,minicom有很多问题尤其是试图使用它来下载image的时候。因此不推荐大家使用minicom。 4.4 配置TFTP服务器 使用U-Boot丅载Linux内核或者应用程序的最快捷的方法是通过网络传输为了这一目的,U-Boot实现了TFTP协议(参见U-Boot中的tftpboot命令)为了使主机支持TFTP,你必须确保TFTP后囼程序/usr/sbin/in.tftpd已经安装在RedHat系统中,你可以运行下面的命令来确认: $ rpm -q tftp-server 如果没有安装请从你的Linux安装盘或者其它媒介安装。 大多数的Linux发行版都默认關闭TFTP服务以RedHat系统为例,如果要使能TFTP服务编辑文件/etc/xinetd.d/tftp,移除这一行: disable = yes 或者注释掉它,或者修改disable = no 此外确保/tftpboot目录存在,而且有访问权限(至少應该"dr-xr-xr-x") _config,如果没有相应的开发板应该自己照着建立相应的目录和配置文件。) 最后我们可以开始编译U-Boot了: $ make all 5.4 安装 5.4.1 动手之前 5.4.1.1 安装所需 以下嘚章节假定你的开发板使用flash作为存储设备如果不是,则以下的指令不会工作如果你想使用U-Boot,需要换掉存储设备 5.4.1.2 开发板识别数据 所有嘚Makalu开发板使用一个序列号加以识别。而且开发板需要分配一个以太网MAC地址如果这些数据丢失,你可能会失去授权在安装U-Boot或者改变开发板的配置之前,你需要搜集足够的信息 5.4.2 使用BDM/JTAG调试器安装U-Boot.bin 把数据烧入flash中的一个简单而又快速的办法是通过BDM或者JTAG接口的调试器或者flash烧写器。當flash中没有任何数据(比如说一块新的开发板)这种方法是唯一的选择。 我们(强烈推荐)使用Abatron公司的BDI2000(见http://www.abatron.ch/BDI/bdiGDB.html ) 其它的BDM/JTAG调试器也可以使用,泹是如何操作它们不是本文档要讨论的范围如果你想使用别的工具请参照它们的说明文档。(我没有使用BDI2000故略去操作BDI2000的方法。我烧写u-boot.bin僦是简单地通过JTAG口) 5.4.3 使用U-Boot安装U-Boot.bin 如果U-Boot已经在你的板子上安装运行,你可以使用这些命令来下载新的U-Boot映像来代替当前的 警告:在你安装新嘚映像之前,你必须擦除当前的u-boot.bin如果出现什么差错,你的开发板将不能运行因此强烈建议: 做一个能工作的U-Boot映像文件的备份; 你清楚洳何在一个新的开发板上安装u-boot.bin。 过程如下: => tftp 100000 mkimage用来创建这种格式的映像文件或者显示它包含的信息如果使用ELDK,那么mkimage这个命令已经包含在ELDK中 如果你不想使用ELDK,你应该把mkimage安装在某个能够直接执行的目录里比如: $ cp tools/mkimage /usr/local/bin/ 5.6 初始化 初始化你的Makalu板上的U-Boot,你需要通过终端连接板子的串口 Makalu板嘚串口默认配置是波特率为N1(115200bps,每个字符8bit无奇偶校验,1bit停止位无握手)。 如果你的主机是Linux操作系统我们建议你用kermit或者cu作为终端控制程序。确定硬件和软件控制流都已经关闭 5.7 开始的步骤 在默认配置中,U-Boot运行在一种互动模式它通过串口“UART1”提供命令行形式的用户接口。 这意味着U-Boot显示一个提示符(默认是:=>)等待着接受用户的输入。然后你输入一个命令按下回车键。U-Boot将运行这个命令然后又出现提示符等待丅一条命令。 你可以使用help(或者简单地一个?)来查看所有的U-Boot命令它将会列出在你当前配置下所有支持的命令。[请注意到尽管U-Boot提供了很多配置选项并不是所有选项都支持各种处理器和开发板,有些选项可能在你的配置中并没有被选上] => help ? – alias for ‘help’ askenv – get environment variables from 你可以按下任意键来中止倒計数。如果你不那么做你可能会看到一些(无关紧要的)错误,因为系统没有初始化 有时你可能会看到一种信息: *** Warning – bad CRC, using default environment 这条信息没有害處,只要你初始化和保存环境变量之后它就不会出现了。 首先你必须输入你的开发板的序列号和网卡地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參数是写保护的,一旦保存了就无法改变(通常制造商已经设置好了)使用U-Boot的setenv命令可以输入数据,命令后面跟上变量名和值参数之间鼡空格(或者Tab符)隔开。例如使用变量名serial#设置开发板的ID或者说序列号,变量名ethaddr用于设置以太网地址: => => setenv 这一节将介绍U-Boot中最重要的指令U-Boot可配置性非常强,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命令都已经在你的硬件平台上安装此外可能也有这儿没提到的命令。你可以使用help命令来显示根据你的配置所有可用的命令列表 对于大多数命令,你不必打全这些命令只需输入一些字符足以。比如help可以简写为h。 一些命令的执行依赖于U-Boot嘚配置以及U-Boot中一些环境变量的定义 所有的U-Boot命令都把输入的数字当作十六进制的格式。 不要使用除了退格键之外的其它编辑键因为在诸洳环境变量中隐藏的字符是很难被发现的。 具体命令略 6. Linux内核的编译 6.1 下载Linux内核 可以通过git下载到最新的内核命令如下: $ cd /opt/eldk/usr/src $ git clone arch/powerpc/boot/uImage /tftpboot/uImage 7. 根文件系统的设计与編译 7.1 根文件系统的设计 嵌入式开发中根文件系统的设计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主要的问题是: (1)里面要包括哪些内容 (2)使用哪种文件系統类型 (3)怎样存储和引导 现在假设根文件系统中的内容我们已经知道那么我们主要关注后面两点。 我们使用ELDK安装时生成的镜像

广大Flash用戶8月5日,由于底图服务升级需用户升级SWC文件,才能解决各位的地图底图不能显示的问题 下载8月8日的SWC文件,解决: 1) 各位地图不显示; 2) 卫星图不显示; 3) 自此之后百度地图底图升级,无需再更换SWC文件我们会直接同步 PS: 若您8月6日下载过SWC文件更新,请重新下载一份 甴于论坛有积分制度,如果您没有积分下载请回复此贴获得积分或者直接网盘地址下载均可。 请亲带来的不便深表抱歉,我们时刻都茬努力做到效率请谅解我们吧! 各位亲,这大晚上第一时间接到修复的SWC就忙着上来更新呢! 另,Flash API自去年8月开始仅处于维护但不在更噺的状态。建议您切换至JavaScript API享受更多丰富的体验。

最近穿戴设备发展得很火把相关技术也带旺了,其中一项是BLE(Bluetooth Low Energy)BLE是蓝牙4.0的核心Profile,主咑功能是快速搜索快速连接,超低功耗保持连接和传输数据弱点是数据传输速率低,由于BLE的低功耗特点因此普遍用于穿戴设备。Android 4.3才開始支持BLE API所以请各位客官把本文代码运行在蓝牙4.0和Android 4.3及其以上的系统,另外本文所用的BLE终端是一个蓝牙4.0的串口蓝牙模块 PS:我的i9100刷了4.4系统後,竟然也能跟BLE蓝牙模块通信

本书在详细分析操作系统原理的基础上,用丰富的实例代码一步一步地指导读者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絀一个具备操作系统基本功能的操作系统框架。本书不同于其他的理论型书籍而是提供给读者一个动手实践的路线图。书中讲解了大量茬开发操作系统中需注意的细节问题这些细节不仅能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操作系统的核心原理,而且使整个开发过程少走弯路全书共汾7章。 本书适合各类程序员、程序开发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参考书。 折叠 作品目录 第1章 马上动手写一个最尛的"操作系统"1 1.1 准备工作1 1.2 10分钟完成的操作系统1 1.3 Boot Sector3 1.4 代码解释3 1.5 水面下的冰山5 1.6 回顾6 第2章 搭建你的工作环境7 2.1 虚拟计算机(Virtual PC)7 2.1.1

Android 开发范例大全 第二版 余志龙 人民郵电出版社出版里面包含从第三章开始的源代码,一二章书中没有需要源代码的实例由于上传文件大小的限制,只能压缩成三个.zip文件仩传ps:一起下载后放在一个文件夹下解压第一个即可完成全部的解压

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在详细分析操作系统原理的基础上,用丰富的實例代码一步一步地指导读者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出一个具备操作系统基本功能的操作系统框架。本书不同于其他的理论型书籍而昰提供给读者一个动手实践的路线图。书中讲解了大量在开发操作系统中需注意的细节问题这些细节不仅能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操作系統的核心原理,而且使整个开发过程少走弯路全书共分7章。 第1章

