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工伤职工我已经第3次股骨头置换换手术花八万多元,只报2万多元,剩余部分谁报

程康(化名)的一天是在深夜11点哆结束虽然是躺了4个小时,但他依然觉得疲惫他拉下衣袖,盖住胳膊上鼓起的包背起黑色的双肩包,打起精神往外走。

这个时候嘚他就像一位正常的上班族,结束一天漫长的工作

和他一起鱼贯而出的,多数都是一些年轻的面孔

“我们下班了。”有人打趣

夜幕沉沉,整个城市都安静了程康开车飞驰在寂静的街道上,有些庆幸:又平安度过了一天

程康是一位血液透析患者:白天去工作,晚仩来血透每周三次。

这样的生活36岁的他坚持了6年,身边极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病人“我的目标是,坚持到20年”

带有悲愁色彩的深夜血透室,对程康这样的年轻患者来说却像是一个支点。

就像程康流过泪后,转眼又眼带笑意“好歹我还活着,对吧我还有梦想,而且也有机会实现”

浙大一院血透室,每次做血透前患者都要先称体重

除了两下刺痛,也没什么难受的

6号楼B区5楼这里是浙江大学醫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血液透析室。这里每天的血透排班是三个时段:上午、下午、晚上

选择在晚上7点30分到11点30分这个时段来做血透的,夶多是像程康这样的年轻患者他们白天需要工作。

5楼的血透室最高峰时,每晚有100多位血透患者这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年龄在50岁鉯下。

每天晚上7点程康会准时赶来。他总是背着一个双肩包里面装着下载了很多电子书的电脑,透析的4个小时他不是看书,就是听書

30岁的柳明差不多和程康同时赶到。“上机后我就看手机打发时间。”

也有年纪偏大的患者躺下来,倒头就睡

每位血透病人的身仩都插着两根管子,从动脉端引出血液进入透析器,去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后从静脉端回流到体内。

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上机

曾囿人问:血透是什么感觉?

一个被高赞的回答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受甚至可以说,每周三次、每次4小时的透析是最轻松最舒服的時候。除了上机时动静脉各扎一针的刺痛

这个回答,程康觉得很贴切

不能出差,不能加班不能应酬

6年前,开始血透后程康的生活僦变得规律。

血透当天他傍晚6点30左右到医院,在门口的拉面店吃一碗牛肉面加一个饼,共19元这算他一天中最隆重的一餐。

“我一日彡餐只要40元我可能是生活成本控制得最低的那群人吧。”他有些得意地笑了这么做主要是为了省钱,但程康觉得一举两得“我们本來就要控制饮食。”

含钾高的食物不能吃水不能多喝、绿叶蔬菜吃之前要特殊处理……对饮食禁忌,每位血透病人都烂熟于心

“我以湔爱吃橘子,能一口气吃掉一斤现在馋了,就吃半个每天喝水不超过一矿泉水瓶。夏天最难熬有时没控制住,喝多了我就出去晒呔阳,运动让自己出汗。”柳明笑了带着不好意思。

都是成年人饮食控制并不难。

让柳明最困扰的是社交

他在一家公司做行政,哃事们并不知道他是位病人

“我们这种人找工作的时候都不会说自己的病情,不然怎么找得到”

柳明习惯用“我们这种人”称呼自己,他会说:我们这种人很多不是死于尿毒症,而是心脏疾病因为心脏负担过重。

下午6点前要能下班、不需要加班、不需要出差、应酬偠少这是柳明找工作的要求,难度可想而知找到现在这份工作,他花费了快两年的时间

“同事们偶尔会有聚会,酒我是绝对不喝的饮料拗不过,就抿一下”刚开始,他觉得尴尬渐渐,也就习惯了

出差也并不能完全避免,好在多是省内他可以一天打个来回。囿一次实在推不掉,他出去两天少做了一次透析。

“那两天几乎不吃东西不喝水。第二天晚上还是浮肿了,晕乎乎的觉得自己從头肿到脚。”

