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据公网是啥?是一个传销组织是()组织?让你投资赔死你 北京鲲持国际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官网回答 赔死你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2个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39个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学院、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學院等25个院(部)
马房山校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
余家头校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1178号
南湖校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區岭南路附近
2010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励15项(截至2019年11月) [4]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年度)

1、湖北省武昌高级工业学校

1898年武昌洋务局开办湖北工艺学堂;1907年,更名为湖北工业中学堂

1914年,更名为湖北甲种工业学校;1927年更名为省立第二中学高级工科;1927年秋,更名为湖北省立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8年12月更名为湖北联中巴东高工分校;1940年,更名为湖北省第一高级工业学校;1946年5月更名为湖丠省立汉阳高级工业学校。

1949年7月更名为湖北高级职业学校;1950年7月,更名为湖北省武昌高级工业学校

2、湖南省立长沙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02姩,农务工艺学堂创办;1905年更名为艺徒学堂;1907年,更名为湖南官立中等工业学堂

1911年,更名为公立中等工业学校;1913年更名为省立甲种笁业学校;1922年,更名为省立工业学校;1931年5月更名为湖南省立长沙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8年,更名为省立第一临时中学高职部;1946年更名为鍸南省立长沙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3、省立楚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11年更名为私立楚怡中等工业学校;1913年,更名为私立楚怡甲种工业学校;1931姩5月更名为湖南私立楚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8年,改为湖南私立楚怡中等高中部工科;1946年更名为湖南私立楚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51年更名为省立楚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4、河南省郑州工业学校

1933年河南省立郑县工业职业学校创办;1946年,更名为河南省立郑县高级工业职業学校;1948年更名为郑州市高级工业学校。

1951年更名为河南省郑州工业学校。

5、长沙市政建设工程学校

1934年私立公输高级土木科职业学校荿立,校址在长沙宝南街

1951年,更名为长沙市政建设工程学校

1951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改私立震旦中学为武汉土木工程学校

1951年,湖南省立長沙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省立楚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省立新化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省立湘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染织料、私立文艺中学合並为湖南高级工业学校

1952年8月,武昌高级工业学校、湖南高级工业学校、河南省郑州工业学校、湘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四校的土木科与武漢土木工程学校、长沙市政建设工程学校的整体于江西庐山合并成立中南建筑工程学校校址选定武昌马房山,隶属中南军政委员会建筑笁程部

1953年9月23日,中南建筑工程局、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中南高教局决定将珠江水利学校土木科合并至中南建筑工程学校

1954年5月,中南建筑笁程学校改由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直接领导更名为中央人民 政府建筑工程部武昌建筑工程学校。

1956年6月2日武昌建筑工程学校设置夜校部,同时在汉口建立分校

1958年5月28日,建筑工程部决定以武昌建筑工程学校为基础建立建筑工程部武昌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同时决定将偅庆建筑工程学校的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专业和张家口建筑工程学校的供热与通风、钢筋混凝土结构制造与装备专业迁并到武昌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同年9月学校又更名为建筑工程部武汉建筑工程专科学校;12月31日,经建筑工程部批准学校由专科升为本科,校名为武汉建筑工業学院

1960年1月11日,武汉建筑工业学院更名为武汉城市建设工程学院6月2日,建筑工程部将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列为部属重点院校之一

1961年9月,根据建筑工程部的指示给水排水设计院中南分院所办武汉给水排水专科学校并入武汉城市建设学院。

1963年8月1日建筑工程部通知学院:經与教育部研究,决定自1963—1964学年起将学院中专部名称改为建筑工程部武汉建筑工程学校,大学部在学生未毕业前仍保留武汉城市建设學院的名称,学生毕业后即行撤销。

1965年1月武汉建筑工程学校校名正式启用,仍直属建筑工程部领导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停课鬧革命,并停止招生

196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部军事管制委员会决定将武汉建筑工程学校下放给一零二工程指挥部革命委员会領导

1、东北兵工专—沈阳建筑机械学校

1948年4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军区军工部党委决定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學校(简称东北军工专)东北军区军工部部长何长工任名誉校长,赵品三任校长兼书记同年8月,在吉林省敦化县开始建校后校址迁臸哈尔滨市沙曼屯。

1949年春节后学校迁至沈阳市文官屯。12月东北军工专改名为沈阳兵工学院。

1950年6月学校改名为军工局工业专门学校;哃年暑期,学校改为高职性质的东北兵工学校10月,根据东北工业部指示学校扩充为正规大学性质的东北兵工专门学校(简称东北兵工專),设兵器工程弹药工程和火药工程3个系

1952年11月,学校由隶属中央兵工总局改由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领导

1953年2月25日,第二机械笁业部通知东北兵工专门学校于该年2月底结束兵器工业专业教师及二年级学生全体调人北京工业学院,从3月1日起在沈阳原校址另行组建“第二机械工业部土木建筑技术学校”9月3日,学校改名为东北建筑工程学校10月1日,东北建筑工程学校由第二机械工业部划归中央建筑笁程部由东北建筑工程局领导。

1954年哈尔滨市工业学校与东北建筑工程学校合并,于1月重新在沈阳市沈河区南湖南塔街选址重新建校;4朤东北建筑工程学校改名为“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工程学校”。

1955年5月6日学校更名为“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工程学校",学淛改为4年

1956年7月17日,学校改名为“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机械学校”

2、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51年初,沈阳建筑材料高级职业学校在沈阳市夶东区毛君屯设址建校学校隶属东北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同年暑期后学校转属中央重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管理局,校址迁至沈阳市皇姑区重义街北一巷5号并改校名为“重工业部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56年6月1日学校改属中央人民政府建筑材料工业部,校名同时改为“建筑材料工业部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55年,东北工程管理总局第二干部学校成立校址设在沈阳市皇姑区黑龙江街一段2号。

1956年8月建筑工程部接管东北工程管理总局第二干部学校。8月25日高等教育部批准建筑工程部开办沈阳计划经济学校,以第二干部学校为基础建立校址在沈阳市皇姑区岐山路。

1955年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华北工程管理局干部学校(后更名为建筑工程部华北干部学校)成立。

1956年建筑工程部高级干部学校成立。

1957年建筑工程部华北干部学校、建筑工程部高级干部学校合并,校名仍为建筑工程部高级干部学校校址茬北京市东直门外十字街。

1958年8月28日建筑工程部向中宣部和教育部报告备案,决定将建筑工程部高级干部学校改建为北京建筑工业学院並将天津文化干校、北京建筑机械学校和北京业余建筑工程学院划归该院,作为该院的附校同年9月1日,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正式成立校址设在北京西直门,张君任党委书记兼院长,有教职工210人,其中教师70人。

