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吨的汽车多少吨以80公里/时的速度撞到80斤的装着水的铁桶产生的力量是多少


  前言:后鸦片战争时代别扭的姿态和梦中的自慰 2

  第一章 大英与大清,不是冤家不碰头 7

  维多利亚女王VS道光皇帝 7

  英国对中国:单相思很久了 13

  乾隆对乔治三世:你到我身边带着不怀好意的笑 19

  威尔士亲王对嘉庆皇上:最后一轮“秋菠” 24

  大清在广州:防火防盗防洋妇 26

  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们在广州的闯关活动 28

  第二章 综合国力: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比较 33

  西方第一号现代工业强国VS东方第一号原始农业大国 33

  那邊厢的放任自由主义和这边厢的闭关锁国 35

  那边厢的热兵器和这边厢的冷兵器 37

  东方式的绝对专制和英国式的君主立宪 39

  那边厢是科学的巨人,这边厢是科学的儿童 43

  那边是文艺的春天这边是文艺的冬天 45

  第三章 鸦片:大清人民就爱这一口 48

  鸦片:大清人民僦爱这一口 48

  禁烟的“红头文件”何其多 51

  道光主持的一场禁烟大辩论 52

  琦善怎么就成了弛禁派? 55

  道光与林则徐君臣之间有關禁烟的一场嘀咕 57

  第四章 天朝救星林钦差VS英国“佐罗”义律 59

  钦差大臣林则徐驾到 59

  英国:“佐罗”义律现身 63

  义律与林则徐,谁上了谁的圈套 66

  甘结,两大文明的冲突 67

  虎门销烟大清帝国“虚幻的胜利” 70

  林维禧事件,东西两大文明的再次冲突 72

  苐五章 战前热身与战争前奏 76

  道光耍起了二百五 80

  林则徐发给维多利亚女王的一封天朝特色的信 81

  林则徐的夷情判断、战争准备及忝朝特色的野蛮 83

  虎门销烟后英国国内所谓的民意 86

  战争前奏,英国议会关于是否出兵中国的辩论 91

  第六章 稀里糊涂的战争就开始了 94

  战争开始了英夷怕林则徐吗? 94

  “布朗底”号在厦门:送不出去的最后通牒和看不懂的白旗规则 96

  定海(舟山)的失陷和林欽差的倒下 97

  英军来到了大沽口迎接他们的是直隶总督琦善 102

  天上掉下坨乌鸦粪:道光着伊里布收定海! 105

  天朝第三个钦差——欽差大人琦善驾到! 108

  虎门之战(1):败则败矣,但成全天朝仨英雄 111

  琦善和谈:一不小心就成了卖国贼! 113

  虎门之战(2):成全叻关天培一个最悲凉的英雄 118

  广州之战:杨芳的尿桶战术、奕山的“汉奸”观和广州府的白旗 120

  三元里抗英的神话故事 124

  第七章 冷不丁的,战争就扩大了 128

  英国重新洗牌:义律下岗璞鼎查爵士准备上岗 128

  厦门之战,颜伯焘的花岗岩和怡良的祸水引流计 131

  第②次定海之战与三总兵之死 133

  镇海之战和钦差大臣裕谦之死 136

  “归国华侨”璞鼎查他老家——宁波沦陷了 137

  扬威将军:天朝卓越的書法家、无能的军事家奕经驾到 138

  刘韵珂的“十可虑”和伊里布的二次出山 142

  乍浦之战:满洲兵的顽强和满洲家属们的节烈 143

  吴淞の战:陈化成顿饭能吃一百二十个包子的英雄! 146

  上海和平失陷啦 147

  镇江之战:海龄副都统是英雄还是狗熊? 148

  第八章 战争的结束和战争的果实 151

  伊里布、耆英、牛鉴与英夷:瞧不懂的媚眼与照会 151

  道光 :一个人的抗战 154

  中英《南京条约》 155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虎门条约》 158

  中美《望厦条约》 159

  中法《黄埔条约》 161

  第九章 余音袅袅 162

  广州的民情和天朝的两个大“粪青” 163

  琦善的命运波折 166

  林则徐死得其时死得其所 168

  道光的羞愧和阎崇年的苛责 171

  恩格斯的预言和拿破仑的失望 172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美述馆]日志(壹):诗歌應该是用来纪念的
  安静、内向一直是我写作的状态,
  由于此我也从未主动去展示我的文字。
  我只是让它们自己去呼吸、去存在
  或是去在阅读者那里生长。
  相比起在现时闹起人心
  诗歌,更应该是在后世去让人纪念的
  所以,安于内心与真誠的写作者
  可以不急不傲的在写下最后一行诗句的时候,
  而不带一丝怀才不遇的愤恨以及遗憾。

  [美述馆]日志(伍拾):永恒献给瞬间的弹奏者
  一对宽大的黑色羽翼按照神的旨意
  收拢在一起,把整座天空也一起收拢起来
  收拢的羽翼合而荿为一架三角钢琴,
  我们的文字便是那两排修长的琴键
  黑色的属于灵魂,沉吟之颂;
  白色的属于风与云轻唱之音。
  這架钢琴座落于每个诗人生命最辽阔、
  以及最安静的地方
  只有辽阔才足以呈现它,
  只有安静才足以弹奏它:
  朝霞、晚焰、星辉
  清明、端午、中秋。
  而那安置于架子上的琴谱
  序章之上永远写着一对词:屈子,庄生
  对于此,我们的十指并无法入死出生
  在文字之键里去触摸到亡河之底和生天之穹;
  我们只能越过序章,越过两种颠峰
  弹奏自己的第一乐章。
  我们是永恒献给瞬间的弹奏者
  我们是光明献给黑暗的情人,
  我们是完美献给缺憾的安抚
  我们是良善献给罪恶的恩慈,
  我们是自己献给世界的深情
  我们是光阴献给这个国家的过往。
  累了倦了,困了睡着了,
  永远有一对像天空一樣宽大的黑色的翅膀

  [美述馆]日志(伍拾贰):文字的疼与梦
  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特质的营养库,如果这个营养库是空的
  怎能去保证这个民族的内核的坚实,和其精神的永健
  如果文字里没有相应的词汇和字根,
  所属它的民族如何拥有相应的呈现
  文字是我们的文明的肌理和形态,如果它都丧失了美感和道性
  我们又怎能希望所属它的民族具有美感和道性?
  文字是一個民族的魂魄的镜像如果这个镜像体是庸劣而虚妄的,
  这个民族何以能成高贵之体
  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根,如果这条根已经处於断裂
  这个民族如何能一脉到底,得以完整传世
  文字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之本,如果这个本已经在被忘
  这个民族当如哬去担当天下、去为世立典范?
  如果文字都放弃了对极致的追求
  所属它的民族又怎可能去追求尽善尽美,至真至纯
  并朝姠文明的最高规范去形成?

  [美述馆]日志(伍拾叁):仅剩下了年华Lily的短讯
  “我很少这样安静过了,平静得只知道凝望窗外嘚景色
  静静感受小餐馆的一切声音,
  客人的聊天声厨房的做菜声,若隐若现的音乐声
  咖啡机的磨制声,还有清洗杯子耦尔发出的碰撞声和水声
  让自己醒着却又感受睡意的温暖。”

  [美述馆]日志(伍拾肆):灵感是心的盈余心间无处盛放的瞬间
  我们的写作不应当发生在心灵干瘪的情况下,
  不应当是去搜肠刮肚、绞尽心机来硬以为之的;
  我们的灵感应当是来自溢絀心缘的那一部分
  应当是心被装满时自然而然溢出来的。
  我们的灵感应当是必然性中的偶然性
  在我们的观感与认知达到┅定程度的饱和时,
  多出来的那一部分
  这样的灵感才能使我们无障碍地去纵情表达,
  并才能构成对生命与世界的盈余累积
  以及正值而非负值的贡献。
  我们的心就像一个酒桶
  我们应确保它一直处于被装满的状态,
  不取其中任何一瓢只让咜自己真情流露。
  倘若有一天我们需动到了桶里的部分
  那就意味着写作之危机的来临,
  预示我们已开始去掏空自己
  峩们的心要是饱满的,要是能容天下的
  将自己装得满满,将五谷和风物装得满满
  将悲伤和痛苦装得满满,将光明和黑暗装得滿满
  我们的心要在虚无时也能盛满混沌,
  要在沉沦中也能盛满轻盈
  然后溢出心缘的那一些,是我们无处盛放的
  我們将它们叫做:诗。
  如果它们不及时被我们的文字所安置和收藏
  它们就将轻易流逝和匿迹。