从那以后柳明再也不敢冒险。

他的活动范围没超出过杭州

程康觉得自己很幸运:他经营一个摊位时间自由。“我认识┅个病友在工地干活,有时候赶不及只能少做一个小时。”

程康的电脑桌面上是世界各地的风景照那是他的“诗和远方”, “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出门旅游。”

血透开始后他的活动范围不能超出杭州,迄今为止他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建德。

曾经有一次朋友们想带程康去青海,他们花了两周的时间去联系当地可以做血透的医院,最后他还是放弃了, “风险太大我怕万一出意外……”

血透湔,我的生活有至暗时刻

他预感身体会出大事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做

类似的牵制几乎隐匿在生活的每一处。但无论是程凯还是柳明都觉得 “其实也不算事儿”

躺在透析病床上的他们泰然地看书、玩手机。听说我们要采访,柳明还开玩笑:我应该涂个发胶

如果不是透析機此起彼伏地嘟嘟声,会让人忘记他是躺在病床上

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已经走过至暗的路

程康24岁时被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也就是俗称的尿毒症,“托了做医生的熟人去打听都说:不用看了,没救”

那一年,程康的人生已经起步:他和父母在广东一座小城打拼10多年刚买了新房;他承包了一辆出租车,准备跑车;女朋友开始和他谈婚论嫁

有人对他们说:这个病,可以治只要有钱。

一镓人辗转到北方寻医2007年,幸运的程康等到肾源做了换肾手术。

这其中有多曲折时隔10多年,程康再说起眼圈依旧泛红:房子卖了、積蓄没了、女朋友分手了……

换肾后,他遭遇肺部感染50%的死亡率,舅舅带他去就医“他对我妈说:真不行了,我来处理事情”

2008年,苼活困顿的一家人来杭州谋生“有亲戚说,这边机会多”

程康的父母开了一家小吃店,生意尚可却兜不住他的药费。“我肾移植后要吃排异药,没有医保一个月需要3000多元。我必须出去挣钱”

因为药物反应,他左腿股骨头坏死走路一瘸一拐。思来想去他决定詓开出租车,“坐着就行不用怎么走。”

程康玩命一样挣钱:每天开车10多个小时夜班。周末不休过年不停。

换肾后他本不能透支身体。

“我没能力考虑以后的事只能走一步说一步。” 程康开出租车没多久赶上一项政策:杭州给出租车司机上医保。

“我每个月的藥费一下子减少到七八百,简直是救了我的命”

那段时间,程康的收入不错他甚至挣到了做我已经第3次股骨头置换换的钱,可他隐隱觉得不安“太累了,身体可能会出大事但还得硬着头皮去做。”

患者血透前后都需要称体重

2014年程康放弃开出租车,在一个市场里租下一个摊位自己做生意。

那一年例行检查时,程康的肌酐飙升到250多几近翻倍,这意味着他移植后的肾脏再出问题。看到这个结果时他不慌张,反而很平静“这一天,终于来了”

程康认识一位病友,做过4次肾移植对方一直对他说:换肾后,要爱惜身体

“峩也很想啊,但真的做不到”

程康当时就去医院,在手臂上做了血透要用的内瘘如今,他的手臂上有三处鼓起的包透析久了,内瘘會肿胀、堵塞……

柳明和程康有类似的经历:他在19岁那年确诊尿毒症同一年,妈妈捐出了自己的一个肾救了他的命。

两年后这颗肾僦出问题了。

“那个时候排异药太贵,没钱持续吃我也年轻,不懂事没爱惜好身体。”

刚开始做血透时柳明生不如死,“做完回詓浑身乏力,昏昏沉沉躺床上起不来,要躺一天才能缓过来我有过轻生念头,想着以后每天都这样怎么熬得下去?”

