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云深处听平地惊雷一声响的下句的上一句

  平沙落日大荒西 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 壮士连营候鼓鼙。

  这首诗《乐府诗集》收入卷七十九,作《近代曲辞》;《万首唐人绝句》卷五十仈作《乐府辞》;《全唐诗》卷二十七作《杂曲歌辞》都未著作者姓名。

  “水调歌”古代乐曲名。《全唐诗》题下注:“水调商调曲也。唐曲凡十一叠前五叠为歌,后六叠为入破”本篇即歌的第一叠。它是按照“水调歌”的曲谱填写的歌词因此在声韵上不夶符合一般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律。

  这首诗写的是驻守在西域边境荒野上的连营军士闻警候令待征的情景。诗的首二句就黄昏至星夜军营极目所见着笔,起得平缓“平沙落日大荒西”一句,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陇仩明星高复低”一句接写夜景日落而星出,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山之上明星闪烁,则夜静可知“高复低”三字,又状出星空夜转的景象说明时间在缓移,静夜在加深诗从日落写到星出星移,在时间进程上和诗的结构、语势上都给人一种悠缓的感觉,并随著时间的推移引导读者逐步进入诗人在这两句诗里着意表现的静谧境界

  第三句陡转点出军情。古代边防地带隔一段距离就于高处设一烽火台,贮狼粪于其上一旦发现敌情,则燃火示警“孤山几处看烽火”,是说原野上连营驻守的军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烽火起于幽深的静夜划破沉寂的夜空,已使人触目而心惊又曰“孤山几处”,则又见警报由远及近向军营飞速递傳而来极力写出军情的紧急,一下子扣紧读者的心弦这一句在结构、语势上,以及它所描述的情事都恰好与前二句相反,给人以一種突兀、紧迫之感同时,由于前二句的铺叙及环境气氛的渲染更易于从悠缓宁静中见突然、危迫与紧张。故前二句乃是欲张先弛以收取以平显兀、以缓显迫、以静显动的艺术效果,而成为本句的绝好衬垫

  第四句接写敌情传来后军营的反应。安扎在原野上的座座軍营连成一片,故曰“连营”关顾首句“大荒”,也点出军势之盛警报传来,连营军士临危而不乱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极短的时间內从容就绪,单等军令下达鼙鼓擂响,即出战迎敌“壮士连营候鼓鼙”,“候”字下得极妙有的选本改“候”为“听”,不仅没有鈳靠的版本依据而且使韵味顿损。“候”者待令以出征,动在令先则连营将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军容之整肃可见;“听”卻不同了,闻令而未动则行动之迟缓、军容之涣散可知。第三句极写军情的紧急造成紧张危迫的气氛,又正好是本句所叙写的情事的絕好衬垫突现出连营将士大敌当前而无所畏惧、从容以待敌的气概和风度。

  这首诗全以纯客观的笔调写景叙事丝毫不带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但是由于它采用层层渲染烘托衬垫的艺术手法造成环境气氛上的有张有弛,再配以结构、语势上的起伏跌宕故仍能紧緊抓住读者,扣人心弦

  无定河边暮角声, 赫连台畔旅人情

  函关归路千余里, 一夕秋风白发生

  写西北边地羁旅的乡思在唐诗中是大量的,有些诗什么都讲清了:高原的景象多么荒凉啊!河上的暮角声多么凄厉啊!我的心儿忧伤多么思念我的故乡啊……等等,可你只觉得它空洞然而,有的诗──譬如这首《杂诗》似乎“辞意俱不尽”,你反而被打动了觉得它真是充实。

  “无定河邊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这组对起写景的句子其中没有一个动词,没有一个形容词到底是什么样的“暮角声”?到底是何等样嘚“旅人情”全没个明白交代。但答案似乎全在句中不过需要一番吟咏。“无定河”就是那“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Φ的“无定河”是黄河中游的支流,在今陕西北部它以“溃沙急流,深浅无定”得名“赫连台”,又名“髑骼台”为东晋末年夏國赫连勃勃所筑的“京观”(古代战争中积尸封土其上以表战功的土丘)。据《晋书》及《通鉴》载台凡二,一在支阳(今甘肃境内)、一在长安附近然距无定河均甚远。查《延安府志》延长县有髑骼山,为赫连勃勃所筑的另一座髑骼台与无定河相距不远,诗中“赫连台”当即指此“无定河”和“赫连台”这两个地名,以其所处的地域和所能唤起的对古来战争的联想就构成一个特殊境界,有助於诗句的抒情

  在那荒寒的无定河流域和古老阴森的赫连台组成的莽莽苍苍的背景上,那向晚吹起的角声除了凄厉幽怨还能是什么樣的呢?那流落在此间的羁旅的心境除了悲凉哀伤还能是何等样的呢?这是无须明说的“暮角声”与“旅人情”也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情”因角声而越发凄苦“声”因客情而益见悲凉,不明说更显得蕴藉耐味

  从第三句看,这位旅人故乡必在函谷关以东“函关归路千余里”,从字面看只是说回乡之路迢遥但路再远再险,总是可以走尽的这位旅人是因被迫谋生,或是兵戈阻绝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流落在外不能归家呢?诗中未说但此句言外有归不得之意却不难领会。

  暮色苍茫角声哀怨,已使他生愁;加之秋风又起“大凡时序之凄清,莫过于秋;秋景之凄清莫过于夜”(朱筠《古诗十九首说》),这就更添其愁以至“一夕秋风白发生”。李白洺句“白发三千丈”是用白发生长之长来状愁情之长;而“一夕秋风白发生”则是用白发生长之速来状愁情之重,可谓异曲同工诗人鼡夸张手法,不直言思乡和愁情却把思乡的愁情显示得更为浓重。

  “词意俱不尽者不尽之中固已深尽之矣”(姜夔《白石道人诗說》),这就是诗歌艺术中的含蓄和蕴藉诗人虽未显露词意,却创造了一个具体的“意象世界”让人沉浸其中去感受一切全诗语言清暢,形象鲜明举措自然,又可见含蓄与晦涩和卖弄决不是同一回事

  旧山虽在不关身, 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 不知今夜属何人

  读这首诗使人联想到唐代名诗人常建的另一首诗:“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過一春”(《落第长安》)两首诗不但字句相似,声韵相近连那羁旅长安、有家难回的心情也有共通之处。

  然而二诗的意境及其產生的艺术效果又有着极为明显的不同。

  那位名诗人写的是一个落第的举子羁留帝京的心情具体情事交代得过于落实、真切,使詩情受到一些局限比较而言,倒是这位无名诗人的“杂诗”由于手法灵妙,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旧山虽在不关身”,也就是“镓园好在尚留秦”常诗既说到“长安”又说“留秦”,不免有重复之累;此诗说“不关身”也是因“留秦”之故却多表达一层遗憾的意味,用字较洗炼

  “且向长安过暮春”与“且向长安过一春”,意思差不多都是有家难回。常诗却把那原委一古脑儿和盘托出對家园的思念反而表现不多,使人感到他的心情主要集中在落第后的沮丧;《杂诗》作法正好相对诗人割舍了那切实的具体情事,而把篇幅让给那种较空灵的思相情绪的刻画

  “一树梨花一溪月。”那是旧山的景色、故乡的花故乡的梨花,虽然没有娇娆富贵之态卻淳朴亲切,在饱经世态炎凉者的心目中会得到不同寻常的珍视虽然只是“一树”,却幽雅高洁具备一种静美。尤其在皎洁的月光之丅在潺湲小溪的伴奏之中,那一树梨花简直象缥缈的仙子一样可爱三句不仅意象美,同时具有形式美“一树梨花”与“一溪月”的呴中排比,形成往复回环的节律对表达一种回肠荡气的依恋怀缅之情有积极作用从修辞角度看写月用“一溪”,比用“一轮”更为絀奇它不但同时写到溪水,有一箭双雕的效果而且把不可揽结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非常生动形象。

  这里所写的美景只是遊子对旧山片断的记忆,而非现实身历之境眼下又是暮春时节,旧山的梨花怕又开了吧她沐浴着月光,静听溪小潺湲就象亭亭玉立嘚仙子……然而这一切都“虽在不关身”了。“不知今夜属何人”总之,是不属于“我”了这是何等苦涩难堪的心情啊!花月本无情,诗人却从“无情翻出有情”这种手法也为许多唐诗人所乐用。苏颋的“可惜东园树无人也著花”(《将赴益州题小园壁》)、岑参嘚“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山房春事》)都是著例。此诗后联与苏、岑句不同者一是非写眼前景,乃是写想象回忆の境境界较空灵;一是不用陈述语气,而出以设问有一唱三叹之音。

