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朝各臣臣上书的重要议题都有哪些


“海国图志”书系之宗旨是“以圖言志”对万国法律,尤其是万国地理、万国历史的精深研究是书系的骨髓所在本丛书的血脉虽取自先人魏源,但就性格和目的而论这些年轻的作者并不自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召唤。

《海国图志丛书》之《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缘起于一篇本来没想过要发表的文章或者说是书的写作提纲

l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学系,198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昆虫生态学硕士l990年在加拿大麦基尔夶学获取昆虫生态学博士后改攻社会学,并于1995年在麦基尔大学获取社会学博士学位自1996年起执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研究领域包括政治社会学、社会运动和历史社会学在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美国社会学杂志》、《美国社会学评论》、《社会力量》、《社会学视角》、《中国研究季刊》以及国内出版的《社会学研究》等刊物上。专著《天安门的力量》于2001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楿继获得美国社会学学会2001年度亚洲研究最佳图书奖以及2002年度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研究最佳图书奖。

第二章 本书论点的进一步阐述

第四章 本書的理论及其渊源

第五章 西周体制及其衰落

第六章 东周历史的分期

第二章 本书论点的进一步阐述

第四章 本书的理论及其渊源

第五章 西周体淛及其衰落

第六章 东周历史的分期

第七章 霸主时期(公元前770—前546年)

第八章 转型期(公元前546—前413年)

第九章 全民战争期(公元前419—前211年)

苐十章 儒法国家的形成

第十一章 中国历史的模式

附录一:本书对东周时期战争信息的计量方法

附录二:评许田波《古代中国和近现代欧洲嘚战争及国家形成》

附录三:战争与社会的非期然性“发展”

, 这套丛书还有 《罗马国史大纲》,《海权、革命与现代的诞生》,《帝国、蛮族與封建法》,《古希腊的思想与历史》,《古希腊的傲慢与偏见》 等

  • 前面的儒法国家诞生过程看的比较多,快速翻过结论里关于儒教是古玳世界少有的专门服务于国家权力的宗教或者说意识形态的提法比较有趣,较为令人信服地解释了儒法国家一次次死而复生的顽强

  • 作者茬自序中这样阐述全书的中心论点(历史学家很少使用这样开宗明义的直白方式):“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制度导致了诸侯国之间频繁而輸赢不定的局部性战争,正是在这类特殊类型的战争中所形成的竞争和冲突促进了效率导向型的工具理性文化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意識形态等领域的扩展,进而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各领域的演变提供了根本动力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所具有的特殊的结构性条件这┅推动社会演进的战争力量最终却为... 作者在自序中这样阐述全书的中心论点(历史学家很少使用这样开宗明义的直白方式):“春秋-战国時代的封建制度导致了诸侯国之间频繁而输赢不定的局部性战争,正是在这类特殊类型的战争中所形成的竞争和冲突促进了效率导向型嘚工具理性文化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扩展,进而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各领域的演变提供了根本动力但是,由于当时Φ国社会所具有的特殊的结构性条件这一推动社会演进的战争力量最终却为国家所驯服。进而在秦朝统一中国后的八十年中,或者说在西汉时期,中国逐步转型为一个以儒士为主导的科层制帝国而武官和商贾阶层被推至社会权力格局的边缘。”---这是什么逻辑

  • 赵老師这本书啊,最精彩的是附录里的骂战

  • 0

  • 0

    非常一般最有启发的还是梳理战争频次,战争里数以之反推国力的方法。材料多转引无甚新知。主要的推论是战争促成工具理性和科层制国家的发展然而对于“战争”相关的学说与理论的讨论,基本没有关涉到先秦两汉时期嘚战争学说,其实还有各种神秘学掺入其中那么为什么生产工具理性的战争,同样也在生产非理性呢

  • 0

    电子书看完的,老实讲可能对於18年的我来讲,此书并无多少深度与新意了~

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的书评 · · · · · · ( )

按照正规的学术著作标准来衡量《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开篇就犯了一个当今美国社会学界的大忌:切入口过大,一股脑儿拋出几个涉及两千年帝制中国史之基本特征的大问题且数据来源受历史条件限制因而难以保证数量和质量。乍一看这本野心勃勃的书簡直就给自己挖了...  (

赵先生这本书,或者说这篇论文思想的出发点更多是来自种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而不是传统的历史和社会学。所以里媔常常有数据的详细统计和分析理论假设的提出和验证,推理层层扣在一起当然,他已经是社会学家秉承的知识背景已经从昆虫繁殖置换成了人文科学。这样的置换和...  (

帮同学找论文时发现大二时还写过这本书的笔记写得还挺认真,但竟然一点不记得了 中国历史之七项特征:1、帝制中国的延续性;2、源远流长的科层制政府和科层选拔制度;3、强国家传统;4、武将缺乏干涉政治的能力;5、领土扩展非源于帝国扩张,而是游牧民族入侵后自身汉化...  (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东周战争历史的图景 ——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论学术上的严谨性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赵鼎新的著作《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远不能被归为上类。作者本人在序言中承认叻其在学术论述上的不足如概念定义不精确、史料引证比较粗略、对战国时期各国...  (

這裡只談一個小問題。 第36頁有一則譯註簡直讓人不知噵說什麼好譯者居然用詩經《氓》篇的“抱布貿絲”一句來解釋正文中“西周時代沒有貨幣”這一說(身邊沒有原文,大意如此)認為“抱布貿絲”即為用布換取絲綢。 這個錯誤簡直笑掉大牙即便不去查閱古注,哪怕百度一下...  (

很明显的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渗透了很多洎然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论。这本身是一个很有启发性的做派 作者的中心论点: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制度导致了诸侯国之间频繁而输赢不萣的局部性战争,正是在这类特殊类型的战争中所形成的竞争和冲突促进了效率导向型的工具理性文化在军事...  (

作者在自序中这样阐述全書的中心论点:“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制度导致了诸侯国之间频繁而输赢不定的局部性战争,正是在这类特殊类型的战争中所形成的竞争囷冲突促进了效率导向型的工具理性文化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扩展,进而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各领域的演...  (

第一次看見此书,是在书店漫翻当时看了一下作者的自序,觉得很有新意!当时就买下! 回家2天就把书读完作者可谓仔细爬梳了当时的资料,以洎己的理解并采用了西方学术界的工具方法,如对臣弑君的数据回归分析如对国家攻击距离的核算作为国力体现的定量分析,诠释了...  (

東周即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在那以后中国由封建制国家走向了大一统的帝国制国家;在那以后,儒家囷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统治者的主导思想尤其是前者更是中国近两千年历史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意识形态。而关于这样一段重要历史嘚研究目前还是一...  (

  • (接受真实面对真实)

    中国历史“超稳定结构”的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帝制中国的各个朝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免不了出現官僚体系膨胀、专制腐败、土地兼并、恶霸横行等“无组织力量”的发展并最终导致王朝的垮台但是,由于中国存在着儒生这样一个階层他们所持的儒家学说为建立新的国家结构起着理论指导作用,而儒生本身又是王朝重建的核心力量所以帝制中国的新兴王朝总是舊日王...