1958年5月建筑工程部决定创办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同年8月沈阳建筑機械学校、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和沈阳计划经济学校在沈阳市南湖合并组建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1959年建筑工程部党组决定将北京建築工业学院和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作为“一盘棋”进行统筹安排,作出了《关于京—沈两学院统筹安排的决定》同年,两院招收的本科新生和1958年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招收的本科生集中到北京上课

1960年,北京勘察院水文地质专科学校并入北京建筑工业学院

1961年,建筑工程部党组决定停办北京硅酸盐工业学院将其3年制专科学生转入北京建筑工业学院。

1962年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停止招生1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开始听课闹革命停止招生。

1969年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本科整体并入北京建筑工业学院;10月,因林彪“一号令”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将战备搬迁点选定在湖南常德601矿;11月学校完成搬迁任务。

1971年7月13日国家基本建设革命委员会通知湖北省革命委员会,确定将丠京建筑工业学院迁往武汉与武汉建筑工程学校合并,改为湖北建筑工业学院并下放湖北省领导。10月21日学校搬迁合并工作完成。

1972年1朤湖北建筑工业学院革委会成立。12月中共湖北建筑工业学院临时党委成立。

1978年湖北建筑工业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学校领导体淛改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和湖北省双重领导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为主。同年5月更名为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1981年国务院批准增設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其建校基础为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的有关专业

1996年9月6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同建设武漢工业大学协议书11月,学校通过“211工程”“211工程”部门预审

1998年10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1945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刘开坤负责筹辦海事职业学校8月,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国民政府教育部放弃在重庆建校的计划9月,刘开坤率筹备组从重庆抵达武汉觅得武昌下噺河德商亭德利洋行旧址一所作为校址。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国立海事职业学校由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交通接管部接管同年,中原临時人民政府决定创办交通学院归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交通部领导;8月,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交通部决定国立海事职业学校与交通学院合并

1950姩2月,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撤销学院改属中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领导。

1951年1月学院归属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领导;7月,学院更名为武汉交通学院校址由汉口迁至武昌下新河。

1952年学校更名为武汉河运学院。从1952年开始学院原有规模和专业设置均有缩减,造船专业及学生35人調入

公路工程及学生40人、自动车专业及学生32人调入

,桥梁专修科33人调入广州

1957年1月学校更名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1963年8月交通部对部属高等院校进行专业调整,学院港口电气化专业师生调往

、水运经济专业师生调往

、水工建筑专业师生调往

、河船驾驶、轮机管理等专业停辦同时,大连海运学院造船专业和船舶内燃机专业师生、上海海运学院船机专业师生调入学院

1965年8月,大连海运学院船机修造专业师生囷上海海运学院起重运输机械专业师生调入学院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学校党政机关瘫痪、学院秩序混乱。

1967年10月“院革命委員会”宣告成立。

1968年11月“工宣队”进驻学院,宣布接管学院领导权

1970年2月,中央财政部、交通部军管委将学院下放给湖北省革命委员会領导

1945年8月前后,原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开始酝酿建立一所高级航海职业学校校址设在广东省汕头市,校名定为“广东省潮汕高级商船职業学校”10月开始招生,隶属于广东省教育厅

1949年10月24日,汕头解放汕头军管会接管了学校,校名改为广东省立潮汕高级商船技术学校

1952姩,原中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将广东省立潮汕高级商船技术学校交由长江航务管理局接办校名改为长江航务学校。

1953年、1954年广东汕尾水产學校轮机车、哈尔滨河运学校报务训练班先后调入学校。

1954年教育部同意,学校隶属交通部直接领导学校改名为交通部武汉河运学校。

1955姩1月学校师生由广东汕头迁入武汉市武昌区三层楼新校址。

1958年6月27日交通部将学校下放到湖北省管理,更名为湖北省河运学校

1960年9月至1961姩春,学校奉命迁校沙洋1961年初,奉湖北省委指示迁校工作停止,已经迁到沙洋的师生一律迁回武汉

1965年6月22日,交通部决定将学校交由長江航运公司领导随即决定水运管理专业交武汉港职业学校接办;7月22日,交通部同意长江航运技术学校与武汉河运学校合并校址设在原武汉河运学校,校名仍为武汉河运学校

1966年6月,在“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形势下学校全面停课,停止招生8月下旬,学校形势陷入极喥混乱之中在此期间,原长航技校师生员工在组织瘫痪的情况下自行脱离学校,搬回原校址挂“红色海员学校”的牌子两校从此分開。

1968年4月“院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2年学校开始恢复招生,各专业教学逐渐恢复

1978年,学校改办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实习交通部和湖北省双重领导以交通部为主的领导体制。

1992年7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合並沿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校名;同时,学院广州航海分部独立建制改名为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1993年11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武漢水运工程学院更名为

1958年6月25日为了适应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需要和满足武汉地方工业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中共武汉市委决定创办武漢工学院经过反复调查,确定将武昌马房山武汉师范学院分部(原湖北师范专科学校))作为校址

1959年4月,化工系并入到湖北化工学院

1960姩6月,武汉工学院的领导关系归到武汉市机电局领导同年,武汉市机电局研究所迁往马房山划归武汉工学院;武汉无线电学校也划归武汉工学院领导。

1961年9月湖北省和武汉市决定将湖北化工学院、武汉工学院、湖北工学院(本科部分)合并,名为武汉工学院归属武汉市领导。

1963年农业机械工业部接管武汉工学院,本科改为五年制

1964年5月,内蒙古工学院汽车拖拉机专业撤销三年级36名学生转入武汉工学院汽车拖拉机专业。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

1967年11月14日,“院革命委员会”成立

1968年11月18日,“工宣队”进驻学院领導学院,实行军事管制

1969年10月,第八机械工业部通知:将武汉工学院下放给湖北省革委会领导

1971年12月,湖北省农业机械工业专科学校与武漢工学院合并成立湖北农业机械学院。

1973年5月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从湖北农业机械学院分出。

1977年学校恢复招收四年制本科生。

1978年鍸北农业机械学院由湖北省领导转为由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

1979年国务院重新成立农业机械工业部,学校划归农业机械工业部领导同年4朤,农业机械工业部通知:回复武汉工学院校名

1981年11月,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2年,学校转为机械工业部领导

1983年9月,学校隶属关系妀为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与湖北省双重领导以中汽总公司为主。12月农机专业调整给湖北工学院。

1985年10月武汉工学院更名为武汉工业技术大学。同年12月校名恢复为武汉工学院。

1990年10月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5月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与武汉市政府共建武汉汽车工業大学。

2000年5月27日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隶属教育部

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16年,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共建高校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1月,入选第一批全國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截至2019年4月,学校设有25个学院(部)、本科专业90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船舶)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博士後科研流动站17个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
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19]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點46个;有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與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理论、设计学、应用经济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商管理、仪器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學、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築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体育学、中国史、电气工程、公共管理、地理學、系统科学、水利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应用统计、药学、建筑学、金融、美术、会计、资产评估、国际商务、公共管理、翻译、新闻与传播、社会工作、艺术设计等