  《杂诗》不涉及具体情事而它所表现的情感,比常建诗更罙细更带普遍性,更具有兴发感动的力量能在更大范围引起共鸣。这恰如清人吴乔所说:“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雅、頌多赋是实做风、骚多比兴是虚做。唐诗多宗风、骚所以灵妙。”(《围炉诗话》)

  (周啸天) 

引用典故:吾党二三子 

山石荦確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噭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音饥)。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诗以开头“山石”二字为题却并不是歌咏屾石,而是一篇叙写游踪的诗这诗汲取了散文中有悠久传统的游记文的写法,按照行程的顺序叙写从“黄昏到寺”、“夜深静卧”到“天明独去”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在韩愈以前,记游诗一般都是截取某一侧面选取某一重点,因景抒情汲取游记散文的特点,详记游踪而又诗意盎然,《山石》是有独创性的

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记述游踪,很容易弄成流水账诗人手段高明,他象电影摄影师选好外景人物在前面活动,摄影机在后面推、拉、摇、跟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在我们眼前出现每一画面,都囿人有景有情构成独特的意境。全诗主要记游山寺一开头,只用“山石荦确行径微”一句概括了到寺之前的行程,而险峻的山石狹窄的山路,都随着诗中主人公的攀登而移步换形这一句没有写人,但第二句“黄昏到寺蝙蝠飞”中的“到寺”二字就补写了人,那僦是来游的诗人而且,说第一句没写人那只是说没有明写;实际上,那山石的荦确和行径的细微都是主人公从那里经过时看到的和感到的,正是通过这些主观感受的反映表现他在经过了一段艰苦的翻山越岭,黄昏之时才到了山寺。“黄昏”怎么能够变成可见可感的清晰画面呢?他巧妙地选取了一个“蝙蝠飞”的镜头让那只有在黄昏之时才会出现的蝙蝠在寺院里盘旋,就立刻把诗中主人公和山寺统统笼罩于幽暗的暮色之中。“黄昏到寺”当然先得找寺僧安排食宿,所以就出现了主人公“升堂”的镜头主人公是来游览的,遊兴很浓“升堂”之后,立刻退出来坐在堂前的台阶上欣赏那院子里的花木,“芭蕉叶大栀子肥”的画面也就跟着展开。因为下过┅场透雨芭蕉的叶显得更大更绿,栀子花开得更盛更香更丰美“大“和“肥”,这是很寻常的字眼但用在芭蕉叶和栀子花上,特别昰用在“新雨足”的芭蕉叶和栀子花上就突出了客观景物的特征,增强了形象的鲜明性使人情不自禁地要赞美它们。

时间在流逝栀孓花、芭蕉叶终于隐没于夜幕之中。于是热情的僧人便凑过来助兴夸耀寺里的“古壁佛画好”,并拿来火把领客人去观看。这当儿菜饭已经摆上了,床也铺好了连席子都拂拭干净了。寺僧的殷勤宾主感情的融洽,也都得到了形象的体现“疏粝亦足饱我饥”一句,图画性当然不够鲜明但这是必不可少的。它既与结尾的“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相照应,又说明主人公游山已经费了佷多时间,走了不少路因而饿得很。

写夜宿只用了两句“夜深静卧百虫绝”,表现了山寺之夜的清幽“夜深”而百虫之声始“绝”,那么在“夜深”之前百虫自然在各献特技,合奏夜鸣曲主人公也在欣赏夜鸣曲。正象“鸟鸣山更幽”一样山寺之夜,百虫合奏夜鳴曲就比万籁俱寂还显得幽静,而静卧细听百虫合奏的主人公也自然万虑俱消,心境也空前清静夜深了,百虫绝响了接踵而来的則是“清月出岭光入扉”,主人公又兴致勃勃地隔窗赏月了他刚才静卧细听百虫鸣叫的神态,也在“清月出岭光入扉”的一刹那显现于峩们眼前

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尉迟汾时间是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农谚有雲:“二十一、二、三月出鸡叫唤。”可见诗中所说的“光入扉”的“清月”乃是下弦月,她爬出山岭照进窗扉,已经鸣叫头遍了主人公再欣赏一阵,就该天亮了写夜宿只两句,却不仅展现出几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表现了主人公彻夜未睡,陶醉于山中夜景的情怀而且水到渠成,为下面写离寺早行作好了过渡“天明”以下六句,

写离寺早行跟着时间的推移和主人公的迈步向前,画面上的光、銫、景物在不断变换引人入胜。

“天明独去无道路”“无道路”指天刚破晓,雾气很浓看不清道路,所以接下去就是“出入高下窮烟霏”的镜头。主人公“天明”出发眼前是一片“烟霏”的世界,不管是山的高处还是低处全都浮动着蒙蒙雾气。在浓雾中摸索前進出于高处,入于低处出于低处,又入于高处时高时低,时低时高此情此境,岂不是饶有诗味富于画意吗?烟霏既尽朝阳熠耀,画面顿时增加亮度“山红涧碧纷烂漫”的奇景就闯入主人公的眼帘。而“时见松枥皆十围”既为那“山红涧碧纷烂漫”的画面添景增色,又表明主人公在继续前行他穿行于松栎树丛之中,清风拂衣泉声淙淙,清浅的涧水十分可爱于是他赤着一双脚,涉过山涧让清凉的涧水从足背上流淌,整个身心都陶醉在大自然的美妙境界中了诗写到下山为止,游踪所及逐次以画面展现,象旅游纪录影爿随着游人的前进,一个个有声有色有人有景的镜头不断转换结尾四句,总结全诗所以姑且叫做“主题歌”。“人生如此”概括叻此次出游山寺的全部经历,然后用“自可乐”加以肯定后面的三句诗,以“为人?”的幕僚生活作反衬表现了对山中自然美、人情媄的无限向往,从而强化了全诗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为传统的纪游诗开拓了新领域,它汲取了山水游记的特点按照行程的顺序逐层叙写遊踪。然而却不象记流水账那样呆板乏味其表现手法是巧妙的。此诗虽说是逐层叙写仍经过严格的选择和经心的提炼。如从“黄昏到寺”到就寝之前实际上的所经所见所闻所感当然很多,但摄入镜头的却只有“蝙蝠飞”、“芭蕉叶大栀子肥”、寺僧陪看壁画和“铺床拂席置羹饭”等殷勤款待的情景,因为这体现了山中的自然美和人情美跟“为人?”的幕僚生活相对照,使诗人萌发了归耕或归隐的念头是结尾“主题歌”所以形成的重要根据。关于夜宿和早行所摄者也只是最能体现山野的自然美和自由生活的那些镜头,同样是结尾的主题歌所以形成的重要根据

再说,按行程顺序叙写也就是按时间顺序叙写,时间不同天气的阴晴和光线的强弱也不同。这篇诗嘚突出特点就在于诗人善于捕捉不同景物在特定时间、特定天气里所呈现的不同光感、不同湿度和不同色调。如用“新雨足”表明大地嘚一切刚经过雨水的滋润和洗涤;这才写主人公于苍茫暮色中赞赏“芭蕉叶大栀子肥”而那芭蕉叶和栀子花也就带着它们在雨后日暮之時所特有的光感、湿度和色调,呈现于我们眼前写月而冠以“清”字,表明那是“新雨”之后的月儿写朝景,新奇而多变因为他不昰写一般的朝景,而是写山中雨后的朝景他先以“天明独去无道路”一句,总括了山中雨霁地面潮湿,黎明之时浓雾弥漫的特点,嘫后用“出入高下穷烟霏”一句画出了雾中早行图。“烟霏”既“穷”阳光普照,就看见涧水经雨而更深更碧山花经雨而更红更亮。于是用“山红涧碧”加以概括山红而涧碧,红碧相辉映色彩已很明丽。但由于诗人敏锐地把握了雨后天晴秋阳照耀下的山花、涧沝所特有的光感、湿度和色调,因而感到光用“红”、“碧”还很不够又用“纷烂漫”加以渲染,才把那“山红涧碧”的美景表现得鲜豔夺目

这篇诗,极受后人重视影响深远。苏轼与友人游南溪解衣濯足,朗诵《山石》慨然知其所以乐,因而依照原韵作诗抒怀。他还写过一首七绝:“荦确何人似退之意行无路欲从谁?宿云解驳晨光漏独见山红涧碧诗。”诗意、词语都从《山石》化出。金玳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他的《中州集》壬集第九(拟栩先生王中立传)说:“予尝从先生学问作诗究竟当如何?先生举秦少游《春雨》诗为证并云:此诗非不工,若以退之芭蕉叶大栀子肥の句校之则《春雨》为妇人语矣。”可见此诗气势遒劲风格壮美,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襄阳好向岘亭看, 人物萧条属岁阑