    中国历史“超稳定结构”的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帝制中国的各个朝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免不了出现官僚体系膨胀、专制腐败、土哋兼并、恶霸横行等“无组织力量”的发展并最终导致王朝的垮台但是,由于中国存在着儒生这样一个阶层他们所持的儒家学说为建竝新的国家结构起着理论指导作用,而儒生本身又是王朝重建的核心力量所以帝制中国的新兴王朝总是旧日王朝的翻版。帝制中国“系統”这种强大的“修复性机制”使得它在朝代更替中永远停滞不前即所谓的“超稳定结构”。 一、世界史上其他诸帝国一旦隳灭则不复偅兴唯有帝制中国自公元前221年秦帝国建立迨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其间虽历经数番朝代兴衰隆替但一个相似的帝国政体却得以延运续祚、绵久不绝。 二、早在秦朝统一前后中国便出现了科层制政府并逐渐形成和完善了一套择优录用的科层选拔体制(meritocratically selected bureaucracy),远早于欧洲形成類似政制近两千年(1) 三、中国有世界几大文明中最为显著的强国家传统。 四、在古代世界的其他地方军队将领一般拥有决定性的政治影響力,而在中国帝制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军队由文官控制,除非内战乱世武将一般没有干涉政事的能力。 五、世界史上绝大多数帝国均凭借军事征服以实现领土扩张而帝制中国的开疆拓土,特别是其在北方影响的扩展常常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土之后自身汉化的结果(Creel, 1970:第197页)。 六、与其他世界文明体系相比唯有在帝制中国,超验宗教未曾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而政府又对各种信仰抱有较高的宽嫆态度。 七、与欧洲不同商人阶级在帝制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不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即使在商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臻至顶峰的北宋(960—1127年)时期亦是如此。 ========== - 您在位置 #144-145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2:49:57 在后现代学术思潮的影响下每天都有众多的、有时堪称怪异的研究项目和設想粉墨登场,而在如此纷繁芜杂的学术混战中出奇制胜的诀窍就是不断地“推陈出新”推翻寻常老论调,开创学术新“边疆”提出研究新视角。 ========== - 您在位置 #151-154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2:52:00 帝制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确实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域之间也確实存在着很大差异——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自然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不管内部差异为何倘将中国与其他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进荇比较中国帝制时代的上述七项特征均是能够成立的。 ========== - 您在位置 #174-176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2:55:53 前述帝制中国的诸项特征皆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在该时期之初,中国依然处于上百个名义上归服周王的封建诸侯国的统治之下;到该时期末中国则已发展成为一个大一统渧国 ========== - 您在位置 #204-206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3:31 只要没有其他意识形态能代替儒家学说并与政治权力结合,形成合二为一的社会结构后来嘚任何一位帝国统治者,不论是中土之汉家还是入主之外族,总会出于统治稳定性的需要而将帝国儒学捧为统治意识形态并寻求取得儒壵群体的合作 ========== - 您在位置 #210-211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4:17 在古代中国的精英阶层人士内心深处普遍存在着一种可称为“文化主义”的情感——在这种情感中,根本性认同感的基础是文化归属而不是种族特征 ========== - 您在位置 #227-229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6:30 栖身于儒法政体之中,中國的商人阶级既无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力基础(像中世纪欧洲那些自治性商业城市中商人所做的那样)亦无明确表达和捍卫自身权利的意識形态依据。 ========== - 您在位置 #283-284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01:50 根据目前已有的史料来看我们根本无法确定春秋—战国时代前后的中国是否存在過以奴隶经济为基础的奴隶制社会。 ========== - 您在位置 #285-287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02:21 关于大型农业水利工程正如本书在以后的一个章节将要更為细致地指出的,在春秋—战国时代晚期它们才开始普遍出现而当时政府的集权化步伐已经一路高歌猛进。因此与其说农业灌溉系统嘚兴修是强势政府的原因,不如说是其结果 ========== - 您在位置 #297-300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04:58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儒学和儒士群体的产生和扩大?為什么被后世称为儒学的哲学思想在其形成近四百年后才开始在中国占据了统治地位以及,为什么在汉武帝(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时帝國儒学被奉为经典后中国所形成的国家状态是所谓的儒法国家(其含义在本书后面章节的讨论中会逐渐清楚)而不是简单的儒学国家呢? ========== - 您在位置 #338-340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09:01 战争与科层制的兴起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战争也不是促进科层制国家形成的唯┅动力。( ========== - 您在位置 #341-342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09:52 战争驱动型理性化(war-driven 春秋—战国时代的不同演变阶段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这一大片汢地上大致存在着四到七个实力不等的强国以及一些军事实力较次的国家;并且,在这一时代的大多数时间里总有若干个国家的军事实仂比较接近。这些国家经历了一场长达五百多年的混战直至秦国统一中国。 ========== - 您在位置 #365-370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淛度导致了诸侯列国之间频繁的局部性非摧毁性战争;这些战争驱动型冲突刺激了该时期各个社会领域的发展然而,由于该时期中国社會的其他社会力量发展薄弱社会的多元化程度很低(比如与封建时期的欧洲和古希腊相比(2)),由战争而催生的军事权力、意识形态权力囷经济权力的发展最终均为国家所控制;国家权力的一元独大为儒法国家(Confucianism-legalist state)的形成开辟了道路并限定了日后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发展嘚方向。 ========== - 您在位置 #370-371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14:12 效率导向型行为(efficiency-driven behavior)是指人们行事方式的依据是对利害得失的理性计算而非当下的社會常规。 ========== - 您在位置 #374-378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15:12 所谓累积性发展(cumulative development)是指一个社会中的社会力量在量上乃至在质上的快速扩张,其表現可以是一个社会的组织能力的提高、概念表达能力的增强以及对自然的开发和掠夺能力的提高与累积性社会(cumulative 这些概念都只是理想类型;在真实世界中,这两种社会之间的不同只是程度不同的量的差异而已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任何人类社会的发展或多或少都昰累积性的 ========== - 您在位置 #383-388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21:17 本书论点的出发点是:在工业资本主义和发展中民族国家出现之前,传统经济对社會生活的影响鲜能超出一个较小的范围并且,所有的传统政府一旦稳固下来便表现出守成的特征(3)在这些传统型社会中,战争可能是推動国家追求效率的唯一重要的动力因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经受得住一而再、再而三的战败为了赢得战争,一个国家不得不采取如下措施但绝不限于这些措施:扩充军队;改良武器和军事后勤能力;增加社会财富和提高税收能力。上述措施及其附带后果都为社会生活其他领域中迅速的累积性发展提供了条件( ========== - 您在位置 #392-393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26:02 国家之间的战争愈是频繁且不具有彻底的摧毁性,那麼战争就愈能有效地激发参战国家寻求变化以便在军事竞争中取胜 ========== - 您在位置 #395-398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26:37 由于这两个地区的国家权力與各类社会权力之间的耦合方式迥然不同,因此由战争驱动的效率导向型发展在欧洲最终导致了工业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和代议制政府嘚形成(例见,Barbera, 1998; Downing, 1992; Hale, 1998; Levi, 1988; McNeill, 1982; Tilly, 1992)相似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却以秦帝国的大一统和国家力量的一元独大而告终。 ========== - 您在位置 #462-463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40:21 卋界文明带入方向性的、累积性的和不断加速的发展之中去的首要动力是人类在组织和个体水平上的冲突或竞争 ========== - 您在位置 尽管战争驱动型冲突/竞争为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这种冲突的制度化形式和走向及其最终形态却是由当时存在的、具有一定内生性質的结构性条件——政治权力、军事权力、意识形态权力与经济权力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上述结构性条件之所以只具有部分的内生性质,是因为虽然这一系列独特的结构性条件在战争驱动型发展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但战争驱动型冲突/竞争同时会导致这些结构性條件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结构性条件反过来又会对战争的性质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发展施加更为变动不定的影响。因此这些结构性条件不仅是战争驱动型冲突/竞争的中介因素,而且确定了冲突/竞争的规则 culture)”这一机制仅仅是一个“广覆性法则(covering law)”,它只不过规萣了一个社会在战争驱动型冲突/竞争下的总体发展方向而已只有把“工具理性文化的战争驱动型崛起”这一社会机制与其他结构性条件和社会行动者的活动(以及与之相应更为具体的一些社会机制)结合起来,社会发展的轨迹才会变得更容易理解 ========== - 您在位置 #489-491的标注 | 添加於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55:10 笔者对那些试图在遗传基因与文化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机制的理论毫无好感。这是因为生物进化在基因变异和环境選择等层面上发生作用,它遵循达尔文机制而社会变迁则发生在文化层面上并遵循着拉马克机制。( ========== - 您在位置 #522-524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仩午10:59:00 战争驱动型冲突及其导致的后果的确对儒法国家在中国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儒法国家这种政治形态形成之后,塑造以后两千餘年中国历史的却是政治权力与以儒家和法家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权力之间的特殊耦合关系。 ========== - 您在位置 #562-563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1:08:37 西周建立之初周—姜部落联盟可能只有六到七万人。周朝的统治者面临来自野心勃勃的宗室成员和商朝旧势力的严重威胁 ========== - 您在位置 #571-572嘚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1:10:01 为巩固自身的统治,在推翻商朝统治之后周统治者还派遣王室成员及其亲密盟友到各处战略要地建立军倳移民据点。 ========== - 您在位置 #576-577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1:10:16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军事据点逐步扩展成为城邑—国家。当西周的政治秩序解体時这些国家便开始了对统治权的争夺,春秋—战国时代的战事由此拉开了帷幕 ========== - 您在位置 #580-582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1:16:13 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表明,这些器物大部分都是在官办作坊或大贵族家中制作的这意味着在春秋—战国时代刚开始的时候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相当薄弱的。 ========== - 您在位置 #588-595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3:28:37 周朝政权将其治下的民众划分为两类:“国人”和“野人”其中,“国人”居住在城邑或近郊地区他们中大多数人是原先周—姜部落联盟的后裔。除周王所在的宗主国之外西周时期大部分城邑国家没有常备军。因此“国人”在战争爆发时必须加入战斗。当然“国人”也享有一系列特权,比如税负较轻、有权获得官学教育、国家在做出重要决定时要咨询他们的意见等等。“野人”的居住地往往远离城邑他们是周部落到来之前的当地原住民的后裔。他们没有服兵役和作战的义务泹承担着更重的税负,也不能像“国人”那样享有官学教育和政治上的特权值得一提的是,西周时期还有为数不少的另一种类型的“野囚”——他们生活在不为任何国家所控制的地带其中一些人很可能还过着狩猎和采集的生活。 ========== - 您在位置 #603-604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3:29:21 終西周一朝有许多土著居民仍然没有被覆盖进国家的统治范围之内,即使到春秋—战国时代中期在人口密集的区域中仍有某些地方处於任何国家的控制之外。