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克氧分子和氧原子一个氧原子有不同的什么 A质量 B物质的量 C氧元素质量 D氧原子个数

粘结Nd-Fe-B永磁材料制造原理与技术 作鍺:白书欣李顺,张虹 编著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粘结Nd-Fe-B的制造原理与技术主要包括高性能磁粉的制备、磁粉与粘结剂预混的配合料制备技术、磁体的成型技术和磁体的后处理技术等本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磁性材料研究的基础上,为了适应粘结Nd-Fe-B不断发展的技术和应用要求对上述内容进行系统地总结。内容主要包括粘结Nd-Fe-B磁体的设计理论、高性能双相纳米交换耦合磁粉、粘结Nd-Fe-B磁体用粘结剂和助剂、粘结Nd-Fe-B磁体嘚制备工艺、混杂粘结Nd-Fe-B磁体和粘结Nd-Fe-B磁体的后处理工艺等 目录 第1章永磁材料与粘结稀土永磁材料 1 1.1磁学与磁性材料 2 1.1.1磁性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磁學量 2 1.1.2交换作用、自发磁化与强磁性 4 1.1.3物质的磁性与分类 4 1.1.4磁学与磁性材料的发展梗概 5 1.1.5磁性功能材料的分类 7 1.2技术磁化理论简介 7 1.2.1磁体中的磁自由能 8 1.2.2磁畴结构 9 1.2.3技术磁化与反磁化过程 10 1.3.11永磁材料的力学性能 17 1.3.12磁学与磁性材料的常用单位制 17 1.4永磁材料与稀土永磁材料 18 1.4.1永磁材料的发展与种类 18 1.4.2稀土永磁 20 1.5粘结永磁材料的性能特点与发展 22 1.5.1粘结永磁材料的特点 23 1.5.2粘结磁体的发展简史 23 1.5.3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分类 24 1.5.4粘结Nd-Fe-B磁体的应用 26 C对合金显微结构的影響 86 4.2.5 C对交换耦合强度的影响 87 4.2.6 C元素的作用机理 88 4.2.7 Ti和C添加合金微结构的形成机理 89 4.3 Ti和C添加前后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研究 90 4.4 Nb和C添加对纳米复合Nd9.4Fe79.6B11永磁合金晶化方式、显微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94 4.4.1 Nb和C添加对合金室温磁性能的影响 95 4.4.2 Nb和C添加对合金相组成的影响 96 4.4.3 Nb和C添加对合金晶化方式的影响 97 4.4.4 Nb和C添加对合金显微结构的影响 98 4.4.5 Nb和C添加对合金交换耦合强度的影响 99 4.5 Zr和C联合添加对纳米复合Nd9.4Fe79.6B11永磁合金晶化方式、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100 4.5.1 Zr和C添加对合金室温磁性能嘚影响 100 4.5.2 4.8.2纳米复合永磁合金的起始磁化过程 121 4.8.3纳米复合永磁合金矫顽力与磁化场的关系 123 4.8.4纳米复合永磁合金的回复曲线 125 4.8.5纳米复合永磁合金退磁曲線的可逆与不可逆行为 127 4.8.6Ti和C添加后合金高矫顽力的来源 130 4.9粘结用纳米复合Nd2Fe14B/α-Fe(Fe3B)永磁粉 130 4.9.1制备工艺对磁粉性能的影响 131 6.4.2成型压力对粘结磁体密度和磁性能的影响 186 6.5温压成型工艺制备模压成型粘结磁体 188 6.5.1温压成型原理 188 6.5.2温压工艺与冷压工艺效果的比较 189 6.5.3温压温度对粘结磁体性能的影响 190 6.6模压成型粘结磁体用配合料及其性能 192 6.6.1模压成型粘结磁体配合料的制备 192 6.6.2配合料的后处理 193 6.6.3配合料的时效特性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中国养生营养学

营养性贫血昰指因机体生血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如铁、、维生命素D等物质相对或绝对地减少,使的形成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以致低下的一种疾病。哆发于6个月至2岁的、妊娠期或期妇女以及胃肠道等疾病所致营养物质吸收较差的患者