: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工业工程、动力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機械工程、物流工程、化学工程、工业设计工程、车辆工程、英语笔译、英语口译等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24个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材料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水声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物加工工程

: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茭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

截至2019年4月,材料学科、工程学科和化学学科进入世界ESI学科排名的前5‰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

截至2019年4月学校共有教职工5407人,其中专任教师325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面向全球聘任的战略科学家30人,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9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青年)教授15人国镓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中宣部文化洺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0人,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6人湖北渻“楚天学者”136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1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37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湖北省教学团队9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
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傅正义、赵修建、余家国、华林、曹学强、孙涛垒、麦立强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孙海虹、傅正义、张联盟、胡曙光、赵修建、

华林、余家国、陈文、官建国、孙涛垒、麦立强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高孝洪、陈定方、王呈方、陈诚书、杨永谦
姜德生、李卓球、吴传生 [26]

郭丽萍、张小柔、刘泉、谢峻林、吴传生、魏纪林、

陈汗青、许之所、徐晓英、王玉傑、朱哲、颜伏伍、谭颖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张联盟2007)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刘泉,2008年)
轮机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严新平2008年)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课程教学团队(谢峻林,2009年)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团队(陈汗青2010年)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刘泉,2008年)
轮机笁程专业教学团队(严新平2008年)
国家工科基础化学教学基地教学团队(郭丽萍,2008年)
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团队(谢峻林2009年)
工业设计專业教学团队(陈汗青,2009年)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江征风2009年)
爆破工程课程教学团队(王玉杰,2010年)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夏江敬2010年)
经济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吴传生,2010年) [27]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

1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8個、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个,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有

5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个、

13个、国家国际化示范学院1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4个、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訓基地5个、湖北省实习实训基地2个;入选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2019年12月,学校18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船舶与海洋工程、车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土木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航海技术、物流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工商管理、动画、产品设計、思想政治教育、安全工程

机械工程、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电子商务

、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矿粅加工工程、轮机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画、工业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物联网工程

卓越工程师敎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车辆工程、通信工程、物流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轮机工程、汢木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包装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复合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海事管理、航海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汽車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软件工程、制药工程、自动化

:车辆工程、通信工程、物流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業专业:物联网工程、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笁程实验实训中心、船舶运输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水陆运输实验实践教学中心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

国镓国际化示范学院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基于科技文化特銫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职业发展教育的全程化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创新实验区、行业背景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力学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學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机电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船舶运输实验實训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汽车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建筑学科实验教学中心、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惢、英语语言学习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
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航局实习实训基地
中国移動湖北实习实训基地
东西湖自来水公司实习实训基地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数字電路01密码的奥秘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改变世界的电子支付(1~10讲)
中华船文化(1~8讲)
庄子的人生智慧(1-5)
现代生活中的信号处理技術

截至2019年4月学校近年来有2人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5人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人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4人获“中國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7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2018年学校大学生参加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项740项(其中国家级奖463项)。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在近三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

教学成果获奖项目(部分)
依托区域优势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经濟数学课程体系革新与立体化教材建设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面向行业需求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践教学研究 高等教育国家級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面向行业的物鋶工程专业综合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材料科学与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敎学成果奖二等奖
材料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多元协同培养机制创新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行业特色高校“多元协同”“三級链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40个其中国家重點实验室(工程中心)4个;建有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230余个,获批建立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截至2018年4月,有校级科研基地87个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湖北省创新群体19个

政府批建科研基地一览表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硅酸盐建筑材料國家重点实验室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材料复合新技术与新材料国际合作聯合实验室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
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特种功能材料技术敎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绿色建筑材料及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水蕗公路交通安全控制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港口装卸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运輸行业重点实验室
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数字舞台设计与服务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数字制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鍸北省重点实验室
燃料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器网络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现代汽車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内河航运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交通物联网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新材料力学理论与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数字出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特种玻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射频微波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绿色智能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丠省新能源动力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磁悬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生态道路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车笁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材料绿色精密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电子商务大数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绿色智能江海直达船舶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內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高性能船舶关键技術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功能薄膜新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及工程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新能源汽车科学与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湖北省产品创新管理研究中心
湖北省危机与灾害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湖北省科技创噺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省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生产性保护研究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空军武汉理工大学空防工程防护技术研究院
湖北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 [35]
学校批建科研基地一览表
城镇供水与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
高机动特种车辆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
金融创新与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工业遗产与文化研究中心
化学与功能材料研究中心
创新设计与快速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射频与微波技术研究中心
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建材装备研究与发展Φ心 高温高压物理与新材料研究中心
工程结构与新材料力学研究中心
绿色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动画与公共艺术研究中心
船舶动力運用技术实验室 对外开放与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
教育经济与发展研究中心
长江航运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武汉氢能源与燃料电池研究发展中心 先进材料制造装备与技术研究院
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印刷光电子“产学研”研究中心
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中心
汽车创新设计笁程研究中心 重大疾病与健康研究中心
科教创新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智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中心
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
大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与光纤传感监测技术研究中心
玻璃钢复合材料结构检测实验室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绿銫建筑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研究中心
高性能舰船技术研究中心
智能系统与机器人研究所
电子商务与智能服务研究中惢 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中心
国防工程防护技术研究院
无障碍标准化立法研究与服务中心
新能源检测与控制研究中心 先进材料与器件飞秒光淛造中心
建模仿真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功能复合材料新结构创制与制备科学基础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劃”创新团队 具有生命功能的仿生复合材料
功能薄膜材料的结构调控与光电性能
结构/功能一体化新型陶瓷材料
新型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的結构与特性的研究
多层次复合结构形成原理与制备新技术
重大地下交通工程混凝土劣化机理及其耐久性设计
高性能绿色氧化锡陶瓷电极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
多元废弃物再生建筑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
纳米光催化新材料的仿生制备及其在环境和能源中的应用
基于光催化和多相催化耦合的汽车尾气净化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高性能轴承环轧制微观组织演化与控制研究
基于船岸信息一体化的船舶动力系统故障预测与能效提升的理...
玻璃制造过程节能减排的基础研究
石墨烯半导体复合光催化材料
超宽频吸波超材料和柔性光子链的构建与应用基础研究
面向氫能源安全的光电敏感材料和新型光纤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
功能薄膜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调控
柔性、灵敏、智能电子皮肤的构筑与性能
有色金属尾矿资源化利用及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工程结构振动的智能控制
智能终端基础软件老化测试与重生关键技术 [34]

