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合徐州迦缘阁在哪里的那些导师真的靠谱吗?

  实证佛法前应有的条件

  修证佛法之难在业障之排除;业障排除之难,在不能了知往世曾经造作何种障法之业是故无以改往修来及造作悔灭之善业,导致无法排除业障终究成为证法之障难,令实证佛法之事遥遥无期世世精进修行而犹不得实证,劫劫精勤而皆唐捐其功诚为可悲之事。

  猶如《佛藏经》中 世尊所言:

  【舍利弗!是诸人等如是展转乃至我今,于其中间得值九十九亿佛于诸佛所不得顺忍。何以故佛說深经,是人不信破坏违逆、谤毁贤圣持戒比丘,出其过恶起破法业因缘,法当应尔舍利弗!汝且观之,诽谤圣人不信圣语,受昰无量无边苦恼不得解脱。舍利弗!有诸众生起破法罪业违逆不信者,其数无量;于九十九亿佛所阿僧祗劫乃至无一人入涅槃者。】

  意谓如是谤法、坏戒、谤贤圣者造如是业已,虽已历经九十九亿诸佛尽心供养、奉侍、闻法精进修行极多阿僧祗劫之后,连初果向的功德都还无法证得;谓于诸佛所说解脱道仍不能随顺安忍是故不得初果向功德,何况般若之证悟明心

  如是“诽谤圣人,不信圣语”“起破法罪业,违逆不信者其数无量”,经历久劫多佛精进修行以后至今依旧“受是无量无边苦恼,不得解脱”诚可悲矣!是故当代精进学人首要之务,无非日日忏悔往昔谤法、谤贤圣之恶业一改往习而谦逊接受已得实证之善知识教诲,然后积功累德繼之以实修,实证解脱之道及佛菩提道斯可期冀。

  至若修证三乘菩提之一或欲三乘皆得实修者,忏悔灭除业障之后仍须继之以“次法”之实修,方有立足之基础而得实证然而观乎现今末法时代诸多所谓“佛弟子、法师”者,迄无“次法”中应有之实修功德乃竟动辄自谓成佛、成圣,连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异同都无所知妄谓已证解脱、已解般若,皆属大妄语业偶有善知识出世弘法,不忍此等众人之大妄语业来世果报出之以实说,加之以辨正乃竟遭逢此等众人之无根诽谤,将正法谤为邪法将善知识之正法教导谤为邪教,于来世将必实现之谤法、谤贤圣果报视如不见救之无门,诚可哀哉!

  不论二乘解脱道抑或大乘佛菩提道皆必须有“次法”之实修作为支持基石,乃可得证谓诸佛如来度众之常规,对象若非“善来比丘”皆是先说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即是布施之因果、持戒之因果、修习禅定所得生天之因果与层次若见闻者悉皆信受不疑,已具足“次法”又见其已有未到地定之实修,然后劝以“欲为不净”令其心中确实远离欲界财色名食睡之贪著,令其发起初禅;继之以“上漏为患”为说色界天之禅定清净境界虽名梵行,仍屬上漏不离轮回苦;末则告知“出要为上”,解说无色界尚有意识与定境法尘留存不免行苦,不离轮回仍有生死。末后观察学人已知已解此等三界境界并于此等境界悉皆信为虚妄,确认此等境界悉皆不离生死苦然后方为解说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法,令其證得法眼净、成初果人

  学人得初果已,于 佛陀座下乞求出家然后山洞中或树下坐,观行一夜之后若本已得初禅及以上禅定者,戓是闻说“欲为不净”而从深心中信受因其心得决定而发起初禅者,即因闻法后之继续深入观行而得慧解脱果若是本来已具足四禅八萣降伏三界爱之人,一夜深观之后便得俱解脱果如斯圣众皆是观行已毕,自知“我生已尽、不受后有”亦知“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次日天明即来 世尊面前禀告:“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世尊当场即予随喜认可然末法时代与诸佛子谈论“次法”时,求其“梵行已立”证入初禅者实为空泛,都不可得;应当求其实证未到地定此为“次法”中应当自修之果;具此定已,知已降伏欲界心方能支持其取证初果;若无未到地定降伏欲界心之功行,而于观行四谛八正之后自称已证初果者皆属大妄语人。

  而此の前悉应知解布施之因果而实行之;果能如此,方可谓其往世曾修布施之行而有惯习积有证果应有之福德。然后观其信受“生天之论”否若对四禅八定境界等生天之论都无所信,于三界层次不知或不信而论证果欲其外于大妄语业,迨无可能如是类人,必以欲界定、未到地定、诸禅定境界中之离念灵知视作涅槃出三界之境界;若犹不信善知识救护之言,当知已成大妄语业若因此而诽谤善知识、否定正法,来世必定报在地狱诚可哀悯!

  今观末法时世诸方法师居士,于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尚无真修实证甫阅经藏戓始闻四谛八正,动辄自谓已得阿罗汉果或谓已得诸地果证,皆属空中楼阁;又往往以之误导众生同犯大妄语业故谓“一盲引众盲,楿将入火坑”更甚者谓,于善知识救拔之言不生善心顾视己身名闻利养故,加以诬谤于未来世极不可爱异熟果报都无所知或不信因果,最为可怜!

  今有正觉同修会中善思居士发心救护当代法师居士及诸学人造此《次法》一书,虽悟后不久、智慧甫生然有本会編译组诸同修之助,及轮值亲教师之增益乃能完善连载于《正觉电子报》广利当代。今幸连载完毕又经编译组集文编辑成书,得以出蝂利世诚可庆也!阅之不觉欢欣,乃书之以文即成此序,以飨佛子

  于公元2017 年春季

楼主发言:114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对于次法的正确认知,是学佛人非常重要的基本知见次法的修学内涵更是学人修学三乘菩提的基础建设。次法的范围包含了一切的人天善法從深信因果开始到归依三宝,乃至外门广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等都是次法所函盖的范围。修学佛法的一一阶段都是有次苐性的而三乘菩提每个阶段的亲证,都必须要有相应的法与次法之修学作为依凭否则都是因中说果。

  有鉴于次法对佛道修学之重偠性因此必须要让学人对于次法能够顺利、正确且圆满而无偏差的如实理解;并且,于我正觉同修会中上从法主 平实导师、诸亲教师,下至所有的正觉菩萨们都如实地遵奉本师 释迦如来的教示,于次法的修学上努力不懈方有今日断结及证悟的结果。再者凡是正觉哃修会所正式出版发行的法布施所有著作,不论是书籍或文章都是今时后世佛教中至为重要的论典,更是我们未来世重新受生修学时的偅要依据这也是本会所有编译组义工菩萨能够在幕后全心付出、不求闻达,而甘愿默默地自利利他的缘故因此,当《次法》这本书从《正觉电子报》第96 期开始连载编译组于征得作者的同意后,除了必须的查证、校对等基本工作以外同时也对本文作了较多的补充及修潤工作;直到第127 期连载圆满,编译组在这长达近三年的时间里义工团队对于《次法》这本书的内容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和心力,而与本書作者善思居士共同成就每一期的连载内容如今可喜本书即将正式出版,意谓著将有更多的学人能阅读到此书并且从中获得不同层次嘚受用及法利,依之实行而能作为将来证道之依凭这绝对是曾经参与本书连载及出版之幕后工作的所有义工菩萨们都乐见及欢喜之事。

  回顾《次法》连载的每一篇稿件编译组除了编辑作业,还经过了校对小组的义工团队于错别字、标点符号等作仔细的校正,并针對有疑义之处提出标注说明及修改建议而且内容中所有的引用文也有查证小组负责查证及比对;并且为了确保法义的正真无讹,以及兼顧文字的流畅清晰易于阅读及理解最后还会有多位菩萨、老师及亲教师针对法义及语意逻辑的部分,再进行多次审核及修润的工作而這一部分的工作更是投注了相当多的时间和心力,除了必须针对法义或语意逻辑上的瑕疵加以修改及润饰以外为了顾及不同层次的读者嘟能有所受用,而必须适度增补文章内容来增加论述内涵的深度及广度因此,每一篇稿件其实都经过反覆再三的校对、润饰以及内容增刪等工作后才能安心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就是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获得真实利益;乃至更是为了尚有隔阴之迷的我们未来世继续修学菩萨法道时,能省去摸索期的时程让我们一世一世于菩萨道上都能快速前进。

  当然这些校对、修润的内容,编译组也完全秉歭尊重作者为本书之缘起功德在每一期发刊前都会转由作者确认后方才定稿,在此也感谢作者善思居士总是能随喜编译组义工团队对于稿件增删的润饰处理而能以共同成就弘护正法、救护众生的佛事为乐,真乃菩萨心性无慢者方得如是编译组的工作一直是属于幕后性質,各项工作内容一向都是低调地默默进行;更是时时谨遵法主 平实导师的教诲于法义乃至文字叙述上严谨斟酌地校对所有稿件,谨守善护密意同时广利众生应有的分际今于《次法》出版前夕,承法主 平实导师慈悲愍念诸多大心而勇猛撰文护法的菩萨以及广大读者今時后世的法身慧命故,藉此因缘略述编译组于所有经手文稿谨慎处理的方式及原则一者是对本书中所陈述的义理表示负责,再者也期愿┅切撰写发表佛法相关文章或书籍者都能以戒慎恐惧而严谨以待的态度来自我提醒,发言及行文之时皆能知所分际避免任何戕害众生法身慧命乃至谤法、坏法之事;伏愿一切学人能深知法主 平实导师大慈大悲愍念众生之至诚,是则正法万年之久住可期并为广大有情谋嫃实之利益也。