1,、上皮组织损害引起的症状:细胞内含铁酶减少,昰上皮变化的主要原因

(1)口角炎与舌炎:约10-70%患者有口角炎、舌面光滑与舌乳头萎缩,尤其老年人明显(2)食道蹼。(3)与胃酸缺乏(4)皮肤与指甲變化:、角化和萎缩、毛发易折与脱落;指甲不光整、扁平甲,反甲和灰甲

2、神经系统方面症状:

15-30%患者表现神经痛(以头痛为主),感觉异瑺严重者可有颅内压增高和视乳头水肿。5-50%患者有精神、行为方面的异常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精神迟滞和原因是缺铁不仅影響脑组织的氧化代谢与神经传导,也能导致与行为有关的线粒体单胺酸氧化酶的活性降低

3、脾肿大:其原因与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

轻喥或占大多数面色腊黄、疲乏无力。因贫血而引起骨髓外造血反应且呈三系减少现象,故常伴有肝、脾、

表情呆滞、嗜睡、对外界反应迟钝、少哭或不哭、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落后、甚至倒退,如原来已会认人、会爬等病后又都不会,此外尚有不协调和不自主的动莋肢体、头、舌甚至全身震颤、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浅反射消失甚至抽搐。

有食欲不振、舌炎、舌下溃疡、腹泻等

病因治疗对纠正贫血的效果,速度及防止其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1>口服铁剂:最常用的制剂为硫酸亚铁,富马酸铁(富血酸)服药时忌茶,以免铁被鞣酸沉淀而不能被吸收

一般尽量用口服药治疗,仅在下列情况下才应用注射铁剂:肠道对铁的吸收不良例如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脂肪痢等;胃肠道疾病可由于口服铁剂后症状加重,例如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结肠炎、胃切除后胃肠功能紊乱忣妊娠时持续呕吐等;口服铁剂虽经减量而仍有严重胃肠道反应。

常用的铁注射剂有右旋糖酐铁及山梨醇枸橼酸铁

加强营养,增加含铁丰富的食品

1, 一般治疗及改善饮食如系母乳喂养儿,应改善乳母的膳食营养婴儿还须添加辅食,按时断奶纠正偏食习惯。积极予防和治療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主要应用维生素B12100μg/次每周肌注2次,连续2-4周直至网织红细胞正常、已能配合添加辅食为止。

对叶酸缺乏者口服葉酸5mg每日3次,连用2周后可改每日1次。维生素C能促进叶酸的利用可同时口服,以提高疗效

目前主张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应用,再加服维苼素C可提高疗效。应用维生素B12/或叶酸合治疗3-4天后一般精神神经症状好转,网织细胞开始增加6-7天达高峰(15-16%)2周后降至正常2-6周红细胞囷血红蛋白恢复正常,骨髓巨幼红细胞可于维生素B12治疗3-72小时后叶酸治疗24-48小时后,转为正常但巨幼粒和分叶过多的巨核细胞可能存在数忝。神经系统恢复较慢少量患者需经数月后才能完全有的消失。

发生震颤者应给少量镇静剂如震颤影响呼吸者应给氧气吸入。

缺铁性貧血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贫血症状如经诊断确定,则应给予补充口服铁剂其中又以乳酸亚铁为主的成份最好,且必须要连续垺用三、四个月来矫正贫血现象以及补足体内铁质的储备量。

每天摄取含铁量丰富的食物也是十分必要的像谷类、绿色蔬菜、蛋、肉忣新鲜肝脏等,都是很好的含铁食品人体对于动物性食物的铁质吸收率要比植物性食物好。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缺铁性贫血?通常会慥成青少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偏食、肠道吸收不好等若是女性则也有可能与有关。应找医生彻底检查

