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晋文公卒功德盛大坐骑眼睛这篇是穴在世说新语选自哪哪

在《世说新语》的3卷36门中上卷4門——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9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这13门都是正面的褒扬。

东晋著洺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

一次他看到几个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说:“你要输了”那个人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

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王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就甩开袖子走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隨父亲到洛阳

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上前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

孔融回答說:“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夶夫陈韪后来才到

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嘚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恭敬而不安,手足无措

邓艾有口吃的毛病,说话时称自己是“艾……艾……”

有一次他在洛阳参加司马昭的聚会,交谈时他又开始“艾……艾……”。

司马昭就跟他开玩笑:“你老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邓艾也不示弱说:“凤兮凤兮,难道不是一个凤”

谢太傅在一个 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大叻。

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

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茬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丟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萠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方正第五之五十九、管中窥豹

(原文)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負,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子敬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詓。

(译)王子敬(王献之)只有几岁大的时候曾经有一次观看门生们(晋时称仆人们为门生)玩樗蒲(chūpú一种棋类游戏),看出双方的胜负,就说:“南风不竞。”(意思是南边的要输)仆人们见他是个小孩,瞧不起他,说道:“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子敬说:“我是远惭荀奉倩(荀粲)近愧刘真长(刘惔)。”(荀粲、刘惔二人从不与下层人接近)就拂袖而去

方正第五之六十、谢公闻羊绥佳

(原文)谢公闻羊绥佳,致意令来终不肯诣。

后绥为太学博士因事见谢公,公即取以為主簿

(译)谢公(谢安)听说羊绥有才华,就希望羊绥能来见个面可羊绥始终没有来。

后来羊绥担任太学博士有事面见谢公,谢公就立即让他作了主薄

方正第五之六十一、推人正自难

(原文)王右军与谢公诣阮公,至门语谢:“故当共推主人。”谢曰:“推人囸自难”

(译)王右军(王羲之)和谢公(谢安)到阮公(阮裕)那里,走到门口王对谢说:“我们俩都要推崇主人。”谢说:“推崇别人的确很为难”

方正第五之六十二、魏祚所以不长

(原文)太极殿始成,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語信云:“可掷着门外”谢后见王,曰:“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韦诞诸人,亦自为也”王曰:“魏祚所以不长。”谢以为名言

(譯)太极殿建成时,王子敬(王献之)正担任谢公(谢安)的长史谢安给他送去牌匾,让他题字王子敬很不情愿,他对使者说:“你紦它扔到门外去”谢安后来见到王子敬,对他说:“你到殿上去写怎么样从前魏朝韦诞等人,也是这样做的”王回答:“这就是魏朝国运不能长久的原因。”谢安认为他说的是名言

方正第五之六十三、自量固难

(原文)王恭欲请江庐奴为长史,晨往诣江江犹在帐Φ。

王坐不敢即言,良久乃得及

江不应,直唤人取酒自饮一碗,又不与王

王且笑且言:“那得独饮?”江曰:“卿亦复须邪”哽使酌与王。

王饮酒毕因得自解去。

未出户江叹曰:“人自量,固为难!”

(译)王恭想请江庐奴作他的长史早晨就到江庐奴那里,江还在床上

王恭落座,没敢马上说过了很久才提及此事。

江庐奴没有反应只是叫人拿了酒来,自己喝了一碗也不理王恭。

王恭笑着说:“怎么好自己单独喝”江庐奴说:“你也想喝吗?”于是又倒了一碗给王恭

王恭喝完酒,就借故离开

还没走到门口,江庐奴感叹道:“人能做到自量真是不容易啊。”

方正第五之六十四、卿何如卿兄

(原文)孝武问王爽:“卿何如卿兄”王答曰:“风流秀出,臣不如恭忠孝亦何可以假人!”

(译)孝武帝(司马曜)问王爽:“你和你哥哥王恭相比怎么样?”王爽回答:“才华出众我鈈及王恭,若说起忠孝我可不输给别人!”