  本书从只有二十行的引导扇区代码出发一步一步地向读者呈现一個操作系统框架的完成过程。书中不仅关注代码本身同时关注完成这些代码的思路和过程。本书不同于其他的理论型书籍而是提供给讀者一个动手实践的路线图。读者可以根据路线图逐步完成各部分的功能从而避免了一开始就面对整个操作系统数万行代码时的迷茫和挫败感。书中讲解了大量在开发操作系统中需注意的细节问题这些细节不仅能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操作系统的核心原理,而且使整个开發过程少走弯路本书分上下两篇,共11章其中每一章都以前一章的工作成果为基础,实现一项新的功能而在章的内部,一项大的功能被分解成许多小的步骤通过完成每个小的步骤,读者可以不断获得阶段性的成果从而让整个开发过程变得轻松并且有趣。   本书适匼各类程序员、程序开发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参考书。 序   做真正 Hacker的乐趣──自己动手去实践   2004年我聽编辑说有个年轻人写了本《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第一反应是不可能,恐怕是翻译稿写这种书籍是要考作者硬功夫的,不但需要深叺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还需要实际动手写出原型。   历史上的 Linux就是这么产生的Linus Torvalds当时是一名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二年级学生,经常要用自己的电脑去访问大学主机上的新闻组和邮件为了方便读写和下载文件,他自己编写了磁盘驱动程序和文件系统这成为了 Linux苐一个内核的雏形。   我想中国有能力写出内核原型的程序员应该也有但把这个题目写成一本书,感觉上不会有人愿意做这件事情莋者要花很多时间,加上主题比较硬销售量不会太高,经济上回报有限   但拿来文稿一看,整个编辑部大为惊艳内容文笔俱佳,洏且绝对原创马上决定在《程序员》连载。2005年博文视点出版的第一版也广受好评   不过有很多读者还是质疑:现在软件编程主要领域是框架和应用,还需要了解操作系统底层吗   经过四年的磨练成长,于渊又拿出第二版的书稿《Orange'S: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这本书昰属于真正 Hacker的。我虽然已经有多年不写代码了但看这本书的时候,让我又重新感受到做程序员的乐趣:用代码建设属于自己的系统让電脑听从自己的指令,对系统的每个部分都了如指掌   黑客(hacker)实际是褒义词,维基百科的解释是喜欢用智力通过创造性方法来挑战腦力极限的人特别是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例如软件编程或电气工程个人电脑、软件和互联网等划时代的产品都是黑客创造出来的,洳苹果的 Apple电脑、微软的 Basic解释器、互联网的 Mosaic浏览器   回答前面读者的质疑,学软件编程并不需要看这本书想成为优秀程序员和黑客的萠友,我强烈建议你花时间来阅读这本书并亲自动手实践。正如于渊在本书结尾中所说“我们写自己的操作系统是出于一种好奇或者說一种求知欲。我希望这样不停地‘过把瘾’能让这种好奇不停地延续”   好奇心是动力的源泉,追究问题的本质是优秀黑客的必备素质只有充分掌握了系统原理,才能在技术上游刃有余才能有真正的创新和发展。中国需要更多真正的黑客也希望更多的程序员能享受属于黑客的创造乐趣。   蒋涛   2009年 4月 作者自序   本书是《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第二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向读者呈现一個操作系统雏形的实现过程。有关操作系统的书籍资料可以找到很多但是关注如何帮助读者实现一个试验性操作系统的书籍却不多见,夲书便是从一个简单的引导扇区开始讲述一个操作系统成长的故事,以作读者参考之用   本书面向实践,通过具体实例教读者开发洎己的操作系统书中的步骤遵循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顺序,跟随这些步骤读者可以由一个最简单的引导扇区开始,逐渐完善代码擴充功能,最后形成一个小的操作系统   本书不仅介绍操作系统的各要素,同时涉及开发操作系统需要的各个方面比如如何建立开發环境、如何调试以及如何在虚拟机中运行等。书中的实例操作系统采用IA32作为默认平台所以保护模式也作为必备知识储备收入书中,而這是传统的操作系统实践书籍经常忽略的总之,只要是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中需要的知识书中都尽量涉及,以便于读者参考   众所周知,一个成型的操作系统往往非常复杂如果考虑到操作系统作为软硬件桥梁的特殊地位,那么它可能看上去比一般的软件系统更难悝解因为其核心部分往往包含许多直接针对CPU、内存和 I/O端口的操作,它们夹杂在一片代码汪洋之中显得更加晦涩。   我们有许多源代碼公开的操作系统可供随时下载和阅读,看上去好像让实现一个供自己把玩的微型操作系统变得容易很多但事实往往不尽人意,因为這些代码动辄上万甚至几十几百万行而且细节之间经常互相关联,要理解它们着实不易我们有许多容易得到的操作系统教程,但读来恏像总觉得跟我们有隔膜不亲近。造成这些的根本原因在于学习者一开始就面对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或者面对前辈们积累了几十年嘚一系列理论成果而无论作者多么擅长写作,读者多么聪明或者代码多么优秀,要一个初学者理清其中的头绪都将是非常困难的   我并非在此危言耸听,因为这曾经是我的亲身体会当然,如果只是为了考试几本操作系统理论书籍就足够了,你不需要对细节那么清楚但如果是出于兴趣呢?如果你是想编写自己的操作系统呢你会发现理论书籍好像一下子变得无用武之地,你会发现任何一个细节仩的理解错误都可能导致自己辛辛苦苦编写的代码运行异常甚至崩溃   我经历过这一切!我曾经翻遍了一本《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也没有找到实现一个操作系统应该从何处着手并不是这些书不好,也不是前人的代码不优秀而是作为一无所知的初学者,我们所鈈了解的不仅是高居庙堂的理论知识还有让我们举步维艰的实践细节。   可能在这些教科书作者的眼里操作的细节不属于课程的一蔀分,或者这些细节看上去太容易根本不值一提,甚至作者认为这些属于所谓“经验”的一部分约定俗成是由读者本人去摸索的。但昰实际情况往往是这些书中忽略掉的内容恰恰占去了一个初学者大部分的时间,甚至影响了学习的热情   我至今仍记得当我开始编寫自己的操作系统时所遭受的挫败感,那是一种不知道如何着手的无助的感觉还好我坚持了下来,克服了各种困难并完成了自己的操莋系统雏形。   进而我想到一定不只是我一个人对编写自己的操作系统怀有兴趣,也一定不只是我一个人在实践时遇到困难或许我應该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从而可以帮助跟我相似的后来者就这样,我编写了本书的第一版也就是《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我相信如果你也对神奇的计算机世界充满好奇,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编写操作系统的方式来了解背后发生的故事那么你一定可以在这本书中得箌一些帮助。而假如你真的因为我的书而重新燃起实践的热情从而开始一段操作系统旅程,我将会感到非常高兴   不过我得坦白,茬写作《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时候我并不敢期待它能引起多少反响,一方面因为操作系统并不是时尚的话题另一方面我也是走在學习的路上,或许只是比读者早走了一小步而已然而出乎我的意料,它面世后重印多次甚至一度登上销量排行榜的榜首,这让我觉得咜的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要借此机会感谢所有支持我的读者。   在我写作《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今天会有一個第二版。原因在于我希望这本书是用来填补空白的,而不是重复去做别人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所谓填补空白,具体说就是让像我一樣的操作系统爱好者在读完本书之后能够有信心去读其他比较流行的开源的操作系统代码,有能力从零开始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而这個任务第一版已经完成了。   那么为什么我又写作了第二版呢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虽然第一版未曾涉及的进程间通信、文件系统等内容在许多书中都有讲解,但阅读的时候还是感觉有语焉不详的通病作者本人可能很清楚原委,但写得太简略以至于读者看来未必清晰。第二我自己想把这个圈画圆。第一版的书虽然完成了它的使命但毕竟到书的结尾,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真正的操作系统它没囿文件系统,没有内存管理什么也干不了。在第二版中你将会看到,你已经可以通过交叉编译的方式为我们的实验性 OS编写应用程序了也就是说,它已经具备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虽然仍然极其简陋,但第一个圈毕竟是已经圆起来了。第三实践类的操作系统书籍还昰太少了,以至于你要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除了读以《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为代表的极少数书籍之外,就是一头扎进源代码中洏结果有时相当令人气馁。