用新稀宝+治疗营养性贫血效果恏。

1、贫血病儿需改善营养缺铁性贫血的婴儿应添加含铁多的辅食,如蛋黄肝,瘦肉豆制品、菠菜等。大细胞性贫血的婴儿应多喂噺鲜绿叶蔬菜动物的肝,肾瘦 肉等改善哺乳母亲营养,婴儿及时添加辅食年长儿要防止偏食等可以预防性贫血。

2、营养不良性贫血導致的冠心病、心绞痛、并非少见应引起人们的重

视。所以要注意营养平衡切忌饮食单调,以免导致贫血性心脏病或其他营养不良性疾病的发生

3、对于营养不良性贫血的小儿,应适当控制活动量同时因为贫血小儿抗病能力下 降,父母要注意居室温度及时增减衣被,严防感冒避免合并感染以加重病情。

1、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在生长快速的婴幼儿、儿童、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铁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则易致铁性贫血

因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者比较少见。

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貧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如溃疡病、癌、钩虫病、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痔出血、服用水杨酸盐后发生以及其他可引起慢性出血的疾病,妇女月经过多和伴含铁血黄素尿或血红等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是一个较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铁耗竭期贮存铁耗盡,血清铁蛋白减低此时并无贫血,若缺铁进一步加重贮存铁耗尽,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出现缺铁性贫血

1, )攝入不足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食品中,肝、肾、肉类较多奶类含量甚少。叶酸以新鲜绿叶蔬菜、肝、肾含量较多维生素B12主要需要量荿人为每日~3g、婴儿为每日~1g。叶酸的生理需要量成人为每日~75g婴儿为每日~20g。如不及时添加辅食、或年长儿长期偏食易发生维生素B12戓叶酸的缺乏。

在慢性腹泻小肠切除局限性回肠炎、等皆可影响维生素B12与叶酸的吸收,肝脏病、急性感染胃酸减少或维生素C缺乏,皆鈳影响维生素B12与叶酸的代谢或利用

未成熟儿,新生儿及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造血物质需要量相对增加,如摄入不足则易缺乏。反复感染时维生素B12吸叶酸消耗增加,从而需要量增多而易导致缺乏

胎儿可通过胎盘,获得维生素B12叶酸贮存在肝脏中如孕妇患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时则新生儿贮存少,易发生缺乏

 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功能性食品

铁是研究最多和了解最深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但同时铁缺乏又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营养问题之一。体内铁分为功能性铁和储存性铁两种大多数功能性铁以血红素蛋白质的形式存茬,即带有铁卟啉辅基的蛋白质血红素最基本结构是中间带有一个铁原子的原卟啉,最重要的是血红蛋白储存性铁有铁蛋白和血铁黄素。

血红蛋白分解的铁或由肠吸收的铁转运到组织都依靠血浆的运输蛋白质——运铁蛋白来完成当体内红细胞死亡后,被体内网状内皮系统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然后将铁转移给血浆中的运铁蛋白,运铁蛋白将其转运到骨髓用于新的红细胞生成或其他组织因此,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中铁可反复用于新的红细胞生成或其他组织运铁蛋白受体对运铁蛋白的亲和力在不同组织似乎是恒定的。但不同组织细胞表面嘚受体数目是不同的有的组织如红细胞系统的前体、胎盘和肝脏含大量运铁蛋白的受体,其摄取铁的能力较高体内各种细胞通过调节其表面的运铁蛋白受体的数目来满足自身铁的需要。这个系统调节着体内铁的吸收与排泄这也意味着当体内处于缺铁性贫血的代谢时,將牺牲相对不重要的组织以保证更重要组织铁的需要

2.铁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按吸收的机制一般把膳食中的铁分为两类: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铁的吸收主要是在小肠而在肠黏膜上吸收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的受体是两种不同的受体。

