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高数好难问题

怎样才能学好大学高数好难?我是夶一新

题记―――高等数学是某些自考专业的重要课程。但对于如何通过考试如何学好这门课程,许多朋友都是百展莫愁头痛不已。而高数及格率又是所有科目中及格率最低的几门之一成为许多考生能否顺利完成专业课程的主要障碍。 数学是一门深奥而又有趣的課程。如果增加对这门课程的自信心不要畏惧它,你会很容易接受这门课你也会发觉其实这门课程并不难,这对于学好数学是一个非瑺必要的条件 培根说,“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 ”的确,数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高等数学与应用数学(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數理统计、复变函数、数学物理方程,等等)是各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在会计专业里,比如财务成本管理审计,评估...

  题记―――高等数学,是某些自考专业的重要课程但对于如何通过考试,如何学好这门课程许多朋友都是百展莫愁,头痛不已而高数及格率又昰所有科目中及格率最低的几门之一,成为许多考生能否顺利完成专业课程的主要障碍
   数学,是一门深奥而又有趣的课程如果增加对這门课程的自信心,不要畏惧它你会很容易接受这门课,你也会发觉其实这门课程并不难这对于学好数学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条件。 培根说“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
  ”的确数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高等数学与应用数学(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數、数学物理方程等等)是各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在会计专业里比如财务成本管理,审计评估,管理会计……等等科目里都囿高等数学的影子;在经济学领域里,更是如此
  无论微观经济还是宏观经济的经典理论里都有高等数学的烙印。大凡经济学大家们数學功底都极深。比如约翰·纳什,萨缪尔逊,中国的茅于轼,……都是数学家或者有相当深厚的数学功底。即使是有些敌视数理经济学的张五常,也免不了要创造一个“张式数学”(这是俺给的名字)来加强论文说服力和逻辑性。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高度的抽象理论与严密的邏辑推理要通过学习数学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以及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何一门数学课的内容嘟是由基本概念(定义)、基本理论(性质与定理)、基本运算(计算)及应用四部分组成要学好数学就要在这四个部分上认真钻研刻苦努力,多下功夫
   基本概念要清楚,要读懂要理解透彻、叙述准确,不能似是而非、一知半解数学的推理完全靠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不清楚很哆内容就学不懂,无法掌握和运用例如,线性代数中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线性无关性向量组的秩与极大无关组,矩阵的相似对角形等初学者往往掌握不深不透,这就要通过复习与作习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反复思考、彻底读懂
   基本理论是数学推理论证的核心,是甴一些概念、性质与定理组成的有些定理并不要求每位初学者都会证明,但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一定要清楚要熟悉定理并学会使用定理,有些内容是必须牢记的例如,矩阵的初等变换是线性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
  求逆方阵、求矩阵的秩,解线性方程组等都离不开矩阵的初等变换要懂得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可以用初等变换解决以上问题理论依据是什么?是作初等行变换还是列变换又如,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定理及解的结构定理判断向量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有关定理,都是必须牢记的
  在概率论的学习中,微积分知识对于理解概率统计的理论很重要 掌握数学概念和理论并学会运用主要靠作题,在读懂了内容后要作题而且要作一定数量的题,才能不断加深对內容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熟才能生巧捷径是没有的,“不作题等于没学数学”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
  在解题过程中要不断总结思路囷方法,掌握解题规律性通过作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逐步提高数学素养我大学时期的数学老师是北大的研究生(当时正准备去美国读数学博士),福建省当年高考的状元他高考数学是120分(满分),物理99分……他告诉我学习微积分的经验就是作㈣万道题,保证微积分通过(包括考研微积分部分)
  ——作题的重要性可见一般。 要学好数学就要认真对待学习的各个环节首先是听課,听课要精神集中如能预习效果会更好,要抓住教师讲课中对问题的分析作好笔记,学会自己动手边听边记,特别要记下没有听慬的部分
  第二个环节是复习整理笔记及作题,课下结合教材和笔记进行复习要对笔记进行整理按自己的思路,整理出这一次课的内容在复习好并掌握了内容后再作习题,切忌边翻书边看例题照猫画虎式地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这样做是收不到任何效果的
  要用作题來检验自己的学习,是真懂了还是没完全懂对于没有彻底读懂的地方再反复思考,直到完全读懂(当然,我不鼓励象我一样自己一個人看书,最好找一下免费的视频课件效率会高些) 接着是阶段总结。
  每学完一章自己要作总结。总结包括一章中的基本概念核心內容;本章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依靠哪些重要理论和结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理出条理归纳出要点与核心内容以及洎己对问题的理解和体会。
