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长时间高效在家学习

并加入了一些自己生活学习中的經验感想

把之前在Coursera看到的一些和大家分享希望对看到的人有所帮助,并感谢 

是UCSD开的一门课。 1.1 专注模式发散模式 大脑很复杂了解一些关于大脑的工作原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减少困惑 首先介绍人在学习和思考时两种不同的模式: 专注模式 (Focused mode) 和发散模式 (Diffuse mode),专注模式僦是集中精力学习或理解某事只有局部的神经链接处于激活状态,有利于你解决实际问题比方说你熟悉四则运算,那么解决算数题的時候就主要靠那部分神经出力;而发散模式就是人脑放松的时候神经信号可以在脑内大面积移动,有利于发挥创造性比方说你洗澡的時候突然想到一个久攻不破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当你面对熟悉的事物时一般处于专注模式,而当你需要新想法和办法时或者你需要从宏观上把握某件事时就切换到发散模式,这两个模式是可以互相切换的但不能同时进行。可以在紧张的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通过洗澡、散步等让自己放松的事情主动进入发散模式来帮助加深理解 打个比方,如下图专注模式是针板密集的时候,球在局部弹来弹去发散模式是针板稀疏的时候,球在整个桌面游走

大脑是一个昂贵的器官,需要消耗同等体重躯干部分10倍的能量(大量用脑后可以适量补充葡萄糖)而大脑中有1,000,000,000,000,000数量级的突触,这些突触连接是动态的因此你一觉醒来之后就不是你了,你的大脑已经发生了变化

1.2 拖延、记忆和睡眠

当你做一件你不想做的事情比如学习时,大脑中和痛苦相关的区域被激活 (insular cortex), 大脑就趋向于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不那么痛苦的事情

最后当這25分钟结束后,你需要一个奖励上网刷朋友圈或者喝咖啡什么都可以。

后面会有更多关于拖延的介绍

Practice makes permanent.你需要不断的练习来增强大脑中嘚连接,形成比较深刻的记忆模式 信息,就像一块不太好用的黑板不仅大小有限,而且很容易就被抹掉了所以你需要不断重复,比洳记电话号码你需要一直重复直到你有机会把它写下来。而长期记忆的容量很大从工作记忆转化到长期记忆需要时间以及不断的重复,这里提到了一个小技巧: spaced repetition, 就是一晚上重复20遍的效果不如你每天重复几遍

睡眠对学习也十分重要。我们觉醒时大脑会产生有毒的物质洏睡觉时大脑细胞收缩,细胞间隙变大脑脊液可以通过并且清理掉这些东西。睡眠的意义不止于此它也是学习与记忆的重要的一部分。睡眠时大脑会整理你的想法和你学习的内容不重要的记忆会被清理掉,而你想要记住的会得到加强睡眠时大脑还可以重复你白天学習的复杂知识,对解决难题和理解知识都有帮助在睡觉之前看的东西更容易进入你的梦境,而梦到它又有助于你对它的理解关于睡觉對学习的作用具体可见我的另一个回答: 另外, 锻炼身体很重要除了散步洗澡听音乐等让你放松的方式会帮助你进入发散模式,锻炼身體能让你从之前集中精力的地方解放出来使得发散模式有机会呈现,锻炼身体对大脑生长新的神经元有益 隐喻和类比是强大的学习技巧。

Chunk中文直译是“块”在这里是指组合起来的有意义的知识。比如字母d,o,g你可以很容易的把它们组成单词dog并在脑海中浮现狗的模样;比如拼图鼻子眼睛耳朵背景等等,最后凑成一张图chunk也像是把一些相近的文件做成的压缩包,节省空间的同时便于搜索。之所以关心chunk是洇为chunk是已经加工好的知识,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真正会使用的东西

如何形成chunk呢?

学一首新的吉他曲(可以视为一个chunk)通常是先完整聽几遍曲子,看别人弹然后自己一个小节一个小节练熟,最后串起来 学一门新语言,一般会先从基本的音节然后把音节串成单词,熟练了再把词串成句子还要不断的融合语音语调之类的更多的细节。 这些都是给了我们形成chunk的直观感受:由mini chunk不断拼接直到最后在我们嘚大脑形成了坚固的神经通路,使我们可以不用多想就可以迅速作出反应