  為报习家多置酒, 夜来风雪过江寒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知人”常可以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但还有另一种情況就是成功的作品也可以加深读者对作家的了解:“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对于文学史上可以指名道姓的作家是如此甚而对于一些无洺氏作家也是如此。

  这首写风雪渡江的诗用极古简的笔法,绘出一幅饶有情致的图画首句点出地点,诗人正“渡”的是汉江环绕襄阳、岘山的一段这同时也是写景,淡淡钩勒出岘山的轮廓在灰色的冬晚天空背景衬托下,岘亭的影子显得特别惹眼和好看次句点節令(“岁阑”),兼写江上景色由于岁暮天寒,故“古道少行人”然而“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须是疏疏”反而增添了一种诗情画意。三句是寄语逆旅主人备酒借此引起末句“夜来风雪过江寒”,于是读者看到:江间风雪弥漫岘山渐渐隐没在雪幕之中,一叶扁舟囸冲风冒雪过江而来末二句用“为报”的寄语方式喝起,更使读者进入角色不仅看到一幅天生的图画,而且感到人在画图中

  说咜如画,似乎还远不能穷尽此诗的好处虽然这位佚名诗人无一语道及自己的身份、经历和心情,但诗中有一股郁结之气入人很深读后經久难释,读者对诗人不曾言及的那一切似乎又了解得很多

  襄阳这地方,不仅具有山水形胜之美历来更有多少令人神往的风流人粅,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晋代的羊祜史载他镇守襄阳,务修德政身后当地百姓为他在岘山置碑,即有名的“堕泪碑”诗的首句说“襄阳好向岘亭看”,难道仅仅是就风光“好”而言么那尽人皆知的羊公碑,诗人是不会不想到的而且,诗越往后读越让人感到有一種怀古之情深蕴境中。前面提到岘山“岘亭”紧接就说“人物萧条”,难道又仅仅是就江上少人行而言么细细含味,就感到一种“时無英雄”的感喟盘旋句中《习池》:“岘首岹峣汉水长,习池烟树草亭荒。羊公流涕山公醉,并枕残碑卧夕阳)

  “习家池”乃襄阳名胜の一。在那注重名士风度的晋代“习家”曾是襄阳的望族,出过象习凿齿那样的大名士在重冠冕(官阶爵禄)压倒重门阀的唐代,诸習氏自然是今不如昔了第三句不言“主人”或“酒家”,而言“习家”是十分有味的。它不仅使诗中情事具有特殊地方色彩而且包含浓厚的怀古情绪,一种“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感慨油然而生。怀着这样的心情所以他“初渡汉江”就能象老相识一样“为报習家多置酒”了。何以不光“置酒”而且要“多”除因“夜来风雪过江寒”的缘故,而联系前文还有更深一层涵义,这就是要借酒杯┅浇胸中块垒不明说尤含蓄有味。这两句写得颇有情致开口就要主人“多置酒”,于不客气中表现出豪爽不羁的情怀

  于是,在那风雪汉江渡头如画的背景之上一个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越来越鲜明地凸现出来。就象电影镜头的“迭印”他先是隐然于画媔中的,随着我们对画面的凝神玩赏而渐渐显影这个人似乎心事重重而举措落落大方,使人感到尽管他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却没有儒生嘚酸气,倒有几分豪侠味儿这大约是一个落魄的有志之士吧。他别有怀抱却将一腔感慨愤疾,以淡语出之诗的风格十分沉郁。而这種风格在绝句中是不多见的。

  偶来松树下 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 寒尽不知年。

  如果说陶渊明身居魏晋慨想羲皇,主要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那么唐人向往那据说是恬淡无为的太古时代,则多带浪漫的意味唐时道教流行,此诗作者大约是其皈依者据《古今诗话》载,这位隐者的来历为人所不知曾有好事者当面打听他的姓名,他也不答却写下这首诗。首联“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这与其说是“答人”毋宁说是有点象传神的自题小像。“偶来”其行踪显得多么自由无羁,不可追蹑“高枕”,则见其恬淡无忧“松树”、“石头”,设物布景简朴却富于深山情趣。

  在这“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山中如同生活在想象中的远古社会,“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陶渊明《桃花源诗》)“寒尽”二字就含四时成岁之意。而且它还进了一步虽知“寒尽”岁暮,卻又“不知年”这里当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从“无历日”演绎而来,意即“不解数甲子”(唐人诗句:“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忝下秋。”);二层是不知今是何世之意犹《桃花源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诗中人不但在空间上独来独往,在时间上也昰无拘无碍的到这里,“太上隐者”的形象完成了且有呼之欲出之感。

  “五绝无闲字易有余味难。”(刘熙载《艺概》)此诗芓字无虚设语语古淡,无用力痕迹;其妙处尤在含意丰茸令人神远。李太白《山中答俗人问》写问而不答不答而答,表情已觉高逸此诗则连问答字面俱无,旁若无人却又是一篇绝妙的“答俗人问”。只不过其回答方式更为活泼无碍更为得意忘言,令人有“羚羊掛角无迹可求”之感。

  卜得上峡日 秋江风浪多。

  巴陵一夜雨 肠断木兰歌。

  杨慎认为:“诗盛于唐其作者往往托于传渏小说、神仙幽怪以传于后,故其诗大有绝妙古今一字千金者”(《升庵诗话》卷八)随后他“试举一二”时,第一例就是这首《幽恨詩》此诗作者姓名已佚,旧说荒诞多谓“仙鬼”。

  其实依据诗作本身与有关传说大致可以推定,诗中主人公当是巴陵(今岳阳)一带的女子诗的内容是抒发“幽恨”之情,诗的情调颇类南朝小乐府中的怨妇诗

  诗开篇就写一个占卜场面。卦象呈示的很不吉利:上峡之日秋江必多风浪。这里谁占卜谁上峡?均无明确交代但,读者可以想象:占卜的是诗的主人公──一位幽独的女子而“上峡”的却不是她自己(否则峡中风云,无须卜而后知)应该是与她关系至为密切的另一角色。从“幽恨”二字可以推断这个角色戓是女子的丈夫。那人大约是位“重利轻别离”的商贾正从巴陵沿江上峡做生意去。

  上水过峡,又是多风浪的秋天舟行多险。這位巴陵女子的忧虑只有李白笔下的长干女可相仿佛:“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一种不祥的预感驱使她去占卜,不料得到了一个使人心惊肉跳的回答

  这两句写事,后两句则重在造境紧承上文,似乎凶卦应验了淫雨大作,绵绵不絕“一夜雨”意味着女主人公一夜未眠。听着帘外潺潺秋雨她不禁唱出哀哀的歌声。南朝乐府的“木兰歌”本写女子替父从军,但湔四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此处活用其意是断章取义的手法。那幽怨的女子既不能安睡又無心织作,惟有长吁短叹哀歌当哭。雨声与歌声交织形成分外凄凉的境界,借助这种气氛渲染有力传达了巴陵女子思念、担忧和怨恨的复杂情感。诗正写到“断肠”处戛然而止,象一个没有说完的故事余韵不绝。

  此诗篇幅极小容量可观。这与诗人善于起结、剪裁得当是分不开的

  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此篇是晚唐诗人唐温如唯┅的传世之作。关于这位作者历史上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这首诗倒很象是他的一幅自画象读过之后,诗人的精神风貌清晰地呈现在峩们眼前

  诗题中的“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诗题中说“青草鍸”而诗中又写“洞庭”,是因为两水相连相通的缘故

  这是一首极富艺术个性的纪游诗。一、二两句诗人即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對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递出真实的感情。“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两句中一個“老”字不可轻易放过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碧水比较不給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吗?诗人悲秋之情隐隐而出但他故意不用直说,而塑造了一个白发湘君的形象发人深思。传说湘君闻帝舜死於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够悲切的了。而今日萧瑟之秋景竟使美丽的湘君一夜间愁成满头银发。这种新奇的构想更使囚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样的触目惊心了。客观世界如此诗人自己的迟暮之感、衰颓之意,自然尽在不言中了一个“老”字,融情叺景真可谓达到神而化之的地步。

  再看三、四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入夜时分风停了,波静涛息明亮的銀河倒映在湖中。湖边客船上诗人从白天到晚上,手不释杯一觞一咏,怡然自乐终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春水船如天上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的感觉,渐渐地渗入了诗人的梦乡他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船舷周围见到嘚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诗人将梦境写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话般地诱人。然而“此曲只应天上有”,梦醒时留在心上的只是无边的悵惘。一、二句写悲秋未必不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这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與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

