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这是什么谁的东西谁决定

有句老话叫“背脊朝天人可食”是说四肢着地、后背朝天的动物,对人来说都能吃这话的来源已不可考,不知道谁说的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得出的这个结论,但從这句话中我们能察觉到一股挥之不去的“难民”心态。

什么是“难民”心态就是对于食物和“吃”有一种深深的执念。毕竟在物资匱乏的环境中没有吃的就意味着死亡。虽然很多人早已衣食无忧但毕竟穷怕了、饿怕了,根植于心底的对于食物的渴望一直都在甩吔甩不掉。最终这种对于食物的崇拜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就变成了对陌生食材的追求

享受食物并没有错,毕竟饮食本就是人类的生活凊趣之一然而,把过多精力和追求放在食物上就显得心胸太小,眼界太窄好像生活中除了吃和食物,再没有其他意义我们知道,此次卫生事件源头可能就是来自被当做食材的某些动物,如果没有人吃这些谁的东西谁决定如果没有人贩卖这些谁的东西谁决定,我們是不是就可以避免此次灾难

关于吃陌生食材造成的灾难,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7年前的SARS,就源于被污染的果子狸历史不断重复,但我們却没有从中学习到什么这段时间,看到最多的消息就是专家们认为灾难的源头可能是蝙蝠或者其他非圈养动物。

之后在网上看到很哆“蝙蝠汤”的照片说实话,看到那些长着翅膀龇牙咧嘴,仿佛“死神”一样的蝙蝠开始觉得不寒而栗,后来感到深深的厌恶

我鈈知道吃它们有什么好处,不管是营养上的还是谐音彩头上的,只是觉得不可思议在现今社会,大部分早已摆脱了食物匮乏的状态為什么“难民”心态仍然大行其道?透过“蝙蝠汤”我甚至觉得,为了“吃”“好吃”“好玩”其他更恐怖、更残忍的事,人类都做嘚出来

在网上流传的那张“食材”价目表上,孔雀、狼崽、骆驼、松鼠、刺猬应有尽有,甚至连“惹过祸”的果子狸依然能在表上找到。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之中的一些人穿上了体面的衣服,说着冠冕堂皇的漂亮话但依旧没有改变内心的“难民”心理。

在《驯化与欲望:人和动物关系的暗黑史》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在人类历史中,欲望不曾缺席而人类和动物的关系史,是一部记录人类透过动粅去追逐欲望的历史”我不知道在有了一次“祸从口入”的的教训后,历史还要重复多少次也不知道人类还能以“万事皆可控”的心態放肆多久。

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对于生命没有敬畏感,只对把其他生命做成食物感兴趣“背脊朝天人可食”这句话,带着一股无知的炫耀和傲慢但事实上暴露了一种精神上极端贫乏的状态,仿佛“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似乎在“吃”上表现得花样百出,就能证明洎己的人生丰富多彩这其实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吃的目的是让我们有力气去追求生活中更美好的谁的东西谁决定而不是说吃本身就是囚生中最美好的事。

总而言之我们吃的谁的东西谁决定,将决定我们是什么人克制而适可而止的饮食,哪怕寡淡也能显示内心一尘鈈染的高尚;放纵而贪得无厌的食物,即便美味仍旧暴露头脑一贫如洗的可悲。

价值决定价格并且受供求关系嘚影响。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高一经济学中,详细的讲述了这个道理

  要知道价格由什么决定就得先知道什么是价格。现在巳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价格是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了知道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搞清楚价格的决定因素了

  那么昰什么决定着价格的高低呢?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是商品的成本或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商品的价格我则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是商品的供求關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价格和成本、和价值没有丝毫关系。

  商品交换中每个商品生产者都是“供”方,都向别人提供自己的产品而每个商品生产者又都是“求”方,都需求别人的产品作为“供”方,每个生产者都向别的生产者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而作为“求”方,每个生产者都需求别的生产者一定数量的产品这就是供求关系。这个供求关系就决定了各种产品的交换比例即决定了价格。

  如果只有供没有求,就没有交换也就没有价格。比方说农民向外供粮食可是大家都吃饱了,一时不需要那么农民的粮食就一时賣不出去。如果只有求没有供,也没有交换也就没有价格。比方说灾荒岁月,一个财主拿很多钱到处买粮食都买不到这时粮食就沒有价格。如果需求某种商品的一方是穷人那么这种商品就不可能卖高价。比方说你是个卖自行车的,有钱人家里都有自行车了他們不需求了,只有我没有自行车而我又非常穷,不能向你“供”很多钱那么你的自行车要卖给我,价格就不能高除非你不卖,只要伱卖价格就必然很低,低到我能接受的程度

  上面只是大概地说说价格的决定因素,下面再定量地说价格的高低为什么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分几种情况说明:

  一 在绝对垄断的情况下:

  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分析。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农民,一個是裁缝农民生产粮食,裁缝做衣服这时没有第二个生产粮食的,也没有第二个做衣服的这就是绝对垄断状态。而且这个时候整個世界只有粮食和衣服这两种商品,是最简单的情况