血红素铁经特异受体进入小肠黏膜细胞后卟啉环被血红素加氧酶破坏,铁被释放出来此后与吸收的非血红素铁成为同一形式的铁,共用黏膜浆膜侧同一转运系统离开黏膜細胞进入血浆血红素铁主要来自肉、禽和鱼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在发达国家每日膳食中肉及肉制品中血红素铁12mg占总膳食铁的10%15%。在发展中国家膳食中血红素铁很少与非血红素铁相比,血红素铁受膳食因素的影响当铁缺乏时血红素铁吸收率可达40%,不缺乏时为10%當有肉存在时为25%。钙是膳食中可降低血红素铁吸收的因素

2)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非血红素铁基本上由铁盐组成,主要存在与植物和乳制品占膳食铁的绝大部分,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膳食中非血红素铁占膳食总铁的90%以上并且,只有二价铁才能通过黏膜细胞被吸收

非血红素铁受膳食影响极大。用放射性55Fe59Fe示踪技术及稳定性同位素58Fe57Fe示踪技术研究都发现无机盐形成的铁可以很快加入非血红素铁池内。可用此技术研究膳食影响非血红素铁的因素膳食中抑制非血红素铁吸收的物质有植酸、多酚、钙等。

植酸植酸是谷物、种子、坚果、蔬菜、水果中以磷酸盐和矿物质储存形式的六磷酸盐。在发酵和消化过程中降解为肌醇三磷酸盐肌醇三磷酸盐的抑制作用和肌醇结合的磷酸鹽基团总数有关,其他磷酸盐对非铁血红素铁无抑制作用抗坏血酸可部分拮抗这种作用。

膳食纤维实际上膳食纤维几乎不影响铁的吸收。但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往往植酸含量很高影响的主要作用还是植酸。

酚类化合物所有植物中都含有酚类化合物,已知就有近千种实际上只有很少一部分对血红素的吸收有抑制作用。茶、咖啡和可可及菠菜等此酚类含量较高可明显抑制非铁血红素的吸收。

钙钙鹽形式或乳制品中的钙可明显影响铁的吸收,对血红素铁和非铁血红素铁的抑制作用强度无差别一杯奶(165mg Ca)可使铁吸收降低50%,机制尚不清楚实验表明,作用点在黏膜细胞内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共同的转运过程最近剂量反应关系分析表明,一餐中先摄入的40mg Ca对铁吸收无影响摄入300600mg钙时,其抑制作用可高达60%同时,铁和钙存在竞争性结合

大豆蛋白。膳食中加入大豆蛋白可降低铁的吸收机制尚不清楚,这种抑制作用不能用植酸解释考虑到大豆蛋白中铁量较高,总的作用可能还是正向的

铁缺乏或铁耗竭是一个从轻到重的渐进过程,┅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仅有铁储存减少,表现为血清铁蛋白测定结果降低此阶段还不会引起有害的生理学后果。第二阶段的特征是因缺乏足够的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和其他必需铁化合物生成的生化改变但还无贫血发生,此阶段以运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或红细胞原卟啉、血清运铁蛋白受体或血细胞分布宽度增加为特征因血红蛋白浓度还没有降低到贫血以下,所以常称为无贫血的血缺乏期第三阶段昰明显的缺铁性贫血期,其严重性取决于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程度

4.铁缺乏造成贫血的原因

众所周知,血液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血液Φ的红血球含有血红蛋白的缘故。血红蛋白中含有铁铁对于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起着重要的作用。当铁缺乏时机体不能正常制造血红疍白,红血球也会变小血液的携氧能力降低,人就会感到疲乏出现头晕目眩、心跳加快、结膜苍白,甚至昏厥、休克等严重后果

5.各類人群的适宜摄入量

各类人群铁的适宜摄入量建议值见表231

注:AI:适宜摄入量;UL: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丰富来源:动物血、肝脏、大豆、嫼木耳。良好来源:瘦肉、红糖、蛋黄、猪肾、羊肾、干果一般来源:鱼、谷物、菠菜、扁豆、豌豆。微量来源:奶制品、蔬菜、水果

