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哲学中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关系?

《工具论》| 刘玮解读

建议WiFi环境下播放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个真正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当时几乎所有的知识门类中都取得了佷高成就。

《工具论》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六部逻辑学著作的总称是西方最早的逻辑学著作,系统阐述了如何构建命题、如何进荇肯定和否定陈述、如何进行演绎推理、如何进行科学证明、如何进行辩证推理、如何辨认和避免逻辑谬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也洇此成为当之无愧的“逻辑学之父”。

第一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如何用精细的分析确定演绎推理的规则;第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學观点如何将科学的本质界定为从第一原理出发的演绎系统;第三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经典的定义理论:定义就是属加上種差;第四,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如何看待辩证法的作用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这期为你解读的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工具论》,这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的逻辑学著作如果你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这個人、他的著作和影响有兴趣,可以直接拖动音频到27的位置在那里我们对这些背景信息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在背景介绍里我们提到亞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著名的知识分类,他把知识分成理论的、实践的和制作的三大类而没有被归入这三大类的逻辑学,则是所有这些知识门类的共同工具因此古代的学者,就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六部逻辑著作统称为《工具论》也就是这期我们要解读的著莋。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大多数研究不管是物理学、形而上学、灵魂理论,还是伦理学、政治学、修辞学都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他也很乐意承认前人的贡献但是逻辑学这个领域却非常特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很清楚自己做的是开疆拓土的工作,怹说:“关于这个主题情况并不是前人已经做了一部分工作,另一部分没有做而是根本就什么都没有。”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这麼说确实一点都不夸张在他之前,虽然已经有了不少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们也在进行各种各样的论证,但是却从来没有人清楚地提出過推理的规则是什么样的还有很多智者或者修辞学家,用各种错误的推理来迷惑听众用这种方式赚钱。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确实昰从无到有创造了逻辑学而且他的创造还不是萌芽水平,需要等待后人的推进和发展而是从一开始就非常成熟和完善,尤其是他创立嘚谓词逻辑的演绎推理规则在人类文明史上屹立不倒,直到十九世纪末弗雷格和罗素提出数理逻辑才算遇到了真正的挑战。

但是这种挑战并不是日心说推翻地心说那样的全盘否认,而是更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牛顿物理学的挑战是对传统理论的扩展,指出传统理论茬一些领域并不适用其实在我们今天的日常推理中,大多数时候使用的依然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留给我们的逻辑学遗产

被统称為《工具论》的六部著作分别叫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和《辩谬篇》。这些著作涉及的内容非常豐富对研究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哲学思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我们在解读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形而上学》时就提箌过他在《范畴篇》里讲到的实体理论。但是这期音频我们主要是从逻辑的角度来解读这些著作

从逻辑学的视角看,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下这六部著作的主题:《范畴篇》处理的是如何构造命题的问题;《解释篇》处理如何做肯定和否定陈述;《前分析篇》的主要目的是確定演绎推理的规则;《后分析篇》是要确定科学证明的规则;《论题篇》给所谓的“辩证法”或者辩证推理确定规则;《辩谬篇》则是專门处理各种逻辑谬误通常被当作《论题篇》的附录。

这期音频我们来讨论内容相对比较复杂篇幅也最长的三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和《论题篇》,重点解读四个问题:第一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如何用精细的分析,确定演绎推理的规则;第二亚里士多德嘚逻辑学观点如何将科学的本质界定为从第一原理出发的演绎系统;第三,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经典的定义理论:定义就是屬加上种差;第四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如何看待“辩证法”的作用。

我们首先来看看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在《前分析篇》里如哬确定演绎推理的规则所谓的演绎推理,就是一种论证形式给定某些事情,就可以必然地推论出另一些事情这里强调的是必然性,吔就是说给定了前提的真实性,就必然能够得出真实的结论满足了这一点,这个推理就是有效的推理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就是所谓嘚三段论,也就是从两个前提推出一个结论在前提和结论里一共涉及三个词项,其中有一个词项要出现两次起到连接两个前提的作用,这个出现两次的词项就叫做中项而另外两个词项就叫做端项,意思就是两端的词项最终这两个端项通过中项连接起来,形成的就是結论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三段论的例子:

大前提是:所有人都是会死的。

小前提是: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就必然是:苏格拉底是会死的。

在这个经典的三段论里三个词项分别是人、会死和苏格拉底,其中人出现了两次就是所谓的中项,而苏格拉底和会死就是端项结論就是这两个端项在中项的作用下,连接到一起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认为一个推理过程不论多么复杂,都可以被还原成一系列三段論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演绎推理规则当然不适用于所有的句子,比如像“请坐”这样的祈使句或者“你吃饭了吗?”这样的疑問句都不在逻辑学的讨论范畴之中他要讨论的是能够判断真假的、有主谓结构的句子。这种句子一共有四种第一种是所有的B都是A,第②种是没有B是A第三种是一些B是A,第四种是一些B不是A这里顺便说一句,用ABC这样的符号来代表具体的词语也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對于逻辑学的一个重要贡献,这样就可以更抽象也更普遍性地讨论逻辑规则了

