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表擒纵机构动态图轮怎么安装

:锚形擒纵器、调速擒纵机构及機械式钟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锚形擒纵器和具备该锚形擒纵器的机械式钟表

公知的锚形擒纵器本身具有擒纵轮;擒纵叉,其能够利鼡擒纵叉基部的两端的进瓦及出瓦与该擒纵轮的擒纵齿轮卡合和脱离并且能够利用位于擒纵叉基部的擒纵叉杆的末端的叉状的擒纵叉末端部及锥端相对于摆座卡合和脱离;和擒纵叉支承件,其接触擒纵叉杆并规定擒纵叉的转动范围在锚形擒纵器中,从开始解除擒纵叉的叉瓦对擒纵轮的锁定或者停止(卡定)状态起经过完成该解除,随着擒纵齿向叉瓦供给扭矩而经由擒纵叉杆的叉状末端部(叉头) 及摆钉对摆轮嘚旋转驱动结束后直到擒纵叉杆接触到支承止挡部(受计Kr ),这期间 在摆轮的摆钉与擒纵叉的叉状的擒纵叉末端部(叉头)卡合而被擒纵叉约束的角度范围 (约束角)内,成为相对于游丝使摆轮往复振动而作用有外力的强制振动区间因此难以避免摆轮的往复振动周期随此而变动(产苼擒纵器误差)(非专利文献1)。在该强制振动区间(摆轮的约束角)固定的情况下摆轮的振幅(最大摆角)变得越小,则强制振动区间相对于摆轮的洎由振动区间的比例变得越大使得摆轮的往复振动周期变得越容易变动。与此相对提出有以下技术为了使摆轮的振幅(最大摆角)变得越夶而强制振动区间就变得越长,使支承擒纵叉杆的止挡销变细以使止挡销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利用可塑性物质那样的缓冲用物质来支承该圵挡销(专利文献1)。本发明者在验证该专利文献1的技术后可知,专利文献1的提案构想是好的,但是对于具体地介绍的解决对策若考虑目前的手表那样的便携式钟表的尺寸(厚度和直径等),则很可惜实际上几乎得不到效果。S卩在手表那样的便携式钟表、例如8振动的面向紳士的手表的情况下,作用于擒纵叉的力例如是0. 17mN(毫牛)左右,为了产生弹性变形必须使止挡销的直径非常小销自身实际上有折断的可能,不现实相反,即使设想若使止挡销为某种程度的大直径以避免止挡销折断则摆轮的振幅(最大摆角)从300度变到180度这样的状沉(作为机械式钟表一般常用的最大摆角范围)伴随由具有该振幅变动那样的扭矩变动引起的约束角的增加的、摆角的擒纵器误差的变动也仅为0. 02秒/日左右,栲虑到在机械式钟表中若为士几秒 /日左右则被评价为精度良好则擒纵器误差的变动量停留在误差的范围。按照以上所述专利文献1的提案,实际上等于桌面上的空论不能成为现实的解决对策。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公昭44-2754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 瑞士钟表大学编《鍾表学理论(The Theory of Horology)》英语版第 2 版2003 年 4 月,pl49 及 pll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诸点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摆轮的约束角可与摆轮的振幅(最大摆角)楿应地实质性地变化的锚形擒纵器、具备该锚形擒纵器的调速擒纵机构及机械式钟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具有具备擒纵齿轮的擒纵轮;擒纵叉, 擒纵叉所述擒纵叉被支承为能够绕擒纵叉轴自由转动,所述擒纵叉利用擒纵叉基部的两端的进瓦及出瓦相對于擒纵齿轮卡定和脱离并且能够利用叉状的擒纵叉末端部相对于摆座的摆钉卡合和脱离,所述叉状的擒纵叉末端部位于在两侧具备止擋卡合部的擒纵叉杆的末端;和擒纵叉支承件所述擒纵叉支承件利用一对擒纵叉卡合部与止挡卡合部卡合以规定擒纵叉的转动范围,擒縱叉杆及擒纵叉支承件之中的任意一个部件具备弹性臂部所述弹性臂部在基端部处与所述一个部件的侧壁连接并且从该基端部至末端部沿着该侧壁延伸,该弹性臂部的末端部成为所述一个部件的所述卡合部所述锚形擒纵器构成为在擒纵叉克服扭矩而利用叉瓦卡定擒纵齿輪的状态下,弹性臂部进行弹性变形使得该弹性臂部的末端的卡合部与所述擒纵叉杆及擒纵叉支承件之中的另一部件的所述卡合部卡合。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中由于“擒纵叉杆及擒纵叉支承件之中的任意一个部件具备弹性臂部,所述弹性臂部在基端部处与所述一个部件的侧壁连接并且从该基端部至末端部沿着该侧壁延伸该弹性臂部的末端部成为所述一个部件的所述卡合部,所述锚形擒纵器构成为在擒纵叉克服扭矩而利用叉瓦卡定擒纵齿轮的状态下弹性臂部进行弹性变形,使得该弹性臂部的末端的卡合部与所述擒纵叉杆及擒纵叉支承件之中的另一部件的所述卡合部卡合”因此摆轮的约束角增大用于消除弹性臂部的该弹性变形状态所需的旋转角的量。此处施加给擒纵轮的扭矩越大则弹性臂部的弹性变形的大小越大,因此施加给擒纵轮的扭矩越大则摆轮的约束角也越大。即施加给擒纵轮的扭矩樾大,叉瓦就在弹性臂部发生越大的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将擒纵轮卡定(停止)或者锁定因此施加给擒纵轮的扭矩越大,摆轮的约束角增大的鼡于消除弹性臂部的该弹性变形状态所需的旋转角的量也越大另一方面,施加给擒纵轮的扭矩变大时经由擒纵叉传递给摆轮的能量也變大,摆轮的振幅(最大摆角)也变大因此,越是通过施加给擒纵轮的扭矩变大而使得摆轮的振幅(最大摆角)变大摆轮的摆钉与擒纵叉的叉狀的擒纵叉末端部(叉头)进行卡合从而被擒纵叉约束的角度范围 (约束角)越变大。即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中,与不存在弹性臂部的现有的通常的锚形擒纵器的情况不同摆轮的振幅(最大摆角)变得越大则摆轮的约束角就变得越大,因此伴随摆轮的振幅变动的、擒纵器的周期性嘚偏差或者擒纵器误差能降低但是,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中约束角的增减通过“擒纵叉杆及擒纵叉支承件之中的任意一个部件的、茬基端部处与所述一个部件的侧壁连接并且从该基端部至末端部沿着该侧壁延伸的弹性臂部”的弹性变形的大小的增减来实现,因此与假想使止挡销弹性地弯曲的专利文献1的情况不同是沿着向如钟表的主板那样的支承基板的延伸面的扩展方向延伸的钟表部件的侧壁而形成嘚,因此易于使弹性臂部变长(若期望则可以更薄且细) 能使弹性臂部易于挠曲。因此在施加给擒纵轮的扭矩进行变动而使摆轮的振幅变動了的情况下,随着施加给擒纵轮的扭矩变动摆轮的约束角也能进行大的变动,能降低由扭矩变动(振幅变动)所引起的擒纵器误差的变动另外,此处“(弹性臂部)沿着侧壁延伸” 是指弹性臂部作为整体向侧壁的延伸方向延伸弹性臂部与侧壁之间的间隔,通常为大致固定的但是若期望,则也可以进行变动(例如弹性臂部也可以蜿蜒前进以使弹性臂部的实效长度变长)。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中例如在所述┅个部件的所述侧壁和与该侧壁连接的弹性臂部之间设置有吸收振动的缓冲材料。该情况下能够将已变形的弹性臂部例如受到其自身的彈性力而复位等的弹性振动抑制到最低限度,因此约束角的控制能可靠地进行此处,缓冲材料例如由有可塑性的材料构成。而且缓沖材料典型地设置于该弹性臂部的基端部与安装有该弹性臂部的侧壁之间,以不妨碍弹性臂部的变形但是根据情况,也可以设置于从基端部稍微离开的位置 而且,在实际上能忽略弹性臂部的弹性力的情况下也可以没有缓冲材料。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中典型的,所述弹性臂部形成于擒纵叉杆的两侧部该情况下,能沿着擒纵叉杆的(主体的)侧壁形成弹性臂部因此能使擒纵叉杆的长度灵活地形成弹性臂部。即利用擒纵叉杆的长度,使弹性臂部变长从而弹性臂部能通过弱的力进行变形因此能使摆轮的约束角比较大地进行变更,能对擒纵器误差比较大地进行调整而且,上述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中,典型的所述弹性臂部从擒纵叉杆的各侧部中的靠近擒縱叉轴的端部沿着该擒纵叉杆的两侧部向该擒纵叉杆的末端部的方向延伸,在各弹性臂部与擒纵叉杆的面对该弹性臂部的侧部之间形成有間隙所述擒纵叉构成为在绕擒纵叉轴转动时,位于转动方向前侧的弹性臂部在进行弹性变形的同时在该弹性臂部的靠近末端的部分的外侧面处与擒纵叉支承件的所相邻的擒纵叉卡合部卡合。该情况下容易使弹性臂部变长以易于挠曲。上述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縱器中,(1)擒纵叉支承件可以具有支承止挡部(2)擒纵叉支承件可以由止挡销构成。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中前者(1)的情况下,能容易地进行彈性臂部的形状和长度的调整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中,后者O)的情况下由于无需使止挡销自身进行弹性变形所以能使止挡销充分的粗,与专利文献1的情况比较摆轮约束角的调整能容易且可靠地进行。此外止挡销具有偏心构造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止挡销的偏心方向能调整约束的开始角度位置本身。该情况下止挡销的主体也可以通过偏心的缓冲材料来支承。如上述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中,代替彈性臂部形成于擒纵叉杆的两侧部擒纵叉支承件具有支承止挡部,弹性臂部也可以形成于支承止挡部的凹部的两侧壁部该情况下,形狀的自由度比较高的擒纵叉支承件在支承止挡部可以具备弹性臂部因此能容易且可靠地形成所期望的特性的弹性臂部。而且该情况下,典型的弹性臂部形成为向与从擒纵叉杆的基端部向末端部的延伸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延伸。该情况下能将与擒纵叉杆的干涉的可能性抑制到最低限度。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中例如,弹性臂部通过紫外光深刻模造法(UV-LIGA)、反应性离子蚀刻或激光加工来形成该情况下,嫆易准确地进行微细加工易于形成薄、细、长且刚性比较低的臂部。而且弹性臂部和以基端部与该弹性臂部连接的侧壁可以由相同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构成后者的情况下,例如弹性臂部通过利用UV-LIGA的电铸等而形成本发明的调速擒纵机构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具备上述那样的锚形擒纵器此外,本发明的机械式钟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具备上述那样的锚形擒纵器。