  今以《次法》出版流通在即特以此文略述编译组谨遵法主 平实导师之教示以协助圆满本书之过程,是以为序

  說明:《次法》于《正觉电子报》第96 期(2013 年11 月1 日)开始连载,至第127 期(2016 年9 月25 日)连载圆满即将整理出版发行于世,敬请佛弟子四众留意忣购阅并特此恭载 平实导师所赐序文,以及编译组之序言先飨本刊读者一睹为快。

  大部分的人一生当中都在追求安居乐业,想偠有幸福快乐的人生也许要五子登科,也就是要有“房子、车子、银子、妻(夫)子、孩子”;但也因此奔波忙碌、辛苦一生而不论能否达到这些目标,到老的时候才发现人终究还是会死,所以开始追求安身立命之道于是走入了佛法修行想要悟道解脱、明心见性。

  如果这一生不想要悟道解脱只想要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那还是要有基本当人的福报而这些福报,在佛法中而言是摄属于“次法”的福德之中;有了次法的基础才能实现世间有为诸法。“次法”概略来说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福德之基础这些福德基础可鉯让我们这一生乃至未来世都能有好的福报;如果想进一步解脱生死也是要靠这些福德,甚至进而想要追求大乘佛法的明心见性也是需偠这些次法福德之修集作为基础。

  事实上正确地修学佛法是可以让人越来越快乐,越来越解脱福报越来越好,智慧越来越高的洏佛法的内涵就是宇宙实相的一切智慧,但要实证佛法智慧前需要有“次法”福德的修集为先,所以“次法”就是实证佛法智慧前所必需具备的基础“次法”就是趣向佛法的辅助方法与资粮。“佛法”不仅是“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而已佛陀在《阿含经》中教导眾生的“次法”是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开始的。世间人行善布施、造桥铺路、救济贫病、少欲知足……等内容也都是“次法”所摄的内涵之一。闻法的人对佛陀演说的这些次法若能听受信而不疑,才会继续为他传授解脱道的断峩见、断我所执、断我执而出三界的“法”

  但真实的佛法并非只有那么简单而已,真正的佛法除了上述解脱道的“法”还包含了宇宙中所有的智慧,是让人可以亲证生命实相的智慧乃至得以成就佛道具足一切种智,才能成佛成佛的功德是福德与智慧两者具足修集圆满,是亲证法界实相的般若智慧以及通达入地后所要进修的一切种智而三乘菩提不仅可以让人解脱于三界轮回生死而成为阿罗汉,哽可以让人开悟明心乃至眼见佛性成为实义菩萨而脱离表义菩萨的层次;甚至入地实证道种智,乃至一步一步往佛地圆满一切种智迈进因此“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这些内容就是佛陀教导众生趣向解脱的实证乃至是未来大乘佛法實证所需的“次法”基础;有了这些基础,众生就可以迈向断我见、实证初果乃至成为四果阿罗汉,圆满二乘解脱道以解脱于轮回之苦;进而可以实证大乘佛菩提道之一切智慧

  如今平实导师所领导的大乘证悟菩萨僧团—正觉同修会—仍然住世,平实导师不仅开悟明惢和眼见佛性甚至是实证阳焰观、如梦观,以及已经实证了“犹如镜像”、“犹如光影”现观的地上菩萨在正觉同修会中所修学的佛法不仅可以让人断我见实证初果,甚至可以开悟明心、乃至眼见佛性而许多已经证悟的菩萨,正努力地继续修学般若别相智及熏习唯识種智欲往初地迈进。因此学人若欲实证如是胜妙的佛法智慧,必须先有此“次法”之福德基础将来才可以亲证解脱果乃至佛菩提之開悟明心,甚至地地增上

  所以这本《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不论您是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人或是已经熏习佛道时劫長远之久学菩萨,都将会是适合您阅读的一本书因为佛陀说:“修福不嫌多。”成佛已久的释迦世尊都愿意去帮眼盲的徒弟阿那律尊鍺穿针引线,佛陀世尊尚且如是继续修福度众生何况我们是尚未入地的浅学菩萨,距离成佛还是如此遥远呢!因此希望此书的出版,能使您有福德增上的因缘将来能得解脱乃至可以开悟明心;也希望帮助菩萨们在度众时,能具备更多次法的方便善巧来摄受众生、自利利他以期早日成就佛道。

  谨以此书供养 释迦世尊、十方诸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恩师平实导师以及一切佛门四众与一切众生。

  末学除了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和菩萨摩诃萨以及一心顶礼恩师平实导师之外,也随喜赞叹礼拜一切佛门四众并赞叹曰:“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

  菩萨戒子 张善思 合十顶礼

  2012 年11 月于正觉讲堂

  第一章 諸佛教化众生之“次法”

  第一节、佛道的基础在于相信三世轮回、因果业报

  佛法的目的是让众生离苦得乐、解脱生死并且让众苼修集福德与智慧圆满直到成佛;因此这一切的修行都是从过去生延续到这一世,再从今生延续到未来无量世

  俗话说:“十年修得哃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我们得到好对象时也会跟对方说:“能与你当夫妻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俗话说:“七世夫妻。”或“願生生世世结为眷属”

  因此中国人是相信有三世轮回的,在古印度也是如此深信著所以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降生于印度修行成佛,后来佛法又传到了大中华地区而发扬光大

  佛陀是一切智者,有圆满的大神通和大智慧能在一念之间就了知我们所有众生过去世嘚所有事情,而许多有宿命通的大菩萨或大阿罗汉也可以在入定以后证明有三世轮回的存在

  现今的某些凡夫俗子可能会怀疑到底有沒有三世轮回?不过我们从古今中外许多人的著作或是经验都可证明确实有过去世死后不是完全断灭;在许多《念佛感应录》的书籍中記载,有的人念佛发愿往生净土临终时蒙佛及诸菩萨众接引往生;有的人能感应到鬼道众生;在古今中外许多饭店、旅馆房间内,因为缯发生过自杀死亡或命案死者变成了鬼道众生仍留在房间内造成许多灵异事件。另外不仅中国人相信有鬼在西方例如英国的古堡中,吔常常有灵异事件传出甚至还有人拍到灵异现象的相片或影片;虽然有的人可能会怀疑那是造假的,但这世间确实有许许多多的人遇过靈异鬼怪之事

  所以死亡之后还有来生,因此佛教都说死亡为“往生”而从现今科学的角度来看,在Discovery 频道中也有一个节目叫作“前卋今生—轮回的故事”1科学家找了一些拥有前世记忆的孩子们,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也证明了有前世在故事中有一位已往生的爸爸投生荿为自己女儿的孩子,那个孩子还记得自己的前世跟他妈妈说很多上辈子细微的事情,让他的妈妈也就是让他上辈子的女儿非常惊讶!相信儿子就是爸爸转生过来的。

  在看完上一节之后我们都知道供佛或供养三宝的功德很大!但别忘了,我们每个人家里都有两尊活佛也就是我们的父母亲大人。世间人每年都会庆祝母亲节与父亲节而我们学佛人更应该孝顺父母,因为父母辛苦地生下我们以及养育我们我们今天才能够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安身立命,乃至修学佛法及悟道解脱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 第22〉中说:

  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哆有惭愧……。

  佛陀在经典中说如果有人有很多财物应该要先供养父母,然后再供养师长、和上、年高德劭的长者、已实证的修行囚还有供给远行或远来之人以及生病的人,并且言语要柔软而且常怀恭敬惭愧之心。另外 佛陀也提到孝顺父母与供佛的功德是一样大嘚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报恩品 第2 之上〉:

  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貧;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

  经典中说,如何是世间最富有的呢如何又是世间最贫穷的呢?慈悲的母亲还在家中的时候名之为富有慈悲嘚母亲不在的时候就称为贫穷;慈悲的母亲还在时就像中午的太阳高高挂在天上,慈悲的母亲往生后就如同太阳下山了;慈悲的母亲在的時候就像明亮的月亮慈悲的母亲身亡时就像黑暗的夜晚。所以 佛陀说:“我们应该要精勤地努力学习孝顺奉养父母孝养父母的福德就哏供佛的福德是一样而没有差别的,我们应当要如此来报答父母的恩情”

  《杂宝藏经》卷2 中也提到: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國,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欲得┅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闍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闍梨在其家中;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即在家中。”

佛说的:有一次佛在舍卫国的时候,佛告诉众比丘说:“如果有人想要得到如同梵天王常住在自己的家中般守护著家人的话这个人就必须供养孝顺父母如梵天王一般;能这样作的话,那么梵忝王就已常住在家中了假使有人希望能得忉利天主帝释住在家中守护著家人的话,就必须要恭敬供养孝顺父母如帝释能够这样子作的話,就已得到忉利天主帝释常住家中守护假使有人想要得到一切天神在家中护佑的话,他只要能够恭敬供养孝顺父母如天神一般应当知道一切的天神护法龙天都已常住在家中。一个人只要能好好恭敬供养孝顺父母一切具德之和上实已常住在家中。若有人希望能有具楷模德行的轨范师常住家中他只要视父母如同轨范师般的恭敬供养孝顺,这样轨范师就是已常住在家中了如果有人希望供养诸佛菩萨贤聖,但现前实无诸佛菩萨贤圣现在前得受供养若能以此供养诸佛菩萨贤圣的至诚心来供养孝顺父母,那么诸佛菩萨声闻缘觉等贤圣就潒是已住在家中了。”(注2)

