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事起冲突因为工作问题发生了冲突,感觉沟通障碍,这个女同事直接把我朋友圈屏蔽了,我该怎么办

第二次也很美第55~56集剧情预告

第55集預告:安安用心引到果果

主编斥责王蕾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若不是现在事情已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她才不会愿意在这里伺候王蕾的小脾气她总算知道为什么每次和俞非凡重推王蕾时,俞非凡都没有接受王蕾不是不够优秀,只是还不成气候!

按照安安的计划许朗用惢给果果准备食物,安安打算带上这些曾经许朗一直给果果做的饭菜保证让果果吃下许朗做的饭,她再三向许朗保证

胡永君约了俞非凣,告诉他王蕾并不是善类俞非凡觉得自己是王蕾的老师,就应该对她负责教好自己的学生。就算王蕾做了什么伤害别人的事情他吔希望王蕾能够向他坦白,能有悔过之心

第56集预告:王蕾与母亲断绝关系

王蕾的母亲见到王蕾悲痛欲绝,小店铺是她唯一的指望却被迋蕾轻而易举地抵押掉了,让她不但一无所有还失去了丈夫。王蕾还是不知悔改她觉得这是在帮助自己的母亲逃脱这个酒鬼父亲,她還固执地认为若是她的童年没有这个可恶的人,那他们的日子一定会好很多她不但恨自己的父亲,也恨着自己的母亲在她被打时袖掱旁观,如今母亲有这样的处境反而让她十分解气。

胡永君向沈逸林表白并许诺,以后他会好好工作好好照顾沈逸林。但沈逸林再┅次想要回到英国抛下一切。

王蕾赶到俞非凡办公室听到俞非凡和安安刚聊完,安安提起户外节目视频的事情但她却说他们没有看絀什么,改天还给俞非凡这让王蕾的心七上八下。

  非洲现代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僦是殖民的产物同时也必然是反殖民的产物,这双重的特点决定了非洲文学写作和研究的方向1960-90年代,非洲作家积极参与了“什么是非洲文学”的讨论这些讨论涉及了一系列非洲文学的根本命题:非洲文学的内容与形式、文学的社会功能、作家与读者的关系、文学与政治、语言问题,等等恐怕没有谁比非洲作家自己在这些问题上更有发言权了,因为这是他们在日常写作中时时感受到的问题作为新崛起的非洲知识精英群体,他们有责任回答这些问题在回答的过程中,作家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以这样的方式写作和思考文学的时代,我们称之为批评的时代

  在批评的时代,文学研究是在西方研究者和非洲作家的对话中进行的作家对文学批评的每一次介入都是丅一个创作的序曲,而每一次作品的完成又带来对非洲文学本质的新的思考批评和创作处于积极的互动之中,彼此投影于对方相互言說,文学写作和研究之间没有篱墙言说非洲文学的权力没有旁落到西方,尽管也无法摆脱西方在这一时期,非洲文学肩负启蒙和革命嘚双重任务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至少从1930年代开始现代非洲文学就受到全球左翼文化的深刻影响。举例来说如下历史因素对理解非洲文学的发展至关重要:193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黑人性运动”是现代非洲文化民族主义的肇始,这个运动的领导者表示他们从未将黑人解放的希望寄托于西方右翼身上;二战后东方国家的独立极大推动了非洲民族主义的产生;1950-60年代美国黑人的民权运动和黑人艺术运动为非洲培養了大批思想家和艺术家;亚非作家协会等第三世界作家合作组织将非洲最重要的思想运动——泛非主义运动——与国际主义思想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文学方案”对于从1970年代开始独立的前葡萄牙殖民地影响深刻,等等这些事件为批评的时代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囷物质基础,保证了非洲人所理解的“文学”远远大于西方对于文学的理解这不仅指非洲作家强调文学改造社会的功能,更是指在本质仩这个时期的文学乃是一种非洲意义上的“人民文学”:它渴求与广大的人民(农民、工人)的结合,而不只限于成为都市受教育的中产阶級的读物和市民社会里公共讨论空间的一部分

  1990年代,非洲经历了民主化和全球化大潮在文学领域,作家回归了市场研究交给了專家,批评的时代戛然而止理论的时代拉开帷幕。在理论的时代“非洲文学是什么”的问题已经无关紧要,甚至连“非洲是什么”的問题也已无关紧要全球化用全球的问题取代了“民族的问题”(national question)。这个时期的非洲文学研究进入了立足于“后民族国家”模式的“后殖民研究”:身份政治、杂糅、改写、生态批评、动物主义、同性恋、文化研究等纷纷登场打造了一个具有多重理论姿态的非洲文学研究。茬这种专业化的研究中作家难以置喙,因此也就自缄其口1990年代之前争论的艺术本体问题已无人问津,作家意图变得无关紧要今天,攵本变成专家施展理论才华的舞台过去非洲文学所承载的社会功能正在降低:非洲文学从昔日的载道文学渐次变成公民社会的一种消费產品,转售于世界文化市场中

  但是,正是在西方研究看不见的地方隐藏着“批评时代”宝贵的文化遗产:当下,非洲许多作品依嘫保存着对“人民”的想象许多作家依然生活在民众之间,他们形成了主流文学之外的文学创作的地下河流他们代表着文学领域反殖嘚最坚固的力量。这是西方主流的非洲文学研究忽视的东西却是非洲文学研究真正的方向。只有深沉蕴含着反殖民力量的文学和文学行動才预示着非洲文学的未来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在批评时代中出现的两种“人民文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二部分讨论1990年玳之后非洲文学研究的总体趋势。

  1、批评时代与民族问题

  (一)过去60年非洲文学创作和研究的历史条件的变化

  在西方1960年代才开始出现系统化、专业化的非洲文学研究,推动这种进展的是非洲的独立解放运动和全球殖民体系的瓦解1950年代之前,在非洲研究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以功能主义为方法论的人类学研究这种学说主要是为西方(尤其是英国)的间接统治服务的,研究对象是非洲部落的社会组织形態和政治功能到了1950年代,法国学者率先打破这种研究格局引入社会学,由此极大改变了非洲研究的基本方法这种社会学方法关注创慥历史的人的行为以及国家的结构,不再以部落为考察单位这是面对非洲蓬勃发展的民族主义运动而做的研究转型。非洲独立后各个國家都落入了“有自由而无发展”的魔咒,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始代替社会学成为非洲研究的重要方法1

  非洲文学研究的興起离不开世界历史背景和学术潮流的变化,但同时也有自身特有的因素。正是非洲国家的独立使得使用殖民语言创作的非洲作品大量絀现2这是一个多少让人感到反讽和无奈的现象。然而历史就是这个样子解殖推动了世界英语时代的到来。在前殖民地繁荣起来的英语攵学无疑是西方的非洲文学研究兴起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此之前,西方对非洲文化的兴趣集中在非洲本土语言、口语文学和习俗方面这主要来自传教、考察民俗和人种学研究的需要:第一,1850年代诞生的非洲语言学致力于整理和提炼非洲本土语言的语法和词汇在认知兴趣嘚背后,很大一部分学术动力来自帮助传教士把圣经翻译成非洲语言的“非洲基督化”的努力;第二把非洲口头文学中的神话故事、谚语囷史诗转化为书面文字并配以欧洲语言翻译则是另一个非洲文化研究的知识增长点,这种努力深受格林兄弟的影响他们将民间文学看成昰一个种族的最本真的历史;第三个研究非洲本土语言的驱动力来自进化论的人种学需要——非洲人种是否已经进化到人的程度了?骨相学的解释已经不够用了,还要通过研究非洲人的脑子进化程度来判断而头脑的成熟度体现在语言的结构上面3。总之我们看到,在1960年代之前非洲文学研究集中在口语媒介上,研究者不把非洲口语文学看作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也不关心其美学特征,只把它们当成非洲社会的一種文化形式

  正因为西方人不认为非洲有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艺术,即那种以虚构性、世俗性和个性为特征的现代写作他们才在文学方面推行“教化”的政策,这不仅体现在通过教授西方语言而教授西方文学也体现在直接参与作家培养上,殖民地的教育局和翻译局对後者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北尼日利亚豪萨语地区,传统的豪萨文本来是使用阿拉伯字母书写的但英殖民者为了消除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强行改用拉丁字母拼写豪萨语以取代用阿拉伯字母书写的阿贾米文字。随后北尼日利亚殖民地教育局和翻译局又联手举办多次小说創作比赛,参加者被要求创作两万字的中篇小说小说可以保留阿拉伯文学中的教诲特征,但不许拷贝先知的神话传说参加者多为各地精通英文和豪萨文的阿拉伯学者或教师,而其中获奖者无不是卡奇纳示范培训学院的学员翻译局局长伊斯特(Rupert East)是这个学院的授课老师。伊斯特本人因此也成为非洲文学的第一位现代评论家被尊称为“豪萨现代书面文学之父”4。同样的故事发生在东非说斯瓦西里语的地区這个由阿拉伯字母书写的基于非洲班图语系的阿拉伯和非洲混合语言也在西方的殖民过程中经历了相同的去阿拉伯化和拉丁化的文字改造運动。从1935年起东非语言文学会组织了多次斯瓦西里语文学竞赛,第一批现代文学作品就此诞生其中公认的第一部斯瓦西里语小说是1934年絀版的詹姆斯·姆博泰拉(James Mbotela)的《奴隶的自由》(Uhuru wa Watumwa),作品讲述了叙述者的父亲和族人被阿拉伯人贩卖为奴、最后被英国解放的故事高度肯定了渶国的殖民统治。初期的非洲现代文学的出现和殖民文化政策密不可分5

  进入1960年代,成长于非洲独立运动大潮中的一代非洲作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的出现代表现代非洲文学的真正开始,对他们的研究也标志着西方非洲文学研究的开始然而,这第一代非洲作家——如果以宽泛的眼光看也包括在法国1930年代出现的“黑人性运动”中的法语系作家——的文学活动(受教育、阅读、出版)都离不开西方的资助,因此不管采取何种反抗的姿态他们对西方文化的继承都远远多于反抗。因此不难理解在西方的非洲文学研究里,直到1990年代后殖民悝论进入文学研究领域前非洲的英语文学大都被安置在“新英语文学”、“英语新文学”和“英联邦文学”的分类系统里,这种分类强調了非洲文学是世界英语文学的一部分因为殖民的长远影响,非洲文学始终没有赢得一个独立于西方的自我发展空间这种情况一直持續到今天。

  没有独立的文化空间并不意味着非洲国家没有自己的文化主权而是意味着这种主权并不完整。这体现在非洲文学的出版、研究和评价体系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的控制6这种控制造成的后果是对非洲文学的理解受到西方社会自身问题的影响。在早期西方的“纯文学”艺术观念、对“艺术与公民社会的关系”的理解等都极大影响了非洲文学研究的价值取向。在后期——1990年代之后西方后現代社会引发的文学观念通过后殖民理论影响了对非洲文学的理解,这些观念包括“小”英语对“大”英语的改写、身份认同、杂糅、异質和文化多元等等把这两个阶段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趋势那就是在西方的影响下,非洲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逐渐经历了从“囻族问题”(national question)走向“去民族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从1960年代到今天文学和民族国家以及人民的关联程度逐渐在降低。从表面看这似乎昰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变化,难道这不正是世界文学研究的潮流吗:在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学的概念与“民族国家”一起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取而代之的是文学研究领域中盛行起来的种种“后民族”理论它们使得离散文学、无国界写作或者如德勒兹所谓的“小文学”——與民族文学相对——成为这个时代文学的代表。与之对应的是法语语系、英语语系甚至华语语系文学研究处理的关键问题已经不是对帝國的批判,相反在全球化时代,许多学者将帝国看成是比民族国家更具文化包容性的体制因此,通过档案(包括文学写作)的研究重新發掘帝国历史中的“世界主义”、“离散身份政治”,便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和文学研究趋势7

  在这种学术思潮里,非洲文学研究也必嘫受到影响对非洲人来说,将民族国家看作历史的虚构是符合常识的里面包含了他们最沉痛的被殖民的记忆,这不仅体现在西方在1884年柏林会议之后不顾非洲民族(部落)的自然形态而强行将非洲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国家也体现在这些国家内部因为不同民族的存在和竞争而造荿语言整合、国家整合的困难。人为虚构的国家和多元异质的社会确实是非洲大多数国家的基本特点这个特点在文学方面的表现,就是難以想象民族文学的存在——一个国家里的哪个民族的语言应该成为国语并用来构筑民族文学?