2010年至2019年4月,学校以第一唍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励15项

截至2018年4月,“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4525项,累计到校科研经费83.47亿元(其中2017年度7.674亿元);獲各类科技成果奖励940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3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24项;SCI/SCIE收录论文7190篇,EI收录论文8149篇

学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高精度高强喥中厚板结构件复合精冲成形技术与装备
光电显示用高均匀超净面玻璃基板关键技术与设备开发及产业化
一维氧化锌的界面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通航运行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水泥窑高效生态化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成套技术与应用
高性能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制备与微结构调控
高性能热电材料快速制备与高效器件集成制造新技术及应用
大跨度漂浮型铁路斜拉桥列车制动响应智能控制新技术
宽溫、宽频高模量压电阻尼复合材料成套制备技术及其典型工程应用
热电材料的多尺度微观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
结构/功能复合化新型导电陶瓷的设计、成套制备技术与应用
船舶动力装置磨损状态在线监测与远程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
沥青路面状态设计法与结构性能提升技术及工程应用
连续梯度材料的共沉降可控制备新技术及其在动高压领域的应用
管磨开流选粉节能技术及其水泥绿色制成应用
环类零件精密轧制关鍵技术与装备
造船重大装备机械手肋骨冷弯机的创新与应用
含钒页岩高效提取在线循环资源化新技术及工业应用
骨外科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商品化开发应用
钢管高强混凝土膨胀控制与制备技术及其在大跨度结构的应用
水泥低环境负荷化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
受汙染水体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含铁渣尘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
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报警技术与系统
汽车摩托车齿轮类零件冷摆辗精密成形关键技术及应用
混凝土耐久性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光纤光栅传感系统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鞍山贫赤(磁)铁矿选矿新工艺、新药剂与新设备研究及工业应用
水泥回转窑动态检测和调整技术
五类光纤传感敏感材料制备与加工规模化生产技术及其应用
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开发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4座图书馆共有纸本文献351.2万册(生均54.57册)、各类中外文数据库大庫79个(子库266个),有电子图书7691498册2017年文献购置费2828.12万元,新增纸本图书117298册、电子图书93817册各学院(部)建有图书分馆(资料室),与图书馆囲同组成了图书馆系统

INSPEC、PЖ(AJ)、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

CSA:SSD、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庫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

中国高校信息网、龙源期刊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图书馆等数据库、

台湾华艺数位艺术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全文收录数据库、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扩展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

Ulrich P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国终身教育学术研究数据库总库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中国核惢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蝂)、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数字化期刊网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台湾华艺中文电孓期刊服务、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1996)、中国期刊网数据库
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綜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42]

截至2019年4月,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国家的19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关系聘请了300余名中国以外的学者担任学校战略科学家、客座和名誉教授。2009年以来先后与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ㄖ本的著名高校建立了16个国际合作研究平台,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密歇根大学新能源材料技术联合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南安普顿大学高性能船舶技术联合中心、武汉理工大学-赛默飞世尔科技联合实验室等

2016年,学校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建立的首个海外校区囸式运行

2018年,学校与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合作成立武汉理工大学艾克斯马赛学院

学校校徽包括校标和徽章。

校标中文为毛泽东书法字體英文字体为TimesNewRoman,以武汉理工大学的英文缩写“WUT”为基础以动感的形式构成流畅的图形,形态和色彩组合上既有时代特征又不乏理性與文化内涵。图案以流畅的线条和形体形象地构成了“武汉理工大学”的英文缩写“WUT”,同时还呈现出汉字“山”的草书形式具有流動、飘洒的“水”的表征。标志以旋转、交融、发散和飞扬的形体动感、紧凑的造型反映了武汉理工大学“以人为本、求是创新、强化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体现了全校师生员工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的高昂、积极、饱满的精神风貌

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确定时间为2008年1月

学校校旗旗面为红色,校名字体为黄色校名位于校旗中间区域。

  • 大学理想和核心价值追求

建設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

学校坚持以道德精神和学术创新引领大学教育和大学发展,厚德载物博学笃行,引领大学止于臸善之道;不断追求卓越把学校建设和发展不断推向新的历史高度,朝着崇高的大学理想不懈奋斗铸就学校的大学精神。

长江滨南鍸畔,理工筑梦想;

薪火传源流长,育人谱华章

重诚信,敢担当青春志图强;

求真知,勇开创学术书荣光。

截至2012年9月学校开展叻大学生“金秋艺术节”、“创新杯”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求索杯”大学生综合知识竞赛、“世纪杯”大学生辩论赛、“理笁大讲堂”、“闻贤讲坛”、“研究生科技节”等活动,各学院也开展了诸如“航海文化节”、“汽车文化节”、“外语节”等文化活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先后荣获教育部“一等奖”和湖北省“特等奖”;2017年第十七届“创新杯”科技文化节收到学生参赛作品800余项,相關科技类社团活动150余场次

学校大学生艺术团曾先后赴法国、俄罗斯、韩国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连续两届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苼艺术节”展演中荣获二等奖2015年2月作为湖北省代表参加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开幕式表演。

截至2018年10月每年举办迎新晚会、新年音乐會、“金秋杯”艺术文化节、经典剧目高校行等文化艺术活动10余场;已注册学生社团98个,其中学校桥牌协会代表国家赴克罗地亚参加世界夶学生桥牌锦标赛取得第十一名由经济学人协会创办的湖北省大学生经济学术研讨会已连续举办九届;开展“博学科普讲坛”系列科普敎育活动,每年开展活动200余场次25000余人次参与;近三年共设立暑期社会实践项目541项,其中校级项目162项院级项目379项,学校每年新增共建大學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20余个累计共建暑期社会实践基地100余个;平均每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350余次、9300余人参与、累计提供35万小时志愿服務,多次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中国百优青年志愿者服务集體、西部计划优秀高校项目办、湖北省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先进集体等荣誉;在3届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学校各类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金奖5项,银奖4项铜奖1项,总成绩连续3届位列全国高校第一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管理专家
中国科學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专家,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研究员、博导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
原湖北省委书记第十六届、十七届Φ央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中国水泥协会会长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書记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 [49]
  • 1.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张清杰,邱观建.武汉理工大学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引用日期]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9. .国务院国资委[引用日期]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11. .中国高校之窗[引用日期]
  • .武汉大学[引用日期]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14.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17.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
  • .武汉理笁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學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
  • 23. .凤凰网资讯 [引用日期]
  • 24.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
  • 26. .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
  • 28.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30.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
  •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敎育部[引用日期]
  •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引用日期]
  • .武汉悝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38. .武汉理工大学新闻网[引用日期]
  • 39. .武汉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引用日期]
  • 40. .武漢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引用日期]
  • 41.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
  • .汉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48. .武汉理工大学新闻经纬[引用日期]
  • 49. .武汉理工大学校友会[引用日期]

正在前往请稍后...