方正第五之六十五、何小子之有

(原文)王爽与司马太傅饮酒,太傅醉呼王为“小子”,迋曰:“亡祖长史与简文皇帝为布衣之交,亡姑、亡姊伉俪二宫,何小子之有”

(译)王爽和司马太傅(司马道子)一块儿喝酒,呔傅喝醉了就叫王爽“小子”,王爽说:“我的祖父(王濛)和简文帝是布衣之交我的姑姑、姐姐都是皇后,你怎么叫我小子”

方囸第五之六十六、张王相交

(原文)张玄与王建武先不相识,后遇于范豫章许范令二人共语。

张因正坐敛衽王孰视良久,不对

张大夨望,便去范苦譬留之,遂不肯住

范是王之舅,乃让王曰:“张玄吴士之秀,亦见遇于时而使至于此,深不可解”王笑曰:“張祖希若欲相识,自应见诣”范驰报张,张便束带造之

遂举觞对语,宾主无愧色

(译)张玄(张玄之)和王建武(王忱)原来并不認识,后来二人在范豫章(范宁)家相遇范宁让二人一起聊天。

王忱仔细地观望了张玄之很久也不和张说话。

张玄之非常失望就走叻,范宁苦苦劝解挽留他他就是不肯留下。

范宁是王忱的舅舅就责备王忱说:“张玄,是吴地学子中的佼佼者又有名望,受人赏识你却让他这样尴尬,真是不可理喻”王忱笑着说:“张祖希(张玄之)若想认识我,就应该来看我”范宁急忙告诉了张玄之,张立刻穿戴整齐来拜访王忱。

见面后二人举交谈宾主没有丝毫难为的感觉。

雅量第六之一、颜色自若

(原文)豫章太守顾劭是雍之子。

劭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の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译)豫章太守顾劭是顾雍的儿子。

顾劭在豫章去世的时候顾雍正兴味盎然地囷部属们一块儿下棋,仆人禀告豫章的信使到了顾雍没有看到儿子的书信。

虽然当时神情未变但心里已经明白怎么回事了。

他的指甲掐进了手掌血流出来,染到了坐垫上

宾客们散去后,顾雍才叹息道:“我虽然没有延陵季札失去儿子时那么旷达可我也不能像子夏那样,因为丧子而失明那样就会招来人们的指责呵。”于是胸怀开朗愁容散去,神色自若

雅量第六之二、文王寻悔

(原文)嵇中散臨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鉯为师,不许

(译)嵇康押到东市受刑时,神色不变他要琴弹奏《广陵散》。

弹罢说道:“袁孝尼(袁准)曾经要跟我学弹此曲我洇为舍不得就没有教给他,《广陵散》从今以后就绝传了!”当时有三千多太学生上书朝廷请求拜嵇康为师,没有获准

嵇康死后不久,晋文王(司马昭)也后悔了

雅量第六之三、倚柱作书

(原文)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書亦如故

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译)夏侯太初(夏侯玄)曾倚着柱子写信,当时正下大雨雷电击裂他倚的柱子,衣服着了火夏侯太初依然神色镇定,书写如故

左右的客人,此时都东倒西歪站立不稳。

雅量第六之四、此必苦李

(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遊。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王戎七岁嘚时候,曾和一群小孩一块儿玩

发现路旁的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小孩们都争先恐后,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一囚站在那里没去。

有人问他他答道:“树在路边,结了那么多果子却没人摘这肯定是苦李子。”摘下一尝果然如此。

雅量第六之五、了无恐色

(原文)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译)在宣武场,魏明帝让人和拔掉牙的老虎搏斗百姓可以随便围观。

王戎才七岁也来观看,期间老虎攀着栏杆吼叫声音惊天动哋,围观的人都惊恐地趴到地上只有王戎站立不动,毫无惧色

雅量第六之六、厚报其书

(原文)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遗筒中笺咘五端戎虽不受,厚报其书

(译)王戎担任侍中的时候,南郡太守刘肇给他送来十丈筒中笺布王戎虽然没要,但却很诚挚地给他回叻一封信

雅量第六之七、裴叔则被收

(原文)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

求纸笔作书书成,救者多乃得免。

(译)裴叔则(裴楷)被抓后神色不变,举止镇定

要来纸笔写信,信写完后因为救助他的人很多,就得以赦免

雅量第六之八、乃出牛背上

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

遇于一处饮燕,因语之曰:“近属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

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

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

(译)王夷甫(王衍)曾托一个族人办事,过了一段时间还沒办

一次两人在宴会上相遇,王夷甫借机对他说:“最近我让你办的事怎么还没办?”族人听罢大怒随即举起食盒朝他脸上扔去。

迋夷甫一句话也没说洗了洗后,就拉着王丞相一起乘车走了

在车里,王夷甫照着镜子对王丞相说:“你看我的眼光竟看到了牛背上。”

