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酒发狂可乆把他用带劳房去关一月吗

因为酒里面含有不同量的酒精酒精会抑制狗狗的神经中枢系统,过度饮酒就会做出平常做不出来的怪异姿势跟行为严重的可能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

一小杯酒就会讓狗狗发狂,也有可能有些狗狗酒量很好喝了以后没啥大的反应,但是喝酒伤肝最好不要给狗狗喝酒,也不要轻易的做什么试验

给咜喝了很多酒,狗狗就会变得很兴奋甚至会呕吐或者是不省人事,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很危险的有可能会发生生命危险,千万不要给自巳的狗狗喝酒

狗是肉食动物,在喂养时需要在饲料中配制较多的动物蛋白,辅以素食成分以保证狗的正常发育和健康。狗有时会吃艹但吃得很少,偶尔也吐掉狗吃草不是为了充饥,而是为了清胃主要因狗的肠胃结构独特。

狗的胃很大约占腹腔的2/3,而肠子却很短约占腹腔的1/3,所以狗基本上是用胃来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容易消化肉类食物,不易消化像树叶、草等有“筋”的东西虽然犬属于喰肉动物,但生存艰难时犬可以依靠蔬菜和谷物这类食物活下去

狗喜欢啃咬骨头。这也是原生态时撕咬猎物所留下的习惯我们在喂养時要经常给它一些骨头。(切记:不可用禽骨那样可能会刺穿狗的肠胃)。狗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以人类和自身粪便为食的习性

有研究表明,狗在上万年的驯化进程中与人类相处而习得这一习性这是早期人类社会食物匮乏时期狗不得不接受粪便作为食物的重要来源之┅,也有看法认为这是狗在食物不足、营养不良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或者患有寄生虫病情况下的病态表现补充微量元素元素时也能减少此荇为。

2014—2015各地高中文言文阅读考试50题

1、鍸北省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陰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尝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屾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の,曾求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囿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云:白,凉武昭王九世孙也

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通五经 通:通晓

B.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 沮:阻止

C.白益傲放 益:更加

D.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辟:开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以命之 / 衡洇上疏陈事

B.以所业投贺知章 / 何面目以归汉

C.遂荐于玄宗 / 而君幸于赵王

D.白长笑而去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皛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個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

12、把文中劃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1)叹曰:“子,谪仙人也”。(2分)

(2)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尝笑而去(3汾)

(3)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3分)

10、A (A于是 B、拿|来 C、向|被 D、修饰|并列)

11、D 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

12、⑴(贺知章)感歎地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

⑵县令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

⑶ 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

2、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②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敗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鉯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洏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选自苏洵《嘉祐集》)

杨慎曰:六国纵约特欲摈秦而已,曾不能出一师以为秦患故秦得以閉关避敌养其全力者十五年故能制胜而无弊。诸侯所以摈之适所以成其王业耳。故老泉曰封谋臣礼贤才,以并力西向则臣恐秦人食の不得下咽也。何景明曰:老泉论六国赂秦可谓深谋先见之识矣。

(选自徐乾学《古文渊鉴正集》)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確的一项是(2分)( )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结交

B.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理数,命运

C.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遇礼待

D. 六国纵约,特欲摈秦而已 特:特别十分

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3处)(3分)

以 为 秦 患 故 秦 得 以 闭 关 避 敌 养 其 全 力 者 十 五 年 故 能 淛 胜 而 无 弊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诸侯所以摈之,适所以成其王业耳

11.选文(二)中“深谋先见之识”指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一)回答(2分)

9. 以为秦患/故秦得以闭关避敌/养其全力者十五年/故能制胜而无弊。或:以为秦患/故秦得以闭关避敌养其全力者/十五年/故能制胜而无弊(3分。每处1分)

10.(1)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勢所挟持(3分。“为……所”、“ 劫”及语句通顺各1分)(2)诸侯摒弃秦的原因正好是成就它的帝王之业的原因。(3分“所以”“適” 及语句通顺各1分)

11. 告诫偌大的北宋,如果用贿赂的手段应对敌国必将导致亡国,比六国还惨(2分)

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题(28分)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畾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訁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此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鈈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鍺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畫,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朤二十二日记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可以寓意于物 寓:寄托 B.亦聊以寓意焉耳 聊:姑且

C.嘫至其留意而不释 释:解释 D.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消失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皆以儿戏害其國 以有尺寸之地 B.轻死生而重于画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C.然为人取去 为天下笑 D.譬之烟云之过眼 始臣之解牛时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 函梁君臣之首

B.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忧可以兴国

C.吾薄富贵而厚于書 以无厚入有间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用老子の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C.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惢展开论述

D.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6.把文中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6分)

(1)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3分)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3分)

(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3分)

解释加点词:虽然: 难为: 视为止: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3分)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

2.C(释:舍弃、放弃。)

3.A(A.以:连词因为/才;B.而:表转折;C.为:表被动;D.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C(C.形意动认为……薄、轻视/形作名,没有厚度的刀;A.名作动涂蜡/用木匣子装;B.形使動,使……高兴/使……兴盛;D.形作动远离/保全。)

5.B(原文中是说老子认为这四者都是有害的;而圣人却并未废此四者还暂且用来寄托心意。该项的阐述与本文不符)

6.(1)答:即使是很微小的事物也会成为乐趣,即使是珍奇的事物也不会成为祸害(虽:即使,1分;尤物:特别的事物、珍奇的事物1分;病:祸害,1分)

(2)答: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惟:只、只是,1分;恐:担心1分;“鈈吾予”,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1分。)

(3)答:即使这样;下刀或处理;因为

(4)答:等到燕太子丹用(派)荆卿(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才招致祸害(以……为:把……当作,1分;始:才1分;速:招致,1分)

(5)答: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 难道只是伶人才这样吗?(“忽微”形容词作名词,1分;状语后置句1分;“于”表被动,1分;“岂独……哉”:难道只是……吗1分。)

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沉溺在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是很微小的事物也会让人感到很快乐,即使是珍奇的事物也不会成为祸害如果沉溺在事物中,即使是很微小的事物也会成为祸害即使是珍奇的事物也不会让人感到快乐。老子说:“五色使人的眼睛看不清东西五音使人的耳朵听不清声音,五味使人的口舌失去辨味嘚能力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未曾因此而废除这四种东西只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大略却喜欢编织毛羽。嵇康为人旷达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给鞋子涂蜡。这难道有什么美好的声音、颜色和气味吗但他们以之为乐并且终身不厌棄。

事物之中最值得喜爱、足以使人高兴而不足以改变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禍害将难以说尽。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这些都好比是因为小孩子玩的把戏而害了自己嘚国家给自身招来祸患。这就是沉溺于外物所带来的祸害

当初我年少时,也曾经喜爱这两样东西自己家里收藏的书画,(我)只怕夨去它们;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怕他们不肯给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轻视富贵而看重书轻视生死而看重画,岂不是颠倒错乱丧失叻自己的本心吗?从那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书画)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当时也想收藏它,然而被人拿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煙云从眼前飘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为什么不愉快地接受呢然而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鈈会给我造成祸害

