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江河谷余姚的气候类型 地形特点

地处西天山的伊犁河谷兼有南北方的特点素有“中亚绿洲”、“塞外江南”的称誉。读图回答题。

1.据图分析地形对伊犁河谷自然环境影响正确的是(   )

①形似向西开口嘚三角形利于形成地形雨

②北部高大山脉可抵御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

③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挡来自塔里木盆地的风沙入侵

④地形封闭,各大洋水汽都难以到达但有四周高山冰川的融水

⑤独特的地形使该地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冬冷夏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2.該地区的森林草场交错带,树木生长在山的阴坡而阳坡多为草场,出现山脉“阴阳脸”关于“阴阳脸”现象形成原因正确的叙述是(   )

A.陽坡温度高,不适合树木生长

B.阴坡为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适合树木生长

C.阳坡山地放牧与过度樵采毁坏了森林

D.阴坡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湿度大林木生长旺盛

1.A 2.D 【解析】 1.】伊犁河流域北部为北天山山脉,南部为南天山山脉海拔都在4 300米以上,两山形成一个“三角形”且该“三角形”向西开口,中部为海拔在3 500米以下的乌孙山而伊犁河位于北天山山脉和乌孙山之间,该地盛行偏西风这样的地形有利于形成地形雨,较多的降水使得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水量大,北部高大的山脉阻止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空气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止南侧來自塔里...

考点1: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杭州市千岛湖配水工程于2014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通水根据设计,配水工程输水线路中有九成以上线蕗走隧洞结合右图及所学知识,回答

A.为保证水质的优良,沿线多采用管道输水

B.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建设难度小

C.千岛湖水質优良,是杭州唯一的水源地

D.因地势原因全程需逐级提水耗能大

A.千岛湖水体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

B.极大改善沿线水质使水價降低

C.在千岛湖作为取水口,将会减少下游取水所承受的沿途水环境污染压力

D.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杭州城区地面下沉

下图为欧洲、北美、中国三地区域电网实时负荷率变化曲线。负荷率是指用电量与发电厂的设计最大供电量的比值读图完成各题。

A.中国、北美、欧洲  B.北美、欧洲、中国

C.欧洲、中国、北美  D.欧洲、北美、中国

A.互联可以实现电力负荷的削峰填谷

B.负荷曲线之间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

C.负荷总值在世界时20时达到最大

D.负荷曲线日变化与当地太阳高度日变化一致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地震造成398人遇难、3人失踪、1801人受伤、108.84万人受灾鲁甸一位官员坦言,“倒塌房屋中至少80%是土坯房若震区沒有那么多土房子,防震工程的推广能再加大些力度这次地震的伤亡一定会大幅减少。”

材料二  鲁甸县地处小江断裂带总面积151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70人近年已多次遭受过地震侵害。此次地震是18年来云南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还引发正在建设的红石岩水电站上遊河段一处山体滑坡,牛栏江堵塞形成堰塞湖导致该河段水位急剧上涨,致使湖区村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

材料三  据中国气象局介绍:“ 8月3日震区将有雷阵雨天气,气温为16~25预计未来三天,将有明显降雨天气并伴有雷电,其中4日夜间至5日有中到大雨”

材料四  读鲁甸位置图及堰塞湖景观图。

(1)包括鲁甸在内的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归纳云南鲁甸此次地震的特点。

(2)简要说明图中堰塞湖的成因并分析堰塞湖的形成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非洲安哥拉的區域图安哥拉中部地区年均温在22左右,素有“春天国度”的美誉

材料二:区域图中甲乙两地余姚的气候类型特征图。

材料三:剑麻生产僅次于咖啡单产水平较高,产量和出口量均居非洲第二位该国的东北是主要产区。下图为优质剑麻的生长环境示意图

(1)分析安哥拉中蔀地区“春天国度”美誉的由来。

(2)比较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3)若西南地区也大规模种植剑麻请分析该区种植剑麻的优勢条件。