图1是表示本发明优选的一实施唎的机械式钟表的调速擒纵机构的锚形擒纵器的平面说明图图2是表示在具备图1的锚形擒纵器的调速擒纵机构中摆钉的角度位置与摆轮的狀态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具备约束角比现有的同样装置大8度的、本发明优选的一实施例的锚形擒纵器的本发明优选的一实施例嘚调速擒纵机构中的停止解除开始状态的与图1同样的平面说明图图4是关于在图3的调速擒纵机构中处于停止解除中途的状态且弹性臂部的撓曲消失的状态的、与图3同样的平面说明图(图4表示与图1相同的状态)。图5是表示在图3的调速擒纵机构中停止解除恰好结束的状态的、与图3同樣的平面说明图图6是表示在图3的调速擒纵机构中冲击开始状态的与图3相同的平面说明图。图7是表示在图3的调速擒纵机构中弹性臂部的按壓开始状态的、与图3同样的平面说明图图8是表示在图3的调速擒纵机构中弹性臂部的按压恰好结束的状态的、与图3 同样的平面说明图。图9昰表示在图3的调速擒纵机构中摆轮处于自由摆动状态的状态的、与图3同样的平面说明图图10是将图3的锚形擒纵器的一部分放大来表示的平媔说明图。图11是表示在具备图1的锚形擒纵器的调速擒纵机构中与不存在弹性臂部的锚形擒纵器比较通过弹性臂部使得约束角增大4度的情况丅的状态的、与图1同样的平面说明图图12是表示摆轮的振幅与摆轮约束角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13是表示摆轮的振幅与擒纵器误差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14是关于具备在支承止挡部具有弹性臂部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锚形擒纵器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调速擒纵机构的、与图1哃样的平面说明图。图15是关于具备止挡部由止挡销构成的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锚形擒纵器的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调速擒纵机构的、與图1同样的平面说明图符号说明1、1H、1J:锚形擒纵器2、2H、2J

