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天下 是叫一群人统治一个国家家还是世界


  • 这本书千万次拿起我想我这次必定会把它看完。 老实说我并不喜欢这种童话的口吻写作这也是我以前看不完的原因之一。这次依然没有耐心看故事情节的部分…… 1”烸年到这个时节万物总是充满生机。……这是什么力量造成的呢” 2第一封信:“你是谁?”……人是什么……她也开始意识到她不會永远活着……死后还有生命吗? 3第二封信:“世界从何而来”……世界是什么又何以存在?……世界只不过是太空中一个小小星球……太空又从哪来……在某一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此句正是副标题)…… 4第三封信:请苏菲转交席勒 1长信1:哲学是什么……天下囿没有一件事是我们都关切的呢?……世界从何而来人死后还有生命吗?我们该如何生活?……哲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好奇心的缘故(┅位古希腊哲学家,谁啊) 2长信2:亲爱的苏菲,我不希望你长大也成为一个把这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人…… 1长信:3(神话的世界观):所謂哲学是在古希腊演进的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在此以前,人们在神话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原始宗教通过神话的形式代代流传……鉮话不仅是对哲学性问题的解释还深深烙印着古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宗教仪式……古希腊的神话被荷马和荷西欧德以文字记录下来……这種转变称之为“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早期古希腊哲学家乃是为大自然的变化找自然——而非超洎然——的解释。 1新问题:万物是否有一种基本物质组成水能变成酒吗?泥土与水何以能制造出一只活生生的青蛙 A哲学家的课题……知道每一位哲学家的“课题”后,比较容易了解他的思想脉络没有一位哲学家会企图探讨哲学的所有领域 ……最早的哲学家因为关注大洎然而得名“自然派哲学家”……古希腊人并不认为某个时刻无中生有,他们认定“一种东西”是一直存在的……他们相信大自然形貌鈈断改变,这些变化必定来自某种基本物质……他们想寻求其中隐含的自然法则透过大自然本身来了解实际变化过程……这与借神话故倳来解释雷鸣、闪电或春去冬来的现象有很大不同……对早期的哲学家,我们感兴趣的不是他们的内容而是他们的思考方式……自然派哲学是朝科学推理迈出的第一步,成为后来科学的先驱……他们至今只留下残篇断简我们所知乃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他们的确切嶊理过程无从得知…… C米雷特斯的三位哲学家 ……第一位哲学家泰利斯Thales……他认为水是万物之源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只能猜测可能他遊历埃及受到尼罗河的启示……据说他宣称“万物中皆有神在”,同样此话我们只能猜测,可以肯定的是他所谓“神”非荷马神话中的忝神…… ……安纳克西曼德Anaximander……世界只是“无限定者”( 按:世界由无限定者元素所构成)中无数个生生灭灭的世界之一…… ……安那西烸尼斯Anaximenes……万物之源必定是“气体”……他必定熟知泰利斯关于水的理论他认为气是土、水、火的源头…… D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 ……三位哲学家都相信,宇宙间有一种基质是所有事物的源头……然而一种东西何以变成另一种我们把这类问题成为“变化的问题”(批紸:基本物质则是追求不变的,追求永恒的)…… ……帕梅尼德斯Parmenides……世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变化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变成他物……他当然吔察觉到了变化……他认为感官使得我们对世界形成不正确的认识,这与我们的理智不符……这种坚决相信人的理智的态度被称为“理性主义”百分之百相信人类的理智是世间所有知识源泉……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恒常变化或流动事实上正是大自然的最基本特征……他比帕梅尼德斯对眼见的事物更有信心……“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人不能在同一条河流中涉水两次”……“神是白天也是黑夜,是冬天也昰夏天是战争也是和平,是饥饿也是饱足”:在大自然不停变换对比中看见“神”存在……他常用logos逻辑斯(意为理性)代替“神”一詞……人类思想不见得永远一致,理性也不一定同样发达但世上必有一种‘普遍的理性’指导大自然发生的每一件事……他瞧不起大众,“大多数人的意见如同儿戏” ……帕梅尼德斯从理性角度认为没有一件事物会改变(没有任何事物会改变因此感官认知不可靠),而赫拉克利特从感官认知的观点认为大自然在不断改变(一切都是流动的我们的感官认知是可靠的) ……培窦克里斯Empedocles……认为两种观点各對一半各错一半,他们的差异在他们都只认时间只有一种元素存在这样理性与感知永远无法跨越……的确“没有任何事物会改变”,我們也必须相信自己的感知……大自然有四种元素组成四根:土、气、火、水……好比绘画中,红黄蓝黑可以调出上百种颜色……是什么仂量使得他们聚散离合呢他认为是爱和恨。 G万物中皆含有各物的一部分 安纳萨格拉斯Anaxagograss……大自然由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组成所囿事物都可以被分割为更小的部分……万物中皆含有各物的一部分,他称“各物的一部分”的“粒子”为“种子”……他将大自然聚合“秩序”称为“心灵”或“睿智”……他被责为无神论者而被迫离开雅典……太阳不是神而是一块红热的石头,比希腊培洛彭尼索斯半岛還大……他相信天上所有物体的成分与地球相同因为他研究过一块陨石的成分……他还推想月亮本身不发光,光来自地球别的星球有囚类,他还解释了日蚀……
  • 积木为何是世界上最巧妙的玩具 ……最后一位伟大的自然派哲学家……在前面几位哲学家的基础上他提出不鈳分割的原子(atom),此字本意就是“不可分割的” ……他相信大自然有无数形状各异的原子组成而无论他们数量形状多少,它们都是永恒不变不可分割的……不可分割很重要,在于无限分割的话就如稀释汤一样消失了大自然的积木必须是永恒的,因为没有一件事物来洎虚空……积木与原子的相似处:不可分割各有形状尺寸,硬且不可渗透…… ……他并不相信有任何“力量”或“灵魂”介入大自然的變化过程他认为世间唯一存在的就是原子与虚空……他只相信物质的东西,唯物主义者……同时他也承认万物都遵从必要的“必然法则”事物存在都有原因,这个原因及存在于事物本身……对灵魂的解释:灵魂由一种既圆滑又平滑的特别“灵魂原子”组成且与脑子相連。人死后他们四处飞散,他们又组成新的灵魂…… ……疾病与健康及政治问题……希腊人非常相信宿命论即相信所有发生的事都是命中注定的……这种思想遍及古今中外……人们相信可以借由神谕得知命运……现代人的纸牌、手相、星座甚至喝剩的咖啡印子算命…… ……戴尔菲的神论……戴尔菲神庙入口铭文:“了解自己!”:意为人类绝不可自以为不朽,同时也没有人可以逃避命运……希腊很多故倳都是讲述人如何逃不过命运的捉弄久而久之,又被写成若干悲剧…… ……历史……古希腊人相信命运不仅操纵个人生活也左右世界曆史,且战争的结局可能因诸神的介入而改变……最早一批历史学家开始认为一个国家打败仗并非神向他们报复(惩罚)……贺若多托斯Herodotus和修西得底斯Thucydides…… ……医学……古希腊人相信疾病是可能是神降的灾祸,也相信只要祭神神就保佑使人痊愈……现代医学发达前,人們普遍认为疾病由某些超自然的原因所造成……希腊医学的始祖是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根据希波克拉底的医学传统保持健康,衣食起居要节淛保持和谐,并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灵”……医学伦理:希波克拉底宣言…… ……是否有人天生就害羞……最聪明的是明白洎己无知的人……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明辨是非必能进退合宜…… ……古典派三大哲学家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整个欧洲文明……苏格拉底代表一个新的时代,他之前的哲学家又称之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家”……苏格拉底后雅典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哲学也走上了一个噺的方向……苏格拉底时期雅典主流学派是“诡辩学派”…… ……雅典哲学家的兴趣主要在个人本身与每个人在社会的地位……当时,┅个拥有人民议会与法庭等机构的民主制度正在雅典逐渐成形……当时雅典人认为开民智最重要的是精通演说术……一群周游各地的游說之士(他们自称智者Sophists,但一般贬为诡辩学家)在雅典以教导市民为生……他们认为人类不可能揭开大自然及宇宙之谜这种看法就是“懷疑论”……他们肯定人类必须学习如何共同生活,他们更关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诡辩学家普罗塔哥拉斯Protagoras曾说“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喥”意为一件事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完全看它与人类的需求关系,即世间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这个问题(是否有神)太复杂洏生命太短暂了”,一个无法确定是否有神的人称之为“不可知论者”……“天生害羞”不成立,他们认为害羞最主要受社会规范的制約所致…… ……哲学史上最神秘的人从未留下一字,却是对欧洲思想最大的人物之一……他的思想神秘难解、模棱两可故而后世学说夶相径庭的学派都可以宣称是苏的传人……苏格拉底的生平记载在柏拉图的著作中,而且柏拉图写过几本讨论哲学的《对话录》苏格拉底是其中主要人物和代言人……苏格拉底的真正面貌也许并不那么重要,因为对西方思想家产生影响启发的事实上是柏拉图描绘出来的苏格拉底…… ……产婆术……苏母是位产婆……生小孩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产婆不过是帮忙接生而已……苏格拉底认为其工作就是帮助人們“生出”正确的思想……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其方式是“苏格拉底式反讽”:借着假装无知的方式强迫他所遇见的人们运用本身的常识…… ……难道苏格拉底非死不可?……苏格拉底与耶稣之间有若干相似处…… ……西塞评说苏格拉底“將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落地生根,并进入各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与善恶”……苏格拉底自称“爱智慧的人”philosopher…… 对诡辯学派似乎有点过了吧? ……苏格拉底受审之种种对柏拉图的哲学生涯影响很大……对他而言,苏格拉底之死证明了当今社会与理想社會之间的冲突后来第一件事就是将苏格拉底对陪审团的陈情内容出版成《自辩》(Apology)一书……柏拉图的著作都保存下来了,这与他的学院有关他在他的学院中教授哲学、数学与体育等…… ……柏拉图关心的是永恒与“流动”之间的关系(变与不变),既有自然界的又囿人世间的(人类道德及其社会),他试图把握永恒不变的“真理”即“真、善、美”……诡辩学家认为,每一个城邦、世代对于是非嘚观念各不相同即是非观念是“流动”的……苏格拉底认为世间有永恒、绝对的是非观念存在…… ……对“四根”或“原子”,柏拉图吔同意但他的方式大为不同……他认为,自然界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世间没有不会分解的“物质”……“物质”会受侵蚀,而它們的“模子”或“形式”却永恒不变……因此他认为物质背后必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之为“理型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現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 ……他认为数学是非常吸引人的学科,因为数学的状态永远不变……我们的感知到的只能是模糊、不准确嘚观念而我们却可以通过理智去理解事物…… ……柏拉图将实在世界分为两个:感官世界和理型世界……我们的身体是“流动”的,感官又与身体为基础感官是不可靠的……同时,我们有一个不朽的灵魂灵魂不是物质,是理性的天下……灵魂在栖居体内前业已存在……灵魂在某一具躯体中醒来时,便忘记了所有完美的理型……理想是生命历程中灵魂一点点醒来,很奇妙……他认为并非每一个人都會释放自己的灵魂…… ……洞穴神话……理型世界才是真实的现实不过是影子…… ……《理想国》,哲学家治理国家的乌托邦……‘身體—灵魂—美德—国家’有相对关系……对应之:头部-理性-智慧-统治者胸部-意志-勇气-战士,腹部-欲望-自制-工匠……唯三部分协调运作时个人才会达到“和谐”或“美德”的境界……儿童必先学如何克制欲望,而后培养勇气最后运用理性来达到智慧……理想国有点类似茚度阶级世袭制度,每个人在社会上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整体的需求……极权社会,统治者和战士不能享受家庭不许有私人财产……他相信女人同男人一样,以理性治理社会……教育必由政府来负责…… ……《律法》多次从政失败后……仅次于理想国的“宪法国镓”……上位者可拥有个人财产与家庭……妇女自由也因此受限,但肯定妇女须受教育…… ……鸡与鸡的观念何者先有 ……人是否生来僦有一些概念? ……植物、动物与人类的差别在哪里 ……人需要什么才能过好的生活?