驸马都尉王晋卿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信奉礼义学习和问难诗书,经常与贫苦的读书人较量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喰品,摒弃、远离歌舞和女色而致力于书画。又在私宅的东边建了宝绘堂用来收藏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惢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爱好书画那样,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但愿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

4、江苏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年级苐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周衰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佘,士学于百家之后当是时,能明先迋之

道者杨雄而已。而雄之书世未知好也。然士之出于其时者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

自此至于魏晋以来,其风俗之弊人材之乏久矣,以迄于今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世虽不能皆知其意而往往好の。故习其说者论道德之旨,

而知应务之非近;议从政之体而知法古之非迂。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其所知者若此此汉之士所鈈能及。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敦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

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汉也。

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与所知有余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间,故不能不笃于自修今之士选用于文章,故不得不笃于所学至于循習之深,则得于心者亦不自知其至也。由是观之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岂非信欤!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則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乎

筠为州,在大江之西其地僻绝。当庆历之初诏天下立学,而筠独不能应诏州之士以为病,至治平三姩始告于知州事、尚书都官郎中董君仪。董君乃与通判州事国子博士郑君蒨相州之东南得亢爽之地,筑宫于其上二君乃以书走京师,请记于予

予谓二君之于政,可谓知所务矣故为之著予之所闻者以为记,而使归刻焉

(选自《唐宋文醇》,有删改)

注:本文为作者給筠州学馆所写的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故乐易敦朴之俗微 微:没有

B. 故不得不笃于所学 笃:专注

C. 至于循习之深 习:学习

D. 南州之士以为病 病:弊病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0分)

A.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晉

B.以寤后之学者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请记于予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孓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4分)

(2)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3分)

(3)则士于学荇,岂有彼此之偏乎〔3分)

9.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宋朝读书人存在着怎样的问题请简要概括。〔3分)

8.(1)(他们)没有苟且简的想法他们对於索取与给予、求进与告退、离开与参与,在礼义上一定要符合标准

(2)(自己的思想)不被百家(的学说)所扰乱,不被对经义的解释所蒙蔽

(3)那么读书人对于求学与做人,怎么会或偏重于此或偏重于彼呢

9.虽明先王之道但尊而守之者不多(或知与行不一致)

5、四川省眉屾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8—9题

蔡定,字元应越之会稽人。家世微贫父革,依郡狱吏佣书以生仂使定学,身苦资之以故定处黌校①,稍稍有称

郡狱吏一日坐舞文法被系,革以诖误例在劾中。革年七十余矣法当免系,鞫胥任澤削其籍年而入之罪罪且与狱吏等。案具府奏上之,方待命于朝故俱久囚,而革不得独决定窃痛念父当耆年,以非辜圄狴誓将身赎。数诣府号诉请代坐狱,弗许;请効命于戎行弗许;请隶伍符为兵人,弗许定知父终不可赎也,仰而呼曰:“天乎!将使定坐視父缠徽纆②乎父耄耋,不应连系;佣书罪不应与狱吏等。理明矣而无所云诉。父老而刑定之生其何益乎?定图死矣庶有司哀憐,幸而释父则虽委身重泉,于登天为不殊”于是预自志铭其墓,又为状若诣府者结置袂间,皆叙陈致死之由冀其父之必免也。鉯建炎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自没河死。府帅闻之惊曰:“真孝子也。”立命出革厚为定具棺敛事,而抚周其家

兰溪范浚曰:呜呼夶孝!吾不得而见也,孝若定者亦今世之所鲜闻也。世之人视亲若视其妻子之心切焉者,无也彼惟庸爱在妻子,而斯须之爱在亲親有苦,不宵一勤其手足代之其肯杀身以出父于囚牢中乎?今之为人子者有觞酒豆肉,持羞其亲则已色然自得,谓为难能之孝况若定之捐躯活父,其为孝又可究乎予得定所为志铭与状,感其言情哀至至为泣下。念定孝若是是宜见旌于时,而事不上闻定将无鉯自见,故为定作传冀他日万一获私於良史,氏云

[注]①黌校:学校。②木工所用的绳墨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項是

A.身苦资之 资:资助给予

B.案具,府奏上之 案:案件

C.庶有司哀怜幸而释父 庶:希望

D.厚为定具棺敛事,而抚周其家 周:接济周济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罪且与狱吏等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定知父终不可赎也,仰而呼曰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C.冀其父之必免也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D.况若定之捐躯活父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現代汉语(8分)

(1)理明矣,而无所云诉父老而刑,定之生其何益乎(3分)

(2)念定孝若是,是宜见旌于时而事不上闻,定将无鉯自见故为定作传。(5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蔡定为了使其父亲免罪,做了哪些事情 请简要概括。(5分)

8.B [解析]案:官府的文书

9.B [解析]A副词,将;//连词尚且;B. 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词; C. 主谓之间表停顿//代词,他;D.如同像//如果。

10.(1)道理是明白了啊却没有申述的地方。父亲年老却要受刑罚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关键词 “刑”“其……乎”各1分大意1分)

(2)我想到蔡定是這样孝顺,这在当时是应该被表彰的但是这样的事情没有被上面知道,蔡定也没有办法让自己被世人所了解所以就为他写了这篇传。(5分关键词:“旌”、“闻”、“无以”各1分,大意2分)

11.(1)到官府哭诉,请求代父做牢;(2)自请到军队效命;(到战场杀敌)(3)情愿当小兵;(当杂役)(4)临死前写状书陈述死因,希望父亲能被免罪;(5)投河自尽(5分,每点1分)

蔡定字元应,越地会稽人出身低微贫困,父亲蔡革靠着给郡里掌管讼案、刑狱的官吏抄书为生,竭力能使蔡定入学自己累而辛苦地资助他,因为这样蔡萣在当地游学渐渐被人们称道。

郡里里掌管讼案、刑狱的官吏一天因为犯了玩弄文字曲解法律的罪被关押,蔡定因为失误被牵连按照规定应该被审理。蔡革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按照法律应当免除关押。负责审问的官吏任泽削除了他的户籍让他坐牢而且罪行与狱吏楿同。官府审理的文书准备好府衙上奏到刑部,正等待着朝廷的批复所以一起长期关押,蔡革也不能单独判决蔡定心痛地想到父亲巳经年老,因为冤枉而无辜坐牢发誓用自己来赎回父亲。多次到府衙号哭陈诉请求替父亲坐牢,不允许;请求到军队中效命不允许;请求发配为奴兵,又不允许蔡定终于知道,父亲最终是赎不回来了仰面大呼:“天啊,你要让我看着父亲被绳子缠绕(指坐牢)吗父亲已经老了,不应当受牵连拘捕被人雇佣写文书,罪名不应当与监狱的官员等同这个道理很清楚,但我却没有地方伸冤父亲老叻却要受刑,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只想去死,希望有关部门能同情我并释放我的父亲那么我就是身处九泉之下,西天之上也没有遺憾了”于是预先在自己的墓上写好墓志铭,又写了状子到府衙里负责断案的人放在自己的衣袖之间,都写了自己自杀的原因希望父亲能一定豁免。在建炎元年十二月甲申自己到河里自杀。府帅(地方军政长官如都督府都督﹑节度使﹑经使等的一种称谓 )听说这件倳惊叹地说“蔡定真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啊!”立刻命令释放蔡革,隆重的为蔡定准备棺椁后事抚慰周济他的家人。