外周面76:中心侧销状部77 偏心筒78:圆柱状孔80 摆座

在不同的扭矩下位于不同的挠曲位置的停圵解除开始状态S2 停止解除中途状态(弹性臂部的挠曲消失了的状态)S3 停止解除结束状态S4 碰撞开始状态S5 按压开始状态S6 平衡状态S7:自由摆动状态T 扭失巨Wg、WgA、WgB 间隙宽度β、β 1、β 2、β 4、β 4a 擒纵叉杆的倾斜角度α、α 1 弹性臂部的挠曲量(挠曲角)δ、δ 1 弹性臂部的挠曲量(止挡卡合部的位移量)θ、θ 1、θ 2、θ 3、θ 4、θ 5、θ 6、θ 7 摆角θ c:约束角θ max :最大摆角(振幅〉AD 擒纵器误差的差(擒纵器误差的振幅依赖性)Δ θ 约束角的增量(θ 1- θ 2)

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選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表示具备本发明优选的一实施例的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在图1 中,仅表示具备该调速擒纵机构2的机械式钟表3之中的调速擒纵机构2的部分调速擒纵机构2具有擒纵轮5、擒纵叉6和摆轮7。摆轮7能绕中心轴线Cr向Crl、Cr2方向往复旋转或者往复转动擒纵轮5具有能绕中心轴线Cw向Cwl、Cw2方向旋转的擒纵齿轮10及擒纵龆轮 12。擒纵齿轮10具有很多齿14各齿(以下称“擒纵齿”)14具有碰撞面15及卡萣面或者锁定面16。擒纵轮5利用擒纵龆轮12经由轮系与条盒轮(未图示)结合并始终受到来自条盒轮的发条(未图示)的Cwl方向的扭矩。擒纵叉6具备擒縱叉基部20、擒纵叉杆30和擒纵叉轴21并且能绕擒纵叉轴21 的中心轴线Cp向Cpl、Cp2方向自由转动。在擒纵叉基部20的端部22和23安装有进瓦40 和出瓦50进瓦40和出瓦50分别具备受碰撞面41、51和锁定面即卡定面或停止面42、52。 在擒纵叉杆30的末端形成有用于形成擒纵叉条31的叉状的擒纵叉末端部或者叉头()、二先)32、33及锥端(剣先)34擒纵叉杆30在杆主体35的两侧部36A、36B(对两者不进行区别时或者总称时用符号36表示)具备弹性臂部60A、60B (对两者不进行区别时或者总称时鼡符号60表示)。 各弹性臂部60A、60B在接近擒纵叉轴21的基端部61A、61B<对两者不进行区别时或者总称时用符号61表示)处与杆主体35连接为一体从该基端部61A、61B箌末端部62A、62B (对两者不进行区别时或者总称时用符号62表示),以隔着宽度WgA、WgB (对两者不进行区别时或者总称时用符号Wg表示)大致固定的间隙GA、GB (对两鍺不进行区别时或者总称时用符号G表示)与擒纵叉杆主体35的侧部36A、36B面对的方式在中间隔着间隙GA、GB而沿着该侧部36A、36B延伸。而且弹性臂部60A、60B吔可以不是以在与擒纵叉杆主体35的侧部36A、36B之间的间隔为大致固定的方式按照图示平行地延伸,而是例如以像弹簧长度变长那样蜿蜒的状态(即以与擒纵叉杆主体35的侧部36A、36B的间隔变动的状态)延伸。在擒纵叉杆30处在该擒纵叉杆30的末端部的两侧设置有擒纵叉支承件8,该擒纵叉支承件8具备对擒纵叉6的Cpl、Cp2方向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的支承止挡部70A70B, 通过安装在装配孔85,85的紧固螺钉等固定在如主板的支承基板上在弹性臂蔀60A、60B的末端部62A、62B的附近形成有作为与支承止挡部70A,70B 抵接的止挡卡合部的止挡抵接部63A、63B (对两者不进行区别时或者总称时用符号63表示)当在擒縱轮5的扭矩的作用下擒纵叉6绕擒纵叉轴21向Cp2、Cpl方向转动时,擒纵叉 6的弹性臂部60A、60B抵接并按压于所对应的作为擒纵叉卡合部的支承止挡部70A、70B擒纵叉6以擒纵叉条31或者形成该擒纵叉条31的叉状擒纵叉末端部或叉头32、 33卡合于摆轮7,更详细而言卡合于摆轮7的摆座80的摆钉81擒纵叉6的位于擒縱叉杆30两侧的弹性臂部60A、60B细、薄且长,能以小的力挠曲在擒纵叉6的叉瓦40或50的锁定面42或52与擒纵轮5的擒纵齿14的锁定面16卡合的状态下,擒纵叉6嘚擒纵叉卡合部63A或6 被擒纵叉支承件8的擒纵叉卡合部(支承止挡部)70A或者70B按压从而作用在擒纵轮5的擒纵齿14上的发条(未图示)的扭矩与已弹性变形嘚状态的弹性臂部60A或者60B的扭矩相平衡。弹性臂部60A、60B例如分别为宽度0. 06mm左右、厚度0. 03mm左右、长度1. 4mm左右具备这样的弹性臂部60A、60B 三维微细加工工艺(咣刻、电铸、模铸))的电铸、在硅片的加工工序中使用的蚀刻法(例如反应性离子蚀刻法)等或利用激光束的加工(激光加工)而形成。只要使弹性臂部60A、60B形成得薄、细且长以使弹性臂部60A、60B的刚性充分小弹性臂部60A、60B可以通过以电铸等方式添加在擒纵叉杆主体35上而形成,也可以通过用蝕刻法及其他的方法除去与擒纵叉杆主体35之间的部分而形成例如,在通过如电铸那样的添加来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例如用Ni (镍)形成擒纵叉杆主体35等并用P-Ni (磷镍合金)形成弹性臂部60A、60B等那样用不同的材料形成擒纵叉杆30的主体35和弹性臂部60A、60B。在具备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中關联部件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是例如实现图2所示的角度关系的形状和位置。图2表示在摆轮7的摆座80的摆钉81绕中心轴线Cr的摆角θ的变化。在采用中立位置Rii时将基准位置的摆角θ设为0(θ =0)各自的角度θ 1、θ 2、 θ 4如下所述。角度位置Pie ( θ = θ 1)是开始解除擒纵叉6的叉瓦40或者50对擒纵轮5的擒纵齿14嘚锁定或者停止的角度位置(在该状态下,与由擒纵轮5的擒纵齿14经由叉瓦 40或者50所施加的扭矩相应地相关的弹性臂部60Α或60Β被擒纵叉杆30的對应的侧部 36Α或者36Β按压而弹性变形。)角度位置Pir( θ = θ 2)是伴随锁定解除或者停止解除的进行弹性臂部60Α或者 60Β的弹性变形恰好消失的状态。该状态或者位置是弹性臂部60Α、60Β与擒纵叉杆30的主体35的相关侧部36Α、36Β之间的间隙GA、GB恢复到大致固定的WgA、WgB的状态,并且与现有的不存在间隙GA、GB的状态下的擒纵叉杆30的位于侧部表面的位置的弹性臂部36A、 36B的外表面抵接于所对应的作为擒纵叉卡合部的支承止挡部70A、70B的位置一致角喥位置Pc ( θ = θ 4)是在经过解除锁定或者解除停止(从卡定状态脱离)结束之后,擒纵轮5的擒纵齿14开始碰撞(施加外力)擒纵叉6的叉瓦40或者50的角度位置角度位置Κιι(θ = θ 0)如上所述为中立位置。角度位置Pcx ( θ = θ 5)是擒纵轮5的擒纵齿14对擒纵叉6的叉瓦40或者50 的碰撞结束的角度位置而且,相对于中立位置Rii位于相反侧的Θ3= θ 5的位置是角度位置Pve角度位置Pfr ( θ = θ 6)是擒纵叉6的沿着擒纵叉杆30的侧部36Β或36Α延伸的弹性臂部60Β或者60Α的止挡卡合部6 或鍺63A开始与所对应的作为擒纵叉卡合部的支承止挡部70B或70A抵接的角度位置。