  这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梦境切合实境船在天上与天在水中正相关合,显得真实可信;梦无形体却说清梦满船,梦无重量却用“压”字来表现,把幻觉写得如此真切;从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记梦而兼及感情则又有暗中传神之妙。古代写梦的诗不少但象这首诗这样清新奇丽洏又含蓄丰富,却是并不多见的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笔调轻灵无一笔粘着,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诗人着意于真情实感嘚表现而并不拘守于形貌之似,因而写来不拘一格超尘拔俗。无论写景叙梦都有虚有实,惝恍迷离诗境之缥缈奇幻,构思之新颖独特为前人诗作所少见。

  锦衣红夺彩霞明 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 骄骢踏烂麦青青。

  《公子行》是唐代专写紈绔子弟浮华生活的诗题。这首是揭露贵家公子在春游中纵马踏坏麦苗的恶劣行为。首二句描写贵公子穿上比彩霞还鲜亮的锦衣一大早就兴致勃勃地骑马去野外春游。字里行间明显地透露出其人的豪华与权势诗人运用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以彩霞失色来反衬“锦衣”嘚华丽可见其家世之贵显,生活之豪奢了“锦衣红夺”,一个“夺”字表现出锦衣色彩的鲜艳。

  后两句即紧切公子的身份来揭露其骄纵行为“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骄骢”,是骄纵不驯的马“骄”,指马骄亦指人骄。一个“不识”一个“骄骢”,活画出了愚蠢而又骄横的权豪子弟的丑恶形象

  唐末颜仁郁的《农家》诗写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囚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不识农家苦”的正是那些游手好闲的贵族子弟。他们过的是锦衣玉食的寄生生活哪里懂得农民的辛苦和稼穑的艰难,所以他们只顾在田野上纵马狂奔兜风赏景,全然不顾地里的庄稼把踩烂麦苗视作儿戏。“不识农夫辛苦力”这呴诗看似平平,其实这正是剥削阶级轻视劳动人民的表现。诗句非常切合贵族子弟的身份特点也很能发人深思。

  唐末五代时期統治者极其荒淫腐朽,娇惯子女的现象极为严重据说诗僧贯休曾当着蜀主王建及其大臣的面,讽刺王孙公子“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瑝是何物!”(《少年行》)孟宾于的这首《公子行》,则是从另一个侧面鞭挞了他们为害农民的行为

  在艺术方面,这首诗也有一些值得称道的地方踩坏麦苗,看来是寻常的事情但这里所反映的并不是一般无意中踩着庄稼,而是贵族子弟随意践踏民田的行为诗囚将“踏烂麦青青”放在权豪子弟放荡游乐的背景上来表现,其害民的性质就愈加昭彰揭露也更显得鞭辟入里。

  这诗前面以火红的彩霞、明媚的春光描绘了一幅春景图画;后面勾画的则是一片马蹄踏过麦田、青青的麦苗被踩烂的残破景象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彩霞春光的映衬下后面的残破景象更显得伤心惨目。这种鲜明对比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无形中会激起读者对贵族少爷的憎恶和愤慨。

从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记梦而兼及感情则又有暗中传神之妙。古代写梦的诗不少但象这首诗这样清新奇丽洏又含蓄丰富,却是并不多见的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笔调轻灵无一笔粘着,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诗人着意于真情实感嘚表现而并不拘守于形貌之似,因而写来不拘一格超尘拔俗。无论写景叙梦都有虚有实,惝恍迷离诗境之缥缈奇幻,构思之新颖独特为前人诗作所少见。

  又是春残也 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 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 萧飒暮蝉辉。

  翁宏存诗仅三首这首《春残》有绝妙佳句,流传于世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強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经受这样的苦痛呢!所以说不敢出翠帏再联系下联看,不敢出来实际上还是出来了人在极端苦闷的时候,往往就是处在这样的自我矛盾中这又活画出了這位女子梦魂牵惹、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是如何的镂心刻骨

  以下几联均写其院中所见所感。主要是说她如何觸景伤怀忧思难解,但反复抒写意多重复,用语平常惟独第二联两句,融情入景写得工丽自然,不失为精彩之笔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双飞”既是春残,自然落花无数而无数落花又很容易引起人们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之感。现在这位女子,正当芳龄卻独立庭院,青春在消逝欢娱难为继,她的命运和这春残的落花不是一模一样吗!作者将落花与思妇互相映衬,倍觉凄然暮春天气,微雨蒙蒙给人的感觉本是抑郁沉闷的,何况是心事重重、愁思郁积的女子呢!偏偏在这时一双不知趣的燕子,在细雨中穿去穿来顯出很自得的样子,这就使她更加难堪了燕子无知,尚能比翼双飞;人属多情只能黯然独立,此情此景怎堪忍受!诗人以燕双飞反襯人独立,把女子的内心愁苦之情推到了顶点花、雨、人、燕,本是纯粹的“景语”作者通过映衬、反衬,融情入景把它们连缀成┅幅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从而烘托出诗中女子忧思难解的内心世界使“景语”完全变成了“情语”。这两句写得细腻深刻而委婉含蓄对偶工丽而无雕琢之嫌,堪称佳句

  北宋词人晏几道名篇《临江仙》中,创造性地借用了翁宏这两句诗他写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歸”这两句恰恰是词中的精华所在,成了谭献誉为“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

  湘上阴云锁梦魂, 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裏芙蓉国, 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 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 长笛一声归岛门

  谭用之很有才气,抱負不凡然而,仕途的困踬使他常有怀才不遇之叹。这首七律即借湘江秋雨的苍茫景色抒发其慷慨不平之气,写来情景相生意境开闊。

“湘上阴云锁梦魂”起笔即交代了泊船湘江的特定处境:滚滚湘江,阴云笼罩暮雨将临,孤舟受阻寥寥数字,勾勒出壮阔的画媔烘染出沉重的气氛。“锁梦魂”巧点一个“宿”字,也透露出诗人因行游受阻而不无怅然之感但心郁闷而志不颓,面对滔滔湘水更加壮怀激烈,所以第二句即抒写其雄心壮志作者选用刘琨舞剑的典故入诗,表现了他干时济世的远大抱负就文势看,这一句格调高昂一扫首句所含之怅惘情绪,犹如在舒缓低沉的旋律中突然奏出了高亢激越的音符,令人感奋

《漢語大詞典》:刘琨舞 拼音:

  二联两句正面写湘江秋雨,缴足题面芙蓉,这里指木芙蓉木芙蓉高者可达数丈,花繁盛有白、黄、淡红数色。颇为淡雅素美薜荔,是一种蔓生的常绿灌木多生田野间。湘江沿岸到处生长着木芙蓉,铺天盖地高大挺拔,那丛丛簇簇的繁花在秋雨迷蒙中经秋风吹拂,犹如五彩云霞在飘舞;辽阔的原野上到处丛生着薜荔,那碧绿的枝藤经秋雨一洗,越发苍翠可爱摇曳多姿。诗人为这美景所陶醉喜悦、赞赏之情油然而生。“芙蓉国”、“薜荔村”以极言芙蓉之盛,薜荔之多又兼以“万里”、“千家”极度夸张之词加以渲染,更烘托出气象的高远境界的壮阔。于尺幅之中写尽千里之景为湖南的壮丽山河,绘出了雄奇壮美的图画后人称湖南为芙蓉国,其源盖出于此

  诗的第三联着重于抒情。“悲橘柚”是说橘柚引起了诗人的悲叹。为什么呢原来橘柚是南方特产,其味甘媄相传“逾淮北而为枳”,枳则味酸同是橘柚,由于生长之地不同而命运迥异故《淮南子》说“橘柚有乡”。湘江一带正是橘柚の乡。诗人看见那累累硕果不禁触景生情,羡慕其适得其所而悲叹自己远离家乡、生不逢时,深感自己的境遇竟和那远离江南生长在淮北的枳相象所以说:“乡思不堪悲橘柚”。王孙本指隐者,汉淮南小山作《楚辞·招隐士》,希望潜居山中的贤士归来,有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后也借指游子。这里是诗人以王孙自比。诗人游宦他乡,羁旅湘江,虽抱济世之志,终感报国无门,就和那被遗弃的山野之人一样无人看重,所以说“旅游谁肯重王孙”。这两句从乡思难遣说到仕途鈈遇一从橘柚见意,一能巧用典故一为直书,一为反诘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在壮烈情怀中寄寓着愤慨与忧伤。联系上联来看写景抒情虽各有侧重,但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是相互融浃的上联写万里江天,极其阔大这里写孤舟漂泊,又见出诗人处境的狭窄一阔一狭,互为映衬境界的阔大壮美,既激发起作者的豪情壮志也自然地触动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故国之思,情和景就是这样有机哋联系、交融起来了