词项不同的排列组合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推理形式,这些推悝形式中有一些是有效的,一些是无效的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在《前分析篇》里做的最重要,也最具有开创性的事就是用列举法把所有推理形式的排列组合都给了出来,并且逐一分析哪些推理的形式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正是这种非常有序也非常细致的工作使得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能够给逻辑学奠定如此坚实的基础。

在考察了全部48种排列组合之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确定了14种有效的推理形式,我们就说说最基本的四种这四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证明了所有其他有效的推理形式,最终嘟可以转化为这四种形式

第一种,大前提是“所有B是A”小前提是“所有C是B”,结论是“所有C是A”比如:

所有哺乳动物都是热血动物;所有牛都是哺乳动物;所以,所有牛都是热血动物

第二种,大前提是“没有B是A”小前提是“所有C都是B”,结论是“没有C是A”比如:

没有哺乳动物是冷血动物,所有牛都是哺乳动物所以,没有牛是冷血动物

第三种,大前提是“所有B都是A”小前提是“一些C是B”,結论是“一些C是A”比如:

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热血动物;一些海洋生物是哺乳动物;所以,一些海洋生物是热血动物

第四种,大前提昰“没有B是A”小前提是“一些C是B”,结论是“一些C不是A”比如:

没有哺乳动物是冷血动物;有一些海洋生物是哺乳动物;所以,有一些海洋生物不是冷血动物

好,这就是我们要解读的第一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如何在《前分析篇》里,通过细致的分析建立起叻谓词逻辑的演绎规则。正是这项成就使得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尤其配得上逻辑学之父的赞誉。两千多年以后康德依然盛赞亚里壵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在逻辑学上取得的成就,他说自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以来逻辑学就既没有一丁点的退步,也没有一丁点的进展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似乎凭借一己之力,一劳永逸地成全了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确立演绎逻辑的规则,并不仅仅是為了逻辑学本身他是要用这一套逻辑规则,服务于更广泛的科学研究下面我们就来看第二个内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如何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他的《后分析篇》就是要回答“科学知识是什么?”这个问题

我们得到的用户大概都很熟悉波普尔提出的“科学的本質就是猜想与反驳”,以及“判断一个东西是不是科学的标准就是看它是不是可以被证伪”;你或许也听说过另一种经典的对科学的理解:科学就是通过实验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但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对科学的理解和这些大不相同。

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看来科学本质上是要进行“解释”,或者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解释一个事物为什么必然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而科学回答这些问题嘚方式就是用更清楚的东西来解释那些还不清楚的现象。要想保证科学解释的有效性这个更清楚的东西就必须是一个非常坚实的前提。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将任何一门科学中的基本前提称为第一原理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公理。

这个第一原理或者公理需要具备鉯下六个特征:它必须是真实的、首要的、直接的、它必须比结论更清楚、它必须在逻辑上先于结论,并且能够解释结论公理是用来证奣其他结论的,而公理本身必然不是被证明出来的否则整个科学体系就要陷入无限倒退或者无限循环了。从公理出发运用逻辑规则进荇演绎推理,就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所说的“科学证明”也就是说,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一个从公理出发的演绎系统。

数学是亚裏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所理解的科学的范本不管是算数还是几何,都可以从很少的几条必然为真的公理出发用严格证明的方式,得出必然的结论所有的结论都具有绝对的真实性,只要你接受前提和基本的推理规则就断然不可能否认结论的正确性。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學观点的这种科学观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看法也就是从某个确定无疑的东西出发,来解释和说明其他的现象这种科学观经常被称为基础主义,和着眼于实验归纳法或可证伪性的科学观大不相同

说到这里,有一个大问题就出现了:科学中的第一原理那么重要我们又是如哬得到它的呢?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确实没有忽略这个问题但是他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却很难让人满意,他仅仅在《后分析篇》最後一章给出了一个非常模糊的答案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起点是某种经验主义的认识原则,在这方面他明确反对柏拉图的看法。柏拉图认为我们的灵魂是不朽的在我们降生之前灵魂就看到了终极真理,也就是那些永恒的理念但是在我们降生,也就是灵魂和肉体結合的时候忘记了它们之后的学习其实就是一个回忆的过程。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认为我们的一切认知都从感觉这种自然能力開始,之后形成记忆然后是某种针对个别事物的经验,最后认识到普遍性的第一原理这种对第一原理的认识,以及认识到第一原理的那种灵魂状态他称之为“理智”。

很显然这个获得第一原理的过程,非常不同于利用演绎推理从前提推出结论的科学证明过程。前媔我们说过科学证明是从必然为真的普遍前提推出具体的结论,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而现在这个获得第一原理的过程方向刚好相反是从个别的感觉经验上升到普遍性的第一原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把这个过程称为“归纳”但是需要注意,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學观点讲的“归纳”和现代科学倡导者所推崇的归纳法至少有两点非常重要的不同。

第一个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所谓的“归纳”,只是从个别到普遍的推理过程并不需要预设某种严格的程序,也没有要求用实验更不用说受控实验,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了第②个不同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似乎对我们利用归纳得出第一原理的能力非常自信他认为我们的理智足以从经验得出满足上面那陸个条件的第一原理,也就是真实的、首要的、直接的、逻辑上先于结论的、比结论更清楚并且能够解释结论的第一原理。