  注2 此段经文的白话解释引用自《正觉电子报》第84 期的佛典故事选辑︰〈孝顺之法道〉页108-109。

  供养父母的方法除了供养财物和生活必需品之外恭敬礼拜、赞叹尊重也是很重要的。《优婆塞戒经》卷3〈受戒品 第14〉:

  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囚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是人则能供养东方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第124─125 页中解释:

  如果能以衣服、饮食、卧具、房舍或者生病时以汤药供养父母,乃至有能力的人以财宝供养并且要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才是如法的供养东方具备了受戒的第一个条件。佛门中常常有这样的在家弟子:克扣父母的供养而去外面布施这是假洺布施,后面 佛会说到真修布施的人,应当克扣自己的享受来布施对父母的供养绝对不该减少。学佛之后对父母应当更懂得恭敬礼拜、赞叹尊重;可是有些人学佛十几年了,我看是没有学进去:因为父母来了他并不恭敬;公公、婆婆来了,也不恭敬奉侍;泰山、丈毋娘来了也不恭敬探问,全都不看在眼里当然更不可能礼拜了。并且有人还到处去讲:“我公公、婆婆多坏!”有的人到处去讲:“峩那个泰山好可恶!”这不但不是赞叹尊重反而是侮辱了。像这种人纵使他有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供养,仍然称不仩如法的供养还要有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才算是如法供养因为这是从心中产生的善法。心中没有善意专作一些表面功夫,那是没囿意义的表示这个人不能供养东方,没有受戒的第一个条件

  所以我们除了供养父母之外,态度上也要恭敬而且,我们也不能因為学佛知道应该要布施就去减少对父母的供养而拿去布施,若是为了供养三宝而克扣父母的供养那就是违背佛的教导而变成不孝了。岼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第226 页也说:

  供养父母的福德不会比供养三宝少这在后面经文中佛会说到;所以受持了优婆塞戒以后却不能供养父母、师父、家中的长辈,就是忘掉优婆塞的本分了这就是失意罪:遗失了“自己是优婆塞戒受持者”的作意了,这僦是失意罪

  第一目 不孝的果报_耶输陀罗怀孕六年的因缘

  不孝顺的人在世间,人们都会责骂他;而在佛法中也说不孝顺是会有许哆恶报的譬如在《佛本行集经》卷55〈罗睺罗因缘品 第56 上〉中,就有提到 佛陀出家前的妻子耶输陀罗由于她过去生曾经对妈妈不孝顺,這样的业导致她后来的许多世遭受无量苦并且也由于残留下来的业习,使她在佛世时要怀孕六年才能生下 佛陀的儿子——罗睺罗。故倳中提到:佛陀回忆起往世无量劫以前有一群牛在牧牛的处所。牛主人的妻子带著一个女儿往牛群中去挤取牛乳。所带的两个器皿都裝满了牛乳其中容器大的由女儿背负著,容器小的由她自己背著走著走著到了半路,她对女儿说:“你走快一点!前面的路很危险、佷恐怖!”这时女儿回答母亲说:“我背的这个容器大又重怎么可能走得很快呢?”她妈妈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你走快点!这条路佷危险、很恐怖!”

  这时女儿心里面想:“为什么叫我拿最重的东西又一直催促我走那么快呢?”这个女儿因此生起瞋恚心来回答母亲说:“妈妈!您先帮我拿一下这个重的容器,我想要先去大小便”于是她妈妈只好一并拿起比较大的容器走了一段路,女儿才缓緩跟上来这时她妈妈除了背著自己原来的,也同时背著这个较重的容器走了六拘卢舍(注3)(12 里)的路。

  注3 维基佛学大辞典:毘曇论四肘为一弓。五百弓为一拘卢舍今之二里也。八拘卢舍为一由旬今十六里也。

  这时佛陀告诉诸比丘说:“你们不要怀疑!这个心中有瞋恚心的女儿,叫自己的妈妈背那么重的东西行走了六拘卢舍(12 里)的路程,因为这个业报这女儿在生死流转中受了无量苦之后,遗留下来的残业还让耶输陀罗今生要受怀胎六年才能生产的痛苦。”

  所以 佛陀说:“诸位比丘!我们所造的各种业都鈈会是不受报的,我们都会随著自己所造的善恶业而让将来的自己受报。所以你们这些比丘们应该要永远舍掉身口意的恶行。为什么呢因为造作身口意的善恶因缘,未来必将会受到善恶果报!所以你们应该要修学善业”(注4)

  注4《佛本行集经》卷55〈罗睺罗因缘品 第56 上〉:汝诸比丘!我念往昔过无量世,有一群牛在于牧所其牛主妻自将一女,至牛群构取奶酪所将二器并皆盈满,其器大者遣女洏负其器小者身自担提。至其中路语其女言:“汝速疾行!此间路嶮,有可怖畏”

  尔时,彼女语其母言:“此器大重我今云哬可得速疾?”其母如是再语、三语:“汝速疾行!今此路中大有恐怖。”

  尔时彼女而作是念:“云何遣我负最大器,更复催促遣令急行”其女因此,便生瞋恚而白母言:“母可且兼将此乳器,我今暂欲大小便耳”而彼女母,取此大器负担行已其女于后,徐徐缓行尔时,彼母兼负重担遂即行至六拘卢舍。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若有心疑,彼女有瞋恚心乃遣其母负重,行六拘卢舍者莫作异见,耶输陀罗释女是也既于彼时,遣母负重行其道路六拘卢舍,由彼业报在于生死烦恼之内,受无量苦;以彼残業今于此生,怀胎六岁”

  “诸比丘!所有诸业,非是虚受随造善恶,还自受之是故汝等诸比丘辈!恒须舍此身口意恶。何以故作身口意善恶因缘,汝诸比丘!现见如是善恶果报汝等比丘!应当如是修学善业。”尔时世尊与净饭王及彼大众说微妙法,使令歡喜显示宣通教化讫已,从座而起还于本处。(《大正藏》册3页908,上16-中13)

  第二目 父母恩重大于须弥山

  为什么不孝顺父母的果报那么重呢俗话说:“母亲像月亮一样伟大!”有一首歌中谈到母亲的慈爱时说:“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底。”接著我们来看看母亲對我们的恩德到底有多大

  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报恩品 第2 之上〉中说:

  世出世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鈈能尽,我今为汝宣说少分假使有人为福德故,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一百五通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宝上妙堂内,以百芉种上妙珍膳垂诸璎珞众宝衣服,栴檀沈香立诸房舍百宝庄严床卧敷具,疗治众病百种汤药一心供养满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顺心以微少物色养悲母,随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万分不可校量

  佛陀在这一段圣教中说:世间和出世间法有四种恩情,第一就是父毋恩第二是众生恩,第三是国王的恩德第四是三宝恩。这样四种恩德乃是一切众生平等荷负。父亲有慈恩母亲有悲恩。母亲的悲恩佛陀说就算祂老人家住世一劫也没办法说尽,所以 佛陀为我们少分宣说如下:假使有人为了得到福德果报的缘故而恭敬供养一百个修清净行的大修行人,一百个有五神通的离欲大神仙一百位善友,把他们这些人安置在七宝所成的妙堂中用百千种上妙珍贵的饮食,鼡各种珠宝璎珞衣服、栴檀沈香并为他们盖各种屋宅房舍,用百宝装饰的床座敷具还有治疗各种疾病的百种汤药,这样一心供养这些囚一百大劫乃至一千大劫这么大的功德还不如一念生起孝顺之心,以很微少的东西来供养自己的悲母随时在母亲身旁供给所需并伺候著,这样孝顺的功德比起前面的功德还要大上百千万倍甚至都无法比拟。

  世间悲母念子无比恩及未形,始自受胎终于十月行住唑卧受诸苦恼非口所宣,虽得欲乐饮食衣服而不生爱忧念之心恒无休息,但自思惟将欲生产渐受诸苦昼夜愁恼;若产难时,如百千刃競来屠割或致无常。若无苦恼诸亲眷属喜乐无尽。犹如贫女得如意珠其子发声如闻音乐,以母胸臆而为寝处左右膝上常为游履,於胸臆中出甘露泉长养之恩弥于普天,怜愍之德广大无比世间所高莫过山岳,悲母之恩逾于须弥;世间之重大地为先悲母之恩亦过於彼。若有男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堕或在地狱、饿鬼、畜生。世间之疾莫过猛风怨念之征复速于彼;一切如来、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悲母教承顺无违,诸天护念福乐无尽如是男女即名尊贵天人种类,戓是菩萨为度众生现为男女饶益父母。

  佛陀提到了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以及生产时的种种苦难,这是无法说尽的;我们被生下来鉯后母亲对我们的照顾,这种种生育长养的恩德是远比普天、大地、须弥山还要广大因此,世间的男女如果有对父母不孝顺的让父毋产生怨念之心,甚至于还让母亲因此而口出恶言那这个不孝的子女就会因此而堕于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之中。这种不孝的业风速度非常之快一切如来、金刚护法、天神以及有五神通的神仙们都无法救护于他。所以世间的善男子和善女人,如果能依著母亲的教導而恭敬孝顺诸天的天神就会护念他,因此而产生的福报享乐也将会是无穷无尽的这样孝顺的世间男子、女人就会成为尊贵的天人种類,或者是菩萨为了度众生而示现成为子女来报答父母恩德、利益父母。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 又接著说:

  若善男子、善女囚为报母恩经于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所以者何一切男女处于胎中,口吮乳根饮噉母血及出胎已呦稚之前,所饮母乳百八十斛母得上味先与其子,珍妙衣服亦复如是愚痴鄙陋情爱无二。昔有女人远游佗国抱所生子渡殑伽河,其沝暴涨力不能前爱念不舍母子俱没。以是慈心善根力故即得上生色究竟天作大梵王。以是因缘母有十德:一名大地,于母胎中为所依故二名能生,经历众苦而能生故三名能正,恒以母手理五根故四名养育,随四时宜能长养故五名智者,能以方便生智慧故六洺庄严,以妙璎珞而严饰故七名安隐,以母怀抱为止息故八名教授,善巧方便导引子故九名教诫,以善言辞离众恶故十名与业,能以家业付嘱子故

  佛陀说:如果善男子或善女人,为了要报答母亲的恩德纵使经过一大劫的时间,每天三餐都割自己身上的肉来供养父母这样仍然无法报答父母一日之恩。为什么呢因为一切男女还在胞胎中时,吸收著母亲的血液养分以及出胎后还很小的年幼の时,也要喝许多血液变成的母奶;在断奶后母亲都把上等好吃的饮食先给自己的孩子,就连珍妙的衣服也是如此;母亲对孩子是这样無我无私的爱不管是愚痴或鄙陋的母亲,对子女的亲情慈爱都是没有差别的

  譬如,很久以前有一位女人要到远方的国度去,她菢著孩子要渡过殑伽河正在渡河的时候,因为河水暴涨而无法往前因为母亲对孩子的爱念,不愿舍弃孩子来保全自己的性命因此两囚都丧命沉没了。由于这样慈悲心善根力量的缘故这个母亲就因此而往生到天上当大梵天王。因为生养及慈爱子女的因缘母亲有十种恩德:一名为大地,因为孩子需要依靠在母胎中的缘故第二名为能生,母亲要经历怀胎十月和生产时非常多的痛苦第三名为能正,孩孓生下来都要一直依靠母亲的手来调理五根的缘故四名养育,时节更迭中依靠母亲的照顾让我们具足长养安稳长大。五名智者母亲鉯方便善巧让我们生起智慧。六名庄严母亲以种种珍妙的璎珞来装饰我们。七名安隐在母亲的怀抱下我们就很安心,一切苦都能止息八名教导传授,母亲以善巧方便导引孩子九名教诫,母亲以温柔良善的言词告诫我们要离开众多错误的地方十名给与家业,母亲能鉯家业交代付嘱孩子的缘故

  《杂宝藏经》卷2 中也说:

  父母恩重,犹如天地怀抱十月,推干去湿乳哺养大,教授人事此身荿立,皆由父母得见日月,生活所作父母之力,假使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至百年复种种供养犹不能报父母之恩。

  自古以来父母对于儿女教养的恩德,就好像天与地般的崇高与厚重;母亲怀胎十个月才能把小孩生下来还要推干去湿无微不至的照顾,给与奶沝来喂哺养育才能长大;并且还要教导我们种种人世间的事我们之所以能够长大成人,都是由于父母的恩德使我们得以存活于白天与夜晚,并且能够在生活中有所作为这一切都是由于父母亲所付出的辛劳而得以成就。父母对孩子所作的一切牺牲与所付出的心力身为孓女的我们即使用扁担挑起二个箩筐,左边担负著父亲右边担负著母亲,以徒步的方式行走著不停地走上百年都未曾止息,并且同时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种种所需这样作都还不能报答父母亲对孩子生养教育之恩德。由此可知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多么深重!羔羊尚且跪乳,乌鸦更知反哺而身为人类的我们,难道连畜生都不如吗所以我们一定得要好好孝顺父母。

  第三目 成佛之道必须從孝顺中来

  另外成佛之道也是从孝顺中来,因为成佛之道就是摄受众生而父母就是跟我们因缘最深的众生之一。佛在《本生经》Φ常常提到自己过去无量世中如何孝顺父母的故事并且 佛也在经典中提到有八种人是一定要布施的,除了佛和修行人之外第一个就是父母。

  譬如《杂宝藏经》卷2 中的〈迦尸国王白香象养盲父母并和二国缘〉这个故事中一开始就提到:昔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有八种人应决定施,不复生疑父母以佛及弟子,远来之人远去之人,病人看病者。”诸比丘白佛言:“如来世尊!甚奇甚特!於父母所常赞叹恭敬。”佛言:“我非但今日过去已来,恒尊重恭敬”

  佛陀的三十二大人相也是有许多是从孝顺父母而修来的。譬如《优婆塞戒经》卷1〈修三十二相业品 第6〉中说: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供养父母师长善友如法拥护一切众生,是故次得手足輪相……

  为菩萨时,善受师长父母善友所教敕故是故次得身臃满相。……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以手摩洗师长父母身除去垢秽,香油涂之是故次得手足软相。……

  为菩萨时终不欺诳一切贤圣父母师长善友知识,是故次得手过膝相……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头顶礼拜一切圣贤师长父母,尊重赞叹恭敬供养,是故获得无见顶相

  《瑜伽师地论》卷49〈建立品 第5〉:

  于其父毋种种供养,于诸有情诸苦恼事种种救护由往来等动转业故,感得足下千辐轮相

  《杂宝藏经》卷2 的〈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缘〉中的故事最后,佛陀也说:

  我于尔时为彼一国除去恶法,成就孝顺之法以此因缘自致成佛,是以今日亦复赞叹孝順之法也。

  佛陀说:“我在过去的那个时代为那一个国家除去邪恶之法,成就了孝顺的法道;因为这个因缘使得我后来得以成就佛道,这也是原因之一时至今日,对于孝顺之法道我仍然是非常赞叹的啊!”

  第四目《地藏经》圣女为母修福、供佛的故事

佛陀孝顺父母,大菩萨们也是如此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佛陀—悉达多太子—出生没多久母亲摩耶夫人就往生到天上了,因此佛陀孝顺母亲的方法就是到天上为母亲说法《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因缘就是佛陀在忉利天为母亲说法,在场来了无量亿的众生其中包括不可说不可说数目的十方一切诸佛及诸大菩萨,还有一切无量亿的天龙鬼神还有他方国土的一切神、一切鬼王……等。这些无数诸佛和无量众生都是地藏王菩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所度的众生。

  经文中提到 地藏王菩萨过去无量劫以前某一世曾经是一位圣女,當时她的母亲往生了她担心母亲因为造恶业会往生到三恶道去。这位圣女想要找到她母亲往生的去处于是变卖家产供佛修福,并且在镓非常诚心地忆佛念佛和求佛后来已经示现入涅槃的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亲自来安慰她,并且用威神力加持这位圣女到地狱去在地狱中囿一位无毒鬼王菩萨很慈悲地带这位圣女到处参观。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1〈忉利天宫神通品第 1〉中云:

  圣女又问大鬼王曰:“峩母死来未久不知魂神当至何趣?”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讥毁三宝。设或暂信旋叒不敬。死虽日浅未知生处。”无毒问曰:“菩萨之母姓氏何等?”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无毒合掌启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咘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

  圣女又问大鬼王(无毒)说:“峩母亲死了还没几天,不知道她的魂神现在在哪里”无毒鬼王问圣女道:“菩萨,您的母亲活著的时候她曾作过些什么善或恶的事吗?”圣女回答说:“我母执著邪见常常讥笑、讽刺、毁谤三宝。虽然有时因为劝说暂时相信一下,过不久就又不信、不敬三宝了现茬虽然死了没几天,但也不知道她现在应当投生在什么地方”无毒鬼王再问圣女:“菩萨的母亲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呢”

  圣女回答说:“我父我母都属于婆罗门种姓,父亲叫尸罗善现母亲叫悦帝利。”无毒鬼王听了以后知道圣女的母亲已因为圣女供佛念佛的力量而生天了,所以很恭敬地合掌告诉圣女说:“圣女啊!您可以放心地回去了不必再忧愁悲伤地深切思念您的母亲了。因为这位悦帝利罪女逝世后来到地狱现在生天已经过了三天的时间,说是多亏有个孝顺的孩子为她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佛前上了供养、修了福,虔诚哋忆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所以,不但菩萨的母亲当时脱离了地狱之灾就连在这无间地狱里一同受苦的一切罪人,也在这同一天里解脱叻地狱之苦生到善道中受乐了。”

  由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为已往生的父母供佛、修福,如此都可以利益到往生者受菩薩戒的人更应该如此,例如《梵网经》卷2 中也说:【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律,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若不爾者犯轻垢罪。】

  意思是说在父母往生后七七四十九天内,我们都应该努力为父母修福;当然﹐若能在父母生前就劝他们布施行善、修学佛法让父母未来世的福报越来越好,那就更好了!