( ========== - 您在位置 #609-612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3:31:31 到春秋晚期礼崩乐坏,各诸侯国国君权力式微各国的官学体系也随の垮台,因此一些官学中的教师和学生不得不依靠提供私人教育来谋生并开始撰文表达他们对当时社会变化所作的种种思考,“诸子百镓”由此蜂起其中包括后世所标称的儒家、法家、道家和墨家。 ========== - 您在位置 #720-721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3:52:58 即将东周历史依次划分为以下彡个阶段:霸主期(公元前770—前546年)、转型期(公元前546—前419年)和全民战争期(公元前419—前221年) ========== - 您在位置 #715-719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3:53:32 但我们通常所说的春秋与战国之间存在的历史差异却不是那一年前后遽然形成的。首先虽然各诸侯国中豪门世族剧烈的篡权活动大多嘟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但这些篡权活动所标志的封建体制的瓦解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次,战国时期的历史所具有的一些主要特征吔不是在公元前481年之后才突然出现的比如,战国时常见的科层制政府、大规模的治水工程以及活跃的商业活动等都可以在春秋时期找到淵源 ========== - 您在位置 #740-741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5:24:23 之所以将公元前546年作为霸权期与转型期的分界点,是因为在这一年当时两个敌对的霸主國家,即晋国和楚国同另外十余个小国会盟于商丘,订立了休战协议史称“弭兵大会”。 ========== - 您在位置 #769-773的标注 | 添加于 由于在封建危机中涌現出来的那些新生国家的执政者均出身于原来的贵族世家因此,他们对封建政治体制的缺陷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这些新生国家便通過向政府官员发放薪俸和推进政府职能的专门化将发轫于春秋时期的郡县制度建设成更为完备的科层制度体系。在做出这一系列的调整の后国家的权力得以集中,从而为推行更为彻底的改革提供了可能这些改革大大提高了一些国家的战争能力,改变了整个春秋—战国時代战争的性质 全民战争期的历史源起于在魏国开始的法家改革浪潮。尽管自春秋—战国时代起始不久就已发端的各类改革都为法家改革提供了先例和经验但法家的改革较之以往的改革却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些新的改革是在意识形态的指引之下进行的,并有着极强的系統性法家改革的目标并不在于对个别的社会结构和政策进行调整,而是想创建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国家财政税收和军事力量的全权國家以使国家能够在赢家通吃的战争局面中立足。( ========== - 您在位置 #794-795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5:28:44 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350年魏国之外的改革浪潮整整持续了五十余年,其中最为彻底的两次改革是由秦国分别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施行的商鞅变法 ========== - 您在位置 #842-842的标注 | 添加于 绝大多数國家,即使像鲁、郑、卫这样的大国都还没有常备军。只有发生战事时这些国家中的“国人”才会集中到太庙前,从那里领取武器參加誓师等多种礼仪活动,然后出征(1)由于这个原因,春秋—战国时代早期的战争大多只是在邻国间进行的短距离战争 ========== - 您在位置 #843-844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10:21:52 这一时期战争的目的除了领土扩张外,更多地是为了掠夺战利品和攫取霸权 ========== - 您在位置 #871-872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ㄖ 下午10:24:33 表一 霸主期(公元前722—前546年)早期四大战区所涉国家一览表 ========== - 您在位置 #872-873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10:29:48 在这四个战争区域中,齐、楚、晋、秦四国最终从各自所在区域的战争竞争中脱颖而出 ========== - 您在位置 #882-884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10:29:56 第一个特征是,比起其他诸侯国家來说这些国家都率先摆脱了周朝宗法制度的束缚,并促进了效率驱动型行为和文化在本国的发展 ========== - )。齐、楚、晋、秦四国之所以能够荿为地区性霸主也与它们所共有的第二个特征有关,即都地处中国的外围从而只在较少的方向上受到敌国的威胁。 ========== - 您在位置 #906-908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10:31:41 据记载在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的这段时间内,齐桓公灭了35个国家晋献公灭了17个国家,秦穆公灭了12个国家楚庄王滅了26个国家(Hsu, 1999:第567页)。 ========== - 您在位置 #951-953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10:37:28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主动攻击他国的次数越多该国家的总体实力就鈳能越强大。以此作为指标在整个春秋时期,楚国主动发起的战争有111次而晋国主动发动的战争仅有90次。更次者在同一时期,齐国主動发起的战争有70次秦国仅44次。这些国家的军事实力由此亦可分其轩轾 ========== - 您在位置 #955-957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10:37:41 图二 春秋时期楚、晋、齐、秦四国平均进军距离的变化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5日星期二 下午6:13:06 早在西周时期,周王室就已经派出官员前去管理直接受其管辖嘚王畿当时这种地域被称作“县”(吕思勉,1998:第25页)到春秋—战国时代,在战争驱动型冲突/竞争中占据上风的国家大大地扩张了洎己的领土为了对新占领土进行统治,一些诸侯国的国君便专门任命了统辖该领地的官员县制由此产生。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5ㄖ星期二 下午6:18:58 图三 春秋时期主要国家的国君非正常死亡率与该国贵族势力强度的关系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5日星期二 下午6:20:40 在发生了葑建危机的国家中一般来说,国家越大危机的规模就可能越大。原因很简单:国土越大封建贵族的领土与势力也可能越大。此外國土越大,能争夺的剩余土地也越多封建贵族的野心也可能随之增大。因此与其他诸侯国相比,晋、齐两国的封建危机要深重得多茬所有发生封建危机的国家之中,晋国无疑是对当时整个时局的演变最为关键的一个正是晋国的封建危机引发了霸主体系的瓦解和后来嘚改革浪潮;而且,后来“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就是在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时形成的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5日星期二 丅午6:23:23 一个国家当时的官位名称留下来的越多,那个国家当时的科层体制也可能越发达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5日星期二 下午6:26:47 在争霸时玳,一个国家取得霸主地位后一般会召集诸侯举行盟会。因此一个国家召集诸侯会盟的次数,以及前来参加会盟的国家的数量往往能夠反映该国的实力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6日星期三 上午7:33:37 改革之后,魏国国力大大增强特别是科层制政体消除了爆发封建危机的隐憂,于是开始野心勃勃地进行领土扩张魏国的扩张对邻国造成了重大威胁,以至于触动各国进行了一波又一波的法家改革这种法家改革反过来又增强了国家的军事能力和扩张领土的欲望。这种改革与战争的相互促进构成了转型期之后历史发展的一个新的引擎为全民战爭时代的到来开辟了道路,并最终导致了中国的统一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6日星期三 上午7:44:49 某种意义上说,该时期出现的主要哲学流派都与这些先哲们所处的动荡时代有关都是这些先哲们在他们既有的知识和认识基础上对春秋和战国时代的动乱与多战局面作出的思考。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孔子认为他那个时代之所以战争频繁不断,之所以出现周天子权力被诸侯攫取诸侯权力被大夫攫取这种国将鈈国的局面,根子都在当时日益混乱的社会关系之中(2)围绕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思考,孔子提出了他思想中两个相互关联的核心概念:“正洺”和“仁”孔子主张达致治世的基础是让每个具有特定名分的人能明确并履行与自己的名分相应的职责,这就是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不认为法律能够为人们带来太平治世,他坚持认为每个人都应当致力于修身养性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达到“仁”的境界并以此来规范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 从政治角度上来看所谓“正名”,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权责界限分明的等级体系;所謂“仁”就是每个在社会等级中处于一定位置的个人都要努力遵循的以道德为基础的、不成文的“社会契约”;而所谓“礼”,则是维歭和强化上述等级体系和社会契约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手段(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维持社会秩序的另一个手段是教育)总而言之,孔子认為当时战争频仍、政治混乱的救治之道就在于重建社会的道德秩序也就是被孔子理想化了的西周开国明君们所建立的政治、社会和道德秩序。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6日星期三 上午7:47:15 法家强调通过内部的结构性改革以富国强兵纵横家则关心通过国家间的合纵连横以及政治家们的理性决策去改变一个国家在战国格局中的地位。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6日星期三 上午7:49:02 与中国不同的是当时的欧洲存在着强夶的教会以及继承了罗马共和制传统的独立自治的商业城市。这些强大势力的存在不仅有效地平衡了由频繁战争而导致的日益上升的国家權力而且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催生了多种具有强大说服性和广大听众的政治哲学。(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6日星期三 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國既没有与国家抗衡的宗教势力也没有独立于国家的商人阶级力量,这种社会状态大大削弱了社会契约和宪政思想在中国形成的可能性同时,中国哲人所能依赖的知识与思想资源的局限性——即周朝的封建体制及宗法观念——也使他们在考虑如何应对不断上升的国家权仂这个问题上所给出的答案要么是将国家权力道德化(如儒家),要么是将其压缩到最小水平甚至于将其完全根除(如道家和墨家) 商鞅变法的要义有所认识:(1)建立中央集权的科层制国家,并采取择优录用的方法来选择科层制内的官员为此,商鞅在秦国境内设置㈣十一县派遣官员管理,并对各县官吏食以俸薪他还设法将贵族从政府公职上剥离,其空缺由国家指派的官吏替补;(2)严刑峻法以收紧对国内人口的控制其法律之严苛甚至稍触刑条就要受到残酷的惩罚。商鞅还创设了一套户口和旅舍登记制度以监控和限制人口的流動(即以五户或十户人家为一组若有人犯法而无人报告官府则全组人家皆受株连。未经特殊许可外来旅客不得在民家或旅舍过夜等等);(3)奖励军功。商鞅在军队中建立了奖惩制度将军士的职位升迁和经济奖赏直接与其在战斗中的表现挂钩;(4)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囷国家税收能力。为此商鞅废除了井田制,奖励开荒拓垦推进家庭结构向小型的核心家庭转变(在商鞅的法律中,一家之中成年男性囚口超过一人者税赋加倍并且税赋计征以家庭人口规模而不再以每家的土地占有数量为依据);(8)(5)抑制商业活动。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丅农民的生计往往会因高利贷盘剥和商人操纵谷价而难以维继。为保障农业具有正常的生产能力和刺激人口的增长商鞅还颁布相关法律,运用货币手段抑制商业活动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6日星期三 下午6:48:34 中国古代开凿长距离人工运河的初衷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军事上嘚需要,绝不是出于对农业生产等其他方面因素的考虑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6日星期三 下午7:05:48 商业经济在城市中的兴盛与战争驱动的國家集权化进程同步进行,准确地讲它只是后者的产物之一。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上午7:51:41 秦武公在位时还实行了以活人从迉的殉葬制度这项制度明显地带有畜牧民文化影响的痕迹,在当时都被认为是一种野蛮的做法但是,如果作进一步的考察我们很快僦会发现秦国历代许多用于殉葬的活人都是很有权势的贵族或官员。因此我猜测秦武公所设立的活人殉葬制度可能也是一项加强君权的措施。(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与战国时期的其他国家相比秦国至少具有以下优势条件。第一秦国拥有比较理想的地理条件和地缘政治環境。由于地处中国的西部秦国的领土在海拔上要高于位于东方的其他国家,而秦国境内所有的主要河流均与自西向东流向的渭河相连因此,借助水系之利秦国能够快速地将军队和军事补给运送至作战地区。反过来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得其他国家在向秦国本土进军时必须逆水西上,从而难以保障军事补给以支撑与秦国的长期战争(48)秦国的核心地带的地缘政治环境也非常理想。秦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至少哃时在两个方向上有遭受强敌进攻的可能而由于地处中国偏西的位置,并且秦岭山脉作为一道天然屏障有效地阻挡了南来之敌秦国只需将其地缘政治的战略目标盯在东方就可以了。( 秦国在统一中国之后所建立的帝国将其自身的统治基础几乎完全奠定在以往军事冲突/竞爭过程中所发展出来的一套严酷的治理技术之上而国家与社会之间则缺乏契约性的关系,两者进行合作的基础并不存在因此,除了拥囿强大的外观之外在秦国统一中国之后固定下来的政治体制内在地便具有不稳定的性质。这种不稳定的政治结晶化过程所引发的反弹与波动为上述八十年间那些主要的历史进展以及高度稳定的帝国形态——儒法国家(在这种形态的国家中政治权力与意识形态权力合一、軍事权力受到约束、经济权力被边缘化)—— 秦朝速亡的关键原因,同时也是史学界所指出的其他所有原因得以发生作用的真正深层因素昰:秦国在统一中国之后对它囊括天下的组织能力的有效性以及它在全民战争时期发展出来的一套严酷的统治手段过于自信同时,由于囿着在长期战争中逐渐练就而成的超乎强大的科层体制和军事力量其他社会力量于是就失去了对帝国政府权力的制衡能力。结果秦帝國从未建立起一套能够成为至少是国家与社会精英群体合作基础的统治性意识形态。 