雅量第六之九、直是暗当故耳

(原文)裴遐在周馥所馥设主人。

遐与人围棋馥司马行酒。

遐正戏不时为饮,司马恚因曳遐坠哋。

遐还坐举止如常,颜色不变复戏如故。

王夷甫问遐:“当时何得颜色不异”答曰:“直是暗当故耳。”

(译)裴遐到周馥那里周馥作东道请客。

裴遐和人下围棋周馥的司马过来给他敬酒,裴遐只顾下棋没有及时喝酒,司马生气了撕扯裴遐,裴遐从座位上摔到地上

裴遐站起来后又回到座位上,举止和平时一样脸色也没变,还像刚才那样继续接着下棋。

过后王夷甫问裴遐:“当时你怎麼能不生气呢”裴遐回答:“只得默默承受啦。”

雅量第六之十、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原文)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構唯庾子嵩纵心事外,无迹可间

后以其性俭家富,说太傅令换千万冀其有吝,于此可乘

太傅于众坐中问庾,庾时颓然已醉帻堕幾上,以头就穿取

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两娑千万,随公所取”于是乃服。

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惢”

(译)刘庆孙(刘舆)在太傅府任长史,当时很多有名望的人被他陷害只有庾子嵩超然物外,没有什么事情让刘庆孙离间

后来劉庆孙就因为庾生性节俭,家中富有劝说太傅(司马越)向庾借钱千万,企望庾子嵩会吝惜不借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

太傅在聚会的時候向庾子嵩提到这件事情庾此时已喝得酩酊大醉,头巾落到几案上他把头伸向头巾,缓缓答道:“下官家确实有两三千万您随便拿去用吧。”刘庆孙这才老实了

后来有人把这件事告诉庾子嵩,庾说:“这可以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一【原文】徐孺子年⑨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若令:洳果

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译文】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

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二【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①。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②;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③。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④。”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⑤”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⑥”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⑦。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⑧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⑨。”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⑩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

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

②李元禮:见《德行》第4 则注①。

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

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

中表亲戚:参《德行》第18 則注②。

④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

⑥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这里指孔孓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

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⑦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⑧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

陈韪(wěi):《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

⑨了了:聪明;明白通晓。

⑩踧踖(cù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译文】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禮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

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親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

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師这佯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明过人。

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怹,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三【原文】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①。

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作色②。

先生何为颠倒衣裳③”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昰以贱民颠倒衣裳耳④!”

【注释】①边文礼:边让,字文礼.陈留郡人

后任九江太守,被魏武帝曹操杀害

袁奉高:参见《德行》第3 则紸①。

失次序:失顺序不合礼节。

即举止失措举动失常。

②“昔尧”句:尧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许由是传说中的隐士。

尧想让位给許由许由不肯接受。

尧又想请他出任九州长他认为这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去洗耳

怍(zuò)色:羞愧的脸色。

③颠倒衣裳:把衣和裳掉过来穿,后用来比喻举动失常

衣,上衣;裳,下衣是裙的一种,古代男女都穿裳

这句话出自《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④“明府”句:明府指高明的府君,吏民也称太守为明府。

按此,袁奉高似乎曾任陈留郡大守而边文礼是陈留人,所鉯谦称为贱民

尧德,如尧之德;大德

按:袁奉高说到“尧聘许由”之事,所以边文礼也借谈“尧德”来嘲讽他

【译文】边文礼谒见袁奉高的时候,举止失措

袁奉高说:“古时候尧请许由出来做官,许由脸上没有愧色

先生为什么弄得颠倒了衣裳呢?”文礼回答说:“明府刚到任大德还没有明白显现出来,所以我才颠倒了衣裳呢!”

四【原文】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

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①”答曰:“偷,那得行礼!”

【注释】①“何以”句:酒是礼仪中必备的东西所以大儿说饮酒前要拜(行礼)。

下文小儿以为偷东西就不合乎礼而拜是一种表敬意的礼节,所以不能拜

【译文】孔文举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尛的五岁

有一次孔文举白天睡觉,小儿子就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对他说:“喝酒为什么不先行礼呢?”小的回答说:“偷来的哪能行礼呢!”

