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问下为什么我一打开游戏本跑分排行或者一跑分BIOS和电脑助手都显示cpu温度90多度,但是我

2020年1 月 7 日早晨六点AMD 在 CES 2020 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 7nm 锐龙移动处理器。这是全新的4000系列包含了U和H两种规格类别,面向不同散热设计的笔记本产品

本篇文章会介绍一下这个系列的產品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PS:由于最近项目上有很多事情,测试的内容不够完全后续或许会补上,请谅解

这两年ryzen架构的产品大放异彩但这主要是集中在桌面CPU平台。笔记本的锐龙是从U开始的虽然相比之前的APU有很大进步,但跟同时代的intel对比还是有点力不从心续航和性能上都囿些欠缺。

标压H系列之前有文章介绍过实质上,这是一个MKT的“标压”本质是低压U提高TDP的换名

从之前的测试来看,U的核显性能还可以哏icelake的EU)相近,但后者能耗比显著好于前者并且前者的CPU性能不理想,单核效率较差3750H也就能和低压U玩玩,跟游戏本跑分排行本标配的H没法比所以当时的市场中AMD只能混低端,靠价格取胜

估计AMD也知道这样不是个事,ZEN2架构得到消费者认可后便马不停蹄的将移动版也设计了出来,这便是锐龙4000系列

说起来AMD确实很赶去年6月份的时候也只是PPT,直到9月份后才真的有了样品并且样品每一版都会有大幅的提升,一下子从“看起来还行”变成了“给力”

上图是低压U的所有规格(消费类)所有规格实际都是一种die,原生8核基础上阉割而来AMD区分高低端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核显规格,最高配的4800U是8cu的Vega4700U则是7cu,4600U和4500U都是6cu最低配的4300U则是5cu。

似乎少了4C/8T的规格

不,实际是有的只是它给了商用类的锐龙pro系列

换个角度,除了U其他的CPU刚好和商用类是一一匹配的关系,只差了个超线程

所以才会显得很乱,4600U和4700U让人觉得定位不够清晰

看完低压U洅看一下标压H的。标压的整出来两个类别H和HS,看起来主要是TDP的差异不过说实话之前一只都没有HS这个说法,民间传闻这是华硕定制的产品目前没有得到AMD的官方承认,最近的文档更新出现了4900HS看起来这个说法应该是假的。

如果将4600U去掉4800U定位成R9,H和U系列的主要差别是超线程囷TDP了至少纸面参数是如此

我手上没有R9-4900H和R3-4300U的机器,这两个型号的相关截图也就没有了

先看U再看H,从高到低

目前应该还没支持4000系列不过等等估计就有了

除了这些参数,还有一些也会影响性能的项目同样很关键,只是可能用户没办法解锁:

第三个在intel平台也很常见很多机器到94度不上去就是因为有这个

前两个电流墙是无法被感知的,如果设定很低即便你的频率能跑满,性能也会莫名其妙的下来但是这个設定跟你机器的供电设计是强相关,无脑解锁使用可能会导致主板烧毁等后果需要慎重。

有一个好消息是Hwinfo可以完美识别新一代锐龙4000的功耗等信息了,本章介绍的数值也能查询到但是以百分比显示的,实际运行数值在上方可以反推算出来。

(不过坏消息是AMD的固件一矗在更新,新版本的BIOS又不能让hwinfo识别完全了只有功耗频率等比较基础的信息)

这里总结了DPTC里定义参数的取值范围,但这仅仅是参考值实際使用工具设定的范围远比这个大得多

看过所有设计文档后,我觉得这一代的低压U和标压H本质上还是一个产品只是固件不同而已(PI Code),通过一些设定总能让低压U跑到标压H的水平。

在早期ES阶段测试时发现,4800U的单线程分数比4800H还低

单线程测试功耗不高排除散热影响,4800U当时昰//p/adwnpr3k/

改完后内存响应时间有了显著的改善,这个延迟比4800H都小了很可以

不管是核显分数还是物理分数,4800U都有显著的提升不过在R15/R20测试中,這个区别没有那么大因为FCLK在auto时这个场景是识别为最高频率的,而3Dmark系列就不会只能800或1066mhz。

鉴于这个显著影响性能后续的测试都在强制FCLK=1600MHz下進行(实在是没那么多精力再全部重测一遍)

前面铺垫那么久,终于可以展示数据了……

PS:图中的性能都是基于解锁功耗墙下测试的结果但由于机器本身散热限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频情况实际平均下来的功耗和频率都有注释,与第一章提到的频率作等比例换算可得箌理论最大性能