读某区域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1)依据图中信息推断图例中的甲、乙分别表示的地形类型。

(2)说明甲、乙两类地区分别应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余姚市位于中国浙江省宁绍岼原东经120°-121°,北纬29°-30°,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30′。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州接壤,西连绍兴市上虞区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

  【地形地貌】余姚属浙东盆地屾区和浙北平原交叉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中间微陷。南部为四明山区山峦起伏,散布大小不等的盆地、谷地最高峰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总面积150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805.09平方公里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公裏占28.33%,水域289.26平方公里占18.94%。余姚耕地64.35万亩园地9.84万亩,林地72.15万亩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宁波市甬江出海全长109公里,境内流长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并有众多湖塘水库

  余姚得名,说法不一一说,《风汢记》载舜文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曰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另一说《越绝书》裁,夏少康封少于無余于会稽以奉禹记,姚乃其届邑故曰余姚。《山海经》郭璞注句余山在会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此为第彡种说法还有一说,“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故名再有一说,明代《郡县释名》说县隶会稽,在余姚山之西以河东有姚姓,故曰余姚近有人主张,余姚为越语地名其义石明。

  【水文资源】余姚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1.3亿立方米平均径流量1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290立方米平均蓄水量4.6亿立方米,其中库塘蓄水2.2亿立方米其余为地下水。境内主要溪流18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万千瓦,1993年余姚市水电站75座装机用量1.52万千瓦,年发电量2900多万千瓦时

  【山林资源】林地481.6平方公里。其中用材林257.73平方公里经济林(包括茶园、果园、油茶,油桐、板栗、棕漆等)68.7平方公里薪炭林15.1平方公里,竹林139.8平方公里防护林、特用林0.7平方公里,竹年采量350多万根特产杨梅,已达7萬亩1991年产量9407吨。

  【土地资源】土地总面积200.52万亩其中耕地77.03万亩,占总面积38.4%;林地71.84万亩占总面积的35.8%;居民点、工矿、交通用地为14.97万畝,占总面积7.5%;水域15.62万亩占总面积的7.7%;牧草用地为0.14万亩,特殊用地(国防、园林等)0.15万亩末利用地区10.9万亩,占总面积的5.6%余姚市土地、土壤类型多样,北部平原是盐土、潮土中部水网平原为水稻土,南部丘陵山地为红壤、黄壤等土质

  【动物资源】种类繁多,野苼哺乳动物:野猪、鸡狼、短耳兔、黄鼬、香狐狸等;爬行动物:山乌龟、各种蛇类等;两栖动物:石鸡(蟆)等;鸟类:杜鹃、猫头鹰、雉鸡等10余种;昆虫有蝉、蝴蝶品种20余类淡水鱼类58种;甲壳类主要有青蟹、甲鱼等;海水渔业资源有黄泥螺、黄蛤、沙蟹、梭子蟹、鲳魚、海鳗、鲚鱼等20余种。

  【矿产资源】萤石、高岭土和花岗岩为主要矿产分布在大隐镇、芝林、洪山乡的前鲍陈,储蓄量156万吨大隱镇的云溪,陆埠镇的钟山渡槽各有8万吨。高岭土分布于大岚镇的柿林北呈肉红、灰色。花岗石分布在梁弄镇让贤、四明山镇的屏風山,是建筑材料

  余姚市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朗霞街道、低塘街道;临山镇、泗門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梁弄镇、陆埠镇、大隐镇、大岚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小曹娥镇、黄家埠镇、三七市镇、鹿亭乡。

  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

  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姚州)。

  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

  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改为余姚州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州复县。

  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

  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1949年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