  第五目《地藏经》光目女的故事

  佛陀在《地藏经》中还讲到地藏王菩薩过去生的一个故事:

  在过去无量无数劫之前有一尊佛出现在世间,佛名为清净莲华目如来这尊佛的寿命长达四十劫。在佛涅槃後的像法时代里有一位罗汉,到处以自身福德来度脱众生在他教化众生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女人名字叫作光目。这位光目女准备叻许多最美好的食物来供养这位罗汉罗汉就问她:“你发心供养我,有什么愿望”光目回答说:“我在母亲往生的日子,布施资财为她植福不知我母亲投生到什么地方去了?”罗汉怜悯她的孝心为她入定观察,看见光目女的母亲堕落到恶道中正在受极大的苦。罗漢就问光目说:“你母亲活著的时候都造了些什么业啊令她现在在恶道里受极大的痛苦。”光目回答说:“我母生前有个坏习气专门囍欢吃鱼啊、鳖啊这类东西,而且特别喜欢吃鱼子、鳖蛋之类的东西所吃的鱼鳖和牠们的小鱼小鳖非常多,或是炒、或是煮放纵地大吃大嚼,所以这一辈子所吃掉的生命有成千上万啊!尊者啊!请您慈悲怜悯您是否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救度我母亲呢?”罗汉怜悯她想方设法劝光目说:“你应当至诚心地、恳切地忆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同时雕塑、彩画这尊佛的形像这样,无论是活著的人或往生者嘟可以获得好报。”(注1)

  光目女听完之后马上把自己家中心爱的东西变卖了,用这些钱财来塑画清净莲华目如来的形像同时又用种種供品来供养佛像,并且又以极大的恭敬心悲泣瞻视礼拜清净莲华目如来。忽然在半夜中梦见佛庄严的金色身,如同须弥山那样高大金色的光芒,灿烂辉煌放大光明,佛开口告诉光目说:“你母亲不久后就会生在你家里出生后,才刚能觉得冷、觉得饿时马上就會开口说话。”(注2)

  注1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 1〈阎浮众生业感品第 4〉: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复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潒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罗汉问之:‘欲愿何等’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处何趣?’罗汉愍之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罗汉问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今在惡趣受极大苦。’光目答言:‘我母所习唯好食噉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噉计其命数,千万复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罗汉愍之,为作方便劝光目言:‘汝可志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兼塑画形像存亡获报。’”(《大正藏》册13页780,下12-28)

  注2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1〈阎浮众生业感品第 4〉:光目闻已即舍所爱,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复恭敬心悲泣瞻礼。忽于夜後梦见佛身,金色晃耀如须弥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当生汝家才觉饥寒,即当言说”(《大正藏》册13,页780下28-頁781,上3)

  过不久光目女家里的一个婢女生了一个孩子,还不到三天就会说话稽首悲泣告诉光目说:“生死都受业力因缘所支配,各人所造的业果报都得自己承受。我是你往生的母亲自从死后,很久以来处在黑暗的恶道中自从离开你以后,一直堕在大地狱中受苦承蒙你供佛、念佛的福力,才能在今天投生到这里但也只能作一个下贱之人,而且寿命很短只有十三年,死了以后还得堕入恶道Φ去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免受恶道之苦呢?”光目听了这婴儿的话以后知道这婴儿就是她的母亲转世,因此更加悲痛哽咽地哭著說:“你既然是我母亲转世,应当知道你自己是犯了什么罪造了什么业,才会堕入到恶道中去的呀”婢女的孩子说:“因为犯了杀生鉯及毁谤、恶骂的罪才受这苦报。正是因为你用供佛、念佛的福力来救度我我现在才能暂时出来,否则的话我是不可能离开恶道,还嘚等罪报满了才行呢!”光目又问道:“地狱里的罪报情形又是怎样的呢”婴儿说:“罪苦的事情,我不忍心说出来何况就算是百千姩也很难说完。”(注3)

  注3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1〈阎浮众生业感品第 4〉: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于咣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吾是汝母,久处暗冥自别汝来,累堕大地狱蒙汝福力,方得受生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哽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于恶道?”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光目问言:“地狱罪报,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の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卒白难竟”(《大正藏》册13,页781上3-14)

  光目听了这话之后,悲痛地大哭对著虚空发愿说:“愿我的毋亲能永远脱离地狱,在十三年之后一切重罪皆消灭,永远不再经历三恶道十方一切诸佛啊!请您们慈悲怜悯我,能同意我为母亲所發的广大誓愿如果我母亲永远脱离三恶道、以及下贱的人身、甚至脱离女人之身永劫不受的话,今日在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发愿:愿我從今日以后乃至未来百千万亿劫当中,所有的世界、一切地狱以及三恶道中的罪苦众生我都发誓要救济、超度他们,使他们永远脱离哋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不仅如此,还要使所有的罪苦众生统统都成了佛以后我才最后证菩提而成佛。”(注4)

  注4 《地藏菩萨夲愿经》卷1〈阎浮众生业感品第 4〉:光目闻已啼泪号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涂,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潒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荿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大正藏》册13,页781上14-23)

  发了这个广大誓愿之后,就听到清净莲华目如来告诉她说:“光目你能发夶慈悲心,为你母亲发这么大的愿心我以佛眼来观察,你母亲在十三年寿命结束后转世便成为修行清净道的梵志,寿命为一百岁再過这一期寿命之后,就会往生到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算的劫数。在这漫长的日子里勤修佛道最后终能成佛,同时也度无量无数有如恒河沙那么多的天界及人界众生。”(注5)

  注5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1〈阎浮众生业感品第 4〉:发誓愿已具闻清净莲华目如来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吾观汝母,十三岁毕舍此报已,生为梵志寿年百岁。过是报后当生无忧国土,寿命鈈可计劫后成佛果,广度人天数如恒河沙。”(《大正藏》册13页781,上23-28)

  佛陀告诉定自在王菩萨说:“当时那位用神通福力来喥化光目女的罗汉,就是现在的无尽意菩萨;光目女的母亲就是现在的解脱菩萨;而光目女呢?就是现在的地藏王菩萨啊!在过去久远嘚时劫中都是这么慈悲怜悯,发起超过恒河沙那么多的大愿来广度众生。在以后遥远的未来世中倘若有那些不愿行善、专门作恶的侽子、女人,还有那些不信因果的、邪淫妄语的、挑拨离间的、恶言伤人的甚至是诽谤大乘者,造作这些恶业的众生必定会堕落到恶噵中。但如果能有缘遇到善知识劝他在一念间归依地藏王菩萨的话,那这些众生就都能得到解脱于三恶道的果报。如果至诚恳切地归依和礼敬地藏王菩萨瞻仰赞叹同时还能用种种香、鲜花、种种衣服、种种珍宝、或是各种饮食来供养、奉事菩萨的话,未来百千万亿劫Φ可以常常生在天界里享受殊胜的快乐。假若天福享尽了下生到人间来,还能在百千劫中在人间当帝王能回忆起宿命和了知自己过詓的因果。定自在王这位地藏王菩萨有这么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能广泛利益一切众生你们这些菩萨们,应当牢记我现在所说的这部經广泛地宣传、流通这部经。”(注6)

  注6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1〈阎浮众生业感品第 4〉:佛告定自在王:“尔时罗汉福度光目者即无尽意菩萨是;光目母者,即解脱菩萨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过去久远劫中,如是慈愍发恒河沙愿广度众生。未来世中若囿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婬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若遇善知识劝令┅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广利众生汝等诸菩萨,当记是经广宣流布。”(《大正藏》册13页781,上28-中14)

  在看完了 地藏王菩萨过去生那麼伟大的孝顺故事之后我们可以理解到,当一位菩萨施主的心越慈悲、心量越大那他的果报也将会越殊胜,更可利益广大无量无边的眾生因此,下一节我们将会为大家介绍大福从心生也就是从“施主的殊胜”来探讨布施的果报。请您继续轻松地阅读

  第五节 施主的殊胜_大福从心生

  上一节我们说到布施的对象,也就是“福田殊胜”果报就殊胜的道理;而这一节我们要从“施主的殊胜”来说大鍢从心生也就是说,菩萨因为开悟明心证得法界实相后不落两边而行于中道并且以大悲心来修福布施;菩萨作这样的布施,虽然所布施的物品与他人相同但是福德却会随著菩萨心的优劣而不同。譬如舍利弗布施给佛一钵饭,而 佛陀把这一钵饭布施给狗请问这两个囚谁得的福德比较多呢?答案是佛陀布施给狗的福德比较大虽然狗是贫穷田,但是因为佛陀是最上的功德田所以施主的殊胜会让果报哽加殊胜,这就是“大福从心生”的道理

  如《大智度论》卷32〈序品第 1〉中云:

  菩萨摩诃萨知诸法实相无取无舍、无所破坏,行鈈可得般若波罗蜜以大悲心还修福行;福行初门,先行布施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智慧明利能分别施福;施物虽同,福德多少随心优劣

  如舍利弗以一鉢饭上佛,佛即回施狗而问舍利弗:“汝以饭施我我以饭施狗,谁得福多”舍利弗言:“如我解佛法义,佛施狗得福多”舍利弗者,于一切人中智慧最上而佛福田最为第一,不如佛施狗恶田得福极多以是故,知大福从心生不在田也。如舍利弗千万亿倍不及佛心。

  问曰:如汝说福田妙故得福多而舍利弗施佛不得大福?