先对比一下R15/R20的分数新一代的锐龙4000可谓一骑绝尘,多线程成绩令人非常满意

  • 同规格下锐龙4000性能比intel强,功耗比intel低

只看R15/R20肯定鈈够客观咱们再看看加上物理分数的表现

PS:因为没时间,4600H和4800H没测带独显下的物理分数可以按照5%-10%提升来预估。

不得不承认AMD在物理分数仩确实赶不上intel,相比R15/R20都有不同程度的缩水一来是因为锐龙4000的L3缓存较少,二来就是单核和多核没有区分频率导致单线程性能吃亏

以往AMD的CPU茬游戏本跑分排行性能上都不理想,这次算是彻底翻身了可喜可贺。

以上都是最大性能(极限散热)下获取的数据用户可能更关心在限制TDP下的性能,这里也汇总了一个列表可以参考一下:

PS:参考第二章的知识,将fPPT/sPPT/STAPM均设定为统一值使得CPU的实际运行功耗完全等于标称的TDP,嘫后用Cinebench R15测试得到上图

可以看到低压U确实有特殊优化(这里仍然是强制FCLK=1600MHz),在15W的功耗下明显好于标压H但是随着功耗提升,这个差距越来樾小最后低压U因为散热瓶颈输给标压H。

横向来看25/35W下的锐龙4000表现都很不错,相比intel真的是好了太多

CPU方面很理想是因为有ZEN2架构的加持,核顯方面第一章有介绍过规格上相比于上一代R7-3750H是缩水的,实际性能也会Yes么

先看4600H和4800H的表现,虽然4600H仅有6组CU(384SP)但凭借更高的频率和内存带寬,使得性能上比原来10组CU的R7-3750H还高同样也超过了icelake的最高配1065G7的核显,4800H则直接超过了MX150标准版的跑分非常的令人意外。

缩规格还能提升性能這是为什么呢?

上一代R7-3750H虽然规格频率都挺高的,但实际运行时总会出现不明原因降频的情况:

DDR4还有个巨大且很有意思的改变,也和效能有关那就是Bank Group:
prefetch不需要等待另一个group,所以是短的delay,也就是tCCD_S一般是4。Group内部每次都要等待一个更长的时间,也就是tCCD_LtCCD_L随不同频率各不相同。
如果我们的数据十分凑巧都分布在不同的group中,Bank Group会带来巨大的性能提升最好情况下,2个bank groups和16n prefetch的提升一样4个bank groups和32n prefetch一样。如果我们的数据刚恏都在一个bank group中频率又十分高,最坏情况bank group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借助Bank interleave我们的实际情况一般在最好和最坏之间。
DDR4借助核心频率的提升和bank group性能提升不少。即使PC4-12800和PC3-12800相比无论功耗和性能,都有不少提高
这个DDP是Dual Die Package的缩写,简单理解就是双核心封装其实就是双核。而这个双核应該是基于DIE的真双核而不是基于chip的胶水双核。所以使用了DDP技术的颗粒应该在长宽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在芯片的厚度上有所增加,但是是基於die的堆叠因此厚度也不会超过太多。

从其他地方找到的一个解释使用这个技术是在当前的工艺无法满足更高密度时使用的,将两个颗粒装在一起实现翻倍的单颗粒容量。由于DDR4内存有bank group使用DDP工艺后也就翻倍了bank group,性能自然就会有提升

现在读者应该理解为啥前面的显卡天梯图里标注SDP和DDP了吧?

从DDP描述的工艺来看这个显然是成本较高的,当内存厂商有能力直接做更高密度的颗粒时肯定就会放弃DDP工艺,采用SDP笁艺来降低成本现阶段的DDP内存估计也会越来越少

其实这个是被带偏了,不是标压H这样而是标压H配的是插槽内存,不是板载内存

所以洳果标压H用了板载,结果也会跟低压U一样的

所以未来所有的AMD笔记本评测&测试,不标注板载SDP/DDP和插槽的基本就没啥参考的意义了,没法横姠对比这也就是为啥要在天梯图里标注出来这个信息,很关键(FCLK也是同样的道理)

好了,DDP内存讨论到底为止现在才刚看完跑分,咱們接下来看看实际游戏本跑分排行中的表现

PS:L4D2是最高画质巫师3为中画质,看门狗2为低画质

求生之路2中锐龙4000系列全都打不过低功耗版MX150最接近的4800H也还是差了快10帧,这个游戏本跑分排行中基本上所有核显都不行比较吃内存/显存带宽。

巫师3中4500U用SDP内存都可以打过R7-3750H,换了DDP内存的4600U/H仳低功耗版MX150还好一点这个游戏本跑分排行主要吃GPU,不吃CPU和带宽所以各种核显都比较理想。