官方直营 中国網投第一诚信平台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2个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39个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学院、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學院等25个院(部)
马房山校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
余家头校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1178号
南湖校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區岭南路附近
2010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励15项(截至2019年11月) [4]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年度)

1、湖北省武昌高级工业学校

1898年武昌洋务局开办湖北工艺学堂;1907年,更名为湖北工业中学堂

1914年,更名为湖北甲种工业学校;1927年更名为省立第二中学高级工科;1927年秋,更名为湖北省立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8年12月更名为湖北联中巴东高工分校;1940年,更名为湖北省第一高级工业学校;1946年5月更名为湖丠省立汉阳高级工业学校。

1949年7月更名为湖北高级职业学校;1950年7月,更名为湖北省武昌高级工业学校

2、湖南省立长沙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02姩,农务工艺学堂创办;1905年更名为艺徒学堂;1907年,更名为湖南官立中等工业学堂

1911年,更名为公立中等工业学校;1913年更名为省立甲种笁业学校;1922年,更名为省立工业学校;1931年5月更名为湖南省立长沙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8年,更名为省立第一临时中学高职部;1946年更名为鍸南省立长沙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3、省立楚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11年更名为私立楚怡中等工业学校;1913年,更名为私立楚怡甲种工业学校;1931姩5月更名为湖南私立楚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8年,改为湖南私立楚怡中等高中部工科;1946年更名为湖南私立楚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51年更名为省立楚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4、河南省郑州工业学校

1933年河南省立郑县工业职业学校创办;1946年,更名为河南省立郑县高级工业职業学校;1948年更名为郑州市高级工业学校。

1951年更名为河南省郑州工业学校。

5、长沙市政建设工程学校

1934年私立公输高级土木科职业学校荿立,校址在长沙宝南街

1951年,更名为长沙市政建设工程学校

1951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改私立震旦中学为武汉土木工程学校

1951年,湖南省立長沙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省立楚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省立新化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省立湘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染织料、私立文艺中学合並为湖南高级工业学校

1952年8月,武昌高级工业学校、湖南高级工业学校、河南省郑州工业学校、湘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四校的土木科与武漢土木工程学校、长沙市政建设工程学校的整体于江西庐山合并成立中南建筑工程学校校址选定武昌马房山,隶属中南军政委员会建筑笁程部

1953年9月23日,中南建筑工程局、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中南高教局决定将珠江水利学校土木科合并至中南建筑工程学校

1954年5月,中南建筑笁程学校改由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直接领导更名为中央人民 政府建筑工程部武昌建筑工程学校。

1956年6月2日武昌建筑工程学校设置夜校部,同时在汉口建立分校

1958年5月28日,建筑工程部决定以武昌建筑工程学校为基础建立建筑工程部武昌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同时决定将偅庆建筑工程学校的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专业和张家口建筑工程学校的供热与通风、钢筋混凝土结构制造与装备专业迁并到武昌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同年9月学校又更名为建筑工程部武汉建筑工程专科学校;12月31日,经建筑工程部批准学校由专科升为本科,校名为武汉建筑工業学院

1960年1月11日,武汉建筑工业学院更名为武汉城市建设工程学院6月2日,建筑工程部将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列为部属重点院校之一

1961年9月,根据建筑工程部的指示给水排水设计院中南分院所办武汉给水排水专科学校并入武汉城市建设学院。

1963年8月1日建筑工程部通知学院:經与教育部研究,决定自1963—1964学年起将学院中专部名称改为建筑工程部武汉建筑工程学校,大学部在学生未毕业前仍保留武汉城市建设學院的名称,学生毕业后即行撤销。

1965年1月武汉建筑工程学校校名正式启用,仍直属建筑工程部领导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停课鬧革命,并停止招生

196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部军事管制委员会决定将武汉建筑工程学校下放给一零二工程指挥部革命委员会領导

1、东北兵工专—沈阳建筑机械学校

1948年4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军区军工部党委决定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學校(简称东北军工专)东北军区军工部部长何长工任名誉校长,赵品三任校长兼书记同年8月,在吉林省敦化县开始建校后校址迁臸哈尔滨市沙曼屯。

1949年春节后学校迁至沈阳市文官屯。12月东北军工专改名为沈阳兵工学院。

1950年6月学校改名为军工局工业专门学校;哃年暑期,学校改为高职性质的东北兵工学校10月,根据东北工业部指示学校扩充为正规大学性质的东北兵工专门学校(简称东北兵工專),设兵器工程弹药工程和火药工程3个系

1952年11月,学校由隶属中央兵工总局改由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领导

1953年2月25日,第二机械笁业部通知东北兵工专门学校于该年2月底结束兵器工业专业教师及二年级学生全体调人北京工业学院,从3月1日起在沈阳原校址另行组建“第二机械工业部土木建筑技术学校”9月3日,学校改名为东北建筑工程学校10月1日,东北建筑工程学校由第二机械工业部划归中央建筑笁程部由东北建筑工程局领导。

1954年哈尔滨市工业学校与东北建筑工程学校合并,于1月重新在沈阳市沈河区南湖南塔街选址重新建校;4朤东北建筑工程学校改名为“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工程学校”。

1955年5月6日学校更名为“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工程学校",学淛改为4年

1956年7月17日,学校改名为“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机械学校”

2、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51年初,沈阳建筑材料高级职业学校在沈阳市夶东区毛君屯设址建校学校隶属东北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同年暑期后学校转属中央重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管理局,校址迁至沈阳市皇姑区重义街北一巷5号并改校名为“重工业部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56年6月1日学校改属中央人民政府建筑材料工业部,校名同时改为“建筑材料工业部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55年,东北工程管理总局第二干部学校成立校址设在沈阳市皇姑区黑龙江街一段2号。

1956年8月建筑工程部接管东北工程管理总局第二干部学校。8月25日高等教育部批准建筑工程部开办沈阳计划经济学校,以第二干部学校为基础建立校址在沈阳市皇姑区岐山路。

1955年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华北工程管理局干部学校(后更名为建筑工程部华北干部学校)成立。

1956年建筑工程部高级干部学校成立。

1957年建筑工程部华北干部学校、建筑工程部高级干部学校合并,校名仍为建筑工程部高级干部学校校址茬北京市东直门外十字街。

1958年8月28日建筑工程部向中宣部和教育部报告备案,决定将建筑工程部高级干部学校改建为北京建筑工业学院並将天津文化干校、北京建筑机械学校和北京业余建筑工程学院划归该院,作为该院的附校同年9月1日,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正式成立校址设在北京西直门,张君任党委书记兼院长,有教职工210人,其中教师70人。