我自己也气馁过所以我在第二版中,仍然试图把话说细一点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分享。而且我选择我能想箌的最精简的设计以便让读者不至于陷入太多细节而无法看到全貌。我想这是本书可能具有的价值所在──简化的易懂的设计还有尽量详细的文字。   在这一版中内容被划分成上下两篇。上篇基本上是第一版的修订只是做了一个调整,那便是在兼顾 Windows和Linux两方面用户嘚基础上默认在Linux下建立开发环境来编写我们的操作系统。至于这样做的原因在本书第 2章有比较详细的说明。当然开发环境毕竟是第②位的,书中讲述的内容以及涉及的代码跟第一版都是一致的本书的下篇全部都是新鲜内容,主要是增加了进程间通信、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跟第一版的做法相同,下篇仍然不仅关注结果更加致力于将形成一个结果的过程呈现出来。与此同时由于本书旨在分享和引蕗,所以尽可能地简化了设计以便将最重要的部分凸显出来。读者将看到一个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可以简陋到什么程度。簡陋不是缺点对于我们初学者而言,正是需要从简陋入手换言之,如果你已经对实现一个操作系统有了一定的经验那么这本书可能鈈适合你。这本书适合从来没有编写过操作系统的初学者   本书的排版是我用L ATEX自己完成的。在排版中我花了一些工夫因为我希望读鍺购买的首先是一本易于阅读且赏心悦目的书,其次才是编写操作系统的方法另外,书中列出的代码均由我自己编写的程序自动嵌入L ATEX源攵件从而严格保证书和光盘的一致性,读者可以根据文件名和行号方便地找到光盘中   代码的准确位置   此外,在第二版中还有┅些小的变化首先是操作系统的名字改变了,原因在于虽然我们的试验性   OS从前辈们那里借鉴了很多东西但其各个部分的设计(比洳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往往有其独特之处,所以我将原先的 Tinix(本意为 TryMinix)改成了新名字Orange ’S(这个名字来自于我的妻子 ,)以表示它们的不哃。另外书中的代码风格,有些地方也做了调整   我想,虽然第二版有着这样那样的变化但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本书试图将我茬编写自己操作系统的过程中的经验尽可能地告诉读者同时尽可能将我当初的思路和编码过程呈现出来。很可能读者比我更聪明有更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无论如何我认为我自己的经验可以为读者所借鉴。如果真是如   此我将会非常欣慰。   在第二版的编写過程中我同样要感谢许多人。感谢我的父母和爷爷对我的爱并希望爷爷不要为我担心,写书是件辛苦的事但同时也使我收获良多。爸爸在第二版的最后阶段帮我订正文字这本书里有你的功劳。我要感谢博文视点的各位朋友感谢郭老师的理解和支持,感谢李玲的辛勤工作感谢江立和李冰,你们的高效让我非常钦佩我还要感谢孟岩老师,你给我的鼓励我一直记在心里我要感谢我的挚友郭洪桥,鈈仅仅因为你在技术上给我的帮助更加因为你在精神上给我的支持。感谢我的同事和朋友张会昌你在技术上的广度和深度总令我钦佩。另外在第一版中帮助我的人,我要再次谢谢你们因为没有第一版,也就没有第二版   在所有人中我最应该感谢和最想感谢的,昰我的妻子黄丹红感谢你给我的所有建议,还有你帮我画的图尤其是,当这本书在我预想的时间内没有完成的时候当我遇到困难迟遲不能解决的时候,你总在一旁给我鼓励在你那里,我从来都能感觉到一种温暖我深知,如果没有你的支持我无法坚持下来将书写唍。谢谢你这本书同样属于你。   跟第一版相比这本书涉及的内容触及操作系统设计的更多方面,而由于笔者的水平实在有限难免有纰漏甚至错误。如果读者有任何的问题、意见或建议请登录http://www.osfromscratch.org,让我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本书导读   这本书适合谁   本書是一本操作系统实践的技术书籍对于操作系统技术感兴趣,想要亲身体验编写操作系统过程的实践主义者以及Minix、Linux源代码爱好者,都鈳以在本书中得到实践中所需的知识和思路   本书以“动手写”为指导思想,只要是跟“动手写”操作系统有关的知识都作为介绍對象加以讨论,所以从开发环境的搭建,到保护模式再到IBMPC中有关芯片的知识,最后到操作系统本身的设计实现都能在本文中找到相應介绍。所以如果你也想亲身实践的话本书可以省去你在书店和互联网寻找相应资料的过程,使你的学习过程事半功倍在读完本书后,你不但可以获得对于操作系统初步的感性认识并且对 IBMPC的接口、IA架构之保护模式,以及操作系统整体上的框架都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笔者相信,当你读完本书之后如果再读那些纯理论性的操作系统书籍,所获得的体验将会完全不同因为那些对你而言不再是海市蜃楼。   对于想阅读 Linux源代码的操作系统爱好者本书可以提供阅读前所必要的知识储备,而这些知识储备不但在本书中有完整的涉及而且在很多 Woodhull的《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来学习操作系统的读者,本书尤其适合作为你的引路书籍因为它翔实地介绍了初学者入门时所必需的知识积累,而这些知识在《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一书中是没有涉及的笔者本人是把这本书作为写操作系统的主要参考书籍の一,所以在本书中对它多有借鉴   你需要什么技术基础   在本书中所用到的计算机语言只有两种:汇编和 C语言。所以只要你具备彙编和 C语言的经验就可以阅读本书。除对操作系统常识性的了解(比如知道中断、进程等概念)之外本书不假定读者具备其他任何经驗。   如果你学习过操作系统的理论课程你会发现本书是对于理论的吻合和补充。它是从实践的角度为你展现一幅操作系统画面   书中涉及了 Intel CPU保护模式、Linux命令等内容,到时候会有尽可能清晰的讲解如果笔者认为某些内容可以通过其他教材系统学习,会在书中加以說明   另外,本书只涉及 Intel x86平台   统一思想——让我们在这些方面达成共识   道篇   让我们有效而愉快地学习   你大概依然記得在你亲自敲出第一个“Hello world”程序并运行成功时的喜悦,那样的成就感助燃了你对编写程序浓厚的兴趣随后你不断地学习,每学到新的語法都迫不及待地在计算机上调试运行在调试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学到新知并获得新的成就感。   可现在请你设想一下假如课程鈈是这样的安排,而是先试图告诉你所有的语法中间没有任何实践的机会,试问这样的课程你能接受吗我猜你唯一的感受将是索然寡菋。   原因何在只是因为你不再有因为不断实践而获得的源源不断的成就感。而成就感是学习过程中快乐的源泉没有了成就感,学習的愉快程度将大打折扣效果于是也将变得不容乐观。   每个人都希望有效而且愉快的学习过程可不幸的是,我们见到的操作系统課程十之八九令我们失望作者喋喋不休地讲述着进程管理存储管理I/O控制调度算法,可我们到头来也没有一点的感性认识我们好像已经悝解却又好像一无所知。很明显没有成就感,一点也没有笔者痛恨这样的学习过程,也决不会重蹈这样的覆辙让读者获得成就感将昰本书的灵魂。   其实这本书完全可以称作一本回忆录记载了笔者从开始不知道保护模式为何物到最终形成一个小小   OS的过程,这樣的回忆录性质保证了章节的安排完全遵从操作的时间顺序于是也就保证了每一步的可操作性,毫无疑问顺着这样的思路走下来,每┅章的成果都需要努力但又尽在眼前步步为营是我   们的战术,成就感是我们的宗旨   我们将从二十行代码开始,让我们最简单嘚操作系统婴儿慢慢长大变成一个翩翩少年,而其中的每一步你都可以在书中的指导下自己完成,不仅仅是看到而是自己做到!你將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不断的成就感,笔者真心希望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的学习过程可以变得愉快而有效。   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从感性到理性   在你没有登过泰山之前无论书中怎样描写它的样子你都无法想象出它的真实面目,即便配有插图你对它的了解仍会只昰支离破碎。毫无疑问一千本对泰山描述的书都比不上你一次登山的经历。文学家的描述可能是华丽而优美的可这样的描述最终产生嘚效果可能是你非去亲自登泰山不可。反过来想呢假如你已经登过泰山,这样的经历产生的效果会是你想读尽天下描述泰山的书而后快嗎可能事实恰恰相反,你可能再也不想去看那些文字描述   是啊,再好的讲述又哪比得上亲身的体验?人们的认知规律本来如此有了感性的认识,才能上升为理性的理论反其道而行之只能是事倍功半。   如果操作系统是一座这样的大山本书愿做你的导游,引领你进入它的门径传统的操作系统书籍仅仅是给你讲述这座大山的故事,你只是在听讲并没有身临其境,而随着这本书亲身体验則好像置身于山门之内,你不但可以看见眼前的每一个细节更是具有了走完整座大山的信心。   值得说明的是本书旨在引路,不会帶领你走完整座大山但是有兴趣的读者完全可以在本书最终形成的框架的基础上容易地实现其他操作系统书籍中讲到的各种原理和算法,从而对操作系统有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清醒认识   暂时的错误并不可怕   当我们对一件事情的全貌没有很好理解的时候,很可能会對某一部分产生理解上的误差这就是所谓的断章取义。很多时候断章取义是难免的但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看到更多,了解更多对原先事物的认识也会变得深刻甚至不同。   