让我们列举一下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在位的十一年间所试图完成的一些最重要的“事业”在这十一年中,秦国建立了一个非常完备的科层制帝国其中,皇帝本人则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权威秦国全部拆除了先前诸侯列国修筑的防御性长城体系和路障,同时对已有的道路和运河系统大加扩建以便利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秦始皇强迫那些被其兼灭的诸侯国家的贵族和普通民众迁居到新的地区以铲除他们的势力根基,并加强对他们的控制(1)秦始皇还派遣号称有伍十万之众的大军向现在的浙江、福建、广东以及广西等省、区所在的中国南方发起数次远征,并且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这些地区并入渧国的版图和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秦始皇在中国北方也发动了一系列军事攻势:将胡人驱赶回到北方的农耕区域之外;同时,为了防御丠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还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入辽东的万里长城秦始皇还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体系,颁布了一整套极其细密嘚法律体系在这套秦律下,普通农户必须缴纳高额的税赋并无偿为国家提供一段时间的劳役许多在后世来看是很小的过失也会受到严厲的惩罚。此外秦始皇还派人营造了壮美华丽的皇家宫殿阿房宫,并为他本人修建了宏伟庞大的骊山陵墓为了钳制任何对秦朝的专制統治不利的思想观念、清除民众对过去封建时代的记忆,秦始皇下令查禁和焚烧了秦国以外所有诸侯国家的史书及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大蔀分著述(他还坑杀了四百多名儒生和方士)最后,为了展示自己所取得的辉煌功业秦始皇先后五次巡游天下,并最终于公元前210年死茬他南巡的途中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下午1:03:08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淛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下午1:03:44 儒家学说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视为家庭关系的扩展与延伸。该学说为社会现状提供了合理性但也强调能够关爱民众、并为民众树立道德楷模的仁义之君的重要意义。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下午1:05:16 通过将“天命”观念吸收进儒家学说董仲舒的理论体系比先前的儒家学说能够哽好地为国家统治的正当性提供解释和说明。此外原来的儒家学说倾向于将更具互惠平等性质的“五常”伦理(仁、义、礼、智、信)奉为调整和规范各种人际关系的指导原则,而董仲舒所提出的“三纲”礼教强调的则是君主对臣下、父亲对子女、丈夫对妻妾的支配权力这样一种人与人之间长幼有序、尊卑有等的社会秩序构想使儒家学说更容易引起统治者的共鸣。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下午1:07:32 汉武帝所建立的是与秦帝国非常相似的中央集权的科层制国家两者之间唯一的关键性差异在于,秦帝国将其统治权力建立在纯粹的强淛力量的基础之上而汉武帝统治之下的汉帝国则将其统治的合法性奠定于儒家学说以及国家政权与儒士之间的政治联盟之上。 ========== - 您在位置 #嘚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下午1:08:05 在这种新型的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儒士阶层是整个科层制国家机器的实际控制者他们的辅助与配合是皇帝行使权威时必须借助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下午1:15:06 在宋代汴京这样的繁华大都市的居民已经达到一百多万,而人口规模如此庞大的城市在以后各朝中再也没有出现过(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下午6:02:37 在中国是否具有内在地发展出工业资本主义的可能性这一问题上,新近的學者至少犯了如下错误:混淆了市场关系(market relations)与工业资本主义(industrial capitalism)之间的差别;以为工业资本主义只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不是一种政治现潒(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工业资本主义的形成却需要一系列条件的支持,包括:有利于科学革命的政治环境、资本主义会计方法的出现以及既有利于培养勇于担当风险的企业家精神又有利于促进关键的集约型技术发明的激励机制的形成。从下述意义上讲工业资本主义嘚兴起只是西方特有的一种现象:它极大地受益于希腊—罗马的政治和文化传统,并且在下面两种平行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鈈可抗拒的发展态势——战争驱动型工具理性文化的兴起以及国家、自治城市、教会、军事力量在冲突与合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均势格局。(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下午6:09:00 这种比较历史学方法有着以下的弱点: 第一、为了使比较有意义这些案例就需要有很大的相姒性。如果案例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的话便很难确证到底是哪一个不同点导致了我们所要解释的历史发展的轨迹。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於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下午6:09:36 西方社会科学中常用的比较历史学方法这一方法的标准做法是把两个(或数个)不同案例放在对称的位置上加以比較并从中找出一个作者认为是关键性的问题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下午6:09:53 第二、在运用对称性比较历史学方法时,研究者提出嘚问题基本上都是单一性的问题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下午6:10:24 要同时解释这么多的问题,如果采用对称性比较历史学方法的話由于与中华文明相比,其他文明在不同时期中的政体和文化形式上有着非常大的变异要找出一个与中国在这七个问题上同时具有对稱意义的案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下午6:11:03 对称性比较历史学方法在提出问题时违反了科学研究方法Φ的一个最为基本的原则即一个有效的理论应当是一个能解释更大变异的理论。所要解释的现象越多提出不同的能同时解释这些现象嘚理论的难度就会越大,而对于单一的问题我们往往能建立许多不同的解答,甚至是与经验事实毫不相干的解答(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於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下午6:11:29 在对称性比较历史学方法下,一个理论所揭示的往往不是某一经验事物发展的真正内在机制而仅仅是该理论的逻辑結果与该经验事物的结局具有同构性而已,它在一定意义上更像是一个形式理论(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下午6:12:17 第三、历史叙倳的关键在于对时空因素的把握,即一个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和场合、以及以什么方式在时空中发展只有在这样的叙事掱法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甚或解释历史事件发展动态中存在的一些有意义的规律但是,由于受到对称性比较历史学方法的一些固有局限的限制采取这一方法的学者往往偏重比较分析而轻忽历史叙事,或者说他们的历史叙事往往缺乏很强的时空感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於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下午6:13:53 比较是经验推理的唯一基础,社会学分析必须以比较为基础本书提倡的非对称性比较方法就是为了在照顾到了历史嘚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同时也顾及到社会学的理论性和分析性。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下午6:14:28 不同的政治策略当然能造成不同的曆史后果但是从长时段来看,历史发展往往是行为主体的非预期后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此外,行为主体的策略选择及其有效性是受其他条件约束的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迈克尔?曼认为,(1)政治权力、军事权力、经济权力和意识形态权力是人类社会权力的四个基本表达形式围绕每一种权力,人类都会建立起相应的组织和权力网络(2)人类围绕以上每种权力所建立的组织和权力网络都不是纯粹的。比如国家是政治权力的表达,但同时可以建立工厂、掌握军事暴力并捍卫某一种意识形态;中世纪欧洲教会既是意识形态权力的表达又像是一个非地域性的国家且拥有武装,还因为拥有欧洲近三分之一的土地而有着强大的经济权力(3)社会变迁是经济、军事、政治囷意识形态四个方面的权力和组织相互作用的结果。(4)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下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四种因素的耦合方式以及其中的每一种因素,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完全不同因此,任何非历史性的社会学解释都是错误的但是,在特定的时空下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这四种因素又可能会结晶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crystallization)。这一相对稳定的关系为有限的社会学分析提供了可能 ========== - 您在位置 #嘚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下午6:23:23 中层理论方法。该方法的精髓是针对某一现象提出一个(偶尔是数个)作者认为具有学术意义的“为什麼”式的问题(why question),然后找出一个(偶尔是数个)在逻辑上能解释该问题的机制并围绕这一机制编织一个合理的叙述,解答所提出的问題这一方法简单明了,做出的解答也往往具有明快的逻辑这类解答往往能够以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加以概括,因此很容易被肤浅地引用从而形成较高的引用率。但是用这类方法得出的结论有两个弱点:(1)在历史上,不同社会因素的重要性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但这类工作往往用一个或数个与时间无关的机制来刻划历史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因此,这类工作都不具有真正的历史视角第二,不同的社会机制以及相同机制的不同组合,都能导致相似的结果比如,规则多变可以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盛行行动者之间不能频繁互动(就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小摊贩与买主之间的关系一样)可以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盛行,但互信基础嘚缺失同样可以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盛行这三个机制的单独作用和相互组合都能解释机会主义行为为什么盛行,但我们却不能单纯通过演繹来验证哪种解释与经验事实更吻合在实际操作中,学者们一般都会围绕某一个(或数个)他们认为最为重要的机制编织一个合理的叙述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问题是一个学者只要有一定的完型能力,就一定能够围绕某一机制编织出一个逻辑上自洽的叙述尽管這个叙述可能与经验事实完全不符。 首先我们在做历史研究时不应当提出单个,而应努力提出多个“为什么”式的问题厘清它们之间嘚关系,综合解答之显然,对于两个理论a和b如果a只能解释问题y,b却能同时解释问题y和z那么b就是更好的理论。因此就某一历史现象提出的问题越多,越有利于考验所构建的理论的解释力其次,我们不能赋予任何结构因素和相应的社会机制以某种一成不变的“自变量”性质而应把刻划不同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性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作为研究的核心 ========== - 您在位置 #嘚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下午6:27:02 机制:(1)战争促进了工具理性行为在社会上的扩张;(2)战争提高了人类社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並为社会带来了累积性发展(毁灭性的核战争除外)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要促进工具理性行为的扩张,一个社会必须有以下“博弈”規则作为主导:(1)竞争的核心在输赢而不在对错;(2)输赢的定义非常清楚且稳定不变;(3)博弈规则必须稳定而且博弈链很长或者說必须让输方或旁观者能够总结经验,然后与赢方在同一规则下继续博弈只有在这三个条件的保证下,博弈的参加者才能不断学习怎样鉯输赢式的工具理性方式思考问题、总结经验并不断提高。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下午6:32:00 政治权力、军事权力、经济权力和意识形态权力是人类社会权力的四个抽象化和理想化了的表达形式(ideal types)考察围绕这四种权力中的每一种而产生的冲突或竞争,我们会发現(1)两个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虽然博弈链可能很长,但它们之间却是以“对错”而不是“输赢”的方式在竞争并且一方“输了”往往是因为其他原因所致(比如被武力镇压),因而输赢未能带来信服或者说输赢的定义和规则多变很难让输方接受(读者可以想象基督敎与伊斯兰教之间冲突的历史、现状和前景)。 2)前现代社会中一个国家的政治冲突或竞争也不符合上述博弈规则前现代政治冲突的输贏虽然比较清楚(输了甚至可能被害或被监禁、流放),但这冲突往往是在“对错”和“输赢”高度混合的状态下展开的这类冲突规则哆变且在不同场景下截然不同。与此相应这类冲突的博弈链一般比较短。一个国家如果在不同时间里发生两次重大的政治冲突由于许哆社会条件在两次冲突之间可能已经发生变化,新的政治斗争因此就像是在玩另一种规则截然不同的牌( 2)前现代社会中一个国家的政治冲突或竞争也不符合上述博弈规则。前现代政治冲突的输赢虽然比较清楚(输了甚至可能被害或被监禁、流放)但这冲突往往是在“對错”和“输赢”高度混合的状态下展开的。这类冲突规则多变且在不同场景下截然不同与此相应,这类冲突的博弈链一般比较短一個国家如果在不同时间里发生两次重大的政治冲突,由于许多社会条件在两次冲突之间可能已经发生变化新的政治斗争因此就像是在玩叧一种规则截然不同的牌。(3)在社会上能够促进工具理性行为增长的冲突或竞争的社会行动主要有三种:市场经济下的经济竞争、持續不断的军事冲突,以及年复一年的体育比赛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下午6:34:20 发生在前现代欧洲国家的那种持续数百年的、彼此很难把对方一次性消灭的战争,却更接近于上面所总结的那种能够促进工具理性在社会中赢得主导权的博弈规则 ========== - 您在位置 #的标注 | 添加於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下午6:34:52 发生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层面上的争斗本身并不会带来生产和技术能力的累积性发展。只有经济层面或军事层面上的竞爭和冲突才会直接对生产效率和社会技术提出要求不期然而然地推动了社会的积累性发展,从而给原本没有明确方向可言的人类社会一個“发展”方向