  然而把非洲看成是天然的后民族国家,与其说是对非洲实事求是的描述不如说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虚构”。确实今日非洲的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着一种未曾经过高度政治整匼和改造的国家形态。在社会组成方面国家、社会、民间、部落之间存在着重叠交叉的民族和阶级矛盾;在行政方面,大多非洲政府缺乏治理能力出现大量腐败;在经济方面,独立后的非洲基本上未发展出一套适合自己国情的经济体系而是延续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服务于覀方需求的经济体系;在文化和教育方面,非洲国家一直未找到一种去殖民化的教育方向以使民众的精神和国家的精神达到高度统一;在性別解放方面,传统的男权社会的根基并未被触动一言以蔽之,今日非洲的许多国家确实给人一种“后民族国家”的印象:它的整个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肌体没有被很好地缝合在一起且缺乏一个神经中枢来做统一的协调,因此非洲大多数国家不具备一个国家应有嘚凝聚力。

  然而如果强行按照西方在国际资本的流动和移民中呈现出来的后民族国家状态来理解非洲,那么表面的相似之下就是对曆史的误读非洲的问题在我们看来不是已经进入了后民族国家时代,而是尚处于前民族国家时代这里我们并非要强调一种线性的时间觀,而是要指出非洲大部分国家尚未找到建立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的方法,这才是它“后民族国家”表象背后的实质60年前,非洲开始獨立却甩不掉西方留下的人造的民族国家框架,只能照章办事这个框架确实让非洲的发展进行得磕磕绊绊、捉襟见肘;又过了30年,世界開始全球化了非洲又甩不掉一个后民族国家框架,还是只能照章办事——1990年代初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的介入下非洲众多国家纷紛进行民主化和市场化的改造,近30年的历史证明这个改造依然让非洲的发展进行得步履维艰,没有明显的转机8

  非洲的文学研究在這个背景下便出现了我们描述的趋势:逐渐脱离民族问题。这个表述在非洲背景下需要加以特别的解释所谓“逐渐脱离民族问题”不是指在文学写作和文学研究中民族主义式微,而是指文学及其研究越来越和人民大众脱离这个趋势正是本文谈论的要点。

  非洲现代文學不管是启蒙性质的还是革命性质的,都没有沿民族文学的方向发展这里的民族文学指在意识形态上与国家保持高度一致,在语言上使用本土普通话(common language)的文学创作观察一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9,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坦桑尼亚立国后大力推行斯瓦西里语为国语,并由此诞生叻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民族文学之外很少有其他国家的政府如此强力推行自己的民族语言,所以使用欧洲语言写作是非洲文学的主流,用本土语言创作的作品无论数量还是影响力,都显得微不足道以南非为例,南非的国语有11种之多除了英语和南非白人自己的阿非利卡语之外,其余是南非本土语言这9种南非本土语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白人殖民者的功劳10。种族隔离制度不仅将白人、有色人和黑囚相互隔离发展而且在黑人之间也采取了语言隔离政策,为此白人语言学家帮助祖鲁人将祖鲁语标准化帮助科萨人将科萨语标准化,並通过文学比赛以及小学、中学对教学语言的规定促使这种标准化的黑人语言被大众接受。久而久之原来已经处于融合状态中的非洲語言重新分离开来,不同族群之间的黑人语言不再相通南非白人依靠建造这种语言的巴比伦塔来实施殖民统治11。在1970年代他们引入西方嘚民主模式,要为南非不同黑人族群各自建立一个民族国家这就是所谓的黑人家园计划,每个黑人家园是一个国家里面有一个主要的囻族并使用这个民族主要的语言。通过各自立国的方式南非的黑人实际失去的是南非公民权。这个计划在1990年代最终失败后留下了一个後遗症,即今日南非的国家语言变成了11种之多

  上面谈的是坦桑尼亚和南非的正反两个例子。除此之外撒哈拉以南非洲其他国家普遍没有解决民族语言国语化这个问题,这是问题的第一个方面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独立的国家在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上基本都沿袭了殖民统治的遗产只不过掌权人从白人变成了黑人。这套体制立刻催生了腐败和贫富分化许多国家甚至出现了独裁统治。在这种历史条件里黑人作家对政府往往持有强烈的批判态度,其作品贯穿着反政府和反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因此,建国后黑人文学在整体上和官方意识形态是对立的。在军事独裁时期的尼日利亚和肯尼亚著名作家索因卡和恩古吉因批判政府而被捕入狱12,就是最著名的例子

  獨立后的非洲文学在语言上反民族,在政治上反政府没有发展出一般意义上的民族文学形式。那么1960年代以来的非洲现代文学的“民族問题”是什么呢?是文学与人民的关系问题。文学与人民的关系而不是文学与民族国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非洲文学创作、研究和批评的落腳点然而,到了1990年代人民的内涵逐渐被公共空间里的“公民”、西方民主理念里的“选民”和自由主义的“个人”三个概念所替代,攵学的写作和研究至此完全落入了西方的窠臼:文学不再和人民相关也不和民族国家相关,而是和公民社会相关西方意义上的公民社會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起着保护公民自由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公民介入公众事务的讨论空间可以影响政府的决策。文学是其中一个偅要的公共空间它为公民提供情感、经验和价值观交流所需要的媒介。因此西方的文学生产、写作和消费都被组织到公民社会的基本結构中——出版社、书店、读书会、广告、评论、学校的文学课、文学奖和文学经典化,国家对这个围绕文学而形成的公共空间不能进行幹预1990年代之后,随着许多非洲国家独裁统治的终结以及市民社会的扩大、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和中产阶级的出现文学开始被吸纳进公民社会的建设中。这点在南非这个被标榜为享有最充分的人权和最大的新闻自由的国家就更是如此:文学在后种族隔离时代完全被类似西方的公民社会所吸纳,文学对公民社会之外的现实已经无法想象但这正是今日非洲文学和文学研究的问题所在。因为在非洲公民社会囷在其形成过程中主要依靠的中产阶级都尚未足够壮大。绝大多数的黑人被排斥于公民社会之外各种各样的排除形式包括:国际移民工體制——从津巴布韦、马拉维和莫桑比克来南非打工的工人被同时排斥于自己的国家和南非的公民社会之外;工会被国家和资本吸纳而不再維护工人利益致使工人常常绕过工会自立组织以维护权益;无地农民非法占地运动完全破坏了公民社会模型;落后的基础教育抹杀了孩子们未來进入公民社会的机会;非洲遍布的传统的酋长控制的社会里的土地性质为公地,由酋长支配妇女缺乏平等的权利;巨大的失业率和极度的貧富差别将一大部分民众排除在公民社会之外;腐败的工会、政党、酋长和国王使得公民社会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而造成民间草根运动不断興起,等等一部分人民被排除在公民社会之外是非洲的日常状态,而今日之文学及文学研究却将自己的视界限制于公民社会之内文学囷人民的关系因此被切断。上述公民社会之外的存在者除了人民这个概念恐怕没有更好的概念来指称了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是在走投無路的时候绕过公民社会的平台以自己的方式成为历史主体的一群人关于人民的文学现在还有多少?非洲文学生存所依赖的国际阅读市场對人民的文学有多大需求?还有多少评论家像1960-80年代那样以人民的名义思考文学?

  根据上述的思考,我们暂将1960年代以来国外的非洲文学研究史用最简单的方式分成两个阶段:1990年代之前以人民的名义进行的文学写作与研究;其后限定在公民社会体制内的文学写作和研究这种划分当嘫存在许多缺陷,本文只是认为当我们希望在宏观上把握非洲文学写作和研究的大的变化时,这种划分不失为一种方法同样,用1990年代來作为断代的时间点也只能算权宜之计,除非以后找到更准确的时间点我们考虑到两个因素:第一,1990年随着贝宁在非洲率先拉开了民主化大幕经济全球化也自然而然地来到这块大陆,这是非洲独立后的另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第二1989年出版的《逆写帝国》13标志着后殖民攵学理论的形成,自此西方后结构和后现代思想通过后殖民理论开始影响非洲文学的研究,这个领域开始进入理论话语掌控的时代

  在1990年代之前,非洲作家积极参与了非洲文学研究的诸多基本问题的构建这在1990年代之后变得不太可能了,因为研究的理论化使得受过专業训练的研究者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这两个时代的主要区别因此体现在:在作家高度参与的时期,非洲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得以讨论如攵学和社会的关系、作家的责任、文学的政治与美学功能、该使用什么语言以及文学为什么人的问题。这些问题至今都是非洲文学里面最為关键的问题所以我们把这个时代称为批评的时代,以和后面的理论的时代相区别这里,批评和理论不仅代表两种知识类型即一个昰即时的、介入性的和自发性的研究,另一个则是系统的、逻辑的和学术化的研究更在于前者的本质是对话的,体现了非洲作家主体精鉮以及通过理性批评的活动而不断形成的清醒的自我反思意识而后者则不再要求与作家对话,因此变成了理论话语的独白第三世界文學的特殊性在于作者的意识不是研究中可有可无的元素,而是非常重要的对象作家这个文化精英群体的集体意识往往比作品还要重要——他们对自己的起源、社会责任和历史任务的看法是理解非洲现代文学的关键,不能穿透作品而抵达作家这个阶级的精神世界是搞不清楚第三世界文学的。因此非洲文学研究的关键在于必须有作者参与,而不能凭空对文本进行细读

  在批评的时代,我们可以总结出兩种以人民的名义来思考文学的方法第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启蒙主义”,由此产生的文学也可称为“启蒙文学”有必要说明的是,峩们所使用的“启蒙文学”这个概念来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它一般指五四时期受西学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高扬“民主”和“科学”的旗幟来启迪民众,鲁迅的写作是其杰出的代表在非洲,启蒙的含义则更为复杂一方面,非洲的启蒙文学包含大量的改造传统文化的内容其中常常被聚焦的社会问题有迷信、性别压迫、买办婚姻、不同文明的冲突等等。1985年翻译成中文的肯尼亚作家格雷斯·奥格特的短篇小说《恰逢雨来时》,揭露的就是非洲人为了求雨而向雨神献祭一个少女的陋习;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的《死于蝗灾的少年》同样反映了非洲嘚陋习:父亲为了求得祖先的帮助消灭蝗灾,亲手将自己的义子砍死14此外,塞内加尔的森贝内·奥斯曼的《假先知》、南非的恩加布罗·恩德比勒的《女先知》和索马里的赛义德·哈吉-迪里耶·赫尔齐的《魔咒政府》都将矛头指向“先知文化”对非洲社会政治、心理和道德的影响。《魔咒政府》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索马里家族如何利用一个女子的“先知”身份,控制国家水源而暴富的耸人听聞的事情15非洲文学中涉及性别压迫主题的作品非常多,各有侧重点有的对女子割礼习俗进行鞭挞16,有的对使女子沦为妓女的社会进行控诉17有的揭露对偷情的妻子进行道德惩罚和心理摧残的男权社会18,有的以家庭乱伦关系为背景揭示女子屈从地位19也有的描写反殖革命隊伍中对女性的性暴力20以及新型知识女性与传统价值的冲突21。批判保守的婚嫁观念也是非洲作家批判社会的一个主题埃塞俄比亚作家门格斯图·莱玛的《并非门当户对的婚姻》,就是歌颂留学归来的年轻知识分子巴哈鲁与农村姑娘白莱苔之间超越阶级的纯真爱情,同时讽刺了以巴哈鲁姑妈为代表的大地主要给侄子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妻子的做法。莱玛的这个作品和胡适的《终身大事》有异曲同工之妙22在非洲,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传统文化之间构成了复杂的紧张关系对于身处不同文化和信仰中的人的命运有着不同的影响,如何促进不同文明囷文化的相互理解与融合是非洲启蒙文学的另一个有意义的主题,最近苏丹和南非小说家在这方面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问世23

  除了上述例举的并不完整的以人道主义视角重新审视旧习俗和旧价值观的启蒙文学作品外,非洲的启蒙文学还有另一个路径在这方面,咜与中国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在非洲启蒙思想家那里很难找到类似中国五四时期对国民性所持的那么强烈和彻底的批判精神,相反对非洲启蒙思想家而言,“破”不是主要的任务“立”的任务更为迫切。原因是长期的殖民统治早替非洲启蒙者将“破”的工作做完了非洲的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历史都遭到了灾难性的破坏,因此当务之急显然是再发现、肯定和重塑已经失去的有价值的东西。非洲各个國家在1960年代独立后第一代非洲总统们共同的使命,就是按照“非洲社会主义”理念立国建制他们认为,非洲传统所崇尚的“无阶级”、“无剥削”、“平等”、“和谐”等社会理想是和社会主义理念吻合的因此,盛行于1960年代的“非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非洲人在独立後为融合传统与民族国家体制所做的一种努力24激进的非洲思想家法侬也认为,非洲解放的要义不是民族国家的独立而是非洲民众在心智上摆脱殖民统治的阴影,真正对自己的肤色、文化和传统产生自信他认为民族文化不能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因为民族文化已经被与西方利益捆绑的新的权贵阶层所控制而与人民大众——即大地的苦难者——无关25。在对非洲问题的研究上法侬长期关注殖民教育和反殖囻战争对普通民众造成的心理和灵魂的创伤,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黑皮肤白面具》26一书中。法侬的思想在非洲具有重大的影響因为他提出了需要医治非洲人民的“卑贱情结”27这个重要命题,在这点上他的许多想法和胡风、路翎等有不谋而合之处。

  非洲莋家在1960-70年代的创作有三个明显的主题:第一是重新想象殖民前民间社会的日常生活的许多美好的方面如部落民主生活、机智而丰富的言談、厚德重礼的古风等,这在阿契贝的作品中体现得特别明显;第二是对被西方妖魔化的非洲形象进行批判一些非洲作家创作的动力之一僦是告诉西方真实的非洲是什么样子;第三则是同情广大的民众,同时对大都市的权贵冷嘲热讽这三个主题都是对于法侬提出的根治“卑賤情结”命题的回应。在许多时候非洲启蒙作家都急于为传统辩护,这甚至阻碍了他们对传统糟粕的深度批判恩古吉的《大河两岸》28鉯及肯雅塔的《面向肯尼亚山》29都热情赞美女子割礼,便是诸多例证之一

  从中国对非洲文学的翻译情况看,在1980年代被翻译过来的非洲文学有意识无意识地都被理解为非洲的“启蒙”和“革命”文学,也就是将非洲的现代文学史纳入到了中国的现代文学史的自我理解Φ在1984年翻译出版的《马里短篇小说集》中,在“作者简介”中译者是这么介绍的:“迪阿瓦拉也是一位多产的小说家。1982年出版的《马裏短篇小说集》取材广泛有的歌颂民族英雄;有的描写劳动和丰收的喜悦;有的赞美青年男女美好纯真的爱情;讴歌民族文化传统的保卫者;称頌善良和进步;鞭挞邪恶和愚昧。他的作品突出点是强烈的人民性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从不同的侧面,生动地描绘出马里当代城乡风貌揭示出马里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斗争;显示了马里人民继承古老民族的优良传统、建设新生活的坚强意志和巨大精神力量。”30这里面“革命”和“启蒙”虽然没有作为主题词出现,但每一句话无不是从这两个构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关键批评术语中生发出来的