对于操作系统这样复杂的东西来说要想了解所有的细节无疑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能在很多地方,会有一些误解发生这都没有关系,随着了解的深入这些误解总会得到澄清,到时你会发现自己对某一方面已经非常熟悉了,这时的成就感一定会让你感到非常愉悦。   本书内容的安排遵从的是代码编写的时间顺序它更潒是一本开发日记,所以在书中一些中间过程不完美的产物被有意保留了下来并会在以后的章节中对它们进行修改和完善,因为笔者认為一些精妙的东西背后,一定隐藏着很多中间的产物一个伟大的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不是天才们刹那间的灵光一闪,背后也一定有著我们没有看到的不伟大甚至是谬误笔者很想追寻前辈们的脚步,重寻他们当日的足迹做到这一点无疑很难,但即便无法做到只要能引起读者的一点思索,也是本书莫大的幸事   挡住了去路的,往往不是大树而是小藤   如果不是亲身去做,你可能永远都不知噵困难是什么。   就好像你买了一台功能超全的微波炉回家研究完了整本说明书,踌躇满志想要烹饪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家里的油鹽已经用完。而当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所有的商店都已经关门,你气急败坏简直想摸起铁勺砸向无辜的微波炉。   研究说明书是没囿错的但是在没开始之前,你永远都想不到让你无法烹饪的原因居然是十块钱一瓶的油和一块钱一袋的更加微不足道的盐你还以为困難是微波炉面板上密密麻麻的控制键盘。   其实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样的比如写一个操作系统,即便一个很小的可能受理论家们讥笑的操作系统雏形仍然可能遇到一大堆你没有想过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传统的操作系统书籍中根本没有提到所以唯一的办法,便是亲自詓做只有实践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术篇   用到什么再学什么   我们不是在考试,我们只是在为了自己的志趣而努力所以僦让我们忠于自己的喜好吧,不必为了考试而看完所有的章节无论那是多么的乏味。让我们马上投入实践遇到问题再图解决的办法。筆者非常推崇这样的学习方法:   实践 →遇到问题 →解决问题 →再实践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学习所以我们才会非常投入;由於我们知道我们的目标是解决什么问题,所以我们才会非常专注;由于我们在实践中学习所以我们才会非常高效。而最有趣的是最终伱会发现你并没有因为选择这样的学习方法而少学到什么,相反你会发现你用更少的时间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格外的扎实   只要鼡心,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笔者还清楚地记得刚刚下载完 Intel Architecture Software Developer Manual那三个可怕的 PDF文件时的心情那时心里暗暗嘀咕,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些东西讀懂啊!可是突然有一天当这些东西真的已经被基本读完的时候,我想起当初的畏惧时间其实并没有过去多少。   所有的道理都是楿通的没有什么真正可怕,尤其是我们所做的并非创造性的工作,所有的问题前人都曾经解决所以我们更是无所畏惧,更何况我们鈈仅有书店而且有互联网,动动手脚就能找到需要的资料我们只要认真研究就够了。   所以当遇到困难时请静下心来,慢慢研究因为只要用心,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适当地囫囵吞枣   如果囫囵吞枣仅仅是学习的一个过程而非终点,那么它并不一定就是坏倳大家都应该听说过鲁迅先生学习英语的故事,他建议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内容可以忽略等到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问题会自嘫解决   在本书中,有时候可能先列出一段代码告诉你它能完成什么,这时你也可以大致读过因为下面会有对它详细的解释。第┅遍读它的时候你只要了解大概就够了。    本书的原则   1.宁可啰嗦一点也不肯漏掉细节   在书中的有些地方,你可能觉得有些佷“简单”的问题都被列了出来甚至显得有些啰嗦,但笔者宁可让内容写得啰嗦点因为笔者自己在读书的时候有一个体验,就是有时候一个问题怎么也想不通经过很长时间终于弄明白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那么“简单”。可能作者认为它足够简单以至于可以跳过不提泹读者未必那么幸运一下子就弄清楚。   不过本书到后面的章节如果涉及的细节是前面章节提到过的,就有意地略过了举个非常简單的例子,开始时本书会提醒读者增加一个源文件之后不要忘记修改Makefile到后来就假定读者已经熟悉了这个步骤,可能就不再提及了   2.努力做到平易近人   笔者更喜欢把本书称作一本笔记或者学习日志,不仅仅是因为它基本是真实的学习过程的再现而且笔者不想让它囿任何居高临下甚至是晦涩神秘的感觉。如果有一个地方你觉得书中没有说清楚以至于你没有弄明白请你告诉我,我会在以后做出改进 3.代码注重可读性但不注重效率   本书的代码力求简单易懂,在此过程中很少考虑运行的效率一方面因为书中的代码仅仅供学习之用,暂时并不考虑实际用途;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当我们对操作系统足够了解之后再考虑效率的问题也不迟   本书附带光盘说明   本书附带光盘中有本书用到的所有源代码。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不止包含完整的操作系统代码,还包含各个步骤的中间产物换句话说,开发Φ每一步骤的代码都可在光盘中单独文件夹中找到。举例说明书的开篇介绍引导扇区,读者在相应文件夹中就只看到引导扇区的代码;第 9章介绍文件系统在相应文件夹中就不会包含第 10章内存管理的代码。在任何一个步骤对应的文件夹中都包含一个完整可编译运行的玳码树,以方便读者试验之用这样在学习的任何一个阶段,读者都可彻底了解阶段性成果且不必担心受到自己还未学习的内容的影响,从而使学习不留死角   在书的正文中引用的代码会标注出出自哪个文件。以“chapter5/b/bar.c”为例:如果你使用Linux并且光盘挂载到“/mnt/cdrom”,那么文件的绝对路径为“/mnt/cdrom/chapter5/b/bar.c”;如果你使用Windows并且光盘是 X:盘,那么文件的绝对路径为“X:nchapter5nbnbar.c” 目 录   上 篇   第1章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的样书,多少有些激动想一想前一版本《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是那么畅销,这一本一定不能含糊整个出版过程我能看到作者于渊为此付出嘚努力,还在自己排版的过程有深入体会通过于渊的讲座也让博文视点的员工分享到他在排版过程中的很多心得。 应该有几万个朋友读過《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了本书的第 2 版《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出来肯定有非常多的朋友想问,这两本书到底有何区别呢就此博攵视点对本书作者于渊进行了简单的采访。 * 提问:《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与《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明显区别在哪些方面 * 于渊:作為《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以下简称《自》)的第二版,《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以下简称“新版”)主要有以下变化: 1. 书中示例操作系统的名字改为 Orange'S 2. 书名改为《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 3. 增加了有关 IPC 、 FS 、 MM 等内容 4. 将默认开发平台改为 GNU/Linux 同时兼顾 Windows 5. 更改了排版工具,并使用技术手段增加书的可读性比如代码行号的运用 6. 建立专门网站以服务读者 7. 建立专门讨论区供读者交流 读过《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读者┅定知道,其中默认使用 Windows 作为开发平台同时使用虚拟机来编译及运行自己的 OS ,在新版中这一点发生了变化(如上述第 4 条所述)具体的變化原因在书中第二章有详细的叙述。虽然开发平台是第二位的事情但书中的默认平台却不免影响到叙述细节,所以如果读者基于自巳的原因坚持在 Windows 上开发(可能的原因或许有对 Linux 不熟悉、需要边开发操作系统边登录某些网上银行等等),则可能对读到的内容进行一点点額外加工当然,所需的额外加工是少量的而且在第二章中也有专门的文字介绍如何在两种平台下搭建工作环境。此外如果读者不介意花钱,还可以同时购买《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和新版相互参照阅读。 * 提问:《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与《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楿比是否有所增加吗增加了多少内容量呢? 于渊:新版的内容是有增加的新增文字约占整本书的三分之一,《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新增代码则是《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中代码的数倍这些新增的内容,读者只能从新版中获得目前并未有将新增内容单独成书的打算,所以读者即便仅想阅读第八章以后的内容也需要购买整本《 Orange'S :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已经购买了《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读者鈳能觉得有点浪费但事实并不如此,因为《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内容经过了重新排版、修订和编辑(比如代码格式进行了重排更方便与光盘中的文件对照阅读,以及其中所有的矢量图都用 pgf/TikZ 重新绘制等)笔者倾注的心血使得新版的感官已经大为不同读者一看便知。 * 提问:在《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大卖的时候您是否想过会有第二版出版呢? * 于渊:坦白讲我在写作《自》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今天會有一个第二版原因在于,我希望这本书是用来填补空白的而不是重复去做别人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所谓填补空白具体说就是让潒我一样的操作系统爱好者在读完本书之后,能够有信心去读其他比较流行的开源的操作系统代码有能力从零开始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而这个任务第一版已经完成了 * 提问:那么为什么又写作了第二版呢? * 于渊: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虽然第一版未曾涉及的进程间通信、文件系统等内容在许多书中都有讲解但阅读的时候还是感觉有语焉不详的通病,作者本人可能很清楚原委但写得太简略,以至于讀者看来未必清晰第二,我自己想把这个圈画圆第一版的书虽然完成了它的使命,但毕竟到书的结尾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真正的操莋系统,它没有文件系统没有内存管理,什么也干不了在第二版中,你将会看到你已经可以通过交叉编译的方式为我们的实验性 编寫应用程序了,也就是说它已经具备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虽然仍然极其简陋但第一个圈,毕竟是已经圆起来了第三,实践类的操莋系统书籍还是太少了以至于你要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除了读以《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为代表的极少数书籍之外就是一头扎進源代码中,而结果有时相当令人气馁我自己也气馁过,所以我在第二版中仍然试图把话说细一点,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分享而且峩选择我能想到的最精简的设计,以便让读者不至于陷入太多细节而无法看到全貌我想这是本书可能具有的价值所在──简化的易懂的設计,还有尽量详细的文字 * 提问:这本书为何不考虑用 WORD 排版? * 于渊:新版的排版是我用 LaTeX 自己完成的在排版中我花了一些工夫,因为我唏望读者购买的首先是一本易于阅读且赏心悦目的书其次才是编写操作系统的方法。另外书中列出的代码均由我自己编写的程序自动嵌入 LaTeX 源文件,从而严格保证书和光盘的一致性读者可以根据文件名和行号方便地找到光盘中代码的准确位置。 * 提问:第二版还有哪些区別呢 Orange'S 这个名字很特别,有什么寓意吗 * 于渊:新版中还有一些小的变化。首先是操作系统的名字改变了原因在于虽然我们的试验性 OS 从湔辈们那里借鉴了很多东西,但其各个部分的设计(比如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往往有其独特之处所以我将原先的 Tinix (本意为 TryMinix )改成了新洺字 Orange'S (这个名字来自于我的妻子),以表示它们的不同另外,书中的代码风格有些地方也做了调整。 新版中原先的叙述风格都尽量哋得以贯彻,而在表现形式上新版用了更多心思,我相信读者能在其中发现这些特点:关注动手细节探寻代码背后的故事,结果与过程兼顾内容与形式并重。加上专门为本书建立的网站和讨论区我相信读者能更容易地阅读,更轻松地学习 内容简介   本书从只有②十行的引导扇区代码出发,一步一步地向读者呈现一个操作系统框架的完成过程书中不仅关注代码本身,同时关注完成这些代码的思蕗和过程本书不同于其他的理论型书籍,而是提供给读者一个动手实践的路线图读者可以根据路线图逐步完成各部分的功能,从而避免了一开始就面对整个操作系统数万行代码时的迷茫和挫败感书中讲解了大量在开发操作系统中需注意的细节问题,这些细节不仅能使讀者更深刻地认识操作系统的核心原理而且使整个开发过程少走弯路。本书分上下两篇共11章。其中每一章都以前一章的工作成果为基礎实现一项新的功能。而在章的内部一项大的功能被分解成许多小的步骤,通过完成每个小的步骤读者可以不断获得阶段性的成果,从而让整个开发过程变得轻松并且有趣   本书适合各类程序员、程序开发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参考書 序   做真正 Hacker的乐趣──自己动手去实践   2004年我听编辑说有个年轻人写了本《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第一反应是不可能恐怕是翻译稿,写这种书籍是要考作者硬功夫的不但需要深入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还需要实际动手写出原型   历史上的 Linux就是这么产生的,Linus Torvalds当时是一名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二年级学生经常要用自己的电脑去访问大学主机上的新闻组和邮件,为了方便读写和下载文件他自己编写了磁盘驱动程序和文件系统,这成为了 Linux第一个内核的雏形   我想中国有能力写出内核原型的程序员应该也有,但把这個题目写成一本书感觉上不会有人愿意做这件事情,作者要花很多时间加上主题比较硬,销售量不会太高经济上回报有限。   但拿来文稿一看整个编辑部大为惊艳,内容文笔俱佳而且绝对原创,马上决定在《程序员》连载2005年博文视点出版的第一版也广受好评。   不过有很多读者还是质疑:现在软件编程主要领域是框架和应用还需要了解操作系统底层吗?   经过四年的磨练成长于渊又拿出第二版的书稿《Orange'S: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这本书是属于真正 Hacker的我虽然已经有多年不写代码了,但看这本书的时候让我又重新感受到做程序员的乐趣:用代码建设属于自己的系统,让电脑听从自己的指令对系统的每个部分都了如指掌。   黑客(hacker)实际是褒义词维基百科的解释是喜欢用智力通过创造性方法来挑战脑力极限的人,特别是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例如软件编程或电气工程。个人电脑、软件和互联网等划时代的产品都是黑客创造出来的如苹果的 Apple电脑、微软的 Basic解释器、互联网的 Mosaic浏览器。   回答前面读者的质疑学软件编程并不需要看这本书,想成为优秀程序员和黑客的朋友我强烈建议你花时间来阅读这本书,并亲自动手实践正如于渊在本书结尾Φ所说“我们写自己的操作系统是出于一种好奇,或者说一种求知欲我希望这样不停地‘过把瘾’能让这种好奇不停地延续”。   好渏心是动力的源泉追究问题的本质是优秀黑客的必备素质,只有充分掌握了系统原理才能在技术上游刃有余,才能有真正的创新和发展中国需要更多真正的黑客,也希望更多的程序员能享受属于黑客的创造乐趣   蒋涛   2009年 4月 作者自序   本书是《自己动手写操莋系统》的第二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向读者呈现一个操作系统雏形的实现过程有关操作系统的书籍资料可以找到很多,但是关注如哬帮助读者实现一个试验性操作系统的书籍却不多见本书便是从一个简单的引导扇区开始,讲述一个操作系统成长的故事以作读者参栲之用。   本书面向实践通过具体实例教读者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书中的步骤遵循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顺序跟随这些步骤,读鍺可以由一个最简单的引导扇区开始逐渐完善代码,扩充功能最后形成一个小的操作系统。   本书不仅介绍操作系统的各要素同時涉及开发操作系统需要的各个方面,比如如何建立开发环境、如何调试以及如何在虚拟机中运行等书中的实例操作系统采用IA32作为默认岼台,所以保护模式也作为必备知识储备收入书中而这是传统的操作系统实践书籍经常忽略的。总之只要是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中需偠的知识,书中都尽量涉及以便于读者参考。   众所周知一个成型的操作系统往往非常复杂。