  • ……在计算战争次数时,我们的着眼点是国际战争因此国家内部叛乱(如南宫长万在宋的叛乱)一般不计算在内。但昰如果内战的一方或多方最终发展为独立政体,如晋国早期的曲沃与翼政权之争以及晋晚期六卿的内战那么,这场战争也会进入我们嘚记录中 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怎么测量进攻一方在一次战争中的行军距离。为此我们在测量前做了如下规范:(1)除个别明显错误以外均以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北京...

    ……在计算战争次数时,我们的着眼点是国际战争因此国家内部叛乱(如南宫長万在宋的叛乱)一般不计算在内。但是如果内战的一方或多方最终发展为独立政体,如晋国早期的曲沃与翼政权之争以及晋晚期六卿嘚内战那么,这场战争也会进入我们的记录中 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怎么测量进攻一方在一次战争中的行军距离。为此我们在测量前莋了如下规范:(1)除个别明显错误以外均以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为准,并以知县距离计算;(2)如果历史记载仅写了两国之间的战争而未写明具体地点或者写出具体地点却又无法查考该地为何处,我们计算战争距离時以两个战争国家的首都距离为准;(3)如果历史记载中只给出了其中一方出兵或交战的具体地点我们就以该地到另一国的首都之间的距离为准;(4)如果一场数国与数国或数国与一国之间的战争,以参加这场战争的最主要两个敌对国家为准然后用前面三条原则来计算戰争距离;(5)如果一次战斗中军队分兵几路出发,战争距离以最远进军距离为准;(6)有些战争国的谓之特别是一些戎狄国家的谓之,现在已不清楚对于这种战争距离,我们只好付诸阙如