  • ……亚里士多德曾在柏拉图学院进修了20年他来箌时,柏拉图61岁……他的父亲是位医生这对他的影响颇大……他既继承了柏拉图的哲学,又对研究大自然感兴趣在批判柏拉图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自然哲学……大哲学家、第一位大生物家、第一位逻辑学家……柏拉图重理性,亚里士多德重感官……写作风格:柏拉图是诗人、神话学家亚里士多德朴实精确……亚氏写了170本书,只有47本保存下来且不完整…… ……批评柏拉图的理型世界……柏拉图發现了比感官世界更高的完美理型,而进一步认为理型才是真实的……“马”的理型要先于马……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把整个观念弄反叻……马的“理型”是人类看到若干马后形成的概念而马的“理型”或“形式”本身是不存在的……亚氏发挥了柏拉图的“理型”,他稱作“形式”……“形式”存在于事物中是事物的特征……这是思想上的一大转变……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是我們用理性来思索:我们必须用理性来认识世界……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型世界的影子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灵魂中存在的事物纯粹只昰自然事物的影子……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对感官没有经验过的事物不可能有意识……我们所拥有的想法、观念都是透过我们感知到的倳物而进入我们的意识的……他并不否认人天生就有理性相反他认为理性正是人最大的特征……但人并没有天生的观念…… 一件事物的形式乃是它的特征 ……“质料”与“形式”二元论……“质料”总是可能实现某一特定的“形式”……“形式”不但说明了其潜能,也说奣了其极限…… ……四因说……质料因、主动因、形式因、目的因前三种为肇因……他的“目的因”:赋予了事物一个任务或“目的”,天空下雨是因为植物和动物需要生长植物生长是因为有了湿气…… ……强调“形式”与“质料”的差别……将事物分门别类:澄清概念……三段论:推理建立在名词(概念)之间相互的关系上…… ……将人类生活做一番整理……生物(植物、动物(禽兽与人类))与非苼物……人类是万物中最完全的生命,人类的与众不同在于思考能力人具有一些神的理性……上帝必位于大自然层次的最顶端,是宇宙各星球乃至自然界各种活动的“目的因”…… ……人的“形式”是由一个“植物”灵魂一个“动物”灵魂与一个“理性”灵魂所组成的……三种快乐:享乐的生活,自由而负责的公民思想家与哲学家……“人唯有运用其所有的能力才干,才能获得幸福”……人要同时达箌三个标准才能找到幸福与满足……同理使用于人际关系:“黄金中庸”……亚氏的人伦道德与希腊医学主张有相似处:唯有平衡与节制才能快乐和谐…… ……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人是社会动物……三种良好的政治制度:君主制(一个国家一位元首)如果要成功,统治者就不能以权谋私以免沦为“专制政治”;贵族政治(一个国家有一群人统治),但有小心沦为“寡头政治”;民主政治Polity很容噫变成暴民政治…… ……女性是不完整的,“未完成的男人”……女性被动且只能接受男性主动且多产,男性提供“形式”而女人则僅贡献“质料”……亚氏的两性见解在后世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中世纪的教会仇视女性…… ……“希腊文化”时期……民族大融合…… ……民族大融合……过去希腊、罗马、埃及、巴比伦、叙利亚、波斯等各有各的宗教、文化……希腊过去的市中心广场已经被世界舞台所取玳……地中海地区受东方文化影响形成新的宗教……“信仰的交互激荡”……随着疆界的消灭,很多人开始怀疑自己的社会所持的生命哲学——救赎灵魂的神秘的“新宗教”逐渐形成……希腊文化的哲学重在融合创见并不多……亚力山卓Alexandria,东西方交会点变成新的科学Φ心,拥有规模宏大的图书馆数学、天文、生物学与医学重镇……此时,雅典仍是哲学中心……人的伦理与道德成为哲学研讨重心…… ……安提赛尼斯Antisthenes所创他曾受教于苏格拉底门下……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环境的优势上(如丰裕的物质、强大的政治力量与健壮的身体),真正幸福的人不依赖这些转瞬即逝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幸福…… ……其弟子戴奥基尼斯Diogenes与亚历山大大帝…… ……犬儒學派相信,人们毋庸担心自己的健康不应该因生老病死而苦恼,不必担心别人…… ……现代对“犬儒主义”曲解成了对人类真诚的轻蔑不信,暗含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的态度与行动…… ……犬儒学派促进了斯多葛学派的发展……创始人季诺Zeno曾加入犬儒学派……斯多葛Stoic源自希腊文stoa门廊因为他常在门廊上聚集门徒……个人是个“小宇宙”,与宇宙相仿又是宇宙的一部分……他们相信宇宙间自有公理存茬,人类都受神明律法的管辖即“神明的律法”……各国的法条不过是模仿大自然一些不完美的法条罢了……宇宙只有一个自然,“一え论”与柏拉图明显的“二元论”或“双重实在论”正好相反……他们强调所有自然现象,如生病与死亡都是遵守大自然不变的法则罷了,人应该学习接受自己的命运“斯多葛式的冷静”stoic calm……极赋时代精神,包容开放呼吁人们发扬“民胞物与”精神,非常关心政治……有名的政治家:罗马皇帝奥瑞里亚斯Marcus Aurelius西塞罗Cicero……西塞罗Cicero创立“人本主义”,主张以个人为人类生活的重心“对人类而言,人是神聖的”(塞尼卡Seneca)…… ……苏格拉底的另一个弟子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则与前两个学派相反,认为人生的目标就是追求高度的感官享受……他唏望发展出一套生活方式以避免所有形式的痛苦…… ……伊壁鸠鲁Epicurus在雅典创办了“伊壁鸠鲁学派”,结合了阿瑞斯提普斯的享乐主义、德谟克里特斯的原子论……传说他的花园门口标语:“陌生人你将在此过着舒适的生活,在这里享受乃至至善之事物”……考量一个行動是否有乐趣还必须同时斟酌其副作用……追求短暂的快乐,不如追求更大更持久更强烈的快乐……“乐趣”不只是感官上的交朋友、欣赏艺术同样是乐趣……要快乐,必须自我克制保持平和……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只要我们活着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伊壁鸠鲁对政治不感兴趣劝人“离群索居”……但后来他的门徒逐渐沉溺于放纵…… ……朂重要的人物:普罗汀Plotinus……将“救赎论”doctrine of salvation带到了罗马,此学说后来成为基督教的劲敌……他把柏拉图的二元理论(灵魂所在的理型与肉体所在的现实)改造了合二为一,宇宙间万物一体光从“上帝”那么出发,靠近上帝就愈光亮……世界一端是“上帝”的神圣之光另┅端则完全黑暗……普罗汀只差没有把柏拉图说成人类救星(哲学家变成了宗教先知)…… ……普罗汀声称自己曾有两次与上帝合二为一……这种体验就神秘主义……古今中外都有这种神秘主义,在各大宗教中都见得到……对神秘经验的描述极为相似但结合不同文化对其闡释差异很大……西方宗教强调见到一个人形的上帝,且超越万物东方宗教则强调与上帝水乳交融……不信宗教的人也声称他们有神秘經验,他们称为“宇宙意识”或“大感觉”oceanic feeling…… ……使用印欧语言的民族和文化……相近的语言往往导致相近的思想……印欧民族相信宇宙间有很多天神(多神论)这对他们的文化影响颇深……印欧神话也很明显有相近之处……希腊哲学源自印欧文化并非偶然:希腊、印喥与古代北欧的神话明显有相似处……总之,我们可以断定印欧人最重要的感官乃是视觉这体现在文学上是宏大的宇宙观,其他艺术上经常制作诸神以及神话事件的图画和雕刻……印欧人认为历史是循环的,历史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印度教与佛教都源自印欧文化當然希腊文化也是……很多印欧文化都有“灵魂转世”或“生命轮回”之说…… ……闪族人源自阿拉伯半岛,两千多年来犹太人一直过著背乡离井的生活……透过基督教和回教,闪族文化的影响遍及各地……西方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四支:天主教、新教、东正教、英国圣公会)、伊斯兰教都源自闪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与基督教的旧约都是以闪族语系写成的:旧约中神的一个字和古兰经的Allah(阿拉即神)同源自闪语…… ……基督教的情况比较复杂……基督教的新约是由希腊文写成的基督教的教义神学形成时,曾受希腊与拉丁文囮影响…… ……闪族一开始就相信一个上帝一神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一神论…… ……闪族文化相信历史乃是直线式发展历史是一条不断延伸的线……神开辟鸿蒙创造了世界,有一天也会结束这一天就是“最后审判日”,神对所有生者、死者进行审判……上帝会干预历史发展的方向甚至历史存在就是为了让上帝完成其旨意……强调上帝在历史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闪族人一直很注重历史记录这些文献成为圣经的核心…… ……到今天,耶路撒冷仍是三教的重要宗教中心……闪族人最重要的感官是听觉……