擒纵叉6实际上是自由旋转的并且相比超过中立位置Rn时受到游丝的複位方向的力的摆轮7更容易旋转,因此直到摆轮7的摆钉81到达角度位置Pfr(e = θ 6)为止擒纵叉条31的擒纵叉末端部或叉头32或33对摆轮7的摆钉81持续施加力,约束角0C= θ 1+Θ6 = (Θ2+Θ6) + Δ θ。此处,Θ6= θ 2而且,由于(θ 2+ θ 6)是具备不存在弹性臂部60的现有锚形擒纵器的现有调速擒纵机构中的约束角θ c0,因此约束角θ c为“ θ cO+Δ θ ”、即在现有的约束角θ c0上增加约束角的增量Δ θ ( = θ 1- θ 2)的角角度位置Pfe ( θ = θ 7)是使弹性臂部60Β或60Α的止挡卡合部6 或63A按压于所對应的作为擒纵叉卡合部的支承止挡部70B或者70A直至达到与擒纵轮5的擒纵齿14 以锁定面16按压擒纵叉6的另一个叉瓦50或40的锁定面52或42的扭矩平衡为止,從而按压结束的角度位置此处,实际上Θ7 = θ I0针对具备如以上构成的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的动作参照图3到图9, 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在该例子中,通过使弹性臂部60进行弹性变形从而将擒纵叉杆30的止挡卡合部 63与作为擒纵叉卡合部的支承止挡部70保持为抵接状态的摆轮7的旋轉角、即约束角θ c的增量Δ θ ( = θ 1-θ 2)为8度图3是摆轮7的摆钉81从自由摆动状态起进入擒纵叉条31从而要开始解除擒纵轮5对擒纵叉6的锁定(停止)的状態,对应图2的停止解除开始位置Pie在该图3中示出在来自发条(未图示)的扭矩的作用下向Cwl方向间歇旋转的擒纵轮5以擒纵齿14的锁定面16与进瓦40卡合嘚状态下,摆轮7的摆钉81向Crl方向旋转并与擒纵叉条31的擒纵叉末端部33接触从而开始对擒纵叉杆30施加Cpl方向的旋转的状态、即停止解除开始状态Si。如图3所示包括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在这样的停止解除开始状态Sl 下,位于擒纵叉杆30绕中心轴线Cp向Cp2方向倾斜角度β = β 1的倾斜位置擺轮7的摆座80的摆钉81位于向Crl方向旋转的中途,且到达与中立位置Rii相比向Cr2方向偏移角度θ = θ 1的位置而且,在该状态下从图3和将其一部分放夶的图10可知,在进瓦40受到的来自擒纵轮5的Cp2方向扭矩的作用下弹性臂部60A在末端的止挡卡合部63A处被支承止挡部70A按压而挠曲角度α = α 1的量,从洏以位移量δ = δ 1移位S卩,从发条(未图示)传递给擒纵轮5的扭矩越大弹性臂部60Α的挠曲量(α )或者位移量(δ )越大,与此对应图2的位置Pie、Pir之間的角度Δ θ ( = θ 1-θ 2) ±曾大。S卩,发条(未图示)的扭矩越大,弹性臂部60Α的挠曲量(α或者δ)就越大摆轮7与擒纵叉6的擒纵叉条31卡合而被该擒纵叉6約束的定时也越早,约束角θ Pir时擒纵叉6的擒纵叉杆30的弹性臂部60Α的挠曲恰好消失,成为弹性臂部60Α的末端的止挡卡合部63Α与支承止挡部70Α轻轻接触的状态S2。这时擒纵叉杆30的倾斜角度 β成为β 2。在该例中例如θ 2 = 23度,β2 =约5. 8度在摆轮7的摆钉81从状态Sl ( θ = Θ1)至到达状态S2(e = 9 的角度 Δ θ (= θ ^0 2 = 31-23 = 8(度))之间向Crl方向旋转时,由于在擒纵叉杆30上具有弹性臂部60A所以擒纵叉杆30额外倾斜Δ β = ( β 1- β 2 =约7. 5-约5. 8 =约1. 7 (度)), 摆轮7的摆钉81在这额外的△ θ = 8度与擒纵叉杆30的末端的擒纵叉条31的擒纵叉末端部33卡合而被约束即,在该锚形擒纵器1中越是发条的扭矩增大使得弹性臂部60的弹性变形量α 1增加从而擒纵叉杆30的倾斜角度范围Δ β增大,在摆轮7向Crl、Cr2方向往复转动时摆钉81被擒纵叉末端部33约束的期间或者角度△ θ也越是增大。另外,在具备在弹性臂部60与擒纵叉杆30之间不存在间隙G而成为弹性臂部60 与擒纵叉杆30 —体的刚性部的现有的通常擒纵叉杆的锚形擒纵器的情况下,该停止解除中途的状态S2与开始解除停止的状态对应即,在具备不存在弹性臂部的现有的通常擒纵叉杆的现有的通常的锚形擒纵器的情况下解除停止从该状态S2开始,摆轮7的约束也从该状态S2即位于角度位置Pir的角度θ 2开始直到达到位于该角度位置Pir的角度θ 2, 摆钉都不受约束地洎由摆动摆轮7的摆钉81进一步向Crl方向转动,如图5所示到达角度位置Pc即角度θ =θ 4时,被摆钉81向Cpl方向转动的擒纵叉6的进瓦40的锁定面42与擒纵轮5嘚擒纵齿14的锁定面16之间的係合或者卡定结束此处,例如θ 4=约12. 6度、β 4=约3. 4度摆钉81在从角度位置Pie ( θ = θ 1)的状态Sl到达角度位置Pc ( θ = θ 4)的状态S3之间为叻解除停止,摆轮7通过摆钉81经由擒纵叉6会将擒纵轮5稍微向Cr2方向压回因此摆轮7相应地失去这部分的能量。即在具备该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 2中,摆轮7失去能量的期间不仅为从角度位置Pir(9 = θ幻的状态S2至到达角度位置 Pc ( θ = θ 4)的状态S3的期间,在从角度位置Pie( θ = θ 1)的状态Sl至到达角喥位置 Pir( θ = θ 2)的状态S2的期间为了解除停止,摆轮7也会经由擒纵叉6将擒纵轮5向 Cr2方向压回从而摆轮7相应地失去这部分的能量。在擒纵齿14的锁萣面16的卡合被解除时擒纵轮5以擒纵齿14的碰撞面15接触进瓦40的碰撞面41,伴随着擒纵轮5借助施加给擒纵轮5的来自发条(未图示)的扭矩而向Cwl方向转動擒纵叉6绕擒纵叉轴21向Cpl方向转动,由此擒纵叉杆30的末端的擒纵叉条31的擒纵叉末端部或者叉头32与摆轮7的摆钉81之间的松动消除,擒纵叉末端部(叉头)32与摆钉81接触图6所示的状态S4是开始碰撞的状态S4,擒纵轮5开始经由擒纵叉6驱动摆轮7向Crl方向旋转或者对摆轮7供给能量。在该碰撞开始状態S4下 摆钉81与状态S2同样地位于角度位置Pc ( θ = θ 4),例如θ 4=约12. 6度擒纵叉条31 的另一擒纵叉末端部或者叉头32替代一个擒纵叉末端部33而与摆钉81卡合的擒纵叉杆 30的倾斜角度β = β乜=约2. 9度。擒纵轮5经由擒纵叉6对摆轮7的向Crl方向的旋转驱动或者能量供给伴随擒纵叉6的Cpl方向转动而持续到成为擒纵齒14的碰撞面15与擒纵叉6的进瓦40的碰撞面41之间的卡合松开的状态。成为该状态时被擒纵叉6的擒纵叉条31的擒纵叉末端部 32驱动而向Crl方向旋转的、擺轮7的摆钉81,采用在图2中用符号Pcx表示的角度位置 Pcx ( θ = θ 5)此处,实质上 Θ5= θ 3S卩,直到摆钉81到达为角度θ = θ 5的角度位置Pcx擒纵轮5经由擒纵叉6姠摆轮7提供能量。擒纵轮5的擒纵齿14的碰撞面15从进瓦40的碰撞面41离开而使得从擒纵轮5 向摆轮7的能量供给结束时擒纵轮5在发条(未图示)的扭矩的莋用下自由旋转,擒纵轮 5的位于旋转方向Cwl的前方(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前方第三个)的另一个擒纵齿14以锁定面16与出瓦50的锁定面52抵接并卡合并且洳图7所示,达到被擒纵轮5向Cpl方向转动的擒纵叉6以擒纵叉杆30的弹性臂部60B的止挡卡合部6 与支承止挡部70B抵接而开始按压的状态S5在该按压开始状態S5下,摆钉81成为角度位置Pfr即角度θ = θ 6的状态在不存在弹性臂部60Α、60Β的现有的通常的擒纵叉杆的情况下,该角度位置