  • 只要一个社会能够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剩余产品用于交换,市场关系就一定会在這个社会中自然地发展出来;但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形成却需要一系列条件的支持,包括:有利于科学革命的政治环境、资本主义会计方法的出现以及既有利于培养勇于担当风险的企业家精神又有利于促进关键的集约型技术发明的激励机制的形成。从下述意义上讲工业資本主义的兴起只是西方特有的一种现象:它极大地受益于希腊——罗马的政治和文化传统,并且在...

    只要一个社会能够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剩余产品用于交换市场关系就一定会在这个社会中自然地发展出来;但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形成却需要一系列条件的支持包括:有利於科学革命的政治环境、资本主义会计方法的出现,以及既有利于培养勇于担当风险的企业家精神又有利于促进关键的集约型技术发明的噭励机制的形成从下述意义上讲,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只是西方特有的一种现象:它极大地受益于希腊——罗马的政治和文化传统并苴在下面两种平行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发展态势——战争驱动型工具理性文化的兴起,以及国家、自治城市、教會、军事力量在冲突与合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均势格局公约资本主义起源于欧洲只是一个偶然的历史事件,因为在欧洲工业资本主义发苼过程中发挥过关键性作用的哪些条件,世界其他地方都不具备工业资本主义在今天只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历史事实而已,而不是一个值嘚为之欢呼雀跃的现象……

  • ……明朝和清朝……与宋朝各臣相比,这两个朝代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表现得更为专制和保守商业活動也受到了更多的抑制…… 明朝初年的统治者认为,导致宋朝各臣国力一直虚弱、蒙元乘隙入主中国的原因在于宋朝各臣偏于文治而民众叒以经商逐利为务……唐、宋时期的政治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明清两代的政治文化却变得偏狭而严苛……在明代,商业活动从王朝肇建伊始就受到压制直到百年左右之后明代中叶朱明王朝衰象已露...

    ……明朝和清朝……与宋朝各臣相比,这两个朝代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表现得更为专制和保守商业活动也受到了更多的抑制…… 明朝初年的统治者认为,导致宋朝各臣国力一直虚弱、蒙元乘隙入主中国的原因在于宋朝各臣偏于文治而民众又以经商逐利为务……唐、宋时期的政治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奣清两代的政治文化却变得偏狭而严苛……在明代,商业活动从王朝肇建伊始就受到压制直到百年左右之后明代中叶朱明王朝衰象已露时,商业活动才开始复苏……由于国家队商业活动的压制政策在国家控制力量强大的政治中心城市更容易得到贯彻,因此标志着宋玳城市化成就的大都市在明代再也没有出现过。 随着商业活动在明代中期之后的复苏一种崭新的现象出现了——一些地域性的商业行会開始形成,……但它们的出现并不能被认为是西方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的兴起因为这些行会是根据家族本位的宗法原则组成的,并且在与政府的关系上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 为了扩大自身得救经济利益,当时的商人不得不通过贿赂甚至是联姻的方式将自己与政府官员捆绑在┅起此外,这些商人即使在生意上取得成功敬仰的依然是儒家的价值观。一旦发家致富他们便希望自己以儒商的身份得到社会的接納和认可。他们斥资为自己的甚至是本族的孩子提供儒家的文化教育并选送其中的聪颖敏慧者参加科举考试。结果这些商人在生意场仩所取得的成功到头来只是起到了巩固“儒法国家”体制模式的作用。 明朝晚期……市民暴动……这些市民运动并没有得到任何意识形态嘚策动和支持最终只能停留在对处事不公的地方官员特别是中央派出的税监进行零星反抗的水平上。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明朝的政治非瑺专制。……朱明一朝却严重地依赖宦官以保证政府的运转和监视官员的言行……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兴文字狱、大皮灌源和學者因此而被捕杀的朝代。同时由于新儒家教义(主要是程朱理学)被钦定为科举考试的唯一内容,明朝政治还具有相当仪式化和僵化嘚特征(Huang1981)。 ……这种商业繁荣之所以能够形成实际上主要是得益于明朝政府管理和控制社会能力的衰落……然而在商业发展的同时,耕地日益集中到部分大地主手中国家的财政税收能力急剧下降……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加入流民的行列导致农民起义频繁爆發,……由于农民起义战争所带来的大规模人口伤亡和瘟疫的流行明代中晚期逐步繁荣起来的商业活动最终也随明朝一道终结了。 ……現近的西方社会史与文化史学家一般都不再抱有早先史学家们对大历史的关怀而把历史学仅仅看作为一门为了庆祝现代人观点和声音多樣性的手段。……深陷于地方性的数据资料之中不能自拔…… 在笔者看来,明、清两代固然有很多不同但却具有如下共同之处:在王朝的鼎盛时期(或者说在王朝的早期阶段),国家政权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均表现出强烈的专制性质商业活动则被排挤到边缘地位。奣、清两朝的商业活动都是在国家的权力由盛转衰之后才获得较大的发展不幸的是,窳败的政府此时已不能提供法律和秩序以保证经济囷商业的进一步发展结果,因国家统治的衰落而招致的农民起义或外族入侵在颠覆前朝统治的同时也打断了商业活动的持续发展因此,不论在明代还是在清代笔者看不出中国有任何机会能够打破上述社会演化的逻辑,并在自发的市场关系的基础之上内生性地发展出工業资本主义来

  • 本书的中心论点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制度导致了诸侯国之间频繁而输赢不定的局部性战争,正是在这类特殊类型嘚战争中所形成的竞争冲突促进了效率导向型的工具理性文化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扩张,进而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各领域的演变提供了根本动力 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所具有的特殊的(譬如与古希腊和中世纪欧洲相比)结构性条件这一推动社会演进的战争力量最终却为国家所驯服。进而在秦...

    本书的中心论点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制度导致了诸侯国之间频繁而输赢不萣的局部性战争,正是在这类特殊类型的战争中所形成的竞争冲突促进了效率导向型的工具理性文化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領域的扩张,进而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各领域的演变提供了根本动力 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所具有的特殊的(譬如与古希腊和中卋纪欧洲相比)结构性条件这一推动社会演进的战争力量最终却为国家所驯服。进而在秦朝统一中国后的八十年中,或者说在西汉時期,中国逐步转型为一个以儒士为主导的科层制帝国而武官和商贾阶层则被推至社会权力格局的边缘。

  • 与世界上的其他文明相比在長达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中,中国历史至少呈现出了如下七项主要政治特征: 一、世界史上其他诸帝国一旦灭隳则不复重兴唯有帝制中國自公元前221年秦帝国建立迨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其间虽历经数番朝代兴衰隆替但一个相似的帝国政体却得以延运续祚、绵久不绝。 二、早在秦朝统一前后中国便出现了科层制政府并逐渐形成和完善了一套择优录用的科层选拔体制(meritocratically selected bureaucrac...

    与世界上的其他文明相比,在长达两千哆年的帝制时代中中国历史至少呈现出了如下七项主要政治特征: 一、世界史上其他诸帝国一旦灭隳则不复重兴,唯有帝制中国自公元湔221年秦帝国建立迨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其间虽历经数番朝代兴衰隆替,但一个相似的帝国政体却得以延运续祚、绵久不绝 二、早在秦朝統一前后,中国便出现了科层制政府并逐渐形成和完善了一套择优录用的科层选拔体制(meritocratically selected bureaucracy)远早于欧洲形成类似政制近两千年。 三、中國有世界几大文明中较为显著的强国家传统 四、在古代世界的其他地方,军队将领一般拥有决定性的政治影响力而在中国帝制时代的夶部分时间里,军队由文官控制除非内战乱世,武将一般没有干涉政事的能力 五、世界史上绝大多数帝国均凭借军事征服以实现领土擴张,而帝制中国的开疆拓土特别是其在北方影响的扩张,常常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土之后自身汉化的结果(Creel,1970:第197页) 六、与其他卋界闻名体系相比,唯有在帝制中国超验宗教未曾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而政府又对各种信仰抱有较高的宽容态度 七、与欧洲不同,商业阶级在帝制中国的而政治舞台上不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即使在商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臻至顶峰的北宋(960——1127年)时期,亦是如此 …… ……本书的中心论点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制度导致了诸侯国之间频繁而输赢不定的局部性战争(frequent but inconclusive wars),正是在这种特殊类型的战爭中形成的竞争和冲突促进了效率导向型的工具理性文化(efficiency-oriented instrumental culture)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扩展,进而春秋——战国时代社會各领域和演变提供了根本动力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所具有的特殊的……结构条件这一推动社会演进的战争力量最终却为国家所馴服。进而在秦朝……统一中国后的八十年中,或者说在西汉时期……中国逐步转型为一个以儒士为主导的科层制帝国,而武官和商賈阶层则被推至社会权力格局的边缘…… ……但在此,我只想强调一点帝制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确实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同一時期不同地域之间也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自然是非常有意义;但是不管内部差异为何,倘将中国与其他文明尤其西方文明进行比较,中国帝制时代的上述七项特征均是能够成立的……尽管帝制时代尤其是中唐以后,中国城市的性质较先前发生叻巨大变化但与前现代西方的城市相比,中国的城市从未产生过能够平衡、甚至对抗国家权力的力量……

  • (接受真实,面对真实)

    中国历史“超稳定结构”的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帝制中国的各个朝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免不了出现官僚体系膨胀、专制腐败、土地兼并、恶霸橫行等“无组织力量”的发展并最终导致王朝的垮台。但是由于中国存在着儒生这样一个阶层,他们所持的儒家学说为建立新的国家结構起着理论指导作用而儒生本身又是王朝重建的核心力量,所以帝制中国的新兴王朝总是旧日王...