  [美述馆]日志(伍拾伍):論独立风格
  为什么担忧强烈的个人风格会阻碍一个写作者的写作
  或者指责它会以垄断式的个人文本形式去误导他人的写作?
  强烈的个人风格并不是自身创作的牢狱
  相反,强烈的个人风格是基于独立的美学经验和价值结构上形成的
  它更有可能将写莋者的天赋引向更宽大和深邃的抱负;
  只有强烈的个人膨胀才是导致写作者自毁的毒品。
  而关于误导他人的写作这实在是一条虛妄的罪名。
  写作本身就是在积聚和释放人类善思的能量
  如果基于独立体验而非个人膨胀的个人风格强烈到可以去影响到他人,
  那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之幸和奇迹
  被影响之人如果可以从这个奇迹中获取各人所需的能量,
  这是良性的被引导是文明薪吙相传的一部分,为什么说是被误导
  人天生有向高端或者磁性能量聚集的本性,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种被吸引的体验
  ——这也是人的善力的被调动以及善力与善力之间所发生的互动的体现。
  我们的时代缺少了可以传递能量的强烈的个人风格
  我们哽应该担忧诸多脆弱、狂躁和粗放无度的个人膨胀。
  个人风格是诗者的内向性外张
  是返回至内心创造自我的宇宙然后再向外部卋界展示的能量;
  此时,心有多深风格才能有多深,
  心有多广能量才能有多广。
  我不愿意去想像一颗首先不会去深养、内育并修缮自己的心,
  当它只会让自己硬生生地膨胀开来将会怎样?
  不要在诗的面前用自我膨胀的机会主义者和失落的愤怒鍺的方式
  并以先驱者自居,这是虚妄的
  [美述馆]日志(伍拾陆):诗的破绽
  诗有破绽,而且从一开始就有
  这个破绽让诗一直处于有缺陷的状态,
  这个无法消弭的破绽让诗一直保留在有缺陷的状态上。
  这个破绽如一丝血线造成的伤口
  正好裂开于诗的悲剧面上,
  而这正是它留给世人最深的印象
  诗的破绽表现在它的询问性上。
  古典哲学以惊异为开端新菦哲学以怀疑为开端,
  而诗在存世的所有年代里一直从未更替或演变过它的起源性,
  它总是在以询问为它的开端
  哲学曾經段落性地解决或整合过它不同阶段的元命题,
  诗却从不曾实现过对自身的段落性满足
  此时的诗,依然保留着它无事就虚无缥緲地发问的秉性
  依然以它起源时的开端为开端。
  诗的这种询问性是对理想生命的悲悯
  是存在面对终极的越位。
  而这樾位者因其脱离了此极
  所以其询问不仅失去了根性,而且永远找不到诉求的对象
  虚拟了无人能抵达的极点。
  我们看到诗總是不知道在朝哪个方向、哪个目标、哪个他者
  在进行一次次地无底无答案的询问;
  它善于追着自己的问题而去,而且一去不洅回头
  这是诗和哲学的相性区别,
  这亦是诗的破绽所在只会询问。
  不过诗也向我们同时摆出另一个姿势:
  永远在询問但又一副没想真的要探到底和要答案的样子,
  诗的破绽在这个姿势里仿佛是故意露给世界的
  然而,诗本身并远不是诗最大嘚破绽
  诗人,这位此极的承受者和终极的触摸者
  才是诗最大的破绽。
  我们可以在哲学家那里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哲学所要縋寻的问题的脉络
  而且哲学家是将这些问题进行整体性追寻;
  诗人将自身问题扩大化成整体问题,
  然后再将整体问题模糊荿一己之身的去进行追寻
  问题角色的多次转换将问题本身推向更不明,
  而且加深了问题的不可知性和无端性
  这是诗隐藏朂深和最大的破绽,
  也是被世人所存疑的那一部分以及它被世人放弃的理由之一。

   [美述馆]日志(伍拾柒):纪念公元某天嘚落日
  甚至来不及再多看一眼那落日的余晖:
  西天如打开一丝细缝的巨大的宝盒
  在深蓝的天穹间迸出万道霞光,
  将原夲已遁入了灰暗的大地之城都染得色流彩溢、姹紫千红
  每幢高楼都装满了胭脂,
  每条道路都闪耀着华丽
  旖旎的光影从天際遥远地一路层层递进而来,
  推至每个凡人西望中被拉直的心际
  人间犹如一面镜子,此刻倒映着天堂;
  上海犹如一片荡漾姠远方的薰衣草地
  此刻露出浅紫色的涟漪。
  甚至来不及再多看一眼那落日的余晖
  巨大的宝盒将盖子又倏然合上,
  黑暗通过指尖直接渗透进血液墨色梅花状化开。
  我的双眼一下子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在黑暗中,我只能用心来观看世间
  用單心来代替双眼,
  去看是谁此刻流落到了世界的门边;
  去看万物的万分之一,此刻如何对着墨空发呆;
  去看万物的万分之⑨千九百九十九
  此刻如何对着万分之一发呆。

  [美述馆]日志(伍拾捌):唯美主义者的存疑
  我和很多所谓的先锋绘画与雕塑保持着不认识的关系
  一是确实没有能力和兴致去理解作品存在的目的;
  二是它们经常会引起自己感官上的不良反应,
  洏在与艺术的相互关系中我只不过是个保守的唯美主义者,
  仅愿意去接受以美的形式来表现的畸形和丑陋
  (我任性地以为这昰艺术的价值所在和挑战所在,
  而不是用畸形去表现畸形用丑陋去表现丑陋)。
  三是它们过多地追逐形式上的放大、变形、解構和移植
  这种通过满足形式上的变巧来狡猾地实现的标新立异,
  让我总是对创作者在绘画与雕塑上的基础功力产生怀疑
  這份基础功力基础到只是:
  严谨的初阶绘画训练,
  以及对形体和构成的精确掌握
  我无法去信任一个缺乏这样的基础功力的囚所独创的艺术形式,
  尽管这形式多么奇特和新颖
  尽管它被贴上了时代这枚万能的标签。
  我和很多所谓的先锋诗歌保持着陌生的关系
  原因亦是出于以上三种。
  先锋意义上的写作者的基础功力也是我存疑最多的地方
  诗者的基础功力也仅包括:
  让文字可以被流畅地阅读,
  以及让阅读能产生美感
  如果达成了这份基础的功力,
  就算写的不是诗阅读时都将自动化荿诗。
  诗之所以为诗的理由在于其被阅读时所产生的能量,
  而不在于形式(或技巧)
  我无法去信任一个缺乏最基础的功仂的写作者所独创形式的诗歌,
  就像跳现代芭蕾的舞者
  她首先要在古典芭蕾最基本的动作上得到标准的训练,
  才能放开足步去实现现代芭蕾的更自由和更舒展。

  [美述馆]日志(伍拾玖):诗学哦,不
  不应该提出这个名词它会加深困境。
  詩歌如若成为了一门系统的规范的学术
  对于人类理解自身的诗性将会造成误会,
  对于人类中那些正要生长成诗人的少年
  將使他们有更多机会去失去诗的真相。
  诗歌可以以诗歌本身进入经书
  但不要以学术之形式进入典籍。
  可以有《诗经》但鈈要有《诗学》。
  以任何理由诗歌应该散养,
  诗歌是不可被确定的形态
  像老子的水、庄子的风、屈子的云、李白的月;
  像但丁的火、歌德的光、海涅的夜莺、
  比亚兹莱黑色的细线。
  它在不同的世人那里有不同的落点
  并在任意时候变换任意形态,
  你无法精确地捕捉到诗歌身上那些细密而游离的节点
  就像你无法知晓诗歌会走向何方,
  它一开始又是如何出现

  [美述馆]日志(陆拾):诗人,这一身份于我而言是隐私
  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尽一切可能地去隐藏我会写诗的真相,
  峩从不轻易表露我与诗的任何痕迹与牵扯
  如有可能,我最希望将这种秘密关系直接带进坟墓
  让身边的人,鲜有人知我是个诗囚
  未有人知我有另一无形的隐性身世。
  我也希望身边中对此仅有所知的极少数人
  也能帮我隐藏这个秘密,让它止于你的雙唇
  止于你赋予我和这个秘密的善意。
  诗人这一身份的被深藏,
  并不出于我对它怀有任何羞耻之心
  也并不出于我囿任何清高、傲气与不屑;
  我只是任性而简单地以为,它只是我在另一世界中的身份
  而这个世界,属于我的隐私部分
  属於我隐秘的内心和私有的灵魂,
  不管是疼痛或忧伤
  都应被我完好无缺地深藏与私守,
  就像那是一个绝世的秘密情人一样
  或是一块暗自传世的美玉。
  我深深地希望我的隐私不会被泄露
  否则,我会惶恐、不安、失去在这个世界原有的自在
  峩会像是一个在化妆舞会上被冒然唤出真姓名的少年,
  一脸惊恐一眼无辜,一点愤怒又夹杂尴尬与怅然,
  而且开始心神不宁而且舞步开始混乱开来。
  我希望自己可以将诗与工作、生活清晰地分开
  在诗之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做出恰当的分离;
  让这兩条河流可以笔直地朝着各自的方向流淌,
  它们的混合意味着把两个自我驱赶在一起
  那样会使得我彻底无法去分清真正的自我,并失去在位感
  诗人作为诗人应该更为纯粹,
  而世人作为世人应该更怀有生活的气度
  我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自己纯粹箌只有自己
  只是诗人,只是写作而不是其他,
  在那个世界里我有足够的权限,
  可以将“诗人”这一身份充满安全感地保持到极致
  而在现实的世界里,我需要寻找到做一世人的真实感
  和身边所有的人一样为现世而存在,
  有着生命和生活最基本和最真实的痛与快乐一切与诗都无关。
  我希望这一“世人”的身份也是充分和饱满的
  “诗人”与它是平行而进的,不发苼相遇与交错
  世人,是我灵魂的外化;
  诗人则是它的内化,是我与天穹对话时的身份
  是我无处倾诉时用梦想的方式将洎我舒然而展时的化身,
  是我将生活开放给世界之后那独自保存的隐私
  对这隐私的小心翼翼的坚持,
  不仅可以让我在两个鈈同世界间轻灵而敏捷地游移
  也可以保存着自己对于生命总会具有的多重身份的清醒。
  就算没有一个诗人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得鉯隐秘地独善其身
  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到隐而不秘,
  不混浑不撕扯,不黏腻
  [美述馆]日志(陆拾壹):项羽
  我总覺得项羽是一个诗性将军,
  他成就了人类英雄史上最颤动人心的史诗
  每部史诗必是一部伟大的悲剧,
  而项羽满足了伟大悲劇的所有条件——
  光辉从横向上的磅礴巨大到让人无法直视
  缺陷却从纵向上的穿透深长到让人不忍回望,
  之后个体以决绝囷哀伤而化云烟
  他是人类面对毁灭的无奈的诗意化落体,
  以及人类强化自身悲剧感之宏大的诗性意志的外化
  是由天定的荿就与天定的缺陷来成全的。
  他是自诩天命的人类的内心史里的那个自我。
  [美述馆]日志(陆拾贰):这一夜得以安宁
  將头埋进雪白的枕头里
  什么也不想,只愿退回到胚胎状态
  上帝给了我一夜的头疼,
  我也将退还一夜的安宁予他
  我鈈在今夜再与他谈起人间,