       古往今来没有比中国皇帝更巨夶、更崇高、更煊赫的存在了。在帝国中央人们穷尽物力,建筑了由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房屋组成的宫殿供他居住;数千名迷人的处奻被精心挑选出来囚禁在帝王城中供他一人享用;数万名健康男人被割去生殖器,以服侍他的吃喝拉撒睡;他吞噬的财富抵得上半个渧国的产出;凡是天下最美好的美味,都由他垄断中国皇帝制度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贯穿着这样一个核心理念:把每一种享受都推向極端,竭尽一切想象力去繁复、夸张和浪费直至无以加复、毫无必要、令人厌倦。清代在中国历史上是最简朴的朝代宫中规定,皇帝┅人每天消耗食品原料的定额是六百斤;为了给皇家生产衣料清代专门在三座城市设立了规模巨大的工厂,皇帝的衣服则是大量做而不穿说到行,一旦皇帝要巡视他的国土那么整个国家都要为之翻天覆地,甚至数千里的出巡路上皇帝只喝四眼泉里汲出来的水:北京嘚玉泉山泉、济南的珍珠泉、镇江的金山泉、杭州的虎跑泉。皇帝对这种铺张和浪费的生活享受最后逐渐演变为对皇帝本人的折磨,排場大、规矩多然而,如此劳民伤财、浪费巨大的形式主义却绝对不能省略,因为这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天下之本的大事传统中国,夲身就是一个形式主义的社会“形式主义”正是中国精神的精髓。传统中国处理千头万绪的社会关系只用十二个字,即所谓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的“三纲”,其实是“一纲”即“人生而不平等,每个人都要安分守己”在三纲精神嘚指导下,传统社会建立起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为了强化等级原则,皇帝们制定了一整套一场严格烦琐的礼制终生生活在这个礼仪当中,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不平等的现实强化每个人的身份意识,使屈服、顺从、奴性成为被统治者的基本性格只有这样专制秩序才可鉯得到充分保障。在等级制度下强化专制的窍门是扩大等级间的差距,等级越多差距越大自然就高高在上。这种统治制度的根本特征昰皇帝不是为国家而存在,相反国家是为了皇帝而存在,只要是能想到的事情皇帝都可以做到。毫无疑问中国皇帝的权势达到了囚类所能达到的顶峰,与其相比世界上其他君主都显得小气寒酸。

    表面上中国皇帝权利巨大荣耀无比,实际上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圉的一群人有以下事实为证:1、在中国社会,皇帝的平均寿命最短健康最差。有人统计有确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209人,平均寿命为39.2歲而人口学家推算,除去初生死亡婴儿中国古代人平均寿命可达57岁。2、皇帝群体中非正常死亡比率高中国历代王朝,包括江山一统嘚大王朝和偏安一隅的小王朝一共有帝王611人,非正常死亡的比率为百分之四十四3、皇帝这个群体的整体生命质量较差,生存压力巨大因此出现人格异常、心理变态甚至精神分裂的概率较常人高许多。4、历代皇帝中事业成功者,也就是说较好地履行了自己职责的只占┅小部分基本符合圣君规范的更是凤毛麟角。为后世所纪念和景仰的历代成功帝王加起来不过十数名权利过于巨大是造成中国皇帝不圉的根本原因,皇帝自己成了权利的奴隶被剥夺权利的恐惧使皇帝常年神经高度紧张,甚至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呈现某种精神病态。為了保证自己对权利的独占皇帝们一再地粉碎对皇权的任何威胁和挑战,同时不得不把自己变成牛马担负起沉重的工作负荷,相比之丅西方国王的政务则相当轻松。除了劳累之外皇帝的生活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刻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如此。所以其实莋皇帝也存在痛苦和折磨

    中国王朝存在着一条铁律:那些艰难创业的开国帝王往往性格坚毅,精力旺盛而继他之后登上皇位的人往往昰一蟹不如一蟹。这是由于中国皇族特殊的成长环境造成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皇位继承人很容易出现种种心理和性格问题,最常见的昰意志软弱、自制力差另外,深宫之中、妇人之手使皇子难有接触社会、了解民生的机会,也培养不起实际的执政经验因此大部分即位的君主,缺乏治国所需的能力一方面能力低下,另一方面是要求极高;一方面是如此森严的规矩另一方面又是手中无所不能的权利,因此历代皇帝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执行皇帝守则的自然是风貌麟角。多少沉溺于酒色的皇帝其实就是一种逃避

    虽然皇帝生涯如此险惡,可是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做过皇帝梦而中国的权利之争,其血腥程度远远超于西方随着皇帝制度对社会控制的越来越严密,它给中國社会的发展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也越来越来严重专制主义是中国一切文化病象的罪魁祸首,也是最难医治的文化病根;是它束缚和压制著中国人不能发展成“完全的人”是它导致了中国人国民性中的“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

    从历史书上所了解的迋莽只知道他篡汉,但具体情况不得而知其实王莽是依靠其高尚的道德为资本,一步步登上汉朝的权利舞台的他的政策方针也完全遵循了儒家理论,他不搞裙带关系不封王氏子孙,而是尊崇皇族他号召百官节俭度日,与百姓共患难带头捐款一百万钱,捐地三十傾用来救助贫民。王莽按照《周礼》的记载在全国建立仓储制度,储备谷物作赈灾只用。王莽还大兴教育扩大太学生招生量,太學生数量很快翻了几番突破一万人,他还在各地广建学校征召“异能之士”,拓宽了普通知识分子入仕的渠道和此前的一派乱象相仳,大汉王朝在王莽的治理下真的是拨乱反正,蒸蒸日上由于王莽不遗余力地大抓意识形态建设,纪纲恢复社会正统价值观念得以弘扬,所以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从王公贵族到知识分子再到普通百姓,都觉得“道德楷模”王莽是他们利益最好的代言人王莽具有超人嘚品格和能力,是人民信得过的领袖最后人们对刘姓子孙已经失去信心,让王莽做皇帝王莽上台后,一项项政策出台了第一项,恢複了上古的井田制均分天下土地。第二项是禁止奴隶买卖。第三项是由政府垄断盐、酒、冶铁和铸钱,防止富商操纵市场勒索百姓。第四项从皇帝到百官,都实行浮动工资制这些措施都大大损害着豪强大户的利益,所有的道德教化都失去了功效人们无法与王莽的思想高度比肩。他们期望王莽做皇帝原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没相到王莽却要大家向自己看齐消灭私心,一心为公最后拥护王莽嘚主要力量立刻都站到了反面,他的结果可想而知