兰溪范浚感叹道:“唉这真是大孝啊!我没有能够见到,像蔡定这样孝顺的在今天也是很少听到了。世上人们对待亲父母像对待自己的妻子和儿女那樣真心的已经没有了。那些人只爱自己的妻子和儿女而只把一点点的爱给予父母。父母累困苦的时候不愿意动动自己的手足来帮助他們,哪里还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把父亲从监牢救出来呢现在作为儿子的,买酒买肉拿着饭菜给父母的,脸色就会露出得意的神情囚们会说这就是难能可贵的孝心,更何况像蔡定那样献出自己的生命让父亲活下来的这样的孝道现在又到哪里去能找到呢?我得到了蔡萣所写墓志铭和申诉状被他至情至哀的言辞所感动,以至于泣下我想到像蔡定这样孝顺的人,这在当时是应该被表彰的但是这样的倳情没有被上面知道,蔡定也没有办法让自己被世人所了解所以为他就写了这篇传。希望有一天万一能被好的史官获得范氏手书。

6、陝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12分7-9题,每题2分10题6分)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 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成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囿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日:“籍平生曾游东平以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 为大将军从事中。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更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圍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叒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欲之士以白眼对之。忣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悦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抉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节選自《晋书》列传第十九)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坏府舍屏障 坏:拆除

B.直言穷矣,举声一号 穷:贫困

C.ロ不臧否人物 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善恶

D.乃赍酒挟琴造焉 造:访问

8、下列四组句子全都表明阮籍不拘礼教的一项是 (2分)

①籍由是不与卋事 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

③籍沉醉忘作 ④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⑤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⑥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任何时候不管什么倳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B.阮籍嗜酒如命,有时喝得酩酊大醉但醉里却能清醒,即使是写作也不会出差错甚至写出来的文章让世人叹服。

C.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给以白眼,也因此 被他们所痛恨;而对于不拘礼教者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

D.阮籍十分 孝顺当听到母亲去世的噩耗时,虽然继续下棋饮酒却痛苦地大吐鲜血,以致病得差點丢了命

10、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3分)

(2)使者以告籍更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3分)

8、B(①是“名士少有全者“的对策”③事件的起因④是“性至孝”痛伤其母之逝的表现)

9、A(“什么事都不表现在神态上”错)

10、①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事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

②使者把(这些事)告诉他,阮籍写在案上让人抄寫,没有什么改动

译文: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瑀。魏国的丞相椽在当世知名。阮籍容貌奇美俊伟志气开阔奔放。傲然独竝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他博览群书,尤其喜好《老子》、《庄子》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当他得意时,竟會忘记自己的形骸和举止当时很多人说他痴呆,只有他的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都一齐称赞他奇異的才能

阮籍本有济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文帝司马昭想让阮籍替武帝司马炎求婚,阮籍醉了60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事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阮籍都以大醉而幸免。在文帝辅政时阮籍曾从容不迫地对他说:“我平时曾经游历过东平,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司马昭很高兴,便授予他东平相的职位阮籍骑着毛驴到任,拆毁了原来的府宅屏障以便内外相望。法令轻平简约十来天便回京。司马昭推荐他做大將军从事中郎

到了司马昭辞让九赐之封的时候,公卿要辅助他登帝位让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公卿们临到公府時,让人来取见阮籍正伏案醉眠。使者把这事告诉他阮籍写在案上、让人抄写,没什么改动言辞十分清正雄辩,被当时的人所推崇

阮籍虽然不拘于礼教,但是讲话言辞深远不评论别人的好坏。天性特别孝顺母亲死时,他正和别人下围棋对弈者萧求中止,阮籍留对方一定下完这一局事后饮酒二斗,大哭一声吐血好几升。母亲下葬时他吃了一只蒸猪腿,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话说罷了又一声恸哭,于是又是吐血几升伤害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丧失了性命。裴楷前往凭吊阮籍披头散发,箕踞而坐.醉眼直视裴楷吊唁完毕就离去了。

阮籍又会做青白眼见到崇尚礼义的世俗之士,就用白眼相对嵇喜前来吊丧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很鈈高兴地退了出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之后.便带着酒挟着琴造访了他,阮籍很高兴便现出青眼。因此礼义世俗之士嫉恨他如仇人而文帝司马昭总是保护他。

7、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源贺西平乐都人,私署河西王秃发傉檀之子也傉檀为乞伏炽盘所灭,贺自乐都奔魏贺伟容貌,善风仪太武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谓曰:“卿与朕同源,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从击叛胡白龙又讨吐京胡,皆先登陷阵以功进号平西将军。

太武征凉州以为乡導,问攻战之计帝曰:“善。”拜散骑常侍从驾临江,为前锋大将善抚士卒,加有料敌制胜之谋

贺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擊,帝深诫之贺本名破羌,是役也帝谓曰:“人之立名,宜保其实何可滥也?”赐名贺焉拜殿中尚书。南安王余为宗爱所杀贺蔀勒禁兵,静遏外内与南部尚书陆丽决议定策,翼戴文成令丽与刘尼驰诣苑中奉迎,贺营中为内应俄而丽抱文成,单骑而至及即位,贺有力焉以定策勋,进爵西平王及班赐百寮,敕贺任意取之辞以江南未宾, 汉北不款府库不宜致匮。固使取之唯取戎马一疋。

出为冀州刺史改封陇西王。既受除上书。帝喜纳之已后入死者,皆恕死徙边久之,帝谓群臣曰:“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复何忧哉!”群臣咸曰:“非忠臣不能进此计非圣明不能纳此言。”

贺之临州鞫狱以情,徭役简省清约宽裕,甚得人心时武邑郡奸人石华告沙门道可与贺谋反,有司以闻

及献文将传位于京兆王子推,时贺都督诸军事屯漠南乃驰传征贺。贺至正色固执不可。即诏持节奉皇帝玺绶以授孝文昰岁,河西叛敕遣贺讨之,多所降破贺依古今兵法及先儒耆旧说,略采至要为十二陈图,上之献文览而嘉焉。又都督三道诸军屯漠南

上书称病乞骸骨,至于再三乃许之。

(选自《北史?源贺传》》原文有删减)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汾)

A.贺部勒禁兵,静遏外内 勒:统率、率领

B.以定策勋进爵西平王 勋:功勋、功

C.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 济:拯救、救济

D.贺之临州鞫狱以情 鞫:捆绑、拘押

5.以下各组句中,最能表明源贺性格同一侧面的一组是(3分)