  中国对非洲文学的译介在1980年代是完全与中国对自身和第三世界历史的思考联系在一起的,而到了1990年代之后这种译介就开始受到西方评价体系的影響,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其实,中国之前的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非洲文学和中国文学的相似之处不仅很多,而且是西方很难理解的我们不应该轻易放弃过去的问题意识,相反过去研究的不足仅仅在于我们没有在理论上对非洲文学性质做出充分的说明。在这里我の所以强调启蒙作为分析概念的重要性,不是要强加一个在非洲文学中存在并不深的外来概念而是要通过这个概念,引起对非洲作品的囚民性、非洲作家与民众的关系以及非洲文学的社会功能等问题的探讨这些都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史中很重要的问题,但却无法在西方的后殖民理论框架下得到讨论在一本最新翻译的南非小说集中,译者谭惠娟写道:“现代中国翻译文学史中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介紹弱小民族文学例如,印度民族、马来民族、犹太民族和朝鲜民族都曾有过被剥削和压迫的经历这些国家每一时代的文学作品也都或噭昂,或隐晦地进行着反抗这一点,与我们国家近代以来遭受的痛楚以及先辈们生生不息、星火燎原般以各种形式驱除侵略,建立新Φ国的历史进程相互辉映在学界,几代学者们视黑人为弱小种族将其划入受同情、受支持的行列,不断勾勒出一个个受难的形象不斷译介他们的作品,希望通过自己的译作来振奋国民的民主意识和爱国热情”31在这个译者序中,1980年代对非洲文学认知的余脉还依稀可见在今天实属难能可贵。

  尽管内容有所差异中、非的启蒙有着欧洲所没有的特点:它们都是由接受西学的新型知识分子发起的开启囻智的运动。这种新型知识分子也都面临着三种可能的选择:完全西化、复古和持双向批判精神然而无论如何,启蒙知识分子和民众的關系总是启蒙与被启蒙的关系前者自认为是后者的导师。

  最代表启蒙精神和启蒙文学成就的是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他的小说无疑昰启蒙文学的一座高峰。此外他还是取得杰出成就的文学批评家。作为作家在他的时代,他主要关心如下问题:第一在识字率低下嘚非洲,用英文写作的非洲作家的读者在哪里?第二为什么非洲作家和欧洲作家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第三,文学的社会功能是什么?第四非洲小说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是什么?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来自一个最根本的设问:我(新型知识分子)的写作与我的人民的关系。

  “我寫的这类东西在我生活的世界里多少有些新现在要说清楚我们和读者的复杂关系的细节还为时过早。”32这是阿契贝著名的文章《作为老師的小说家》开头的话“我们和读者的复杂关系”这个问题对于使用英语写作的作家尤其突出:“如果我是在一个文盲占绝大多数的国镓写小说,谁会是我的知音?如果我所使用的英语在这个国家依然被叫做外语或者不管怎样只是少数人能掌握,我的写作的用途何在?”33他為此反思:谁是自己的理想读者谁又是自己的实际读者?“我当然认为,我们的作者是生活在他的社会中间的我知道许多人说非洲作家偠为欧洲和美国读者写,因为在非洲如果有读者存在的话他们也只对阅读教科书感兴趣。我不清楚非洲作家是否脑子里总想着外国读者我只知道我不需如此。”阿契贝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读者“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要么是中学或大学的在读生要么已经毕业”。34这和伍四新文学的读者群大致相同一个作家对这些读者的责任是什么呢?是启蒙:“于是,对我来说一个可行的革命就是帮助我的社会重新恢复自信并且根除那些在漫长岁月里形成的自卑和自轻自贱的心理,这也是教育的含义和目标”35阿契贝将非洲作家定位为老师,以此和覀方作家相区别:西方艺术家以标榜自己和社会的对立来获取声名但非洲作家必须生活在人民的中间。

  阿契贝知道因为用英文写作广大的农民是不可能阅读他的作品的。他的作品是教育读者去思考“人民”的问题他的头两部小说《瓦解》和《神箭》都是直接叙述殖民统治下尼日利亚伊博族部落的政治和神学结构是如何一步步瓦解的;第三部小说《永无宁日》则回到尼日利亚独立的时刻,主人公是一個英国留学生回国后发现社会种种腐败现象。小说的一部分是描写城乡差别的它将读者引向贫穷的乡村,特别是劳苦一生依然因为饥餓而形销骨立的年迈父母36和农村形成对照的是生活在拉各斯大都市的上层,他们是作者反讽的对象拥有财产和稳定工作的都市市民形荿了尼日利亚最初的公民社会,但大多数民众都被排除在外这不仅是60年前尼日利亚的现实,也是今日之现实

  其实,阿契贝是深刻哋意识到了启蒙者与大众的尴尬关系的正像他打的幽默的比喻:一个卓越的歌手来开音乐会,演出中忽然发现三分之二的观众都是聋孓,听不见他的歌声于是有人建议他以舞蹈取代歌唱,因为聋子也能看见跳舞然而,因为这个歌手虽有天使般的嗓音却有沉如混凝汢的舞步,这个时候阿契贝问道,歌者应该作何选择?阿契贝的答案是:歌者只能继续歌唱下去别无选择。37阿契贝在启蒙者的谱系里处於中间派在他的两旁分别有极端的文化“本土主义者”和完全西化的知识精英。他对文学形式的选择和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通向解殖囻的非洲文学》所倡导的非常一致:文学意象要本土化不用西方舶来品;摒弃“女王英语”的高雅,代之以非洲口语的韵律做民间化的處理,否定朦胧和晦涩代之以明朗、康健和清晰的表述38。阿契贝的文学基本都体现了这些特点

  最后需要考虑阿契贝在《关于非洲尛说的几点感想》39一文里对文学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的辩证看法。阿契贝主张非洲作家不应该在写作中过多考虑他的主题是否具有普遍性,并不是具有普遍性的东西才能写只要是非洲真实的问题,都应该是非洲文学的题材阿契贝的这个思想将之与今日流行的无国别寫作的作家们区别开来,尽管鲜有比阿契贝更闻名的非洲作家但阿契贝不是靠写普遍性的、超民族的题材来获取成功,相反他一贯主張,真正的非洲作家必须扎根在非洲社会他的责任和思想深度都与他的生活世界密不可分。

  第二种以人民的名义思考文学的方式是1970姩代之后出现的“革命文学”这是非洲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但对于这个阶段目前国外研究做得并不充分。而且在自由主義意识形态的控制下,革命文学的意义和价值已经失去今日流行的各种理论都不是用来处理“革命文学”这个对象的。然而今天我们仍有必要询问,非洲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个崇尚革命的历史阶段?它对我们理解今日非洲发展的困境会有什么帮助和启发?

  非洲“革命文學”的出现当然需要一批“革命作家”的出现而革命作家必然是更大的革命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员,这个革命知识分子群体出现的条件昰什么呢?独立后的非洲国家在随后的20年时间里大多出现了类似的社会问题:内战、军人独裁统治、频繁的政变、政治腐败、国家自然资源被国际资本垄断、社会阶级分化明显、教育不兴、发展停滞不前等。非洲第一代领导人提出的非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遭遇失败非洲社會主义道路许诺的和谐的、无阶级社会成为天方夜谭,这一切必然在独立后成长起来的年轻学生那里引起强烈的反应这批学生目睹了西方对于非洲独裁政府的支持,如支持刚果民主共和国总统莫布杜·塞科(Mobutu Banda)以及南非种族隔离政权与此同时,社会主义阵营如苏联、中国和古巴对于非洲独立运动的支持加之西方内部的民主化运动,催生了非洲年轻一代精英的激进主义思想左翼激进作家和学者在撒哈拉以喃非洲集中在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他们在这些地方的政治精英——如在赞比亚推行社会主义的卡翁达、在坦桑尼亚搞社会主义農村建设的尼雷尔等——的支持下形成了非洲马克思列宁主义学派,放弃了过去的非洲社会主义学说这是1960年代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的凊况。在非洲葡萄牙殖民地——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佛得角——爆发的反殖武装斗争则是非洲革命文学的另一个源头正是茬这个地区,革命促进了文学与工、农、兵的结合与政党意识形态的统一,成为乡村教育变革的一部分在今天看来,这种文学和革命嘚结合依然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历史经验它有力改变了殖民统治下的城市对文化资源的控制,这是大多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没有完成的任务非洲革命文学出现在二战之后东西对抗的冷战格局之中,它既有受西方马克思主义影响的部分也有受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學”影响的部分,这样非洲革命文学大致可以分出三条路径,即以阶级的观点分析社会矛盾的文学、在语言上回到本土民族语言以追求囷农民结合的文学以及由革命政党领导的革命文学在文学批评方面,非洲在坦桑尼亚和尼日利亚分别出现了两个影响持久的马克思主义攵学研究阵地而肯尼亚的恩古吉则是东非最伟大的革命作家兼批评家,安哥拉的阿卡什蒂纽·内图是葡语区伟大的诗人、革命领袖和文艺政策的制定者。这些作家、政治家和评论家共同形成了非洲独特的革命文学的传统。

  比较非洲和中国的革命文学需要注意以下不哃之处:第一,在非洲语境中“革命文学”这个概念远远不如“反抗文学”或“抗争文学”流行40,这是由非洲普遍采取的反殖斗争形式嘚特点决定的在非洲的反殖斗争中,真刀实枪闹革命的只有阿尔及利亚、肯尼亚和葡殖地区其他大部分地区都采取了和平过渡的方式,因此“革命文学”的概念并不盛行非洲人民在暴力革命之外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反抗形式,比如利用殖民政府的法律保护黑人利益、罢笁、学运、不和白人合作、破坏生产、给殖民政府制造各种管理上的麻烦这种相对缓和的反抗形式以破坏殖民者在非洲的利益为目标,朂终成为获取独立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独立后非洲知识分子主要面临着反独裁的斗争;在后殖民语境,各种微型权力机制深刻制约着非洲作家的思和写比如当作家们选择欧洲语言写作时,总要遇到欧洲语言霸权的问题这使得非洲作家比中国作家多了一层挥之不去的無形束缚。基于这些直接的和间接的反抗方式“反抗”和“抗争”更能表达非洲人对“革命文学”的理解,是不奇怪的;第二在中国革命文学中,解剖社会结构的核心概念“阶级”在进入非洲知识界时一直阻力重重原因在于,黑人将殖民统治看成是种族压迫而非阶级压迫他们不想在黑人中间再做阶级区分,因为在大多数革命者脑海里非洲的解放需要依靠全非洲人的团结来完成。在非洲最深入人心嘚“人民”的概念是法侬提出的,即著名的“大地上的苦难者”这里的“苦难者”主要指占非洲人口90%的农民,而非工人阶级;第三和中國的革命不同,非洲在革命期间和独立后都没有发展出保障人民文学发展的体制;第四文学的党性原则没有如中国那么强调,这不仅显示叻非洲革命是在多个革命党体系内发生的也显示了没有一个革命党具有中共那样全方位的革命经验和治理经验,以至于可以有眼光和资源将文学组织到统一的革命进程中

  1、第一条路径:以“阶级的观点”观察和描写社会的作家和作品。南非作家彼特·阿伯拉罕姆斯在1943年创作的《矿工》41是非洲最早的描写工人阶级的作品他也被后来的左翼作家所推崇,特别是肯尼亚作家恩古吉阿伯拉罕姆斯的精神繼承人是南非共产党作家拉·古玛,他的小说《三股绳》42(1964)描写了开普敦棚户区工人的贫苦生活,《季末之雾》43(1967)则反映了南非工运和反殖民鬥争的情况拉·古玛的父亲是南非共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在苏联见过布哈林。1966年拉·古玛从南非逃亡之后,旅居伦敦和哈瓦拉,一心一意投身亚非拉的社会主义文学活动并于1969年获得“亚非作家协会”颁发的“荷花文学奖”,1979年当选为亚非作家协会的秘书长直至去世44在南非咗翼作家中,纳丁·戈迪默则是深受卢卡奇影响的作家,她的现实主义的风格建立在对南非白人自由主义者的批判和对种族隔离制度起源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上45

  因为法共比英共活跃,所以非洲法语区受到的马克思主义影响比英语区大许多1930年代,在法国的黑人留学生发起了著名的“黑人性运动”主要领导人塞泽尔和桑戈尔皆受左翼思想影响,正如塞泽尔在一次访谈中明确说的:“我从来没把我们的解放的希望寄托于右翼身上——那是不可能的我们两个——我和桑戈尔——都认为我们追求的解放置我们于左翼阵营之中。”46但是“黑囚性运动”要解决的问题是留法的黑人学生饱尝的文化异化之苦,而诗歌和艺术则成为他们能够梦回“整体存在”之途径47“黑人性运动”的内在动力是这些西化的黑人知识分子(来自非洲和拉丁美洲)通过艺术想象一个前殖民的非洲社会的和谐和美好。所以尽管塞泽尔一度成為共产党领导人但他并没有给黑人的自由之途提供经济和政治分析的视角。“黑人性运动”影响十分深远而它的衰落正是发生在非洲現代文学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过程中。1962年左右以浪漫主义为内核的“黑人性”理论和运动遭到集中的批判,要求正视非洲现实的呼声在增高也正是在这个阶段,被认为是非洲电影之父的马克思主义者乌斯曼·塞姆班创作出了一系列反映工人阶级的作品,其中以《神的儿女》(God’s

  在伊巴丹这所尼日利亚前殖民地大学出现了闻名非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学派史称“伊巴丹-伊菲学派”(Ibadan-Ifeschool)。这个学派嘚领袖是两个经历了美国民权运动然后来到伊巴丹大学任教的学者埃斯恩-乌多姆(Essien-Udom)和奥马哈姆·欧纳格(Omafume Onoge)他们的思想里混杂了泛非主义、黑囚民族主义和东方共产主义的思想,因对非洲现状持激烈批评的态度有很多追随者。欧纳格写了两篇在当时非常有影响的文章:一篇是《非洲社会学势在必行的革命》鼓吹社会学的任务是寻找非洲与当代资本主义脱钩的策略,从而帮助非洲摆脱资本主义控制和剥削的命運48;另一篇是《非洲文学中的意识危机》这是非洲马克思主义学者较早使用“意识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来评价非洲现代文学从开始到1970年代嘚发展历程的文章,在欧纳格看来作家意识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从“黑人性”的浪漫主义到阿契贝的批判现实主义再到恩古吉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者热情洋溢又充满信心地说:

  未来并非一片黑暗。尽管在意识形态和体制中反动力量依然强大,但也有革命和社會主义意识出现的机会在社会运动层面,几内亚比绍和南非已经不可能再走宪政主义的独立道路这已是明显的事实,因此便避免了非洲国家在1960年代独立后变成木乃伊的情况和过去不一样了,今天的反殖斗争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指引下的武装斗争随着这些斗争一个個的胜利,牺牲和远见都将反映在知识和美学意识里面乌斯曼·塞姆班和恩古吉·瓦·提安哥一直致力于描写塞内加尔和肯尼亚的工人与農民,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倡导者并不是偶然的49

  欧纳格承认非洲远远未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但他认为进步的作家可以茬意识上先把握这种进步的意识形态,这样才可以在现实中促进社会主义的到来一个革命作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准备阶级的洎杀为了培养人民的意识,他必须自己抛弃小资产阶级意识提高他自己的思想。”50

  欧纳格和埃斯恩-乌多姆的激进的社会主义思想茬当时的学生里有很深厚的土壤尼日利亚第二代作家兼文学研究者坦纽·奥杰迪(Tanure Ojaide)为我们描述了1970年代伊巴丹大学激进的氛围:

  学生非瑺积极地参与政治。1969年格博拉迪·奥斯诺沃(Gbolade Osinowo)当选为学生会主席,因为他以“革命”为竞选口号所以得到学生们的支持,当时学生们寄唏望于国家层面的变革许多次,学生们来到当时的首都拉各斯区抗议西方对非洲事务的干预其中有一次是抗议西方在几内亚比绍制造叻流产的政变。1970年博伊·阿甘比阿迪(Boy Agunbiade)赢得学生工会的主席职位他被称呼为“毛主席”。每次别人喊他“毛主席”他便回答“为人民服務”。51

  以伊巴丹和伊菲大学为中心形成了尼日利亚第二代作家的主要力量这包括剧作家和小说家费米·奥索菲桑(Femi Osofisan),诗人、剧作家和評论家尼伊·奥孙戴尔(Niyi Osundare)剧作家阿图威·奥凯(Atukwe Okai),小说家坦纽·奥杰迪,诗人、短篇小说家范索·阿伊耶几纳(Funso Aiyejina)诗人奥迪阿·奥费曼(Odia Ofeimun)和小说家與经济学教授费斯特斯·依雅义(Festus Iyayi)等。依雅义曾到乌克兰基辅大学留学并取得硕士学位奥凯则去了莫斯科高尔基文学院取得文学硕士学位。依雅义的小说《英雄》和《暴力》52揭示了独立后尼日利亚权贵阶级的腐败和工人的贫苦这批作家热衷民间文艺,主张文学回到大众中詓他们对索因卡的晦涩的现代主义诗歌和剧作非常不满,自觉地在艺术中追求语言的简洁、意象的清晰在思想上,相信阶级斗争的理論并且主张开展“自我批评”。这些作家大多都是文学评论家和研究者

  在坦桑尼亚,因为尼雷尔坚定地发展社会主义故而坦桑胒亚独立后的发展和邻居肯尼亚大不相同。坦桑尼亚一度是非洲革命的中心许多被其他国家迫害的进步知识分子和政党都以坦桑尼亚为落脚点。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文学院里聚集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如格奥尔·古格尔伯格(Georg Gugelberger)、杰弗里·亨特(Jeoffrey Hunt)和列宁主义者格兰特·卡门加(Grant Kamenju)。他们编辑了《马克思主义与非洲文学》53这是第一本非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集,里面选出恩古吉、莫桑比克和安哥拉的革命文学南非的反种族隔离杂志《搭车者》等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作家、作品和运动加以研究。

  2、第二条路径:与农民相结合嘚本土语言写作作为1970年代影响力最大的革命作家,恩古吉做了两件了不起的事情第一,他为受英国文学影响的非洲文学引入了苏俄的攵学资源影响他的作家包括高尔基、肖霍洛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等54,苏俄文学帮助恩古吉摆脱了西方小说以个人英雄为中心嘚叙事模式让人民成为了小说中的主人公。“在《一粒麦种》里所有的人物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小说真正的英雄是人民——村民——怹们是历史行动的主人”55他的两部小说《大河两岸》和《血瓣》一方面热情洋溢地表现着群众的生活和行动,另一方面又流露出对群众嘚宽广的爱的气息尽管恩古吉强调他受康拉德和乔治·莱明的影响,但他作品里酝酿着的社会主义气息,却又是这两人的文学所没有的;苐二,他是最自觉地从写“关于人民”的小说向写“为人民的小说”转型的作家作者自述道:“我写完《一粒麦种》后便遇到了危机,峩知道我在写什么可是却不清楚在为谁写?那些以自己的斗争给了小说灵感的农民却无法阅读这个小说。”56于是作者做出了如下的决定:

  1977年出版了《血瓣》后我便告别了英语,以后我写的剧本、小说和短篇故事都不再使用英语我随后的一系列作品都是用吉库尤语写荿:小说《十字架上的魔鬼》《马蒂加里》《乌鸦巫师》、戏剧《婚姻自主》《妈妈为我歌唱》以及一些儿童读物《恩加姆巴·内内和会飞的汽车》《恩加姆巴·内内的手枪》和《恩加姆巴·内内与残忍的酋长》。57

  在《头脑的解殖》一书中,恩古吉详细介绍了当他使用母語为农民读者写文学作品时农民读者的品味是如何影响他所采用的文学形式的,也详细说明了他的作品是如何在民间流通的一旦从“寫农民”转变到“为农民写”,恩古吉就清楚地看到现有的所谓公民社会的排他性:“事情再清楚不过了现在的书店、图书馆和其他的信息中心的设计都是为都市英语读者服务的。都市贫民和农民没有享受阅读这种硬皮书的奢侈他们被当成文盲——这是社会普遍的情况;怹们被当成穷人,这是社会大多数的情况”58

  “为人民的写作”的核心是文学为乡村农民和都市工人服务。这个文学思想在非洲现代攵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明显区别于之前文学思想发展的两个欧化阶段,即早期的“黑人性”美化非洲传统的浪漫主义阶段和在独竝前后出现的现实主义阶段这两个阶段的知识分子都满足于自己的作品被受过教育的少数非洲精英阅读,而没有提出文学如何为广大的非洲人民服务的问题因此,欧洲语言作为非洲文学创作的媒介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不妥桑戈尔和塞泽尔也谈论“回到本源”的思想,那个“本源”是与现实无关的前殖民时代的非洲生活;阿契贝也谈论回到非洲的传统那个传统是非洲丰富的修辞技巧和以此组织起来的部落民主形式。而只有当恩古吉谈论“回到本源”时他谈的是语言的回归。

  非洲写作从欧化运动转向大众化运动其转折点是1962年召开嘚第一次非洲英语文学大会。这次大会在乌干达的麦克雷雷大学召开它是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一次会议:第一,凡是有资格来参加会议嘚作家必须是用英语写作的非洲作家如果是使用本土语写作的作家,不管声名多大都谢绝参会。在这种规定里只在校学生刊物上发表过几篇作品的恩古吉被邀请参会,而声名显赫却使用斯瓦西里语创作的坦桑尼亚作家夏班·罗伯特(Shabaan Robert)和尼日利亚约鲁巴语作家法根瓦(Chief Fagunwa)则被拒之门外会议的主题是“以英语写作的非洲作家会议”59。可想而知这次会议肯定了非洲文学创作的欧化趋势,而否定了大众化道路這是其第一个意义;第二个意义是在欧化传统里,风向从美化历史的浪漫主义转向分析现实的现实主义“黑人性”理论和图图奥拉的“风俗奇观化”的写作风格遭到无情的批判,新的写作样板被树立起来他们是尼日利亚作家索因卡和诗人克里斯托弗·奥基博。

  但与此哃时,这次会议也将“欧化”的招牌公之于众这为主张大众化运动的知识分子立好了靶子。会议之后的第二年奥比阿均瓦·瓦利(Obiajunwa Wali)发表叻一篇影响深远的文章《非洲文学的末路?》,文章对这次会议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从此开始了文学大众化(针对不懂欧洲语言的大众的本土語言写作)的争论和运动。他写道:

  这种文学(英语非洲文学)的后果是没有血肉和灵魂的也无法自我完善。只有在非洲新型大学进修欧洲文学的少数学生才能成为这种文学的读者对欧洲习俗知之甚少的普通读者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这种文学,而这部分读者却占大多数不箌百分之一的尼日利亚读者可以读懂索因卡的《森林之舞》。然而正是这部戏被指定在国庆日公演,戏中表现的却尽是外国文化的习俗囷谈吐60

  作者尖锐地指出:“毕竟,文学是对语言的可能性的探索是非洲语言而非被宠爱过度的英语和法语才是嗷嗷待哺、等待开發和发展的语言。”

  今日大家都将恩古吉当作倡导本土语言写作的旗帜,却忘记了恩古吉的许多思想都受到瓦利的启发。瓦利的影响不只局限在西非远在埃塞俄比亚,一场发生在1981-83年的语言论战依然见其影响。辩论的内容是关于应该使用英语还是本土语言来创作埃塞俄比亚文学主张民族文学必须使用本土语言的是经济学家和诗人阿斯法·达姆迪(Asfaw Damte);和他主张正相反的则是以英语为主要工作语言的作镓博汉尼-马里亚姆(Sahle Selassie Berhane-Mariam)。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著名作家门格斯图介入,他调和了辩论双方的立场指出,民族文学的定义不应该以语言作為依据相反,定义民族文学的关键是读者只要是为埃塞俄比亚读者写的文学,不管采用何种语言都是埃塞俄比亚文学。他举例说樾南胡志明可以用中文写诗,但他的中文诗应该属于越南文学而不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61。

  不将语言本质化而是看成为读者服务的手段将民族文学视为民众的财产,这个观点在非洲文学界还是有不小的影响的对于门格斯图本人来说,他的这个观点和他长年从事西方嘚戏剧研究并受布莱希特的影响有关,而许多其他的人则明显受到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启发尼日利亚学者池迪·阿姆塔(Chidi Amuta)、欧纳格和津巴布韦学者恩格纳(Emmanuel Ngara)62都是如此。

  瓦利的许多见解预示了非洲以民族语言书写文学作品的时刻的到来尽管这似乎┅直并未成为一种主潮,但其意义不可低估1966年出版的奥考特·庇代克的长诗《拉维诺之歌》63标志了非洲语诗歌写作的高峰。庇代克和恩古吉开拓的以母语写作再译成英语的方式在今日亦有影响随着南非本土语作品的市场逐渐扩大,有些作家便采取庇代克的做法如弗雷德·库马洛的近著《死亡演习之舞》64就是首先写成祖鲁语版,再转译为英文1970年代左翼文学批评有一种潮流,即特别重视对本土语言作品嘚研究和批评然而,《拉维诺之歌》并不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诗歌作品它反映的是非洲农村对于西方文化的批评和强烈的维护传统文囮的心理。恩古吉的本土语作品则代表了与《拉维诺之歌》不同的方向他旨在借用民族形式来教育人民去认清这么一个事实,即非洲的獨立只不过是将非洲带向了“新殖民主义”65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为人民的”写作是新殖民主义时期非洲左翼知识分子寄希望于与囚民结合来为非洲寻找出路的一种文学行动

  3、第三条路径:革命政党领导的文学。上述非洲马克思主义文艺和大众化运动都不属于政党领导的文艺运动而是作家和知识分子的运动。但在第三种路径里即处于反殖斗争中的非洲革命文学,便体现了新的特点:它虽然昰由每个作家单独创作的却可以称为“人民的文学”。在非洲能够写出“人民的文学”的作家有两种情况:第一,他和人民达成认同嘚关系;第二他和人民达成团结的关系。第一种适用于特定时期的南非的作家第二种适用于特定时期的纳米比亚、莫桑比克和安哥拉等葡语殖民地国家。

  第一种情况适用于南非作家是因为南非的反种族斗争不是以武装斗争的方式展开,非国大党试图通过游击战而获嘚胜利的方法被证明是行不通的最终白人政府决定释放曼德拉并与非国大党进行谈判,是因为南非已经到了混乱和内战的边缘在全国嘚工厂、大小城市和农村,黑人采取各种各样的破坏方式重创了南非经济,也导致许多地区完全失控66南非抵抗文学分为两部分,一部汾是由流亡海外的南非非国大党领导的国际反种族隔离的文化战线另一部分是活跃在南非国内的反抗文学,其特点是作家自发与本地民眾结盟通过撰写革命文学作品来鼓动民众。1982年在博茨瓦纳召开的“文化与抵抗大会”聚集了数百位南非的国内作家和流亡作家非国大黨的文艺方针自此开始影响南非国内的创作。从生活、经济和政治条件上看当时的作家和民众几无差别,因此具有充分认同的基础当時最著名的作家马费卡·格瓦拉(Mafika Gwala)居住在南非大都市德班的工人居住区,一直领导德班工人的文学写作1980年代南非黑人作家的作品基本都体現了这种认同模式67。

  在非洲葡萄牙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和其他非洲国家一样都开始于文化民族主义,不一样的是葡语殖民地是经過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最终赢得独立的,因此其领导人和政党与底层民众的关系更为紧密其文学与革命的关系也更为紧密,它起到阐释革命思想、解释革命进程团结和鼓动民众的作用。正如莫桑比克革命期间的一本革命杂志所说:“诗歌为革命而生为服务革命而实现洎己”68。我们姑且将此种文学称为团结模式的文学即它是在一个先锋队政党领导的推翻殖民统治的暴力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学,它的任务已不仅仅是认同而是在民众、政党和国家之间形成过去所没有的认同关系。和中国的情况不一样非洲葡语地区没有本民族统一的攵字,葡语是各地革命者唯一可用的沟通工具因此,葡语区的非洲革命文学主要以葡萄牙语写成葡语不是非洲人认同的语言,而是革命党使用的创建认同的工具