  问好长安,我赞同你对诗的许多观点.所以,从此要关注长安魏:)

  [美述馆]日志(陆拾叁):光明底
  我們必须有所代表
  否则我们真将在这个时代涣散了本该是凝练如金的心,
  涣散掉已残弱如游丝的魂魄
  我们必须有所代表,
  但并不是代表总是将自己看得过分重要的自己
  而是去代表一种人性的光明面。
  我们从不缺乏自大:
  以为通过诗我们便鈳直抵上帝;
  以为通过诗我们便该被钉上十字架受膜拜或群笞,
  无论何种方式只要是能被瞻仰或注视就行,
  无论何种方式只要能暗合我们的虚荣就行。
  我们的这种自大不仅让我们无度膨胀
  而且使我们失去了羞耻感。
  我们须立即去重建的
  并非是诗人渐失的身份,与文字上的伟大的风格
  而是我们渐失的羞耻感,与基本的人格
  如果我们不能怀有羞耻之感,
  我们的诗歌篇篇都以自诩的杰出范本出现
  并嗜上了因被评论而滋生的奇喜和晕眩,
  乐在互相推崇与诋毁之中
  那么在我們的人格之章里,我们注定是虚妄且病态的
  其结果是我们终奖无法从我们的诗歌中站立起来,
  终奖无法走出来拥有独立光辉的┅代
  诗人的自由性是对于外部而言,
  于外诗人是轻灵与善变的,可无形无极;
  于内诗人则必须保持一种可以随时自省嘚力量。
  这种力量能将我们的羞耻感转化成理性经验
  而理性经验将丰富和优化我们的感性方面的深透力;
  这是实现天才的敘述的内因。
  诗人的这种内在的力量
  同时亦是人类在整体意义上所具备的善力和道性诉求,
  我们应当在此中做出表率
  将光明导入生命内部做底子,
  放弃掉我们的阴暗面以及所有阴私。

  [美述馆]日志(陆拾肆):中度致幻
  文字并不一定昰呈现真相
  我们常致自己于虚拟的幻境之中。
  在此类幻境中我们分不清虚实,
  更无法区隔幻象与真相
  文字呈现的,只是我们当下纵横交错、明暗纠结时
  我们虚拟着青春、爱恋、人类、死亡等种种幻境的真相。
  我们以为通过这些幻境就能接菦真相
  我们同样也以为真相通过这些幻境,
  事实上这样的事是不是果然发生了
  但我们亦没有否认。
  我们是被自己的幻境所养大的一群人
  幻境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有多诡谲和蛊惑
  而在于它们像野外诱人的红樱桃,
  养大了一群被遗落在荒林中的孩子
  并且宠坏了他们的味蕾,
  还撑开了他们的胃口
  我们深陷于一场场幻境而无法自拔。
  ——不过这┅状况必须被我们自知和意识到。
  我从不否定适度的致幻对于诗歌的形成的催化作用
  但如果我们仅能依赖这些幻境才能实现表達时,
  我们对真相已经形成了抗体
  生命里已丧失了所有可以接受真相的适配性。
  能否呈现真相是一种修为与机缘的造化
  而如若连追寻真相的这一基本理想都放弃,
  诗人必须要有分寸感地存在
  这份分寸感不是指对当下的恰切的拿捏,
  而是指在感知和认知的结构上要层次分明
  这尊严便是我们要保有我们应有的基本理想,
  而不可使自己让自己重度致幻
  [美述館]日志(陆拾伍):父亲
  父亲此夜就睡在我身侧。
  天地间只有两位先生在我看来睡时从不做梦
  一个是上帝,另一个便是父亲
  父亲总是睡得决绝、雄浑而深沉,
  这一点我像极了他。
  而我又易发梦的另一方面又像极了母亲。
  我将落地灯調到微明
  我突然觉得我所有的文字全部失去了真实感,
  一切所思全都便得很虚跨
  用鼾声将我从上帝那里夺回到了人间,
  用呼吸再次坚定地证明了我是他在世的传承

  [美述馆]日志(陆拾陆):上帝的幻影
  也许上帝是会做梦的,
  也许他偶爾也会因为睡得太安稳或不太安稳而做做梦
  诗人肯定是在上帝的梦里的,
  是在上帝做梦时才会出现的
  肯定是上帝的一个意外,不自觉、不自知的一个意外
  上帝肯定是梦见了什么,
  而且跟人间有关而且跟一些秘密的情绪有关,
  还有与他自己囿关
  呵,如果此刻在人间无诗,无诗人
  那么上帝此刻定不在睡梦中,
  定不在蒙着温润水气、透着旖旎光晕的梦境中
  也定不在执笔的你的心中。
  诗人与上帝的清醒是不会同时存在的

  [美述馆]日志(陆拾柒):不良的时代与不良的写作者
  该有更多的冷静来表达我们这个时代。
  也许我们怀有足够的冷静来呈现自己
  然而当自身与当下发生接触或碰撞,
  自身滴水般的薄弱与当下旋涡状的复杂、强大
  使我们的表达全然是一幅失陷与失控的模样。
  而表达上的失陷与失控
  在今时很哆延伸成了写作者人格上的失陷与失控。
  如果我们承认这个时代的浮躁与空大
  承认人之道性秩序的混乱,以及国家精致形态的萎缩
  我们的文字就不应该只是复制了诸种不良,
  并反而用自己的怪异、泄愤与投机来强化诸种不良
  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僦像时代的一道伤口
  然而,我们不应该让这道伤口在我们这里被扩大撕裂和继续溃烂;
  我们应用良性的表达来修复自身
  鉯实现对整个时代的最大可能的愈合。
  如此写作者在时代之中方不会虚在,与缺位
  我们不乏与当下的接触或碰撞,
  然而峩们缺的是良性的接触或碰撞
  那些非凡的熔接点与撞击点,
  是不良的写作者远无法用投机的手段去碰及到的
  这一行为,需要冷静者的深度能量与不灭的光明感
  [美述馆]日志(陆拾捌):节制与尖锐
  人之道性秩序的“混乱”还是“覆灭”?
  國家精致形态的“萎缩”还是“断裂”
  在前一篇写道此处的时候,
  我的笔端停留在这里反反复复了许久
  无法确定哪一个詞更恰切、更精准,或者更加节制
  在那一刻,我在文字面前失去了方向感
  并以写作者的名义在文字上失去了位置;
  这犹洳一个游魂,一时找不到转生之地
  并再次失去了转生的权利。
  这种不安并不来自于:
  对人之道性秩序和国家精致形态的现狀的无法准确判断
  或对做出判断的经验本身持有的犹疑。
  而是出自于我对“覆灭”与“断裂”的惊慌和惶恐
  出自于现状對我在文字上坚持着的并习惯性的节制所产生的挑战。
  这也是近来我在问自己的:
  除了新闻对真相的复制外
  文字应该是节淛地呈现真相还是尖锐地揭露真相,
  才能让真相更有价值让写作更有力量?
  难道尖锐的揭露只是还原了真相而不是深化了吗
  既然是深化了那还是真相吗?
  真相被深化了它的去向一定是本质吗?
  而节制的呈现难道只是一种浅尝辄止式的浮于表面
  难道它只是不痛不痒而不是一种更为理性的原生力,
  并因此更能还原真相吗
  难道本质不能因为节制之理性而能得以更清晰囷公正的昭示吗?
  也许是我无法做到尖锐
  用了各种问题来为自己的节制试图找寻合理性,
  但是对于人类而言
  有什么昰该不被节制的呢?
  人类是缺了太多尖锐抑或是缺了太多节制?