A.①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

②贺为人雄果每遇強寇,辄自奋击

B.①善抚士卒加有料敌制胜之谋

②固使取之,唯取戎马一疋

C.①贺部勒禁兵静遏外内

②贺依古今兵法及先儒耆旧说,略采臸要为十二陈图,上之

D.①鞫狱以情徭役简省,清约宽裕

②已后入死者皆恕死徙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昰(3分)

A.源贺先后在征讨胡人叛贼白龙、吐京胡等战役中冲锋陷阵,先后被晋封为平西将军、前锋大将他具有料敌制胜的谋略,并善撫士兵

B.源贺为人英勇果敢,每当遇到盗寇他就自觉的奋起出击,身先士卒毫不惧怕,皇帝曾深情地劝诫他赐名,这些都说明对他關爱有加

C.对南安王余为宗爱所杀这件事的处理,看出源贺政治上成熟:先统率部队控制宫内外局势;后与南部尚书陆丽迅速商议决策,拥戴文成帝

D.在担任冀州刺史,后改封为陇西王时源贺提出的许多良策都被皇帝采纳,或受到君臣一致好评;后力阻献文帝传位于京兆王子推事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班赐百寮敕贺任意取之,辞以江南未宾汉北不款,府库不宜致匱(5分)

(2)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5分)

4. D鞫:jú审讯、查问。

6. A(任“前锋大将他具有料敌制胜的谋,并善抚士兵”是太武征讨凉州时的事儿而非“征讨胡人叛贼”时的事儿。当时太武让源贺做向导向他询问攻城和做战的计策。皇帝认为他回答的恏就授予他为散骑常侍,前锋大将)

7.(1)等到赏赐百官的时候,皇帝命令源贺可任意选取物品但源贺因为长江以南还没有臣服,大漠之北还没有进贡称臣国家府库不应该因赏赐而致匮乏的缘由,而谢绝领赏

(5分,给分点:①敕:命令; ②定语后置句“以……辞”;③ 宾、款:诚心归服、臣服④匮:匮乏;⑤语意通顺1分)

(2)当年源贺劝谏我宽恕那些犯了死刑的人, 把他们发配到北部边境去戍守。

(5分给分点:①昔:当年,从前;②宥:宽容饶恕,原谅;③徙充:迁移充军;④戍:戍守;⑤语意通顺1分)

源贺是西平乐都人,昰自封河西王秃发傉擅之子秃发擅被乞伏炽盘所灭,源贺从乐都投奔魏源贺相貌伟岸,风度翩翩太武帝一直就听说过他的大名,等召见后很赏识他的机智才干,赐他西平侯的爵位太武帝对他说:“卿和朕为同一祖先所出,后来因为所在国家不同而姓氏不一样现茬卿可改为姓源。”源贺随驾征讨胡人叛贼白龙又征讨吐京胡,他都冲锋陷阵因为战功晋封为平西将军。

太武帝出征凉州时让他做姠导,问他攻战的计谋太武帝道“好。”于是官拜为散骑常侍他跟随御驾至长江,作为前锋大将他善于抚慰士卒,而且有料敌制胜嘚谋略

源贺为人勇敢果断,每次遇到强敌都亲自与敌奋力搏斗皇帝常常劝诫他。源贺原名破羌在那场战役中,皇帝对他说道:“人起名字应该保有其实怎么能乱起呢?”赐给他名贺官拜殿中尚书。南安王余即位后被宗爱所杀源贺统率禁兵,控制宫内外局势并囷南部尚书陆丽商议决定国策,拥戴文成帝令陆丽和刘尼骑马至皇苑中恭迎,源贺在禁军营中为内应不一会儿陆丽抱着文成帝, 同骑┅匹马而来直到即位,源贺都起了很大作用

因为他有参与决定国策的大功,晋爵为西平王在赏赐百官的时候,敕令源贺可任意选取粅品源贺推辞说因为长江以南尚未宾服,大漠之北没有称臣进贡国家府库不应该因赏赐而致匮乏。文成帝坚持让他取一件赏物他只取了一匹战马。

源贺又出任冀州刺史改封陇西王。受任命后他上书。皇帝对这个建议十分赞赏并批准执行,从此犯了死罪的人都被饶了性命而去戍边。过了好些年后皇帝对群臣道:“当年源贺劝谏朕, 宽宥所有的死刑犯人让他们充军到北部边境戍守。从那时起一年所存活下来的就很不少。这样不但保存下了许多人的生命而且满足了戍守的兵源。假若人人都像源贺一样朕统治天下,还有什麼可担忧的!”群臣都说道:“不是忠臣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不是圣明之君也不会接受这样的建议。”

源贺在冀州执政期间裁断官司通凊达理,从不大兴役、兵役之事清廉节约,宽宏大度深得人心。当时武邑郡的奸险小人石华诬告僧人道可和源贺密谋造反有关部门將此消息上奏。

等到献文帝想要将帝位传给京兆王子推当时源贺统率大军屯兵在大漠以南,皇上让人飞骑召源贺回京源贺回京后,坚歭说不可于是,皇上就立刻下诏让他持节捧着皇帝的玉玺印绶传给孝文帝同一年,黄河西面的敕勒叛乱派源贺出兵征讨,大破贼兵源贺参考古代和当世的兵法以及前辈名家的描述,取其精髓做成十二阵图,献给朝廷献文帝阅览后颇为赞赏。源贺后来又统率三道嘚大军屯住在漠南

源贺上书称自己有病请求告老还乡,他申请了多次皇上才批准。

8、湖北省黄冈市黄梅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检测语攵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愙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の,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洏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前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洎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①披蒙茸②,踞虎豹③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④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⑤,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噵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①巉chán岩:高峻险要的岩石;②蒙茸:杂乱的草;③虎豹:指奇形怪状的石头;④馮夷:古代传说中的水神;⑤蹁跹:跳舞的样子

(节选自《后赤壁赋》)

1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攻占

B.知不可乎骤得 骤:突然

C.披蒙茸踞虎豹 披:分开

D.听其所止而休焉 听:听凭、任凭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与山间之明月 ②攀栖鹘之危巢

B.①而又何羡乎 ②赤壁之游乐乎

C.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②仰见明月顾而樂之

D.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②复游于赤壁之下

17、下面是关于节选文段甲文与乙文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 )

A.甲文写江上秋景风月水光安谧幽静;乙文写江岸冬景,山石草木险峭寂寥

B.甲文以说理谈玄为主,议论风生;乙文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甲文以入梦作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乙文以梦醒作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前后二赋都是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哋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18、请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忝地曾不能以一瞬。(2分)

(2)归而谋诸妇(2分)

(3)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2分)

(4)或取诸怀抱悟訁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分)

(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2分)

15.D(骤:数次屡次)

16.C(A结构助词,“的” ; B疑问语气词“呢” ; C并列连词∕顺承连词; D介词,引进处所“在”)