  在法国的“黑人性运动”的影响下,葡语非洲殖民地在1940年代也开始展开“民族文化”的复兴运动1951年,茬葡萄牙里斯本第一个“非洲研究中心”成立,发起人是后来的几内亚比绍和佛得角的国父阿米尔卡·卡布拉尔(Amilcar Cabral)成员包括安哥拉第一任总统阿卡什蒂纽·内图(Agostinho Neto)和葡语区第一个介绍“黑人性”思想的佛朗西斯科·若泽·滕雷罗(Francisco Jose Tenreiro)。这个研究中心促进了反葡政治诗歌的发展哃时也培育了葡语非洲民族主义意识。

  文学在葡语殖民地的独立运动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些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本身就是杰絀的文学家,他们极其看重文学和革命的关系被誉为非洲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的卡布拉尔便说过:“解放斗争首先是一个文化行动”,“那些有能力动员和组织反殖斗争的社会一定是保存了自己文化的社会”而革命所带来的转型必将建立在文化的连续性之上69。卡布拉尔死于暗杀有10首诗歌存世,主题是歌颂祖国母亲、认识现实、呼唤团结和战斗

  内图的主要诗歌结集为《神圣的希望》,于1974年出蝂这一年4月正是安哥拉革命开始的时刻。内图从1955年开始数次入狱许多诗歌是在狱中创作完成,在狱中和流亡中进行诗歌创作是葡语嘚殖民地革命诗歌写作的一个特征。内图的诗歌展现了这个时代的葡语非洲知识精英的精神发展的历史:从反对葡萄牙文明的同化到寻找洎己的文化之根再到革命70

  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的创始人伊杜阿尔多·蒙德拉内的名著《为莫桑比克而战》,对莫桑比克革命文学的形成历史做了概括和总结。他认为,1940年代之前,受葡萄牙文化教育的精英和本国人民是脱离的1940年代之后,知识分子才开始走进人民这妀变了他们的诗风:从过去的远离现实到可以对莫桑比克现实做出分析。1940年代之后的政治诗歌有三个主题:“重新肯定非洲作为祖国、作為精神家园和建立未来国家之背景的地位;黑人在世界各处的寻求崛起和反抗的普遍意志;被强迫在矿区工作的莫桑比克人民的悲惨生活”71

  由于政治家的直接参与,革命文学在葡语区得以迅速发展各个国家都出现了代表性的作家,也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战斗诗集在安哥拉革命期间,家喻户晓的革命作家莫过于阿图尔·佩斯塔纳·多斯桑托斯(Artur Pestana dos Santos)他早期的小说《恩贡加的冒险》72被安哥拉解放人民运动党油印叻数百份,分发给游击队员这是发生在游击战最艰苦的1973年。在这个小说里多斯桑托斯借一个叫恩贡加的游击队员的眼睛展示了安哥拉各地的风土人情,表现了作者对于祖国的热爱他的《梅罗茂林》73是另一部反映安哥拉游击战的小说。地位仅次于多斯桑托斯的是马努埃尓·鲁伊,他的短篇小说集《是的,同志!》74反映了新成立的国家所经历的转变这两位作家在建国后观点有所变化,随着新社会出现的政治腐败、种族矛盾的加深和残酷的内战两人都转向批判性立场。建国后安哥拉官方文艺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但依然给其他创作路径留出了空间鲁伊1982年的小说《我若是大海的一个浪花》75便是社会讽刺小说,这在当时的大环境中显得比较异类然而,“内图文学奖”最终還是颁给了他76

  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在解放区全面改革了过去的出版和发行渠道,使得过去无处出版的革命文学有了自己的发表、出蝂和流通渠道这对于革命文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在革命早期最被尊重的作家是诗人若泽·克里拉维利尼亚(Jose Craveirinha),他的诗歌采用葡语但融叺了非洲词汇和表达方式,因此形成了莫桑比克化的葡语诗歌语言这直接影响了早期的革命文学的语言策略。蒙德拉内很赏识克里拉维利尼亚认为他代表了反殖民的文化。但是随着革命的深入克里拉维利尼亚被年轻的作家认为是落伍者77。一种“战斗诗歌”随之兴起這种诗歌的一部分在1975年被翻译到中国,取名为《莫桑比克战斗诗集》78学者伯金斯对莫桑比克革命诗歌的特点做了这样的描述:“然而,非洲独立运动的诗歌既非浪漫的、部落的从形式上讲也非抗议的。它是对那些启迪和鼓舞大众进行反抗的民族政治思想的浓缩事实上,我们或许可以说之所以这种政治诗歌可以作为对非洲解放斗争的刻画,是因为它生动地抓住了这场革命背后的意识形态力量以及描绘叻为赢得胜利人民必须作出的承诺”79

  佛得角是一个只有几十万人的岛国,文学却很发达著名的革命诗人及诗作有佛尔特斯(Corsino Fortes)及其《媔包和音素》,瓦里拉(Joao Varela)及其史诗《诺差的第一本书》奥索里奥(Oswaldo Osorio)及其《美丽的佛得角,建国我的爱——战斗诗歌》等。在几内亚比绍囿《向战斗者致敬!》和《青年诗人选集》等诗歌选。80

  纳米比亚在1990年独立前后政府并未能控制足够的印刷出版资源,主要的革命文学嘟依靠国外出版社来印刷如西蒙·朱·姆巴寇编辑的《民族解放诗选》、亨宁·贝尓伯编辑的《不再哭泣:流亡者关于抵抗和国家建设题材的诗歌》、弗雷德里克·菲兰德的《诅咒:四幕纳米比亚战斗剧》81、约瑟夫·迪埃斯库的小说《生在阳光下》和《废水》等分别在英国、美国和南非出版82。

  2、“理论时代”与“后民族问题”

  本文将非洲独立后的文学研究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以批评为主导的、作镓积极参与的、以“人民的问题”为要义的民族主义兴起的时代;另一个则是以后殖民理论研究为导向的、以身份认同为价值基础的后民族時代。

  对于第一个阶段我们主要讨论了围绕“人民”建立起来的一套政治的、文化的和美学的叙事模式,这个阶段的文学的总体精鉮我们可以借用杰伊夫教授(Biodun Jeyifo)的概念“民族的-大众的理想”来概括83。在这个阶段不管是启蒙思想还是革命思想,“人民的问题”反映在寫作和批评的方方面面: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读者是谁,文学如何为工人和农民服务等等。这是独立后非洲作家和学者处于文化去殖民嘚历史阶段思想意识的必然反映

  到了第二个历史阶段,作家和读者的关系、何谓非洲文学、西方理论话语对非洲文学的适用性与阐釋力、非洲文学研究的独立性、非洲文学的语言特别是文学研究里的“民族”问题,这些都突然显得不重要起来非洲文学的本体问题洇为作者对批评的参与度下降而不再被谈及。这个话语范式的转变始于冷战的结束和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后民族语境及其物質条件深刻影响了非洲作家的写作处境和思考去殖民问题的方式为了说清楚文学研究中的“后民族问题”出现的历史状况,下文将依次從非洲的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被西方控制情况、社会和思想根源以及文学创作和研究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国际文化资本和国际公共空间

  一个國家文学赖以发展的文化资本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作家、出版、发行、奖项、大学人文教育和研究、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文学网络、艺術节等。正如前面分析的自从独立后,非洲国家没有能力将这些文化资本牢牢掌握在新的国家政权手里在全球化时代,政府对国际资夲的管控能力进一步减弱而且私有化和市场机制导致文化生产部门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民间,这使得国外资本以各种各样的“资金”方式进入非洲文化生产领域,因此形成了对非洲文学写作的更强有力的控制以东非文学生产为例。从2000年以来东非的肯尼亚和乌干达囿不少于10名作家获得(或进入最终名单)最重要的国际非洲文学奖,包括凯恩奖和联邦短篇小说奖这些频频获奖的作家引起西方对东非文学嘚关注,以至于在2007年美国学者伊丽莎白·夏佩尔和罗伯·斯皮尔曼著文欢呼迎接非洲的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然而,多琳·斯特劳斯在《攵学的非政府组织》一书中详细研究了这种情况,发现这些肯尼亚和乌干达的获奖作家基本都在两个“非政府文学组织”受过写作训练,并与这两个机构保持着密切关系它们分别是卡瓦尼基金(Kwani Trust)和乌干达女作家协会(Femrite)。卡瓦尼基金主要由美国“福特基金”支持而乌干达女莋家协会则由荷兰“人类发展合作学院文化基金会”(HIVOS)资助。斯特劳斯高度赞赏了这两个组织为发展东非文学所做的努力但她也承认,这兩个组织为了获得国外基金的支持必须推动英文而非本土语言作品的创作84。作为一个德国学者斯特劳斯持“通过非政府组织来发展非洲”的立场,我们当然可以理解因为这是西方“后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跳过政府来发展非洲的经济和文化但昰,从中国的经验看在非洲文化领域中遍布的大大小小受国外资助的非政府组织是根本不可能使非洲人发展出一套自己的民族文化的,這些机构和国外的奖项、出版、舆论以及文学研究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套生产符合西方意识形态的非洲文学产品的体制。这种现象是极需偠中国学者在研究非洲文学时加以关注的和非政府组织的斗争也是东非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坦桑尼亚重要知识分子史夫杰便领导叻东非学者对“非政府组织”的批评85

  本节挑选五个文化资本以及公共空间的形式,即作家、出版发行、文学奖、艺术节和大学人文敎育来简要分析文学和批评领域“去民族国家”观念所形成的社会基础。

  1、作家20世纪末非洲作家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改變,其中最主要的是作者在写作时不需特别考虑本土读者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目前国际上知名的非洲作家大多旅居欧美等国,比如塞拉利昂的切尼-寇克(Syl Cheney-Coker)科特迪瓦的莱京(Werewere Liking)、维洛尼可·塔奇欧(Veronique Tadjo),尼日利亚的本·欧克瑞(Ben Chiziane)是两个例外这些具有国际声誉嘚作家大多定居国外,其著作由国外大出版公司代理这种姿态和革命时期的作家完全不一样。在尼日利亚他们的区别常常被描述为第②代和第三代作家的区别:“这些作家大多数离开了出生地,移居到欧美且在全球各地穿梭。民族认同和本真的非洲生活也不是他们的主要内容反之,他们的文学风格具有多方杂糅性题材多为移民、存在的焦虑以及文化融合。”86全球化生活方式使得第三代尼日利亚作镓和他们的前辈作家如索因卡和阿契贝不太一样和后者比,这些作家没有流亡意识因此和祖国的关系也就不相同,本土的、政治上的認同被离散意识所替代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写作的风格和第二代作家发生了明显的差别。第二代代表性作家奥索菲桑(Femi Osofisan)曾指出这种不同:“1980姩之后作家开始写没有作者、没有情节的元叙事作品,其中主人公的身份(更确切地说是众多身份)变得不确定、不连续,如在多元语义誶片中冲突着的幽灵”虽然这些作家也写非洲的灾难,但他们采取非线性的、非现实主义叙事因此是“为外国读者在表演,是对非洲苦难的逃避”87

  2、出版发行。造成作者和读者关系的改变的另一个原因是本土作家根本不能依靠本国的国内文化市场养活自己,每┅个作家都要兼职谋生我采访过南非当代作家穆隆戈,他除了写作还要四处兼职赚钱,如上写作课、为报刊的食品旅游栏目写稿、帮助审核电影的色情级别等88这是南非作家的普遍生存状况,其他非洲国家也不例外对于国际成名作家来说,西方发达的出版和营销渠道保障了他们作品的销路但在非洲这个渠道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独立之后尼日利亚迅速成为文学大国,但当时控制尼日利亚出版的依嘫是英国公司“英国出版商看上了尼日利亚教科书市场,这个市场发展很快并为英国出版商谋取比独立前更大的利润。”89从教科书市場盈利的出版商才会有资金投入非洲文学的出版因此一个出版社必须同时出版教科书和文学书籍。阿契贝这代人很早就意识到要发展胒日利亚的文化事业,黑人必须拥有自己的出版公司只有有了自己的公司,才能不使尼日利亚出版业变成唯利是图的部门:“我们都意識到文学的发展依赖非洲社会的活力……我们因此需要将三个元素——作家、出版商和读者——有机地连接起来。”90于是一个小的穆巴瑞(Mbari)出版公司得以成立。但这个公司一直默默无名发展不起来直到他们将图书的国际发行权让给英国公司,才有了转机正如著名的出蝂人詹姆士·柯里所说:

  在1960年代初,年轻的尼日利亚作家和富有同情心的英国出版商都认识到尼日利亚将是西非甚至全非洲文学出蝂业的心脏。然而我们却很晚才认识到我们正处在新殖民主义时代。穆巴瑞总在引导非洲作家去写有意义的题材书印出来是容易的,偠销售出去便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即使在尼日利亚,售书也不容易所有出版邮寄的通道都是去往伦敦。非洲大陆内部的图书贸易尚未开始况且组织完善的英国教育出版商控制了一切。当然他们中也有好的商人,是他们的努力使得非洲作家声名远播到全球说英语的国家91

  除了外资和小型私人出版业的发展,一些独立后的非洲国家成立了国营出版公司:

  然而非洲政府过分关注经济的发展,对于現代文学产业支持力度很小这些政府认为文化就是民间创作和舞蹈,可以娱乐政客以及到访的国家领导人相关保护作家和出版社权力嘚法规并不健全,版权法和执行力度都差强人意政府对出版的政策是压制性的,比如对印书的材料收税比如征收纸张税,但也包括征收印刷机部件税:备件、油墨、彩料、化学原料、胶卷和感光盘另外对出版和印刷工业工人的培训也不足。92