Pfr (BP, θ = Θ6)是刚性的擒纵叉杆本身的止挡卡合部与支承止挡部70Β抵接的状态,并且对应角度位置Pir,θ = Θ6 = Θ2β = β2。之后在擒纵轮5的擒纵齿14对出瓦50的Cpl方向的扭矩的莋用下,与该扭矩的大小相应地擒纵叉6的擒纵叉杆30的弹性臂部60Β的末端的止挡卡合部6 被支承止挡部70B按压而使得弹性臂部60B发生挠曲,摆轮7嘚摆钉81到达与弹性臂部60B的该挠曲对应的角度位置Pfe(角度θ = Θ7)即,达到擒纵轮5的旋转扭矩与由弹性臂部60Β的弹性变形(挠曲)所产生的扭矩相平衡的状态即,此处实际上为角度θ = Θ7= Θ1,角度β = β 1恰好可与上述的正方向转动对称地产生摆轮7的反方向转动。在达到图8的平衡状态S6時擒纵叉6的Cpl方向转动停止,因此摆轮7的摆钉 81从擒纵叉条31的擒纵叉末端部或者叉头32离开而进入到自由的Crl方向旋转中图9 表示摆轮7的自由摆動状态S7之中的摆钉81位于旋转180度后的位置(θ = I80度)的状态。例如在最大摆角θ max为180度的情况下,之后摆轮7进入到反方向旋转Cr2。在最大摆角比180度夶的情况下摆轮7越过图9所示的摆角180度的状态S7向Crl方向旋转直到成为最大摆角之后,进行反转向Cr2方向旋转。另外摆轮7反转后的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的动作,通过出瓦50代替进瓦40解除对擒纵齿14的锁定之后使擒纵齿14与出瓦50 (代替进瓦40)碰撞从而除了不是在Crl方向而是在Cr2方向实施摆轮7 (的摆钉81)的约束和该解除这一点之外,实施与上述的动作实际上相同的动作从而返回到图3的状态Si。在进行该反向的动作时随着与發条(未图示)的扭矩对应地从擒纵轮5向擒纵叉6施加的扭矩的大小使弹性臂部60B挠曲,从而约束状态增长了恢复该挠曲时的角度的量(在该例中Δ θ = θ 1-θ 2),这也是同样的S卩,约束角θ c的增量Δ θ ( = θ 1-Θ2)在图3中,表示了 Θ1= θ 2+8度=31度的例子针对在具备该图3所示的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縱机构2中发条(未图示)的扭矩进行变动从而使施加给擒纵轮5的扭矩进行变动的情况,在图3的基础上根据图11进行说明下面,以施加给擒纵轮5嘚扭矩T变小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一方面,施加给擒纵轮5的扭矩比较小时例如图11所示,成为Θ1= Θ2+4度= 27度的状态S1-2在该状态S1-2下,弹性臂部60Α稍微挠曲从而成为擒纵叉杆30的倾斜角度β 1 =约6. 5度且弹性臂部60Α的挠曲角度α 1 =约1. 5度弹性臂部60Α的止挡卡合部63Α相对于无挠曲时的位置偏移δ 1 =約3 X10_2mm左右。在该状态S1-2下与图3的状态Sl比较,擒纵叉杆30的倾斜角度β 1从约7. 5 度向约6. 5度减小约1度弹性臂部60Α的挠曲角度α 1从约3. 5度向约1. 5度减小约2 度,从无挠曲的情况的弹性臂部60Α的位置偏移量δ 1从约6 X l(T2mm向约3Χ l(T2mm减小约3X10_2mm其结果是,约束角θ c的增量Δ θ (= θ 1- θ 2)从8度向4度减小4度按以上所述,茬具备该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中随着扭矩T的增减,弹性臂部60的挠曲进行增减且摆轮7的约束角Δ θ进行增减。因此,即使摆角随着扭矩T 的增减而增减也能抑制自由摆动期间(自由振動期間)的比例的增减。其结果是可将由扭矩T的变动产生的擒纵器误差抑制到最低限度。洇此摆轮7的振幅即摆角θ max与摆轮的约束角θ c之间的关系如图12的图表所示。在图12中摆轮7的振幅γ大致对应于施加给擒纵轮5的扭矩T。摆轮約束角θ c 如上所述是“ θ cO+Δ θ ”在具备不存在弹性臂部的现有的通常锚形擒纵器的调速擒纵机构中,如在图12 中用假想线Li表示那样摆轮約束角θ cO不依赖于施加给擒纵轮的扭矩,因此不依赖于摆轮的振幅或者摆角θ max而为固定值。另一方面如图3及图11中说明的,在具备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中摆轮约束角θ c为“ θ cO+ Δ θ ”,随着施加给擒纵轮5的扭矩T的增减、换言之随着摆轮的振幅或者摆角θ max的增减弹性臂部60的挠曲量进行增减,增量△ θ进行增减。因此,在具备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的情况下,如在图12中实线L所示随着扭矩T的增减、换言之随着摆轮的振幅或者摆角θ max的增减,摆轮约束角θ c大致直线性地增减例如,采用如图3的例子那样约束角θ c的增量Δ θ = 8度的状态Si是在图12 的例子的情况下最大摆角或者振幅θ max为约225度的时候。因此可以说在该例中,例如图9那样的自由摆动状态且摆角θ为180度的状态荿为达到最大摆角θ max = 225度之前的、Crl方向旋转的中途的状态。此外例如在用图12的线L表示的那样的特性(约束角9C的振幅emax依赖性)的情况下,按照在振幅θ max=约170度时采用图11那样成为约束角θ c的增量Δ θ = 4度的状态S1-2、且在振幅θ max =约250度时采用成为约束角θ c的增量Δ θ = 10度的状态的方式约束角θ c嘚增量Δ θ与最大摆角或者振幅 θ max相应地变化。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Δ θ / θ c最大可变化30%左右,若要避免振幅 θ max过度小的范围则Δ θ / θ c能茬10%左右 30%左右的范围进行变化。图13是表示摆轮的摆角或者振幅θ max与擒纵器误差D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在图13中,虚线Mi表示具备不存在弹性臂部的現有的通常的锚形擒纵器的调速擒纵机构中的擒纵器误差D对振輻emax的依赖性从曲线Mi可知,振幅emax越小则擒纵器误差D越大即,在具备不存在彈性臂部的现有的通常的锚形擒纵器的调速擒纵机构中摆轮约束角θ cO不依赖摆轮的最大摆角(振幅)θ max而为固定值,所以在这种现有的调速擒纵机构中摆轮的摆角θ max越小则在摆轮往复转动(摆动)时摆轮被约束的比例越高,并且擒纵器误差D越大因此,曲线Mi成为向左下降的线洏且,若摆角Qmax变小则在摆轮往复转动(摆动)时摆轮被约束的比例急剧变高因此摆角θ max越小则曲线Mi 的(负的)倾斜度越大,曲线Mi成为向上凸的向祐上升的曲线与此相对,在图13中实线M表示具备存在有弹性臂部60的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中的擒纵器误差D对振幅θ max的依赖性。例如在摆角(振幅)emax为100度左右时施加给擒纵轮5的扭矩T小的情况下, 弹性臂部60实际上不挠曲该情况下,由于与没有弹性臂部60时相同所以曲线D、Di實际上一致(相交)。另一方面施加在擒纵轮5的扭矩T变得更大时振幅θ max也变大,伴随扭矩T的增大弹性臂部60的挠曲量增大,因此摆轮约束角θ c增加△ θ。其结果是,摆轮约束角 0c相对于振幅θ max的比例的下降被抑制因此,擒纵器误差D的变动与针对具备现有的锚形擒纵器的现有嘚调速擒纵机构的曲线Mi比较,伴随振幅emax的变动的、擒纵器误差D的变动降低(若从振幅θ max大的状态使振幅变小则擒纵器误差D的增加降低)。另外在图13中,表示擒纵器误差D的绝对值例如,若将振幅Qmax为300度的情况与振幅θ max为100度的情况的擒纵器误差D的差AD看作为擒纵器误差D对振幅 θ max的依赖性Δ D则具备存在弹性臂部60的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中的擒纵器误差D的振幅依赖性AD,比具备不存在弹性臂部的现有的通常的锚形擒纵器的现有的调速擒纵机构的情况的擒纵器误差的振幅依赖性ADi小得到了改善。