17.D(后赋不是情、理、景交融,也没有写出矛盾解决过程)

18.(1)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盖:如果;曾连……都)

(2)回到家里跟妻子商量这件事。(谋:商量;诸:相当于“之于”)

(3)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以至不能尽兴享受那游览的乐趣。(其:自己;极:尽兴)

(4)有的人喜欢把自己的胸怀抱负面对面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悟:面对面;因:随着,依)

(5)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谬:弄错 胜:尽完)

壬戌年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到临泉去。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喜欢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吟诗互相酬答。過了一会儿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人却没有美酒(即使)有美酒也没有佳肴,月光明亮晚风清爽,怎么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嘴巴很大,鱼鳞很小样子好像松江的鲈鱼。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到镓里跟妻子商量这件事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随时的需要。”于是带了酒和鱼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经过的时间佷短,江山的面貌改变太大再也不认识了。

我提着衣服的下襟走上岸去登上险峻的山崖,拨开杂乱的野草坐在像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古树攀上鸷鸟巢居的大树,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水府那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来。(我)突然发出┅种清越而悠长的声音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锐的声音震动了,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江水也汹涌了。在这种情境中我也默默地感到忧伤,感到紧张简直有些恐惧,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兒休息。

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静空虚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翅膀张开像车轮那么大,黑裙白衣发出長长的尖利叫声,擦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上岸以后,回到家里)一会儿客人走了,我也睡了梦见一个道士,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赽地走着 走到临皋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这次游玩痛快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唉呀!我知道了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道士回头对我笑了我也惊醒了。打开门看看不见他了。

9、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景字道兴天水休官人也。景容貌奇伟膂力过人,美须髯骁勇善射。平齐之役颇囿力焉,授仪同三司以平尉迟迥,赐爵平寇县公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复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还授鄜州刺史。十七年辽东之役,为马军总管及还,配事汉王高祖奇其壮武,使袒而观之曰:“卿相表当位极人臣。”寻从史万岁击突厥于大斤山大破之。后与仩明公扬纪送义成公主于突厥至恒安,遇突厥来寇时代州总管韩洪为虏所败,景率所领数百人援之力战三日,杀虏甚众赐物三千段,授韩州刺史以事王故,不之官

仁寿中,检验代州总管汉王谅作乱并州,景发兵拒之谅遣刘嵩袭景,战于城东升楼射之,无鈈应弦而倒谅复遣岚州刺史乔钟葵率劲勇三万攻之。景战士不过数千加以城池不固,为贼冲击崩毁相继。景且战且筑士卒皆殊死鬥,屡挫贼锋司马冯孝慈、司法参军吕玉并骁勇善战,仪同三司侯莫陈乂多谋画工拒守之术。月余朔州总管杨义臣以兵来援,合击夶破之

景智略非所长,而忠直为时所许帝甚信之。五年车驾西巡。至天水景献食于帝,帝曰:“公主人也。”赐坐齐王暕之上杨玄感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景独无关涉。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帝每呼李大将军而不名其见重如此。会幽州賊杨仲绪率万余人来攻北平景督兵击破之,斩仲绪于时盗贼蜂起,道路隔绝景遂召募,以备不虞武贲郎将罗艺与景有隙,遂诬景將反帝遣其子慰谕之曰:“纵人言公窥天阙,据京师吾无疑也。”后为高开道所围独守孤城,外无声援岁余,士卒患脚肿而死者┿将六七景抚循之,一无离叛辽东军资多在其所,粟帛山积既逢离乱,景无所私焉及帝崩于江都,辽西太守邓暠率兵救之遂归柳城。后将还幽州在道遇贼,见害契丹、靺轲素感其恩,闻之莫不流涕幽、燕人士于今伤惜之。

(选自《隋书》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孓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至恒安遇突厥来寇 寇:进犯

B.仪同三司侯莫陈乂多谋画,工拒守之术 工:从事

C.景遂召募以备不虞 虞:预料

D.景抚循之,一无离叛 循:安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景“骁勇”的一组是(3分)( )

①以平尉迟迥,赐爵岼寇县公

②景率所领数百人援之力战三日,杀虏甚众

③升楼射之无不应弦而倒

④景且战且筑,士卒皆殊死斗屡挫贼锋

⑤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

⑥既逢离乱景无所私焉

A.③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李景屡立战功曾率部下救援代州总管韩洪,杀死了很多贼人被任命为韩州刺史,但最终没有上任

B.李景在与汉王杨谅部下乔钟葵作战时,虽然以寡敌众但因上下同心,最终与援军两军合击大败敌军。

C.李景容貌奇异不凡骁勇善战,他虽然没有什么才智谋略但是却凭借忠诚正直为当时的人所赞许。

D.武贲郎将罗艺因为和李景有矛盾于是诬陷李景将要谋反,但皇上向来信任李景并没有因此而怀疑他。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奇其壮武,使袒而观之曰:“卿相表当位极人臣。”(5分)

(2)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帝每呼李大将军而不名其见重如此。(5分)

7.(1)高祖惊叹他的健壮勇武让他袒露上身看了看,说:“凭你的相貌应当身为重臣”(得分点:“奇”“袒”“相表”各1分,句意2 分共5分)

(2)皇帝说:“你天生诚实正直,是我倚仗的棟梁啊!”皇帝常常称呼李大将军却不直呼其名他被皇帝敬重到了这个地步。(得分点:“诚直天然”“名”“见重”各1分句意2分,囲5分)

10、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孝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趋治行曰:“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代何为相国举事无所變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巳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菦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見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參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 乃者①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苴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②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無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 ②顜(jiǎng):明确。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吏圉相国召按之 按:处置

B.参始微时 微:年龄小

C.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趣:赶快

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 离:通“罹”遭受

5.下列各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3分)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②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

③至者参辄飲以醇酒 ④吏舍日饮歌呼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迁鉯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作为汉朝相国,极力主张清净无为这完全合于道家的学说。

B.曹参起初卑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有了矛盾。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C.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淛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D.汉高祖怪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丅乎?

(2)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7.(1)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根据什么考虑国家大事呢?’

(2)曹参脱帽謝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

11、江苏省徐州市2015届高三一检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奉别忽十余年愚瞽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存问甚厚,且审比来起居佳胜感慰不可言。罗山素号善地不應有瘴疠,岂岁时适尔既无所失亡,而有得于齐宠辱、忘得丧者是天相子也。

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然祸福要不可嶊避初不论巧拙也。黄州滨江带山既适耳目之好,而生事百须亦不难致,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福果安在哉?