DDP和SDP/Slot的性能比较中求生之路2中带宽明显让vega核顯瓶颈了,4800U甚至还不如4600U而巫师3和看门狗2里4500U是89%的性能,4700U是87%的性能缩水幅度也是很明显的。

功耗实在不想做那个图了给你们汇总一个表吧……

可以看到,低压锐龙U的功耗控制的很不错去年测过的R7-3750H和i7-1065G7在游戏本跑分排行中都有30W左右的发热,而4800U最高也不过32W

标压H的功耗明显要高于低压U,应该是在游戏本跑分排行里没有刻意限制CPU的频率这样会带来性能的提升,但从4600U和4600H的最终帧数来看似乎并不是很值得。

上面嘚内容应该会劝退绝大部分用户这里总结点关键信息,方便大家掌握:

终于写完了先开始我是没想到低压U会有这么多坑,各种奇怪限淛把CPU和核显的性能搞的乱七八糟再加上各家DPTC的差异性,未来的锐龙本一定会是千奇百怪有可能会出现你买的4800U甚至不如人家4600U的情况,务必要做好购买前的准备工作

题外话,第四条的情况最让我无语目前各大品牌应该都是混用DDP和SDP内存的,这不就意味着用户买机器就跟买彩票一样去猜么其他啥都不变,就只是板载的内存不一样凭空就多出10%以上的性能,谁愿意接受买到SDP内存的机器

还是插槽好,可惜轻薄本基本没这玩意了SDP和DDP理论上在intel平台也会出现,LPDDR4X里或许也有这个情况太有意思了……

题外话2,文中的测试都是基于DDR4-3200下进行的LPDDR4X-4266因为FCLK问題肯定会损失性能,但核显对延迟没那么敏感显卡跑分和游戏本跑分排行帧数肯定还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但可能不如LPDDR4X-这个最佳的FCLK不分频臨界点

或许后续会有厂商出面解决低压U的FCLK分频问题,用LPDDR4X-3600+DDP应该就能看到4800U最强的水平了

全文到此结束,intel的文章我不想写了没啥意思,看看大家的反馈

去年2019年CES的时候NV发布了基于图灵架构的全新20系移动版RTX显卡,随后又在4月份与intel一同更新了GTX产品线一直以来NV都是先在桌面平台上更新显卡,随后再发布移动版对应型号但昰台式机Super系列早在去年7月就出现了,笔记本上却迟迟不见让人等的心力憔悴。

好在最终NV没有放鸽子笔记本显卡随着AMD/Intel新平台的到来也如願更新了,本篇文章就是带大家来看看新显卡到底有多大的提升。

PS:上面第一篇链接里讲了TGP和Max-Q的基础知识建议先看完后再阅读下面的部汾,因为关联性都很高

去年的时候有讲到,Max-Q的显卡有一个认证符合NV认证的机型会额外给10W的功耗提升,使得显卡的性能更上一层(90W+10W)

鈳能是这个认证太难达到了,NV后来取消了这个强制要求把增加功耗的功能开放出来并且又多了5W,所以今年Max-Q显卡的上限就变成了90+15=105W

不过这個最大功耗的达成是有条件的,并非一直能保持这就要扯到PPAB功能最原始的目的了。

早期的时候OEM厂商发现游戏本跑分排行中显卡和CPU的功耗并不是一个稳态值,经常会出现CPU忽高忽低的情况而笔记本的散热设计是根据整体峰值发热来评估的,这就会导致厂商为了不让机器过熱而限制CPU的PL1(TDP)以及TGP的情况

而这种限制会很死板,两者都只有最大值比如50+85W(Y),如果游戏本跑分排行里某个场景下CPU用不到50W那么散热就是冗余嘚。

某些OEM(比如拯救者)就提出一个观点能否动态调节TGP的大小,与CPU的功耗相匹配只要同一时刻下总的功耗不高于散热设计就可以。这樣一来游戏本跑分排行中如果CPU功耗下来了,显卡就可以趁机提高TGP来获取更高性能同时也不会因为散热无法扛住而过热。

这个想法被NV采納了这就是PPAB的基本原理。

PPAB的机制就是侦测CPU功耗大小来适应性的增加显卡TGP数值。但由于供电原因PPAB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因为性能的原洇也不能无限制的减小最终也只有15W的范围可调。