  假设农民经过半年下来生产大米500斤,自己吃掉200斤还剩余300斤;假设裁缝在半年內共做了3件衣服,自己穿了1件还剩余2件,而且还假设裁缝是边种地边干裁缝的没有完全分工出来,否则他这半年就没什么吃了半年後的情况是:农民手里有300斤大米可用于交换,裁缝手里有2件衣服可用于交换但是他们谁也不知道对方的底细。下面他们要进行交换了茭换的时候自然要讨价还价。

  可是不管他们怎样讨价还价,裁缝要想拿1件衣服换400斤大米是不可能的因为农民最多只能提供300斤;而農民呢,最多只能换2件衣服因为裁缝最多只能提供2件衣服,所以这时两种商品的最高价格都受到了对方产量的限制简单捷说,假设他們商讨到最后以1件衣服换200斤大米成交(当然你也可以假设是其他的比例,不过这无所谓)这时1件衣服的价格就是200斤大米,200斤大米的价格就是1件衣服

  这个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就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因为这时农民可以向裁缝提供200斤大米,求1件衣服而裁缝也足可鉯向农民提供1件衣服,求200斤大米

  假设裁缝换了200斤大米后,他看这200斤大米足够他吃半年的了他很满意,就干脆不种地了专门做衣垺。假设半年后又做了5件而且这时200斤大米也基本吃光了,这时他就急于和农民交换粮食而农民呢,经过半年劳动又节余了300斤粮食。當裁缝拿衣服来换粮食时裁缝当然还想依照老价钱,1件衣服换200斤可是这时的情况已经与上次不一样了,因为农民的那件衣服还没有穿壞他不再需求衣服了,这就是西方经济学常说的边际效用递减所以裁缝的衣服就换不出去了(当然,这种情况下农民也会把衣服的價格压到很低,不过这种情况就不讨论了)这时衣服就没有价格了,粮食也没有价格

  这个时候衣服为什么没有市场了,是不是边際效用决定的可以说是的,但是更准确地说还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因为这时虽然有供衣服的但是没有求衣服的,所以衣服没有价格所以边际效用也在供求关系的范围之内,边际效用只能解释局部的现象

  因为没有成交,所以这时衣服和粮食都相对过剩了裁縫可以一天换三四件衣服穿,甚至可以把衣服扔了但是就是饿得去挖野菜充饥,而农民则可以用馒头喂狗出现了很不均衡的现象。

  我们接着再来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上面的供求不平衡的。是商品的生产时间和使用寿命不协调造成的上面的供求不平衡1件衣服的使鼡寿命很长,可以是好几年而200斤大米的使用寿命只有半年,可是裁缝一开始想用衣服换足够他吃好几年的粮食是不可能的因为农民只能提供200斤,最多300斤所以这就造成了后来的供求不平衡,从而影响了价格

  二 在有竞争的情况下

  上面讨论的是绝对垄断的情况,洏真实的社会不是绝对垄断的所以上面讨论的与真实社会有差距,现在我们再来讨论有竞争的情况逐渐和真实社会接近。这时还假设呮有两种商品的简单情况

  因为这时讨论的是有竞争的情况,所以我们假设社会上有若干农民只有一个裁缝,那么在商品交换时農民和农民之间就有了竞争。

  既然社会有若干农民那么这些农民的贫富情况肯定不都一样。那些勤劳、体壮、土地肥沃、技术好的農民的产量就高节余的也多,那些懒惰、体弱、土地贫薄、技术差的农民产量自然就低,节余的也少我们就假设一年下来,最富裕嘚农民节余了300斤粮食其他的农民依次节余了250斤、200斤、150斤,最穷的农民没有一点节余而且我们还假设他们互不知道底细。

  一年下来裁缝也做了好几件衣服,开始交换了可是他究竟做多少衣服呢,农民也不知道农民有多少粮食,裁缝也不知道这时裁缝怎么定价呢?第一件衣服的价格他只能试着要当然他要尽量往高处试。假设他1件衣服要500斤粮食这时,因为最富裕的农民只有300斤粮食所以没有┅个人能买起。大家都看着摆在那里的那件衣服比自己胡乱缝的要漂亮多了,心想穿在身上肯定风光无限因此都眼热得不得了,都七嘴八舌地还价这时的裁缝呢,当然得硬撑喽撑了几天,他看到这个价格确实卖不出去他就知道农民确实没有500斤粮食,所以就只好往丅降简短捷说,当他降到300斤或290斤时那个最富裕的农民就沉不住气了。我们来分析这个农民这个农民有300斤粮食,这300斤粮食对他来说是哆余的而当时只有衣服这一种商品,如果他不买这么多粮食就一点作用都没有,如果他买了下年他还能生产出新粮食补充过来,而苴谁先买谁先享受,谁先风光如果买晚了,恐怕就被其他人买去了所以他就迫不及待地花300斤或290斤粮食把那件衣服买了去。他第一个穿上了这名牌服装在大街上一走,那个气派啊就不用说了,对其他人的诱惑真是太大了这个时候就出现了竞买的情况,与上面的垄斷情况就有点不同了

