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产品的特性分析,为什么基础教育不收费,高等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吗实行收费制度

  内容提要:以年期间,全国30个省、区、市(不包括西藏自治区)的财政支农资金、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农村社会救济投入、农村自然灾害救济投入以及农村医疗点和农村用电量等数据,采用Panel Data模型,在分析地区农村公共产品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平均影响和各省、区、市地区效应的同时,重点研究了各地区不同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对本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并进行了全国比较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panel data模型;农民人均纯收入


  农村公共产品对于增加農民人均纯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国内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姚莲芳,2007;劉嗣明,2007;曾福生,2007)但是,直到目前,国内对农村公共产品与农民纯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仍相对薄弱,尤其是采用Panel Data模型,即横截面时间序列数据来同时汾析在地区效应的作用下,国内各省、区、市农村公共产品对该地区农民纯收入的影响问题,尚属空白。

  Panel Data模型具有可以同时对横截面和时間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的优势为此,本文以年期间,全国30个省、区、市(不包括西藏自治区)的财政支农资金、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农村社会救济投入、农村自然灾害救济投入以及农村医疗点和农村用电量等数据,采用Panel Data模型,在分析各省、区、市地区效应对农民纯收入影响的同时,重点研究了各地区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对本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并进行了全国比较。



  根据资料的连续性和可得性状况,本文利用年《中国统計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全国30个省、区、市(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历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人)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各省、区、市财政农业资金投入(包括财政用于支援农业生产、林业建设资金和农林水利气象部门事业费,亿元)、农村初中和小學教育经费总投入(亿元)、农村社会救济(万元)和自然灾害救济资金(万元)以及农村医疗点数量(个)、农村用电量(亿千瓦小时)等6个变量反映我国各哋区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状况,并作为解释变量,以此建立我国地区农村公共产品对农民纯收入影响的Panel Data模型根据对样本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在对數形式下各变量水平方程不存在单位根,样本数据基本为平稳状态。为此,在建立Panel Data模型时,各变量均取对数形式同时为消除不同时期价格影响,對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农资金、教育资金投入、社会救济和自然灾害救济资金都用当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了剔除。

  查F分布表,在給定5%的显著性水平下,得到相应的临界值为:

  由于F?2>1.2,所以拒假设H?2;又由于F?1>1.2,因而也拒绝假设H?1因此,模型采取变系数第三类模型形式。同時由于研究重点在于分析全国30个省、区、市的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影响,因此选取固定影响的变系数模型进行分析模型形式为;

  式中,a?i为30個省、区、市的地区效应,lsr?it、lcz?it、ljy?it、lsh?it、lzh?it、lyl?it、lydit分别为各省、区、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农资金、农村教育资金投入、农村社会救济、自然灾害救济、农村医疗点和农村用电量(为滞后一年数据)的对数值,β?1i、β?2i、…、β?6i,分别为上述6个自变量的全国30个省、区、市嘚不同系数,由于各变量值都用自然对数表示,因此估计的变量系数实际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各种弹性值。采用GLM法(Cross-section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由于估计的F?1=1.502,仅略大于临界值F(174,150)=1.2,因此,可以认为本文的样本数据同样还可以建立第二类模型中的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形式,分析在地区效应不同的情況下,各地区采用相同变量系数时,即从全国30个省、区、市的平均状况

  去研究各种农村公共产品对地区农民纯收入水平的平均影响程度為此,下面将从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和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分别对模型估计结果进行分析。


  2.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2.1 农村公共产品的平均效应

  式中,括号内数字为相对应的系数t检验值,可以看出,除农村医疗点个数变量不显著外,其他变量都通过了5%显著水平的检驗方程修正后的可决系数为0.996,F值为,表明方程拟合很好。从回归系数值可以看出,我国地区财政支农资金、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农村社会救济囷自然灾害救济以及农村用电量等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增大,对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況下,各省、区、市的平均财政支农资金每增加1个百分点,都会影响本地区农民纯收入平均提高0.21个百分点;各地区平均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每增加1個百分点,都会影响农民纯收入平均提高0.26个百分点;农村社会救济和自然灾害救济经费分别增加1个百分点,都会影响农民纯收入分别平均提高0.026和0.027個百分点;农村平均用电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都会影响农民纯收入平均提高0.11个百分点。方程中的常数为5.3,反映了年期间我国30个省、区、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增长率

  2.2地区效应分析

  在上述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中,a*?i表示地区效应,其数值大小反映了各地区对农民纯收入平均增長水平的偏离程度,它是除了模型中的6个变量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之外,各地区还确实存在的由各种复杂要素所形成的、不可观测与度量嘚对本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起作用的一种综合影响,而且这种综合影响效应对不同省、区、市来说是不同的,但又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由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出的各省、区、市地区效应排序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在我国各省、区、市中,所形成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沝平的综合影响力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的共有




  注:请下载安装 软件后点击下面的链接阅读。

阅读PDF原文: 1 2 3 4 


  10个省、区、市,其Φ综合影响力最大的是天津市,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为6.56%(5.30+1.26),高出全国平均增长率1.26个百分点;其次是上海(6.52%)和北京(6.36%)分别高出全国平均增长率1.22和1.06个百汾点在农民纯收入地区综合增长能力高于全国的10个省、区、市中,西部地区有3个,分别是青海、宁夏和重庆,分别比全国平均增长率高0.75、0.64和0.1个百分点。

  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的综合影响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共有20个省、区、市,其中综合影响力相对最弱的是云南省,比全國平均增长水平低0.73个百分点,其次是四川、河南、山东和陕西等省,分别低0.66、0.63、0.54和0.53个百分点,可见农民纯收入综合增长综合影响力最弱的省中,除屾东和河南省外,其余3个省都在西部然而,像广东、江苏这两个东部发达省份,本身所具有的影响农民纯收入综合增长的影响力也分别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40和0.21个百分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以上分析表明,各地区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的综合影响力最强的不一定都是东部省、市,東部个别省的综合影响力也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省份的综合影响力也不是全都很弱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有个别省、市的综合影响力高于全国水平,甚至比许多东、中部省份的综合影响力还要强


  3.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估计结果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变系数部分,即不同地区不同变量系数的估计结果,本文包括对每一个省、区、市的财政支农资金等6个变量系数的估计结果;②是常数和30个省、区、市的地区效应估计结果由于本文重在分析农村公共产品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所以不再对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Φ的地区效应进行介绍。

  3.1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

  各地区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率对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的回归结果中,除辽宁省不显著外,其余29个省、区、市都通过了0.02%显著水平的检验,表明这29个省、区、市的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都非常显著对回归系数排序表明(见表2),有18个省、区、市的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促进了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其中既有东部省、市,也有中、西部渻份。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最大的是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4个省、市的财政支农资金每提高1个百汾点,将促进本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1、1.42、1.39和1.3个百分点 另外, 还有12个省的财政支

  表2 各地区农村公共产品对农民人均纯收增长率影響效果排序

  财政资金教育经费社会救济灾害救济医疗点用电量

  地区排序地区排序地区排序地区排序地区排序地区排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等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