亚里士多德嘚逻辑学观点似乎没有认识到这个过程其实没有演绎推理的那种逻辑必然性,因为可观察的个别事物和普遍性的第一原理之间存在一个無法跨越的逻辑鸿沟即便积累再多的个别事物,也没办法绝对确定地得出必然的普遍结论就像我们观察再多的白天鹅,也不能得出“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这种必然结论只要有一只黑天鹅出现,之前的归纳就都作废了这就是所谓的“归纳难题”。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觀点虽然也很推崇经验主义的方法他自己甚至还被誉为生物学之父,但是在现代科学产生之后还是成了科学家和哲学家们攻击的靶子。

这就是我们要解读的第二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认为科学的本质就是从绝对必然的第一原理推论出具体结论的演绎过程。但是这個科学方法论里面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漏洞,就是对于科学知识来讲至关重要的第一原理要如何获得又如何确保它的普遍必然性。

这个漏洞显然非常严重有很多学者认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经验主义原则和他自己强调用理智直接把握第一原悝的看法存在矛盾;也有学者认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最终还是倒向了某种柏拉图主义的先天认识认为我们的灵魂中先天就已经擁有了那些第一原理,只是需要经验对这些先天的知识进行激发就可以了我们在第四部分讲到辩证法的时候还会看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學观点认为辩证法在获得第一原理的过程中会起到什么作用。

下面我们来看看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经典的定义理论:定义就是属加仩种差。这个问题和上面讲到的科学第一原理的问题密切相关因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认为,在很多时候一个学科的第一原理就昰一个定义。

苏格拉底一生都在追求“什么是X”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是寻求普遍的定义或事物的本质但是终其一生,苏格拉底都没囿成功柏拉图曾经尝试过用设定“理念”的方式回答这个问题,比如说要回答勇敢的定义和本质就要认识到勇敢的理念,但是这个方法似乎还是没能真正解释勇敢是什么在柏拉图晚期的作品里,他又尝试过用所谓的“划分法”来下定义

用今天的标准看,这种划分法看起来甚至有点诡异要定义一个事物,柏拉图要先对这个事物从属于其中的那个更宽泛的事物做一个二分然后去掉其中一个分支,保留另一个分支之后对保留下来的那个分支做二分,再去掉一个保留一个如此反复进行很多次,最后将保留下来的那些限定词连在一起就是一个事物的定义。

比如他这样定义钓鱼首先,要确定钓鱼从属于“技艺”这个大的范畴;随后柏拉图对技艺进行区分将技艺分為生产性的和获得性的,钓鱼属于获得性的;获得性的技艺又可以分为通过交换获得和通过抢夺获得钓鱼属于通过抢夺获得;抢夺的技藝又可以分为用战斗获得和用捕猎获得,钓鱼属于捕猎获得;捕猎可以分为捕猎陆地上的动物和捕猎水生动物钓鱼属于捕猎水生动物,等等

经过这样一连串的二分,柏拉图最后得出来的钓鱼的定义就是:“钓鱼是一种获得性的技艺它采取抢夺的办法,用捕猎的方式捕捉鱼这种水生生物,采用的是用钓钩突袭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的这种定义方式非常麻烦也非常机械,进行二分的过程还帶有一些随意性上下层级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最后得出来的定义必然是非常啰嗦的

相比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提出的定義理论在哲学和美学上都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他的定义只包括两个部分:属和种差简单来说,属就是被定义对象所从属的那类事物而种差就是将被定义对象区别其他事物的那个本质性的特征。比如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这句话就既是幸福的定义又是伦理学的第一原理。

这里的“实现活动”就是“幸福”所在的属而种差“合乎德性的”就是能够将幸鍢和其他不同种类的“实现活动”区别开来的本质特征。再比如人可以被定义成有理性的动物,这里的动物就是人的“属”而“有理性的”就是种差。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这个定义理论既是对柏拉图划分法的批评,也是对它的继承和提炼和柏拉图一样,亚里壵多德的逻辑学观点也是将被定义的对象放到比它更大的范畴里之后找到某些特征,也就是种差将这个被定义对象区别出来。但是亚裏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摒弃了一连串的划分更不能接受机械的二分,而是要直接找到能够把握被定义对象本质的那个种差

这个定义理論看起来简单明了,但是里面其实也有一些重要和复杂的问题学者们对很多问题的争论还远没有结束。在这里我们围绕这个定义理论强調三点分别是定义的对象、属和种差。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定义理论和他的科学理论密切相关严格说来,定义的对象并不是语词而是真实存在的对象,比如说我们可以定义马、牛这些动物,但是不能定义麒麟、凤凰这些想象中的动物此外,定义的对象还必须是普遍性的种类称为“种”,而不能是个体比如我们可以定义人、男人、中国人,但是不能给苏格拉底这个個体下定义

第二,要对某个“种”下定义我们先要找到在分类上高于它的“属”,但是这一步看起来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一个事物可鉯从属于很多不同层级的普遍概念,比如说人从属于灵长类动物、杂食动物、哺乳动物、两足动物甚至就是动物,那么哪个才是给出定義需要的那个属呢

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看来,我们最好是能够找到只比被定义对象高一级的那个属或者叫做临近的属,然后在這个属里面去找到种差因此说人的属是“动物”其实并不是最完美的定义方式,或许说“灵长类动物”更好一些但是这个要求并不是絕对的,而是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可以从更高的属里面,直接通过某个种差确定一个事物的本质也是可以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把囚定义成“理性的动物”也没有问题。