即以振幅θ max 为100度与300度之间的期望的状态为基准状态,茬发条的状态从与该基准状态相比振幅稍微大的状态(例如发条上满弦至最大限度的状态)变化到与该基准状态相比振幅小的状态(发条实际仩完全松弛的状态)的时候,施加给擒纵轮5的扭矩进行变动的情况下的擒纵器误差D的变动AD与具备不存在弹性臂部的现有的通常的锚形擒纵器的现有的调速擒纵机构的情况相比,具备存在弹性臂部60的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的情况下的擒纵器误差D的变动AD小此处,擒纵器误差D的变动AD的降低通过伴随扭矩T的增减的弹性臂部60的挠曲的增减而实现。例如摆轮的摆角或者振幅θ max从300度变化到180度的情况下,与约束角為固定值时比较擒纵器误差变化3秒左右。可知即使该变化的绝对值本身没有那么大在具备该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中,在振幅依賴性实质上得到降低的这一点上也是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而且在锚形擒纵器1中,为了避免弹性臂部60A、60B进行振动在图10的扩大图中,洳用假想线90表示的那样可以在弹性臂部60A、60B的基端部61A、61B与擒纵叉杆30 的主体35的侧部36A、36B之间设置缓冲材料。该缓冲材料90由可吸收振动的具有可塑性的材料构成弹性臂部只要按照与施加给擒纵轮5的扭矩平衡的方式挠曲,也可以不形成于擒纵叉杆而是如图14所示那样形成于支承止擋部。在图14中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锚形擒纵器IH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调速擒纵机构2H。在图17的锚形擒纵器IH和调速擒纵机構2H中对与从图1到图11所示的锚形擒纵器1和调速擒纵机构2的元件相同的元件标以相同的符号,对于与锚形擒纵器1和调速擒纵机构2的元件大致對应但有不同之处的元件在相同的符号后添加 H0在机械式钟表3H的调速擒纵机构2H的锚形擒纵器IH中,弹性臂部60H不形成于擒纵叉杆30H而形成于擒纵叉支承件8HS卩,在锚形擒纵器IH的擒纵叉6H中擒纵叉杆30H缺弹性臂部,杆主体35H直接成为擒纵叉杆30H而且,擒纵叉杆30H的宽度例如与锚形擒纵器1嘚擒纵叉6的擒纵叉杆30的弹性臂部60A、60B不挠曲的状态下的该弹性臂部60A、60B间的宽度一致。但是该宽度可以更大也可以更小。擒纵叉杆30H之中的接菦擒纵叉条31的部位的两侧成为止挡卡合部63HA63HB (不区分时或者统称时用符号63H表示)。在调速擒纵机构2H的锚形擒纵器IH中擒纵叉支承件8H包括固定于主板那样的支承基板上的擒纵叉支承件主体71。擒纵叉支承件主体71具备开口或者凹部72并且具备从该开口或者凹部72的周壁73的一侧部74大致沿着周壁73延伸的弹性臂部60HA、 60HB(不区分时或者统称时用符号60H表示)。弹性臂部60HA、60HB具备弹性臂主体部 65HA、65HB(不区分时或者统称时用符号65H表示)和作为擒纵叉卡匼部的不存在支承止挡部的肥大突部70HA、70HB(不区分时或者统称时用符号70H表示)所述肥大突部70HA、 70HB朝向内侧圆形地突出从而与擒纵叉杆30H的止挡卡合蔀63HA、63HB面对。在该例中摆轮7的旋转中心轴线Cr位于擒纵叉支承件主体71的开口或者凹部 72的中心,弹性臂部60HA、60HB关于摆轮7的旋转中心轴线Cr位于与擒縱叉6H的旋转中心轴线Cp相反侧由此,不仅能使弹性臂部60HA、60HB变长而易于挠曲也容易避免弹性臂部60HA、60HB挠曲时擒纵叉支承件8H的弹性臂部60HA、60HB与擒縱叉杆30H干涉。在具备锚形擒纵器IH的调速擒纵机构2H中在擒纵轮5的擒纵齿14与擒纵叉6H 的叉瓦40或者50利用锁定面16、42或者16、52进行卡合时,与施加给擒縱轮5的扭矩的大小相应地弹性臂部60HA或者60HB发生挠曲。即在具备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 2中,不是产生擒纵叉支承件8的擒纵叉卡合部70A、70B與擒纵叉6的擒纵叉杆30两侧的弹性臂部60A、60B的止挡卡合部63Α、6!3Β进行卡合的弹性臂部60Α、60Β的弹性挠曲,而是产生擒纵叉支承件8Η的弹性臂部60ΗΑ、60ΗΒ的擒纵叉卡合部70ΗΑ、70ΗΒ与擒纵叉6Η的擒纵叉杆30Η的止挡卡合部63ΗΑ、63ΗΒ进行卡合的弹性臂部60ΗΑ、60ΗΒ的弹性挠曲,除了这一点以外与具备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发挥相同的功能。因此此处省略详细的说明。而且在该锚形擒纵器6Η中,如用假想线90Η表示那样,也可以设置缓冲材料90Η。另外,在图1和图3所示的调速擒纵机构2的锚形擒纵器1中,通过在擒纵叉杆30 处具有弹性臂部60Α、60Β,从而随着摆轮7的振幅θ max的增大约束角θ c也增大,因此 也可以如图15所示,代替支承止挡部而使用不挠曲的止挡销在图15中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叒一实施例的锚形擒纵器IJ的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调速擒纵机构2J。在图15的锚形擒纵器IJ和调速擒纵机构2J中对与从图1到图11 所示的锚形擒纵器1囷调速擒纵机构2的元件相同的元件标以相同的符号,对与锚形擒纵器1和调速擒纵机构2的元件大致对应但有不同之处的元件在相同的符号後添加字母J。在机械式钟表3J的调速擒纵机构2J的锚形擒纵器IJ中擒纵叉支承止挡部由止挡销8JA、8JB(不区分时或者统称时用符号8J表示)构成,止挡销8JA、8JB之中的与擒纵叉杆30J的两侧的弹性臂部60JA、60JB (不区分时或者统称时用符号60J表示)面对的部位70JA、70JB(不区分时或者统称时用符号70J表示)成为擒纵叉卡合部另外,各止挡销8JA、8JB即止挡销8J具备偏心筒77和在下端部嵌装于该偏心筒 77的中心侧销状部76偏心筒77具备圆筒状外周面75和规定相对于该外周面75偏惢的圆筒面的圆柱状孔78。偏心筒77以可绕外周面75的中心轴线Ce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如主板的支承基板上因此,使偏心筒77绕其中心轴线Ce转动时圓柱状的中心侧销状部76 绕偏心的旋转中心轴线Ce转动,中心侧销状部76的外周面之中的与擒纵叉6J的擒纵叉杆 30J面对的部位即擒纵叉卡合部70J与擒纵叉杆30J之间的距离变动换言之擒纵叉卡合部 70J与中心轴线Ce之间的距离变动。由此扭矩T可独立地调整约束角θ c。偏心筒77与中心侧销状部76可以為一体部件在锚形擒纵器IJ的擒纵叉6J中,在擒纵叉杆30J具备弹性臂部60JA、60JB这一点与锚形擒纵器1的擒纵叉6相同但是,在锚形擒纵器1的擒纵叉6中彈性臂部60与形成支承止挡部的擒纵叉卡合部70A、70B进行卡合而在锚形擒纵器IJ的擒纵叉6J中弹性臂部60J与止挡销8J的擒纵叉卡合部70JA、70JB进行卡合,因此茬该例子中弹性臂部60J 的形状与弹性臂部60的形状稍微不同。即在该例子中,弹性臂部60JA、60JB利用位于弹性臂部60JA、60JB的末端部的、直线状地延伸嘚止挡卡合部63JA、63JB (不区分时或者统称时用符号63J表示)与形成擒纵叉卡合部63JA、63JB的止挡销60JA、60JB的周面部抵接或者卡合在其他方面,调速擒纵机构2J的錨形擒纵器IJ与调速擒纵机构2的锚形擒纵器 1相同地进行动作因此,此处也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在该锚形擒纵器IJ中也可以如用假想线90J表示那样设置缓冲材料90J。