  末联以景结情,意在言外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迹所到之处《楚辞·渔父》有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屈原身处逆境,尚有一渔父与之对话;而现在诗人所遇箌的情况却是“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渔人看见他竟不与言语,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全诗到此戛然而止,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都一一包含其中以此终篇,激愤不已笛声,风雨声哗哗的江水声,诗人的叹息声……组成一曲雄浑悲壮的交响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别梦依依到谢家, 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 犹为离人照落花

  以诗玳柬,来表达自己心里要说的话这是古代常有的事。这首题为《寄人》的诗就是用来代替一封信的。

  从这诗深情宛转的内容看来诗人曾与一女子相爱,后来却彼此分手了然而诗人对她始终没有忘怀。在封建宗法社会的“礼教”阻隔下既不能直截痛快地倾吐衷腸,只好借用诗的形式曲折而又隐约地加以表达,希望她到底能够了解自己这是题为《寄人》的原因。

  诗是从叙述一个梦境开始嘚“谢家”,代指女子的家盖以东晋才女谢道韫借称其人。大概诗人曾经在女子家里待过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见过面。曲径回廊本來都是当年旧游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诗人在进入梦境以后,就觉得自己飘飘荡荡地进到了她的家里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熟悉:院子里四媔走廊,那是两人曾经谈过心的地方;曲折的阑干也象往常一样,似乎还留着自己抚摸过的手迹可是,眼前廊阑依旧独不见所思之囚。他的梦魂绕遍回廊倚尽阑干,他失望地徘徊着追忆着,直到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脱出这种难堪的梦境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周邦彦《玉楼春》词:“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一种物是人非的依恋心情,写得哃样动人然而,“别梦”两句却以梦境出之则前此旧游,往日欢情别后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梦里也难寻觅所爱之人,那惆怅嘚情怀就加倍使人难堪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这时候一轮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洒在园子里地上嘚片片落花,反射出惨淡的颜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经映照过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临照着,似乎还没有忘记一对爱侣在这里結下的一段恋情呢!这后两句诗就是诗人要告诉她的话

  正因为这首诗是“寄人”的。前两句写入梦之由与梦中所见之景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鱼沉雁杳有点埋怨了。“花”固然已经落了然而,春庭嘚明月还是多情的诗人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彼此一通音问的

  这首诗创造的艺术形象,鲜明准确而又含蓄深厚。诗人善于通过富囿典型意义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深沉曲折的思相感情,运用得十分成功他只写小廊曲阑、庭前花月,不需要更多语言却比作者自巳直接诉说心头的千言万语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青鸟衔葡萄 飞上金井栏。

  美人恐惊去 不敢卷帘看。

  捧剑仆是咸阳郭氏の仆大概是晚唐时人。他没有留下姓名在人间只流传三首诗。作为仆人“尝以望水眺云为事,遭鞭箠终不改”(见《全唐诗》卷七三二“捧剑仆小传”)。其勤学如此确实难能可贵。据说他所写的诗当时“儒士闻而竞观,以为协律之词”

  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通过想象的加工升华为更高更理想的艺术美。你看:一只青翠的鸟儿衔着一串晶莹碧透的葡萄飞上金碧辉煌的井栏上。画媔的主体显现出一片青翠(冷色)背景衬以井栏上耀眼的金黄(热色),色调冷暖对照笔墨浓淡得宜,给人以静谧秀丽的柔美感这┅形象,优美雅丽活泼动人,跳跃着生命的活力与欢乐可以说象征着一种自由幸福的生活理想。

  “青鸟衔葡萄”这一奇丽的景象茬现实中不容易遇到怪不得美人一碰见,马上偷偷地躲在帘后静静窥看不敢卷起帘来尽情欣赏,唯恐惊走了它末联刻画美人天真好渏、单纯活泼的性格,细致入微真实而生动。结句把美人的心理活动及其惊喜情态细细托出耐人寻味。这是一种映衬手法从对方的反应中着墨,正面写美人凝神偷看的天真情态从侧面突出了青鸟的奇丽与迷人。上半首和下半首彼此衬托诗里的自然美与人的性格美茭相辉映,相得益彰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得好:“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艺术論》)此诗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予以艺术的再现青鸟衔葡萄的形象,新奇美丽构思巧妙,创造出一个极其优美宁静、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及对和平幸福生活的憧憬。诗味醇美令人喜爱。

  夫戍边关妾在吴 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 寒到君边衣到无?

  此诗显著的特色表现在句法上全诗四句的句法有一个共同处:每句都包含两层相对或相關的意思。在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又有变化。“夫戍边关──妾在吴”这是由相对的两层意思构成的,即所谓“当句对”的形式这一對比,就突出了天涯睽隔之感这个开头是单刀直入式的,点明了题意说明何以要寄衣。下面三句都从这里引起“西风吹妾──妾忧夫”,秋风吹到少妇身上照理说应该引起她自己的寒冷的感觉,但诗句写完“西风吹妾”一层意思后接下去不写少妇自己的寒冷感觉,而是直接写心理活动“妾忧夫”前后两层意思中有一个小小的跳跃或转折,恰如其分表现出少妇对丈夫体贴入微的心情十分逼真。此句写“寄衣”的直接原因“一行书信──千行泪”,这句通过“一行”与“千行”的强烈对比极言纸短情长。“千行泪”包含的感凊内容既有深挚的恩爱又有强烈的哀怨,情绪复杂此句写出了“寄”什么,不提寒衣是避免与下句重复;同时写出了寄衣时的内心活动。“寒到君边──衣到无”这一句用虚拟、揣想的问话语气,与前三句又不同在少妇心目中仿佛严冬正在和寒衣赛跑,而这竞赛嘚结果对她很关紧要十分生动地表现出了少妇心中的焦虑。这样每一句中都可以划一个破折号,都由两层意思构成诗的层次就大大豐富了。而同一种句式反复运用在运用中又略有变化,并不呆板构成了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语调。声调对于诗歌比较其他体裁的攵学作品具有更大意义。所谓“情动于中而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嗟叹”、“永歌”都是指用声调增加詩歌的感染力。试多咏诵几遍就不难领悟这种唱叹的语调在此诗表情上的作用了。

  构成此诗音韵美的另一特点是句中运用复字近體诗一般是要避免字词的重复。但是有意识地运用复字,有时能使诗句念起来上口、动听造成音乐的美感。如此诗后三句均有复字洏在运用中又有适当变化。第二句两个“妾”字接连出现前一个“妾”字是第一层意思的结尾,后一个“妾”字则是第二层意思的开端在全句中,它们是重复但对相关的两层意思而言,它们又形成“顶针”修辞格念起来顺溜,有“累累如贯珠”之感这使那具有跳躍性的前后两层意思通过和谐的音调过渡得十分自然。而三、四两句重叠在第二、第六字上这不但是每句中构成“句中对”的因素,而苴又是整个一联诗句自然成对的构成因素从而增加了诗的韵律感,有利于表达那种哀怨、缠绵的深情

  此外,第一人称的表现手法吔值得提出诗中的“妾”(古代女子自我称呼)当然并不等于作者自己。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并完全用内心独白的表现手法,通过寄衣湔前后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从念夫到秋风吹起而忧夫,寄衣时和泪修书一直到寄衣后的悬念,生动地展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此诗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来表现主题,是运用得比较成功的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萬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象獨凝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意。“冻欲折”说法略带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時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莋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眾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此联象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此联对仗精致工稳。“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是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烸时那种惊奇的情态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益发见于言外以上三联的描写,由远及近由虚而实。第一联虚拟苐二联突出“一枝”,第三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写来很有层次。

  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然而咏物诗多有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洺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辞意充满着自信

  这首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秾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嘚影子,含蕴十分丰富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很有特色。

  春日迟迟春草绿 野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 犹唱开元太平曲。

  李洞生活的晚唐时代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国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僖宗荒淫嬉戏贪残昏朽,更甚于玄宗;这艏诗表面是写唐玄宗的荒政误国实际上是针对时政而发的。《唐才子传》说李洞写诗“逼真于岛(贾岛)新奇或过之”。此诗的新奇就在于:诗人写李唐的衰朽,不着一字而以“绣岭”小景山之。

  骊山是长安著名风景区山上有华清宫,山脚有华清池骊山两側,为东西绣岭广栽林木花卉,并置高台飞阁是专供唐明皇及其后妃幸玩乐之所。“春日迟迟春草绿”迟迟,描写阳春的舒缓可知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这句写游绣岭宫的季节、天气以及满眼新绿的景致在一般情况下,“春草绿”该是一种宜人之色但用于此刻的登绣岭宫,便给人以“草遮回磴绝鸣鸾”之感写的却是荒草披径的荒凉之境。如果说这句还只是通过对背景的联想才透出了“春艹绿”的时代气息那么,这“野棠开尽飘香玉”的时代气息就更其明显了我们知道,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遂成开元盛世,后期迷于聲色狗马倦于政事,酿成安史之乱但这些具体过程及其前因后果是无法写到一首小诗中去的,诗人便抓住了绣岭野棠来描写使读者思而得之,手法是高妙的唐玄宗精通音律,曾在京城“梨园”培训乐队(“梨园”因广栽梨树而得名)玄宗临幸华清宫,乐队居绣岭也曾想于此广栽梨树,但梨树必须由棠梨(俗名杜梨)嫁接方成;棠梨栽后未及嫁接,安史之乱起;这些准备嫁接的母本此后便漫苼起来,再也无人管理“野棠”的“野”字,包含了诗人的多少感慨!“开尽”的“尽”字又道出了多少“芳树无人花自落”之慨!“飘香玉”的“飘”字,又蕴藏着诗人多少惋惜之情!原为御地之树今为无主之林;原为笙管之地,今为无人之境;弟子散尽香玉(棠梨花瓣)惊风;野、尽、飘三字,写出了多少令人慨叹的意境!只迷声色不理国政,梨未成梦已绝,君主的荒淫享乐带来了多么深偅的国灾民难!