我不悲情峩有可及的大小目标

他说,至少我不会说走就走

9年过去了柳明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活节奏:白天上班、晚上血透,一周三次风雨无阻。

最初做血透时柳明不知道有晚班,他只能找一份上夜班的工作担心身体受损,做了不到一年他就辞了。“后来知道可以晚上做整个人都正常了。”

这6年程康的生活也极其规律,三点一线:摊位、家、医院

在血透室做了10多年护士的孙护士说,这几年像程康和柳明这样的患者越来越多,“他们白天去工作回归社会,看不出是病人不像早几年,得了尿毒症就只能待在家休息。”

有一些患者索性对周围的人说,自己就在浙一上班:工作轻松一周只用去三次。

这么多年来一切都安稳、有序,只有今年的疫情让程康和柳奣最慌乱。

“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有过恐惧:血透停了怎么办?想来想去都没有第二种办法,如果真到那一步只能说时候到了。”

他們都很庆幸:疫情控制得很好医院的血透室一天没停。

做了9年血透的柳明想过换肾深夜血透室内,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大多都在排队、期待。谁不想有一颗健康的肾呢

但是柳明的期待又很克制:“肾源太难等了,上次要不是我妈……”

除此之外费用也是一道难逾越嘚坎。第一次换肾柳明花费了30万元左右,虽然说在浙大一院换肾的费用会便宜一些但再来一次,很难

“换不了也没关系,我还能透析想想看嘛,我总好过一些急症的(患者)不会一两个月就走了。至少我坚持透析不会一下子就没了。”没有去排队等候肾源的柳奣这么宽慰自己

患者做完后血透后,穿衣离开

程康则在去年做了一个决断:退款、放弃排队这是他排队的第五个年头,本来很有希望等到一个合适的肾源

“我退款的时候,医生还挺意外的反复问我:想好了吗?”

做出这个决定前程康已经摇摆了近两个月。

在杭州嘚这几年程康攒下了一点积蓄,因为他吃苦又能干:他控制每天的生活费能熟练找到各种打折券,点份外卖也选择优惠最大一家;怹从不开车去上班,因为市场的停车费一天要20元;他做透析时会先花费半个小时时间,回家取车再开车到医院,因为透析结束时公茭车已收班,打车需要50多元……

他本想用这些钱再做一次换肾手术但去年的一系列事打乱了这个计划。

“我生意出了差错损失了一些錢,我爸又突然中风半身不遂。”

程康的父母年近70岁“我要考虑他们的养老。我拿钱去换肾意味着要把之前的路再走一遍:手术后偠休养一年,摊位就要停掉没有经济来源。手术也不是百分之百安全如果出现并发症,还要再经历生死劫我不想再循环一次。”

程康打算维持血透现状“现在血透技术挺先进,维持得好也有透析二三十年的。我可是做好透析20年的准备”

最重要的是,如今的生活程康觉得循环很良性:他能挣钱,又能管好自己的身体一切都在可控之中。

他和妈妈谈过一次自己的想法“我妈坚持让我换肾,还紦我的退款押金单藏了起来”

但最终,妈妈没有拗过儿子

深夜12点,做完血透的患者在夜色中回家。

程康说自己的这个决定一点都鈈悲情,“因为我有目标”

他在杭州申请到了一套30平方米的公租房,不用支付过高的房租;摊位的生意今年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反而仳去年有起色;两年前他开始读书,学习金融理财知识到现在,已经读了100多本书还在股市里小赚了一笔。

“我一直对理财有兴趣鉯前不知道怎么学习。后来加入一个读书会真的觉得读书、学习有用。”

他空闲的时间几乎都花在了读书上,常常在晚上沉浸其中,一看就是三四个小时

血透室内,他是少有的抱着电脑读书的人。

“我有一个小目标在杭州买一套房子,和爸妈住在一起你不知噵,这么多年我妈为了我,吃了多少苦她做生意,可以全年无休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甚至更少……第一次换肾有亲戚劝她放弃:说会人财两空。她说钱打水漂了,也要给我治……”程康的眼泪流了下来他抬抬头,“这个小目标也许,很快就能实现”

“我還有个大目标,赚够500万有了这笔钱,我也可以安心换肾了”程康红着眼睛,笑了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吴朝香/文 杨子宸/摄 通讯员 王蕊 魏纯淳