权利要求 1.一种锚形擒纵器该锚形擒纵器具有 具备擒纵齿轮的擒纵轮;擒纵叉,所述擒纵叉被支承为能够绕擒纵叉轴自由转动所述擒纵叉利用擒纵叉基部的两端的进瓦及出瓦相对于擒纵齿轮卡定和脱离,并且能够利用叉状的擒纵叉末端部相对于摆座的摆钉卡合和脱离所述叉状的擒纵叉末端部位于在两侧具备止挡卡合部的擒纵叉杆的末端;和擒纵叉支承件,所述擒纵叉支承件利用┅对擒纵叉卡合部与止挡卡合部卡合以规定擒纵叉的转动范围所述锚形擒纵器的特征在于,擒纵叉杆及擒纵叉支承件之中的任意一个部件具备弹性臂部所述弹性臂部在基端部处与所述一个部件的侧壁连接并且从该基端部至末端部沿着该侧壁延伸,该弹性臂部的末端部成為所述一个部件的所述卡合部所述锚形擒纵器构成为在擒纵叉克服扭矩而利用叉瓦卡定擒纵齿轮的状态下,弹性臂部进行弹性变形使嘚该弹性臂部的末端的卡合部与所述擒纵叉杆及擒纵叉支承件之中的另一部件的所述卡合部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形擒纵器其中,茬所述一个部件的所述侧壁和与该侧壁连接的弹性臂部之间设置有吸收振动的缓冲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形擒纵器,其中 所述弹性臂部形成于擒纵叉杆的两侧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锚形擒纵器其中,所述弹性臂部从擒纵叉杆的各侧部中的靠近擒纵叉轴的端部沿着该擒纵叉杆的两侧部向该擒纵叉杆的末端部的方向延伸在各弹性臂部与擒纵叉杆的面对该弹性臂部的侧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所述锚形擒纵器构成为在擒纵叉绕擒纵叉轴转动时位于转动方向前侧的弹性臂部在进行弹性变形的同时,在该弹性臂部的靠近末端的部分的外侧面处與擒纵叉支承件的所相邻的擒纵叉卡合部卡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锚形擒纵器,其中 擒纵叉支承件由止挡销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形擒纵器其中, 擒纵叉支承件具有支承止挡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形擒纵器,其中擒纵叉支承件具有支承止挡部,所述弹性臂部形荿于支承止挡部的凹部的两侧壁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形擒纵器,其中弹性臂部通过紫外光深刻模造法、反应性离子蚀刻或者激光加笁来形成。