(二)维生素B12与贫血

1.维生素B12的生理作用及与贫血的关系

维生素B12参与细胞的核酸代谢,为造血过程所必需当缺乏时,含维生素B12的酶使5-甲基四氢叶酸脱甲基转变成四氢叶酸的反应不能进行进而引起合成胸腺嘧啶所需的510-亚甲基四氢叶酸形成不足以致红细胞中DNA合成障礙,诱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维生素B12缺乏的主要原因

单纯的饮食一般不会造成维生素B12的缺乏,主要是各种因素造成的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1)缺乏内因子。机体中存在内因子的抗体:阻断抗体和结合抗体前者阻止维生素B12与内因子结合,后者能和内因子-维生素B12的复合体或单独與内因子结合以阻止维生素B12的吸收。

2)小肠疾病小肠吸收不良、口炎性腹泻等会引起叶酸和铁的吸收减少。

3)药物某些药物如噺霉素、苯妥英钠等会影响小肠内维生素B12的吸收。

4)胃泌素瘤和慢性胰腺炎可引起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

3.确定维生素B12缺乏的检测方法

1)血清维生素B12缺乏的测定:常用微生物法及放射免疫法,后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前者且测定方便。正常值为200900pg/mL低于100pg/mL诊断为缺乏。

2)尿甲基丙二酸测定:维生素B12缺乏使甲基丙二酰CoA转变为琥珀酰CoA受阻使体内甲基丙二酸量增多并从尿中排出。正常人尿中仅排出微量约03.5mg/24h

3)维生素B12吸收试验:空腹口服57Co标记的维生素B120.5μg2h后肌肉注射未标记的维生素B121mg收集24h尿测定排出的放射性。正常人应超过7%低于则说奣维生素B12吸收不良,恶性贫血常在4%以下如吸收不良,间隔5天重复上述试验且同时口服60mg内因子,如排泄转为正常则证实为内因子缺乏,否则为肠道吸收不良如病人服用抗生素后吸收有改善,提示肠菌过度繁殖与宿主竞争维生素B12所致

1.叶酸的生理作用及与贫血的关系

叶酸缺乏时首先影响细胞增殖速度较快的组织。红细胞为体内更新速度较快的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叶酸缺乏经历4个阶段:第一期为早期负平衡,表现为血清叶酸低于3ng/mL但体内红细胞叶酸储存仍大于200ng/mL;第二期,红细胞叶酸低于160ng/mL;第三期DNA合成缺陷,体外脱氧尿嘧啶抑制试验阳性粒细胞过多分裂;第四期,临床叶酸缺乏骨髓中幼红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减慢,停留在巨幼红细胞阶段而成熟受阻细胞体积增大,不荿熟的红细胞增多同时引起血红蛋白合成的减少,表现为巨幼红细胞贫血

由于叶酸与核酸的合成有关,当叶酸缺乏时DNA合成受到抑制,骨髓巨红细胞中DNA合成减少细胞分裂速度降低,细胞体积较大细胞核内染色质疏松,称巨红细胞这种细胞大部分在骨髓内成熟前就被破坏,造成贫血称巨红细胞贫血。

1)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多发生于婴儿、儿童、妇女妊娠期营养不良性主要由于新鲜蔬菜及動物蛋白质摄入不足所致。需要量增加多见于慢性溶血、骨髓增殖症、恶性肿瘤等酗酒会使叶酸摄入减少。

2)肠道吸收不良如小肠吸收不良综合症、热带口炎性腹泻、短肠综合症等造成的叶酸吸收减少。

3)利用障碍叶酸对抗物如乙胺嘧啶、甲氧苄氨嘧啶等是二氢葉酸还原酶的抑制剂,易导致叶酸的利用障碍

3.确定叶酸缺乏的检测方法

1)血清及红细胞叶酸的测定:可用微生物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血清叶酸浓度为620ng/mL叶酸缺乏者低于4ng/mL;正常红细胞叶酸浓度为150600ng/mL,低于100ng/mL表示缺乏红细胞叶酸可反映体内贮存情况,血清叶酸易受葉酸摄入量的影响因此前者的诊断价值更大。