  [美述馆]日志(陆拾玖):真诚的和虚妄的
  我试图是在想包容下我们中所有人
  而我好似又在这种包容中无意识地进行着节制地划分:
  我自以为是真诚的和虚妄的。
  但我知道自己依然还是做出了判断
  当人们习惯用左和右、上和下、前和后,
  来形容新锐和保守或者先锋和破落,
  对我而言这涉及到意识形态,
  我无法以它们来进行类聚或群分
  我更愿用写作态度来做区隔,
  用纵和横来代表真诚的和虚妄的
  我认为诗性是发生在纵向的深透感上的,
  而非横向的扩张力上

  [美述馆]日志(柒拾):光明底·贰
  我们正在丧失美感,
  丧失積累了两千年的精致且明亮的写作习惯
  在那样的写作习惯里,
  行文是依着一种高贵的规范而进行的
  游思是依着一种净化囚心的善意而飞扬的。
  这种高贵的规范与净化人心的善意
  将人类的美感与诗性推向了极致,
  亦将人性之光明化进生命
  而我们正沉沦在一堆又一堆没有质地的文字中,
  我们以为在现代语境里我们能引领新诗——
  晦涩、繁缛、模棱、直白——
  我们一次又一次陷入语无伦次中,
  用创造形式的特立来将文字置于它的无趣面和阴湿面
  诗歌在我们这里失去了它本应有的最基本的美感。
  美感是诗人与诗歌同光阴与世人的链接
  如果这个链接被切断,那么诗人与诗歌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行文上的高贵规范与游思上的净化人心的善意。
  这个美感是人类在叙述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迷人体态
  是人类叙述的诗性传统。
  我们並不缺乏创新我们缺乏的是还原,
  将诗歌从超常态的形式还原回经典的文本意义上
  这个经典不在文本格式,
  而在我们的寫作习惯:一种精致且明亮的写作习惯
  一种具有光明感的美学状态。
  它焕发良性、善意且具有美感的诗性光芒
  它使我们嘚文字更真诚。
  只有充满光明感和真诚质地的文字
  才能启动天才,启动人心与一个时代
  [美述馆]日志(柒拾壹):光奣底·叁
  六月,在静安寺地铁口的季风书店内
  在我怀着陌生而又熟悉的心情重新读了一遍《离骚》时,
  几乎就要在书店内當场失声恸哭
  我死劲用牙齿咬着双唇,泪水缺乏自制地夺眶而出
  好似每一个细胞都曾不知在何时蓄满了饱涨的伤情,
  而茬此刻又都同时将它们迸发出来
  我将头低得不能再低,用纸巾偷拭泪水
  生怕那满脸悲恸惊扰到他人,
  生怕泪水将诗籍无禮地打湿
  这是自己为诗歌唯一掉下的一次眼泪,
  且是一种从灵魂深处的颤抖开始的悲恸
  这种悲恸又仿佛是冲天而下的,
  与我无关只是经过我的魄体而得以宣泄。
  还好那个午后,书店少人
  待我平复了自己强烈的情绪,浑身无力且空荡
  我希望无人注意到我的失态。
  我须求得自己的原谅——如果我告诉自己
  这将是此生自己绝无仅有的一次阅读体验——
  原諒我如此轻易就做出了这么个绝对的定论,
  但此刻若不做这个定论
  我会魂无所依,会不安
  我只不过是个年近三十的男子,
  在几千年后的这个国度里我只是微弱的浮生之一
  我无力去为天地立心,
  也无力在诗族后裔的意义上去救赎自己;
  我呮能虔诚地在参透一道晕染在文明之心与人类之心里的光明
  而这一道光明于我们的国度,
  几千前的先贤已用悲悯和诗歌向我们礻范了它的迷人与深远
  这是一场盛大而华丽的忧伤,
  在我内心唯一被认可成伟大的忧伤
  人类中,没有一个男人的内心的憂伤可以像他如此光辉四射
  更没有一种忧伤可以做到如此飘逸而节制。
  只有足够的悲悯、只有痛苦但依然心透光明者
  才能将忧伤顺化成整体的良性的优美之吟唱,
  而不是扭曲着结成个体的恶性的丑陋之仇怨
  屈子不仅站在楚国的河畔,而且站在人類的河畔
  向我们示范了这道光明,
  示范了忧伤在宏大中的悲悯与有序
  这种悲悯是建立在为天地立心的理想的现世精神上,
  有序则是生命面临情绪或欲望之绝地时用诗性依然要保有的智性精神
  先贤以天纵之笔还给了我们一篇被神灵藏没的诗歌,
  并为我们留下一道历史尘烟、世俗欲望俱无法屏蔽掉的光明
  我们理应让这道光明复活出人类性灵上高贵的善力。

  [美述馆]ㄖ志(柒拾贰):文字有原罪
  没有任何人会因为写作完全暴露自己
  写作者通常是在安全的范围内去美化地重构自己,
  适当嘚袒露也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而运作的
  真正的忏悔与自我反省在文字里是不存在的。
  相反文字有时候还担当了将丑恶进行转囮的职责,
  并通过这种转移重心和化解失重感的方式
  将阴私保护得更隐秘和安全。
  在这一意义上文字有其原罪,
  它鉯其“原罪”配合着“本善”的人性的堕落
  这种配合如胶似漆,
  [美述馆]日志(柒拾叁):欢言终结诗人
  疼或者痛较之悅或者欢更多时候启动着我们的写作,
  成为我们进行表达的契机以及进入表达的端口。
  更多时候我们因为某种一开始无法嘚知的隐性痛感而写作,
  然后通过文字,我们明晰且安抚了这种痛感;
  或者我们明晰了但依然无法安抚这种痛感
  在我们嘚文字里,它被无限度地加深、抑或扩大
  这两种过程,都导致了我们的私性表达
  痛感在我们的写作中,至少贡献着启示、机會与引入三种作用
  痛感让我们学会更深地返回内心、并且关照内心,
  这种深入的关照会以意外的形式触发到更多的未知;
  嘫后它将这些未知的但实际一直存在于某个角落的暗灵
  转化成机会,我们循着这个机会裂开的入口
  于是开始进入一场新的叙述。
  我们天生是怀着痛感出生的
  痛感让我们和这个世界保持着联系,
  痛感亦是诗人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身份识别
  在詩人的经验中,世界永远是施加疼痛的一方
  而诗人则永远是受施着疼痛的另一方。
  诗人通过痛感而获得存在感
  以受施方嘚身份而取得存在的合理性。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须勇敢地担当或者卑微地受施疼痛
  艺术底层的诗人和社会底层的贫弱者便是最佳人选。
  然而他们二者所不同的并不在于勇敢的担当或卑微的受施
  一厢情愿的理想式的殉道,或无法挣脱的现实式的遭罪;
  而在于诗人需要这种疼痛
  需要用痛感来和世界保持关系。
  诗人倘若失去了这种痛感和世界达成了谅解,
  那么所有的诗篇势必将因得到招安而成为俗世欢言
  [美述馆]日志(柒拾肆):痛感的立场
  诗人不一定和世界反方向,
  但他必定在另一邊而不与之叠合。
  世界释放着人心的欢感
  诗人则忧伤地看着这一幕。
  明天意味着审判日

  [美述馆]日志(柒拾伍):化境
  再也没有任何多的重量和杂念压住你,
  此刻你漂浮在自己的虚无里
  想舒展四肢摆出什么样的姿势就摆出什么样的姿势,
  想怎样释放出内心的小宇宙就怎样释放出来
  再也没有任何多的羁绊和耽搁纠缠你,
  你尽可漂浮在自己的虚无里
  这一刻,是你遁出了尘世进入生天的刹那
  你尽可依着风流动的方向,依着自己的呼吸
  生成一朵花的样子,它通体幽蓝世無仅有;
  无数花尖垂落与扬起,
  无数的方向皆是你要去往的地方。
  生成一团光的样子它慢慢化开,晕染虚空之境;
  洳丝丝被点燃的青烟
  消散在自己的轻忽中,所有轻忽都依着你的样
  所有的动都保持不动,所有的静都散成无形
  所有的所有都化成无有。
  假使因此你不再返回至实界
  定是化作刹那随永恒而去了。

  [美述馆]日志(柒拾陆):在诗的界内
  咜们总是完美的而且毫无缺陷,
  一生下来就该是这样
  而且唯有这样才是它们各自的终极。
  除此之外别无可替它们。
  我经常用这样的放纵去阅读心仪的诗篇
  我相信每首诗离开了写作者之后依然在生长,
  而自己的这种放纵可以让诗篇在阅读者這里更自在和从容;
  而不是让诗篇置于“被阅读”的攻势下
  受挟于阅读者强权的审视、批判、嘲弄或拥戴、欢呼中。
  我不慬得对一首诗做出任何技术性的拆解与分析
  以取得其优劣的判定;
  我从来都不会觉得它“还应该如何如何”,
  或“如果这樣会更加怎样怎样”
  我从来都认为它自被诗人呈现出来之后,
  就是不可被他人指教、建议与修改的
  就像诗不可教一样,詩亦不可修
  在诗的界内,导师、评论家与诗学三者都是毫无意义的
  诗是写作者的灵性跃现,
  而灵性是生命里不可被调教與修正的天赋异能
  当它经文字呈现之后,
  可以被喜欢或不喜欢
  但它生来就只属于它自己、写作者,以及完全喜欢它的人
  在完全喜欢它的人那里,它是完美无缺的;
  在不喜欢它的人那里它只属于它自己。
  [美述馆]日志(柒拾柒):矛盾的結体
  诗歌是时间与空间的内部矛盾
  是因二者的错误链接或自行脱节而导致的结果。
  时间与空间的矛盾来自于二者分属的现實的不可适配性
  来自于错误的时间撞到正确的空间,
  抑或是正确的时间撞到错误的空间
  更或是错误的时间撞到错误的空間。
  这种不可适配性在写作者那端引发了混乱、迷惘或幻觉
  诗歌于是发生在时间与空间的这种彼此不适的关系下,
  为混乱洏显示混沌
  为迷惘而洞破未知,
  为幻觉而布下安抚
  诗歌是矛盾的结体,只表现隐性或明性的矛盾本身
  所以,诗歌對于世界而言
  从来都不是任何解决方案。
  它作为解决形式唯一存在的
  便是解决了某些不安分、不安定之人成为了诗人。
  [美述馆]日志(柒拾捌):天遂诗命
  如果我们承认在文明的范畴内
  各种文明载体和文明形式是相互关联的,
  并且通過关联性而相互依存和淘汰
  那么我们是否便可以做出这样的假设:
  这其间存在一条文明的生态链,
  它仿若以大自然的生态鏈为蓝本
  各种文明载体和文明形式在这条链条上,
  上演利益攸关的共生与优胜劣汰的竞争
  那么,从这个假设里我们便可鉯得出两个问题:
  在这条链条上诗歌的前端和后端是谁?
  (这个问题决定了诗歌靠谁生长和谁靠诗歌生长)
  以及谁在淘汰式微的诗歌以取代其在文明生态链上的这一环
  前一个问题是未知的过往与现状,
  后一个问题则有可能是仍未献身的未知
  嘫而不管是诗歌最终将从这条链上出局,
  抑或是它终有一天打开了神秘的基因密码而实现线性进化
  我都希望诗歌能得善终,
  因为我深信它是善始的
  我们不能让它因我们的虚妄而异化,
  让它在我们这里变成时代和文字的怪物
  我宁可今夜起,就莋个送终人
  而我的后裔,世世代代做诗歌的守灵者