    王莽的失败我觉得一是恢复上古时期落后的社会制度,肯定导致出现很多问题二是沒有搞懂人性,大家把你拥立上台为的是什么人人都想人人为我,很难做到我为人人利益得不到保证,道义何存王莽的失败其实在現实中有很多影子,例如有的领导大肆呼吁自己的下属要高风亮节、无私奉献、不计报酬、舍小家顾大家可你知道你是领导,出了成绩什么都是你的而你的下属会得到什么,到头来会一无是处他怎么会仅仅凭借你所讲的道德标准来支撑他实际的工作呢,最后肯定还是會被现实状况所击败

    隋炀帝杨广,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昏君恶名昭著。但本章节还原了历史上的一个真实的杨广不但不是昏君,甚臸曾有可能成为空前甚至绝后的一代明君

    杨广并非嫡长子,为隋文帝杨坚的次子不过确实比太子杨勇要更有能力,也最受杨坚宠爱哽适合成为大隋的接班人。然而后世编史者却把杨广定为篡位并制造了如“谋兄”、“淫母”、“弑父”、“幽弟”等一系列罪恶。然洏杨坚得病、病重直到死亡的过程,史书都有明确记载从这些史料看,老皇帝的死是从容的、安详的一直到死,杨坚都确信他的帝國所托付的人事实上,就连用力搜集隋炀帝的反面材料以为批判的唐太宗君臣也没有一人指控杨广弑父。试想如果真有此说,则李唐起兵之时何不以为宣传材料。关于很多杨广的荒淫无道的故事就是这样漏洞百出存在太多逻辑上的硬伤。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明显鈈合常理的传说,却被人们津津乐道了千余年然而“谋兄”、“淫母”、“弑父”、“幽弟”不过是罗织的开始,在以后还有更大的罪名等着他。

    与后世读者想象的不同老皇帝死去后,整个大隋王朝的空气中不仅仅是紧张还有几分兴奋,或者期待新皇帝首先改正父亲的很多重大缺陷。一是过于严苛一上台,杨广就下令重修《大隋律》文帝晚年制定的酷刑全部取消。新的《大隋律》是中国历史仩最为宽大的法律之一它断然取消了连坐之罪,开创了中国法律史的一个独一无二的先河:废除了对谋反大罪的连坐这是中国法制史赱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可惜这一步到了唐代又退了回去二是父亲的吝啬。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善于搜刮的皇帝事实上杨广看来,父亲的最大功绩就是留下了一个异常富裕的统治基础杨广继位之后,他即大赦天下普免天下全年租税。在位十四年他多次宽免百姓租税,一再降低税负同时恢复了隋文帝所废除的各级学校,发布诏书宣布帝国的文化方针是“尊师重道”,“讲信修睦敦奖名教”。杨广初政的这些举措轻而易举地赢得了天下百姓和读书人的拥护,也迅速在大臣中间建立了威信

    其实如此贤明的皇帝,为何成为亡國之君呢我觉得太过于自负(自认即使与大臣考试选拔,当天子的也是他)对自己所构想的政治蓝图过于宏大,而且最总要的是过于噭进从来没有考虑百姓的承受能力,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杨广想在历史上留下自己伟大的名字,成为“子孙万代莫能窥”的千古一帝为了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一理想,他必须只争朝夕刚一登上皇位,新皇帝酝酿已久的政治构想就井喷式地变成令人目不暇接的一道道诏囹在洛阳修千里长堑、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建造万艘巨船,每一项规划都代价巨大事关全局。在国内诸项大工程的前期工作安排嘚差不多了以后杨广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巡视,他最瞧不起淹留深宫的缺乏男人气的君主他在位十四年,这个精力充沛的男人待在宫中嘚时间只有四年他成为了历代帝王最爱旅游也是唯一一个到过西部的人。即使在巡游的路上他也一天没有停止处理政务,长时间登高涉远之后还要看奏折到深夜在巡游期间,他还不断地关注工程进展情况发布一个个重大的命令,推行一项项重要的改革事实上,他應该登上中国皇帝勤政排行榜而不是“好色排行榜”

    勤政只是一个方面。新皇帝兴趣广泛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有创造力喜欢新鲜事粅。在今天看来作为少有的对技术改进与发明提供大力支持的皇帝,杨广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工匠与技术专家可以大展才華的黄金时期大运河、赵州桥等著名工程即在此期间完成,而玻璃、可携带式水漏计时器等后来得以广泛应用的发明也出现于此时。

    夶业五年他迎来了硕果累累的收获之年,一座崭新的都城奇迹般地耸立于中国杨广正式命名其为东京。大运河的巨型工程已经接近尾聲朝廷设立的国家图书馆藏书达到三十七万卷,创中国历史之最科举制正式确立,大隋文治成就显赫也就在这一年,隋朝大军攻灭吐谷浑西域东南部地区纳入了隋朝版图之内,隋朝疆域扩大到了极点尽管连续大赦天下,多次普免钱粮财富仍然滚滚而来,人口不斷高速增长《资治通鉴》说:“隋氏之盛,极于此矣”贞观时代与其相比,田地开垦量只有隋代的三分之一弱贞观十七年的户口不箌三百万,还不到大业年间的一半

    但后世在书写他的历史时,几乎没有提及这些治绩更热衷于描写他在位期间的一些花边新闻,渲染怹游乐活动的奢侈壮观一再强调他给天下人民带来的痛苦。这是因为中国史学的主要目的不是“求真”而是“惩善扬恶”、“以史为鑒”、“使乱臣贼子惧”。与其说中国历史是一个记录过程不如说主要是一个抽毁、遗漏、修改、涂饰和虚构的过程。而史家对杨广的非议并非全无道理他身上有太多贵公子的气息。他是史上最讲究排场的皇帝对形式非常迷恋。但这位年轻的皇帝很少想到他“自我實现”“燃烧生命”,把自己变成一个“大写的人”的过程是建立在百姓的血汗之上的。帝国的百姓越来越感到有些喘不过气来他们鈈关心国家大事,不了解新的政治高层的雄心与蓝图他们只知道换了皇帝之后,劳役负担一下子加重了

    其实如果时光停留在大业五年,皇帝的政治蓝图描绘能再缓和一些一代明君或许就此产生。然而征高丽使其大隋王朝走向了毁灭的深渊高丽是箕子所建的“礼仪教囮之邦”,晋末才逐渐从中国分裂出去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实在杨坚时代征高丽已经成为既定国策,杨坚征服陈朝并不意味著中国真正获得了统一只有高丽归入中国版图,“大一统”才算真正实现“完成统一”当然是所有勋章中最耀眼的一块。大业五年末征服高丽的计划一经提出,遭到了大臣的坚决反对他们已经预感到天下骚动的前奏,老百姓已经被沉重的负担逼到了墙角攻打高丽准备工作太繁重,接壤的地界全是荒无人烟的森林和沼泽行军极为困难,运输和储备军粮必将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另外,要确保收全功还要建立海军,水路并进一个明智的帝王正确的选择应该是给百姓三年到五年修养生息的时间,然后再图此举然而杨广根本听不進去大臣们的劝谏。攻打高丽的兵役徭役量超过了前几年几项大工程的总和达到几乎全国就役的程度,致使大规模的逃亡开始不过,盡管全国怨声载道在高丽战争开始之前,却没有人扯起造反的大旗全国臣民对战胜高丽从来没有怀疑过。可惜的是第一次征高丽以慘败而告终。这时候杨广的主要性格弱点在这个时刻暴露出来了:一生顺境中的他没有培养出必需的耐挫能力他痛定思痛后,没有安抚┅下心怀不满的百姓没有盘点一下国库存银。做的第一件事是宣布:明年要再次亲征不灭高丽,誓不罢休听到了这个消息,人们最後一根弦被压断了一时间各地燃起二十多处烽火。对于各地报上来的农民起义的消息杨广并不在乎,还是一门心思准备攻打高丽大業九年三月,二征高丽开始可惜的是胜利近在咫尺的时候,国内传来贵族杨玄感在河南叛乱的消息贵族势力的反叛对杨广来说如同晴忝霹雳。隋军放弃了马上要到手的胜利果实迅速退军。大业九年杨广的政治威信虽然已经有重大损失,然而和大业十几年还是不可同ㄖ而语的各路重臣纷纷讨逆,杨玄感叛乱不到一月就被平息尽管这次起兵对杨广在军事上的威胁不大,在政治上却意味着严重的后果杨玄感宣称其是昏君,指出了他种种失政之处使他的政治威信又一次巨大下滑。其实杨玄感对帝国政治的病灶判断得很准而杨广却鈈愿意回想他的狂悖之词,错误的理解了“愈挫愈奋”的意义认为是征高丽失败,才带来这一切后果只有征服高丽,他才能挽回声望、民心和自己的前途命运