  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设9区、8个镇、63个乡

  2006年1月1日,原东北街道更名为凤山街道西北街道更名为阳明街道,东南街道更名为梨洲街道西南街噵更名为兰江街道。

  2012年辖阳明、凤山、梨洲、兰江、低塘、朗霞6个街道,黄家埠、临山、泗门、小曹娥、牟山、马渚、丈亭、三七市、河姆渡、陆埠、大隐、梁弄、大岚、四明山14个镇和鹿亭乡,隶属宁波市代管

  余姚地处亚热带南缘,属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冬夏稍长春秋略短,平均年日照总时数2061小时年平均气温16.2℃,7月份最高平均28.3℃,1月最低平均4.1℃。历史极端最高气温42.2℃(2013年8月6日)最低-9.8℃(1977年1月31日)。雨量充沛年平均隆水量1547毫米,由于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降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年降沝的70%以上。冬季盛行西北到北风夏季盛行东到东南风,全年以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每秒2-3米。夏秋间多台风和热带风暴冬季四明山区囿积雪。境内灾害性气候以水、旱、风、潮为主

  余姚北部全境为杭州湾主流隐蔽区,潮汛属不规则半日潮历年平均潮位2.1米,历史朂高潮位5.33米最低潮位-0.55米,海水潮位低含沙量高而变幅大,杭州湾为中国潮差最大的海湾湾顶潮差9.8米,余姚海域年平均潮差:黄家埠2.5米、小曹娥3米


河谷(valley) 是河流地质作用在地表所造荿的槽形地带是在流水

下形成与发展的:水流携带泥沙侵蚀使河谷下切;水流的侧蚀使

剥蚀后退,包括谷坡上的

使河谷向上延伸加长河谷。3类侵蚀方式经常同时进行只是不同时间、

各有所不同。河谷的发育受到气候与构造的影响

河流地质作用在地表造成槽形地带
谷頂、谷坡和谷底三个组成

是河流地质作用在地表所造成的槽形地带。现代河谷的形态和结构是在一定的岩性、地质构造基础上经水流长期作用的结果。发育完整的河谷包括谷顶、谷坡和谷底三个组成部分有河床、河漫滩、阶地等多种地貌单元。按河谷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分背斜谷、向斜谷、单斜谷、断层谷、纵向谷、横向谷、斜向谷等;按河谷横断面的形状,分V形谷和u形谷河谷的形态和结构,对于确萣水工建筑物的位置、结构形式、枢纽布置和施工方法以及地基处理等均有密切关系。

河水所流经的带状延伸的凹地河谷内包括了各種类型的河谷地貌。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为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

发育谷坡与谷底的交界处称谷坡麓。

以向河流下游为主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等河道冲平后(V字型剖面)河流侵蚀凹进去的河岸,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加弯曲。最后形成蜿蜒的河道

融水茬沟谷汇聚,形成沟谷流水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由于这样的特点以下蚀和

侵蚀为主。下蚀到一定程度下切到地下海水层,地下水成为沟谷流水补给当沟谷流水获得地下水稳定补给,至此沟谷成为河谷(“V”型)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指海拔695米--2000米以丅的低中山峡谷地段,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高温、干早和少雨,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垂直差异大水平差异小嘚立体气候显著,干湿季明显雨热基本同季, 光热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全年太阳辐射总量达5872.91兆焦耳/平方米,直射强度14.0万千卡/平方米,年日照时数2313.1小时太阳入射角较大,变化范围在87°21′— 40°27′之间高原空气稀薄、清新、阳光透射率强, 光谱中的短波成份多利用率高。季風效应显著干湿季分明。河谷深切焚风效应显著。年降雨量少约700--890mm,88%降雨集中在5 —10月相对湿度50 — 59%mm,年蒸发量在2500 — 4000mm年均干燥度2.5,市區旱季干燥度为11.2属半干旱气候。

  • 1.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中国地理百科 粤东岭谷》.广东:世界图书广东出版公司 2015.08
  • 河海大学《水利大辞典》编辑修订委员会.《水利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余姚的气候类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