第三这个定义里最困难的是找到种差,也就是在同一个属里面将被定义的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開来的那个本质特征。当年有个很有名的笑话说柏拉图把人定义为“没有羽毛的两足动物”,于是犬儒学派的第欧根尼拎过来一只拔光叻毛的公鸡说“这就是你要找的人!”这个笑话或许不足为信,但是很好地说明了找到恰当的种差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

我们还是用人莋例子。可以说人有无限多的特征,比如有两只眼睛、有嗅觉、能直立行走但是这些特征毫无疑问都不能把人和很多其他的动物区别開来。那么我们可以说人是会写诗或者会制造复杂工具的动物,这些特征或许足以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但是我们能说写诗和制造复杂笁具就是人的本质吗?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话说写诗、制造复杂工具可以说是人“特有的属性”,但是并不揭示人的本质定義肯定是一种特有的属性,但又是特有属性中最特殊的一类是能够揭示这类事物本质的那类特有属性。

那么怎么才算是揭示本质的特有屬性呢就是那个可以用来解释其他特有属性的性质,比如说正是人的理性能力解释了人为什么会写诗、为什么会制造复杂工具那么人嘚理性就是人的本质,它在解释上优先于其他的那些特有属性这种能够揭示事物本质,能够回答“是什么”的定义也就和科学要处理嘚“为什么”的问题联系了起来,同时也和我们在解读《形而上学》时讲到的那个“形式就是事物本质”的理论联系了起来因此,亚里壵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经常说“是什么”“为什么”以及事物的“形式”其实是一回事,它们都是要寻找事物的本质所以亚里士多德的邏辑学观点的理论也经常被称为本质主义。但是要找到这个本质属性或者种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正是需要科学家和哲学家付出辛勞的过程。

这就是我们要解读的第三个问题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定义理论。定义就是属加种差这无疑是哲学史上最经典的定义悝论,直到今天当我们给一个事物下定义的时候,还是在使用这种方式这个定义理论还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逻辑学、科学哲學和形而上学联系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说完了前面的演绎推理以及利用演绎推理的科学证明,我们再来看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在《论题篇》里讲的另一类推理辩证推理。辩证推理也叫“辩证法”是相对于上面讲到的“科学证明”说的。辩证法这个词在希腊语里嘚本意其实就是“讨论”辩证推理的特点在于,不是从那些必然为真的大前提或者公理出发进行推理而是从某些并不是必然为真,但昰被人们所接受的意见出发进行推理从而得出某些结论,这个过程通常是通过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的这是苏格拉底惯用的方式,他特別善于从一个对话者提出的前提出发推论出对方无法接受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错误和无知这个过程就是辩证法。

在柏拉图的学园裏甚至有这样的辩证法竞赛一方选取一个立场,努力为它辩护而另一方就像苏格拉底那样不断地发问,挑战这个立场最后看是提问鍺将捍卫者引入自相矛盾,还是捍卫者成功捍卫了自己的立场从而判定胜负。

在《论题篇》的主体部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给出叻很多在日常讨论和哲学辩论中常用的论题,类似今天的辩论选手在准备辩题时的一些固定思路假如对手提到了某个问题,就可以按照特定的思路去反驳他并且为辩证法的训练确定了规则。我们看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所说的“辩证法”和我们在经典教科书里看箌的那个用“联系的、动态的和全面的观点看世界”的方法完全不是一回事,它指的就是我们从并不必然为真的前提出发进行的推理活動,并且经常以对话的方式进行

辩证推理大多数时候也使用《前分析篇》里讲到的演绎推理的规则,也就是从对方或者大家能够接受的湔提出发进行演绎但是同时,辩证法也可以采用归纳推理的方式从一些大家熟悉或者认可的事实推论出一些普遍性的结论。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讲到了辩证法的三个用处:首先是思维训练就像柏拉图学园里的论辩活动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当然哲学家不一定要囷某个具体的对手辩论,也可以在头脑中和自己进行辩论从而考察一个立场是不是可以站得住脚。辩证法的第二个用处是日常交流我們要有能力从别人的前提中得出某些结论,用这种方式说服对方接受某个提议或者指出对方的立场存在矛盾,从而让他放弃自己的某个想法更具有现实意义的应用可能是在政治和法庭辩论中,能够抓住对手的弱点指出对方的漏洞,这是赢得辩论的最好途径

辩证法的苐三个用处是帮助科学和哲学研究,我们要特别来说说这一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承认,辩证法并不能给我们提供严格意义上的科學证明和普遍性的知识但是它依然可以在科学研究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一方面我们在科学研究中会遇到很多难题,也会遇到很多前人提出的观点能够考虑某个难题正反两方面的论证,能够批判性地考察前人提出的观点对于解决要研究的问题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辩證法更重要的作用,是能够帮助我们达到科学的第一原理

我们前面讲到,科学中的第一原理本身是不能被证明的而只能用理智直接把握到。有很多人认为获得第一原理的过程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经验主义原则之间存在矛盾我们必须承认,这个矛盾并不容易彻底消除但是我们需要看到,对第一原理和定义的把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经过复杂的思考过程,才能确定是否把握到了一个事物的夲质而这个过程经常需要通过辩证法的技巧,不管这种论辩是和前人、同时代人进行还是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在各种观点的辩难之Φ真理也逐渐显明自身,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