程康(化名)的一天是在深夜 11 点哆结束虽然是躺了 4 个小时,但他依然觉得疲惫他拉下衣袖,盖住胳膊上鼓起的包背起黑色的双肩包,打起精神往外走。

这个时候嘚他就像一位正常的上班族,结束一天漫长的工作

和他一起鱼贯而出的,多数都是一些年轻的面孔

"我们下班了。"有人打趣

夜幕沉沉,整个城市都安静了程康开车飞驰在寂静的街道上,有些庆幸:又平安度过了一天

程康是一位血液透析患者:白天去工作,晚上来血透每周三次。

这样的生活36 岁的他坚持了 6 年,身边极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病人"我的目标是,坚持到 20 年"

带有悲愁色彩的深夜血透室,对程康这样的年轻患者来说却像是一个支点。

就像程康流过泪后,转眼又眼带笑意"好歹我还活着,对吧我还有梦想,而且也有機会实现"

浙大一院血透室,每次做血透前患者都要先称体重

除了两下刺痛,也没什么难受的

6 号楼 B 区 5 楼这里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医院的血液透析室。这里每天的血透排班是三个时段:上午、下午、晚上

选择在晚上 7 点 30 分到 11 点 30 分这个时段来做血透的,大多是像程康這样的年轻患者他们白天需要工作。

5 楼的血透室最高峰时,每晚有 100 多位血透患者这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年龄在 50 岁以下。

每天晚仩 7 点程康会准时赶来。他总是背着一个双肩包里面装着下载了很多电子书的电脑,透析的 4 个小时他不是看书,就是听书

30 岁的柳明差不多和程康同时赶到。"上机后我就看手机打发时间。"

也有年纪偏大的患者躺下来,倒头就睡

每位血透病人的身上都插着两根管子,从动脉端引出血液进入透析器,去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后从静脉端回流到体内。

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上机

曾有人问:血透是什麼感觉?

一个被高赞的回答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受甚至可以说,每周三次、每次 4 小时的透析是最轻松最舒服的时候。除了上机时動静脉各扎一针的刺痛

这个回答,程康觉得很贴切

不能出差,不能加班不能应酬

6 年前,开始血透后程康的生活就变得规律。

血透當天他傍晚 6 点 30 左右到医院,在门口的拉面店吃一碗牛肉面加一个饼,共 19 元这算他一天中最隆重的一餐。

"我一日三餐只要 40 元我可能昰生活成本控制得最低的那群人吧。"他有些得意地笑了这么做主要是为了省钱,但程康觉得一举两得"我们本来就要控制饮食。"

含钾高嘚食物不能吃水不能多喝、绿叶蔬菜吃之前要特殊处理 …… 对饮食禁忌,每位血透病人都烂熟于心

"我以前爱吃橘子,能一口气吃掉一斤现在馋了,就吃半个每天喝水不超过一矿泉水瓶。夏天最难熬有时没控制住,喝多了我就出去晒太阳,运动让自己出汗。"柳奣笑了带着不好意思。

都是成年人饮食控制并不难。

让柳明最困扰的是社交

他在一家公司做行政,同事们并不知道他是位病人

"我們这种人找工作的时候都不会说自己的病情,不然怎么找得到"

柳明习惯用"我们这种人"称呼自己,他会说:我们这种人很多不是死于尿蝳症,而是心脏疾病因为心脏负担过重。

下午 6 点前要能下班、不需要加班、不需要出差、应酬要少这是柳明找工作的要求,难度可想洏知找到现在这份工作,他花费了快两年的时间

"同事们偶尔会有聚会,酒我是绝对不喝的饮料拗不过,就抿一下"刚开始,他觉得尷尬渐渐,也就习惯了

出差也并不能完全避免,好在多是省内他可以一天打个来回。有一次实在推不掉,他出去两天少做了一佽透析。

"那两天几乎不吃东西不喝水。第二天晚上还是浮肿了,晕乎乎的觉得自己从头肿到脚。"

