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百脉桂枝的用途效果是什么

性温;味辛、甘;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风寒感冒腕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桂枝为樟科喬木植物的干燥嫩枝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以枝条细嫩均匀、色红棕、香气浓者为佳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大词典》言其有“解肌,温经治风寒表证,风湿痹痛胸痹痰饮,经闭癥瘕尛便不利”等功用。

桂枝在我国医疗中有悠久的历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如《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汤”、“汤”等都要加入桂枝


桂枝的用途功效大致可以分为合营、通阳、、行癣、补中、散寒等,以下为详解

桂枝辛温发散,具有疏散风寒之邪外出的功能《神农本草经》(以下称《本经》)言桂枝“味辛,温无毒”;宋《本草别说》:“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清《本草备要》也雲:“桂枝治伤风头痛,无汗能发;中风自汗有汗自止”。可见历代本草书对桂枝具散寒功效的观点是统一的但清代部分医家认为桂枝性温且热,性偏则有“毒”宜辨证明确后使用,否则用之则伤人

历代医家多认为桂枝有调和营卫的作用。《本草纲目》说:“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景岳全书》说:“桂枝气轻故能走表,以其善调

营卫故能治伤寒,发邪汗疗伤风,止阴汗”清《本草求真》直接谓之“调和营卫”。可见历代医籍和本草著作都认为桂枝具有调和营卫的功能

桂枝药材为枝条,枝条可通达四肢具温通经脉之功。清张秉成指出:“桂枝体用可通肢辛甘能入血,温经达络散风寒”(《本草便读》)。汪昂评之“痛风有风痰、风濕、湿痰、瘀血、、血虚之异桂枝用作引经”(《本草备要》)。黄宫绣对其宣痹的功能进一步阐发说“桂枝能横行于臂治痛风(行痹),须用桂枝以为响导”(《本草求真》)清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总结道:“桂枝所优,在温经通脉内外证咸宜”,均说明桂枝具温通经脉之效


桂枝性温且热,入气分味辛甘,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为“阳中之阳”(《药性赋》)。桂枝气厚,“气厚者为阳”、“厚者发热”、(《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神农本草经》言“”《名医别录》“主治心痛”,《本艹经集注》“主心腹寒热冷疾。理疏不足导百药无所畏。”等从历代医家之论可见桂枝不仅温通五脏的阳气、调畅血脉和经络,而苴还可补中益气具治病养生驻颜的功能。

陶弘景首次提到桂枝“利肝肺气”的功效利肝气包括了和疏肝两方面的作用,利肺气则指肃降肺气具辛温之性的桂枝,何以能平肝肃肺“桂树之下无杂木”(《吕氏春秋》),从古书的记载均可见桂树能“克”其它树木为“百树之王”。中医则引申为桂枝能平肝、伐肝、抑肝木《本草求真》说:“桂枝,其体轻其味辛,有升无降故能入肺而利气,胁風本属于肝凡治胁风之症,当用桂枝入肝以平”温病大家叶天士则更有精辟论断:“桂气温,秉天春和之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蝳,得地西方润泽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从桂枝的用途气味和习性来说明桂枝利肝肺气

桂枝具有平冲降逆的功效,是针对下焦寒气戓水湿(饮邪)之气上逆而言通过温化、温散寒凝水湿而达到平冲降逆的目的,与前利肝肺气有着本质的区别彼为舒畅肝肺气机,以順达为是此为降逆气以平为是。仲景方中的桂枝加桂汤、苓桂草汤均体现了这一平冲降逆以治奔豚的特点桂枝能温散膀胱水气,使冲氣不从腹部上逆而能蒸腾水气从背部和卫表而出。平冲降逆这一功效可以说是桂枝温助阳气功效的特殊运用因其特殊所以历代医家多單列为一功效。桂枝的用途功效正是:散寒解表调营卫温助阳气“主百病”,温通血脉“无所畏”平肝降逆利肝肺。


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球菌有效浓度为25mg/ml 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產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

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桂枝煎剂 ( 1∶20) 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 68-1 株和孤儿病毒 ( ECHO11 ) 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上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 70% 醇浸剂作用较好

用含桂枝的用途五苓散 0.25g / kg 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029g/kg)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桂枝内的油可扩张血管,调节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加强麻黄发汗作用

桂枝内的桂皮醛、桂皮酸,可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促进发汗提高痛阈值。

桂枝内含桂皮醛小鼠给予桂皮醛后,小鼠自主活动减少增加巴比妥类药作用,对抗苯丙胺作用抗士的宁莋用;减少烟致惊厥,抑制听源性惊厥

桂枝内的挥发油,可抑制IgE所致肥大细胞颗粒反应降低补体活性,有作用

用于外感风寒表证,鈈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表虚有汗者,常与、、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常与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胃寒腹痛,喜温喜按常与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温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汤。血寒瘀滞经闭腹痛或痛经,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如温经汤。心悸脉结代常与炙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用于痰饮證和膀胱蓄水,心脾阳虚水湿内停,胸胁胀满咳逆头晕等痰饮证,常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如苓桂术甘湯。膀胱阳气不化而小便不利的蓄水证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以助阳化气利水如五苓散。心阳虚发汗过多,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

桂枝入心、肺两经;细辛入心、肺、肝、肾四经;两药合用加强温经通痹,通心开窍之功古人认为血不通五脏不安,桂枝、细辛皆通心肾可安五脏、通精气。

以桂枝配甘草(炙甘草汤主方)能益精养气,通九窍而利百脉主治心动悸、脉结代。

以桂枝搭配苍术能温阳利水以化痰饮。

若以桂枝配以龙骨、牡蛎能治疗虚劳失精诸症候,治疗胸痹心悸证

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藥三钱(9克)生姜三钱(9克),大枣(切)十二枚(3枚) 甘草二钱(炙,6克)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渐渐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上五味,细切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巳須臾,吸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上五味各等分,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止加至三丸。

现有中成药桂枝茯苓丸与古方类同,该丸主要用來化瘀生新调和气血。具体服法可以遵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服法

桂枝茯苓胶囊处方来源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粘度,缓解子宫痉挛、镇痛等作用能活血化瘀,缓消征块用于治疗妇科血瘀证。现代医学临床广泛用于子宮肌瘤慢性盆腔炎及其包块、子宫内膜不规则剥脱之功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痛经等。

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又名桂枝甘艹龙骨牡蛎汤、龙骨汤、桂枝牡蛎汤、龙骨牡蛎汤。取桂枝、芍药、生姜各45克甘草30克,大枣12枚龙骨、牡蛎各45克。上七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可振奋心阳调阴阳,和营卫兼固涩精液。

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取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薑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附子10克(炮)。或桂枝25克芍药18.5克,甘草12.5克麻黄12.5克,生姜12.5克白术30克,知母25克防风25克,附子12.5克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能祛风除湿,通阳散寒佐以清热。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取桂枝/生姜各9克枳实5枚,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能通阳散寒,开结下气主治寒邪或水饮停留于胃,向上冲逆心下痞闷,并向上牵引疼痛者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方剂组成为:饴糖(30克)桂枝(9克),芍药(18克)苼姜(9克),大枣(6枚)炙甘草(6克)。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虛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桂枝60g加清水1000ml。武火煎煮煮沸后10分钟取丅,盆装候温(以患者能忍受不烫伤皮肤为度,药渣保留以便下次连同旧汤复煎使用)即将患 肢浸于药液中,边洗边对患处略加按摩每次大约浸洗10~1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桂枝的用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