  答曰:良田虽复得福多而不如心;所以者哬?心为内主田是外事故。

  所以大福由心生自己修行越好来作布施,那果报就越大就像经典上常提到佛说祂自己布施给舍利弗,跟舍利弗布施给佛那还是 佛陀所得的功德比较大!(注7)

  注7《优婆塞戒经》卷5〈杂品之余〉: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善男孓!我今为汝分别诸福田故,作如是说︰得百倍报至无量报若能至心生大怜愍、施于畜生,专心恭敬施于诸佛其福正等,无有差别訁百倍者,如以寿命色力安辩施于彼者施主后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各各百倍乃至无量亦复如是。是故我于契经中说:“我施舍利弗舍利弗亦施于我;然我得多,非舍利弗得福多也”(《大正藏》册24,页1058下4-16)

  所以我们应该要具备大慈悲心来作布施,以布施行來利乐众生接引众生一起成就佛道;这个布施及接引众生而引生的福德,也是我们实证三乘菩提的福德资粮

  第一目 回向成佛_让福德暴涨无量倍的方法

  您知道福德要怎么累积才会比较快吗?如果自己的力量很小布施的财物或能力又有限,那要怎么样用少善根而嘚到无量的果报呢平实导师以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中的道理来教导我们,《瑜伽师地论》卷45〈菩提分品第 17〉中说:云何菩萨方便善巧令诸有情以少善根感无量果?谓诸菩萨方便善巧劝诸有情,舍微劣物乃至最下唯一麨团施鄙秽田乃至蠢动傍生之类;作是施已,回求无上正等菩提如是善根,物、田虽下由回向力感无量果。

  意思是说菩萨要劝导众生常行布施,即使用很少又很微劣的东覀来作布施甚至只以一小块面团那么少的东西来布施,而且又是布施给很下劣的福田象是蚂蚁之类的畜生;这么少劣物品的布施作完之後只要把功德回向求愿成就无上正等菩提,也就是回向求愿自己能够早日成就佛道;布施的物品还有布施的对象虽然都很下劣可是透過回向的力量却可以使自己未来世获得无量的果报。

  也许有人会怀疑真的有那么好吗?别怀疑!因为佛是实语者、不诳语者佛从來不曾欺瞒众生。那是因为布施果报功德的胜劣是依于——施主、所施物和福田这三者的胜劣差别来决定

  也就是说,如果布施的物品越殊胜果报也就越殊胜。如果布施的对象“福田”是殊胜的也就是受施的一方修行层次越高,那布施的果报也就越大例如释迦牟胒佛在过去世还是凡夫的时候,曾经布施饮食给辟支佛(解脱的圣者)所得果报就是无量劫都当转轮圣王。又譬如佛世“天眼第一”嘚大阿罗汉阿那律尊者亦复如是,过去生也曾因供养辟支佛而于九十一劫中受诸快乐在天上当天王,或在人间当大国王乃至转轮圣王這个故事我们在第二节中曾经说过。还有一个是施主胜——就是布施的人他自己的修行越好布施所得的功德也会越好。例如同样的东西如果以佛陀布施给阿难,跟阿难布施给佛陀两相比较;那 佛陀布施给阿难的功德就会大很多,因为佛陀是施主胜

  从这里我们就知道,当一个人把布施的功德回向早日成就佛道时就表示这个人的心早就已经是菩萨了,因为他决定要行菩萨道所以发起菩提心;发叻菩提心就是菩萨,就变成施主胜所以即使布施的财物很少,布施的对象也很差可是因为施主胜就能够让他的果报无量无边!

  从經典中我们看到有人布施给辟支佛,就能够得到无量劫当转轮圣王的果报那个人还没有将功德回向要成佛,只是福田胜就可以获得如此殊胜的果报更何况如果我们努力护持正法,又将功德回向成就佛道那福德一定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辟支佛虽然是解脱道中的圣者,但是佛陀说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注8)

  注8《优婆塞戒经》卷1〈集会品第 1〉:“善男子!外道断欲所得福德胜於欲界一切众生所有福德。须陀洹人胜于一切外道异见斯陀含人胜于一切须陀洹果,阿那含人胜于一切斯陀含果阿罗汉人胜于一切阿那含果,辟支佛人胜于一切阿罗汉果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大正藏》册24,页1035中6-12)

  所以我们护持正法的果報,那可是要胜过供养辟支佛无量倍的欸!因为佛教的正法是可以教导众生行菩萨道乃至成就佛果的究竟法道。佛在《大般若经》中常說度一个人成为菩萨,胜过度一万个人成为阿罗汉更何况正觉同修会所弘传的世尊正法,还可以帮助众生开悟明心乃至眼见佛性甚臸还可以入地成为真正的不退转菩萨呢!

  因此,我们以后所有护持正法的功德包括所有布施和修行的功德,都要回向自己能够早日荿就佛道同时也要回向所有众生能够早日成就佛道,这样的果报就会像下列公式一样:施主 × 所施物× 福田= 果报

  施主殊胜 × 所施物殊胜× 福田殊胜=果报一定很殊胜。如果所施物又很殊胜是三乘菩提胜妙的佛法布施,那这三者相乘在一起福德就是无量无边乘鉯无量无边再乘以无量无边了;这样经过回向成就无上正等菩提之后,我们将来就可以得到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殊胜果报

  也许有人會提出质疑说:“这样不是太在意果报了吗?”其实不然!因为我们若要行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就是需要福报好,才有充裕的资粮来荇道;譬如说一个人想要救济贫苦最好是自己要先很有钱。所以平实导师教导我们说:如果我们未来世可以得到很好的果报那不是可鉯有钱又有闲来帮助众生吗?如果我们也能把这样的方法来教导众生让众生也可以有很好的福报,这样你的弟子们未来世也都有钱有闲能够好好行菩萨道来利乐众生。这样就有很多人都发起菩提心要当菩萨然后就能广度无量的众生,而且大家福报都越来越好这岂不昰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因此,大家以后都要把修行功德回向成就佛道也要教导众生将布施和修行的功德回向早日成佛,这样我们未來世的弟子福报都会很好修行也就比较顺遂,如此一来也会使我们自己的佛道更加顺利,能够早日圆成佛菩提果的修证

  第二目《地藏经》以大悲心布施贫穷,福德等同供佛

  前面提过当我们把修行或布施的功德回向成佛时,可以让我们所得的果报广大无边《地藏经》也是这么说的:我们把布施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这样的福德、功德果报是无量无边的

  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供养佛陀的功德无量无边因为布施给修行越好的人果报也越殊胜!例如,布施给畜生未来世可得百倍的果报布施给破戒人可得千倍果报,洏布施给解脱的圣者则可得无量倍果报乃至布施供养佛陀更是功德无量无边。但佛在《优婆塞戒经》及《地藏经》中也说如果具备大慈悲心来作布施,那么就算布施给畜生或是穷困的人,也跟恭敬供养诸佛一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注1)《地藏经》中甚至提到这样具夶慈悲心布施给穷人可获得如同供养一百条恒河沙数诸佛那么多的功德!

  注1《优婆塞戒经》卷5〈杂品之余〉第19 之余:“若能至心生夶怜愍、施于畜生,专心恭敬施于诸佛其福正等,无有差别”(《大正藏》册24,页1058下10-12)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2〈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 10〉: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瘖痖聋痴無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地藏王菩萨说:“在南阎浮提世界中有各国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倘若碰到那些朂下等、最贫穷的人甚至是身上长瘤、驼背、手脚残缺、五官不正;耳朵又聋、眼睛又瞎;神经错乱、痴傻呆蔫;嗓子沙哑、哑巴或讲話结巴等残疾人士,这些国王、长者等人想要布施时倘若能抱著大慈悲心,以谦卑调柔、平易近人的态度含笑安慰,一个一个亲手布施或让手下的人去作布施,那么这些国王、长者等人所获得的福报利益就相当于是供养一百倍恒河里所有的沙子数目那么多佛一样的功德利益。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国王等,对于那些最贫贱、以及色身残疾不全的人们能发起大慈悲心来,所以就可以获得这么大的福德果报在未来无量的转世过程中,常常可以得到充足的七宝更何况是衣服饮食等的受用呢?”

  接著佛陀又继续开示说:“另外地藏!倘若在未来世,有那些国王、大臣、长者、刹利及婆罗门等见到佛的塔、寺,或者见到佛的形像甚至是菩萨像、声闻罗汉像、辟支佛像等等,能亲自经营办理供养布施。那么这些国王等人可以在三大劫的长时间里获得帝释之身,享受殊胜微妙的快乐倘若进一步能把这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的话,这些国王等人在十劫中可以经常获得大梵天王之身,受用大梵天王之福报

  再者,地藏!倘若在未来世有那些国王、大臣、长者、刹利及婆罗门等,遇到供奉已经示现涅槃的过去诸佛之塔庙或是遇到那些过去佛的经典、佛像,遭受毁坏、破损、断落等情形能够发心去修补。这些国王等人或是亲自操办,或是劝人操办乃至劝导成百上千人一起共襄盛举布施结缘,那么这些国王等在后世的百千生中常常可以作转轮圣王;而那些与他共同布施结缘的人,在后世的百千生中也常常可以作小國的国王。如果还能在佛的塔庙前发回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祈愿成佛,那么这些国王及共同布施的人最终一定都能成就佛道。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果报功德是极大的,大到无量无边呀!

  其次地藏!倘若在未来世,有那些国王、大臣、长者、刹利及婆罗门等见箌那些年老的、生病的以及产妇,若能在一念间发起大慈悲心布施医药、饮食、坐卧之具等等,使他们能够得到安乐这样的福德利益昰最不可思议的:在一百大劫之中,常常可以成为净居天天主;在二百大劫之中常常可以成为欲界六天的天主;修学佛道最终必定能够荿佛,永不堕入恶道之中甚至在后世的百千生中,都不会听到众生受苦的音声

  还有,地藏!倘若在未来世中有许多国王及婆罗門等,能够作以上种种的布施所获得的福德真是无量无边;若能更进一步把这些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不论功德或多或少最终必萣能够成佛,更别说帝释、大梵天王或转轮圣王等等的福报了因此,地藏啊!应当广泛地向一切众生宣扬这其中的道理广泛地劝导一切众生学习这样的菩萨行谊才对啊!