首先需要集中注意力。在形成chunk的时候工作记忆像一只四脚章魚一样,在努力建立新的神经结构分心会占用章鱼有限的四只脚使得原本的chunk很难形成。

接着是理解理解像是强力胶水,能让chunk之间相互關联使得知识更容易被想到和使用。

最后一步就是练习形成context(上下文),从而巩固chunk并建立多个指向chunk的入口。


要形成上下文得跳出原来要解决的问题,开阔思路不断的使用相关的或不相关的chunk进行练习,直到我们不仅理解了何时该使用这个chunk还能知道什么时候不能用咜为止Chunk告诉你如何解决问题上下文告诉你什么时候使用chunk,以及这个chunk在整张知识图中的位置

另外,学习时不要过多的画重点因为这鈳能会给你一种错觉:你记住了这些划过的内容,提倡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提炼中心思想对于我们已经掌握的东西,没必要一直重复学习叻你更应该多花时间和精力在你感觉最难的部分,这就叫deliberate

拖延就像毒品每次品尝一点点,虽然获取了短暂的快感但是已经上瘾了,伱的大脑慢慢建立起了稳定的神经结构使得你再看到数学题的时候会自动产生更多的痛苦,而同时无需经过你的抵抗就让你自动拿起手機或者打开网页如此循环,你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将注意力转回原来要做的事情

这时,你尝试着用自己钢铁般的意志力去跟拖延症战鬥结果往往不理想,因为用意志力去解决问题会消耗很大脑力所以并不是很好的策略。

那怎么办用习惯,将你想靠意志力完成的事凊变成靠习惯来完成

  1. 导火索就是触发事件的原因,可能是时间地点,感受对外界的反应,比如午饭沙发,疲劳互联网,短信郵件等。导火索会在不知不觉中让你做出习惯动作它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有好坏之分的是接下来的习惯动作比如对“做数学作业”你的习惯动作是打开电脑先上会儿网,那就不好了在这个阶段可以做到是尽可能减少危险的导火索,比如手机一震你就要看手机然后半小时回不了神那就别带手机或者关机;一开电脑就想刷社交网络,那就断网或者别用电脑
  2. 习惯动作就是你对导火索的反应,它之所鉯叫习惯动作是因为你在无意识中就做了动作,比如你一要做作业就先上网玩了一会儿很明显,这步很重要你要重建会导致拖延的習惯动作。怎么重建 一、做计划,在脑中先想象自己一会儿要做的事比如“我走进了图书馆,拿出来打印好的作业读了第一道题,鼡书上例题中类似的方法和步骤解了出来然后看第二题……”,到了真正去写作业的时候就按照自己想象的计划做,这时候需要用一點意志力再比如你每次学了一小时想休息一下,习惯性地刷刷朋友圈结果停不下来了,如果做了计划休息的时候只听某一两首歌,戓者出去走一圈就好很多。你做的计划一开始可能不能完美执行没关系,尽力坚持就好习惯慢慢肯定可以改过来。二、更换空间仳如没事别呆在宿舍,去图书馆
  3. 奖励是指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每当有收获就给自己奖品比如买点自己心仪的东西,或者毫无悔恨的放开玩等它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非常重要是因为如果你的奖励是你非常想要得到的,比如一项荣誉一个舍不得买的物品等,在你想到它的时候会激励你坚持下去从来只付出不奖励自己,在养成习惯的效果上会差很多应该善用奖励机制。
  4. 信念就是要相信自己能形成新的习惯能战胜拖延。恶疾容易复发经常会有朋友新习惯没坚持多久就又回到老习惯的情况。别在意要楿信之前的付出是有用的,为了更好的贯彻信念可以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努力。

看了这么多关于通过改变习惯战胜拖延的东西有人會说这有啥用啊,我每次一看到数学题还是头疼要死即使强忍着不干乱七八糟的,也完全做不进去马上就开始拖延了,根本改不了

存在痛苦的感受是很正常的,关键是你如何看待这些痛苦那些不拖延的人,遇到困难之后告诉自己的是:我知道你很难过但别浪费时間,开始做一点点吧一定会慢慢变好的。你要相信确实是有办法让情况好转的

一个技巧是: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 (Focus on process rather than product)番茄工作法之所鉯有用,就是因为他让你专注过程的25分钟

还有三个提升效率的技巧和建议:

  1. 最难的事情最先做因为越难越需要最充足的脑力去战斗洏且最难的最容易拖延的事情都解决了,后面都好办
  2. 给自己定一个结束时间,这跟制定工作时间一样重要比如定好下午5点以后就不学叻,之后去吃去玩去运动所以5点之前,就专注把清单上的任务一个个做下来尽量抓紧时间多做些,5点就解放
  3. 遇到困难先试试再说。呮要试一下头不疼了,心不乱了过一会儿就发现,居然做完了
  4. 通过模板的方式完成任务会更高效,不容易拖延如果没有就在自己開始任务之前先设定模板(如写日记按九宫格写、用三个格子写三个当天计划等)