并且因为是跨厂商的技术,目前仅仅在intel平台实现了且只能是在CPU=30-45W之间调节,大于45W时PPAB关閉小于30W时PPAB达到最大+15W,中间的PPAB数值=45-CPU功耗

注意,PPAB的技术是被动调节TGP并不能主动降低CPU功耗来增加TGP,而现阶段系统中的调度都是CPU优先级高所以只要游戏本跑分排行中吃CPU,那么PPAB几乎是看不到的毕竟现在的CPU功耗都没那么低,放开了跑很少在45W以下

根据实测如果手动用XTU等软件限淛CPU功耗到30W,使PPAB稳定最大值的话即便是吃CPU的游戏本跑分排行,只要显卡能上去也是要比没限制的帧数高一点毕竟游戏本跑分排行大部分還是看显卡性能的。

题外话AMD平台虽然不支持PPAB,但AMD和自家显卡也有类似的技术叫AMD SmartShift Technology,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这项技术的由来其实是为了解决Hybrid Mode和Discrete Mode切换需要重启电脑而诞生的。

在19年以前能够切换双显卡和纯独显的机型非常少,因为实现它需要更改主板设计增加MUX芯片,这都昰要加钱

一般厂商认为Hybrid Mode双显卡模式就已经足够“完美”,既能够在待机时关闭独显提升续航也可以在高负载下让独显满负荷工作让核显输出画面,性能几乎没有损失

Discrete Mode因为屏蔽了核显,独显待机时还要工作续航大打折扣,并不值得

具体两者的差异可以参考这篇文嶂:

厂商认为的“性能几乎没有损失”,其实是很多年前intel推广双显卡模式时撒下的弥天大谎那个时代或许是因为独显性能没有那么高,吔可能是只看了3Dmark的一系列跑分让厂商以为性能确实没有差异,然而实际上随便玩个网游(比如LOL或者CSGO)就会发现独显输出就是实实在在嘚强于双显卡模式,同样的硬件只是切换下模式就可以做到更好玩家早就发现了,可惜厂商一直都没有反应过来

去年拯救者全线增加MUX Switch,其实就是为了能够保证游戏本跑分排行本的根基——性能的最优方案至此厂商应该都发现了这个问题,今年会有更多游戏本跑分排行夲使用MUX design甚至可能普及。

但是普及时OEM(比如拯救者)也发现MUX Switch的最大问题就是需要重启解决,为此我们研发找了微软/intel/nvidia都未能实现不重启就切换的需求最终自己想办法,搭建了一个框架再寻求上游供应链的支持。

说干就干大框架的基本原理确定,接下来就是要完善细节叻这一完善,最终就成了NV的DDS技术了……拯救者也只是第一个支持的OEM而已组装厂嘛,没啥技术可言都是供应链技术。

当然DDS不是这么簡单的就能实现的,NV为了保证切换时尽可能的快屏幕模组、系统驱动、BIOS和VBIOS都需要同步配合支持,这项技术能够普及到游戏本跑分排行本Φ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其他品牌肯定也会做的只是这项技术要屏幕的硬件支持才可以,所以短时间内估计是看不到了

从高到低說吧,这次更新的显卡有点多

使用GPU-Z自带的小渲染可以观察RTX2080S实际的运行频率。2080S Max-Q最大能到1830MHz电压0.95V,一般Max-Q的显卡最大能到的是1860MHz@0.95V体质不同频率會稍有差异,电压都是最大0.95V

Max-P没截图,按照上一代2080的来看应该是MHz@1.05V温度上去后频率会缩水到MHz之间。

RTX2070(新版)N18E-G1R-MP(TU106)核心,流处理器2304SP显存256Bit GDDR6,容量8GB参数上跟去年2070一样的,但是核心代号变了频率也变了。桌面对应的是2060 Super2176SP的,少了一组SM实际上笔记本以前规划的也是2060S,如下图:

这顆核心叫N18E-G1R前面那个叫N18E-G1R-MP,不是一个核心估计NV这么做是觉得跟2070性能太接近了,不如一步到位直接不阉割SP了当打折处理的2070岂不是更好。

2070(New)有點意思Max-P显存频率不加,Max-Q频率电压配比不降仿佛就只是不同TGP配置差异的区别。

RTX2060(新版)N18E-G1-B(TU106)核心,流处理器1920SP显存192Bit GDDR6,容量6GB参数上跟去年2060┅样的,但是核心代号变了频率也变了,与2070新版的状况非常相似台式机已经没有2060显卡了,被2060Super取代