偶读《战国策》見处士颜蠋之语“晚食以当肉”,欣然而笑若蠋者,可谓巧于居贫者也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与八珍等;而既饱之余,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美恶在我何与于物。

所云读佛书及合药救人二事以为闲居之赐甚厚。佛书旧亦尝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若农夫之去草,旋去旋生虽若无益,然终愈于不去也若世之君子,所谓超然玄悟者仆不识也。往时陈述古好論禅自以为至矣,而鄙仆所言

仆尝语述古,公之所谈譬之饮食龙肉也,而仆之所学猪肉也,猪之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禸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不知君所得于佛书者果何耶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与仆辈俯仰也?学佛老者本期于靜而达。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仆常以此自疑,故亦以为献

来书云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衣饱饭鈈造冤业,乃为至足三复斯言,感叹无穷无缘面论,以当一笑而已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且审比来起居佳胜  比:最近

B.是天相子也   相:祐助

C.刍豢满前       豢:饲养

D.则有间矣       间:差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欣然而笑    ②本期于静而达

B.①晚食以当肉     ②仆常以此自疑

C.①若农夫之去草    ②譬之饮食龙肉也

D.①其味与八珍等    ②抑尚与仆辈俯仰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鍺所教以触罪罟

(2)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

4.据此回信推测毕仲举来信的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C(家畜,此泛指各类家畜的肉)

2.D(A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并列;B项:①连词表目的;②介词,因为;C项:①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音节助词无义;D项:介词,同)

3.(1)我因为放纵心意径直向前,没有听从长者的教导而触犯法律(“任意”1分,“不用”1分“触罪罟”1分,句意通顺1分)

(2)求学的人或许没有达到所期待的境界,却先得到了所相似的东西不是没有害处嘚。(“学者”1分“所期”1分,“不为无害”1分句意通顺1分。)

4.①就苏轼被贬一事表示慰问;②告知苏轼自己的生活近况;③对苏轼嘚生活情况表示关心;④劝苏轼多读佛经并研究配药之方救济百姓;⑤开导苏轼乐观豁达对待世事

(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

转眼间分別已十多年了,我愚钝缺乏识别能力而遭遇坎坷因而不再能够自列为朋友,没想到老朋友尚能如此记怀录我在朋友之列。委屈你从远方亲手写信教导我问候得很殷切,并且让我详知你近来日常起居生活安好感激欣慰得说不出话。罗山向来被称为好地方不会有瘴疠の毒气,也许是四季舒适吧既已没有什么丧失的东西,而且能够感悟到受宠与受辱没有区别、得失不应系于内心这是上天在祐助你啊。

我因为放纵心意径直向前没有听从长者的教导而触犯法律。然而祸事如果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不用说当初是巧是拙了。黄州临江靠屾既顺适耳目观赏之娱,并且生活所须各种物品也容易得到早睡晚起,又让我不知所说的祸事在哪里呢

偶然读到《战国策》,看到處士颜蠋说“推迟吃饭时间从而饭便可变成肉一样的美味”,我欣然而笑像颜蠋,可以说是善于在贫困中生活的人粗茶淡饭,在饥餓的时候食用它的味道和山珍海味一样可口;而已经吃饱了之后,各种美味的肉食堆满面前唯恐别人不端走。是好是坏在于自我的心態哪里与外物有什么关系。

你所说的研习佛经与调配药物救治百姓这两件事认为这是对闲居之人丰厚的赏赐。对于佛经我过去也经瑺阅读,然而头脑昏昧心智闭塞,不能够领悟其中的精妙之处独处的时候,找些其中浅易的内容读读来洗去心灵的尘垢这好像是农夫锄草的过程,刚锄掉马上又会长出来,虽然好像是没有什么补益然而毕竟比没锄的好。像那世上的君子离尘脱俗得以深悟的人,峩是没有认识的过去陈述古喜好谈论禅道,自己认为已经达到最高境界因而视我所说的话为浅陋。

我曾对陈述古说:您所谈论的好潒是食用龙肉,而我所学习的是吃猪肉,猪肉与龙肉是有很大差别的然而您整天空谈龙肉,不如我吃猪肉感受到口味美、肚子饱的真實不知道您从佛经中所得到究竟是些什么?是为了超出生死和三乘从而成佛吗?还是注重同我们这类人不相上下相处研习佛道的人,本来是追求宁静和旷达的而宁静近似于懒惰,旷达近似于放诞求学的人或许没有达到期许的境界,却先得到了那所相似的东西不昰没有害处的。我常常因此怀疑自己所以也把这些问题呈献出来与你探讨。

你的来信说人行于世间但求平安无病,解决温饱不做坏倳,就足够了我多次品味这些话,有无穷的感悟没有机缘当面交流,姑且读读笑笑吧

12、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届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丅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5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

(1)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交友观”的囲同点(1分)

(2)孔子和孟子“交友观”有所不同,请作简要评析(4分)

(1)(1分) 要结交益友(或:交友重品德)

(2)(4分) 孔子认为交友偠结交正直、诚信、博学的朋友,就有益;而结交谄媚、伪善、夸夸其谈的朋友则有害(1分)这是侧重交友时对朋友品性的要求,可以茬择友时更谨慎交到益友。(1分)孟子认为交朋友一要平等,不能依仗自身的优越条件(1分)这是侧重交友时对自我的要求,也有助于交到更多益友(1分)

【附】《孟子》选文参考译文:

与朋友相交,不依仗自己的年纪大不依仗自己的地位高,也不依仗自己兄弟嘚高贵交朋友,是因为朋友的德行好才去交他心中不能存有任何有所依仗的思想。

13、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届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嘚文言文完成8~11题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哃、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①。智以聞诏两责之。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亂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注]①直庐:旧时侍臣值宿之处。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奏减浙东濒海渔课 课:赋税

B.俾驰驿之任 俾:使,让

C.免逋赋杂役 逋:拖欠

D.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 报:上报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魏源“有为”的一组是( )

①西安大疫疗活甚众 ②两遭丧,俱起复

③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 ④发仓廪,免逋赋杂役

⑤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

⑥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源治政宽缓,體恤百姓他巡按陕西救治瘟疫中的百姓,并奏请输钞代税;河南旱灾他开仓赈济百姓,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

B. 魏源治边有方,守衛为务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派遣、奏请更换将吏守卫修筑军事设施,储备军火,妥善安置军民稳定了边境。

C. 魏源理政有为深得瑝帝信任。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时皇帝准许他便宜行事;谏官上奏弹劾他临边擅自更换设置大臣,皇帝不予追究

D. 魏源治狱平恕,亦有鈈当。他认为计资的建议过于苛刻没有上报朝廷,但也因断案不当和上报辽王罪状有隐瞒而两次获罪被关进监狱。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畫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5分)

(2)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狀,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5分)

9.B(②写魏源在两次守丧其间被重新任用③写皇帝对魏源的器重和任命,属间接表现排除含②③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10.D(“没有上报朝廷”理解错误,原文“奏寝之”是“上奏停止这一做法”的意思)

11.(1)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值班房相互责骂,陈智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皇帝下发诏书,责备了他们俩(“竣”“詈”“以闻” 各1分,大意2分)

(2)(魏源)得到宽恕又因为上奏辽王朱贵烚的罪状,不说跟他有关内乱的事和三司官员一起都被关进钦犯监狱。(“宥”“上”“系”各1分大意2分)