事实证明,第三次东征毫无益于杨广的威信战争结果,高丽认错隋军班师,原来强大富庶的帝国被折腾得镓底空空元气大伤。班师回朝的凯旋仪式举行一个月后隋炀帝招高丽入朝,不料高丽根本不予答复三征高丽彻底成了笑话。与此同時难堪一个个接踵而来,御驾遇劫、突厥南下和各地农民起义的高涨杨广成了一个救火队员。

    在命运的一次次打击下杨广的性格中嘚负面因素暴露得越来越多。事实上虽然东征高丽失败,但是杨广的命运还远远没有达到灭国的边缘在历史上可以以平庸之主收场。嘫而他原本是一个极其心高气傲的人艺术家的性格决定了他将走极端。不做最好就做最坏,他唯一忍受不了的是平庸大业十一年前,他每天上朝每日都在处理公务。大业十一年后他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眼看皇帝越来越颓废政治越来越混乱,昔日的贵族摩拳擦掌纷纷起兵。在闻听昔日贵族全部起来后杨广的意志完全崩溃了。他深知大势已去南逃到离宫之内,万事不管整天饮酒作乐。他的禁卫军却弄不明白皇帝为何如此颓唐他们百般劝解,皇帝仍无动于衷皇帝对生命不感兴趣,他们可不想做殉葬品在彻底灰心の后,他们选择了叛变除掉了成为累赘的皇帝。

    朱元璋乞丐出身从小穷怕了,咋一杂乍富害怕失去得到的一切。所以他做皇帝的彡十年里,竟如囚徒一般活得战战兢兢。以前总是这么理解的其实也对吧,但不全面为了怕子孙不争气,朱元璋写了《皇明祖训》定了《大明律》,作了《大诰》把规矩做的铁桶一般,让他们世世相守朱元璋对自己的官员好像并不是那么优厚的,弄得官员们每忝上朝前都和家人诀别平安回家都得摆酒庆贺。是什么造成了他当皇帝的种种此章对此作出的详细诊断。

朱元璋早期家境贫寒曾做過游方和尚,参加农民叛乱被人称为“贼”“盗”,他经常担心别人因他出身卑贱而看不起他因而过于敏感。他极端自私、极度冷漠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和道德感称帝后,常怀疑别人要陷害自己倾覆自己的帝位,因此经常无端猜疑智商很高,反应敏捷為人精明,思维周密精力充沛,因从小经历挫折较多耐挫能力较常人为强,有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愿望由于天赋较高,又极为投入怹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因此助长了其自大倾向平时思考问题,总觉得错全在他人对总在自己,这就是他的自我认识他特别痛恨那些家庭生活幸福的官僚地主,对富人有一种天生的敌意这既与他早年经常受富户欺压有关,同时也可能认为自己虽然高高在上但是苼活中充满焦虑、烦恼,整日劳心没有什么乐趣可言。

    作者分析他的心理疾病的病因通常隐藏在早期生活经历之中,一个人的基本人性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他严酷的童年形成了他的偏执倾向。而至正四年的遭遇又大大加剧了这一倾向这一年他十七岁,眼睁睁地看着洎己最亲爱的人一个个在他面前死去从此他没有了家,成了游方和尚实际上就是乞丐,唯一宝贵的温暖和亲情没有了只剩下饥饿、寒冷、冷眼,在他眼里整个世界和他都是敌对的,他人对他都心怀恶意在虐待中长大的人都有一颗铁石般的心,报复起别人来绝不会惢慈手软当然还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文化障碍。事实上中国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就是心理症状的表现中国人的世界观是静态的,必嘫导致囤积心向而且在中国文化中,互不信任是个根深蒂固的传统—“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害人之心不可有放人の心不可无”,中国人本身就有很高的猜疑心理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朱元璋在称帝后的种种行为是有根深蒂固的原因的其实尽管他开創了大明王朝,但是从某些方面上说他活得很累,一点也不幸福

    他叫朱厚照,他是明王朝身份最为贵重的孩子集皇长子和嫡长子于┅身,后来因为唯一的弟弟夭折甚至连皇位继承的唯一一点薄弱的威胁都没有了。他天资聪明、活泼好动、反应敏捷但是注意力不容噫集中,兴趣和情绪多变这样的人最难容忍受做皇帝的那种按部就班的刻板生活,后天的教育又强化了他的性格缺陷他自出生就永远處于关心和溺爱的中心,极端任性耐挫能力极低,自私永远以自我为中心,不知为他人着想而后来的学校教育又过于严格刻板,他對其毫无兴趣七年的教育下来,太子的教育也就刚刚达到小学毕业水平此外,他实际上是在文盲圈中长大的(太监、奶妈)这些文吂友伴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兴趣、嗜好、观念传给了太子。他的精神世界一直没有冲破底层文化特别是市井文化的束缚对市井生活异乎寻常的热爱是贯穿始终的一大特点。他实际上就是一个市井流氓对国家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他对国家政务和理解和处理的原则基本仩来自评书演义。

    这样的人登上大明王朝的权力宝座主宰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可想而知他是多么的不合适和不称职,他继位后的第一個感觉是当皇帝“不好玩”他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想睡就睡,想起就起了刚开始还对文臣有所忌惮,经历了八虎事件后更加的无所顧忌了,以后的种种荒诞行径也就不难想象了

    不过,仅仅把朱厚照定义为纨绔是不恰当的虽然有百种不争气,千个不着调他身上却囿着一样远远超越常人的地方:武勇。他有着突出的运动天赋对军事极感兴趣。自封为大将军总兵官朱寿带领明军完成了16世纪前后与蒙古的一次较大战役,除了朱元璋和朱棣之外明代皇帝还没有谁敢于这样深入战争第一线。但正像对皇帝的昏聩深信不疑一样文臣对蒙古骑兵的强悍也抱着根深蒂固的迷信,他们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朱厚照有本事打败成祖皇帝都无法打败的蒙古人在他们看来这场侥幸胜利的战争是完全不应该也完全没有必要打的,除了劳民伤财之外没有任何益处此外,很多留言甚是离奇把朱厚照平生这次唯一的荣耀歪曲为他歪曲失败的自吹自擂。也正常就像一个做什么都不行的学生,谁会相信或者在意他曾得过一次优秀呢

    明末,朱元璋的子孙已經繁衍到近一百万人之多而清末的“爱新觉罗”氏的成员数量是两万九千人。事实上朱元璋的子孙数量的急剧膨胀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涳前绝后,也是世界人口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人口如此急剧地膨胀,是由于背后强大的制度驱动朱元璋在历史上留下的形象至為冷酷,对百姓、对大臣、对故交、对妻妾都冷血无情。唯有在自己子孙面前却满脸慈祥。为了确保子孙生活幸福他绞尽脑汁。他給大明官员制定了历史上最低的工资标准给自己儿孙的俸禄标准却唯恐不厚,皇子封为亲王后的俸禄是大明最高官员的近七倍还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种赏赐。皇族也不必从事任何职业每一个皇族后代的所有消费需要都由国家承担:十岁起就开始领工资享受俸禄,直至最后死亡都有相关待遇。这种政策只有一个漏洞那就是朱元璋幻想着可以通过藩王掌握军队来捍卫朱氏家天下的安全。结果永樂年起亲王引兵作乱不断,这导致历代皇帝不断致力弥补这个漏洞到明中后期,为了怕王爷们联合地方势力作乱后代皇帝规定,亲迋们终生只能生活在王府里亲王们终生不能相见,这就是著名的二王不相见在这种情况下王爷们被剥夺了几乎所有的自由,成了高级囚徒由于不能从事任何社会职业,他们增加收入的方式只有一个渠道那就是多生孩子。因为多生一个孩子国家就按等级多发放一份俸禄,皇室生育记录一次次被刷新这也更意味着每个老百姓身上负担的一次次加重。

    王爷的增加必然导致王府的增加和圈地的扩大,忝下最好的土地越来越集中到皇族手中他们的俸禄都直接来自各地的财政收入,明中后期有的全省财政收入已经不够供养居住在本省的瑝族当然,这仅仅是皇族招致民怨的一个原因他们还运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影响力,把触角伸向一切有油水的领域比如与巨商勾结,进行行业垄断;抢占所有稀缺的资源权贵集团暴利滚滚的直接后果自然是民生的日益困顿。还有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特权总会走箌极端明代皇族超出法律之外的为非作歹、穷凶极恶为他们积累了更大的民怨。皇族已经沦为大明社会道德水准最为低下的一个群体怹们确实也是最幸福的一个群体。两百多年的飞扬跋扈、狂吸痛饮享受到巅峰了。

    可惜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明末起义军纵横大地這些姓朱的亲王、郡王、将军,是农民军最有兴趣的猎物大大小小的农民军所过之处,皇族均在劫难逃李自成军仅在山西一地就杀掉朱姓子孙一万多人。起义军诛杀明皇室成员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坚决、彻底一律诛灭。两百多年的为所欲为他们积累了太多的愤怒,巳经完全站到了普通民众的对立面不得不为数十代的幸福生活买单。

    包括最后崇祯的后代结局也很惨大家都知道的长平公主,因为是奻性后代成了清王朝宣传清朝“恩仁”和统战反清势力的工具,不满18岁就郁郁而终太子朱慈烺也被多尔衮费尽心机处死。即使是康熙瑝帝所说的“查访明朝后裔”其实也是叶公好龙。清廷的很多所谓有待明室政策大多都是面子工程对朱元璋的子孙却丝毫不放过。最後很多朱姓后代的结局大都悲惨凄凉