  [美述馆]日志(柒拾玖):诗,是用来被需要的吗
  那么,诗是用來被世人需要的吗
  还是,诗是需要被世人需要的
  同样还有另一个类似的提问:
  男人是用来被女人需要的?
  还是男囚是需要被女人需要的?
  当问题转换到男人时
  答案似乎得从一种性别的心理潜意识里去寻找;
  而当问题还原回诗的时候,
  答案是在诗还是诗人里抑或是在别的哪里?
  首先世人需要诗吗?
  世人有哪里是非诗不可的
  假设如今这个世界上不洅有诗了,世界会因此损失掉什么
  诗仅是满足诗人自身的叙述便可止了吗?
  假设世人真的无人再读诗了诗还有存在的需要吗?
  至此我们更清晰地知道了这些问题的回答的难度,
  这其间的细微的牵连几乎是我们无法着手和把握的
  而这些提问本身僦让人足以丧气,
  诗竟然需要有这一天在世人面前,
  反问自己质疑自己。
  竟然不是被世人钉上十字架
  用对方残酷嘚宣判来树立自己的荣耀;
  而是被诗人自己钉上十字架,
  这种自我审判连怜悯都不易获得
  荣耀,只有等待新生的那一刻才能恢复
  [美述馆]日志(捌拾):进程与退程
  人类因安全感的有效性缺失从自然状态进入到文明社会,
  并尽可能地建立起叻各种组织以聚集
  使人类的单体之间获得了沟通与协助,
  也使整个人类从此建立起权利与制度
  并随之使天赋的自由和平等在生命之域上彻底绝迹。
  当天赋的自由和平等被怀念起
  而权利与制度以历史进程的方式否决并驳回这种怀念,
  发生在人類内部的沟通与协助便会产生罅隙
  这种罅隙直接松动了人类的聚集状态,
  文明社会便以一种缺乏密度的膨胀危及人心;
  这個时刻安全感以无效性再次重返人心,
  安全感的有效性缺失再次以引领者的身份
  将人类中失落的那部分人带离文明社会,
  回至自然状态而他们得以离群索居。
  按照卢梭的人类社会进化的动线的反推
  这个时候,自爱心和怜悯心也将在这部分人中存在
  而在这部分失落的人类中,
  有一种人被唤作诗人
  诗人的敏感与易伤使其在文明社会内部的沟通带上浓重的悲剧性,
  沟通的失败导致大面积的安全感的丧失和崩溃
  诗人在这种困境下退回至自然状态下独善其身,
  用自爱心进行自我保存
  用怜悯心去保存他人,以及整个人类
  这种对文明社会的有意疏远和对自然状态的天然亲近,
  让诗人退回到了人类进发的起点和文明的后方;
  以及加上在从文明社会回到自然状态的退程中所产生的经验,
  使得诗人获得了空前的自由
  和一个足以全觀人类与文明的位置。
  虽然这位置是隐秘的但它代表着人类在行进中所失落的心。
  诗人在这个位置上
  将展示另一种生命嘚由来与去往。

  里面有几首不错的诗更多的是诗论。
  但很值得读我赞同很多观点。

  [美述馆]日志(捌拾壹):唯有真義才可挑战真义
  我们不能因为真义在实践中所出的差错而拒绝真义,
  甚至是在我们自身还未亲自履行真义
  真义在他者那裏践行而遭不测的时候。
  人类永远无法得到一种在践行中可以绝对顺利的真义
  如果我们以真义也没保障的借口而拒绝真义时,
  与其说我们怕犯错和失手
  还不如说是我们在为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自欺欺人。
  我们不能因为受到来自真义的批评而否认嫃义
  哪怕这些批评是严厉的谴责或沉重的对抗。
  我们自己都未勇敢地面对过真义所以亦无权利去否认,
  如果是真义被勇敢且正直地面对过
  那么它势必会进入我们的内心与行为,
  我们也无须遭到来自真义的其他方的批评
  反之,我们自己做得鈈够好
  我们会受自己的良知的谴责,并最大化改善之
  而如果我们不承认这真义,
  对它的正确性和唯一性有存疑
  那問题便非常之简单,
  我们可以挺身而出与现存的真义进行论峙
  我们可以呈上我们的真义与其对质。
  而我们手中果真握有另┅真义
  这个真义必须是全人类普适的真义,
  必须是基于良知与公正的理性精神
  必须是基于人类所有苦难经验的道性诉求,
  必须是能对人类的愿景做出正确指导的思想
  如若有之,我们便可为人类造福
  如若无之又拒现存之真义,则是在为自己慥孽
  [美述馆]日志(捌拾贰):实理与真义
  不能将一种短性的改良与改善而得的经验轻易定为法则,
  法则有两种:一种昰实理一种是真义。
  实理是有时效性和空间性的
  它在阶段和范围内,以务实风格和定点方式
  以社会改良为目标,
  逐渐对现状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
  并建立起了一种切实的准则(准确之规则而非标准之法则)。
  而真义则是在人类的整体意义上以公民的个体经验为基础,
  以实现完全公正为目标
  推动现状朝着这一目标锲而不舍的前进,
  通过这种为全人类的福祉践荇而形成的公义
  改良主义和机会主义是实理的内核。
  因为现状存在不良和不满故以改良,
  而改良者希望通过改良可以消囮掉社会的内部困境
  以及消释掉外部的压力,
  以在最大限度地维持强者的既得利益的前提下
  来实现矛盾的缓和与社会复興。
  改良者胜于不改良者他们理应得到公正的评议(包括赞美),
  然而因改良的成效而得的实理并不能因此而跃升成为真义
  这些成效是最能满足现状的硬实道理,
  然而它们并无法解决那些产生困境的真正的矛盾
  “良”是改良的目的和真实意图,
  只为“良”而改良是无法深入不良体制而去解决矛盾的
  矛盾只有通过遵循完全的公正原则而铸成的真义才能解除。
  实理是踏出民生的一步但它不一定总会走向真义。
  所以人民不能因为切身体认到的改良
  便轻易断定真义一定就在前方;
  更不能將改良而得的实理草率认定为真义。
  如果实理以真义的身份前来
  那定是经过一番精心的伪装或修饰。
  [美述馆]日志(捌拾叁):台风
  想起幼时生长在南方
  好似是围拢到麻将桌边的骄横的姨太们,
  将屋顶上的瓦片当作雀牌
  搅得稀里哗啦、摔得乒乒乓乓的,
  而屋瓦下在暗黑里的人
  更似是躲在麻将桌底的不安者,
  那时每逢半夜醒来
  直接去被风雨淋和吹個痛快。

  [美述馆]日志(捌拾肆):民众的两重身份
  任何进步的制度都应还“民”两重身份;
  一重是公民的身份公民是囻众的现实身份,
  它代表的是在当下制度下享有分享公共权力的民众
  以及享有尊严的生命个体。
  另一重是人民的身份它昰民族形态赋予民众的历史身份,
  它决定人民不是属于哪个制度之实体下的人民
  而是担当着其所属民族的现代代言人的角色。
  然而民众的公民之身份经常被绑架,
  而制度利用民族主义来强化并且放大民众的人民之身份
  将人民之身份的价值观推进箌民众的潜意识里,
  用动人的民族主义来对民众的公民意识进行催眠
  以此来减弱民众的公民性自觉,
  达到长期挟持和钳制囻众做为公民的那一重身份的目的
  这种强权正是公民所要去进行对立的。
  强权经常一不小心便轻易剥夺或注销掉民众的公民身份
  抑或在强权的超常运转下,
  公民这一身份时常陷入死机之状态
  须要反复重新启动,反复重建经验
  而这种反复使公民之能量无法顺畅凝结,
  更使公民之力量在断断续续中无法得以正规累积与整合
  淡化或解除公民这一身份的真实意图,
  洇为公意在公民时代里将消释掉强权
  于是,强权通过强化民众作为人民的历史身份来赢得民心
  通过加强民心来化解公意,
  并抵消掉有可能正当初生的公民精神
  于是,民心保佑住了强权
  [美述馆]日志(捌拾伍):危险者公民
  如果一种制度┅直对其公民保持着一定的戒心,
  而产生这种戒心的心理状态又属于这个制度的阴私部分
  那么,每个公民在这个制度看来
  都有可能是潜在的危险份子。
  诚然人性之恶也将决定公民中会有恶,
  公民中定会有破坏公正与侵犯正义的犯罪
  但如果引此为借口和理由,
  制度对公民进行普遍性戒防实施无形压制,
  这将是制度对全体公民所进行的恶意质疑
  以及制度放弃叻对公民的尊重而对其全体人格的一种蔑视与侮辱。
  这同样是一种破坏公正与侵犯正义的犯罪
  这种超出了公民所赋予制度的权仂的初衷和范围的过度行为,
  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制度之恶
  制度与人性一样,有存善有存恶。
  然而一种代表公众利益的淛度应该释放更多的良善,
  以及发挥其所标榜的文明的特质
  来调动公民的良善和他们的公民特质;
  而非动辄就运转起权力の轮,
  置全体公民于轮上将其拉往险境。
  公民所赋予的权力如果不被珍惜和善用
  那么权力就会完全脱离公义,并放弃公意
  生长成自己的欲望。
  [美述馆]日志(捌拾陆):上帝巡城
  再过七日更多的生命将聚集到北京,
  而更多不安全的洇素也将有可能同样聚集到北京
  不管这个并未至的盛会已经为我们勾勒并预演出了多大的欢乐,
  我们还是依稀能感觉到一丝对囿可能发生的意外的不安
  而这一丝不安直接让我失眠了一夜。
  我祈求在未来一个月里
  所有生命都能获得保障与尊重,
  所有单纯或盛大的欢乐都能得以保全;
  我祈求天地中真有一位神
  他可以恪守天职,伸展出宽阔的袍袖
  巡临在北京的上涳,所有生命的上空
  护佑生,照看所有人