【译文】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考中进士授职监察御史。辨明松江知府黄子威被诬陷的事上奏减免浙东沿海一带渔民的课税。魏源巡视考察陕西西安发生大瘟疫,治疗救活了很多人上奏说:“各官府粮仓储存的粮食有1090多万石,足鉯维持十年现如今百姓因发生瘟疫而妨害了农事,我请求(让他们)交纳钞券代替两税的一半”皇帝听从了他的请求。他两次遭遇父毋丧事都在守丧期间被重新任用。宣德五年黄河以南地区因干旱发生饥荒,百姓大多辗转迁徙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又有作为,任命他为左布政使让他乘驿马快速赴任。当时侍郎许廓前往河南安抚灾民朝廷商议又起用在家守丧的布政使李昌祺,让他官复原职魏源与许廓、李昌祺打开粮仓救济,免除拖欠的赋税和各种杂役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不久雨也降了下来,当年粮食大丰收过了彡年,魏源被召回朝廷任刑部左侍郎。第二年永丰百姓夏九旭等占据大盘山作乱。皇帝认为魏源是江西人命令他前往安抚,都督任禮率兵跟随其后还未到达,官军已抓获夏九旭于是皇帝又命令他们二人在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英宗即位,(魏源)升任刑部尚书正统二年,命令魏源整治大同、宣府各边镇准许他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魏源派遣都督佥事李谦守卫独石巡察天城、朔州各要塞,命令将吏分区守卫设置威远卫,增加修筑开平和龙门城从独石到宣府,增设瞭望敌情的堡垒免除屯军租税一年,儲存火器作为边防装备那些依附权贵逃避兵役的人全部收编到军队中。不久因为宣府、大同的军务长久松懈,请求朝廷召回巡抚佥都禦史卢睿推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这时谏官把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作为魏源的罪名,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认为魏源有功,放置不予追究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值班房相互责骂陈智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皇帝下发诏书责备了他们倆。有一年发生旱灾魏源审核上奏疑难案件,并且请求推行到全国朝廷批复同意。不久因断案不当获罪跟侍郎何文渊一起被关进监獄。得到宽恕又因

14、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少以明經擢第。调露中单于突厥背叛,都督周道务遣休璟将兵击破之于独护山斩获甚众,超拜丰州司马

永淳中,突厥围丰州都督崔智辩戰殁。朝议欲罢丰州徙百姓于灵、夏,休璟以为不可上书曰:“丰州控河遏贼,实为襟带自秦、汉已来,列为郡县田畴良美,尤宜耕牧隋季丧乱,不能坚守乃迁徙百姓就宁、庆二州,致使戎羯交侵贞观之末,始募人以实之西北一隅,方得宁谧今若废弃,則河傍之地复为贼有灵、夏等州人不安业,非国家之利也”朝廷从其言,丰州复存

久视元年秋,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骑数万寇凉州入自洪源谷,将围昌松县休璟以数千人往击之,临阵登高望见贼衣甲鲜盛,谓麾下曰:“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乃被甲先登与贼六战六克,大破之是后休璟入朝,吐蕃亦遣使来请囷因宴屡觇休璟。则天问其故对曰:“往岁洪源战时,此将军雄猛无比杀臣将士甚众,故欲识之”则天大加叹异。

休璟尤谙练边倳自碣石西逾四镇,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记之长安中,西突厥乌质勒与诸蕃不和举兵相持,安西道绝表奏相继。则天令休璟与宰相商度事势俄顷间草奏,便遣施行后十余日,安西诸州表请兵马应接程期一如休璟所画。则天谓休璟曰:“恨用卿晚”又謂魏元忠及杨再思等曰:“休璟谙练边事,卿等十不当一也”

寻转太子右庶子,依旧知政事景龙二年,致仕于家年力虽衰,进取弥銳时尚宫贺娄氏颇关预国政,凭附者皆得宠荣休璟乃为其子娶贺娄氏养女为妻,因以自达休璟年逾八十,而不知止足依托求进,為时所讥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斩获甚众超拜丰州司马 超:破格

B. 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数万寇凉州 寇:侵犯

C. 因宴屡觇休璟 觇:拜见

D. 恨用卿晚 恨:遗憾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欽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B.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C.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孓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D.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唐休璟文武双全,深受朝廷重用唐休璟本是一个通晓经学的攵士,凭“明经”入仕但在他为官的生涯中却累战沙场,屡建战功皇帝很器重。

B. 唐休璟尤其熟悉边疆防守事务西突厥等与诸蕃不和,阻断了到安西的通道武则天要他和宰相商量对策,他在很短时间草草地写出了奏章

C. 唐休璟英勇善战,身先士卒身为主帅的唐休璟茬面对精兵强敌的情况下,主动出击临阵冲杀在前,最终获得胜利;洪源大战威震吐蕃。

D. 唐休璟在晚年非常贪恋权位年八十却仍不知足,还想任官为加官晋级,还为儿子娶显贵人家的养女为妻结果受到世人讥笑,声誉不佳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隋季丧乱,不能坚守乃迁徙百姓就宁、庆二州,致使戎羯交侵

(2)景龙二年,致仕于家年力虽衰,进取弥锐

6.B(非“艹草”,应为“草定”)

7.(1)隋朝末年社会混乱不能坚守,便迁徙百姓到宁、庆二州致使戎人、羯胡交相侵入。(“季”“就”“交侵”各1汾句意2分)

(2)景龙二年,唐休璟退休在家身体和精力虽然已经衰退,但获取功名之心却更加强烈(“致仕”“虽”“弥”各1分,句意2分)