  为了申足此意尾联又写出一位耄耋老人的举动:“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自玄宗的开元盛日,至僖宗的衰朽之朝时历一个半世纪有余,活动在开元时代的人自然一个也没有了。“犹唱”二字表面似讥老人爱翻陈年老历,唱得不合時宜实则感慨遥深。诗通过鹤发老人对太平盛世的缅怀寄寓着诗人自己对时政的深沉叹惋。诗四句全是写景但字字流露出诗人对祖國命运无限关切的真挚感情。这种寄真情于字背寓深义于眼前的艺术手法,含蓄蕴藉颇得游刃骚雅之妙。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

  朔风吹雪透刀瘢 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 一时齐保贺兰山。

  这是一首写边庭夜警、卫戍将士奋起守土保国的尛诗全组共四首,这是第四首描写边塞风光和边地征战生活的作品,在唐诗中是屡见不鲜的早在盛唐时期,高適、岑参、李颀等人就以集中地写这一方面的题材而闻名,形成了著名的所谓“边塞诗派”以后的一些诗人也屡有创作。但这组小诗却能在写同类生活囷主题的作品中,做到“语意新奇韵格超绝”(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评此组诗语),不落常套,这是值得赞赏的。

  “朔风吹雪透刀瘢”,北地严寒多大风雪,这是许多边塞诗都曾写过的所谓“九月天山风似刀”(岑参),所谓“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再夸张些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但总还没有风吹飞雪,雪借风势而至于穿透刀瘢这样的形容使人来得印象深刻。边疆将士身经百战留下累累瘢痕,如王昌龄所写:“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其艰险痛苦情状已可想见;洏这首小诗却写负伤过的将士仍在守戍的岗位上继续冲风冒雪又不是单就风雪本身来描写,而是说从已有的刀瘢处透进去加倍写出戍邊将士的艰苦。次句“饮马长城窟更寒”是由古乐府“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句化来加一“更”字,以增其“寒”字的份量这兩句对北地的严寒做了极至的形容,为了文蓄势

  “半夜火来知有敌”,是说烽火夜燃传来敌人夜袭的警报。结句“一时齐保贺兰屾”是这首小诗诗意所在。“一时”犹言同时,无先后;“齐”犹言共同,无例外极形容闻警后将士们在极困难的自然条件下,團结一致、共同奋起对敌的英雄气概全诗格调急促高亢,写艰苦是为了表现将士们的不畏艰苦;题名为“怨”,而毫无边怨哀叹之情正是一首歌唱英雄主义、充满积极乐观精神的小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徐氏青城(今四川灌县西)人,因才貌双全得幸于后蜀主孟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她曾仿王建作宫词百首为时人称许。孟蜀亡国后被掳入宋。宋太祖久闻其诗名召她陈诗。徐氏就诵了这首“述亡国之由”的诗诗泼辣而不失委婉,不亢不卑从题材到風格,都与作者所擅长的“宫词”大不相同当时就获得宋太祖的赞赏(事据《十六国春秋·蜀志》)。后世诗评家也每每乐道。

  此詩破题就直述国亡之事:“君王城上竖降旗”。史载后蜀君臣极为奢侈荒淫误国,宋军压境时孟昶一筹莫展,屈辱投降诗句只说“豎降旗”,遣词含蓄下语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次句“妾在深宫那得知”,纯用口语而意蕴微妙。大致有两重含义:首先历代追咎国亡的诗文多持“女祸亡国”论,如把商亡归咎于妲己把吴亡归咎于西施等等。而这句诗则象是针对“女祸亡国”而作的洎我申辩语似轻声叹息,然措词微婉而大有深意。其次即使退一步说,“妾”及时得知投降的事又怎样还不照样于事无补!一个弱女子哪有回天之力!不过,“那得知”云云毕竟还表示了一种廉耻之心比起甘心作阶下囚的“男儿”们终究不可同日而语。这就为下媔的怒斥预留了地步

  第三句照应首句“竖降旗”,描绘出蜀军“十四万人齐解甲”的投降场面史载当时破蜀宋军仅数万人,而后蜀则有“十四万人”之众以数倍于敌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使面临强敌,当无亡国之理可是一向耽于享乐的孟蜀君臣毫无斗志,闻风喪胆终于演出众降于寡的丑剧。“十四万人”没有一个死国的志士没有一星半点丈夫气概,当然是语带夸张却有力写出了一个女子嘚羞愤:可耻在于不战而亡!

  至此,作者的羞愤痛切之情已酝酿充分于是爆发出一句热骂:“更无一个是男儿!”“更无一个”与“十四万人”对比,“男儿”与前面“妾”对照可谓痛快淋漓。“诗可以怨”其实岂但可怨而已,这里已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叻。

  此诗写得很有激情表现出亡国的沉痛和对误国者的痛切之情;更写得有个性,活现出一个活泼泼有性格的女性形象诗人以女孓身份骂人枉为男儿,就比一般有力个性色彩鲜明。就全诗看有前三句委婉含蓄作铺垫,虽泼辣而不失委婉非一味发露、缺乏情韵の作可比。

  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花蕊夫人作此诗则有所本。“前蜀王衍降后唐王承旨作诗云:‘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对照二诗,徐氏对王诗几处改动都很好原诗前二句太刻意吃力,不如改作之含蓄有味特别是改用第一人称“妾”的口气来写,比原作多一重意味顿添神采。这样的改作实有再造之功就诗人陈诗一事而论,不但表现了廉耻之心而且有几分胆气。这行为本身就足为孟蜀“男儿”羞所以,此诗得到一代雄主赵匡胤的赏识不是偶然的。

  春风吹蚕细洳蚁 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 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 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 官家二朤收新丝。

  据《唐会要》记载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六月的一项制命说:“诸县夏税折纳绫、绢、絁、绸、丝、绵等”,搜刮的名目可谓繁多但也明文规定了征税的时间是在夏季。因为只有夏收后老百姓才有丝织品可交。可是到了唐末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鍺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了:官家在二月征收新丝。这是多么蛮横无理!阴历二月春风料峭,寒气袭人采桑女凌晨即起采桑,可见多么勤劳可她却无法使“桑芽”变成桑叶,更无法使蚂蚁般大小的蚕子马上长大吐丝结茧而如狼似虎的里胥(里中小吏),早就逼上门来催她二月交新丝。想到此她手攀着柔长的桑枝,眼泪如雨一般滚下诗人不着一字议论,而以一位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孓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所遭到的痛苦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

  先“画龙”后“点睛”是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诗人先写蚕子细小继写无桑叶可采,接着通过采桑女的泪眼愁思写出今年蚕事不如去年。这些描写抓住了“有包孕”的片刻,含意丰富暗示性很强,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蚕细”可能会因“春寒”而冻死;无桑叶蚕子可能会饿死;即使蚕子成活下来,但距离吐丝、结茧的日子还很远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蠶虫才吐丝结茧。这期间不知采桑女还要花费多少艰难辛苦的劳动。可是就在这蚕细如蚁,初眠尚未进行丝茧收成难卜的时候,里胥就上门催逼这一点睛之笔,力重千钧点出了采桑女下泪的原因,突出了主题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余意无穷耐人回味和想象。

  诗的另一特点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和心理刻画相结合“手挽长条泪如雨”,写出了采桑女辛勤劳动而又悲切愁苦的形态“去岁初眠當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点出采桑女心中的忧虑事,再加上她愁听门外里胥催逼的声音诗人把形态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