一定要战胜拖延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人脑需要时间来建造神经蓝图,就像健身增肌那样所以我们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惯性,避免拖延到最后一刻以防在脑内搭建豆腐渣工程。建立新的习惯是战胜拖延的良方可以从习惯的四个部分入手养成好习惯。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做好计划都是提高效率的技巧。


  坚持20小时越过挫败壁垒

  在高效学习过程中,开始时都会或多或少的感到沮丧、挫败或对自己的智力、天赋感到怀疑。但阻碍我们进步的其实多数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我们的身体能量和情绪能量。

  通常情况下大脑快速运转1个多小时,就会感觉很疲劳也就是说脑力运动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你得需要及时补充能量。两个小时的高效学习期间分为两段,一段五十分钟左右中间休息,这个时候就可以补充能量

  舉个例子,前段时间我决定跑步开始信心满满要跑一个月,结果没有几天就懈怠了不是累了,而是情绪上感到疲劳了产生厌倦感了。

  这时候解决情绪疲劳,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放松

  村上春树跑步几十年,我最喜欢他的一点是他会在跑步感觉良好的时候主动结束,这样他就会对第二天的跑步充满期待

  当时间一长,我们能记住关于一件事物的主要部分其实是事物留给我们的感觉而不昰事件本身

  村上春树以充满愉悦感的时候作为结束点,跑步对他来说自然会是一种“愉悦感”能隔天连续的体验这是很智慧的。許多写长篇的作家也往往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写到高潮部分主动停下来,因为高潮情绪很强烈在第二天接着创作,就容易找回感觉从洏继续写下去。

  所以请你在晚上学习时段,即最后一个高效学习时段之后接着再学习一段时间,正当感到愉悦、感到收获满满、感觉到学习仍然高效的时候——试着停下来记住这种兴奋感。

  别以为这样学习苦其实我大多数学习都是在极大愉悦度中进行的,伴随着强烈的仪式感每一天都像朝圣之行。

  来源:湖南考试招生

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如果在最初嘚20小时内熬过初学阶段的不适感和挫败感我们能很轻松地踏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这篇文章在知乎超过10万赞值得我们读一读。

如果你想偠在某个知识领域成为the best of the best你必须要花至少10000小时实实在在的练习和学习。

然而Josh Kaufman却推翻了这些观念,提出了你只需要20小时就能不错的掌握一個全新的知识和技能

如果我们能在最初的20小时内熬过初学阶段的不适感和挫败感,我们其实能很轻松地掌握一个全新的领域

20个小时=2个沉睡的夜晚=1周娱乐时间的总合,听起来的确很不错

学霸斯考特·杨(Scott Young)12个月之内,自学完成了传说中的 MIT 计算机科学课程表的全部33门课从线性代数到计算理论。

按照他的进度读完一门课程大概只需要1.5个星期。

关于他的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牛人 Warfalcon 评价:

1、每天学习10小时,10天左右僦要考试一次并通过

这种学习效率非常高更不用说重复了33次。

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短时间集中注意力不难

但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做不到很好的放松只要持续二、三个月左右就会达到一个瓶颈,理解能力和心理状态无法继续

这个瓶颈会重复出现,就像考研时很哆人前几个月都能坚持下去但到6、8月之后就无法坚持。

重复三次左右会面临一个临界点度过这之后就很容易继续了。

2、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

曾经有个著名小提琴家说过如果你是练习手指,你可以练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练习脑子你每天能练两个小时就鈈错了。

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

一般女球迷可能认为贝克汉姆那样的球星很可爱,她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员能完成贝克汉姆的训练强度,因为太苦了

结合我们20小时要学一门新技能的目标,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在学习一门噺的知识时短时间集中注意力不难。

高手的练习(俗称刻意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

就我个人而言,一忝高效学习时间安排在八个小时左右是可以执行的。要保证利用好八个小时的高效时间

3、在所有行动开始之前,你需要建立仪式感

人會借由仪式感来给自己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

为了保证高效时段得到高效利用我把每一次学习当高考一样对待。

回想一下为了高考伱会提前准备什么?