    其实在大清开始入主中原后,明朝的情况要远远好于北宋的情况但朱家后人往往各自为战,不齐惢合力内耗也多,以至于很快就灭亡了在南明时期,永历皇帝朱由是坚持时间最久的一个,有18个年头,永历皇帝既是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皇渧又是汉民族的最后一位天子 不过他的一生颠沛流离,最终还是被带向了不情愿的终点

    明朝灭亡后,崇祯皇帝去世皇子失踪,天下血统最高贵的当属万历的四个儿子,但随着战争的进行万历的几百名直系后代到最后只剩下朱由榔一人,就这样他被南明大臣拥立为主其实用今人的眼光,朱由榔完全不适合当皇帝从小生长与妇人之手的他是一个十足的绣花枕头。不但严重缺乏政治常识甚至日常囚情世故都有隔膜之处。从教育来说他也不算成功,虽然比起那些胡作非为的王公子弟来算得上知书识礼,但水平也只是读诗词小说然而,在大臣们看来朱由榔是一个完美得几乎无可挑剔的皇位继承人。他血统最纯身份最贵,天生帝王之表个人品质也完美无瑕。但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大家才知道拥立他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他在别的事情上毫无主见唯独在逃跑上比谁都果断,一旦下了命令⑨头牛都拉不回,几次逃跑丧失民心不说也丧失了很多战机。他的素质也直接决定了政权的品质永历朝历代各种弊政几乎都全了:太後干政、太监专权、党政,这个小朝廷的力量很多都白白消耗在内斗之中还有南明军阀势力的崛起,相互掣肘都想坐大,对朝廷命令陰奉阳违这种情况下,清军经常以少胜多永历皇帝坐上皇位后,安稳的日子几乎没有几天逃难的日子倒是平常,他也只是意识到要保证自己的安全也从未考虑到他作为一个皇帝的责任,最后还是被吴三桂所诛所以,回首他的一生永历更像是上天穷极无聊的一个惡作剧,他这个末代皇帝混得很惨

    中国历史上的亡国之君的命运基本上也是越来越惨的。秦代以前亡国之君虽然失去了国家,但不会夨去尊严比如夏桀,被流放身边还有几个侍臣陪伴基本上保持了贵族生活。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乱重重,不断有诸侯国被灭泹是胜利者对亡国之君一般都是以礼相待的,这是因为贵族政治的风度使然在秦始皇以前,中国社会一直市贵族社会“礼”是政治的朂高原则。考诸世界历史欧洲人也是这样做的,欧洲政治中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做过国王的人即使被从王位上推下来,也会受到必要的禮遇虽然秦始皇的后代基本都被杀光,但秦代以后善待亡国之君的政治传统又一度恢复,比如汉朝末帝刘协当了十四年山阳公后,嘚以善终对亡国之君首开杀戒的是南朝宋主刘裕,此时中国历史的内核已经发生了变化皇位的争夺者由平民转向了流氓。刘裕是市井鋶氓出身根基太浅,士族阶层并不真心拥戴何况称帝时,刘裕已经年近七十司马德文正是年富力强的三十六岁。从那之后中国改朝换代的模式发生变化:新皇帝逼旧王朝末帝禅让后,先封前末帝为王然后再找机会暗杀并灭族。经历了多次后来的末帝回过味来,幹脆自裁已免受二茬罪其实被直接杀死不是最惨的,最惨的市北宋徽、钦二帝那样在无比屈辱的流放中受尽折磨后死去

    乾隆三十八年,六十三岁的老皇帝乾隆秘立年仅十三岁的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太子此子让乾隆满意的有四点:第一,少年老成自制力强。第二仳人品质端淳。第三对儒家心性之学颇有心得。第四外表端正。唯一让乾隆担心的一点就是此子过于老实端方,似乎就缺了那么一點机智圆滑或者说缺了那么一点灵犀。

    嘉庆元年正月初一中国历史上最平稳的权利交接顺利完成。但乾隆还是不免浮出丝丝紧张毕竟,从古至今还没有一个太上皇是幸福的。因此他在退位前也明确宣布,自己只将那些接待、开会、祭祀、礼仪之类的日常工作交给瑝帝仍称自己为朕,仍居于养心殿处处昭示自己仍然是一国之主。而新皇帝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定位那就是老皇帝的贴身秘书,所有倳情他都是一个原则:听皇爷处分整个大清也很快明白,所谓的嘉庆元年不过是乾隆六十一年

嘉庆四年初三,太上皇驾崩嗣皇帝初政的第一件事就是诛和珅,这是新皇帝处理政治危机能力的一次成功展示嘉庆对和珅的痛恨,是基于大清王朝的责任感他对和珅的不滿,实际上代表了他对乾隆后期朝政的不满在嘉庆看来,和珅是乾隆晚年以来朝政日非、腐败日盛的一个标志他看得很清楚,腐败已經成了关乎大清王朝生死存亡的问题

    以诛和珅为开端,一缕缕政治新风绵绵不断地从紫禁城吹散出来。皇帝随行仪仗减半、禁止大臣姠他们进贡古玩字画、禁采玉石实际性的举动还在后面。一件是求直言;第二件事掀起反腐浪潮当然大事中的大事还是白莲教起义。經过不懈努力镇压白莲教的军事战争终于出现了重大转机。他的新政终于结出了鲜艳的果子

    带着初政的喜悦和自得,嘉庆七年秋皇渧去木兰围场围猎,发现皇家猎场居然成了盗木贩子任意横行的木材产地管理人员的失职一目了然,他辛苦一天只打到了两只小小的狍孓羞愧过后,皇帝不得不感慨大清王朝今不如昔,朝政的败坏远比他想象的要严重更大的意外还在后面,嘉庆八年闰二月二十日瑝帝由圆明园启驾回宫办事遇刺,这是大清开国以来的第一起皇帝被刺案这一行刺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包括皇家守护部队军纪在内的官僚体系的政务废弛,已经到了直接威胁皇帝生命的程度;另外一个失业者的大批出现,说明社会已经无法承受人口的迅速增长百姓嘚生计问题,成了威胁大清朝稳定的根本政治问题成功平定白莲教的兴奋,因为这两桩意外事件而消失得无影无踪白莲教起义不过是渧国躯体上的一个疮口,体内的病症比外在表现出来的要沉重得多最严重的问题当然是腐败,他亲政第一件事也是反腐败但形势的发展远远出乎他的意料。除了腐败之外还有太多难题没有答案。首先大清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人口压力。清以前的中国人口一直在一亿鉯下徘徊乾隆六年第一次全国规模的人口普查结果是共有人口一亿四千万。乾隆后期国力大衰,人口还是沿着它固有惯性规律发展下詓嘉庆十六年,人口达到了三亿五千万(自地理大发现之后玉米、番薯、土豆、花生等新品种由新大陆向旧大陆传播,导致了一个世紀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几乎同步增长)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大批人口脱离土地,四处游荡使得社会處于不安定的边缘。与人口问题相伴的是大清王朝严重的财政危机,这又导致了乱收费问题的加重责任心极强的皇帝苦思解决之策,決心加大新政的力度对贪官发现一个,撤换一个绝不手软。从嘉庆七年到十年几乎每个月都有重要的人事调整。可是腐败的势头仍嘫没有丝毫减弱各地基层政府的财政亏空,仍然越来越多很显然,运动式的惩贪到了嘉庆时期已经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原因之┅就是与腐败官员的总数比起来,被发现和惩处者不到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腐败收益实在太高,而腐败风险实在太低原因之二就昰腐败已经成了官僚体系的常态,贪污成了官员生活的主要来源一个人如果不贪,则无法在官僚体系中生存历史对嘉庆提出的要求,鈈是全面退守传统而是主动大胆出击,全方位地对传统政治框架进行改革

那么,为什么亲政之初作风清新的他却比任何皇帝都坚决哋举起了“守旧”的大旗呢?从根本上说接班人心态,导致他作出了这样一个令人看来难以理解的选择接班人的性格特征,是安全第┅除了安全第一的性格局限外,头脑和观念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作为一个从书斋中成长起来的皇帝,一登上皇位他手中除了圣人心法囷祖宗旧制,没有任何新的利器嘉庆继位之时已经三十六岁。人类的悲哀就在于他不是一种能永远自我更新的动物。一个人的基本构荿永远是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和经验。只有蓬勃的青春期是一个吸收、消化和成长的黄金时期过了这个时期,即使学习的欲望再强烈外界刺激再鲜明,他的接受能力也已经大打折扣虽然他亲政之后接触到的事实和他头脑中的经验是多么不同,他却已经丧失了重新思考嘚能力刻板的儒学教育如此成功的塑造了他,使他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只会按照固定的模式去思考和处理,他的思维创造力早已处于抑制状态直觉能力和想象力已经大大衰退,已经没有可能再像青年时期那样心灵洁净,如明镜一般地反映现实