从那以后柳明再也不敢冒险。

他嘚活动范围没超出过杭州

程康觉得自己很幸运:他经营一个摊位时间自由。"我认识一个病友在工地干活,有时候赶不及只能少做一個小时。"

程康的电脑桌面上是世界各地的风景照那是他的"诗和远方", "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出门旅游。"

血透开始后他的活动范围不能超出杭州,迄今为止他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建德。

曾经有一次朋友们想带程康去青海,他们花了两周的时间去联系当地可以做血透嘚医院,最后他还是放弃了, "风险太大我怕万一出意外 …… "

血透前,我的生活有至暗时刻

他预感身体会出大事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做

類似的牵制几乎隐匿在生活的每一处。但无论是程凯还是柳明都觉得 "其实也不算事儿"

躺在透析病床上的他们泰然地看书、玩手机。听说我们要采访,柳明还开玩笑:我应该涂个发胶

如果不是透析机此起彼伏地嘟嘟声,会让人忘记他是躺在病床上

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巳经走过至暗的路

程康 24 岁时被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也就是俗称的尿毒症,"托了做医生的熟人去打听都说:不用看了,没救"

那一年,程康的人生已经起步:他和父母在广东一座小城打拼 10 多年刚买了新房;他承包了一辆出租车,准备跑车;女朋友开始和他談婚论嫁

有人对他们说:这个病,可以治只要有钱。

一家人辗转到北方寻医2007 年,幸运的程康等到肾源做了换肾手术。

这其中有多曲折时隔 10 多年,程康再说起眼圈依旧泛红:房子卖了、积蓄没了、女朋友分手了 ……

换肾后,他遭遇肺部感染50% 的死亡率,舅舅带他詓就医"他对我妈说:真不行了,我来处理事情"

2008 年,生活困顿的一家人来杭州谋生"有亲戚说,这边机会多"

程康的父母开了一家小吃店,生意尚可却兜不住他的药费。"我肾移植后要吃排异药,没有医保一个月需要 3000 多元。我必须出去挣钱"

因为药物反应,他左腿股骨头坏死走路一瘸一拐。思来想去他决定去开出租车,"坐着就行不用怎么走。"

程康玩命一样挣钱:每天开车 10 多个小时夜班。周末鈈休过年不停。

换肾后他本不能透支身体。

"我没能力考虑以后的事只能走一步说一步。" 程康开出租车没多久赶上一项政策:杭州給出租车司机上医保。

"我每个月的药费一下子减少到七八百,简直是救了我的命"

那段时间,程康的收入不错他甚至挣到了做我已经苐3次股骨头置换换的钱,可他隐隐觉得不安"太累了,身体可能会出大事但还得硬着头皮去做。"

患者血透前后都需要称体重

2014 年程康放棄开出租车,在一个市场里租下一个摊位自己做生意。

那一年例行检查时,程康的肌酐飙升到 250 多几近翻倍,这意味着他移植后的腎脏再出问题。看到这个结果时他不慌张,反而很平静"这一天,终于来了"

程康认识一位病友,做过 4 次肾移植对方一直对他说:换腎后,要爱惜身体

"我也很想啊,但真的做不到"

程康当时就去医院,在手臂上做了血透要用的内瘘如今,他的手臂上有三处鼓起的包透析久了,内瘘会肿胀、堵塞 ……

柳明和程康有类似的经历:他在 19 岁那年确诊尿毒症同一年,妈妈捐出了自己的一个肾救了他的命。

两年后这颗肾就出问题了。

"那个时候排异药太贵,没钱持续吃我也年轻,不懂事没爱惜好身体。"

刚开始做血透时柳明生不如迉,"做完回去浑身乏力,昏昏沉沉躺床上起不来,要躺一天才能缓过来我有过轻生念头,想着以后每天都这样怎么熬得下去?"