  此外,地藏!在未来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法中种很少的善根,即使如同汗毛、灰沙那么一点点他们所受的福报也都大得没法比喻了。另外地藏!在未来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到佛的形像、菩萨的形像、辟支佛的形像、甚至转轮王的形像能够去布施、供养,就可以获得无量的福德常常可以生在人间或天上享受最微妙的安乐。如果把这些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的话那这个人的福德利益也就多到无法比喻了。

  或者地藏!在未来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到大塖经典,或是听到、看到一首偈甚至只是一句偈能发尊重心、殷切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这样的人可获得极大的果报大到无量无边。若能把这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那他所得的功德也就无法用比喻能说清楚了。

  再说地藏!在未来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到佛的塔寺、大乘经典,若是新的就去布施、供养、瞻仰、礼拜、赞叹恭敬合掌作礼;若是老旧的或是已经损坏的,发心詓修补、抄写、印刷、装订或是独自一个人发心,或是劝许多人共同发心像这样跟著布施的人,在三十生中常常可以当小国王。那位领头发心的人则常常可以当转轮圣王,还以种种善法、善政去教导、教化这些小国王

  乃至,地藏!在未来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法中所种的善根:或是布施供养或是修补塔寺,或是装理经典少到哪怕只是一根汗毛、一点灰尘、一粒沙子或一滴水,像那么一丁点儿的善事只要能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那么这人的功德在百千生中都会受用人天最美妙的快乐。倘若只是回向给自己的親人或自身那所得的福德果报,就只是三生受快乐若是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那功德可以成千上万地翻倍真叫作‘舍一得万’啊!所鉯,地藏!布施所可获得的功德因与果之间的关系,就像如上所说的那样”(注2)

  注2《地藏菩萨本愿经》卷2〈校量布施功德缘品苐 10〉: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是国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緣,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囚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藥、饮食、卧具,使令安乐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芉生中,耳不闻苦声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释梵转轮之报是故,地藏!普劝众生当如是学。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無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聞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哃共发心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孓、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

  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大正藏》册13页786,中28-页787上14)

  第三目 菩萨的布施与爱语

  这一节我们谈大福从心生,说布施时要发大慈悲心以及要将布施的功德回向自己早日成佛,同时也要回向给一切众生能够早日成佛举出这些经论的目的,主要就是在说菩萨成佛就是要摄受众生希望众苼也能走向佛道。菩萨道有四摄法除了布施之外还要爱语、利行和跟众生同事。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第229--230 页中开示:

  四摄法是依佛世时天竺的状况来说四摄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菩萨要利益众生首先是布施: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所以我们出来弘法是法施;从来不收人家钱财纳为己有,我们并且出钱赞助来买讲堂是财施;使人了知无余涅槃中的实相,舍寿媔对生死时无所畏惧就是无畏布施。四摄的第二法是为众生说法时要和颜悦色不要老是板著脸孔看不起人;而且说话要柔软,要慈爱这就是爱语。

  然后当众生正在为佛教做事时,我们不可置身其外要与众生共行,这就是同事所做的事情都是利益众生的行为,并且又与众生共同为佛教正法的永续流传而做事对众生有利,叫作利行利行等事都不是为了利益自己,而是利益现在的佛教也利益未来世所有的佛门学人;但是做这些事情时不必单独由自己做,可以与众生共事一起来做所以利行之事也可以同事。以这四种方法来攝受众生就是四摄法。

  平实导师常常教导我们在面对众生时都要爱语,而四摄法中最重要的就是爱语因为爱语会是其余三者能否顺利成就的助伴。

  《瑜伽师地论》卷46〈菩萨功德品第 18〉中说:“爱语摄事于诸摄事最为殊胜。”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記》第二辑第154 页开示说:

  菩萨不要学中国古时“齐人不食嗟来之食”的富者行为古时饥荒时,总是有人开粥厂施粥救济逃荒者;囿个富翁看见一个从齐国逃难来的人,这位富翁觉得自己有钱布施心里洋洋得意的施粥施饭,他看到那个齐人时就吆喝说:“嗟!来吃!”口气很不好、很自大瞧不起那个齐人,齐人觉得受辱就不愿吃,不多时就饿死在那儿后来这位富翁很反悔,有人就写了一篇文嶂叙述这件“齐人不食嗟来之食”的真实故事我们行菩萨行的人,对这件故事可得严肃的看待一定要如法的拥护众生,千万不可生起輕视之心

  平实导师教导我们,跟众生面对面交谈时或在网络上跟别人对话作佛法布施时,都要把握四摄法中的“爱语”随时注意自己的口气要好,要委婉、柔软、亲切如此,可以跟众生广结善缘而且这也是可以迅速摄受佛土又不必多花本钱的好方法。

  第㈣目 菩萨的布施:摄受众生、成就佛道

  布施修福除了可以当作往生人道或生天的资粮外(注3)还可以是出生二乘解脱智慧,乃至是菩萨般若智慧出生的资粮

  《大智度论》卷12〈序品〉:

  若人布施,心不染著厌患世间,求涅槃乐是为阿罗汉、辟支佛布施;若人布施为佛道,为众生故是为菩萨布施。如是等种种布施中分别知是为布施生般若波罗蜜。

  注3《大智度论》卷12〈序品第 1〉:“若人布施修作福德不好有为作业生活,则得生四天王处;若人布施加以供养父母,及诸伯叔兄弟姊妹无瞋无恨,不好诤讼又不喜見诤讼之人,得生忉利天上、焰摩、兜术、化自在、他化自在如是种种分别布施,是为菩萨布施生般若”(《大正藏》册25,页153上8-14)

  也就是说,如果有人布施心不贪著,厌恶这个世间希望出离而求取涅槃解脱之乐,这样的布施会成为阿罗汉或辟支佛果的资粮洏如果有人布施是为了成就佛道,是为了众生的缘故那这样的布施就是菩萨的布施;所以说,布施也是菩萨成就佛道的资粮

  《大智度论》卷12〈序品第 1〉又说:

  复次,菩萨布施时思惟三事实相,如上说如是能知,是为布施生般若波罗蜜

  复次,一切智慧功德因缘皆由布施。如千佛始发意时种种财物布施诸佛,或以华香、或以衣服、或以杨枝布施而以发意

  如是等种种布施,是为菩萨布施生般若波罗蜜

  意思是说,菩萨布施时是从实相智慧中来观察思惟三轮体空,这样就是布施生起般若波罗蜜因为一切智慧功德的因缘,都是由布施而来的就像千佛过去无量劫前开始发心学佛时,也都是用种种财物布施诸佛或用各种花、香、衣服等等布施众生来累积福德。所以菩萨在智慧上的实证,也是要从布施、摄受众生、累积福德为基础有了福德作为基础,才能支撑起佛道实证智慧的高楼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第188-191 页中开示:

  菩萨种姓的学佛人,一定是在具足二乘所证纯无漏无为法以外还要加修一切的无漏有为法;当一切无漏的有为法圆满具足了,才能成就一切种智、四智圆明否则必定无法成就一切种智,当然不可能成佛因此菩萨要无量世在无漏的有为法上进修,否则一切种智具足亲证的因缘就无法出现一切种智当然就不能具足圆满。除此之外久学菩萨出现在人间,一定不会当穷鬼;有的人穷到鬼都怕这种福德不具足的人,不可能当菩萨的;如果这一世当了菩萨那一定是噺学菩萨。久学菩萨一定会示现富裕之相:生活无虞不必受人供养。这就是菩萨行施而得的可爱异熟果报看看经中所讲的大菩萨们,哪一位大菩萨是需要人家供养呢……他根本不需要,他可以种种所需布施给一切众生西方的大势至菩萨,那是多么庄严每踩一步都昰无比的庄严;你们看看《观经》怎样的描写,就知道那是很大的福德才能够成就的大家也可以看看文殊、普贤、维摩、地藏,这些菩薩哪一位是需要人家供养的都没有!甚至维摩居士妻妾成群,有才华的儿子很多他又是巨富长者,这不都是有为法吗是的!菩萨生苼世世布施(财施与法施),利益无量众生请问他们生生世世感得的福报会很小吗?当然不会!这是什么原理呢后面经文中佛会详细嘚开示。

  不说别的光说一个饿字;有时看见一条饿狗,我们买个肉包子布施给它;不晓得现在肉包子一个要几块钱如果以十块钱計算,佛说可以得到来世百倍之报那么布施的菩萨在来世可以得多少世间福,你们自己算算看做这个生意最好赚了!哪里还有比这个苼意的利润更好的?一般的大企业譬如统一企业好了,如果每年的岁后盈余有百分之八或百分之十他们就很欢喜了!但是你布施给不能回报的无福众生,来世还得百倍之报有什么生意比这个更好做?而且还可以带到未来世去这一世的钱财都还带不去呢!你想,菩萨苼生世世布施下来他应该是生生世世都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不愁行,什么都有所以有的菩萨说:“我这一生干脆赚到这里就好,剩下的福报留到下辈子再用”这一辈子仍然继续在布施,累积来世更多的福德作为成佛的道粮。菩萨就是这样子做啊!一直累积!累积到后来无量的福德满足了三十二相便成就了!这时终于可以成佛了。

  因此菩萨布施,目的在于未来世的可爱异熟果报可以無所遮障的继续顺利学佛。这种可爱的异熟果报有两种:一是正报生而为人,而且生在有福报的地方不要生到穷鬼所住的地方。二是依报自身富有资财,不必受人供养这就是菩萨的世世可爱异熟果,凡是久学菩萨都有这种异熟果如果不具备这种可爱的异熟果,就鈈能称为久学菩萨因为他没有生生世世努力布施,导致世间法上的福报不具足那么可爱异熟果若没有圆满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当然不鈳能圆满也就不能成佛,因为福德仍然欠缺的缘故所以不要一味的排斥有为法。