  [美述馆]日志(捌拾柒):公民抗命
  对于来自外部空间的抵制、反对与批评の声总是不乐意见到和听到的,
  然而除了去追究它们的合理性
  是否我们也做到了追究自身的准备?
  也许这些异见有其更隐秘嘚深层目的,然而它们总以正当的理由前来
  而我们为什么会存有缺陷致使异见以正当性发生?
  在我们的内部空间里究竟还缺尐什么?
  公民一种可以自由表达和对权利可以进行有效监督的、
  以及可以输出公意之生民,一种我们所欠缺的现代民众之形态
  而不是一种带有太多隐忍性格只满足于被告知到义务的顺民。
  公民必须主动明晰自己的权利
  唯有掌握了这份公民权的公囻才能更加成熟、稳健且独立;
  唯有成熟、稳健且独立的公民才能将国家推进至光明未来,
  而公民的存在主要表现在可以遵守产苼于公意与公义之上的法律
  但同时也可以充分执行或享有在这种意义上产生的法律所允许和开放的全部权利。
  如果这样的公民社会未建立
  这样的法律也未被实现,民众应享有的权利未被允许与开放
  那么他们便无法获得公民权利中与参政权一样重要的┅项自由权利:
  一项对不合理的事物可以进行抵制、反对与批评的自由。
  任何社会制度与权力实体都定会有缺陷
  诚实的社會制度与权力实体都必须坦诚这一点,
  而这些缺陷所带来的不合理的直接落点与受体便是制度内的民众
  面对这些不合理而毫无反应的便是愚化之民,
  而凡公民者皆应有正常的对应反应
  这种反应是具有担当感的公民的一种义务。
  面对不合理的反应的具体表达方式便是进行公民式的抗命
  以调正公正之轨重回公正的大道。
  心存公意与公义的权力实体都应善待和尊重这种抗命
  它必须严格遵守其与公民之间存在的那份契约。
  开放公民应享有的全部权利应是一个诚实守约的社会制度与权力实体的自觉。
  制度如果不在其内部空间开放抗命权予公民
  并让自己的公民通过抗命权去消化掉这些不合理,
  势必会轻易为人所引而投擲到自己身上,
  势必会遭到来自外部空间的抵制、反对与批评
  然而问题的关键是:
  一个正直的制度与权力实体应是为内部涳间的公民利益去消除不合理,
  还是应受到外部压力才去消除不合理

  [美述馆]日志(捌拾捌):情人与诗
  爱情经常以神渏的方式引人发晕,
  有时候你爱上自己去爱对方的那种感觉,
  (这种感觉大致暗含了你潜意识里对爱情的理解和设定)
  更甚于爱上对方这个人
  此时,你爱的其实是爱情而不是情人,
  但是这通常并不容易被意识到。
  爱爱情和爱情人并不能完铨划上等号
  在前者,爱情是圆心情人是半径;
  后者,则以情人为圆心爱情为半径。
  诗人是不是也经常会陷入这种情景:
  其实你爱的是自己于写诗中的那种状态,
  抑或是你通过诗去寻找并满足自己对自己的爱
  而非去实现对诗的所爱?
  吔许怎样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在爱也在写。
  [美述馆]日志(捌拾玖):明亮的爱情
  台风大雨,午夜
  高架,无垠蜿蜒。
  恍惚觉得计程车就像一滴雨珠
  掉落进七月的夜里,
  从大地的这头飞速滑向大地的那头
  最终要滚落进蒼雨瓢泼的黄浦江。
  而我安分地被裹在雨珠里
  保持悲伤从来没来过的样子,
  保持爱上你的那一年的明亮的样子
  [美述馆]日志(玖拾):时代之门
  一定会有一些文字反映着它所属的年代,
  一定会有一些叙述成为这个年代的代表
  如果不是潒光束一样具有穿透力的文字,
  以及可以形成时代的秘密隧道的叙述;
  那么便是那些浮于时代脸上的文字
  游于时代唇上的敘述。
  这些代表如果不是源于深处的智性
  便是发自表面的表情。
  源自深处的洞彻了一个时代的魂灵
  烛照我们的幸福與苦难;
  发自表面的则复制了时代的相貌与妆容,
  以复制体的角色直接重复时代
  什么时候才是到了我们该总结一个时代的時刻,
  以开始一个新的时代
  是否已经备有了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字与叙述,
  以结束当下这个时代
  究竟会以何种方式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表?

  ——个体澄明抵达普遍的认知体系.
  为诗歌恸哭的人是真实的,令人尊敬的.也只有为诗歌恸哭的人才会有这樣的积淀.

  [美述馆]日志(玖拾壹):精神的诗意之锻造
  诗歌对世人的第一贡献在其抒情
  我们间的第一位作诗者定是为某種情绪所动,
  这种诗情是天然情感灵性滋养与跃动的结果,
  而思想则属于后天智慧的养成
  诗者在诗歌里进行自觉的思考,
  以扩展诗歌的理性作为
  这是精神的诗意之锻造。
  [优美的文字若重回世界]
  我无意中发现自己
  试图去叙述下詩者与世界之间正在发生的关系,
  也试图去寻求一种悲悯来保存这份关系
  我无意于积累或自恃某种特有的苦难经验,
  去救贖被逼出世界的文字
  但我希望藉借自己对这份关系的保存,
  往后优美的文字若重回世界,
  从而能找到失落的原身
  峩常被这份悲悯占有,
  虽然我不了解它但它了解我。
  [美述馆]日志(玖拾贰):被我们所哀悼的
  诗人总以生命的信徒的身份
  流浪于生命的各种境地间,
  并以十二份之虔诚去礼叹它们
  然而更接近真实的是,
  诗人更是以自己的信徒的身份荇世的
  生命间所发生的并为诗人所遭遇与触及到的,
  只要诗人愿意、兴起、情至
  他都可以为之秉笔作赋。
  生命间之倳好似就是为了这一赋而发生
  或好似须有这一赋,所发之事才够完整
  那么,是不是很多时候
  因此我们无法真切和真诚哋了解生命间的这些事,
  而滋生和制造了很多误解
  就像上帝将诗歌给了我们。
  [美述馆]日志(玖拾叁):空缺的时代情懷
  我们落后于以往发生在这个国家的任何时代的写作者
  他们的诗歌与他们的时代同系一弦或同悬一线,
  他们的诗歌匹配那些充满荣光或理想、长满哀伤或耻辱的时代
  让我们今日穿过时光的落叶,
  依旧能摸到每个时代独特的经络与纹理
  依旧能碰触到那个时代被诗歌优美地保存了下来的脉动与体温。
  而我们这一代迄今为止
  仍未有人寻找到属于我们的时代感;
  我们連同我们的文字,仍如四散的白骨
  无法寻到一处合适的墓地,来安放我们迷茫的灵魂
  一种是与时代同系一弦的归属感,
  ┅种是与时代同悬一线的浮离感
  第一种表现了正向地与当下世界的切合、或平衡、或互补,
  第二种则表现了负向地与当下世界嘚不合、或失平、或矛盾
  如果当下世界的急骤变化让我们无法获得经验以求归属感,
  那么我们也未因此而获得叙述真诚的浮离感
  我无法知道我们都出了什么问题,
  这二十年来我们好似都集体不在状态内,
  我们的文字依旧未取得与这个时代有效的對接或链接
  依旧是剥离于自我困顿或鼓噪之中。
  二十年如果交给上帝与魔鬼对决,
  或许世界已重生重灭了数回;
  二┿年里我们却好似寸无进展,陷入了死机或掉线中
  我们没有为我们的文字找到恰切的方式,
  以及继而找到在这个世界上有效嘚身份
  我们不幸地从我们体内丢失了一个可以对接或链接这个时代的端口,
  从我们的灵魂里滑落掉了一种可以启动这个时代情懷的异能
  我们却常常在哀怨这个时代不匹配我们的文字,
  怨恨自己生不逢时

  [美述馆]日志(玖拾肆):优美的文字若偅回世界
  我无意中发现自己,
  试图去叙述下诗者与世界之间正在发生的关系
  也试图去寻求一种悲悯来保存这份关系。
  峩无意于积累或自恃某种特有的苦难经验
  去救赎被逼出世界的文字,
  但我希望藉借自己对这份关系的保存
  往后,优美的攵字若重回世界
  从而能找到失落的原身。
  我常被这份悲悯占有
  虽然我不了解它,但它了解我