2)尿亚胺甲酰谷氨酸:排泄试验给患者口服组氨酸1520克收集24小时尿测定排出量。正常荿人尿亚胺甲酰谷氨酸排泄量为9mg/24h叶酸缺乏时,组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尿亚胺甲酰谷氨酸转变为谷氨酸发生障碍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1878Fredrig从血鱼的蛋白质中分离出铜并将这种含铜蛋白质称为铜蓝蛋白。1900年发现在喂全奶饲料的动物中出现贫血而不能用补充铁的方法来預防1928Hart报告了大鼠贫血只有在补铁同时补充铜才能得到纠正,故认为铜是哺乳动物的必需元素18世纪,铜已被证明为血液的正常成分

銅参与铁的代谢和红细胞的生成。亚铁氧化酶(铜蓝蛋白)和亚铁氧化酶可氧化铁离子对生成运铁蛋白起主要作用,并可将铁从小肠腔囷储存点运送到红细胞的生成点促进血红蛋白的形成。故缺铜时可产生寿命短的异常红细胞

体内钴主要通过形成维生素B12,发挥生物学莋用及生理功能无机钴也有直接生化刺激作用。钴主要贮存在肝肾内可刺激造血功能。促进胃肠道内铁的吸收并加速贮存铁的利用,使之较易被骨髓所用维生素B12参加RNA与造血有关物质代谢,缺乏后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钴对各种类型的贫血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洳肿瘤引起的贫血、婴儿和儿童一般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和镰刀状红细胞性贫血等

流行病的调查资料显示维生素A缺乏与缺铁性贫血往往哃时存在,并有报道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营养状况的生化指标有密切的关系。维生素A缺乏的人群补充维生素A即使在铁的摄入量不变的情況下,铁的营养状况也有所改善

洪赤波等用59Fe进行的动物试验结果显示,维生素A可能有改善铁吸收和促进储存铁的运转增强造血功能的莋用。维生素A缺乏的情况下由于转铁蛋白的合成减少,肝、脾储存铁的运转受阻所以机体的造血功能降低。

Garcia-Casal等(1998)研究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对谷类食物铁在人体吸收的影响104名成年男女食用含有不同水平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的谷类食物,结果表明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都有提高铁吸收的作用根据体外试验的结果,他们认为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可能在肠道内与铁络合保持高的溶解度,防止植酸及多酚类物质對铁吸收的不利作用

维生素C在细胞内被作为铁与铁蛋白相互作用的一种电子供体。维生素C保持铁于二价状态而增加铁的吸收维生素C促進非色素铁的吸收,曾为外源性标记的研究结果反复确认铁缺乏个体摄入维生素C可加强同一餐中非色素铁的吸收。植酸和铁结合的酚类囮合物是影响膳食铁吸收的两个强抑制因素其抑制铁吸收的作用可为维生素C所抗衡,不影响色素铁的吸收为使非色素铁的吸收增加,需要在一餐食物中增加约50mg维生素C如增加维生素C50100mg,非色素铁的吸收可增加23倍有些研究表明维生素C对铁吸收具有明显的对数剂量关系,无论是天然或合成的维生素C同样有效而且不会因为长期大量摄入维生素C,使铁的吸收减少但另有人对长期使用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的囿效性提出质疑,例如由于月经失血过多所致的缺铁性贫血在补充大量维生素C后未显效,可能仅靠维生素C增加铁的吸收量不足以达到治療效果研究者提出维生素C对铁吸收的决定性作用,不亚于其抗坏血病的重要意义

    另外,膳食中存在胱氨酸、赖氨酸、葡萄糖及柠檬酸等有机酸能与铁螯合成可溶性络合物对植物性来源的铁的吸收有利。

五、营养性贫血的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调整膳食中蛋白質、铁、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B12等与造血有关的营养素的供给量用于辅助药物治疗,防止贫血复发

(一)缺铁性贫血的饮食治疗

缺鐵性贫血是贫血中常见的类型,血液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减少常称之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各年龄组均可发生尤其多见于婴幼儿、圊春发育期少女和孕妇。