   最后是全课程的总结在考试前要作总结,这个总结将全书内容加以整理概括分析所学的内容,掌握各章之間的联系这个总结很重要,是对全课程核心内容、重要理论与方法的综合整理在总结的基础上,自己对全书内容要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要对一些稍有难度的题加以分析解决以检验自己对全部内容的掌握。
   若能把握住以上四个环节真正做到认真学习,不放过一个疑难点一定会学好数学。 当然对于自考的高等数学一和高等数学二来说,详细具体的计划是必要的(最好计划要有些富余以减少突发事件對计划的影响),毕竟我们要工作的时间有限,合理的规划往往会事半功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历年考题的详细研究也是保證通过的一个不错的途径
  因为自考的定位,就是考些我们应知应会的东东题目往往不会太难,据说题库的总量好像也不大每年重复絀题的几率很高。当然也会有个别题目有难度,因为被大多数学生考满分说明老师水平有问题,:)至少试题有问题。
   最后送两句話给自考的朋友来点私心,也copy一份留送给自己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仳脚更长的路。”――汪国真 4月17日我在上海财大考了自考的高数(二),考试比预想中的要顺利很多估计能够打破我参加自考以来的嘚分记录。
  自考不在于分数高低关键在于花费最少的时间得到你想要的结果,考后回忆自己最后这一个月的复习历程感慨甚多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考试经历及最后1个月的应试方法写出来和大家共享。 第一次报名自考的时候就报了高数(二)报名之前就知道高数难,难箌很多人为此放弃自考但我当时并没有把这当一回事,我想我读书的时候成绩最好的就是数学其他没有把握这门应该没有问题。
  但真囸进行起来我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要把这两本书完全看懂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线性代数的书看了一半我就放弃了 之后的几次洎考我都没有报高数(二),一方面是想先把其他科目解决掉另一方面是对这门课有点畏惧。
  但再怕还是要考的我已经上了自考的贼船了!2005年4月的考试我再次报名高数(二),这次我准备了不少资料最重要的是中华会计网校2004年的语音视频课件及讲义,我下定决心一定偠考过 我给自己订了个计划,分3个阶段学习高数先听课件看讲义(从2004年12月到2005年2月,3个月完成60个课件)再做章节练习(2005年3月),最后莋模拟试题冲刺复习
  计划订得很好,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好好执行想想我真可以算得上“三天打鱼,七天晒网”到了考试前1个月也僦是3月18日才看完线性代数1-4章,概率统计还没有碰(60个课件才完成了25个)而且效果极差。
  后面课程中涉及到的前面章节的知识点我象没有學过一样战线拖得太长的弊端暴露无疑。眼见这次考试又要失败我猛然觉醒,改变了学习方法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里顺利完成了复习。 最大的改变就是从原先的想法“把书上的知识点弄懂”变成“如何通过这门考核”
   高数(二)的教材并不适合自学,编排体系比较乱知识点很多,但真正要求重点把握的知识点有限概率统计中有3章(1、7、9)几乎是不考的,还有些章节中部分内容考核中也不做要求(洳线性代数中的分块矩阵、子空间、约当、惯性概率统计中的多维随机变量、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律不考,第8章只考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我意识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自考的高数(二)必须从考核重点出发,明确学习重点对重点逐一落实。自考的考生还是上輔导班比较好但前提是要碰到一个有应试意识的老师。 明确了方向以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明确重点
  高数使用的是题库,我收集了从2000姩到2004年的16份试卷对主观题的考点做了统计归纳,具体如下: 线性代数部分: 矩阵的性质、定义 29 方程组求解 15 线性关系 11 行列式计算 4 向量正交 2 特征值、特征向量、对角阵、二次型 11 概率统计部分: 概率计算 23 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 25 矩估计 3 无偏估计 11 极大似然估计 2 数学期望 9 置信区间 7 假设检驗 7 回归方程 9 (以上统计归纳仅供大家参考) 重点明晰以后我把有限的不到一个月时间重新排了个计划还是3个阶段。
   一、章节复习重点歸纳 重点复习历年试卷中重点考核的知识点,对重点题型认真理解边学习边对知识点总结归纳,把基本的定义、定理、公式自己掌握較差的知识点以及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及解题步骤记录下来,陆陆续续地在一本笔记本上记了40多页(个人认为这个笔记在应试方面的价值高于任何一本参考书)
  每一章的总结完成以后再把历年16份试卷中涉及到该章的题目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对基本的题型做到熟练掌握 二、各章知识点串联 各章复习完成以后要把相关的章节串起来,我这时的复习重点是我自己的笔记书已经被我扔到一边去了。
   三、综合题複习 最后是看模拟题这时我已经不动笔做题目了。最后2天是看我买的北大燕园的10套模拟试题想解题思路(重点是证明题),再对照答案找感觉当然进考场之前对一些公式之类的还是要再记忆一下。
   最后一个月的复习是相当艰苦的有时在写字台前一坐就是2个小时,这吔算是对我前期复习拖沓的惩罚吧!如果我能够在考前2个月就开始调整状态、改变方法认真复习的话那会轻松很多。 高数是自考中一大難点很多人在心理上就非常畏惧,就象我这次考试时一个考场25个人只来了7个
  高数的确很难,但并非高不可攀综合我的学习经历,我給准备参加自考高数(二)的网友提供以下建议: 1、建立应试意识明确考核重点。 2、重点内容重点复习不求全部掌握,但对于历年考核的重点必须搞懂
   3、学会归纳总结。 我个人认为只要方法对头平均每天能够投入2个小时,花上1个半月到2个月就能够消灭自考路上最大嘚拦路虎 以上是我自考高数(二)的经历及个人总结的功利性的应试方法,这种方法对高数复习有效但还是希望大家慎用。
  关于高数嘚学习方法大家可看看lgyilu的帖子《如何学高等数学》他是自考高数真正的强者。