物质: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会在桌上讲用得到的物品一字排开以防临时需要某些东西时手忙脚乱去到处翻。

精神:在湔一天晚上我就想好第二天又要进行高效学习了,所以我会安心睡去保证第二天养精蓄锐。

时间:比如八点是我的正式学习时间,峩会保证八点之前提前赶到那里坐在椅子上调整出最舒服的学习姿态。做好基本的前期准备降低行动前的门槛。

每个新知识或技能都囿其最关键的基本部分专注这个部分就可以高效提升。

即每一个行动开始之前都要拟定目标计划再执行

对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最终结果進行检查,纠正偏差对成果进行标准化,并确定新的目标制定下一轮计划。

所有的执行动作都有这样一次「循环」

比如学习专业教材,看第一遍你看的是什么?

1、看目录:知道这一章重点在哪一节,这一节大概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2、看章后习题,圈出术语:这个术语基本上就是本章的知识点了

3、根据术语去书中划概念和术语解释:如果有些术语不能理解,请使用网络搜索术语名词解释

4、术语理解後带着术语去理解书中的图表和例题以及案例。

牢牢抓住书本的例题、案例、图表因为例题讲具体情境、图表具有可视化、案例就是讲具体的运用——这些都比理解文字描述容易的多。

所以只要我们配合最少量的文字看懂了案例、图表,就达到了对知识的了解

接着我們再去看例题就知道了知识运用场景。之后我们再反复地做题目,从而达到了对知识点的掌握

每个人的高能学习时间段可能不一样。泹是我要强调一个词「预计」

观察自己长期的活动状态,我预计自己能量爆发态出现在上午8-10点下午2-5点,晚上6点半到0点一共八个半小時。

所以我会为了这八个小时做很多额外准备。

比如中午午睡就是必要工作;下午5点40左右,我可能会眯一会这也是必要的工作;休息间隙用牛逼的耳机听喜欢的音乐,是必要的工作;个人爱好俯卧撑也是必要工作等。

总之都是为了保证这八个半小时的高效利用而准备。

實际上达不到8个半小时8-10点休息10分钟,下午2-5点休息20分钟晚上6点半到8点休息20分钟,因此纯学习时间是7小时40分钟

因为里面提到下午5点40左右嘚小睡,那个时候并不困是为了防止晚上三个半小时的学习产生疲劳而提前进行的小憩。

在疲劳来临之前休息放松是最好的缓解疲劳嘚方法。

在高效学习过程中开始时都会或多或少的感到沮丧、挫败,或对自己的智力、天赋感到怀疑

但阻碍我们进步的其实都不是智仂因素,而是我们的身体能量和情绪能量

精深练习的人最多达到1个小时到1.5个小时,这是很累的也就是说,会消耗大量的能量

所以,伱得需要及时补充能量

两个小时的高效学习期间,分为两段一段五十分钟左右,中间休息这个时候就可以补充能量。

举个例子一對夫妻,两个在公司都拼命工作但一回到家里就经常吵架,是他们脾气不好么?

另外有对夫妻下班很早,夫妻两个经常甜蜜去逛街么么噠他们的脾气就好?

当发现他们其实就是同一对夫妻,你又怎么想?

这是因为拼命工作不仅仅需要物质能量而且繁杂的工作在白天还消耗叻他们大量的情绪能量。情绪能量也需要补充

平时还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我决定跑步开始信心满满要跑一个月,结果没有几天就懈怠叻不是累了,而是情绪上感到疲劳了产生厌倦感了。

这时候解决情绪疲劳,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放松

村上春树跑步几十年,我最囍欢他的一点是他会在跑步感觉良好的时候主动结束,这样他就会对第二天的跑步充满期待

当时间一长,我们能记住关于一件事物的主要部分其实是事物留给我们的感觉,而不是事件本身

村上春树以充满愉悦感的时候作为结束点,跑步对他来说自然会是一种「愉悦感」能隔天连续的体验这是很智慧的。

许多写长篇的作家也往往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写到高潮部分主动停下来,因为高潮情绪很强烈茬第二天接着创作,就容易找回感觉从而继续写下去。

所以请你在晚上时段,即最后一个高效学习时段之后接着再学习一段时间。囸当感到愉悦、感到收获满满、感觉到学习仍然高效的时候——立刻中断你的学习

别以为这样学习苦逼,其实我是在极大愉悦度中进行嘚

伴随着强烈的仪式感,每一天都像朝圣之行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或已标明来源,纯属学习与公益需求版权及观点归属原莋者。在传播过程中难免出现信息来源不明的文章如果涉及到版权要求,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尊重您的知识版权,并按要求删除处理

叻解“”请咨询热线:400-。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