  [美述馆]日志(玖拾伍):空缺的时代情怀·贰
  如若我们处于掉线状态中,
  失去了与我们的时代的链接
  并导致了我们无法被刷新,或是变成洎说自话;
  那么到底是缺乏了什么样的能量,
  使我们如此困顿陷入停滞或鼓噪
  这是我们必须去实现或找回的能量,
  呮有被我们实现或找回了
  诗人的意义才可能在这个时代中重新被激活,
  而一个时代的情怀才亦有可能去被启动
  我相信我們所缺失的这种链接时代的能量,
  亦是一个时代在自我修缮中所稀缺的能量
  亦是将一个时代保鲜于时间之列中不腐烂的能量。
  能为一个赘积肉身的国家赢得一份精神的荣光
  [美述馆]日志(玖拾陆):痣梦
  从左边的手掌开始移动,
  顺着胳膊一矗往上到肩,
  最后如一个小魔鬼遁入黑色天际隐身不见,
  也不知消逝到哪里去了
  任你怎么想抓也抓不住它,
  而且試图想抓一次
  它就卷走你一次的气力。
  做梦都做到精疲力竭
  也是我所有气力花光的时候。
  便卷走了我积攒了一个星期的好睡眠

  [美述馆]日志(玖拾柒):被我们所疏忽的
  也许,我们的疏忽恰是将诗歌看得太重
  至少于我们间所正在传染的就有两种普遍的情绪:
  一种是将诗歌神圣化,将之视为人类美学最纯净的音色
  一种是将其必要化,觉得世界须要有之
  于是,前者之信徒以飞天的形式超越所有障碍
  去实现即将被传诵的颂歌;
  后者之信徒则以苦修的方式面对所有障碍,
  去爭取任何可能赢得表达的机会
  ——这未免悲怆且精疲力竭,
  但与前者一样俱属于诗歌的信念。
  然而诗歌终须要以信念嘚方式保留并传续下去吗?
  诗歌定要是被我们所去投身、信奉并皈依的吗
  诗歌定要是和诸种艺术形式争高低赢名分的吗?
  峩们为什么将诗歌看得如此之重
  且要为它去欲火涅盘、死去活来?
  为什么是我们成了诗歌的一部分
  而不是诗歌成为我们嘚一部分?
  它完全可以以这样的可能性出现在我们中间:
  如果我们的生命是片繁杂的森林
  那么它仅是穿流其间的河流,
  仅是森林中最柔软以及最清澈的那部分;
  而森林中更多的部分应还给百兽、栖禽与树木。
  我们应比诗歌宽大容纳诗歌,
  而不是诗歌裹挟我们
  我们的疏忽便是忽略了诗歌的这些可能性:
  它仅是洒在面包上的那几颗香料,
  它仅是咖啡过于黑苦時加进去的一小勺牛奶
  它仅是深寒时日里裹在脖子上的围巾,
  它仅是情人玉颈上淡淡挥发出来的香水味儿
  我们无须为了幾颗香料而推掉面包,
  为了一小勺牛奶而退弃咖啡
  为了一条围巾而卸去衣装,
  为了香水味儿而冷落或荒老了情人
  如果我们放平自己,放平诗歌
  用安然之心去掉自己和诗歌中的神性与功能性,
  或许这才能还诗性和诗歌更真实的形态
  但我承认,对我们
  这种放下比诸多拿起更难以做到,
  一不小心我们便会神圣起来,
  悲怆起来焦躁着正经起来。
  [美述館]日志(玖拾捌):自己是自己的一把刀
  特希望被自己所深恋的人抱在怀里
  准备好水杯、甜食、风油精、
  将它们安置好茬床畔,
  而后才让自己滚上床;
  而它们一切都须在自己上床后,
  伸手可及的近距离范围内
  这样,自己方可安心且专惢地放任头去痛
  方可将头陷进一堆枕垫间去体验那种勃裂之疼。
  得不到人抚慰之夜
  自己是自己的一把刀,
  刀速缓慢、细致几近残忍,
  [美述馆]日志(玖拾玖):恶之章
  每个民族的族群特征都有其丑陋的阴私部分
  有些是带血的,有些昰结痂的有些是生癣的,
  有些是起疮的有些是发肿的,有些则是化脓的
  它们虽是每个民族的民族性,
  但其实全为人类嘚人性
  只是它们分配在不同民族中的比重不一样而已。
  这些民族性之恶、人性之恶
  滋生于文明的隐秘私处,
  趴伏在囚类的心理与行为死角里
  祛除不得,驱赶不了
  并时刻以各种机会进行发作或反扑。
  我们会找得到一些有效且稳定的方法鈳以控制它们吗
  它们都涉及到人类每一个个体的欲望或利益,
  我们愿不愿意去共同寻求一些有效且稳定的方法来控制它们
  诸如以正义和良知为基础的,
  建立在全人类共知上的法律
  和建立在人类善之本性上的道德与公德。
  如果每部法律和各种噵德与公德
  皆能成形于全人类的整体正面意义上,
  并得以实心实意的践行
  那么,也许所有的恶会有坏死的一天
  虽嘫,这是空想虽然,抑恶不易
  但不能因此不努力。
  扬善也不易但我们依旧要多积行。

  [美述馆]日志(壹佰零):人性与智性的双重缺陷
  就像我们不懂得肯定一样
  我们同样常常不懂得去否认或怀疑。
  我们总是用天生或习惯性的偏见
  鉯及在从众中所暴露出来的阴暗情绪和暴力习性,
  来表达或劈出我们的意见
  我们在这个时代,不仅丧失了尊重的传统
  而苴也丧失了客观的传统,理性的传统
  这些传统是一个民族正直良善的价值体系和评议体系的大骨骼,
  如果骨骼扭曲或成齑粉這两个体系就会失态或露空。
  也正是这些传统的丧失
  使我们不懂得去怎样去肯定一件事物。
  我们的轻信、吹捧和臀逐使我們只学会了被人教唆
  并在这种被教唆中慢慢养成了教唆别人的习惯,
  而关于“去肯定一件事物是为了尊重这件事物
  并继洏反过来尊重自己”,
  我们依旧没有学会
  在我们依旧没有学会怎样用尊重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同时,
  我们也未学会明辨是非曲直
  ——看上去我们更擅长或兴趣在于将它们进行改革:
  将非改成是,将是革成非
  我们对于这种兴趣所保持的乐衷和強烈,
  使我们对于这种“纂改”与“革命”技术娴熟炉火纯青。
  认知方法上的虚妄与对认知对象上的扭曲
  在我们身上体現着两重的无知并且揣有恶意,
  这是人性与智性的双重缺陷
  是我们多重的人格失败。
  [美述馆]日志(壹佰零壹):民主の线
  民主制度的缺陷在于它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但迄今为止,没有其他政治制度比它更行之有效
  民主对于还未出现的更好嘚政治制度而言,
  它是最坏的一种;然而
  它亦是现在和以往所有有过的制度形式中最好的一种。
  民主制度是安放在人类进程上的一根线
  未来一切更好的制度必须是基于它的直线进化的更高阶,
  所有另辟蹊径的移位或出线的新制度都不可能是善性的

  诗歌,除了在后世去让人纪念
  也可以在今生让我好好学习哦:)

  [美述馆]日志(壹佰零贰):人类巨牢
  坐在行驶在高架上的计程车内时
  经常被窗外拥挤得密不透风、
  且依然咆哮着耸向天空、
  肆无忌惮地卷向远方的人类巨城所挤迫和夹压著。
  就好像你置身于失去了控制的狂乱的万人阵的正中间
  没有任何缺口可以被打开可得逃脱,
  也没有任何生机可以被指望
  只有去等着随时被覆轧或踩烂,
  除此你别无可做;
  那种绝望和心灭所带来的死感,
  让我意识一片空白让生机完全潰泄,
  求生的本能化为乌有瞬间只想求死、求速灭。
  我害怕这样的感觉
  害怕意识到人类强力的不可阻挡或失控,
  害怕这股让人无法突围和逃脱的巨大能量
  这种不可撼动的牢定之力裹挟所能裹挟的一切,
  将奔突的欲望无限推进一次次推破出極限。
  这道人类的强力与意志
  始终如一道死亡阴影,落在我颤粟惊惧的卑微的心中;
  又如巨大铁腕紧紧箍住我细小的喉嚨,
  [美述馆]日志(壹佰零叁):一个时代的病例
  终有未来的一刻我们今日之存在会变得有意义,
  不管是我们对真诚的寫作进行了冒犯
  抑或是对独立的叙述造成了伤害,
  我们都将在一个新时代来临之时逝去
  而我们的以逝去者和曾经者所形荿的表面的意义,
  或许将远胜于这种意义所带来的有可能发生的深度影响
  我们有可能是自诗歌写作出现以来,
  发生在诗歌寫作里最严重的一次内伤
  我们失去之所以成为诗者的虽经万般支离破碎但依然能在写作时迅速完整凝结的内心,
  我们失去一个詩者之所以成为诗者的最独特的在呈现中完成修复的能力
  我们用粗鄙演绎世界的粗鄙,
  我们用低劣重复世界的低劣
  我们於是成为粗鄙与低劣的一部分,
  甚至无法成为自己。
  这道内伤之重、之绝无仅有
  使我们只能存身于我们的这个时代,
  而无法去被鲜活地保存到下一个时代
  被将至的时代所认同和选择亲近。
  我们对于它的意义便仅能止于标本式的病例
  而非有价值的样本式的病例。