虽然PPAB是给Max-Q开发的,但2060新版也是支持PPAB嘚这意味着2060新版最大可以到115+15=130W的夸张级别,但目前看没有这样配置的机器出现

新版2060的频率电压是1935MHz@1.062V左右,TU106核心大概就是这个频率电压配比

新版2060虽然降低了显存频率,但是TGP从以前的80-90W扩大到了80-115W这一下就横跨S的Max-Q到Max-P的TGP范围,让以前那些散热设计达到115W以上的机器一下子可以提升更哆性能

它本来是去年CES就跟其他20系显卡亮相的,但中间一度取消了估计是老核心和N18E-G1-B都无法满足Max-Q的能耗比要求,最后以新核心的方式重新絀现

这个截图是超频100MHz后的,减去超频后的部分2060 Max-Q的频率电压是1830MHz@0.95V左右跟其他的Max-Q频率电压配比一致。

其实1650Ti还有一个大封装的版本N18P-G62-B(TU116)核心,规格和普通版没有区别只有Max-P版。但是这颗核心支持55-80W TGP可选80W频率高达MHz,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取消了目前只有55W TGP可选,所以实际上跟普通版昰没有区别的

这颗核心是新显卡里最折腾人的型号了,你看它后缀是MP2意味着它有两个废弃的版本,咱们来看看都是啥样的:

第一版N18P-G61呮有768SP,一看就知道跟原来1650显卡相差太大如果都叫1650的话必然会导致消费者的抵制。

第二版N18P-G61-MP加了128SP,变成了896SP乍一看跟最终版差不多,但实際上还有一个显著的参数区别——光栅化处理单元ROPS原本NV的想法跟上一代Ti一样,把流处理器阉割的同时ROPS也砍半这样性能就可以明显的拉開了。

然而最终NV还是把阉割掉的ROPS加回来了,大家猜猜是为啥

下一章性能测试就知道了。

经过多台机器的测试对比笔者发现新的1650是被囚为限制到了1785MHz最大频率上,一般体质的核心都是跑到0.912V有个别会加点电压但最高频率不会变。这意味着NV就是故意这么做的

显然不是,以湔的版本跟1650Ti是一样的配置那么这么做到底是为了啥?

今年加上去年更新的显卡规格型号复杂度比10系高出太多,相信很多人到现在还搞鈈清楚现在汇总成一个表格方便大家查阅

有些综合性的特点可以归纳一下:

再来一张跟桌面显卡放一起的,去掉过渡非量产的核心

对比桌面版笔记本显卡差异有这些:

  • 显存256Bit以上的没移动版,以前没有过以后估计也不会有

  • 2080S显存频率没有同步提升

  • 没2060S,多出来个降显存频率嘚新20702060型号也没有取消

  • 没有1650S,多出来个1650Ti规格上不如1650S好,1650型号也没有取消

PS:由于几乎每一款显卡都有好几种TGP的设定加上去年的显卡成绩,整体表格和对比图数据多到有点夸张需要读者仔细查阅。

数据太多了咱们按照不同核心来挨个讲解吧……

  • 新1650显卡的性能没得说,规格┅升一降最终比老版的1650还好了一点点表现不错

  • 95W的1660Ti不够理想,是因为80W下1660Ti实际运行频率已经到了1800MHz左右最大频率也不过是1890MHz左右(温度上去很難有1935MHz这种频率),边际效应导致TGP的提升意义不大

  • 但是配合超显存(11Gbps→13Gbps)新2060在115W下再次提升4.6%,最终比新80W多了13.9%的性能比1660Ti 80W强了24.7%,这个差距足够夶了这意味着2060在100W以上需要配合更高的显存频率才能发挥出潜在的性能,旧版采用了14Gbps规格有一定的道理

  • 115W的2070S太尴尬被105W MaxQ版本追上了,多出来嘚10W没有体现出任何优势

  • 2080S MaxQ部分相比原来的2080提升微弱相比2070S也只是多出来了10-15W的能耗比优势

  • 2080S据其他玩家测试,150W以上的Max-P版本提升非常少从规格看苻合逻辑(2944→3072SP,仅4.3%)

上一章展示了目前图灵架构显卡的各种乱象现在以“我比工程师聪明”系列闲聊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显卡天梯圖中笔者专门展示了前两个阶段1650工厂样品的表现,可以看到第一版768SP实在是太弱了连1050Ti都打不过,当初还以为这显卡会叫1650SE或者1650+或者1650V2(GTX460你懂嘚)

可惜NV就是头铁非得保持名字不变,那就只能再调整规格让N18P-G61再提提

于是第二版N18P-G61-MP来了,加到了896SP可是,为什么性能几乎没有变化128个鋶处理器是P上去的?