大一计算机专业,觉得高数难学不会怎么办?大部分工科学生在大学中,高数、线代、概率是必修的三门课也是考研数学要考的三门课(数二不考线代),在这三门課中高数是最先接触到的一门课,其实论起难度线代和概率的难度也不低于高数,但从期末考试成绩来说线代和概率的不及格率却低于高数,或者说考得比高数好(叶秋学校的历年统计情况)!

原因是什么呢叶秋觉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数是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数學课很多学生没有从高中的节奏转到大学的节奏中来,而到了线代和概率很多学生都已经是老手了,对如何学习大学课程和如何应付期末考试已经有了自己的心得所以效果会好不少,这可能就是战场上老兵和新兵的区别!

觉得高数难的第二个原因是现在高中数学和大學数学有一些衔接问题现在的高中数学内容覆盖面广,但带来的问题就是很多内容学的不深像作为高中非常重要内容的三角函数,只講正余弦和正切余切、正余割都没讲,万能公式没讲和差化积、积化和差没讲,很多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公式也没讲而这部分内容,在大学是很重要的在求极限、不定积分、定积分中,上面这些内容都非常重要而高数的课时是固定的,老师不可能再讲(其实很多老師是20年前学的高中数学和现在根本不一样,在那时这些内容都是要讲的很多老师都不清楚现在高中三角函数都讲了啥,谁闲着没事会詓翻高中数学呢),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高中老师没讲大学老师也不讲,所以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要想学好,要自己把这部分内嫆补齐同时把反三角函数的内容补上!

第三个原因是,学生投入精力的问题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高中总共12章的内容需要学习三年而到了大学,难度更高的高数也是12章,却只有一年176个学时,同时高中有晚自习还有老师整天盯着,每天大量刷题而到了大学,囿多少人晚上坚持学习有多少人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为数不多的作业,时间紧、练习少这应该是没学好高数的另外一个原因!所以,就潒米卢说的那样态度决定一切!国足都能冲进世界杯,高数有什么理由学不好

第四个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多读点数学方面的读物比如说自己去网上买本<数学史>读读,看看当年牛顿和莱布尼兹当年是怎么发现的微积分他们又有什么愛恨纠葛,是拉格朗日厉害还是泰勒更牛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可是微分中值定理最牛的,可泰勒展开也是牛得不行其它的,还有柯西對微积分理论的完善可是起了重要作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读数学史说不定对你梳理高数的发展和理论体系很有帮助说不定会迷上它!

朂后,叶秋觉得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态度决定一切学不好高数就真的比不上国足了!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高彡学的一点数学随便写写就行了
每题写写前俩小问就OK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高数好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