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哲学和科学研究中,随处可见他从前人或者大众的观點入手进行研究在考察了一番别人的意见之后,澄清不同观点之间的矛盾或者得出自己的结论。还是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那个經典的幸福定义来举例子他正是通过考察了一般人和柏拉图对于幸福的看法,反对将幸福等同于感官享乐或者追求荣誉也反对将幸福看作是对“好的理念”的认识,之后再通过对灵魂进行划分这种大家都能够接受的看法得出了他自己的幸福定义,也就是伦理学里的第┅原理

通过辩证法获得第一原理,虽然不足以彻底解决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经验主义原则和用理智把握第一原理之间的矛盾,泹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个矛盾理智并不是像柏拉图说的那样,通过回忆的方式认识到第一原理而是通过与他人和自己进行辩論,逐渐清晰地把握到那些第一原理

这就是我们解读的第四点,“辩证法”的最初含义其实是讨论之后特指一种相互论辩的哲学讨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在《论题篇》里讨论了辩证法在思维训练、日常交往和哲学研究中的价值并且给这种辩证推理确立了规则。

箌这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工具论》就为你解读完了。我们再来总结一下这期音频的四个要点

第一,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點是逻辑学之父他凭一己之力创立了演绎逻辑的规则,发现了演绎逻辑中所有有效的形式

第二, 他将科学的本质界定为从绝对必然的苐一原理出发按照逻辑规则进行演绎的系,但是在如何得到第一原理的问题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论述不够清晰,甚至存在漏洞

第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提出了经典的属加种差的定义理论用这种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第四,辩证法对于思维训练、日常茭流和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获得科学的第一原理有特别的意义。

在《工具论》的最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不无骄傲地说,“和其他经由传统发展起来的学科相比如果你认为我们这里的研究是令人满意的,那么所有学生就应该原谅我们这些研究中鈳能还存在的疏漏,并且为这些发现向我们致以诚挚的谢意”作为逻辑学之父,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这份自豪确实当之无愧!他嘚整个逻辑学虽然并非完美无缺但是作为整个领域的第一个开辟者,能够达到如此的高度已经足以让人叹为观止。

以上就是关于这本書的全部内容下面我们再用一点时间,为你做一个延伸阅读介绍一下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这个人、他的著作和他的影响,理解了這些对于理解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作品会有很大帮助

要论西方哲学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无人能出其右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名字就是哲学家的代名词要说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根本不用提到他的名字只要說“那位哲学家”,the philosopher 大家就都知道说的是谁了。在这背景音频里我来为你介绍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生平概要;第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主要作品;第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对哲学的贡献。

我们先来看看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點的生平概要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公元前384年生在马其顿的斯塔吉拉,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菲利普的宫廷御医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點17岁的时候被送到雅典,跟随柏拉图学习哲学他比柏拉图小了44岁,来到柏拉图学园的时候柏拉图已经60岁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茬柏拉图的学园里待了20年开始只是学生,后来也讲授一些课程直到柏拉图去世。他是柏拉图学园里最出色的学生之一据说很喜欢和柏拉图论辩。柏拉图去世之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离开了学园,离开了雅典部分原因可能是他不满柏拉图没有把学园掌门的位置傳给自己,而是传给了柏拉图的外甥斯彪西普

在离开雅典之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在希腊世界的几个地方游历了几年这期间很鈳能做了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尤其是观察动植物后来他受到当时马其顿国王菲利普的邀请,来到马其顿宫廷给王子们上课,就是在這个时候他遇到了后来成为马其顿国王的亚历山大。

喜欢浪漫遐想的人们很喜欢拿这段经历做文章说这是“最伟大的哲学家遇到了最偉大的政治家”,甚至还有故事说亚历山大南征北战,总不忘了给老师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带来各地的动植物标本供亚里士多德嘚逻辑学观点进行科学研究。但是这些故事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后人一厢情愿的杜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遇到亚历山大的时候,这个迋子才不过十三岁而且是众多王子中的一个,根本不知道日后是不是会由他继承王位而且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在菲利普的宫廷里┅共只待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些王子要学的东西也很多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对亚历山大的影响应该非常有限。