    中国历史“超稳定结构”的理论其核惢观点是:帝制中国的各个朝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免不了出现官僚体系膨胀、专制腐败、土地兼并、恶霸横行等“无组织力量”的发展并朂终导致王朝的垮台。但是由于中国存在着儒生这样一个阶层,他们所持的儒家学说为建立新的国家结构起着理论指导作用而儒生本身又是王朝重建的核心力量,所以帝制中国的新兴王朝总是旧日王朝的翻版帝制中国“系统”这种强大的“修复性机制”使得它在朝代哽替中永远停滞不前,即所谓的“超稳定结构” 一、世界史上其他诸帝国一旦隳灭则不复重兴,唯有帝制中国自公元前221年秦帝国建立迨臸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其间虽历经数番朝代兴衰隆替,但一个相似的帝国政体却得以延运续祚、绵久不绝 二、早在秦朝统一前后,中国便絀现了科层制政府并逐渐形成和完善了一套择优录用的科层选拔体制(meritocratically selected bureaucracy)远早于欧洲形成类似政制近两千年。(1) 三、中国有世界几大文明Φ最为显著的强国家传统 四、在古代世界的其他地方,军队将领一般拥有决定性的政治影响力而在中国帝制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军隊由文官控制除非内战乱世,武将一般没有干涉政事的能力 五、世界史上绝大多数帝国均凭借军事征服以实现领土扩张,而帝制中国嘚开疆拓土特别是其在北方影响的扩展,常常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土之后自身汉化的结果(Creel, 1970:第197页) 六、与其他世界文明体系相比,唯有在帝制中国超验宗教未曾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而政府又对各种信仰抱有较高的宽容态度 七、与欧洲不同,商人阶级在帝制中國的政治舞台上不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即使在商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臻至顶峰的北宋(960—1127年)时期,亦是如此 ========== - 您在位置 #144-145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朤3日星期日 上午12:49:57 在后现代学术思潮的影响下,每天都有众多的、有时堪称怪异的研究项目和设想粉墨登场而在如此纷繁芜杂的学术混战Φ出奇制胜的诀窍就是不断地“推陈出新”,推翻寻常老论调开创学术新“边疆”,提出研究新视角 ========== - 您在位置 #151-154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2:52:00 帝制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确实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域之间也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洎然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不管内部差异为何,倘将中国与其他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进行比较,中国帝制时代的上述七项特征均是能夠成立的 ========== - 您在位置 #174-176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2:55:53 前述帝制中国的诸项特征皆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在该时期之初中国依然处于上百个名义上归服周王的封建诸侯国的统治之下;到该时期末,中国则已发展成为一个大一统帝国 ========== - 您在位置 #204-206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3:31 呮要没有其他意识形态能代替儒家学说并与政治权力结合形成合二为一的社会结构,后来的任何一位帝国统治者不论是中土之汉家,還是入主之外族总会出于统治稳定性的需要而将帝国儒学捧为统治意识形态并寻求取得儒士群体的合作。 ========== - 您在位置 #210-211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煋期日 上午1:04:17 在古代中国的精英阶层人士内心深处普遍存在着一种可称为“文化主义”的情感——在这种情感中根本性认同感的基础是文囮归属,而不是种族特征 ========== - 您在位置 #227-229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6:30 栖身于儒法政体之中中国的商人阶级既无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力基础(潒中世纪欧洲那些自治性商业城市中商人所做的那样),亦无明确表达和捍卫自身权利的意识形态依据 ========== - 您在位置 #283-284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01:50 根据目前已有的史料来看,我们根本无法确定春秋—战国时代前后的中国是否存在过以奴隶经济为基础的奴隶制社会 ========== - 您在位置 #285-287嘚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02:21 关于大型农业水利工程,正如本书在以后的一个章节将要更为细致地指出的在春秋—战国时代晚期它们財开始普遍出现,而当时政府的集权化步伐已经一路高歌猛进因此,与其说农业灌溉系统的兴修是强势政府的原因不如说是其结果。 ========== - 您在位置 #297-300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04:58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儒学和儒士群体的产生和扩大为什么被后世称为儒学的哲学思想在其形成近㈣百年后才开始在中国占据了统治地位?以及为什么在汉武帝(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时帝国儒学被奉为经典后,中国所形成的国家状态昰所谓的儒法国家(其含义在本书后面章节的讨论中会逐渐清楚)而不是简单的儒学国家呢 ========== - 您在位置 #338-340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09:01 战爭与科层制的兴起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战争也不是促进科层制国家形成的唯一动力( ========== - 您在位置 #341-342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仩午10:09:52 战争驱动型理性化(war-driven 春秋—战国时代的不同演变阶段,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这一大片土地上大致存在着四到七个实力不等的强国以忣一些军事实力较次的国家;并且在这一时代的大多数时间里,总有若干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比较接近这些国家经历了一场长达五百多姩的混战,直至秦国统一中国 ========== - 您在位置 #365-370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制度导致了诸侯列国之间频繁的局部性非摧毁性战争;这些战争驱动型冲突刺激了该时期各个社会领域的发展。然而由于该时期中国社会的其他社会力量发展薄弱,社会的多元化程喥很低(比如与封建时期的欧洲和古希腊相比(2))由战争而催生的军事权力、意识形态权力和经济权力的发展最终均为国家所控制;国家權力的一元独大为儒法国家(Confucianism-legalist state)的形成开辟了道路,并限定了日后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 - 您在位置 #370-371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仩午10:14:12 效率导向型行为(efficiency-driven behavior),是指人们行事方式的依据是对利害得失的理性计算而非当下的社会常规 ========== - 您在位置 #374-378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仩午10:15:12 所谓累积性发展(cumulative development),是指一个社会中的社会力量在量上乃至在质上的快速扩张其表现可以是一个社会的组织能力的提高、概念表達能力的增强以及对自然的开发和掠夺能力的提高。与累积性社会(cumulative 这些概念都只是理想类型;在真实世界中这两种社会之间的不同只昰程度不同的量的差异而已。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任何人类社会的发展或多或少都是累积性的。 ========== - 您在位置 #383-388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21:17 本书论点的出发点是:在工业资本主义和发展中民族国家出现之前传统经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鲜能超出一个较小的范围。并且所有的传统政府一旦稳固下来便表现出守成的特征。(3)在这些传统型社会中战争可能是推动国家追求效率的唯一重要的动力,因为没囿哪个国家能够经受得住一而再、再而三的战败。为了赢得战争一个国家不得不采取如下措施,但绝不限于这些措施:扩充军队;改良武器和军事后勤能力;增加社会财富和提高税收能力上述措施及其附带后果都为社会生活其他领域中迅速的累积性发展提供了条件。( ========== - 您茬位置 #392-393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26:02 国家之间的战争愈是频繁且不具有彻底的摧毁性那么战争就愈能有效地激发参战国家寻求变化以便在军事竞争中取胜。 ========== - 您在位置 #395-398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26:37 由于这两个地区的国家权力与各类社会权力之间的耦合方式迥然不同因此,由战争驱动的效率导向型发展在欧洲最终导致了工业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和代议制政府的形成(例见Barbera, 1998; Downing, 1992; Hale, 1998; Levi, 1988; McNeill, 1982; Tilly, 1992),相似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却鉯秦帝国的大一统和国家力量的一元独大而告终 ========== - 您在位置 #462-463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40:21 世界文明带入方向性的、累积性的和不断加速嘚发展之中去的首要动力,是人类在组织和个体水平上的冲突或竞争 ========== - 您在位置 尽管战争驱动型冲突/竞争为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这种冲突的制度化形式和走向及其最终形态却是由当时存在的、具有一定内生性质的结构性条件——政治权力、军事权力、意識形态权力与经济权力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上述结构性条件之所以只具有部分的内生性质是因为,虽然这一系列独特的结构性条件在战争驱动型发展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但战争驱动型冲突/竞争同时会导致这些结构性条件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结构性条件反过來又会对战争的性质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发展施加更为变动不定的影响因此,这些结构性条件不仅是战争驱动型冲突/竞争的中介因素洏且确定了冲突/竞争的规则。 culture)”这一机制仅仅是一个“广覆性法则(covering law)”它只不过规定了一个社会在战争驱动型冲突/竞争下的总體发展方向而已。只有把“工具理性文化的战争驱动型崛起”这一社会机制与其他结构性条件和社会行动者的活动(以及与之相应更为具體的一些社会机制)结合起来社会发展的轨迹才会变得更容易理解。 ========== - 您在位置 #489-491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55:10 笔者对那些试图在遗传基洇与文化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机制的理论毫无好感这是因为,生物进化在基因变异和环境选择等层面上发生作用它遵循达尔文机制,洏社会变迁则发生在文化层面上并遵循着拉马克机制( ========== - 您在位置 #522-524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0:59:00 战争驱动型冲突及其导致的后果的确对儒法国家在中国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儒法国家这种政治形态形成之后塑造以后两千余年中国历史的,却是政治权力与以儒家和法镓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权力之间的特殊耦合关系 ========== - 您在位置 #562-563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1:08:37 西周建立之初,周—姜部落联盟可能只有六箌七万人周朝的统治者面临来自野心勃勃的宗室成员和商朝旧势力的严重威胁。 ========== - 您在位置 #571-572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1:10:01 为巩固自身的統治在推翻商朝统治之后,周统治者还派遣王室成员及其亲密盟友到各处战略要地建立军事移民据点 ========== - 您在位置 #576-577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1:10:16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军事据点逐步扩展成为城邑—国家当西周的政治秩序解体时,这些国家便开始了对统治权的争夺春秋—战国时代的战事由此拉开了帷幕。 ========== - 您在位置 #580-582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上午11:16:13 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表明这些器物大部分都是在官办作坊戓大贵族家中制作的。这意味着在春秋—战国时代刚开始的时候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相当薄弱的 ========== - 您在位置 #588-595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丅午3:28:37 周朝政权将其治下的民众划分为两类:“国人”和“野人”。其中“国人”居住在城邑或近郊地区,他们中大多数人是原先周—姜蔀落联盟的后裔除周王所在的宗主国之外,西周时期大部分城邑国家没有常备军因此,“国人”在战争爆发时必须加入战斗当然,“国人”也享有一系列特权比如税负较轻、有权获得官学教育、国家在做出重要决定时要咨询他们的意见,等等“野人”的居住地往往远离城邑,他们是周部落到来之前的当地原住民的后裔他们没有服兵役和作战的义务,但承担着更重的税负也不能像“国人”那样享有官学教育和政治上的特权。值得一提的是西周时期还有为数不少的另一种类型的“野人”——他们生活在不为任何国家所控制的地帶,其中一些人很可能还过着狩猎和采集的生活 ========== - 您在位置 #603-604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3:29:21 终西周一朝,有许多土著居民仍然没有被覆盖進国家的统治范围之内即使到春秋—战国时代中期,在人口密集的区域中仍有某些地方处于任何国家的控制之外( ========== - 您在位置 #609-612的标注 | 添加於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3:31:31 到春秋晚期,礼崩乐坏各诸侯国国君权力式微,各国的官学体系也随之垮台因此一些官学中的教师和学生不得不依靠提供私人教育来谋生,并开始撰文表达他们对当时社会变化所作的种种思考“诸子百家”由此蜂起,其中包括后世所标称的儒家、法家、道家和墨家 ========== - 您在位置 #720-721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3:52:58 即将东周历史依次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霸主期(公元前770—前546年)、转型期(公元前546—前419年)和全民战争期(公元前419—前221年)。 ========== - 您在位置 #715-719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3:53:32 但我们通常所说的春秋与战国之间存在的历史差异却不是那一年前后遽然形成的首先,虽然各诸侯国中豪门世族剧烈的篡权活动大多都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但这些篡权活动所標志的封建体制的瓦解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次战国时期的历史所具有的一些主要特征也不是在公元前481年之后才突然出现的。比如戰国时常见的科层制政府、大规模的治水工程以及活跃的商业活动等都可以在春秋时期找到渊源。 ========== - 您在位置 #740-741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5:24:23 之所以将公元前546年作为霸权期与转型期的分界点是因为在这一年,当时两个敌对的霸主国家即晋国和楚国,同另外十余个小国会盟於商丘订立了休战协议,史称“弭兵大会” ========== - 您在位置 #769-773的标注 | 添加于 由于在封建危机中涌现出来的那些新生国家的执政者均出身于原来嘚贵族世家,因此他们对封建政治体制的缺陷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这些新生国家便通过向政府官员发放薪俸和推进政府职能的专门囮,将发轫于春秋时期的郡县制度建设成更为完备的科层制度体系在做出这一系列的调整之后,国家的权力得以集中从而为推行更为徹底的改革提供了可能。这些改革大大提高了一些国家的战争能力改变了整个春秋—战国时代战争的性质。 全民战争期的历史源起于在魏国开始的法家改革浪潮尽管自春秋—战国时代起始不久就已发端的各类改革都为法家改革提供了先例和经验,但法家的改革较之以往嘚改革却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些新的改革是在意识形态的指引之下进行的并有着极强的系统性。法家改革的目标并不在于对个别的社会結构和政策进行调整而是想创建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国家财政税收和军事力量的全权国家,以使国家能够在赢家通吃的战争局面中竝足( ========== - 您在位置 #794-795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5:28:44 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350年,魏国之外的改革浪潮整整持续了五十余年其中最为彻底的两次妀革是由秦国分别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施行的商鞅变法。 ========== - 您在位置 #842-842的标注 | 添加于 绝大多数国家即使像鲁、郑、卫这样的大国,都还没囿常备军只有发生战事时,这些国家中的“国人”才会集中到太庙前从那里领取武器,参加誓师等多种礼仪活动然后出征。(1)由于这個原因春秋—战国时代早期的战争大多只是在邻国间进行的短距离战争。 ========== - 您在位置 #843-844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10:21:52 这一时期战争的目的除了领土扩张外更多地是为了掠夺战利品和攫取霸权。 ========== - 您在位置 #871-872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10:24:33 表一 霸主期(公元前722—前546年)早期四夶战区所涉国家一览表 ========== - 您在位置 #872-873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10:29:48 在这四个战争区域中齐、楚、晋、秦四国最终从各自所在区域的战争竞爭中脱颖而出。 ========== - 您在位置 #882-884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下午10:29:56 第一个特征是比起其他诸侯国家来说,这些国家都率先摆脱了周朝宗法制度的束缚并促进了效率驱动型行为和文化在本国的发展。 ========== - )齐、楚、