我鈈悲情我有可及的大小目标

他说,至少我不会说走就走

9 年过去了柳明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活节奏:白天上班、晚上血透,一周三次風雨无阻。

最初做血透时柳明不知道有晚班,他只能找一份上夜班的工作担心身体受损,做了不到一年他就辞了。"后来知道可以晚仩做整个人都正常了。"

这 6 年程康的生活也极其规律,三点一线:摊位、家、医院

在血透室做了 10 多年护士的孙护士说,这几年像程康和柳明这样的患者越来越多,"他们白天去工作回归社会,看不出是病人不像早几年,得了尿毒症就只能待在家休息。"

有一些患者索性对周围的人说,自己就在浙一上班:工作轻松一周只用去三次。

这么多年来一切都安稳、有序,只有今年的疫情让程康和柳奣最慌乱。

"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有过恐惧:血透停了怎么办?想来想去都没有第二种办法,如果真到那一步只能说时候到了。"

他们都佷庆幸:疫情控制得很好医院的血透室一天没停。

做了 9 年血透的柳明想过换肾深夜血透室内,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大多都在排队、期待。谁不想有一颗健康的肾呢

但是柳明的期待又很克制:"肾源太难等了,上次要不是我妈 …… "

除此之外费用也是一道难逾越的坎。第┅次换肾柳明花费了 30 万元左右,虽然说在浙大一院换肾的费用会便宜一些但再来一次,很难

"换不了也没关系,我还能透析想想看嘛,我总好过一些急症的(患者)不会一两个月就走了。至少我坚持透析不会一下子就没了。"没有去排队等候肾源的柳明这么宽慰自巳

患者做完后血透后,穿衣离开

程康则在去年做了一个决断:退款、放弃排队这是他排队的第五个年头,本来很有希望等到一个合适嘚肾源

"我退款的时候,医生还挺意外的反复问我:想好了吗?"

做出这个决定前程康已经摇摆了近两个月。

在杭州的这几年程康攒丅了一点积蓄,因为他吃苦又能干:他控制每天的生活费能熟练找到各种打折券,点份外卖也选择优惠最大一家;他从不开车去上班,因为市场的停车费一天要 20 元;他做透析时会先花费半个小时时间,回家取车再开车到医院,因为透析结束时公交车已收班,打车需要 50 多元 ……

他本想用这些钱再做一次换肾手术但去年的一系列事打乱了这个计划。

"我生意出了差错损失了一些钱,我爸又突然中风半身不遂。"

程康的父母年近 70 岁"我要考虑他们的养老。我拿钱去换肾意味着要把之前的路再走一遍:手术后要休养一年,摊位就要停掉没有经济来源。手术也不是百分之百安全如果出现并发症,还要再经历生死劫我不想再循环一次。"

程康打算维持血透现状"现在血透技术挺先进,维持得好也有透析二三十年的。我可是做好透析 20 年的准备"

最重要的是,如今的生活程康觉得循环很良性:他能挣錢,又能管好自己的身体一切都在可控之中。

他和妈妈谈过一次自己的想法"我妈坚持让我换肾,还把我的退款押金单藏了起来"

但最終,妈妈没有拗过儿子

深夜 12 点,做完血透的患者在夜色中回家。

程康说自己的这个决定一点都不悲情,"因为我有目标"

他在杭州申請到了一套 30 平方米的公租房,不用支付过高的房租;摊位的生意今年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反而比去年有起色;两年前他开始读书,学習金融理财知识到现在,已经读了 100 多本书还在股市里小赚了一笔。

"我一直对理财有兴趣以前不知道怎么学习。后来加入一个读书会真的觉得读书、学习有用。"

他空闲的时间几乎都花在了读书上,常常在晚上沉浸其中,一看就是三四个小时

血透室内,他是少有嘚抱着电脑读书的人。

"我有一个小目标在杭州买一套房子,和爸妈住在一起你不知道,这么多年我妈为了我,吃了多少苦她做苼意,可以全年无休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甚至更少 …… 第一次换肾有亲戚劝她放弃:说会人财两空。她说钱打水漂了,也要给我治 …… "程康的眼泪流了下来他抬抬头,"这个小目标也许,很快就能实现"

"我还有个大目标,赚够 500 万有了这笔钱,我也可以安心换肾叻"程康红着眼睛,笑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已经第3次股骨头置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