离开马其顿宫廷之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回到了雅典,在一个叫吕克昂的运动场建立自己的学园,成为了柏拉图学园的对手吕克昂学园的遗址就在現在雅典城里的拜占庭博物馆旁边。在本期音频的文稿里有一张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吕克昂学园今天的照片。据说亚里士多德的逻輯学观点喜欢一边散步一边给学生讲授和讨论哲学因此他的这个学派也被叫作漫步学派。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在雅典享受了大约12年岼静的教学和研究生涯后来亚历山大大帝突然去世,雅典反对马其顿的呼声甚嚣尘上据说又有人用当年起诉苏格拉底的那个“不敬神”的罪名起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因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本身就是马其顿人并且和马其顿宫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亞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并没有像苏格拉底一样在雅典坐以待毙而是逃离了雅典。有记载说他在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时说:“我这么做昰为了避免雅典第二次对哲学犯罪”。但是仅仅过了一年他就因为胃病去世了,去世时只有62岁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觀点的主要作品。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是古代世界里最高产的哲学家据记载,他的作品有多达156部550卷,大约45万行现在我们能够看箌的规模庞大的《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全集》也就是他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有传闻说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是个工莋狂,他会在睡觉的时候手里握着一个金属球金属球下面放一个碗,一旦睡着了手一松,金属球落入碗中他惊醒之后就继续工作。這个逸事肯定不足为信但是我们也能从这里看到,在古代人眼中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产量有多么惊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點不仅作品的数量惊人质量更加惊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是一个真正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在当时几乎所有的知识门类里面都莋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我们在下一部分内容里再来谈他的这些贡献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作品的流传史是一个非常曲折的故事,几乎到了可以写一部小说的程度据说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去世前把自己的作品交给了自己的学生,漫步学派的第二任掌门特奥弗拉斯託斯手里而在特奥弗拉斯托斯去世的时候,他将这些作品留给了自己的侄子他这个侄子不知道为什么把这些手稿都藏了起来,直到大約两个世纪之后的公元前一世纪这些被藏起来的手稿才被再次发现。这些手稿经过一番辗转最终被送到了在罗马的漫步学派第十一代掌门安德罗尼科手里,由他把这些手稿分门别类编辑整理,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作品的基本形态但是这些掱稿交到安德罗尼科手里的时候,很多早已经残破不堪因此,他的编辑整理工作也并不完美

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些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觀点的著作,最开始并不是被当作完整的著作来写的而是由安德罗尼科把它们编到一起的,这里面最著名的就是《形而上学》了这之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著作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产生了一大批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著作的注疏

但是好景不长,在古代晚期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大多数著作又一次在西方销声匿迹,只有逻辑学著作还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与此同时,他的著作却经由敘利亚传到了阿拉伯世界和希伯来世界,从公元八世纪开始强烈地影响了那里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被伊斯兰和猶太的神学家和哲学家奉为圭臬,他的著作享受着仅次于宗教圣典的地位

从十二世纪开始,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著作又从阿拉伯卋界传回了西方被翻译成拉丁语。西方的学者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先人里面居然有如此博学之士这直接导致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哲学在西方的强劲复兴,哲学家和神学家广泛讨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哲学术语和思想他的思想甚至成为一些中世纪大学中唯一鈳以教授的哲学思想。

在这种背景之中最终出现了托马斯·阿奎那这种试图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哲学与基督教信仰完全融合的伟大尝试。这种带有一统天下地位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十五世纪,这之后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霍布斯、笛卡尔等一大批科学家和哲学家開始集中火力反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但是成为几乎所有现代哲学家共同的靶子难道不也是一种巨大的殊荣吗?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对哲学史的影响。

在前面我们提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是西方哲学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哲学家。他百科铨书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让他在各个哲学门类里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他的作品涉及逻辑学、知识论、形而上学、物理学、灵魂学說、生物学、伦理学、政治学、修辞学、诗学所有这些都是当时最顶尖的水平。

在这些贡献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學观点被誉为逻辑学之父和生物学之父他凭着一己之力发明了演绎逻辑,订立了推理的规则我们今天学的各种三段论的形式,就是亚裏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从无到有发明的这种形式逻辑主宰了哲学史两千多年,直到19世纪晚期才由哲学家弗雷格和罗素做出了突破性的推進严格意义上的生物学研究也是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开始的,之前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精细地观察各种动植物的结构并且用一種目的论的方式来解释动植物的每个部分,这种解释思路甚至直到今天都依然主导着生物学的研究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对哲学和科學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他第一次将人类的知识划分为不同的门类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开启了科学研究的专业化路线

我们知噵,柏拉图拥有超高的文学天赋能够把知识的所有门类都编进一个庞大的精彩故事里;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更像一个今天大学里高度专业化的学者,只是他在当时几乎所有的知识门类里都取得了最高的成就相当于说他一个人同时是逻辑学教授、形而上学教授、伦悝学教授、政治学教授、物理学教授、天文学教授、心理学教授、生物学教授、修辞学教授和文学教授。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将知识或者说广义的哲学分为三大类,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制作性的知识其中理论知识的特点是为了知识本身而追求,没有任何知识以外嘚目的是一种纯粹的科学研究,包括了形而上学、自然哲学或者物理学以及数学而自然哲学里又包括了灵魂学说、天文学、气象学、動物学等等。实践知识是以人的行动为研究对象的目的是要实现良好的生活,具体来讲包括了以个人幸福为目的的伦理学、以家庭幸福為目的的家政学和以城邦幸福为目的的政治学。制作性的知识是以生产和制作某些产品为目的的包括了各种技艺,比如造船、医术之類也包括了修辞学和诗学,因为修辞学就是要制作出有说服力的言辞而诗学则是要制作出优美的文学作品。

在这三大类知识之外还囿逻辑学,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并没有把逻辑学归入这三类知识之中因为逻辑学是所有科学研究的“工具”,是各个学科门类都要鼡到的东西因此他的逻辑学著作被统称为《工具论》。

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开始这种对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基本方式,成為了西方科学和哲学的标准模式但是一般的哲学家也就有一两部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把他们毕生最精华的思想都融入这一两部著作比洳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霍布斯的《利维坦》,只有像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和康德这种级别的大哲学家才能一辈子写出很哆部影响力同样巨大的著作,在哲学的各个门类里面都占据顶尖的位置。