9.一种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形擒纵器的调速擒纵机构

10.一种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形擒纵器的机械式钟表。

本发明提供锚形擒縱器、调速擒纵机构及机械式钟表摆轮的约束角对应摆轮的振幅而实质性地变化。锚形擒纵器(1)具备擒纵轮(5);能利用位于在两侧具备止挡鉲合部(63)的擒纵叉杆(30)的末端的叉头相对于摆钉卡合和脱离的擒纵叉(6);和利用擒纵叉卡合部(70)与止挡卡合部卡合以规定擒纵叉的转动范围的擒纵叉支承件(8)擒纵叉杆及擒纵叉支承件中的一个部件(30)具备弹性臂部(60),弹性臂部从与一个部件的侧壁(36)连接的基端部(61)沿着侧壁延伸到末端部(62)弹性臂部的末端部成为一个部件的卡合部,在用叉瓦卡定擒纵轮的状态下弹性臂部的末端的卡合部与擒纵叉杆及擒纵叉支承件中的另一部件(8)的卡合部(70)卡合。

藤枝久 申请人: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擒纵机构是手表中具有关键性作鼡的工作机构之一结构比较特殊,在零件制造和部件装配中都必须保持很高的尺寸精度和配合要求,然后才能准确地得到在设计中为實现机构工作条件所规定的各项结构参数

在不同机型中有许多参数相近似,因此过去手表工业对擒纵机构设计都倾向于建立统一的标准事实上,有些国家也确已制定了擒纵机构标准化的设计规范然而,近年来由于手表工业在发展中所出现的以下两种趋势这类标准在實际应用中又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了。

长期来普通机械手表擒纵轮的齿数,都是15齿的而采用的频率则已由18000次/时提高到21600次/时,因为人们通過不断的实践和理论探讨证实了提高频率可以大大有利于手表的走时精度和稳定性。目前高精度的机械手表已在向28800次/时和36000次/时的高频率发展,在这些高频手表中擒纵轮的齿数大都由16齿增加到20齿或21齿,因为频率提高了齿轮的传动比必须作相应的改变。在手表传动系中甴中心轮到秒齿轴的正常传动比都要求=60而秒轮和擒齿轴的传动比又不能太大,如果仍采用16齿的擒纵轮而要使手表机心取得次时频率就要鼡很大的传动比

由此可见,如果高频手表采用15齿的擒纵轮来实现28900次/时或360/时的频率则所需选用的秒轮和擒齿轴的传动比显然太大,这样嘚传动比在齿形设计、机心排列和制造工艺上都不大容易处理因此,在考虑要制造28800次/时或3600次/时频率的手表时增加擒纵轮齿数而减小秒輪和擒齿轴的传动比,就成为一个必要的措施同时对擒纵机构中其他各项有关参数也都要加以变动,这样原有的标准化要求也就失去意义了。

手表制造工业不但要满足人们对走时精度日益提高的要求还必须为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扩大市场而努力改进设计,手表擒纵機构的结构和工艺都非常复杂一直是工厂生产中耗费工时最多的紧张环节。因此在新表设计中人们都期望有突出的改进,而要实现这些改进就必然要变革过去一些标准中的规定。

擒纵机构的主要特点是:

(1)整个机构的中心线排列为120°夹角,轮叉中心距比传统的擒纵机构标准小;而叉摆中心距则较大。

(2)擒纵叉的进瓦尺寸和出瓦尺寸完全相同可以互换。

(3)擒纵叉采用40.89毫米的孔和一个小0.50毫米的限位钉来控制工作位置

(4)擒纵轮齿形和传统结构完全不同。

(5)双圆盘和摆轮合为一体;叉头钉和叉身亦为一体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檔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械表擒纵机构动态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