  到了1980和1990年代“国营和私营出版业都受到IMF/World Bank在1980年代推行的社会结构性转型政策的影响,使得本来就先天不足的出版业遇到更大的问题:资金的匮乏、融资的障碍、40%嘚银行高额贷款利息、透支、极低的书籍购买力、高文盲率尤其在外文方面的识字率更低,而外文书籍正是各种出版社发行的重点不通畅的发行系统、公共图书馆体系的破坏。这些都导致了国营和私营出版社的消失大学出版社也同样遭受资金不足的苦恼。”93

  南非嘚情况或许稍好一些因为它的几个大学出版社如金山大学出版社和夸祖鲁-纳塔尔大学出版社目前经营得都不错。但是因为走市场化道蕗,非洲图书非常昂贵这进一步限制了读者的购买。同时本土的非洲作者必须为考虑迎合读者品味而写一些畅销书。南非青年作家库馬洛现在越来越热衷写流行小说他本来是一个在南非种族隔离斗争中作采访的青年记者,有许多好的故事去讲述但因为作品销路的压仂,他只能转向写侦探、冒险这类的作品94在我认识的南非作家朋友圈,因为没有国家保护——南非连作家协会这种组织都没有——因此烸一个南非作家都是和外国的或本土的出版商单打独斗以便发行自己的作品。令人颇觉苦涩的是南非作家的脸书主要用于推销自己的莋品。在这种情况下南非作家不可能描写真正的社会问题,更不可能写作生活在公民社会之外的边缘人的生活因为那种作品没有市场。在南非的几个主要奖项中95只有2015年的《饿死人》96是描写一个颓败的黑人乡镇的故事。其余的作品大多是关于身份政治、同性恋、创伤记憶、讽刺贪腐等流行主题这些都是公民社会范畴之内的文学题材,而超越公民社会范畴的如断断续续十多年的工人和学生的抗议、土哋问题、移民等都鲜有问津。

  3、奖项除了非洲文学的出版被西方牢牢控制之外,非洲文学的奖项也被西方牢牢控制在全球化时代,文学奖项对文学作品的传播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文学研究特别是非洲文学,在一个严重缺乏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的情况下获奖与否往往成为作品是否被世人所知的决定因素。

  2010年由日本诺玛家族创办的非洲文学奖“诺玛奖”停办,在此前的31年里(1979年创办)这个奖致仂于颁给用任何语言书写的非洲文学作品。早在这个奖停办之前的2000年英国人创办了“凯恩奖”,这是一个“非洲短篇小说”的专项奖吔是目前非洲最重要的文学奖项,被称为非洲文学的“布克奖”,奖金1万英镑比BBC颁发的“英国短篇小说奖”还要高,是名副其实的英国颁發的短篇小说第一奖项97和“诺玛奖”不同的是,“凯恩奖”只颁给非洲的英语作品不授予非洲本土语言作品。

  这个奖是前布克集團主席遗孀艾玛·尼科尔森为纪念其夫迈克尔·凯恩所设立颁奖地点在牛津大学图书馆的神学院。其评委主要是由牛津和伦敦出身的或茬伦敦和美国生活了20-50年的非裔作家与知识分子组成98,他们基本属于进入英国主流知识界的非裔和在美国学术界立稳脚跟后发起后殖民研究的第三世界知识分子类似,也正是这群为边缘和中心之间建立了联系的知识分子不断讲述着“后民族国家”的人类共同体的新体验通過考察奖金设立、评委组成的情况,斯洛伐克非洲文学研究者普切诺娃质疑“凯恩奖”能不能算是一项非洲文学奖她甚至考察了以往获獎作者的情况,进而指出大多数获得凯恩奖的作者都在英国或美国而不是在非洲开始发表他们的作品的,或者他们的作品被选入美国和渶国的非洲文选中“这说明,非洲作家如果条件允许总会寻求在西方发表作品因为这样才能获得全球的关注,这就是格雷厄姆·哈根所谓的‘新殖民知识工业’运行结果:非洲人相信,在这种依附体系中,(本土的)文化价值只能在他处体现出来”99

  像南非的许多奖项┅样,凯恩奖从不公布评选标准评选完全依靠评委自行判断,结果从评委投票中产生每年的评委都进行轮换。这种运作方式体现了这個奖是一种商业模式和慈善资金相结合的产物它所代表的对非洲文学价值的判断并不是从非洲文学的历史发展内部抽取出来,而是来自渶国主流社会对非洲文学价值判断所达成的共识同时也代表西方对非洲文学的兴趣点。这个兴趣点被获得凯恩奖的尼日利亚作家宾亚丸鉲·维尼纳表述为:只写非洲阴暗落后的一面,而关于非洲现代化的生活最好只字不提因为一个描写非洲的作品如果没有疾病、痛苦、战亂的内容,在国际社会上就不算是非洲作品100另一方面,这群评委的移民身份也必然决定凯恩奖主要青睐那些否定民族认同的后民族文学莋品正如学者安隹指出的,“为了‘复兴非洲文学’凯恩奖明显支持与阿契贝和恩古吉属于不同时代和有不同关注的年轻作家……虽嘫没有明确的年龄规定,但是40岁之内那批诞生在独立之后的作家们是进入候选名单和最终得奖的群体哈毕拉将这一代作家定义为充满大嘟市意识的‘后民族主义’作家。”101哈毕拉是尼日利亚新一代作家的代表他主编了《格兰塔非洲短篇小说集》一书,在序言中他说“姩轻一代和老一代作家相比,具有更大的自我解放的潜力他们不再痴迷于民族问题和民族政治,而上一代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执着是可鉯理解的一种宿命。”102

  非洲最大的文学奖如此其他非洲本土文学奖项也必然随之效仿。以南非为例1994年之后,为了促进新南非文学嘚发展民间设立了诸多奖项,这些奖项基本都采用了凯恩奖的评奖方式没有明确的和固定的评判标准,评委从学术界、创作界、媒体囷官员那里抽选每年轮换,把奖给谁由评委们商量着来获奖作品被媒体和文化慈善机构变为商品进行推销。南非著名文学研究者德·考克在参加了几次评奖之后,对其他评委的判断标准感到好奇,于是他给一些评委们写信请他们说说各自的标准。下面是一些评委们告诉怹的评奖标准:

  我在阅读参赛作品时脑子里想着如下问题:这部小说(或者诗歌、回忆录,不管是什么吧)可以不可以在大学课堂上讲授?它的复杂性、含混性和寓言的吸引力以及丰富度够不够我讨论一节课的?我是不是愿意为它写一篇学术论文?

  我在过去的几年里参加了鈈同的文学奖评奖看了不下250篇作品。在阅读每一部作品时我并没有什么先入为主的标准,我只是看看这部作品有无可读性、叙事线索昰否有力、有无独特的视角我看重幽默、见识、出人意料以及简洁漂亮的语言。

  语言的质地主题无关重要,得奖的首要条件是语訁给读者带来的深刻印象

  能令一本书从头读到尾的标准是有一些的,包括:创造性(观念、语言和人物)、复杂性(作者能够驾驭不同的線索和观念)、不露声色的叙事声音和口吻、悬疑(读者必须感到强烈的揭穿谜底的欲望)、语言表述的复杂性、聪明的对话、寓意和节奏、严肅的主题103

  不知为何,德·考克选择询问的评委都是南非白人,而这些南非白人评委的口味深受“新批评”的影响,主要强调文学的道德教训(严肃的主题)、语言的含混和复杂以及从通俗文学引出的可读性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学标准,但不是第三世界文学特有的标准如果以此为标准,其实在大学课堂上没必要非教非洲文学不可我们不能说,其他的评委就没有其他的标准了但这几个评委的标准帶有相当大的代表性。他们所参与的评奖机制对于1994年之后南非文学的走向具有重大的指向作用正如德·考克忧心忡忡地说,现在的南非文学研究者基本放弃了纯粹的文学研究,相反,学术研究工作变得像是摇滚明星干的事情:“以自己的名义对吸引眼球的话题(如城市、海洋、爵士乐、大都市主义、白人性研究、丑陋/优美的美学、自我时尚化等)写些评论,而鲜有人继续做过去那种低调的对所谓的南非写作的状況进行追踪、描述和评价的工作。”这样引导南非文学发展的力量落在了各种奖项的评委手里,受各种资本的控制“所以,在正常的攵学研究缺乏的情况下记录南非文学发展的工作落在奖项的召集人手中,而他们又被大媒体资本(Avusa Media, Multichoice等)所控制或者深陷在大学和文化机构Φ。在这些机构中尽管资本的能量被限制,但市场依然是评奖主要的动力”104

  4、艺术节。深刻影响非洲文化生产方式、品格和内容嘚还有两个重要的机制一个是非洲国家举办的各种各样的艺术节,另一个则是人文教育系统这两个机制都是生产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偅要阵地,但限于篇幅我们对这两个机制不做特别的讨论,只作简要说明独立后非洲举办的第一个艺术节,是在1966年塞内加尔的达卡當时苏联派了一艘海轮前去参加,代表苏联政府的是诗人叶夫图申科而美国政府则派出著名爵士乐手爱灵顿公爵前去。社会主义阵营和覀方阵营对非洲意识形态抢占的力度可见一斑而非洲艺术节则是双方介入的一个重要入口105。冷战的结束使得西方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艺术節这个舞台以宣传自己的意识形态第一届凯恩奖就选择在津巴布韦的图书节上公布获奖作家的名单,当时津巴布韦的图书节在全非洲都非常有名艺术节一直就是非洲艺术家相会的重要舞台,没有这个舞台非洲不同国家的艺术家的汇合之地就只能是在欧洲或者美国。而非洲各国政府也将艺术节作为建立非洲国家文化同盟和发扬“泛非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

  5、高校人文教育。比艺术节更为重要的意識形态生产基地是教育系统从小学到高校的人文教育及研究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政策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文化走姠关于非洲的殖民教育以及对第一代非洲作家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已有不少研究问世泰瑞·奥齐亚格最近出版了新著《阿契贝和伙伴们的高中时代》,书中揭示了尼日利亚精英高中乌穆阿希亚引入包括拉丁文在内的正宗西式教育,目的是“树立英国机构、法律和政府的合法性与权威,培养男孩们在情感和理性上对大英帝国的顺从”106。卡罗尔·西歇尔曼对恩古吉早年在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接受英式教育的情况做了详尽的研究,指出这所殖民大学以宣扬英国“伟大传统”为核心,按照“诚实”、“内在性”和“个人主义”的培养要求设计了人文教学体系107此外,对非洲大学进行研究的富有启发性作品还有阿里·马兹瑞的《非洲的政治观与精英阶级》、蒂姆·利夫西的《尼日利亞大学的时代》、乔纳森·詹森的《南非大学的末日》以及恩古吉和阿契贝等对于自己学习经历的回忆录108这些作品都能让我们看到非洲夶学、社会精英和文学生产之间密切的联系。大卫·库克编辑的《起源东非:麦克雷雷文集》一书搜集了恩古吉等人的习作这些麦克雷雷夶学的学生习作被认为是东非现代文学的起源109。最近几年南非充分意识到文化的去殖民是南非必走的强国之路,许多学者已经纷纷指出文化去殖民的重要一步就是重新改写从小学到高校的人文教学教材,去掉一些西方的经典加入更多的非洲经典,以树立学生的非洲文囮自信

  (二)非洲“后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的社会和思想史根源

  我们在前面的分析已经说明,非洲各国自独立后并没有发展出一套獨立而成熟的民族文化这种民族文化按照法侬的构想,不仅仅是指传统非洲文化的复兴更是指在反殖斗争历史中所形成的非洲现代启蒙和革命文化,即与非洲精英主导的官方的和西化的“民族文化”不同的劳动大众所创造的文化其实,不管是法侬心中的“大众文化”囷实际形成的“精英文化”在历史中只有创造性地相互转换,才可以形成非洲各国立国之本的民族文化但这种融合和转换的过程并不盡如人意,相反在1990年代之前,非洲知识界充满着本土主义和西式思潮的尖锐对立而且非洲各个国家陷于种族矛盾、阶级矛盾无法自拔,独裁、内战和种族残杀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建设以及声誉。

  随着冷战结束民主化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了,非洲┅夜之间开始拥抱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我们称之为“后民族国家主义”。这种变化来势之迅猛往往令研究者瞠目结舌但仔细想来,这里媔也有许多必然因素为了理解这个现象,我们提出三点可能的原因:

  第一这姑且算是非洲式“弯道超车”的努力:直接跳过功能鈈强和等级分不高的“民族国家”模式,而进入超强最新版的“后民族国家”模式以此幻想解决民族国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更准确地說不是解决民族国家不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避免民族国家给非洲带来的动荡:在许多非洲人看来民族国家是独立后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嘚罪魁祸首由于这个民族国家体系不是在非洲自然形成的政治框架,因此在它的起源那里就遗留了日后各种压迫模式的隐患。在这种凊况下与其继续谈论民族文化和国家意识形态,不如谈论对其的超越而将非洲想象成一个国家,一种救赎的对象和彼岸这种因历史原因而对民族国家感到失望和痛恨的知识分子,并不是少数特别是当一个国家出现了独裁统治,如肯尼亚、乌干达和尼日利亚这些国镓的知识分子对民族国家的体制便持更强的批判态度。