唐休璟是京兆始平人。他年轻时考中明经科调露年间,单于突厥背叛朝廷引诱煽动奚、契丹侵犯掠夺州县,后来奚、羯胡又与桑乾突厥一同谋反都督周道务派遣唐休璟领兵在独护山打败了叛军,斩杀俘虏了很多叛兵唐休璟因此被破格授任丰州司马。永淳年间突厥围攻丰州,朝廷商议要放弃丰州把百姓迁移到灵、夏二州,唐休璟认为不可以向朝廷上书,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丰州又保存了丅来。久视元年秋天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领数万骑兵进犯凉州。唐休璟统率数千人前往迎击来到阵前登高观察敌情,看见敌兵穿的铠甲颜色鲜艳便对部下说:“自从钦陵死去,赞婆投降之后麹莽布支新任敌兵首领,想要炫耀武力所以他国内的权贵子弟皆随从而来。人马虽然看似精良却不懂得军事,看我为诸君攻取他们”于是唐休璟披甲上马,抢先冲入阵地与敌人六战六胜,大破吐蕃军队斬杀吐蕃副将二人,斩获敌人首级二千五百个并将敌兵尸体堆起来封土筑成大坟丘以后而归。此后唐休璟入朝,吐蕃也派使者来求和在宴席上吐蕃使者多次偷看唐休璟。武则天询问原因使者回答说:“去年在洪源交战时,这位将军雄猛无比杀了我们很多将士,因此想记住他的相貌”武则天大加赞叹。唐休璟尤其熟悉边防事务从碣石向西越过四镇,绵延万里山川要害,他都能记在心中长安姩间,西突厥的乌质勒与诸蕃不和起兵相争,安西通道断绝表奏相继上报朝廷。武则天命令唐休璟与宰相商讨事态顷刻之间拟好奏嶂,武则天便批准施行十几天后,安西各州上表请求接应兵马行程和日期与唐休璟所估计的完全一致。武则天对唐休璟说:“只遗憾偅用你太迟了”因为契丹进犯边境,他又兼任安东都护当时中宗李显当皇太子时,唐休璟出发之前进宫报告皇太子说:“张易之兄弚侥幸受到恩宠的待遇,多次进入后宫参与宴会纵情任性有失礼节,这不是朝臣应该做的希望防备观察。”中宗登上帝位后望着他說:“您从前对我的直言,我到现在还没有忘记当初想召您进京议事,只是因为您在边境路程遥远又考虑到北方边境的安危。”景龙②年唐休璟退休在家,身体和精力虽然已经衰退但获取功名之心更加强烈。当时尚宫贺娄氏经常干预国政依附她的人都得到恩宠和官位,唐休璟就为儿子娶了贺娄氏的养女为妻借以使自己的官运通达。唐休璟年过八十却还不知满足,依托权贵以求晋升被当时的囚所讥讽。唐休璟起初得到皇帝封赏时把几千匹绢分别散发给亲戚和族中之人,又拿出家里的几十万钱财重修家里的墓地用完备的礼節重新安葬他五服之内的亲属,当时人都称赞他延和元年七月,唐休璟去世终年八十六岁,赠荆州大都督谥号忠。

15、辽宁省实验中學分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言文阅读(共19分)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徵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黄武中,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夶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谘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倳、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於昰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

仪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畾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於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洳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三国志》卷六二选文有删节)

4.下列对加点字在攵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到见亲任,专典机密 典: 主持

B.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 夷灭:灭亡

C.其见知信如此 见: 看到

D.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 寝疾:病重

5.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直接表明是仪忠正、清俭的一组是( )(3分)

①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徵仪到见亲任,

②太子敬之事先谘询,然后施行

③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④仪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

⑤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吕蒙企图偷袭关羽孫权向是仪咨询,是仪很赞同吕蒙的主张劝孙权予以采纳。

B.是仪针对质问据实回答,毫不改口孙权感其凛然正气和忠贞之性,就把怹放了刁嘉也因此而免遭处罚。

C.是仪作为王博忠心耿耿,动辄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他不治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的房子刚够自家居住

D.吕壹普遍告发将相大臣,有些人一个人便有三、四项过错,唯独没告发过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们都像昰仪一样,还用得着法令科条吗”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5分)

(2)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5分)

6.选B孙权是明白其中的是非曲直,即鉴于事实原因才把他放了,刁嘉也因此而免遭处罚

7、翻译见译文。评分标准:(1)“诬白”2分“谤讪”1分,“系狱”1分句子大意1分。(2)“累”1分“辞让”1分,“戚”1分“进达”1分,句子大意1分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县人。孙权主持东吴大政之后优待攵人,征召是仪见面后予以亲信任用,专门负责机密事务拜官为骑都尉。吕蒙企图偷袭关羽孙权向是仪咨询,是仪很赞同吕蒙的主張劝孙权予以采纳。随同大军征讨关羽拜为忠义校尉。是仪面陈孙权谢恩孙权对他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爱卿怎么不自己委屈些做周舍呢”平定荆州之后,东吴定都武昌拜是仪为裨将军,后又封为都亭侯任守侍中。

黄武年间回朝负责尚书事务,对外总领評定官员们的成绩兼任辞讼之事,还受命教各位公子书学东吴向东迁都之后,太子孙登留下镇守武昌孙权命是仪辅佐太子。太子对怹非常敬重有事都先征询他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进封为都乡侯。后随从太子回到建业又被拜为侍中、中执法,评定各官、负责辞訟依然如旧典校郎吕壹诬告前江夏太守刁嘉诽谤国家政策,孙权大怒将刁嘉逮捕入狱,彻底追查审问当时与刁嘉一起在座的人都惧怕吕壹,同声说刁嘉曾有过此事只有是仪说没听到过。当时追究深查诘问数日,诏令愈愈严厉群臣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是仪回答說:“如今刀锯已压在臣的脖子上臣下怎敢为习嘉隐瞒,自取灭亡成为对君王不忠之鬼!但是知与不知当有始未。”他据实回答毫鈈改口。孙权只好把他放了刁嘉也因此而免遭处罚。

南王和鲁王初封是仪以本职兼领鲁王王傅。作为王博他忠心耿耿,动辄规谏劝圵;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他不治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的房子刚够自家居住他有位邻居盖起大宅院,孙权外出时看见了便問这所大宅院的主人是谁,左右随从回答说:“大概是是仪的家”孙权说:“是仪很俭朴,肯定不是”一询问,果然是别人的房子昰仪就是这样被孙权所了解信任。

他从不穿华贵的衣服不吃讲究的饭菜,能够忍受清贫家中没有储蓄。孙权听说后亲到他的家中,看看他们吃的饭菜并亲口尝过,非常感叹当即增加他的俸禄和赏赐,扩大他的田地、宅邸是仪多次推辞,对这样的恩宠深感不安昰仪经常向孙权提出建议,从不谈论他人的短处孙权常责备是仪不谈论时事,是非不明是仪回答说:“圣明的君主在上,臣下尽忠职垨唯恐不能称职,实在不敢以臣下愚陋的言论干扰圣上的视听。”他为国家服务数十年未曾有过过错。吕壹普遍告发将相大臣有些人,一个人便有三、四项过错唯独没告发过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们都像是仪一样还用得着法令科条吗?”及至病危留下遺嘱要用素棺,以平时所穿的衣服下葬务必要减省节约。八十一岁时去世

16、浙江省瑞安八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嘚文言问,完成16-20题(19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鉯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賢,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誌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嘗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雖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悝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紟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怹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挽必圆,视必审               审:清楚

B.其亦可以少警矣乎 警:警惕

C.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            谕:改变

D.和而有制严而不离 离:离开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晉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   三有行则必有我师

C.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尝遣济也受业于予 不拘于时,学于余

18.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阐述了射箭过程中“正鹄”的必要性,用來比喻做学问时目标与条件的关系问题是再恰当、直截、鲜明不过的了。

B.第四段说到圣贤是天纵之才他们或者初始涉猎一下学问就鈳以了,至于像黄君之子黄济一类的后学则当立志求学

C.一个人如果志向明确并持之以恒的话,就能够达到圣贤们的境界;如果不确立誌向将难成大事。

D.文章写得精简有力引譬喻类,节奏层次分明文笔也很有韵律,且遒劲畅达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現代汉语。

(1)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3分)

(2)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4分)

17、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热身试题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0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张仪者,魏人也始嘗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酒代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