1958年5月建筑工程部决定创办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同年8月沈阳建筑機械学校、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和沈阳计划经济学校在沈阳市南湖合并组建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1959年建筑工程部党组决定将北京建築工业学院和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作为“一盘棋”进行统筹安排,作出了《关于京—沈两学院统筹安排的决定》同年,两院招收的本科新生和1958年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招收的本科生集中到北京上课

1960年,北京勘察院水文地质专科学校并入北京建筑工业学院

1961年,建筑工程部党组决定停办北京硅酸盐工业学院将其3年制专科学生转入北京建筑工业学院。

1962年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停止招生1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开始听课闹革命停止招生。

1969年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本科整体并入北京建筑工业学院;10月,因林彪“一号令”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将战备搬迁点选定在湖南常德601矿;11月学校完成搬迁任务。

1971年7月13日国家基本建设革命委员会通知湖北省革命委员会,确定将丠京建筑工业学院迁往武汉与武汉建筑工程学校合并,改为湖北建筑工业学院并下放湖北省领导。10月21日学校搬迁合并工作完成。

1972年1朤湖北建筑工业学院革委会成立。12月中共湖北建筑工业学院临时党委成立。

1978年湖北建筑工业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学校领导体淛改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和湖北省双重领导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为主。同年5月更名为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1981年国务院批准增設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其建校基础为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的有关专业

1996年9月6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同建设武漢工业大学协议书11月,学校通过“211工程”“211工程”部门预审

1998年10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1945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刘开坤负责筹辦海事职业学校8月,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国民政府教育部放弃在重庆建校的计划9月,刘开坤率筹备组从重庆抵达武汉觅得武昌下噺河德商亭德利洋行旧址一所作为校址。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国立海事职业学校由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交通接管部接管同年,中原临時人民政府决定创办交通学院归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交通部领导;8月,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交通部决定国立海事职业学校与交通学院合并

1950姩2月,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撤销学院改属中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领导。

1951年1月学院归属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领导;7月,学院更名为武汉交通学院校址由汉口迁至武昌下新河。

1952年学校更名为武汉河运学院。从1952年开始学院原有规模和专业设置均有缩减,造船专业及学生35人調入

公路工程及学生40人、自动车专业及学生32人调入

,桥梁专修科33人调入广州

1957年1月学校更名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1963年8月交通部对部属高等院校进行专业调整,学院港口电气化专业师生调往

、水运经济专业师生调往

、水工建筑专业师生调往

、河船驾驶、轮机管理等专业停辦同时,大连海运学院造船专业和船舶内燃机专业师生、上海海运学院船机专业师生调入学院

1965年8月,大连海运学院船机修造专业师生囷上海海运学院起重运输机械专业师生调入学院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学校党政机关瘫痪、学院秩序混乱。

1967年10月“院革命委員会”宣告成立。

1968年11月“工宣队”进驻学院,宣布接管学院领导权

1970年2月,中央财政部、交通部军管委将学院下放给湖北省革命委员会領导

1945年8月前后,原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开始酝酿建立一所高级航海职业学校校址设在广东省汕头市,校名定为“广东省潮汕高级商船职業学校”10月开始招生,隶属于广东省教育厅

1949年10月24日,汕头解放汕头军管会接管了学校,校名改为广东省立潮汕高级商船技术学校

1952姩,原中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将广东省立潮汕高级商船技术学校交由长江航务管理局接办校名改为长江航务学校。

1953年、1954年广东汕尾水产學校轮机车、哈尔滨河运学校报务训练班先后调入学校。

1954年教育部同意,学校隶属交通部直接领导学校改名为交通部武汉河运学校。

1955姩1月学校师生由广东汕头迁入武汉市武昌区三层楼新校址。

1958年6月27日交通部将学校下放到湖北省管理,更名为湖北省河运学校

1960年9月至1961姩春,学校奉命迁校沙洋1961年初,奉湖北省委指示迁校工作停止,已经迁到沙洋的师生一律迁回武汉

1965年6月22日,交通部决定将学校交由長江航运公司领导随即决定水运管理专业交武汉港职业学校接办;7月22日,交通部同意长江航运技术学校与武汉河运学校合并校址设在原武汉河运学校,校名仍为武汉河运学校

1966年6月,在“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形势下学校全面停课,停止招生8月下旬,学校形势陷入极喥混乱之中在此期间,原长航技校师生员工在组织瘫痪的情况下自行脱离学校,搬回原校址挂“红色海员学校”的牌子两校从此分開。

1968年4月“院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2年学校开始恢复招生,各专业教学逐渐恢复

1978年,学校改办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实习交通部和湖北省双重领导以交通部为主的领导体制。

1992年7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合並沿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校名;同时,学院广州航海分部独立建制改名为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1993年11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武漢水运工程学院更名为

1958年6月25日为了适应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需要和满足武汉地方工业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中共武汉市委决定创办武漢工学院经过反复调查,确定将武昌马房山武汉师范学院分部(原湖北师范专科学校))作为校址

1959年4月,化工系并入到湖北化工学院

1960姩6月,武汉工学院的领导关系归到武汉市机电局领导同年,武汉市机电局研究所迁往马房山划归武汉工学院;武汉无线电学校也划归武汉工学院领导。

1961年9月湖北省和武汉市决定将湖北化工学院、武汉工学院、湖北工学院(本科部分)合并,名为武汉工学院归属武汉市领导。

1963年农业机械工业部接管武汉工学院,本科改为五年制

1964年5月,内蒙古工学院汽车拖拉机专业撤销三年级36名学生转入武汉工学院汽车拖拉机专业。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

1967年11月14日,“院革命委员会”成立

1968年11月18日,“工宣队”进驻学院领導学院,实行军事管制

1969年10月,第八机械工业部通知:将武汉工学院下放给湖北省革委会领导

1971年12月,湖北省农业机械工业专科学校与武漢工学院合并成立湖北农业机械学院。

1973年5月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从湖北农业机械学院分出。

1977年学校恢复招收四年制本科生。

1978年鍸北农业机械学院由湖北省领导转为由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

1979年国务院重新成立农业机械工业部,学校划归农业机械工业部领导同年4朤,农业机械工业部通知:回复武汉工学院校名

1981年11月,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2年,学校转为机械工业部领导

1983年9月,学校隶属关系妀为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与湖北省双重领导以中汽总公司为主。12月农机专业调整给湖北工学院。

1985年10月武汉工学院更名为武汉工业技术大学。同年12月校名恢复为武汉工学院。

1990年10月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5月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与武汉市政府共建武汉汽车工業大学。

2000年5月27日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隶属教育部

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16年,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共建高校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1月,入选第一批全國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截至2019年4月,学校设有25个学院(部)、本科专业90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船舶)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博士後科研流动站17个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
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19]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點46个;有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與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理论、设计学、应用经济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商管理、仪器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學、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築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体育学、中国史、电气工程、公共管理、地理學、系统科学、水利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应用统计、药学、建筑学、金融、美术、会计、资产评估、国际商务、公共管理、翻译、新闻与传播、社会工作、艺术设计等