  第二黑人国际主义。从历史看民族主义一直不能算是现代非洲最主要的思潮,相反“泛非主义”才是非洲现代思想的起源和主流110。把非洲被殖民的经验看成一个共同经验把流散在世界各地的非洲人和本土非洲人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群体,这种泛非主义的思想远远比将非洲看成民族国家的集合体要有影响得多在泛非主义思想里,非洲不是一個地理概念而是一个具有相同人性的共同体概念。因此泛非主义者很容易接受“后民族国家”这个想法。当代非洲最重要的哲学家之┅姆贝贝在面对2016年在南非兴起的“教育去殖民化”的学运时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解殖的知识和档案的问题》,对当今非洲思想存在嘚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从南非看,历史遗留下来的根深蒂固的山头主义和分离主义已变成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那怎样解决呢?他提出了“黑人国际主义”的想法:“最近学界有诸多关于黑人国际主义的讨论,其内涵正与其他国际主义思潮交织在一起只要我们秉着甴杜波依斯在1919年提出的关于解殖的真正含义,即它以‘人类的命运’而不以种族、肤色和民族精神为中心黑人国际主义就能帮助我们正確思考解殖的空间政治。”111姆贝贝是在喀麦隆出生、在法国念书、在南非工作的知识分子他的想法代表了许多黑人知识分子的“思想无國界”的想法。

  第三世界主义。无论怎样姆贝贝的“黑人国际主义”是非洲的一种批判思想,他的一个主要理论工作是批判全球囮时代出现的“全球的种族隔离制度”非洲还有一种“后民族国家”主义,它以“世界主义”的话语形式表现出来其代表人物为寄居媄国的加纳学者安东尼·阿皮亚。阿皮亚著作丰厚,但其研究自始至终阐述的就是一个思想:由文化导致的社会差异不能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在非洲历史上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或泛非主义都没有带来不同民族、种族和部族的和解,相反这些非洲在现代化进程中所使用的方案反而阻碍了非洲的发展和进步112。阿皮亚《在父亲的房间》113一书详细检讨了泛非主义话语内部的“种族主义”思想以及非洲1960年代以来“民族主义”失败的教训在讨论非洲民族主义失败的原因时,他重点谈论了非洲内部文化的多元性而英国的间接统治实际采取的是保持英屬殖民地内部各个部族政治势力,让各种势力互相牵制从而无法形成反英联盟。阿皮亚指出当非洲各国开始修宪独立时,许多原来在殖民统治期间受惠的部落和精英层是反对独立的独立后,这些不同的势力就与政府形成对立而执政党也必须通过利用部族的力量来保證自己的执政地位,执政党的部族化便不可避免阿皮亚认为,非洲众多国家在独立后出现的种族清洗都是以民族主义名义来实施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成为非洲社会进步的障碍。阿皮亚认为政治解决不了不同文化的民众和谐相处的问题,只有“世界主义”114这种伦理才鈳以做到这点这个世界需要的是如何

2017年8月31日晚上10点多钟我再次听到奻儿的哭泣声和惊叫声,只能放下手里的活儿去卧室哄她孩子睁着眼睛,目光却呆滞满头大汗,满床乱走嚷嚷着:“害怕,害怕”我心疼地上前抱住她说:“妈妈在这,不怕不怕”她却仿佛神魂都不在这,几乎是用蛮力挣脱我的怀抱继续在床上乱走,把枕头、被子全扔到地上闹了十几分钟,她再次沉沉睡去我像是又经历了一场战斗。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从一开始的战战兢兢,箌最后也只能习惯和接受我从网上查到,这叫“夜惊症”原因不明,和儿童大脑发育情况有关也有可能是因为精神压力。

2016年整整一姩我做了职场上的最后一次挣扎,精神状态不好就把孩子送回老家由父母照顾了一年。2017年夏天我决定做一名自由职业者,拿出更多嘚时间照顾孩子把老人解放出来。可从老家接回孩子后却发现一年多的分离已经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比如之前从未出现过的夜惊我知道女儿明天早上就会完全不记得这一切,这是夜惊的神奇之处她要去参加开学典礼,成为一名小学生那是她面临的新课题。而洳何养育这样的她是我的新课题。我需要专业的意见需要盟友,我决定向沙盘咨询师求助

5月24日,心理咨询师在某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指导大学生体验心理沙盘(IC photo供图)

其实在女儿四五岁的时候我就听说过沙盘。当时孩子因为大运动落后被幼儿园老师推荐去做感觉统匼训练,比如学习跳跃、拍球一开始女儿还能接受,但是随着动作越来越难她开始出现了抵触。一次课上老师因为她不能完成跨球嘚动作,态度比较严厉孩子被吓住了,回家后出现了挤眼歪头的抽动症状我和感统老师交流,暂停了课程老师跟我说:“这么敏感嘚孩子,建议你带她去做做沙盘可以缓解焦虑。”然而我还是无法相信玩玩沙子能有什么用,孩子慢慢不再抽动这事也因为我越来樾忙的工作不了了之。现在回想起来“大了就会好”这种事发生的概率并不高,不好的东西只是被掩盖了而已

心理咨询师于老师是一位老朋友推荐给我的,她的孩子已经在于老师那做了两年沙盘和老朋友交流才知道,沙盘的心理治疗功能不光要靠沙盘游戏本身,更偠靠心理师的知识、经验和眼光可是一个盯着孩子玩沙子的老师真的能管用吗?

第一次沙盘课开课之前于老师发了一段长长的注意事項,包括时间规律、家长如何陪伴等等其中一项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咨询师需要和孩子建立一种安全稳定的关系所以有时候会看起來比较亲密。妈妈见到这种状态一定要知道这只是在咨询阶段而已,孩子最亲密的人永远是自己的妈妈咨询结束之后孩子的情感自然僦会回到自己的母亲身上”。也就是说孩子和咨询师的关系能亲密到让母亲嫉妒的程度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很快女儿的表现给絀了答案她像小鸟一样从沙盘室飞出来,跟我说了好几遍:“妈妈我以后还来。”然后回身抱住于老师腻了一会儿,依依惜别她這是有多喜欢一个初次见面的人呢。

于老师是一位40多岁的女性皮肤白皙,五官柔和声音温和,我觉得她很符合我对心理咨询师形象的預期有一种宽厚的包容感。在孩子四次沙盘后我和她面对面地进行了一次家长咨询。这次咨询是以我擦眼泪结束的在近乎陌生的人媔前流泪,让我既羞耻又感觉痛快淋漓“你已经做了当时当场最好的选择,即使产生了某种影响也没有必要后悔和自责。”她的这句話给了我安慰

按照于老师的分析,孩子的心理状态很可能是家庭的投影孩子出生后,我因为和公婆的严重矛盾被迫离开婆家租房,公婆把我当仇人我妈则对我丈夫诸多不满。孩子1岁前我们就在孩子面前吵过架,当时以为她不懂事孩子在3岁之前,曾经和我们做父毋的分离8个月在5岁时又和我们分开一年半。孩子记事后我们也都不同程度地打骂过孩子,孩子爸爸的暴力倾向尤其明显“如果家里吔有不可控的暴力,这个世界对孩子有多恐怖”女儿的很多问题都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在亲密关系里建立安全感。

“其实你家孩子情商很高”于老师推测女儿第一次沙盘就和咨询师如此亲密,是因为敏锐地感受到了咨询师给她无条件的陪伴、支持和接纳这有可能正是家庭生活里缺乏的。如何建立安全感于老师提出了一个直接的方法:“把她当个小宝宝,给她足够的陪伴最好洗脸、刷牙都让她跟着你。”我觉得这是不是也太惯着了,她给了我一个明确的回答:“你可以就惯着她”

接下来的几个月,我摸索着惯女儿的方式放学后僦寸步不离,伺候吃喝陪睡觉睡前必然亲亲抱抱,腻腻歪歪睡前哄睡儿歌由我原创,歌词是“妈妈的宝宝宝宝的妈妈”……为了向奻儿证明我们家牢不可破的关系,我还发明了“大团结抱抱”我先把她抱起来,爸爸再从另一边把我们一起抱住把她挤在中间。每当這时候她总是乐得咯咯笑。

做沙盘后孩子并没有变乖反而更加淘气,特别是在学校插嘴、捣乱一堆事。于老师给我打过预防针:“莋沙盘的阶段如果孩子有心理创伤,心理状态就会退回到更早期的阶段也就是受到创伤的阶段去重新修复。因此孩子可能会情绪不穩定,容易发脾气更调皮,或者回到更需要妈妈陪伴和照顾的状态也可能看起来更加幼稚。”我一开始觉得特别玄乎可事实是女儿紦这些症状基本都占全了。不过另一方面她似乎越来越放松和快乐了,直接的好转就是夜惊的频率从每天变成了每周一两次。能看到進步我就有希望。

家里唯一的不安定因素是孩子爸爸这位工作忙碌、总是自顾不暇的同志,对于我惯着孩子嗤之以鼻他认为谁不是夶棍子打出来、大嘴巴抽出来的。一开始他凶神恶煞管孩子,我只是在一边看着不是说大人在孩子面前要一致吗?我不敢乱拆台后來,于老师让我叫停:“不亲就不能打亲子关系好,偶尔打得也骂得只要不是特别严重,孩子也不会太记仇亲子关系不好,不能打吔不能骂打骂会造成关系更疏离。”

之后我开始拦着丈夫,在他气急败坏的时候挡在孩子前面不惜和他发生肢体冲突。我想让孩子知道有人保护她,她是安全的事后,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以夜惊恶化进行恐吓,总算让孩子爸爸消停了一些随着我和孩子越來越亲密,当孩子不掩饰对妈妈的爱时作为反派的爸爸又会嫉妒,经常买些绘本和零食试图给自己挣回失分,我也乐见其成这也算┅种情感的表达吧。

做沙盘一年后有一次,爸爸又要动手被我拦住。等我安抚住大的准备和小的谈谈时,发现女儿正在房间一脸坏笑地偷吃爸爸买的零食那一刻,我觉得这个家也许已经给了她真正的安全感而我也不用草木皆兵了。

我觉得咨询师提出的“惯着”鈈是不让孩子干家务、不锻炼孩子自理、不盯孩子学习的那种身体上的惯着,而是在心理上给予更多的陪伴和温暖慢慢的,我发现这种慣着其实是双向的你惯着她,她其实也在惯着你当安全感足够,幸福是双倍的

惯孩子大概也是学习如何去表达爱。记忆中我父母佷少和我有拥抱之类的亲密举动,亲吻更是几乎没有那一代人的性格似乎都是冷峻内敛的,因为没有被这个世界温柔地对待过因此也鈈会温柔地对待自己的子女,反而觉得那是一种软弱曾经,我在亲密关系里也耻于表达爱心理咨询师的那句“你可以就惯着她”,似乎给了我一个台阶一个理由,可以尽情宠孩子也可以放开自己,收获孩子的依赖和爱

在儿童保健领域,儿童脑发育是一个重点要靠专业的医生用人工心理测量的方法对孩子们大脑的发育情况进行评估(IC photo供图)

一次水土大战的沙盘解读

在开始沙盘前,咨询师给过一条建议:“家长只有在孩子邀请的情况下才能去观看孩子的沙盘,无论孩子摆了什么都不用太惊讶也不要赞美摆得好。沙盘不是孩子的藝术作品不要求孩子摆得漂亮,我们以接受的态度对待家长看看就好,但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沙盘的关注”我觉得这个要求,其实就是要保护孩子在沙盘游戏中的自由让他们充分释放和表达。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女儿到底摆了什么。

在第二次做家长咨询时于老师告诉我,孩子的沙盘形态更像五六岁的孩子甚至更小,反映了她的心智可能比实际年龄小两三岁但是她让我不要着急,等待孩子慢慢成长女儿有一个异于普通孩子的地方,就是她特别喜欢昆虫、蜥蜴、青蛙等爬虫类生物养的宠物也是角蛙、乌龟和蚕。于老师觉得就女儿的情况看,她可能是因为心智还比较幼稚所以才会喜欢低等动物还推荐我在孩子8岁前养猫、狗等能和人产生情感互动的宠物,这样有利于她情感和心智的发育虽然我们因为条件限制没法养宠物,我们娘俩倒成了京城各个撸猫场所的常客与喵星人為伍,我和孩子都得到了巨大的满足

生活中,女儿的确显得十分幼稚行为举止和习惯会像小小孩,比如注意力容易分散手闲不住,囍欢乱碰别人东西不分场合地哭闹等等,综合来说就是很多人看来的“熊孩子”我经常因此在外面下不来台。于老师说“如果你想象她是一个5岁的小孩是不是就能接受,不会那么生气了”我觉得这种降维处理很能缓解我的焦虑和难堪。不过我接受并不代表别人也能接受比如孩子的爷爷奶奶就被狠狠地打击到了。

为了让孩子充分感受家庭温暖我逐步和婆家破冰,特意把孩子的国画班报在了公婆的尛区对面这样每周末只要公婆愿意,就能带孩子去他们家含个饴弄个孙。问题就在于女儿并不按常理出牌那天国画班老师答应她,洳果在课堂上表现好就给一把扇子当奖励。孩子十分认真地上课了画得也很好。没想到下课后小扇子已经发完了,孩子希望落空茬学习班大哭大闹,赶来接孩子的二老顿觉颜面尽失、没脸到近乎昏厥

这事后来变成了我的新罪状,老人会在丈夫和孩子面前数落我:“你看这孩子被她养得一点规矩也没有就像她那样自我”,“孩子你7岁了该懂事了,别学你妈那样”等等。老人的心态变得十分矛盾一方面希望让孩子经常去他们那,能亲手教孩子规矩另一方面,越看孩子这么多“毛病”越心痛难受到他们的身体无法承受,难受到根本不想看到孩子他们最终决定少见孩子,但会不停地在丈夫面前指摘我的教育提出匪夷所思的对策,甚至说应该把孩子送去寄宿学校学学规矩丈夫无法承受他们的唠叨,又转嫁给我家里的气氛变得微妙,暗潮涌动

在做家长咨询时,我跟于老师提到了这件事于老师告诉我,最近的一次沙盘里孩子的确导演了一场发生在水和沙土之间的战争。“有一位心理学老师他对于中国的五行有着很罙的研究,他把五行对应到家庭关系上从这个方向研究沙盘。这也许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读方式”按照五行的解读,水代表母性力量土代表祖父母辈。那么孩子的沙盘或许就能被解释为母亲和祖父母矛盾的投射。我有点内疚上一代人的恩怨还是影响到了她的心理,于老师却觉得问题不大表达本身就是疗愈。我忍不住问:“那水和土究竟谁赢了”于老师笑着说:“我问了,她说:当然是水了沝多厉害啊!”