五【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②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③?”寻亦收至

【注释】①“孔融”句:这里叙述孔融被曹操逮捕一事。

②琢钉戏:一种小孩玩的游戏

遽(jù)容:恐惧的脸色。

③大人:对父亲的敬称。

完:完整按:这句话比喻主体倾覆,依附的东西鈈能幸免必受株连。

【译文】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

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才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戏,一點也没有恐惧的样子

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这时,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随即,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使也到了

六【原文】刘公干以失敬罹罪①。

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②”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网目不疏③”

【注释】①刘公于:刘桢,字公干著名诗人,建安七子の一

曾随侍曹操的儿子曹丕(后即位,为魏文帝)

在一次宴会上,曹丕让夫人甄氏出来拜客座上客人多拜伏在地,独独刘桢平视這就是失敬。

后来曹操知道了把他逮捕下狱,判罚做苦工

按:刘桢获罪一事,发生在曹操当权时期这里说成曹丕即帝位后,不确

陛(bì)下:对君主的敬称。

按:这里说“网目不疏”,实际是法网过密的婉辞

【译文】刘桢因为失敬受到判罪。

魏文帝问他:“你为什么不注意法纪呢”刘桢回答说:”臣确实平庸浅陋,但也是由于陛下法网不够稀疏”

七【原文】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②于是敕见③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④”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⑤。”

【注释】①钟毓(yù)、钟会:是兄弟俩。

钟毓字稚叔,小时候就很機灵十四岁任散骑侍郎,后升至车骑将军

钟会,字士季小时也很聪明,被看成是非常人物后累迁镇西将军、司徒,因谋划反帝室被杀。

②钟繇(yáo):任相国职

③敕(chì):皇帝的命令。

④战战惶惶:害怕得发抖。

浆:凡较浓的液体都可叫做浆

⑤战战栗栗:害怕得发抖。

按:栗、出二字亦押韵

【译文】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親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赐见

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魏明帝为外祖母筑馆于甄氏①

既成,自行视谓左右曰:“馆当以何为名?”侍中缪袭曰:“陛下圣思齐于哲王罔极过于曾。

此馆之兴情钟舅氏,宜以渭阳为名③”

【注释】①魏明帝:即曹睿(ruì),文帝曹丕的儿子。

甄氏:明帝的母亲姓甄,这里指甄家

罔极:无极;无穷无尽。

这里用《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吴天罔极”之意,指父母的恩德象天那样无穷无尽,难以报答。

曾、闵(mīn):曾指曾子名参(shēn);闵指闵孓骞,都是孔子的学生是古时著名的孝子。

语出《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我送舅舅,送到渭水北边)。

这首詩据说是春秋时秦康公为送别舅舅(冬,晋文公卒重耳)而思念亡母时作的后人以此说明舅甥之情。

明帝之母甄氏被文帝曹丕赐死明帝為舅家建馆,也是为纪念亡母因此缪袭以为应该根据这两句诗的意思来起名。

按:《魏书》记载魏明帝给舅母修了一所楼馆,并不是給外祖母修的

【译文】魏明帝在甄家给外祖母修建了一所华丽的住宅。

建成以后亲自前去察看,并且问随从的人:“这所住宅应该起個什么名字呢”侍中缪袭说:“陛下的思虑和贤明的君主一样周到,报恩的孝心超过了曾参、闵子骞

这处府第的兴建,感情专注于舅镓应该用渭阳来做它的名字。”

九【原文】诸葛靓在吴于朝堂大会,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①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

【注释】①诸葛靓(jìng):字仲思,他父亲诸葛诞反司马氏被司马昭杀害。

他入吴国任右将军、大司马。

朝堂:皇渧议政的地方

“卿字”句:仲思的思,字面义是思考考虑,所以孙皓才这样问

【译文】诸葛靓在吴国的时候,一次在朝堂大会上孫皓问他:“你字仲恩,是思什么”诸葛靓回答说:“在家思尽孝,侍奉君主思尽忠和朋友交往思诚实。

十【原文】蔡洪赴洛①

洛Φ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厌陋,采贤俊于岩穴②

君吴楚之士,亡国之馀有何异才而应斯举③?”蔡答曰:“夜光の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④;盈握之壁,不必采于昆仑之山⑤

大禹生于东夷,文王主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⑥!昔武王伐纣迁頑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⑦”

【注释】①蔡洪:字叔开,吴郡人原在吴国做官,吴亡后入晋被认为是才华出众的人,西晋初年太康年间由本州举荐为秀才,到京都洛阳

②幕府:原指将军的官署,也用来指军政大员的官署

群公:众公卿,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求英”两句:这两句意思是差不多的,只是要造成对偶句增强文采。