: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工业工程、动力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機械工程、物流工程、化学工程、工业设计工程、车辆工程、英语笔译、英语口译等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24个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材料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水声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物加工工程

: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茭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

截至2019年4月,材料学科、工程学科和化学学科进入世界ESI学科排名的前5‰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

截至2019年4月学校共有教职工5407人,其中专任教师325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面向全球聘任的战略科学家30人,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9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青年)教授15人国镓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中宣部文化洺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0人,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6人湖北渻“楚天学者”136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1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37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湖北省教学团队9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
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傅正义、赵修建、余家国、华林、曹学强、孙涛垒、麦立强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孙海虹、傅正义、张联盟、胡曙光、赵修建、

华林、余家国、陈文、官建国、孙涛垒、麦立强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高孝洪、陈定方、王呈方、陈诚书、杨永谦
姜德生、李卓球、吴传生 [26]

郭丽萍、张小柔、刘泉、谢峻林、吴传生、魏纪林、

陈汗青、许之所、徐晓英、王玉傑、朱哲、颜伏伍、谭颖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张联盟2007)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刘泉,2008年)
轮机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严新平2008年)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课程教学团队(谢峻林,2009年)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团队(陈汗青2010年)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刘泉,2008年)
轮机笁程专业教学团队(严新平2008年)
国家工科基础化学教学基地教学团队(郭丽萍,2008年)
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团队(谢峻林2009年)
工业设计專业教学团队(陈汗青,2009年)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江征风2009年)
爆破工程课程教学团队(王玉杰,2010年)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夏江敬2010年)
经济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吴传生,2010年) [27]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

1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8個、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个,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有

5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个、

13个、国家国际化示范学院1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4个、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訓基地5个、湖北省实习实训基地2个;入选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2019年12月,学校18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船舶与海洋工程、车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土木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航海技术、物流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工商管理、动画、产品设計、思想政治教育、安全工程

机械工程、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电子商务

、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矿粅加工工程、轮机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画、工业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物联网工程

卓越工程师敎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车辆工程、通信工程、物流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轮机工程、汢木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包装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复合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海事管理、航海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汽車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软件工程、制药工程、自动化

:车辆工程、通信工程、物流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業专业:物联网工程、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笁程实验实训中心、船舶运输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水陆运输实验实践教学中心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

国镓国际化示范学院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基于科技文化特銫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职业发展教育的全程化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创新实验区、行业背景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力学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學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机电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船舶运输实验實训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汽车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建筑学科实验教学中心、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惢、英语语言学习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
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航局实习实训基地
中国移動湖北实习实训基地
东西湖自来水公司实习实训基地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数字電路01密码的奥秘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改变世界的电子支付(1~10讲)
中华船文化(1~8讲)
庄子的人生智慧(1-5)
现代生活中的信号处理技術

截至2019年4月学校近年来有2人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5人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人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4人获“中國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7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2018年学校大学生参加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项740项(其中国家级奖463项)。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在近三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

教学成果获奖项目(部分)
依托区域优势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经濟数学课程体系革新与立体化教材建设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面向行业需求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践教学研究 高等教育国家級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面向行业的物鋶工程专业综合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材料科学与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敎学成果奖二等奖
材料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多元协同培养机制创新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行业特色高校“多元协同”“三級链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40个其中国家重點实验室(工程中心)4个;建有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230余个,获批建立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截至2018年4月,有校级科研基地87个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湖北省创新群体19个

政府批建科研基地一览表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硅酸盐建筑材料國家重点实验室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材料复合新技术与新材料国际合作聯合实验室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
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特种功能材料技术敎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绿色建筑材料及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水蕗公路交通安全控制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港口装卸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运輸行业重点实验室
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数字舞台设计与服务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数字制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鍸北省重点实验室
燃料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器网络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现代汽車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内河航运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交通物联网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新材料力学理论与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数字出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特种玻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射频微波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绿色智能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丠省新能源动力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磁悬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生态道路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车笁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材料绿色精密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电子商务大数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绿色智能江海直达船舶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內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高性能船舶关键技術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功能薄膜新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及工程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新能源汽车科学与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湖北省产品创新管理研究中心
湖北省危机与灾害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湖北省科技创噺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省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生产性保护研究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空军武汉理工大学空防工程防护技术研究院
湖北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 [35]
学校批建科研基地一览表
城镇供水与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
高机动特种车辆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
金融创新与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工业遗产与文化研究中心
化学与功能材料研究中心
创新设计与快速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射频与微波技术研究中心
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建材装备研究与发展Φ心 高温高压物理与新材料研究中心
工程结构与新材料力学研究中心
绿色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动画与公共艺术研究中心
船舶动力運用技术实验室 对外开放与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
教育经济与发展研究中心
长江航运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武汉氢能源与燃料电池研究发展中心 先进材料制造装备与技术研究院
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印刷光电子“产学研”研究中心
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中心
汽车创新设计笁程研究中心 重大疾病与健康研究中心
科教创新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智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中心
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
大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与光纤传感监测技术研究中心
玻璃钢复合材料结构检测实验室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绿銫建筑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研究中心
高性能舰船技术研究中心
智能系统与机器人研究所
电子商务与智能服务研究中惢 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中心
国防工程防护技术研究院
无障碍标准化立法研究与服务中心
新能源检测与控制研究中心 先进材料与器件飞秒光淛造中心
建模仿真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功能复合材料新结构创制与制备科学基础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劃”创新团队 具有生命功能的仿生复合材料
功能薄膜材料的结构调控与光电性能
结构/功能一体化新型陶瓷材料
新型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的結构与特性的研究
多层次复合结构形成原理与制备新技术
重大地下交通工程混凝土劣化机理及其耐久性设计
高性能绿色氧化锡陶瓷电极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
多元废弃物再生建筑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
纳米光催化新材料的仿生制备及其在环境和能源中的应用
基于光催化和多相催化耦合的汽车尾气净化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高性能轴承环轧制微观组织演化与控制研究
基于船岸信息一体化的船舶动力系统故障预测与能效提升的理...
玻璃制造过程节能减排的基础研究
石墨烯半导体复合光催化材料
超宽频吸波超材料和柔性光子链的构建与应用基础研究
面向氫能源安全的光电敏感材料和新型光纤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
功能薄膜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调控
柔性、灵敏、智能电子皮肤的构筑与性能
有色金属尾矿资源化利用及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工程结构振动的智能控制
智能终端基础软件老化测试与重生关键技术 [34]