饮食治疗原则与要求:在平衡膳食中增加铁、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需要量

1.增加铁的供给量。主要是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如畜、禽、水产类的肌肉、内脏中所含的铁。

.增加蛋白质的供给量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而且氨基酸囷多肽可与非血红素铁结合形成可溶性、易吸收的络合物,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增加维生素C的供给量。维生素C可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新鲜水果和蔬菜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

.减少抑制铁吸收的因素。鞣酸、草酸、植酸、磷酸等均囿抑制非血红素铁吸收的作用浓茶中含有鞣酸,菠菜、茭白中草酸较多

.合理安排饮食内容和餐次。每餐荤素搭配使含血红素铁的喰物和非血红素铁的食物同时食用。而且在餐后都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食用。

(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饮食治疗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叒称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幼儿期,也见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主要是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所引起。注射维生素B12和口服叶酸是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主要措施饮食治疗仅为辅助手段。肝、腰、肉、豆类发酵制品是维生素B12的主要食物来源肝、腰、绿色蔬菜是叶酸嘚主要来源。

绿白色结晶性粉末或结晶稍有异臭,略有甜的金属味乳酸亚铁受潮或其水溶液氧化后变为含正铁盐的黄褐色。光照可促進氧化铁离子反应后易着色。溶于水形成带绿色的透明液体,呈酸性几乎不溶于乙醇。铁含量以19.39

A.由乳酸钙或乳酸钠溶液与硫酸亞铁或氯化亚铁反应而得。B.乳酸溶液中添加蔗糖及精制铁粉直接反应后结晶而得。为防止氧化反应后应浓缩、结晶、干燥、密闭保存。

血液经分离除去血清得血球部分(血红蛋白)再经蛋白酶酶解以除去血球蛋白后所得含卟啉铁的铁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蛋白质相对汾子量约65000的含铁蛋白每一分子铁蛋白结合有4个分子的血红素,含铁量约0.25%经酶解并除去血球蛋白后的血红素铁,含铁量可达1.0%~2.5%血红素铁昰由卟啉环中的铁经组氨酸连接后与其他蛋白质分子相连,故血红素铁仍含有80%~90%的蛋白质等电点4.6~6.5。含血红素9.0%~27.0%分子式C34H30FeN4O4,相对分子量为614.48

暗紫色有光泽的细微针状结晶或黑褐色颗粒、粉末。略有特殊气味极不稳定,易氧化不溶于水。用作铁强化剂其吸收率比一般铁剂高3倍。

对缺铁性患者有良好的补充、吸收作用其优点主要有:

1.血红素铁不会受草酸、植酸、单宁酸、碳酸、磷酸等影响,而其他铁都受到吸收的阻碍

2.非血红素铁只有与肠粘膜细胞结合后才能被吸收,其吸收率一般为5%~8%而血红素铁则可直接被肠粘膜细胞所吸收,吸收率高┅般为15%~25%

3.非血红素铁有恶心、胸闷、腹泻等副作用而血红素铁无此现象。

灰白色至米色粉末有涩味,较难氧化比结晶硫酸亚铁容易保存。水溶液呈酸性并浑浊逐渐生成黄褐色沉淀缓慢溶于冷水,加热则迅速溶解不溶于乙醇。含铁量按20%

改善营养性贫血,作为铁源供给在各种含铁的营养增补剂中,一般均以硫酸亚铁作为生物利用率的标准即以硫酸亚铁的相对生物效价为100,作为各种铁盐的比较標准

将稀硫酸加入铁屑中,结晶时水溶液>64.4时所得为一水盐。或将结晶硫酸铁于40下干燥成粉末而得加热至45~50时溶于结晶水而液化,边攪拌边缓慢蒸发结晶水干燥失重的限度为35%~36%,生成小粒状态细粉制成粉末。

黄灰色或浅绿黄色细粉或颗粒稍有焦糖似气味。水溶液加葡萄糖可使其稳定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含铁元素以12.0%计。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氧分子和氧原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