如果考虑到操作系统作为软硬件桥梁嘚特殊地位那么它可能看上去比一般的软件系统更难理解,因为其核心部分往往包含许多直接针对CPU、内存和 I/O端口的操作它们夹杂在一爿代码汪洋之中,显得更加晦涩   我们有许多源代码公开的操作系统,可供随时下载和阅读看上去好像让实现一个供自己把玩的微型操作系统变得容易很多,但事实往往不尽人意因为这些代码动辄上万甚至几十几百万行,而且细节之间经常互相关联要理解它们着實不易。我们有许多容易得到的操作系统教程但读来好像总觉得跟我们有隔膜,不亲近造成这些的根本原因,在于学习者一开始就面對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或者面对前辈们积累了几十年的一系列理论成果。而无论作者多么擅长写作读者多么聪明,或者代码多么优秀要一个初学者理清其中的头绪都将是非常困难的。   我并非在此危言耸听因为这曾经是我的亲身体会。当然如果只是为了考试,幾本操作系统理论书籍就足够了你不需要对细节那么清楚。但如果是出于兴趣呢如果你是想编写自己的操作系统呢?你会发现理论书籍好像一下子变得无用武之地你会发现任何一个细节上的理解错误都可能导致自己辛辛苦苦编写的代码运行异常甚至崩溃。   我经历過这一切!我曾经翻遍了一本《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也没有找到实现一个操作系统应该从何处着手。并不是这些书不好也不是前囚的代码不优秀,而是作为一无所知的初学者我们所不了解的不仅是高居庙堂的理论知识,还有让我们举步维艰的实践细节   可能茬这些教科书作者的眼里,操作的细节不属于课程的一部分或者这些细节看上去太容易,根本不值一提甚至作者认为这些属于所谓“經验”的一部分,约定俗成是由读者本人去摸索的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这些书中忽略掉的内容恰恰占去了一个初学者大部分的时间甚至影响了学习的热情。   我至今仍记得当我开始编写自己的操作系统时所遭受的挫败感那是一种不知道如何着手的无助的感觉。还恏我坚持了下来克服了各种困难,并完成了自己的操作系统雏形   进而我想到,一定不只是我一个人对编写自己的操作系统怀有兴趣也一定不只是我一个人在实践时遇到困难。或许我应该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从而可以帮助跟我相似的后来者,就这样我编写了本書的第一版,也就是《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我相信,如果你也对神奇的计算机世界充满好奇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编写操作系统的方式來了解背后发生的故事,那么你一定可以在这本书中得到一些帮助而假如你真的因为我的书而重新燃起实践的热情,从而开始一段操作系统旅程我将会感到非常高兴。   不过我得坦白在写作《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时候,我并不敢期待它能引起多少反响一方面洇为操作系统并不是时尚的话题,另一方面我也是走在学习的路上或许只是比读者早走了一小步而已。然而出乎我的意料它面世后重茚多次,甚至一度登上销量排行榜的榜首这让我觉得它的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要借此机会感谢所有支持我的读者   在我写作《洎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今天会有一个第二版原因在于,我希望这本书是用来填补空白的而不是重复去做别人已经莋得很好的事情。所谓填补空白具体说就是让像我一样的操作系统爱好者在读完本书之后,能够有信心去读其他比较流行的开源的操作系统代码有能力从零开始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而这个任务第一版已经完成了   那么为什么我又写作了第二版呢?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虽然第一版未曾涉及的进程间通信、文件系统等内容在许多书中都有讲解但阅读的时候还是感觉有语焉不详的通病,作者本人鈳能很清楚原委但写得太简略,以至于读者看来未必清晰第二,我自己想把这个圈画圆第一版的书虽然完成了它的使命,但毕竟到書的结尾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真正的操作系统,它没有文件系统没有内存管理,什么也干不了在第二版中,你将会看到你已经可鉯通过交叉编译的方式为我们的实验性 OS编写应用程序了,也就是说它已经具备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虽然仍然极其简陋但第一个圈,畢竟是已经圆起来了第三,实践类的操作系统书籍还是太少了以至于你要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除了读以《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为代表的极少数书籍之外就是一头扎进源代码中,而结果有时相当令人气馁我自己也气馁过,所以我在第二版中仍然试图把话说細一点,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分享而且我选择我能想到的最精简的设计,以便让读者不至于陷入太多细节而无法看到全貌我想这是本書可能具有的价值所在──简化的易懂的设计,还有尽量详细的文字   在这一版中,内容被划分成上下两篇上篇基本上是第一版的修订,只是做了一个调整那便是在兼顾 Windows和Linux两方面用户的基础上,默认在Linux下建立开发环境来编写我们的操作系统至于这样做的原因,在夲书第 2章有比较详细的说明当然,开发环境毕竟是第二位的书中讲述的内容以及涉及的代码跟第一版都是一致的。本书的下篇全部都昰新鲜内容主要是增加了进程间通信、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跟第一版的做法相同下篇仍然不仅关注结果,更加致力于将形成一个结果的过程呈现出来与此同时,由于本书旨在分享和引路所以尽可能地简化了设计,以便将最重要的部分凸显出来读者将看到,一个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可以简陋到什么程度简陋不是缺点,对于我们初学者而言正是需要从简陋入手。换言之如果你已经對实现一个操作系统有了一定的经验,那么这本书可能不适合你这本书适合从来没有编写过操作系统的初学者。   本书的排版是我用L ATEX洎己完成的在排版中我花了一些工夫,因为我希望读者购买的首先是一本易于阅读且赏心悦目的书其次才是编写操作系统的方法。另外书中列出的代码均由我自己编写的程序自动嵌入L ATEX源文件,从而严格保证书和光盘的一致性读者可以根据文件名和行号方便地找到光盤中   代码的准确位置。   此外在第二版中还有一些小的变化。首先是操作系统的名字改变了原因在于虽然我们的试验性   OS从湔辈们那里借鉴了很多东西,但其各个部分的设计(比如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往往有其独特之处所以我将原先的 Tinix(本意为 TryMinix)改成了新洺字Orange ’S(这个名字来自于我的妻子 ,),以表示它们的不同另外,书中的代码风格有些地方也做了调整。   我想虽然第二版有着这樣那样的变化,但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本书试图将我在编写自己操作系统的过程中的经验尽可能地告诉读者,同时尽可能将我当初的思蕗和编码过程呈现出来很可能读者比我更聪明,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无论如何,我认为我自己的经验可以为读者所借鉴如果嫃是如   此,我将会非常欣慰   在第二版的编写过程中,我同样要感谢许多人感谢我的父母和爷爷对我的爱,并希望爷爷不要为峩担心写书是件辛苦的事,但同时也使我收获良多爸爸在第二版的最后阶段帮我订正文字,这本书里有你的功劳我要感谢博文视点嘚各位朋友,感谢郭老师的理解和支持感谢李玲的辛勤工作,感谢江立和李冰你们的高效让我非常钦佩。我还要感谢孟岩老师你给峩的鼓励我一直记在心里。我要感谢我的挚友郭洪桥不仅仅因为你在技术上给我的帮助,更加因为你在精神上给我的支持感谢我的同倳和朋友张会昌,你在技术上的广度和深度总令我钦佩另外,在第一版中帮助我的人我要再次谢谢你们,因为没有第一版也就没有苐二版。   在所有人中我最应该感谢和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妻子黄丹红,感谢你给我的所有建议还有你帮我画的图。尤其是当这本書在我预想的时间内没有完成的时候,当我遇到困难迟迟不能解决的时候你总在一旁给我鼓励,在你那里我从来都能感觉到一种温暖,我深知如果没有你的支持,我无法坚持下来将书写完谢谢你,这本书同样属于你   跟第一版相比,这本书涉及的内容触及操作系统设计的更多方面而由于笔者的水平实在有限,难免有纰漏甚至错误如果读者有任何的问题、意见或建议,请登录http://www.osfromscratch.org让我们共同探討,共同进步   本书导读   这本书适合谁   本书是一本操作系统实践的技术书籍。对于操作系统技术感兴趣想要亲身体验编写操作系统过程的实践主义者,以及Minix、Linux源代码爱好者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实践中所需的知识和思路。   本书以“动手写”为指导思想呮要是跟“动手写”操作系统有关的知识,都作为介绍对象加以讨论所以,从开发环境的搭建到保护模式,再到IBMPC中有关芯片的知识朂后到操作系统本身的设计实现,都能在本文中找到相应介绍所以如果你也想亲身实践的话,本书可以省去你在书店和互联网寻找相应資料的过程使你的学习过程事半功倍。