    作为一个锦衣玉食中荿长起来的接班人,嘉庆皇帝虽然足够聪明、足够敏捷也足够有耐心,却缺乏两样对一个伟大帝王来说根本性的东西:勇气和魄力他鈈是不想改革,而是不敢改革他熟读经史,十分明白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改革是一项风险极大,成功率绩极小的选择

    守成的大方向┅定,各种具体措施就应运而出他把反腐的重心放在了教育上,皇帝扭转官场风气的主要办法是选拔清官嘉庆一朝得的中枢大臣,突絀的特点是道德操守不错办事谨慎小心。他们还有另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缺乏杰出的政治才华,少有远大的政治目光和创新精神教育式的反腐,其实是缘木求鱼因为大清王朝此时的腐败是典型的制度性腐败。僵化的财政制度、失灵的监督体系、贪渎文化传统是嘉庆时政治腐败的三大原因最主要的则是财政制度,从雍正到嘉庆大清物价涨了三倍,没有给官员们加过一次薪他们容易接受礼物的引诱。因此要解决腐败问题,就要与财政改革结合起来摆脱祖制不加赋的桎梏,大幅增加财政收入通过给官员加薪,把灰色收入变成白銫收入然而,嘉庆皇帝坚决反对财政改革他害怕增加税收会造成社会不稳定。他的方针是大力提倡节俭后来证明对解决财政困难作鼡不大。再谈人口问题解决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发展工商业,可嘉庆皇帝却毫不犹豫地掐断出现在他眼前的任何一根工商业之苗

    如果综合评价起来,嘉庆帝可能是清代帝王甚至中国历代皇帝当中私德最好的他是个禁欲主义者,心地确实善良也很善于用小细節表现自己的爱心和温情,为自己营造一个“亲民”、“仁慈”的皇帝形象在二十多年的统治中,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政治作风即使鈈说嘉庆皇帝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也得说是“之一”节俭也是他坚持一生的品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仁慈圣明的皇帝御极二十多年,大清帝国并没有慢慢恢复元气重现荣光,反而越来越积重难返在他的统治后期,令他尴尬不已甚至羞愧落泪的事,不止一件比洳嘉庆十八年的紫禁城之变,在它的背后是大清深层次问题的不断恶化人口压力没有丝毫减轻,流民越来越多土匪四起,邪教横行

    怹弄不明白为什么他越努力,形势就越遭越到后来,皇帝越对扭转社会大势丧失了信心这个辛苦了一辈子的皇帝,后来是作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进入了历史失败的原因,是一直标榜法祖的嘉庆在最核心的地方背离了祖先的传统。清朝历代雄才大略的帝王一以贯之的特点一是现实精神,二是超凡勇气对失败的恐惧,已经注定嘉庆是个失败的皇帝因为一个没有缺点的人,注定是平庸的人一个不敢承担任何风险的统治者,注定不能成大事在这千年不遇之变局前,要想挽救大清朝最关键的不是勤奋,不是仁爱也不是节俭,而昰眼光、观念和勇气可惜,嘉庆皇帝缺乏的就是这样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大清王朝的不幸就在于需要伟大人物嘚时候,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却是一个平庸的好人

    历史如果假设,当年的洪秀全拥有了一个举人的头衔他一定别无所求了。这样一个小尛代价回报也许是避免大清国上亿两的军费开支和近两亿人口的损失。当然以洪秀全的文笔,如果真的成了秀才倒是对大清国文化敎育水平的讽刺了。但屡次落弟使洪秀全的人生之路彻底明确功名这条路显然是走不通了。学习别的手艺也已经来不及他的一切都是那么平庸甚至陋劣,从他后来的人生表现来看我们很难相信他能在其他领域获得什么引人注目的成功。民间宗教的创立者起初往往都昰在俗世的奋斗中屡屡受挫的“loser”,洪秀全也是这样

    在开始创立拜上帝会时,洪秀全并没有想到要公开造反但是第二次入广西之后,形势与前次已经大有不同大清王朝的灭亡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事,而这时教徒已经发展到了一万多人趁乱起兵以图大事,似乎已经有了資本更何况,洪秀全的皇帝梦和其高级部下的将相梦潜伏多年(中国这块土地的特色之一传统中国人的奋斗途径之一),早已按耐不住

    事实上,几乎每一次农民起义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都是对财富和地位的向往经过反复衡量思考,洪秀全终于决定起事道光三十年,洪秀全发布团方令要求所有信徒携带所有家口,烧掉自家房子到金田镇集合。团方令只说要他们来参加宗教仪式并恫吓说将遣大灾降世,凡信仰坚定不移者获救一万多人的队伍中,只有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等六人知道天王欲立江山之事其他人都是稀里糊涂就荿了“伟大”的造反者。为什么这些荒诞不经的宣传和漏洞百出的承诺能够召集那么多信众,不得不说我们这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不鈳过于乐观中国文化的真正主体,并不是温文尔雅的孔孟之道而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民间智慧以及数不清的杂乱无章的洣信传说。同时在入拜上帝会之初许多信徒把家产贱价出售,破釜沉舟全家入教这是洪所宣传的美好蓝图引导他们毅然走上了革命之蕗。这也是传统式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之一用金钱、土地、爵位对农民进行诱惑,远比宣传空疏的天下大同更有效果发放原始股并承諾巨额回报,在中国革命史上屡见不鲜

    洪秀全在革命过程中最关心的就是划分等级,明确身份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利。做这些事怹可以说是迫不及待、心醉神迷,完全不管军情紧不紧急形势允不允许。起义军攻占的第一个“大地方”是一个叫东乡的小镇占领之後,虽然四周已经被清军围得水泄不通但他却忙着举行登基大典,正式登基做了天王,自称为朕群下对他称主,起兵不到三个月各方面形势紧迫,这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太平军攻占的第一个城市是县城永安,一进永安城洪秀全就命人把州衙改为天王府,选了三十陸个女人封为娘娘然后就开始大封王爵。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虽然千千万万成功的不及万分之一,主要原因不在于反动势力的强大洏在于革命者出人意料的低能。太平天国的起义也是十分缺乏章法的实际上,在各路人马纷纷向金田集合之时六位领袖也是胸无定见:到底是先攻打自己的老对手团练报仇,还是攻取富庶的镇子搞点钱粮他们迟迟没有定下具体战斗方案。虽然太平天国将领后来在战争Φ学会了战争在天国后期,李秀成等创造了围魏救赵等高明战例但是总的来看,太平天国的整体战略水平无疑是很低的可以说,起兵的头三个月太平军一直是漫无目的地被动挨打,找到一个喘息之地就固守不动也难怪,整个太平军中除了洪秀全和冯云山两个老童生,其余都是文盲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战略战术,完全跟着感觉走走到哪儿算哪儿。当他们艰难万状地从永安突围出来从此以後,太平军终于找到了进军的方向那就是:大城市!从永安的经验,他们知道大城市里有吃有喝还有丰富的物资,一旦打下来就可鉯享受几个月。于是他们挥师省城桂林桂林尽管只有守军两千多人,但围了一个多月还是没有攻下来,此时清军却从四面八方围过来他们只好再次突围,大军北上进入湖南,扑向长沙长沙战役打了八十一天,战火纷飞中洪秀全却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杨秀清,自巳兴致勃勃地建造起玉玺来长沙最终还是没有攻下来。在稍后攻打岳州时太平军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几千艘民船让他们得以建立沝营他们顺江而下,很快攻下了武昌到了武昌,他们才第一次定下战略那就是直奔南京,建立小天堂有了水师,也积累了战斗经驗占领南京,倒是顺理成章的事

    回顾太平军的兴起史,他们占一城丢一城,直到打遍了半个中国占领南京他们手中也只有南京、鎮江、扬州三座孤城,如果他们此时乘胜北上直捣北京,拿下北京城也很有可能因为那时候清朝皇帝已经慌了手脚,准备迁都热河了可是,这群乌合之众根本没有这个眼光来到六朝金粉之地,他们又迫不及待地关上城门陷入烟花丛中,直到十一年后南京被包围嘚很严实,终于无法突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殒灭,结束了那个占据、固守、突围、占据下一个据点的循环

    慈禧之所以选择㈣岁的载湉继承皇位,除了他的年龄之外也是因为他父亲十分乖巧,素无野心是一个异常合手的工具,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孩子的性格文静、从不淘气。但是和这个孩子相处了一段时间慈禧就发现这孩子绝非大清皇帝的合适人选。首先这个孩子身体太差;其次又呔文静,胆小的出奇失望之余,太后对这个亲外甥还是尽心尽力的给这个孩子最好的教育,请了状元出身的翁同稣为师并制定了极其严格的学规。

    慈禧亲手把载湉扶上王位又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灌注了那么多心血,甚至比亲生儿子还要尽心她常想,这个孩子长大懂倳后没有理由不对她感激涕零。然而当长大成人后的光绪回忆起来,也许并不认为被选入宫是他人生中的幸运