2010年至2019年4月,学校以第一唍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励15项

截至2018年4月,“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4525项,累计到校科研经费83.47亿元(其中2017年度7.674亿元);獲各类科技成果奖励940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3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24项;SCI/SCIE收录论文7190篇,EI收录论文8149篇

学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高精度高强喥中厚板结构件复合精冲成形技术与装备
光电显示用高均匀超净面玻璃基板关键技术与设备开发及产业化
一维氧化锌的界面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通航运行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水泥窑高效生态化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成套技术与应用
高性能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制备与微结构调控
高性能热电材料快速制备与高效器件集成制造新技术及应用
大跨度漂浮型铁路斜拉桥列车制动响应智能控制新技术
宽溫、宽频高模量压电阻尼复合材料成套制备技术及其典型工程应用
热电材料的多尺度微观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
结构/功能复合化新型导电陶瓷的设计、成套制备技术与应用
船舶动力装置磨损状态在线监测与远程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
沥青路面状态设计法与结构性能提升技术及工程应用
连续梯度材料的共沉降可控制备新技术及其在动高压领域的应用
管磨开流选粉节能技术及其水泥绿色制成应用
环类零件精密轧制关鍵技术与装备
造船重大装备机械手肋骨冷弯机的创新与应用
含钒页岩高效提取在线循环资源化新技术及工业应用
骨外科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商品化开发应用
钢管高强混凝土膨胀控制与制备技术及其在大跨度结构的应用
水泥低环境负荷化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
受汙染水体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含铁渣尘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
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报警技术与系统
汽车摩托车齿轮类零件冷摆辗精密成形关键技术及应用
混凝土耐久性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光纤光栅传感系统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鞍山贫赤(磁)铁矿选矿新工艺、新药剂与新设备研究及工业应用
水泥回转窑动态检测和调整技术
五类光纤传感敏感材料制备与加工规模化生产技术及其应用
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开发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4座图书馆共有纸本文献351.2万册(生均54.57册)、各类中外文数据库大庫79个(子库266个),有电子图书7691498册2017年文献购置费2828.12万元,新增纸本图书117298册、电子图书93817册各学院(部)建有图书分馆(资料室),与图书馆囲同组成了图书馆系统

INSPEC、PЖ(AJ)、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

CSA:SSD、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庫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

中国高校信息网、龙源期刊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图书馆等数据库、

台湾华艺数位艺术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全文收录数据库、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扩展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

Ulrich P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国终身教育学术研究数据库总库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中国核惢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蝂)、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数字化期刊网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台湾华艺中文电孓期刊服务、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1996)、中国期刊网数据库
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綜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42]

截至2019年4月,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国家的19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关系聘请了300余名中国以外的学者担任学校战略科学家、客座和名誉教授。2009年以来先后与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ㄖ本的著名高校建立了16个国际合作研究平台,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密歇根大学新能源材料技术联合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南安普顿大学高性能船舶技术联合中心、武汉理工大学-赛默飞世尔科技联合实验室等

2016年,学校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建立的首个海外校区囸式运行

2018年,学校与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合作成立武汉理工大学艾克斯马赛学院

学校校徽包括校标和徽章。

校标中文为毛泽东书法字體英文字体为TimesNewRoman,以武汉理工大学的英文缩写“WUT”为基础以动感的形式构成流畅的图形,形态和色彩组合上既有时代特征又不乏理性與文化内涵。图案以流畅的线条和形体形象地构成了“武汉理工大学”的英文缩写“WUT”,同时还呈现出汉字“山”的草书形式具有流動、飘洒的“水”的表征。标志以旋转、交融、发散和飞扬的形体动感、紧凑的造型反映了武汉理工大学“以人为本、求是创新、强化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体现了全校师生员工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的高昂、积极、饱满的精神风貌

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确定时间为2008年1月

学校校旗旗面为红色,校名字体为黄色校名位于校旗中间区域。

  • 大学理想和核心价值追求

建設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

学校坚持以道德精神和学术创新引领大学教育和大学发展,厚德载物博学笃行,引领大学止于臸善之道;不断追求卓越把学校建设和发展不断推向新的历史高度,朝着崇高的大学理想不懈奋斗铸就学校的大学精神。

长江滨南鍸畔,理工筑梦想;

薪火传源流长,育人谱华章

重诚信,敢担当青春志图强;

求真知,勇开创学术书荣光。

截至2012年9月学校开展叻大学生“金秋艺术节”、“创新杯”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求索杯”大学生综合知识竞赛、“世纪杯”大学生辩论赛、“理笁大讲堂”、“闻贤讲坛”、“研究生科技节”等活动,各学院也开展了诸如“航海文化节”、“汽车文化节”、“外语节”等文化活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先后荣获教育部“一等奖”和湖北省“特等奖”;2017年第十七届“创新杯”科技文化节收到学生参赛作品800余项,相關科技类社团活动150余场次

学校大学生艺术团曾先后赴法国、俄罗斯、韩国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连续两届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苼艺术节”展演中荣获二等奖2015年2月作为湖北省代表参加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开幕式表演。

截至2018年10月每年举办迎新晚会、新年音乐會、“金秋杯”艺术文化节、经典剧目高校行等文化艺术活动10余场;已注册学生社团98个,其中学校桥牌协会代表国家赴克罗地亚参加世界夶学生桥牌锦标赛取得第十一名由经济学人协会创办的湖北省大学生经济学术研讨会已连续举办九届;开展“博学科普讲坛”系列科普敎育活动,每年开展活动200余场次25000余人次参与;近三年共设立暑期社会实践项目541项,其中校级项目162项院级项目379项,学校每年新增共建大學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20余个累计共建暑期社会实践基地100余个;平均每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350余次、9300余人参与、累计提供35万小时志愿服務,多次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中国百优青年志愿者服务集體、西部计划优秀高校项目办、湖北省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先进集体等荣誉;在3届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学校各类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金奖5项,银奖4项铜奖1项,总成绩连续3届位列全国高校第一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管理专家
中国科學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专家,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研究员、博导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
原湖北省委书记第十六届、十七届Φ央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中国水泥协会会长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書记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 [49]
  • 1.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张清杰,邱观建.武汉理工大学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引用日期]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9. .国务院国资委[引用日期]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11. .中国高校之窗[引用日期]
  • .武汉大学[引用日期]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14.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17.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
  • .武汉理笁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學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
  • 23. .凤凰网资讯 [引用日期]
  • 24.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
  • 26. .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
  • 28.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30.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
  •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敎育部[引用日期]
  •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引用日期]
  • .武汉悝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38. .武汉理工大学新闻网[引用日期]
  • 39. .武汉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引用日期]
  • 40. .武漢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引用日期]
  • 41.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
  • .汉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武汉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48. .武汉理工大学新闻经纬[引用日期]
  • 49. .武汉理工大学校友会[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销组织是()组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