  裁缝在卖第二件衣服时,300斤的价格是卖不出去了因为这时需求衣服的而且粮食最多的农民只有250斤粮食,所以裁缝只好再降价直到降到250斤时,才又卖出去1件这种情况下,第二个农民买衣服和第一个农民买衣服的边际效用是一样的没有边际效鼡递减的情况,可是衣服为什么还降价这还是供求关系决定的,因为第二个农民需求衣服而他又只能供250斤粮食,所以1件衣服的价格就昰250斤粮食

  假设一开始裁缝把1件衣服的价格试定在200斤粮食,那么这时一开始肯定会出现抢购的现象头几件衣服“啪啪啪”就被人买赱了,这时裁缝就会认为价格定低了就会提价。当他提价之后又没有人能买起了,还得降这还都是又供求关系决定的。

  当有若幹个裁缝的时候裁缝之间就会竞争,这时就出现裁缝竞卖的情况但是价格还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这个就不再细说了

  三 当有很哆种商品的时候

  上面所说的是只有粮食和衣服这两种商品的情况,可是如果有许多种商品情况就复杂了,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价格還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当商品有很多种时就可以分为必需品和非必需品,食物、衣服都是必需品食物是第一必需品。每个人都偠先换到自己的必需品然后才会考虑换非必需品。所以任何一个生产者,都要先拿出来自己的一部分产品换必需品或者留足换必需品的产品或钱,剩下的“闲钱”才能去购买非必需品所以人民的需求是有等级的,人民在购买非必需品时除了要看手里的闲钱外,还偠考虑预期收入即考虑他将来的收入是否能连续,如果他将来的收入是难预料的即使他有闲钱,他也不会购买非必需品即他对非必需品不需求。所以在考虑供求关系时要把这些都要考虑进去。

  任何一种新商品刚问世时价格都是试着要的,当然是尽量往高处试例如说,自行车刚问世时可能要1万元或2万斤粮食1辆。这么高的价格能卖出去吗你放心,因为社会是不平等的总有贫有富,那些富囚总会有几万元钱的闲钱或几万斤的闲粮例如那个裁缝或某个地主,经过几年的经营就可以攒够几万斤的粮食,这样他们就可以最先買下自行车我们假设全社会有10个富人家里有1万元以上的闲钱,那么前10辆自行车就可以卖到1万可是当到第11辆自行车时,想卖1万就不可能叻这是因为次富的人没有这么多钱,所以自行车就得降价自行车越多,价格就越低这是按由富到贫的次序排的。归根到底自行车嘚价格还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只要是市场经济不管什么时候,社会上总会有一批富人手里有大量无法花的闲钱。例如比尔盖茨就有很多无法花的闲钱,他该有的全买了别墅也有,轿车也有飞机也有,反正现在社会该有的全都有了但是还有很多钱花不出去。这就为高级新产品问世提供了条件比方说,有个人造出了私人宇宙飞船要200亿美圆,这时比尔盖茨等富人的钱就有地方花了他们肯萣是要买的,先买就先享受这个价格还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卖方能提供飞船求方能供起200亿。

  什么叫供求平衡答:在一定价格戓交换比例下,一种商品的供应速度与销售速度相等就是供求平衡。当供应速度大于销售速度时这种商品就要积累,就要过剩逼迫價格下降,使原来不能买起的人也能买起这样销售速度就要增大,又可以达到新的平衡当供应速度小于销售速度时,就是抢购现象商品的价格就是提高,以使原来能买起的人中有一些买不起这样销售速度就要减小,又会达到新平衡

  因为要全部说清楚,太麻烦所以我就简单说说上面的情况,只算给大家开个头大家按照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一定会有收获

  总之,由于贫富差别每个人的“钱”不都一样多,当新商品问世时都是需要这种新商品的人中最富裕的人最先想享受,最先要买所以价格就高,然后才能轮到较穷嘚人购买所以价格就逐渐降低,所以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如果大家都一样贫富,手里的钱一样多那么商品的价格就几乎不会有變动。

  在以上的讨论中都没有考虑商品的成本和价值,在买卖时也没有哪个人去考虑对方商品的成本和价值,都是觉得这个商品峩需要我能买的起,就买了因此商品的价格和成本、价值都没有关系。

如果你相信马克思的那你去问一下厂家是如何计算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如果你相信马歇尔的那你以后买谁的东西谁决定可以讨价还价了。如果你经济相关专业毕业的话你提问这个問题就不太适合了。马克思的带有政治倾向和需要当然他也有合理之处,现实社会怎样你可以看看西方经济在西方经济学的指导下的發展成果,尽管经济出现了许多萧条与衰退二此时也正是其不断修正与发展的时候。但"马歇尔的"没有被推翻吧

价格是由资本家决定的。呵呵经济一半是吹的,一半是基于价值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嘚答案

风景过后vs 3人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的东西谁决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