并不是因为显卡的性能并不是只由某个参数决定的,当某方面短板过于明显时不改变这个短板,改变其他参数就昰“感知不强”

16ROPS正是1650这张卡的短板,无奈下又推出了N18P-G62-MP2把ROPS变回32个,一下子性能给力了起来轮到1650Ti尴尬了。

ROPs一直以来都是容易被忽略的规格上一代1050和1050Ti的差距有ROPs因素,MX350性能相比1050缩水很多也有ROPs的因素

不知道MX350下一代的MX显卡是否还会阉割ROPs,如果是拿第一版768SP/16ROPs的去做64Bit只有8ROPs,那结果僦有点太美丽了……

初版的1650跟1650Ti相差了40%多这个差距还是能区分出定位的。然而1650最终调整到旧版的水平幅度瞬间缩减到7%,这个幅度说难听點就是不同TGP档位的差距而已根本没有到需要让消费者加钱买的地步,毕竟大家都不傻钱不是那么好挣的。

去年看到台式1650Super的时候我还幻想着笔记本也能这样大幅提升,1280SP配GDDR6显存怎么地也能搞个15-20%的提升

但是仔细想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首先,1650S是TU116核心与TU117核心不共板,低端遊戏本跑分排行本根本没办法直接拿来用这个情况实打实的影响了笔记本升级的可能性。

其次50W的TGP太低了,这个设定根本就不合理上┅代1050Ti是TDP控制,显存额外计算算下来TGP是64W(官网标的),结果这一代直接缩成50W这是几个意思?游戏本跑分排行本设计一般不会缩水散热其实NV放开到60W一点问题都没,可到现在都没放开这个口又一次断送1650Ti拉开差距的机会。

再次1650Ti还有个G62-B的大封装版本,原本是计划有55-80W的TGP可选范圍但因为它也叫1650Ti,同型号却有不同的待遇无法说服所有OEM厂商,最后就割掉了最后一个机会只有55W了。

今年最悲惨的显卡莫过于1650Ti距离1660Ti呔远,离1650太近市场定位失败的型号。

其实G62-B这颗显卡不应该叫一个名字小提一下规格跟台式1650S一样(1280SP/128Bit/12Gbps),现阶段主流游戏本跑分排行本都囿1660Ti的型号产品上兼容性其实没问题的,TGP改成60-80W名字改叫1650Ti Super,这一下就不一样了至少能很大程度上拉近跟1660Ti的差距,同时价格还能吸引到消費者购买

80-115W,这么大跨度却只用一种显存频率显然是不合理的去年2060是个失败的作品,与1660Ti性能拉不开价格倒是贵很多,加了90W的档位也无濟于事这一点NV肯定看在眼里。

去年评价新显卡的时候有这么一段话:

现在来看2060的调整非常符合去年吐槽的预期,NV还是听得进去劝的(ロ嫌体正直)只是可能还不够“聪明”

2060在100W后明显不能再用11Gbps这种显存规格了,带宽的短板越来越大如果能再恢复去年的14Gbps情况,W还能获得夶幅提升这多完美。

当然这么干会导致另外一个问题,显卡性能倒挂(2070 Max-Q哭晕厕所)或许考虑到这方面因素,2060不应该做的更好大差鈈差就行了。

N18E-G1R-MP为了维持住名字相比2060S多了128SP,没毛病但是Max-Q的频率电压配置令人奇怪,这个规格有必要加到1.05V电压么

以前笔者疯狂吐槽Max-Q的设計,因为最早一代的Max-Q做的太仓促频率限制太多,显存功耗没有调整Max-P直接降TGP甚至都能模拟Max-Q。

到现在为止NV在Max-Q做了这些功能:

  • 显存频率降低(电压从1.35V/1.2V降低至1.1V),给核心多留些功耗;

  • 限制最高电压(1.05V→0.95V)最大频率仅损失100MHz不到;

  • 支持多档位TGP调节,支持PPAB

这几点综合作用下,Max-Q显鉲的能耗比优势逐渐突出起来最典型的就是2070Super,105W甚至能干115W的Max-P

第二点是否能够提升能耗比目前无法验证,但个人感觉确实会有影响因为噺2070的Max-Q表现实在是有点差,90W的被115W 2060超频追上105W的跟115W拉开较大差距,不合理

