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和社会屬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和社会属性是黑龙江省特岗教师以及教师招聘考试中常考点,如何能够将其融汇贯通地进行理解和掌握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就是指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最本质的特征或者说只有教育才有的而其他事物都没有的特点,即: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句话我们从三点来进行理解,首先教育是培养人的。也就是说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會现象动物界不存在教育现象。比如鸭子妈妈教小鸭子游泳那是一种动物界的本能而不是教育其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而无目的的、无意识的或本能的都不是教育,比如一次偶然的机会,将放大镜放在太阳光线下点燃了放大镜下的纸受教育者学会了凸透镜彙聚光线的物理知识,受到了教育这就不是教育活动,因为不是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而是无目的的活动。最后教育還是一种社会活动,也就是由构成社会关系的人与人所进行的活动才是社会活动比如狼孩在狼的“教育”下,学会了捕食这种“教育”就不是教育,因为是狼和人之间的关系不构成社会关系动物界没有教育活动,再者这不是人和人之间的社会活动通过解释我们就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质,在进行判断时就能够明确辨别什么是教育什么不是教育了

那么,教育还是社会的一部分所以教育也具有社会屬性。社会属性包括三方面第一,教育具有永恒性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只要人存在教育活动便存在,人灭亡教育也随の灭亡,这就是教育的永恒性第二,教育具有历史性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比如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内容不相同,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而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第三教育具囿相对独立性,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受其影响制约又对其具有反作用,但教育并不完全受其影响也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特点。表现为第一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也就是之前我们说过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第二教育具囿历史继承性历史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前后相继。比如春秋时期私学兴起,战国时期私学繁荣战国时期的私学继承了春秋时期的私学。第三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表现为教育超前或滞后政治、经济发展,并非完全同步 比如虽然封建王朝统治制度灭亡了,但是一些复辟、封建教育思想仍然存在就是教育滞后于政治制度的发展。教育的社会属性这里峩们要重点注意一下历史性与历史继承性的区别历史性强调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而历史继承性强调不同阶段有相同的特点

下面我們通过一道题来看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如何?

【判断题】国家灭亡了,教育也跟着灭亡了( )

【答案】×。解析:国家灭亡了,但是人依旧存在,所以人在,教育即在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教育理论”即可查看教师考编两学各章节练习题

回复“视频示范”查看各学科视频示范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未经允许 禁止转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