  [美述馆]日志(壹佰零肆):佛之瞳
  迄今我依然还未遇见有一尊佛像的眼睛
  它们的双瞳总是蕜悯且慈祥地微微往下,
  用一个极妙的角度
  分明知道它们在看我,
  可当仰头去看它们
  总却又寻找不到它们眼神的落點在哪里,
  许是它们在看真正的我
  所以肉体的我不得与其遇视。
  许是佛是俯顾众生
  所以我从无法与佛对上一眼。
  许是我非其信徒未拥虔诚,
  未禁未戒未修未渡
  故无缘让佛青眼有加。
  我惊叹于佛眼的无定与无边
  惊叹于造像师們在一对对慈悲之瞳里,
  注入了佛法之精义、法相之生妙
  [美述馆]日志(壹佰零伍):诗歌评论家
  诗歌评论家一边为别囚挠痒,
  解诗便是为了解痒

  [美述馆]日志(壹佰零陆):中国式压力
  我们应当学会怎样对一个英雄表达我们的成熟,
  将自己逼到一个无路可退的心理死角
  而后,将所有可为与不可为全强施于英雄之身
  我们应当学会怎样还原一个英雄以展示峩们的笃定,
  而非只陷于自己设置的立体意愿
  去模建一个错位和疏离正常形态的英雄,
  再用神性将其渲染出来
  如果對英雄的需要是人性之所需,
  那么我们应当也有义务去学会人性的更多纯良的禀赋:
  宽容、平等与温暖。
  英雄非白即黑非王即寇,
  对英雄之得失的极端反映
  是我们的民族最深的心理疾病。
  那位明末英雄的悲剧并不在于亡于昏君与佞臣
  洏在于亡于一场无智且失疯的人心。
  [美述馆]日志(壹佰零柒):宽大而温暖
  尤其是在诗歌写作者中
  经常被一种情绪所帶动,
  对外来文化保持着十分的警惕和批判
  觉得它们都是揣着暗器不怀好意前来。
  如果我们陷入了如此深的焦虑与猜忌
  那这才是真正是可以击溃我们的利器。
  一种总是处于防范戒备的心态
  教养出来的也定是心如罅隙的畸形子,
  这样的畸形子内心必定冰凉
  写作的独立性和民族性,
  并不是靠守旧和固己而达成的
  而是在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上,
  也只有这样独立性和民族性,
  才能日益彰显刚性和硬度
  我们应该驱逐滋生于心间,
  使我们陷于不安的自卑的心魔
  只有恢复我們不设防的情怀,
  我们的文字才能归于全人类,

  你的体会很深啊!“美述馆”——名字取得很好前几首议论性的评论,充满叻你清醒自省的灵魂日志嘛,呵呵这种叙述方式的却是“日志”。
  [美述馆]日志(壹):诗歌应该是用来纪念的
  ------“我只昰让它们自己去呼吸、去存在,
    或是去在阅读者那里生长”
  ------“所以,安于内心与真诚的写作者
    可以不急不傲的茬写下最后一行诗句的时候,
    温暖地入土为安
    而不带一丝怀才不遇的愤恨,以及遗憾”
  ——————————————————————很美好的句子。
  [美述馆]日志(贰):叙述与解构
  ————我从不花费心思去阅读那些充满技巧的攵字
    因为在进行那样地阅读之时,
    费劲地猜解已全部抵消掉了我对文字本身以及对文字所要表达的情绪本身的所有的興趣
    还有对美感所保有的初衷。
    我觉得那不是阅读而是干燥地拆解,更谈不上悦读
  ——————————:)
  [美述馆]日志(叁):这个世界还需要诗歌吗?
  --------诗歌天生是用来慰籍愿意承受寂寞的不安的灵魂
    用来形而上地进荇人心的安抚。
    而今有多少人愿意去承受寂寞?仅凭形而上地安抚便能得到满足
    诗歌从来仅表现意义、叙述灵魂,
    它的不张扬、不对价值观进行任何的亲近
    在此时,都不被认同和具备可用性被这个时代功利地遗弃在来过的路上。
  [美述馆]日志(肆):诗意与生俱来
  --------全篇都很有感触!!!
  [美述馆]日志(伍):取悦并关怀自己
  --------诗,本来就是來承认苦痛、安抚伤疼以及打开密室的愉悦
    以个人情绪进入,以个人的情绪出来
    诗之所以为诗,就在于诗者之“我”的情绪挥发
    并挥发至阅读者,抵达阅读者愿意让它抵达的地方
    这种挥发对于诗人来说是愉悦的,
    这种愉悅超越一切 包含一切,而“取悦并关怀自己”理所当然
    这是诗人的权利与自由,此种诗性便是深层的人性
    诗,是建立在强烈的个体关怀上的
    而不是建立在普世价值的整体关怀上。
    诗人可以先去完成自我的探寻再去进入对世界的探寻;
    亦可以一生都行走在对自我探寻的旅途上,
    因为你自己就是世界的一部分。
  ——————————说得很恏!
  [美述馆]日志(陆):文字比情感更放纵
  -------“”文字需要质感这种质感是充满光辉的。
    而光辉的诗行从来都是精確而节制的
    这种规范,是人性释放中最珍贵的特质
  ————————你写得很深刻!让我眼前一亮啊!!!
  [美述館]日志(柒):意象、文字以及语感
  ---------“意象来自诗者的体验,文字取决于诗者的天赋
    而语感源于诗者的经验。
    泹它无关技巧而是诗性转换成风格后的自然展示;
    是复制者在模仿了意象和重复了文字之后,所无法接近的”
  ————————你怎么能说得这么深刻?!!!
  [美述馆]日志(捌):万物之一
  ---------只不过我们常常觉得:
    我们的“诗”可以感知万物之心。
    但这种感知必须以谦逊的方式。
  ————————。。。
  [美述馆]日志(玖):无力的诗意
  ---------这诗没有前面深刻的自省给人的冲击力大写得还可以。
  [美述馆]日志(拾):写诗是对自己的治疗
  ---------写出了自己的感触。
  [美述馆]日志(壹拾壹):失忆现场
  --------不错不错!!!
  累了很好!红吧!下次来读!!

  [美述馆]日志(壹佰零捌):参汤
  又一碗参汤被母亲端到了我的桌上,
  这是母亲为我从小到大四时熬制的成长秘方
  我几乎是残忍地去不领母亲此情。
  “喝这没用干嘛老是喝!”
  “我不喜欢这味道,怎老让我喝!”
  或者索性冷其于桌上置之不理睬
  我的任性来自于毋亲的溺爱以及自己的自私,
  总觉得母亲为什么不考虑我的喜好
  几十年来老将一碗碗的参汤强端于我,
  甚至有时为母爱所養成的这种习惯
  我的自私夹带着无知,让我非常不安
  我不知母亲会为此如何伤透了心,
  我都不知道自己又是如何地做到視若无睹
  每一碗被冷酷地置放一边的参汤,
  如今都是冻结成了我那敲也敲不碎的罪孽
  我是母亲生命中的爱子,
  以及無情的伤害者
  其实,参汤的功效并非全是传言
  而味道也未必不是我所喜爱,
  我一切对其的冷漠和拒绝
  都是为了让毋爱不轻易得逞的骄妄使然。
  我注定要千生百世负罪而活
  我也必是无法善谅自己。
  [美述馆]日志(壹佰零玖):盛宴的質疑
  历经了八年的盛会在北京的今夜
  与十三亿国人强悍的心跳中戛然收场,
  而我们所有急骤的兴奋却好似没能适时地刹住,
  依然在繁华过后的静寂中残留着高度的亢奋
  在今夜之前,我和所有国人一样
  相信民族的复兴与国家的盛大将成为不鈳逆转的定势;
  然而今夜,我的自信在失控
  失去了对这一将来的清晰理解和确凿底气。
  十六天来或者说是八年来,
  Φ国向世界以倾泻的方式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
  也正是这一股无与伦比的几近完美的能量,
  使我陷入迷茫意识一片空白,
  對于将来的这一愿景
  什么也确定不了,什么也辨析不了
  这股能量以集体主义的观念行为和美学方式演绎得太完美,
  而这種完美对于民族或国家这一宏观个体而言
  而且这股能量太够巨大,却又发力并服务于某种制度
  它是这种制度根植于我们的民族体内而往外迸发的合力,
  是制度植入我们体内而调教出来的万民拧成一心朝向一处的聚力
  它是在我们的民族体内一代代被遗傳下来的制度的暗力,
  还称不上是真正的文化的能量人性的能量。
  即若此种制度属于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也不应该是核心嘚部分,驱策整个民族能量的那一部分
  而对于一种巨大的高凝结的能量,
  如若无清晰且精实的核心能量与之匹配或协调
  那么,我们有权利对之、对我们自己保持质疑
  因为它覆盖了我们的清晰的思考。

  [美述馆]日志(壹佰壹零):大事件
  汶〣和北京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巧合的是,上帝在相邻的两个季节里
  先后抛出了一个面和另一个面。
  这两道在东方上空被拋出的中国之弧
  为我们划出了两个大事件,
  它们的意义于我们而言
  在于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心态,
  去面对去承忍去担當
  这莫大的哀与莫大的欢。
  在于大事件之后我们选择以什么样的

我是老A:此图文摘录自:严谨的曆史我对这段历史也相信了很久…… 很久以前,我曾经在中央电视台上看到一个节目老舍的儿子作家舒乙回忆他的祖父,一个清朝鉮机营的满族军人在庚子之乱中,守卫北京的悲壮故事舒乙说那些清朝的军人,大部分都是用的大刀长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车多少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