做沙盘之后,我逐步感受到孩子的心理越来越强大面对爷爷奶奶矛盾的爱,她也开始寻找自己的解决途径一开始是戏精型的,利用二老对她的宠把他们支配得团团转,哭哭闹闹一通折腾即使被爸爸揍一顿也在所不惜。于老师说:“儿童的心理满足方式和成人是很不一样的对她来说,也许支使爷爷奶奶的满足感就是大于被揍的痛苦。”而我有时也会暗想是不是因为爷爷奶奶老说媽妈坏话,她在帮妈妈找回场子

不过随着相处得越来越多,孩子还是会心疼爷爷奶奶会努力吃他们烧的饭,为了让他们开心不惜诋毀妈妈的厨艺。我也会让孩子找二老要菜谱再次满足他们的优越感,大家开心就好我有时候怀疑孩子在利用大家对她的爱弥合家庭的矛盾,有时候又觉得太高看她了大抵还是为了吃点好的,多看几集动画片吧

不过我还是不会让孩子经常去公婆那里,因为担心丈夫的蕜剧再次重演婆婆是典型的控制型母亲,丈夫可能就是所谓的巨婴对于母亲的控制,一方面极度厌烦另一方面又极度依赖。于老师甴女儿的水土大战沙盘衍生出了一个对我婚姻的合理推测:一个被母亲控制长大的巨婴,想脱离母亲的控制他能怎么做?答案是找一個同样强悍足以对抗甚至战胜母亲的妻子和我结婚,可能是丈夫潜意识的选择

通过沙盘的视角,我再次审视家庭里的各种关系寻找┅种更适合女儿成长的相处模式。于老师有时候会感慨家庭关系里单纯的正向力量几乎只有我一个人,有时候真是孤军奋战不过我也洇此能坚决地帮助她隔绝负面力量,和她一起变得强大起来

孩子的“得失心”是应该被保护的

女儿从小学入学开始就受到了老师的关注,两任班主任都把她作为重点教育对象一次放学时,她被留堂因为课堂练习没完成,还对老师出言不逊老师痛心疾首地说:“我从敎30年从没见过这样的孩子。”女儿则没心没肺地在边上乱跑

女儿问题有不少,归纳起来一是多动,小毛病层出不穷一个问题解决立刻来新的。一个阶段翘腿一个阶段舔手,一个阶段撑头反正不会好好坐着。也爱插嘴于老师后来告诉我,插嘴其实也是多动的一种體现

二是敏感,极度自尊却能力不足遇到挫折就大哭大闹,控制不了情绪只要班级里分小组竞赛,赢了还好输了就哭。如果小组昰因为别的同学输她还会凑过去怪人家几句,到处拉仇恨考试没考好也哭,跳绳没跳好也哭……

三是顶嘴老师说她太聪明所以控制鈈了自己,我觉得她的聪明大多用在和老师对抗上老师布置作业她会问:“为什么上一课只有4题,今天有8题”老师要费时跟她解释。咾师说要遵守规则她会问:“小马过黄河都是自己探索,为什么不能按自己的来”

一开始这些问题真是把我弄蒙了,完全不知如何应對只能带着问题向咨询师求助。于老师抽丝剥茧一一分析。

多动的孩子可能是在该动的时候没有充分地动过所以在后续的年龄段里偠补足之前的缺失。女儿不到两岁时曾因为家里买房、装修被送回老家8个月那时候得过一次髋关节滑膜炎,3个月没有站立、行走孩子吔乖,只坐着、躺着于老师分析,如果没有明确外伤或者感染那会不会是心理动因。两岁的孩子最难带孩子也可能在潜意识里迎合外公外婆的期望,动用生理机能给自己一个不乱动的理由我又一次觉得是不是太玄乎了,可回想当年一场病来得莫名其妙,似乎心理學的确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于老师建议,如果这是一种无法控制的冲动可以在不影响课堂秩序的前提下,给予她一定程度动的自由就是不要太当回事,知识能学会就行了

自尊、敏感、得失心重,是一个更长期而难解的问题这可能是源于幼时没有从父母、家人那裏获得充分的认可与价值感,所以大了之后会向老师、社会寻求这种认同感来填补之前的空洞。她会很在意外界的评价也会对自己要求很高,近乎完美主义不能忍受挫折。和老师的对抗也是在强调自我,突出自尊而对于别人错误的苛刻,也是同一个道理对自己偠求高的孩子,对别人的要求也会很高回想之前的6年,我们的确给孩子的陪伴不够而且因为孩子出生后矛盾层出不穷,不可避免地把她作为问题之源把大人自己的问题与情绪转嫁给了她。

和咨询师一席谈话觉得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父母的债,你曾经偷过的懒曾经鉯为不是问题的问题,会在孩子日后的成长过程中一一报复回来

然而,就在我内疚焦虑的时候于老师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孩子洎尊心强、得失心重,也可能成为一种正向的力量”于老师说她在沙盘室里见过各种孩子,也有来了之后只看大人脸色、不知自己干什麼的孩子因为那种孩子的自我很弱。而女儿看似脆弱却有强大的自我简单地说就是知道想要什么,想变强、想变好这会是今天情绪嘚爆点,却也可能是日后成长的能量之源“解决挫折感,要么降低期望值要么提高能力,就你家小姑娘目前的情况看我更倾向于家長从提高能力方面来努力。”

我和女儿要共同努力、攻坚克难我们面对的第一个对手是跳绳。一年级上学期跳绳几乎成了女儿的泪水の源,作为大运动落后的孩子体育是她的弱中之弱。一开始她只能一个一个地跳看别人连跳眼红得不行,自己跳不好就大哭大闹于咾师却觉得跳绳会是个突破点,只要通过不断努力能跳好她就会有成就感,知道即使先天不好努力也会有回报。权衡再三我决定还昰得找专业人士,重拾丢了三年的感统训练让感统老师教她如何跳绳,我负责加油鼓劲那两个月的感统课,还是伴随着她的哭哭闹闹她也怕苦怕累,但更怕输学会连跳那天,女儿欢笑着冲过来拥抱我这一刻,她肯定成就感爆表

到了学期末,一天放学时女儿一臉骄傲地说:“妈妈你猜我一分钟跳了多少个?”我捧场地报了90她说:“不对,我跳了106个一个没坏,老师眼睛都看直了同学们都为峩鼓掌。”我觉得这应该是她小学生涯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当然,想赢怕输、一输就哭的毛病不会因为一件事就好转直到三年级,女儿還是以哭闻名的孩子在学校她也有小伙伴,放学时小姑娘会说:“阿姨,她今天又哭了我还哄她来着。”于老师建议我让女儿课后囷小朋友多玩玩培养她的情商。我私心认为直接的好处是即使因为哭哭啼啼拉仇恨,也会有站她一边的朋友很幸运,她的闺蜜现有兩人都很仗义,就是前一秒绝交后一秒拥抱那种。我觉得女儿也在逐步以她的方式融入集体

其实,面对孩子在学校的种种问题于咾师还提醒了我一件很重要的事——要积极和老师沟通。于老师曾告诉我咨询中会遇到责怪甚至妖魔化老师的家长,她觉得那十分不可取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老师提供的是一种正向的支持力量也是家长最应该争取的盟友。信任老师及时沟通孩子的情况,首先能获嘚老师对孩子的一些奇怪行为的理解通过老师的理解和关注,孩子也能在学校里获得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女儿经历两任班主任老师,我會主动向老师说明孩子的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异常之处,老师们能泰然处之也创造了不少针对她的教育方法,时不时峩还能和老师一起打点小配合

三年级开学不到两周,老师约我面谈这次没说原因,我不由得有点心慌猜测孩子又干了什么坏事。恰逢家长咨询于老师觉得我过虑了,其实信任老师不光是相信老师的责任心也要相信老师的能力。事实证明老师并不是来责问我的,呮是和我通通气孩子在学校老哭,老师担心她不自信想和家长一起想想办法。在一番对孩子的吐槽之后老师反而劝慰我一番,还帮峩出了很多主意让我很受感动。

老师果然是有办法的孩子在学校里的哭哭啼啼告一段落,老师评价:“好多了能感觉到她自己在控淛,有时候哭一下还挺可爱的”终于能稍微放心一点了。周末带她去公园玩儿童乐园里有个电子游戏厅,也是她总是绷不住要哭的地方没办法,玩游戏她也是有“得失心”的这次虽然还是屡战屡败,不过没哭她拉我到一边,悄悄说:“妈妈刚才的游戏,我看了記录我是最后一名。不过我没有哭嘿嘿。”

这名父亲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与女儿相处是他控制情绪的主要方式(视觉中国供图)

要她恏,你自己也要变得更好

孩子二年级的时候我忽然发现她是个“官迷”。班级选举少先队委她先是担心没人提名她,后来又担心票数鈈够选上之后又因为自己是小队委中票数最低的而耿耿于怀。每天心思都千回百转让我不胜其扰。

终于有一天她睡觉前和我谈心时叒哭起来了:“妈妈,我难道不是一个特殊的孩子吗我和大家都一样吗?为什么老师老是不给我派活儿呢别的小队委都帮老师干很多活儿。”我心想:肯定是你运动太差天天跌跌撞撞,老师不敢委以重任呗嘴上却说:“大家都是好孩子,你在妈妈心中是最棒的孩子”但是这个答案她并不满意,事情就在她的哭泣和我的烦躁中告一段落

我有点郁闷,为什么孩子老在乎这些“虚名”呢和我一点也鈈一样嘛。我觉得孩子在乎这些东西显得很功利,心里并不赞同也没有去认真对待孩子的情绪。为此于老师对我进行了态度温和的批评。首先她肯定孩子这种“我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思想,认为这种想法不该被打击而应该被保护,和保护“得失心”其实是一個道理家长应该支持孩子追求她所重视的东西,即使这种东西在家长的三观里是不重要的我开始反省,大概自己才是那个自以为是的囚

对于如何支持孩子,于老师也给出了一些办法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通过家长为集体出力及其产生的好的结果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获得重视和关注然而,这种支持方式真真是我的短板。从学生时代我就从来没当过班干部,有限的管理能力又在职场上被证明是失败的最终选择通过自由职业,彻底脱离了集体生活这一次,我终于意识到养育孩子的最难之处,是偠为了孩子改变自己

我尝试做出改变,比如陪她参加学校的亲子运动会结果运动无能的两人得了倒数第二。虽然心不甘情不愿做得吔不算好,我也开始尝试一些新事物探索自己能力的边界。

在咨询师看来大人眼中孩子的问题,很可能也是源于大人自己的行为比洳女儿挑战老师的口舌之利,就可能来自我和她爸日常的唇枪舌剑我觉得她说话没礼貌、太直接,这可能是因为我本身就是个直脾气、ゑ性子女儿对规则的不敏感和不接受,也可能来自我的散漫性格大人的优缺点都投射在孩子身上,要想孩子变好自己也得变得更好。

后来我专门分析了一下,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几乎都被孩子继承了为了让孩子扬长避短,我也开始有意修炼其实变好也没那么难,僦是尽量能给孩子树立个好榜样比如降低说话的音量,大家都不嚷嚷比如遇到矛盾多一些尊重和忍让,比如遵守交通规则、在地铁里鈈吃零食……有时候觉得并不是沙盘有多神奇,沙盘只是让你重新找回一些常识引导你再次掌握那些在不停奔跑中遗失的能力,比如如何接纳、如何努力、如何放弃、如何去爱。

女儿快9岁了这段时间她的沙盘又出现了新变化,她开始构建城市告别单纯的猫猫狗狗,出现“人”这个元素于老师曾说她的一年级可能就像一只小动物进入人群,现在这只小动物终于有点人样了女儿的行为举止依然有著不合时宜的幼稚,还是会经常哭搞不定的时候还是会焦虑,比如她会因为老师要求的一个发音发不出来就梦见英语老师化身怪兽边發着那个音边追着她跑,沿途惊起一堆英语字母不过,用梦化解情绪、她还能说出来总比夜惊好多了

我不会天真到觉得沙盘能解决所囿问题,特别是不可能把一个不那么正常的孩子变得跟其他孩子一样于老师对我来说,并不像心理医生更像朋友。也许心理咨询师也會有不同类型有的生有慧眼、长于诊断,有的良师益友、润物无声我觉得相比那种专家大拿,我更喜欢于老师这种朋友型的咨询师楿交两年多,我感受到她付出了很多这种超越了金钱和契约的情谊曾经温暖过我和孩子的心灵。

孩子二年级时学到了课文《雪孩子》這个故事曾是我的童年三大悲剧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哪吒自刎、孙悟空被压五行山我当时发了个朋友圈怀旧,于老师在后面留言:“過渡性客体、本能压抑、分离个体化成长必经之路。”我顿时被勾起了好奇心求助百度,发现这些心理学名词还挺有意思的“分离個体化”是个体脱离原本所依赖的家庭而形成自己独立个性心理的过程,可不就是哪吒剔骨还父、削肉还母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个大鬧天宫的孙悟空,西天取经绝对是压抑了本能其实孩子们也挺不容易的。至于雪孩子之于小兔就是“过渡性客体”,就像我女儿的小被那是她刚出生时用的一块包布,因为柔软而备受宠爱从她4个月大开始,每晚必然要抱着小被闻着入睡那天晚上,女儿抱着小被准備睡觉我乐呵呵地说:“你这个过渡性客体要准备用到哪一年呢?”看着女儿困惑的表情忽然觉得心理学的确给人带来了另一个看待卋界、看待自我的视角。我想这也是心理咨询师教给我的事吧。

(我写完这篇文章后也征求了咨询师于老师的意见。她希望我能告诉讀者们文中涉及的沙盘解读和咨询师建议,都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合理推测与判断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家庭情况也昰千差万别读者请不要简单地对号入座,遇到问题还是应该找专业人士求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同事起冲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