不知道为啥NV非得要把新2070做成这样。

105W的Max-Q靠前面列的三点大幅优化了性能然而Max-P却啥都没优化硬上。众所周知显卡规格越高核心所需要的功耗也就越多。笔记本显卡的TGP就算是Max-P也只有115W这个时候如果显存功耗過高,就会实实在在的降低显卡整体性能甚至出现降频涨性能的情况。

80W的新2060靠降低显存频率提升了5%115W的新2070显存频率降了也有微弱提升,2070S難道不应该也降显存频率试试看么

2944SP到3072SP,这么大基数也才提升了128SP台式机是靠更高的显存频率+TGP来拉开差距,笔记本这两点都没有想想也知道提升不会很明显。

2080S和2070S Max-Q的差距表明2560到3072的流处理器差距其实在这么小的TGP下面很难拉开显著的区别。

每一年的旗舰卡Max-P跟Max-Q差距都是很明显嘚,毕竟多出来的50-100W功耗不是白吃饭的

想要做好旗舰卡的Max-Q性能,或许NV还需要更多的idea去调教比如再降低显存功耗,再整个特挑体质再提高频率电压配置。

新的显卡里有几个值得思考的借鉴的显卡:1660Ti 80W,WW。

这几张卡性能相对来说都比较理想再加功耗整体性能不明显,与湔后显卡差距也没问题很符合Max-Q的需求

通过对比log分析,笔者发现这几张卡实际运行频率都在MHz左右电压在0.85-0.9V之间,或许这样的频率电压配置才是适合能耗比最优化的调整。

1650限制1785MHz电压刚好是0.912V上限,有可能也是为了能够追上老1650而设定的

以上本章内容都是个人瞎扯,切勿当真

苐三章的数据再搬过来一下方便大家参考

吐槽环节上一章已经搞定了,这里写点对NV下一代的期望吧:

  • 希望别再搞1650Ti到1660Ti这种大跨度性能差距嘚显卡

  • 希望少点型号这么多显卡实际上用户也不会多买

  • 希望下一代中低端也能有大飞跃,以1660Ti为基准

  • 希望Max-P开放多TGP档位以及多用户模式下哽低TGP以及限制显卡运行的可能

今年的新显卡点评到此结束,明年7nm的安培架构令人期待

很早很早以前就想过以后出行需偠带这样一台笔记本,它轻薄不占地方携带方便,性能强悍是生产力工具~把目光放回到三个月前,为了参加北马顺便在北京玩半个月,我需要一台鈳以随身携带写文顺便修图的笔记本,预算2W,要求5年内不会被淘汰,最好还能升级配置官图微软SurfaceBook2酷睿i7/16GB/1TB/|

这篇来跟着懒猫看下如何拆解这台(应该是该型号的全网首拆

然后给ta的内存做个升级(4x32=128g,我们不做标题党

最后来个实际使用体验,顺便跑下各种软件

官方之前给的数据是对的,裸机应该是2.53kg起,这裏的是加了4根内存选购了别的配件的重量


在上篇文成功亮机后,放在角落落了一个月的灰,

双十一我又把ta拿出来,这次想先拆机看看内存插槽是什么样的,然后网购合适的内存换上

随手就拆了,拆机千万不要模仿!新手务必拍照,做好螺丝的分类

注意因为螺丝是磁吸固定取不下的

用工具稍微用力撬开外壳

为了介绍做了处理,内部工艺真的好看

A部分是6-芯 97瓦 锂离子电池 带快速充电技术? 搭配180W AC 适配器 7.4mm 挺香的

B部分是3个硬盘仓(自带占一個舱)

C部分是内存舱位,也是这次升级需要用到的地方,这里是DIMM A/C位置,现在看来还有2个应该在C面键盘下面

(128g 3200 可能固件暂时还没更新,有需要的更换的暂時别急着上,自带2x8g 2666 海内存

D部分是预留的WWAN3042移动网卡插槽(有需要的可以在官网购买订制时候添加上

来个内存/移动网卡插槽特写

来个硬盘舱的特写,仩面是拆开散热片的,背面蓝色的薄膜揭开就是硅胶,可以直接贴上,下面水印的那边就是自带的512的m.2 pcie的固态/固定的螺丝不小心滑丝了

?来个硬盘舱的特写,上面拆开的是散热片,背面Laird莱尔德的蓝色薄膜揭开就是硅脂,可以直接贴上,

下面水印的位置就是自带的512g m.2 pcie固态

固定的螺丝不小心滑丝叻,不过问题不大可以用滑丝取出器解决(现在也没打算换掉自带的

来个没处理的图,真的好看

来个没处理的图,真的好看

找来了7740的图,大家可以对仳看下

另外7740有个单独的电池盖是可以打开的

取下小螺丝,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时的键盘取不下来,还需要把排线给卸下来

取下小螺丝,但是需要紸意的是这时的键盘取不下来,还需要把排线给卸下来

如图这样将排线向上提就可以了

如图这样将排线向上提就可以了

电池取下,就能看到键盤的排线了

电池取下,就能看到键盘的排线了

小心取下5处排线(掀开保护盖,取出就可以了)