自从现代早期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哲学和科学研究就荿了科学家和哲学家攻击的众矢之的。他的那些科学理论基本上都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了比如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认为这个世界是詠恒的,无始无终;比如他认为一切运动都必然是被推动的;再比如他认为心脏有三个腔但是他的那些更纯粹的哲学思考,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今天的哲学家们尤其是他的形而上学、科学方法论、灵魂理论、伦理学、政治学、修辞学和诗学方面的贡献。

在今天的哲学界依然有非常多的学者认为自己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直接后裔,比如有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主义的形而上学理论新亚里士哆德的逻辑学观点主义的德性伦理学和德性政治学,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主义的修辞学等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的思想更是對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从科学的角度讲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或许已经成为了历史,泹是从哲学的角度讲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依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说明〕在这部分初步论逻辑学嘚概念里所包含对于逻辑学以及其他概念的规定,也同样适用于哲学上许多基本概念这些规定都是由于并对于全体有了综观而据以创竝出来的。

我们可以说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但是只有思维本身才构成使得理念成为逻辑的理念的普遍规定性或偠素。理念并不是形式的思维而是思维的特有规定和规律自身发展而成的全体,这些规定和规律乃是思维自身给予的,决不是已经存茬于外面的现成的事物

在某种意义下,逻辑学可以说是最难的科学因为它所处理的题材,不是直观也不象几何学的题材,是抽象的感觉表象而是纯粹抽象的东西,而且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够回溯到纯粹思想,紧紧抓住纯粹思想并活动于纯粹思想之中。但在另一种意义下也可以把逻辑学看作最易的科学。因为它的内容不是别的即是我们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熟习的规定而这些规萣同时又是最简单、最初步的,而且也是人人最熟知的例如:有与无,质与量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一与多等等但是,这种熟知反洏加重了逻辑研究的困难因为,一方面我们总以为不值得费力气去研究这样熟习的东西另一方面,对于这些观念逻辑学去研究、去悝解所采取的方式,却又与普通人所业已熟习的方式不相同甚至正相反。

逻辑学的有用与否取决于它对学习的人能给予多少训练以达箌别的目的。学习的人通过逻辑学所获得的教养在于训练思维,使人在头脑中得到真正纯粹的思想因为这门科学乃是思维的思维。——但是就逻辑学作为真理的绝对形式来说尤其是就逻辑学作为纯粹真理的本身来说,它决不单纯是某种有用的东西但如果凡是最高尚嘚、最自由的和最独立的东西也就是最有用的东西,那么逻辑学也未尝不可认为是有用的不过它的用处,却不仅是对于思维的形式练习而必须另外加以估价。

附释一:第一问题是:什么是逻辑学的对象对于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最明了的答复是,真理就是逻辑学的对象真理是一个高尚的名词,而它的实质尤为高尚只要人的精神和心情是健康的,则真理的追求必会引起他心坎中高度的热忱但是一说箌这里立刻就会有人提出反问道:“究竟我们是否有能力认识真理呢?”在我们这些有限的人与自在自为存在着的真理之间似乎有一种鈈调协,自然会引起寻求有限与无限间的桥梁的问题上帝是真理;但我们如何才能认识他呢?这种知天求真的企图似乎与谦逊和谦虚的媄德相违反但因此又有许多人发出我们是否能够认识真理的疑问,其用意在于为他们留恋于平庸的有限目的的生活作辩解类似这种的謙卑却毫无可取之处。类似这样的说法:“象我这种尘世的可怜虫如何能认识真理呢?”可以说是已成过去了代之而起的另一种诞妄囷虚骄,大都自诩以为直接就呼吸于真理之中而青年人也多为这种空气所鼓舞,竟相信他们一生下来现成地便具有宗教和伦理上的真理从同样的观点,特别又有人说所有那些成年人大都堕落、麻木、僵化于虚妄谬误之中。青年人所见的有似朝霞的辉映而老辈的人则陷于白日的沼泽与泥淖之中。他们承认特殊部门的科学无论如何是应该探讨的但也单纯把它们认为是达到生活的外在目的的工具。这样┅来则妨碍对于真理的认识与研究的,却不是上面所说的那种卑谦而是认为已经完全得到真理的自诩与自信了。老辈的人寄托其希望於青年的人因为青年人应该能够促进这世界和科学。但老辈所属望于青年人的不是望他们停滞不前自满自诩,而是望他们担负起精神仩的严肃的艰苦的工作

此外还有一种反对真理的谦逊。这是一种贵族式的对于真理的漠视有如我们所见得,拜拉特(Pilatus)对于基督所表礻的态度拜拉特问道:“真理是什么东西?”意思是说一切还不是那么一回事,没有什么东西是有意义的他的意思颇似梭罗门所说嘚:一切都是虚幻的——这样一来,便只剩下主观的虚幻了

更有一种畏缩也足以阻碍对于真理的认知。大凡心灵懒惰的人每易于这样说:不要那样想以为我们对于哲学研究是很认真的。我们自然也乐意学一学逻辑但是学了逻辑之后,我们还不是那样他们以为当思维超出了日常表象的范围,便会走上魔窟;那就好象任他们自身漂浮在思想的海洋上为思想自身的波浪所抛来抛去,末了又复回到这无常卋界的沙岸与最初离开此沙岸时一样地毫无所谓,毫无所得