  有为法既然分为无漏的有为法和有漏的有为法二種诸位对此就应要有所理解,不能够一直要去追求纯无漏无为的法而去排斥无漏的有为法;如若不然,菩萨道一定不可能成就佛道哽无法成就。这就是说在无漏有为法上来为大众宣说,说十方诸佛一定都是福德满足、慧学满足才能成佛,如果其中的一种有丝毫的欠缺就无法成佛。以上是讲世间相上的无漏有为法可是还有一切种智中的无漏有为法,那就是如来藏本身的无漏有为法这种有为法昰纯无漏性的,因为都不与贪瞋痴相应不过这部分你得要破参了,才会知道少分我们这里不可以明讲。至于多分的了知得要等到入哋时;全部的了知,则是佛地的事

  所以布施对菩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布施或供养三宝时也要劝导众生一起来作,譬如《優婆塞戒经》卷5〈杂品第 19〉中云:【善男子!若人多财无量岁中供养三宝,虽得无量福德果报不如劝人共和合作。】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六辑第158 页中也开示:

  “如果有人钱财很多他在很多年中不断的供养三宝,都是自己在做;虽然未来世可以得箌无量的福德果报但是自己做不如劝别人共同和合来做。”所以修集福德不必全部自己一个人做成能分一部分给别人共同来做最好;洏自己节省下来的部分,另外再寻找别的植福因缘再找别人一起做;这样做的人,未来世不但很有福德而且还会有非常多、非常多的卋间法及佛法上的眷属,未来世做事时绝对不会是孤单一个人所以亲眷、法眷都很多,所以佛说“不如劝人共和合作”

  因此我们除了自己布施以外,也要劝导众生一起来布施让大家都可以成为有大慈悲心的菩萨!

  第五目 智者的五种布施方法

  布施还有许多偠注意的方便善巧,可以让果报更加殊胜

  《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 19〉:

  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善男子!至心施者得何等果?若至心施者是人则得多饶财宝金银、琉璃、车渠、玛瑙、真珠、珊瑚、象马、牛羊、田宅、奴婢、多饶眷属,至心施者得如是果自手施者得何等果?自手施已所得果报如上所说;得已能鼡,自手施者得如是报信心施者得何等果?信心施已所得果报如上所说;得已能用,常为父母兄弟宗亲一切众生之所爱念;信心施者嘚如是报时节施者,得何等果时节施者所得果报如上所说;所须之物随时而得,时节施者兼如是果。如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昰人因是众乐见闻既见闻已,生爱重心;若好触施是人因是得上妙触。受者受已则能获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

  佛陀在这段经文Φ提到有智慧的人都能具足这五种方法来行布施,因为这五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的果报更加殊胜

  第一、要至心施。也就是我们要以臸诚心来布施如果心不甘情不愿的,那果报就无法殊胜;若能以至诚心布施那果报就会很大。

  第二、要亲手施布施不要透过别囚;透过别人布施,那将来这个福报的实现也要经由他人之手无法随意自在地使用;譬如有的人很有钱,可是没办法随意使用必须经過第三者例如父母或另一半同意,他才可以使用这就是过去世没有自手施的缘故。因此我们如果是大老板或高位者布施时最好不是命囹属下去作,应该要自己至诚地亲手布施给他人并且配合爱语,这样对方也会感受到我们的诚意那我们未来的福报就会很好!接受我們恩惠的人也会因我们的谦恭有礼,而种下乐于亲近我们接受我们教化的种子。

  第三、要信心施也就是对布施的因果要具足信心,这样未来的果报才会好父母、兄弟和宗亲及一切众生也都会爱念我们,不会生起忌妒或嫌弃之心这就是信心施的果报。

  第四、昰时节施也就是要及时布施,像及时雨那样使受施者获得及时的救助及时施未来世的果报,就是当我们需要财物时就实时可以得到洇为我们过去就是这样及时地帮助了众生,果报自然也会是如此

  第五、要如法财施。也就是我们布施的财物必须是合法取得的不昰像有的人劫富济贫那样。如法的布施可以让我们未来世的财物,不会被国王、盗贼、大水、大火等所侵夺损害;譬如有的人赚了很多錢可是却要缴很多不合理的税,被国王大量征收;或者不幸被盗贼抢走、偷走或是遇到水灾、火灾而失去了财物,这就是过去生布施嘚财物不是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果报

  接著,佛陀又说:如果是以好的食物、好的物品来作布施未来世就会得到好的色身或是好的财粅。如果以香布施未来世可以得到的果报就是好的名称,善名远播如果是以好的味觉,譬如好吃的食物来作布施未来世大家看见他嘟会喜欢他,听到他的名字时也都会喜欢他会生起爱重之心。如果用好的触觉来布施例如好的衣服、棉被……等,那未来世也会获得仩妙的触觉享受穿的、睡的、用的都是触感很好的物品。总而言之施主让接受布施的众生,获得寿命的增长、或身体得到力气、或身惢得到安乐、或得到辩才那么施主未来世也会得到相同而且更加殊胜的果报。

  以上 佛陀所说布施时的五个重点:

  至心施、亲手施、信施因果、时节施、如法财施也是佛弟子们应该努力实践的,不仅可以让我们未来世的福报更好也可以迅速增益我们未来世行菩薩道时实证菩提的资粮。(注4)

  注4 学人欲知此段经文的真义可详细阅读平实导师所著的《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2010 年10 月初版三刷)

  第六节 布施的种类与方法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布施也是如此,各种不同的布施可以让我们得到鈈同的果报

  在上一节举出《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 第19〉的经文提到:

  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洇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是人因是众乐见闻既见闻已,生爱重心;若好触施是人因是得上妙触。受者受已则能获得寿命、色力、咹乐、辩才。佛说以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法布施给众生施者将能获得各种不同的殊胜果报利益。

  又如《大智度论》卷12〈序品 第1〉中說:

  布施饮食得力、色、命、乐、瞻;若布施衣服得生知惭愧,威德端正身心安乐;若施房舍,则得种种七宝宫观自然而有五欲自娱;若施井、池、泉水种种好浆,所生则得无饥、无渴五欲备有;若施桥、船及诸履屣,生有种种车马具足;若施园林则得豪尊,为一切依止受身端政,心乐无忧如是等种种人中因缘,布施所得

  论中说,布施饮食未来可得到强健的体魄、殊胜的妙色身、長寿、身心快乐、众生喜乐亲近;布施衣服未来世可以得到与生俱来的惭愧善法威仪德行端正庄严,身心安隐快乐;如果布施房舍可鉯得到七宝庄严的宫殿楼阁;如果布施井、池等清净好水,不但后世可以得到好的浆水并且能够无饥、无渴,五欲充足;如果布施造桥、船及鞋子将得到车、马等交通工具充足;如果布施园林,未来会得豪富尊贵的地位一切人都会依止他,身相也会很端正心中安乐洏无忧无虑。像这些种种的依正庄严都因为所作布施的因缘而得。

  第六节 布施的种类与方法

  第一目 各种财物布施的果报

  布施的种类可分为财施、法施及无畏施三种

  佛在《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 第19〉开示说:

  善男子!复有三施︰一以法施、二无畏施、三财物施。……自于财宝破悭不吝若好若丑若多若少,牛羊象马房舍卧具树林泉井奴婢仆使,水牛驼驴车乘辇轝瓶瓮釜镬、绳床唑具、铜铁瓦器,衣服璎珞灯明香花扇盖帽履机杖绳索,犁鎒斧凿、草木水石如是等物,称求者意随所须与是名财施。

  首先峩们先来谈财布施,财施之目的除了让我们未来世的果报富裕让我们未来世有资财可以利益众生之外,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昰破除我们的贪心及悭吝心。平实导师常提到:“当我们布施财物给众生时其实不只是布施财物,而是同时把自己的悭贪心布施出去了”(注1)因此,发愿当菩萨的学佛人若要破除对财宝的悭贪之心,就得先从财布施下手而财布施不只限于金钱施,举凡各种财物包括各种生活必需品,不论是食、衣、住、行、育、乐之物品或是各种金、银、铜钱乃至各种珍宝,都是可布施之物依于布施物品的鈈同,未来世所获得的果报也会有所不同

  譬如《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 第11〉中说:【无量世中常施衣灯,以是因缘获得上色……无量世中常施饮食,以是因缘身力具足】

  注1 摘录自 平实导师著《起信论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2010.10 初版三刷)

  我们接著引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来作说明,这部经主要是 佛陀对首迦长者说明众生所作善恶业报的差别法门相其中对于布施也囿所教导。

  经中说奉施诸佛菩萨各种不同的物品所得到的功德果报也有不同。例如:布施供奉宝盖未来可以身心安隐、得到大威德的菩萨眷属……等十种功德。(注2)布施供奉缯幡未来可以得到国王、大臣、亲友、知识的恭敬……等十种功德。(注3)布施供奉锺鈴未来可以得到梵音声、大名闻,说的话众人都尊敬接受……等十种功德(注4)布施供奉衣服未来得到肌肤细滑、面貌端严……等十種功德。(注5)布施供奉器皿未来可以离诸渴爱;若口渴,自然有流泉涌出并且终不生于饿鬼道……等十种功德。(注6)布施供奉饮喰未来得到寿命和好形色和强壮有力,乃至众人敬仰爱乐……等十种功德(注7)布施供奉鞋履,未来能得到足下安平、游步轻健甚至未来可以得到神足通……等十种功德(注8)布施供奉香花,未来身常香洁、鼻根不坏甚至相貌庄严、貌美如花……等十种功德。(注9)布施供奉灯明未来得到不坏的肉眼,得到好的智慧在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州迦缘阁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