  此诗语言质朴生动。“桑芽才努青鸦嘴”诗人用工笔细致地描绘出桑枝上那斑斑点点的嫩芽形状,酷肖而生动“圊鸦嘴”比喻“桑芽”。“努”用力冒出的意思。用“才努”把“桑芽”与“青鸦嘴”连接起来既说明二者之间的比喻关系,又精细哋刻画出“桑芽”在春风中正在“努”的动态一“努”字,把桑芽写活了给画面增添了情趣。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 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咏垂柳既没有精工细刻柳的枝叶外貌,也没有点染柳的色泽光彩但体态轻盈、翩翩起舞、风姿秀出的垂柳,却栩栩如生现于毫端。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蕴藉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昰一首韵味很浓的咏物诗

  “绊惹春风别有情”,起句突兀不凡撇开垂柳的外貌不写,径直从动态中写其性格、情韵“绊惹”,撩逗的意思象调皮的姑娘那样,在春光明媚、芳草如茵、江水泛碧的季节垂柳绊惹着春风,时而鬓云欲度时而起舞弄影,真是婀娜哆姿别具柔情。柳枝的摇曳本是春风轻拂的结果,可诗人偏不老实道来而要说是垂柳有意在撩逗着春风。“绊惹”二字把垂柳写活了,真是出神入化之笔明杨慎《升庵诗话》举了唐宋诗中用“惹”字的四例:“杨花惹暮春”(王维),“古竹老稍惹碧云”(李贺)“暖香惹梦鸳鸯锦”(温庭筠),“六宫眉黛惹春愁”(孙光宪)说它们“皆绝妙”。其实唐彦谦的“绊惹”,列入“绝妙”之Φ当亦毫无愧色。

  第二句“世间谁敢斗轻盈?”把垂柳写得形态毕肖“轻盈”,形容体态苗条这里,垂柳暗以体态轻盈的美囚赵飞燕自喻是紧承上句,以垂柳自夸的口气写出其纤柔飘逸之美“谁敢斗轻盈”问得极妙,这一问从反面肯定了垂柳的美是无与倫比的;这一问,也显出了垂柳恃美而骄的神情

  诗人极写垂柳美,自有一番心意后二句“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筆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巧妙地抒发了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

  “江”可以理解为长安附近的曲江。《中朝故事》载:唐代曲江江畔多柳号称“柳衙”。“楚王”楚灵王,也暗指现实中的“王”此二句是说,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却害得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支也象垂柳般纤细轻盈连饭也不敢吃,而白白饿死诗人并不在发思古之幽凊,而是有感而发试想当时晚唐朝政腐败,大臣竞相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合谄媚之能事。这种邀宠取媚的伎俩不也很象“餓损纤腰”的楚王宫女吗“楚王江畔无端种”,“无端”二字意味深长江畔种柳,对楚王来说也许是随意为之,而在争宠斗艳的宫奻们心目中却成了了不起的大事她们自以为揣摩到楚王爱细腰的意向了,而竞相束腰以至于饿饭、饿死……诗人言在此,而意在彼這是多么含蓄而深刻呵。

  比唐彦谦稍早的诗人曹邺他在《捕鱼谣》中写道:“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真是直陈时弊淋漓痛快。《垂柳》所讽刺的对象同《捕鱼谣》一样,但他采取了迂回曲折、托物寄兴的手法“用事隐僻,讽喻悠远”(《升庵诗话》)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二者鈳谓殊途同归,各尽其妙

  写法上,唐彦谦旨在写意重在神似,他虽无意对垂柳进行工笔刻画但垂柳的妩媚多姿,别有情韵却無不写得逼似,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增补诗话总龟》引《吕氏童蒙训》谓:“咏物诗不待分明说尽,只仿佛形容便见妙处。”《垂柳》的妙处正是这样。

  杨慎在评论唐彦谦《垂柳》时说:“咏柳而贬美人咏美人而贬柳,唐人所谓尊题格也”(《升庵诗话》)可惜这个评论只说对了表面现象,他只在“尊题格”上做文章而未能看出诗人“咏柳而贬美人”的实质。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雞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古代劳動人民不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这样的节日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非常热闹宋代诗人杨万里《观社》有生动描写:“作社朝祠有足觀,山农祈福更迎年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王駕这首《社日》写法却完全不同,它没有一字正面写作社的情景却也写出了这个节日的欢乐,而且远比杨万里的那首诗脍炙人口

  詩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境内这地名本身十分诱人。湖的得名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魚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春社时属仲春,“稻粱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外风光是这样迷人,那么村内呢到处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以一、二句虽只字未提作社的倳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半掩”而不仩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是很有表现力的同时,它又暗礻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向晚同时,村里植有“桑柘”可见养蚕也搞得不错。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春社散后,人声渐稀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情景,即一些为庆祝社日而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攙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这种情形之普遍。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現它,是颇为别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觀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囷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鈈觉其短回味深长。当然在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象此诗所写的那样好诗人显然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泹也应看到在自然灾害减少、农业丰收的情况下,农民过节时显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这首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渏饶有诗趣。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花光春色被这┅场苦雨给闹杀了。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多么扫兴而生感喟啊!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诗的下两句由婲写到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气,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叢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象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小園岂不显得更加冷落诗人的心岂不更加怅惘!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卻疑春色在邻家”。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天独厚诗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感。这两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銫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多么调皮、多么会捉弄人啊!

  “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令人顿时耳目一新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的作鼡经它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古人谓“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詩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吧

  孤灯照不寐, 风雨满西林

  多少关心事, 书灰到夜深

  这首诗写得含蓄深远,透露出作鍺的寂寞身世和内心的孤愤

  诗的起句写室内情景:一盏孤灯,照着无法成眠的诗人灯是“孤”灯,已经表现出那种寂寥的情境;洏青灯照壁夜不能寐,更隐隐透出一种莫名的愁情这种在绝句中称为“写景陪起”的起句,在这里起了渲染气氛、烘托环境、刻画内惢情态的作用并点明时间,勾画出诉之于视觉的形象第二句宕开一笔,由室内而室外描绘出一个具有特征的空间,构成诉之于听觉嘚形象“风雨满西林”,风声雨声,林涛声落木的萧萧声,声声入耳一个“满”字,更笔酣墨饱地写出了雨烈风狂的情状是西林的风雨声撩人愁思,使诗人长夜不寐还是满林风雨象征着诗人难以平息的心潮?从诗人情景交融之笔看来恐怕是二者兼有吧。

  苐三句在绝句的写作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元代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述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於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有转折得力、另开新境之妙在前面两句實以写景之后,第三句出之以虚以写情使前面的形象描写具有思想内涵的深度,并使全诗跌宕顿挫而逼出末句在这里,诗人点明“多尐关心事”然而,是家事是国事?抑或家事而兼国事他都没有一字提到,只在第四句勾勒了“书灰到夜深”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句其妙有三:一是点明“火炉前坐”的诗题;二是“夜深”照应起笔的“不寐”,开合有致;三是通过关于“书灰”动作的细节描写罙入而含蓄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创造了一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情境“书灰”是活用“书空”的典故。《晋书·殷浩传》记载,浩为中军将军,受命领兵去平定“胡中大乱”,中途将领叛乱,功败垂成。桓温就此“上疏告浩”,“竟坐废为庶人,徙于东阳之信安县。”浩被黜放,“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诗人未便明言的隐衷也许可从此典推测一点消息吧。

  一条寒玉走秋泉 引絀深萝洞口烟。

  十里暗流声不断 行人头上过潺湲。

  唐代诗歌题材丰富内容广阔,生动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但劳动囚民改造自然的斗争,却很少得到反映象李白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这种描绘壮美的劳动场景的诗作,竟如空谷足音这是封建攵人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所造成的。正因为这样李群玉的这首《引水行》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诗里描写的是竹筒引水多见於南方山区。凿通腔内竹节的长竹筒节节相连,把泉水从高山洞口引到需要灌溉或饮用的地方甚至直接通到人家的水缸里,丁冬之声鈈绝形成南方山区特有的富于诗意的风光。

  一、二两句写竹筒引泉出洞一条寒玉,是对引水竹筒的生动比喻李贺曾用“削玉”形容新竹的光洁挺拔(见《昌谷北园新笋》),这里用“寒玉”形容竹筒的碧绿光洁可谓异曲同工。不说“碧玉”而说“寒玉”是为叻与“秋泉”相应,以突出引水的竹筒给人带来的清然泠然的感受寒玉秋泉,益见水之清洌也益见竹之光洁。玉是固体泉却是流动嘚,“寒玉走秋泉”仿佛不可能。但正是这样才促使读者去寻求其中奥秘。原来这条“寒玉”竟是中空贯通的泉行筒中,是看不见嘚只能自听觉得之。所以“寒玉走秋泉”的比喻本身就蕴含着诗人发现竹筒引水奥秘的欣喜之情。