小心取下5处排线(掀开保护盖,取出就可以了)

拉开就好,键盤不需要全部取下来

拉开就好,键盘不需要全部取下来

这里就是内存的位置,取下右侧中间的螺丝

这里就是内存的位置,取下右侧中间的螺丝

散熱的地方再来个大图给大家看下

拆机看了内存槽,然后在淘宝找了一家店铺购入了三星的4根32g 2666(老板服务特别棒,深夜还跟我沟通


老板人很不错,下單的时候就跟我说了发顺丰航空特快,卖家是北京的

隔天就到货了,但不开心的是顺丰服务现在越来越糟糕了,

跟京东真的差距太大(没有对比就沒有伤害

未经允许就把东西直接丢在菜鸟驿站(好歹也给我放丰巢啊)在沟通无解发生多次后,我就投诉了

包装倒是没有太注意,报纸包着就发了過来

SAMSUNG三星,全球半导体技术引导者


Ⅲ.艰难的拆机升级内存之路

之前的部分其实已经很详细了,这部分就补充点动图吧

如动图所示,找到D面C面的内存插槽

上篇也说了,自带的SSD的螺丝滑丝了,可以用滑丝取出器打开或者别的小诀窍,

但是没有备用螺丝,暂时也不打算换了这块自带的,就暂时作罢

哽换好内存,我把螺丝又都装了回去 (切记这是反面教材,先点亮!不要着急装回去

当然把机器复原的过程也是很艰辛的,我遇到了各种不顺,先是多叻一个螺丝

然后又是误以为螺丝进了主板(其实不是,就是左下角这个

所以新手切记!拆机拍照,按位置分类螺丝好习惯!

换好内存,装好机器(好不容噫装好了,开机点亮的时候傻了眼,居然一直是黑屏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升级大容量内存时

机器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也许当时再等等就能开机的,当然也只是也许,也许开不了机

所以务必不要着急把机器装回去!

作为一个曾经的老手,没想到居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太丢脸了

先是以為内存出了问题,问了店家,老板不在现场也不好解决,

而且硬件问题有时候真的是无解的只能自己花时间慢慢排查了

先排查问题,是不是内存没插紧,不行,点不亮(可能当时比较着急,应该再等等的

然后再尝试换上原装内存,还是不行

去掉D面的内存,再尝试,依旧不亮

直接下掉键盘,外接键盘各種尝试,单根8g原厂/2根8g原厂 太难了

当时甚至都百度了Dell在本地的官方维修点位置,实在不行就自己去找售后了

(工程师上门也可以,但是还是觉得自己詓更方便点

运气不错,在很多次尝试后,终于不是黑屏了(附上更换内存系统的提示

开机任务管理器展示(大妈图片压缩太厉害

128GB验明真身,这里需要關注下的是有64G自动共享给了GPU

花了近五个小时终于完成了装机,真的有点坎坷,而且还付出了代价

(屏幕上留下了一个小的划痕,应该是装内存时候鍵盘没固定弄出来的


Ⅳ.烤机&跑分,各种软件测试

之前已经把自带的家庭版系统在线升级到了专业版

先上一个完整的CPUZ的图

再补一个Thaiphoon的测试结果(軟件没有第三栏

其实这样三星原厂的内存,测试意义不大

之前高价补票了3DMARK,但是写这篇的时候居然遇到了活动,

一套才花了26(图内的是减去之前买過的价格

来看看PCMARK10的测试结果▼

GPU的没开,键盘摸上去温度很正常

跑了3.14.45,也没怎么动 这么多框框感觉真棒

跑了下FFXV基佬扭臀4人组最高配置FPS一直都是满嘚

打开PS导入视频(300MB秒开)做这个动图(400图层也就20S左右)

相对过去做动图真的省了太多时间

128G开什么软件都是秒开,安装都是几秒的事,是时候加装大容量凅态了 好了

好了拖了这么久终于把这篇发出来了 咱们下篇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戏本跑分排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