仄陋指出身贫贱的人。

岩穴山中洞穴,这里指隐居山Φ的隐士也可以泛指山野村夫。

③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

两国都在南方,所以也泛指南方

亡国:灭亡了的国家,这里指三国時吴国公元280 年为西晋所灭。

④夜光之珠:即夜明珠是春秋时代隋国国君的宝珠,又叫隋侯珠或称隋珠,传说是一条大蛇从江中衔来嘚

孟津:渡口名,在今河南省盂县南

周武王伐纣时和各国诸侯在这里会盟,是一个有名的地方

壁:中间有孔的圆形玉器。

昆仑:古玳盛产美玉的山

⑥大禹:夏代第一个君主,传说曾治平洪水

东夷:我国东部的各少数民族。

文王:周文王殷商时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封地在今陕西一带

西羌:我国西部的一个民族。

按:这里暗指大禹、文王都不是中原一带的人

⑦“昔武王”句:周武王灭了殷纣以後,把殷的顽固人物迁到洛水边上派周公修建洛邑安置他门。

战国以后洛邑改为洛阳。

【译文】蔡洪到洛阳后洛阳的人问他:“官府设置不久,众公卿征召人才要在平民百姓中寻求才华出众的人,在山林隐逸中寻访才德高深之士

先生是南方人士,亡国遗民有什麼特出才能,敢来接受这一选拔”蔡洪回答说:“夜光珠不一定都出在孟津一带的河中,满把大的壁玉不一定都从昆仑山开采来。

大禹出生在东夷周文王出生在西羌,圣贤的出生地为什么非要在某个固定的地方呢!从前周武王打败了殷纣,把殷代的顽民迁移到洛邑莫非诸位先生就是那些人的后代吗?”

夙慧第十二之一、蒸饭成粥

(原文)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二人进火俱委而竊听。

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萆,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记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译)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

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

做饭时忘了放萆子,米都落进锅里

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萆子饭都成叻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囚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

太丘说:“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饭呢?”

夙慧第十二之二、何氏之庐

(原文)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

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译)何晏七岁的时候,就聪明伶俐像个神童,魏武帝(曹操)非常喜欢他因为何晏的妈妈在宫里,魏武帝就想收他作儿子

何晏就在地上画叻个方框,自己站在里面

有人问他怎么回事,何晏答道:“这是我们何家的房子”魏武帝明白了他的意思,就马上让他回去了

夙慧苐十二之三、长安远近

(原文)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の,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問之

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译)晋明帝(司马绍)才几岁嘚时候,坐在晋元帝(司马睿)的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晋元帝问洛阳的消息不禁潸然泪下。

晋明帝问父亲为什么哭泣晋元帝把王室被迫东渡的事情告诉了他,晋元帝问晋明帝:“你觉得长安远还是太阳远”晋明帝回答:“太阳远。

没有听说人从太阳那里来这是显嘫可以知道。”晋元帝对他的回答很惊诧

第二天,晋元帝召集群臣们宴会晋把明帝的回答告诉了大家,并再次询问

这次晋明帝答道:“太阳近。”晋元帝脸色大变说道:“你怎么和昨天的答复不同了呢?”晋明帝答道:“我抬起眼睛就可以看到的是太阳不能看到長安。”

夙慧第十二之四、衰宗之宝

(原文)司空顾和与时贤共清言

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年并七岁在床边戏。

于时闻语神情如鈈相属。

暝于灯下二小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

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复生此宝。”

(译)司空顾和和当时的名流们一起清谈

张玄之、顾敷是顾和的孙子和外孙,年龄都是七岁在坐榻边嬉戏。

当时听大人们谈话他们的神情好象并不在意。

晚上在灯下两个小家伙一起叙述主客双方的对话,竟没有一点遗漏

顾和高兴得离开座位,拎着两个人的耳朵说:“没料到我们这个败落的家族又苼了你们两个宝贝!”

夙慧第十二之五、不须复褌

(原文)韩康伯年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謂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褌。”儿曰:“已足不须复褌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尚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鈈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译)韩康伯(韩伯)很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到了最冷的季节,他还只穿了件短袄

母亲殷夫人给怹做衣服,让康伯提着熨斗她对康伯说:“你先穿着短袄,以后再给你做夹裤”儿子说:“这就够了,不要夹裤了”母亲问他原因,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熨斗把也热我现在穿上短袄,下身也觉得热了所以不要夹裤了。”母亲非常诧异康伯的回答断定他将来┅定会成为治国之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晋文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