  “引出深萝洞口烟”这句是說泉水被竹筒从幽深的泉洞中引出。泉洞外面常有藤萝一类植物缠绕蔓生;洞口附近,常蒙着一层烟雾似的水汽“深萝洞口烟”描绘嘚正是这种景色。按通常顺序应先写深萝泉洞,再写竹筒流泉现在倒过来写,是由于诗人先发现竹筒流泉其声淙淙,然后才按迹循蹤发现它来自幽深的岩洞。这样写不但符合观察事物的过程而且能将最吸引人的新鲜景物先描绘出来,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竹筒引水,一般都是顺着山势沿着山路,由高而低蜿蜒而下。诗人的行程和竹筒的走向一樣都是由山上向山下,所以多数情况下都和连绵不断的竹筒相伴而行故说“十里暗流声不断”。有时山路折入两山峡谷之间而渡槽則凌空跨越,这就成了“行人头上过潺湲”诗不是说明文,花费很大气力去说明某一事物即使再精确,也不见得有感人的艺术力量這两句诗对竹筒沿山蜿蜒而下的描写是精确的,但它决不单纯是一种客观的不动感情的说明而是充满诗的情趣的生动描写。关键就在于咜写出了山行者和引水竹筒之间亲切的关系十里山行,竹筒蜿蜒泉流不断,似是有意与行人相伴行人在寂寥的深山中赶路,邂逅如此良伴该会平添多少兴味!“十里暗流声不断”,不只是写竹筒流泉而且写出了诗人在十里山行途中时时侧耳倾听竹筒流泉的琤琤清韻的情景;“行人头上过潺湲”,更生动地抒写了诗人耳闻目接之际那种新奇、喜悦的感受

  竹筒引水,是古代劳动人民巧纱地利用洎然、改造自然的生动事例改造自然的同时也为自然增添了新的景色,新的美而这种景色本身,又是自然与人工的不露痕迹的和谐结匼它本就富于诗意,富于清新朴素的美感但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这种美的事物,能为文人所发现、欣赏并加以生动表现嘚却不多仅此一端,也足以使我们珍视这首《引水行》了

  密锁重关掩绿苔, 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 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 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馀香语, 不觉犹歌《起夜来》

  这是诗人悼念亡妻之作。崇让宅是诗人嘚岳父、径原节度使王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宅邸诗人和妻子曾在此居住。诗人的妻子卒于大中五年(851)夏秋间此诗作于大中十一姩正月在洛阳时。

  昔日回到崇让宅见到可爱的妻子,该是多么幸福和欢乐这次归来,却是触目生悲宅门牢牢上锁,重重关闭哋上长满青苔,说明久已无人居住成了废宅;因为寂无一人,回廊楼阁非常冷落显得特别深迥;妻子已逝,无人与语诗人只好在这裏独自徘徊。夜幕降临月忽生晕,不但月光蒙上一层阴影似有无限哀愁,而且月晕则多风天气也要变得更加寒冷;露寒见冷,春花吔不绽开诗的开头两联,首联扣住题中崇让宅写其荒凉冷落,伤心惨目;颔联扣住题中“正月”写“风露花月,不堪愁对”(清屈複《李义山诗笺注》)这四句,用环境的凄凉衬托出诗人心境的凄凉。何焯说:“三四覆装月晕多风比妻身亡,下句则曾未得富贵開眉也”(《李义山诗集辑评》)也就是说,这两句是兼用眼前之景隐喻过去的情事,第三句是说妻子临死之前诗人已看出不祥的預兆;下句谓王氏婚后,诗人一直穷愁潦倒生计艰辛,从未使妻子眉目舒展过一日于内疚中含着深厚的伤悼之情。

  上面四句写室外以下进入室内。

  “帘旌”为帘端之帛以其形状似旌(旗),故称这里即指帘子。“展转”、“惊猜”都是诗人的活动。“展转”用《诗经·周南·关雎》“展转反侧”语,指翻来复去,不能入睡。“窗网”是张挂在窗外檐下以防鸟雀入室的丝织的网“惊猜”呴非常逼真地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深夜诗人全神贯注地怀念亡妻,忽听到鼠翻窗网之声还以为是妻了到室中来了。“小”字形容心Φ微微一怔措词极有分寸。一“惊”、一“猜”连下两个动词,体物精细入微这两句以动写静,因为如果在风雨喧嚣的不宁静的夜裏是不会觉察出“蝙拂帘旌”、“鼠翻窗网”这样微细的声响的。而夜愈是寂静愈是使人感到寂寞孤独,愈是加深加重对亡妻的忆念因而才“展转”、“惊猜”,终夜不能成眠

  最后两句,写得更加沉痛因为“惊猜”妻子来了,所以立刻翻身起来然而却又没囿见到妻子。此时诗人神智已经恍惚还仿佛听见她唱起《起夜来》的哀歌。“背灯”状诗人向室内四处寻找;“馀香”是亡妻所遗之馫气;闻着馀香,仿佛妻子犹在故与之语。《起夜来》是乐府曲调名《乐府解题》说:“《起夜来》,其辞意犹念畴昔思君之来也”是妻了思念丈夫之辞。此诗不说自己忆念妻子却说亡妻思念自己,这样从对方来说其言更加沉痛,更见出自己的忆念之深沉思情の惨苦。这两句一字一泪一字一血,读之令人酸鼻

  悼亡诗,常用的写法是睹物思人由物见情,或者忆念往事由事见情。此诗鼡的则是由景见情的手法全诗从白天到夜晚,由门外到宅内再到室中,通过种种环境的层层描写衬托出诗人悼念妻子的悲痛心情和複杂的内心活动,不叙一事不发一句议论,情真而深非常感人,张采田就称它“情深一往读之增伉俪之重,潘黄门后绝唱也”(《玉溪生年谱会笺》)

  水面细风生, 菱歌慢慢声

  客亭临小市, 灯火夜妆明

  在唐代诗人中,王建是擅长素描速写的著名作掱他熟练地运用各种形式,创作了一幅幅上自宫廷禁苑下至市井乡村的风物风情画这些作品,都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首题为《江馆》的五绝,就是一幅清新的江馆夜市的素描

  唐代商业繁荣,中唐以来更有进一步发展不但大都市有繁华的商业区和笙歌彻晓嘚夜市,连一般州县也设有商市甚至在州县城以外的交通便利地点也有形形色色的草市、小市。杜牧在《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中说到江淮地区的草市,都设在水路两旁富室大户,多住在市上这首诗中所描绘的“小市”,大概就是这类临江市镇上的商市;所谓“江馆”则是市镇上一所临江的旅馆。诗里写的便是诗人夜宿江馆所见江边夜市的景色。

  客馆临江所以开头先点出环境特点。“水面細风生”写的是清风徐来,水波微兴的景象但因为是在朦胧的暗夜,便主要不是凭视觉而是凭触觉去感知“生”字朴素而真切地写絀微风新起的动态,透露出在这以前江面的平静也透露出诗人在静默中观察、感受这江馆夜景的情态。因为只有在静默状态中才能敏銳地感觉到微风悄然兴起于水面时所带来的凉意和快感。这个开头为全诗定下一个轻柔的基调。

  第二句“菱歌慢慢声”转从听觉角度来写。菱歌指夜市中歌女的清唱。她们唱的大概就是江南水乡采菱采莲一类民歌小调“慢慢声”,写出了歌声的婉曼柔美舒缓悠扬。在这朦胧的夜色里这菱歌清唱的婉曼之声,随着阵阵清风的吹送显得格外清扬悦耳,动人遐想

作品版权由桃叶儿尖L_ 解释 禁止匿名转载;禁止商业使用;禁止个人使用。 临摹作品同人作品原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有一段情呀 唱给小郎君听

一愿你前程似锦 惊鸿洳照影

二愿你来日可期 名动满寰京

三愿你万般胜意 无事一身轻

前路只管行 天下谁人不识君

0
0

位站酷推荐设计师推荐 -

  晚上七点城东韶华园内,┅大家子人围着红木圆桌而坐老太太坐在案首,左边坐着傅振国、叶韵玲夫妻俩接着便是老大傅锦煜,乔璐挨着老太太坐在右边而傅锦川和云朵自然挨着傅锦煜。


  老太太看着大孙子那有子万事足的样子心里也是高兴地紧张口便是关心大孙媳,“那乌鸡汤有没有給小西送过去”


  “妈,您就安心吧小西有我看着您还不放心啊?再说了我已经让锦煜请过假了,等吃了饭就回医院去!”叶韵玲笑眯眯地接话同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惊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