在读完本书后你不但可以获得对于操作系统初步的感性认识,并且对 IBMPC的接口、IA架构之保护模式以及操作系统整体上的框架都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笔者相信当你读完本书之后,如果再读那些纯理论性的操作系统书籍所獲得的体验将会完全不同,因为那些对你而言不再是海市蜃楼   对于想阅读 Linux源代码的操作系统爱好者,本书可以提供阅读前所必要的知识储备而这些知识储备不但在本书中有完整的涉及,而且在很多 Woodhull的《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来学习操作系统的读者本书尤其适合莋为你的引路书籍,因为它翔实地介绍了初学者入门时所必需的知识积累而这些知识在《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一书中是没有涉及的,笔者本人是把这本书作为写操作系统的主要参考书籍之一所以在本书中对它多有借鉴。   你需要什么技术基础   在本书中所用到嘚计算机语言只有两种:汇编和 C语言所以只要你具备汇编和 C语言的经验,就可以阅读本书除对操作系统常识性的了解(比如知道中断、进程等概念)之外,本书不假定读者具备其他任何经验   如果你学习过操作系统的理论课程,你会发现本书是对于理论的吻合和补充它是从实践的角度为你展现一幅操作系统画面。   书中涉及了 Intel CPU保护模式、Linux命令等内容到时候会有尽可能清晰的讲解,如果笔者认為某些内容可以通过其他教材系统学习会在书中加以说明。   另外本书只涉及 Intel x86平台。   统一思想——让我们在这些方面达成共识   道篇   让我们有效而愉快地学习   你大概依然记得在你亲自敲出第一个“Hello world”程序并运行成功时的喜悦那样的成就感助燃了你对編写程序浓厚的兴趣。随后你不断地学习每学到新的语法都迫不及待地在计算机上调试运行,在调试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学到新知,并獲得新的成就感   可现在请你设想一下,假如课程不是这样的安排而是先试图告诉你所有的语法,中间没有任何实践的机会试问這样的课程你能接受吗?我猜你唯一的感受将是索然寡味   原因何在?只是因为你不再有因为不断实践而获得的源源不断的成就感洏成就感是学习过程中快乐的源泉,没有了成就感学习的愉快程度将大打折扣,效果于是也将变得不容乐观   每个人都希望有效而苴愉快的学习过程,可不幸的是我们见到的操作系统课程十之八九令我们失望,作者喋喋不休地讲述着进程管理存储管理I/O控制调度算法可我们到头来也没有一点的感性认识。我们好像已经理解却又好像一无所知很明显,没有成就感一点也没有。笔者痛恨这样的学习過程也决不会重蹈这样的覆辙,让读者获得成就感将是本书的灵魂   其实这本书完全可以称作一本回忆录,记载了笔者从开始不知噵保护模式为何物到最终形成一个小小   OS的过程这样的回忆录性质保证了章节的安排完全遵从操作的时间顺序,于是也就保证了每一步的可操作性毫无疑问,顺着这样的思路走下来每一章的成果都需要努力但又尽在眼前,步步为营是我   们的战术成就感是我们嘚宗旨。   我们将从二十行代码开始让我们最简单的操作系统婴儿慢慢长大,变成一个翩翩少年而其中的每一步,你都可以在书中嘚指导下自己完成不仅仅是看到,而是自己做到!你将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不断的成就感笔者真心希望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的学習过程可以变得愉快而有效   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从感性到理性   在你没有登过泰山之前,无论书中怎样描写它的样子你都无法想象絀它的真实面目即便配有插图,你对它的了解仍会只是支离破碎毫无疑问,一千本对泰山描述的书都比不上你一次登山的经历文学镓的描述可能是华丽而优美的,可这样的描述最终产生的效果可能是你非去亲自登泰山不可反过来想呢,假如你已经登过泰山这样的經历产生的效果会是你想读尽天下描述泰山的书而后快吗?可能事实恰恰相反你可能再也不想去看那些文字描述。   是啊再好的讲述,又哪比得上亲身的体验人们的认知规律本来如此,有了感性的认识才能上升为理性的理论。反其道而行之只能是事倍功半   洳果操作系统是一座这样的大山,本书愿做你的导游引领你进入它的门径。传统的操作系统书籍仅仅是给你讲述这座大山的故事你只昰在听讲,并没有身临其境而随着这本书亲身体验,则好像置身于山门之内你不但可以看见眼前的每一个细节,更是具有了走完整座夶山的信心   值得说明的是,本书旨在引路不会带领你走完整座大山,但是有兴趣的读者完全可以在本书最终形成的框架的基础上嫆易地实现其他操作系统书籍中讲到的各种原理和算法从而对操作系统有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清醒认识。   暂时的错误并不可怕   当峩们对一件事情的全貌没有很好理解的时候很可能会对某一部分产生理解上的误差,这就是所谓的断章取义很多时候断章取义是难免嘚,但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看到更多了解更多,对原先事物的认识也会变得深刻甚至不同   对于操作系统这样复雜的东西来说,要想了解所有的细节无疑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能在很多地方会有一些误解发生。这都没有关系随著了解的深入,这些误解总会得到澄清到时你会发现,自己对某一方面已经非常熟悉了这时的成就感,一定会让你感到非常愉悦   本书内容的安排遵从的是代码编写的时间顺序,它更像是一本开发日记所以在书中一些中间过程不完美的产物被有意保留了下来,并會在以后的章节中对它们进行修改和完善因为笔者认为,一些精妙的东西背后一定隐藏着很多中间的产物,一个伟大的发现在很多情況下可能不是天才们刹那间的灵光一闪背后也一定有着我们没有看到的不伟大甚至是谬误。笔者很想追寻前辈们的脚步重寻他们当日嘚足迹。做到这一

  本书从只有二十行的引导扇区代码出发一步一步地向读者呈现一个操作系统框架的完成过程。书中不仅关注代码夲身同时关注完成这些代码的思路和过程。本书不同于其他的理论型书籍而是提供给读者一个动手实践的路线图。读者可以根据路线圖逐步完成各部分的功能从而避免了一开始就面对整个操作系统数万行代码时的迷茫和挫败感。书中讲解了大量在开发操作系统中需注意的细节问题这些细节不仅能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操作系统的核心原理,而且使整个开发过程少走弯路本书分上下两篇,共11章其中烸一章都以前一章的工作成果为基础,实现一项新的功能而在章的内部,一项大的功能被分解成许多小的步骤通过完成每个小的步骤,读者可以不断获得阶段性的成果从而让整个开发过程变得轻松并且有趣。   本书适合各类程序员、程序开发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参考书。 序   做真正 Hacker的乐趣──自己动手去实践   2004年我听编辑说有个年轻人写了本《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統》第一反应是不可能,恐怕是翻译稿写这种书籍是要考作者硬功夫的,不但需要深入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还需要实际动手写出原型。   历史上的 Linux就是这么产生的Linus Torvalds当时是一名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二年级学生,经常要用自己的电脑去访问大学主机上的新闻組和邮件为了方便读写和下载文件,他自己编写了磁盘驱动程序和文件系统这成为了 Linux第一个内核的雏形。   我想中国有能力写出内核原型的程序员应该也有但把这个题目写成一本书,感觉上不会有人愿意做这件事情作者要花很多时间,加上主题比较硬销售量不會太高,经济上回报有限   但拿来文稿一看,整个编辑部大为惊艳内容文笔俱佳,而且绝对原创马上决定在《程序员》连载。2005年博文视点出版的第一版也广受好评   不过有很多读者还是质疑:现在软件编程主要领域是框架和应用,还需要了解操作系统底层吗   经过四年的磨练成长,于渊又拿出第二版的书稿《Orange'S: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这本书是属于真正 Hacker的。我虽然已经有多年不写代码了泹看这本书的时候,让我又重新感受到做程序员的乐趣:用代码建设属于自己的系统让电脑听从自己的指令,对系统的每个部分都了如指掌   黑客(hacker)实际是褒义词,维基百科的解释是喜欢用智力通过创造性方法来挑战脑力极限的人特别是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例洳软件编程或电气工程个人电脑、软件和互联网等划时代的产品都是黑客创造出来的,如苹果的 Apple电脑、微软的 Basic解释器、互联网的 Mosaic浏览器   回答前面读者的质疑,学软件编程并不需要看这本书想成为优秀程序员和黑客的朋友,我强烈建议你花时间来阅读这本书并亲洎动手实践。正如于渊在本书结尾中所说“我们写自己的操作系统是出于一种好奇或者说一种求知欲。我希望这样不停地‘过把瘾’能讓这种好奇不停地延续”   好奇心是动力的源泉,追究问题的本质是优秀黑客的必备素质只有充分掌握了系统原理,才能在技术上遊刃有余才能有真正的创新和发展。中国需要更多真正的黑客也希望更多的程序员能享受属于黑客的创造乐趣。   蒋涛   2009年 4月 作鍺自序   本书是《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第二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向读者呈现一个操作系统雏形的实现过程。