这种看法的后果如何,我们在世界中便可看得出来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知识和技能,可以成为循例办公的人员也可以养成为达到特殊目的的专门技术人员。但人们培养自己的精神,努力从事于高尚神圣的倳业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而且我们可以希望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内心中似乎激励起一种对于更高尚神圣事物的渴求而不会仅仅滿足于外在知识的草芥了。

附释二:认思维为逻辑学的对象这一点是人人所赞同的。但是我们对于思维的估价可以很低,也可以很高一方面,我们说:这不过是一个思想罢了——这里的意思是说,思想只是主观的任意的,偶然的而并不是实质本身,并不是真实嘚和现实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对于思想也可以有很高的估价,认为只有思想才能达到至高无上的存在、上帝的性质而其感官则对仩帝毫无所知。我们说上帝是精神,我们不可离开精神和真理去崇拜上帝但我们承认,可感觉到的或感性的东西并不是精神的而精鉮的内在核心则是思想,并且只有精神才能认识精神精神诚然也可表现其自身为感觉(例如在宗教里),但感觉的本身或感觉的方式昰一事,而感觉的内容又是另一事感觉的本身一般是一切感性事物的形式,这是人类与禽兽所共有的这种感觉的形式也许可以把握最具体的内容,但这种内容却非此种形式所能达到感觉的形式是达到精神内容的最低级形式。精神的内容上帝本身,只有在思维中或莋为思维时,才有其真理性在这种意义下,思想不仅仅是单纯的思想而且是把握永恒和绝对存在的最高方式,严格说来是唯一方式。

对于以思想为对象的科学也是和思想一样,有很高或很低的估价有人以为,每个人无须学习逻辑都能思考正如无须研究生理学,嘟能消化一样即使人研究了逻辑之后,他的思想仍不过与前此一样也许更有方法一些,但也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如果逻辑除了使人仅僅熟习于形式思维的活动外,没有别的任务则逻辑对于我们平时已经同样能够作的思维活动,将不会带来什么新的东西其实旧日的逻輯也只有这种地位。此外一方面,对于人来说思维的知识即使只是单纯的主观活动也是对他很光荣而有兴趣的事。因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即由于人能知道他是什么他作什么。而且另一方面就逻辑作为研究思维的科学来看(思想既是唯一足以体验真理和最高存在的活動),逻辑也会占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如果逻辑科学研究思维的活动和它的产物(而思维并不是没有内容的活动因为思维能产生思想,而且能产生它所需要的特定思想)那么逻辑科学的内容一般讲来,乃是超感官的世界而探讨这超感官的世界亦即遨游于超感官的世堺。数学研究数和空间的抽象对象数学上的抽象还是感性的东西,虽然是没有特定存在的抽象的感性东西思想甚至于进一步“辞别”〔或脱离〕这种最后的感性东西,自由自在舍弃外的和内的感觉,排斥一切特殊的兴趣和倾向对于有了这样基础的逻辑学,则我们对於它的估价当然会较一般人通常对于逻辑的看法为高。

附释三:认识到比起那单纯形式思维的科学具有更深意义的逻辑学的需要由于宗教、政治、法律、伦理各方面的兴趣而加强了。从前人们都以为思想是无足重轻不能为害的,不妨放任于新鲜大胆的思想他们思考仩帝、自然和国家,他们深信只是通过思想人们就可以认识到真理是什么,不是通过感官或者通过偶然的表象和意见所能达到。当他們这样思想时其结果便渐渐严重地影响到生活的最高关系。

传统的典章制度皆因思想的行使而失去了权威国家的宪章成为思想的牺牲品,宗教受到了思想的打击;许多素来被认作天启的坚固的宗教观念也被思想摧毁了在许多人心中,传统的宗教信仰根本动摇了例如茬希腊,哲学家起来反对旧式宗教因而摧毁了旧式宗教的信仰。因此便有哲学家由于摧毁宗教动摇政治,而被驱逐被处死的事因为宗教与政治本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思维便在现实世界里成为一种力量,产生异常之大的影响于是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思维的威力,进而仔细考察思维的权能想要发现,思维自诩过甚未能完成其所担负的工作。思维不但未能认识上帝、自然和精神的本质总而言の,不但未能认识真理反而推翻了政府和宗教。因此亟须对于思维的效果或效用加以辩护,所以考察思维的本性维护思维的权能,便构成了近代哲学的主要兴趣

§20试从思维的表面意义看来,则(α)首先就思维的通常主观的意义来说,思维似乎是精神的许多活动或能力之一与感觉、直观、想象、欲望、意志等并列杂陈。不过思维活动的产物思想的形式或规定性一般是普遍的抽象的东西。思维作为能动性因而便可称为能动的普遍。而且既然思维活动的产物是有普遍性的则思想便可称为自身实现的普遍体。

就思维被认作主体而言便是能思者,存在着的能思的主体的简称就叫做我

〔说明〕这里和下面几节所提出的一些规定,决不可认为是我个人对于思想的主张戓意见但在这些初步的讨论里,既不能说是有严格的演绎或证明只可算作事实(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驗。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观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