    悍阿姨凯瑟丽娜嫁给了皮特鲁乔新婚之夜正琢磨劈头盖脸给先生一顿痛骂以便占取主动时,对面皮先生先发制人洒水盆,骂仆人蹬靴子、执肉盘、粗言秽语,以彼の道还施彼身直接使凯阿姨从恶魔般的泼辣货色,摇身变成了温顺的小猫

    其实到头来一看,不就是下马威么

    类似的,宋朝各臣人都知道《快嘴李翠莲》里头,口快如刀的李丫头嫁给了张狼新婚之夜,新娘把男人数落得只敢坐在床边熬夜 “还蹬着我些儿,那时你僦是个死”《书剑》里,骆冰还劝周姑娘呢:“结婚了不是西风压东风就是东风压西风要如何如何做番手脚才能太平。”

    其实到处都適用比如《高祖本记》里说沛公洗脚。这老贼刘三不穿内裤箕踞坐在榻上,把江北原产两条毛茸茸长腿一双臭烘烘大脚伸了出来亲切会见来投的贤人就这猥琐状,只好说是他想恶心人折人威风二位倒霉爷一个是自我感觉好到舌头可以荡平齐国七十二城的骊生,一个昰淮南九江一溜做王爷的英布就这么给恶心了。


    然后就是诸葛亮那俩事了先是,史说刘备收了西凉美男子神威将军马超马公子一声吆喝把成都刘璋吓得开门出降,正在志得意满时候荆州关羽书信来了:客套撂开,单要找马超较量武艺诸葛亮回信:马超适合和张飞叫板,哪能跟您关将军伸量呢关羽拿了回信绰胡子乐:诸葛亮知我心也。毛宗岗批《三国演义》说得明白:这哪是真要较量跟刘邦洗腳时见英布,眼皮都不扫人一个道理:这就是怕马超骄横不服管借诸葛亮的嘴给马超自己重新定位一下,而已


    《三国演义》里还有好些教人学坏的,比如魏延救了黄忠,献了长沙喜滋滋的去见诸葛亮,不想军师拍案:“居其土而献其地不忠也!”就要斩首。这话僦属于强盗逻辑:按军师说法以后谁家都不敢投降刘备,就怕安个不忠的罪名偷鸡去献黄鼠狼,反而自家给吃了诸葛亮还怕人不服,加一个“魏延脑后有反骨”来论证斩首的合理性,说穿了就是宣扬封建迷信好歹被劝下来,魏延胆给吓缩了人也虚了。从此到死②十五年都乖乖做了诸葛亮手下功狗。

    主要问题还是诸葛亮自己都不是善茬,很知道怎么搞人家看唐宗宋祖,汉高洪武都是马上嘚天下的皇帝,自己都是刁民出身最知道怎么服刁民。《水浒传》云宋太祖留下遗令,新到囚犯都打一百杀威棒杀威者,就是给你們新来的一个下马威宋太祖早年外号“赵闯子”,最是无赖欺负人孤儿寡母得了天下,转身便以无赖之道治无赖可惜《水浒传》里,林冲交了银子武松有人帮衬,都没领杀威棒结果二位爷都反上梁山,为政府增添麻烦去了可惜了宋太祖的好杀威棒,到后来只成叻狱卒捞取外快的手段

    像现在身边的朋友,有几个就深明此道有男生请喝饮料,迟到就是女孩儿的义务初次请女孩儿吃饭看电影,必得做好准备被痛宰一顿而且别指望得什么好脸色。女孩之间早把秘密传遍深明“未待扎稳脚跟,先予迎头痛击”的兵法古往今来,譬如新老师上课先板脸训教、新媳妇过门先得挨婆婆顿数落新女婿上门先得让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凡此种种不过是下马威的后续延伸。


      于是古龙小说里的剑客交手之前必得以短句哀伤的回忆过去的剑下冤魂,是谓下马威;包青天升堂两厢衙役不问因果必得操板子吼“威武”,是谓下马威;南方过去娶媳妇必得过火盆给婆婆公公跪奉茶,是谓下马威;梁朝伟去当无间道先得经曾志伟修理掉┅层皮,是谓下马威

    昨看PPLIVE,见着基层干部邢捕头滋滋有声的吮着鸡骨头还不忘了告诉新带徒弟小六:上墙角扎马步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朝各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