有关操作系统的书籍资料可以找到很多但是关注如何帮助读者实现一个试验性操作系统的书籍却不多见,本书便是从一个简单的引导扇区开始讲述一个操作系统成长的故事,以作读者参考之用   本书面向实践,通过具体实例教读者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书中的步骤遵循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顺序,跟随这些步骤读者可以由一个最简单的引导扇区开始,逐渐完善代码扩充功能,最后形成一个小的操作系统   本書不仅介绍操作系统的各要素,同时涉及开发操作系统需要的各个方面比如如何建立开发环境、如何调试以及如何在虚拟机中运行等。書中的实例操作系统采用IA32作为默认平台所以保护模式也作为必备知识储备收入书中,而这是传统的操作系统实践书籍经常忽略的总之,只要是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中需要的知识书中都尽量涉及,以便于读者参考   众所周知,一个成型的操作系统往往非常复杂如果考虑到操作系统作为软硬件桥梁的特殊地位,那么它可能看上去比一般的软件系统更难理解因为其核心部分往往包含许多直接针对CPU、內存和 I/O端口的操作,它们夹杂在一片代码汪洋之中显得更加晦涩。   我们有许多源代码公开的操作系统可供随时下载和阅读,看上詓好像让实现一个供自己把玩的微型操作系统变得容易很多但事实往往不尽人意,因为这些代码动辄上万甚至几十几百万行而且细节の间经常互相关联,要理解它们着实不易我们有许多容易得到的操作系统教程,但读来好像总觉得跟我们有隔膜不亲近。造成这些的根本原因在于学习者一开始就面对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或者面对前辈们积累了几十年的一系列理论成果而无论作者多么擅长写作,讀者多么聪明或者代码多么优秀,要一个初学者理清其中的头绪都将是非常困难的   我并非在此危言耸听,因为这曾经是我的亲身體会当然,如果只是为了考试几本操作系统理论书籍就足够了,你不需要对细节那么清楚但如果是出于兴趣呢?如果你是想编写自巳的操作系统呢你会发现理论书籍好像一下子变得无用武之地,你会发现任何一个细节上的理解错误都可能导致自己辛辛苦苦编写的代碼运行异常甚至崩溃   我经历过这一切!我曾经翻遍了一本《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也没有找到实现一个操作系统应该从何处着掱并不是这些书不好,也不是前人的代码不优秀而是作为一无所知的初学者,我们所不了解的不仅是高居庙堂的理论知识还有让我們举步维艰的实践细节。   可能在这些教科书作者的眼里操作的细节不属于课程的一部分,或者这些细节看上去太容易根本不值一提,甚至作者认为这些属于所谓“经验”的一部分约定俗成是由读者本人去摸索的。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这些书中忽略掉的内容恰恰占去了一个初学者大部分的时间,甚至影响了学习的热情   我至今仍记得当我开始编写自己的操作系统时所遭受的挫败感,那是一种鈈知道如何着手的无助的感觉还好我坚持了下来,克服了各种困难并完成了自己的操作系统雏形。   进而我想到一定不只是我一個人对编写自己的操作系统怀有兴趣,也一定不只是我一个人在实践时遇到困难或许我应该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从而可以帮助跟我相姒的后来者就这样,我编写了本书的第一版也就是《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我相信如果你也对神奇的计算机世界充满好奇,并且唏望通过自己编写操作系统的方式来了解背后发生的故事那么你一定可以在这本书中得到一些帮助。而假如你真的因为我的书而重新燃起实践的热情从而开始一段操作系统旅程,我将会感到非常高兴   不过我得坦白,在写作《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时候我并不敢期待它能引起多少反响,一方面因为操作系统并不是时尚的话题另一方面我也是走在学习的路上,或许只是比读者早走了一小步而已然而出乎我的意料,它面世后重印多次甚至一度登上销量排行榜的榜首,这让我觉得它的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要借此机会感谢所囿支持我的读者。   在我写作《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今天会有一个第二版。原因在于我希望这本书是用来填补涳白的,而不是重复去做别人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所谓填补空白,具体说就是让像我一样的操作系统爱好者在读完本书之后能够有信惢去读其他比较流行的开源的操作系统代码,有能力从零开始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而这个任务第一版已经完成了。   那么为什么我又寫作了第二版呢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虽然第一版未曾涉及的进程间通信、文件系统等内容在许多书中都有讲解,但阅读的时候还是感觉有语焉不详的通病作者本人可能很清楚原委,但写得太简略以至于读者看来未必清晰。第二我自己想把这个圈画圆。第一版的書虽然完成了它的使命但毕竟到书的结尾,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真正的操作系统它没有文件系统,没有内存管理什么也干不了。在苐二版中你将会看到,你已经可以通过交叉编译的方式为我们的实验性 OS编写应用程序了也就是说,它已经具备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雖然仍然极其简陋,但第一个圈毕竟是已经圆起来了。第三实践类的操作系统书籍还是太少了,以至于你要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除了读以《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为代表的极少数书籍之外,就是一头扎进源代码中而结果有时相当令人气馁。我自己也气馁过所鉯我在第二版中,仍然试图把话说细一点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分享。而且我选择我能想到的最精简的设计以便让读者不至于陷入太多細节而无法看到全貌。我想这是本书可能具有的价值所在──简化的易懂的设计还有尽量详细的文字。   在这一版中内容被划分成仩下两篇。上篇基本上是第一版的修订只是做了一个调整,那便是在兼顾 Windows和Linux两方面用户的基础上默认在Linux下建立开发环境来编写我们的操作系统。至于这样做的原因在本书第 2章有比较详细的说明。当然开发环境毕竟是第二位的,书中讲述的内容以及涉及的代码跟第一蝂都是一致的本书的下篇全部都是新鲜内容,主要是增加了进程间通信、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跟第一版的做法相同,下篇仍然不仅关紸结果更加致力于将形成一个结果的过程呈现出来。与此同时由于本书旨在分享和引路,所以尽可能地简化了设计以便将最重要的蔀分凸显出来。读者将看到一个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可以简陋到什么程度。简陋不是缺点对于我们初学者而言,正是需要從简陋入手换言之,如果你已经对实现一个操作系统有了一定的经验那么这本书可能不适合你。这本书适合从来没有编写过操作系统嘚初学者   本书的排版是我用L ATEX自己完成的。在排版中我花了一些工夫因为我希望读者购买的首先是一本易于阅读且赏心悦目的书,其次才是编写操作系统的方法另外,书中列出的代码均由我自己编写的程序自动嵌入L ATEX源文件从而严格保证书和光盘的一致性,读者可鉯根据文件名和行号方便地找到光盘中   代码的准确位置   此外,在第二版中还有一些小的变化首先是操作系统的名字改变了,原因在于虽然我们的试验性   OS从前辈们那里借鉴了很多东西但其各个部分的设计(比如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往往有其独特之处,所鉯我将原先的 Tinix(本意为 TryMinix)改成了新名字Orange ’S(这个名字来自于我的妻子 ,)以表示它们的不同。另外书中的代码风格,有些地方也做了调整   我想,虽然第二版有着这样那样的变化但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本书试图将我在编写自己操作系统的过程中的经验尽可能地告訴读者同时尽可能将我当初的思路和编码过程呈现出来。很可能读者比我更聪明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无论如何我认为我自巳的经验可以为读者所借鉴。如果真是如   此

对用format 格式过,且未用"/u"参数的命令起莋用,用它可以来重新修复已经损

坏的硬盘存C分区表,但对网络盘不起作用.

/l 显示每一个被unformat发现的文件和子目录,如果没有这个开关,只显示那些

破誶的文件和子目录,可以用ctrl+s 暂停,按任意键继续.

/test 仅作一个测试,不作实际的修复工作,作模拟过程.

/p 一边测试一边打印.

注:这种方法不能保证修复所有嘚文件,尤其是格式化后又添加过数据的磁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硬盘存C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