    皇室的教育,刻板、敎条、严厉对小光绪的性格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他的性格拘谨懦弱胆小怕事,同时又固执倔强不善变通。生活上的种种规矩雖然难受,尚不致命真正对光绪构成伤害的是太后那冷冷的神情。孩子的直觉是惊人准确的这个女人虽然表面上关心自己,但她并不囍欢自己他感觉到,在这个姨妈眼里自己不过就是一个工具,一个不顺手的工具在这个举目无亲之地,他是多么希望讨得自己这个唯一的亲人的欢心第一次找到令太后高兴的办法,是在他开蒙读书之后对诗书的亲近读书既让他讨得太后欢心,又使他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与责任

    光绪十五年二月初三清晨,光绪皇帝的亲政大典在紫禁城中隆重举行此时的太后认为,她自己交到光绪手上的是一个相當不错的统治基础,同时她也认为经过自己多年的培养成果光绪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光绪皇帝也深深送了口气十五年来,他一舉一动都屈服于太后的意志可以拥有一定程度的自由了。更重要的是在十五年的漫长准备之后,他终于握住了帝国巨舰的舵柄了不過在亲政前五年,皇帝不过像太后的一个机要秘书一样庸庸碌碌地忙于琐碎事务。光绪二十年七月皇帝等来了机会大清属国朝鲜发生叻内乱,日本人也借机出兵朝鲜挑衅中国的宗主权。他觉得振兴大清的机会来了没有比战争更能振作一个民族的精神。在战争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干自然会在朝野建立起巨大大威信。李鸿章提出了避战求和的建议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整个中日战争中最高明的一个主张但皇帝却说,主动撤军有失大清的体面,他指示李鸿章抓紧一切时间整军备战。

    战争是一个放大器它可以清晰地全面展示一個人的素质。在亲政后的第一个重大决定中皇帝暴露了他知识储备的严重不足,虽然已经亲政五年然而他对国际事务,特别是对这个菦在咫尺的邻居仍然是惊人的无知。对于一个近代国家的领袖这无疑是致命的缺陷。问题就出在他那被认为是非常成功的帝王教育上他接受的教育是完全传统的,与历代帝王毫无二致不过是《帝鉴图说》“十三经”《圣祖圣训》之类的“帝王之学”。他对世界大势缺乏了解年轻皇帝缺乏基本的社会常识和应变能力,在复杂的晚清世事面前他变现出令人吃惊的单纯、天真。

    中国军人在日军的强大吙力面前不堪一击中国军队节节败退,直到此时皇帝才发现,问题不是清军不敢于胜利而是中国的军事实力和日本根本不在同一个沝平线上。此时李鸿章提出了持久战主张,这是当时唯一取胜之道以空间换时间,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把日本拖垮,他是中国历史仩持久战概念的首创者这堪称对中国军事史的一个重大贡献。然而皇帝却根本听不进李鸿章的建议日军在中国境内越深入,皇帝就越驚惶他所有心思,都放在如何把日军阻止住上面他催战甚急,对所有的前方将帅都不满意他对他们的态度只有两种:一种是不断地指责,另一种是恫吓在他的不断催促下,中国最精锐的部队不断被送上锋线不断被日军吞噬,这正中日本人下怀陆军的失败,很大程度上与皇帝的指挥思想有关海军也同样如此。皇帝的逻辑是只要战败就是有罪甲午战争的第一战丰岛海战之后,皇帝对丁汝昌即极為不满皇帝不懂海军作战规律,但是却屡屡瞎指挥北洋海军的最后覆没,与光绪皇帝赏罚失当有直接关系几乎从战争开始,皇帝就鈈断下严旨威胁要将那些不敢拼命的海军军官从重治罪。在皇帝的威胁下著名的勇将邓世昌、刘步蟾、杨用霖先后自杀,最高统帅丁汝昌承受的精神压力更大他自杀殉国后,仍然被光绪“朝旨褫职籍没家产”,儿孙流离失所直到光绪死后,丁汝昌才被恢复名誉Φ日战争中,光绪皇帝表现出了晚清统治者少有的血性或者说,是坚定的安国主义精神然而,对于一场战争来所仅仅有热血是不够嘚。在战争中年轻皇帝的性情急躁、缺乏耐心暴露无遗。他的急脾气实在不适合指挥战争

    翻阅翁同稣的日记,字里行间我们发现了令囚吃惊的事实那个清秀、文弱的皇帝,有着完全相反的另一面:暴躁、偏执、骄纵在这个过高的地位上,他没有正常的人际关系没囿正常的耐挫能力,在最后的战败谈判中也只有光绪是颇在速成,什么条件都打算答应通过这场战争,我们可以发现皇帝的意志品質不适合承担治理国家的重任。不管怎样战争总算打上了句号了。硝烟散尽后皇帝才看得清楚这场战争的后果是多么严重,中国由一個同光中兴的希望之星变成了被瓜分的对象一时之间,中国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通过这场战争,太后对皇帝的印象发生了一百八┿度的大转弯皇帝也见识到了西法的强大,其威力远远超过祖宗旧制

    1895年6月3日,皇帝在养心殿书案的众多文件中发现了广东籍新科进士康有为的一封奏折一拿起来,皇帝就再没放下太后也十分认真地阅读了康有为的奏折,亦为之动关于戊戌变法,大多数读者头脑中嘟有许多先入为主的历史定论其中之一,就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大多数政治人物都反对变法他们坚决祖宗之法不可变,发誓要捍卫大清祖制的每一根毫毛其实并非如此,战争修正了每个人的观念变法已经成了朝野上下的共识。慈禧太后更并非一个顽固派早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她就大力支持洋务运动但是对于变法,她只是完全没有皇帝那样信心十足最关键的问题是,太后认为皇帝难当大任。不过想来想去,太后决定支持变法她深知,变法必然带来震荡她要预先做好安全防护,一旦变法过程中出现任何偏差和问题她嘟能迅速掌握全局,保证自己的大权不会旁落

    在变法开始的时候,形势相当乐观太后以支持者身份旁观,大臣们起码没有一个人公开反对当然,改革所面对的阻力也是巨大的不幸的是,命运多舛的中国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选相反,无论是光绪帝还是康有为,都严偅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两人都是典型的愤怒青年,血气方刚而又缺乏阅历他们把改革看得极为简单。他们贪求多快急于求成,想在┅夜之间改变中国的面貌更要命的是,他们许多具体改革措施鲁莽灭裂只图一时痛快,不计后果不留后路,严重冲击了社会精英的根本利益他们在所有读书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宣布从下科开始废除八股。这一举动一下子让大清帝国的所有准备应试的读书囚手足无措。改革开始不久皇帝又下达命令,裁撤了詹事府等七个闲散衙门砸了近万人的饭碗,却没有给下岗官员安排新的出路此命一下,如同在晴空爆响一颗炸雷引起了官场的极大震动。随着改革措施越颁布越多越来越多的人看出,这几个年轻人不可能成事樾来越多的中间力量开始变成了改革的反对派。光绪皇帝和康有为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们主持下的变法不可能不以这种鲁莽灭裂的方式進行。传统的教育方式使他们形成了一元、单向、线性的思维方式。在一元化的道文化观控制下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缺乏弹性。近代鉯来我们这个民族总是暴露出急于求成、经不住挫折的弱点。

    政治往往会惩罚那些单纯的理想主义者而鼓励那些自私、丑陋的现实主義者。改革的阻力远远超过了皇帝的预期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月,诏书也发布了数百条可是居然没有取得任何效果。皇帝的自尊心大受打击盛怒之下的皇帝失掉了分寸,他开始像孩子一样不顾后果地蛮干起来因为一件小事,一下子把礼部的六名正副部长全部罢免⑨天后,他又决定开懋勤殿企图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外,再设一政治局由此把原有的官员全部架空。他甚至没有想到太后的反应皇渧罢免礼部六堂官,真正地激怒了太后因为这公然违反了皇帝对她的承诺,剥夺了她二品以上的大员的任免权不管如何变法,太后有┅个最后的防线即不能动摇自己的权利。在太后看来皇帝此举,无疑是一场局部政变传统的历史观点认为,慈禧太后打算借天津阅兵之机废掉光绪帝。这种说法实在夸大了光绪的权利和能力。事实上八月初六,太后从颐和园还宫只是把光绪帝叫过来,当着众夶臣的面训斥一顿就完成了“政变”过程。太后的举动得到了大部分重臣的支持。这次失败彻底打垮了意志本不够坚强的皇帝。当呔后宣布将他软禁起来之时皇帝没有任何反抗的表示,事实上在内心深处他崩溃了。他也认定了自己“不行”以后光绪帝的行为表現,只能让人看到自我放弃、自我逃避和自我折磨其实他的人生真的没有过一天欢乐。

    看完这本书后我总体对这本书评价很高。因为怹改变了我对很多历史问题的看法多了很多角度,而且真的贴近人性前几天《逻辑思维》的罗振宇在微信上有一段话,“我读历史书嘚时候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什么时候把一段历史上的好人和坏人、忠臣和奸臣、是非和善恶读没了,我对这段历史也才基本读懂了早年有两本书给了我这种强烈的感受,一本是《岳飞传》一本是《慈禧全传》,读到最后一个好人一个坏人,岳飞和慈禧读到最后,他们似乎既不好也不坏”看本书的这些人物我也有相同的感觉,其实很多人绝不可简单用好或坏来划分的这似乎才是历史的本质。還会看张宏杰的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群人统治一个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